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生态环境领域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南 (2022年修订版)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12月
佛山市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南
(2022年修订版)
为强化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推动企事业单位 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我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全面落实安 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 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佛山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管 理工作,主要包括环境治理设施、涉易燃、易爆、易反应危险废 物贮存处置等有关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环境治理设施重点关注 运行中安全风险比较大的治理设施,如涉及重点行业脱硫脱硝、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低温等离子、UV光解、RTO、RCO等)、 工业污水处理等重点环境治理设施;涉及有限空间的环境治理设 施、各类涉环境检测实验室等。
对指南中未提及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企事业单位应根 据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监管要求以及相关 的规章制度和规程文件落实。
加强我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推动企事 业单位及时排查环境治理设施、贮存处置易燃、易爆、易反应危 险废物(HW06、HW11、HW12等)安全隐患,通过规范企事业单 位相关治理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所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开 展安全隐患整治,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进一步提升生态 环境领域安全管控水平。
1. 企事业单位对照本指南,加强本单位环境治理设施、易燃、 易爆、易反应危险废物贮存安全管理;将相关治理设施设备、危 险废物贮存场所纳入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安全风险辨 识和隐患排查;根据辨识结果和自查情况进行整改,并将隐患排 查和整改情况及时上报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
2. 加强源头安全防控,企事业单位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实施拆除工作时,需根据应急管理部 门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或全厂安全风险辨识、安全设施
“三同时”等工作,并将环境治理设施一并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 建设、安全设施“三同时”或安全风险辨识范围,自行或委托第 三方安全机构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3. 完善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安全设施。对储存处置易燃易 爆、有毒,或在储存处置过程中会产生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场所 应配套安装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和感烟探测器等。
4. 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门要求,在有机废物治 理设施、危险废物贮存、粉尘收集系统、污泥干化设施、脱硫脱 硝塔催化剂更换、环境治理设施有限空间、涉有机废气产生车间 /调漆/喷墨间等环节,涉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 粉尘安全风险防范(涉爆粉尘治理)、防爆电器使用、防静电措 施、阻火器或防火阀使用、避雷措施、消防设施、探测报警装置 使用等环节要依照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规定执行,执行中遇到相关 问题及时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备。
企事业单位是各类环境治理设施和危险废物安全环保全过 程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企事业单位应依法履行危险废物产 生、收集、储存、处置等过程环节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职责, 落实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拆除等管理全过程的安 全职责。
根据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建设时间和治理技术的不同,目前我 市现存有机废气治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光催化法(UV光解)、 低温等离子法、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RCO)、蓄热式燃烧
(RTQ)O结合近几年国内发生的有机废气治理设施火灾、爆炸 事故,安全风险比较大的主要为UV光解、低温等离子法以及蓄 热式燃烧(RTO)等较早投入使用的治理设施,常见事故隐患及 安全管理要点如下:
1.UV光解设备:(I)UV光解直接与水喷淋塔相连,未做防 潮预处理,存在电气安全隐患。(2)大部分UV光解等废气治理 设施,其电气防护难以达到防爆级别,运行过程中,内部光管破 裂时或光管接驳处容易出现火花。
直接与水喷淋塔相连 水喷淋塔与UV光解之间设置过滤棉去除水雾
2. 低温等离子设备:(1)低温等离子设备直接与水淋塔相 连,未做防潮处理,存在电气安全隐患。(2)无设备静电消除 或可靠接地,存在电气安全隐患。
(1) 部分有机废气治理设施采用轴流风机,其皮带传动部 位直接置于管道内部,皮带直接与有机废气接触,高速传动过程 中摩擦生热,容易成为点火源,诱发火灾、爆炸事故。
(2) 涉及油漆渣等易燃易爆粉尘,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有机 废气治理设施未在设备主体及厂房之间的管道中安装阻火器或 防火阀,加上设备及管道缺乏维护,管道内集聚大量的有机溶剂 废渣,一旦发生火灾,极容易造成火灾通过管道蔓延回车间,引 起车间着火。
管道阻火器图示(图片来源于网络)
管道防火阀(图片来源于网络)
(3)消防设施不足,大部分有机废气治理设施设置在厂房 顶部或厂房外面,周边缺乏户外消防栓,无消防水带、水枪以及 灭火器,灾害发生时,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处置。
管道未设置检修、清理口 管道破损
有机废气设备维修口采用铆钉封死,无定期检修
1. 企事业单位有机废气治理使用“水喷淋+UV光解”或“水 喷淋+低温等离子”处理工艺的,水喷淋与UV光解(或低温等离 子)设备之间需增加除水雾预处理装置。
2. 企事业单位有机废气治理使用RTO燃烧工艺的,严格遵守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3—2020 ) 相关安全要求,治理设施配套泄压装置,废气输送管道与RTQ系 统主体对接位置需设置阻火器或防火阀。3.有机废气治理设施配 套的轴流风机,其皮带传动部位不得置于管道内部;如风机置于 废气治理设施前端时,应使用防爆型风机。
4.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周边应配置消防箱,内置消防水带、消 防水枪和灭火器,定期检查消防水压,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建议 配备感烟探测器、自动灭火器等自动报警和灭火装置。
6. 涉及使用UV光解、低温等离子法或蓄热式燃烧(RTQ)工 艺的有机废气治理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拆除项目,企事业 单位需将有机废气治理设施纳入企事业单位全厂的安全风险辨 识或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委托第三方安全机构对相关设备 同时进行专项安全评估,出具相关评估报告,确保在施工过程落 实防控的措施。
