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 070

CCS T 47


标 准

T/CAAMTB 53—2021

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br fuel cell system factories

2021-12-01 实施


2021-11-26 发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言

I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燃料电池系统工艺

7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区

8数字化工厂设计............................................................................................................................................

9车间供氢站

10建筑结构

11气体管路

12暖通

15消防与安全

附录A (资料性)工厂典型生产工序参考图

附录B (资料性) 试验壕测涉氢区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示例图

U亠一       一亠一

刖   后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充院有限公司' 上海重塑能源科 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育 限公司、上海捷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进、张焰峰、余卓平、杨秦泰、魏青龙、牟晓杰、何健、陈良、周平、张赫、 史践、明平文、缪文泉、邢丹敏、陈久坤、杨绍军、许正武、骆明宏、刘静平、魏巍、丁元章、冯聪、 王立杰、毕馨、郭阳阳、渾建华、龚靖、祝立报、卢兵兵、张晓丹、张剑石、徐伟。

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建设工程的设计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工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和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 产、测试的场所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木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口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敞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订!

GB/T 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臨接钢管

GB/T 14976流体舖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 2454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

GB 25972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T31B9移动式加氢设施安全技术规范

GB/T 50476混凝上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3室外给水设讦标准

GB 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场年版)

GB 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9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41锅炉房设计标准

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阻置设:计规范

GB 5015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77-2(X15氢气站设计规范

GB 50193二氧化礙灭火系统没计规范

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 50370气体灭火系统没计规范

GB 50516加氢站技术规范

GB 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102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1245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GB 51249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

GB 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GB/T 2454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车间供氢站 hydrogen filling station attached to a workshop

不含氢气发生设备,以瓶装或管道供应,满足工厂生产工艺、测试、研发需求的供氢设施或场所的 统称.

3. 2

撬装式加氢装置 portable hydrogen fueling facilities

在一个或多个可移动的底座上设置的储氢、增压、加注装置及连接管线和安全设施的总称,其本身 不具备移动功能。

3. 3 敞开式建筑区域 open building nrta

在建筑物侧壁顶部、屋顶髙处建冇永久性开曰的通风良好场所,其尺寸和位置保证建筑物内部通风 效果等效于露天场所。

建筑物内建有永久性开口.或在建筑物侧壁顶部、屋顶高处建有机械通切开口,具有消除区域内氢 气聚集条件的场所。

4基本规定

4.2工厂建设应充分考虑安全、产能、工艺水平、自动化程度等因素,满足下列要求:

a) 应根据工艺特点.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

b) 应釆取再靠措施,满足安全、消防、环祭、节能荽求;

c) 应提高自动化水平:

d) 曲逬行符合产品要求的生产环境设计。

4.3工厂按产能分类见表1

1工厂产能分类

序号

名 称

____小型

中型

大型

L

产能(台套/年)

______W1Q00______

>1000 W10000

______>10000______

9

生产方式

非连续

非连续/连续

连续

3

自动化裡度

半自动

半自动/自动化

4

检测活化

__

____萬线

离线/在线

离线/'在线

4.4工厂应重视物流设计,采用先进合理的物流方案,提高自动化水平。

5总体规划

51 一散规定

5.1.2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b) 对分期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且留有发展余地并分期征地;

c) 应合理组织物流和人流.其中:物流应便捷,人车应分流:

d) 应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工程投资、环保节能等技术经济条件,布置紧凑,节约用地;

e) 应使建筑物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

52总平面布置

a) 应位于大气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区域,满足GB3095的规定;

b) 当厂址周边存在污染源时.厂址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条件受限时应釆取可靠措施避免污 染源对工厂的影响;

c) 除车间供氢站、氢气罐外.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宜联合布置;

d) 厂区功能分区应明确,道路宽度应满足消防、运输、安全间距等要求:

e) 建筑物外形宜规整,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

5.2.2建筑物间距应满足安全、消防、运输、卫生等要求.并应符合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绿化布置、 施工安装与检修、軽向设计的要求。

