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工现场临时用电妾全技术
UI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46 - 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temporary electrification on construction site
2005-04- 15 发布
2005-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査标准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Inspection
JGJ59—99
1999北京
基本概念
电气事故的防治
临肘用电概述
外电防护
临肘用电线路的敷设
供配电装置 电路保护措施 常用电动机械的临肘用电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电气照明用电安全技术 例:钻孔施工临肘用电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 临肘用电管理制度及责任制 临肘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用电人员的管理 用电安全图标
电气事故的分类
电气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触电)
电气事故Y 短路 —
过载
火灾与爆炸
花成电驱I~/ [
J设备事故-接触不良
铁芯发热
-散热不良」
触电事故
L什么是触电:人体是导体,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两点时,由于电位差的作用,在 人体内形成电流,这种现象就是触电。 「单相触电
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触电]双相触电
电晚对人侈的伤害帘爾种矣哩/却电击衣电伤。 L 跨步电压触电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引起人体内部组织破坏,直致死 亡。电击伤害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等有关。
「直接电击
在舞3:现纱岌生向撻勰电儿衣撻勰电筝故喪多
人依对电流的反唳:
8 10mA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服,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 25mA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服.。
50 80mA呼吸困服,心房开始震颤。
90 100mA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跡动
掘湄量和佰计,一般情况下人依电阻值在2千欧-20兆欧范围内。皮肤干燥时,当接鈍电压在100-300 伏时人体的电阻值大约为100-1500欧。对于电阻值较小的人甚至几十伏电压也会有生命危险。某些 电阻值较优的人不慎鈍电皮肤也碰成其可能钗命的危险电压为40-50伏。对大多数人来说,UK100 -300伏的电压,将具有生命危险。
2)电伤:主要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 溶化金属渗入皮肤等伤害
电气火灾及爆炸
1.电弧与电火花
「工作火花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1)电火花:电极间击穿放罟
一事故火花主要指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火花。
2)电弧:由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一般电火花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 3000-6000度,因此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 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2.危险温度:由电气设备过热造成的,而电气设备过热主要由电流的热量造成的。
1) 电流产生的热量
2) 电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热量
3) 运转部分产生的热量
4) 接触不良产生的热量
5) 照明灯具产生的热量
蓄击是一种自然灾害,电力线路、用电设备等设施遭遇雷击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 大的过电流,所波及的范围内,可能造成设备和设施损害、大规模停电、火灾或爆炸,还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电气防火与防爆:
选用电气设备
保持防火距离
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电气事故 的防治
电气防雷
J 通风
施工现场防雷保护对象
防雷装置
-高大建筑机械
L变酉己电室
J安全技术要求
触电事故防治
r严格用电管理措施
釆取有效的 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临时用电概述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点
一暂设性和临时性
斗主占Y 移动性和流动性
牛寺小、Y 露天性
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可选择性
2.施工现场供电系统组成
r低压酉己电装置(配电屏、配电箱)
供电系统组成一
酉己电线路
控制装置(开关箱、控制电器)
用电设备(各种电动机械、电动工具和照明灯具)
二.外电防护
外审防护:指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及外电设备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防 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栏或防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牌)
外电线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以外的任何电力线路。
外电设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以外的任何电力设备。
安全距离:指带电导体与附近接地的物体或地面不同相带电体及工作人员之间,必 须保持的最小距离或最小空气间隙。
高压、低压:额定电压1KV以下称为低压,额定电压1KV及以上称为高压。
2.安全距离
在建工程的周边与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 1〜10 35〜110 220 330〜500
最小安全距离(m) |
4.0 |
6.0 |
8.0 |
10 |
15 |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kv) |
<1 |
1~10 |
35 |
最小垂直距离(m) |
6.0 |
7.0 |
7.0 |
当施工现场不能满足外电线路和外电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时,应采取绝缘隔离 防护措施并悬挂醒目的警不标志牌。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
<10 |
35 |
110 |
220 |
330 |
500 |
最小安全距离(m) |
1.7 |
2.0 |
2.5 |
4.0 |
5.0 |
6.0 |
竹拌或戏2 MS . 厂竺竺21
1丄He*塑应防铲记段
水瑚陆的技
防护立杆
V--基础设址擇水坡度
顶面防顺障
筑域度2実謹
瞽告韓
jɪ ^lsL
Ar~A
<图中L«M•尺:
”岫度Wm欧时建筑朝為度2g以het
图3-2
» 41* Vt
三.临时用电线路敷设
1.基本概念
1.0.3建统爲工现场临肘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西线
制低压电力条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三级配电条统;
2采用TN-S接零保护条统;
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条统。
三相五线制"TN-S”系统:指TN系统中工作零线(简称N线)与保护零线(简称PE 线)分开的系统。
