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5.200
E 98
GB/T 24259—2009
PetrOleUnI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SO 13623 :2000,MOD)
2009-07-10 发布
2009-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卷布 屮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附⅛ Λ (资料性附录)木标准七IS(JI3623:20W技术性左异及塩因
附W规范性附荥)陆上1)类及E类流体管道冇关公众安全的补充要求
木标准修改釆用ISO 13623:20Cw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13623 = 2000重新起草。木标准与ISo 13623 = 2000之间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和结构 的改变参见附录AO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按GB/T 1. 1 -2030的要求对标准的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f ISO 13623:2000的前吝和引咅;
—增加了木标准的引言。
本标准的附录C和附录F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亲G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汕天燃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屮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油气 调控屮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苗青、张丈伟、刘玲莉、史航、李国兴、胡柏松、胡森、张城、邵国泰、戯家齐、赵丑民、 董绍华、张帆、赵丽英、壬各花、杨雪梅、刘艳双。
管道输送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都有一个涉及油气管道从系统设计、 管道利站场设计、材料和涂层、防腐管理、施工安装、试压、预投产和投产、运行、维修、寿命评估直至报废 的标准。国际标准ISO 13623:2000«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是这方面内容很全面的标准,其 修订版已完成草案ISO/DlS 13623。本标准就是在采用ISO 13623=2000的基础[:.增加了 IS(.)/ DIS 13623修订内容。本标准具有通用性和技术先进性,其条款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各会员国的国情.有 利于在国际上实施;其次,本标准对国际管道业的技术进步和标准化发展趋势跟踪紧褶:其中提出可以 釆用基于应变和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并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监视和管理以及安全评估给 出了的具体规定;在其将要发布的最新版本中,将ISo 16708«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基于 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作为新的参考文献加入标准中;在第13章增加了题为“延长寿命期”的内容,明 确建议在管道原始设计寿命终止前,可通过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估以决定管道是否可以超期服役。所 有这些都体现了本标准的技术先进性,符合“安全、环保、节能”的世界工业的发展主题。釆用 ISO 13623,对于尽快实现我国管道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鉴于ISO 13623最新修订版还没有正式发布,按照GB/T 20000. 2对国际标准釆标一致性程度的 要求,本标准修改釆用ISO 13623≈2000,但在技术内容上与最新版本ISO/DIS 13623无差异。
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提供油气管道设计、施工、投产和运行等的原则性指导,不作为设计手 册和具体的工程验收规范。
I!厂、炼油厂和储存设施,包括建 GS用瞞道系统范围见图1所示。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夕成中管道输送系统的设计,施工、试验、操作、维护及报废等方面 的要求并提岀建议。 / ― 、\
本标准适用于陆,它们连接生 厂、
设在上述设施范围明徳目的的任何一段管道。本标亲
本标准适用的管道系统
T\与其他设施的连接
加H装置
:标准不包括的站/场 域内的近海设腌管线
[木标准包括的站/场区域
分配系统
分配系统
注:管道系统在与其他设施的连接处和分支处,宜设置一个隔离阀C
图1本标准适用的管道系统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硬质金属管道。不适用于柔软的管道或其他材料的管道.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建管道系统,也可适用于现有管道的改造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追溯 应用于已有的管道系统。
本标准描述管道系统的功能性要求,并对其安全设计、施工、试验、操作、维护以及报废等提供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改表、勘误表 和维护机构的发布物)均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2007, ISo 148-1 =2006. MetaIliC ma-
terials—CharPy PendllIUm impact test- Part 1:TeSt method.MOD)
GB 755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 755—2008, IEC 60034-1 : 2004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Part 1: Rating and PerfOrmanCe. IDT)
(;B/T 18253-2000 钢及钢产品 检验文件的类型(eqv ISO 10474: 1991,Steel and SteelProd UCtS一InSPeCtiOn documents)
GB/T 20972.1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 材料的一般原则(GB/T 20972. 1—2007,ISO 15156-1 :2001,IDT)
ISO 3183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钢管
ISO 3977(所冇部分)燃气轮机采购
ISO 10439
13707
13709
13710
13847
14313
14723
15156
第1部分:选择抗裂纹
IS(J
ISO
ISO
ISO
ISO
ISo
ISO
石油、化学和天然气丄业离心压缩机 石油天然气工业往复式压缩机
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往复式容积泵
石油及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 管道的焊接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 管道阀门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海底管道阀门 2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生产中含硫化氢环境下使用的材料
第2部分:抗裂碳钢和
低合金钢•以及铸铁的使用
ISO 15156-3 金及其他合金
ISC) 15589 1
ISo 15589-2
ISO 15590-1
ISO 15590-2
ISO 15590-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生产中含硫化氢环境F使用的材料
第3部分:抗裂防腐合
管道输送系统的阴极保护 第1部分:陆上管道 管道输送系统的阴极保护 第2部分:近海管道 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弯管、管件和法% 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弯管、管件和法兰 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弯管、管件和法兰
第1部分:感应弯管 第2部分:管件 第3部分:法兰
ISO 15649石油天然气工业配管石油天然气工业配管
ISo 21809-1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的外涂层
第1部分:聚烯炷涂
层(三层PE和三层IT)
ISO 21809-2 环氣树脂涂层
ISO 21809-3
ISO 21809-4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的外涂层
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的外涂层 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的外涂层
第2部分:熔化固结
第3部分:补口涂层
第4部分:聚乙烯涂
层(双层PE)
ISO 21809-5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的外涂层第5部分:外部混擬 土涂层
IEC 60079-10防爆电气设备 第10部分:危险地区的分类
IEC 60079-14防爆电气设备 第14部分:矿井以外危险地区的电气设备安装
EN 12583供气系统压缩机站功能要求
API Std 620大型焊接低压储罐的设计与建造
APl Std 650焊接钢制油罐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第8章,第1分部 压力容器的建造标准
MSS SP-25阀门、管件、法兰及活接头用标准标号系统
NFPA 30易燃和可燃緻体规范
NFPA 220房屋结构类型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投产 COmnIiSSiOning
与管道系统最初充装管输流体有关的活动.
3.2
设计寿命 design life
设计预计的有效使用年限。
3.3
设计 压力 design PreSSUre
按照本标准设计的管苴系统中的承压部件的最大内压力。
3.4
设计强度 design Strength
设计中采用的强度水平(Strength Level),基于规定的材料最低性质。
3.5
组装件 fabricated assembly
将管广和零件组装成为一个单元并安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分单元安装在管道系统中。
3.6
流体 fluid
通过管道系统运输的介质。
3.7
带压开孔hot tapping
在运行的管道上,用机械切割方法开孔接管。
3.8
在役管道 in-service PiPdine
已经投产输送流体的管道"
3.9
铺管线路 Iay COrridOr
通常在施工前确定的,铺设近海管道用的线路。
3. 10
地区等级 IOCatiOn ClaSS
按照以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为基础进行分类的地理区域。
3. 11
维护 maintenance
为保持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进行有计划的活动。
注:这些活动包括检测、调査、忒验、维修、更换、补救工作及修理等。
3. 12
最大允许操作压力Ir
管道系统或其部件,按照本标龍要求允说
3. 13
近海管道 OiTShOre Pi
铺设在海水中和通常
3. 14
管道 PiPeiine
系指管道系统中樹
阙和管建分ι⅛⅜同等,将其连接
在一起用于输送站场上间事/或处理∙BW侗淋(见图
3. 15
陆上管道 PiP
铺设在地上或
3. 16
管道系统PiP
输送流体用的 何其他输送流体用的 3. 17
、各类站场,监视控M I j数据釆集洪统(Se,4 [) A)、安个
〔统④方腐系统和任
配管PiPing
站场和终端内的管
3. 18
主要配管 Primary PiPi
输送或储存管道所输流体
3. 19
管道通行带right-of-way
与土地拥有者协议的陆地走廊,在其内管道■亚
3.20
立管 riser
近海管道的一段,包括海底的连接短管,其从海床一直延伸到近海设施的管道终点。 3.21
辅助配管 SeCondary PiPing
输送管道和主要配管所输流体以外流体(如燃料气、水或润滑油等)的配管。
3.22
n IaiK
管道,包括乍
SlenI
物的系
監施或建S
Vahle (operation PreSSUre MA
,包括管』
种协议的活动。
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 SPeCified IlIinimUm tensile Strength SMTS
购买材料所依据的规范或标准中要求的最小抗拉强度。
3.23
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 SPCCiried IninimUn) yield Strength SMYS
购买材料所依据的规范或标准中要求的最小屈服强度。
3.24
站场 Station
用于增压、减压、储存、计量、加热、冷却或隔离所输送流体的设施。
4 一般要求 下由于较髙粘度引起的无法接受的压力损失的预防措施、在多相流体输送中控制液悻段塞体积的措施、限制流 体以控制内腐蚀及冲蚀速率及避免管道的不满流流态。
4. 1健康、安全与环境 ʌ.
本标准的目标是:用TS<⅛然A*⅛E 现制3 -、材 蟲餐及技术要求、施工、试验、运行、维 护及报废等是安全的,环境要求。
4.2资质保证
所有有关管道癞浒.⅛ r .jjm.⅞作、维站
4.3 一致性 /C^
宜实施质飲,火.以单
注:is( )∕τs ,矛俊出r选
4.4记录
管道系统
参见附录BO
记录应在
5管道系统
5. 1系统确机[
要求以3牛形*:明确管道
该系统的*瀛通过对系 界限。 ∖^λ
宜确定设
度、流体组成及
5.2流体的分类、Q
按照对于公众掀
设计条
(等方M
等工作
G —直保存以标准'S-求
记剥
文件编制的指南宜
定义
法规等。
丘、总体位
其他设施的划分和
操作条连吠它们在流量、压力、温 时皆'ɪi/行仍叭
危险,管输流体应归到下列5类之一
A类 |
水基不可燃氓/ |
B类 |
在环境温度及大A呕 T 矗ZL易一塑和/或有.为型 财4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甲醇是一种易 燃且有毒的流体的福丿 |
C类 |
&环由沮∣⅜r十存r∙π卞打>⅛⅛m非原楸⅝u⅛4‰,伽4息银⅛r 一钮IPag、氧气及空气。 |
D类 |
九证、単相的天然气, |
E类 |
住环境温度及大气压力下是气体.并可以作为气体和/或液体输送的易燃和/或有毒流体.例如:氢气'天 然气(D类里的除外),乙焼,乙烯,液化石油气(如丙烷及丁烷),天然气凝析液•氟及氯气. |
没有在表中特别说明的气体或液体宜将其与潜在危险性相近似的流体归为一类。如果分类仍不够
明确,则该流体归到危害性较大的类别中。
5.3水力分析
对管道系统的水力状况宜进行分析以证明该系统能按5. 1规定的设计条件安全输送流体,并识别 和确定管道运行中的约束条件和要求。此分析宜包括稳态和瞬态工况。
注:限制条件及操作要求的例子是:水击压力允许值、水合物形成和结蜡引起的堵塞的预防措施、在较低操作温度
5.4压力控制和超压保护
若管道系统中任一部位的操作压力可能超过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则应安装压力控制阀或自动关闭 增压设备,或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该措施或程序应能防止操作压力超过正常稳态条件下的最大允许 操作压力(MAOP)O
如有必喪防止管道系统中任一部位的意外压力超过6.3. 2.2中规定的极限值时,则应设置泄压阀 或者起源点隔离阀等超压保护设施。
5.5操作和维护要求
应编制管道系统的操作及维护要求并形成文档,以便在设计及编制操作和维护规程时使用。其规 程的各方面要求包括;
-■对管道、站场及所输送流体的识别标志要求;
一系统控制原理,包括对员工水平和检测仪表;
控制中心的位置及级别;
--语音及数据通信;
一-腐蚀管理;
—-工况监视;
—-泄漏检测;
—清管方法;
--用于运行、维护及更换管道的通道、分段及隔离设施;
一与上下游设施的接口;
—―紧急关闭;
——减压放空和/或排泄;
——停输和再启动;
-一由水力分析确定的技术要求。
5.6公众安全及环境保护
当国家相关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高于本标准要求时,应按照相关国家法规执行。当没 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本标准关于公众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D、E两类流体的陆上管道系统关于公众安全的要求宜符合附录C.
6管道及主要配管设计
6. 1设计原则
设计范围及细节应足以表明在设计寿命期内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载荷及抗载荷力的代表值应根据度好的工程经验选取。分析的方法可以基于解析、数值、经验模型 为或上述方法的综合。
如果考虑到所有相关的极限和适用性极限状态,则可以釆用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的设计原理. 应号虑载荷及抗载荷力不确定性的所有相关来源,并且应有足够的统计数据用来恰当的表征这些不确 定性。
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不应用来取代6. 4.2. 2中对流体压力引起的最大允许环向应力 的要求.
注L极限状态一殷是伴随结构失去完整性,例如:破裂、断裂、疲劳或失稳等,而超出了适用性的极限状态会阻止管 道按预定要求操作。
注2: ISO 16708给出了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设计指南。
6.2线路选择
6.2.1需要考虑的事项
6. 2. 1.1 —般要求
线路选择应考虑到本标准要求的设计、施工、操作、维护及报废等。
为了使未来改线和出现各种限制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应考虑到城市和工业未来的发展。
在选线中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公众和在管道上及附近作业人员的安全;
环境保护;
…•其他方的财产和设施;
---第ττ∙方活动:
—— 岩土、腐蚀性和水文等条件;
——施工、运行及维护的要求;
- 国家和/或地方的要求;
…-未来的勘测。
注:选线工作计划指南参见附录D.在考虑6. 2. 1. 1至6. 2. 1.7提出的要求时宜考査的诸因素的示例参见附录E.
6.2. 1.2 公众安全
输送B、C、D及E类流体的管道,宜避开建筑物聚集的地区或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应按照附录F的要求对下列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 •处于高层建筑居多、交通繁忙或道路密度很大以及地下可能有众多眞他设施的场所输送D类 流体的管道;
--输送E类流体的管道。
6.2.
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至少应考虑以下情况:
——施工、修理及改造期间的临时施工;
—管道的长期运行;
—f•潜在的流体泄漏。
6.2. 1.4其他方的设施
对可能影响管道的管道沿线设施,宜加以识别并通过与这些设施的运营者进行磋商来评估它们的 影响。
6.2. 1.5第三方活动
对沿线的第三方活动应加以识别并通过与这些第三方进行磋商来进行评估。
6.2. 1.6岩土、水文及气象条件
对不利的岩上和水文条件应进行识别并确定减轻危害的措施。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极地条件下, 可能还有必要考查气象条件。
6. 2. 1.7施工、试验、操作及维护
线路带应提供为施工、试验、操作及维护,包括对管道更换而要求的通道及作业宽度。还应考察施 工、操作及维护所必需的各种设施的适用性。
6.2.2陆上管道的勘察
应开展对线路和土壤的勘察以足够精确地识别和定位相关的地貌、地质、岩土、腐蚀性、地形以及环 境的特点,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管道线路选择的设施,如其他管道、电缆和障碍物等。
6.2.3近海管道的勘察 .
应针对建议的线路开展对路由和土壤的勘察以识别和定位:
——地质特征和自然灾害;
一管道、电缆及井口装置;
——障碍物如沉船残骇、矿井及其他残骇;
一岩土性质。
应收集设计和施工计划所需要的气象及海洋地理方面的数据,这类数据可能包括:
海洋测深:
--海风;
--海潮;
-海流;
大气条件;
一水质条件。
海洋生物;
-土壤沉积和
6.3载荷
6.3. 1 一般要求
应识别并在设ij I载荷。.
在强度设计中J
功能性载#
-師境载荷
施工载#
偶然载iψ
6.3.2功能性载
6.3.2. 1 分类 I
使用中产生的、
注:管道重鼠•包』 用途的功能性载
荷的例子,来I E及不均匀沉降、
冻胀、融沉以及 产生的支撑反作
用力和由r持续位
r载荷顋撑的旋转或流
:功能遅载荷.