5.2.3总平面布置应利用地形、地势及工程地质条件,按下列要求进行布置:

a) 应依据生产工艺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節物及有关设施;

b) 应满足场地排水及道路接口的向设计要求;

c) 应根据物流装卸、废水重力流等因素进行竖向设计;

d) 扩建、改建工程应优先使用原有设施。

5.2.4动力站房宜靠近主厂房布置。

5.2.5化学品库应单独设置、单独管理,应位于厂区的边缘地带.可用围栏或围墙隔开。

5.2.6资源回收站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他辅助设施组合布置。

5.2.7办公、食堂等设施宜与生产区分开,成组布置。

5. 2. 8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GB 50016的有关规定。

5. 2. 9消防车道设置应符合GB 50016的有关规定。

5.2. 10车间供氢站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见表2

2车间供氫站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表

_______________名        称_______________

最小防火间览(m)

其他建筑物耐火等级

________J、二级________

__________12__________

__________14_________

__

________0^________

__________16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高层厂房I仓库)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5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甲类仓库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0________

电力系统电压为(35-500> KV且毎台变压踞容昂在10 MVA以上的室外变、配

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__________

25

_________________民用建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5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車要公共建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0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30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厂外道路(路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5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厂内主要道路(路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厂内次要道路(路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__________

___________5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架空电力线_________________

N.5倍电肝高度

注:防火间距应抜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墙、凸出部分外墙、储罐外壁的最近距离计算。_______

5.2. 11车间供氢站、氢气罐的布置,应按F列要求经综合比较确定:

a) 宜布置在工厂常年最小頻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远离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b) 宜布置为独立建筑物、构筑物$

c)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地段和主要交通要道邻近处;

d) 车间供箋站、氢气罐区距离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小于等于25m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 不低于2.5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e) 宜留有扩建的余地.

5.3竖向设计

5.3.1工厂场地的竖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防洪排涝要求,应与场外已有道路和规划道路的排水系 统及工厂周围的地形标高相协调。场地最低设计标高应比周边市政道路的最低路段标高高出0.2m以上, 5.3.2场地内应设•有排除地面及道路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且宜按照当地规定采取雨水回 收利用措施。

5.3.3竖向设叶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进行,并结合实际地形、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合理确定竖向布置 方式。

5.3.5建筑物装師货平台的标高应与运输车辆的型号相匹配,满足装師要求,

5.3.6厂区岀入口标高不宜低于厂外道路路面标高。

5.4交通组织

5.4.1工厂厂区宜设置环形道路,道胳宽度应根据车辆、行人通行和消防需要确定。

5.4.4货物装卸场地宜靠近货流出口设置。货物装卸场地面积应能满足运输车辆的回车作业要求。货 流出入口处宜设有货车等候区。

545停车位的布置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5.4.6厂内道路路面承载能力应与相应货车载重.能力相适应.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 面。

55绿化设计

5.51绿化应做到无表土裸露。绿化布置应滿足安全、生产、运输、卫生、防火等要求。

5.5.2厂区绿化应充分利用建(构)筑物的周围、道路两侧、地下管线的地面和边角地等空地。 5.5.3绿化所选择植物应适合当地生长的环境,同时不应对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有影响。

6螺料电池系统工艺

6.1.1工厂设计应满足安全、产品质量、产能、环保、职业卫生健康的要求,

613工厂工艺设计应利于降低工厂造价和运行费用。

6.2工艺设计原则

6 2.2产线设计方式应包括物料供应区、预装区、装配区、测试区(非涉氢)、测试区(涉氢)、返 修区。

6.2.3涉氢测试区域应靠外墙设置,涉氢測试区域设置需考虑氢气的来向。

6. 2.5工厂中应设置与主生产工艺及测试相关的辅助生产设施。

6.3基本工序

6. 3- 1工厂生产工序包括:来料检验(包含零部件功能測试)、零部件分装、总装、基本功能測试、性 能测试、包装入库等.

