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OlB


GB/T 50224 - 2018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nticorrosive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

2018 - 11 - 08 发布           2019 04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眸厶务亦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口反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nticorrosive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

GB/T 50224 - 2018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9 41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8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年 第28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T 50224—2018,20194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 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4—2010)同时 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 (WWW. mohurd. gov. Cn)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118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国 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上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会同有关 单位在原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4—2010基础上修订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开展了专 题讨论和试验验证,总结了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 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3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 基本规定,基层处理工程,树脂类防腐蚀工程,水玻璃类防腐蚀工 程,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块材防腐蚀工程,喷涂型聚脈防 腐蚀工程,涂料类防腐蚀工程,沥青类防腐蚀工程,塑料类防腐蚀 工程,工程验收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增加第9章“喷涂型聚脈防腐蚀工程”,并对有关章节编排 顺序进行调整;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上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富晨 化工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路2515-21B邮政编 码=200235)o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 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上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化坚隔热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华楚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瑞义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沁阳华美有限公司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申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沁阳市平原胶泥有限公司 浙江星岛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 参加单位:铜陵四通防腐防水有限责任公司

彼森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锡恒宇管业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陆士平

侯锐钢

荣世立

沈悦峰

叶建华

唐向明

陈京

刘肃

范东亮

王永飞

柴华敏

李相仁

陈鸿章

孙世波

王逊

王东林

王天堂

杨申武

封沙

钱向东

潘汉春

李向才

杜开颜

李卫东

王志文

林松新

陆奇

李军

芦天

高尚文

颜祖清

主要审查人:刘福云

张诗光

熊威

任忠齐

赵思韬

胡伟

陈书军

陈正强

陈志明

余波

杨南方

刘光华

方芳

毕士君

3.1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 ..........................................3

3.3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及组织 .................................(4

4.2混凝土基层 ...................................................6

5树脂类防腐蚀工程

5.2纤维增强塑料面层 .............................................-(14 )

5.3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

整体面层

6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

6.2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

7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

7.2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找平层、素浆抹面层

8 块材防腐蚀工程

9喷涂型聚脈防腐蚀工程

9.2喷涂型聚脉底涂层

9.3喷涂型聚脉面层

H 沥青类防腐蚀工程

H. 1 一般规定

11.2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整体面层

11.3沥青稀胶泥涂覆的隔离层

11.4碎石灌沥青垫层

12. 1 一般规定

12.2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 …… (42 12.3软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或地面面层

附录A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査记录

附录B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C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D 建筑防腐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E 质量保证资料核査记录

附录F 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 ...............5-1 )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quality

concrete, SeIf-IeVelling resin and glass flake resin daub ...... ( 15 )

COUrSe for PoIymer cement mortar ........................... (

COnCrete ...................................................... (

POIyethyIene Or POlyPrOPyIene .............................. (

POlyVinyl ChIOnde Plate ....................................... (

APPendiX A CheCk record Of On-Site quality COntrOl ...... (

APPendiX B QUality acceptance record Of inspection IOt...... ( 48 )

APPendiX C QUality acceptance record Of sub-division

PrOjeCt ................................................ (

APPendiX D QUality acceptance record Of anticorrosive

PrOjeCt ................................................ (

APPendiX E VerifiCatiOll record Of quality guarantee...... ( 52 )

APPendiX F COrrOSiOn resistance test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anticorrosion material ......... (

EXPI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

Addition EXPIanatiOn Of PrOViSiOnS ........................... (

i.o.i为统一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加强技术管 理和施工过程控制,强化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防腐蚀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本标准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 准》GB 50300及《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配套使用。 1.0.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按同一生产条件或规定的方式汇总,并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 的检验单位。

检测过程中,在可满足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前提下,允许检测 点在本标准规定检测比例范围内的偏差。

以目测判断被检查物体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技术参数的过程。

在指定的一个检验批中,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检验对象按一定 比例随机抽取的检验。

mortar

由耐腐蚀乙烯基酯树脂、砂、粉和助剂等材料,按一定配合比, 经混合、模压、加热固化等工艺成型,并按一定规格制成的块材。

3基本规定

3.1.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划分为检验批、分项工 程和分部工程。

3.1.2检验批应根据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楼层、施工 段、变形缝、施工顺序、工程量等进行划分。

3.1.3分项工程应按防腐蚀材料类别、施工工艺等进行划分。

3.1.4分部工程应按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 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单位工程进行划分。

3.1.5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建筑防腐蚀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 批的划分方案,并应交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核,当有本标准未涵 盖的分项工程时,可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 确定。

3.2施工质量验收

3.2.1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合格。当有允许偏差要求 的项目时,每项抽检点数及实测值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3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

1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

3.2.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部工程所含的分项工程质量均应验收合脩;

2分部工程所含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

3.2.7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及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 程质量验收记录和质量保证资料核査记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的规定。

2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建筑工程,其建筑防腐蚀分部工程使用 的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现 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和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的表格格式,应由 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总承包、施工等单位协商确定。

3. 2.8当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有关 规定执行。

3.3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及组织

3.3.1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后, 依次将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向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进行报 验,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对验收合格的应签字确认,对验收不合格 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自检合格后重新报验。

3.3.2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 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进 行验收。

3.3.3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 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3. 3.4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 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设计单位项目 负责人进行验收。

3.3.5当建筑防腐蚀工程的分包工程完工后,分包单位应对所承 包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并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验 收时,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单位应将所分包工程的质量验收 记录和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完整,并移交给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再依 次对分包单位所承包的工程项目向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申请 报验。