7.有机废气治理等环境保护设施、设备高于建筑物或安装在 建筑物顶部的,应严格落实防雷措施;有机废气管道用法兰跨接 的,在法兰跨接处应有静电跨接的措施。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危险废物危险特性分类,结 合近几年国内发生的涉危险废物安全事故,分析我市目前存在较 大安全风险的危险废物类别主要为有机溶剂废物(HW06)、精蒸 馏残渣(HW11)、涂料染料废物(HW12)。
危废仓全密闭并位于生产车间内 危废仓应保持通风
2.在储存废有机溶剂、废涂料染料等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危 险废物储存场所周边进行明火或产生火花的作业。固、液体未分 开贮存,或未按要求标明储存的危险废物品种、数量、化学特性、 储存期限。
3.储存废有机溶剂、废涂料染料等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危险 废物储存场所未使用防爆电气,未配置符合要求品种和数量的消 防设备设施。未配备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并与事故应急风机 联锁。
危废仓内使用一般电源开关
存放废有机溶剂的危废仓使用 防爆排气扇
有机废气挥发。
废油漆桶未加盖
废有机溶剂装载容器已用保鲜膜封口
1.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设置危险废物贮存仓, 涉及到贮存废有机溶剂、废涂料染料等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应 使用防爆电气,配置消防设备设施;配备可燃(有毒)气体报警 器并与事故应急风机联锁;保持通风,遏制挥发性有机废气集聚。
3. 储存废有机溶剂、废涂料染料等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危险 废物储存场所周边严禁明火或进行产生火花的作业。固、液体分 开贮存,按要求标明储存的危险废物品种、数量、储存期限。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本单位环境治理设施,尤其是工业污水处 理设施、污水储罐等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实施或委托外单位实施 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履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审批和过程监督等 职责。
污水处理站有限空间安全标识
污水处理站部分位置缺少护栏 企业已设置防坠网
1.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全面辨识内部有限空间并建 立台账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标示责任人,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对负责人、作业人员、监督人员、应急人员等开展专项安全培训。
1.加强操作员工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工作。切实做好技 术交底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
2. 涉及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 高处作业等进行安装、检修作业时,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 业票》和《高处作业票》等,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粉尘收集处置作业,应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可燃可爆性鉴定, 依据鉴定结果或者根据《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 版)》,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进行安全评估,确定粉尘收集处 置过程的危险性;严格执行《AQ 4273-201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2017更新版)》和应急管理部门 的要求,认真落实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于比较常见 的木质、金属粉尘收集处置,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应严格履行如 下日常工作:
1.木质粉尘:家具厂、木板厂等生产过程中粉尘收集系统应 根据生产情况,认真制定并落实清扫、维护、检修工作计划,及 时清理设备管道、系统内的积尘;定期检查、维护火花探测、消 防喷淋、声光报警等安全装置;严格落实除尘系统的安全管理法
规、标准要求。
车间管道积聚大量粉尘
车间管道设置清扫观察口并定期清扫
2.金属粉尘:涉及铝、镁等粉尘爆炸危险性较高的打磨、抛 光、破碎等工序和物料的企事业单位,鼓励采用湿式除尘工艺, 处理装置应设置在室外,应同时配备氢气探测器、水压、水量、 风量监测设备和明确池渣清理周期等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安全规 范标准,对产生的高危金属粉尘废料应规范贮存,做好防雨、防 潮等措施,及时清理,避免大量堆积,防止金属积尘自燃发生不 可控的安全事故。
抛光金属粉尘防雨淋措施不足
抛光金属粉尘放置在专门容器内并在固废 贮存场内存放
一般电风扇
防爆型电风扇
防爆型开关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
5.调漆过程相关容器、隔膜泵等做好静电接地,严禁使用塑
料管道、容器盛放有机溶剂,严禁使用铁制工具开箱。
企业违规使用塑料手动抽油器
正确使用铁质抽油器
4.3各类涉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要求
各类涉环境检测实验室,严格执行市场监管部门和应急管理
部门的相关要求,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注意事项如下:
企事业单位为落实环境治理设施和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应建立健全污染防治设施安全管理机制、安 全风险管控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将本单位环境治理设施和危险 废物安全管理纳入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以及“管业务必须 管安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环境治理设施 和危险废物管理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提醒,及时向应 急管理部门移送安全隐患线索。
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是本企事业单位安全 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对环境治理设施的 安全运行负直接的监督管理责任。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本单位环境治理设施的安全生产知识和 管理能力,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 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 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环境治理设施设施操作人员应掌握本单位环境治理设施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环境治理设施安全要点,发现 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企事业单位应建立环境治理设施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环境治理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纳入企 事业单位的安全管控对象,制定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运行规程,将环境治理设施一并纳入全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参照本指南,定期组织环境 治理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到的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应及时开 展整改并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台账,按有关规定报告属地应 急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建筑结构、燃气方面的安全隐患报 告属地住建部门。
序 号 |
检查 项目 |
检查内容 |
检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1 |