在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供电网中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和设备采用的保护方式,可以分为IT或TT、TN-C或 TN-S或TN-C-So第一个字母T表示三相电力变压器中心点对地关系,I表示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T表示直 接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采用的保护方式,T表示采用保护接地,N表示采用保护接 零,第三、四个字母表示在TN系统中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按不同的分合状态分成的三种形式。
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其电气设备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保护系统。即TT系统和TN系统-
TT系统: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直接接地的系统。
TT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
TN系统: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的系统。
,「TN-C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合二为一)
TN系统y TN-S系统=工作接地+专用保护接零
LTN-C-S系统=前部分(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后部分(工作接地+专用保护接零)
图:TT系统(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系统图)
虽然谊种供电系统国中性线与金属外壳不连接,三相不平衡时不会造成设备外壳呈现电压, 但单个设备形成单相按地短路,而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偏大时,不易便保护开关迅速动作, 大教量的短路电流仍可便人丧命。
A
B
C
NPE
图:TN-C系统(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合一的的接零保护系统图)
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零序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严重时将导致触电事 fflo当接用220V单相负荷时,若电源近处中性线断线,将造成负荷侧中性线电压接近相电 压,直接构成触电危险;一旦发生中性线与相线反接,后果将更为严重。
图:TN-S系统(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分开的的接零保护系统图)
TN-S系统的优点:该系统通过设立独立分开的“PE线”的单相短路,便故障电流经设备的外 壳和PE线形成回路,由于该回路阻抗水,短路电流大,从而便保护装置快速动作,切断电源, 起到保护作用;由于PE线和N线完全分开,当设备运行或三相出现不平衡时,PE线不会呈现 电压,保证设备外壳也不会呈现电压,国此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
1—工作接地;2 —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5.1.1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弓I出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 电源侧零线或总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电源侧零线处弓I出。
图:三相四线供电时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引出示意
1-NPE线重复接地;2-PE线重复接地;L1、L2、L3 —相线;N 一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 DK 一总电源隔离开关;RCD 一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歙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 断路器)
5-1-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 保持一致。不得分设备傲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傲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傲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 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弓I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2.对TN-S系统的要求
[) 基本要求
(1茂、须保证“PE”线的独立性。
(2) “PE”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工作零线处引出。
(3) 各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供电线路的“PE”线相连。
2) .对“PE”线的安全技术要求
(1) “PE”线必须采用黄绿双色铜芯塑料绝缘电线。
(2) “PE”线必须同时满足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一般不小 于相线的1/2。
(3) “PE”线在电箱内必须通过独立的(专用)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且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4) “PE”线不得装设开关和熔断器
3) .对重复接地的技术要求
(1) “PE”线除了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 端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在供电回路上的数量不少于三处。
(2) 产生重复接地的并联等值电阻不大于10Qo
(3) 产生振动的设备,重复接地在设备连接处不少于两处。
(4) 接地装置必须满足安全技术要求。
(5) 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保护零线或工作零线相连接。
3.接地装置
1)接地装置的分类
接地装置一
ʃ接地干线 接地线t接地支线
r自然接地体 接地体t人工接地体
图:接地装置示意图
2)接地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1) 接地体和地下接地线,均不得 采用铝导体制作。
(2) 垂直接地体,拟采用角钢或原 钢,不拟采用螺纹钢材。
(3) 接地线焊接搭接长度,必须满 足要求。
(4) 接赢干线截面积不小于100mm2, 接地支线截面积不小于48mm2 o
(5) 采用自然接地体时,可充分利 用施工现场的主体金属结构或基础 结构中的基础钢筋。
4.线路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方式,主要有架空线敷设、电缆敷设两种
[)_般要求
(1) 供配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形式” (7 • 2 • 1 :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 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 缆必须包含蓝、绿或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或黄双色芯线必须 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 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严禁采用裸导线。
(3) 导线的截面积,必须同时满足计算负荷要求和机械强度要求。
(4) 电源进线,必须“固定连接”(用螺栓)禁止用“松动连接”(例如插头等)
2) 对架空线的技术要求
