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制定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建标函(2005) 124号文《关于印发“2005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要求,由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组织,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会同中国石化 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和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
二、 制定目的
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需要,自2003年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 组织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 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为保证自身的原油供应,也在积极建设企业石油 储备库-石油储备库具有规模大、性质重要、战略意义重大的特点,需 要釆取高于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基本要求的标准。因 此,编制能满足石油储备库安全防护和建设水平需要的专用设计规范是 必要的,该规范应在《石油库设计规范》基础上提高安全标准,拓展、 细化专业设计内容,统一技术要求。
三、 编制过程
2005年1月,中国石化工程公司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部申 请立项,经过专题论证认为有必要编制本规范,并应尽快发布,为国家 战略储备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报原建设 部,递交了《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制定项目申请》。
原建设部以建标函(2005) 124号文《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形式,批准了《石油储备 库设计规范制定项目申请》。
2008年5月,编制完成《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并上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口J工程建设管理部,工程建设管理部以函审形式向有关 单位征求意见。 .
2009年I月9日,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编制组在 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丄作会议,讨论《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反馈意见。经编制组讨论,同意釆纳的建议共有101条;未采纳的意见 共有89条,并说明了未采纳的原因:其他意见为疑问式意见,均给予了 答复。
2009年4月,编制组完成《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送审稿。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公司工程部于2009年5月14〜16日,在江西南昌市主持召开 了国家标准《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送审稿审査会。
2009年8月,编制组根据《石油储备库设计規范》送审稿审査纪要, 对《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完善,完成 了《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
2010年7月,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 炸火灾事故发生后,本规范编制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针 对事故所暴露的问题,编制组在该项标准中对涉及油罐总图布置、输油 管道安全运行、消防道路、供电保障、漏油收集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进行 了细化、补充和完善。
2011年1月18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工程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 家标准《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专项审査会议。住房与城乡建设 部、公安部消防局、国家安监总局及其它有关单位的25名代表参加了会 议。这次会议是对《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增加的一次专项审査。 会议听取了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代表编制组所做的《石油储 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专项内容情况汇报。与会代表本着科学严谨、认 真负责的态度,对《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专项修订内容进行了
1 认真细致地审査。会议认为,《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专项修订内
容提高了大型石油储备库的相关安全要求,及时且必要;所增加的设计 要求和所采取的措施稳妥、适用、可行。
2011年2月,编制组根据《石油储备舜设计规范》报批稿专项修订 审査会议纪要,对《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 补充完善,最终完成了《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报批稿。
四、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
本规范共分14章和1个附录,1个附表,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基本规定、库址选择、库区布置、储运工艺及管道、油罐、消防设 施、给排水及含油污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电信、建构筑物、釆暖 通风等。
本规范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大型原油库与库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
(2)大型原油库平面布置;
(3)大型原油储ar罐体设计;
(4)大型原油库安全监控设计;
(5)大型原油储罐消防设计;
(6)大型原油储締地基处理设计;
(7)大型原油库漏油防范设计。
五、规范制定原则
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协调性、可操作性。
I、充分评估原油及其储运设施的火灾危险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 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规范要求,保证规范的科学性。
2、参考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注重釆纳新技术、新工艺、新
材料,促进石油储备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证規范的先进性。
3、 与国内相关标准规范相协调,在相同问题上尽量统一,避免大的 差异,保证规范的协调性。
4、 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兼顾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安全环保,采取 合理、适当的防范措施,制定各方均能接受的规定,保证规范的可操作
7
⅝1
1
2
.3
>4
)4
54
66
66
..67
67
68 .77
1总则
l.o. I为在石油储备库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仃关方针政策,统一技 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说明:本条阐述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1.0.2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存原油类型的国家石油储备廊以及总容量 大于或等F 12()X IOWj的企业石油库:木规范不适用F地下岩的、地T 盐穴二海上浮船、山洞、埋地等储存类布石而备库及成品油储备库
说明: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并指明了不适用范围。总容 量大于或等于ZOXIO'n?的企业石油库的规模,己经远远大于《石油库 设计规范》GB50074规定的一级石油库规模,故将其纳入本规范适用范 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釆用管道输进或输出原油、总容量大于或等于 120X IOW的企业石油库属于本规范适用范围。
1.0.3 石油储备瘁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这一条的规定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是专业性技术规范,其适用范围和 它规定的技术内容,就是针对石油储备库的特点和需求而制订的,因此 设计石油储备库成该执行《石油库储备设计规范》的规定。在设计石油 储备库时,如遇到其它标准与本规范在同一问题上做出的规定不一致的 情况,执行本规范的规定。
其二,石油储备库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接触的面也广,本规范 只能规定石油储备库特有的问题。对于其它专业性较强、且已有国家 或行业标准规范作出规定的问题,本规范不便再做规定,以免产生矛 盾,造成混乱。本规范明确规定者,按木规范执行;本规范未做规定 者,可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0. 1 国家石油储為库 national PetrOIeUm depot
国家投资建设的K期储存原油的大型油库。
2. 0. 2 企业石油库 CommerCial petroleum depot
企业自主经营的储存原油的大型油库。
2.0.3 石油储务库 PetrOleUm depot
国家石油储备库和企业石油库的统称。
2.0.4 明火地点 fired site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2. 0. 5 散发火花地点 SParking Site
有R火的烟囱、室外的砂轮、电焊、气焊(割)等固定地点。
2.0.6 防火堤 dike
用于防止油罐泄漏的可燃液态物料外流和火灾既延的构筑物。
2. 0. 7 隔堤 intermediate dike
用于减少防火堤内储辨发生少量泄漏加故时的影响范围,而将一个 储罐组分隔成多个分区的构筑物M
2.0.8 油瓏组 a group OfStorage tanks
布置在一个防火堤内的一个或多个油罐。
2.0.9 油罐区 tank farm
一个或多个雄紺构成的区域。以环绕油錯区的消防道路中心线为
3基本规定
3. O. I石油储备库宜储存低凝原油。
说明:“低凝原油”是指不需加热储存的原油。国家石油储备库原 油储存周期长,如果储存高凝原油,需要对油罐进行加热,这样将消 耗大量热能。为节省国家石油储备库的运营成本,降低能耗,制定本 条规定。
3.0.2原油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说明: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规定,闪点小于28。C的油品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除个别稠油以外, 绝大多数原油的闪点都低于28tCo
3. 0. 3储罐模数的确定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储雄单縦公称 容量不宜小于10× 10⅛3o
说明:大型油罐相对小型油罐土地利用率高,目前国内最大油鎌 容量可做到∣5×IO4m∖应用较多的大型油鎌是∣0× l()4m3规格。 3.0.4 石油储备库职工生活设施、维修设施宜依托社会。
3.0.5石油储备库应有防止事故状态下原油及液体污染物流出库外 的措施,并应将泄露的油品及液体污染物控制在库区较小的范围内。
说明:事故状况下,泄漏的原油一旦流出库区,有可能与明火接 触而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泄漏的原油和 受污染的消防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居住区、水域及上壤造成重 大环境污染。除按要求罐组应设的防火堤外,为了防止泄漏的原油和 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出库区,需另外增设有效措施。如雨水监控池、受 污染的消防水池(罐)、排水总出口设置切断阀、堤坝式道路、事故存 液池等设施,当防火堤有效容积不能满足一个最大罐容时,确保泄漏 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不直接排至库外。
3. 0. 6石油储备库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储油库大气污 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汚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匸业企业 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I2348等仃 关标准的规定。
3.0.7石油储备庠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等有关标准及国家现行有关丄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匸作场 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
3.0.8石油储备班设计,应有效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経•济效益。
4库址选择
4.(). I石油储备库的选址,应根据石油储备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 水文、气象、交通、消防、供水、供电、通讯、可用土地和社会生活等 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貝体犀址进行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征地、拆 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选择最优建库地址。
说明:在库址选择中难以完全满足所有理想条件,因此应对具备基 本条件的多个库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除进行分项的定性比较外, 还进行综合性的定量分析。在经济比较中,不仅比较建设费用,而且比 较经营费用和社会效益,以便确定最优的建库库址。
4.0.2 石油储备库的选址,成根据储备石油应急加工需求以及接卸、 运输原油的条件确定,宜设置在石油需求量大、炼油厂较为集中的地区 及有可依托的输油管网和大型石油码头的地区。
说明:石油储备库依托现有的大型油码头、输油管网,可降低建设 投资:企业储备库靠近石油加工企业,可便于向企业供油。
4.0.3 石油储备库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宜选在自然条件有 利于废气扩散、成水排放的地区,并宜远高其它环境敏感目标。
说明:库址的选择符合所在地区的城市规划,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建 设发展,也有利于储备库的环境安全、以及生产和未来的发展。
4.0.4 石油储备库应位亍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 避免时,应采取诃毒的防洪、排涝措施。
1.0.5石油储备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汁.
