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3.040.10

T 36


S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038—2013

道路车辆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 (IP代码)

ROad VehiCleS—Degree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rOteCtiOn (IP-COde)

(ISO 20653:2006,MOD)

2014-07-01 实施


2013-1 1-2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労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20653 = 2006«道路车辆 防护等级(IP代码)电气设备对外 来物、水和触及的防护》进行制定。

本标准与ISO 206532006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如下:

——ISO 20653 = 2006引用了 IEC 60529(对应GB 4208),因并未在正文中用到,只是在术语中标示 一下定义的出处,本标准给予删除。

对表2、表3、表4的表头进行了调整;

——ISO 20653 = 2006 8.4.1中,图3-7应为原文的错误,本标准改为图3-6 o

——ISO 20653 = 2006 9.3中,图7应为原文的错误,本标准改为图7和图8;原文中的三条列项与图 7的注重复且不完全一致,为便于理解,本标准删掉三条列项。

—-ISO 2065320067“9K”级一栏中,图8为原文错误,本标准改为图9

——ISO 20653 = 20065和表6中有几处错误,本标准根据上下文以及对标准的理解做了更正。

——ISO 20653 = 20067“4K”级一栏中0.4 mm为原文错误,本标准改为0.8 mm ,和图4保 持一致。

——ISO 20653 = 20064中的α没有给出注释,本标准参照GB 4208增加注释a最大为200o

编辑性修改如下:该标准和GB/T 28046系列标准是配套关系,在标题及范围中将原文的“电气设 备”改为“电气电子设备”,同时和正文内容对应。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陕西重型汽车有限责 任公司、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中国重汽集团济南 动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秀香、卢兆明、潘景文、汪锡斌、何玉军、胡梦蛟、张岚、邓湘鸿。

道路车辆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

(IP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车辆用电气电子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IP代码)、各防护等级要求及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电气电子系统/组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3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L沙尘试验(GB/T 2423.37 -2006,IEC 60068-2-681994,IDT)

GB/T 28957.1道路车辆 用于滤清器评定的试验粉尘 第1部分:氧化硅试验粉尘(ISO 12103-1, M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夕卜壳 enclosure

能防止电气电子设备受到外来物、水等外部影响,并在各个方向防止人体直接接触内部的部件。

3.2

防护等级 degree Of PrOteCtiOn

评定外壳对直接触及、外来物和水所提供的防护程度。

3.3

防护等级代码IP 代码)InternationaI PrOteCtiOn COde

表示外壳抵御直接触及、外来物和水的防护等级以及相关附加信息的代码。

3.4

危险部件 hazardous Part

接近或触及时有危险的部件。

3.5

开 口 OPening

外壳本身存在的或通过试验器具施加规定的外力后形成的孔洞或缝隙。

4 IP代码的组成和含义

IP 2  3 CM

防护等级代码字母--------------

1位特征码(从O6K或字母X)------------

2位特征码(从09K或字母X)--

附加位(可选)(字母ABCD)------------------------

补充位(可选)(字母MS)--

不要求规定特征码时,应用字母“X”代替(如果缺少两位特征码,可用“XX”表示)。附加位、补充位 可以省略,不需要代替。当使用一个以上的补充位时,应按顺序排列。

当外壳各部分或设备各部分要求防护等级不同时应分别给出并进行组合标示。

电气电子设备IP代码含义见表1

1 IP代码含义

编码

IP

设备防护的含义

人体防护的含义

外来物防护(包括粉尘):

触及防护:

O

——-无防护

-—无防护

1

--直径必5mm

-一-手背

1位特征码

2

3

--直径≥12.5 mm

--直径≥2.5 mm

——手指

--工具

4

―-直径≥1.0 mm

——金属丝

5K

——粉尘防护

——金属丝

6K

——粉尘密封

——金属丝

水防护:

O

-无防护

1

----垂直滴水

2

——滴水15°倾斜)

3

--喷水

4

-溅水

2位特征码

4K

增压溅水

5

--高速喷水

6

一一强高速喷水

6K

--增压高速喷水

7

——短时间浸水

8

—连续浸没

9K

——高压/蒸汽喷射清洗

1 (续)

