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9分 |
4分 |
7分 |
8分 |
5分 |
①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J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湖,聞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③ 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査;
④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⑤ 组织防火检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⑥ 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⑦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⑧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① 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② 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③ 实行每日防火仙,并建立巡査记录;
④ 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消防救援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査;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许可。消防救援机构应当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及时对作出承诺的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核査。
申请人选择不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的,消防救援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 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检査。经检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予以许可。
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_________罚款范围_________ | |
__ 建设单位(未经审査,擅自施工) |
______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______ |
施工单位(未按聞文件和技术杭隹施工) |
______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______ |
技术服务单位(出具虚假文件) |
______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______ |
个人(出具失实文件) |
_______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_______ |
罪名 |
___重___ |
立案标准 |
__M__ |
失火罪 |
过失引起火灾 |
1死、3重伤、50万元、 10户、林地2公顷、4公顷 |
3-7年;3年以下或拘役 |
消防责任事故罪 |
消防机构通知整改而拒绝执行 |
1死、3重伤、100万元 |
3-7年;3年以下或拘役 |
重大责任事故罪 |
违反尝管理规定 |
3-7年;3年以下或拘役 | |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 |
5年以上;5年以下或拘役 | |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
安全歹设施或生产条件 不符合国家规定 |
3-7年;3年以下或拘役 | |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 尝事故罪 |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违反尝管理规定 |
3-7年;3年以下或拘役 | |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
阿氐工程熊 |
5-10年;5年以下或拘役 |
严禁在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1) 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证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2 )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3) 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4) 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 组织防火检査,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 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
(7) 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1 )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 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査督促其落实。
(3 )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4) 组织实施防火检査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5) 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
2
出口畅通。
(6) 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7) 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8)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防火检查,落实火灾隐患整改
单位类型 |
____仙频率____ |
教育培训 |
应急演练 |
公;场所 |
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检査 |
每半年/次— |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
______5^______ |
每年/次 |
每半年/次— |
其他单位 |
每月 - |
每年/次 | |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
______每季度______ | ||
____老弱病____ |
夜间巡査 一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级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 位登记。
(1) 具有执行消防法规标准的原则性
(2) 具有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责任性
(3 )具有高度的踌性
(4)具有与社会经济联系的密切性
(1 )维护公共尝原则
(2)诚实守信原则
(1 )爱岗敬业
(2) 依法执业
(3) 客观公正(本质要求)
(4) 公平竞争
(5) 提咼技能
(6) 保守秘密(基本道德规范)
(7) 奉献社会
(-)自我反思
(二) 向榜样学习
(三) 坚持“慎独“
(四) 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4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29分 |
3 6分 |
3 6分 |
3 5分 |
41分 |
通过对历年真题比例的分析,本篇第二、四章"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里平面布置考到比例大一些;"安全疏散” 每年的出题比例都很大;“装修、夕卜保温“每年考到的分值比例是逐年升高的,比例还会增加。
(1)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 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确定各自的高度。否则,建筑高度按其中建筑高度 最大者确定。
(2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 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比例小于5% ,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占比小 于10% ,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时,按火灾 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 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时,按照火灾危险性小的部分确定。
(1 )屋面露天停车场与下部汽车库共用汽车坡道时,停车数量计算在汽车库的车辆总数内;
(2) 室外坡道、屋面露天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可不计入汽车库的建筑面积;
(3) 公交汽车库的建筑面积可按规定值增加2倍。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等级 |
主要构件要求________________ |
一级 一 |
主要构件燃烧性能均为不燃性 — |
二级 |
除吊顶燃烧性能为难燃性,其余构件燃烧性能均要求是不燃性 — |
三级 |
除吊顶和非承重外墙、房间隔墙、屋顶承重构件(民用建筑)燃烧性能可为可燃性外, 其余构件燃烧性能均为不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级 |
除防火墙燃烧性能需为不燃性外,其余构件燃烧性能可为难燃性或可燃性______ |
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按四级确定__________________ |
(1)一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厂房(仓库),当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全面保护时,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 极限不应低于l.OOh。
(二)耐火等级与建筑定性的适应性
种类 |
具体情形________________ |
耐火等级 |
厂房 仓库 |
睇或储褂寺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____________ |
不低于二级 |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 的丁类厂房,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锅炉房,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 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粮食筒仓________ |
不低于二级 | |
单、多层丙类厂房,多层丁、戊类厂房,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 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粮食平房仓_____________ |
不低于三级 | |
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 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的燃 煤锅炉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采用三级 | |
民用 建筑 |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低于一级 |
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低于二级 | |
汽车 库修 车库 |
地下、半地下和高层汽车库,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修车库,I类汽/修车库 |
不低于一级 |
H、in类汽/修车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低于二级 | |
IV类汽/修车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低于三级 |
(三)最多允许层数与耐火等级的适应性
建筑 |
_______________不同耐火等级的层数要求_______________ | |
厂房 |
二级乙类6层、三级丙类2层、三级丁类戊类3层,甲类和四级丁类戊类单层 | |
仓库 |
只能单层 | |
__ _________三级乙类_________ | ||
_________四级丁戊类_________ | ||
_________三级丁戊_________ | ||
民用建筑 |
多层 |
__ _______三级最多5层_______ |
_______四级最多2层_______ | ||
商店建筑、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教学建筑、 食堂、菜市场、剧场、电影院、礼堂_______ |
______三级最多2层______ | |
______四级只能单层______ |
6
(1)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 燃材料堆场等,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布置于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 上风侧;
(2) 装运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码头、车站布置在城市或港区的独立安全地段。装运液化 石油气和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码头,与装运其他物品的码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最大装运船舶长度的两 倍,距主航道的距离不小于最大装运船舶长度的一倍。
(3) 城市消防站的布置应结合城市交通状况和各区域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合理布局;街区道路布置和市政消火栓的 布局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街区道路中心线间距离一般在160m以内,市政消火栓沿可通行消防车的街区道路布置, 间距不得大于120m。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旧城区中严重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企业,要及时纳入改造计划,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 性质等措施。对于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和棚户区,要结合改造工程,拆除一些破旧房屋,建造一、二级耐火等 级的建筑;对一时不能拆除重建的,可划分占地面积不大于2500m2的区域,各区域之间留出不小于6m的防火通道 或设置高出建筑屋面不小于50cm的防火墙。
(1) 厂区选址。对于布置在厂区内的点火油罐区,其围栅高度不小于1.8m ;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点火油罐区的围 栅时,实体围墙的高度不小于2.5m。
(1 )围墙的设置。煤气罐区四周须设置围墙,实地测量罐体外壁与围墙的间距。当总容积不超过200000m3时, 罐体外壁与围墙的间距不宜小于15m ;当总容积大于200000m3时,罐体外壁与围墙的间距不宜小于18m。
(2) 储罐的间距。实地测量露天布置的可燃气体与不可燃气体固定容积储罐之间的净距,氧气固定容积储罐与不 可燃气体固定容积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可燃气体固定容积储罐之间的净距;实地测量露天布置的液氧储罐与不可燃 的液化气体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可燃的液化气体储罐之间的净距,上述净距均不宜小于2m。
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5%。
(1 )改变建筑物的生产或使用性质,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 的耐火等级。
(2) 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和库房所储存物品的数量;调整部分构件的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
(3) 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为防火墙。
(4) 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适用性不强且与新建建筑相邻的原有建筑物。
(5) 设置独立的防火墙等。
厂房和仓库内均严禁设置员工宿舍。
具体检査要求:(1)甲、乙类厂房。考虑到甲、乙类厂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爆炸、冲击波有很大摧毁力,为保证 安全,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得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彳氐于二级,并采用耐火 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2) 丙类厂房。丙类厂房可设置用于管理、控制或调度生产的办公室及工人的休息室,但要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5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为方便沟通而 设置的、与生产区域相通的门须果用乙级防火门。
(3) 甲、乙类仓库,考虑到爆炸冲击波的摧毁力,为保证人身安全,严禁在仓库内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 得贴邻建造。
(4) 丙、丁类仓库,为方便生产和管理,在仓库内可设置办公管理用房、临时休息用房等,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 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隔墙上开设的连通门 采用乙级防火门。
甲、乙类中间仓库不仅要靠外墙设置,还要尽量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
(1 )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设置,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储量 要尽量控制在一昼夜的需要量内。对于需用量较少的厂房,如有的手表厂用于清洗的汽油,一昼夜需用量只有20kg , 则可适当调整到存放1~ 2昼夜的用量;如一昼夜需用量较大,则要严格控制为一昼夜用量。
(2 )丙、丁、戊类中间仓库。在厂房内设置的丙类中间仓库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5h的不燃性楼板与 其他部位分隔;丁、戊类中间仓库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的楼板与其他部 位分隔。
(3)中间仓库的耐火等级和面积要同时符合仓库的相关规定,且中间仓库与所服务车间的建筑面积之和不得大于 该类厂房有关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8
需要注意:在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时,生产车间和中间仓库的耐火等级应当一致,且该耐火等级要按仓库和厂房两 者中要求较高者确定。
厂房内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须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量不大于5m3。设置中间储罐的房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不得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得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如果生产上确有需要, 变、配电站仅向与其贴邻的甲、乙类厂房供电,而不向其他厂房供电时,可在厂房的一面外墙贴邻建造,并用无门、 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对于乙类厂房的配电站,如氨压缩机房的配电站,为观察设备、仪表运转情况而需要设置观察窗时,允许在配电站 的防火墙上设置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且不能开启的甲级防火窗。
(1 )设置层数。营业厅、展览厅不得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营业厅、展览厅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只 能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应布置在首层。
(2 )放置物品种类。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展览厅不得经营、储存和展示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3 )地下或半地下商店的防火分隔。地下或半地下商店的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 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m2的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采用 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 )与建筑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建筑内; 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 隔开,墙上必须开设门、窗的,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2) 设置层数。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得设置在地下、半地下。采用一、二 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超过3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内时,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采用三 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超过2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内时,布置在首层或二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 的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内时,布置在首层。
(3) 安全出口的设置。儿童活动场所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单独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在高层 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这些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要完全独立于其他场所,不与其他 场所内的疏散人员共用,而仅供托儿所、幼儿园等的人员疏散使用。
3老年人照料设施
老年人照料设施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的设施,是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曰'可照料设施的统称,属于 公共建筑。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是为老年人提供住宿、生活照料月艮务及其他服务项目的设施,是养老院、老人院、 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养护院等的统称。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是为老年人提供日间休息、生活照料月艮务及其他服务 项目的设施,是托老所、日托站、老年人日间照料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的统称。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 设置高度和层数。具体检査要求见本篇第一章相关内容。