0应等于或大于最大允许操作瘗力(
6. 3. 2. 2设计压力 V 管道系统中的任何一,g
K()P)。流体静压头引起
的压力应包括在稳态压力之中、^ /
瞬变条件F压力允许超过N⅞⅛yR技HgW≤?M赧/布瞬变压力的超压值应不大于 MAOP 的 10%。
注:由于扁、压力控制设备失效产生的压力.痂羸压保护设扁动过程中的累积压力是瞬变压力的例子。如果 封闭不是一种常规的操作行为。由对封闭静止流体的加热引起的压力也属于瞬变压力。
6. 3. 2. 3 温度
当确定温度引起的载荷时,应考虑正常操作和预计气体放空条件下的流体温度范围。
6. 3.3 环境载荷
6. 3. 3. 1 分类
由环境产生的载荷应归类为环境载荷.这些载荷需要当作功能性载荷考虑(见6. 3. 2)或者由于发 生概率低而作为偶然载荷(见6. 3. 5)的情况除外。
示例:由海浪、海流.潮水、风、雪、冰、地震、交通、捕鱼及釆矿等引起的载荷是环境裁荷的示例。由于设备的振动以 及地面或海床匕的結构引起的位移而产生的载荷也是环境载荷的例于。
6. 3. 3.2水动力载荷
针对相应于施T,和运行阶段的设计重现期应计算水动力载荷。施工阶段的重现期宜在考虑计划施 工期的&短、施工季节和与超出这些重现期相联系的载荷所产生的后果的基础上选择。正常运行阶段 的设计重现期宜不小于管道系统设计寿命的3倍或IOO年,两者之中取较短者。
在确定水动力载荷时风、浪及水流的极端情况的啟级及方向同时出现的概率亦宜考虑到。
由于海洋生物或结冰而使暴露面积增大的影响亦应考虑到,对于架空跨越和水下悬空管段应考虑 由涡激振动引起的载荷。
6. 3. 3. 3 地霜
抗震设计
断层
-在设
一操作
ci
判地分
R考虑到下
断层位移时/
断层管段皿轡 地震引成& 6. 3. 3. 4 土壤和距裁学
融逆应力0L⅛ m应引起的对地I :跨越
设计沙层塑斤时]
沙丘枸)
由于呻的冲击 λ t ∙(∣ffi≡L, ZMj
in T-冰的丿j ; IIM/ /
山于⅛Λ⅛⅛大而广% .较高的水动力⅛荷,
f能的涡嶙观应。臀皿18S!瞅 / /
6.3.3.5 公路和铁h W P / /
最大的车辆轮轴应通过与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磋j¾∕Γ 了就存在及预测的住宅、商业
捕漁活动产生的载荷及频牵所釆用的捕捞技术的基fi⅛JX⅛。
6.3.3.7 采矿
应考虑由于使用爆破而产生的地面震动引起的载荷。由于采矿活动引起的地层沉降产生的载荷应 归类为功能性载荷。
6. 3.4 施工载荷
为管道系统的安装和试压所必须载荷,应分类为施工载荷。适宜时,应考虑施工船只及施工设备产 生的动态效应。
注:施工安装包括运输、搬运、储存、安装及试验.压力滞浆产生的外部压力增长,或者由于放空和真空干燥产生的 低「大气压的内压.同样会造成施工荷载的增大。对于近海管道可能需要加以考虑铺管船的移动产生的动态 效应亦属施工荷载。
6.3.5偶然载荷
在未计划之列,但可能在意外条件下出现的施加在管道I .的载荷应作为偶然载荷考虑。当确定管 道是否宜针对一偶然载荷进行设计吋,宜考虑该偶然载荷出现的概率及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示例:由火灾、爆炸、突然陷压、物阵下彼、在滑坡过程中的瞬变条件、第三方设备(诸如挖掘机或轮船的锚}、施工机 械失去动力和相碰撞等引起的载荷。
6.3.6载荷的组合
当计算当量应力(见6. 4. 1.2)或应变时,应考虑功能性载荷、环境载荷、施工载荷以及能被预测到 同时发生的偶然载荷等最不利的组合条件。
如果运行原则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会减少或停止操作,对运行若虑下列载荷组合:
设计环境载荷加适当降低的功能性荷载;
— 设计功能性载荷和同时发生的最大环境荷载;
除非有理由预计它们会同时发生,没必要考虑偶然载荷间的组合或偶然载荷同极端环境载荷的 组合。
6.4强度要求
6.4. 1应力计算
6.4. 1. 1由流体压力引起的环向应力
仅由流体压力引起的环向应力,应按式(1)计算:
% =(豹-P^- --a~ ^in) ..............................( 1 )
匕 r min
式中:
σ1,n—— 由流体压力引起的环向应力;
P∙Λ∖--设计压力;
Z>0ti——最小外部静水压力;
" 公称外径;
/,.Li..---规定的最小壁厚。
注:规定最小壁厚为公祢壁厚减去制管标准规定的制管公差及腐蚀余鼠。对于有金属衬屋或衬里的管道 (见8.2.3),衬层或衬里的掴度贡献一般不包括在内.
6. 4. 1.2 其他应力
应在考虑由所有相关的功能、环境及施工载荷引起的应力的基础上计算环向、轴向'剪切及当量应 力。偶然载荷应按6.3.5中规定的加以考虑。应考虑管道的所有部件和所有约束如支撑、导向结构及 摩擦力等的作用。计算柔性时,管道附属设备的线性位移和角位移亦应考虑到。
计算屮应考虑除直管以外的部件的柔性及应力集中系数。有额外柔性的部件可能是有益的。
柔性计算应基于公称尺寸及适当温度下的弹性模量。
当量应力应按式(2)冯•米齐斯(VonMISeS)公式计算:
f¼ ɪ (σh + 寸-σhσι -I- 3r2)1,2 ..............................( 2 )
式中:
-------当量应力?
σh---环向应力;
«\----轴向应力;
T——剪切应力。
当量应力可以基于公称直径及壁厚。当径向应力不显著时可以忽略不计。
6.4.2强度准则
6.4.2. 1 一般要求
管道应按下列力学失效模式及变形设计:
•过度丽服;
——屈曲;
—疲劳;
一…过度的椭圆度。
6.4.2.2 屈服
由流体压力引起的最大环向应力应按式(3)确定:
% ≤ FlI ∙ ..............................( 3)
式中:
Fh 环向应丿J设计系数,陆I:管道从表1取值,近海管道从表2取值;
设计强度,对于L555及以下等级钢材,取材料的规定最小屈服强度(SMYS),对于L555以 I:等级钢材,取SMYS或材料的规定最小拉伸强度(SMTS)∕1. 15中较小者。
当温度高于50笔时,巧, 值应按照8. 1.7的要求载入文件中。
注,对丁所分析的工况,孔表征在最高温度卜-的材料强度=在不同的阶段σ1,可能不同,典型的悄况是在安装和试 压阶段取环境温度,在运行阶段取设汁温度。
表1陆上管道的环向应力设计系数Ftl
应按式(4)确定最大当量应力:
位 置 | |
般线路a |
0. 77' |
穿跨越及平行占用" 次要道路 主要公路、铁路、运河、河術、防洪堤及湖泊 |
0. 77 0. 67 |
清管器收发筒及多管段塞捕集器 ______ |
Or β7 |
站场和终端内的主要配管 |
Ot 67 |
特殊结构如预制件以及在桥上的管道 |
0. 67 |
按附录C的要求设计的1}类和E类管线应釆用表C.2中的环冏应力系数, 上述系数应用于用水试压的管道。当用空气试压吋,可能有必要降低设计系数。 | |
H对于在人类活动稀少和无永久人类居住地区(如荒漠及冻土地带)的输送JD类流体的管道,环向应力系数可 以增大到OM:私 b见对穿跨越及平冇占用的说明。 |
表2近海管道的环向应力设计系数Fil
位 置 |
「 Fh__________ |
一般线酣 |
0, 77 |
航道,指定的抛锚区域和海港入口 |
0. 77 |
登陆点 |
0. G7 |
清管器收发筒及多管段塞捕葉器 |
Ix 67 |
立管和主要配管 |
0. 67 _____..____ |
H输送JD类流体的管道,环向应力系数可以增大到0∙8R |
^ll ≤ R* σI) ..............................( 4 )
式中:
Ftq——当量应力设计系数,从表3中取值。
表3当量应力设计系数Fnl
载荷组合 | |
施工和环境 |
1.00 |
功能和环境 |
0. 90 |
功能、环境和偶然 |
1.00 |
当量应力准则在下列情况卜一可由允许丝*≡逑二
-管道的外形受作用于其上罗疚疝疝
在超出允许的应变前的L⅛TOAi¾⅜g制。
⅛M施-U*<≡⅛⅛f¾S'j>⅛⅛管的弯曲靴形法及相似的安
允许的应变准则可应用
装方法等相关的允许弯曲.
允许的应变准则可通
由可预计的
管道变形;/ !
管道在超必"
支揮但下作¥海
循环性h*∕j能人荷
荷组合rf(⅛⅛生.而在
允许的应变,妫虑材料的「
变的可能性应在。
注:BS 7910 ½
6.4.2.3 屈曲
应考虑下列,屈也齡式:
由外部国
屈曲扩展眉
-由高的操刪依压丿J弓
注:有约束管子的艸埋地‘匸
6. 4. 2. 4 疲劳 V¾X
对于在循孙载荷下 N今整的管段和部件应开展疲劳分析:
论证不会生成裂纟如/
确定疲劳检査的要
疲劳分析应包括对施T.和运汛I雙荷作用循环的预测.少綃£荷循环转换为名义的应力或应变 的循环O
卑道中用于下列情况:
道的断
W移动置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
:性变 跳 例如N寸于没有得到连续
定允许应变
I向拉伸或
的近海管道的;,
作变形.師倾变形
管遒第次
处J
起的轴向
吹欠以及 于弯曲状态
转或上
:受到¥“最V情况”的功能载
“最坏1况”]
W勺基ML确
E.造成局部应
引起的管
子的咿。 r道贝底现为,
她上拱一
当确定抗疲劳强度时,应考虑平均应力、内部工况、外部环境、塑性预应变以及循环载荷速率等的
影响。
对抗疲劳强度的评估可以基于来自代表性部件的SN数据.或者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评估。
对安全系数的选肆应考虑抗疲劳预测结果的内在不准确性以及采用检査疲劳损害程度的方法。可 能有必要监视引起疲劳的参数变化及相应地控制可能的疲劳损伤。
6. 4. 2. 5椭圆度
可能引起屈曲或妨碍清管作业的椭圆度或不圆度宜加以避免。
6.5稳定性
管道应该设计成能防止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移动,或者应设计成有足够的柔性.允许预计的、在本标 准强度准则范围内的各种移动。
稳定性设计中宜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包括:
-水动力及风力载荷;
在管道弯曲处的轴向压力以及支线连接处的各种侧向力;
由于在管道中的轴向压缩载荷所造成的侧向挠度:
由一般侵蚀或局部冲刷引起的裸露;
各种岩土条件.包括由地震活动、滑坡、冻胀、融沉以及地F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土壤不稳定性I
施工方法;
挖沟和/或回填技术。
注:陆r管道稳定性能够利用E「方式了•以加强:管道重量选择、锚固*制问填材料、土壤杈盖层、土壤置换.排水
以及为鵰免冻胀釆取妍温措施4 官増强海底管戒性的措施*加大管子重量、管子加重层、挖沟、埋
勺強度盗
討死门管段的改线情况就是用水」
冲蚀;
J' 1I能造成
Il缓钊
&増強海底管
心石说定、備固以及安装沉床或師⅛形支座.
IE其强度利
设(包括自然埋填)加削
6.6 管道跨距
应控制管道的
一支撑条件
--由风、
—管道物轴耳力;
——土壤
一第三S
一土坝
6.7试压要:1X
6.7. 1 一般S %
管道系统收装’ 管段可以在安裏 著的地段.试压 6.7.2试验介
试压应使用7仪 用、排水问题无法解 种无毒气体试压•
注:运行状态卜管道中Z
6.7.3试压等级和持续时
個定强度或/和严密性试验耗续时间时,应考虑到大气温度/ 应在温度和加压操作过程中的水1
毕后.住枚人运
密任。预制件及对死口
扌损害它的完監性。在地形髙差显
、没荷足够的适合品质的水可
)■-不方便或者水的污染是不可接受
;外。/必要时可以使用空气或一
化和检漏方法的影响。
边稳定后也*直及主要配管的强度试验U系统中任一点压
力至少为1.25XMAoP.最小持续时间为1 ho
如果适用的话•,强度试验压力应乘以下列比率;
一用试验温度下的σr,除以设计温度下的⅝;
如有腐蚀余量,用f加上腐蚀余量除以»
在人类活动稀少和无水久人类居住地区的输送('及D类流体的管道,如果最大事故压力不超过 1.05倍的MΛOP,则其强度试验压力可降低到不小于1.2倍的MAoPO
强度试验成功后.应对管道进行要求系统中任意一点的压力不低于1. IXMAOP的严密性试验至 少8 h0
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可以结合起来•在上述规定的强度试验压力下试验8 IlO
如果管道是全部可以进行外观检査的,并且每一个部位人都可以接近,则不需要达到上述持续时 间,仅在要求的试验压力下保持2 h以供外观检査即可。附录C中规定的D和E类管道应按C. 6中的 附加试验要求。
6.7. 4 验收准则
如果能证明强度试验过程中的压方变化是非泄漏原因造成的,那么这种压力变化应可以接受。
严密性试验过程中的压力上升或下降,如果通过计算能证明是由于环境温度或压力变化(如対于近 海管道的潮汐变化)所造成的.那么这种压力变化应可以接受。
凡不符合这些要求的管道应进行修埋并按照本标准的要求重新试验。
6.8其他活动
6. 8. 1其他方的活动
在确定保护管道措施的要求时应考虑到下列因素:
管道损坏对公众安全及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其他方活动的干枕可能产生的影响;
—国家对公众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示例:对于陆上管道要考虑的其他方的桥动包括其他土地使用者,交通、耕作、排水设施安装、建筑施工以及在道路、 铁路、水道的各种柞业和军事训练.近诲管道的例子包括导向支架T程船的就位作业、船锚及锚链的移动、水中受阻的 电缆和系缆管道.在设施附近的物体的下沉、靠近立管的移动船只,在管道施工期间的海底捕渔作业活动以及军事训练 等等。
当需要时,应制定保护要求作为6.2. 1.2安全评估的一部分。
示例:陆上管道的保护包括頻盖、增加壁厚、标识及标记带、机械保护,控制进入管道线路带或者上述措施的综合。 对于近海管道可能的保护措施有挖沟或埋设、抛石、用沉排或保护结构覆盖以及立管防护结构等。
对于陆上管道,应在道路、铁路、河流及运河的穿跨越处以及其他地方树立标识,以使该区域的其他 使用者辨别管道的位置.对于陆上埋地管道宜考虑使用标记带。
6∙8.2管道援蓋层
6.8.2. 1陆上管道
陆上埋地管道宜按照不小于表4中所列的埋深敷设。
表4陆上管道最小埋深
位 置 |
埋深 Hl |
人类活动有限或无人类活动的地区 |
0. 8 |
农业或园艺业活动区' |
0.8 |
宓河,河流" |
1. 2 |
道路及铁路' |
L2 |
居民、工业及商业区 |
1. 2 |
岩石地Iri 覆盖深度应从弛面可能的最低点量至皆子(包括涂层及附榻物)的顶部。 在冻胀地区的覆盖可能要求专门考慮“ |
0. 5 |
&最小覆盖辉度不应小广正常耕作深度。 b应从预计的最低河床面量起. 匸应从排水为的底部堇起. d管壬顶部至少要低于岩石层表面口.15 EC |
管道埋设深度可能小于表4中指定的埋深,则需提供相同水平的保护方法作为替代方案.
设计可替代的保护方法时宜考虑到:
-对该区域其他土地使用者的任何妨碍;
——土壤的稳定性及沉降;
一-一管道的稳定性;
—阴极保护;
--管道的膨胀;
——管道维修通道。
6.8.2.2 近海管道
如果可能存在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外部损害,以及有必要防止或减少与其他方活动的相互于扰,应将 管道放置沟内、埋设或加以保护.在制定减少或防止这种相互干扰的技术要求时,应向该区域的其他土 地使用者咨询。
用于近海管道的保护结构宜具有圆滑轮廓,以便把来自锚索及捕渔机具的绊阻及损坏风险降到最 小。这些防护结构同样宜与管道系统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必耍时可以接近管道,并允许管道膨胀和 防护结构基础的下沉。管道防护结构的设计宜与任何管道的阴极保护设计兼容。
6.9穿跨越与占用
6.9. 1向主管部门咨询
管道的设计载荷(包括频率)、施工方法及对保护穿跨越管段的要求,均应建立在向主管部门进行咨 询的基础上。
6.9.2 道路
为了选用环向应力设计系数,宜将道路分为主要和次要道路。
高速公路和干线道路宜归为主要道路,所有其他公共道路则为次要道路。私有道路和小路即使可 通行重型车辆也归为次要道路.