编码

IP

设备防护的含义

人体防护的含义

附加位(可选)

A

B

C

D

触及防护(用第1位特征码描述

除外)

-手背

一手指

一工具

——金属丝

补充位(可选)

M

S

做防水试验时可动部件a运转 做防水试验时可动部件a静止

a例如电机的转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IP代码应用示例

下面示例解释了 IP代码的排列和用途。更多示例,见第7章。

IP44     没有附加位,没有补充位;

IPX5     省略第1位特征码;

IP2X     省略第2位特征码;

IP20C    使用附加位;

IPXXC   省略所有特征码,使用附加位;

IPXIC    省略第1位特征码,使用附加位;

IP3XD    省略第2位特征码,使用附加位;

IP23S     使用补充位;

IP21CM   使用附加位和补充位;

IPX5/IPX7 对防护水喷射和短时间浸水的“多种”应用外壳,给出两个不同的防护等级。

5外来物和触及防护等级

2和表3给出了外来物和触及防护等级要求的简要描述。

外来物和触及防护如果是相同的等级,二者仅用第1位特征码表示。如果是不同的防护等级应使 用附加位定义,第1位特征码仅定义外来物防护,而附加位仅定义触及防护。使用附加位还应符合如下 情况之一:

——触及防护等级高于第1位特征码;

——仅用附加位表示触及防护等级(第1位特征码用X代替)。

2外来物防护等级

防护等级

(第1位特征码)

简要描述

要求

O

无防护

1

外来物直径250 mm

直径50 mm探具不应完全通过

2

外来物直径≥12.5 mm

直径12.5 mm探具不应完全通过

3

外来物直径22.5 mm

直径2.5 mm探具不应完全通过

2 (续)

防护「奪菠

(第1位特征码)

简要描述

要求

4

外来物直径≥1∙O mm

直径1.0 mm探具不应完全通过

5K

粉尘

有少量粉尘进入,但不得影响性能和安全性

6K

粉尘

无粉尘穿透

注:“不应完全通过”是指满直径探具不能通过外壳的开曰O

3触及防护等级

际等级

(第1位特征码)

防护等级

(附加码)

简要描述

要求

0

无防护

1

A

手背(对故意触及无防护)

直径50 mm探具不应完全通过且与危险部件有足

够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

2

B

手指

直径12.5 mm探具可以完全通过,但与危险部祥有 足够的距离

3

C

工具(如螺丝起子)

直径2.5 mm,IOO mm探具云以完全通过,但与

危险部件有足够的距离_____________

4

D

金属丝

直径1.0 mm,IOO mm探具可以完全通过,但与 危险部件有足够的距离

5K

D

金属丝

6K

D

金属丝

注:"不应完全通过”是指探具最大直径处不能通过外壳的开口。

6水防护等级

4给出了水防护等级要求的简要描述。

1~6K具有递增的防护等级关系,由于物理效应不同789K不适用,具体应用时建议通过与较 低的防护等级组合以达到要求,如IPX4K∕IPX7 JPXS∕IPX7 JPX6K/IPX8IPX6K∕IPX9Ko

4水防护等级

防护等级

(第2位特征码)

简要描述

要求

O

无防护

1

垂直滴水

垂直滴水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2

外壳倾斜15°滴水

当外壳任一边抬丽与垂直方向成15。角,垂直滴水禾a

出现任何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喷水

任何方向60°角对外壳淋水不应岀现任何损害

4

溅水

任何方向对外壳溅水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4K

加压溅水

任何方向对外壳加压溅水,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5

高速喷水

任何方向对外壳定向高速喷水,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4 (续)

防护等级

(第2位特征码)

简要描述

要求

6

强高速喷水

任何方向对外壳定向强高速喷水,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6K

增压高速喷水

任何方向对外壳定向增压高速喷水,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7

短时间浸水

在规泛的压力南时向卞扁时间浸水,外壳进水量不应使产

品受到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连续浸没

由供需双方协商,釆用比等级7更加严酷的条件,在水中连 续浸没,外壳进水量不应使产品受到损害________

9K

高压/蒸汽喷射清洗

任何方向对外壳定向喷射清洗,不应出现任何损害

7标示示例

使用IP代码表明防护等级。

代码IP34K的意义:

——3表示外壳可以防护直径大于2.5 mm的外来物进入设备(防外来物);还表示外壳可以防护手 持直径不小于2.5 mm的探具(防触及);

——4K表示外壳可以防护各个方向加压溅水对设备造成的损害(防水)。

代码IP16KB的意义:

——1表示外壳可以防护直径大于50 mm的外来物进入设备(防外来物);

——6K表示外壳可以防护各个方向增压高速喷水对设备造成的损害(防水);

——-B表示外壳可以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危险零件(防触及)。

代码IP2X为对外壳的防护等级JP5KX为对外壳内部件的防护等级。

含义如下:

——2表示外壳可以防护直径大于12.5 mm的外来物进入设备(防外来物体)。还表示外壳可以防 止人的手指接触危险零件(防触及);

——X表示对外壳没有水防护等级的描述和附加要求;

——5K表示外壳可以防护粉尘进入以损害部件(防外来物)。还表示外壳可以防护手持直径不小 于1 mm的金属丝接触危险部件(防触及);

——X表示对该部件没有水防护等级要求。

1如果粉尘的进入对内部零件无损害,除了外壳达到外来物防护等级2,外壳内部对粉尘的防护是达到要求的。 注2壳体内部零件较高的防护等级对外壳没有意义,外壳釆用较低的防护等级2即可。

8 要求和试验

8.1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满足以下大气条件:

-——温度范围23 0C+5 °C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 kPa ~ 106 kPa0

除非另有规定DUT应是未经使用且是清洁的。对DUT的其他要求可以由供需双方协商提出。

8.3外来物、触及防护等级试验和要求

8.3.1试验装置

5列出了防外来物和触及防护等级的测试探具。用测试球进行试验时应避免探具把手和防护装 置对试验的影响。

对外来物防护等级为5K6K(防尘或防尘密封)的粉尘垂直混合流动试验设备见图IO作为备选 方案,水平向流动的防尘试验箱见图2,其使用的试验粉尘A2GB/T 28957.1规定。

使用图1所示防尘试验箱,按每立方米试验空间2 kg量加尘并在试验期间保持悬浮。使用图2所 示防尘试验箱,应按GB/T 2423.37要求,空气/粉尘混合比为5 g∕m3+2 g∕m3,流速为1.5 m∕so

说明:

1垂直方向流动的防尘试验设备示例

3--试验箱J

7--导流板;

8——试验工作台;

9一一防护网;

2水平方向流动的防尘试验设备示例

8.3.2试验用探具及要求

用表5规定的探具进行试验,要求见表6

5外来物和触及防护等级试验用探具

外来物防护等级  触及防护等级

试验探具和尺寸


1位特征码 第1位特征码或附加位



直径12 mm80 mm钗接试指




说明:


直径12.5 mm



说明:


5 (续)


外来物防护等级  触及防护等级

1位特征码 第1位特征码或附加位


试验探具和尺寸



3 一 刚性试验棒(金属)(去掉毛刺)


6用探具进行外来物和触及防护试验的要求

外来物防护等级 1位特征码

触及防护等级

1位特征码或附加位

试验时施加的力

N±1O%

要求

O

O

1A

50

直径50 mm球不亙完全通过开口且与危险部律有足够 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直径50 mm球不应完全通过开口

2B

10

80 mm长钗接试指可以完全通过,但与危险部件应有 足够的距离,直到皎链端偏离原轴线90°且处于任何可 能的角度。挡盘350X20)不应通过开口

2

30

直径12.5 mm球不应完全通过所有开口

3C

3

直径2.5 mmIc)O mm试验棒可以完全通过开口,但 在任何角度上应与危险部件有足够的距离。探具 (¢35 mm球面)不应通过开口_______________

3

直径2.5 mm试验棒不能通过开口

6 (续)