(2) 与其他场所的防火分隔。尽量独立建造。对于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尽量设置在建筑物 的下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 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对于与其他建筑贴邻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要采用防火墙相互分隔。
(3) 功能用房的设置。重点检查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老年人公共活动用 房指用于老年人集中休闲、娱乐、健身等用途的房间;康复与医疗用房指用于老年人诊疗与护理、康复治疗等用途 的房间或场所。这些功能用房设置在建筑地下、半地下时,应设置在地下一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或地上四层及以 上时,每间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且使用人数不应大于30人。
(4 )避难间的设置。具体检查要求见本篇第四章第四节相关内容。
(1 )聞层数。不得度鼬下、半地下。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得超过2层;对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 筑内时,布置在首层或二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布置在 首层。
(2 )相邻护理单元间的防火分隔。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 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采用常开防火门。
主要检査设置层数是否合理。这些场所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得超过2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 时,布置在首层或二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布置在首层。 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小学教学楼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得设置在四层以上,中学教学楼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得 对在五层灯
(1 )与建筑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 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
(2 )聞层数。度在其他民用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时,宜度在地下一层,不得度鼬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得 布置在三层及心楼层。
(3)观众厅的布置。观众厅如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以上楼层时,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 T400m2 ,且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少于2个。
10
(1) 与建筑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建筑其 他部位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 设置层数。不得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 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受条件限制布置在地下一层时,须检査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 地坪的高差不得大于10m。
(1) 住宅部分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的防火分隔。二者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 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 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2) 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的设置。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部分服 务的地上车库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
(1) 设置部位。锅炉房不得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 位,如为常(负)压燃油或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或屋顶上。设置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 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m。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 与建筑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与其他部位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性楼板分隔。确需在隔墙上开设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同变压器)
(3) 疏散门的设置。锅炉房的疏散门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同变压器)
(4 )储油间的设置。锅炉房内设置的储油间总储存量不得大于1m3,且储油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 墙与锅炉间分隔;确需在防火墙上开设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5)储油罐的设置。当设置中间罐时,中间罐的容量不得大于1m3,并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独房间内, 房间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7) 燃料供给管道的设置。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的管道上均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的油箱密闭且 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8) 设施的配置。锅炉房内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独立的通风系统、与锅炉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锅炉房也要相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燃气锅炉房还需检査是否设 置爆炸泄压设施。
(4 )变压器的容量。油浸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大于630kVA
(5)设施的配置。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变压器室内应设置火 灾报装置,以及与变压器、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的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时,变压器室也相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油浸变压器,还需要检査其下面是否设置能储存变 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1)设置层数。柴油发电机房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 —、二层。
(2 )与建筑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 其他部位分隔,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针对不同类别的建筑、堆场区和储罐区等,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査:
(1 )工厂、仓库。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 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消防车道的设置形式为环形,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2 )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商 店建筑、展览建筑等单层、多层公共建筑,消防车道的设置形式为环形,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 防车道。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和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但该 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3 )沿街建筑和设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对于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的建筑,应设 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对于设有短边长度大于24m的有封闭内院 或天井的建筑,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设置条件
_____建筑类型_____ |
___________需要设置消防电梯的条件___________ |
_____住宅建筑_____ |
________________建筑高度> 33m________________ |
公共建筑 |
1一类高层 ____________2建筑高度> 32m的二类高层____________ |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
1.地上部分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 _____________2.埋深> 10m且总建筑面积> 3000m2__________ |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部。
12
主要检査消防电梯前室设置位置、使用面积、首层能否直通室外或通向室外的通道长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不允 许采用防火卷帘,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开;在隔墙上开设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4) 消防电梯的配置
包括消防电梯的载重量、行驶速度、轿厢的内部装修材料、通信设备的配置,以及消防电梯的控制电缆、电线、控 制面板采取的防水措施。
(5) 消防电梯的排水
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小于2m3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小于10L/ s。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应设置挡 水设施。
1.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2.防火分隔的完整性
(1) 工业建筑检查时
当分拣等作业区采用防火墙与储存区完全分隔且建筑的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配置符合一定条件时,除自动化控制 的丙类高架仓库夕卜,储存区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储存区部分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规范原规定 值增加3倍。
(2) 民用建筑检查时
当建筑内设置商场、展览厅、汽车库等功能时,需注意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否符合其特殊要求,如室内有 车道且有人停留的机械汽车库,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按常规汽车库要求减少3 5%。
当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OOh ;采用防火玻璃墙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l.OOh ; 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l.OO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时,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 火极限不低于3.00h ,并符合相关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当步行街两侧建筑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步行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步行街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1)步行街两侧建筑。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均不小于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且不小于9m。
(2 )两侧建筑的商铺。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每间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2,商铺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丘上部各层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步行街上部各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小于 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 ,且开口宜均匀布置。
(3)步行街的端部。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在外墙上须设置可开启的门窗,且可开启门 窗的开口面积不小于该层外墙面积的一半。
(4 )步行街的顶棚。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
(5)步行街的消防设施。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外,每隔30m设置DN65mm的消火栓,并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或 消防水龙。
卷帘式挡烟垂壁的运行速度小于0.07m/s ,翻板式挡烟垂壁的运行时间大于7s。
如设置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当采取设置乙级防火 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距离可不限。
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一般要求为3.00h。对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因火灾延续时间较长,燃烧过程中所 释放的热量较大,因而用于防火分区分隔的防火墙耐火极限要保持不低于4.0h。
通过査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平面图、门窗大样、防火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了解建筑内防火门的安装位置、 数量等数据。对照防火门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符合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的有效证明文件,核实防火门的型号、规格及耐 火性能与消防设计文件的_致性。
14
通过査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平面图、门窗大样、防火窗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了解建筑内防火窗的安装位置、 数量等数据。对照防火窗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符合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的有效证明文件,核实防火窗的型号、规格及耐 火性能与消防设计文件的_致性。
防火卷帘的设置部位。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 ;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 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 / 3 ,且不应大于20m。
通过査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平面图、门窗大样、防火卷帘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了解建筑内防火卷帘的安装 位置、数量等数据。对照防火卷帘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符合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的有效证明文件,核实防火卷帘的型号、 规格及耐火性能与消防设计文件的_致性。
防火阀主要安装在风管靠近防火分隔处,安装时,安装部位应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具体检查要求为:
(1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在以下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C的防火阀:①穿越防火分区处;②穿越通风、 空调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③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④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 缝两侧:⑤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调系统均独立设置时, 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2) 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并宜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3) 公共建筑内时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防火阀。
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与竖向风管连接的支管处设置的防火阀,公称动作温度为150°Co其他风管上安装的 防火阀的公称动作温度均为70。(2。
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28CTC时自动关闭。
(1 )夕卜立面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如果采用实体墙分隔,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时,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否则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1.2m ;如果采用防火挑檐分隔,防火挑檐的宽度不 应小于l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如果上、下层开口之间因实体墙设置有困难,采用防火玻璃墙分隔,对于高 层建筑,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l.OOh ,对于多层建筑,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
对于住宅建筑,还需要检査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如果小于lm ,开口之间要设置凸出外墙不小于0.6m 的隔板。
(1) 厂房、库房。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高层仓库采用封闭楼梯间。
①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3层及以上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② 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 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仍可采用敞开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 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 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槿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③ 多层公共建筑。医疗建筑、旅馆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商店、图书馆、展 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等,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 采用封闭楼梯间。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室内疏散楼梯如不能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通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④ 高层公共建筑。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裙 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疏散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存室、垃圾道,不应设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严禁敷设甲、 乙、丙类液体管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间不 得敷设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天然气体曜表,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此类设施时,应采用金属管道 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等保护措施。
16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为: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m2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 ;所设前室 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为: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m2 ,住宅建筑不应 小于6m2。