说明: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关于工矿企业的等级和 防洪标准是这样规定的:特大型规模匸矿企业的防洪标准(重现期)为 200〜100年,大型规模工矿企业的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50年, 中型规模工矿企业的防洪标准(重现期)为50〜20年,小型规模的工 矿企业的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10年。由丁国家石油储备库规模 大,性质重要,故本规范将国家石油储备库视为“大型规模工矿企业”, 并规定“防洪标准应按車现期不小于IOO年设计适用本规范的企业 石油储备库,规模远超《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规定的一级石油库 规模,故推荐防洪标准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计。
4. 0.6石油储备库不应设在下列地区和区段内:
1有土崩、活动断层、滑坡、沼泽、流沙、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 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以及其他方面不满足工程地质要求的地区:
2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3蓄(滞)洪区;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5自然保护区;
6 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保护区。
说明:本条从地质和政府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方面规定了不适合石 油储备库选址的地区和区段。其中,1〜3款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在这类地 质不良、条件不好的地区建库发生地质灾害或遭遇洪水灾害的可能性 大,对油库的安全威胁大,需要避免:“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名 胜古迹保护区”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划分,在这些区域是否可 以建设石油储备库,需要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确定。 1∙0.7石油储备库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J/)类场地地区。 4.0.8石油储备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履等的安全距离, 不得小于表4. 0. 8的规定。
表4.0. 8 石油储备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
序 ɪ |
名 称 |
安全距离(m) | |||
油瓏区 |
油码头 |
油泵站 | |||
1 |
居住区及 公共建筑物 |
3 100人或30户 |
120 |
90 |
90 |
VlOO人或30户 |
90 |
75 |
75 | ||
2 |
工矿企业 |
大型企业 |
80 |
60 |
60 |
中型企业 |
70 |
55 |
55 | ||
小型企业 |
60 |
45 |
45 • | ||
3 |
国家铁路线___________ |
200 |
200 |
200 | |
4 |
工业企业铁路线_________ |
80 |
30 |
30 |
序 号 |
名 称 |
安全距离(m)_______ | |||
油罐区 |
油码头 |
油泵站 | |||
5 |
道路 |
公路、城市道路____ |
100 |
100 |
100 |
其它道路_______ |
35 |
25 |
25 | ||
6 |
码头 |
油码头 |
60 |
0. 25L,且 不小于55 |
45 |
货运码头 |
150 |
150 |
110 | ||
客运码头 |
300 |
300 |
225 | ||
7 |
国家架空通信线路和通信发射塔 |
150 |
40 |
40 | |
8 |
架空电力线路、非国家架空通信线路 和通信发射塔___________ |
1.5倍杆 (塔)高 |
1.5倍杆 (塔)高 |
1.5倍杆(塔) 高 | |
9 |
河(海)岸边____________ |
30 |
— |
15 | |
10 |
露天爆破作业场地的爆破点 |
_______________500_______________ |
注:1油罐区从防火堤内顶角线算起:油泵房从泵房外墙轴线算起,露天油泵和油 泵棚从泵俺外缘算起:码头从所停靠设计船型的外缘算起,L为相邻油船中 较大油船的总长度:序号10的安全维离从储备库围墙算起。
2工矿企业包括油库、石油化工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毗邻的油库、•石油化工 企业的起算点应为明火地点、散发火花地点、油罐区的防火堤内顶角线、露 天布置的易燃或可燃液体类设备、变配电设备、任何建鏡物的外墙轴线:其 他工矿企业的起算点应为工矿企业的围墙轴线。
3对于电压35kV及以上的架空电力线路,序号8的距离除应满足本表要求外, 且不应小于4Omβ
4如果露天爆破作业场地有限制碎石飞行距离的防护措施,序号IO的距 离可以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30Ome
说明:本条规定了地上石油储备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 线等的安全距离,是参照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制 定的。由于石油储备库的规模远大于《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 规定的一级库规模,且性质比-般石油库重要,所以本条规定的安全距离 比《石油库设汁规范》GB 50074-2002的规定适当增加了距离。其中需要 特别说明的内容如下:
1)地上石油储备库与国家铁路20Om安全距离,是根据国务院2004 年发布的国务院令第430号《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要求制定的。《铁
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第十七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铁路线路两側距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 梁外侧200米范围内,或者铁路车站及周围200米范围内,及铁路隧道上 方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傍易燃、 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设立的为铁路运输工具补充燃料的设施及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除外。
2)地上石油储备库与公路】OOm安全距离,是根据国务院2011年发 布的国务院令第593号《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要求制定的。《公路安全 保护条例》的第十八条规定:
第I-八条 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为车辆补充燃料的场所、设施 外,禁止在下列范围内设立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扉、放射 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设施:
(一) 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
(二) 公路渡口和中型以上公路桥梁周围200米;
(三) 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
4. 0. 9 除本规范表4.0.8注1特殊说明的外,表4. 0. 8中N他设施或 设备的计算间距起讫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Λ的规定。
4.0.10 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宜技本规范附录B执行。
说明:大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引自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 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 贸中小企[2003] 143号)及《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5.1总平面布置
5. I. 1石油储备库内的各类设施,可根据需要按表5. I. 1的规定布置。
表5.1.1 石油储备库分区及设施布置
序号 |
分区 |
___________区内主要设施___________ |
I |
生产区 |
油罐区、油泵站、雄组专用变配电所(间)、计早站、装卸码头、 清管器收发设施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辅助生产区 |
消防系房、消防站、总变电所、配电间、维修冋、器村库、構 炉房、化验室、污水处理设施等________________ |
3 |
库外管道 |
原油进瘁及外输管道、阀室、清管器收发设施等 — |
4 |
行政曾理区 |
办公室、控制室、传达室、汽车库、宿舍、浴室、食堂等 一 |
说明: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库外管道、行政管理区是石油库的 主要构成内容。储备库内的各种设施按照其使用性质、生产操作方式、 火灾危险性的不同,适当进行功能分区划分,相对集中布置,有利于 安全生产、管理、也便于消防控制等。
5. 1.2 石油储备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
5. 1.2的规定。
表5.1.2 石油储备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m)
序号 |
建筑物和构筑物名称 |
油雉 |
油泵站 |
油码头 |
隔油池 |
1 |
油罐 |
见第 5. 1.4 条 | |||
2 |
油泵站_____________ |
20 |
12 | ||
3 |
油码头 |
45 |
15 |
O∙25L,且 不小于55 | |
4 |
隔油池_____________ |
30 |
20 |
30 | |
5 |
消防水池(堆)____________ |
35 |
15 |
35 |
25 |
6 |
消防泵房______ |
40 |
30 |
40 |
30 |
7 |
办公室、控制室、专用消防站、宿 舍、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 |
60 |
30 |
60 |
50 |
8 |
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______ |
___40___ |
30 |
40 |
40 |
9 |
罐组专用变配电间 |
20 |
15 |
20 |
20 |
10 |
有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建筑物及地 |
