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afety of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in construction

T/CECS 699 - 2020

.    ι I1 [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 0 2 01 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北 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afety of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in construction

T/CECS 699-2020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50毫米X1168毫米1/32印张:5⅝ 字数:149千字

202010月第一版  202010月第一次印刷

■        印数:1-2000

定价:68.00

统一书号:15112 • 3621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图书出版中心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WWW. cabp. com. cn

网上书店httpi∕∕www. china-building, com. cn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605

关于发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7年第二批 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7031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 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标准》,经本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 编号为T/CECS 699-2020,202011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20515


• 3 ♦


H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7年第二批 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7031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隧道工 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成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结 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 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9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和符号、构配件、荷载及效应组合、设计计算、构造要求、施 工、检查与验收、安全管理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 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负责 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 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建研院南门综合 楼 405 室;邮编:100013) 0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通大学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4 •


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烟台飞龙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宏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泰鸿置业有限公司 河南五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联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锦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大力神金属构件有限公司 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长正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速捷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振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二建建设有限公司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新世纪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景泰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二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 群 温锁林 陈志华 张有闻 杨晓东 成张佳宁张军 朱雁飞 瞿海雁 张东宁 宋红旗 李少祥 刘源宋 昂温科 宋 勇 王现武成军闫 立陈伟


• 5 •


朱晓东高俊彪 徐超纪鹏志 陈耀钢于潜 安占法,郭群录 孙化伟黎传寿 史本全蒋雪峰 于海祥关玉波 彭爱军董红霞 主要审查人:秦春芳华建民 管小军姚圣龙 高淑娴


程文

高建荣

宗占平

李朝松

纪峰

刘腾

施耀锋

赵宝玉

刘红波

刘宽

敖翔

伍建兵

杨韶勇

张国庆

付培锦

魏文博

熊畅

杨俊召

詹鑫根

赵卫

王朋

包丽丽

闵明

石新波

费毕刚

舒世平

赵安全

陈红

宫守河

胡兆文


• 6 •




1 总则..................................................................(1 )

2术语和符号.........................................................(2 )

2.1  术语............................................................(2 )

2.2  符号............................................................(5 )

3 构配件...............................................................(9 )

3.1  钢管............................................................(9 )

3.2 扣件............................................................(9 )

3.3脚手板...............................................   (9)

3.4可调托撑.........................................................(10)

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10)

3.6脚手架用钢丝绳................................................(10)

4 荷载及效应组合...................................................(11)

4.1荷载分类.........................................................(11)

4.2 荷载标准值 .....................   (13)

4.3荷载设计值....................    (17)

4.4 荷载效应组合 ........................   *....... (17)

5 设计计算............................................................(20)

5.1 基本设计规定 ...................................................(20)

5.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23)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 (28)

5.4满堂支撑架计算................................................(35)

5.5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37)

5.6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37)

6 构造要求............................................................(40)


• 7 •


6. 1

6.2

6.3

6.4

6.5

6.6

6.7


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仮 ....... *

立杆.................*......................

连墙件........................................

门洞............................................................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斜道............................................................


6.8满堂脚手架

6.9满堂支撑架


6. 10型钢悬挑脚手架


(40) (41) (44) (45) (46) (48) (49)

(50) (54) (58)


7........................................................................


7.1施工准备


(62)


7. 2地基与基础......................................................(62)


7.3 搭设.................................................  (63)


7.4拆除


(65)


8检查与验收.........................................................(68)

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68)

8.2脚手架检查与验收.............................................(71)

9 安全管理............................................................(77)

附录A •计算用表...................................................(79)

附录B钢管截面几何特性.......................................(85)

附录C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86)

附录D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88)

附录E检查验收表............................... (91)

附录F施工验收记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 8 •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 2 )

2. 1 Terms............................................................ ( 2 )

2 2 Symbols ........................................................ ( 5 )

3  Members and accessories .................................... ( 9 )

3. 1  Steel tube ......................................................( 9 )

3. 2  Coupler ......................................................... ( 9 )

3. 3  Ledger board ................................................... ( 9 )

3. 4  Adjustable forkhead............................................. (10)

3∙ 5  Steel shapes in cantilever scaffold .............................. (10)

3∙ 6  Wiferope for scaffold ...................     (Io)

4 Load and load combination .................................. (11)

4. ɪ  Loads classification ...........    (Il)

4. 2  Normal values of loads ........    (13)

4 3  Design values of loads ..........................   (17)

4. 4  Load effect combinations ............  (17)

5 Design calculation ................................  (20)

5. 1  Basic requirements ......................................  (20)

5. 2  Calculation for single pole and double pole scaffold ......... (23)

5. 3  Calculation for full scaffold ....................  (28)

5. 4  Calculation for full formwork support ........................ (35)

5. 5  Calculation for upright tub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 (37)

5. 6  Calculation for steel shapes cantilever scaffold   ............... (37)

6 Detailing requirements .......................................... (40)


• 9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Common design dimensions of single pole and double pol


scaffold ..............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tube, transverse


ledger board


Upright tube

Tie member '


D∞r opening


Bridging and diagonal brace

Inclined platform .....♦••♦

Full scaffold ..............

Full formwork support …∙,


6.10 Profiled bar cantilever scaffold


7 Construction


horizontal tube and


7. 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 ......................................

7. 2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  *

7. 3 Installation ......................................................

7. 4 Dismantlement...................................................

8 Check and accept ................................................

8.1 Check and accept for members and accessories ...............

8. 2 Check and accept for scaffold .................................

9 Safety management .............................................

Appendix A Tables for calculation ...........................

Appendix B Geometrical sectional characters Of the steel tube .............................................

Appendix C Efficient length coefficient of upright tube in full scaffold .......................................

APPendiX D Efficient length coefficient of upright tube in formwork support ..............................

Appendix E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sheets ...............


(40)

(41) (44) (45) (46) (48) (49) (50) (54) ¢58) (62) (62) (62) (63) (65) (68)

(68) (71) (77) (79)

(85)

(86)

(88) (91)


• 10 ∙


Appendix F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record .................. (9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10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0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105)


• 11 ∙


1总 则


1.0.1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 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 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 验收。 " ■ 1.0.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对其结构 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0.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 •


2术语和符号


2.1术 语

2 1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steel tubular SCaffoId with couplers

•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结 构架体,包含本标准各类作业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2.1.2扣件式钢管作业脚手架operation scaffold

由杆件通过扣件连接而组成,支承于地面、建筑物上或附着 于工程结构上,为建筑施工提供作业平台和安全防护的脚手架; 包括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等。简称作业脚手架。

2.1.3扣件式钢管支撑脚手架shoring scaffold

由杆件通过扣件连接而组成,支承于地面或结构上,可承受 各种荷载,具有安全保护功能,为建筑施工提供支撑和作业平台 的脚手架;包括结构安装支撑脚手架、混凝土施工用模板支撑脚 手架等。简称支撑脚手架或支撑架。

2.1.4 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sing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固定在墙体上的脚手 架,简称单排脚手架或单排架。

215 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doub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简称双排脚手架 或双排架。

2∙L6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scaffold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

• 2 •


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 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包括: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构 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简称满堂脚 手架。

2.1. 7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fastener steeɪ tube full hall formwork support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 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支撑脚手架。该架体顶部的钢结 构安装等(同类工程)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力给立杆, 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撑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

2.1.8 开口型脚手架 open scaffold

沿建筑周边非交圈设置的脚手架为开口型脚手架;其中呈直 线型的脚手架为一字型脚手架。

2.1. 9封圈型脚手架loop scaffold

沿建筑周边交圈设置的脚手架。

2.1.10 扣件 coupler

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 接扣件。

2.1.11 防滑扣件 skid resistant coupler

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

2.1.12 底座 base plate

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包括固定底座、可调底座。

2.1.13 可调托撑 adjustable forkhead

插入立杆钢管顶部,可调节高度的顶撑。

2.1.14 水平杆 horizontal tube

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为纵向水 平杆;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为横向水平杆。

2.1.15 扫地杆 bottom reinforcing tube

贴近楼(地)面设置,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


• 3 •


包括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

2,、脚黑%矗北系结构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

XL 17连墙件间距SPaCing *實震

脚手架相邻连墙件之间的距离‘包括连墙件登距、途墙件 横距。

2.1.18 横向斜撑 diagonal brace

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

2.1.19 剪刀撑 diagonal bracing

在脚手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2.1. 20 抛撑 Cross bracing

用于脚手架侧面支撑,与脚手架外侧面斜交的杆件。

2.1. 21 作业脚手架高度 OPeratiOn scaffold height

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

2.1. 22 支撑脚手架高度 shoring scaffold height

自立杆底座下皮至顶部可调托撑支托板上皮的垂直距离。

2.1. 23 脚手架长度 scaffold length

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

2.1. 24 脚手架宽度 scaffold width

脚手架横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 立杆外皮至墙面的距离。

2.1. 25 步距 Iift height

主节点间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

2.1. 26 义杆纵(跨)距 longitudinal spacing of upright tube 脚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2' L          Hansverse spacing of upright tube

轴线金2器: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


• 4 •


2.1. 28 主节点 main node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2.2符 号

2. 2.1荷载和荷载效应

FWk--风荷载作用在作业层栏杆(模板)上产生的水平力

标准值;

Gk--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 料自重标准值;

glk --均匀分布的架体自重等面荷载标准值;

g2k——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自重面荷载标 准值;

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

M-弯矩设计值;

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g1i--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受弯杆件由永久荷载产生 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M,3k--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受弯杆件由可变荷载产生 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MmaX—-型钢悬挑梁计算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

Mrk—-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 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W--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Wk —-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力设计值;

NGlk——立杆由架体结构及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总和;


• 5 •


一用于模板支撑系统(或模板支撑架):架体立杆由

0  步板及支撑梁自重和混凝土及钢筋自重产生的轴力

株淮值白和;用于非模板支撑系统:架体立杆由架 —TM支撑板等的自重,架体上的建筑 结构材料及堆放物等的自重产生的轴力标准值 总和;             _

NQk2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 Nq* -立杆由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总和;

∑ Nq21i —-立杆由其他可变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m——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拉力设 计值;

N1——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次——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Wk——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 最大附加轴力标准值;

Nk——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Pk——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IZ—挠度;

Wo——基本风压值;

qwk—-风线荷载标准值;

wfk--满堂架、支撑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

Wk--风荷载标准值;

Wmk--竖向封闭栏杆(模板)的风荷载标准值;

σ一弯曲正应力。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E—钢材的弹性模量;

/一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β--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力--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NV--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 (压)承载力设计值;

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u]--容许挠度;

Da--容许长细比。

2. 2.3几何参数

A--钢管或构件的截面面积,基础底面面积;

AC——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

A--U形钢筋拉环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

An--挡风面积;

AW--迎风面轮廓面积;

a--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

B—-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横向宽度;

①—-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 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

[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

H--脚手架高度;

HC——连墙件间竖向垂直距离;

Hm--作业层竖向封闭栏杆(模板)高度;

h...步距;

£-—截面回转半径;

/—-长度,跨度,搭接长度;

Zn--立杆纵距;

Zb—立杆横距:

Zo—-立杆计算长度,纵、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

n—-计算单元立杆跨数;

5—-杆件间距;

Z——杆件壁厚;


• 7 *


W—-截面模Iib

Wn——型钢悬挑梁净截面模量;

λ--长细比;

≠--杆件直径。

2.2.4计算系数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st ---单梱桁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 StW—--多楊平行桁架整体风荷载体型系数;

4--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φ—挡风系数;

L-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部--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

9--弯矩折减系数:

/0--结构重要性系数;

/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WC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由 --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 8 •


3构配件

3.1钢 管

3.1.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中规定的 Q235普通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 700Q235级钢的规定。

3.1.2脚手架钢管宜采用必8. 3mmX 3. 6mm钢管。每根钢管 的最大质量不宜大于26kgo

3.2扣 件

3.2.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有关规定,采用 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 方可使用。                    t

3. 2.2 扣件应经过65N ∙ m扭力矩试压,扣件各部位不应有 裂纹。一 .■:.•" ■ ■         • 「…

" -■ 4∙ 1                       -f ɪ                   ` ' • ■                *             ,                                                       ^ ■ * i * 7., ∙ 4 *, A

I' n ⅛. • . • ■                / — ■ i i, , '                 , -a .                  Ljq                                                          ∙ *-1 ' l1 , * y

3.3脚手板

3.3.1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质量 不宜大于30kgo

3.3.2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 700Q235级钢的规定。

3.3.3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05IL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 端宜各设置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 9 •


3.3.4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 其脚手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 范》JGJ 254的有关规定。

3.4可调托撑

3.4.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螺杆直径与螺距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形螺纹第2部分:直径与螺距系列》GB/T 5796. 2和《梯形螺纹第3部分:基本尺寸》GB/T 5796. 3的有关 规定。

3. 4.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 于6mm,支托板宜设置加劲板;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 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

3.4.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 不应小于5mm0

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

3.5.1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 构钢》GB/T 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有关 规定。

3.5.2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材质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 1499. 1HPB300级钢筋的有关规定。

3.6脚手架用钢丝绳

3.6.1脚手架所用钢丝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通用技 术条件》GB/T 20118、《重要用途钢丝绳》GB 8918、《钢丝绳用 普通套环》GB/T 5974. 1和《钢丝绳夹》GB/T 5976的有关 规定。


• 10 •


4荷载及效应组合

4.1荷载分类

4.1.1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

4.1.2单排架、双排架与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用于作业 的脚手架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各项:

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 剪刀撑、扣件等的自重;

2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防 护设施的自重。

4.1.3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 各项:-

1用于模板支撑系统:

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和构配 件等的自重;

2)模板及支撑梁等的自重;

3)作用在模板上的混凝土和钢筋的自重。

2用于非模板支撑系统:

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和构配 件等的自重;

2)架体施工层水平杆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的自重;

3)架体上的建筑结构材料及堆放物等的自重。

4.1.4支撑脚手架的永久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板支撑架:

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可调 托撑和构配件等的自重;

• 11 •


2)模板及支撑梁等的自重:    ,e

3)作用在模板上的混凝土和钢筋的自重。

2非模板支撑架:

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可调 托撑和构配件等的自重;

2)可调托撑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的自重;

3)支撑脚手架上的建筑结构材料及堆放物等的自重。

4.1.5单排架、双排架与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用于作业 的脚手架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各项:   ^

1 .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和材料等的 自重;

2风荷载。

4.1.6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 各项:

1用于模板支撑系统:     •'

1)施工荷载,包括: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的自重和 浇筑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以及超过浇筑构件 厚度的混凝土料堆放荷载;

2)风荷载;                           

3)其他可变荷载。

2用于非模板支撑系统:

D施工荷载,包括: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等的自重:

2)风荷载;

3)‘其他可变荷载。

4.1.7支撑脚手架的可变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板支撑架:

1)施工荷载,包括: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的自重和 浇筑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以及超过浇筑构件 厚度的混凝土料堆放荷载;


• 12 •


2)风荷载;

3)其他可变荷载。

2非模板支架:

1)施工荷载,包括: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等的自重;

2)风荷载;

3)其他可变荷载。

4.2荷载标准值

4. 2.1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可按 本标准附录AA. 0.1采用;满堂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 自重标准值,可按本标准附录AA.0.2采用。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与竹笆脚手板 自重标准值,宜按表4. 2.1-1取用。


4.2.1-1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2

冲压钢脚手板

0. 30

竹串片脚手板

0. 35

木脚手板

0.35

竹笆脚手板

0. 10


3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宜按表4. 2.1-2采用。

4.2.1-2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

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

0. 16

栏杆、竹串片脚手板挡板

0. 17

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0. 17


• 13 •


4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或钢板防护网的自重标准值应按 实际情况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月窗而%黑W郭:

5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用于支撑系统)、模板支 撑架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与支架设计 确定。架体自重可按实际计算确定,也可按本标准附 录AA. 0. 2采用。对一般梁板结构和无梁楼板结构 模板的自重标准值,可按表4∙ 2.1-3采用。

4. 2.1-3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kN/m"


模板类别

木模板

定型钢模板

梁板模板(其中包括梁模板)

0. 50

0. 75

无梁楼板模板(其中包括次楞)

0. 30

0. 50


2)混凝土和钢筋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混凝土和钢筋实际 重力密度确定,对普通梁的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 采用25. 5kN∕m3,对普通板的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可采用 25. lkN∕m3 o

6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用于非模板支撑系统)、 非模板支撑架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堂脚手架与支撑架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 标准值,可按本标准附录AA.0.2采用。

2)主梁、次梁、支撑板等的自重

支撑架上可调托撑上(或架体施工层水平杆上)主梁、次 梁、支撑板等自重应按实际计算。对于普通木质主梁(含 北;黑:土察双钢管)、次梁,木支撑板;型钢次梁自重不 F N 重,型钢主梁自重不超过H100mmX100mmX 累:恐自重,支撑板自重不超过木脚手板自重,可按 表4./. 1-4采用。


• 14 •


4. 2.1-4主梁、次梁及支撑板自重标准值(kN/m2


类别

I         立杆间距m)

>0. 75X0.75

≤O.75XO. 75

木质主梁(含+48. 3mmX3. 6mm 双钢管)、次梁,木支撑板

0.6

0. 85

型钢主梁、次梁,木支撑板

1.0

1.2


注:立杆间距厶X九,其中L(或2b) >0. 75m, Zb (或厶)≤0∙ 75m,取对•应荷载

....大值。                一

3)支撑系统上的建筑结构材料及堆放物等的自重应按实际


计算。

4.2.2单、双排脚手架与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用于作业 的脚手架可变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脚手架作业层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且不应低于表4. 2. 2的规定。


4.2.2作业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


__________脚手架用途__________

荷载标准值kN/m2)

混凝土、砌筑工程作业

3.0

装饰装修工程作业

2.0

普通钢结构脚手架作业       .

3.0

轻型钢结构及空间网格结构脚手架作业  -

2.0

防护作业

1.0


注:斜梯施工荷载标准值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取值不应低于2.0kN/m2


2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 同一个跨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 4. 0kN∕m2 0

4. 2.3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用于支撑系统)、支撑架 的可变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撑系统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且不应低于表4. 2. 3的规定。

• 15


4.2.3支撑系统施工荷裁标准值


5

施工荷载标准值(kN/m?

混凝土结构

——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2. 5

模板支撑系统

有水平泵管或布料机  -

4.0

钢结构安装

轻钢结构、轻钢空间网架结荷一

2.0       —

普通钢结构  -

3.0

支撑系统

重型钢结构   —

3.5

_________其 他

≥2.0        ~


2支撑系统上移动的设备、工具等物品应按其自重计算可


变荷载标准值。

4. 2.4脚手架上振动、冲击物体应按物体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取


值计入可变荷载标准值,动力系数可取值为1. 35o

4.2.5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 /Zz •s • W0                  (4. 2. 5)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4—-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标准表4. 2. 6的 规定采用;


Wo——基本风压值(kN∕m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 %=10对应的风压值。


4. 2.6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4. 2. 6的规定采用。 表4. 2. 6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卅


_____背靠建筑物的状况

全封闭墙-

敞开、框架和开市豆

脚手架状况

全封闭、半封闭

0

___________I. 3Φ


∕⅞tw或幺St


注:1靠喋信黒鹦饗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学 蕊霆蠲牆爲要广为单楊桁架风荷载体型系数,3为多梱平

2総挡舞聯悭誌2處点工其中:人为挡风面积;A、,为迎风血轮邮 而礼敞刃式脚手架的0值可按本标准附录AA. 0. 4采用。


• 16 •


4. 2.7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中不宜小于0. 8

4.3荷载设计值

4.3.1当计算脚手架的架体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时,荷载设计值应采用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4. 3. 2当计算脚手架的地基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 时,荷载设计值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4.3.3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应符合表4. 3. 3的规定。


4. 3.3荷载分项系数


脚手架种类

验算项目

荷载分项型_______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G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Q

单、双排脚 手架

强度、稳定性

1.3

1.5

地基承载力

1.0

1.0

挠度

1.0

1.0

满堂脚手架 支撑架

强度、稳定性

1. 3

1. 5

地基承载力

1.0

1.0

挠度

1.0

满堂脚手架(作业)取LO

1.0 (模板支撑系统取0)

倾覆

有利

0.9

有利

0

不利

1.3

不利

1.5


4.4荷载效应组合


4. 4.1脚手架设计时,根据使用过程中在架体上可能同时出现 的荷载,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 载组合,并应取各自最不利的组合进行设计。

4. 4.2脚手架结构及构配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下 列规定采用荷载的基本组合:       ,

1双排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按表4.4. 2-1的规定采用0


• 17 •


4.4.2-1双排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


________计算项目

荷载的基本组合一

水平杆及节点连接强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______立杆稳定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麻

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和连接强度

风荷载+No

______立杆地基承载力______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注:1表中的"+"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而不表示代数相加;

2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在室内或无风环境不组合风荷载;

3强度计算项目包括连接强度计算;

4 w为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6;

5 No为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力设计值。

2满堂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按表4. 4. 2-2的规定采用。


4.4. 2-2满堂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


_______计算项目_______

荷载的基本组合_____

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用于作 业)水平杆强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用 于支撑系统)水平杆强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假其他可变 荷载

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用于作 业)立杆稳定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人风荷载

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用 于支撑系统)立杆稳定承载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决其他可变荷 载+必风荷载

立杆地基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在其他可变荷 载+必风荷载



倾覆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

___________ +风荷载


1同表4. 4. 4-11、注2、注3、注4

2供为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 7

3尹干地基承载力计算在室内或无风环境不组黯蕊,

4 [^产时,当可变荷载对抗倾型冇利时组;^儒、摂合计算不计人可

• 18


3支撑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按表4. 4. 2-3的规定采用。


4.4. 2-3支撑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的基本组合_________

水平杆强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我其他可变荷载

一 立杆稳定承载力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其他可变荷载+加风荷载

立杆地基承载力

永久荷载十施工荷载十%其他可变荷载+他风荷载

支撑脚手架倾覆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风荷载


注:同表4. 4. 4-2注。


4.4.3脚手架结构及构配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 表4. 4. 3的规定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


4.4.3脚手架荷载的标准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标准组合

双排脚手架水平杆挠度

满堂脚手架(作业)水平杆挠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悬挑脚手架水平型钢悬挑梁挠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用于支 撑系统)水平杆挠度

支撑架脚手架水平杆挠度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其他可变 荷载(模板支撑系统仅取永久荷载)


• 19 •


5设计计算"   .:一

5.1基本设计规定

5.1.1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 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1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 承载力计算;                 一 .t

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

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

5必要时进行架体抗倾覆能力计算。

5.1. 2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 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5.1.3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 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的设 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           _

5.1.4脚手架结构设计应根据脚手架种类、搭设高度和荷载采用 不同的安全等级。脚手架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5.1. 4的规定。

5.1.5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脚手架的结构重要 性在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基础上乘以结构重要性系数为,结 构重要性系数取值应符合表5. 1. 5的规定。

5.1.6当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 55mm时,立杆稳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此偏心距的影响。

5.1.7当采用本标准第6.1.1条规定的构造尺寸,其相应杆件 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 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 20 •


5.1.4脚手架安全等级的划分


落地作业 脚手架

悬挑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 (构造一节点, 用于作业)

满堂脚手架

(构造二、三节点, 用于支撑系统) 支撑脚手架

安全 等级

搭设

高度

I

(m)

荷载 标准值 (kN)

搭设 高度 (m)

荷载` 标准值 (kN)

搭设 高度 (m)

荷载 标准值 (kN)

搭设 高度 (m)

荷载标准值 (kN)

≤40

.—r,

≤20 ,

n J

≤16

≤8

≤15kN∕mz w201^/111 ≤7kN∕

/:     S'⅛

π

,看:F WIfiI *、

>40

■ It

>20

一 ’ • * 1

>16

>8

? 1 -

>∙15kN∕m2 >20kN∕m >7kN∕

I


注: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荷载中任一项不满足安全等级为II级的条件时,其安全. 等级应划为IJ

5. L 5脚手架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结构重要性系数

脚手架的安全等级

*

I

U

/0

1,1

1.0


5.1. 8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应按表5.1. 8采用。

5. L 8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n?)


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弹性模量E

2. 06 XlO5


5.1.9扣件、底座、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5.1.9 采用。


• 21 •


■...二项 6___..._

力设计值kN)

[一 承载力设计值二

3. 20

1按扣件 GJL滑)_______^ ...-

8.00

直角扣件、旋转扣住(*一力空L...-..