(3)室外楼梯
(1)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 ,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o
(2 )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且不正对梯段聞。
(3 )梯段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 于 1.1m。
通过査阅消防设计文件,在了解建筑类别、疏散楼梯形式及在每层的位置后,按照下列程序和方乎去进行现场检査:
(1) 沿楼梯全程检査安全性和畅通性。需要注意的是,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的楼梯 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得改变,必须上下直通;当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 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须检査是否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并设有明显 提示标志。
(2) 测量前室(合用前室)使用面积,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5%。
(1)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 少于2个。当公共建筑仅设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时,检査内容以及检査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①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
②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 应大于50m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2) 住宅建筑。住宅建筑安全出口数量与建筑单元每层的建筑面积和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有关,一般要求 住宅建筑一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检査内容以及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高度(h ) |
单元层面积 |
或户门距最近出口 |
___»___ |
______hw27m______ |
>650m2 |
> 15m |
每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
27m < h<54m |
> 10m |
h > 54m | |
26m < h<54m ,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户门须采用乙级防火门,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面且单元间 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与其他单元的疏散楼梯连通。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连通,每单元需设置2个安全出口 |
(3)厂房。厂房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厂房仅设1个安全出口时, 检查内容以及检査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____厂房类别____ |
____每层建筑面积w____ |
且同时作业人数W |
__________100m2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 | |
__ ___箜___ |
__________150m2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250m2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 | |
__ _____丁、戊类_____ |
_____________400rr|2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 |
地下或半地下 |
________________50rr|2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 |
仓库占地面积w3OOm2 |
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U00m2 |
或地下、半地下面积U00m2 |
地下、半地下厂房(室、仓库)£如有防火墙隔成多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设有1个直通室外的 独立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将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
(5)汽车库、修车库。除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机械式汽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内的人员安 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IV类汽车库和皿、[V类修车库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6 )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当人防工程仅设1个安全出口时,检査内容以及检査结果应 符合下列要求:
① 如有防火墙隔成多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设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将防火墙上通向 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② 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 ,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 ,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当 设置仅用于采光或进风的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防火分区通向竖井处设置有不低于乙级的常闭防火门 时,可设1个安全出口或1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③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置1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医疗建筑、 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当房间仅设一个疏散门时,检查内容以及检査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立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驟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m2 , 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应大于75m2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m2。
② {立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应小于5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 线距离不应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③ {立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的厅、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应超过15人。
18
④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的房间,设备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 人数不应超过15人。
疏散走道的宽度一般需要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扌爵示经计算确定。检查内容以及检査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厂房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
(2 )单、多层公共建筑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Llm ;高层医疗建筑单面布房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 双面布房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m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单面布房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3m ,双面布房疏 哙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为房间内任一点至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或者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 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 )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规定增加25%。
(2) 建筑内开向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规定增加5m。
(3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散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规定减少5m ;当 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规定减少2m。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避难层(间)。
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以不大于50m 为宜。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人/m2计算。
3. 疏散楼梯
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避难层(间)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防烟设施。在避难层(间) 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高层病房楼设置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区域要设置避难间。
(1頫置位置。避难间位置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月觞的护理单元不超过2个。
(2 )可供避难的净面积。每个护理单元不超过25m2。
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 m。
防风雨棚不得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要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得小于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
1.0m ;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设置。
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得小于169m2。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 墙与其他部位分隔时,可贴邻外墙设置。
(1 )门斗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2)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排风设备不得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軼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地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20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例如,在桶装仓库门洞处修筑高为150-300mm的漫坡。
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每平方米的质量不宜大于60kg。
绝缘导线和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
L25 倍。
1. 空调系统的选择。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 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 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2. 管道的敷设。厂房内用于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3. 通风设备的选择。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且事故排风量满足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
4. 除尘器的设置。对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渤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对于 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圍除尘器。
5. 接地装置的设置。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及燃油或燃气锅炉房的机械通风设施,应 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供暖管道与可燃物之间保持的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当供管道的表面温度大于100°C时,两者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供暖管道的表面温度不大于100°C时,两者距离不应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面的平均温度不得超过82.5。(2。输煤廊的散热器的表面平均温度不得超 过 130°C。
(1 )开关、插座、配电箱不得直接安装在燃烧性能等级彳氐于%级的装修材料上;安装在燃烧性能等级%级以下的 材料基座上时,必须采用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不燃材料隔绝。
(2 )白*部丁、卤铝灯、荧光高压汞灯、镇流器等不得直接聞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
(3 )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燃烧性官舞级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 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级。
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外侧应按要求设置不燃材料制作的防护层,并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除采用保温材料两侧墙 体构成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外,当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 , 其他层不应小于5mm。建筑的外墙内保温系统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当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i级的保温材料时, 防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2级的保温材料时,按要求应设置不 燃材料制作且厚度不小于10mm的防护层。
建筑外墙的装饰层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材料,但建筑高度不大于50m时,可采用Bi级材料。
22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60分 |
62分 |
66分 |
63分 |
58分 |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4分 |
2分 |
1分 |
4分 |
3分 |
消防产品合法性检査,应重点査验消防产品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现行规定的符合性,主要采用査验产品质量文件、 资料的方式进行。
(1)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消防产品,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根据产品的名 称、单元、生产者(生产企业)等内容,在“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上核査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信息或消防产品技 术鉴定证书信息、,并检査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或消防产品技术鉴定标志的加施情况。
(2 )根据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有关要求,由强制性产品认证转为自愿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应根据产品的名称、 单元、生产者(生产企业)等内容,在"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月觞平台"上核査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信息,并检 査自愿性产品认证标志的加施情况。
(3) 不属于上述情况的消防产品,应根据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生产者(生产企业)等内容,核査产品经型式 检验合格的检验报告及出厂检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型式检验报告应由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检验检测 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专业从事消防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出具。
(4) 对非消防产品类的管材管件以及其他设备产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质量管理要求,査 验有关质量证明文件,如型式检验报告、相关证书、出厂检验报告或者出厂合格证明等。
2. 一致性检查
消防产品一致性检査是防止使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施工,确保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的有效手段。一致性检査的内 容主要包括消防产品基本信息现场检査、产品结构部件及材料现场检査、产品特性参数现场检查等。不应使用产品 一致性要求不符的消防产品。消防产品一致性检查的要求如下:
(1 )产品基本信息现场检査是通过査看产品夕卜观、标志、规格型号、生产厂名、厂址与产地等,并与认证证书、 型式检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对照检査,产品基本信息、应与合格证明文件一致。
(2) 产品结构部件及材料现场检査是通过査看产品结构部件、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及结构形式等, 并与认证证书、型式检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及相关照片、图纸对照检査,产品结构部件及材料应与合格证明文件 及相关照片、图纸一致。
(3) 产品特性参数现场检査是通过査看产品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及产品说明书等,并与认证证书、型式检验报告等 合格证明文件及经法定机构批准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对照检査,产品特性参数应与合格证明文件及消防设计文 件一致。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由建筑物的产权单位或者受其委托的建筑物业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建筑使用管理单位)依法自行 管理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管理。
消防设施操作管理以及值班、巡査、检测、维修、保养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符合下列规定的从业资格:
(1 )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经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 持有规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
(2) 消防设施操作、值班、巡査人员,经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合格,持有初级技能(含,下同)心 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熟练操作消防设施。
(3) 消防设施检测、保养人员,经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官鑒定合格,持有中级技能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4) 消防设施维修人员,经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官鑒定合格,持有中级技能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消防设施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报消防救援机构备案,采取消防安全措 施后,方可停用检修。
消防设施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安排消防设施检测。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以及其他一类高层公 共建筑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自消防设施投入运行后的每年年底,将年度检测记录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24
建筑消防设施档案至少包含下列内容:
(1)消防设施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消防设施的验收文件和产品、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调试记录、消防设施平面 布置图和系统图等原始技术资料。
(2 )消防设施动态管理情况。主要包括消防设施的值班记录、巡査记录、检测记录、故障维修记录以及维护保养 计划表、维护保养记录、自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及培训记录等。