3) 对电缆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7-2-3: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 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1) 电缆架空敷设时,应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应能保证能够承受电缆本身的重量。
(2) 电缆埋设时,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 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3) 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 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输电线路敷设(直埋)
攀电线路敷设(果空)
'埋深不应小于 0-7m,并&电 缆紧邻上、下、 左、右侧均匀 敷设不小于
50mm厚的纳 砂,学设方位 \ 志 O
四.供配电装置
1.供电电源 「变压器
-外电网Y
供电电源T 总配电室
L自备柴油发电机
2.配电箱与开关箱设置
配电箱和开关箱(合称电箱),是有关用电人员(包括专业电工和非专业用电人员活动
最频繁的场所,因此必须掌握电箱的安全技术非常重要。
1)电箱的安全技术要求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遵循“三级配电”与“一机一箱”的原则。每台用电设
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的设备。
低压配电线路要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荷类型、大小和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总箱接线 方式一般有放射式、树干式和混合式三种。
(a)放射式
(b)树干式
(C)混合式
⑵电箱的位置选择要求: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 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8. 1.2)
(3)动力与照明配电分设的原则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 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8.1.4)
(4)电箱材质与主要技术要求
① 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 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 . 2mm,配电箱箱体网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 处理。
② 配畫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
③ 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 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8.1.11)
编织软铜线连接
④ 金属箱门与 金属箱体必须 通过米用编织 软铜线做电气 连接。
⑤ 配电箱、开 关箱内的连接 线采用铜芯绝 缘导线。
五.电路保护措施
1.电路保护方式
电路保护方式
过电流保护
失压(欠压)保护
空载降压保护
剩余电流(漏电)保护
1) 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主要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两种类型。
常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有:熔断器、电磁式过电继电器和脱扣器;
常用的过载保护装置有:热继电器和热脱扣器。
2) 失压(欠压)保护:所谓失压和欠压保护就是当电源停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电源电压降低过 多(欠压)时,保护装置能使电动机自动从电源上切除。
起美压和欠压保护作用的是失压(欠压)脱扣器
3) 空载降压保护:主要用在电焊机的触电保护措施中,它是电焊机在通电状态下起弧之前,使 空载电压降到安全电压范围内,对操作电焊工起着触电保护作用。
空载降压保护主要由空载降压保护器来完成。
4) 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它的作用在于排除小电流引起的漏电隐患。
剩余电流(漏电)保护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2.常用开关电器 1)熔断器
S1FNFNS
In. 4MVA5**
Idr,岫
t3B”M42
lECSSW-T-i
□
2) 自动空气开关
空气开关也就是断路器,在电路中作接通、分断和承载额定工作电流,并能在线路和 电动机发生过载、短路、欠压的情况下进行可靠的保护。
3) 隔离开关
4)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常用控制电器,在电器控制电路中,分为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交流接触器是 常被用来接通或断开电动机或其他设备的主电路。每小时可以开闭数百次。在电路中,常 与按钮配合使用。
5)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RCD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 )
电路中带电导线对地故障所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保 护装置。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为电流型RCD。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和 间接接触电击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 设备损害事故的技术措施。
漏电保护箋工作原理示意图
3.配电箱与开关箱内电器装置的选择
[)总酉己电箱
(0总配电箱的电器应具备电源隔离,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以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 功能。
(2)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
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
(3)当各分路设置分路漏电保 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 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 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 熔断器。当分路所设漏电保护 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 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 可不设分路断路器或分路熔断 器
(4)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 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 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 30mA. So
2)分配电箱
(1)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 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其 设置和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8.2.2条要求。
I r ____ 1 卜 et £J u u ɪi ɪi jj jlj u <nr
・j
I `-r iU 矗編 g" S \
i . …-„ ■ ■ . . 3
-- - T'—jT-1 * ɪ - -ɪ,^ʃ-ʃ :... _
GLHF-400/3^ 400A 防护式力器隔离器
E p
M就匡乘苗一笠 ^oo-'osɪ *
-_\i^
衆-濯适茹与一章 言,&|-| f
言&車
类-叛m裝 w \t.