35 |
20 |
40 |
40 |
11 |
围墙______________ |
25 |
15 |
— |
_W__ |
12 |
泡沬站 |
20 |
12 |
20 |
20 |
13 |
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
25 |
15 |
注:1)油码头从所停靠设计船型外缘算起:油泵房从泵房外墙轴线算起,露天 油泵和油泵棚从泵体外缘算起,隔油池从池壁内侧算起”
2) L为相邻油船中较大油船的总长度》
3) 隔油池包括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油瑋组内的隔油池与油建的距离可不 受限制。
说明:本条规定地上石油储备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 离,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制定的,但考虑到石油 储备库的规模和重要性均大于一般石油库,本条规定的防火距离比《石 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的规定略大一些,尤其是消防泵房、变 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办公室、控制室、专用消防站、宿舍、食堂等 人员集中场所与原油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远大于GB 50074-2002的规 定,以加强安全设防力度。
5. 1.3除本规范表5. 1.2注1特殊说明的外,表5. 1.2中興他设施或 设备的计算冋距起讫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5.1.4 一个罐组油罐总容量不应大于60×1 OWO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等相 关规范制定的。根据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多年的实际应用情况, 对于大型储鑼罐组来说,其自动控制水平及消防设施水平较高,考虑 减少占地、合理布置,其总容量控制在不大于60X IOV是合适的。
5. 1.5油罐组内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小)。两个油雄组相邻 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PJ). 8Po油罐总容量大于24()×1(),πi3的石油 储备库,应将储油区划分成多不油罐区,每个油罐区油罐总容却不应大 于24()XIOVo两个油罐区相邻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J: 1.01)。
注:D为相邻油罐中较大油罐的罐壁直径,
说明:对于石油储备库来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单个储罐峨容 大、罐的个数多,占地面积大。在库容较大时,为避免油罐过于密集 的布置,增加防火分隔是必要的。本条规定每24()X10W罐容作为•个 嘛区组合,适当加大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0D、雄组之间的防火间 距为0.8D是合适的,同时也可使罐区之间的消防道路适当加宽,方便 消防车作业。
5.1.6油罐不宜布置在性质差异较人的地基上。
说明:油罐避免布置在地基差异较大的地段,可有效防止有关的不 均匀沉降,方便油罐的地基处理。
5.1.7消防泵房、专用消防站、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办公室、控 制室、宿舍、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与地上输油管道之间的距离小J∖四 时,朝向输油管道一侧的外墙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不燃烧体实体墙。
说明:消防泵房、专用消防站、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办公室、 控制室、宿舍、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是储备库内的重要设施,本条的规 定意在防止地上输油管道发生意外事故时,对这些建筑物造成严重危 害。
5- 1.8 油泵和多个油罐组共用的隔油池应设置在防火堤外。
5.1* 石油储备库内使用性质相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在符合生产使 用和安全防火的要求下,宜合并建造。
说明:石油储备库内相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在符合生产使用和安 全防火的要求下合并建造,可使库区平面布置合理,节约占地,也便于 管理。 I
5. I. 1()消防泵房、消防站、控制室等场所,宜设在油罐区全年最小频 率风向的下风側。 I
5. 1. Il摩外排洪沟或管道不宜穿越或进入库区。如受条件限制,库外 排洪沟或管道必须穿越或进入库区时,应采取防止上游可能出现的流消 火进入排洪沟或管道的措施。
5.2库区道路
5. 2. 1每个油罐组均应设环行消防道路。 I
说明:由于储备库内均为大型储罐,每个廳组的占地面积均较大,
因此要求每个油雄组均应设环行消防道路。环形消防道也有利于消防车 作业。
5.2.2 油雄组周边的消防道路路面标高应高于防火堤外侧地面的设计 标高,其高度不宜小f∙ O. 5r∏o位于地势较高处的消防道路路堤高度可适当 降低,但不应小
说明:油鎌,周痂肖防道路路面髙于防火堤外侧地面的设计标高, 目的是通过路堤的阻拦作用,将可能泄露到防火堤外面的油品及液体污 染物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可避免外泄的油品流淌到路面上妨碍 消防车辆的通行。“位于地势较高处的消防道路路堤高度可适当降低, 但不应低于0.3m”,是指同一个罐组的周边消防道路地势不同时,位于 地势较高处的消防道路路堤高度就没有必要达到0.5m高度¾)7*-∕<⅛ δ.2.3油辟区周边的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匸坷」其中亜业展度不应初呕 小于Tn顼雄组之间的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于9e,其中路面宽度不应受* 小于日其它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J- 6m。消&道路的内边缘转弯半径俭鮪 不应小f, 12mo
说明:由于消防车的大型化,9m宽的消防道路能很好满足消防车 作业。为了满足大量消防车辆的通行需要,本条规定要求油罐区周边的 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于IlmO
5.2.4油罐中心与至少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T- 120m;当不能 满足此要求时,油罐中心与最近消防道路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加。消 防道路与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叽 ¥多劣*必・ 说明:规定油罐与消防道路之间的距离,是为满足消防车作业要求。
5.2.5储备摩通向座外公路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两处,并宜位于不 同方位。
说明:为方便事故状态下消防车进出库区方便,特要求设置通向库 外公路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两处。
5.2.6消防道路两个路口间的长度大于30Onl时,该消防道路中段应设 , 样供火灾施救时用的回车场地,冋车场不宜小f 18mX18m(⅞道路)。擊顼 说明: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大型消防车作业时,消防道路仍然畅哮;3
15
X .・f "Λ Z
5.2.7 消防道路净窄∣⅛度不应小f 5. O米,纵栄不口AJ,8%。
5.3防火堤
5.3. 1油謎组应设防火堤。
说明:地上油罐一旦发生爆炸、火灾、破裂等事故,油品会流出油 罐外,如果没有防火堤,油品就会到处漫流。这样将会使事故影响范围 蔓延、扩大,也会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为了限制事故影响范围,把损 失降到最低限度,规定地上油罐应设防火堤。
5.3.2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4⅜尘r迎櫟组内一个最大整婴Zb 说明:本条规定“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 大錯公称容积”,意在将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油罐全泄漏事故控制在 最小范围内。
5.3.3 储雄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丁•罐壁高度的一半。
说明:当油雄罐壁某处破裂或穿孔时,其最大喷散水平距离等于罐 壁高度的一半,所以留出舖壁高度一半的空地,即使储縦破损,娜内液 体也不会喷散到防火堤外。
5.3.4防火堤的计算高度应保证堤内有效容枳需要。防火堤的实际高 度应高Fil算高度j. 2mc防火堤的高度不应低于土匹以防火堤内侧设 计地坪计),且不宜髙于員•加_(以防火堤外侧设计地坪计)O
说明:考虑到防火提内可燃液体着火时用泡沫枪灭火易冲击造成喷 溅,故防火堤最好不低于Im,最低高度限制主要是为了防范泡沫喷溅, 故从防火堤内侧算起。《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化工 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等相关规范规定,罐组防火堤高度 不应超过2.2米,这是出于方便消防人员手持移动式水枪对油罐进行火 火作业的考虑,但这条规定使得大型油罐嘛组防火堤的有效容量很难达 到一个最大罐的罐容,一旦发生油罐全泄漏这种极端事故,漏油就不能 被完全限制在罐组防火堤内了。现在消防队扑救油罐火灾,主要是依靠 消防车辆进行作业,防火堤可以适当増高,以使大型油罐罐组防火堤的 有效容量达到一个最大罐的錯容。参考国外标准,本条规定“罐组防火
堤高出消防道路的高度不应超过3.2米”C
5.3.5 油雄组内应设隔堤,隔堤内油罐的数損应为1座,隔堤应是釆
用非燃烧材料建造的实体墙,高度宜为0∙8m^
说明:在油罐发生油品少量泄漏事故时,为了将溢漏油品控制在较 小范围内,以减小事故影响,设置隔堤是必要的。
5.3.6在占地、土质条件能满足'需要的前提条件下,宜选用土筑防火 堤,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不应小于0.迎在土筑堤无条件或困难地区, 可选用其他结构形式的防火堤,但诵录用浆砌毛石结构!
说明:土筑防火堤耐燃烧性能好、痂性好、不需要设置伸缩缝, 也没有管道穿越防火堤时密封的问题,但其要求的占地面积较大、维护 工作量也大。在用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优先选用土筑防火堤。毛石 结构的防火堤整体稳定性差、抗震强度弱,因此规定不得釆用。
5.3.7防火堤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L若耐火极限低于3h应采取在堤 内侧培土或喚曾躡热防火涂料等商慕施:在耐火极限内,防火⅛Λ∕ 承受在计耸高姦国内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力H不应泄漏.