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竣工验收以及验收技术检测等原始技术资料长期保存;"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和"建筑消 防设施巡査记录表“的存档时间不少于1年;"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记录表“"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建 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计划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的存档时间不少于5年。
消防控制室配备的消防设备需要具备下列监控功能:
(1) 主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设备能够对系统内共用消防设备进行控制,显示其状态信息,并能够显示各个分消防控 制室内消防设备的状态信息,具备对分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及其所控制的消防系统、设备的控制功能。
(2) 各个分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设备之间,可以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不能互相控制消防设备。
(1 )实行每日24h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通过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初级技能以上等级的职业资 格证书。
(2 )每班工作时间不应大于8h ,每班人员不应少于2人,值班人员对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日检査,接班、交班时 应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的相关内容。
(3) 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和其他联动控制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防烟排烟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
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按照下列应急程序处置火灾:
(1 )接到火灾警报后,值班人员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
(2 )火灾确认后,值班人员立即确认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准确 报警;报警时需要说明着火单位地点、起火部位、着火物种类、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3)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同时报告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接到报告 后应立即赶赴现场。
(三) 消防控制室控制、显示要求
(1)在建筑平面图上应显示输入信号所在的位置和名称,并记录时间、信号类别和部位等信息。
(2 ) 10s内能够显示输入的火灾报警信号和反馈信号的状态信息,]00s内能够显示其他输入信号的状态信息。
火灾报警控制器能够显示火灾探测器、火灾显示盘、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正常工作状态、火灾报警状态、屏蔽状态 及故障状态等相关信息,能够控制火灾声光警报器启动和停止。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7分 |
7分 |
10分 |
10分 |
6分 |
消防给水系统主要由消防水源(天然水源、市政管网、消防水池、消防水箱)、供水设施设备(消防水泵、稳压泵 等)、系统组件(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和给水管网等构成。
(_)室外消火栓系统
安装场合 |
地上式(湿式和干式)、地下式、折叠式 | |
进水口连接形式 |
承接式 |
法兰式 |
公称压力 |
l.OMPa |
1.6MPa |
进水口的公称通径 |
100mm |
150mm |
吸水管出水口 |
100mm |
150mm |
水带出水口 |
65mm |
80mm |
(1 )出水口形式:单出口室内消火栓、双出口室内消火栓。目前,双出口室内消火栓已基本淘汰,不建议采用。
(2) 栓阀数量:单栓阀(以下简称单阀)室内消火栓、双栓阀(以下简称双阀)室内消火栓。
(3) 结构形式:直角出口型、45°出口型、旋转型、减压型、旋转减压型、减压稳压型、旋转减压稳压型室内消火 栓等。
26
材料:阀座材料强度、阀杆螺母材料强度及耐腐蚀性能不低于黄铜;阀杆材料力学与耐腐蚀性能不低于铅黄铜。
箱门:箱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60。。
消防水带长度不应小于水带标称长度lm。
抗跌落性能:水枪作跌落试验后,不应出现破裂现象且能正常操作使用。
材料及表面质量:水枪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或其材料经防腐蚀处理,满足相应使用环境和介质的防腐要求;铸件 表面应无结疤、裂纹及孔眼,铝制件表面应作阳极氧化处理。
(1) 消防水池的夕卜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装配和检修的需要。无管道的侧 面,净距不宜小于0.7m ;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 ,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 于0.6m ;设有人孑L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
(2) 消防水池的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生产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统直接相连,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3) 消防水池出水管或水泵吸水管应满足最低有效水位出水不掺气的技术要求。
(1) 消防水箱的夕卜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装配和检修的需要。无管道的侧 面,净距不宜小于0.7m ;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 ,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 于0.6m ;设有人孑L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
(2) 消防水箱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在消防水箱的内部应贴白瓷砖或喷涂瓷釉涂料。
在选择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注意市政给水中氯离子对材料的影响。玻璃钢水箱受紫外线照射时强度有变化,橡胶垫 片易老化,故不推荐使用。
(3) 消防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生产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统直接相连,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4) 消防水箱出水管或水泵吸水管应满足最低有效水位出水不掺气的技术要求。
泵房主要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1.2m ,电气控制柜前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吸水管水平管段上不应有气囊和漏气现象。变径连接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件并应采用管顶平接。
(1)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泵接合器接口的位置应方便操作,安装在便于消防车接近的 人行道顚E机动车行驶地段,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m。
(2 )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安装高度1E巨地面宜为0.7m ;与墙面上的门、 窗、孑L、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 ,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
(3 )地下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0.4m ,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井内应有足够 的操作空间。
(1) 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安装时,消火栓顶距地面高为0.64m ,立管应垂直、稳固,控制阀门井距消火栓不应超过
1.5m ,消火栓弯管底部应设支墩或支座。
(2 )地下式室外消火栓井内径不应小于1.5m ,井内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消火栓栓口中心距地面应为Llm ,特殊地点的高度可特殊对待,允许偏差为±20mm。
焊接连接:由于电焊焊缝强度比气焊高,并且比气焊经济,因此优先采用电焊焊接。
(1 )有振动的场所和埋地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头,其他场所宜采用刚性接头,当采用刚性接头时,每隔4 ~ 5个刚性 接头应设置一个挠性接头,埋地连接时螺栓和螺母应采用不锈钢件。
(2) 配水干管(立管)与配水管(水平管)连接,应采用沟槽式管件,不应采用机械三通。
(3) 采用沟槽连接件连接管道变径和转弯时,宜采用沟式异径管件和弯头;当需要采用补芯时,三通上可用一个, 四通上不应超过两个;公称直径大于50mm的管道不宜采用活接头。
(1 )消防给水管穿过建筑物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洞口高度应保证管顶上部净空不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 不宜小于0.1m ,并应填充不透水的弹性材料。
(2) 消防给水管穿过墙体或楼板时要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小于墙体厚度,或高出楼面或地面50mm;套管与管 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管道的接口不应位于套管内。
(3) 消防给水管必须穿过伸缩缝及沉降缝时,应采用波纹管和*M尝器等技术措施。
(4) 架空管道外应刷红色油漆或涂红色环圈标志,并应注明管道名称和水流方向标识。红色环圈标志宽度不应小 于20mm ,间隔不宜大于4m ,在一个独立的单元内环圈不宜少于2处。
28
(1 )设计的吊架在管道的每一支撑点处应能承受5倍于充满水的管道质量,且管道系统支撑点应支撑整个消防给水 系统。
(2 )管道支架的支撑点宜设在建筑物的结构上,其结构在管道悬吊点应能承受充满水管道质量另加至少114kg阀 门、法兰和接头等附加荷载。
(3 )架空管道每段管道设置的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立管应在其始端和终 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
(4) 下列部位应设置固定支架或防晃支架:
①配水管宜在中点设1个防晃支架,但当管径小于DN50mm时可不设。②配水干管及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长度超过 15m ,每15m长度内应至少设1个防晃支架,但当管径不大于DN40mm时可不设。③管径大于DN50mm的管道拐 弯、三通及四通位置处应设1个防晃支架。④防晃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管道、配件及管内水的重量再加50%的水平 方向推力时不损坏或不产生永久变形。当管道穿梁安装时,管道再用紧固件固定于混凝土结构上,可作为1个防晃 支架处理。
(1 )系统试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应少于2只;精度不应低于1.5级,量程为试验压力值的1.5-2.0 倍。
(2) 系统试压过程中,当出现泄漏时,要停止试压,并放空管网中的试验介质,消除缺陷后,重新再试。
(3) 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
(4 )水压严密性试验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 ,应无 洒最
(5) 气压严密性试验的介质宜采用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应为0.28MPa ,且稳压24h ,压力降不应大于O.OIMPa。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维护管理是确保系统正常完好、有效使用的基本保障。维护管理人员经过消防专业培训后 应熟悉消防给水系统的相关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方法。
_______________维护管理内容_______________ |
维护管瑯昔施 |
_____________冬季室内温度、水温检测()______________ |
__聲__ |
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等消防水源设施的水位 |
_____51_____ |
___________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和供水能力___________ |
____每季度____ |
天然河、湖等地表水消防水源的常水位、枯水位、洪水位及枯水位流量或蓄水量 |
每年 |
水井等地下水消防水源的常水位、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和出水量 | |
_______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蓄水设施的结构材料是否完好_______ |
_______________检测内容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稳压泵的停泵启泵压力和启泵次数_________ |
__ 每日 | |
柴油机消防水泵 |
_________启动电池的电量_________ | |
_________储油箱的储油量_________ |
___M___ | |
_______手动启动柴油机消防水泵_______ |
每月 | |
_________手动启动消防水泵,并检查供电电源_________ | ||
___________气压水罐的压力和有效容积___________ | ||
模拟消防水泵自动控制的条件自动启动消防水泵,自动记录自动巡检情况 |
每周、每月应检测记录 | |
____________消防水泵的出流量和压力____________ |
__W__ |
永久性地表水天然水源消防取水口
防止水生生物繁殖
每季度应对室外阀门井中,进水管上的控制阀门进行一次检査,并应核实其处于全开启状态。
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外观和漏水检査。主要内容包括:重点部位消火栓,每年应逐一进行一次出水 试验,出水压力应满足要求。
每年开春后、入冬前对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逐一进行出水试验,出水压力应满足要求。
每季度应对室内消火栓进行一次外观和漏水度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11分 |
11分 |
11分 |
14分 |
14分 |
闭式系统按照系统的用途和组件配置,通常分为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
30
开式系统按照系统的用途和组件配置,通常分为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
喷头的型号依次由产品代号ZST、性能代号、公称流量系数、公称动作温度和自定义代号等部分组成。
表3-3-1常见喷头性能代号
喷头名称 |
育立型 喷头 |
下垂型 喷头 |
直立边墙 型喷头 |
水平边墙 型喷头 |
干式喷头 |
齐平式 喷头 |
嵌As: 喷头 |
喷头 |
性能代号 |
Z |
X |
BZ |
BS |
G |
DQ |
DR |
DY |
表3-3-3玻璃球洒水喷头液体色标与对应公称动作温度
公称动作温度/OC |
57 |
68 |
79 |
93 |
107 |
121 |
141 |
163 |
182 |
204 |
227 |
260 |
243 |
液体色标 |
橙 |
红 |
黄 |
绿 |
蓝 |
紫 |
FJ71 八、、 |
结构:阀体上应有放水口,放水口公称直径不应小于20mm
结构:应设置自动排水阀。
具有延迟功能的水流指示器,延迟时间应可调,初始设置的延迟时间应在2~90s范围内。
(1) 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1E陸内地面高度为1.2m ;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小于0.5m ;正面与墙的 距离不小于1.2m ,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组水流标识与系统水流方向 —致。
(2) 湿式报警阀组的安装应使报警阀前后的管道中能顺利充满水,压力波动时,水力警铃不应发生误报警。报警 水流通路上的过滤器应安装在延迟器前,且便于排渣操作的位置。
(3) 干式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不发生冰冻的场所;充气连接管路的接口安装在报警阀气室充注水位以上部位,充气 连接管道的直径不得小于15mm。
(4) 从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水压力大于0.14MPa、放水流量大于lL/s时,报警阀应启动,带延迟器 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 園言号。
(5)以自动和手动方式使雨淋报警阀组或预作用报警阀组的启动装置动作以后,应15s之内打开报警阀组的阀瓣, 当报警阀组的公称直径超过200mm时,可在60s之内打开阀瓣;采用传动管启动的雨淋系统、水幕系统联动试验时, 启动1只喷头,雨淋阀打开,压力开关动作,水泵启动。当报警水压为0.05MPa时,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
(1) 水力警铃和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热镀锌钢管,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20mm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0m ;安 装后的水力警铃启动时,警铃声强度不应小于70dB。
(2) 压力开关应竖直安装在通往水力警铃的管道上,且不应在安装中拆装改动。
(3) 水流指示器应使电器元件部位竖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侧,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当流过水流指示器 的流量大于或等于37.5L/min时,水流指示器应输出报警信号,具有延时功能的水流指示器,桨片动作后的报警延 迟时间应在2-90s内。
检测验收要求:干式灭火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开启预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 其配水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lmin ;雨淋系统和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预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其 配水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2 min。
检查方法:使用水平尺和尺量检査,管道横向安装坡度应为2%。~ 5%。
检测验收要求:各种不同规格的喷头均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品,其数量不少于安装总数的1% ,且每种备用喷头不 应少于10个。
水力警铃的设置位置应正确。测试时,水力警铃喷嘴处压力不应小于0.05MPa ,且距水力警铃3m远处,警铃声声 强不应小于70dB。
(1 )每日应对系统供电的电源进行检查。
(2 )寒冷季节,消防储水设备的任何部位均不得结冰。每天应检查设置储水设备的房间,保持室温不低于5。(2。
(3)每日应对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组进行外观检査,并应保证系统处于无故障状态。
下列项目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査与维护:(1)电动、内燃棚区动的消防水泵(稳压泵)启动运行测试;当消防水 泵为自动控制启动时,应每月模拟自动控制的条件启动运转一次。(2 )喷头完好状况、备用量及异物清除等检査。
32
coco
鑒蟋留ff覺m 。e限回堞枢撫栅典驰H-堤炫 '艦璞划匕@'§硼卿軽艦璞划噩W揶嬰θ
蔓豊(z)
。硼無軽艦璞划噩W揶嬰θOE^^fii© 鶴声留習置齬墜覺Z
。辻昂抵置 跟-is zf,能融唄登w曲-囹厘ZSB^l - tss^..睡戳§甘厘冊彼黒世-竖厘K-S-厘 s^ss^ 口*ffiE* ' 8- '典堤-H-(烟 ' SS,罢IKW曲 ' s 。厘虱朝垣B噩堀揶嬰蟋服©。辻昂抵耍口邸SW蟋跟'gMLss®趙蜷口 ^8 - ' gs 一.刷都图蟋跟' §1,涅爬刷都图。亚W険口邸SWB埠爛星©。制都图B厘蟋跟θoc^^is
蔓豊(Z) os^®Kgsffis,罢叩範裔能融図回_NM厘W辻窯B 厘®01厘虱朝垣B噩堀揶嬰©01口邸SWB埠爛©。氐DK範裔涅爬刷都图B厘θ。E双卅{ir*厂1危eθ
鶴K置覺I 蔓,震豊黑矍瓣蕾(I) 。思«§置宮褪旃昙地噸,昙W瑟zl^s§ -賞mgu。。co侧M恤*®氐套凶払aH-饱冊 一. 凶払咔质胡垠冰®夏亚栅职苗W飼侧折埠爛 (Ln) OKfswf (寸)。增亲捉盘塩州 愚*!!} (2)。垣B田吕*«艦編邸联冬(Z )。垣竟只澀冬拯赠* (I)-払热W星基——lhkffi折W金醐皿圈底K 皿胃番出(川) 。編垣冬槌§厘編垣冬槌§你厘揶嬰咼厘冬垣涯* 摊底(")。垣W1坦旺理MH思冥皿床厂商靠朝§廿林厂1怠挪(I) Effi鄱夏基——lh萄侧輸W命皿圈底K 皿胃番肺(川) 。編垣製絶监1名(8 ) 薑相矍罹¢( l ) 。垣W1坦相皿厘揶嬰(9)。增ffi&诋艦編邸联冬(Ln) 泗,詞*坦泗' 垣Be*,田rg曷冬艰田r坦泗(寸)。夏雲&诋地藹,都55農權冥厂1摊底爆爛爲)
③延迟器下部孔板溢出水孔堵塞,发生报警或者缩短延迟时间。
(2)故障处理
①J安照安装图样核对报警阀组组件安装情况,重新对报警阀组伺应状态进行调试。②按照故障"1.报警阀组漏水" 査找渗漏原因,进行相应处理。③延迟器下咅囲L板溢出水孔堵塞,卸下简体,拆下孔板进行清洗。
1)产品质量问题或者安装调试不符合要求。2 )报落阀至水力警铃的管路阻塞或者铃锤机构被卡住。
① 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更换水力警铃:安装缺少组件或者未按照图样安装的,重新进行安装调试。
② 拆下喷嘴、叶轮及铃锤组件,进行冲洗,重新装好,使叶轮转动灵活;清理管路堵塞处。
①流量开关或者压力开关设定值不正确。②控制柜控制回路或者电气元件损坏。③水泵控制柜未设定在“自动“状
①将流量开关或者压力开关内的调压螺母调整到规定值。②检修控制柜控制回路或者更换电气元件。③将控制模式 设定为"自动"状态。
(二) 预作用装置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1. 报警阀漏水
(1) 故障原因分析
①排水控制阀门未关紧。②阀瓣密封垫老化或者损坏。③复位杆未复位或者损坏。
(2) 故障处理
①关紧排水控制阀门。②更换阀瓣密封垫。③重新复位复位杆,或者更换复位装置。
①预作用装置前的供水控制阀未打开。②压力表管路堵塞。③预作用装置的报警阀体漏水。④压力表管路控制阀未 打开或者开启不完全。
(2) 故障处理
①完全开启报警前的供水控制阀。②拆卸压力表及其管路,疏通压力表管路。③按照湿式报警阀组渗漏的原因进行 检查、分析,査找预作用装置的报警阀体的漏水部位,进行修复或者更换组件。④完全开启压力表管路控制阀。
34
(1) 故障原因分析。①安装调试或者平时定期试验、实施灭火后,没有将系统侧管道内的余水排尽。②雨淋报警 阀隔膜球面中线密封处因施工遗留的杂物、不干净消防用水中的杂质等导致球状密封面不能完全密封。
(2) 故障处理。①开启放水控制阀,排除系统侧管道内的余水。②启动雨淋报警阀,采用洁净水流冲洗遗留在密 封面处的杂质。
(1) 故障原因分析。水质过脏,有细小杂质进入复位装置密封面。
(2) 故障处理。拆下复位装置,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重新安装,调试到位。
(1) 故障原因分析。误将试验管路控制阀常开。
(2) 故障处理。关闭试验管路控制阀。
① 消防用水中的杂质堵塞了报警管道上过滤器的滤网。
② 水力警铃进水口处喷嘴被堵塞、未配置铃锤或者铃锤卡死。
(2) 故障处理
① 拆下过滤器,用清水将滤网冲洗干净后,重新安装到位。
② 佥査水力警铃的配件,配齐组件;有杂物卡阻、堵塞的部件进行冲洗后重新装配到位。
①复位装置存在问题。②未按照安装调试说明书将报警阀组调试到适应状态(隔膜室控制阀、复位球阀未关闭)。