4基层处理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本章应用于混凝土基层、钢结构基层和木质结构基层处理 的质量验收。

4.1.2基层处理的抽样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混凝土基层为水平面时,基层处理面积小于或等于 IOOm2 ,应抽查3处;当基层处理面积大于IOOm2时,每增加5Om2, 应多抽查1处,不足50m2时,按50π√计,每处测点不得少于3个。 当混凝土基层为垂直面时,基层处理面积小于或等于50ι√ ,应抽 查3处;当基层处理面积大于50m2时,每增加30m2,应多抽查1 处,不足30ι√时,按30r∏2计,每处测点不得少于3个。

2当钢结构基层处理的钢材重量小于或等于2t时,应抽查4 处;当基层处理钢材重量大于2t时,每增加It,应多抽查2处,不 足It时,按It计;每处测点不得少于3个。当钢结构构造复杂、 重量统计困难时,可按构件件数抽査10%,且不得少于3件,每件 应抽査3点。重要构件、难维修构件,按构件件数抽査50%,每件 测点不得少于5个。

3木质结构基层应按构件件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3件, 每件应抽査3点。重要构件、难维修构件,按构件件数抽查50%, 每件测点不得少于5个。

4设备基础、沟、槽等节点部位的基层处理,应加倍检査。

4.2混凝土基层

• 6 •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现场釆用仪器测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敲击法检查。

检验方法:采用现场仪器测量、现场取样称重法、塑料薄膜覆 盖法或检查基层含水率试验报告。

U 一般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强度试验报告和尺量检查。

4. 2.6当在基层表面进行块材防腐蚀施工时,基层的阴阳角应做 成直角;进行其他种类防腐蚀施工时,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角或 45°斜面。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

4. 2. 7砌体结构抹面层水泥砂浆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表面应 平整,不得有起砂、脱层、裂缝和蜂窝麻面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或采用敲击检查。

4. 2.8穿过防腐蚀层的预埋件和预留孔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

4. 2. 9基层表面的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的有关 规定,经过处理的基层表面应为均匀粗糙面。

检验方法:现场仪器检测。

4. 2.10基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应为坡长的 + 0. 2% ,最大偏差应小于30mmo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检查或泼水试验检查。

4. 2.11基层的平整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防腐蚀层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允许偏差宜为 4 mm

2当防腐蚀层厚度小于5mm时,允许偏差宜为2mm

检验方法:采用2m直尺和楔形尺检查或仪器检查。

4.3钢结构基层

I 主控项目

4. 3.1钢材表面原始锈蚀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结构表面釆用 喷射除锈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比对各等级标准照片。

4. 3. 2钢结构表面釆用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的质量,应符合下列 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比对各等级标准照片。

一般项目

4.3.3钢结构表面应洁净,并应无焊瘤、毛刺、裂纹、穿孔和咬边 等焊接质量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对比样板标准块法,表面洁净度可采用 压敏黏带法评定。

4. 3.4钢结构表面的粗糙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 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 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采用仪器检测、标准样板观察检查。

4.3.5已经除锈的钢结构表面底层涂料的涂装时间,在相对湿度 小于85%时不应超过5ho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4.4木质基层

I 主控项目

4. 4.1木材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5%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木材含水率试验报告。

—般项目

4. 4.2木质基层的表面应平整,并应无油污、灰尘和树脂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

5树脂类防腐蚀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味喃树脂和酚 醛树脂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树脂胶料铺衬的纤维增强塑料整体面层;

2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制 作的整体面层。

5.1.2树脂类防腐蚀工程的抽样检验数量应符合本标准第 4. 1.2条的规定。

5.1.3树脂类主要原材料的取样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从每批号桶装树脂中,随机抽样3桶,每桶取样不少于 200g,应混合后检测;当该批号小于或等于3桶时,可随机抽样1 桶,取样不少于50Ogo

2粉料或骨料应从不同粒经规格的每批号中,随机抽样3 袋,每袋取样不少于1000g,应混合后检测;当该批号小于或等于3 袋时,可随机抽样1袋,取样不少于300OgO

3纤维增强材料应从每批号中,随机抽样3卷,每卷取样不 少于1. 0ι√;当该批号小于或等于3卷时,可随机抽样1卷,取样 不少于3. Om2 O

4当抽样检验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 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5.1.4树脂类材料制成品的取样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当施工前需要检测时,树脂、粉料、骨料、纤维增强材料的 取样数量应按本标准第5. 1. 3条的规定执行,并应按确定的施工 配合比制样,经养护后检测;

2当需要对已配制材料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样3个配料批 次,每个批次的同种样块至少应为3个,并应在树脂凝胶前制样完 毕,经养护后检测;

3当抽样检验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 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5.1.5树脂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F. 1的规定。

I 主控项目

5.1.6树脂类防腐蚀工程所用的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不饱 和聚酯树脂、咲喃树脂、酚醛树脂、自流平树脂、玻璃鳞片胶泥、纤 维增强材料、粉料和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査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 复验报告。

5.1.7树脂类材料制成品的质量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5.1.7树脂类材料制成品的质量

项 目

环氧 树脂

乙烯基 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映喃 树脂

酚醛

树脂

双酚

A

二甲 苯型

间苯型

邻苯型

抗压 强度 (MPa)