5.3.8管道穿越防火堤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⅛ 火堤处应设固定管墩。一 '
说明:管道穿越防火堤要保证严密,且杜绝在防火堤上开洞,以防 止事故状态下油品流出防火堤。
费
L
斐
R
5.3.9防火堤每一个隔堤区域内均应设置对外人行台阶或坡道,相邻 台阶或坡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划。台阶或坡道高度大于或等于2m 时,应设护栏。 I
说明:储备库内每个油罐组的占地面积都较大,为方便操作人员考 虑平时工作进出跨越防火堤方便和事故时能及时逃生,人行防火堤相邻 踏步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60m。
5.4竖向布置及其它
5.4.1石油储备库场地设计标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I庫区场地应避免洪水、潮水及内涝水的淹没:
2对于受洪水、潮水及内涝水威胁的场地,',驱近江河、湖泊等 地段时,库区场地的区低设计标高,应比设计频率水位高0.5In及以上: 当在海岛、沿海地段或潮汐作用明显的河口段时,库区场地的最低设计 标髙,应比设计频率水位高m及以上。当有波浪侵袭或帝水现象时, 尚应加上最大波浪或雍水高度:
3当有防止石油储备库受淹的可靠措施,旦技术经济合理时,摩 区场地也可低于计算水位。
说明:场地设计标髙高于设计频率水位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水、 潮水及内涝水的淹没。此时场地雨水可自流排出库外。但如果为了使场 地设计标高高于计算水位,工程填方量很大时,可釆取用设防洪(潮) 堤的方案,并同时采取可靠的防、排内涝措施,此时场地设计标高可降 低,雨水及其它库内外排水需要采用提升强排方式。该种方式需经过技 术经济比较后采用。
5.4.2行政管理区、消防家房、、专四消防夢、总变电所宜位「地势相 对较高的场地上。(W円也说S休筑%)
说明:行政管理区为储备库内人员最集中的区域,消防泵房、专用 消防站、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是储备库的重要设施。这些建筑物位于 地势相对较髙的场地上,系指相对于相邻的储罐区而言.这样布置可以 避免事故状态下,油品漫流、存积到行政管理区以及消防泵房、专用消 防站、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所在区域内,更好地保护这些建筑物。
5.4.3 防火堤内应采丿Ij理沟排放雨水,在雨水沟穿越防火堤处应采取 排水阻油措施- -……一
说明:防火堤内雨水可以排出堤外,但事故溢出的可燃液体不应排 走,故必须要采取排水阻油措施,可以釆用安装有切断阀的排水井,也 可釆用排水阻油器等。
5.4. I石油储备沈应设高度不低匕义丽的不燃烧材料的实体困墙,围 墙下部0.5m高度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行政管理区与生产区之间应设 ■ _
仍瀚:中方蹿携
用不燃烧材/面辎南墙,围墙下部0.5In ⅛度范围刀应为龙处洞的'虬丹 体墙。行政管理区应设单独对外的出入11。宓够"神舗*嘉財 说明:本条规定“石油储备库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非燃烧材料
的实体围墙”,是安全管理需要,内容与《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 一致。要求围墙下部O. 5m高度范围内应密实不漏油,是将 围墙作为最后一道拦截漏油的措施。要求行政管理区应设单独对外的岀
入口,是为了避免进出行政管理区的人员和车辆频繁穿越生产区和辅助 生产区。
5.4.5石油储备库绿化面积不宜小丁库区面积的∖2‰
说明:储备库内进行适当的绿化,可以美化和改善库内环境。油性 大的树种易燃烧,应避免在库区内种植。防火堤内也不应种植树木。
6储运工艺及管道
6. 1 工艺流程
6. I. ɪ储备库丄之流程在満足各项作业要求前提下应做到设计合理、 调度灵活、投资节省、操作方便、有利于检修和爭故处理,并应与依托 系统良好衔接。
6. 1.2 石油储备摩的原油接卸、外输应充分依托现有原油码头和管输 系统。
说明:石油储备库一般周转次数较少,设置专用原油码头和管输系 统利用率较低,不经济也不合理C所以规定“石油储备库的原油接卸、 外输应充分依托现有原油码头和管输系统。”
6. 1.3 石油储备库应设有连通原油码头及应急用户(炼油厂等)的管 道。
说明:石油储备库一般收油所和发油量都比较大,采用管道输油是 最合理的方式。
6. 1.4 石油储备库工艺流程应满足下列主要作业要求:
1接收外部来油进罐储存:
3 进、出库原油计量:
6.2油錯附件
6. 2. I油罐应设置量油孔、人孔和放水管等附件。
6.2.3油罐进油管道控制阀门应采取高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措施O
说明:6.2.2和6.2.3这两条的规定内容是疝畐罐需采取的必要
说明:本条规定是为了疝蚤全液位:
16.2.5油雄宜设置搅拌设备。
说明:本条的规定是为r减少油罐内淤泥堆积,进而减少清歸次 数。
6.3输油泵站
6.3.1输油泵站应位于油罐叩防火堤外,并宜采用地上式。
说明:输油泵站如果建地下或半地下泵房,泵房内容易积聚油气, 于安全不利,所以规定“宜采用地上式”。
6.3.2 输油泵宜霧天(包括泵棚)布置,在北方寒冷地区可设置泉房。
说明:原油是甲类火灾危险液体,原油泵设置在房间内不利于油气 扩散,所以规定“输油泵宜露天(包括泵棚)布置,但在北方寒冷地区, 原油泵在冬季有保温的需求,设置在房间内较为合适,只要采取必要的 措施(如机械通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釆用防爆电气设备等),安全 也是有保障的。
6.3.3 外输油泉宜多台并联或申联操作,并宜设粗1台备用泵。
说明:外输油泵多台并联操作,有利于调节流冒丽不同流量需 求,还可提高外输油泵的可靠度。
6.4管道安装
6.4.1石油储备库围墙以内的输油管道,宜地上敷设。
6. 4.2地上输油管道应敷设在管墩或管架上,并应设管托/求0馈由窗彳皋
6.4.3管道穿越、跨越道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佈说)
1管道穿越道路处,其交角不宜小于60。,并应采取涵洞或套管 或其它防护措施。套管的端部伸出路基边坡不应小于2m,路边有排水 沟时,伸出水沟边不应小于ImO套管顶距道路路面不应小Γ 0.6me管 道桥涵应充沙(土)壊实;
I 2管道跨越库内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s管架
I 立柱边缘及管道附件凸出部分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Im:
I 3管道的穿越、跨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波纹管或套筒补偿器、 法兰、螺纹接头等附件。
6. 4. 4 管道与道路平行布置时,管架边缘及管道附件凸出部分距道路 边缘不应小于ImO
6.4.5 管道与油罐连接应釆用柔性连接。
6.4.6 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方式。有特殊需要的部位可采用法 兰连接。
1.7钢管及其附件的外表而,应涂刷防腐涂层。埋地钢管应采取防 腐绝缘或其它防护措施。
说明:本节规定了石油储备库围墙以内的输油管道的安装要求,这 些要求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的。
6.5主要设备及器材选用
6.5. 1输油泉宜选用离心那或螺杆泵。露天布置的系机组应为户外型、 并应具有自润滑、风冷性能。
6.5.2 工艺阀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3需要经常操作的阀门应选用电动或气动等自动控制阀门。自动 控制阀除应能在现场操作外,也应能在控制室进行控制和显示状态。
4 选用的H动控制阀门应具有璐覇璐涉。爲称宜径小「或等 T ∣)N60()的阀门,手•动关闭阀门IWHT公称直径大F i DN600的电动阀门,手•动关闭阀门的时间不宜超过 ^inO
本条制定了工艺阀门的选择规定,对其中第3款和第4款说明如下:
3要求“自动控制阀除应能在现场操作外,也应能在控制室进行 控制和显示状态。”是为了随时掌握阀门的开关状态,提醒操作人员关 闭该关闭的阀门、打开该打开的阀门。
4 2010年发生的大连7・16油库火灾事故教训之一是,供电系统 被毁坏后,储罐进出油管道上设置的电动阀不能快速人工关闭,致使小 故规模扩大。本款规定意在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渡絳洌如 4j>∖>Λ∙
6. 5. 3油罐的搅拌设备可采用旋转喷射循环搅拌系统或侧壁叶轮搅井]
器U
6.5.4 泉用过滤器宜选用篮式过滤器,过滤器的流通面积宜为接管截 面积的5倍〜7倍。
6. 5. 5 管道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油管道的管径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条件进行计算,并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管径小于或等于殿∩的管道,应选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输 送流体用无縫钢管》GB/T 8163要求的无缝钢管C管径大F DN30O的管 道,诃选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 第一部分:A级钢管》GB/T 9711. 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 技术条件 第二部分:B级钢管》(;B/T9711.2要求的宜缝或螺旋缝埋 弧焊钢管:
3 管道设计使用寿命不应少于20年。
7油罐
7. 1 一般规定
7.1.1油罐应选用钢制浮顶鍵。
说明:钢制浮顶罐结构稳定、密封性能和防火性能好,适合于大型 原油储罐使用。
7. 1.2油罐实际储存容量不宜小于油綻的公称容量。
7. 1.3公称容量大于IOXlOV油繪罐体应采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进 行校核。
说明:大型储罐由于釆用高强度材料,并且直径比较大,因此带来 的应力集中问题更突出:另外,大于IOXlOV储罐国内还不多,生产 运行考验时间不长,经验也比较少,因此规定:储罐除按常规的方法进 行设计外,对公称容量大于IOXlO4m3储罐罐体尚应采用应力分析设计 方法进行校核。
7. 1.4縦底腐蚀裕量不应小于绅.罐壁腐蚀裕量不应小于丄mm。
说明:本条规定了腐蚀裕冨疝小值。为了节约钢材,痂两量和 防腐措施结合考虑,但无论采取何种防腐蚀措施,都不应低于本条要求•
7. 1.5油罐应设置罐顶平台及盘梯等附件。
说明:本条规定是为了满足操作需要和安全保护需要•
7. 1.6油雄的防雷、防挣电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10.2节和第10.3 A的 有关规定。
7.2材料选用
7.2. 1油罐用材料应符合油罐的使用条件,并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加工性能及经济合理性。 1
7.2.2 油罐用材料若选用国外材料,应是国外油罐设计规范允许使用 的材料。 I
7. 2. 3油摊各部分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ɪ雄壁下部宜釆用高强度钢板,雜壁上部由刚度确定厚度部分宜 采用碳素结构钢,高强度材料和碳素结构钢之冋可采用低合金钢过渡;
2域底边缘板所用材料应与底圈罐壁板相同,罐底中幅板宜采用 碳素结构钢:
3浮顶用钢板、型钢材料宜采用碳素结构钢。
说明:本节规定了对原油储罐材料的基本要求。推荐使用屈服强度 为490MPa的高强度材料。对于强度更高的材料,不推荐使用。使用国 外材料时,要求选用国外储罐设计规范允许使用的材料是为了保证材料 的可靠性。
7.3罐底结构设计
7.3. 1維底用钢板规格应考虑预制施匸能力、经济合理性及运输条件, 宜选用大规格钢板C
7.3.2 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油綻罐底中幅板厚度不宜小F ⅛ 不包括 腐蚀裕量的边缘板中度不宜小于燮。
说明:本条是以5 X IOW储罐为基准确定的最小厚度。对于特殊情 况下釆用容量更小的储罐,可以突破此条的要求。
7.3.3 罐底自身接头应采用带垫板的对接接头。
说明:对接接头的罐底寿命、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均高于搭接罐 底,另外,大型油罐底板厚度一般在Iomm及以上,不宜采用搭接接头。 因此本条规定錯底采用对接接头。
7.3.4 底圏罐壁板与縦底边缘板之间的T形接头的縦壁内側角焊缝, 其快向焊脚尺寸,应等「底圏罐壁板和边缘板两者中较薄件的厚度,R 不应大Γ 13mm: JC水平方向焊脚尺寸,宜取竖向焊脚尺寸的1.0倍〜 1.35倍,且焊趾部分应圆滑过渡。
7.4罐壁结构设计
7.4. 1罐壁用钢板规格应考虑预制施r能力、经济金理性及运输条件, 宜选用大规格钢板。
7.4.2罐壁纵、坏向接头应采用内壁对齐的对接接头,且焊缝坡口形 式应满足自动焊的要求。
7.5浮顶结构设计 龄個标枫W
7.5. 1浮顶应采用VL盘式或双盘式的结构,浮顶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建 罐地区的气象条件、油罐操作条件、储存油品特性、用户要求等因素进 行选择。
7. 5. 2 浮顶浮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2单盘设计安装高度,应按储存油品的实际密度计算:
7.5.3单.盘术浮顶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下列条件:
1当排水管失效时,浮顶应能承受24h内降水fit¾ 25Omm的雨水 载荷而不沉没:
2 在浮顶上没有雨载荷和活载荷的情况下,単盘:板和任意两个浮 舱同时泄漏时,浮顶应能漂浮在液面上不沉没;
1当排水管失效时,浮顶应能承受24h内降水量为25Omm的雨水 载荷侖'沐沉没。对设置紧急排水设施的浮顶,可不受此条件限制,但紧 急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应满足浮顶上存留的枳水荷载小于浮顶设计所 采用的积水载荷的要求: H
2 在浮顶上没有雨荷载和活载荷的情况下,浮顶任意两个浮脸同 时泄漏时,浮顶应能漂浮在液面匕不沉没:
3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浮顶不发生强度和穏定性破坏。
说明:7.5.3及7. 5. 4条对单盘式、双盘式浮顶的设计原则作了规 定。此规定总结了国内几十年大型储罐的经验,明确提出,对于双盘式 浮顶,当釆用紧急排水设施时,设计载荷可以取小于相当T- 25Omm降水 壁的雨水载荷。本条参照了 API650-2007的相关要求。
7.5.5在摊顶平台和浮顶之间应设茴转动扶梯。在浮顶处于最低支撑 位置时,转动扶梯与罐壁的夹角不应小于30°。
7. 5. 6浮顶应设置浮顶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管的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建挪地区的降雨量确定,但数量不 应少于2条]
2浮顶排水系统应由单向阀、连接管、出口切断阀及挠性件或回 转件等组成;
3浮顶排水系统应采用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寿命长且冇成熟使 用经验的结构:
4有暴雨的地区,浮顶应设置防止雨水超最聚积的紧急排水设施。 紧急排水设施应具有防止储液倒流功能。
说明:本条对浮顶排水系统的设置、排水管大小及数量、系统组成, 结构可靠性等提出原则要求。由于浮顶排水系统的维修需要清罐后进 行,因此强调浮顶排水系统应釆用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寿命长的结构。 7.5.7浮顶边缘应设置有效的边缘密封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装置应由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组成:
2 在浮顶外边缘板与罐壁之间的环形空间间距偏差为± IOOmm的 条件下,一次密却及二次密封应仍能保持良好密封效果;
3 二次密對应设有密闭密封环形空间连续分布的油气隔虹二次
密且的紧固件应采用不锈钢;在隨蚀较严重的场合,二次密封的支撑板a力 亦应采用不锈钢。謬■險3J峙*伽咻W辫
说明:本条对浮顶排水素统的设置、排水管久小及数量、系统组成, 结构可靠性等提出原则要求。由于浮顶排水系统的维修需要清罐后进 行,因此强调浮顶排水系统应釆用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寿命长的结构。
7.5. 8 穿过浮顶的构件伸出浮顶k表IlII的高度,应保i∣E在本规范 7.5.3、7.5.4条规定的条件下,油品不倒流到浮顶上。
7.5.9 浮顶和罐体之间应进行可毒;的电'(连接,并应符合本规范 10.2节和第10.3节的有关规定Cl
说明:浮顶和罐体之间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是防雷电事故的必要: 施。
7.6防腐设计
7.6.1油墉磯壁外表面、罐壁内表面上下各2m高度、浮顶内外表面, 油標金屈结构应采用涂料防腐保护,可维修部位的防腐涂层寿命应为 年〜10年。
说明:涂料防腐保护寿命按一个检修周期考虑的,为7〜10年。
7.6.2 油罐底板上表面应釆用涂层和牺牲I引极联合防护。
7.6.3油雄底板下表而应采用涂层防护,必要时凹采用涂层和阴极彳 护联合防护,罐底板下阳极的设计寿命不宜小于20年。
说明:罐底板F阳极的设计寿命规定不宜小于20年,具有可操彳 性。
7.6.4油雄底板边缘^基础结合处应设置"靠的防水设施。
说明:储罐底板边缘与基础结合处的防水设施可以大大减轻锥底右 的腐蚀,因此做了要求。
7.6.5油罐宜采用也地L进行充水试验,当采用非洁净淡水作为才 水试凝介质时,应设置临时防护设施。
说明:本条对无法解决洁净淡水资源的情况下,给出了解决问题依 原则要求。当采用非洁净淡水作为充水试验介质时,要求建设单位、S 计单位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采取防护设施。
7.6.6 油罐的防腐尚应符合现彳T国家标准《钢质石油储縦防腐蚀工戸 技术规范》GB50393的百美规定。
8消防设施
8. 1 -般规定
8.1.1石油储备库应设消防设施。储备库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储 备库的具体条件与邻近单位的消防协作条件等因素确定C
说明:储备库储存大量原油,有发生火灾車故的可能性,所以“应 设消防设施
8.1.2油謎应设置固定式低倍数泡沬灭火系统。
说明:储备库的油罐为大型钢制外浮顶罐,目前来说,低倍数泡沫 灭火系统是最有效的灭火系统。由于油雄大,设置固定式的低倍数泡沫 灭火系统是必须的。这条规定也和目前的《石油库设计规范》、《泡沫灭 火系统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及《石油天然气工 程设计防火规范》一致。
8. 1.3油饑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
说明:由于油罐为大型钢制外浮顶罐,移动式消防冷却方式难以保 证对着火罐进行有效全面的冷却,故规定采用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 这条规定也和目前的《石油库设计规范》以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 规范》、《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一致。
8. 1.4油辨的消防冷却水和泡沫系统应采用段旦*L助的程序控制 系统,同时具备现场手动操隹的功能。
说明:由于油罐为大型外浮顶罐,库区面积大,保护对象重要,一 旦发生火情需要迅速灭火,故规定油罐的消防水喷淋和泡沫系统应采用 远程手动启动的程序控制系统,同时具备现场手动操作的功能。具体说 就是油雄的消防喷淋冷却和泡沫灭火系统需达到如下效果:
I当接到某个储罐希火的报警后,可以在消防控制室内,通过简 单的一键按钮或自动启动相关的消防水泉、着火罐的喷淋以及泡沫系 统,向着火罐提供消防喷淋水和泡沫进行灭火和冷却。
2可以在控制室内人工启动单个的消防泉和控制阀门,向任意一 个雜提供喷淋和泡沫。
3可以在消防泵、控制阀安装现场手动启动消防泵或控制阀。
8. 1.5石油储备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说明: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及时得知火情,以变迅速采取灭 火措施。
8.1.6 储备库消防综合能力应符合区域消防规划要求。
说明:消防综合能力是指石油储备库自身具备的防范和处置火灾的 能力。区域消防规划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给水、消防设施、消防站 消防装备等内容。当储备库周边存在类似的企业如石化企业、油库等, 有些移动灭火设施(如消防车)是类似的,可以与这些企业及当地消防 部门建立区域联防体系,以提高石油储备库的消防设置和防护水平。
8. 1.7泡沫消防水泵和消防水泉宜集中设FL(4M盛
、 ----—、
8.2消防给水
82. 1石油储备库应设独立的自动启动消防给水系统。
说明:储备库的消防用水比较大,相比于油库的生产生活给水来说, 不可能合用一个系统。由于油库的重要性,以及油罐上设置了固定式的 冷却水系统,必须采用自动的消防给水。
8.2.2消防给水系统压力>f、应小T-在达到设计消防水扇时最不利点所 需要:的压力,并应保证每个消火栓出口处在达到设计消防水量时,给水 压力不应小于0. 25MPae ■
说明:消防水的供给压力首先应满足在达到设计水量时消防喷淋所 需要的压力。由于消火栓需要供给消防车所需要的移动冷却水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防车的需要,规定每个消火栓出口处在达到设计消防 水鼐时,给水压力不小于0. 25MPae 8.2.3消防给水系统应保持充水状态U
说明:消防给水系统应保持充水状态,是为了座少消防水到火场的 时间。
B.2.4 油罐组的消防给水管道应环状敷设:油罐组的消防水环形管道 的进水管道不应少于2条,每条管道应能通过全部消防用水显。
说明:油罐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环状敷设,主要考虑油攏区是 油库的防火重点,环状管网可以从两侧向用水点供水,较为可靠。
8.2.5 储备库的消防用水量,应为下列用水量的总和:一
:的
诂、
[防
1扑救一个最大油罐火灾配置泡沫用水量;
2冷却一个最大着火油緇用水景;
3 移动消防用水景120L∕sβ
.说,
&的
点所
给水
淋所
淒,
消防
说明:油库的消防水量除了满足油罐的喷淋和配置泡沫混合液用水 之外,还应适当考虑移动式冷却的需要,即油罐着火时到现场的消防车 的用水需求。平衡建设投资和实际的需求,移动丞量也为120L∕s∙可 妙足2台大型消防车的用水需要。由于油库的消防水储备是一定的, 油库火灾时消防水的使用应严格控制,不能随意从消防水管网上取用消 防水,以防止油库的消防水储备被提早用完。油罐的哽淋应利用罐上的 固定式系统,局部位置可以使用移动式冷却。消防车应主要用于少量的 流散火灾以及泡沫灭火部分的补充。