③ 消防用水水质存在问题,杂质堵塞了隔膜室管道上的过滤器。
(2) 故障处理
①修复或者更换复位装置。②按照安装调试说明书将报警组调试到伺应状态(开启隔膜室控制阀、复位球阀)。③ 将供水控制阀关闭,拆下过滤器的滤网,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重新安装到位。
水流指示器故障表现为打开末端试水装置,达到规定流量时水流指示器不动作,或者关闭末端试水装置后,水流指 示器反馈信号仍然显示为动作信号。
(1) 桨片被管腔内杂物卡阻。
(2) 调整螺母与触头未调试到位。
(3) 电路接线脱落。
2. 故障处理
(1) 清除水流指示器管腔内的杂物。
(2) 将调整螺母与触头调试到位。
(3 "饅并重新将脱落电路接线接通。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2分 |
2分 |
1分 |
1分 |
2分 |
(1) 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宜靠近保护对象附近并便于操作的地点。1E巨室内地 面高度宜为1.2m ,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 不应小于0.5m。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地面应有排水设施,测试过程中,系统排出的水应能通过排水设施全部排走。
(2) 水源控制阀的安装应便于操作,且应有明显启闭标志和可靠的锁定设施;压力表应安装在报警阀上便于观测 的位置;排水管和试验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3) 雨淋报警阀手动开启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在发生火灾时应能安全开启和便于操作。
(4) 在报警阀的水源一侧应安装压力表。
(5) 压力开关应竖直安装在通往水力警铃的管道上,且不应在安装中拆装改动。压力开关的引出线应用防水套管 皇雄。
(6 )以自动和手动方式启动的雨淋报警阀应在15s之内启动,公称直径大于200mm的雨淋报警阀测试时,应在60s 之内启动,采用传动管启动的雨淋报警阀组,启动一只喷头,雨淋阀应打开,压力开关动作,水泵启动。雨淋报警 阀测试时,当报警水压为0.05MPa时,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水力警铃启动时,警铃响度不应小于70dB (A )。 检査方法:第(1 )项,对照图纸核查和尺量检査;第(2 )项,直观检査;第(3 )项,对照图纸核查和开启阀门 检査;第(4 )项,直观检查;第(5 )项,直观检查;第(6 )项,手动或模拟自动方式启动,通过使用压力表、 流量计、秒表、声强计测量检查,直观检査等方式对雨淋报警阀功能进行检查。
(1 )应检査电磁阀并进行启动试验,动作失常时应及时更换。(2 )应检査手动控制阀门的铅封、锁链,当有破坏
36
或损坏时应及时修理更换。系统上所有手动控制阀门均应采用铅封或锁链固定在开启或规定的状态。(3)应检查 消防水池(罐)、消防水箱及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应确保消防储备水位及消防气压给水设备的气体压力符合设计要 求。(4)应检査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发现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5)应检査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 口及附件,应保证接口完好、无渗漏、闷盖齐全。(6)应检査喷头,当喷头上有异物时应及时清除。
(1 )应对消防储水设备进行瞄,修*卜缺损和重新油漆。(2 )应对水源的供水能力进行一次测定。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1分 |
2分 |
1分 |
1分 |
2分 |
细水雾灭火系统由加压供水设备(泵组或瓶组)、系统管网、分区控制阀组、细水雾喷头组成。开式系统还应增加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等。为了防止细水雾喷头堵塞,影响灭火效果,系统还设有过滤器。
泵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由细水雾喷头、泵组单元、储水箱、分区控制阀、过滤器、安全阀、泄压调压阀、减压装置、 信号反馈装置、控制盘(柜)、管路及附件等部件组成。
瓶组式系统可由细水雾喷头、贮水瓶组、贮气瓶组、分区控制阀、驱动装置、气体单向阀、安全泄放装置、减压装 置、信号反馈装置、控制盘(柜)、集流管、连接管、过滤器、管路及附件等部件纟賊。
细水雾喷头的检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喷头的生产厂标志、型号、规格和喷孑防向、安装高度、间距,与吊顶、门、窗、洞口、墙或障碍物的距离 等应符合十要求。
(2)不带装饰罩的喷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带装饰罩的喷头应紧贴吊顶;带有外置式过滤网的喷 头,其过滤网不应伸入支干管内。
(3 )喷头与管道的连接宜采用端面密封或。形圈密封,不应采用聚四氟乙烯、麻丝、黏结剂等作为密封材料。
麗方法:直观瞄和尺量度
阀组是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重要组件。细水雾灭火系统阀组检査应符合下列要求:分区控制阀的安装高度宜为1.2〜 1.6m ,操作面与墙他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并应满足操作要求。
检查方法:直观检査、尺量检查及操作阀门检査。
管网冲洗、试压、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网压力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彳氐于5。(2 ,当低于5V时,采取防冻措施,试验测试点宜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 点,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试压时应缓慢升压,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5min ,管道无损坏、变 形,再将i■胡佥压力降至塑十压力,稳压120min ,管道应无泄漏、目测无变形。
(2 )管网宜采用虚宿空气或氮气进行吹扫,亜压力不应大于管道的塑十压力,亜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 检查方法:核对管道冲洗、试压、吹扫验收记录。
(1 )检査系统组件的夕卜观是否有曲1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2 )检査分区控制阀动作是否正常。(3 )检查阀 门上的铅封或锁链是否完好,阀门是否处于正确位置。(4)检査储水箱和储水容器的水位及储气容器内的气体压 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对于闭式系统,利用试水阀对动作信号反馈情况进行试验,观察其是否正常动作和显 示。(6 )瞄喷头的外观及备用数竅否符合要求。(7 )瞄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等是否完跌损。
(1 )通过试验阀对泵组式系统进行一次放水试验,检査泵组启动、主/备泵切换及报警联动功能是否正常。(2 ) 检査瓶组式系统的控制动作是否正常。(3)检査管道和支架、吊架是否松动,管道连接件是否有变形、老化或裂 纹等现象。
(])定期测定一次系统水源的供水能力。(2 )对系统组件、管道及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査,清洗储水箱、过滤器, 并对控制阀后的管道进行吹扫。(3 )储水箱每半年换水一次,储水容器内的水按产品制造商的要求定期更换。(4 ) 进行系统樹以联动功能试验,试验内容与要求详见本节"三、系统年度检测“相关内容。
(1 )故障原因分析:①连接件松动。②连接处。型密封圈或密封垫损坏。③连接件损坏。
38
(2 )故障处理:①J宁紧连接件。②更换。型密封或密封垫。③更换连接件。
(1 )故障原因分析:①泵组测试阀未关闭。②泵组进线电源反相。③高压泵损坏。④使用流量超出额定值。
(2 )故障处理:①关闭泵组测试阀。②调整进线电源相序。③更换高压泵。④在泵组额定值内工作。
(1 )故障原因分析:①高压泵接触器未闭合。②泵组停止触点断开。③联动控制器未执行程序。④电源未接通。
⑤断水水位保护。
(2 )故障处理:①闭合高压泵接触器。②闭合泵组停止触点。③检修联动控制器,必要时更换。④接通电源。⑤ 恢复调节水箱水位。
(1 )故障原因分析:①管道有渗漏。②安全泄压阀密封不好。③测试阀未关紧。④单向阀密封垫上粘连杂质。
(2 )故障处理:①管道渗漏点补漏。②检修安全泄压阙。③完全关闭测试阀。④清洗单向阀并清洁水箱及管道。
(1) 故障原因分析:①管道内残存空气。②管道有渗漏。③高压球阀渗漏。④稳压泵出口压力低。⑤稳压泵损坏。
(2 )故障处理:①完全排除管道空气。②管道渗漏点补漏。③"高压球阀渗漏"故障处理方法。④调节稳压泵压 力调节螺钉。⑤更换稳压泵。
(1 )故障原因分析:①取水来自市政用水,但时间长致水中产生滋生物。②进水电磁阀不能进水。③进水控制阀 误关闭。
(2 )故障处理:①定期检査水箱进水过滤器装置;在水箱底部设置放空阀,使水箱储存水能瓣实现定期彻底更换。 ②检査进水电磁阀的阀前过滤器是否堵塞,如堵塞,进行清洗或替换;检查与进水电磁阀联动的低液位显示装置是 否故障,如故障,进行修理;检查进水电磁阀本身是否故障,如故障,进行修理或替换。③进水控制阀选择带电信 号阀或具有开关锁定的门。
(1 )故障原因分析:①过滤器进水压力低。②过滤器滤芯堵塞。④进水电磁阀异物堵塞。
(2 )故障处理:①保证进水压力不低于0.2MPa。②清洗或更换滤芯。③清理进水电磁阀。
(1 )故障原因分析。为了防止误操作,把分区控制阀设置在防护区外较高处,不便于操作;设置位置合适,但其 他人员误动作。
(2) 故障处理。分区控制阀设置在便于操作处并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技术措施,例如,控制阀外设一个有机玻璃箱,
并注明"非消防勿动"字样。
(1 )故障原因分析。瓶组系统采用电磁启动阀作为分区控制阀时,电磁启动阀设有手动紧急启动装置,紧急情况 时,将手动保险销拔出,拍击手动按钮,即可使电磁启动阀动作,启动装置喷雾灭火。电磁启动阀检测合格后,动 作机构的弹簧已处于压紧待发状态,为防止在安装、调试及运输过程中产生误动作,动作机构多由辅助保险销锁定, 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容易忘记拔出保险销,导致电磁启动阀动作机构无法动作。
(2)故障处理。系统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时,必须将辅助保险销拔出,并将此项工作明确写入使用单位的系统 运行管理操作、维护规程中。
(1 )故障原因分析:①电源接线接触不良。②超出电源电压允许范围。③阀芯内混入杂质卡死。④电动装置烧毁 或短路。
(2 )故障处理:①压紧电源接线。②调整电压至允许范围内。③清洗阀芯。④更换电动装置。
(1 )故障原因分析:①管道内水有杂质割伤密封垫。②手柄紧定螺钉松动。③。型密封圈损坏。
(2 )故障处理:①更换密封垫并清洗管道。②旋紧紧定螺钉。③更换。型密封圈。
(1 )故障原因分析:①高压球阀渗漏。②高压球阀未关闭到位。③压力开关未复位。④压力开关损坏。
(2 )故障处理:①"高压球阀渗漏"故障处理方法。②用手柄将电动高压球阀关闭至零位。③按下压力开关进行 复位。④更换压力开关。
(1 )故障原因分析:①管道内有杂质堵塞喷头。②喷头工作压力彳氐。
(2 )故障处理:①"喷头堵塞”故障处理方法。②保证喷头工作压力不小于其最低设计工作压力。
2. 啧头堵塞
(1 )故障原因分析:①供水水质不合理,水里带有砂粒、污物等。②喷头所处环境灰尘杂质较多。
(2)故障处理:①喷头安装前将管网吹洗干净,并且每使用过一次后要清理喷头滤网处的砂粒、污物等。②在喷 嘴孔处涂上稠度等级为4-6级、滴点不小于95°C、具有防锈性的润滑脂,或是采取其他防尘措施。
年份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分值 |
5分 |
4分 |
4分 |
5分 |
5分 |
各类灭火剂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灭火机理以及灭火效果等虽不尽相同,但在灭火应用中却具有很多相同之处, 主要体现在:化学稳定性好、耐储存、腐蚀性小、不导电、毒性低、蒸发后不留痕迹,适用于扑救多种类型火灾等。
气体灭火系统按防护对象的保护形式可分为全淹没系统和局部应用系统两种;按其安装结构形式可分为管网灭火系 统和无管网灭火装置(也称预制灭火系统),其中,管网灭火系统又可分为组合分配型灭火系统和单元独立型灭火 系统,无管网灭火装置又可分为柜式气体灭火装置和悬挂式气体灭火装置;按使用的灭火剂可分为二氧化碳灭火系 统、卤代烷灭火系统和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等。
瓶组一般由容器、容器阀、安全泄放装置、虹吸管、取样口、检漏装置和充装介质等组成,用于储存灭火剂和控制 灭火剂的释放。
容器是用来储存灭火剂和驱动气体的重要组件,容器分为钢质无缝容器和钢质焊接容器。
容阀又称瓶头阀,安装在容器上,具有封存、释放、充装、超压泄放(部分结构)等功能。
选择阀用于组合分配系统,控制灭火剂经管网释放至预定防护区或保护对象,选择阀设置应与防护区一一对应。
喷头是用于控制灭火剂的流速和喷射方向的组件,是气体灭火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
单向阀按安装在管路中的位置可分为灭火剂流通管路单向阀和驱动气体控制管路单向阀。
集流管是将多个灭火剂瓶组的灭火剂〉在一起,再分配到各防护区的汇流管路。
连接管可分为容器阀与集流管间连接管和控制管路连接管。
安全泄压装置可分为灭火剂瓶组安全泄压装置、驱动气体瓶组安全泄压装置和集流管安全泄压装置三种。安全泄压 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容器阀、选择阀使其动作。
(九) 检漏装置
检漏装置用于检测瓶组内介质的压力或质量损失。它包括压力显示器、称重装置和液位测量装置等。
信号反馈装置是安装在灭火剂释放管路或选择阀上,将灭火剂释放的压力或流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反馈到控制 中心的装置。常见的把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信号反馈装置,一般也称为压力开关。
低泄高封阀是为了防止驱动气体泄漏累积引起系统的误动作而在管路中设置的阀门。低泄高封阀安装在系统启动管 路上,正常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只有进口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才关闭,其主要作用是排除由于气源泄漏而积聚在 启动管路内的气体。
储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门外侧中央贴有“气体灭火储瓶间“的标牌。
② 储存装置间内设有应急照明,其照度应达到正常工作照度。
③ 火灾报警控制联动设备应符合塑十要求。
④ 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有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1) 灭火剂储存装置上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要通过专用的泄压 管接到室外。
(2) 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1) 储存容器应采用支(框)架固定,固定应牢靠,并做防腐处理。
(2) 高压储存装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储存装置间的环境温度为」0~50°C ;高压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为0〜49°C。
② 储存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同一系统的储存容器的规格、尺寸要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20mmo
③ 储存容器操作面与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lm ,且不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④ 容器阀上的压力表无明显机械损伤,在同一系统中的安装方向要一致,其正面朝向操作面。同一系统中容器阀上 的压力表的安装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相差较大时,允许使用垫片调整;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要设检漏装置。
42
⑤ 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
⑥ 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失大于10%时,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检漏装置应正确报警。
⑦ 灭火剂总量、每个防护分区的灭火剂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组合分配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 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要有备用量;其他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h内不能重新充装 恢复工作的,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各防护区的灭火剂储量要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低压储存装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低压系统制冷装置的供电要采用消防电源。
② 储存装置要远离热源,其位置要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伝
③ 制冷装置采用自动控制,且设手动操作装置。
④ 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报警功能正常,高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2.2MPa,低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 1.8MPa。
(1) 选择阀操作手柄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2)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的安装要求: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
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容器上应至少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安全阀应通过专用泄压管接到室外,其泄压动作 压力为(2.38±0.12 ) MPa。
(1 )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嘴,应有防护装置。
(2)当保护对象属于可燃液体时,喷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3 )喷嘴的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300mm。
已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要对被焊接损坏的防 腐层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1 )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套管公称直径比管道公称直径至少应大两级,穿墙套管长度应与墙厚相 等,穿楼板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填塞密实。
(2)当管道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时,要设置柔性管段。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管道吹扫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当水压强度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采 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水压强度试3佥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经气压强度试验合格且在试验 后未拆卸过的管道可不进行气密性试验;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或气密性试验前,还应进行婭 管道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压弓號试验。
进行水压弓式验时,以不大于0.5MPa/s的升压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5min "饉管道觐无渗漏、无 变形为合格。
(2 )气压弓號试验。
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增加压力,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时,如未发现异状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 升压,每级稳压3min ,直至试验压力。保压昭管道觐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夕卜表面宜涂红色油漆。在吊顶内、活动地板下等隐蔽场所内的管道,可涂红色油漆色环,色环宽 度不应小于50mm。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色环宽度要一致,间跑立均匀。
(1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2 )同一防护区设置多台气溶胶预制灭火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m。
(3 )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4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1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 制两种启动方式。
(2) 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 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
(3)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且便于操作的地方,并应设置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 示与措施。
(4) 设置在防护区处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要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 面 1.5m。
(5) 手动启动、停止按钮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1.5m。
(6) 防护区的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安装牢固,不倾斜。
(7) 气体喷放指示灯宜安装在防护区入口的正上方。
44
(1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 ,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 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2)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应不超过8个。
(3)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 ,且宜设在外墙上。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设在防护区净高度的2 / 3以上。
(4)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5) 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永久性标志,标明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类型,并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
(6) 防护区入口处的正上方应设灭火剂喷放指示灯;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
(7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疏散通道及出口处应设置应急照明装置与疏散指示标志。