涉有 机废 气产 生车 间/调 漆/喷 墨间 |
(1)是否涉及有机废气产生车间、调漆、调漆间 一 |
口是 □否 | |
(2)调漆是否单间设置,是否违规在该区域设置办公室、值班区 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口是□否 | |||
(3)调漆过程相关容器、隔膜泵等是否做好静电接地_____ |
□是 □否 | |||
(4)是否使用塑料管道、容器盛放有机溶剂,使用铁制工具开箱 |
□是 □否 | |||
(5)照明、线路、开关、插座、风扇、电子秤等电气设备是否采 用防爆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6)是否采取负压式抽排风系统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7)是否已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一 |
□是 □否 | |||
(8)是否配置消防感烟探测器、灭火设备设施_________ |
□是 □否 | |||
2 |
有机 废气 治理 设施 |
(1)是否涉及有机废气治理设施 一 |
□是 □否 | |
(2)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周边是否设有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 且性能是否良好,数量是否足够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3)是否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爆型风机___________ |
□是 □否 | |||
(4)是否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阻火器、除水雾装置)一 |
□是 □否 | |||
(5)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做好维保记录__________ |
□是 □否 | |||
3 |
危险 废物 |
(1)周边是否有配置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且性能是否良 好,数量是否足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贮存 处置 安全 |
(2)现场是否张贴危险废物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品种、安全属性、 最大储存量和储存期限,明确应急救援和灭火方法_______ |
口是□否 | ||
(3)危废仓是否设置在室外安全位置,与周边可燃物品或动火作 业保持有效安全间隔,且通风良好_______________ |
口是□否 | |||
(4)现场是否已采取防有机蒸气积聚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气扇, 包装桶加盖或用保鲜膜封口等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5)是否已采取防风、防晒、防雨淋措施____________ |
□是 □否 | |||
4 |
环境 治理 设施 有限 空间 安全 |
(1)是否完整识别企事业单位内部涉及污水处理池等有限空间, 建立台账,制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
□是 □否 | |
(2)现场是否设置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和告知牌 |
□是 □否 | |||
(3)是否委托外包作业,并签订安全责任书__________ |
□是 □否 | |||
(4)是否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机制,全过程专人管控 |
□是 □否 | |||
(5)是否定期组织项目负责人、现场监督人员、作业人员以及救 援人员开展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6)是否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演练 |
□是 □否 | |||
(7)是否有配置充足的有限空间救援装备,明确标识并就近放置, 做好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5 |
污泥 烘干 设施 运行 安全 |
(1)是否涉及可燃粉尘污泥烘干设施运行___________ |
□是 □否 | |
(2)是否落实操作员工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工作;安全做好 技术交底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工作___________ |
□是 □否 | |||
(3)是否落实系统内氧气含量实时监测和可燃粉尘惰化工作 |
□是 □否 | |||
(4)定期维护保养系统安全报警设施,确保持续安全运行 |
□是 □否 | |||
(5)电气设备是否接地,电线是否绝缘可靠并在钢管内铺设 |
□是 □否 | |||
(6)是否存在运转时从破碎腔上部朝机器内窥视、运转时手直接 在进料口后破碎腔内搬运挪移物料的情况___________ |
□是 □否 | |||
(7)是否落实破碎机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严禁作任何调整、清洗 或检修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6 |
脱硫、 脱硝 设施 |
(1)是否涉及脱硫、脱硝设施__________________ |
口是 □否 | |
(2)委托外包作业的,是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技术 交底说明书 |
口是□否 | |||
(3)是否实施专人负责作业过程安全管控和防护工作 |
□是 □否 | |||
(4)涉及动火作业是否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 高处作业等进行安装、检修作业时,是否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 业票》和《高处作业票》等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5)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是否经过专门培训,是否严 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6)操作人员是否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 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是否配备足够的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物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
(7)是否制定应急预案,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五级以上,高温、 雨雪天气等)影响安全施工时,立即停止室外高处作业 |
□是 □否 | |||
7 |
粉尘 收集 系统 |
(1)生产过程是否存在涉爆粉尘及收集系统__________ |
□是 □否 | |
(2)是否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并依据专家意见整改落实 |
□是 □否 | |||
(3)是否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是否及时清理 |
□是 □否 | |||
(4)涉及20区(粉尘涉爆区域)生产设施是否使用防爆器材或 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否 |
说明:1、本表格作为环境生态处理设施的日常安全管理参考指引;
2、各企事业单位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根据各自企业生产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设备
设施情况,委托安全技术专业人员,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依据相应的安全标准、法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3、 上述表格中,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并不涉及的风险领域项目,第一点应勾选“否”,余下类目不需要填写;
4、 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存在上表涉及的风险领域,但未开展风险辨识或者已经开展辨识,但专家提出的隐患未有依 法整改落实的,应该立即根据专家意见采取遏制事故发生的措施,依法整改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