胶泥

≥80. O

≥8O. O

≥70. O

≥80. O

≥80. O

≥80. O

≥7O. O

≥7O. O

砂浆

≥7O. O

≥70. O

≥7O. O

≥70. O

≥7O. O

≥70. O

≥6O. O

细石混 凝土

≥60. O

≥7O. O

≥70. O

≥7O. O

≥70. O

≥7O. O

≥6O. O

自流平

≥70. O

≥7O. O

强度 (MPa)

胶泥

≥9. O

≥9. O

≥9. O

≥9. O

≥9. O

≥9. O

≥6. O

≥6. O

砂浆

≥7. O

≥7. O

≥7. O

≥7. O

≥7. O

≥7. O

≥6. O

续表5.1.7

项 目

环氧

树脂

乙烯基 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咲喃 树脂

酚醛

树脂

双酚

A

二甲

苯型

间苯型

邻苯型

抗拉 强度 CMPa)

纤维增 强塑料(玻 璃纤维布)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90. 0

≥90. 0

≥80. 0

≥60. 0

黏结 强度 (MPa)

胶泥与 耐酸砖(十 字交叉法)

≥3. 0

≥2. 5

≥2. 5

≥3. 0

>1. 5

≥1. 5

≥2. 5

≥1. 0

纤维增 强塑料(底 胶料)与 C30混凝土 (拉开法)

≥1. 5

≥1. 4

≥1.4

≥1. 2

≥1. 2

≥1. 2

≥1. 5 (环氧 底胶 料)

>1. 5 (环氧 底胶 料)

纤维增 强塑料(底 胶料)与聚 合物水泥砂 浆(拉开法)

≥2. 5

≥2. 0

>1. 7

≥1. 7

≥1. 6

≥1. 6

≥2. 5 (环氧 底胶 料)

≥2. 5 (环氧 底胶 料)

玻璃纤 维增强 塑料含 胶量 (%)

≥45. 0

短切毡

≥65. 0     '

表面毡

≥90. 0

注:当纤维增强塑料用于隔离层等非受力结构时,抗拉强度值可不做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5.1.8树脂玻璃鳞片胶泥制成品的质量应符合表5. 1. 8的规定。

• 12 •

5.1.8树脂玻璃鳞片胶泥制成品的质量

项目/类型

乙烯基酯树脂

环氧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拉伸强度(MPa)

≥25. 0

≥25. 0

≥23. 0

弯曲强度(MPa)

≥35. 0

≥30. 0

≥32. 0

耐磨性(IOOOg,500rjg)

≤0. 05

≤0. 05

≤0. 05

黏结强度 (MPa)

与水泥基层(十字交 叉法)

≥1. 5

≥2. 0

≥1.5

底胶料与C30混凝 土(拉开法)

≥1. 3

≥1. 5

≥1. 2

抗渗性(MPa)

≥1. 5

≥1. 5

≥1. 5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5.1. 9纤维增强塑料面层,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 玻璃鳞片胶泥的整体面层与转角处、地漏、门口处、预留孔和管道岀入 口应结合严密、黏结牢固、接缝平整,并应无渗漏和空鼓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敲击法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U 一般项目

5.1.10铺衬纤维增强塑料用的胶料,整体面层用的树脂稀胶泥、砂 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的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5.1.11树脂类防腐蚀工程施工完毕后,常温下的养护时间应符 合表5. 1. 11的规定。

5.1.11常温下树脂类防腐蚀工程的养护时间(d)

ʌ.   面层类型

树脂名称

胶泥、砂浆、 细石混凝土

纤维增强塑料

自流平、玻璃 鳞片胶泥

环氧树脂

≥10

≥15

≥10

乙烯基酯树脂

≥10

≥15

≥10

续表5. 1. 11

面层类型

树脂名称

胶泥、砂浆、 细石混凝土

纤维增强塑料

自流平、玻璃 鳞片胶泥

不饱和聚酯树脂

≥10

>15

≥10

咲喃树脂

≥15

≥15

酚醛树脂

≥20

≥20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5.2纤维增强塑料面层

I 主控项目

5. 2.1纤维增强塑料面层釆用玻璃纤维增强时,含胶量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玻璃纤维布的含胶量不应少于45%

2玻璃纤维短切毡的含胶量不应少于65%

3玻璃纤维表面毡的含胶量不应少于90%

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 试验方法》GB/T 2577的规定。

5.2.2对钢基层或采用了导电底涂层的混凝土池、槽、混凝土构 件的纤维增强塑料面层进行针孔检查时,通过的检测电压应为 3000V∕ mmo

检验方法:采用电火花探测器检查。

5. 2. 3纤维增强塑料面层树脂应固化完全,巴柯尔硬度值不应低 于设计规定值的90%,并应无起壳、脱层等现象。

检验方法:表面固化程度可采用白棉花球蘸丙酮擦拭方法检 査;巴柯尔硬度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 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 3854的规定;起壳、脱层等可采用观 察和敲击法检査。

• 14 •

一般项目

5. 2.4纤维增强塑料面层的厚度、釆用的纤维增强材料的规格和 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厚度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测点数,不得大 于10%,测点处实测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90%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仪器测厚。对钢基层上的纤维增 强塑料面层厚度,应采用磁性测厚仪检测。对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基层上的纤维增强塑料层厚度,可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

5.2.5纤维增强塑料面层的表面胶料应饱满、光滑,并应无气泡、 皱折和纤维露出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査隐蔽工程记录。