防护区下列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①防护区的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②防护区内和 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气体喷放指示灯、入口处的安全标志。③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 气装置④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⑤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樹以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
①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启动试验,并合格。
②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并合格。
③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对设有灭火剂备用量的系统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并合格。
④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对主、备用电源进行切换试验,并合格。
樹以喷气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延迟时间与设定时间相符,响应时间满足要求。②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③W关控制阀门工作正常。④信号反馈装置动作后,气体防护区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应工作正常。⑤储存容器间内 的设备和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⑥试验气体能喷入被试防护区内或保 护对象上,且能从每个喷嘴喷出。
注:1.手动樹以启动试验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总数(不足5个按5个计)的20%检查,并按下述方法进行:
(1 )按下手动启动按钮,观察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 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
(2) 人工使压力信号反馈装置工作,观察相关防护区门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是否正常。
2.自动模拟启动试验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总数(不足5个按5个计)的20%检査,并按下述方法进行:
(1 )将灭火控制器的启动输出端与灭火系统相应防护区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与阀门的动作机构脱离;也可用 一个启动电压、电流与驱动装置的启动电压、电流相同的负载代替。
(2 )人工模拟火警使防护区内任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单一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报警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 警铃、蜂鸣器发出报警声等)。
(3) 人工模拟火警使该防护区内另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复合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 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
(1) 气体灭火控制器工作状态正常,盘面紧急启动按钮保护措施有效,检査主电是否正常,指示灯、显示屏、按 钮、标签是否正常,钥匙、开关等是否在平时正常位置,系统是否在通常设定的安全工作状态(自动或手动,手动 是否允许等)»
(2 )每日应对彳氐压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运行情况、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状态进行瞄并记录。
(3)选择阀、驱动装置上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标志应明显可见,且固定牢靠。
(4 )防护区夕卜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
(5) 防护区入口处灭火系统防护标志是否设置且完好。
(6)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等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周围空间环境应符合设计要求。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装置的喷口前1.0m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0.2m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
(7) 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处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
建筑使用管理单位妙每日纟也只一次 仙。
(1 )对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液流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启动装置、管网与喷嘴、压力信号器、安全 泄压阀及检漏报警装置等系统全部组成部件进行外观检査,各组件应无6批变形和其他机械损伤,表面应无锈蚀, 保护涂层应完好,铭牌和保护对象标志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
(2) 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液位计检査,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灭火剂损失10%时应及时 补充。
(1 )灭火剂储存容器及容器阀、单向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压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嘴、信号反 馈装置、检漏装置、减压装置等全部系统组件外观检査,各组件应无6批变形和其他机械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 护涂层应完好,铭牌和保护对象标志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
(2)灭火剂储存容器和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内的气体压力检査,气体灭火系统储存容器内的压力、气动型驱动装置 的气动源的压力均不应小于设计储存压力的90%。
(3 )预制灭火系统的设备状态和运行状况应正常。
(1 )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和防护区的开口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46
(2 )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架、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3 )连接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送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或更换。
(4 )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5) 对高压二氧化碳储存辭逐个进行称重昭,灭火剂净重不得小于曲十储存量的90%。
(6) 灭火剂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时,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管道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方乎去进行严密性试 验和吹扫。
(1 )每年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樹以启动试验。
(2)每年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樹以喷气试验。通过报警联动,检验气体灭火控制盘功能,并进行自动启动方 式模拟喷气试验。
(3 )进行预制气溶胶灭火有效期限度
(4 )进行泄漏报警装置报軽量功謳式验,检查的钢瓶比例为100%。
(5)进行主用量灭火剂储存容器切换为备用量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模拟切换操作试验。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4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其工作原SB :通过泡沫比例混合器(SB )将泡沫液与水按比例混合成泡沫混合液,再经泡沫产生SB生成泡沫, 施加到着火对象上实施灭火。
类型 |
灭火泡沫倍数(倍) |
低倍数 |
_________<20_________ |
中倍数 |
________20~200________ |
高倍数 |
_________>200_________ |
(_)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低倍 数泡 沫灭 统 |
分类 | ||
储罐区 |
液上喷射 |
__ 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各类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水溶性甲、 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或内浮顶储罐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液下喷射 |
适用于非水溶性液体固定顶储罐,不适用于水溶性液体和其他对普通泡沫有破坏 作用的甲、乙、丙类液体固定顶储罐,也不适用于外浮顶和内浮顶储罐 |
泡沫-水喷淋 |
可用于保护具有非水溶性液体泄漏火灾危险的室内场所及存放量不超过25L/m2 或超过25L/m2但有缓)中物的水溶性液体室内场所_________________ |
泡沫炮 |
保护独立变电站的油浸电力变压器、面积不大于200m2的非水溶性液体室内场所 |
(二)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中倍数 和咼倍 数泡沬 灭火系 统 |
分类 | |
全淹没系统 |
__ 小型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局部应用系统 |
四周不完全封闭的A类火灾与B类火灾场所,天然气液化站与接收站的集液池或储罐 围堰区,固定位置面积不大于100m2的流淌B类火灾场所______________ | |
移动式系统 |
移动式高倍数灭火系统可作为固定系统的辅助设施,也可作为独立系统用于某些场所 |
(1) 泡沫液储罐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储罐周围应留有满足检修需要的通道,其宽度不宜小于0.7m , 且操作面不宜小于1.5m ;当储罐上的控制阀距地面高度大于1.8m时,应在操作面处设置操作平台或操作凳。
(2) 常压泡沫液储罐检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出液口和吸液口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 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应进行盛水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储罐装满水后的静压力,试验前应将焊接接头的外表面清理 干净,并使之干燥,试验时间不应小于lh ,目测应无渗漏。
③ 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内、夕卜表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④ 常压泡沫液储罐应根据其形状按立式或卧式安装在支架或支座上,支架应与基础固定。
⑤ 常压钢质泡沫液储罐与支座接触部位的防腐,应按加强防腐层的做乎去施工。
检查方法:第①项,用尺测量。第②-⑤项,采用观察检查,第⑤项,必要时可切开防腐层检査。
(3) 泡沫液压力储罐的支架应与基础牢固固定,储罐的安全阀出口不应朝向操作面。
麗方法:观察瞄。
(1) 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的标注方向应与液流方向一致。
(2) 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的压力储罐和比例混合器出厂前已经安装固定在一起,因此,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要整 体安装。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的压力储罐进水管压力为0.6~1.2MPa,而且通过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的流量也较大, 有一定的冲击力,所以安装时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要与基础牢固固定。
(3 )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的进水管道上应聞压力表,且其位誕便于观测。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由泡沫液泵、
48
泡沫比例混合器、平衡压力流量控制阀及管道等组成。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的比例混合精度较高,适用的泡沫混合 液流量范围较大,泡沫液储罐为常压储罐。
(1)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泡沫管道进储罐处设置的钢质明杆闸阀和止回阀应水平安装,其止回阀上标注的方向 应与泡沫的流动方向_致。
(2 )高倍数泡沫产生器进口端泡沫混合液管道上度的压力表、管道过滤器、控制阀宜度在水平支管上。
(3)管道上的放空阀应安装在最低处,埋地管道的放空阀阀井应有排水措施。
泡沫混合液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当储罐上的泡沫混合液立管与防火堤内地上水平管道或埋地管道用金属软管连接时,其编织网完好无损,并应在 金属软管与地上水平管道的连接处设置管道支架或管墩,且管道支架或管墩不应支撑在金属软管上。
② 储罐上泡沫混合液立管端设置的锈渣清扫口与储罐基础或地面的距离一般宜为0.3 - 0.5m ;锈渣清扫口需要采 用闸阀或盲板封堵,当采用闸阀时,应竖直安装。
每月应对系统进行检查,检査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泡沫产生器、泡沫喷头、固定式泡沫炮、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泡沫液储罐、泡沫消火栓、泡沫消火 栓箱、阀门、压力表、管道过滤器、金属软管、管道及管件等进行外观检査,均应完好无损。
(2) 对固定式泡沫炮的回转机构、仰俯机构或电动操作机构进行检査,性能应达到标准的要求。
(3) 泡沫消火栓、泡沫消火栓箱和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应自如,无锈蚀。
(4) 对遥控功官賊自动控制设施及操纵机构进行检査,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动力源和电气设备工作状况应良好。
(6) 水源及水位指示装誕正常,应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并应对该措施进行瞄,发现故障应及时 处理。
(1 )除储罐上泡沫混合液立管和液下喷射防火堤内泡沫管道及高倍数泡沫产生器进口端控制阀后的管道外,其余 管道应全部冲洗,清除锈渣。
(2)应对储罐上的低倍数泡沫混合液立管清除锈渣。
(3 )应对管道过滤器滤网进行清洗,发现锈蚀应及时更换。
(4 )应对压力式比例混合装置的胶囊进行昭,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每两年应对系统进行检査和试验,检査和试验的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的液上、液下喷射,泡沫-水喷淋系统,固定式泡沫炮灭火系统应进行喷泡沫试验; 对于泡沫喷雾系统,可进行喷水试验,并应对系统所有组件、设施、管道及管件进行全面检査。
(2) 对于中倍数、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在防护区内进行喷泡沫试验,并对系统所有组件、设施、管道及管件 进行全面笛
(3 )系统昭和试验完毕,应对泡沫液泵、泡沫液管道、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管道、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 泡沫消火栓、管道过滤器或喷过泡沫的泡沫产生装置等用清水冲洗后放空,复原系统。
解决方乎去:①加强对泡沫产生器的巡检,发现异物及时清理;②加强对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和泡沫液的维护和 检则。
(1 )主要原因:由于使用后未及时用清水冲洗,泡沫液长期腐蚀混合器致使锈死。
(2)解决方法:加强检査,定期拆下保养,系统平时试验完毕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1 )主要原因:①比例混合装置中的囊因老化,承压降低,导致系统运行时发生破裂;②因囊受力设计不合理、 灌装泡沫液方乎去不当而导致囊破裂。
(2)解决方法:①对囊加强维护管理,定期更换;②采用合格产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灌装。
(1 )主要原因:平衡阀的橡胶膜片由于承压过大被损坏。
(2)解决方法:选用耐压强度高的膜片并在平时应加强维护管理。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1分 |
1分 |
1分 |
2分 |
2分 |
干粉灭火系统由干粉储存装置、输送管道和喷头等组成。干粉灭火系统按照储存方式可分为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 和贮压型干粉灭火系统,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按照系统结构特点可
50
分为管网干粉灭火系统、预制干粉灭火装置和干粉炮灭火系统,按照系统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 用灭火系统。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由干粉灭火设备部分和自动报警、控制部分组成。前者由干粉储存容器及其配件、启动气体 储瓶、驱动气体储瓶、集流管、连接管、安全泄压装置、信号反馈装置、减压阀、过滤器、输粉管路、干粉喷头或 干粉炮、干粉喷枪等组成;后者由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为确保系统工作可靠性,必要时系统还需 设置选择阀、检漏装置和称重装置等。
贮压型干粉灭火系统也称蓄压式系统,该系统没有驱动装置和单独驱动气体储存装置,干粉灭火剂与驱动气体预先 混装在同一容器中,量一般较少且输送距离较短。
预制(柜式)干粉灭火装置是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干粉储存装置和喷头等部件预先组装起来的成套灭火装置。预 制(柜式)干粉灭火装置主要由柜体、干粉储存容器、驱动组件、输粉管路和干粉喷头以及与之配套的火灾探测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主要用来保护特定的小型设备或者小空间,既可用于局部保护方式,也可用于全淹没保护 滅。
干粉炮灭火系统是喷射干粉灭火剂的固定消防炮系统。干粉炮是系统的喷放组件,其选用参数主要是射程和流量, 按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手动干粉炮、电(KD)控干粉炮、电(KD )-液(KY )控干粉炮、电(KD )-气(KQ ) 控干粉炮等。消防干粉炮的表示方式为PF ,如:PFKD5~15/25表示干粉炮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5-1.5MPa ,干粉炮 有效喷射速率为25kg/so
检查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及产品出厂技术文件,采用核査及目测观察检査。
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m。
喷头的检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喷头的型号、规格及喷孔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喷头的单孔直径不得小于6mm。当喷头安装在吊顶下时, 喷头如果没有装饰罩,其连接管的管端螺纹不能露出吊顶,如果带有装饰罩,装饰罩应紧贴吊顶安装。
(2噸头安装时还应设有防护装置以防灰尘或异物堵塞,防护装置在灭火剂喷放时应能被自动嫡或打开。
(3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电磁型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铁芯通电检查后,行程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 现象;机硼区动装置传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樹以喷放试验采用干粉灭火剂和自动启动方式,干粉用量不少于设计用量的30% ;当现场条件不允许喷放干粉灭火 剂时,可采用惰性气体;采用的试验气瓶需与干粉灭火系统储存容器的结构、型号、规格相同,系统充装压力、连 接与控制方式应一致。试验时应保证出口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
1速佥方法
(1 )启动驱动气体释放至干粉储存容器。
(2)容器内达到设计喷放压力并达到设定延时后,开启释放装置。樹以喷放完毕后,还需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 试验时将系统使用状态从主用量干粉储存容器切换为备用量干粉储存容器,驱动气体储瓶、启动气体储瓶同时切换。
2.判定标准
延时启动时间符合设定时间;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信号反馈装置动作正常;干粉输送管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损伤; 干粉或气体能喷人被试防护区内或保护对象上,且能从每只喷头喷出。
(一) 日检查内容
(1 )干粉储存装蠻卜观。
(2 )灭火控制器运行情况。
(3 )启动气体储瓶和驱动气体储瓶压力。
(二) 月检查内容
(1 )干粉储存装置部件。
(2 )驱动气体储瓶充装量。
(三) 年检查内容
(1 )防护区及干粉储存装置间。
(2 )管网、支架及喷放组件。
(3 )模扌煽动瞄。
(四) 两年度检査内容
52
对于干粉炮系统,系统运行每隔两年,可用氮气进行模拟喷射试验,试验压力取设计压力,并对系统所有的设备、 设施、管道及附件进行全面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3分 |
6分 |
4分 |
5分 |
5分 |
1. 灭火器箱
灭火器箱箱门开启方便灵活,开启后不得阻挡人员安全疏散。除不影响灭火器取用和人员疏散的场合外,开门式灭 火器箱的箱门开启角度不得小于175° ,翻盖式灭火器箱的翻盖开启角度不得小于100°。
2. 灭火器挂钩、托架
(1 )挂钩、托架安装后应能承受一定的静载荷,不应出现松动、脱落、断裂和明显变形。
(2 )挂钩、托架的安装高度满足手提式灭火器顶部与地面距离不大于1.5m、底部与地面距离不小于0.08m的要求。
(1 )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要求。每个计算单元内灭火器数量不 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住宅楼每层公共部位建筑面积超过100m2的,按照每]00m2至少配 置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进行安装设置,每增加100m2 ,增配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
(2)同一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器时,其灭火剂应能相容。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按照单栋建筑独立验收,局部验收按照规定要求申报。项目缺陷划分为严重缺陷项(A )、重 缺陷项(B )和轻缺陷项(C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的合格判定条件为:A=0 ,且B+CW4 ;否则,验收判定为不 合格。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其他单位每周至少巡査一次。
(1)灭火器设置点符合安装配置图表要求,设置点及其灭火器箱上有符合要求的发光指示标志。
(2 )灭火器数量符合配置安装要求,灭火器压力指示器指向绿区。
(3) 灭火器外观无明显损伤和缺陷,保险装置的铅封、销闩等组件完好无损。
(4) 经维修的灭火器,维修标识符合规定。