外来物防护等级 1位特征码

触及防FW 1位特征码或附加位

试验时麻加的力 N±10%

要求

——

4D

1

直径1.0 IlIrnIoo mm试验棒可以完全通过开口,但 在任何角度上应与危险部件有足够的距离。探具 (¢35 mm球面)不应通过开口

4

厂直径Lo mm试验棒不能通过开口

注:“与危险部件有足够的距离”是指探具缓慢移动时,不应触及危险部件。

8.3.3 防尘试验和要求

外来物防护5K6K等级性能试验判据通常按协议规定进行。

DUT应按正常工作位置放置在防尘试验箱中,带有包裹物、遮盖物,开启排水孔,应暴露在下列环境中:

a)  1试验箱:

——空气/粉尘混合运动6 s

-- •停顿 15 IninO

如无其他规定,应进行20个循环。

b) 2试验箱:

暴露时间为0.5 h~24 h,DUT旋转速率为0∕min~3∕minO

8.4水防护试验和要求

8.4.1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和DUT空间排列要求参考图3〜图7



a)水防护等级1

3垂直滴水试验装置(防护等级12)

说明:

I -可调的水面;

2——DUT



b)水防护等级2


3 (续)



说明:

0∙8(防护等级4K) ;                      5 —一流量计或压力表;

4 喷水试验装置(防护等级344K)




说明:

喷淋管应用铜锌合金(黄铜)制成,有121个直径为0.5mm的孔,其中:

--1个中心孔;

——2个核心圈(每个圈均匀分布12个孔);

-—4个外圈(每个圈均匀分布24个孔)。

5手持喷水试验装置(防护等级34)

说明:

£) = 6.3 mm (防护等级56K)        D = 12.5 mm (防护等级6) O

6高速喷嘴(防护等级566K)

C4

说明:

1•喷嘴;

6——位置1

2——DUT

7——位置2

3——转台;

8——位置3

4——转轴;

9——位置4.

5——DUT 柱面参考点(O30°, 60°, 90°)

7高压/蒸汽喷射清洗试验装置(防护等级9K)

8.4.2要求

要求见表4,可接受的透水量或其他试验判据(例如,短时间的规定性能试验)可协商确定。

8.4.3 试验

按表7规定。

7水防护等级试验条件

2特征码

试验设备

试验条件________

水流速

水压

水温

持续时间

O

1

使用图3滴水段备Sb壳置于转台上,转速 约 1 r/min

(1. 0       0. 5)

Inm/min

测试时 设备的 温差不 超 过 5 DCO 水 温的变 化应小 于 5 OCo 温度的 测量由 标准的 用户进 行商定, 以防止 冷凝水 的形成

10 min

2

使用图3滴水设备,界壳在四个固定位置上

倾斜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0       0. 5)

m/min

--

每一个倾斜位 2.5 min_____

3

使用图4的摆管装置。摆管中心点60'的弧 段内布有孔径0∙4 mm的喷水孔。喷水时摆 管以垂直面为参考,约60%的速度在60°范 围内摆动。

外壳与摆管的最大距离为200 mmO

或使用图5的淋水装置,沿垂直面60°范围 内喷水。

外壳与喷头的最大距离为50mm

每孑L 0.1 L/ITlin ±5%(平均值)

10 L/min+5 ⅝

80 kPa

50 kPa150 kP

IOmin (在一个 位置进行5 min 后,沿水平面旋 转90。再进行 5 min) O 5 min

4

使用图4的摆瞽襄亶与3相同,但是摆管 中心点90°的弧段内布有孔径0.4 mm的喷 水孔。喷水时摆管以垂直面为参考,约60°∕S 的速度在180°20°范围内旋转(I 外壳与摆管的最大距离为200 InmO

或使用图5的淋水装置,沿垂直面90°范围 内喷水。

外壳与喷头的最大距离为500 mm

同序号3

同序号3

同序号3

4K

使用图4的摆蓄装置,与3相同,但是摆管 中心点90°的弧段内布有孔径0.4 mm的喷 水孔。喷水时摆管以垂直面为参考,约 1 s∕60o的速度在180°20°范围内摆动。

