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20.01

Z 60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999—2013

铜矿山酸性废水综合处理规范

The norms for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OPPer mine acidic WaSte Water

2014-08-01 实施


2013-11-2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検验检疫总局爰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⅜,Z ,           —1—.

刖   S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 团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尚勇、林星杰、杨晓松、曾红、邵立南、廖占丕、吴炳智、张光华、潘斌。

铜矿山酸性废水综合处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矿山酸性废水处理、回用与排放要求、工艺选择及管理、取样与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产生酸性废水的铜矿山企业,可作为铜矿山酸性废水处理、回用与排放、废水处理工 艺选择及重复利用管理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 5085.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5086.1

GB/T 1576

GB/T 6920

GB/T 7475

GB/T 7477

GB/T 7484

GB/T 7485

GB/T 11893

GB/T 11901

GB/T 11912

GB/T 11914

GB/T 12145

GB/T 13200

GB/T 16489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 工业锅炉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总碑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总磷的测定铝酸铉分光光度法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镣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铭酸盐法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水质浊度的测定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8597

GB 18598

GB 18599

GB 2546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铜、镣、钻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HJ/T 60 HJ/T 195 HJ/T 199 HJ/T 212

HJ/T 345 HJ/T 353 HJ/T 355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咻分光光度法(试行)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安装技术规范(试行)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4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皓目视比色法

HJ 488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6

水质

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7

水质

氨氮的测定蒸悔-中和滴定法

HJ 550

水质

总钻的测定5--2-(毗嚏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5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

HJ 597

水质

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36

水质

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文件。

3.1

酸性废水 ACid WaSte Water

指铜矿山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PH值低于6的废水。

3.2

废水综合处理 The integration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指铜矿山酸性废水的源头控制、过程调控、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集成处理。

3.3

中和污泥 NeUtraliZatiOn SIUdge

指矿山酸性废水中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泥。

4酸性废水的排放控制及处理回用要求

4.1露釆矿山宜合理控制爆破堆存量,雨季“多爆少存”,旱季“少爆多存”,及时清除边坡斜面残存的 岩石及凹陷坑,杜绝雨水积存酸化。

4.2地釆矿山宜对废弃矿井进行固封,使矿井内变成厌氧环境,避免酸性水的产生。

4.3铜矿山企业应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在露天采场、废石场、排土场周边建设截洪沟、排水 沟等工程设施。

4.4铜矿山企业应设置酸性水库和酸性废水处理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处 理后外排废水应满足GB 25467的规定。

4.5酸性废水宜分质处理、分质回用,有条件时宜优先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

4.6酸性水库底部及四周应进行防渗、防腐处理,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 m厚黏土层(渗透系 数≤10^7 Cm/S),或2 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 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 Cm/s„ 4.7酸性废水处理站应设置事故应急防范设施,防止酸性废水外排。

4.8 酸性废水处理产生的中和污泥应按GB 5085GB 5086.KHJ 557规定鉴别其性质;根据污泥性质 送有资质单位综合回收或自行安全处置,企业自行处置应满足GB 18597GB 18598GB 18599的规定。

5废水处理工艺选择与水质控制指标

5.1应根据铜矿山酸性废水的水质特点,选择能够稳定处理达标和有利于回用的废水处理工艺,铜矿

山酸性废水主要处理工艺及回用水用途见表Io

1废水主要处理工艺选择

处理方法

原则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回用水用途

石灰中和法

废水f沉砂均化f石 灰中和f沉淀液固分 离f处理后产水

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很高(大于98%),基本可处理除 汞以外的所有重金属离子,对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工艺 流程短、设备简单、石灰就地可取、价格低廉、废水处理费 用低;但处理后出水浊度较高、过滤脱水性能差,组成复 杂,产生污泥含固率低,仅1%2%,污泥量大,综合回 收利用与处置难,易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也可用作废石堆场、 道路抑尘和湿法收 尘用水,还可经回用 实验或相似经验证 明可行时用作锅炉 补给水和工艺用水

高浓度泥浆

法(HDS)

废水f沉砂均化f中 和反应f沉淀液固分 离f处理后产水

处理原理与石灰中和法相同,通过回流底泥,充分利用石 灰的剩余碱度,处理同体积废水可比常规方法减少石灰 消耗5%10%;可提高水处理能力13倍;产生污泥 含固率高,可达20%30%,是常规石灰法污泥体积的 1/20-1/30;可显著延缓设备、管道结垢,提高设备使用 率;可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硫化-石灰 中和法

废水f沉砂均化f硫 化f沉淀液固分离f 中和反应f沉淀液固 分离f处理后产水

当废水中含有有价金属时,可采用该法回收有价金属。 硫化法生成的金属硫化物溶解度比金属氢氧化物溶解度 小,处理效果比石灰中和法更彻底,且沉淀物不易溶解, 沉渣量少,含水率低,便于回收有价金属;但反应过程会 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需进行收集处理