8. 2.6油罐的消防冷却水供水范围和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着火罐应按維壁表面枳冷却,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F
2. OL/mi n ∙
2着火油罐的相邻油罐可不冷却。
3应按实际的消防水管道及其他配置校核油罐实际的消防用水 量。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相关 条文制订的。
8.2.7安装⅛E油罐上的固定消防冷却水管和喚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罐抗风圏或加强圈没有设置导流设触寸,其下面应设冷却喷
水环管:
2 冷却喰水环管上宜设置水幕式喷头,喷头布置间距不宜大T- 2ι 喷头的出水压力不应小于0.2MPa;安装完成后的实际喚水量不宜超i 设计计算水量的20%;
3油雄冷却水的进水立管下端应设清扌1 口:清扫口下端应高TT 基础顶面,其高差不应小于0.3m:
4 消防水立管直径不宜超过DN150:
5消防水立管和水平管道连接时应设金属软管。
说明:冷却水环管安装时受到抗风圏、加强圈等油罐上附件的限統 实际安装后的喷淋系统的水量将比按照强度计算出来的水量要大一些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消防水量,以及降低消防系统的投资,要求实际喷) 水量比计算水届的超出值不大于20%。油罐上消防水立管太大时导3 安装困难,并且立管在油罐壁上的固定点受力较大,故规定消防水立4 不宜超出DN150o由于油罐在进油后有一定的沉降,为了防止消防水] 管和地面上的水平管道之间产生大的应力,规定消防水立管和水平管i 连接时应设金属软管。
8.2.8 消防冷却水管道上应设控制阀和放空艸Il控制阀应设在防火J⅛ 外,放空阀宜设在防火堤外。
8.2.9消防冷却水供给时间不应少于址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相3 条文制订的。
8.2. 1()消防冷却水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具备双电源条件时.消防冷却水主泵应采用电动泉,备用务 -- — 序采用柴油机冬 当只有单电源条件时,亳兰」台电动消防冷却水泵, 其余消防冷却水泵应采用柴油机泵; V Ii⅛偈方從
2消防冷却水泵应采用正压启动;
3消防冷却水系应设I台备用系;备用泉的流成、扬程不应小d 最大工作主泵的能力;
aiʃ油鋪规格形式单一时,消防冷却水乘宜采用2台, 不-样时,消防冷却水泉应按不I,«1的计算消防水玷 过4台;
私应设置在泉房或泵棚内; 泛的启动应为自动控制; 殳置超压回流管道。
泵的规定是在《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的特点对泵的选择、流量配置方面提出『具体的要 賣火时快速启动消防水泵,要求消防水泵正压启动。 却水泉的吸水管宜单独设置,当儿台消防冷却水泵 前主管道时,该管道应冇不少于2条支管道接入消 W支管道应能通过全部用水量。
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相关
应设置消防水储备设施.并应符合F列规定; 宜采川钢罐,补水时间不应超过地
项少于2个,并应用带阀门的连通管连通。采用水 西个池,并应用带I阀门的连通管连通;
IZ均气温低于OC地区的水罐(池)应设防冻设施: 白.江、河、湖、海等合适的地面水泌j时,地面水源 急消防水源。乂近岌命''b綱嬴 有利于消防泵的安装和快速启动,减少消防水的渗 水补水时间比普通油库的要求提高(《石油库设计 不应超过96h),以利于油库的安全。在有条件的 附近的江、河、湖、海等作为储备库的应急消防水 端火灾事故时对消防水的需求。
管道上应设首消火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手道上所设置的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60m;
2消火栓宜采用1.6MPH的地上消火栓:衆冷地IX消防水管道上 置的消火栓应有防冻、放空措施。
说明:由于冨畐的油罐为外浮顶罐,外浮顶罐的火灾特点是一般彳 浮盘密封圈处着火,一般不会发生爆炸而损坏固定式喷淋系统。消防E 如果使用安装在消防水管网上的固定水炮,消防水只能达到罐外壁,f 罐外壁上安装有固定式喷淋系统,附加的水炮作用很小,而且消耗大』 的消防水。如果存在少量的流散火灾,可以使用消火栓和消防车来扑灭 或者利用配置在消防站的移动式二用炮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使用。E 此,外浮顶罐火灾时应利用固定式喷淋系统来冷却着火油罐,控制消切 水量的消耗。水炮安装后,火灾时必定会开启,导致大最的消防水消耗 使消防水储备提前用完,并且有可能导致消防水泵超出正常工况运行, 威胁水泵的安全。所以规定不宜设置固定式水炮。
消火栓一般供现场消防车使用和消防人员直接接水带使用,由于Jl 上安装有固定式喷淋系统,消火栓的出水应适当控制,防止消防水的无 序使用,并降低投资,建议采用DNlOO的消火栓。
H. 2. id 消防水管道应釆用钢管。油皤上消防水喷淋环管和V管宜分段 预制后再内外热镀锌,沟槽式连接或法兰连接。
说明:油罐的固定式喷淋管道正常时为空管,较易受大气环境影响 腐蚀,为降低腐蚀,延长使用寿命,规定釆用镀锌钢管。 I
8.2. 15防火堤内的消防水支管道宜地上安装;防火堤外的消防水管茜 宜埋地设置。 I
说明:罐区内的消防水支管平常为空管,腐蚀比较严重,如果埋也 腐蚀情况难以监测,地上安装可以比较直观地监测腐蚀情况。 I
8.2. 16 埋地的消防水管道应釆取防腐措施,但不宜采用石油沥青防周 方式。 I
说明:管道防腐方式较多,石油沥青防腐影响环境且施工条件也比] 较差。 1 8.2.17消防水管道上用于自动控制的阀门阀体应为铸钢。
I:设
般在 防时 ,而 汰量 •卜灭, O因 I消防 肖耗, 官行,
I于罐 :的无
:分段
修响
:管道
厘地,
防腐
弛比
说明:自动控制阀门在灭火系统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铸钢阀比铸铁 阀更容易保证制造质量。
X.2. 18储备库的消防给水主管道宜与临近同类企业的消防给水主管
说明:此条规定意在促使相邻石油库建立消防协作关系,在发生火 灾事故时相互支援。
8. 3油罐的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8.3.1油罐的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隧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泡沫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8. 3.2〜
8.3. 18条的规定。
8.3.2泡沫液混合比不宜低J∙j‰ 泡沫液宜选用水成膜型泡沫液。
说明:泡沬比例装置在混合水和泡沫液时混合比在一定的范围内波 动,如果设计混合比较低,混合比稍有波动,就会对泡沫液用量产生比 较大的影响,因此建议设计混合比不宜低于3%。水成膜泡沫液储存时 间长,泡沫流动性也较好,推荐使用。
8. 3. 3 泡沫混合液量"应满足扑救油罐区内最大单罐火灾所需泡沫混合 液用拍和为该油罐配置的辅助泡沫枪所需混合液用量的要求。油攏区 泡沫站泡沫液的总储域除按规定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泡沫枪数话和连 续供给时间计算外,尚应增加充满管道的需要量气
8.3.4油罐需要的泡沫混合液流量,应坟罐壁与泡沫堰板之叫的环形 面积计算。
8.3.5 用于扑救油辞火灾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2.5L/ (min∙mj),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单个泡沫产生器的最大保护 周长按24m设计。
8.3.6用于扑救液体流散火灾的辅助泡沫枪数量不应小于皀冬 毎支泡沫枪的流量应按24OL∕min设计。其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应 按}()m i C设计C
H. 3. 7 油罐的泡沫产生器规格应相同,且应沿辎周均匀布置。
说明:8.3.3〜8. 3. 7这5条规定是参照《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2010的相关条文制订的。
8.3.8 泡沫产生器喷射口宜设置在鳗壁顶部。泡沫堰板高度应高于二 次密封顶端O∙3m,且不应小于0.9 in:泡沫堰板与衅壁的间距宜为0.9
--- ——一 ——
m〜1.2 Ino
说明:泡沫产生器设置有管壁顶部设置和中心软管分配式设置二种 方式。中心软管分配方式需要有泡沫软管穿越油罐中心的原油,一旦损 坏漏油将导致这个油罐的泡沫系统全部停用,检修必须将所有原油清 空,检修代价昂贵C而且,泡沬软管造价高昂。所以建议采用泡沫产生 器管壁顶部设置方式。油罐火灾时,二次密封经常不是全部损坏,为了 保证泡沫通过二次密封进入巻火部位,规定泡沫堰板必须高于二次密 封。为了保证泡沫的淹没深度,规定泡沫堰板高度不小于0.9m。为方 便检修,规定泡沫堰板距管壁的距离。
X. 3. 9 石油储备库应设置泡沫站,泡沫站位置应满足在泡沫消防水泉 启动后,将泡沫混合液输送到最远保护对象的时冋小于或等丁∙ 5min°
• -----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W 的相关条文制订的。
8.3. IO 配置泡沫混合液用泡沫消防水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泡沫消防水泉应设备拝
备.各设置独立的吸水管;
备.
备用泵的流蛍、扬程不应小于最人工作i泵的相应性能;
3当具备双电源条件时,泡沫消防水主泵应釆用电动泵,备咽 呼采用柴油机泵;当只有单电源条件时,宜设I台电动泡沫消防水泉, 其余泡沫消防水泵应采用柴油机泵;
4 泡沫消防水系应正压启动;
5泡沫消防水泵的压力和流量应满足各个泡沫站的需要:
6 泡沫消防水浆宜设置.在泉房或泉棚内:
7 泡沫消防水泵的启动应采取自动控制方式;
8 泡沫消防水泉应设置超压回流管道。
说明:用于油罐喷淋的消防水管道在火灾时经常由于消防车和消火 栓的用水而压力不稳定,为了保证泡沫系统的有效使用,规定用于配置 泡沫混合液的消防水单独设置系统,泵和管道单独设置。
8.3. 11泡沫站内泡沫混合装置宜采用平衡压力平泡沫力例混合流程】 泡沫液果应保证在设计流量下泡沫液供给压力大于最大进水压力,直釆 用齿轮泵,’常封或壊充类型应适宜输送所选的泡沫液,其材料应耐泡沫 液腐蚀旦不影响泡沫液的性能:泡沫液亲应耐受时间不低于IOmin的空 载运行。泡沫液泵宜采用电动泵,备用泵可采用柴油机拖动泵.泡沫液 泵、平衡阀和比例混合器应为I用1备。
说明:目前泡沫混合流程有环泵式比例混合流程、压力比例式混合 流程以及平衡压力式比例混合流程。由于使用条件比较苛刻,一般环泵 式比例混合流程很少使用。压力比例式混合流程简单,但是在泡沫液用 完之后再加泡沫液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泡沫灭火系统使用时不能加泡沫 液,也不太合适,因此推荐使用平衡压力式比例混合流程。这个规定也 和《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相关条文-致。
8.3.12泡沫液储备量应在计算的基础上増加不少于史)%的富裕hh泡 沫液雄应使用不锈钢材料或其他符合水成膜泡沫液储£要求的材质。泡 沫液縦宜采用卧式或B式圆柱形储罐,其上应设賞液面计、排渣孔、进 料孔、人孔、取样口、呼吸阀或带,控制阀的通气管等设施。
说明:要求“泡沫液储备量应在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不少于50%的 富裕S/',相比《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要求,增加了 50%的泡沬液储备 量.