表1中的环向应力设计系数及表4中的埋深作为最低要求.适用于道路路权边界以内的管道,如果 该边界线还没有明确,主要道路距硬路肩IO m和对于次要道路距映路肩5 m作为边界线。与道路并 行敷设的曾道,只要可行的话,宜數设在道路路权边界线以外.
6. 9. 3铁路
表1中的环向应力设计系数及表4中的埋深作为最低要求,适用于铁路路权边界以外5 m处,如果 该边界线还没有明确,则宜取距供轨10 m以外。
与铁路平行敷设的管道,只要可行的话,宜敷设在铁路路权带以外。
对于开挖法穿越铁路的管道.其管顶距铁轨顶部重直距离宜最小为1.1 m,用钻孔法或隧道法穿越 时,该距离'宜最小为1. 8 m0
6.9.4水路及滩涂地区
管道穿越运河、航道、河流、湖泊及滩涂地区的管段的保护要求宜向水域及水路管理主管部门咨询 后进行设计。
穿越防洪堤时,可要求附加设计措施以防淇和限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在确定保护要求时,应考虑由轮船抛锚.冲刷及潮汐作用,土壤不均匀沈降或沉陷,以及任何未来的 作业,如挖泥、疏浚加深和拓宽河道或运河等造成的潜在的管道损害。
6.9.5穿越已有管道或电缆
应避免新建管道与已有管道及电缆的直接接触。如果有必要在管道的设计寿命期内防止两者相接 触,则宜安装沉排或其他永久性隔离措施。
弁越宜尽量做成90。角交叉。
6.9.6管桥跨越
如果埋地穿越不可行,则可考虑管桥跨越。
管桥应按結构设计标准设计,应有足够的间距以避免车辆通行可能造成的损伤,并便于维修。应考 虑到管道阴极保护与桥梁支撑结构阴极保护之间的相互干扰。
应制定限制公众进入管桥的措施。
6.9.7套管穿越
宜尽可能地避免套管穿越。
注:API RP 1102提供了套管穿越设计指南。
6. 10 不利的地层TS滿庆冬件
一限制潜¾ 网的布置宜老
近程度等。
在确定管段阳
户•道应力变化均是可能的监测方法。
&研究 咨询姦
M地层,
F道的开
)、保安以及
件完整性
I检测和泄)
计管釦则/ / 為置及保障措施或临时清管器收发/位置:
、居住房屋的接
必要时.应建立保护措施.包括对求.以尽M:減1
不利地层及海床条件引发的管道
损坏。
示例:不利地层及海床条件包据
泽地等“可能采用的保护性措
及监测措施。测Ift地层运动、J 宜向当地主管部门%
区域、隧洞开挖以及可危日
6.11管段隔高阀/<4
管段隔离阀宜,曲 一操作和维4; Z
Ft坡、侵性統不均匀沉降、⅛∏1H⅛⅛沉的½Xl髙地F水位的泥炭地区以及沼
梅度、稳定土层、防止冲刷侵蚀、ZJift固件,取负浮力保障措施等等,以
B咨询奖'总的塊质条件、滑坡及沉降 b \ \
6. 12完整性监测I 在设计阶段应毕 注:监测可包括腐
6. 13清管设计 V*
应确定清管要求珥 清管设计宜考虑如'
永久性清管器收
吊升设备: /
清管器发送和接收操作日志迎要求?
放空及排泄要求(用干预投产泼X⅛LL
一清管方向;
允许的弯管最小曲率半径;
一弯管与管件之间的距离;
允许的最大直径变化;
-内径变化时的锥度要求;
一支管连接设计与管线管材料的匹配:
内部管件;
内涂层;
清管信号装置,,
在布置清管器收发筒的方向时,应考虑到进入道路及附近设施的安全问题。
6. 14预制部件
6. 14. 1焊接的支线连接部件
钢管焊接式支线连接部件应按照公认的设计标准要求设汁”连接部件中的环向应力不应超过所连 接管子中的允许环向应力。
如果机械式管件的设计符合或超过管道的设计压力.则可以用于管道带压开孔。
6. 14.2焊接预制的特殊部件
特殊部件应按照可靠的丄程经!您这些部件的强度按照本标准要求不能计算和确 定时.那么应按照ASME锅炉鼻ι/客虱范第疝谛中的要求确定其最大允许操作压力。
预制部件不同于普通多谴鬲对接空算峑材料孑
验"禁止使用枯瓣形罗僉瓣尹核^鱼尾形及、
平板盖应按照力容溶规范第八章第爲S
焊接施工应采盗島C) 13847审定的规程和资格号试合
特殊部件应
进行试压。j
6. 14.3挤出火
挤出式Hj
也焊缝应按照本标准设计、施工和试
啓计、
N操N
$部件在安装前应按照6.7
Λ≡
修 ISo 15
(发筒
[筒的尺寸
I表2中的
括可能的I
翅卜系雖设订-水
技座等细节部
筒,包括放空管、排流
要求。
ASME锅炉
F只要清管;
[应按6.7
F道阀门互锁的装置。
塞捕集
邮集器
随器 ’
母邮应力设计系数设计多管段塞捕呀/
6. 14.4 清
在确定
应根则
管及液体神
盲板应
盲板应I
清管器
6. 14.5 段
6. 14.5. 1
所有容器年率 分设计与制造。∖c
6. 14.5.2 多管*
应根据表1及*
6. 14.6預制组件
预制分组件的环向而、哽I-系命干整.2*时后那件,并应包括距离最后一个部件以 外各方向上延伸5倍管直径云的较短长度管段的大小头、弯管或弯头除外。
6.15支座或锚固件与管道的连嘉、-- ----/
管道及设备应支撑牢固•以防止或抑制过度振动,并应充分锚固以防止作用在连接设备上的异常 载荷。
陆I:管道的分支连接点应以固结的冋填土支撑或者设法使其具有足够的柔性。
当需JF挖固结的回填,以便连接新的支线到已有的陆上管道上•则应为总管和支线均设置固定墩以 防止发生垂苴和侧向的移动。
为防止配管振动而要求安装的拉杆及阻尼装置应通过全包型构件与输送管连接。
所有管道附件设计均应尽址减小对管道造成的附加应力。附件的比例及焊接强度要求均应符合标 准的结构做法•
结构性的支撑、拉杆或锚固件不应直接焊接到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超过50% SMYS的管道上。而 应采用全包型的加强环支撑这些装置的构件。
E锅呐压力容器规范第八章第一部
当需要提供主动支撑时,如在锚固件处,附件应焊到全包型构件上而不应焊到管子上。管子与全包 型构件的连接应釆用连续环向焊接而不是断续焊接。
不焊接的管道支座设计宜便于被支撑管道的检査。
设计防止管道轴向移动的锚固墩时,宜考虑管子的膨胀力以及管子与土壤间阻碍移动的摩擦力。
全包型构件的设计应包括输送管在功能性、环境、施工及偶然载荷下的组合应力。全包型构件可以 夹持或者用全包圆周焊缝连接到管子上。
全约束的管道所承受的轴向力,F,宜按下面式(5)计算:
F =— PXAi(I 一 Ξι,) j A(I × P X ɑ( T"z — T1) ........................( 5 )
式中:
P―设计压力;
Al——管子内部截面积;
Aa——管壁截面积;
E弹性模量;
。——线性热膨胀系数;
7'ι----安装温度;
T,—运行中的最高或最低的金属温度;
V——洎松系数。
当确定管道轴向力时还应考虑显著的残余安装载荷。
6. 16 近海立管
对近海装置有关键作用的近海立管,因其暴露于海洋环境载荷和与各种机械连接,应谨慎设计。在 设计中宜考虑下列因素:
——海水飞溅区(载荷与腐蚀);
——•运行中降低了的检测能力;
—引发的移动S
---由于立管的空间布置引起速度加大;
一-平台沉降的可能性:
—— 为保护立管,把立管布置在支撑结构之中。
7站场和终端设计
7. 1站址选择
选择陆匕站场和终端位置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地形;
-——土麋情况;
一通道;
一一可利用的公共设施;
—管道入门和出口的连接要求;
--附近财产及其他活动引起的危害;
——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预计的发展。
站场和终端位置宜布置成使其设施能防止不受管道运行公司控制的邻近财产蔓延过来的火灾,
将管道系统的一部分布置在其他设施(陆地或近海)内时,宜作为该设施总图布置的…部分来审查• 审査时宜考虑安全评估的结果。包括发生爆炸或火灾后员工住宿安全和逃生。
7. 2平面布置
站场和终端周围应为消防设备的自由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通道及防火间距,以便消防设备及其他 紧急救援设备进出。
站场和终端的平面布置应基于尽量减小火灾的蔓延及火灾的后果。
站内和终端内有可能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区域应按IEC 60079 10标准加以分类并对区内装 置及设备提出相应防爆要求.
罐区间距应按NFPΛ 30规定。
管道及配管布置应避免对员工造成绊倒或碰头等伤害,并H不应妨碍对设备及配管进行检测和维 修.还应考虑设备更换的通道。
向大气排放流体的管线应延长到可以安全排放的位置。在近海装置生活区附近布置排放管线时应 更注意安全.
7.3保安
应控制进入站场和终端的通道。宜设置防护栏、有人值守的门或所有门应上锁。
站场和终端四周应设永久性告示,指明泵站或终端有关详情以及可与管道运行公司联系的电话一 号码。
管道系统的一部分,若设在其他装置内,则其保安要求应和该装置的保安要求联合考虑。
7.4安全
应设立识别危险的,划分等级的和高电压区域的标志•应限制进入这些区域。
围栏不应阻碍人员逃往安全地区。当设置围护结构时,各安全门必须是向外幵的并巨不用钥匙就 能从里面打开。
主荥房和压缩机房的每一操作楼层、地下室、以及任何高空走道或平台必须要有通往安全地点的足 够出门和无障碍通道。出口应提供便利的逃生可能。
应提供适用的火焰和气体探测器及消防设施。对于陆上站场及终端,应通过与当地消防部门进行 磋商来确定这些设施的各项要求.
储罐、防火堤和防火墙应符合NFPA 30的要求。
在正常或非正常条件下(如垫片被吹出或填料密封损坏等),暴露在含有危险浓度的易燃或有毒液 体、蒸气或气体的环境中,为保护员工,应设置通风系统。还应配置能探测流体危险浓度的设备。
可能引起人员伤害的热或冷的配管应适当绝热或加以防护。
7.5环境
废水及废气的处理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环境要求。
7.6房屋建筑
泵房和压气机房,如其中设备或配管尺寸外径大于60 mm,或者除家用目的外的输送D及E类流 体的设备,应该使用按NFPA 220标准中所定义的耐火、不可燃或阻燃的材料来建造。
7.7设备
泵、压缩机、原动机以及它们的辅助设备、附件、控制及支撑系统,均应适合5. 1中系统定义中规定 的用途。.泵、压缩机及其原动机设计操作条件范围应限制在5.4中确定由拽制设备所限定的管道系统 的约束条件之内。
除电感应(异步)或同歩电机外,原动机应配备有自动揑制设备,能在原动机或被驱动设备的转速起 过制造厂所规定的最大安全转速之前关闭机组。
装置及设备应符合7.2中规定的区域划分的要求。
除了上述的功能性要求外,汞、压缩机、燃气轮机和电动机应满足ISO 13709, ISO 13710、 ISO 10439 JSO 13707 JSO 3977 或 GB 755 中适用的要求。
7.8 配管
7.8. 1主要配管
主要配管应按照第6章的要求进行设计。
在配管的设计中应考虑振动设备引起的振动、由往复泵或压缩机引起的流体振荡以及流动诱发的 振荡.
应保护配管免遭真空外压及超压损坏。压力控制及超压保护等皆应符合5..1的要求”
注:配管有可能处于超压或真空状态,其产生原因是关阀或停泵期间流动的突然变化产生的水击、过高的静水压 力、流体膨胀、
7. 8.2辅助配管
7.8.2. 1燃料气配
站内的燃料气配管应符合/ 在任何建筑和居民区外就 应为燃料气系统提供丿映
不应超过设计压力的IOJ 当原动机或连接的W
7.8.2.3润滑油及}
所有站内润滑洲
7.8.2.4放空及放
放空及放水管当
7.9紧急停车系统
每座泵站或压缩'
/按 ASME
何管
k配管应符
中应与泄压
就地Fl禅心㈣的.⅛1,∏Γ ≡ I所山lb'. JJ
1站应配备快速
离开以及 板允许关
必滞的用电,应
备功能
fθ79-14的要刃
装配。
急停车系统。
B∣4、的进气切断阀。ʌv \ 卷•以防止燃料压力超出系统正常N压力\ %。最大燃料压力
7. 8.2.2压缩空气配
站内压缩空气配/[CS 压缩空气罐或储K瓶J,
还宜考虑到把站场和T 紧急停车系统的+A 保护个人安全以炭
√及吹卩燃料*管以\止燃V ' I进入燃烧空
应急用的戯烧*燃气的设备。
7. 10电气 、
站内电气设备及接线
7.11储存和工作罐 ∖X>XX /
为储存和接运流体的罐应⅛7⅛⅞ /
ΛI,I Std 650,适用于蒸汽3.W⅛ι凍监赢体;丿/
API Std 62(),适用于蒸汽压力⅜⅞) 00 kPa(表压)的流体;
本标准,适用于蒸汽压力大于loo kPa(o::)MlrxfsF器的;
—其他适用于蒸汽压大于100 kPa(表压)的非管式储存器的相关标准。
应根据计划和技术要求设计和建造罐基础。技术要求应考虑到土壤条件、罐的类型、用途以及总的 位置。
7. 12加热和冷却站
当按照5. 1规定的管道系统运行条件需要加热或冷却流体时.宜安装温度指示及控制器“
为了保证停输后的安全流动条件,加热站可能需要考虑停输后站内管线、泵体、放水管线及仪表管 线的伴热•
7. 13计量站和压力控制站
流K计和粗、细过滤器应按同一内压设计,并应满足按本标准试压要求。
所有部件均应支撑良好,防止对连接的配管系统产生过度的载荷。
设计和安装应留有便于维护和检修用的通道并尽量减少对站内操作的干扰。应考虑到流动液体的 回流,振动或脉动。
过滤网孔或过滤材料空隙应能防止外来有害物质侵入设备及静电荷聚集。
7. 14监视和通信系统
按照第5章设计的系统,应当确定下列技术要求并包括在系统设计之内:监视压力、温度、流率及被 输流体的物理特性:监视家、压缩机、阀位.计量表及縦液位信息以及监视渚如动力供应故障•电机线圈 、密封泄漏、异常温度等报警条件的相关信
及旋转机械轴承的髙温、过度振动、低! 息;以及对火灾及危险大气环境
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就(SeAI)
管道系统操作要求C 的基础。
7. 15用于陆上供
对压缩机站E
8材料和涂层
8. 1管道和
8. 1. 1选择 用于管道 具有
—具有 TS用 注:辅助配
8. 1.2 酸性
配管的一般木
9中
性
K性断裂的韧性
[配管的材• ■
§ 9章腐蚀
il1l标准的铁素体钢.其最大的∣½Λ i∣ι (C访为:
測等'
:证可焊性和防
J 0. 48。
SO 15156-3 的要求。
:境保护要求,应作为确定'监视及通'信部件冗余量及备用电源需求
>.4设计要:5
的加工制
用的材於囑
在酸性介的材料
8. 1.3技术要& "
对管道系统内曄
示例:对所有部件
8. 1.4化学成份
准备焊接铁素体钢
规定的最小屈服弓
规定最小屈服强度犬*360 MPa為
焊接用的且有产品标准的铁素 值两者中的较小值。
材料采购者可以考虑采用较高的碳当量值的材料或者要求对Kr接受的最大CE值进一步加以 限制.