灭火器的配置、夕卜观等全面检査每月进行1次。候车(机、船)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 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配置的灭火器每半月检査一次。
日常管理中,发现灭火器使用达到维修年限,或者灭火器存在机桐祥员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漏、被开启使用过、 压力指示器指向红区等问题,或者符合其他报修条件的,建筑(场所)使用管理单位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送修。 使用达到下列规定年限的灭火器,建筑(场所)使用管理单位要分批次向灭火器维修企业送修。
(1 )手提式、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出厂期满3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1年。
(2 )手提式、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
送修灭火器时,一次送修数量不得超过配置计算单元所配置的灭火器总数量的1/4。超出时,需要选择相同类型、 相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替代,且其灭火级别不得小于原配置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1 )拆卸灭火器。(2 )灭火剂回收处理。
(3) 水压试验。灭火器再充装前,维修机构必须逐具对确认不属于报废范围的灭火器的零部件进行水压试验;二 氧化碳灭火器的气瓶还要逐具进行残余变形率测定。
① 试验压力。按照灭火器铭牌标志上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进行水压试验。
② 试验要求。水压试验时,不得有泄漏、部件脱落、破裂、可见的宏观变形;二氧化碳灭火器气瓶的残余变形率不 得大于3%。
(4) 更换零部件。经对灭火器零部件检査和水压试验后,维修机构按照原灭火器生产企业的灭火器装配图样和可 更换零部件明细表,对具有缺陷需要更换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但不得更换灭火器简体或者气瓶。
54
(5) 再充装:根据灭火器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铭牌信息,按照生产企业规定的操作要求,实施灭火剂、驱动气体 再充装。灭火器再充装时,任何一种灭火器均不得变更充装其他类型的灭火剂。
① 再充装前,对经水压试验合格、未更换的零部件进行清洁干燥处理。清洗时,不得使用有机溶剂洗涤零部件,对 所有非水基型灭火器零部件进行干燥处理,以确保灭火器各零部件洁净干燥。
② 再充装的灭火剂要与原灭火器生产企W是供的灭火剂的特性保持一致。采用回收再利用的干粉灭火剂、洁净气体 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再充装时,按照上述"(2)灭火剂回收处理"维修程序的相关要求进行灭火剂回收。灭 火剂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再充装。
③ 灭火剂的充装采用专用灌装设备。灭火剂的充装量和充装密度符合该型号的灭火器充装要求,逐具进行复称确认, 并做好记录。
④ ABC干粉、BC干粉灌装设备分别独立使用,充装场地完全独立分隔,以确保不同种类干粉不相互混合、不交叉污 染。
⑤ 储压式灭火器中充装的驱动气体符合灭火器铭牌标志上规定的充装气体和充装压力的要求。充气时,根据充装的 环境温度调整充装气体压力,驱动气体充压不得采用灭火器压力指示器作计量器具。除水基型灭火器外,驱动气体 的露点不得高于-55C
⑥ 灭火器的驱动气体储气瓶按照原灭火器生产企业的要求进行再充装,或者采用由原生产企W是供的已充装的储气 瓶进行更换。
⑦ 再充装后的储压式灭火器、储气瓶要逐具进行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过程中不得有气泡泄现象,并做好试验记 录。
(6) 维修记录。灭火器维修记录、报废记录与维修前的灭火器信息记录应合并建档,保存期限不得低于5年。
(1 )列入国家颁布的淘汰目录的灭火器
①酸碱型灭火器。②化学泡沫型灭火器。③倒置使用型灭火器。④氯漠甲烷、四氯化碳灭火器。⑤1211灭火器、 1301灭火器。⑥国家政策明令淘汰的其他类型灭火器。
(2)达到报废年限的灭火器
(3 )存在严重损伤、重大缺陷的灭火器
① 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的。
② 筒体或者气瓶被火烧过。③筒体或者气瓶有严重变形。④筒体或者气瓶外部涂层脱落面积大于筒体或者气瓶总面 积的1/3。⑤筒体或者气瓶外表面、连接部位、底座有腐蚀的凹坑。⑥筒体或者气瓶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 迹。⑦筒体或者气瓶内部有锈屑或内表面有腐蚀的凹坑。⑧水基型灭火器筒体内部的防腐层失效。⑨筒体或者气瓶 的连接螺纹有损伤。⑩筒体或者气瓶水压试验不符合水压试验的要求。⑪灭火器产品不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⑫灭火器由不合法的维修机构维修过的。
灭火器报废后,建筑(场所)使用管理单位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对灭火器进行更换。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3分 |
8分 |
5分 |
6分 |
3分 |
当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而前室不送风时,楼梯间与前室的隔墙上还可能设有余压阀。
加压送风口。分为常开式、常闭式和自垂百叶式。常开式即普通的固定叶片式百叶风口;常闭式采用手动或电动开 启,常用于前室或合用前室;自垂百叶式平时靠百叶重力自行关闭,加压时自行开启,常用于防烟楼梯间。
(1 )消防排烟风机。排烟风机与加压送风机的不同在于: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CTC的环境条件下能连续工作不少 于 30min。
(2) 排烟管道。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常用的排烟管道采用镀锌钢板加工制作,厚度按高压系统要求,并应采取隔 热防火措施或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3) 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温度达到 280。(2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4) 排烟阀(口)。排烟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风管(风道)各支管端部,作为烟气吸入口。平时呈关闭状态 并满足允许漏风量要求,火灾或需要排烟时手动或电动打开,起排烟作用,夕卜加带有装饰口或进行过装饰处理的阀 门称为排烟口。
发生火灾时,在消防控制中心发出火警信号或直接接受烟感信号后开启,同时具有自动、手动和温控释放等开启功
56
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金属风管的制作和连接:
(1)风管采用法兰连接时,风管法兰材料规格按表3-10-7选用,其螺栓孔的间距不得大于150mm ,矩形风管法 兰四角处应设有螺孔。
(2 )板材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钏接,除镀锌钢板及含有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外,板厚大于1.5mm的可采用焊接。
(3 )排烟风管的隔热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不燃绝腳料。
(1) 现场风管的安装不得缩小接口的有效截面。
(2) 风管与风机宜采用法兰连接,或采用不燃材料的柔性短管连接。若风机仅用于防烟、排烟时,则不宜采用柔 曜接。
(3 )风管与风机醞妾若有转弯处,宜加装导流叶片,保证气流II页畅。
阀门应顺气流方向关闭,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排烟防火阀距墙端面不应大于200mm。
(1)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2 )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1.3~1.5m的便于操作的位置。
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他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 m。
手动开启风机,风机应正常运转2h ,叶轮旋转方向应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
(1 )送风口的开启和送风机的启动要求
① 加压送风机的启动方式包括:现场手动启动、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系统中任 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
② 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 全部加压送风机以及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
机。
(2) 排烟阀或排烟口的开启和排烟风机的启动要求
① 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包括:现场手动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系统 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排烟防火阀在280。(2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 烟风机和补风机。
②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 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 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③ 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他防烟分区 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
(3) 活动挡烟垂壁控制要求
活动挡烟垂壁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和现场手动启动功能,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 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垂壁,60s以内挡烟垂壁应开启到位。
(4) 自动排烟窗控制要求
自动排烟窗可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温度释放装置联动的控制方式。当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时,自动排烟窗应在60s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时间内开启完毕。带有温控功能自动排烟窗,其温控释放温度应 大于环境温度30。(2且小于100。(2。
麗方法:全数瞄,采用直观瞄及计时瞄。
(1 )选取送风系统末端所对应的送风最不利的3个连续楼层模拟起火层及其上下层,封闭避难层(间)仅需选取本 层,测试前室及封闭避难层(间)的风压值及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值,应分别符合相关规范规定且偏差不大于设 计值的10%。
(2)对楼梯间和前室的测试应单独分别进行,且互不影响。
(3 )测试楼梯间和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时,应同时开启3个楼层的疏散门。
麗方法:全数瞄,使用风速仪和微压计测量。
(1 )每季度应对防烟排烟风机、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进行一次功能检测启动试验及供电线路瞄。
(2) 每半年应对全部排烟防火阀、送风阀或送风口、排烟或排烟口进行自动和手动启动试验一次。
(3) 每年应对全部防烟排烟系统进行一次联动试验和性能检测,其联动功能和性能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58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4分 |
0分 |
3分 |
1分 |
6分 |
为确保消防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消防用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消防用电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应作为独 立系统进行设置。当建筑物内设有变电所时,要在变电所处开始自成系统;当建筑物为低压进线时,要在进线处开 始自成系统。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应设置在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或配变电所处,应急电源配电装置要与主电源配电装置分开 设置。如果由于地域所限,无法分开设置而需要并列布置时,其分界处要设置防火隔断。
在普通民用建筑中,采用自备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的现象十分普遍。当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时,应设置自动启动 装置,并在主电源断电后30s内供电;当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且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有困难时,可采用手动启动装置。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设备,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 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配电干线宜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配电支线不宜穿越防火分区。
(2)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 取防火保护措施(如包覆防火材料或涂刷防火涂料等);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 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3 )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4)消防配电线路宜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在不同的电缆井、沟内;确有困难需敷设在同一电缆井、沟内时, 应分别布置在电缆井、沟的两侧,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在电缆隧道、电缆桥架、电缆竖井、封闭式母线、槽盒安装等处时,在下列情况下应采取防 火封堵措施:
(1 )穿越不同的防火分区处。(2 )沿竖井垂直敷设穿越楼板处。(3 )管线进出竖井处。(4 )电缆隧道、电缆 沟、电缆间的隔墙处。(5 )穿越建筑物的夕卜墙处。(6 )至建筑物的入口处,至配电间、控制室的沟道入口处。(7 ) 电缆引至配电箱、柜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
(-)平面布置
室外变、 配电站 间距要 求 |
________建筑类型________ |
______距离不小于______ |
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仓库 |
25m | |
_______液化石油气罐_______ |
45m__________________ | |
丙、丁、戊类厂房(仓库)___________ |
______12m___________________ | |
民用建筑 |
15m | |
其他建筑物 |
根据变压器的总油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 质、耐火等级确定__________ | |
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还应布置在装置的一W ,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 |
变电室与各级爆炸危险环境此涟,最多只能有两面相连的墙与危险环境共用。
(二) 环境
1. 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2. 消除引燃物
运行中能够产生火花、电弧和高温危险的电气设备和装置,不应放置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
的电气设备和装置应该采用密封的防爆电器,并应尽量避免使用便隽式电气设备。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变压器应设置短路保护装置,当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断电源。
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得多于2根,且两根导线线径相同。
(1 )在安装带有短路保护的剩余(漏电)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时,必须保证在电弧喷出方向有足够的飞弧距离。
(2)漏电(漏电)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漏电、过载和短路保护特性均由制造厂调整好,不允许用户自行调节。
60
应根据导线使用环境和载荷情况选用适宜的导线,应按规定安装断路器或熔断器,在线路发生短路时能及时、可靠 地切断电源,严禁使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不应乱拉电线和随意接入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必须接入时 应重新核实导线容量,按要求更换适宜容量的导线。
导线绝缘体不应有严重老化、龟裂、碳化、腐蚀和机械损伤现象。
导线与导线、导线与设备连接的防火检查
导线与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导线与设备或电器连接应牢固可靠。
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应低15m。
火花放电可以导致火灾的发生,准确掌握火花放电部位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前提,用超声波检测仪可以检测出电器设 备内部火花放电现象。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2分 |
0分 |
3分 |
1分 |
6分 |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按消防应急灯具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型系统和非集中控制型系统。集中 控制型系统分为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和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两种形式。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分为集中电源非 集中控制型系统和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两种形式。
木砧灯具表面应与地面平行,高于地面距离不宜大于3mm。
表3-12-10系统月检、季检对象、项目及数量
序号 |
检査项目 |
________麗数量________ | |
1 |
集中控制 型系统 |
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月、季对系统进行一次手动应急启动功能检査 |
火灾状态下自动应 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年对每一个防火分区至少进行一次火灾状态下自 动应急启动功能瞄_______________ | ||
持续应急工作时间 |
应保证每月对每_台灯具进行一次蓄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 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査_______________ | ||
2 |
非集中控 制型系统 |
手动应急启动功能 |
应保证每月、季对系统进行一次手动应急启动功能检査 |
持续应急工作时间 |
应保证每月对每_台灯具进行一次蓄电池电源供电状态下 的应急工作持续时间检査_______________ |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7分 |
0分 |
3分 |
[1分 |
6分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火灾报彎空制器、触发器件和火灾警报装置等组成,能及时、准确地探测保护对象的初起火灾, 并做出报警响应。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气控制装置(防火卷帘控制器、气体灭火 控制器等)、消防电动装置、消防联动模块、消火栓按钮、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等设备和组件组成。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
62
火灾光警报装置应安装在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不宜与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灯具安装在同_面墙上,确需安装在同一面墙上时,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lm。
系统布线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同一工程中的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电源线正极应为红色,负极应为蓝色或黑色。
(2) 明敷管路应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3)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路连接处,应做密封处理。
(4) 金属管路入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塑料管入盒应采取 相应固定措施。
(5) 槽盒内不应有积水及杂物,槽盒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槽盒并列安装时,槽盖应 便于开启。槽盒敷设的下列部位应聞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①槽彖端、终端及接头处;②槽 盒转角或分支处;③直线段不大于3m处。
(6) 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①管子长度每超过30m且无弯曲时。②管子长度每超过 20m且有1个弯曲时。③管子长度每超过10m且有2个弯曲时。④管子长度每超过8m且有3个弯曲时。
(7) 系统应单独布线,除设计要求以外,系统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 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内。
(8) 从接线盒、槽盒等处弓I到探测器底座、控制设备、扬声器的线路,当采用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保护时,其长 度不应大于2m。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应入盒,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
(9 )线缆在管内或槽盒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应在接线盒内采用焊接、压接、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10 )每个回路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Q。
检则验收要求:①设备面盘前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②在值班人员经常 工作的_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③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lm。④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 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lm的通道。⑤与建筑其他弱电系统合用时,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应与其他 设备有明显间隔。