5.2.6同层纤维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下两层 纤维增强材料的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mmo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5.2.7纤维增强塑料面层的楼、地面坡度和表面平整度的检验应 符合本标准第4. 2. 10条和第4. 2. 11条的规定。

5.3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 和玻璃鳞片胶泥整体面层

I 主控项目

5. 3.1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整 体面层的表面应固化完全,面层与基层黏结应牢固,并应无起壳、 脱层、气泡和裂纹等现象。

检验方法:树脂固化度应用白棉花球蘸丙酮擦拭方法检査。 其他项目采用观察和敲击法检査。

H 一般项目

5.3.2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面 层的厚度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测点数,不得大于10%,其测点厚 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90%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测厚样板。对钢基层上的厚度,应 用磁性测厚仪检测。对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基层上的厚度,可采用 超声波测厚仪检测。

5.3. 3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整 体面层的外观应平整、色泽均匀,并应无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4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面 层的楼、地面坡度和表面平整度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 2. 10条 和第4. 2. 11条的规定。

6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

2水玻璃混凝土浇筑的整体面层、设备基础和构筑物。

6.1.2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的抽样检验数量应符合本标准第 4. 1∙2条的有关规定。

6.1.3水玻璃类主要原材料的取样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每批号桶装水玻璃中,随机抽样3桶,每桶取样不应少 于IOOOg,可混合后检测;当该批号小于等于3桶时,可随机抽样1 桶,取样不应少于300OgO

2粉料或骨料应从不同粒径规格的每批号中,随机抽样3 袋,每袋不应少于1000g,可混合后检测;当该批号小于等于3袋 时,可随机抽样1袋,取样不应少于300Ogo

3当抽样检验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 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6.1.4水玻璃类材料制成品的取样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当施工前需要检测时,水玻璃、粉料或骨料的取样数量应 按本标准第6. 1.3条规定执行,并按确定的施工配合比制样,经养 护后检测;

2当需要对已配制材料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样3个配料批 次,每个批次的同种样块至少3个,并应在水玻璃初凝前制样完 毕,经养护后检测;

3当抽样检验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

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6.1.5水玻璃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标准 附录第F. 2节的规定。

I 主控项目

6.1.6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所用的钠水玻璃、钾水玻璃、氟硅酸 钠、缩合磷酸铝、粉料和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 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 复验报告。

6.1.7水玻璃制成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钠水玻璃制成品的质量应符合表6. 1.7-1规定。

6.1. 7-1钠水玻璃制成品的质量

项 目

密实型

普通型

胶泥

砂浆

混凝土

胶泥

砂浆

混凝土

初凝时间min)

≥45

≥45

>45

≥45

≥45

≥45

终凝时间h)

≤12

≤12

≤12

≤12

≤12

≤12

抗压强度MPa)

≥20. O

≥25. O

≥15. O

≥2O. O

抗拉强度(MPa)

≥3. O

≥2. 5

与耐酸砖黏结强度(MPa)

>1. 2

≥1. O

抗渗等级(MPa)

≥1. 2

≥1. 2

≥1. 2

吸水率%)

≤15. O

≤15. O

≤15. O

浸酸安定性

2钾水玻璃制成品的质量应符合表6. 1. 7-2的规定。

6.1. 7-2钾水玻璃制成品的质量

项 目

密实型

普通型

胶泥

砂浆

混凝土

胶泥

砂浆

混凝土

初凝时间min)

≥45

≥45

终凝时间h)

≤15

≤15

密实型

普通型

胶泥

砂浆

混凝土

胶泥

砂浆

混凝土

抗压强度MPa)

≥25. 0

≥25. 0

≥20. O

≥20. O

抗拉强度(MPa)

≥3. 0

≥3. 0

≥2. 5

≥2. 5

■―

与耐酸砖黏结强度MPa)

≥1. 2

≥1. 2

≥1. 2

≥1. 2

抗渗等级(MPa)

≥1. 2

≥1. 2

≥1. 2

-

吸水率(%)

≤10. O

浸酸安定性

合格

合格

耐热极限  _

100 — 300

-

合格

温度C)-

301 — 900

合格

注表中抗拉强度和黏结强度,仅用于最大粒径I- 18mm的钾水玻璃砂浆。

2表中耐热极限温度,仅用于有耐热要求的防腐蚀工程。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6.1.8水玻璃类材料防腐蚀工程养护后,应釆用浓度为30% 40%硫酸做表面酸化处理,酸化处理至无白色结晶盐析出时为止。 酸化处理次数不宜少于4次。每次间隔时间:钠水玻璃材料不应 少于8h钾水玻璃材料不应少于4ho每次处理前应清除表面白色 析出物。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和施工记录。

U 一般项目

6.1.9水玻璃类材料的施工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后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6.1. 10水玻璃类材料的养护期应符合表6. 1. 10的规定。

6. 1. 10水玻璃类材料的养护期d)

温度

材料名称

(1015)'C

(1620)'C

(2130)C

⑶〜35)'C

钠水玻璃材料

≥12

29

≥6

≥3

续表6. 1. 10

温度

材料名称

(IO15)C

(1620)'C

(2130)C

(31 35)'C

钾水玻璃材料

普通型

≥14

≥8

≥4

密实型

≥28

≥15

≥8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6.2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

I 主控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敲击法检査或破坏性检查。

一般项目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测厚样板。对碳钢基层上的厚度, 应用磁性测厚仪检测。对混凝土基层上的厚度,应用磁性测厚仪 检测在碳钢基层上做的测厚样板。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2.4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的表面坡度和平整度的检验应符 合本标准第4. 2. 10条和第4. 2. 11条的规定。

6.3水玻璃混凝土

I 主控项目

6.3.1钠水玻璃混凝土内的预埋金属件应除锈,并应涂刷防腐蚀

. 20 .