蹈0 MPa等级的钢:
L其碳当量不超过丄N数值或者取上述数值和产品标准中规定
应按式⑹计算CE 1:
CE = Ir(C) + W( Mn)/6 + [s(Cr)十 τt∣(Mo) + w(. V)]∕5 + Ftt1(Cu) + w( Ni)]/15 ,•,( 6 ) 式中:
W(C)——C的质量分数,%:
S(Mn)- Mn的质量分数,%; 况(Cr) Cr的质覺分数,% ;
M(MO)—— Mo的质量分数,%;
W(V)——V的质量分数,%;
WCCU) --Cli的质量分数,% 3
W(Ni)——Ni的质量分数,%。
对于输送A类流体的管道和主要配管,当不知道材料的完全化学组成时,可使用替代的CE计算 公式:
CE = W(C) ⅛w(Mn)∕6 +0.04 ..............................( 7 )
8.1.5脆性断裂物性
管道系统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应考虑防止脆性断裂。
公称直径大于DN15。并且材质是铁素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或碳素钢的用于输送C,D 及E类流体管道和主要配曾的材料,其全尺寸夏比V剧缺口试件的最小夏比冲击功应满足:
-…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不大于360 MPa等级的材料:平均27 J,单个试件20 J ;
•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大于360 MPa的材料:平均40 J,单个试件30 J。
输送A及B类流体管道和主要配管的材料,以及输送C、D及E类流体的管道系统中公称直径不 大于DN150的部件使用的材料,防止其发生脆性断裂的技术要求应基于设计条件确定。
⅛:为阻止韧性断裂扩展可以提出更高的冲击功要求(参见8. 1.6),
全尺寸夏比V形缺口试验应按GB/T 229执行。也可采用ISO 3183规定的带锥度的试件。当要 试验的管件厚度不满足制作全尺寸夏比V型缺口试样的条件时,可釆用缩尺的试件试验,最小冲击功 按试件厚度比例减小.
试验温度不应高于材料在承压下可能经受的最低温度。对于气体或气/液管道和主要配管、近海立 管以及厚度很大的管件应考虑更低的试验温度。
母体金属、以及对于破焊接部件而言,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金属均应符合防止脆性断裂的要求,通 过釆用经鉴定的焊接工艺保证达到规定的耐脆性断裂性能。
8. 1.6剪切断裂韧性
输送C、D及E类流体的管道用管的母体金属应具有阻止剪切断裂扩展的能力。流体在突然减压 情况下的相变行为应该加以确定,并且应验证在各种相态下所要求的剪切止裂性质。
注:ISO 3183附录G给出了确定阻止剪切裂绞扩展所要求断裂韧性的指南。
夏比V型缺口试验应按照& 1.5要求进行,试验温度应为管道在空气、海水或地下运行过程中可 能经历的最低温度。
如果材料性能实际L达不到阻止断裂所要求的韧性,可以釆用由套管或厚壁管组成的机械止裂器。 应由断裂扩展的后果来确定止裂無沿管道的安装位置及最小间距.
8. 1. 7 高温工况
对于运行温度高于50 DC的材料,除非相关产品标准或补充证明文件中有规定,否则在最高运行温 度下的机械性能宜形成文件备查.
8.1.8成型及热处理后的性能
对于经热处理、热或冷加丄成型或其他会影响材料性能的加工过程的材料,需要用文件形式证明在 最终状态下的材料性质符合规定的要求。对于焊接部件,该类证明文件包括母材.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 的性质。
8.1.9生产质量鉴定大纲
对材料生产质量罂定大纲及预生产试验的要求宜在以前加工该材料的经验基础上加以考虑。
8. 1. 10 标记
材料及部件应按照适用的产品标准的要求予以标记,如无规定则可按MSS SP-25要求执行。
模(冲)压标记应处于对材料或部件不产生损伤的位置.且尽量减小应力集中。
8. Lll检验文件
所有材料在供应时应附有按GB/T 18253-2000要求编写的材料检验报告单,该单可追溯到用料 的管道部件。承;压部件用材料,应至少提供GB/T 18253—2000中的5, IB型的检验证明。
8. 1. 12材料技术要求
所有管线管、配管部件和涂层材料应按照相关产ι⅛标准及本标准的要求制造及使用。
本标准的要求未包括在相关产品标准中的,应加以规定并补充进产品标准中。
如果没有适用的相关产品标准,则应编制材料的详细技术要求,包括性能、尺寸以及制造、试验、检 验、认证及形成文档等要求。
8. 1. 13部件的重新使用
部件允许重新使用,如果:
—-了解原始制造的技术规范且技术规沌符合本标准;
—检验文件符合8.1.11的要求;
—经过检测、清Ja和本标准允许的修理之后,经检验证明这些部件是可靠和无缺陷的。
原始制造技术规范未知的管线管,如果经过充分的检验和试验后被证明其满足ISO 3183适用部分 的要求,则可以仅作L245级管线管使用。应限制此类材料仅使用于运行在低于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 30%应力水平上的管道I:.
注:管道系统的适营者可以在工程规范中表明他同意重新使用该旧材料。
8. 1. 14 记录
按照13. 1.7的要求,关于供求双方同意偏差的规定,诸如计算8和图纸的设计、记录资料、试验与 検验结果及合格证应收集并在管道运行期内保存。
8.2 管线管
8.2.1碳钢管
C-Mn钢制成的管线管应符合ISo 3183。
8.2.2不锈钢及非铁金属管线管
不锈钢及非铁金属管线管可以是焊接管或无缝管。
8.2.3不锈钢或非铁金属衬里的碳钢管
碳钢管线管应符合ISO 3183。
设计及内腐蚀评估中应中明,不锈钢或非铁金属村里与外层碳钢倚应使用冶金方法结合(敷融),或 用机械方法压接(衬里)。内衬里层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3 mm,在焊缝部位也一样。
如认为有必要,提出对管端公差比ISO 3183适用于焊接部分的更严的要求,应该经审定并应作明 确规定。 -
8.3管子以外的部件
8.3.1法兰连接
法兰连接应符合ISO 15590-3的要求或其他公认的规范如ΛSME B16. 5或MSS SP-44中的要求。 专用法兰设计是允许的。它们宜符合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第八章第一分部的相关要求。
当法兰尺寸和钻孔与ISo 15590 3规定的有偏差时,那么应说明其与ISO 15590-3设计要求的符合 程度。
应考虑到法兰内径与相联管子内径相吻合以利于对准焊接。
垫片材料应不会被管道系统中的流体损坏,并应能承受使用中的压力和温度。使用温度高于 120 P时,应釆用阻燃材料。
螺栓材料应与换作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管线材料相匹配。螺栓或双头螺栓应伸出螺母。
8.3.2用管制成的弯管
弯管町由管子用冷、热或感应弯曲的方法制造,不应釆用斜接弯管。
对热或除弯管的要求是:
-W材应为全镇静钢;
弯管管体的椭圆度不应超过公称外径的2.5%;
弯管管端公差应符合连接管子管端的公差;
-不允许有折皱;
弯管管体所有部位的壁厚均应满足相接管于规定的最小管壁厚度的要求; 一弯管应符合8. 2对管子提出的机械性能的要求。
感应弯管应满足ISo 15590-1要求。
弯管的试验及检验应在交货条件下进行。
8.3.3 管件
管件应符合ISO 15590-2要求
管件应采用全镇静钢制造,,観瑜公认
8. 3.4 阀门 /*w>Zz
詞迪热处理玆嗥及切口韧性。
球阀、止回阀、刪阀及少蜜
8. 3.5预制的绝缘管接
预制的绝缘管接头K鸟為管道▲前.应该 验验证绝缘性。
8. 3.6其他部件
对于无产品标M
焊接制造和焊接连j 8.4 涂层
8.4. 1 外涂层
8. 4. 1. 1混凝土酉
混凝土配重层
8.4. 1.2 防腐和圏
工厂预制的涂日
一三层聚烯夂華
熔结环氧树* 两层聚烯炷:N
8.4. 1.3 绝热保温涂苗\5、
绝热保温涂层应符扇彳
涂层及增强材料(峡 各层厚度及总厚度;、
一组成及/或基材;
-一机械性能; 温度限制;
合ISO 14313的要求。海底应用N网门丿樹合ISo 14723要求。
.一:.∙,".t ∙.. 、
.5:借的MWP压、*石*验,并进行电气实
,的设计礒符√> ASNff:锅炉和煩 ⅛的所有JE他部件器应符合iso U
ISO 2180! r5 的
E涂层
> 9.5 和 ISO 2180⅛gJ∏部分的
EU 嚴'⅛⅛09
\
09 ! . ■
或技术规范,包括如下要求
-表面处理要求;
粘结要求;
-材料、施工及固化要求,包括可能的关于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面的要求;
涂层系统及人员(相关时)评定试验要求;
试验和检测要求;
一有关的修补步骤。
8.4.2 内涂层/衬里
内涂层•般应符合公认的标准或规范,包括如下要求:
-涂层及增强材料(相关时)的类型;
各层厚度及总厚度;
一组成及/或基材;
--机械性能I
--温度限制;
表面处理要求;
粘结要求:
材料、施工及固化要求,包括nj■能的关于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面的要求;
涂层系统及人员(相关时)评定
-试验和检测要求;
有关的修补步骤;
-减阻涂层最小厚
9腐蚀管理
,对
运行维护
騁虑管道
道材料
XJ)确定可能的管道腐蚀损失或管道核料退似
进行跖机
,硫化気、元素硫
物质包括二氧
污染、上游活动中注
是可以控制的。
9. 1 一般要求
应对管道系纟
行能力的风险。J
识别并辞佔潜在的腐蚀 管材选 识别4 -确定H 一复核冃 -根据日
内外腐蚀W 评估应基于 任何腐蚀裕H 在评估中还应
外腐蚀。
9.2内腐蚀性评估
应针对所有设计条 N
声致不N接受1的管道失效或丧失运
虑内外腐白 首蚀减缓措 M和检测要 9和检测结 史计条件与蜓 S应以文件
扌理要求;
題保躡、投产理运行/K故条件下可能的内
应针对管道运行流速
条件卜.形成游离水的可
应识别可能引起或影响 示例:可能引起或影响内腐蚀的
蚀的分,并确定
询十浓度*力及温度下的潜在腐蚀性O
、氧气、水、溶解盐(氣化物、碳酸氢盐、梭
化物等)、固体沉积物(与管道清洁度有关)、 应提出的潜在腐蚀类型包括:
J化学添加剂,来自上游工艺事故的污染物。
一整体材料损失和劣化;
局部腐蚀,如沉积物下的点腐蚀和晶面腐蚀或缝隙腐蚀,
- 微生物引起的腐蚀;
应力开裂;
翎致开裂或台阶式开裂;
-应力诱发氢致开裂;
冲蚀及冲刷腐浊;
腐蚀疲劳;
双金属/电偶腐蚀,包括选择性焊缝腐蚀。
9.3内腐蚀减缓措施
9. 3. 1方法
内腐蚀减缓方法包括:
改进设计/操作条件;
一采用耐腐浊材料;
一釆用化学添加剂;
釆用内涂层或内衬里;
定期进行机械清管;
一消除双金属电偶对.
宜考虑所选腐蚀减缓方法与下游操作的相容性。
9. 3.2设计条件的修订
管道系统上游流体加工设施以及运行管道系统的程序,可能需要审査,以便査找机会消除腐蚀性评 估中识别出的腐蚀成分或条件。
9. 3.3化学添加剤
在选择化学添加剂时宜考虑的因素包括:
在整个管道系统水润湿区的有效性;
-管内流体流速变化;
-多相系统中的相分布特性;
沉积物及氧化皮的影响;
与其他添加剂的相容性;
与管道部件材料的相容性.特别是与管道附件中非金属材料的相容性;
一化学处理过程中的人员安全性;
-排放时对环境的影响;
-与管道下游操作的相容性。
9. 3.4 内涂层或衬里
可采用涂层或衬里减轻内腐蚀,但要证实非完整涂层/衬里保护(如针孔或其他缺陷)不会导致不可 接受的腐蚀。
在选择涂层或衬里时考虑的因素宜包括:
-现场接头的内涂敷;
施工方法;
一修补方法的可获得性;
一操作条件;
-流体对涂层/衬里的长期作用;
耐压力变化的性能;
一涂层上温度梯度的影响;
一适应清管作业。
9.3.5清管
宜确定周期性机械清管要求,考虑的因素包括:
- 清除积聚的固体和腐蚀液体以有助于减轻积液区腐蚀;
——增强化学添加剂的有效性;
如选择机械式清管设备.宜考虑:
清除有保护作用的腐蚀产物或化学添加剂的可能后果;或者机械清管损伤内涂层或衬里的可 能后果,
一管道材料(如不锈钢管)和机械清管器材料接触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9.4外腐蚀评估
应根据管道运行温度(见5.1)及沿线外部条件(见6. 2)来确定发生外腐蚀的可能性。
表5列出了在评估外腐蚀发生的可能性时应考虑的典型环境条件。
表5评估外腐蚀时要考虑的环境条件
近海管道 |
陆上管道 |
大气条件(海洋性) 空气/水界面(&溅区) 海水 海床或埋在海床里 在管束内或管套内 岩石堆/混凝土沉排 J形管/沉箱内部 _ |
大气条件(沿海/工业/乡村) 海水(潮汐区、海岸) 淡水或半咸水 沼泽及泥炭地 河流穿越 干或湿土壊 隧道、套管或沉箱内部 |
宜考虑的环境参数包括:
大气温度;
- 环境的电阻率、盐度及氧含量;
细菌活性;
--水流;
——埋设程度;
--潜在的树根成长危害S
一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对土壤的潜在污染。
腐蚀测fit评估宜考虑环境的长期腐蚀性而不只是管道安装时的腐蚀性。对于陆上管道.必需考虑 管道穿越区内任何已知的土地使用变更计划,这种变更会改变环境条件并因此改变土壤腐蚀性,例如X寸 以往干燥或低腐蚀性土壤的灌溉。
应评佔环境PH值以及可能的杂散电流和交变电流源对陆上管道的影响。应考虑的外腐蚀损坏类 型包括:
整体的金属损失和劣化;
-局部腐蚀.如沉积物下的点腐蚀或缝隙腐蚀;
-微生物引起的腐蚀;
应力腐蚀开裂,如碳酸盐/'碳酸氢盐侵蚀。
9.5外腐蚀减缓措施
9.5. 1保护要求
所有金属管道宜采用外涂层,对于埋地或水下部分应施加阴极保护。对于可能发生严重腐蚀的场 合.宜考虑腐蚀裕量并采用耐久涂层或耐腐蚀合金包覆。
示例:如近海管道立.管的K溅区是严重腐蚀区域.
9.5.2外涂层
在选择外涂层时应考虑涂层能否提供要求的保护.以及在施工和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危害。
在评估外涂层的冇效性时应考虑的参数包括:
涂层的电阻率;
湿气的渗透率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涂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粘结力;
-对涂层与附加保护层、保温层或环境之间的抗珅切力;
一对阴极剥离的敏感性;
—— 耐老化性,耐脆裂及耐开裂性;
涂层修补的技术要求;
-对管体金属可能有的不良影响;
可能的温度循环;
耐运输、搬运、储存、安装及运行过程损伤的性能。
除现场接头及其他特殊接头应现场防婴卷处盤盈更卜防腐层宜在工厂涂装-现场接头宜釆用 管线管防腐涂层相容的涂层涂装.哆喺矗茹詰蠢m段i线管防腐层技术要求并能在预期 的现场条件下很好地涂装。绝臂4鬲保巧旦能需件H芝予和p⅛∣^间加外涂层。
4择途K恆房虑使浦f醛发生的内涂层损坏。
/、近海管道应按照IS() 15589-2进祥财极保X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
J型管管道宜有外涂层。
9.5.3阴极保护 /
陆上管道应按照ɪsʌj
和运行。 ZrJ
9.6监测程序及方,/
9.6. 1对监測的号敵》/
停¥理及腐冃 蚀程序的4 CiOrfiaK 度上 4 维,确定大致Ii ⅛⅛-次检测"
应根据预期阿
环境因素等建立j
如果要求对*
的金属损失检测亀
注:投产后宜
9.6.2内腐蚀〈I
9.6.2. 1监测即
内腐蚀监测4
-预计的试
腐蚀
戒燃业为. 莱爲测结果芬崭
的腐蚀!减缓方渔见9、3及9. 5)、安全和
%聴采用内
.通过分析连续
潜在的水慨
预计的腐岷
-要求的检话*
现有管内、外
影响清管器或N陶
注:可能的检测技术包括
9.6.2.2 局部腐蚀监测的测*
冲刷等
流两特性):
管内障碍物。 / /
Jln⅛^∣W蚀试件以显示管内腐蚀、涉城期紗娠体成分以监测其腐浊性等。
足设 一/
腐蚀监测的测试点宜沿管道刑翊施设置.选择最有可吵得管道中代表性的腐蚀特征处。
9. 6.3管道外部状况监测 _____
可以接近的管段宜定期通过外观检测评估管道系统状况,可能的情况下也要进行外涂层评估。埋
地或水下管道在暴露时也应进行检测。
在很有可能岀现严重腐蚀的地方,应定期进行密集的外观检査。
注:为此目的,在那些可能严重腐蚀但又不能容易进行外观检测的部位,可考虑进行定期管内密集检査.