物化-膜法

废水f沉砂均化f中 和-沉淀液固分离f 出水预处理f多介质 过滤f超滤f反渗透 或纳滤f深度处理 产水

对中和处理后水加入阻垢剂进行预处理降低钙浓度,再 经多介质过滤、超滤和反渗透(纳滤)膜系统处理,深度处 理出水能达到工业循环水水质标准;浓水采用中和、重金 属吸附处理。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设备简单、操 作方便;适用于严格控制重金属废水外排地区的污水

5.2废水经处理后应釆用分质回用方式重复利用,以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不能实现全部回收利用需 外排的废水,应符合GB 25467的规定。

5.3釆用表1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产水回用时,其水质指标应按表2要求进行控制。

2废水经处理后产出的回用水水质指标控制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回用水水质指标控制值(PH除外)∕(mg∕L)

石灰中和法

高浓度泥浆法

硫化-石灰中和法

物化-膜法

1

PH

69

69

69

69

2

悬浮物     ≤

80

80

80

3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

4

Fe         ≤

0.3

5

化学需氧量(COD)   ≤

60

60

60

20

6

氟化物(以F计)    ≤

5

5

5

1.0

2 (续)

序号

检测项目

回用水水质指标控制值(PH除外)∕(mg∕L)

石灰中和法

高浓度泥浆法

硫化-石灰中和法

物化-膜法

7

总氮

15

15

15

1.0

8

总磷

1.0

1.0

1.0

0.2

9

氨氮

8

8

8

1.0

10

总锌

1.5

1.5

1.5

1.0

11

石油类

3.0

3.0

3.0

0.05

12

总铜

0.5

0.5

0.5

1.0

13

硫化物

1.0

1.0

1.0

1.0

14

总铅

0.5

0.5

0.5

0.05

15

总镉

0.1

0.1

0.1

0.005

16

总镣

0.5

0.5

0.5

0.02

17

总碑

0.5

0.5

0.5

0.05

18

总汞

0.05

0.05

0.05

0.000 1

19

总钻

1.0

1.0

1.0

1.0

6废水重复利用技术要求

6.1废水重复利用应遵循分质收集处理、分质回用原则;酸性废水经集中收集处理后出水应根据不同 用水要求实现分质回用。

6.2石灰中和法和高浓度泥浆法(HDS)出水回用时,宜加入适量的缓蚀阻垢剂减缓在输送和使用过程 中对管道和设备的结垢和腐蚀作用。

6.3回用水用作废石堆场、道路抑尘和湿法收尘用水时,应符合GB 25467的规定。

6.4回用水用作锅炉补给水时,应根据锅炉工况,对回用水再进行软化、除盐、离子交换等处理,直至满 足相应工况的锅炉水质标准。对于低压锅炉,水质应达到GB 1576中锅炉补给水水质的要求;对于中 压锅炉,水质应达到GB 12145中锅炉补给水水质的要求;对于热水热力网和热采锅炉,水质应达到相 关行业标准。

6-5回用水用作工艺用水时,应符合相关工艺或产品的用水水质指标要求。

7废水重复利用管理

7.1使用回用水的用户应进行回用水的用水管理,包括水质稳定、水质水量、输送管网与用水设备监测 控制等工作。

7.2回用水管道要按规定涂有与新鲜水管道相区别的颜色,并标注“回用水”字样。

7.3回用水管道用水点处要有“禁止饮用”标志,防止误饮误用。

7.4外排废水排放口应安装计量和在线监测装置,并符合HJ/T 353,HJ∕T 355.HJ/T 212的要求。

8取样与监测

8.1出水取样监测点应设在废水处理设施岀口水池,并制订监测计划定期对出水水质进行取样监测分 析,以满足排放或回用水质要求。

8.2监测分析按表3或国家认定的替代方法、等效方法执行。

3废水水质测定方法

序号

项目

________测定方法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PH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6920

2

悬浮物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1901

3

总硬度(以CaCO3计)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 7477

4

浊度(NTU)

水质浊度的测定

GB/T 13200

5

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咻分光光度法(试行)

HJ/T 345

6

化学需氧量(COD)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铭酸盐法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GB/T 11914λHJ∕T 399

7

氟化物(以F计)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错目视比色法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7484HJ 487HJ 488

8

总氮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 636HJ/T 199

9

总磷

水质总磷的测定钥酸铉分光光度法________

GB/T 11893

IO

氨氮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蒸偕-中和滴定法

HJ/T 195HJ 535

HJ 536HJ 537

11

总锌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12

石油类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HJ 637

13

总铜____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14

硫化物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GB/T 16489HJ/T 60

15

总铅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16

总镉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17

总镣

水质镣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_____

GB/T 11912

18

总碑

水质总碑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 度法

GB/T 7485

19

总汞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_____

HJ 597

20

总钻

水质 总钻的测定 5-氯-2-(毗陇偶氮)-1,3-二氨基苯

分光光度法(暂行)____________________

HJ 550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铜矿山酸性废水综合处理规范

GB/T 29999—2013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IOOOl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100045)

网址 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5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12千字 20144月第一版 20144月第一次印刷


GB/T 29999-2013


*

书号:155066 • 1-48328 定价 16.00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打卬H期:201459F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