系统检查内容 巡查是对建筑消防设施直观属性的检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巡査主要是针对系统组件外观、安装牢固情况、现场 运行状态、设备工作状态、安装部位环境条件等的日常巡查。
系统巡査的内容包括:
(1)火纳测器、声光报警器、信号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外观及运行状态。
(2 )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显示盘、图形显示装置的运行状况。
(3 )电气火灾控制器、可燃气体控制器的夕卜观及工作状态。
(4 )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夕卜观及运行状况。
(5) 火灾报警装置的外观。
(6) 建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信息显示、信息传输装蠻卜观及运行状况。
(7 )系统接地装置外观。
防火卷帘包括钢制防火卷帘、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特级防火卷帘等几种。
防火门按材质分为:木质防火门,代号为MFM ;钢质防火门,代号为GFM ;钢木质防火门,代号为GMFM ;其他 材质防火门,代号为xxFM ( XX代表其他材质的具体表述大写拼音字母)。
防火窗通常由窗框、窗扇及五金配件等组成。防火窗包括固定式防火窗及活动式防火窗,活动式防火窗安装有窗扇 启闭控制装置。
(1 )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应结合公共娱乐场所每2h巡査一次的要求,视情况将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的巡 査部分或全部纳入其中,并应保证每日至少巡査一次。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巡査一次。
(3 )其他单位,每周至少仙一次。
64
每日应对防火卷帘下部、常开式防火门门口处、活动式防火窗窗口处进行一次检查,并应清除妨碍设备启闭的物品。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2分 |
5分 |
3分 |
4分 |
4分 |
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旨在分析区域火灾的各类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的权重,针对不同的火灾风险及危害、被保护 对象的脆弱性、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等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 施,有效降{氐城市火灾风险,有序提升区域消防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明确消防工作发展方向、 指导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_)系统性原则
(二) 实用性原则
(三) 可操作性原则
(1) 分析区域范围内可官鳄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2) 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3) 采集数据,制定评分细则,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形成评估结论。
(4) 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评估对象包括城市和区域(功能区、商业区、物流仓储区、化工区、古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区等),评估范围包括整 个区域范围内存在火灾风险和灾害危险的社会因素。火灾风险和影响消防安全的各种因素是确定重点评估对象和建 立区域火灾风险指标体系的关键。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是用规定的可接受火灾风险对所估计火灾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火灾风险评 估,査找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建筑的火灾危险性,采取预防、控制和扑救火灾的各种手段、
66
技术和方法,消除或减少建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落实建筑管理、使用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消防安全 管理水平,防止建筑发生火灾或在发生火灾时能够保证人员及时、安全撤离,尽快扑救火灾,降低火灾损失,提高 建筑的安全程度。
按照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式的不同,评估目的又可以分为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
所谓一般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以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程度为目标,采 取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更为精细地管理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①査找、分析和预测建筑 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源,以及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各种风险因素的火灾风险等级;
②m据不同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自身的经济和运营等承受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对策与措施,为建筑的所 有者、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各项火灾风险。
所谓特定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进行 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如火灾高危单位及其建筑、设施、装置等定期开展的火灾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问题,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估的信度和效 度,因此构建评估扌爵示体系或确定影响因素是火灾风险评估的首要工作。
(2 )在建立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一)科学性。(二)系统性。(三)综合性。 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对于同类系统应采用一致的评估标准。(四)适用性。
(1 )分析建筑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设定火灾场景,合理划分评估单元。
(2) 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可接受判据,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 统。
(3) 对建筑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4) 针对评估结论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信息采集
(二)火灾风险识别
1.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
可燃物、助燃剂(主要是氧气)和引火源是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火灾是由于火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它通常造成人或物的损失。因此,可以说,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和空 间是火灾的五个要素。
__W__ |
控制对象 |
S占 •八\\ |
____________________Jgffi____________________ |
存在生产生活用火的场所 |
时间、空间 | ||
其他场所 |
可燃物 |
易燃物质 |
控制存放睛和场所 |
助燃物 |
强氧化剂(非氧气) | ||
引火源 |
最易控制的要素,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最大,火灾控制的首要任务 |
在发生火灾之后,人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以发出警报,提示人员疏散,采取初步灭火措施,并向消防救援 机构报警。对于规模相同的初起火灾,就火灾危险程度来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后续采取措施的不同,所存在的火 灾风险是不同的。
火灾风险后果,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 )在可燃物着火后,不考虑各种消防救援力量的干预作用,只根据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和周边环境条件(如通风 状况、燃料数量、环境温度、燃烧时间)等自然状态下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2) 在可燃物着火后,考虑建筑物内部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烟排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单位内部人 员的消防意识、初起火灾扑救能力、组织疏散能力,以及单位内部可能拥有的消防救援队的灭火救援能力等,根据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3) 在可燃物着火后,除了上述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和单位相关人员能力之外,还考虑在初起火灾扑救失败之后, 外部的消防救援力量(如专业消防救援队、志愿消防队等)进行干预,投入灭火救援工作,根据这些因素共同作用 的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1 )防止火灾发生。
(2 )防止火灾蔓延。
(3)初起火灾扑救。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由于火灾产生刺鼻的气味,人们一般能够很快发现,正确地使用报警 装置和灭火器材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 排烟系统等是否完好有效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的消防安全。
(4 )专业队伍扑救。
(5) 紧急疏散逃生。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
(6) 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防火巡査、检査;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 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组 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每个层次的单元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因素,再从火灾发生的可能 性和火灾危害等方面分析各因素的火灾危险度,各个组成因素的危险度是进行系统危险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确 定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等级。
经过评估之后,建筑的总体评估结果可能属于极高风险或高风险,也可能属于中风险及以下。通常情况下极高风险
68
和高风险超出了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需要采取一定风险控制措施,将建筑的火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以下。 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
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规避官瓣引起火灾的要素,这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空气无处不在,因此主要可行的措施 是消除火源和可燃物。例如,不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电焊作业时清除附近的可燃物。
2. 风险降低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在有可燃物的附近进行用火、电焊等存在引起火灾可能性的情况,这时候既 不能消除火源,也不能清除可燃物。为了降低火灾风险,需要采取降低可燃物的存放数量或者安排适当的人员看管 制昔施。
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与他人共同分担可能面对的风险。对于建筑物而言,风险转移并不能规避或降低其面临的风险,但是 对于建筑所有者或使用者而言,通过风险转移可以控制其面临的风险。风险转移主要通过建筑保险来实现。
4. 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又叫风险自留,是指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等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 保留下来的项目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客观性质, 既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项目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
1.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特性、内部消防管理和消防保卫力量。
2.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建筑特性、消防措施(被动防火措施、主动防火措施)、支援力量和消防团队。
3.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包括电气火灾、易燃易爆危险品、周边环境、气象因素、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公共区火灾荷 载、建筑用途、建筑高度、建筑面积、人员荷载、内部装修、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扑救条件、消 防给水、防烟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材配置、防火分隔设置、疏散通道、消防设施 检查与维护、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培训与演练、隐患整改落实、消防管理组织机构、支援力量和 消防团队等。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消防安全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收集消防安全评估需要的相关资料,确定评估对象适用的
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编制评估计划等。
评估计划的内容包括场所主要火灾风险分析、评估单元确定、评估方法与现场检査方法选择、评估工作计划进度安
排和评估人员分工等。
现场检査时可选用的检査方法包括资料核对、问卷调査、夕卜观检査、功能测试等,实际检査时可采用单一方法或几
种方法的组合。
(三)评估判定
检查项分为三类,分别是直接判定项(A项)、关键项(B项)与一般项(C项)。
70
年份 |
2019 年 |
2018 年 |
2017 年 |
2016 年 |
2015 年 |
分值 |
11分 |
13分 |
8分 |
10分 |
12分 |
人员密集场所应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员的数量不应少于场所从业人员数量的30%。
2. 文物建筑
距离消防救援站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文物建筑产权 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建立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并配备消防装备,开展火灾防控工作。
微型消防站的聞要求:
(1 )人员配备不宜少于6人。
(2 )应建立值班备勤制度,分班编组执勤,确保24小时值班备勤。
(3 )接到火警信息后,应在lmin内核实火情,3min内到达现场处置。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1) 应持证上岗,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 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核实、确认火警信息,火灾确认后,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 及时确认故障报警信息,排除消防设施故障,不能排除的,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4 )应严格执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记录和值班记录。
专职消防队员、微型消防站队员是单位员工,应定期组织训练、考核和应急疏散演练,是发生火灾时单位主要灭火 力量,应履行下列职责:
(1 )熟悉单位基本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及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情况。
(2)参加消防业务培训及消防演练,开展消防常识宣传,掌握灭火设施及器材的操作方法。
(3 )定期开展灭火救援技能训练。
(4)接到火警出动信息后迅速集结、参加灭火救援。
(1) 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如化工生产车间、油漆、烘烤、熬炼、木工、电焊气割操作间;化验室、汽车库、化 学危险品仓库;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钢瓶仓库和储罐,液化石油气瓶或储罐;氧气站,乙焕站, 氢气站;易燃的建筑群等。
(2) 发生火灾后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如与火灾扑救密切相关的变配电站(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 泵房等。
(3) 性质重要、发生事故影响全局的部位,如发电站、变配电站(室),通信设备机房、生产总控制室,电子计 算机房,锅炉房,档案室、资料、贵重物品和重要历史文献收藏室等。
(4 )财产集中的部位,如储存大量原料、成品的仓库、货场,使用或存放先进技术设备的实验室、车间、仓库等。
(5)人员集中的部位,如单位内部的礼堂(俱乐部)、托儿所、集体宿舍、医院病房等。
一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无人员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小的普通建筑火灾的预案。
二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大的普通建筑火灾,燃烧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 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三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 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四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较大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
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五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0人以上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大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
72
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_)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二) 资皺集与评估
(三) 编与预案
(四) 评审与发布
(五) 修订预案
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按演练内容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1. 人员保障
2. 经费保障
3场地保障
4. 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保障
5. 通信保障
6. 安全保障
1.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2. 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3.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对其承办活动的安全负责,承办者的主要负责人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责任人。
灭火行动组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 结合活动举办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报请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2) 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对预案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确保预案贴近实战。
(3) 对举办活动场地及相关设施组织消防安全检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火灾隐患,确保活动举办安全。
(4) 组织力量在活动举办现场利用现有消防装备实施消防安全保卫,确保第一时间处置火灾事故或突发性事件。
(5) 发生火灾事故时,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协助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事故调査。
(6) 对发生的火灾事故进行分析,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活动举办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疏散引导组组长由一名副职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及其人员组成。疏散引导组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 )掌握活动举办场所各安全通道、出口位置,了解安全通道、出口畅通情况。
(2 )在关键部位,度工作人员,确保通道、出口畅通。
(3)在发生火灾或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引导参加活动的人员从最近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确保参加活动 人员生命
防火巡査组组长由一名副职领导担任。成员由具有专业消防知识和技能的巡査人员组成。防火巡査组履行以下工作 职责:
(1 )巡査活动现场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2 )巡视活动现场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3)巡査活动现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运行状况、工作人员在岗情况。
(4 )巡査活动过程用火用电情况。
(5) 巡査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消防不安全因素。
(6) 纠正巡査过程中的消防违章行为。
(7 )及时向活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巡査情况。
74
一建群-483066680 二建群-387016019 造价群-157946597 监理群T140783728 注安消防群-860439083 咨询群-64741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