对陆上管道涂层定期检査要求应考虑选用的涂层、预计的涂层老化、土壤类型、观测阴极保护电位
及保护电流需求及已知金属损失等。
9.6.4阴极保护监测
应按照ISO 15589-1和ISO 15589-2进行定期检测以监测阴极保护。
9.7监测及检测结果评估
应分析所有监测及检测活动结果以便:
审查腐蚀管理是否充分;
-识别可能的改进措施;
-指出进一步详绍评估管道状况的技术要求; 指出改进腐蚀管理要求的必要性。
9.8腐蚀管理文件
按照上述(9.1至9.6)腐蚀管理要求编制文件:
腐蚀危害及有关失效可能性也珏丄一 材料及腐蚀减缓方法呼为掉厂" 检查及腐蚀监测擊洲盛择及變!頻率L -与选择的腐蚀盼19法苞珈磁及废弃
W施工
io. 1 一般要求∕ζjχ
10. 1. 1施工计/ f
在施工开必*≥∕
相适应.建议輩i淨下列内彳
施一/匚程次述;
健j>
质¥ 施工工彳 注:特殊H 健康、安
及环境保
宜包括方法I I如汗隧道、近] ;境保护计q *有关法律 ]附近的施 '识别所] ta∖护已何
F控制槌头作业 该汁*应LJV业的其杂性和危险性
人员、设备以
1■能需要补充 |
F管建 |
1斐装规程, |
、安全和环] |
屈保. |
卜等方面的要求和措 |
R的控制扌M 殳施。/ |
瓶,洛 |
何应急程序等。 |
.安全郴L |
F确定这些临时性保护方 | |
:工开/前及 |
人•通知他们。 |
[物等。
ITTx
施。该计划
10. 1.2在其暢
在开始施§
宜建立施」N
法和安全措施时)
例如:其他设
10. 1.3施工工厂、遗料1
在施「.之前和施」
良好的施工程序施工作q
10. 1.4材料运输与搬运
搬运、储存、运输和安装管道材C⅛ul-尚晶,3f 伤及管子、管件、组件及涂层。可能需要制 定运输及搬运规程。权中宜指明需使用的机械及堆放要求。
注;APl RP 5I.W及APlRP 51.1给出了管线管运输工作指南
应检查材料有无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损坏及缺陷。这些有损伤及缺陷的材料,在未修复或去除缺陷 之前不得使用安装。
冇的道路及铁路,水道、人行道、曾道、炉S及]
*ξ½工船 / /
臥遍妃寸主要施工工厂、设备及杯晶工遥行检査.以确定其适用于按照
10.2陆上线路带的准备
10.2. 1现场检查
在能够确认人能安全进入线路带之后和施工开始之前,应检查沿管道线路上作业宽度的当前情况。 检查结果报告应确定会受施工影响较大项目的状况,并记录所有涉及各方共同审定的一致意见。
10. 2.2 勘察和标记
在施匸之前•应把管道线路带、作业宽度、地下结构以及架空结构勘察清楚•并做好标记•在施工期
间这些标记应保持在完好状态。
10. 2.3作业宽度的准备
为了公众安全及防止牲畜侵入,当需要时,应沿作业宽度设置适当的围栏。在施工规范内应明确在 作业宽度内要遵守的限制条件及预防措施。
示例:限制条件或预防措施包括,保存特定的树木、处理树枝及树根、分离耕植土、排水、防止冲刷及侵蚀等。
10.2. 4 喷沙清理
喷沙清理作业应遵守有关法规及环境保护限制条件,并应由有资质的人员施工。
10.3近海线路带的准备
10.3. 1勘察
除了 6.2.3有关要求以外,施工前宜沿着计划的线路带进行勘察,以査明对管道或施工作业有无附 在的危险。
10. 3.2 海床准备
海床勘察数据应加以分析■必要时对海床进行平整,以满足6.4.2中的强度准则。
10.4焊接和连接
10.4. 1埠接标准
管道和主要配管的焊缝应遵照ISO 1≡7标准进行。对于辅助配管的焊缝应按照ISO 15649标准 执必
10. 4.2 焊缝检验
管道系统中的焊缝检验应遵照IS(J 13847标准,11. 5中对死门焊缝除外,并应在试压之前进行 完毕。
对环焊缝的无损探伤范围如下:
a) 全部焊缝应逬行外观检査。
b) 应由业主或业主指定的代表用射线照相或超声波至少检查每天完工焊缝量的10%。10%拙 査水平宜只用于边远地区,或操作应力等于或小于20%SMYS的管道.或者管输的流体一旦 泄漏对人员和环境危险性小的管道。对于其他流体和地区的管谊,抽查百分数应按当地情况 选择适当提高。如果显示焊缝质量缺乏保证,则抽查百分数Rʃ提高至IOO%,但是,如果检査 结果能显示焊缝质量确有保证,那末可以递减抽查白分数直至上述的最小百分数CIe)X)O
C)在下列情况下焊缝应进彳JT00%射线或超声波检査:
一设计输送C类流体,且其设计环向应力超过77%SMYS的管道;
设计输送D类流体,且其设计环向应力大于等于50⅜SMYS的管道;
-设计输送E类流体的管道;
—不用水试压的管道;
―- -位于人口密集区,如居民区、购物中心、以及标明为商业及工业区的管道;
-------在环境敏感地区;
——河流湖泊及水流穿越,包括架空跨越和在桥上跨越的管道;
-穿越供路或公路.包括隧道、桥梁及架空跨越的管道;
-一-海洋及海岸水域;
对死目焊接后未经水压试验的管段.
肘线或超声检验应检査整个圆周长度上的焊缝。检验方法应适合接头的形状、壁厚和管径*
焊缝应符合适用焊接标准中规定的合格准则。不合格焊缝应去除,或经允许返修并重新检查合格。
10.4.3非焊接连接
釆用其他技术连接管子,应按照经审定的规料进行。
10.5涂层
10.5. 1现场补口的涂层
现场补口的涂层应潸足ISO 21809-3的要求。
10.5.2 涂层检查
在管道安装时应进行涂层外观检査以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和适用的规程。
在管子即将下沟或离开铺管船之前.在可接近管道处,应釆用检漏仪检验整个涂层表面。检漏仪的 检漏电压应适用于该涂层。查出缺陷.应进行标记并在管子最终就位之前修复。发现涂层损坏或剥离 时,应去除涂层、重涂和重新检査。
对接接头、特殊部件及穿越管段的涂层,应在安装之前采用检漏仪检查.
10.6陆上管道的安装
10. 6. 1 布管
布管作业应按照规程进行,在这些规程中应明确确定施工通道的限制尺寸,以及为了对当地公共用 地使用者的干扰最小的措施,并且还应包括通道横穿工作面宽度的措施.
10.6.2 现场弯管
为了便管子对接或吻合现场地形条件,管子可能要在现场冷弯。现场弯管应采用弯管机。弯管机 应对管子截面有足够的支撻,以防止屈曲或管壁皱折并保持涂层的完整性。
最小弯曾半径宜不小于:
——对外径小于2以)mm的管子为20D;
----■对外径2∩∩~100 TTlm的管子为30D;
对外径大于400 mm的管子为400»
现场弯管孚径可以小于上述要求,但需要保证弯管之后骨子的椭圆度不大于冃.壁厚不小于设计允 许值,同时材料性质应满足规定的管线管韧性要求。
弯管应无屈曲、裂纹或其他明显的机械损伤。
当弯管直径大于30,)Tmn,且管子直径与壁厚之比小于70 : 1时,应考虑釆用内芯.同时宜进行试 弯,以滿足上述要求。
制作弯管的管子,其弯曲部位两环焊缝之间间距不宜小于1 m。纵向焊缝宜位于接近现场弯管中 心轴线位置。
10.6.3 开挖
挖沟深度应足够,以保证覆盖层厚度符合6. 8. 2.1的要求。
沟边坡度应加以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支撑或做成斜坡,以保证安全作业条件。宜建立减轻侵蚀措 施以防止管沟不稳定并对环境造成损害。
沟底应平整,不应有会损伤管子或涂层的尖锐边缘或物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末,应铺以社垫 材料或机械方法保护管子。任何衬垫材料或机械保护措施均不应起隔断阴极保护电流通向管子表面的 屏蔽作用。
如果施工在沟内进行,那么管洶应加宽和加深,以保障安全工作条件。
在施工人员未进入彗沟之前应釆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证洶内存在安全而不易燃的大气.在已 有地下结构附近挖沟时,应釆取措施以避免对这些地下结构的损害。应保IE与任何埋地管道和其他结 构的最外边缘之间.有至少0∙3 m的净空间距,否则应采取专门的措榆以保护管道及地下结构。
10.6.4 下管
下管之前管沟底应加以清理,保证不存在有叮能有会损害涂层的物体,且沟底坡度平缓,保证管道 有均匀支撑。
使用的下管没备与方法不应损害管子和涂层。起吊及卜,管步骤不应引起应力超过6- 4.2中规定的 强度准则。
10.6.5 回填
为避免涂层迫到破坏.下管之后宜尽快回填。在回填前水淹管沟宜用泵抽「或把水放净。当不可 能这样做而水淹管沟乂需回填时,应小心从事.以保iιE液化的土壤不会使置换的管子移动
应选择回填材料或防护措施以防止损害管子或其涂层。
在工作期间被断开的现场排水管.排水沟及其他排水系统宜重新恢复。
管道在公路、人行地道路肩及类似区域下方通过时,应选择回填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这些设施的稳 定性和完整性,当存在可能引起冲蚀的地形土壤及水条件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滑坡或冲溃.
10.6.6 对死口
对死口的规程应包括控制管子应N
和 io. U
诉职¢:
E进亍。
FJ奔置:
勺选择;
:超出设计水
!6.4.2中的允许强度准则之T%∣勺措施。该规程应包括考虑到
管道的结构形状、计划对接后的£颁,以及为 10.6.7地貌恢复
施工影响所及的作业面 地所有者和占用者达成的
10.6.8 穿越
所有穿越均应按照
当采用大开挖方丫 ______
节性问题。开挖作业由应β/止水漫淹颱的土間,
管道安装期间应 平的情况发生。
水平定向钻穿超
——钻孔泥浆卩
一耐摩擦防腆
一监视钻孔剖
10.6.9 标记
管道位置标记应主
10.7近海管道的安装
10.7. 1海洋作业
10. 7. 1. 1抛锚及保持定
定位保持系统宜有适当的
其他地区应实行地貌恢复。地貌恢X应遵J!⅜符合右关法律及与L
化、水流連、冲能以及特殊的季
:见程应强调I
或备用系统以保证该系统部分损坏岫:致 綱其他船1 >的设施.
施工船若采用抛锚定位,’
中标出,并注明下列适当的资料:
-每个锚和每条锚链触地点; 现有管道及装置的位置; 锚链与管道之间的垂直距离; il划的管道线路及铺管走廊;
2勺抛锚方向图执行。抛锚方J>f图宜凡K定大小比例在水深图
-在施工期内的IIni时性作业;
附近其他船只的抛锚特征;
施工船的位置;
禁止抛锚区;
一沉船及其他潜在的障碍物,
为防止对设施的损害,应确定锚和锚链,-j固定结构、海底装置或其他管道之间的最小间距J
所有锚若需越过海底装置或管道时.宜先固定在锚搬运船的甲板上。施工船的抛锚绞车宜装锚链 长度及负荷指示器。
10.7. 1.2 各种应急程序
在工程开工前应准备好各种应急程序。
这些程序宜包括:
施工现场废弃;
管子屈曲(充水或空管); 涂层失去;
弃管与管道回收作业。
10. 7. 1.3 告知
近海管道施工前.应将 还应发到有关单位,例如
10. 7.2勘察及定位;
平面定位宜以卫 定位系统应具有足 密地区和要求精
当管道包含
10.7.3铺管
规定的管
舖管系统
设计应保证防
宜用摄4
在铺设时 变化。
宜装设有飢i 用拖管法
他船只对拖运中耶
用"J”法和卷
10.7.4登岸段
底拖法、定向钻莓 准则•或损坏涂层及牺!
10.7.5 挖沟
挖沟深度及沟的纵断面
a)
b) C) d)
阳极
拖!始
勺作业站站间距
应
下超过6. 4
勺财H性以」
K位JFL可有
阵岸穿越,
il`z时(不论■
IrJ "优躋
十法的
能需要
m沆抒■
哑过程中
长度'任和
小.睫啓探测I帯成能分辩
的现有管道与电缆的业主。通知
互校正。
J直彳:大于或等于5%的
许强度准则。
应中断铺管作业。
,勺强度准则.并且其
测量基准点作为布置施工船、管道位K及局部定位系统的基准参考点。
:件中规定的噬差范围之内。在人门稠
系统(tens
i涂层和牺,
j管架上的:
虬∙Hk∣'(苻;∙ i'^⅛'∣> KjflH
管子长度登化
.4.2中规定的,
监祝船或护卫船.以防其
应力飲平和拉力要求。
亍法安装登岸管段时,不应引起管道设计应力度应变超过6.4.2中的强度
则。挖沟过程中强加在管道上的毂性[加以监测。如果管
M应力不会超过6.4.2中的强度准 潛.即应考虑到强加的额外载荷。沟底 大石堆、碎石及过大的悬空段跨度情况均宜 了选用的挖沟方法及设备应防止损伤管子、涂层及
牺牲阳极,同时宜适用于土壤条件。
先铺设后挖沟法和这挖沟边铺管法中采用的挖沟设备应装冇监测仪表.监测和记录必要的参数,以 确认应力没有超出强度准则。
示例:适用本条的挖沟方法包括水喷射,开沟華.岩石和硬上切割机以及挖泥船开沟等方法“
10.7.6回填
回填材料应在受控制的状态下填入•防止损伤管子及管子涂层,并保证符合规定的坡度、茂盖层及 纵断面的要求。应仔细选择回填土的纵断面,使其对渔业及第[方的活动的干扰减到最小程度。
10. 7.7穿越其他管道及电缆
住穿越工程施工前应将被穿越的管道或电缆的位置、方位及其完好的状态调査清楚。
如果规定预先安装支座.那么在安装支座之前应准确地确定已有管道、电缆.以及穿越地点的位置, 安装的支座宜组成一个平滑的穿越纵断面,以减少如抛锚及捕渔设备等外力对任J结构的损伤。
水平面定位系统还应辅以一套海底定位系统.因为要求的间隙很小,所以穿越安装宜加以监测,以 便能确认这些结构均在其正确的位置。
10. 7.8悬空跨度
管道应进行勘测是否有悬空段出现,为满足6.4. 2的强度准则的限制,应对该悬空跨度进行必要的 整固。应该确定冲刷余量和支瓯及填入材料的稳定性。
10.7.9 对死口
死Cl对接施工规程应包括为控制管子应力花6. 4.2允许强度准则之内的措施.