涂料。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U 一般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5倍〜10倍的放大镜检查及尺量 检査。

检验方法:检査施工记录和测厚样板。对钢基层上的厚度,应 用磁性测厚仪检测。对混凝土基层上的厚度,应用磁性测厚仪检 测在钢基层上做的测厚样板。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和检査施工记录。

7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

7.1 —般规定

7.1.1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包括下列 内容:

1聚合物水泥砂浆铺抹的整体面层;

2聚合物水泥砂浆、胶泥的找平层;

3聚合物水泥素浆抹面层。

1基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IOom%且梁的表面积占基层处理 面积小于或等于50%,应抽查3处,梁的表面积占基层处理面积 大于50% ,应抽查5处;

2基层面积大于IOom%每增加20r√应多抽查1处;不足 20n?时,应按20r√计,每处测点不得少于3个。

7.1.3聚合物水泥砂浆主要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取样数量和质量 判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 1. 3条和第6. 1.4条的规定。

7.1. 4聚合物水泥砂浆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 本标准附录F. 3节的规定。

I 主控项目

7.1.5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工程所用的阳离子氯丁胶乳、聚丙烯 酸酯乳液、环氧树脂乳液、水泥和细骨料等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 复验报告。

7.1.6聚合物水泥砂浆制成品的质量

项   目

氯丁胶乳 水泥砂浆

聚丙烯酸酯乳液 水泥砂浆

环氧树脂乳液 水泥砂浆

抗压强度(MPa)

≥30. O

≥30. O

≥30. O

抗折强度MPa)

≥4. 5

≥4. 5

>4. 5

与水泥砂浆黏结强度(MPa

≥1. 2

≥1. 2

≥1. 8

抗渗等级MPa)

≥1. 5

≥1. 5

≥1. 5

吸水率(%)

≤4. O

≤5. 5

≤4. O

初凝时间min)

>45

终凝时间min)

<720

检验方法:初凝及终凝时间应检查现场小试报告,制成品的质 量应检查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U —般项目

7.1.7聚合物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7.1.8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后,表面干至不黏手时,应采用喷雾 或覆盖塑料薄膜、麻袋等进行养护。应潮湿养护7天,再自然养护 21天后方可使用。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7.2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找平层、素浆抹面层

I 主控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敲击法检查。

7.2.2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的表面应平整、并应无明显裂

• 23 •

缝、脱皮、起砂和麻面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用5倍〜10倍放大镜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敲击法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检验方法:釆用测厚仪或15Omm钢板尺进行检査。

H —般项目

检验方法:釆用2m直尺和楔形尺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敲击法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敲击法检查。

8块材防腐蚀工程

8.1 一般规定

8.1.1本章应用于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乙烯基酯树 脂砂浆块材和天然石材防腐蚀工程中隔离层、结合层和块材砌筑 层的施工质量验收。

8.1.3隔离层材质、规格和性能的抽样检验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树脂涂层类、纤维增强塑料类材料隔离层及树脂类结合层 所用原材料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合本标准第5. 1. 3条的规定;

2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的规定;

3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3的规定;

4高分子卷材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 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GB 18173. 1的规定。

8.1.4结合层材质、规格和性能的抽样检验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树脂类结合层原材料及制成品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合 本标准第5.1.4条的规定;

2水玻璃类结合层原材料及制成品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 合本标准第6.1.3条的规定;

3聚合物水泥砂浆结合层原材料及制成品的取样和质量判

定应符合本标准第7. 1. 3条的规定。

8.1.5耐酸砖和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天然石材的材质、规格 和性能的抽样检验数量和质量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酸砖和耐酸耐温砖的取样和质量判定,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耐酸砖》GB/T 8488和《耐酸耐温砖))JC∕T424的规定。

2防腐蚀碳砖、天然石材应从每批中抽取3块,抗压强度的 测定可采用350mm× 50mm× 50mm的试块;浸酸安定性和吸 水率的测定,可采用450mm X 50mm × 50mm的试块;天然石 材耐酸度不得低于95%,耐酸度的测定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耐酸 砖))GB∕T 8488的有关规定执行。

3当防腐蚀碳砖、天然石材的抽样检验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 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 量为不合格。

8.1.6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的抽样检验和质量判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抗压强度的检验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 程施工规范》GB 50212的有关规定;

2弯曲强度的检验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酸砖》GB/ T 8488的有关规定;

3抗冲击性能的检验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乙烯基酯树 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0的有关规定;

4吸水率的检验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乙烯基酯树脂防 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0的有关规定;

5与树脂胶泥的黏结强度检验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的有关规定;

6当抽样检验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 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1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和天然石块材应符合本 标准附录第F. 4节的规定;

2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第F. 1的有关 规定。

8.1.8允许偏差的验收项目,每项不少于80%的实测值应符合 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允许偏差值的20%

8.2隔离层

I 主控项目

8.2.1隔离层所用的树脂涂层类、纤维增强塑料、聚氨酯防水涂 料、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卷材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 复验报告。

8.2. 2隔离层施工前需涂刷底涂层的,底涂层应符合设计要求或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或隐蔽工程记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和检查施工记录。

5. 2.4条的规定。卷材类隔离层应展平压实,并应无气泡皱折、翘 边和空鼓等现象,接缝处应黏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査施工记录。