\ 多
s$気-葢 sE/°oTy-zQ \ 多L
\\
3)开关箱
(1)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当漏电 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 器或熔断器。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 的隔离电器,并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 设隔离开关。
⑵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 间不应大于O.lso
才A3
\ HG30-63/3 ^断器璃离开关
A1
HG3(MW2\* tfiθi器隔离71关\
AS HG30-32/3 嫦斯器隔信开关
HG30-100/2P 1Q0A
骼断器隔离开关
DZ15LE-100/2901 100A 30mA 洲电断路器
A2 .
AB62-1S/2 \
瀚电保护开关
A5 、 A7
\"Z15 旧仰 3\ DZ15LEH53
\(3。顽 \. (15mA}
虹 HG30-32/2P 32A
]苗断器隔离开关
JFLGD-100/500 <6303 (B型) 100A 2P挡能型电弧焊机 防触电保护器
B Q
BZ-I60VA M 22a/!2A24;36Y 隔宙变月;髒ɪ 单HI三孔插* B1
\*GLAB62-22。AC200V
\ 20A 30mA
漏电保护幵关
;. 由 PE
PE
六.常用电动机械的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一电动机(桩机、搅拌机、泥浆泵、潜水泵、卷扬机等)
施工现场常用电动机械手持电动工具
-焊接机械
1.电动机
1)主要故障
r启动-
鼠龙式三相异步电机
单相启动一不能启动,也不会造成事故 两相启动一不能启动,会烧坏电机 堵转一不能启动,会烧坏电机
「缺相一电机能继续运行,电流增大,电机烧坏
L过载运行一电流增大,电机烧坏
线绕式异步电机一绝缘老化,产生漏电
2)安全技术措施
「采取基本保护措施一
安全技术措施-
丁1^7系统的卩£保护
漏电保护
工作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
加强日常的检测与维护
2.手扌寺电动工.貝
顾名思义是用華操作的可移动的电动工具。其种类很多:如电动螺丝刀,电动砂轮机,电动砂 光机,电园锯,电钻,冲击电钻,电镐,电锤,电剪,电刨,电烙铁,电动石材切割机等都属 于手持电动工具类。
1)分类
工具按触电保护方式分为:
序号 |
手持电动工具分类 |
定义(解释) |
1 |
I类工具 (普通型电动工具) |
工具是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 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零)导线 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 为带电体 |
2 |
II类工具 (绝缘结构全部为 双重绝缘结构的电 动工具) |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II类工具分绝缘外 壳II类工具和金属外壳II类工具,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II类结构“回”符号。 |
3 |
III类工具 (即特低电压的电 动工具) |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 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
2)手持电动的触电事故主要原因
手持电动工具触电事故多的原因如下:
(1).手持电动工具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人与工具之间的电阻小。一旦工具外露部分带电,将有较大 的电流通过人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 .手持电动工具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一旦触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容易造成严重后 果。
(3) ;手持电动工具有很大的移动性,其电源线容易受拉、磨而漏电,电源线连接处容易脱落而使金属外壳 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4) .手持电动工具有很大的移动性,而且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移动,容易损坏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 电事故。
(5) .小型手持电动工具采用220V单相交流电源,由一条相线和一条工作零线供电。如错误地将相线接在金 属外壳上或错误地将保护零线断路,均会造成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3)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1) 手持式电动工具中的塑料外壳II类工具和一般场所手持式电动工具中的m类工具可不连接PE线。
(2) 根据环境合理选用手持电动工具
① 在一般场所,应选用II类工具;工具本体良好的双重绝缘或外加绝缘是防止触电的安全可靠的措施。 如果使用I类工具,必须在相关的开关箱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 护器,使用者必须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②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II类或m类工具。如果使用II类金属外壳工具,必须装设额 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