8.3. 13 泡沫站内应设置泡沫试验装置。
8.3. 14泡沫混合液管道应釆用钢管。
8.3. 15泡沫混合液管道上用于自动控制的阀门阀体应为铸钢。
x. 3.I 6 泡沫液管道及阀门应采用耐泡汰液腐蚀的材料制造。
说明:8.3. 12〜8. 3. 16这5条规定是参照《泡沫火火系统设计规 范》GB50151-2010的相关条文制订的。
8∙3. 17 配置泡沫混合液的泡沫消防水宜和消防冷却水共用消防水辭 (池)。
8.4灭火器材配置
X∙4. I石油储备库成配置灭火器。控制室、电诂冋、化验室宜选用二 轼化碳灭火器;其它场所宜选用「粉型或泡沫型灭火器C
8.4.2 灭火器材配咒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O的有关规定,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辭组按防火堤内面积每4OOm2应设1具Hkg手提式干粉灭火 器,当计算数量超过6具时,可设6具:
2 每个罐组应配备灭火毯4块,灭火沙2 ∏Λ
3 应在管道桥涵、雨水支沟接匕沟处、消防家房、油泵站、变配
电间等重要建筑物或设施以及行政管理区连接生产区的出入口等处配 置灭火沙,每处不应少于2m∖ ,
说明:本节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相关 条文制订的。其中,8.4.2条第3本款要求“应在管道桥涌、雨水沟隔 断墙处、消防泵房、油泵站、变配电间等重要建筑物或设施以及行政管 理区连接生产区的出入口等处配置灭火沙”,是为了在发生管道漏油事 故时,能够迅速地对漏油进行堵截,防止漏油流向重要设施。
8.5消防站设计和消防车设置
X.5. 1石油储备庠应设'置专用消防站。消防站的位置,应能满足接多 火灾报警后,消防乍到达火场的时冋不超过5min的要求。
说明:储备库配备的消防车主要用于扑灭零散火灾或用于油罐平台 上的二分水器,当泡沫系统岀现故障或泡沫站内泡沫液用完还没有灭火 时也可用于向固定泡沫灭火系统内提供泡沫混合液。由于储备库的油罐 为外浮顶雄,火灾时着火部位在密封圈处,油罐上又设置了固定式的泡 沫火火系统以及固定式的喷淋系统,可以对油罐的火灾做出快速的反 应,而且消防车的一次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用都很高,综合各项因素,本 条规定了储备库的消防车配备数最和规格。
8.5.2消防站内消防车的数量和规格,应符合表8.5.2的规定:符
合本规范第8.5. 3条的依托条件时,按依托悄况可减少1辆逍防生。幺協>泵 表8.5.2消防站内而茹的数景和规心 )3
车 型 |
介 质 |
数最 |
人员配制 |
______备 注______ |
泡沫消防车 |
水/泡沫液 |
2 |
6人/辆 |
单台水和泡沫液地各不小于6i |
挙⅛1射消防车 |
水/泡沫液 |
] |
6人,/辆 |
泡沫液储琏不少于3t_____ |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相关 条文制订的。为了使火灾时消防车快速到达火灾现场,提供辅助灭火, 规定即使有依托,但?备庵.至少配备-•辆大型泡沫车。方列
8.5.3石油储备库应和邻近企业或城镇消防站协商组成联防。联防企 业或城镇消防站的消防车辆符合下列要求时,Mr作为油库的可依托消防 车辆:
1在接到火灾报警后5min内能对着火罐进行冷却的消防车辆:
2 在接到火灾报警后Iomin内能对相邻油罐进行冷却的消防车 辆;
3在接到火灾报警后20m in内能对着火油罐提供泡沫的消防车 辆。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相关 条文制订的。
&5.4消防站除应配置消防防护设施外,还应配置移动式泡沫 消防 水两用炮2门,泡沫液灌装泵、泡沫钩管、泡沫枪等。
说明:配备移动式泡沫一消防水两用炮可以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情
况使用α
8.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6. I石油储备库消防站值班室应设&用的“119”受警电话,受警电 话应可同时受理2个报警,并貝备录音功能。消防站应设置无线通讯设 备"消防站应设置可以监控储备冷各处摄像机的控制操作站。消防站内 应设置广播系统C消阴站内应设置警铃、警灯。 j
说明:木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的相关条文制订的。 I
&6.2 在油雄上应设置火灾自动探测装宜,并应根据消防灭火系统联 动控制要求划分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当采用光纤型感温探测器时, 光纤感温探测器成设置在油罐浮盘二次密封圈的上面。当釆用光纤光柵 感温探测器时,光栅探测器的间距不应大于ɜmɑ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的相关条文制订的。国内工程中,大型油罐大部分采用光纤感温探测器, 其中又以采用光纤光栅型感温探测器居多。光纤感温探测器是一种无电 检测技术,与其他类型探测装置相比,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精确性等 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8∙6.3在办公楼、控制室、变配电所等火灾危险性较大或较重要的 筑物内应设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及声光警报器。在变配电 的电缆桥架上宜设线型感温探测器。在雄区周围道路旁应设手动火灾 警按钮及声光报警器。
说明: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KB50160-201 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的相关条文制订的。 8.6.4火灾报警控制器宜设在有人值班的控制室、值班室内或易于j 察到的场所。'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无人值班的场所时,其全部报; 信息和控制功能除在本地火灾报警控制器实现外,还应上传至该区域( 消防控制室和生产控制室实现O在石油储备库的消防控制室、消防站值 班室和生产控制室,应设穴中心报警控制器或控制终端,监控整个石油 储备库的火灾报警信息。
说明:本条的规定意在保证储备库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火灾报警 信息,以便迅速釆取扑救措施。
9给排水及含油污水处理 9. 1给水
9. 1. 1石油储备库的水源应就近选用地下水、地表水或城镇白来水。 水源的水质应分别符合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水质标准“选 用城镇自来水做水源时,水管进入原油储备库处的压力不宜低T-0. 20MPae
9. 1.2石油储备库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宜合并建设。当在技术经济 上不合理时,亦可分别设置。 " '
说明:储备油库的生产给水和生活用水量一般都比较小,合建系统 有利于减少投资。
9.1.3石油储备犀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I生产管理人员按三班考虑,生活用水見口为25〜35L∕(人・班), 洗浴用水量宜为40〜60 L∕(Λ •班);
2 消防队员按二班考虑,按200 L/ (人•天)考虑用水;
3生活用水和生产给水的小时变化系数按2.5设计。
说明:本条规定了石油储备库生活用水量的确定原则,其中第1款 和第3款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的规定制定的:第 2款是考虑消防人员需全天在库区驻守,且经常训练,用水量远大F库 区生产和管理人员,故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中“集体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规定“库区消防队 员用水量宜为200L∕(人•天)
9.1.4 消防、生产及生活用水采用同一水源时,水源供水能力应满足 消防设计补充水供、生产用水量及生活用水量总和的丄2倍计弁确定C
9.2排水 .
9.2.1石油储备库的含油与不含油污水,应釆用分流制排放。含油污; 水应采用,道排放;未被油IVI污染的地面雨水和生产废水∏J采用明梁排 放,但在排出储备库围墙之前"设置水封装置。水封装賞与围墙之间的 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渠或暗管。
说明:石油库含油污水必须进行处理才能排放,清污分流排放可以 减少含油污水的处理量。含油污水冇一定危险性,所以要求釆用管道排 放。水封装置可以阻止气路流通,从而阻止火焰传播,石油库如果有漏 油顺着排水明渠排出库外并在库外披引燃,在排出储备库围墙之前设置 的水封装置,就可以阻止火焰传回库内。
9. 2. 2油罐脱水排水井上沿高度不应低于縦组地面O. 8m,阳城皮七加 9.2.3防火堤内的含油污水管道引出防火堤时,应在堤外采取防止油 品流出罐组的切断措施。
说明:“防止油品流出雄组的切断措施” 一般是在含油污水管道上 加阀门。 ,
9.2.4 含油污水管道应在下列各处设置水封井:
1防火堤或建筑物、构筑物的排水管出口处;
2支管与干管连接处;
3 干管每隔30Om处。
说明:本条规定设置水封井的位置,是考虑•旦发生火灾时,互相 间予以隔绝,使火灾不致蔓延。
9.2.5石油储备庠的汚水管道在通过储备瘁围墙处应设置水甘设:施。
说明:目的是阻止库外流淌火向库内腹延。
9.2.6 水封井的水封髙度不应小Γ 0. 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 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T- 0. 25mo
说明:本条规定是对水封井的基本要求。水封井结构的关键是“低 进髙出”,制作要求详见《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 SH3034-20∏o下面是三种水封井结构示意图:
9. 2. 1条和9. 2. 3〜9. 2. 6这5本条规定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074-2002的相关条文制订的。
9.2.7雨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ɪ适当加大雨水在罐组内的停留时间,降低雨水的设计流早;
2 維区排出雨水宜采用明沟系统;
3雨水泵的设茂:当雨水需要使用水泵提升排放时,雨水排出泉 宜使用同一规格的水泵,雨水排出泵总数帛不宜超过3台。
说明:储备库区雨水主要来自罐组内的面积。罐组内雨水适当壅水 即罐组内的雨水存留时间延长可以大幅度降低雨水管网或明沟的设计 流量,降低造价。罐组外的雨水系统采用明沟也可以降低建设费用。雨 水需要提升时",泵型号一致有利于检修及配件的配置。
9.2.8 含油污水和含油雨水宜共用一个管道系统。
说明:含油雨水主要来自罐顶的浮盘,和含油污水共用--套系统可 以节省造价。
9.2.9 洗罐排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含油污水管道系统。
说明:油罐清洗时的污水夹杂大量油泥,如果进入含油污水系统, 会导致污水处理出现问题。因此,洗罐排水应单独收集后再处理。
9.2. 10含油污水管道宜釆用连续铸铁管道,纯水泥接I」或采用球墨的 铁管道,耐油胶圏接口。也可•以采用钢管或复合材料管,接口订以采用 焊接或其它形式。
说明:含油污水管道釆用铸铁管是比较合理的,既耐腐蚀,相对来 说造价也较低。个别支线由于接管的原因可以使用钢管等方便施工的材 料。
9.2. Il雨水排放如使用管道系统,雨水管道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缺I: 管道、钢管或复合材料管。
说明:雨水管道釆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是比较合理适用的,造 价也比较低,完全可以满足使用。个别支线管段或特殊点由于施工的原 因可以使用钢管等的材料。
9.3污水和废物处理
9.3. 丨 生活汚水应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可宜接排放。如果污 水处理有条件依托周边企业,也可送出库外处理。
9.3.2含油污水处理宜依托周边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如果确实不能 依托,宜减小污水处理规模,加大缓冲设施能力。