W.8清扫及测径
安装后,管段宜通清管器或类似工具清除脏物、械工余下碎片及其他物质。
校验椭圆度及检查宿关管内障碍的检测清管器宜在试压之前通过每段管段。测径板直径应不小于 最小名义尺寸的95%,但是任何情况下,测径板与管壁之间的间隙不宜小于7 mmπ
10. 9蝮工勘察
施工完毕,应进行竣工勘察以记录管道、穿跨越、附件、悬空段以及附属设施设备等的正确位置。
10. 10施工记录
在完工肘应按已编制好可供复制和检索格式填写的永久性记录。该记录可确定管道系统的位置及 说明,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竣工勘察结果;
—焊接文件:
―•竣工图、各种技术规范,
-一各种施工规程。
11试压
IL 1 一般要求
试压应遵照f"7.
分段试压的段数宜减小到最小。选择试压段座考虑到:
- -人员与公众的安全,以及保护环境及其他设备;
——施T:顺序;
—地形和通道;
—试压用水的来源及排放。
如果试压介质在试验过程中会发生热膨胀,则应采取泄压措施。
不宜进行试压的设备应该在试压过程中把它们与管道隔离。
阀门不宜作为试压中的管端Tf板之用,除非该阀门压力等级能承受试压过程中阀门两端的压力差。 所有用作管道封堵端的工具均必须有足够强度,能承受试验压力。
临时性的试压用管汇、清管器收发筒及与试压管段连接的其他试验部件均应设计制造成能耐管道 的设计压力。
单独部件及工厂制作的预制件如收发球筒、普汇、计堂橇瓯、截断阀鲍件,穿跨越管(河流、公路或铁 路),立管及对死门管段可以按照布标准所提出的措施预先试压,其试验压力不価于管道强度试验压力。 11.2安全
在试压过程中,除参加试压人员外.不应在管道及其附近工作。
试压期内,应布置警示牌,和对管道进行适当巡线以预防无关人员接近管道。
如用气压试验,则在制定安全要求时,应考虑到来自管道中所储能量的危险性。
当泄放试压介质降低压力时、应保证公众、施工人员.附近设施的安全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如果试压介质釆用空气或气体,则应在控制减压状态下泄放.
11.3各种程序
11.3.1书面程序
在试压开始前,就应编制好书面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程序,内容应包括6∙ 7的要求及下列各项:
—•每-试压管段的纵断面及长度,并注明试压管段两端规定的试验压力;
注:纵断面宜标出管子等级及壁厚。
—-安全措施;
… 对连续监测的要求(见11.6和11.7);
—— 试压用水源、水的化学成分以及水的排放;
—対设备的要求;
--加压及持续时间;
--对试验结果的评估;
---泄漏检査。.
11.3.2通信
在试压过程中,有人值守点之间宜保证通信联络畅通。
11.3.3 水质
试压及冲洗用水宜保持清洁且避免含冇悬浮物或溶解的物质从而造成危害管材或内涂层,或者可 能会在管内形成沉淀物’
应分析水样,并釆取适当措施去除有害物质或进行缓蚀。另应按照9. 2考虑内腐蚀的控制,和按 9∙ 6. 2监测内腐蚀。
11.3.4缓蚀剂与添加荆
如果试斥用水分析或程序表明有必要加缓蚀剂与添加剂如缓蚀剂、脱氧剂、杀菌剂及染色剂,那么 应考虑这些药剂之间的相吒反应及其排放对孙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到任何-种添加剂对整个管道系统 材料的影响。
11.3.5充水速度
向管内注水速率应加以控制.可应用清管器或管清管球使空气与水有明确的交接面,并使进入水 中的空气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所冇可能聚集空气之处,例如阀腔及旁路管线在充水时应打开放气管,而在水静压试验开始前 密封。
当管道横穿陡坡地形时,宜釆取措施防止清管器或淸管球运行超过管内充水段前端,这对充水段的 末端安全很重要。宜考虑到使用、清管球跟踪系统及使用背压控制清管器的速度。
11. 3.6 空气含量
如空气含單会影响到静水压试验的精确性的时候,则应确定空气含址,并在评估水压实骗结果时应 估计到它的影响。
注:空气含觉以用标绘的初始充水体积与压力变化曲线,直到出现两者确定的线性关系为止的方法来确定.
11.3.7温度稳定
管内充水之后,开始水压试验之前,宜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使充入管子内的水温与大气温度达到 平衡。
11.3.8温度效应关联性
应开发表示温度变化对试验压力的影响的关联性数据,以便用以评估可能岀现的初始试验压力及 温度与最终试验压丿J和温度之间的差别。
11.3.9泄漏检测
应开发并编制泄漏检测及泄漏定位程序作为水压试验程序的组成部分」
GB/T 24259—2009 11.4验收准则
试压应符合6.7要求。
11.5试压之后的对死口连接
如对死口焊缝焊接之后不再经强度试验的.则应按10. 4. 2c)进行检验.或者当不可能进行射线检 査或超声检査时.可按其他批准的可靠的检验方法检验。
非焊接的对死「1接头,若安装后未经试压,则应在开始运行前.在最大可能达到压力(但不超过 MAoP)条件下进行严密性试验。
11.6试压设备
静水压力试验设备宜包括以下各职
静压测试仪或其他同等
—压力表;
体积测量设备;
一温度测最设备;
-压力及温度kJ
应提供能证明仪;
标定证书.
11.7试验文件和i
试压记录应在曾道3≡的寿命
一试压程序
-在整个试
海水、地j
—压力记最
勺有效r
次;
J每半小时Ii
气温度.如
姓名:
名;
隔的
卩
勺所有测试点的标高的纵断面图..
一试验仪表
-管道系统課作
—试验负责
一试压公司
一试验日期及Ni
--试验现场最
--试压介质;
一试压持续时间
一试压合格验收签字
被试压设施及测试设
-对压力记录图上的任何 Z 续点包
-如试压管段的高差超过30
11.8试压用流体的排放
排放应做到对公众及环境的损害减小到最小程度。
11.9 试压后的保护
除非已经按照9. 2中要求采取「措施,否则试压用流体不应在试压后留在管道或配管内。
如用水作为试压介质,在寒冷地区,应采取措施防止试压用水结冰。
12预投产和投产
12. 1 一般要求
预投产和投产均应编制书面规程。规程应考虑到流体的性质、与其他连接设施隔离措施的必要性, 以及已建成管道向管道运行管理者的移交O
应精心制定预投产及投产规程,所使用的工具及通过管内的流体,应保证不会有任何与流体或管道 部件材料的不相容物进人管道系统内。
12.2清扫规程
应考虑到1().8中清扫不到的管子及其部件是否需要清扫。
-试压残留物及轧钢锈皮;
-会影响解释智能清管器结果的金属颗粒; 试压水缓蚀剂残留的化学物质; 试压水产生的有机物;
―施工用具•例如对:
管道清扫规程应考虑改下要求;
可能要求补充清扫以清除以下物质:
*或用管输流
验记录。
肓管中
的隔离球.
水和TF燥早
廉、支线配管
!中水化物卄
1括用干燥流
聃一部分,
发球筒
正确。
列内容:
保护管道部使L 清除会污涉潦 -清除会耕E
12.3干燥规程
应根据满丿
露点。干燥规面並#虑到下歹
「应稍被输疏体质址主
:具或清扫液体的损害:
干煤程度的判据应是确定水
干燥设备乂
部件的影响;
--由
——去
投 示例:干!⅛
12.4设备
作为投F 全系统,如清 验,以保此它们1 12.5文件及记
应保存的预扌
一清扫及干:
一清扫及干燥纟N
管道监测及控仰
12.6投产规程及充装管输流
在通入管输流体之前,应编制
系统宜机械完工并都能良好运转; 一听有功能试验宜完成并合格;
所有必要的安全系统应操作良好;
系统的功能试主
和CO2潜IE腐蚀效应;
水及干燥剂
:本弟干燥等.
全部应经遭功謎性试验合格,特别是安 £,以及剛紧愈停输系统等的功能试
应备齐各种操作规程;
应已建立通信系统;
正式将完整的管道系统向负责管道运行管理者交工。
向管道充装流体时,应控制充装速率,流体压力不应超出允许的极限。
注:允装速率对某些流体来说是关键的,这是为r防止发生爆炸、气体分层、大气不稳定含尘等等。
对输送液体的管道,宜维持背压以防充装时发生水力阻塞。
在充装过程中,宜辰期地进行泄漏检测。
13操作、维护及报废
13.1 管理
13.1.1目标与基本要求
要按照下列曰标建立和执行管理体系:
-—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腐蚀控制管理;
—保证安全和有效维护、改造和报废作业;
——冇散处理灾害和改造。
管理体系应管理下列工作:
-—对负责管道系统操作和堆护管理的人员的识别,以及对关键活动的识别;
——合适的组织;
―-包含各种操作与维护规程的书面计划;
——包含管道系统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的书面应急计划;
一-书面的持证上岗制度;
一-控制设计工况变化的书叮计划,
此外,管理体系应规定培训、与第三方联络及保存记录的工作要求。
管道系统的操作、维护、改造及报废作业应按照订划执行。
管理体系应经常不断地随着实践需要、经营条件变化及管道环境要求而进行审查修改1,
13. 1.2操作与维护理计划
操作与维护计划应包括:
——正常操作规程及正常维护规程;
——个人過信要求;
—一发布非常规操作和维护规程的计划。
操作与维护规布应明确:
—。毎个员T.的责任和任务;
——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和其他管道系统及装置的接口;
―-适用的规程、指南的有关倍息及参考资料.
与其他管道系统及装置的接口处理程序,宜与这些系统及装置的业主咨询后冉行编制。
注;操作与维护规程所需的内容指南参见附录G。
13. 1.3突发事件及应急计划
突发事件及应急计划应确定出为解救意外事故、紧急状态所需人员及设备,以及培训工作。
应通过屏幕演示或现场模拟突发事件及紧急状态来对计划的有效性定期加以检验,这种模拟也可 以会同直接受同一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影响的管道设施的操作者、曾理机构及专家或与应急有关的人 员或机构协作进育IJ
突发事件及紧急故障的原因宜加以分析确定,并且釆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重新出现的几率.
注:应急程序的内容指南参见附⅛(-D
13. 1.4持证上岗制度
持证上岗制度应明确岗位工作范围、授权颁发上岗证的人员的职责以及负责规定必要安全措施的 人员的职责。
持证上岗制度宜规定下列丄作的要求:
一对颁发及使用许可证的培训及说明;
--审查持证上岗制度的有效性;
—向控制管道系统的人员提供系统工作活动信息以及所有有关安全操作要求;
——出示各种许可证;
—发生停工事件时对管道运行的控制; -…换班时的交接; 工作许可证宜:
明确工作的范围、性质、工作地点和时间安排;
——指出危险性并确定必要的安全措施;
—券考其他有关工作许可证的做法;
—声明恢复管道系统运行的技术要求; ——声明执行该项工作的授权。
13. 1. 5 培训
人员培训宜包括卜冽与工作关的内容:
——熟悉管道系统、设备、管输流体伴随的潜在危险性,以及操作及维护规程;
——工作许可证的使用;
—防护设备及消防设备的使用;
--急救措施;
-…对突发事件及各种紧急事故的应对。
13. 1.6联络
宜与有关的组织及个人建立并保持联络,例如:
—消防队、警察、海事管理单位及其他应急救援服务单位; ……法规和法令管理部门;
公共设施的经营单位;
-—一与本管道连接的管道、被穿越的管道、或者在本管道附近运行的管道的经营者;
—居住在管道附近的居民;
——其工作活动可能影响管道,或者受管道影响的第三方经营者。 如可能的话.宜把管道线路走向图报告给主管部门或“开挖专线”组织。
注:“开挖专线”组织专门收集地下设施信息.在接到在该地区建设施工的通知之后,它提醒施工方地下存在这些设 施。地方法律有权强调在开工之前要求取得地下公共设施埋设的信息资料。
13. 1.7 记录
应编制和保存操作与维护活动的记录以便:
显示管道系统是按照操作与维护计划进彳丁的;
审査操作与维护计划的有效性时,提供必要的信息;
为确定管道系统的完整性提供必要的信息。
注:保留各项记录的做法指南参见附录B=
13.2操作
13.2.1流体参数的监控
管道系统的各项操作规程宜确定设计、操作以及腐蚀控制各项约朿条件所允许的运行工况范围.
应监控流体参数以确保管道系统是按照要求运行的r ,
多种油品顺序输送的管道系统操作规程中宜包括批量的检测,分割及预测批量到来等技术要求. 多相流管道系统的换作规程中宜包括控制管道段塞及控制段塞捕集器中的自由体积. 应研究和报告与操作计划的偏离,并釆取措施将偏离的重现降到最小.
13. 2.2各种功能站及终端
各种功能站及终端的操作规程宜包括设备的启动及停运要求,以及设备控制、报警及安全装置的定 期试验要求。
13.2.3 清管
清管操作规程宜包括下列要求:
确认管子内清管器通过的地方无任何阻碍物或缩口; 清管器行进速度的控制:
一清管器收发筒的安全隔离; 发生清管器堵卡事故时的J⅛?急措施。
13.2.4停运
如果管道计划较长一 道,除准备报废者外,应力 13.2.5重新运行
在重新运行之前应£
13.3 维护
13.3. 1维护大纲
应编制和执行路种象护大纲口■■ 道工况的要求时应为娅 到的因
管道系£
——竣工情 一以前各
一-预测的
现场不 检测时国
—有关法律W
示例:管道状况可
力腐蚀和疲劳开裂),管项*策
对不良的结果,如 道应有的完整性。
维护大纲应考虑到整彳
围栏及大门)、管道标识、管道 閒的•、野W 送流体以及警告 设备方面。
13. 3.2线路检查
13. 3.2. 1 一般要求
管道线路,包括陆上管道通行带应定期巡查,以便检査出那些会影响管道系统运行和安全的因素。 巡査结果应做好记京,并加以监控。
与应加以确I
条m;
周期);
的权威曾
息。确定监控管
i,,则宜考虑管道停运.应小照13. 3N排空管内流体•停运的管
投用阴极保护。
机构的要可
,压垣、凿槽等),开裂(如应
设备功能混,
且形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保持管
,包括消防和其他安全设备、逃/通道为屋、保安设施(例如围墙、 等,重如:放在管道保护及管道安全
13. 3.2.2 陆上管道
管道通行带宜加以維护.以保证有必要的通道可接近管道和其附属设施。管道标识应加以维护.保 证这些标识能清楚地指示管道的线路;在管道扩建地区.如有必要,宜增加新的标识•
巡査工作宜识别确定:
-管道通行带被冲刷侵蚀之处:
地匕管道及暴露的管段的机械损伤及泄漏点;
第三方活动情况;
一土地使用情况的变化;
——火灾;
一釆矿/或采煤操作;
一地层运动;
一土壤被侵蚀;
水域穿跨越工程的状况,如覆盖厚度是否足够,碎石堆积、洪水或暴风雪损坏等情况。
13. 3. 2.3中对近海管道的检査要求亦适用于陆上管道穿越大河及河口三角洲地带的管段。
13.3.2.3近海管道
巡査管道及附近海床宜査H
管道的机械损伤,
表明管道移动曲
一海洋微生物稣
——附近海床
任何自Ii
埋设的
―海岸*
一管道Ii
13.3.3 力学
13. 3. 3. 1 腐
维护大歩
对缓蚀可
13. 3. 3.2 不
应对根据
应建立各
道和附属设备。
13.3.4 泄漏检
泄漏检测系£
能影响管隨的:
H,或(I
妾的稳固
州
杏
*应周
近性
的要求。
整性)附近的所有管
舌对按照第
t及性质宜
层条件和
识别为不术
.5的要求,贋有记录皆宜远离泄漏及
报警极限才能有助*
选择的调査类型WF
13.3.5设施、设备和#
13. 3.5. 1 地上管道及跨
宜检査地上管道、配管和
限制第三方接近地面管道的臨
13. 3. 5.2 阀门
评审。当有索軒时,宜进行滞
出可能发生的潜佗泄漏危险。
似及混凝土劣化情况。
应周期地检査阀门.开动或测试以确保其操作性能良好。当管道阀门有需要全开时,宜计算通过每 个阀门的允许压力降。
遥控操作的阀门和执行机构宜远距离进行试操作•以保证整个系统能正确发挥其功能。
阀门执行机构附属的压力容器应周期地进行检査,并经耐压试验合格。
13. 3.5.3 保护装置
包括执行机构、附属仪表及控制系统在内的保护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査及测试。检査及测试范围 包括:
--工作状况;
验证其安装正确和保护功能;
—正确的设定及止确的驱动;
-一泄漏检杳。
示例:保护装置包括压力控制及超压保护,紧急停输隔断;快速通/断択械连接器、储罐液面控制等等.
