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第一条 为建立并落实压力容器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清单。
第二条 本单位风险管控清单按照压力容器使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环境上的缺陷等4个类别进行划分。
第三条 人员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按有关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或者未按规定持有相应证件;
(二)未按有关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压力容器作业人员未到岗值守。
第四条 管理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二)未按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或者未按规定执行的;
(三)未按有关规定建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档案;
(四)未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记录档案;
(五)未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使用登记;
(六)未按有关规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七)未按有关规定建立实施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第五条 设备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不符合要求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压力容器;
(二)压力容器超额定参数运行;
(三)未按规定要求开展自行检查与维护保养;
(四)未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申报并接受检验;
(五)使用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的压力容器;
(六)使用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的压力容器;
(七)对检查检验发现的问题未及时进行处理;
(八)其他可能导致风险隐患的情况。
第六条 环境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压力容器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有关规定;
(二)移动式压力容器装卸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
第七条 其他来自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督、通报、预警,投诉举报和舆情信息等动态风险。
本单位根据上述规定制定了《压力容器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例表见附录B2),当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时,需对清单及时进行调整。
附录B2 压力容器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序号 |
风险类别 |
风险指标 |
风险管控措施 |
管控形式 |
责任人 |
备注 |
1 |
人员 |
未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 |
1、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2、定期检查作业人员证件; 3、现场检查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2 |
未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培训未覆盖相关人员 |
1、建立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2、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考核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
3 |
未按规定配备安全总监、安全员、作业人员 |
按规定配备相关人员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
4 |
使用单位压力容器安全总监、安全员安全管理能力不足 |
1、定期组织宣贯压力容器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培训; |
|
|||
5 |
管理 |
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和按时申报检验 |
建立并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度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6 |
未按一机一档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档案文件内容和保存期限不满足相关规定 |
健全安全管理技术档案管理 |
|
|||
7 |
管理 |
未定期开展日常维护保养,安全检查 |
定期开展日常维护保养,安全检查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8 |
未建立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
1.建立完善操作规程; |
|
|||
9 |
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或未按规定采取监控措施使用存在隐患的压力容器 |
制定压力容器隐患整改计划,明确监控措施及责任人 |
|
|||
10 |
未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或相关制度不完善 |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
11 |
|
未及时办理使用登记、变更登记、停用、报废(注销)等相关手续 |
立即办理使用登记、变更登记、停用、报废(注销)等相关手续 |
|
||
12 |
未按规定开展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定期检验 |
1.按规定开展压力容器年度检查,定期检验; |
|
|||
13 |
管理 |
未落实压力容器安全事故报告义务,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
1.严格落实压力容器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14 |
未对已报废的压力容器去功能化处理,未对办理停用的压力容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
1.加强对报废的压力容器管理,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使用功能; 2.加强停用压力容器管理,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且设置停用标志 |
|
|||
15 |
未建立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作业人员台账 |
建立健全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作业人员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 |
|
|||
16 |
未建立压力容器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 |
1、建立并完善压力容器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2、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留存演练记录 |
|
|||
17 |
设备 |
本体,接口(阀门、管路)部位、焊接接头缺陷 |
1、对新设备严格验收要求; 2、制定运行、检修规程,按规程处置;避免疲劳运行; 3、必要时,采取监控、隔离、维修等安全措施,并做好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18 |
有膨胀要求的压力容器(如)膨胀受阻 |
查明并消除受阻原因,确保按预定方向自由膨胀 |