6. 3.2工厂典型生产工序可按本规范附录A设计。

6.4工艺区划

6. 4. 1工艺区划应根据工艺特点和安全要求进行设置。

6. 4.2各工艺设备应根据工艺流程并按工序集中的原则进行布賈。

6. 4.3来料检验区宜与库房就近设置。

6.4.4生产区域及测试区域应设間设备搬入通道.厂房应设賞工艺设备、动力设备的搬入口及运编通 通道宽度应满足人员操作、物料运输、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6.4.5进入生产区域的人流和物流入口应该分开设置。

6.4.6厂房内设置参观及临时,参观区域及其通道应与生产区和性能测试区隔离,并应保证生产和测 试区域物流和人员疏散通道的通畅。

6. 4.7生产区内宜包含相对独立的清洗区域,具备零部件清洗的能力。

6. 4,8工厂仓库宜设置原材料,成品,废料和危险化学品仓库.库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所存储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存储环境要求分类设贸;

b) 仓库货架应按照存放货物类别分区存放,严禁非同一类物资混储;

c) 物料和产成品存放.要考虑批次管理和先进先出;

d) 主要原物料和成品仓库应设有出入库的物流运输通道并满足消防要求。

6.5设备配置

6. 5. 1大型主生产线宜采用自动化较高、柔性较好的AGV线或机械辐道线等。

6. 5 2大型生产线装财完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宜采用自动化输送线输送至涉氢测试区,中小型生产线可 采用手动或半自动输送方式,厂房应满足自动化输送线对环境的要求。

6.5.3涉氢测试设备宜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7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区

7.1.2燃料电池系统测试试验室规划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并充分考虑当地地域 特点和环境要求。

7.2工艺规划

7.2.2燃料电池系统測试区试验室及设备布局应按照物流便捷、方便測试原则进行布置。

7.2.3燃料电池系统试验区规划应满足试验功能相关性紧密程度、试验过程设备动静噪声等优化空间 布贸.同时应采取措推避免测试区域空气中存在导致电堆性能衰减的污染物。

7.2.4定义为甲类的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区的涉氢区域与非涉氢区域应釆用防火防爆措施分隔,并满足 本规范相关规定。

7.3测试系统基本要求

7.3.1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包括性能測试和安全测试,设计应根据功能设置、试验内容、测试精度等要 求在满足安全、便捷、合规的条件下布置。

7.3.2燃料电池系统测试设备宜与监控和馈电设备分区域布置,并釆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8数字化工厂设计

8 1 一般规定

8.1.2工厂的数字化设计及建设应满足现行国家关于智能制造方面的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并充分考 虑当地政府对智能制造方面的鼓励引导政策.

8.1.3工厂的数字化设计及建设应满足国家关亍燃料电池产品的生产准入、产品安全运行监控等的要 求。

82数字化工厂规划

8.2.1工厂数字化工厂设计应做到充分结合工艺规划设计,并兼顾工厂建设投资成本,实现工厂数字 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有机结合。

8.2.2工厂数字化工厂设计应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同工厂建设、产品制造、 产品营销、产品运行监控的实际阶段性目标相匹配.