12.00

..⅞⅞i⅞⅞   ∙^—

18. 00

@扣件二扣件丑___..

20. 00

33.00

角扣件^7⅞⅞痴用丁 ___—

..m二书占扣件(区而)抗破坏     一

(杭压)、可调托撑(抗用2

40. 00

注:构造三节点扣件设置应符合本标府8∙1条第3款规定。   、

5.1.10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5110规定的容许值。


5.1.10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构件类别

一    容许挠度回____

脚手板,脚手架纵向、横向水平杆 .

Z/150IOmm的较小值

脚手架悬挑受弯杆件____

一 —         "400 __________

型钢悬挑脚手架悬挑钢梁____

-         "250___________

模板支架受弯构件______

"400____________


注:/为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挑杆件为其悬伸长度的2倍。


5.1.11受压、受拉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表5.1.11规定的容


许值。

5.1.11受压、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构件类别

容许长细比口]

立存

双排架

满堂脚手架(构造二、三节点) 满堂支撑架

210

单排架  一

230

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

250

_______横向斜撑、剪刀撑中的压杆

250

拉杆

350


• 22 •


5.1.12脚手架应按正常搭设和正常使用条件进行设计,可不计 入短暂作用、偶然作用、地震荷载作用。

5.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5.2.1 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σ =甯≤f           (5.2.1)

式中:0——弯曲正应力;

M一弯矩设计值N ∙ mm),应按本标准第5. 2. 2条的 规定计算;

W——截面模量mm3),应按本标准附录BRO.1

’采用;

/一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rh2),应按本标准表

5. 1.8采用;

/0--结构重要性系数。

5. 2.2纵向、横向水平杆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M=L 3Mσk + 1. 5MQk          (5. 2. 2)

式中: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

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o

5. 2.3纵向、横向水平杆(或受弯构件)的挠度应符合下式 规定:

y≤M             (5.2.3)

式中u...挠度mm)

M --容许挠度,应按本标准表5∙ 1.10采用。

5. 2.4计算纵向、横向水平杆的内力与挠度时,纵向水平杆宜 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立杆纵距人;横向水平杆宜按简 支梁计算,计算跨度2。可按规定采用(图5. 2. 4)

5. 2.5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应符合下式规定:


• 23 •



(a)双排脚手架




5. 2. 4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

1一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杯

1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R≤R             . (5.2.5)

式中: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本标准表5.1.9采 用。

2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不计算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1)节点扣件下钢管可靠焊接钢构件,并与节点扣件 顶紧。

2)节点扣件下采用防滑措施,抗滑承藏力标准值不小 于 44. OOkN

5.2.6立杆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M            ’    (5.2.6-1)

组合风荷载时:

ZoN + y

W                (5.2.6-2)

式中: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5. 2. 7)计算;            '应按本标准


• 24 •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I按本标 准附录AA. 0.5取值:

λ 长细比,仄=,;

Z。..计算长度mm),应按本标准第5∙ 2. 8条的规定

计算;

E——截面回转半径mm),可按本标准附录BB. 0.1 ......采用;

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可按本标准附录B

R 0.1采用

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 • mm),可按本标准第∙5.2∙9条规定计算;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标准表 5.1 8 釆用。           「•

5.2.7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式计算:

N= 1.3∑ NGIk + l∙5∑ NQlk (5. 2. 7)

式中∙: ZNGIk-■立杆由架体结构及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 :准值总和;

Σ Nqw—立杆由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内、外立杆各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 取值。

5. 2.8立杆计算长度Zo应按下式计算:

Iq = k μh                    (5. 2. 8)

式中: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L155,当验算立 杆容许长细比时,取々=1;

"——考虑单、双排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 系数,应按表5. 2. 8采用;

h--步距。


• 25 •


5.2.8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


类   另U

立杆横距

(m)

连墙件布置

二步三跨

三步三跨

双排架

1.05

1.50

1. 70

1.30

1.55

1. 75

1.55

1. 60

1. 80

单排架 一

≤1.50

1.80

2.00     J


5. 2.9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MW = 1. 5 X O. GMwk           (5.2. 9-1)

Mwk = 0. 05ζwklaHl           5. 2. 9-2)

式中:MW——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mm);

Mwk..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N ∙ mm)

^一弯矩折减系数,当连墙件设置为二步距时,取

0.6当连墙件设置为三步距时,取0.4

wk—-风荷载标准值N/mm2),按本标准第4. 2. 5条 的规定计算;

Za...立杆纵距mm)

———连墙件间竖向垂直距离mm)

5.2.10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应为最不利杆件部 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I当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 件间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2当脚手架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 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应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 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5.2.11单、双排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应按下而公式计 算,并应取较小值。


• 26 •


不组合风荷载时:


H]= ⅞pA∕∕>o — (L 3 NGkZ + 1. 5 Σ NQIk) l∙3gk


(5. 2.11-1)


组合风荷载时:


[H] =


Af/% -(L 3 Ng1i2 + L 5 Σ NQnt + ^AMw∕W)

1- 3 gk


(5. 2.11-2)

式中:[H] --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

Ng⅛2--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kN/m),可 按本标准附录AA. 0.1采用。

5. 2.12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强度:

B =券 ≤0.85∕         (5.2.12-1)

稳定:

⅛ ≤ 0. 85/           (5.2.12-2)

N1 =N.+N,         (5.2.12-3)

式中:O..连墙件应力值N/mm2);

Ac——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

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

N1——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

N.——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标准第

5. 2. 13条的规定计算;

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 值,单排架取2kN,双排架取3kN

φ一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标准 附录AA. 0∙5取值;


• 27 *


f—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标准 表5. L 8采用。

5.2.13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弐 计算:

N/w = L 5 ♦ ®k • Aw             (5, 2.13)

式中:AW——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 等于连墙件竖向间距与水平间距乘积。

5. 2.14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连接强度应

按下式计算:                        1

N≤M             (5. 2.14)

式中:NV—-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 (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应标准规 定计算。

5. 2.15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 满足下式要求:

N<Rc                (5. 2.15)

式中:R--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5.3满堂脚手架计算

5∙3.1满堂脚手架顶部施工层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满 堂脚手架根据节点设置不同分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二节 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其架体节点构造设置应 符合本标准第6. 8.1条的规定,三种类型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计算 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 3. 8条的规定。

5.3. 2满堂脚手架立杆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无风荷载时,应按本标准式(5. 2. 6-1)验算,立杆的 轴力设计值应按本标准式(5. 3. 3-1)计算;对于构造一节点满 堂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应按本标准式(5.3.3-1)计算, 不考虑ENG2kΣ NQ2k项。


• 28 •


2当有风荷载时,应分别按本标准式(5.2.6-1)、式 (5. 2. 6-2)验算,并应同时满足稳定性要求。立杆的轴力设计值 和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D当按本标准式(5.2.6-1)计算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 应按本标准式(5.3.3-2)式计算。

对于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应按 本标准式(5. 3. 3-2)计算,不考虑ZNG2kΣ Ng项。

2)当按本标准式(5.2.6-2)计算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 应按本标准式(5. 3. 3-1)计算;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 矩设计值,应按本标准第5. 3. 9条的规定计算。

对于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应按本 标准式(5. 3.3-1)式计算,不考虑∑NG2k ∑N02k项。

3立杆轴心受压稳定系数,应根据立杆计算长度确定的长 细比,按本标准附录AA. 0.5取值。

5.3.3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组合由风荷载产生的附加轴力时,应按下式计算:

N = 1. 3 (ΣNgw +XNG2k )÷ 1. 5(Σ Nqk + 0.7Σ ‰)

(5. 3.3-1)

2组合由风荷载产生的附加轴力时,应按下式计算: N=I. 3(ΣNgii<+ZNG2k)+L 5 (X NQlk

+ 0. 7 X Nq2u + 0. 6 -Nwk)

式中:XNGIk——立杆由架体结构及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力标准 值总和;

k--用于模板支撑系统(或模板支撑架):架体立 杆由模板及支撑梁自重和混凝土及钢筋自重产 生的轴力标准值总和;用于非模板支撑系统: 架体立杆由架体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的自 重,架体上的建筑结构材料及堆放物等的自重 产生的轴力标准值总和;


• 29 •


Σ‰-—立杆由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可 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

Σ‰-立杆由其他可变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总和:

NE--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立杆由风荷载产 生的最大附加轴力标准值,按本标准第5.3.4 条的规定计算。                •

±3.4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在风荷载作用下,计算单 元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图5. 3. 4)可按线性分布确定,并可按 下式计算立杆最大附加轴力标准值:



5.3.4风荷载作用下立杆附加轴力分布示意


____^____Mrk

(m + 1)(72 + 2) B


(5. 3.4)


式中:Nwk--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 的最大附加轴力标准值N)

"--计算单元立杆跨数;

M^一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 ''      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N ∙ mm),按本标准

5. 3. 5条的规定计算;


• B—-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横向宽度rnrn

5.3∙S风荷载作用在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上产 覆力矩标准值计算(图5.3.5),可取架体横向靠 f架及对应范围内的顶部竖向栏杆围挡(模黑

• 30 •



5. 3. 5风荷载沿架体横向作用示意


元,并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Mτk≈=∙H2 .Qwk + H∙Fwk


(5. 3. 5-1)


Qwk ,厶∙ ɪ^fk                  (5. 3* 5~2)

FWk Za ∙ F^m •Λnk              (5. 3∙ 5-3)

式中:MTk--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 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N∙mm);

qwk—-风线荷载标准值N/mm);


Fwk一一风荷载作用在作业层栏杆(模板)上产生的水平 力标准值N),作用在架体顶部;

H—-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高度mm)


Za..立杆纵向间距mm)

wfk--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风荷载标准值N/ mm?),应以架体整体风荷载体型系数/tw按本标 准第4. 2. 5条的规定计算;

wmk--竖向封闭栏杆(模板)的风荷载标准值N/ mπ?),按本标准第4.2.5条的规定计算;封闭 栏杆(含安全网)体型系数心宜取l∙0;模板体 型系数分宜取1∙3;


• 31 •


Hm——作业层竖向封闭栏杆(模板)高度mm

5.3.6除满堂脚手架用于模板支撑系统以外,室外搭设的满堂 脚手架在立杆轴向力设计值计算时,应计入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 附加轴向力,但当同时满足表5.3. 6中某一序号条件时,可不计 人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


5.3.6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可不计算由 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条件


序号

基本风压值u⅛ (kN∕mz

架体高宽比 (H/B)

作业层上竖向封闭栏杆 (模板)高度m)

1

≤0. 2

≤2. 5

≤1.2

2

≤0. 3

≤2. O

—≤1. 2

3

≤0.4

≤L7   ,

≤1.2

4

≤0. 5

≤1. 5

≤1. 2

5

≤0. 6

≤1.3

≤1.2

6

≤0. 7

≤1. 2

≤1. 2

7

≤0.8

≤1.0

≤1.2

8

______按构造要求设置连墙件或采取其他防倾覆措施


5.3.7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应为最不利杆件部位,且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 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

2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 底层立杆段外,还应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 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3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 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

5. 3.8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o = kμh


($ 2 R)


• 32 •


式中:k--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5.3.8-1、 表5. 3. 8-2采用;

Λ--步距;

#——考虑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应按本标准附录CC-I〜表C-3采用。


5.3.8-1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作业)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 Cm)

H≤20

20<H≤30

30<H ≤36

1.155

1.191

1. 204


注:当验算立杆容许长细比时,取次=1


5. 3. 8-2构造二、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 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 (m)

H≤8

8VH ≤10

10<H≤20

20<H≤30

1.155

1.185

1. 217

1.291


注:当验算立杆容许长细比时,取归=1


5.3.9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设计值应按本标准式5. 2.9-1)计算,弯矩标准值应按下式 计算:

MWk =厶嗜            5.3.9)

式中:MWk..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N∙mm);

Za..立杆纵向间距mm)

wk——架体风荷载标准值N/mm2),应以单楊桁架体 型系数内按本标准第4. 2. 5条的规定计算;

h..步距mm)

5. 3.10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纵、横水平杆计算应符合本标准 第5. 2. 1条〜5. 2. 5条的规定。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 节点满堂脚手架纵、横水平杆等受弯杆件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

• 33 •


5∙2∙]条、第5.2.3条〜第5.2.5条。满堂脚手架纵、横水平杆 宜按3跨连续梁计算。

5.3.11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受弯杆 件的强度应按本标准式5.2.1)计算,但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 计算:

M=I.3∑MGk + l∙5EMQk (5.3.11) 式中:M—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受弯杆件弯矩设计值 (N • mm)

XMGk--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受弯杆件由永久荷载产生 的弯矩标准值总和N ∙ mm);

ZMQk—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受弯杆件由可变荷载产生 的弯矩标准值总和N∙ mm)

5.3.12当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立杆间距不大于 1.5mX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建筑物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并 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距不大于4∙ 5m,竖向间距不大于3. 6m 时,可按本标准第5. 2. 6条〜第5. 2.10条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进 行计算。

5.3.13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的抗倾 覆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B"a(gu ÷g2k)+2j^G⅛6,∙ ≥ 3y°Mτk (5. 3.13) 式中:B--满堂脚手架(或支《脚手架)横向宽度mm) 厶--立杆纵向间距mm)

g]k--均匀分布的架体自重等面荷载标准值N/mm2);

gzk  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自重面荷载标准

(N∕mm2) ?

Gjk  满堂脚手架(或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

的物料自重标准值N)

--满堂脚手架(或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

• 34


.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m)

MTk..满堂脚手架(或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

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N ∙ mm),按本标准第 5∙ 3. 5条的规定计算。

5.4满堂支撑架计算

5.4.1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层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 5.4.2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设置不同分为普通型构造与加 强型构造,其构造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 9. 3条的规定,两种类 型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 4. 9条的规定。

5. 4. 3满堂支撑架立杆稳定性验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 3. 2条第 1款〜第3款的规定。

5.4.4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符合本标准第5.3.3 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

5.4.5满堂支撑架在风荷载作用下,计算单元立杆产生的附加 轴力应符合本标准第5. 3. 4条的规定。

5. 4. 6风荷载作用在满堂支撑架上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计算, 应符合本标准第5. 3. 5条的规定。

5.4.7除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以外,室外搭设的满堂支撑架 在立杆轴向力设计值计算时,应计入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 向力,但当同时满足本标准表5. 3. 6中某一序号条件时,可不讦 入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

5.4.8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应为最不利杆件部位,且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当满堂支撑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 应计算底层与顶层立杆段;

2应符合本标准第5. 3- 7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

5. 4.9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取整体 稳定计算结果最不利值:


• 35 •


顶部立杆段:    ZO = Aw(无+ 2α)          (5∙4.9T)

非顶部立杆段:     Zo =归以丸             5•4∙ 9-2)

式中:k——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5.4.9

采用; h--步距; G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

大于0.5m,0. 2m(αV0∙ 5m时,承载力可按线 性插入值;        1

依、μ2——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普通型构造应按本标准附录DD<、表D∙3采用; 加强型构造应按本标准附录D1>2、表D4采用。


5∙ 4. 9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m)

H≤8

8<H≤10

10<H≤20

.20<H≤30

k

1. 155

1.185

1. 217

1.291


注:当验算立杆容许长细比时,取出=1


5. 4.10满堂支撑架受弯杆件的强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 3.11条 的规定;纵、横水平杆等受弯杆件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 2.3 条、第5. 2. 4条的规定,且纵、横水平杆宜按3跨连续梁计算。

5.4.11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 结构刚性连接。当架体未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立杆 计算长度系数月按本标准附录DLM〜表D4采用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建筑楼层高度,且不应超 过 5. 2m

2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 不应大于7. 5kN∕m2

3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的均布 线荷载标准值不应大于7kN/m0

• 36 •


5.4.12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满堂支撑架的抗倾覆承载力应符 合本标准第5. 3. 13条的规定。


•        5.5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5.5.1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k =蹩 W /g              (5. 5.1)

式中:R..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Pa)

Nk--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

A--基础底面面积(n√);

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本标准第5.5.2 条的规定采用。

5.5.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察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 地基时,应对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 折减系数0.4

2由载荷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

5.5.3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 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 的加固措施。

5.6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5.6.1当采用型钢悬挑梁作为脚手架的支承结构时,应进行下 列设计计算:    I

1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整体稳定性和挠度;

2型钢悬挑梁锚固件及其锚固连接的强度;

3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验算。

S. 6. 2悬挑脚手架作用于型钢悬挑梁上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 应根据悬挑脚手架分段搭设高度按本标准式(5.2.7)计算。


• 37 .


5. 6.3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窖 /       F")

式中:0-型钢悬挑梁应力值;

MmnX—-型钢悬挑梁计算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

Wn——型钢悬挑梁净截面模量?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5.6.4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应按下式验算:

(5.6.4)

9b W            

式中:/—-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采用;

W—-型钢悬挑梁毛截面模量。

5.6.5型钢悬挑梁的挠度(图5. 6. 5)应符合下式规定:

y≤M              (5.6.5)

式中:[u] —-型钢悬挑梁挠度允许值,应按本标准表5.1.10 取值;


p-型钢悬挑梁最大挠度。



5. 6. 5悬挑脚手架型钢悬挑梁计算示意

N.悬挑脚手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4-型钢悬挑梁锚固点中

心至建筑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离;a--型钢悬挑梁悬挑端面至建筑 结构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离J Q..脚手架外立杆至建筑结构楼层板

边支承点的距离;Zc3--脚手架内杆至建筑结构楼层板边支承点的距

离;g--型钢梁自重线荷载标准值

5.6.6将型钢悬挑梁锚固在主体结构上的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


• 38 •


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C=1 < 力             (5. 6. 6)

式中:ð—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力值;

Nm--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拉力设 计值(N)

A--U形钢筋拉环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 (mm?), —个钢筋拉环或一对螺栓按两个截面计算; /--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取 z = 65N∕mmz o

5.6.7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对)及以上U形 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 以0. 85的折减系数。

5.6.8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锚固的压点处楼板未设置上层 受力钢筋时,应经计算在楼板内配置用于承受型钢梁锚固作用引 起负弯矩的受力钢筋。

5. 6.9对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梁(板)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局 部抗压承载力、结构承载力验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 的加固措施。

5.6.10悬挑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立杆、连墙件 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 2节的规定。


• 39 •


6构造要求


6.1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6.1.1常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单、双排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 寸,可按表6. 1.1-1.6.1.1-2采用。         ',


6∙ 1.1-1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 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连墙件 设置

立杆 横距

步距

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厶(m)!.

脚手架允许搭设 .高度

2+0. 35

(kN∕m2)

3+0.35

(kN∕m2)

2÷2+2×0. 35 (kN∕m2)∙

二步

三跨

1.05

1.5

2.0

1.5

1.5

.   I、  亡                    t

50

1.8

1.8

1. 5

1.5

.32

1.30

ry* * '" I ⅛

1.5

1.8

1.5

1.5

50

L 8

1.8

1.5

1.2

30.

1.55

1.5

1.8

1.5

1∙5

38

1.8

1.8

1.5

1.2

22

三步 三跨

.1.05

1.5

1.8

1.5

1.5

37

1.8

1.8

1. 5

1.2

⅜ I ! ∙t ʃ i

24

1. 30

1.5

1.8

1.5

1.5

30

1.8

1.5

1.5

1.2

16


注:1 表中所ZK 2+2+2X0. 35 (kN∕r∏2),包括下列荷载:2+2 (kN∕m2)为二 层装修作业层施工荷载标准值:2X0. 35 (kN∕m2)为二层作业层脚手板 自重荷载标准值。


2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按不大于厶/2设置。

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Wo=O.妹N/m2


• 40 •



6. 1.1-2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 单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立杆横距

步距厶

下列荷载时的立杆 纵距厶(m)

脚手架允许搭设 高度[H]

2+0.35

(kN∕m2)

3+0. 35 (kN∕m2)

二步三跨

.1.2

1.5

2.0

1.8

24

1.8

1.5

1.2

24

1.4 .