各种紧急截断阀,包括执行机构及其附属控制系统宜定期进行检査及试验,以能确保整个系统功能 正常且阀门密封泄漏值在允许范围内。
应特别注意检查储罐液面控制器及装在压力储存容器上的泄压阀.
13. 3.5. 4清營器收发筒及过滤器
装有快开育板以及其他控制系统的清管器收发筒和过滤器应进行维护,特別注意连锁关闭机构,该 机构应定规进行试验.
对于临时性的或移动式清管器收发筒,宜在使用前检査这些设备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有无机械损 伤痕迹。
13.3.5.5 仪表
对管道系统安全运行重要的仪表、各种远动系统及数据采集、显示与存储系统皆应考査、测试、维护 并标定合格,维护规程中宜包括为维修或其他目的而需要把仪表临时断开或者越权控制进行管理的 内容。
13.3.5.6 立管
近海装置上的立管应进行周期性检查,特别注意飞溅区内的管段。
立管检查宜包括:
一-管的状况,包括有无壁厚变薄,特别是在立管管夾及立管导向板下面的部位⅞
-一-防冲击保护设施、消防设施、防护涂层、金属衬里及贴附在管子上的阳极的状况;
一立管法兰或管箍的状况;
- 附件或管夹的排列及其附属的支撑结构的状况;
――立管位置的变化;
——海洋生物的滋长范围;
―在封闭的.1形管或充气浮筒内的防腐蚀措施。
13.3.5.7套管中的管道
对处于套管中管段的检查应包括:
一-管道和套管的状况;
- 一管道与套管间的电气⅛f离;
-一进入或来自承压套管系统的泄漏。
13.3.5.8储存用容器及储罐
储存用容器及储罐,常压的或有压力的均应检查,检査范围如下:
—基础的稳定性;
一-储罐底板、鑼体、罐顶及各种密封的状况:
--放空及安全阀设备;
-一防火墙及储罐周围道路防火堤的状况;
一排放管线的状况及阻塞情况。
13.3.5.9极地条件下的管道
极地地区管道的检查应包括:
一--按照6. 1。定义的巡查监视(巡线,空中巡线)工作提出要求;
——在冬季冰裂期之中及之后的监视及检查工作是要监控冻胀现象及潮水的冲刷;
一周期地检查和监视暴露于风振中的管路工程,特别注意检査向焊缝及螺扣接头。
有关的规程应强调扫除暴露于大雪中的钢结构上的雪。
13. 3. 6管道和配管的f⅛陷与损坏
13.3.6. 1初始措施
当巳得到一项缺陷或损坏报吿后,骨道床力应保持或低于初次报告该缺陷或损坏时的压力。
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评审,如果发现有不安全的工况,应立即釆取有效措施。
13.3.6.2 缺陷的检查、检测及评估
因为有突然失效的可能性,所以在准备检测有损坏的压力管道时,应该格外小心。宣考虑把管道运 彳亍压力降到常斥(例如当水下潜水员正在检测水下管道时),或者降到不至于导致管道破裂的低应力 水平.
应编俐俏,道缺陷及损坏评定规程。
原始制造及安装规范允许的缺陷及损伤可以留在管道上,不需采取逬一步的措施。
对H他缺陷,进•步的评Ψ工作应包括検査:
--枪测的数据,包括缺陷的方位及其与焊缝和热影响区附近的距离;
―"原始设计及制造规范的细节;
- 管材实际的机械及化学性质;
-可能的损坏(或失效)模式;
-可能的缺陷扩展;
——操作及坏境参数,包括对清管操作的影响;
-…损坏故障的后果;
有可能的话,应对缺陷进行监控。
13.3.7管道和配管的修理及改造
13. 3. 7. 1 一般要求
各种修理规程,应包括修理技术的选用和修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步骤。各种修理应该把有缺陷或损 伤之处恢复到预期的管道完整性。
注:管道的缺陷和损伤可以按性质分类,如:管壁缺陷(如由应力腐蚀及疲劳引起的各种裂纹,以及刻槽、明坑、腐 蚀、焊握缺陷、分层韓);管子涂层缺陷(如失去缠绕带或混斑土层)I失去支撑(如管道悬空段管道位移(如拱 起屈曲.冻底及潜坡也可能导致屈曲、局部凹坑或开裂)等。
13.3.7.2 管道隔断
选择管道隔断方法时宜考虑到:
-管输流体的危险性;
——要求的管道系统的利用率;
-一(修理)工作活动的持续时间;
——被隔离系统中需要的“冗余量
- 对管道管材可能的影响;
- 相互i至接的放空、排液、仪表等管路及不流动管段的隔离。
示例:可能的隔离技术包括可拆卸的矩管、“8”宇形言板、阀门组、管子冷袜或者冷冻时堵、常于(机械)封堵、高摩擦 力清管器、惰性液体段塞等“ 13.3.7.3放空和火炬点燃
在计划放空或点燃火炬时宜考虑到的危险及约束条件有:
-被放空气体的窒息效应;
―气体被杂散电流、询电或其他潜在的点火源点燃着火的危险性;
—噪声水平限制;
一-一对飞行器运动的危害,特别是对在近海装置及终端附近&行的直升机;
——水合物的形成;
一阀门冻结;
对钢管的脆性断裂效应。
13. 3.7.4排液作业
可以用泉抽出管道中的液体,或者用水或惰性气体推动清管器将液体排除,在计划排空管内液体作 业时宜考虑到的危险及制约条件包括:
惰性气体的窒息效应;
对接受液体的设施的超压保护;
—阀腔及不流动管段的液体放空
管内流体及被污染水的浮/效应; 用气体来置换液体时Ci/浮力效应 在增压条件下流体 由惰性气体推动
13. 3. 7.5 吹扫 、
在准备吹扫工序HW考/到的角 吹扫气体对
一尽量减少辛精建
--在重新注/流彳
13.3.7.6 冷切割
冷切割或钻孔 在可能条件下 在准备断开电
13. 3. 7.7动火作 在运行的管道 —可能发生rκ ——管材的类型
管子及焊缝日 在开焊之前应审定厦接 宜监视通过管道流体W 在焊接过程中和焊接 在流体通入管内之前.宜;
13.4 变更设计工况
13.4. 1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的汁划应确定对下列处理变归 见程的技术要求。在正式执行变更设计
工况之前,例如提高MAOP或改变管输流体之前,应确认改变后的管道系统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应 更新按本标准要求形成的文件,以反映修改后的设计工况。
13.4.2操作压力
提高MAOP可能要求附加的水压试验、检査、阴极保护的附加检测以及其他措施等,以便能符合本 标准。当提压时,压力宜在受控情况下提升,以便允许有足够的时间监控管道系统的工况。
动火 f'l 业 ∣jj'EL⅞
和吹扫过“
效应;
化的管段应
效期,
:境中的I■或4j
单质吊状兄,以及在准
导■跨接线。
温度及流站,并宜将它们保持在已审定的焊接规曜规定的界限内。
缝应认真地检验合格,
滞虹支座、加强圈或其他附 3件的焊继试漏。
13.4.3用途改变
在改变管道用途(包括改变管输液体)之前,应确认管道设计及完整性适用于所建议的新用途。在 执行改变一种用途之前,应仔细审査管道竣工图、操作与维护数据。审查的数据应包括:
原始管道设计、施工、检验及试验数据。要特别注意使用的焊接规程、焊接以外的连接方法、管 内与管外涂层,以及管子、阀门及其他材料数据;
GB/T 24259—2009
所有可利用的操作与维护记录•包括腐蚀控制实践,各种检査、各种更新•管道事故及维修 记录。
13.4.4 新的穿跨越工程及开发工程
当管道穿跨越新的公路、铁路或其他管道时,应确认满足6. 4的强度要求。应研究新的穿跨越工程 对已有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
还应评佔在管道系统附近的新开发T:程可能造成的影响,
13.4.5 在役管道和配管的移位
当计划在
分析
——验证
——编制 :及环境的安全保
护措
13.4.6 改造
所有管道
管道中的 立经过泄漏试验。
所冇接头在试
现场试压
a) 水;
b) 正常
C)惰性
d)正常
改造工程 径管道工程及辅
助管路(见73 !所有接头及连接
的限听件
作条件、设 i l≡ 研,
a)
b) C) d)
「.程调研宜包括岫J冲确件: / /
1)验证结构完整Vi能继续承受流体操作的最大允必作务
b)如果管道被腐出缺损的形状、金属吵矗.罗金的最小壁厚;
::)如果管•道经受过疲疲劳囈>轟祯*
D 依照附录F完成安全斗Wtl定建议的减轻危害ι⅛吵/
3)市査安全和操作计划的合f⅜⅞⅛⅞维护、应刍X园及安全环保程序。
设计寿命终止前,审查完成后,所有在工程调研中确认的文件宜」•.报,并修正相应管道记录。
管道只宜在如上确定并经批准的条件及限定范围内运行。
13.6管道的报废
计划报废的管道系统.应按13.2.4停运,并旦与管道系统中尚保留运行的H他部分脱离连接。
报废的管段应在对公众和环境安全的状态下存放“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 13623:2000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ʌ. 1本标准章条蝙号与ISO 13623:2000章条编号对照
表A. 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13623 = 2000章条编号对照一览农。
表A. 1本标准覃条编号与ISO 13623l2000覃条编号对照
木标准章条编号 |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
& 2-3.4 | |
:< 5 — 3. 8 |
3. 2~3. 5 |
-- |
3. 6 |
丄 9-3. 14 |
3. 7-3. 12 |
3. 13 | |
3+ 15 — 3. 16 |
3. Ii-3t 15 |
17~3.丄8 |
-- |
土 19 — 3. 20 |
3. -3. 17 |
3. 21 〜:4.22 | |
3M3 |
3"【8 |
3. 2A | |
7t 15 |
— |
8. 4. 1 | |
8. 4. 1 〜8. 4,2 |
8.4. 2-8. 4. 3 |
..... |
9, 3. 3 |
仏丄3〜吼3, 5 |
乩 3. 4〜的 ;< 6 |
9. 5. 土 1 〜9. 5. 33 | |
13t 5 | |
13. 5 |
13. S |
附录A | |
附录1⅛ |
附录F |
附录C |
咐录B |
附录1) |
附录C |
附录E |
附录D |
附录F |
附录A |
附荥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L |
附录E |
注=表中的章条以外的本标准其他章条编号与ISO 1362^:2000其他覃条编号均相同且内容和对应. |
A. 2本标准与ISO 13623 = 2000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A. 2给出了本标准与ISO 13623:2000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表A.2本标准与ISO 13623:2000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本标准的章节编号 |
技术性差异 |
原 因 |
2 |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除GB/T18253 <?000钢及钢产品 检验文件的 |
根据1SC√DIS 13623版内 |
类型(eqv ISo 1O474≈1S91)外,全部釆用“不注明口期"的引用方式。 |
容进行的修改, | |
增加了 19个IS()标准和2 t GB标雁: ISO 3977(全部)燃气轮机采购 ISO 10-139石油、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离心压缩机 ISO 13707石油天然气工业往复式压缩机 ISO 13709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 离心泵 ISO 1;571(J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往复式容积泵 ISO 15156-2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生产中含硫化匐环境下使用 的材料第2部分:抗裂碳钢和低合金钢,以及铸铁的使用 TSO 15156-3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生产中含硫化氢环境下便用 的材料 第3部分:抗裂防腐合金及其他台金 TSO临589-1石油大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的阴极保护第1 部分.•陆上管道 ISO 15589-2石油天然气丄业 管道输送系统的阴扱保护 第2 部分,近海管道 JSoI5590-]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弯管.管件和 法兰第1部分:感应弯管 ISC) IaSfJO-S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弯管、管件和 法兰第2部分:管件 |
根据ISO/DIS 136Ξ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根据 GH 20000, 2中 6. Z Ia)的要求,新增的 | |
2 |
ISe) 15590-3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感应弯管,管件和 法兰第3部分:法兰 ISO 15649石油天然气工业配管 JSO 21 809-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F管道 的外涂层 第1部分:聚烯炷涂层(三层PE和三层PP) ISO 2309-2石油天然气T业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 的外鏡层 第2部分:焰化固结环氧树脂涂层 ISO 2,809-3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F管道 的外跌层第3部分:补口涂层 IS() 2J809-4石油天然气工业JffiM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 的外潦层 第4部分:聚乙烯涂层(双层PE) ISO 21809-5石油天然气丄业管道输送系统用埋地和水下管道 的外漆层 第5部分:外部混醍土涂层 EN 12583供气系统压缩机站切能要求 GB 755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 755-2008,IEC 60034-1: 200JJln) 20972, 1石油大然气工业油汽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 的材料 第1部分:选择抗裂纹材料的一般原则CGB/T的"2.1 • 2007 JSO 1515G-1 :2001 JDT) |
IEC 6。。3亦 1 由于被 GB 755 等同釆用,故被替代;新 增的ISO 15156-1由于被 GiVT Ξ0972. 1 等同釆 用,故被替代, |
本标准的章节编号
表A.2 (续)
技术性差异
以 ISO 31831 PetroIeUn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SteeI PiPe (Or PiPeline IranSPOrtatiOn SyStenIS 代替 ISO 3183-1:1996. ISe) 3183-2: 1996 和 ISO 3183-3:1999.
删除了 2个ASME标准和1个MSSJ⅛
ASEM BI6. 5: 1996
规格
ASME B 31.3:/
MSS SIF :1«
管归VS法兰配件Nra≤¾ NPS24
工艺嗔A
兰
根据ISO/Dl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W 3183,2007已经发布:
根据IS(VDl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芻缸滴轟修改器』址口匹)标准.用业匝国家标※
MrPy impact <tst( VnmuIf T 229 ⅛ 厲材料 (锤冲击试i ∕f⅛fGl ⅛ ISO 148 1 18263 20(』钢,殉
”91)代替 ISi ) 1O47∣.J
已被国
替,共j
根据 j¾)∕D/ 13623
PendfiIl
SteZw
!pact tesι
H£ilIiC materials-( 讪代瞽TSO IMI
T/T 229—2007?
品检脸文
1'
.1
17
18
and SteeI
LharPy 1983,
2006 .
ISf)
IilSilre I 1( >11
V IS(YI)IS 13623 版内
4行M
根
GH
6. 2.la)的
改e
20000. 2 中
*
编号,增加了
[寿命
NI 力 dt∙>∣βn PreSHUre: 上¥度 design sτπ∙t∣g∣lu 観∖ Piping;
21 ⅜Rffi∣
22规3
SMTSl
3.24 站场
PrI
'ɪpɪng?
^KSeCOndary PiPingJ
血爪题强度
specified minimum IenSiIe StrU^th
删除了两个术语:、
内部设计压力inieπιal
管道设计寿命 PiPeline desing life?
修改了 3个术语的定义:
3.7 帯压开孔 hoi tapping;
3. 14 管道 pipeline;
3. 16 管道系统 PiPeHne SyStemO
IreSSU re;
对5. 6中有关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了改写.