③ 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HI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 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且HI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开关箱必须放在狭窄场所外面,并设 专人监护。
(3) 使用与保管
① 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② 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绝缘检查和空载检查。绝缘电阻经用500V兆欧表测试,I类不低于2MQ, II类 不低于7MQ; m类不低于1MQ。
③ 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胶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3.焊接机械
1)交流电焊机工作原理
交流电焊机又称弧焊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降压变压器,它是由降压变压器、阻抗调节器、手柄和焊接 电弧等组成。
交流电焊机工作原理图
普通交流电焊机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是一个降压变压器。在次级线圈的两端是被焊接工件和 焊条,引燃电弧,在电弧的高温中将工件的缝隙和焊条熔接。电弧的温度可达6000°C,次级空载电压 一般为60-80V,电焊变压器有自身的特点,就是具有电压急剧下降的特性。在焊条引燃后电压下降; 在焊条被粘连短路时,电压也是急剧下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电焊变压器的铁芯特性产生的。
2)电焊设备安全措施
(1) 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焊接现场不得 有易燃、易爆物品。
(2) 电焊机一次侧必须做好PE保护和漏电保护措施。
(3) 电焊机一次线电源线长度应不大于5m,二次线焊把线长度应不大于30m。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必须安装 可靠防护罩.
(4) 交流电焊机应配装防二次防触电保护器。
(5) 使用电焊机械焊接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严禁露天冒雨从事电焊作业
附录
电焊机的工作原理,电焊机实质上是一台电磁感应变压器。由于电弧焊是基于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而达到焊接的目的,由此首先要引 弧。引弧的最初阶段由于焊条和焊件的空气间隙不够热,要求引弧电压比较高(70 V〜90 V),以促使空气电离,但此引弧电压达不到安全电压 (36 V)的要求,当操作者触及时会导致触电死亡。当引弧发生后,空气成为导体,作用于电弧的电压应迅速下降,以免电弧电流太大,此时的电焊 机二次侧工作电压为二十多伏特,低于安全电压的要求,一般是比较安全的。可见,电焊机二次侧的危险在于空载时的焊把线电压较高。由此 可以看出漏电保护器只能对电焊机的一次侧电路进行保护,对二次侧来说漏电保护器是不起保护作用的。一次侧线圈和导线本身构成一个 闭合回路,漏电保护器可以保护此部分电路。二次侧是另一个相对独立的闭合回路,二次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相当于这部分电路的 电源。这部分相对独立的电路是没有任何保护设施的,因此当二次侧漏电时,会发生触电死亡事故。
二次侧防触电保护器原理
二次侧防触电保护器原理(以下简称二次保护器)对电焊机二次侧的保护是通过降压来实现的。当二次侧不工作时(断路),二次保护器的取信 号电路部分监测到断路信号,控制电路使降压电路部分开始工作,将输出电焊机一次侧的电压降低。由于电焊机空载时电压的比值是一定的, 当一次电压降低时二次电压随之降低,安装二次保护器后的二次空载电压低于36 V的安全电压的要求,一般只有二十几伏特。
如需要电焊机工作,操作同未安装保护器。焊条和焊件接触时,产生断路,取信号电路部分可以监测到此短路信号,此短路信号经过放大传送给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降压电路使其停止工作,电焊机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电压迅速升高,使二次电压达到引弧电压的要求。产生此短路信号 的条件是二次侧电阻小于500此升压过程时间一般小于0.1 so当引弧成功后,二次侧电压又迅速降低到二十几伏特。当停止电焊或操作失 误引起电弧熄灭时,电焊机恢复空载状态,二次电压又迅速升高,以保证电焊作业的连续性。同时为保证安全,二次保护器使二次侧有一个延时 期,一般为Is左右,此时间内的二次电压为70 V〜90 V,Is以后二次保护器工作电压下降到安全电压。可见安装了二次保护器后电焊的整个 过程中,二次侧存在危险电压的时间非常短(仅存在于引弧和灭弧过程),并且引弧产生危险电压的条件是二次侧短路,从产生条件和存在时间 上严格控制了危险电压,产生触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使电焊机二次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由于触电的危险程度是电流强度越大,作用时 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即使发生了触电,由于断路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电阻,分配在人体的电流也非常小,同时由于引弧时间非常短,作用于人体电 流的时间也非常短,触电时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一些产品还将漏电保护器与二次触电保护器的功能相结合,生产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二次 触电保护器。需要指出,初次使用二次触电保护器时可能会觉得引弧比较困难,原因是由于引弧时电压有一个升压过程(一般小于0.03s)。此 过程应尽量保持焊把和焊件的稳定,不应经常快速点击焊件引弧,因此点击时电压还未升高或还未引弧,电路又断路,电压又下降,不能达到引 弧的目的。经过一段时期后,操作者是可以适应这个引弧延时的。