1.5

1.8

1.5

24

1.8

1.5

1.2

24

三步三跨

1.2

1.5

2.0

1.8

24

1.8

1,2

1.2

24

14

1.5

1.8

1.5

24

1.8

1.2

1.2

24


注:同本标准表6. 1.1-1


6.1.2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 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 设等措施。


6.2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6.2.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

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 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 应大于纵距的143 (图6∙2∙1-1)

• 41 •



6. 2.1-1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I一立杆;2-纵向水平杆;3一横向水平杆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 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 不应小于IOOmmo

3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 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 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Omm (图6. 2. 1-2)6. 2. 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 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2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 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 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 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3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 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 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 于 180mmo


• 42 •



6. 2.1-2铺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的构造

I一立杆;2-纵向水平杆;3一横向水平杆;4二竹笆脚手板:5一其他脚手板

6. 2.3主节点处应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不 得拆除。

6.2.4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 不少于3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2 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2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 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脚手板对 接平铺时,接头处应设2根横向水平杆,脚手:≡外伸长度应取 130mm~ 150mm, 2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元应大于300mm (图6. 2. 4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水平杆上,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 IOOmm (图 6. 2.4b) °


• 43 •



130~150



/ -200

(a)脚手板对接          S)脚手板搭接

6. 2.4脚手板对接、搭接构造

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 且应对接平铺,4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1- 2mm的镀锌钢丝固定 在纵向水平杆上。

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的两端均 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

6.3立 杆

6.3.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6.3.2脚手架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 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O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 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应将高处的纵向扫 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 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图6. 3. 3)


»500




o

S

W


O


6.3∙3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I-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

• 44 •


6.3.4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2m

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 各层各步接头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3.6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2 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2个 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 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当顶层顶步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 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搭接长度宜以扣件中心计算。 6.3.7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 上端1. 5mo

6.4连墙件

6. 4.1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 确定。

6.4.2脚手架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标准的计算要求外, 还应符合表6. 4. 2的规定。


6. 4. 2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搭设方法

髙度 (m)

竖向间距 (h)

水平间距 (Z(I)

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 (m2)

双排落地

≤50

3

3

≤40

双排悬挑

所在高度>50

3

≤27

单排

≤24

3∕ι

3

≤40


注:A-步距;厶一距。


• 45 •


6.4.3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 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3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正方形、矩形布置。

6.4.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应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 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4.5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 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6.4.6连墙件应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 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6.4.7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 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 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 应大于300mmo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再拆除。

6.4.8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 用的连墙措施。

6.5门 洞

6.5.1单、双排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 构形式(图6.1),斜杆与地面的倾角ɑ应在45°60°。门洞 桁架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当步距(九)小于纵距(Za时,应采用A型;

2当步距(九)大于纵距(Zfl时,应采用B型,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1. 8m时,纵距不应大于L 5m

2)%=2∙ Om时,纵距不应大于1. 2m0


• 46 •




'E' Λ, 3-3



(b)挑空二根立杆A



NNNNNNNN



(C)挑空一根立杆B

6. 5.1门洞处上升斜杆、


(d)挑空二根立杆B平行弦杆桁架


1一防滑扣件;2-增设的横向水平杆;3一副立杆;4-主立杆


6.5.2单、双排脚手架门洞桁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排脚手架门洞处,应在平面桁架(图6. 5.1ABCD) 的每一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双排脚手架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 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的图示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 (图 6. 5.1 1-12-23-3 剖面)。

2斜腹杆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


• 47 -


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Ommt)当斜 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图6.5.1A型)时,宜在相交的纵向 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3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当应接长使用时•,宜采用对接 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构造应符合本标准第6. 3. 6条第 2款的规定。

6.5.3单排脚手架过窗洞时应增设立杆或增设一根纵向水平杆 (图 6. 5.3)










ι-l



6. 5. 3单排脚手架过窗洞构造 I一增设的纵向水平杆


6. 5.4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应为双管立杆,副立杆高度应高 于门洞口 1步〜2步。

6.5.5门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杆的杆件端头,均应增设一个防 滑扣件(图6. 5.1),该扣件宜紧靠主节点处的扣件。

6.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6.6.1双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 置剪刀撑。

6.6.2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按表6. 6. 2的规定确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 倾角应在45°60°


• 48 •


6.6.2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一一

50°

60°

-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毋多根数)

7

6

5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应符合本标 准第6. 3. 6条第2款的规定。

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 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 于 150mmo

6.6.3高度在24m及以 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 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 撑;高度在24m以下的 单、双排脚手架,均应 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 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 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 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  图6.6.3高度24m以下剪刀撑布置

设置(图6. 6.3)0

6. 6.4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斜撑的固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5. 2条第2款的规定;

2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 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 中间应每隔6跨距设置一道。

6. 6.5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应设置横向斜撑。

6.7斜 道

6.7.1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形斜道;

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形斜道。

6.7.2斜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斜道应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2运料斜道宽度不应小于L 5m坡度不应大于1 6人 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不应大于1 3;

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 应为1. 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5运料斜道两端、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本标准第6∙ 4.1 条〜第6. 4. 6条的规定设置连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应 按本标准第6. 6.2条〜第6. 6.5条的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横向 斜撑。

6.7.3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 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2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应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 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采用三角木填顺;

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mm30Omm 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mm30mm

6.7. 4人行斜道不得搭设在临近高压线一侧。

6.8满堂脚手架

6.8.1满堂脚手架根据架体节点的类型不同分为构造一节点满 堂脚手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节点处受力水平杆与垂直下方 水平杆扣接,下方水平杆与立杆扣接(图6. 8.1-1)的满堂脚手 架,用于作业脚手架。


• 50 •


2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节点处受力水平杆与立杆扣接, 其垂直下方水平杆与立杆扣接.且扣件顶紧上方扣件(图6. 8.1-2) 的满堂脚手架,宜用于安全等级][级的支丿掌系统,也可用于作业 脚手架。用于作业脚手架时,应按作业脚手架规定的荷栽取值 计算。


水平杆与下垂直水平杆拼接



6. 8.1-1 构造一 节点简图


6. 8.1-2 构造二 节点简图


3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施工层受力节点处立杆一侧与 水平杆扣接,立杆另一侧水平杆与下方垂直水平杆扣接,下方水 平杆与立杆扣接,且扣件与上方扣件顶紧,立杆增设一个扣件并 与上方扣件顶紧(图6.8. 1-3),架体其余节点为构造二节点的 满堂脚手架,可用于安全等级I级的支撑系统。



6. 8.1-3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


施工层受力节点)简图


• 51 •


6.8.2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结构的设计尺寸,可按 表6. 8∙2采用。


■表&8.2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结构的设计尺寸


序号

步距 (m)

立杆间距 (m)

支架高宽比 不大于

下列施工荷载时最大允许高度m

2 (kN∕m2)

3 (kN∕m2)

1

1.7L 8

1.2X1.2

2

17

9

2

1.0×l. O

2

29

4

22

0.9X0. 9

2

35

28

4

1.5

1.3×1.3

2

18

9

5

1.2X1. 2

2

23

-16

6

1.0×1.0

2

36

28

7 ■

0. 9X0. 9

2

36

33

8

1.2

1.3X1. 3

2

20

13

9

1. 2X1.2

2

24

18

10

1.0X1.0

2

36          '

31

11

0. 9X0. 9

2

36

36

12

-0.9

1.0X1.0

2

36

36

13

0.9X0, 9

2

36

36


注:1最少跨数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CT的规定。

2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0.35kN/m2

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金(=O.4kN/m2

4立杆间距不小于L 2mXl. 2m,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3kN∕m2时,立 杆上应增设一个扣件,扣件应安装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平杆连接的 扣件。                         ^

6.8.3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


• 52 •


施工层不得超过1层;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节点满堂 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时架体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爲需 不宜大于L 2mX 1.2m,立杆步距不宜大于].8m

6.8.4满堂脚手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本标准第。6.3.1条〜第 6.3. 3条的规定;立杆接长接头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对接 扣件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 3. 6条第1款的规定。水平杆的连接 应符合本标准第6. 2. 1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水平杆长度不宜小 于3跨。

6.8.5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 部纵、横向每6m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 宽度应为6m8m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 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不大于6m由底至顶设置 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6m。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 以下时,应在架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 8m及以上时,应在架顶、竖向间隔不大于8m分别设置连续水 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水平 剪刀撑宽度应为6m8m

6.8.6当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 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KOmm

6.8.7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 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9m,竖向间隔4[6m '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 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宀一πjr 6.8.8当有既有建筑结构时,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应与既 有建筑结构可靠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上

1连接点竖向间距不宜超过2步,T于学弍豐嚣 手架(作业)连接点竖向间距不应超过3步,并应与水平杆冋ZC 设置;

2连接点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8πυ


• 53 •


3连接点至架体节点中心的距离不宜大于3°°mm;

4当遇柱时,宜采用抱箍式连接措施;          、

5当架体两端均有墙体或边梁时,可设置水平杆与墙或梁 顶紧。

6.8.9用于支撑系统的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 满堂脚手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设置竖向、水平剪 刀撑:

1搭设高度小于5m,架体高宽比小于1∙ 5;

2被支承结构自重面荷载不大于5kN/n?;线荷载不大于 8kN∕m;

3架体结构与既有建筑结构按本标准第6. 8. 8条的规定进 行可靠连接;

4场地地基坚实、均匀,满足承载力要求。

6.8.10满堂脚手架小于4跨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 4.11条的 有关规定。

6. 8.11当满堂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 并应局部加固,立杆需加密设置时,加密区的水平杆应向非加密 区延伸不少于一跨;非加密区立杆间距应与加密区立杆间距互为 倍数。

6.8.12满堂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间距不得大于300mm

6. 8.13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操作层支撑脚手板的水平杆间距 不应大于1/2跨距;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本标准第6. 2. 4条的 规定。

6.9满堂支撑架

6∙9.1满堂支撑架立杆间距不宜大于1.2mX L 2m,立杆步 距不宜大于1. 8m,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 度ɑ不应超过°∙ 5m (图6.9. 1)。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 过 30m


• 54 •



6. 9.1立杆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

1U形托板;2-螺杆;3-调节螺母;

4-立杆;5一顶层水平杆

6.9.2满堂支撑架立杆、水平杆的构造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

6.8. 4条的规定。

6.9.3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

1普通型:

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 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图 6. 9. 3-1)

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 超过 8m (6. 9. 3-1)

3)宜用于安全等级II级的支撑脚手架。

2加强型:

1)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9mX0∙9m〜1.2mXL2m时,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 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


应为4跨。


• 55 •



6. 9. 3-1普通型水平、竖向剪刀撑布置

一水平剪刀掾,2.竖向剪刀撑;3一扫地杆设置层

2)当立杆纵、横间距为O. 6mX0. 6m~0. 9mX0. 9m (含 O. 6mX0∙6m, 0.9mX0. 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 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 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

3)当立杆纵、横间距为O. 4mX0. 4m~0. 6mX0. 6m (含 0.4m×0.4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 每3m3. 2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 撑宽度应为3m3.2m

4)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安 全等级I级的支撑脚手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 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 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m5m (图 6. 9. 3-2)

5)可用于安全等级I级的支撑脚手架。


• 56 •



6. 9. 3-2加强型水平、竖向剪刀撑构造布置 1一水平剪刀撑;2-竖向剪刀撑;3一扫地杆设置层


6.9.4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60°,水平剪刀 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60°,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 符合本标准第6. 3. 6条的规定。

6.9.5剪刀撑的固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 8. 6条的规定。

6.9.6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 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OmmO

6.9.7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不满足本标准附录DD-I D-4的规定(高宽比大于2)时,满堂支撑架应在支架的四周 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 竖向间距应为2m~3m。在无结构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 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撑架宜超出顶 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跨〜3跨。支撑架高宽比不应 大于3

6. 9.8当有既有建筑结构时,支撑架与既有建筑结构可靠连接 应符合本标准第6. 8. 8条第I款〜第5款的规定。


• 57 •


6. 9. 9满堂支撑架同时满足本标准第6. 8. 9条第1款〜第4款 规定的条件时,可不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    .

6. 9.10 .当满堂支撑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 并应局部加固,且应符合本标准第6. 8・条的规定。

6.10型钢悬挑脚手架

6.10.1 一次悬挑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20m

6.10.2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悬挑钢梁型 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Omm。 悬挑梁尾端应在2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锚 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 (图 6.10.2)


丿N王ʌz)〃丿/ /^^7





6.10.2型钢悬挑脚手架构造

1一钢丝绳或钢拉杆

6.10.3用于锚固的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 U


• 58 .


形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

6.10.4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 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钢丝 绳与建筑结构拉结的吊环应使用HPB300级钢筋,其宜径不宜 小于20mm,吊环预埋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图6.10. 2)0

6.10.5悬挑钢梁悬挑长度应按设计确定,固定段长度不应小于 悬挑段长度的1.25倍。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个(对)及 以上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建筑结构梁板固定,悬挑端宜 按悬挑跨度起拱0. 5%〜1%, 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 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焊接 或绑扎牢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 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图6.10. 5-1〜图6.10. 5-3)




6.10. 5-1悬挑钢梁U形螺栓固定构造

I-木楔侧向楔紧;2-21.5111长、直径为18mmHRB400钢筋



6.10∙5-2悬挑钢梁穿墙构造


]一木楔楔紧


• KO •



6. 10. 5-3悬挑钢梁楼面构造一

6.10. 6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 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IoommxIOmm (宽X);当采用螺栓角 钢压板连接时,角钢的规格不应小于63mmX63mmX6mm

6.10. 7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手架立杆与钢梁可靠固 定的定位点,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Ioomm

6.10.8预埋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 150mmo如果楼板的厚度小于150mm,可采用螺栓穿混凝土楼 板预埋孔加钢垫板固定(图6. 10.8),钢垫板厚度不小于IOmm; 也可采用其他加固措施。



6.10. 8悬挑钢梁楼面构造二 1-厚度不小于IOmm的钢垫板


6.10.9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宜每一纵距 设置一根,当立杆纵距与悬挑梁纵向间距不相等时,宜在悬挑梁 间设置纵向钢梁,且应在悬挑梁焊接钢构件可靠固定纵向钢梁, 同时计算纵向钢梁的挠度和强度。


• 60 •


6.10.10悬挑架的外立面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 6. 2条的规定。

6.10.11连墙件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 4节的规定。

6.10.12锚固型钢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o


• 61 •


7施 工


7.1施工准备


S =≡≡≡≡


^"b3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

7.1.4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应使排水畅通。


7.2地基与基础


7.2.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应根据脚手架所受荷载、搭 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的有关规定进行。

7.2.2压实填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 50007的规定;灰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的规定。

7.2.3地基应坚实、平整,场地应有排水措施,不应有积水; 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IOOmm

7∙2∙4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 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7.2.5 土层地基上的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和混凝土垫层,垫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厚度不宜小于]50mm;当采用 垫板代替混凝土垫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7. 3. 3条的规定


• 62


7∙ 3搭 设

7∙3∙1单、双排脚手架应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 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21如果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2步,无 法设置连胆件时,应采取掾拉固定等措施与建筑结构拉结。

7.3.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本标准表8. 2. 4的规定校正 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7.3.3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2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 不小200mm的木垫板。

7.3.4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相邻立杆的对接连接应符合本标准第6. 3. 6条的规定;

2脚手架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

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3当架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主节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 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7.3.5脚手架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应随立杆按步搭设,并应采用直角扣

件与立杆固定;

2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本标准第6. 2.1条的规定;

3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设 置,并应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7.3. 6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设横向水平杆应符合本标准第62∙ 2条的规定:

2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

应大于100mm;                       *

3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在下列部位:

1设计上不允许留脚手眼的部位;


• 63 •


2)过梁上与过梁两端成60。的三知形范雨内及过梁净膝 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Im的窗间墙:

4)梁或梁垫下及其两侧各50Omm的范围内;

5)/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Omm和转角处45Omm的范 国内,其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300mm和转角处 600mm的范围内;

6)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

7)独立或附墙砖柱,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

7.3.7脚手架纵向、横向扫地杆搭设应符合本标准第6∙ 3. 2条、 第6. 3. 3条的规定。

7.3.8脚手架连墙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的安装应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安装;

2当单、双排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2步 时,应采取确保脚手架稳定的临时拉结措施,直到上一层连墙件 安装完毕后再根据情况拆除。

7.3.9脚手架剪刀撑与单、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应随立杆、纵 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不得滞后安装。

7.3.10脚手架门洞搭设应符合本标准第6. 5节的规定。

7.3.11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件规格应与钢管外径相同;

2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 ∙ m,且不应大于65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 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 于 150mm;

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7.3.12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 7. 3.12):


• 64 •


2

3

4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nllt 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7. 3.12栏杆与挡脚板构造

1一上栏杆;2-外立杆;3-挡脚板;4-中栏杆


7.3.13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墙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2采用对接或搭接时均应符合本标准第6. 2. 4条的规定;


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 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3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用镀锌钢丝固定在 横向水平杆上,防止滑动。

7.3.14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模板支撑架时,上下层架体立杆 宜对位设置。

7.3.15模板支撑架应在架体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7.4拆 除

7.4.1脚手架拆除应按专项方案施工,拆除前应做好下列准备 工作.

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 否符合构造要求:


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脚手架专项方案中的拆除顺序 和措施,经审批后方可实施:______

3拆除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4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5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一

7.4.2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得上 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不得先将连墙件整层 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2步时,应增设连 墙件加固。

7.4.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 5m) 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 单、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 端,应先按本标准第6. 4. 4条、第6. 6. 4条、第6. 6. 5条的有关 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7.4.4架体拆除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 明确分工、统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

7.4.5卸料时各构配件不得抛掷至地面。

7.4.6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及时检查、整修与 保养,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

7.4.7支撑架拆除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I拆除作业前,应先对支撑架的稳定性进行检查确认; 2拆除作业应分层、分段,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得上 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2层;

3同层杆件和构配件应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拆除;剪刀撑等 加固杆件应在拆卸至该部位杆件时再拆除.

4当只拆除部分支撑架结构时,拆除前应对不拆除支撑架 结构进行加固,确保稳定;

5对多层支撑架结构,当楼层结构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时, 不得拆除下层支撑架;


• 66 ♦


6不得抛掷拆除的构配件;

7对设有缆风绳的支掾架结构,缆风绳应自上而下对称 拆除;

8遇有6级及以上风或雨、雪时,应停止作业;

9模板支撑架拆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规范》GB 50666中混凝土强度的规定,拆除前应填写拆模 申请单。


• A7 •


8检查与验收


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8.1.1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胃^:體^T证%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1 1条的规定. 228」的有关规定,其质量应符合本史/陰,格

3钢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折叠、裂纹、分层、措 焊、断弧、烧穿等缺陷;          宀八口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口本标∕隹表


8.1. 8的规定;

5钢管应涂有防锈漆。

8.1.2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本标准表& 1.8序号3的规定。锈 蚀检查应每年1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3根, 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


值时不得使用;


2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本标准表8. 1. 8序号4的规定

3应符合本标准第8. 1. 1条的规定。

8.1.3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 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 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2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扣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 15831的规定。

8,1.4扣件进C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 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桂 出现滑丝的不得使用。

8.1.5脚手板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压钢脚手板:

D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尺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8.1.8序号5的规定,且不 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

3)新、旧脚手板均应涂防锈漆;

4)应有防滑措施。

2木脚手板、竹脚手板:

D木脚手板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3. 3. 3条的规定,宽 度、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的规定。不得使用扭 曲变形、劈裂、腐朽的脚手板。

2)竹笆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的材料应符合本标准第 3. 3. 4条的规定。

8.1.6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3. 5.1条的规 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5的有关规定。

8.1.7可调托撑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3∙ 4节的

规定;                                     _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应符合本标准

5.1.9条的规定;                   ,

3可调托撑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变形不应大于1mm;

4不得使用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母。



8∙ L 8构配件的偏差应符合表8. 1. 8的规定。

8.1.8构配件的允许偏差



/      项目

允许偏差

I (mm) I

示意图      J

I检查工贝J

煌接钢管尺寸(mm)

外径48. 3      /

'士 0.5 /

游标卡尺/

壁厚3. 6      I

0.36 I


/ 3 I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or    Ip

/ J①各种杆件钢管的I      f

/ / 端部弯曲     / (5 / Pkj

/ /      Z≤l∙ 5m      /        ʃ      ---—

/ 4 /②立杆钢管弯曲ʃ 一'f     一"

/③水平^麻/     —

钢管弯曲      &3

/    &. 5m                    —

~j^L_^

~~1 ^ 7      J游标卡尺ʃ






允许偏差 △ < m∏ι)

序号

项目

示意图

检仔工R.

5

冲压钢脚手板

①板面捷曲

Z≤4m

∕>4m   .

----—

≤12

<16

钢板尺

6

②板面扭曲

(任一角翘起)

可调托撑支托板变形

W5

1. 0

才』

V <

钢板尺 塞尺


8.2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8.2.1根据施工进度,脚手架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施工准备阶段,构配件进场时;

2地基与基础施工完后,架体搭设前:

3首层水平杆搭设安装后;

4落地作业脚手架和悬挑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 阶段使用前;

5支撑脚手架每搭设2步〜4步或高度不大于6m

6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7搭设达到设计高度或安装就位后;

8遇有6级及以上风或大雨后;

9停用超过1个月;

io冻结的地基土解冻后;

11架体遭受外力撞击作业后。


8∙ 2.2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脚手鬻"验收:

1本标准第8. 2. 3条〜第& 2.5条的規疋:

2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

3技术交底文件;

4本标准附录E检查验收表。

8.2.3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内容:

I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型钢挑梁、门洞桁 架等的构造应符合本标准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地基应无积水,底座应无松动,立杆应无悬空;

3扣件螺栓应无松动;

4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架、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 业),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 2. 4项次 12的规定;高度在8m以上的满堂支撑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 直度的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8. 2. 4项次13的规定;高度在8m 以上的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其立杆 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8. 2. 4项次12的规定;

5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6应无超载使用。

8.2.4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 表8. 2. 4的规定。


表* Z 4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P

T允许偏差

..---       -..

示意图

]检查 方法与

工具

面_

~~

不积水

F

底座}

不晃动]

观察

LLl

-10

• 72 •

---L

——J--

J____I


续表8. 2. -I


-**-

项 次

r»—------

项目

技术要求

7c许偏反 (mm)

示意图

检侪 方法与

T∙Jl∙

2

最后验收 立杆垂 直度 20m 50m

±100

Γ

用经纬 仪或吊 线和卷 尺

/

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mm)

搭设中检查偏差的 高度(m)

______ 总高度

50m

40m

20m

H= 2

H=IO

H= 20

H=30

H=40

H= 50

±7 20 ±40 60

+ 80

+ 100

±7 25 50 ±75

±100

±7 ±50 IOO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________________

3

最后验收 垂直度 30m

±90

用经纬 仪或吊 线和卷 尺

不砌满堂支撑架允许水平偏差(mm)   ___

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 (m) H=H=IO

H= 20 H=30

总高度

30m

..