说明:储备油库的含油污水量较少,含油污水产生的时间比较集中, 一般在油錯切水或下雨时罐顶浮盘上有含油雨水•储备油库单独设置含 油污水处理一般来说经济Il并不合算,能依托周边企业的污水池里尽量 依托。当必须设置含油污水处理设施时,减少处理规模,加大储存设施 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既可以满足含油污水的集中排放时的储存,又 可以使污水处理尽量在稳定状态下运行,达到污水处理合格排放的目i 的。以一期国家原油储备库的设计举例,当时四个国家储备库的含油污 水处理流程为:含油污水一调节罐、储存罐一油水分离器一高效加气浮 选器一曝气生物滤池(BAF)-核桃壳过滤器一水排放。含油污水处理 设施住要设备能力为:调节罐:3000m3;处理设备:50π√∕h:污水储存 罐:300OmJO
9. 3. 3处理含油污水的构筑物或设备,宜采用密闭式或加设盖板。
说明:为了减少油气散发,改善污水处理场的环境,建议釆用密闭 式设备或池子加盖。
9.3.4 油罐总切水量宜根据原油年平均周转電的(). 3%Ib算。
说明:根据目前的原油中转的实际数据确定的切水量占周转量的 0.3%。
9.3.5单城含油初期雨水设计量宜按油罐浮顶全面积上3O=厚的雨 水量Il算。罐区一次计算水量可按全部罐数牯的20%计算。
说明:罐顶浮盘的含油雨水最参照《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规范》。由 于储备库的运行特点,一般来说,大部分油雄会长期处于高液位储存原 油,这个时候的罐顶雨水可以认为不会带有油品污染,结合一期国家储 备库的设计经验,考虑20%的油罐会同时产生含油雨水。
9.3.6 在石油储备库污水排放处,应设置取样点或检测水质和測吊水 量的设施。
说明:为了满足环保得监测要求,在污水排放出油库处设置流量和 水质监测设施。
9. 3. 7 污水排放应满足有关排放标准和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 求。污水排放宜依托周边企业现有排放曰;如确实不能依托,排放UI的 位置、扩散口工程设计参数、扩散器与岸边的距离等参数应根据环境影 响报告书要求或模型试验确定。
说明:油库的污水排放标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需满足环 评的要求。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同样如此,如果排入自然水体,还有一些 更加具体的要求,都需符合环评的要求。
9.3.8 废物处理(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区内产生的各种废物均应妥善处理(咒如库区内不设废物 处理设施,可委托具有相应废物处理资质和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理;
2消罐作业宜采用同种油淸洗油罐的淸洗技术。排出的罐底泥渣 汚水处理设施排渣,处理而不得堆放在未经防渗处理的场地,应避免废 渣溶液污染库区场地。
说明:
1委托具有相应废物处理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处理各种废物(尤其 是含油污泥),对储备库来说是经济合理的方式。
2 “同种油清洗油罐的清洗技术”是在浮盘上均匀设置高压油流 喷射器,利用由泵提供的高压油流经喷射器产生高速油流,垂直冲击罐 底,使罐底淤泥混入到清洗油品中,然后用泵抽出送入汚油处理设备。 这是一项高效的油罐清洗丄艺,一般需由专业公司来进行。
9.4漏油收集
9.4.1典立库区内设i彳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收集池容积不应小于 一次最大消防用水量,并应采取隔嶼西。
说明:本条规定是为了将事故漏油和火灾时的消防所用冷却水收集 起来,防止漏油及含油污水四处漫延,避免漏油及含油污水流到库外。 当漏油及含油污水量比较大,收集池容纳不下时,需要排放部分消防水, 要求收集池采取隔油措施可以防止油品流出收集池。
9.4.2 在防火堤外有输油管道的地方,地而应就近坡向雨•水收集系统。
当雨水收集系统干道采用暗管时,干道宜采用金属暗管. I
说明: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漏油是简便易行的方式。要求雨水收 集系统主干道釆用金属暗管,是为了使雨水收集系统主干道具有一定强 度的抗爆性能。 I
9.4.3 雨水暗管或雨水沟支线进入雨水主管或主沟处,应设水封隔断 设施。
说明:水封隔断设施可以阻断火焰传播路径,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 火情迅速藝延。
'于
卜
水,
畿.
木收
定強
,断
5
IO 电气
10. 1供配电
ɪo. 1. 1石油储备库生产用电负荷等级应为二级[并应设間供信息系统 使用的应急电源。
说明:石油储备库的生产电力负荷多为输油作业用电,突然停电一 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石油储备库最大生产电力负荷为 外输原油作业,一般石油储备库外输原油作业频率较低,但一旦开启外 输原油泵可能会运行较长时间。根据电力负荷分类标准,生产用电负荷 等定为二级。石油储备库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若油库突然停电,火 灾自动报警、生产运行参数(压力、温度、液位等)自动检测等信息系 统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本条规定“应设置供信息系统使用的应急电 源”。
10. 1.2 石油储备库的供电宜采用外接电源。当采用外接电源有困难或 不经济时,可采用自备电源。
说明:石油储备库采用外接电源供电,具有建设投资少、经营费用 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故推荐釆用外接电源。但若石油储备库位于 偏僻的地区,距外电源太远,采用外接电源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不合理, 在此情况下,采用自备电源也是可行的。
10. 1.3 供电电压等级应结合当地供电条件确定。
10.1.4 IOkV以上的变电所应独立设置(J IOkV及以下的变配电间与易 燃油品泵房(棚)相毗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墙应为IF燃烧材料建造的实体墙。与变配电间无关的管道, 不得穿过隔堵。所有穿墙的孔洞,应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2变配电l∏]的门窗应向外开。It门窗应设在泵房的爆炸危险区域 以外,如窗设在爆炸危险区以内,应设密闭固定窗并设警示标志;
3 变配电间的地坪应高「油泉房室外地坪O. 6m。
说明:IokV以上的变配装置独立设置较为安全。油泵是储备库的 主要用电设备,电压为IOkV及以卜的变配装置的变配电间与油品泵房 (棚)相毗邻布置于油泵配电较为方便、经济。由于变配电间的电器设 备是非防爆型的,操作时容易产生电孤,而易燃油品泵房又属于爆炸和 火灾危险场所,故它们相毗邻时,应符合一定要求。
1本款规定是为了防止油泵房(棚)的油气通过隔墙孔洞、沟道 窜入变配电间而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且当油泵发生火灾时,也可防止其 蔓延到变配电间。
2 本款规定变配电间的门窗应向外开,是为了当发生事故时便于 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变配电间的门窗应设在爆炸危险区以外的规定,是 为了防止油泵房的油气通过门窗进入变配电间。
3油1一般比空气軍,易于在低洼处流动和积聚,故规定变配电 间的地坪应高出油泵房的室外地坪0.6m。
10. 1.6消防泉房应设置应急(市故)照明装置.,V故照明可采用蓄电 池作备用电源,且其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比。
1(). 1.7 变配电所应设光「•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生产区内的变配电设备 应设在室内。
说明:变配电设备--般不具备防爆性能,故要求“变配电所应设置 于爆炸危险区域以外”:变配电设备是储备库的重要设备,设在室内比 设在室外安全性好得多。
10. 1.8 爆炸危险场所的低压(380/220V )配电应采用T、一S系统。 1(). 1.9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划分及防爆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 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有关规定执行。
说明:原油属于甲B类易燃液体,其设备、管道法兰等处可能存 在爆炸性气体,需釆取严格的防爆措施。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处 分及防爆措施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已有规定,i 规范不再另行规定。
io. 1. io 石油储备摩主要生产作业场所的配电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 并应埋地敷设或采用充沙电缆沟敷设,局部地方确需在地血敷设的电缆 应采用阻燃电缆。
说明:本条要求“储备库主要生产作业场所的配电电缆应埋地敷 设”,是为了保护电缆在火灾事故中免受损坏。
10. 1.11供电电缆不得与输油管道、热力管道同沟敷设。
说明:本条规定是避免电缆与输油管道、热力管道相互影响保护的 一项措施。
10. 1. 12 库区道路宜釆用路灯照明。
10. 1. 13 石油储备库宜配置可移动式应急动力电源装置。应急动力电 源装置的专用切换电源装置宜设置在罐组防火堤外或配电间处。
说明:储备库发生火灾事故时,供电设备可能被毁坏,配置可移动 式应急动力电源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能保证必要的电力供应。可移动 式应急动力电源装置主要是为电动阀门提供应急动力,可以采用可移动 式应急动力蓄电池,也可以釆用车载柴油发电机组。
10.2防雷
ɪθ. 2. ɪ浮顶油罐防雷应符合下列规定:
I油縦应做防雷接地,接地点沿罐壁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也 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F 10。;当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的保护痂3 静电接地共用接地网时,实测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J- 4 Ω :
2油雄不应装设避宙针。应将浮顶与辭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 浮顶与衅体连接导线应采用横截而不小于50 mm2⅛平镀锡软铜复绞线 或绝缘阻燃护套软铜复绞线,连接点宜用铜接线端子及两个M12不锈 钢螺栓加防松垫片连接:
3应利用浮顶排水管线将縦体与浮顶做电J连接,每条排水管线 的跨接导线应釆用一根横截面不小丁• 50 mπ√扁平镀锡软铜复绞线;
4 浮顶油罐转动浮梯两侧与罐体和浮顶各两处应做电气连接r 说明:
1浮顶油罐良好接地很重要,它可以降低雷击点的电位、反击电 位和跨步电压,消除放电危险。
2、3此两款是参考国外相关研究资料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 浮顶和罐壁的等电位连接。
4本款是参考国外标准(NFPA 780)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浮 梯与罐体和浮顶等电位。
10.2.2油泵房(棚)防雷应符合下列规定:
I油泵房(棚)应采用避雷网(带)。避雷网(带)的引下线不应 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F18m,避 雷网网格不应大F 10m× IOm或12m×8m;避雷网(带)的接地电阳不宜 大于10Ωj
2 进出油泉房(棚)的金属管道、电缆的金属外皮(铠装层)或 架空电缆金届槽,在泵房(棚)外侧应做一处接地,接地装置应与保护 接地装置及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合用。
说明:
1油泵房(棚)属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故应设置避雷网(带) 防直击雷。网格是为均压分流,降低反击电压,将雷电流顺利泄入大地。
2若雷电直接击在金属管道及电缆金属外皮或架空槽上,或其附 近发生雷击,都会在其上产生雷电过电压。为防止过电压进入易油泵房 (棚),所以在其外则成接地,使雷电流在其外则就泄入地下,降低或 减少过电压进入泵房(棚)内。接地装置与保护及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合 用,是为了均压等电位,防止反击雷电火花发生。
10.2.3输油管道防雷应符合下列规定: I
I平行敷设于地上或管沟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OnIm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