检验方法:釆用拉开法或十字交叉法检査。

一般项目

负偏差应为20mmo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8.3结合层

I 主控项目

8.3.3结合层与隔离层或基层、块材的黏结应无空鼓,其黏结强 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釆用树脂类材料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 1.7条的规定;

2当釆用水玻璃类材料时,应符合本标准第6.1.6条和第

6.1.7条的规定;

3当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时,应符合本标准第7.1.6 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采用拉开法或十字交叉法检查。

H 一般项目

8. 3.4结合层的厚度应符合表8.3.4条的规定。

8. 3. 4结合层的厚度

块材种类

结合层厚度mm)

聚合物 水泥砂浆

树脂

水玻璃

胶泥

砂浆

胶泥

砂浆

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

46

4~6

46

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

46

天然

石材

厚度≤30mm

48

48

48

厚度>30mm

815

8 — 15

8 — 1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8.4块材层

I 主控项目

8.4.1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及天然石材的品种、规格 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乙烯基酯树 脂砂浆块材的质量应符合表8.4. 1的规定。

8. 4.1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的质量

项   目

指 标

抗压强度(MPa)

≥ 80. 0

弯曲强度(MPa)

≥30. 0

抗冲击(Ikg钢球自由落体,m)

≥ 3. 0

吸水率(%)

≤ 0. 10

与树脂胶泥黏结强度(MPa)

≥ 3. 0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 的复验报告。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和施工记录。

8. 4.3灰缝的宽度和深度

块材种类

灰缝宽度(mm)

灰缝深度

挤缝

灌缝或嵌缝

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

25

满缝

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

25

8-12

满缝

续表8. 4.3

块材种类

灰缝宽度mm)

灰缝深度

挤缝

灌缝或嵌缝

天然 石材

厚度≤30mm

36

8-12

满灌或满嵌

厚度>30mm

815

满灌或满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仪器检査。

一般项目

检验方法:直尺和水平仪检查,并做泼水试验。

1块材面层相邻块材之间的高差,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1) 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的面层应为1.5mm

2) 厚度小于或等于30 mm的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及机 械切割天然石材的面层应为2. 0mm

3) 厚度大于30mm的人工加工或机械刨光天然石材的面 层应为3. OmmO

2块材面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空隙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1) 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的面层应为4. 0mm

2) 厚度小于或等于30 mm的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及机 械切割天然石材的面层应为4. 0mm

3) 厚度大于30mm的人工加工或机械刨光天然石材的面 层应为6. Ommo

检验方法:相邻块材高差釆用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采用2m 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9喷涂型聚腿防腐蚀工程

9.1 一般规定

9.1.1本章应用于混凝土、钢结构表面喷涂型聚脉防腐蚀工程的 施工质量验收。

1当在混凝土基层表面采用聚脈喷涂时,每20π√以下的施 工面积应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应检测三个点;转角、管口及 不易施工部位应全数检査。

2当在钢结构件基层表面采用聚脉喷涂时,每20r√以下的 施工面积应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应检测三个点;转角、管口 及不易施工部位应全数检査。

9.1.3喷涂型聚脉原材料和制成品的抽样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聚腺底涂材料应按同批次It为一个检验批;在每个检验 批中随机抽取一组,数量不应小于3kg0

2聚脉材料应按同批次5t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t按一个检 验批;在每个检验批中应随机抽取一组。

2. 0)mm,并应在(232)C下养护7天进行测试。

9.1.5喷涂型聚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 标准附录第F. 5节的规定。

9.2喷涂型聚脈底涂层

I 主控项目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现场抽样的产品 质量复验报告。

1与混凝土基面的黏结强度应大于2. 0 MPao

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 验))GB∕T 5210中的拉开法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试块尺寸应为 60mm× 60mrnX 30mmo

2与钢结构基面的黏结强度,当采用环氧底涂时,应大于 4-5MPa当釆用聚氨酯底涂时应大于3. 5MPa

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 验》GB/T 5210中的拉开法有关规定执行,钢板试块尺寸应为 60mmX 60mm× 8mmo

一般项目

9.2.3喷涂聚脈底涂层表面应固化、平整、涂层应无龟裂、起壳和 漏涂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

9.3喷涂型聚脉面层

I 主控项目

9. 3.1喷涂型聚脈面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喷 涂聚脉防护材料》HG/T 3831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査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现场抽样的 产品质量复验报告或第三方检验报告。

• 32 •

检验方法: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施工环境的温、湿度,使用 露点盘计算露点温度。

1与混凝土基面聚脈底涂的黏结强度不应小于2. OMPaO

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 验》GB/T 5210中的拉开法有关规定执行,现场检测时间应在喷 涂层固化后。

2与钢结构基面聚腿底涂的黏结强度不应小于2. 5MPa;

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 验》GB/T 5210中的拉开法有关规定执行,现场检测时间应在喷 涂层固化后。

检验方法:混凝土基面表面可直接在聚腿面层釆用破坏性取 样,清理干净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结构基面表面釆用磁性测厚 仪测量。

9.3.5喷涂型聚脉面层应无穿透性针孔。

检验方法:混凝土基面表面采用观察检查或采用5倍放大镜 检查;钢结构基面表面应采用电火花测试仪检査,测试电压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喷涂型聚脈防护材料涂装工程技术规范》HG/T 20273的有关规定。

U —般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 33 .