±30

±60

90      ___________-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

73 •


续表8.2∙4


项 次

项目

单双步距

排、满纵距

4

堂脚手^^

架间距一_

满堂步距

5

支撑架立杆

间距间距


技术要求


纵向水平杆高差 6



一根杆的 两端


同跨内两 根纵向水 平杆高差


剪刀撑斜杆与 地面的倾角



45°~60


脚手板外伸长度 8



对接

α=]30mm-

150mm

Z≤300mm

搭接

〃》IOOmm

Z20Omm



允许偏整


(mm)


±20


±30


+ 20


20


±30


±20


±10


• 74 •


检査


示意图


∕≤300



∕⅛200


方法


与工Ji


钢板尺


钢板尺



3


水平仪I 或水平



角尺


卷尺


卷尺


_______________ 续表 8. 2.4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nun)

—---

乐鹿图

J

ISr 方法 MUL

~ 一 —

钢板尺

■---

扣 件

主节点处 各扣件中 心点相互 距离

α≤ 150mm

—"-"— F

R

同步立杆 上两个相 隔对接扣 件的高差

α≥500mm

钢卷尺

Γ

P

9

安 装

立杆上的 对接扣件 至主节点 的距离

α≤⅛∕3

(T)

© (

纵向水平 杆上的对

1

接扣件至 主节点的

α≤∕a∕3

钢卷尺

距离

扣件螺栓 拧紧扭力 矩

40N ∙ m~

65N ∙ m

扭力 扳手

注:表中示意图的]为立杆;2为纵向水平杆;3

8.2.5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釆用扭


.75 ∙


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 应按表8. 2. 5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应重新拧紧至合格。    '

8.2.5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I安装扣件数量J

51 90    I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

91~150 I

1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

151~280 I

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281~500 I

5011200 I

1201~3200


抽检数量 (个)


允许的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 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20

32

50


51~90

5

1

91~150

I 8 I

2

151280

13 I

3

281500

20 I

...5

50I~1200

32 I

7

12013200

50

10


≡^=鶴鬻本落釁


• 76 .



9安全管理


9,0.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拆人员应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 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0.2搭拆脚手架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桂。

%0.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 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确认合格后使用。

9.0.4钢管上不宜打孔。.

9.0.5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 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 上:不得悬挂起重设备,不得拆除或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 设施。              :」,    •

9.0.6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 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 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

9.0.7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9.0.8当遇有6级及以上风、雨、雪、浓雾或重度雾霾天气时 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 施,并应扫除积雪。

9.0.9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9.0.10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本标准第8. 2节的规定 进行。                                            •

9.0. Il脚手板应铺设牢靠、严实,并应用安全网双层兜底。施 工层以下每隔不大于Iom应用安全网封闭。

9.0.12单、双排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沿架体外围应用密目式 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并

• 77


应与架体绑扎牢固。密目式安全网应为阻燃产品。

9. 0.13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连墙件。

9.0.14当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 管沟时,应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

9.0.15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倾覆 的临时固定措施。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抗倾覆承载力不符合 本标准5. 3.13条规定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防倾覆 措施。                                     ''

9.0.16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 措施。

9.0.17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有防火措施和专人 看守。                  I

9.0.18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的有关规定执行。

9.0.19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 看守,不得非操作人员人内。


78 •


附录A计算用表


A 0.1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何自乖标准值.可按 表A. OJ的规定取用。

A∙0∙l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毎米結构自重标准值gk (kN∕m)


步跑

I (m)

脚手架类型

纵距(m)

1.2

1.5

1.8

2.0

2. 1

L

1.20

单排

0. 1642

0.1793

0.1945

0. 2046

0. 2097

双排

0.1538

0.1667

0.1796

0.1882

0.1925

r

1.35

单排

0.1530

0.1670

0.1809

0.1903

0.1949

双排.

0.1426

0.1543

0.1660

0.1739

0.1778

1.50

单排

0.1440

0.1570

0.1701

0.1788

0.1831

双排

0.1336

0.1444

0.1552

0.1624

0.1660

! 1.80 .

单排

0.1305

0.1422

0.1538

0.1615

0.1654

双排

0. 1202

0.1295

0.1389

0.1451

0.1482

L

单排

0. 1238

0.1347

0.1456

0.1529

0.1565

双排

0.1134

0.1221

0.1307

0.1365

0.1394


注:Φ48∙3mmX3∙6mm钢管。表内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入计算。


A.0.2满堂脚手架与支撑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


可按表A. 0.2取用。


• 79


(m)


O. 60


O. 90


1. 2


表儿。.2满堂脚手2


与支撑架立



(m)

r------

I距上

1,2

0. 2247

(1.3)

1.8

2.0

____-0.3

——^—

0, 6

0, 9

—.,_—w>—"

(1.0) 一一---

———^* 0. 2335 ______

0. 2510

O. 2773

0.2948

^——

—■• 1

0. 2072

-----

0. 3045

0.3222

0.3

0. M5S

0.1721

U 1

___^*

0.2339

0. 2516 ^^

0. 3052

∩ 3321

0. 26()4

0. 2780

0,6

0.1721

0. 1986

0.2251

0. 2873

0. 3050

0. 3317

0.3495

—-----

0. 9

—----

0.2251

0. 2517

0. 2606 ^2873

0.3141

0. 3408

0.3142

0. 3321

0. 3589

0. 3768

Jr^

0.2516

0. 2784

0. 3411

0. 3591

0. 3861

0. 4041

_   -

1.5

0. 2510

20. 3045

0. 3222

0.1362

0.1556

0. 3050

0. 3317

0. 3589

^3680

0. 3861

0.4133

0. 4314

1.S

2.0

0.3

0.6

0. / //J

0.2948

0.1170

0.1362

0. 3495

0.1554

0.1750

n 1Q45

0. 3586

0.1618

0.1814

0. 2011

^3768 0.1746 0.1944 0. 2141

0?3859

0.1810

0. 2008

0. 2206

0- 4041

0.1938

0. 2137

0. 2337

0. 4314

0. 2130

0. 2331

0.2532

U.

0.2258

0. 2461

0. 2663

0.9

(1.0)

1.2

0.1554

0.1618

0.1746

0. 1750

0.1814

0.1944

UJ

0. 2011 0.2141

0. 2206

0.2337

0. 2076

0. 220[

0. 2272

0. 2207

0.2339

0. 2404

0. 2272

0. 2404

0. 2470

0. 2403

0. 2536

0. 2602

0. 2599

0. 2733

0. 2800

0. 2730

0. 2865

0. 2933

(1.3)

0. 1810

0.1938

0. ZOOo

0.2137

0. 2403

0. 2536

0.2602

0. 2735

0. 2935

0. 3067

丄,V

1. 8

0.2130

0.2331

0.2532

0. 2599

0. 2733

0. 2800

0. 2935

0. 3136

0. 3270

2.0

0.2258

0. 2461

0. 2663

0. 2730

0. 2865

0. 2933

0. 3067

0.3270

0. 3404

0.3

0.1026

0.1182

0.1339

0.1391

0.1496

0.1548

0. 1652

0. 1809

0.1913

0. 6

0.1182

0.1341

0.1499

0.1552

0.1658

0.1710

0.1816

0.1974

0. 2080

0. 9

0.1339

0.1499

0.1659

0.1713

0.1820

0.1873

0. 1980

0. 2140

0. 2247

(1.0)

U 1391

0.1552

0.1713

0.1766

0.1874

0. 1927

0. 2034

0. 2195

0. 2303

1.2

0.1496

0.1658

0.1820

0.1874

0.1982

0. 2036

0. 2144

0. 2306

0.2414

(1.3)

0.1548

0.1710

0, 1873

0.1927

0. 2036

0. 2090

0. 2198

0. 2361

0. 2469

1.5

0.1652

0.1816

0.1980

0. 2034

0. 2144

0. 2198

0. 2307

0. 2471

0. 2581

1.8

0.1809

0.1974

0. 2140

0.2195

0. 2306

0.2361

0. 2471

0. 2637

0. 2747

2.0

0. 1913

0. 2080

0. 2247

0. 2303

0. 2414

0. 2469

0. 2581

0. 2747

0. 2859


• 80 •


,续表A. 0.2


(m)

横距∕ (m)

j 纵距厶

0.3

0.6

0.9

(1.0)

1.2

(1.3)

1.5

1.8

2.0

0.3

0. 093S

0. 1074

O. 121C

O. I25f

0. 1345

0. 139(

0. 148

0. 1616

0. 1706

0. 6

0. 1074

0. 1212

0. 1349

0. 1395

0. I486

0. 1532

0. 1623

O. 176C

0. 1852

0. 9

0.1210

0. 1349

0. 1-188

0. 1534

0. 1627

0. 1673

0. 1766

0. 1905

0. 1997

(1.0)

0. 1255

0. 1395

0. 1534

0. 1581

0. 1674

0. 1720

0. 1813

0. 1953

0. 2046

1.2

0. 1345

0. 1486

0. 1627

0. 1674

0. 1768

0. 1814

0. 1908

0. 2049

0.2143

(1.3)

0. 1390

0. 1532

0. 1673

0. 1720

0.1814

0. 1862

0. 1956

0.2097

0.2191

1.5

0.1481

0. 1623

0. 1766

0. 1813

0.1908

0.1956

0. 2051

0.2193

0. 2288

1.8

0.1616

0. 1760

0.1905

0.1953

0. 2049

0. 2097

0.2193

0.2338

0. 2434

2.0

0.1706

0. 1852

0. 1997

0. 2046

0. 2143

0.2191

0.2288

0.2434

0. 2531

r

1.80

0.3

0. 0881

0.1003

0. 1124

0. 1164

0.1245

0.1285

0.1366

0.1487

0.1568

0.6

0. 1003

0. 1126

0.1249

0. 1290

0.1372

0. 1413

0.1495

0.1618

0. 1700

0. 9

0. 1124

0.1249

0. 1373

0.1415

0.1498

0.1540

0.1623

0. 1748

0.1831

(1.0)

0.1164

0.1290

0.1415

0.1457

0.1540

0.1582

0.1666

0. 1791

0.1875

1.2

0.1245

0. 1372

0. 1498

0.1540

0.1625

0.1667

0. 1751

0. 1878

0. 1962

(1.3)

1285

0. 1413

0. 1540

0.1582

0. 1667

0.1709

0.1794

0. 1921

0. 2006

1.5

0.1366

0.1495

0. 1623

0. 1666

0. 1751

0.1794

0.1880

0. 2008

0. 2094

1.8

1487

1618

0. 1748

0. 1791

0. 1878

0.1921

0. 2008

0.2138

0. 2225

2.0

0. 1568

0. 1700

0. 1831

0. 1875

0. 1962

0. 2006

0. 2094

0. 2225

0. 2313

2.0

1 ¢

0.3

0. 0853

0967

1081

0. 1119

0.1195

0.1233

0. 1309

0. 1423

0.1499

0. 6

0.0967

0. 1083

1198

0. 1237

0. 1314

0. 1353

0. 1430

0.1546

0.1623

0. 9

0. 1081

1198

0.1316

0. 1355

0. 1434

0.1473

1552

0.1669

0.1748

1.2

0.1195

1314

1434

0. 1474

0.1553

0.1593

0. 1673

0.1792

0.1872

1.5

1309

1430

0. 1552

0. 1592

0. 1673

0.1713

0.1794

0.1915

0.1996

1.8

ɔ. 1423

0. 1546

1669

0. 1710

0.1792

0.1833

0. 1915

2039

0.2121

2.0

48. 3mn

1499

WBHHa∙^MBBjM

nX3. 6n

1623

nm钢管

3. 1748

。表内I

0.1789

中间值万

0.1872

「按线性

ɔ. 1913

插人计!

ɔ. 1996

K

D.2121

<-a*OL* ∙'K≠>-- F

0. 2203


♦ 81


A. 0.3常用构配件与材料、人员的自重,可按表A∙。∙3取用。


A.0.3常用构

名称__

扣件:宜角扣件 旋转扣件 对接扣件

配件与材,

N/

朱人员的E

自重:

1重_________

.   备注 J

13.2

14.6

18.4

N

800—850

灰浆车、砖车

kN/

2. 04 2. 50

普通传 240mm×115mmX53mm

kN∕m3

18 19

684 /m3,湿

灰砂砖

kN∕m3

18

砂:石灰=92 : 8

瓷面砖 15OmmXl 50mmX 8mm

kN∕m3

17.8

5556 /m3

陶瓷総砖(马赛克)8=5Tnm

kN∕m3

0.12

石灰砂浆、混合砂浆_______

kN∕m3

17

水泥砂浆____________

kN∕m3

20

素混凝土

kN∕m3

22 24

——

泡沫混凝土

kN∕m3

46


A.0.4敞开式单排、双排、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的挡风系 数小值,可按表A. 0.4取用。


A.0.4敞开式单排、双排、满堂脚手架与 满堂支撑架的挡风系数。值


步距 (m)

纵距m)   —^

0. 4

0. 6

0. 75

0.9

1.0

1.2

1.3

1. 35

1. 5

1.8

2.0

0.6

0. 260

0.212

0. 193

0. 180

0.173

0. 164

0. 160

0. 158

0. 154

0. 148

0.144

0. 75

0. 241

0. 192

0.173

0. 161

0. 154

0. 144

0. 141

0. 139

0. 135

0. 128

0. 125

0. 90

0. 228

0.180

0.161

0.148

0.141

0.132

0. 128

0. 126

0. 122

0. 115

0. 112

1.05

0.219

0. 171

0. 151

0. 138

0. 132

0. 122

0. 119

0. 117

0. 113

0. 106

0. 103

1.20

0.212

0. 164

0. 144

0. 132

0. 125

0.115

0. 112

O. IlO

0.106

0. 099

0. 096


• 82 •


续表Λ. O. 4


赤距

(m

____________纵距荷    ,

一    . I               I--L -..

0.4

0. 6

0. 75

0. 9

1.0

1.2

1.3

1.35

1.5

1.8

2.0

1.35

0. 207

0. 158

0. 139

0. 126

0. 120

O. HO

0. 106

0. 105

O. IOO

0. 091

0.091

^-■"

1.50

0. 202

0. 154

0. 135

0. 122

0. 115

0. 106

0. 102

O. IOO

0. 096

0. 090

0. 086

一:,

1.6

0. 200

0. 152

0. 132

0. 119

0. 113

0. 103

O. IOO

0. 098

0. 091

0. 087

0. 084

1.80

0.1959

0. 148

0. 128

0. 115

0. 109

0. 099

0. 096

0. 094

0. 090

0. 083

0.080

2.0

0.1927

0. 144

0. 125

0. 112

0.106

0. 096

0. 092

0. 091

0. 086

0. 080

0. 077


注:g8.3mmX3. 6mm 钢管。


A. 0.5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P(Q235钢)应符合表A. 0. 5 的规定。


A. 0. 5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 (Q235钢)


λ

0

1

2

3

—4

5

6

7

8

9

O

1.000

0. 997

0. 995

0. 992

0. 989

0. 987

0. 984

0. 981

0. 979

0. 976

10

0.974

0. 971

0. 968

0. 966

0. 963

0.960

0. 958

0. 955

0. 952

0. 949

20

0. 947

0. 944

0. 941

0. 938

0. 936

0. 933

0. 930

0. 927

0. 924

0. 921

30

0.918

0. 915

0. 912

0. 909

0. 906

0. 903

0. 899

0. 896

0. 893

0. 889

40

0. 886

0. 882

0. 879

0.875

0. 872

0. 868

0. 864

0. 861

0. 858

0. 855

50

0. 852

0. 849

0. 846

0. 843

0. 839

0. 836

0. 832

0. 829

0. 825

0. 822

60

0.818

0.814

0.810

0. 806

0. 802

0. 797

0. 793

0. 789

0. 784

0.779

70

0. 775

0. 770

0. 765

0. 760

0. 755

0. 750

0. 744

0. 739

0. 733

0. 728

80

0. 722

0.716

0. 710

0. 704

0. 698

0. 692

0. 686

0. 680

0. 673

0.667

90

0.661

0. 654

0. 648

0. 641

0. 634

0. 626

0. 618

0. 611

0. 603

0. 595

IOO

0. 588

0. 580

0. 573

0. 566

0. 558

0. 551

0. 544

0. 537

0. 530

0. 523

IlO

0.516

0. 509

0. 502

0.496

0. 489

0. 483

0.476

0. 470

0. 464

0.458

120

0.452

0.446

0.440

0.434

0,428

0.423

0.417

0.412

0.406

0. 401

130

0. 396

0. 391

0. 386

0. 381

0. 376

0.371

0. 367

0. 362

0. 357

0. 353


A

O

1

2

3

4

5

6

7

8

140

0. 349

0. 344

0. 340

0. 336

0. 332

0. 328

0. 324

0. 320

0.316

150

0. 308

0. 305

0. 301

0. 298

0. 294

0. 291

0. 287

0. 284

0. 281

O. 277

160

0.274

0.271

0. 268

0. 265

0. 262

0. 259

0. 256

0. 253

0. 251

0. 248|

170

0. 245

0. 243

0. 240

0. 237

0. 235

0. 232

0. 230

0. 227

0. 225

0. 223 |

180

0. 220

0.218

0. 216

0. 214

0.211

0. 209

0. 207

0. 205

0. 203

0.201]

190

0. 199

0.197

0.195

0.193

0.191

0.189

0. 188

0. 186

0. 184

0. 1821

200

0.180

0.179

0.177

0.175

0.174

0.172

0. 171

0. 169

0. 167

0. 166

210

0.164

0.163

0.161

0.160

0.159

0.157

0. 156

0.154

0. 153

0. 152

220

0.150

0. 149

0.148

0,146

0.145

0.144

0.143

0. 141

0. 140

0. 139

230

0.138

0.137

0.136

0.135

0.133

0.132

0. 131

0.130

0. 129

O. 128

240

0.127

0.126

0.125

0.124

0.123

0.122

0. 121

0. 120

0. 119

0.118

250

0.117


注:当;l>250时,中=理。


• 84 •


附录B钢管截面几何特性


1脚手架钢管截面几何特性应符合表B. 0.1的规定。

B.0.1钢管截面几何特性


Φ, d

----.---

壁厚£

截面面积 A (cmz)

惯性矩

* L

(Cm4)

截面模量

W

(cm3)

回转半径

(cm)

每米长质量 (kg∕m)

(τnm)

-^-..-

48-3

3.6

5.06

12.71

5.26

1.59

3. 97

—*»*“ — - ■ •  F* i*^∙W-/


附录C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CT

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高宽比不大于2

(Ul)

1.8

1.98

1.5

2.2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6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

3.3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步距两级之间计算长度系数按线性插人值。

2满堂脚手架高宽比大于2且不大于3时,应采用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 结措施,且应符合本标准第6. 8. 7条的规定,或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时,对 承载力乘以0∙ 85折减系数。

3 0. 6mX0. 6m<立杆间距<0∙ 9mX0.9m,最少跨数不应小于5立杆间距 >0.9mX0∙9m,最少跨数不应小于4。立杆纵距与横距间不同时,按较小 间距对应跨数(较大值)取值。


C-2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I步距

I (m)

高宽比不大于2

I L 8

1. 804

1.5

2. 027

1.2

2.387

0. 9

'                           一L   -         一

2. 987

L

0. 6

4. 24


2


O. 4mX0. 4mV立杆间距≤o. 6mXθ. 6m,


≤0. 4mX0.4m,最少跨数不应小于8。 间距对应跨数(较大值)取值。


最少跨数不宜小于7,立杆间距


立杆纵距与横距间不同时,按较小


• 86 •


C-3

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步距

Cm)

^    高宽比不大于2

L8

1.636

_____

1.5

1.835

1.2

2.147

0. 9

2. 684

0. 6

3.813


注:同表C-2注。




附录D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D-I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普通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用


步距

(m)

____________________立杆间距m)

1.2×1.2

L0×1.0

0.9X0.9

0. 75X0.75

0.6X0. 6

≤O∙4Md 1

高宽比不 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a

α=0∙ 5 (m)

α=0. 2 (m)

q=Q・ 5 (m)

α=0. 2 (m)

α=0∙ 5 (m)

ɑɪ^θ. 2 (m)

α=0∙ 5 (m)

Q=0. 2 (m)

α=0. 5 (m)

α=0∙ 2 (m)

α=0. 5 (m)

α-O. 2 (mJ

1. 165

1.432

L 165

L 432

1. 131

1. 388

131

1. 388

L 131

1. 388

1. 131

1-3S8

L5~

1.298

1.649

241

L 574

1. 215

1. 540

1.215

L 540

1.215

1. 540

1.213

1.403

1. 869

1.352

1/799

1.301

1.719

1.257

L669

1.257

T. 669

1.237

l.669

0.9

1. 532

2. 153

1.532

2. 153

1.473

2. 066

1.422

2. 005

L422

2. 005

L 422

2 005

0.6

1. 699

2. 622

1.699

2. 622

1. 699

2.622

1. 629

2 526

~1.629

2. 526

1.629

2.S26


注:1步距两级之间计算长度系数按线性插入值。

2立杆间距两级之间,纵向间距与横向间距不同时,计算长度系数按较大间距对应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立杆间距两级之 间值,计算长度系数取两级对应的较大的4值。要求步距、高宽比相同。

3立杆间距0.9mX0.6m计算长度系数,同立杆间距0∙ 75mX0. 75m计算长度系数,高宽比不变,最小宽度4.2m∙

4高宽比大于2且不大于3时应按本标准第6. 9. 7条执行;或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时,对承载力乘以0.85折减系数*


D-2 满堂支猴架5?R攫设就力口弓虽型)立杆计宾长TSt"t⅛


立杆何跑E)


步距

(m)    _

1. 2X1. 2

1. 0X1. 0

0. 9×O. 9

0.75X0.75

\    0.6X0.6    \

≤O. 4X0. ʌ \

高宽比不 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高宽比

不大于2

高宽比   I

不大于2   I

高宽比   \

不大于2  [

商宽比

不大于2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F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8

ɑ^θ. 5

(m)

α = 0. 2

(m)

α=0. 5

(m)

α=0. 2

(m)

α=0. 5

(m)

α=0. 2

(m)

α=0. 5

Cm)

α=0∙ 2

(τn) t

α=0. 5

(m)

α=0. 2

(m)

a = 0. 5

(m)

a=0. 2

(m)

1.8

1.099

1. 355

..I- 059

.1. 305

1. 031 .