8.3数字化工厂设计基本要求

3.3.1数字化工厂理念要贯穿于工厂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营、产品服务等全过程中,实现各阶 段的知识数字化沉淀,并服务于以上各阶段,有效做到优化设计、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建没质量、加快 建设进度、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等等。

8.3.2数字化工厂设计范围至少涵盖:数字化企业运营平台、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生产平台、数 字化设施/设备平台、基础架构平台。

9车间供氢站 9.1毗邻厂房设置的车间供氢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氮气实瓶数兰60或占地面积<500m2

b) 应靠厂房外墙或端部布置;

c) 毗连厂房的墙应为无门、窗、洞的防爆防护墙。

9.2独立设置的车间供氢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釆用氢气长管拖车、长管拖车位巨3且储氢总容><3000kg.当供氢能力不能滿足生产需要 时.应按照GB 50177-2005的规定设计车间供氧站。

注:按眼GB 50177-20053.。. 2条及GB 50516-2010 <2021 年版)第3. G. 3条.

b) 宜采用管道输送方式供氢。

c) 宜采用撬装式加氢装萱,并满足GB/T 31139规范要求。

d) 车间供氢站火灾危险类别为甲蛰,站区设计应满足GB 50177的要求。

e) 车间供気站可预留液氧储健及蒸发器、调压器的安装位置.其布置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 的要求。

10建筑结构

to. 1 一般规定

W. 1. 1工厂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满足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并适应产品生产发展的灵活性。 to. 1.2工厂应合理组织人流、物流及消防疏散路线.并根据需要设置参观通道。

«0,1.3厂房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应满足生产对环境的气密、保温、隔热、防火、防潮、防尘、为久、 易清洗等妾求。

tO.1.4厂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应苻合GB 51245的有关规定。外墙、外窗、屋面的内表面温度不 应低于室内空气靄点適度。

10. 1 5厂房室内装修应符合GB 50222的有关规定。

10,2防火安全及疏散

tθ. 2.2工厂各工作间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GB 50016的有关规定,各生产单元生产危险性 划分如表3

3各生产单元生产危险性划分

序号

火灾危险性分类

]

__

电堆组装、零部件生产、安装、返修、海试非涉玺区域等

丁类

2

电堆及系统活化、测试                    一

甲类

3

成品包装及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类

4

成品库、零部件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类

注:泗试活化没备釆用密闭式设备,氢气管道输送,无気气循环收集时,活化、测试间火灾危险性

按照丁美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工厂内舫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GB 50016的有关规定。 10. 2.4定义为甲类的电堆及系统活化、测试(涉氢)部位应靠外墙布置且设抗爆泄压措施,应符合 GB 50016的有关规定。应采用耐火时间为3. Oh防火隔墙和L 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如隔墙上需 要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设门斗。

10. 3室内装修

10. 3 1工厂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良好,稳定无尘的内墙材料。

10. 3.2车间门窗、壁板、楼地面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构造和施工缝隙应采取密闭措施。地 面应釆用抗裂无尘地坪,并做防潮、防渗漏构造。

10.4结构设计

10. 4 1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抗箧设防分类应符合GB 50223的有关规定,抗震设防类别不成低于标 准设防类;结构的抗震措施及抗義构造措施应符合GB 50011的有关规定。

10. 4.2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GB50I53的有关规定,且安全等级不应低亍二 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

10. 4.3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应符合GB/T 50476的有关规定。

10. 4.4燃料电池系统厂房结构的茴载作用效应及作用组合应根据GB 50153, GB 50009, GB 50017.

GB 51022. GB 50010. GB 50011^ GB 50068GB 51249 等现行国家标准确定。

10.5建筑材料

10. 5. 1混凝土、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等要求应符合GB 50010的有关规定。

10. 5 2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等要求应符合GB 50017的有关规定。

10. 6厂房结构设计

10. 6. 1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的结构型式宜选用门式轻钢结构厂房.也可选用多层钢结构或混凝土框 架结构。

10. 6.2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屋盖系统根据其结构型式、开间跨度大小可采用下列结构形式:

a) 有保温层的压型钢板轻型屋面:

b)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W. 6. 3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楼地面使用荷载标准值应根据设备的布置、重量、基座平台的做法、搬 运动线等确定。

10. 6 4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厂房楼屋面的吊挂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吊挂层的做法、管道布置等因素确定。