外壳与摆管的最大距离200 mm

每孔 0.6 L/min ±5⅝(平均值)

400 kPa

10 min (在一个 位置进行5 min 后,沿水平面旋 转90°再进行 5 min)

5

使用图6的喷水装置,喷嘴直径为6.3 mm, 距离为2.5 m—3.0 m

12.5 L/min5%

30 kPa

3 min

6

使用鹵6的喷水装置,喷嘴直径12.5 mm,

离为2.5 m3.0 m

100 L/min5 %

100 kPa

3 min

6K

使用图6的喷水装置,喷嘴直径6.3 mm苒 离为 2.5 m~3.0 m

75 L/mini 5 %

1 000 kPa

至少3 min

7

浸水喬

浸水深度:DUT底部应低于水面至少1 m, 顶部应低于水面至少 G.15 m

30 min

8

潜水清

水位:由用户规定______________

依据协议

7 (续)

2特征码

试验设备

________试验条件________

水流速

水压

水温

持续时间

9K

使用图8的扇形喷嘴,外壳置于旋转台上, 如图7所示,转速5 l)r∕min,分别在0\ 3060°90°喷水,距离 100 mm150 mm

14 L∕min∙

16 L/min

8 000 kPa

—10 000 kPa

(80 ± 5) °C,温度 偏差也可 以由用户 商定

每个位置30 S

9防护等级确定的说明

9.1外来物及触及防护等级的确定

根据外壳设计的类型及在车辆运行中DUT的安装位置或连接位置可能受到的外来物冲击,来确 定防护等级。

9.2水防护等级的确定

根据车型和安装位置确定防护等级示例见表8o

8防护等级确定示例

车型

安装位置

水冲击

2位特征码

乘客舱

无特别的冲击

0

有底板防护的发动机舱

无喷水和溅水的冲击,只在个别非关键 部位有轻微的水雾。

3

乘用车

无底板防护的发动机舱受保护位置

喷水和溅水的间接冲击(偏转后) 喷水和溅水的直接冲击

4

无底板防护的发动机舱暴露位置

喷水和溅水的直接冲击

4K

外部附件

4K

乘客舱、驾驶室

无特别的冲击

0

前置发动机舱受保护位置、封闭的后置 发动机舱

喷水和溅水的间接冲击(偏转后)

4

商用车及挂车

前置发动机舱的暴露位置、无底板防护 的发动机舱暴露位置

喷水和溅水的直接冲击

4K

会受到强烈的水冲击的位置(如修车或 服务前的清洗)

高速、高压的水冲击

6K

外部附件

喷水和溅水的直接冲击

4K

盖式车顶拖拉机的仪表板

无特别的冲击

0

农用拖拉机和 相关挂车

无盖式车顶拖拉机的仪表板

雨水冲击

3

其他所有无保护的位置(仪表板除外)

喷水和溅水的直接冲击

4K

8 (续)

车型

安装位置

水冲击

2位特征码

摩托车

受保护区域

车把、仪表板和下部区域

雨水冲击;喷水和溅水的间接冲击(偏 转后)

喷水和溅水的直接冲击(雨中高速行驶)

3

4K

特殊用途的车辆

底盘、发动机下区域和上部

穿越水路时的水压力

67 8

各种车辆

除了乘客舱以外所有位置

高压/蒸汽喷射的清洗过程

9K

在尽可能接近岀口处测量水或水汽压力。扇形喷嘴撞击力分布的测量方法和撞击力分布要求见图 8和图9o

注:如果第二位特征码是36K,水压按一般要求设置。经适当的时间间隔检查水流量应达到要求,并校准使用设 备的运行压力。

说明:

5——振荡范围。

8高压/蒸汽喷射清洗设备的水喷射冲击力测量装置(防护等级9K)

9高压/蒸汽喷射清洗设备的水喷射冲击力分布(防护等级9K)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道路车辆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

(IP代码)

GB/T 30038—2013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IOOOI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100045)

网址 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1.5 字数34千字 20142月第一版20142月第一次印刷


*

书* 155066 • 1-48003 定价 24.00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 (010)68510107

打印H期:20143IIH F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