1. 269

1.031

.1. 269

1.031

1.269

1.031

1.269

I      1.5

1.174

1. 494

1.123

1.427

1.091

1. 386

1.091

1. 386

1.091

1.386

1.091

1.386

I 1.2

1.269

1.685

1.233

1. 636

1. 204

'1.596

1. 168

1. 546

1.168

1.546

1.168

1. 546

0.9

1. 377

1. 940

1. 377

1. 940

1.352

1. 903

1. 285

1. 806

1. 285

1.S06

1.285

1.806

0.6

1.556

2. 395

1.556

2. 395

1. 556

2. 395

1.477

2. 284

1.477

2. 284

1.477

2. 284


注:同表D-I注。



DT 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普通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也


步距

立杆间距

(m)                                        I

1>2×L2

1.0X1.0

0.9X0. 9

0.75X0.75

0.6X0. 5

-≤Q. ~。4 ]

(m)

高宽比不大于2

高宽比不大于2

高宽比不大于2

高宽比不大于2 I

高宽比不大于2 ]

吉宽比不大于可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

最少跨数5

發少若数8

_1.8

1. 750

1. 750

1. 697

1.697

1.697

1.597

~1?5-

2. 089

L 993

I         1.951

1.951

I       1.951

1.951

2. 492

2. 399

「    2.29T"

2. 225

I        2.225

2

0. 9

3. 109

3.109

[    2.9^~

2. 896

J        2.896

2. 8?Mi

0. 6

4- 371

4. 371

'         4.371

4.211

4.211

I      L 211


注:同表Dr注。


D-4满堂支撑架(剪刀撑设置加强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伝


立杆间距(m>∙                                 1

步距

(m)

1. 2X1.2

1.0X1.0

0.9X0. 9

0.75X0.75   ]

0.6X0.6    f

≤0. A XO. A \

高宽比不大于2

高宽比不大于2

高宽比不大H^~

高宽比不大于2 ]

高宽比不大于2 [

高宽比不大千F[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4

最少跨数5

-最少跨数5  ]

最少跨数3

最少再数3 ]

1.8

1. 656

1. 595

1. 551

1.551

L 551

1.331      [

1.5

1.893

1. 808

1.755

1.755

1.755

I       1.733       ]

1.2

2. 247

2.181

2.128

2. 062

2. 062

2. 062

0.9

2. 802

2. 802

2.749

2. 608

2. 608 _                                        .

2.608

0.6

3.991

3.991

3. 991

3. 806

!         3.806

3. 806


注:同表D-I注.


附录E检查验收表


E-I


jɪ"

55    ~

一抽检数址    .

N、^i^=»・%l I

应有产品质髭合格证、质量检验 报吿

750根为一批, 每批抽取1

检查资料

钢管

钢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折 叠、裂纹、分层、搭焊、断弧、烧穿 及其他修磨后深度超过壁厚下偏差的 缺陷。这些缺陷应完全清除,清除处 的剩余厚度应不小于壁厚偏差所允许 的最小值。允许有深度不超过壁厚下 偏差的其他局部缺陷存在。钢管使用 前应涂刷防锈漆

全数

η

游标卡尺

测量

钢管外 径及壁 厚

外径48. 3mm,允许偏差士0.5mm?

壁厚3. 6mm,允许偏差±0.36,

小壁厚3. 24mm

'      3%

游标卡尺 测量

应有生产许可证、质量检测报告、 产品质量合格证、复试报告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 15831的规定

检查资料

扣件

不得有裂缝、变形、螺栓滑丝;扣 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活 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 转面间隙应小于Imm;扣件表面应 进行防锈处理

全数

91 •


续表ET


项目

耍求

抽检数量

检查方法

扣件螺 栓拧紧 扭力矩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应小于

40N ∙ m,且不应大于65 N ∙ m

按本标准 第8. 2. 5条执行

扭力扳手

可调 托撑

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 于40kN。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 髭检验报告

3%o

检查资料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 3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 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小于 30mm。插人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 150mmo支托板厚不小于5mm,变 形不大于1mm。螺杆与支托板焊接 要牢固,焊缝高度不小于6mm,支 托板宜设置加劲板

3%

游标卡尺、 钢板尺测量

支托板、螺母有裂缝的不得使用

全数 ’

目测

脚手板

新冲压钢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 格证

检查资料

冲压钢脚手板板面挠曲 12mm (/ ≤4m)≤16mm (∕>4m);板面扭 ≤5mm (任一角翘起)_______

3%

钢板尺

不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新、旧 脚手板均应涂防锈漆

全数

目测

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木结构设计标準》GB 50005a 级材质的规定。扭曲变形、劈裂、腐 朽的脚手板不得使用_______

全数

目测

木脚手板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厚度不应小于50mm

板厚允许偏差一2mm

3%

钢板尺


• 92 ∙


歷目

----7T---

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柚竹

的竹串片板、竹色板     "作

抽检数fit

口査方g

全数

目测

脚手板

竹串片脚手板应采用螺栓穿过并 的竹片拧紧而成.螺栓直径应为 8mmIOmm,间距应为500∏ιm 600mm,螺栓孔直径不得大于IOmmo 板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宽度应为 250mm300mm,长度应为2m 3.5m,螺栓离板端宜为250mm

■..-................--

3%

钢板尺


E-2地基基础检查验收表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抽检数量

检查方法

1

地基处理、 承载力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Ioom2 不少于3个点

触探

2

地基顶面平整度

20mm

IOOm2 不少于3个点

2m直尺

3

垫板铺设

土层地基上的立杆应设 置垫板,垫板长度不少于 2跨,并符合方案设计 要求

全数

目测

4

垫板尺寸

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 宽度不小于200mm,并符 合方案设计要求

不少于3

游标卡尺、 钢板尺

5

底座设置情况

立杆与基础的 接触紧密度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立杆与基础间应无松 动、悬空现象

全数 -

全数

- 目测-

目测

6

7

f

排水设施

完善,并符合方案设计 ¾^           .

全数

目测

8

施工记录、 试脸资料

完整

全数

查阅记录


E-3脚手架架体检查验收表


pr¥]    检查项目

-     fit要求  -

抽检数1

1可调底P

垂直度

±5mnι

- 全部

I线和卷

ι⅜...

插入立杆 长度

I      15Omm

钢板尺

支撑架可

2调托撑

I 螺杆

垂直度

I       ±5mm

- 全部

吊线和卷尺

插人立 杆长度

I      ≥150mm

钢板尺

3 扣件节点

扣件螺栓

拧紧扭力矩

按本标准 第 8. 2. 5 条执行

扭力扳手

间距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全部I

-备测、 钢板尺I

:

除顶层栏杆立杆外,其] 余各层各步接头应采用对 接扣件连接

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置 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 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 更方向错开的距离》 jOOmm接头中心至主 瓦点的距离≤1/3步距

目测

支撑架立杆

伸出顶层V

水平杆长度 *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且

⅛500mm              I

全部

钢板尺


• 94 •


续表E-3


检查项目    -

质址要求

hh检数址-

检査方法

水平杆

设置、

完整性

符合方案世计要求I

纵、横向Ul通.不缺失

全邮

目测

步距   -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

全那

目測

接头

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 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 内:接头错开距离2 500mm各接头中心至 最近主节点的距离&1/3 纵距

全部

目測 钢板尺

水平高差

本标准表8. 2. 46

全部

水平仪或] 水平尺I

;扫地杆距离I 地面高度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且J ≤200mm

全部I

钢板尺

剪刀撑、

横向斜撑

斜撑杆位置 和间距

I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全部

目测

t

旬距、跨度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全部

i目测、

I钢卷尺I

与地面夹角

45°60°

全部

1 目测

I钢板尺I

1 ^_目测" I钢板尺I

搭接长度及 扣件数量

I~~搭接%度NIm搭接 扣件不少于2

全部

与立杆 (水平杆) 扣接情况

每步扣接,与节点距 ≤ 150mm

全部

目测、 钢板尺

I一单、双排脚手架与型驱 悬挑脚手架连墙件的竖成 和水平间距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且 不得超过33

全部

目测、 钢卷尺

• 95 •


续表E-3


I序号I     检查项目

-    质址要求

抽检数Ii

[ΓS⅛⅛ι

I I满堂架、支挣架与既大

8 建筑结构连接点的竖向用 水平间距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和本 标准第6. 8. 8

全部

钢卷尺

9   满堂架、支撑架高宽比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且 ≤3

全部

目测

10  架体全高垂直度

本标准表8.2.42 项、第3

每段内外 立面均不 少于4根 立杆

经纬仪 或吊线 和卷尺

U 满堂脚手架施工层节点

I I设置、水平杆设置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和本

标准第6. 8.1

全部

目测

12  型钢悬挑脚手架高度、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钢J 梁截面高度) 160mm 锚固型钢悬挑梁U形钢 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 16mm固定段长度> I 1.25倍悬挑段长度

全部I

目测、

钢卷尺、

游标卡尺

凝土强度等级

1_J

行国家标 准《混凝 土结构工 不得低于C20      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 范》GB 5 50204 的 规定

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 准《混凝 土结构工 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

范》GB 0204的规 定,混凝 土试件的 液验报吿


• 96 ∙


续表E-3


-检查项目    ~

"赢要京T

"数址

一检査方法

-—^

単、双排脚手架门 洞结构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和本

标准第6. 5. 1

全部

目测、 钢卷尺

14

门 洞

支撑架门洞结构 (立杆间距、横梁及 分配梁型号、间距、 扩大基础尺寸等)

符合方案设计及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要求

全部

目测、

.钢卷尺


E-4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表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一一

抽检数量

检查方法

ιk

1

c+餐+- -S-T-

C

作业层、

作业平 台

宽度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全部

钢板尺

脚手板材质、规格 和安装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铺 满、铺稳、铺实

全部

目测、 钢板尺

挡脚板位置和 一,安装

立杆内侧、牢固,高度 ≥ 180mm

全部

目测、 钢板尺

安全网

外侧安全网牢固、连 续,阻燃产品

全部

目测

防护栏杆高度

立杆内侧、离地高度分 别为 0. 6m1. 2m

全部

目测、 钢板尺

层间防护

-脚手板下采用安全平网「 兜底,水平网竖向间距 10m?脚手板离墙面的距 离《15Omm

全部

目测、 钢卷尺

2

梯道、 坡道

斜道形式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和本 标准第6. 7.1

全部

目测

宽度

运料斜道宽度?L 5m

人行斜道宽度)1m 拐弯平台宽度》斜道

宽度    ____

全部

钢板尺


• Q7 •


续表E-4


序号

"1      检查项目

质一要求    .

抽检数量

——.

2

梯道、 坡道

坡度

运料斜道坡度Nl , 6: 人行斜道坡度》1 3

全部

钢板尺

坡道防滑装置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并 完善、有效

全部

目测

转角平台脚手板 材质、规格和安装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铺 满、铺稳、铺实

全部

目测

安全网

牢固、连续,阻燃产品

全部

目测

通道、转角平台防 护栏杆高度

立杆内侧、离地高度分

别为 O. 6m1. 2m

全部

目测、 钢板尺

3

支撑架 门洞安 全防护

车行通道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并 完善、有效

全部

目测

原部封闭、两侧防护 栏杆及安全网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并 完善、有效

全部

目测


• 98 ∙


附录F施工验收记录

•' f         «

F脚手架施工验收记录志


项目名称

架体类型

7设部位      设高Ml

-                                   ---L               —_■   , 「 「

搭设跨度

施工荷载

----

检查与验收情况记录    ———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要求

实际情况

符合性

1

专项施工 方案

搭设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架体结 构布置和计算,专项施工方案应经审核、 批准 ,

2

构配件

进场的主要构配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产品性能检验报告,构配件观感质量、规格 尺寸应按规定的抽检数量进行抽检

3

地基基础

地基处理和承载力应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地基应坚实、平整;垫板的尺寸及铺设方式 应符合方案设计要求;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 密;地基排水设施应完善,并符合方案设计 要求,排水应畅通;施工记录和试验资料应 完整 :

4

架体搭设

立杆纵、横间距及水平杆步距应符合方案 设计要求;架体垂直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水平杆应纵、横向贯通,不得缺失

5

杆件连接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40N . m65N . m; 立杆接头采用对接,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置 在同步内?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 在同步或同跨内

• 99 •


续表F


检查项目

J      检查内容及要求

I实际情况

符合性

架体构造

扫地杆离地间距、立杆伸IH顶层水平杆长 度(支推架)、回刀撑、横向斜找设置位置 和间距、连墙件(単、双排脚手架)或架体 与既有建筑结构连接点(满堂架、支撑架) 的竖向和水平间距应符合方案设计和本标准 要求;

'满堂脚手架施工层节点设置、水平杆设置 应符合方案设计和本标准要求;型钢悬挑脚 手架高度、型钢悬挑梁设置应符合方案设计 和本标准要求 I

Γ

与底座I

螺杆垂直度、插入立杆长度应符合本标准

要求                         I

J

0

安全防 护设施

应按方案设计和标准要求设置作业层脚手 板、挡脚板、安全网、防护栏杆和专用梯道 或坡道:门洞设置应符合方案设计和标准 要求

J


结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检查结论


检查人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


结论:


验收日期: 年 月日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 IOO •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廃 不同的用词呼如下:             丁要永严格程度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些,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7'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不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           ,'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引用标准名录


《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

《碳素结构钢》GB/T 700      -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梯形螺纹 第2部分:直径与螺距系列》GB/T 5796. 2

《梯形螺纹 第3部分:基本尺寸》GB/T 5796. 3

《钢丝绳用普通套环》GB/T 5974. 1

《钢丝绳夹》GB/T 5976

《重要用途钢丝绳》GB 8918

《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


• 102 •


《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T 2011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K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54


• 103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标准

T/CECS 699 - 2020


条文说明


目 次


1 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构配件........................................................................

3.1钢管........................................................................

32扣件........................................................................

3.3脚手板.....................................................................

3∙4可调托撑..................................................................

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

3.6脚手架用钢丝绳.........................................................


(109) (110) (110) (Ill) (112) (112) (112) ¢113) (113) (114) (114)


4荷载及效应组合


(115)


4.1荷载分类..................................................................115)

4.2 荷载标准值...............................................................116)

4.3荷载设计值...............................................................122)

4∙4荷载效应组合............................................................122)

5设计计算..........................................................................

5.1基本设计规定.................................................................

5.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5.3满堂脚手架计算.........................................................135)

........................................................................

5.5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5.6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1:)

6..........................................................................1?

6.1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6.2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 107 •


6.3立杆................... ..........................................

6.4连墙件..........................:二:..................................:

6.5 ................................:二二.................................:

6 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6.7 .................................二二.................................:

6.8满堂脚手架................................ …

6.9满堂支撑架........................................

6. 10型钢悬挑脚手架...............

....................................

.................................................

7.2地基与基础................................

7.3搭设.............................................

7.4.......................................................

8检查与验收..................................................................

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8.2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9安全管理............-.....................................................


152 (圆 (同 155 155 156) 158) 159) 161) 161) 161) (161) (162) (163) (163) (164) ¢166)


.108


1总 则


;;;鬻黑黑S認、篇囁寶的制 架整体稳定试验,对满堂脚手架部分增加较言足;

一节点满堂脚手架(应用于作业架)、构造生窮器梵 鸞支撑系统)、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誌農詈瑟

内谷。                  。


1.0.3这是针对施工现场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作 的规定,旨在确保脚手架工程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最大限 度地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应当注意,施工、监理审核方案时, 对专项方案的设计计算内容必须认真审核。设计计算条件与脚手 架实际工况条件应相符。. •

1.0.4关于引用标准的说明:

我国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使用的钢管绝大部分是焊接钢管,属 冷弯薄壁型钢材,其材料设计强度/值与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


系数3值,应引用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号乎》 GB 50018o在其他情况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时,则应引用现行国 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 109 •


2术语和符号


2.1术 语

本节术语所述脚手架各杆件的位置,如图1所示。



1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各杆件位置

1-外立杆f 2-内立杆;3-横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5-栏杆;6-挡脚板;7一直角扣件;8一旋转扣件;9一连墙杆:10一横向斜撑;11一主 立杆;12一副立杆;13一抛撑;M一前刀撑;15-垫板;16一纵向扫地杆;

17一横向扫地杆


2.1.6根据工程实际,通过大量足尺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试验, 根据满堂脚手架施工层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特点,节点设 置采用不同方法。对满堂脚手架进行分类,即提出了构造一节点


• 110 •


满堂脚手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的 概念,使现场可以根据不同工况使用满觉脚手架,见本标准第

6.8.1 条。

2.2符 号

本标准的符号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 准》GB/T 50132的规定。


.IU '


3构配件


3.1钢 管

? 1 1本条规定的说明:

、• 1试验表明,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由稳定条件控制,失稳时 的临界应力一般低于IoON/mm3采用高强度钢材不能充分发挥 其强度,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Q235A 级钢比较经济合理。

2经几十年工程实践证明,采用电焊钢管能满足使用要求, 成本比无缝钢管低。

3钢管可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Q235级钢的其他钢管,且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特殊规格脚手架用钢管,可根 据工程需要确定。

3.1.2本条规定的说明:

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直缝电焊钢管》GB/T 13 7 9 3.《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 度重量》GB/T 21835的规定:钢管宜采用648. 3mmX 3. 6mm 的规格。

2限制钢管的长度与重量是为确保施工安全,运输方便, 一般情况下,单、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不超过2∙ 2m, 其他杆最大长度不超过6. 5m0

3.2扣 件

3.2.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 定,扣件铸件的材料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扣件按结构形式分直 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直角扣件是用于垂直交叉杆件间

• 112 •


连接的扣件;旋转扣件是用于平行或斜交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接扣件是用于杆件对接连接的扣件。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 该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钢管公称外径为48. 3mm的脚手架、 井架、模板支撑等使用的由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的扣件,也适 用于市政、水利、化工、冶金、煤炭和船舶等工程使用的 扣件。

3.2.2本条的规定旨在确保质量,因为我国各生产厂的扣件螺 栓所采用的材质差异较大。检查表明,当螺栓扭力矩达70N.m 时,大部分螺栓已滑丝不能使用。螺栓、垫圈为扣件的紧固件, 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 ∙ m时,扣件本体、螺栓、垫圈均不 得发生破坏。             •

3.3脚手板

3.3.1本条规定旨在便于现场搬运和使用安全。

. 3.4可调托撑

3.4.13.4.2对可调托撑的规定是由可调托撑破坏试验确

定的。             "          ' 1                            ,

可调托撑是满堂支撑架直接传递荷载的主要构件,大量可调 托撑试验证明:可调托撑支托板截面尺寸、支托板弯曲变形程 度、螺杆与支托板焊接质量、螺杆外径等影响可调托撑的临界荷 载,最终影响满堂支撑架临界荷载。

可调托撑抗压性能试验(图2):以匀速加荷,当F50kN 时,可调托撑不得破坏。可调托撑构造见图3

3∙4∙3可调托撑抗压性能试验结论,支托板厚度方为5∙°?m, 破坏荷载不小于5OkN, 5OkN除以系数1• 240kN,定为可 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保证可调托撑不发生破坏。







1I


2可调托撑试验简图

I一主梁;2-可调托撑; 3一钢管制底座;4一钢管


3可调托撑构造

*一支托板厚度;用一支托板侧翼高; a一支托板侧翼外皮距离;—支托板长


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

3. 5.1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材质可以使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 高强度结构钢,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6脚手架用钢丝绳

3.6.1脚手架所用钢丝绳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 114 •


4荷载及效应组合


4∙1荷载分类

4∙1.]~4∙1∙7这几条规定的说明:

】本标准第4.1. 1条采用的永久荷载(恒荷载)和可变荷 裁(活荷载)分类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确定的。

2脚手板、安全网、栏杆等划为永久荷载,是因为这些构 配件的设置虽然随施工进度变化,但对用途确定的脚手架来说, 它们的重量、数量也是确定的。

建筑材料及堆放物含钢筋、模板、混凝土、钢结构件等,将 其划分为永久荷载,是因为其荷载在架体上的位置和数量是相对 固定的。

3对于钢结构安装支撑脚手架及其他非模板支架,支撑脚 手架上的建筑结构材料及堆放物等的自重按实际计算,例如在钢 结构安装过程中,存在大型重载钢构件及分配梁。

4可变荷载分为施工荷载、风荷载、其他可变荷载。其中 施工荷载:对于作业脚手架,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和材料 等的自重;对于模板支撑架包括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的自重 和浇筑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以及超过浇筑构件厚度的混 廃土料堆放荷载;对于钢结构安装支撑脚手架及其他非模板支 架,包括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等的自重;如果考虑大型设备 要按实际计算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是指除施工荷载、风荷载以外的其他所??变 荷载,包括架体上移动的机具荷载(或按施工荷载号9:按 计算的设备荷載)、振动荷载、冲击荷载等,振动荷载、冲击荷

• 115 •


載的使用要求,是脚手架必须按正常搭设和正常叫係件下(见 本标准第5. 1. 12条规定).架体能‘務承受的荷裁,应根据实际観 确定;由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振动与冲击荷载也"‘井入施匚荷载考 虑。支撑架综合安全系数大于22考虑了施工不确定因素。

荷载效应组合中不考虑偶然荷载,这是因为脚手架严格禁止 有撞击力等作用于架体;脚手架的设计中也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影 响,但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外部作用。

5模板支撑架上超过浇筑构件厚度的混凝土料堆的自重因 其位置和数值不固定,变异性大,因此该部分荷载应作为施工荷 载考虑。

6在进行架体设计时,应根据施工要求,在架体专项施工 方案中明确规定构配件的设置数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 增加。

7满堂脚手架细分为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二节点 满堂脚手架、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脚手架用于作 业的脚手架,按作业脚手架进行荷载分类;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 架、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也可用于支撑系统,按支撑系统(或 支撑架)分类。

4.2荷载标准值

4. 2.1对脚手架恒荷载的取值,说明如下:

1对本标准附录AA∙ 0.1的说明:

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的计算条件如下:

1)构配件取值:

每个扣件自重是按抽样408个的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 求得:

直角扣件:按每个主节点处2个,每个自重13. 2N; 旋转扣件:按剪刀撑每个扣接点1个,每个自 重 14. 6N;


• 116 •


对接扣件:按每6.5m长的1

18. 4N;                 M1 I ,每个自

横向水平杆每个主节点]礼取2 2n1长.

U%见/E"每米小.7N.