11气体管路

11.1.1气体管路设计应符合GB 50316.管路布置力求短百、靠近使用点。

11.1.3气体管路抗震设计应符合GB 50981,

11.1.4气体管道应按不同介质设明显的标识,满足GB 7231o

11.2压缩空气系统

11-2.1空气压缩机的型号、台数和不同供气品质、参数的供气系统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试验要求结合投 资、能耗等确定。

11-2.2空气压缩机和管路系统布置应采取减少震动、噪声的措施。

11.2.3压缩空气管道及阀门附件材质、管道敷设要求应符合GB 50029»

11-3氢气系统

a) 紧急自动切断阀宜设在室外;

b) 紧急自动切断阀前应设手动切断阀;

c) 紧急自动切断闽宜釆用自动关闭、现场人工复位型,当氢气浓度达到设定值时,报警后关闭。 113 2氢气管道宜采用S31603不锈钢營,产品符合GB/T 14976GB/T 12771的规定。当管道设计 液压试脸压力大于相应管材出厂试验压力时,应向供方握出逐根复验要求。进口的管材、縄门、附件应 有尚检部门出具的商检合格证。

11.3.3氢气管道在各使用点处应装设净化过滤及减压装置,并方便检修.

11.3.4氢气管路系统上宜设直必要的取样口。

11-3 5氢气管道应设罠吹扫口,设图位置应满足氢气管道内气嫌吹打、賈换要求。

11.4氮气系统

11-4.2氮气管道、阀门及附件宜釆用S30408不锈钢材质0

11.4.3为便于检测气体纯度,宜在管路系统上设賈必要的取样口。

12暖通

12.1 -般规定

12.1.1工厂暖通设计应潇足工艺对生产环境的要求.

12 1.3采暖热源,宜采用城市、小区或临近单位的热源。

12.1.4站区内的采暖管道,宜釆用直埋敷设。当采用地沟敷设时,地沟与可燃气体管道、油品管道之 间的距离,应符合GB 50041的有关规定,其地沟应充沙填实.进、出建筑物处应采取隔断措施。

12.1.5工厂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GB 50019的规定。

12.1.6有爆炸危险房间如电堆及系统活化、测成区域等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3次; 事故排风装宣换气次数毎小时不应少于12次,并与氢气检漏装置联锁。

12.1.7燃料电池系统测试空气尾排应接至室外安全处庇空排放,并在管道低点设置接水容器配有放水 菅。

12.2温,湿度控制

12. 2. 1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车间及存储零部件仓库的环境温湿度宜在18~28篁、30-90%RH范围内。

13给水排水

13. 1.2室外给排水设计应满足GB 50013. GB 50014的规定。

13.2给排水

13. 2.2管材及连接件应符合生产生活的使用要求.且根据H艺用水要求设计系统' 管材' 连接方式。

13.3工艺循环冷却水

13. 3. 1系统测试台架采月水冷时.循环冷却水温度宜为7。。52。日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保障连续供水。

13. 3.2系统测试台架用去离子水应根据工艺需求设计。

13.4废水

生产排水应根据废水的种类及其性质、排放方式、排放标准,按照项目建设珏评要求进行设计。

14电气

14. 1. 2区域内最高氢气浓度不应高于氛气爆炸极限下限的1盛(即WO, 4%) o

注:氫气的爆炸极限是4. 0%-75.弱(体积派度)。

14. J.3区域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参见附录B,并潢足GB 50058的要求,

14.2供配电与照明

14.2.1厂房内的供配电及照明设计应满足GB 5%54GB 50034的要求。

14.2.4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电缆,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溶体额定电流的L 25倍及斷路器 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14.2.5架空、桥架数设电缆宜采用阻燃电缆。

14.2.6有爆炸危险房间应采用防爆灯具,且宜安装在较低处,并不应安装在可燃气体释放源的正上方。

14.3防雷接地、防静电

14.3.1涉氢区内建筑物防雷分类不低于第二类防雷建筑,除配置防直击雷外,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等扱, 结合涉氢区屋面' 内外部的用电设备和线路布置情况,釆取相应的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并符合GB 50057,