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3.8喷涂聚脉面层在钢结构基面上的阴阳角和焊缝处理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喷涂型聚脈防护材料涂装工程技术规范》HG/T 20273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0涂料类防腐蚀工程

10.1 一般规定

io. 1.1本章应用于钢、混凝土、木基层表面的涂料类防腐蚀工程 的施工质量验收。

1应按不同品种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每个品种以5t为一批, 不足5t按一批计。在每批中应随机抽取整桶产品,取样方法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3186的有关规定。

2当抽样检测结果有一项为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复检。当 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10.1.3涂层厚度检查数量应根据检测区域面积确定测量点,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小于lr∏2时,应测量5个点;

2当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3n√时,不应少于10个测量点;

6当大于或等于IOOm2时,第一个IOOm2内,不应少于30个 测量点,每增加IoOm2,增加测量点不应少于Io个。

10.1.4当涂料类防腐蚀工程的检查项目数量无规定时,应符合 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

10.1. 5涂料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第 F. 6节的规定。

主控项目

10.1.6涂料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品种规格的选用应符合涂层配套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检査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和现场抽样 检查。

检验方法:采用摇表或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施工环境的温度和 湿度。使用露点盘计算露点温度,钢板温度计测量钢板温度。检 查施工记录。

检査数量: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需要确定。

10.1. 8涂覆涂料前基层表面处理的质量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第4 章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混凝土基层处理的粗糙度检验可釆用目测评定, 应与60目粗砂纸进行对比,略粗于60目粗砂纸。钢材基层处理 的粗糙度检验可采用复制带法。

10.2涂 层

I 主控项目

10.2.1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一致,并应无气泡、缩孔、针 孔、返锈、开裂、剥落、漏涂、干喷、误涂和流挂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釆用5倍〜10倍放大镜检查,涂覆在 钢基材表面的涂层针孔检查可采用涂层针孔检测仪,检测电压应 根据涂料产品技术要求确定。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1涂层与钢基层的附着力不宜低于5MPa,与混凝土基层的

• 36 •

附着力不宜低于1. 5MPao

2当膜厚小于250μm的非富锌涂料和非树脂类玻璃鳞片涂 料的单涂层或配套涂层采用划格法检查时,其附着力不宜大于 1级。

3木基层附着力采用划格法检查时,附着力不宜大于1级。

检验方法:涂层附着力(拉开法)测试仪检查;涂层划格法附着 力用漆膜划格器(百格刀)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对钢基层表面涂 层应根据基材采用磁性或非磁性测厚仪检查。对混凝土和木基层 表面应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査,也可对同步样板进行检测。

一般项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査施工记录或隐蔽工程记录。

10.2.5各涂层配制与施工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 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检验方法:表干时间采用指触法检测。实干时间釆用刀片法 检测。

检查数量:根据施工进度需要确定。

施工规范》GB 5021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10. 2. 8涂层修补应按涂装工艺要求分层修复,修复后的涂层应 完整、均匀,附着力和干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涂层附着力采用漆膜划格器(百格刀) 或涂层附着力(拉开法)测试仪检查。干膜厚度检测应符合本标准 第10.2.3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检查全部修补区域。抽查一处检测涂层附着力。

11沥青类防腐蚀工程

11.1 一般规定

11.1.1沥青类防腐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整体面层;

2碎石灌沥青垫层;

3沥青稀胶泥涂覆的隔离层。

11.1.3沥青类主要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取样数量应符合本标准第

6. 1.3条和第6.1.4条的规定。

11.1.4沥青类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标准 附录第F. 7节的规定。

I 主控项目

11.1.5沥青类防腐蚀工程所用的沥青、粉料、细骨料和粗骨料应 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 复验报告。

11.1.6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0C时不应小于

3. OMPa,50'C时不应小于1. OMPa。饱和吸水率(体积计)不应大 于1.5%。浸酸安定性应合格。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11.2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整体面层

I 主控项目

11.2.1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与基层结合应牢固,表面应

• 39 •

密实、无裂缝、空鼓和脱层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敲击法检查。

一般项目

11.2.2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地面面层平整、光洁,坡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其表面平整度的允许空隙不应大于6mm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检查和采用2m直尺检查。

11.3沥青稀胶泥涂覆的隔离层

I 主控项目

11.3.1沥青稀胶泥涂覆隔离层的冷底子油涂刷应完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11.3.2涂覆隔离层的层数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涂覆层应结 合牢固,表面应平整、光亮,并应无起鼓和裂纹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U 一般项目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11.4碎石灌沥青垫层

I 主控项目

11.4.1碎石粒径、垫层尺寸、碎石夯实和灌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并应密实,无漏灌现象。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观察检査。

U 一般项目

11.4.2碎石灌沥青垫层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仪器检查。

12塑料类防腐蚀工程

12.1 一般规定

12-1.1塑料类防腐蚀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包括下列的内容:

1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制作的 池槽衬里;

2软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或地面面层;

3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构件的 焊接。

12.1.2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软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 聚丙烯塑料板防腐蚀工程的检查数量:每IOm2抽查一处,每处测 点不得少于3个,当不足IOmZ时,应按IOm2计。

12.1.3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软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 聚丙烯塑料板品种、规格和性能的检查数量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硬质聚氯乙烯板材 分类、尺寸和性能 第1部分:厚度Imm以 上板材》GB/T 22789. 1的有关规定。

主控项目

检验方法:检査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质量检测报告或现场抽 样的复检报告。

12.1.5采用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软 聚氯乙烯塑料板焊接的试件、试样的质量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进行工艺评定,并应通过试件、试样检测及过程测试鉴定。