受的霖嚣蠶覆驚識鶯蠶黑:故立杆承



为简化计算,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但是

采用内、外立杆的平均值。        HlHEaQ

由钢管外径或壁厚偏差引起钢管截面0WI前盡标 3∙6mm,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襄"    距中、

准附录AAOl取值计算,计算结果偏安全,歩距、以距ɪ


间依可按线性插人计算。     ʧ

对本标准附录AA. 0∙ 2的说明


(计算图形见图5)

• 117 •


按本标准第6章满堂脚手犯'y满堂支控架纵向剪刀拴、水ψ. 励刀撑设.胃:耍求计算•一个计算单元(1个纵距、一个横距)计 人纵向剪刀撑、 水平剪刀擦。



5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计算图(平面图)


钢管截面尺寸小于Φ48. 3mmX3. 6mm,脚手架立杆承受的 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也可按本标准附录AA. 0.2取值计算, 计算结果偏安全,步距、纵距、横距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入计算。

2对表4. 2 J-I的说明:

脚手板的自重,按分别抽样12块〜50块的平均值加2倍标 准差求得。

3对表4. 2. 1-2的说明:

根据本标准第7・3.12条栏杆与挡脚板构造图,每米栏杆含 2根短管,直角扣件按2个计,挡脚板挡板高按O.18m计。

• 118 •


栏杆、挡脚板自杀标淮值:

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3 X 0. 18 + 0. 0397 X 1Χ2 +

∣32×2≡sθ∙ 1598kN∕m≡0. 16 kN/tn

°, °栏杆、竹串片脚手板挡板0∙ 35 X 0.18 + 0. 0397 X 1 X 2 +

)]32X2=O∙ 1688kN∕m=0. 17kN∕m

°‘栏杆、木脚手板挡板。•板X。■18 + 0.0397XlX2 + 0.0132 χ2==0∙ 1688kN∕m =0. 17kN∕m

"如果每米栏杆与挡脚板与以上计算条件不同,按实际计算。

4作业脚手架的外立面防护,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也 可采用框式钢网片防护网或波纹型钢防护网。

(1)框式钢网片防护网构造要求:每个网片均由不小于 20mmX20mmX3mm的方钢管或L30X3角钢作边框及内斜撑 杆焊接成框架,外侧敷设O. 6mm~0. 8mm厚的冲孔金属板或钢 丝直径不低于2. 5mm镀锌钢丝网制成。

规格要求:单个网片边长不应大于2.5m,单个网片的面积 不应大于Su?

使用要求:D当网片与脚手架结构无法直接连接时,脚手 架外立面应设置剪刀撑;2)脚手架外立面设置从底到上的框式 钢网片防护网做外防护,当网片与脚手架立杆的连接销(螺栓) 不小于IOmm,连接销与网片角部节点的距离不大于200mm时, 可代替脚手架外侧的剪刀撑。

(2)波纹型钢防护网构造要求:每张防护网均由0∙6mm~ LOmm厚的冲孔金属网片轧制而成,通过连接件与脚手架的立 杆、纵向水平杆或定型的脚手板连接。

规格要求:单个网片边长不应大于2. 5m,单个网片的面积 不应大于5m2

使用要求:波纹型钢防护网只做外防护,平台外侧应设置剪 刀携或螺栓连接的定型斜撑杆。

5对表4.2.1-3的说明:


• 119 ∙


分栽标准值根据现行行业标淹《建筑施「曲 模板支據架笠然范》JGJ 166的规定给出。   ■

扣式钢管脚手架乎協明,

6对表‘/着声显不利荷载情况下的主梁、次梁及支拉 根据叱電启;木质主梁根据立杆间距不同按蜥 板的实际布近进)MmX 16Omm考虑,木质次梁按截而 IOOmmXlOon二    X ]oomm 考虑,间距按 20Omm 计。支

50mmX10"::;   分别按不同立杆间距计算取较大值。型

嚣欝黑需XI。[EX6π≡X8皿考虑;型钢次梁按]。 t^2木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上35kN∕mJ型钢主梁、 、梁:支撑板自重超过以上值时,按实际计算。如大型钢构件的 分配嘉间距,纵距X横距,即:厶XZs其中"(或乙)) 0.75m, Zb (或乙)W。∙75m,主梁、次梁及支撑板自重标准值, 取立杆纵距厶(或横距U对应的荷载大值,如:厶X40.6mX0∙8m,木质主梁、次梁及支撑板自重标准值取值


O. 85kN∕m20

4.2.2本条规定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符合我国长期使用 的实际情况,也与国外同类标准吻合。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规定,给出防护作业 施工荷载标准值l∙0kN/m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GB 51210规定,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 业时,将同一个跨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 超过5kN∕m2调整为4. 0kN∕m2

4.2.3本条规定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符合我国长期使号 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I6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椎》 GB 51210的规定。


• 120 •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 "32]0规定一致。

* 对风荷载的规定说明如下,

./-行国家标准《也筑结构荷4Q范›GB 50009规定的凤

Llti∙l1还应乘以凤振系数强以考虑见爪脉动对高了结 必Yt考虑到脚手架附着在主体结构上,故取回=1・。。 "";/手架使用期较短,一般为2年~5年,遇到强劲凤的 ,相对要小得多;所以基本风压斜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谁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10年对 它的风压。

j 2.6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人主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 先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执行。

对本标准附录AA. 0. 4的说明:

敞开式单排、双排、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支撑脚手架的 挡风系数由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_ 1.2An                

中一口          (1)

An = (Za+Λ + 0. ^lah}d           (2)

式札1.2--节点面积增大系数;

An..步一纵距(跨)内钢管的总挡风面积m3;

厶--立杆纵距m)

h--步距m)

0. 325--脚手架立面每平方米内剪刀撑的平均长度;

"--钢管外径m)

4 2 7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中可取不小于 )8,是根据密目式安全立网网目密度不小于2000/100Cm2计 ?而得。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年范》JGJ66规定一致。


• 121 •


j3荷载设计值


"用系数现定是根据现行I同家标准《Uu Ej32 GR5。。限《建筑结构荷载规鵡R 站构可靠性设计统一 41 50009谑纳出"载分项系数取值是根据现行国江


的,"符載分项系数取值是根据现行1κ⅝ 3所规定的佝佇》GB 50068规定确定的," 啜端談吁;揣(荷载)分项系数始; 准+、1承载力不利时'匕 表4∙ 3∙ 3同时给出了承载力 (荷载)分噂襄计算。时的荷载分项系数。支撑架的 ::^态和正常使用TS謳!变荷载对抗倾覆有利和不利两种 抗倾覆计算学簣“ 情况,确定分项系数。


4.4荷载效应组合

4.4.1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内 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规定确定的。

对于结构物的设计而言,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 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称此特定 的状态为结构对该功能的极限状态。用竈浚计中要求考虑的结构 功能,结构的极限状态在总体上分为两大聋,即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双排脚手架和£撑架而言,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一般以架体各组件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或者架体出现 倾覆为依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以架体结构或构件的变形 (侧移、挠曲)超过设计允许的极限值或者架体结构杆件的长细比 超过设计允许的极限值为依据。对所考虑的极限状态,在确定其荷 载效应时,应对所有可能同时出现的诸荷载作用效应加以组合,以 求得在结构中的总效应。这种组合可以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在所 有可能组合中取其中最不利的一组作为该极限状态的设计依据。 4,42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 122 •


西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规定确定的。根据现行国 标准《建筑结构荷,规范》GH 50009的规定.脚手架按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设H '""""我的一基本组合进行荷载组合.而不考虑 短冲作川、偶然作川、地盅荷载作川组合,只要按木标注的/ 对荷载进行基本组合计算,脚手架结构是安全的。

1对作业脚手架荷载基本组合的列出,K主要依据有以下 几点:

1对于落地作业脚手架,主要是计算水平杆抗弯强度及 连接强度、立杆稳定承载力、连墙件强度及稳定承载 力、立杆地基承载力。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当 搭设架体的材料、构配件质量合格,结构和构造符合 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剪刀撑等加固杆件、 连墙件按要求设置的情况下,上述计算内容满足安全 承载要求,则架体也满足安全承载要求。

2)水平杆件一般只进行抗弯强度和连接强度计算,可不 组合风荷载。

3)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连墙件正常设置的条件 下,落地作业脚手架破坏均属于立杆稳定破坏,故只 计算作业脚手架立杆稳定项目。

、  4)连墙件荷载组合中除风荷载外,还包括附加水平力

No,这是考虑到连墙件除受风荷载作用外,还受到其 他水平力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

①作业脚手架的荷载作用对于立杆来说是偏心的,在偏心 力作用下,作业脚手架承受着倾覆力矩的作用,此倾覆力矩由连 墙件的水平反力抵抗。                    ,J

②连墙件是被用作减小架体立杆轴心受压构件自由长度的 侧向支撑,承受支撑力。                     、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因精确计算以上两项水平力目前还难以 做到,根据以往经验,本标准给出固定值No


• 123 •


2支撑脚手架、构造二节点满雎脚手架、构造三节点满堂 脚手架荷载基本组合的列川•主要考虑下列内容:

1)对于架体的设计计算主要是水平杆抗弯姑水及连接强 度、立杆穏定承载力、架体抗倾图、立杆地基承载力,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搭设材料、构配件质日 合格,架体构造符合本标准和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 准耍求,剪刀撑或斜撑杆等加固杆件按要求设置的情 况下,上述4项计算满足安全承载要求,则架体也满 足安全承载要求。

2)支撑系统(或支撑架)整体稳定只考虑风荷载作用的一 种情况,这是因为对于如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因施 工等不可预见因素所产生的水平力与风荷载产生的水平 力相比,前者不起控制作用。如果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 架上安放有混凝土输送泵管,或支撑脚手架上有较大集 中水平力作用时,架体整体稳定应单独计算。

3未规定计算的构配件、加固杆件等只要其规格、性能、 质量符合脚手架相关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架体搭设时按其性能选 用,并按本标准规定的构造要求设置,其强度、刚度等性能指标 均会满足要求,可不必另行计算。

必须注意,本标准给出的荷載组合表达式都是以荷载与荷载 效应存在线性关系为前提,对于明显不符合该条件的涉及非线性 问题时,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另行设计计算。

4. 4.34.4.3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 50009的规定确定的,对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 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荷载组合。

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只涉及水平受弯杆件挠 度,在进行荷载组合计算双排脚手架、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 (作业)水平杆挠度时,永久荷载与施工荷载参与组合。

• 124 •


5设计计第

5. 1基本设计规定

5.1∙1〜5.1∙3这几条所规定的设计方法,均与现行国家标准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 一致。荷载分项系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 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规定采用。脚手架与一般结构相 比,其工作条件具有下列特点:

1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

2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 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存在较大变异;

3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 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等均较大;

4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

到目前为止,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 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故对结构抗力乘以小于1的调 整系数二,其值系通过与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数进行校准确定。

R

因此,本标准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实质上是属于半概率、半经 验的。

脚手架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构造要求是设计计算的基本条件。

5∙1∙45. L4脚手架安全等级的规定,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给出。

5∙1-5本条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 标准》GB 5121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 128 • 125 •


的规定给出。…挂前钢管脚手架,其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恥 5/6用吗喘器汇交在一点。当纵向或横向水際 与立杆轴线在主當偏心距53gm (图6)。在一般情况下g 荷裁至立杆时"2不大,为了简化计算,予以忽%同N 心产生的附吗:\等国)对此项偏心的影响也做了柵[ %明器偏募整的不安全因素,本标准已在有繊 露;閣鮮见本标准第5∙26条〜第5∙2∙8条的条:



6直角扣件(单位:mm)

1一螺母;2—垫圈:3-盖板;4一螺栓;5-纵向水平杆;6-立杆


5∙1.8关于钢材设计强度取值的说明:

本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规 定,Q235A级钢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为205N/ 望对一般结构进行可靠分析确定的。

5∙L95. L 9说明如下.


给出的单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8kN)是根 据然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I583I规定的标榊


IOkN除以抗力分项系数L 25得到的;直角扣件(单扣件)抗 破坏设计值2OkN),是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规定的标准值25kN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 25得到的。

2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其节点双横杆受荷,双扣件抗 破坏(图7),即节点处立杆一侧与水平杆川宜角扣件扣接,为 保持两水平杆基本在一个平而上,立杆另一侧水平杆与下方垂宜 水平杆用旋转扣件扣接,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规定,直角扣件(单扣件)抗破坏标准值25kN,旋转扣 件(单扣件)抗破坏标准值17kN,两项和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1.25 得:(25÷17)÷1. 25 = 33. 6kN,取值 33kN° 构造三节点 抗破坏试验也证明这一1点。


水平杆与 立杆扣接


顶紧一个 扣件一



ɔ 顶紧一个/ 扣件



7构造三节点简图


3节点抗破坏性能试验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 件》GB 15831的规定。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 抗滑性能试验后,未损坏的扣件可用作抗破坏性能试验。此时, 应在扣件下部附加一个防滑支承垫(图8。当P25. OkN时, 扣件各部位不得破坏。

试验只做一个圆弧面。

4直角扣件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R = I2∙°°kN,直角,n 件三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Rc = 18. OOkN,由抗滑承载力试验得


• 127



8扣件抗破坏性能试验示意(单位:mm)

I-钢管:2-竖管;3一支承垫;4一扣件

注:扣件下部设置固定件顶紧扣件:1)扣件下部附加一个防滑支承垫;2)可 采用套管支承到压力机平台上;3)焊接钢构件或穿螺栓固定件等.

出。直角扣件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R = I2. OOkN,与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建筑施 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的规定一致。

5.1.105. 1.10的容许挠度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 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规定确定的。

5.1.11立杆长细比参考国外标准,根据国内长期脚手架搭设经 验与脚手架试验确定。

根据国内工程实践经验与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试验结果,构 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压杆容许长细比口] = 250o满堂支撑架压 杆容许长细比,按脚手架双排受压杆容许长细比取值210),这 也符合整体稳定试验结果。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三节点 满堂脚手架杆容许长细比取值210由架体整体稳定试验得出。 5.1.12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 准》GH 51210规定一致。

• 128 •


5∙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5.2 J 〜5∙ 2∙ 4对受奇构件计算规定的说明]

1关于计算跨度取值,纵向水平杆取立杆纵距,横向水平 杆取立杆横距,便于计算也偏于安全。

2内力计算不考虑扣件的弹性嵌固作用,将扣件在节点处 抗转动约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这是因为影响扣件抗转动 约束的因素比较复杂,如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大小、杆件的线刚 度等。根据目前所做的一些试验结果,提出作为计算定量的数据 尚有困难。

3纵向、横向水平杆自重与脚手板自重相比甚小,可忽略 不计。

4为保证安全可靠,纵、横向水平杆的内力(弯矩、支座 反力)应按不利荷载组合计算。有关纵、横向水平杆在不利荷载 组合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可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直接 查到。

5 一般情况下,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不超过30Omm,符合 我国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一些工程要求外伸长度延长,需另进 行设计计算,并应采取加固措施后使用。在脚手架专项方案中也 应考虑此内容。

本标准图5. 2. 4的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适用于施工荷载由 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的情况,当施工荷载由横向水平杆传至立杆 时,作用在横向水平杆上的是纵向水平杆传下的集中荷载,应注 意按实际情况计算。此图只说明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的确定 方法。

在本标准第5. 2. 1条中未列抗剪强度计算,是因为钢管抗剪 强度不起控制作用。如@48. 3mmX 3. 6mmQ235A级钢管, 其抗剪承载力为:


♦ 129 •


_如=四包吟书竝12应=30.36 kN

上式中K]为很而形状系数。一般横向、纵向水平杆上的产 载由-只扣件传递,1只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只冇8∙ Ok 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RC = 12. OOkN,直角扣件三扣件福 承载力设计值RC = I8. OOkNt直角単扣件抗破坏(单横杆抗年) 设计值20.OOkN,小于M故只要满足扣件的抗滑力计算条件 或单扣件抗破坏设计值,杆件抗剪力也肯定满足。

5.2.5脚手板荷载和施工荷载是由横向水平杆(南方作法)或 纵向水平杆(北方作法)通过扣件传给立杆。当所传递的荷载超 过扣件的抗滑承载能力时,扣件将沿立杆下滑,为此必须计算扣 件的抗滑承载力。

满堂脚手架(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 架、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荷载通过扣件传给立杆,必须计算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

目前施工现场有节点扣件下钢管可靠焊接钢构件,并与节点 扣件顶紧;也有节点扣件下设置防滑扣件(或构件),防滑扣件 (构件)与钢管采用穿螺栓固定,并与节点扣件顶紧,螺栓直径 宜取IOmmt.可以保证扣件不下滑,可以不计算扣件的抗滑承 载力。 一:

节点扣件下采用防滑措施,抗滑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 44.00kN,在满足综合安全系数要求前提下,可保证传递 20.0OkN荷载,也满足架体整体稳定安全度要求。

5.2. 6~5.2.8考虑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 g大的一号临时结构,设计计算一般由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 行,故本标准所给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力求简单、正 确、可靠。应该指出,本标准第5. 2. 6条规定的立杆稳定性计算 公式,虽然在表达形式上是对单根立杆的稳定计算,但实质上是 对脚手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因为式C)中的建是根

• 130 •


据脚手架的整体稳定试验结果确

1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脚手架有两种可能的失稔形式

整体失稳破坏时,脚手*呈林小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9双排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失稳

I一连墙件:2-失稳方向


• 131 •


局部失稳破坏时,立杆在步距之警幫察叱波长弘I 距相工B架靠等步距、纵距搭设,连墙件设置均匀时,州J

党!立杆局部稳定的临界荷载髙于整体稳遇T 喘喘谓坏形式为整体失稳。当喧以不等步距4 I 議::或连墙件设置不均匀’或立杆负荷不均匀时,两种形式] 的失雷澀嚣加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北故本标准第5∙ 2.6 I 条只规定了对整体稳定按式5.2.6-1)、式5.2.6-2)计算」 为)防止局部立杆段失稳,本标准除在第6∙ 3t 4条中将底层歩距 限制在2m以下外,尚在本标准第5∙2J0条中规定对可能出现] 的薄弱的立杆段进行稳定性计算。

2关于脚手架立杆稳定性按轴心受压计算[式52. 6-1)

5. 2.6-2)]的说明                                   I

1稳定性计算公式中的计算长度系数月值,是反映脚手

架各杆件对立杆的约束作用。本标准规定的〃值,采 用了标准编制组进行的足尺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试验所 取得的科研成果,其〃值在L 52.0。它综合了影响 脚手架整体失稳的各种因素,当然也包含了立杆偏心 受荷(初偏心e=53mm,6)的实际工况。这表明


按轴心受压计算是可靠的、简便的。

2)关于施工荷载的偏心作用。施工荷载一般是偏心地作 用于脚手架上,作业层下面邻近的内、外排立杆所分 担的施工荷载并不相同,而远离作业层的内、外排立 杆则因连墙件的支承作用,使分担的施工荷载趋于均 匀。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最大 轴向力与由不均匀分配施工荷载产生的最大轴向力不 会同时相遇,因此式(5.2.6-1)、式(5.2,6-2)的轴 向力N值计算可以忽略施工荷载的偏心作用,内、外


• 132 •


立杆可按施工荷载平均分配计算。

遍与理论计算,叫将3∙kN/m2的施工荷我分别按 二心布吗階詰/ WW"兄的临界俏何誅 以下.说明上述简化姑可仃的。

2 V架立杆计算K度附加系数/的确定

]标准采jU现行国家标排《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席》 006S规定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而结构安全度按以往 应力法中采用的经验安全系数K校准。K值:强度K> 空;腕16?2.Oo考虑脚手架工作条件的结构抗力调整系数 ;務:强度附加系数八)值,近似取1∙333,然后将此系数的 ;;傲化为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人=1155予以考虑。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完当作用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永久作用(荷载)分项系数 可变作用(荷载)分项系数取15,考虑作业脚手架 (单排专双排架与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不同工况,计算永 久荷载与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爲=L 38°,

综合安全系数:

'm = lXl∙38Xl∙165XL 333 = 2∙14

厶为材料抗力分项系数,取LK5。;。为,构重要性系数,根据 本标准第5.1.5条取1U如果取1,:

S=LIXI∙38X1∙165X1∙333 = 2∙36


说明:作业脚手架,


数(或材料强度附加系数‘m要比脚手架结构整 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载)经分析计算得 体稳定试验所得出的极限承载力值二况的一些不确定因 出的。结合工程实际,考吗颦噥區工 素,使川临界荷载分析计算时,有一定女王


4立杆计算注意下列问题


.133 •


长细比计算时,ALoj'是提高脚手架安全度的F制 算幫■:券龍无蕊"、式(W时,钢 径•一截面特性有关数据按实际调整。

施工现场出现22跨连墙布置,计算长度系数"可参考2 3跨取值,计算结果偏安全。

5本标准式(5.2.7)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義性 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 定确定。

5.2.9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 准》GB 5121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规定一致。

5.2.11对本条规定说明如下:

(5.2.11-1)、式(5. 2.11-2)是根据式(5.2. 6-1)、式 (5.2.6-2)、式(5.2.7)推导求得的。

式中:Σ NGIk--立杆由架体结构及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 准值总和;

2 NGlk = NGkl + NgR2

NGkI  架体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ld =

[H]gk;

NGk2--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5. 2.12-5. 2.15国内外发生的单、双排脚手架倒塌事故,几乎 由于连墙件设置不足或连墙件被拆掉而未及时补救引起的。

为此标准把连墙件计算作为脚手架计算的重要部分。

(5.2.12-2)是将连墙件简化为轴心受 望野黨窯質式,由于实际上连墙件可能偏心受力,故 利因素而、强度设计值乘以0∙ 85的折减系数,以考虑这一不


• 134 *


关于式(5.2.12-3)M的取俏,说

为起到对脚手架发生横向朋体失片詳时

紋脚手架平而外变形所产生的连墙件轴誥叫:产件应能

姪受施工荷载偏心作川产生的水平力 刀θ此外,连增・件还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

考虑我国长期工程的使用经验,连墙件约句脚第瓷7曾定,

产生的轴向力M:単排架为2kN,双排架为■平磔变形所 采用扣件连接时,一个直角扣件连;计

求.可采用双扣件连接的连墙件。当采用厚篇鑑関齡

时,预埋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蠹盡器閣2

50010的规定计算。               口 7心了跳范》GB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面的

为连墙件水平间距X连墙件竖向间距。       丿[由"、(AW)

5.3满堂脚手架计算


5.3.1通过大量足尺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试验、满堂脚手架节 点试验,考虑到满堂脚手架施工层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特 点,采用不同的节点设置,对满堂脚手架进行分类,即构造一节 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


架。说明如下:

1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 节点处受力水平杆与垂直下方水 平杆扣接,下方水平杆与立杆扣 接(图10)的满堂脚手架。

受力特点:单横杆受荷抗 压,单横杆约朿立杆,单扣件抗 沿,承载力相对较低,所以,用



10构造一节点简图


• 135 •


于作业脚手架a

构造一节点満堂脚手架(作业)立杆计算长度系数,见饰 准附录。表C •               ,

:我点满堂脚手架,节点处受力水平杆与立杆扣拉 JtIi卜方水平杆与立杆扣接,且扣件顶紧上方扣件(图]; 的满堂脚手架,应用于安全等级D级的支撑系统。      )


2构造



11构造二节点简图

受力特点:单横杆受荷抗压,双横杆约束立杆,双扣件抗 滑,承载力比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提高,所以,构造二节点满 堂脚手架可用于安全等级II级的支撑结系统。也可以用于作业脚 手架,用于作业脚手架时,按作业脚手架规定的荷载取值计算。

注意: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架体所有节点均为构造二 节点。

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的单杆计算长度系 数,见本标准附录CC-2

3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施工层受力节点处立杆一侧与水 平杆扣接,立杆另一侧水平杆与下方垂直水平杆扣接,下方水平杆 与立杆扣接,且扣件与上方扣件顶紧,立杆增设一个扣件并与上方 扣件顶紧(图12),架体其余节点为构造二节点的满堂脚手架。.