14.3.2电气设备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及信息系统接地,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釆用 各种接地要求的最小值,并不得大于10欧姆。

14.3.4氧气系统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并符合GB 50516,涉氢区域入口处应没静电消除装置。

U.4回馈电系统

14.4.2工厂活化测试工段产生的电能通过再生能量式电池测试系统逆变后自动并网至回馈电系统,为 防止此测试系统并网功能失效导致的电气短路.回馈电系统设计时应考虑配管具有高短路电流分段能力 的塑壳断路器或框槊断路器,并配置远程急停控制开关。

14.4.3愦电系统应布置在非渉氢区域。

14.4.4回馈电系统宜设役储能系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后利用。

14.5消防配电与应急照明

14.5.1消防负荷应为二扱负荷。消防用电设备作用于火灾时的控制回路.不应设皆.作用于跳闸的过载 保护或采用变频调速器作为控制装瓦。

14.5.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应满足GB 51309«

14.5.3消防用电设备的电线电缆选择和敷设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所有电线电缆均应为铜 芯。

14.5.4消防用电设备拘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电线电缆,连接重要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宜采用矿 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15消防与安全

15.1.1工厂建筑防火没计和消防系统设计应满足GB 50016GB 51249规定。

15.1.2工厂消防灭火设施没计应满足GB 50974 V GB 50370. GB 50193, GB 50116及其他灭火系统设 计规范标准。

15.2火灾报警系统

15.2.1生产车间、仓库、辅助性建筑等建筑物内,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 两个可燃气钵探测器检测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第二阈值(爆炸浓度下限的10%)

b) 任一个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的可燃气绯浓度达到第二阈值(■爆炸浓度下限的10%),且本区域内 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c) 任一个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的可燃气龙浓度达到第二阈值〔爆炸浓度下限的I。%),且有任一 个感温探测器动作;

d) 任一个可燃气体探测器検测的可燃气/本派度达到第二阈值〔爆炸浓度下限的10%),卫有任一 个火焰挾测器动作;

e) 两个感温探测器动作;

f) 两个火焰探测器动作

g) 任一个感温探测器动作,且同时有任一个火焰採测器动作;

h) 任一个感温探测器动作,且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i) 任一个火焰探测器动作,且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当可燃气妹管路切断阀拒绝关闭时.经监控中心人工确认后.应迅速人工切断可燃气体总管切断I闵 后,紧急启动灭火系统逬行情化。

£5.3.5电堆及系统活化、测试区布置在非敞开式建筑区域,但其密闭条件不适合设置情化系统保护时, 应满足以下条件:

a) 测试区内应设置氢气浓度检测、报警、切断;

b) 测试区应设置备用(事故风机)通风机组〈換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当氧气浓度达 到爆炸浓度下限的1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启动备用通风松组、关闭供氢管路紧急切断阀。

15.4消防安全措施

15.4.1电堆及系统活化、测试区域消防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I

a) 应采用敞开式建筑区域;

b) 釆用非敞开式建筑区域时,应设计事故排风换气系统,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小时,并与氢气 浓度报警装置连锁;风机设计应采用防爆型;

c) 气体灭火系统管路应在进入防护区前设置防爆隔离阀,防爆陶离阀宜釆用电动形式,并具备手 动操作及启闭状态信号反馈功能。”

d) 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区域,应有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区域有人员滞留时,系统处于禁止喷放 状态。

15.4.2电堆及系统活化、测试区域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长度超过60m肘,应增设1个中间疏散出口;

b)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门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 9ir

c) 电堆活化区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d) 其他要求参见GB50QI6的相关规定。

15.5其他消防设施

t5. 5.1车间供気站消防设施配置应满足GB 50177规定。

15. 5.2军间消防设施配置应满足GB 50140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