|
|||
19 |
设备 |
压力容器与相邻管道或者构件异常振动、响声或者相互摩擦 |
1、查明异常发生原因,及时消除隐患; 2、制定运行、检修规程,按规程处置;避免疲劳运行; 3、必要时,采取监控、隔离、维修等安全措施,并做好预案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20 |
保温隔热层破损,真空绝热层潮湿跑冷 |
1、检查破损部位设备本体是否存在损伤; 2、及时对破损部位进行恢复; |
|
|||
21 |
非金属衬里层:搪玻璃、石墨、玻璃钢等损坏 |
检查非金属衬里层的损坏情况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
|
|||
22 |
支承或者支座变形、基础沉降、紧固螺栓松动等 |
加强日常检查监控,必要时及时进行修复 |
|
|||
23 |
运行期间超压、超温、超量等 |
1.制定运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必要时进行检验、评估 |
|
|||
24 |
检漏孔、信号孔有泄漏。检漏孔不通畅 |
1.及时对泄漏源进行排查并处理; |
|
|||
25 |
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 |
1.查明异常原因,并及时处理; 2.接地装置进行定期检测 |
|
|||
26 |
设备 |
铭牌、漆色、标志不符合要求 |
按规定完善铭牌、漆色、标志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27 |
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生产或未经检验合格的压力容器 |
严格采购管理,使用取得生产许可并经检验合格的压力容器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
28 |
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 |
安全阀的铅封、校验标签缺失,未在验有效期内;安全阀根部阀未常开。 |
1.重新校验安全阀;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29 |
爆破片泄漏、反装,未定期更换 |
1.查明泄漏原因并消除;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
30 |
压力表选型错误、未在检定有效期内,刻度盘上无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压力表损坏 |
1.根据工况选取符合要求的压力表;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
31 |
液位计选型错误,无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的标志 ,液位计存在泄漏 |
1.根据工况选取符合要求的液位计;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
32 |
紧急切断装置未定期调试,功能失效 |
1.定期对紧急切断装置调试,确保功能有效;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
33 |
测温仪表未定期校验 |
制定测温仪表定期校验计划并实施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
34 |
环境 |
排放口设置不符合要求 |
排放口设置应符合相应规定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35 |
压力容器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
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
36 |
政府监督、通报、预警 |
发现不合格项 |
记录,整改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37 |
投诉举报 |
发现不合格项 |
记录,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38 |
舆情信息 |
发现不合格项 |
记录,整改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39 |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 |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不符合要求 |
1.确保装置完好;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40 |
医用氧舱专项 |
医用氧气加压氧舱舱内导静电装置的连接失效 |
及时修复或更换 |
|
||
41 |
有机玻璃材料的划伤、劣化、银纹等缺陷以及泄漏 |
及时修复或更换 |
|
|||
42 |
医用氧舱专项 |
照明装置(含应急照明装置)、视频监控装置、通讯对讲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测氧仪、温度调节和加湿装置失效 |
及时修复或更换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43 |
移动式压力容器专项 |
每班配备充装人员及检查人员不符合要求 |
每班配备充装人员及检查人员符合相关规定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44 |
移动式压力容器卸载人员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 |
按要求配备相应持证作业人员 |
|
|||
45 |
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非使用登记介质 |
加强人员教育,规范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 |
|
|||
46 |
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的关闭装置在运输过程中未处于闭止状态 |
加强充装后出车前罐体检查,必要时做检查结果记录 |
|
|||
47 |
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超速行驶、运输剧毒化学品未按审批路线、时段行驶 |
加强人员教育,规范运行 |
|
|||
48 |
非应急救援情况,移动式压力容器之间相互装卸作业,移动式压力容器直接向气瓶进行充装 |
加强人员教育,规范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 |
|
|||
49 |
移动式压力容器专项 |
未经许可、超许可证有效期、超许可范围、不再具备许可条件进行充装 |
1.立即停止充装,并严格按照规定取得许可; |
|
||
50 |
未严格执行装卸前后检查、装卸过程控制,装卸记录不规范 |
1.根据安全技术规范与企业实际情况编制装卸检查记录表并实施; |
|
|||
51 |
未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并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
建立并实施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追溯系统 |
|
|||
52 |
装卸用管不符合有关要求 |
1.装卸用管定期进行耐压试验; |
|
|||
53 |
在禁止装卸作业情境下(如恶劣天气、异常工况等)继续作业 |
1.建立完善操作规程;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
54 |
未设置安全出口,周围未设置安全标识 |
1.按要求设置安全出口;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
55 |
充装场地未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或未设有足够能力的换风通风装置;缺少如充装场地环境温度、气体浓度控制等安全措施 |
1.按规范要求设置换风通风装置; 2.根据充装气体的危险特性,增加如充装场地环境温度控制等安全措施; 3.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充装单位,严格按规定装设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 |
|
备注:本清单为推荐性格式,仅规定了应当进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基本项目,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风险管控清单,合理调整管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