受力特点:双横杆受荷抗压,双横杆约束立杆,三扣件抗 滑,承载力比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提高,所以,构造三节点满 • 136 •



12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施工层受力节点)简图


堂脚手架可用于安全等级I级的支撑系统。

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单杆计算

数,见本标准附录CG3

说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节点设置顶部施工层受荷载作 用处,提高架体节点处局部稳定承载力,从而提高架体整体稳定


承载力。

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施工层受力节点处立杆一侧与水平 杆扣接,立杆另一侧水平杆与下方垂直水平杆扣接,一般使用旋 转扣件扣接,保证水平杆在一个水平面上,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 架整体稳定试验(多组试验)证明,荷载可以通过水平杆传递给 立杆,立杆失稳(达到临界荷载)时,水平杆基本不变形(或上 部节点没有破坏),也符合工程现场实际。


5.3.25.3.3说明如下: 住〒准所给满堂脚手架整 1考虑工地现场实%1賀鷗可勢同单、双排脚手架 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力求简单、总十算公式,虽然在 表达形式上是对单根立杆的稳定代ɪ蒙%示准附录C表 的整体稳定计算。因为式工 试验结果确定的。 CT〜表C-3)是根据满堂脚手架的旣麗T按立杆传力方 脚手架有单排、双排、满堂脚手架飞排以     .137.


—本节所提的满觉脚手架见拦 式划分为满素脚手架然手架:满嘴支为架是指顶部荷城 碘加拉水平杆传弋;需给立杆的支拨架。

过如心传力内件:川‘承载力H9,按无凤荷载搭设砲i

2满堂%WI/"单仙计算。无凤荷我搭设的满堂脚 风荷川吗?喘行风荷载搭设的架体应组合凤荷战死 嚣嚣富片6響嚅下羅单独皿其統 叫:囁M:鵰爲架按本标准式<5∙2∙6-D

常定承载力,按本标准式6"Y)计算立杆 轴向力设计值,不组合风荷载。   _     _

2)有风荷载搭设的满堂脚手架立杆稳定承载力按本标准 式(5. 2. 6-1)、式5.2.6-2)分别计算,并应同时满 足承载能力要求,计算时应注意:

①按本标准式5. 2. 6-1)计算立杆的稳定承载力时,立杆 的轴向力设计值按本标准式5.3.3-2)计算。计算公式中组合 了由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向力值Nuk,而不组合由 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弯矩值。

②按本标准式5.2.6-2).计算立杆的稳定承载力时,立杆 的轴向力设计值按本标准式5. 3. 3-1)计算。此时,计算公式 中组合了由风荷载在立杆中产生的弯矩值,而不组合由风荷载在 立杆中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向力值。

经理论分析表明,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在水平风荷载的 作用下,立杆产生的最大附加轴向力与最大弯曲应力不发生在同 一个位置,可视为不同时出现在所选择的计算单元内,因此,在 上述风荷载组合计算时,应分别进行组合计算。

,式(5.3.3-D、式5. 3. 3-2)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可常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规定。当作用效应对承载力不 利时,永久作用(荷载)分项系数取1,3,可变作用(荷载)分

• 138 •


依糸准规定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 :;!;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及用于支撑的结构架体。可分为模板 Qw与非模板支操系统。

戈嘖;支撑系统包括:模板支撑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 "模板支撑)、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模板支挣)及用 的结构架体。

'非模板支撑系统包括:钢结构支撑架、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 ,四牙北模板支撑)、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用非模板支撑) 非模板支撑的结构架体。

\4在风荷载的作用下,计算单元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值 )近似按线性分布的,因为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有竖向剪

斜杆等杆件作用,使立杆产生的轴向力分布比较复杂。本标 准是为了使计算方便、简化,给出了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 ‘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附加轴向力标准值计算公式。应该说 明的是,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一个近似值。


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可作如下理解:架 体在水平风荷载的作用下,使满堂脚手架(支撑架)架体和竖向 栏杆(模板)分别产生一个水平力,两个水平力共同作用使架体 产生了顺风向倾覆力矩,架体为抵抗倾覆力矩,在立杆内产生工 对应的轴力,这些轴力形成了相应的力偶矩。架体的立杆距倾Y 圆点的距离不同,其相应的轴力值也不同,架体倾覆圆?手? 的轴力最大,此轴力即为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附加 向力。                                    ʌɪ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学愿51210 规范》JGJ 16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规定—致

S∙3∙S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由风荷冊* 力矩,是凤对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的整体作用。是

• 139 •


板的作用;二是风对架体的作用。为 架体上部竖向封闭栏杆或§?;;脚手架)一列横向立杆作为计算 计算方便,取满堂脚箕言的风荷载标准值,应以满堂脚手架 单元。风作用在架体上吧;‘按本标准式4.2.5)计算。 (支撑脚手架)整体,:喘黄)的横向立杆排数较多时,按本 当满堂脚手架(支排脚手的年闻J较大。

标准式42. ?/疆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规范:郡噴嚣澀矗全技术统一标准退5⑵。 f?[%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模板支撑脚手架)在轴向力设计 ‰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号为模板支 盆手架在浇筑混凝土前,立杆轴向力较小,此时增加的附加轴 向力不起控制作用,只要架体整体稳定能够满足抗倾覆要求,架 体就是安全的。在混凝土浇筑后,通过模板、建筑结构件已将风 荷载水平作用力传给了建筑结构,此时,支撑脚手架立杆已不存 在风荷载产生的附加轴向力。

5.3. 6提出的不计入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的条 件,是按序号分别独立的。只要施工现场所搭设的满堂脚手架 (或支撑脚手架)分别同时满足某一个序号所列基本风压值、架 体高宽比、作业层上竖向封闭栏杆(模板)高度这三个条件,即 可不计人风荷载产生的支撑脚手架立杆附加轴向力。其中,设置 了连墙件或采取了其他防倾覆措施,即可消除风荷载作用下的立 杆附加轴向力,也可增强架体抗倾覆能力。当满堂脚手架(支撑 脚手架)符合表5.3.6序号1〜序号7所列情况时,经分析计算 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较小,可不计人。应注意的是,附 加轴向力受架体高宽比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无变化的情况下, 附加轴向力随架体高宽比变化比较明显。

GB 5^21 龍墨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 140 •


,3∙7∖5.3.8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满堂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满堂脚手架冇两种可能的失稳形式:整体分/和鳥吋小A

整体失稳破坏?满堂产手架呈现出纵横立杆与注盤平* 生成的空间框架,沿刚度较弱方向大波鼓曲现象。   .

一般情况下,整体失稳是满堂脚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

由于整体失稳是满堂脚手架主要破坏形式,故本表准第 5.2. 6条规定了对整体稳定按式(5. 2.6-1)、式5.2.6-2)计 算。为了防止局部立杆段失稳,本标准除对步距限制外,尚在本 标准第5. 3. 7条中规定对可能出现的薄弱的立杆段进行稳定性 计算。

2关于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中的计算长度系数 #的说明

影响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主要有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 撑、水平约束(连墙件)、支架高度、高宽比、立杆间距、步距、 扣件紧固扭矩等。 '

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试验结论,以上各因素对临界荷载的影 响都不同,所以,必须给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满堂脚手架临界荷 载(或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计算长度系数〃值),才能保证施工现 场安全搭设满堂脚手架,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一巫

通过对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试验与理论分析,同时与满堂支 撑架整体稳定实验对比分析,采用试验确定的节点刚性、(岁刚 性),建立了满堂脚手架及满堂支撑架有限元计算模型:弓鶴 量有限元分析计算,找出了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的Y 差异,得出满堂脚手架各类不同工况情况下临界粗捉 实际,给出工程常用搭设满堂脚手架结构的临今励 临界荷载确定考虑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切工考 :(本标准附录C。试验支架搭设是按尸见场*黑工影K 虑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本标准给出的/他' Ij小口

• 141 •


满堂閣歌靠黑幻;忆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立杆 计算数:根据满堂脚手架试验结论调整产给出。

3 /%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的确定

见嘉准第5. 2. 6条〜第5. * 8条条文说明第3款关于脚手 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的解释。

考虑脚手架工作条件的结构抗力调整系数(或材料强度附加 系数/5值,近似取L 333,然后将此系数的作用转化为立杆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人=1.155予以考虑。 .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规定,当作用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永久作用(荷载)分项系数 取1.3,可变作用(荷载)分项系数取1.5,考虑支撑系统(支 撑架或用于支撑的满堂脚手架)不同工况,计算永久荷载与可变 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爲= 1.336,综合安全系数:

B=Yo •爲∙ Xm ∙ X

         =1 X 1. 336 X 1. 165 X (1. 333 X 1. 15)

=2. 39

Ym为亨■料抗力分项系数,取1. 165。%为结构重要性系数,根 据本标准第5. 1. 5条取11. 1,如果取1.].

S=LIXL 336 X 1.165 X 1. 333 X 1. 15 = 2. 62

(支撑架或用于支撑的满堂脚手架),其考 賛!"胃构抗力调整系数(或材料强度附加系数力) ,      至少L 333 X 1.15 = ]. 53) 伏!为者声脚

≡≡-

计蠶芸蠶需簣下一些不确定因素,使用临界荷 备,如考虑由混凝土施黑露設孑虑15%25%的安全储 影响。         产生振动与冲击荷载等不确定因素的


142 .


根据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分析,随着满堂 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高度增加,支架临界荷载下降。

构造一节点满点脚手架(作业)商度大于20m时,考虑高度 影响满堂脚手架,给出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表5.3∙ 8T,可保 证架体安全度要求。如果架体我度为36m50m,承载力下调 15%即:30m<H≤36m对应承载力乘以a - "%)。架体方 案必须进行技术论证。

构造二、三节点满堂脚手架(用于支撑系统)计算长度附加系 数,见表5.3.8-2,如果架体高度为30m40m,承载力下调 10%,即:20m<H≤30m对应承载力乘以1 -10%)。架体方 案必须进行技术论证。

应当注意,钢管外径、壁厚变化时,钢管截面特性有关数据 按实际调整。

4满堂脚手架扣件节点半刚性论证见本标准第5. 4节条文 说明。

5满堂脚手架高宽比=计算架高+计算架宽。计算架高: 立杆垫板下皮至顶部脚手板下水平杆上皮垂直距离;计算架宽: 脚手架横向两侧立杆轴线水平距离。

5.3.9本条给出的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是将立杆视作竖向 连续构件推导出的。其基本假设:对于有斜向支撑(剪刀撑)的 框架式支撑架体系,风荷载作用下立杆节点无侧向位移,可将立 杆作为竖向连续梁。应当注意的是,当计算风荷载标准值时,体 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单 稿桁架体型系数以的规定计算,这是因为,风荷载作用下的立 杆弯矩计算仅考虑迎风面最外侧立杆直接受到的风压力,不考虑 多排相牵连的平行桁架的整体作用,即风载体型系数的确定要分 清楚计算对象。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规范》JGJI6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

• 143 •


规定一致:帮…芯心脚手架纵、横水平杆与双排脚手架纵向 5.3.10构造一节点酒小脚

水平杆受学?関; (5.2.2表达形式相同,计 券睛标I对支吗J靄*于支撑的满堂岬 架›麗馭爲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J ;;6::翼*点满堂脚手(作业)架连墙件布置能基本满足 双排脚手架连墙件的布置要求,可按双排脚手架要求设计计算。 建筑物形状为''凹"形,在"凹”形内搭设外墙施工脚手架会出 现2跨或3跨的满堂脚手架。这类脚手架可以按双排架布置连 墙件。

5.3.13野外搭设的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需要进行倾覆计 算。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倾覆计算可根据需要选择,对于 一般高宽比较小的架体,可不必进行计算;对于架体高宽比较 大、风荷载标准值较大、上部模板竖向高度较高时,满堂脚手架 (支撑脚手架)抗倾覆计算成为必要。满堂脚手架(支撑脚手架) 抗倾覆力矩,是由架体自重力、架体上模板及其物料自重力产生 的。架体自重及架体上部模板、分布摆放的材料一般可看做是按 底平面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集中堆放的物料,应按集中自重力 来看待。


54满堂支撑架计算

手虑工地现场实际工况条件,本标准所给满堂支 脚薪黑器即算[法力求简单、正确、可靠。同单、双排 虽蠶普M今U'满堂支撑架的立杆稳定性计算公热 支盡露驚器黑器立杆的稳定计算,但实质上是对滩 支撑木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因为式(5.4.9-1)5∙4∙9-2)


4啲/〃、此值(本标准附录D

毎傾定试验结果确定例本节麻4是根据 删心传力构件(可调托操)传递史呼支撑架是指詳智的 皿可用于铜结构工程施工芻%沙立杆轴心黑;齊庞 建施工的承重支架。 衣、混凝土结构施弁俨结构 ~…9有关问题说          •及具他同类

1满堂支撑架的整体稳定.


满堂支撑架有两种可能的失稳形式.•整体失稳和局部失 整体失稳破坏时,满堂支撑架呈现出纵横立杆与纵横水*入 组成的空间框架,沿刚度较弱方向大波鼓曲现象,无剪刀 架,支架达到临界荷载时,整架大波鼓曲。有剪刀撑的支架,立 架达到临界荷载时,以上下竖向剪刀撑交点(或剪刀撑与水平杆 有较多交点)水平面为分界面,上部大波鼓曲(图13,下部变 形小于上部变形。所以波长均与剪刀撑设置、水平约束间距


有关。 口 .

一般情况下,整体失稳是满 堂支撑架的主要破坏形式。

局部失稳破坏时,立杆在步 距之间发生小波鼓曲,波长与步 距相近,变形方向与支架整体变 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当满堂支撑架以相等步距、 立杆间距搭设时,在均布荷载作 用下,立杆局部稳定的临界荷载 高于整体稳定的临界荷载,满堂 支撑架破坏形式为整体失稳。当 满堂支標架以不等步距、立杆横 跑搭设,或立杆负荷不均匀时, 两种形式的失稳破坏均有可能。



13满堂支撑架整体失稳

I一水平剪刀撑;2一竖向四刀操;

3—失稳方向


• 145 •


E∙,出∙胛支撑架的主要破坏形式’故本标准第 由于整体失吗T力(5.2.6-A5.2.6-2)计况

5.2.6条縄定了竺喋 本标准除对步距限制外,尚在本标遊 为了防止咼部叫需HJ见的岬的立杆段进行稳定性计臬 第5.4.8 ^ψ^

〃的说明L窗体稳定因素主要有竖向剪刀掾、水平剪刀 影响学%前支架高度、高宽比、立杆间距、步距、 揑、水平约束TI传力构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长 扣件紧固扭矩、立杆上传刀

Q;,、己控架整体稳定试验结论,以上各因素对临界荷载的影

同工况条件下的计算长度系数〃值)'方U匕保证施"为女全搭 设满堂舉撑架,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2008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负责,江苏南通7建集 团有限公司参加及大力支援,天津大学参加,并在天津大手土木 工程检测中心完成了 15项足尺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满堂支 撑架(高支撑)试验,13项满堂支撑架主要传力构件"可调托 撑”破坏试验,多组扣件节点半刚性试验,得出了满堂支撑架在 不同工况下的临界荷载。                   宀

通过对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与理论分析,采用试验确定 的节点刚性(半刚性),建立了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有限元 计算模型;进行大量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各类不同工况情况下


黑蠶:蠶就嚣存需步常用搭设满堂支撑架结构的 素的单杆计算长;T ;界布裁确定: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 件搭设,并考虑誌詁的。寸警架搭设是按施工现场条 值,能综合反应影响满)爲肥况,本标准给出的 实验证明剪刀推盗円;木整体失稳的各种因素。

♦ 146.        U不同,临界荷载不同,所以给出晋•迥里


四、色


4加强型构造的满堂支撑架。

"3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A的确

鷺;f  *:礬:然分析,随着满堂支撑架高度増

加,支撑体系临界荷载下降,参考国内外同类标准,引入高

(表5∙4.9)'可保:正安全系数不小于2.2。如果架体高度为 3θm~40m,参考本标准第5. 3. 8条表5. 3. 8-2的条文说明

4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扣件节点半刚性论证θ

扣件节点属半刚性,但半刚性到什么程度,半刚性节点满堂 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承载力与纯刚性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架承 载力差多少?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足尺满堂脚手架与 满堂支撑架实验与理论分析。

直角扣件转动刚度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I)通过无量纲化后的M*-。*关系曲线分区判断梁柱连 接节点刚度性质的方法。试验中得到的直角扣件的弯 矩-转角曲线,处于半刚性节点的区域之中,说明直角 扣件属于半刚性连接。

2)扣件的拧紧程度对扣件转动刚度有很大影响。拧紧程 度高,承载能力加强,而且在相同力矩作用下,转角


位移相对较小,即刚性越大。

3)扣件的拧紧力矩为40N ∙ m.


50N ∙ m时,直角扣件


节点与刚性节点刚度比值为21. 86%


33. 21⅝o


足尺试验中直角扣件刚度试验:…V 、冷中对直角 在7组整体满堂脚手架沙箸龍果舞均值,"到直角 扣件的半刚性进行了测量,取多次測"丿口一

扣件的刚度为刚性节点刚吃爲含体模型的比较分析:

半刚性节点整啰駕眾靠震T在有限元软件中• 按照所作的15个足尺试验?熏工体模型,得出两种 分别建立了半刚性节点整体模型及刚性


• 147 •


模型的承嗚喘鵠噥焉需能富黑 嚣釁嚣齧器体模型的承载力为相黑刚性节点整体; 隘Zj35吗上。15。个整架实验方案的理论计算结果与 实验黑比篇蠶κ学蠢满堂支撑架不能盲目使用刚性节 点整体模型(刚性节点支架)临界荷载推论所得参数。

5满堂支撑架高宽比=计算架高+计算架宽,计算架高: 立杆垫板下皮至顶部可调托撑支托板上皮垂直距离;计算架宽: 满堂支撑架横向两侧立杆轴线水平距离。

65. 4.9-1)用于计算顶部,支撑架自重较小时,整体 稳定计算结果可能最不利;式5∙4.9-2)用于底部或最大步距 部位计算,支撑架自重荷载较大时,计算结果可能最不利。应当 注意,钢管外径、壁厚变化时,钢管截面特性有关数据按实际 调整。

5. 4.11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宽度方 向跨数减小,影响支架临界荷载。所以要求对于小于4跨的满堂 支撑架要求设置了连墙件(设置连墙可提高承载力),如果不设 置连墙件就应该对支撑架进行荷载、高度限制,保证支撑架整体 稳定。

施工现场,少于4跨的支撑架多用于受荷较小部位。高度控 制可有效减小支架高宽比,荷载限制可保证支架稳定。

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7.5kN∕m2, 相当于15Omm厚的混凝土楼板。计算如下: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为0.3kN/m2,钢筋自重标准值,每立 2米混凝土 1.1 kN?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 kN∕m3;施工人员乌

设备荷载标准值为1. 5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 准值 2. OkN∕m2

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

• 148


0, "I5+2+25. IXo. 15=7. 6kN∕m2

均曙證7kN∕m相当于4。。MOOmm (高)的混 牡梁。计算如卜:

"钢筋自重标准值,每立方米混凝土 l∙5kN:混凝土自重标

腐佰 24 kN/nT。                                        一 '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0.3 X2 X 0∙ 5 + 0. 4) + 0. 4 X (2 +1. 5) + 25.5 X 0.4 X 0.5

6. 92kN∕m


5.5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5.5.15.5.1)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 50007给出的。计算PkNk时使用荷载标准值。

脚手架系临时结构,故本条只规定对立杆进行地基承载力计 算,不必进行地基变形验算。考虑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将危及脚手 架安全,因此,在本标准第8. 2.3条中规定了对脚手架沉降进行 经常检查。

5.5.2由于立杆基础(底座、垫板)通常置于地表面,地基承 载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下降,故立杆的地基计算应与永久 建筑的地基计算有所不同。为此,对立杆地基计算作了一些特殊 的规定,即采用调整系数对地基承载力予以折减,以保证脚手架 安全。

有条件可由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也可根据勘察报告及 工程实践经验确定。

5. 6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s6∙l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撑结构有多种形式[本标准?规! 了施工现场常用的以型钢梁做为悬挑支撑结构的型钢悬挑梁及其 橘周的设计计算。                       …

S∙ 6. 2型钢悬挑梁上脚手架轴向力设计值计算方法与一般落地

• 149 •


式脚于架Tr舁刀仁作IP

5∙6∙35∙6∙5考虑到型钢悬挑梁在楼层边梁(板)上搁置的实 际情况,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本标准确定出悬挑钢梁的计算 ^∙J^

说明:悬挑钢梁挠度允许值可按2∕/250确定,/为悬挑长 度,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规定 考虑下列条件确定的:                      '

1型钢悬挑架为临时结构;

2每纵距悬挑梁前端采用钢丝绳吊拉卸荷;钢丝绳不参6 计算;                                一一

3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臂梁为悬伸长度的2倍;

4经过大量计算,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5.6.65.6.7型钢悬挑梁固定段与楼板连接的压点处是指对楼 板产生上拔力的锚固点处。采用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连接固定 时,考虑到多个钢筋拉环(或多对螺栓)受力不均的影响,对其 承载力乘以0. 85的系数进行折减。


5.6.8用于型钢悬挑梁锚固的U形钢筋或螺栓,对建筑结构混 凝土楼板有一个上拔力,在上拔力作用下,楼板产生负弯矩,此 负弯矩可能会使未配置负弯矩筋的楼板上部开裂。因此,本标准 提出经计算并在楼板上表面配置受力钢筋。

5.6.9在施工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的规定对型钢梁下混凝土结构进行局部抗压承载力、 抗弯承载力验算。由于混凝土养护龄期不足等原因,在计算时, 要注意取结构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进行验算。


• 150 .