七.施工现场电气照明用电安全技术
1 .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1) 严格按三相五线制TN-S系统要求布线,做好过电流保护、PE线保护和漏电保护措施等。
2) 统一布设线路,杜绝随意私拉乱接现象。
3) 严格执行照明与动力分设的原则。
4) 正确选定电压等级和合理选择照明器具。
2.工作照明用电
1)电源或£等级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1) 一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源供电。
(2) 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 - 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 不应大于36V。
(3) 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4) 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2)移动照明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1)电源电压不大于36V;
(2 )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并耐热耐潮湿;
(3) 灯头与灯体结合牢固,灯头无开关;
(4) 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
(5) 金属网、反光罩、悬吊挂钩固定在灯具的绝缘部位上。
3)照明装置
⑴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相连,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隔离开关、短路与过载保护器和漏电保护 器。
(2)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 300mm;聚光灯、碘鸽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达不到规定安 全距离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八.例:钻孔施工临时用电技术措施
1. 钻孔桩施工的特点
1) 单机作业,用电量较大。
2) 施工作业现场潮湿。
3) 移动频繁
4) 工期短。
2.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的特殊要求
除必须采取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布线、漏电保护、过电流保护等基本要求外,临时用电还必须满足以下要
求:
1) 合理布设电源线路,避免场地供电线路相互交错。
(1) 相对固定部分,沿围墙或场地外围敷设。
(2) 桩机边缘部分,架空敷设。
(3) 经常移动部分,用简易支架敷设(离地面高度大于300mm)0
2) 辅助设备(泥浆泵等)架空敷设或简易支架敷设。
3) 桩机平台电箱的电源进出线电缆,必须采取加强护套措施。
4) 桩机移动,先断电,后移动;设专人看护电缆;复闸通电前,先检查,后合闸通电。
5) 桩机电源配电箱到桩机平台上的操作控制箱距离不得过大。
6) 桩基施工现场照明电源线路必须与动力线路分开,独立架设,桩机平台上的照明电源应采用安全电压。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主要包括:临时用电管理的各项安全制度、技术档案、用电从 业人员的管理以及安全图标和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及责任制
1 .一般用电管理制度
2.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用电管理制度
3. 专业电工用电管理制度
4. 电焊工用电管理制度
5. 非专业用电人员用电管理制度
6. 用电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I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2.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资料
3. 电气设备、电线产品合格证及测试、调试检验记录
4. 临时用电工程验收记录
5. 接地和重复接地电阻值测定记录
6. 定期检(复)查记录
7. 安全操作规程
8. 电工、值班维修工作日记
9. 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及复查记录
10. 电、焊工特种作业证
II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三. 用电人员的管理
四. 用电安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