第6章标题修改为“管道及主要配管设计七
K据 ISO/DIS 13623 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原文的叙述不适合中国 国情。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表A.2 (续)
本标准的章廿编号 |
技术性差异 |
原 因 |
6 |
6. 1增加注2-ISO 16708给出了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设计指南二 |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6
6
6. 14
6
对6. 4. 2. 2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更换了计算公式,给出了 L555 (X80)以上钢级钢管强度的计算方法。
根据6.4. 2. 2中
7
7
7
8
8
过引用ISO
ll"!tW弯管成満足IS(
H管的焊缝应按照ISO
W
丁强度公式.修改r 6. 7. 3
辽E等级和持续时
'g最后增
J机W满
7590-1 要求”一
将先玉L斜接弯管”的叙述放到第一句Q
、燃气轮穩和
V LR硕爛,ISO 137
根据ISo/n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据 ISO/D1S 13623 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ISO/DlS 13623 版内 行的修改。
根据ISO/Dl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J ISO/niS 13623 版内 行的修改,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根据ISO/D1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ISO/DIS 13623 版内 行的修改=
据 ISO/DIS 13623 版内 行的修改,'
10.4. I
通过引用ISO 21809-3对10.5的内容进行了改写
10
间"的文字金
「式出口应按ISO 15590-2设计。‘
力煎计算
()3977
孑的要求。"
.8. 1第一句k改: I除注1 .注厂
■行设计气
加了 7.15"
处为
标推都换
10. 4.2删除最丿庁 行检验”=
根据 ISoZr)IS 13623 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10
ɪɔ. 7标题修改为“近海管道的安装”。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I I . 9标题修改为“试验后的保护七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13.3.6标题修改为“管道和配管的缺陷与损坏L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表A. 2 (续)
本标准的章节编号 |
技术性差异 |
原 因 |
13 |
13. 3. 7标题修改为“管道和配管的修理及改造”。 |
根据ISO/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
13 |
13. 4.5标题爐改为“在役管道和配管的祥位 |
根据 ISOZIiIS 13623 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
13 |
13. 4. 6标题修改为“改造管道和配管的试压 |
根据IS(VDI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
13 |
增加13.5“延长寿命期",原13. 5编号改为13.6. |
根据ISO/niS 13623塩内 .容进行的修改. |
13 |
13. 6最后一句修改为“报废的管段应在对公众和环境安全的状态下 存放 |
根据IS(VrH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删去5篇: APl RP 51,2输送无腐烛性气怀的管⅛⅛管的管内涂层推荐做注, ΛSME BI 6.5工厂制造的锻钢对焊管件; ASME Λ182∕A 182M 锻制或轧制的台金钢管法兰、锻制管件以及 髙温应和的阀门及零件的标准规范; ASME A35O/A 350M 用于制造对材料有切口韧性试验要求的管 件用的碳钢及低合金钢锻件的标准规范; MSSSP-75高性能试验锻造对焊管件技术条件’ 誓换1篇; ISO 9000-H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标准-一第1部分:选用指南》被 ISO/'I'S 290OH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一部门专用质量管理系 统-产品和服务机构的要求》代替 增加2篇; ISO 16708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基于可靠性的极限 状态方法; ISfJZDIS 13623 ISO 13623,2000 修订版草稿。 |
根据ISO/DlS 13623版内 容进行的修改。 _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记录及文件
记录及文件宜包括:
a) 设计及施工详图
—材料规格书及合格证书;
——检验及试验合格证报告书;
有关授权及批准管道经营的文件;
——有关土地拥有权的详细资料;
—勘察及线路文件,包括其他用户管线的位置;
—管线安装竣工图,特殊穿跨越详图,管道工程详图以及仪表配置接线图;
管道系统操作参数,如压力和温度。
b) 操作记录
—运行及维修详细记录;
—事故记录;
——修理及改造记录;
一管道用途变更;
—人员培训及资格考试记录。
C)报废管道的记录
—报废的陆上管道的详细资料包括线路图、管道尺寸、埋没深度以及管道对抱表表征性物体 的相对位置;
—报废的近海管道的详细资料,包括标出管道线路的航海图。
-----
GB/T 24259—200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陆上D类及E类流体管道有关公众安全的补充要求
C. 1目标
本附录提供D类及E类流体陆上管 体保护公众安全要求的地区的管道
卜向应力]
辿具体补充要求.本附录适用于没有具
C.2地区分级
管道所在地区应按照 ) 由沿线第三方活动诂 按照人类活动为当 程度和对公众安全影4
∕⅝人口密度及居民的集中程度来g. 脣道曲4道事
i!∣lW⅛ 管 i |
丄地区位置的等级 |
艸偽法。 |
I c. 1 -
在<'J⅜ ,i® :为员害环境中的暴露
地区分级
类活动,无咏I
H'.'S • √1 .∙'∣l∣∙' '1 ] ∣H'.∣∙-
•0人k"以:地区.
>"她、炊少他.农IHλ⅛ 11∣⅛Λ∣
稀少地区.
大'4
人口犁蛛\50人/ kn/ 区地収
Ub50 人/ Knf 呻f工业厂房。 乡A地产.
公楼.但.不会∣⅞常
过50人集結在 .例如城镇虜围森*边缘地区以及
,馆和办
口密度在二夢
C. 3 人口密度
I.JU__
,,出现-个苦韶地
• •四崟地仅fc 'S!∙为市郊*民∖φi发展地M 「业
位于大
平方公里的人数表示的人口貞度.该墜帯以管道为其中线.其宽
LA r 4层以上 >,交通
应沿管道线路划出地带% 度为:
-对输送D类流体的管道加頌m;
一对E类流体管道应当考虑諭油
公众的后果,但不小于400 m。
也后果对公众Jl
働响范围可能泄漏的流体的扩展对
注:如果能获取关于人口密度的代表性数据.并且所确定地带宽度值的一半大于流体释放的影响距离.那么也可以
釆用其他数值作为该地带宽度,
该地带应按1.5 km长度随机分段,以使单段长度内包括预期供人居住的最大数目的建筑物。为 此目的.应将多住宅单元建筑中每一单独住宅单元按预期供人居住的单独建筑物订数
当证明存在物理边界或其他因素,它们将限制人11较密集的区域发展到小于1.5 km的整个范围 内时,可以降低随机分段的长度。
人口密度的测圖应基于按直接计算的居民数.或调査一座正常使用的住宅,宜包括一项前提.即人 们在一段重要时段内的集结,如学校、公共会议厅,医院及工业区。
位置及住宅数目及假设前提,应在现有大比例的平而图上确定和/或者航空照相调研,必要时进行 现场调研.居民住宅居住人口也可以从人口普査统计上确定(如有的话)。
应从未来发展计划中确定人门密度及人类活动水平可能的增K,在确定人口密度时要加以考虑。
C.4人群聚集
在人口聚集处附近如发放救济物品处所、学校、多层住宅,医院或2类及3类地区中有组织的娱乐 场所皆应附加考虑万一发生事故的可能后果。除非设施是非经常使用的,否则对管道虽在2及3处类 地区,但接近公共聚集或聚集之处,如竺驾血也空、学校、多层住宅•医院、有组织的娱乐场等,应 提出对4类地区相同的补充要―
注:人群聚集是指户外或-加畫物内有20人或20以上的群体.
C. 5最大环向应力
按照6.4. 2. 2疚惑歹允许环向应力时使用的环向应力设N数应、用C. 2中之值以取代原表1
中的系数。 ʌðz \ \
向应力设计系数儿
表C.2
C.6试压要求
对于4级和5
I. 40 MAoPO
附录D (该料性附录) 管道选践过程
管道选线地理范围宜明确管道的起点及终点,及拟定要通过的中间点。这些点位宜标记在适当比 例包含通过地区的平面图上,以便将来进行选线程序时一并考虑。
D.2限制条件
发生在我们关心的地区已有和计划的限制条件(见6. 2. 1)宜弄清楚,以便帮助选择可比选的其他 线路.
弄清楚的限制条件宜标绘在适当的地图上,该图示出收集到的情报资料和考虑到的复杂地形情况. 然后可以选择潜在的有价值的管道通道以供进一步开展选线工作.
D.3路由走廊的优选
在考虑所有会显著影响管道系统安装和运行的技术、环境及安全相关的诸因素的基础上,宜优选路 由走廊.宜注意最短的走廊未必是最适宜的。
D.4详细选线
从选定的蹈由走廊中采纳一条暂定线路宜经过案头研究、咨询以及亲临现场,使用所有从公共范畴 内所能收集到的信息之后决定。
在选择最终的线路之前,宜进行土地及环境测量工作,测量范围应围绕预选的线路有足够的宽度及 條度,并具有足够的精度,足以确定所有影响管道安装及运行的恶劣条件。这些恶劣条件还应进一步经 过向所有受影响的第三方咨询得到证实,如可行宜沿线步行勘察’
宜分析研究沿线第三方的活动及与其有关的管道安全问题。宜将大量的记录、地图及自然测量成 果绘成一套对管道设计、施工及安全可靠的运行有用的数据。选择的线路宜记录在恰当比例的定线图 上。所有关键点,如目标点,穿越点、弯管起点及终点的坐标皆宜标出。轮廓线宜隔一定间隔标出,以能 满足线路设计需要为准,特別是在安装和运行阶段,井宜考虑到绘制线路垂直剖面图的需要’
附录E
(资熱性附录) 选线考虑因素示例
表E. 1给出了选线考虑因素示例。
表E. 1选线考虑因素示例
考虑因素 |
陆上管道 |
近海管道 |
安全 |
见附录F |
见附录F 人员膳宿 |
环境 |
环境⅛⅛感地区 ——景观美化地区 •重要文物地区 —-命名的风景区 一有价值保护区 ——自然资源,如水源区、水库及森林 一一含水层和饮用水源 |
环境敏感地区 ——特殊科学意义区域 ——-重要自然保护区 一重要海洋文物区域 一一海洋公园 |
设施 |
各种管潸 地下和地上公共设施 隧道 |
各种管道 电缆、缆绳、缆索海底结构及井装置、海岸护 岸工程 |
第三方活动 |
土地使用 矿井道柞业 釆矿作业 军事区 |
船运航道 抛锚 游览业 渔业 勘探开发及生产 开挖及抛石 军事演习 平台卸货 船只靠岸 |
环境条件 |
工程地质条件: --起伏地形,岩石露头及洼地 一活动的断层及裂隙 ——软地层及浸透水的地层 ——-土壤腐蚀性 —■岩石及硬地层 ―種洪区 ••——地震区 ——沼泽及永珠区 —滑坡、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区 -一填充地及垃圾堆放场,包括那些被病菌污染的 或者有放射性的地区 --水文条件 |
「工程地质条件; --起伏地形,露头岩石及洼地 -地震区 ---高的坡降 ——-不稳定的海床 -软沉积物及沉积物的迁移 …接近海表面出现的天然气’ ——海岸被愷蚀 ——海滩样动 —近底强海流 -一水文条件 |
表E. 1 (续)
F. 1导言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管道的安全评估
及形成文件方面的指南。
F.2 —般要求
UJ
F.
期内W
结果诃接受
:及操饕的。
变化随时可能使以
是
文件编制
图F. 1安全性评估
本附荥提供6. 2. 1.2中要求的暨匱安全评估的计划7
本附录主要是关于评估管Si体漏失对公众安全的影响 的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宜按県 安全性评估能 评估的详细 在管道的£ 前的安全评估
安全性评
界定
危险识别
措施
考察结果
录中阐述的原理也可用于其他方面
球说曲当
F. 3界定范围
评估范围宜明确并形成文件作为编制安全性计划的基础。
评估范围至少包括:
——需要评估的理由和具体对象;
一要评估管道的界定;
-一环境的界定,即管道附近居民及活动情况;
鉴别消除或减轻对公众安全不良影响因素的可行措施及效果;
一评估中的主要限制条件及假设的描述;
--鉴别要求的输出数据。
F. 4危险识别和初步评估
宜鉴别由流体损哭借成的危险区域,同时应识别危害的根源,包括:
~设计、施工或操作失误;
-—材料或零件损坏;
——由于腐蚀或冲蚀导致的材料劣化和壁厚损失;
---第三方活动;
——自然灾害。
对危害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安全检査表法、历史事故数据问顾、头脑凤暴法,以及危害和可操作性 (HAZOP)分析。
对确认为严車危害的,宜在估算出现的可能性和可能后果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评估。
对于每一项明确的危吿的对象来说,初步安全评估这一步应导向选择下列行动之一:
-如果可能性或后果分析认为这种危害是微小的,该项评估可以省略;
—— 消除灾害或降低至允许危害措施的建议;
―风险俏算。
F.5危险性估算
F. 5. 1 一般要求
危险件估算宜针对特定危险事件得出对公众安全影响程度的度量。估算可以定性或定量表示,并 由发生频率、后果、风险或者为完成安全分析目标的上述数据的适当组合来确定。
当表达估算结果时,宜对所釆用的所有术语进行清晰的解释。估算结果的精度水平宜与所釆用的 信息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保持一致。
在危险识别阶段,肓对被沢别的相关危险对公众安全的影响进行检验,并确定降低这种影响的已识 別减缓措施的利益。
V. 5. 2频率分析
被认定的每个危害爭件的流体损失的可能性宜用下列方法估算:
一一使用相关的历史数据;
—釆用事故和影响分析技术来综合得出事故频率;
一判断。
F. 5. 3后果分析
估算可能发生的液体损失后果时应考虑到:
——流体的性质,即易燃性、毒性、化学反应性等;
管道设计;
—埋地或地上敷设的地貌;
--环境条件;
-—漏孔和裂口尺寸;
——限制内容物流失的减轻措施,如泄漏检测以及隔离阀的使用;
—流体流失的模型?
—流体扩散和可能的点火源;
—流体流失之后可能的事故后果可能包括:
D伴随流怵释放的压力波;
2) 点火后的燃烧/或爆炸;
3) 毒性效应或引起的窒息;
揭示程度和估算的影响。
F. 5.4风险计算
风险是由已鉴别的危害发生频率和后果确定的。
风险宜以对无论个人还是公众都最适用的术语来确定,并可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达。宜说明计 算风险的完全性和精确度,并且宜对其中的不确定性或假设条件的影响进冇了试验。
F.6结果的审查
危险识别的结果、初步评估及风险计算应与安全性要求相比较,以显示其一致性.
F. 7文件编制
编制管道安全评估书宜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 日录;
――摘要;
-一-目标及范围;
--------安全要求;
限制条件、假设条件和假定的理由;
系统描述;
——分析方法;
—危害鉴别的结果;
—-有假设条件模型的描述和验证;
—数据及其来源;
--対公众安全的影响;
—敏感性及不确定性;
----结果讨论;
结论:
-——参考资料.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操作、维护与应急规程的内容
G. 1操作规程
诺种操作极限及允许偏离这些极限偵IIx范Ihl:
,件的参考
图纸,地图
S号资料,例如制造厂资料.以及持i
k平台及J :他装置;
倦细内容:
!体系;
界限及在孕
操作规程可包括下列详细内容: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管道系统.包括加压站/终端、 可输送的流体;
-管道系统操作工 控制功能及通f 管道监控系缈泄M检测)
-海洋操作规
—日程表及诺
各种清管燃程及,作业目的
—冇关所编:
——与第三方
标明管道
―放空及火
有关法规
G.2维护规程
维护规程可包括
指明负责人ΛIT
管道系统,包拈yj
管道系统每一単
有关手册及编制tl
有关的图纸及线路地
-仓库及备件的组织;
某些修理或改造作业可能要5
日程表,检査与维护规范以及说明5;
制的专门规程。
G. 3 应急规程
应急规程可包括下列详细内容:
…所有应参与偶然事故或应急处理的人员的职责一宜制定组织体系图供参考•;
管道系统.包括加压站、终端、罐区、平台及其他装置;
输送流体(包括流体外泄带来的危险性的详细叙述)以及正常操作条件;
与控制中心联系的通信设渔的位置及祥图;
发生突发事件或应急状态必须通知到的(救援)公司和/或合同救援人员,有关第三方以及各法
定的团体;
--应急设备及专家服务的位置;
对本单位人员或第三方人员撤离的安排.特别注意潜水员的安全撤离.因为他们有可能正封闭
在减压仓内进行减压;
一一在紧急事件中,保持管道安全的措施;以及限制丧失密封性产生的危险后果或者降低丧失密封 性风险的措施;
―对于那些连接各种装置的管道系统,当其他装置发生紧急事故时,应编制紧急切断停输规程;
——-放空及火炬点燃規程。
参考文献
[1] ISO/TS 29001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部门专用质量管理系统产品和服务机枸的 要求
[2] APl RP 5L1管线管铁路运输椎荐作法
[3] API RP 5LW 管线管驳船及海轮运输推荐作法
[4] APl RP 1102穿跨越铁路和公路的钢管道
[们BS 7910结构中的缺陷可接受性评定方法指南
[6J ISG 16708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
[7] ISO/DIS 13623 ISO 13623s2000 修订版草稿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