6构造要求


6.1吊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对表6. L 1-1、表6.1.1]的说明.

横距、步距是参考我国长期使用的经验他

横距(横向水平杆跨度)、纵距(纵向言杆跨度)是根 据一层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按本标准第5. 2.]条〜第5. 2 5条的 公式计算,取计算结果中能满足强度、挠度、抗滑三项要求A最 小跨度值,偏于安全;


6.1.1

1

2


3脚手架设计高度是根据本标准式5.2.11-2)计算,密 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挡风系数取φ=o. 80.9,采 用计算结果中的最小高度值,偏于安全;

4地面粗糙度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 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C类(指有密集建 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 区)地区,可参考B类地区的计算值使用。取重现期为10("=IO)对应的风压加0 = 0∙ 4kN/m2,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包括。 地面粗糙度为A类,基本风压大于0∙ 4kN/m2的地区,脚手架允 许搭设高度必须另计算。

6.1.2本条规定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5°m的依

1根据国内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及;工内;?爲:^高工 大于50m时,一般都比较慎重地采喝"I恐:的分段搭设、 立杆、分段卸荷、分段搭暮翼黑喘嘗嚣卷 *當寓常噎Sim时,钢管、扣件的


周传使川率降低•脚手架的地基基•础处理费川也会増加。.

3参考国外的经验。美国、日本、 他国等也限制落身即手 架的搭设高度:如美国为50m,Ikl6()m.日本为4m等。

髙度超过50m的脚手型,采川双管立杆(或双管咼取架高 的2/3)搭设或分段卸荷等有效措施,应根据现场实际工况条 件.进行专门设计及论证。                  ,.

双管立杆变截面处主立杆上部单根立杆的稳定性,可按本标 准式(5. 2.6-1)或式(5.2.6-2)进行计算。双管底部也应进行 稳定性计算。

6.2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6. 2.1对搭接长度的规定与立杆相同,但中间比立杆多一个旋 转扣件,以防止上面搭接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 搭接长度以杆端扣件中心计算;对于铺设竹笆脚手板的纵向水平 杆设置规定,是根据现场使用情况提出的。

纵向水平杆设在立杆内侧,可以减小横向水平杆跨度,接长 立杆和安装剪刀撑时比较方便,对高处作业更为安全。

6.2.3本条规定在主节点处严禁拆除横向水平杆,这是因为, 它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现场调查表明,该杆 挪动他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立杆的计算长度成倍增大,承载 能力下降。这正是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6.2.4本条规定脚手板的对接和搭接尺寸,旨在限制探头板长 度,以防脚手板倾翻或滑脱。

6.3立 杆

6.3.1工程实际中,建筑楼层常用的C25C30混凝土结构一 般只在5dIod就要承载立杆荷载,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不 设置垫板或底座混凝土表而易受损。当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 结构混凝土基而(混凝土已经达到设计强度)时,立杆下可设置


• 152 •


底座或垫板。也可根据情况不设胃

6∙3∙2本条规定设置扫地杆,是/收了" 的经验。           九及—我国和央、日、徳等国

6.3.3脚手架地基存在髙差时,纵向扫地杆立杆拉沪"… 保证脚手架基础稳固。         MM杆按要求搭设,

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接长,传力明确 没有偏心,可提高承载能力。试验表明:-个对接扣件的承载能 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大2.14倍。顶层顶步立杆指顶禮;吃:

6. 4连墙件


6.4.1设置连墙件,不仅是为防止脚手架在风荷和其他水平力 作用下产生倾覆,更重要的是它对立杆起中间支座的作用。试验 证明:增大其竖向间距(或跨度)使立杆的承载能力大幅度下 降。这表明连墙件的设置对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 此,在英、日、德等国的同类标准中也有严格的规定。

6.4. 2 对表6. 4. 2的说明:

6. 4. 2规定的尺寸与连墙件按23跨、33跨设置, 均适应本标准表5. 2. 8立杆计算长度系数的应用条件,可在计算 立杆稳定性时取用。

双排悬挑指双排悬挑脚手架,对应高度大于50m指架体所 在高度,按双排悬挑脚手架顶部大于50m要求计算。

6.4.3对连墙件设置位置规定的说明:

1限制连墙件偏离主节点的最大距离300mm是参考英国 标准的规定。只有连墙件在主节点附近方能有效地阻止脚手架发 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若远离主节点设置连墙件,因立杆的抗 弯刚度较差,将会由于立杆产生局部弯曲,减弱甚至起不到约束 脚手架横向变形的作用。调研中发现,许多连墙件设置在立杆步 距的1/2附近,这对脚手架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纠正。

2由于第一步立柱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是保证脚手架稳

• 153


定性的控制杆件。在该处设连墙件‘"盤Ij支座,这 是从构造上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拮施之一。

6.4.4若开口型脚手架两端不与主体结构相连‘就相当于自由 边界而成为薄弱环节。将共:两端与主体结构加强连接,再加上横 向斜撑的作用,可对这类脚手架提供较‘J虫的整体刚度。

6.4.5〜6.4.8这几条规定总结了国内一些成熟的经验,并吸收 了国外标准中的规定。连墙件在使用过程中,既受拉力也受压 力,所以,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并要求连墙杆节 点之间距离不能任意长,容许长细比按15。控制。


6.5门 洞

6.5.1对门洞形式与选形条件的说明:

我国脚手架过门洞处的结构形式,以采用落地式斜杆支撑1 根〜2根架空立杆为主,英、法等国则用门式桥架(图14)

考虑到我国搭设门洞的习惯, 并能增大门洞空间的使用面积和有 一个较为简便、统一的验算方法, 特列出图6.5.1供选择。门洞采用 图6. 5.1所示落地式支撑,能减少 两侧边立杆的荷载,并可将图中的 矩形平面ABCD作为上升式斜杆的 平行弦杆桁架计算。

6.5. 2双排脚手架门洞处的空间桁



14英、法等国过门洞的 结构形式


架,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的图示节间设置一根斜 腹杆。5个平面指:本标准图6∙ 5. 11-1剖面(侧面与相对侧 面),2-2剖面(或3-3剖面)上平面,还有前后两排桁架平面。

6.5.5本条规定是为防止杆件从扣件中滑脱,以保证门洞桁架 安全可靠。


• 154 •


6∙ 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6.6.16.6.2这两条规定是在总结我国经验的基

了英、美、徳等国脚手架标准的规定提出的。这:匕詰’U 高我国现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的构造标高加強凿 架整体稳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将起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明 如下:

对纵向剪刀撑作用大小的分析表明:若连接立杆太少,则纵 向支撑刚度较差,故对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作了规定。

由于纵向剪刀撑斜杆较长,如不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 向水平杆伸出端上,将会由于刚度不足先失去稳定。为此在设计 时,应注意计算纵向剪刀撑斜杆的长细比,使其不超过本标准表 5.1.11的规定。

6.6.3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脚手架的纵向刚度远比横向刚度 强度大,一般不会发生纵向整体失稳破坏。设置了纵向剪刀撑 后,可以加强脚手架结构整体刚度和空间工作,以保证脚手架的 稳定,这也是国内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6.6.4设置横向斜撑可以提高脚手架的横向刚度,并能显著提 高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

6.6.5开口型脚手架两端是薄弱环节。将其两端设置横向斜撑, 并与主体结构加强连接,可对这类脚手架提供较强的整体刚度。 静力模儲:佥表明:对于一字形脚手架,两端有噂鳴,意 形),外侧有剪刀撑时,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可比不设的提冋 约 20%


6.7斜 道

6 7 1 / 7 4 、文一条对斜道构造的规定‘主要是总结国内工程 6 7- 1〜6 7.3这二条賛一*露江桃搭设在临近而压线一侧。 的实践经验制定的。注意人行斜似严水-议仕"


• 155


6.8满堂脚手架

6 8 1融本标進第5. 3. 1条条文i兑明。

B工爲氤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是指荷载通 过水平杆传人立杆,立杆偏心受力情况。

对表6. 8. 2的说明

1横距、步距是参考我国长期使用的经验值;

2横距(横向水平杆跨度)、纵距(纵向水平杆跨度)是根 据一层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按本标准第5- 21条〜号5, 2∙ 5条的 公式计算,取计算结果中能满足强度、挠度、抗滑三项要求的最 小跨度值,偏于安全;立杆间距1. 2mXl∙2m1. 3mXl. 3m, 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3kN/rh2时,水平杆通过扣件传至立杆的 竖向力为8kNIIkN所以立杆上应增设防滑扣件;

3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作业)设计高度是根据本标准 第5. 3节计算得出的,并根据工程实际适当调整;

4计算条件不同另行计算;

5敞开式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为架体外立面没有封闭的 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例如没有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架体外立 面的满堂脚手架。

6.8∙3本条根据我国工程使用经验及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试验 确定。

6.8.5根据脚手架试验,增加竖向、水平剪刀撑,可增加架体 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力。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一道 水平连续剪刀撑,可使架体结构稳固。

当剪刀撑连续布置时,剪刀撑宽度为剪刀撑相邻斜杆的水平 距离。

构造二节点满堂脚手架与构造三节点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 ?四周及内部纵、横向不大于6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 撑,剪刀撑宽度应为6m。剪刀撑设置比构造一节点满堂脚手架


• 156 •


严艺体用于支撑系统,满堂脚手架足尺整体稳定试验也证 明了这思。

6.8.7试验[正明:满堂脚手架增加连墙件可提高承载力, 在有条件与结构连接时,应使脚手架与建筑结构进行刚X连接 本标准附录CC-I〜表C-3的高宽比是试验所得高宽比:也& 计算长度系数使用条件,不满足本标准附录CC-I〜表C-3规 定的高宽比时,应设置连墙件。在无结构柱部位采取预埋钢管等 措施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也可超出顶部加 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跨〜3跨。采取以上措施后,高宽 比提高,但高宽比不宜大于3


6.8.8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工程案例及脚手架试验证明,架体 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后,可大大提高支撑架的抗倾覆能力,降低


事故的发生。支撑架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后,架体的抗侧移能力 提高,立杆计算长度也可减小,稳定性可大幅提升。与国家现行 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建筑施 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规定一致。

6.8.9本条所列满堂脚手架(或支撑架)可不设剪刀撑的条件 要同时满足方可不设剪刀撑。其中,被支撑结构自重面荷载、线 荷载是指支撑脚手架上边的被支撑物荷载标准值,不含架体和整 板体系自重。与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个统一标 准》GB 5121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规定一致                          一 一

6.8.11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根据实际荷需艺标零蒿 表CT〜表C-3计算,局部调整满堂脚手架构但尺寸‘进仃局N

Ijn I pi

“要求满堂脚手架(或支撑脚手架)立杆加密区的水平杆向非 加密区延伸,是为了保证加密区的稳定。

6.8J2、:8.13根据我国工程使用经验确定。


• 157 •


6.9满堂支拨架


6.9.[满堂支撲架步距不宜超过1 ∙ 8m立杆间距不宜超过

1. 2mX1. 2m0

6.9.3→. 9.5满觉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证明,増加竖向、水平 剪刀揮,可增加架体刚友,提高脚手架承载力。在竖向剪刀撞顶 部交点平而设置一道水平连续剪刀撑,可使架体结构稳固。设置 剪刀擦比不设置剪刀撑临界荷载提高26%~64% (不同工况), 剪刀操不同设置,临界荷载发生变化,所以根据剪刀撑的不同设 置给出不同的承载力,给出满堂支撑架不同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本标准附录D)。设置水平剪刀撑构造要求,可以增加支撑架结 构稳固性,如:增加抗水平荷载能力,设置水平剪刀撑比不设置 水平剪刀撑的支撑架承载力提高,可以提高抗混凝土施工产生震 动与冲击荷载等不确定因素的能力。

施工现场满堂支撑架,经常不设剪刀撑或只是支架外围设置 竖向剪刀撑,对于高大支撑架或荷载较大支撑架这种结构不合 理,所以要求满堂支撑架在纵、横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竖向剪刀 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 撑,保证支架结构稳定。

普通型剪刀撑设置,剪刀撑的纵、横向间距较大,施工搭设 相对简单,剪刀撑主要为支架的构造保证措施。

加强型剪刀撑设置,与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试验剪刀撑设置 基本相同,按本标准附录D1>2、表D∙4计算支架稳定。竖向 剪刀撑间距4跨〜5跨,为3m5m,立杆间距在0.401x0.4111~ 0.6X0.6m(0.4mX0.4m),竖向剪刀撑间距 3m3. 2m, O.4× 8=3. 2m, 0.5X6=3m,均满足要求。

6.9.7满堂支撑架,可用于大型场馆屋顶有集中荷载的钢结构 安装支撑体系与其他同类工程支撑体系,大型场馆中部无法设置 连墙件,为保证支架稳定或边部支架稳定,要求边部支架设置连

• 158 •


偏臨肥爲满堂支做宜超出顶部加…范啲 试駿表明、 在支架5X5跨内


,设置两处水平约束,支架 m厶彼提高10%以上。所以,力条件设置•连墙件时,一定要 叫:;双件。在支型受力较大的情况下更要设置一连墙件。 '"";;:高度超过1∙ 2m (或相同荷载)或混凝土板层尺寸超过 . It相同荷载)或满堂支撑架横向高宽比不符合本标准附 WD4〜表D4的规定,连墙件设置要严格控制。这样可提 ±[撑架承载力,保证支撑架稳定。如果无现成结构柱设置连墙


件,可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

本标准附录D的高宽比是试验所得高宽比,也是计算长度 系数使用条件,不满足要求应设置连墙件。采取连墙等措施后, 高宽比可适当增大,但高宽比不宜大于3

当满堂支撑架需要设置门洞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 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的有关规定执行。

6.10型钢悬挑脚手架


6.10.2〜6.10.5双轴对称截而型钢宜使用工字钢,工字钢结构 性能可靠,双轴对称截:面受力稳定性好,较其他型钢选购、设 计、施工方便。

悬挑钢梁前端应采用吊拉卸荷'吊拉卸荷的吊拉构件/聲 的,也有柔性的,如果使用钢丝绳,其直径不应2于黑誥 用预埋吊环,其直径不宜小于20mm (或尸吧*蠶下部 应使用HPB300级钢筋制作。钢丝绳卡不得少于1 ° "" 设置钢丝绳时应考虑防滑与固定措施。      nT不耍,

悬挑钢梁悬挑长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m IK度票宜 但在工程结构局部有可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局部悬挑"度"U 超过3m。大悬挑另行专门吧:鬻5:.如果姑•构角部钢筋较多

在建筑结构角部,钢梁宜网形一」4小米一


159 •


不能留洞,可采用设置预埋件焊接型钢二角架等措施。

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在结构梁上,不得设置在外伸阳台上 或悬挑板上,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施工现场为了节能环保、重复利用,采用可拆卸得U形预 埋螺栓(图6.10.8),要求不低于标准规定的锚固承载力。如楼 板预留螺栓孔,U形螺栓通过穿楼板固定。

6.10. 7定位点可采用竖直焊接长°∙ 2m、直径25mm30mm 的钢筋或短管等方式。

6.10. 8采用螺栓紧固时,宜使用双螺母。

6.10.9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楼层转角等特殊部位,难以按每一 纵距设置一根钢梁。所以规定本条。

6.10.106.10.11悬挑架设置连墙件与外立面设置剪刀撑,是 保证悬挑架整体稳定的条件。


• 160 •


7施 工

7. 1施工准备

7.1,1本条规定是为了明确岗位责任制,促进脚手架的设计及 其专项方案在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得到认真严肃的贯彻。单位工 程负责人交底时,应注意方案中设计计算使用条件与工程实际工 况条件是否相符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检查交底记录时,对以上问 题的检查应是重点检查之一。

7.1.2本条规定是为了加强现场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现 场,否则在脚手架工程中会造成隐患和事故。对钢管、扣件、可 调托撑可通过检测手段来保证产品合格,即:在进入施工现场后 第一次使用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对钢管、扣件、可调托 撑进行复试。

7.2地基与基础

7.2∙ 1〜7.2.4本节明确规定了脚手架地基标高及其基础施工的 依据和标准,是保证脚手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

压实填土地基、灰土地基是脚手架常用的地基,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要求 施工,应符合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求。

7.3搭 设

Z3∙l为保证脚手架搭设中的稳定性,本条规定了一次搭设咼 度的限值。                                   ,

7∙3∙2本条规定脚手架搭设中允许偏差检查的时间'有利于防 止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以纠正。


.161 •


7∙3∙3本条规定的技术要求拥需北^齧喘降均包 对于其他材料川于脚手架基础,应是不低于木垫板承载力,不低 干木4AK度、宽度。

7. 3.4-7. 3.118条规定是根据本标准第6草有关构造要求 提出的具体操作规定,说明如下:

ɪ本标准第7. 3∙ 6条第3款规定搭设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 杆位置,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的规定确定的。注意极易引起外墙渗漏的部位,也不 宜设置单排脚手架横杆。

2本标准第7.3. 条第2款规定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矩采 用40N.m65N ∙ m,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 15831的规定确定的。

7.3.15架体验收要满足施工方案要求,用于高大、重型荷载的 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架应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规定混凝土浇筑 方法、浇筑顺序,做好旁站监督,必要时应对模板支撑架进行荷 载值的监测监控。

7.4拆 除

7.4.1本条规定了拆除脚手架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和具备的 技术文件。

7.4.2本条明确规定了脚手架的拆除顺序及其技术要求,有利 于拆除中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7.4.5为了防止伤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还可以增加构 配件使用寿命。

747对于大跨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支撑架,应规定拆除顺序 和卸载方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 后进行;后浇带处支撑架拆除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 162 •


8检查与验收


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8,1.1对新钢管允许偏差值的说明:

对本标准表8∙ 1. 8序号1的说明,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 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规 定,φ48. 3mmX3. 6mm的钢管,管体外径允许偏差士0. 5mm, 壁厚允许偏差±10% (壁厚),即:士3∙ 6X10% = ±0. 36mm 所以,外径允许范围为47. 8mm48. 8mm壁厚允许范围为 3. 24mm~3. 96mm目前市场上 Φ48mm×3. 5mm(3. 24mm~ 3. 5mm)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的规定,钢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折叠、裂纹、分层、 搭焊、断弧、烧穿及其他修磨后深度超过壁厚下偏差的缺陷。这 些缺陷应完全清除,清除处的剩余厚度应不小于壁厚偏差所允许 的最小值。允许有深度不超过壁厚下偏差的其他局部缺陷存在。 8.1.2对旧钢管的检查项目与允许偏差值的说明:

1使用旧钢管(已使用过的或长期放置已锈蚀的钢管)时 主要应检查有无严重鳞皮锈。检查锈蚀深度时,应先除去锈皮再 量深度。

2本标准表8. 1.8中序号3的规定,锈蚀深度不得大于壁 厚负偏差的一半。                 一 、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5 规定,当钢材的表面有锈性、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 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3本标准表8. 1. 8序号4规定的根据:


• 163 •


])


T≡≡⅛湯∙嘗器


—罂(初始弯曲)的允许偏差值人是考虑我 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按3/100。确定 片器制初始弯曲过大,影响立杆承载能力;

水平杆、斜杆为非受压杆件,故放宽允许偏差值△按 4. 5/1000 考虑,以 6∙ 5m 计,Δ≤30mmo

8.1.4由于目前建筑市场扣件合格率较低,要求每个工程在使


2)


3)


用扣件前,进行复试,以保证使用合格产品。扣件有裂缝、变形 的,螺栓滑丝的严重影响扣件承载力,最终导致影响脚手架整体


穏定

8?1. 7可调托撑的规定是根据我国长期使用经验,满堂支撑架 整体稳定试验、可调托撑破坏试验确定的。试验表明:支托板、 螺母有裂缝临界荷载下降,支托板厚如果小于5mm可调托撑 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钢管采用G48∙ 3mm X 3. 6mm,壁厚3.6mm允许偏差 ±0. 36mm,最小壁厚 3. 24mmo 钢管内径 48. 3 — 2 X 3. 24 — 41. 82mm,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平均 值)为(41. 82-36)+2=2. 91mm,满足要求。

目前,施工现场存在着支托板变形较大仍然使用的现象,造 成主梁向支托板传力不均匀,影响可调托撑承载力。


&2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8. 2.1本条明确脚手架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与验收的阶段。

8.2.2为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明确责任,提 出了脚手架工程检查验收时应具备的文件。

8.2.3本条明确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的项目。也可随时抽 查其规定项目。                   .'-—

• 164 •


8.2.4对表8. 2. 4的说明:

1关于立杆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立杆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值的规定,关系到脚手架的安全M 承载能力的发挥。从国内实测数据分析可知,所规定的允许貶 值代表国内大多城市中许多建筑企业搭设质量的平均先讲平r∙ 满堂支撑架立杆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立杆高度的3%o Ο

2关于间距的允许偏差           Ο

根据现场实测调查,一般均可做到。

3关于纵向水平杆高差的允许偏差

纵向水平杆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值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立杆 的计算长度)、施工安全等。

8.2.5本条明确地规定了扣件螺栓扭力矩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 判定标准,有利于保证脚手架安全。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 准,应按表8. 2. 5的规定确定,符合要求说明检查合格,但发现 扣件拧紧不合格的应重新拧紧至合格。


• 165 •


9安全管理


9.0.1保证专业架子工搭设脚手架,是避免脚手架安全事故发 生的措施之一。      .........

9. 0.4

9.0.5

9.0.6

9. 0.7

致安全事故发生。


甚至导


9.0.8当有6级及以上风停止脚手架高处作业的规定,与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的规定 -*致。

9.0.1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使用阻燃的密目式安全网,避免在 脚手架上电焊施工引起火灾。

9.0.13施工期间,拆除脚手架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 平杆、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中任何一根杆件,都会造成脚手 架承载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事故。拆除连墙件也是如此。

9.0.14如果在脚手架基础下开挖管沟,会影响脚手架整体稳 定。室外管沟过脚手架基础必须在脚手架专项方案体现,必须有 安全措施。

9.0.15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 覆的临时固定设施,如斜撑、缆风绳、连墙件等。


• 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