检验方法:试验报告和施工记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敲击法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和水渗漏检 测记录。

12.1.7金属结构的塑料衬里层应无针孔。

检验方法:采用电火花检测仪检查。

12.2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

I 主控项目

12. 2.1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尺寸应 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

12. 2. 2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接缝处 应进行坡口处理。焊接时应做成V形坡口,坡口角所当板厚为 IOmm~20mm时,/?应为80°~75°,当板厚为2mm8mm时应 为 90o~85°o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12. 2. 3焊条直径与板厚的关系应符合表12. 2.3的规定。

12. 2.3 焊条直径与板厚的关系mm)

焊件厚度

2.。〜5. O

5. 515. O

16.0以上

焊条直径

2. O 2. 5

2. 5

2. 5 3. O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12. 2. 4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的接缝 焊接应牢固,焊缝表面应饱满、密实。焊缝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塑 料板母材强度的60%。施工完成后应进行24h注水试验。

检验方法:检查焊缝抗拉强度检测报告、观察检查和检查注水 试验记录。

一般项目

12. 2. 5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衬里,聚乙烯塑料板衬里,聚丙烯塑料

. 42 .

板衬里及构件焊接的防腐蚀面层外观、平整度、焊缝表面质量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防腐蚀 面层外观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并应无皱纹、孔眼、翘曲和鼓泡 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

2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防腐蚀 面层平整度允许空隙不应大于2. Omm,相邻板块的拼缝高差不应 大于0. 5mmo

检验方法:2m直尺和楔形尺检查。

3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聚乙烯塑料板、聚丙烯塑料板面层焊 缝的焊条排列应紧密,焊条接头应错开100mm。焊缝表面应饱 满、整齐、光滑,并不应有夹渣。两侧挤出的焊浆应均匀并应无裂 纹、焦化和焊瘤现象,凹凸不得大于0. 6mmo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采用5倍放大镜检查。

12.3软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或地面面层

I 主控项目

12. 3. 1软聚氯乙烯塑料板搭接缝应采用热熔法或热风法焊接。 板材间应结合严密,并无脱层、起鼓等现象。搭接外缝应用焊条满 焊封缝,焊缝焊接应牢固,接缝应平整。

检验方法:剖开法检査焊缝质量和观察检查。

12.3. 2胶粘剂粘贴法所用氯丁胶粘剂和聚异氧酸酯的质量配合 比应为100 (7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12. 3. 3软聚氯乙烯板粘贴前,表面应用酒精或丙酮进行去污脱 脂处理,并应打毛至无反光。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12. 3. 4软聚氯乙烯粘贴时粘贴面间的气体应排尽,接缝处应压

合紧实,不得有剥离或翘角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2. 3.5检查满涂胶粘剂的黏结情况,3. Omrn厚板材脱落处不得 大于20CmZ 0. 5mm~l. Omm厚板材脱落处不得大于9cmz;各脱 胶处间距不得小于50CmO

检验方法;锤击法检查和尺量检查。

12. 3. 6胶粘剂粘贴法的养护时间应按所用胶粘剂的固化时间确 定,未固化前不得使用。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12. 3. 7空铺法和压条螺钉固定法中的扁钢、压条、螺钉的布置和 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池槽内表面应平整,并应无凸起、起砂、裂缝、蜂窝和麻面 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2施工时焊缝应采用搭接,搭接宽度宜为20mm25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査和检査施工记录。

3支撑扁钢或压条下料应准确。棱角和焊接接头应磨平,支 撑扁钢与池槽内壁应撑紧,压条应用螺钉拧紧,固定应牢靠。支撑 扁钢或压条外应覆盖软板,并应焊接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4釆用压条螺钉固定时,螺钉应呈三角形布置,行距应为 40Omm50OmmO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査施工记录。

12. 3. 8空铺法和压条螺钉固定法的衬里应进行24h注水试验, 检漏孔内应无水渗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

H 一般项目

12. 3.9软聚氯乙烯塑料板防腐蚀面层外观、平整度、接缝表面质 量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2. 2.5条的规定。

13工程验收

13. 0. 3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各种防腐蚀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厂合格证明、材料检测 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2耐腐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树脂胶料、涂料等的配合 比和主要技术性能的试验报告;

3设计变更通知单、材料代用的技术文件及施工过程中对重 大技术问题的处理记录;

4修补或返工记录;

5隐蔽工程施工和验收记录;

6建筑防腐蚀工程交工汇总表。

13. 0. 4有特殊要求的防腐蚀工程,验收时应按合同约定检测相 关技术指标。

附录A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A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现场设计代表)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分包单位

项目负责人

序号

项 目

主要内容

1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2

现场质量责任制

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岗位证书

4

分包单位管理制度

5

图纸会审记录

6

施工技术标准

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的方案编制

及审批

8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9

施工设施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0

计量设备配备

11

检验试验管理制度

续表A

序号

i

主要内容

12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自检结果:

检查结论:

施工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 月曰

年 月曰

附录B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B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分包单位

项目负责人

分项工程名称

检验批容量

检验批部位

施工依据

验收依据

主 控 项 目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规范规定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结果

序号

名称

合格

不合格

1

2

3

4

5

6

般 项

1

2

3

4

续表B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口合格

口不合格

专业工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0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 结论

口合格

口不合格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附录C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C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数量

检验批数量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分包单位

项目负责人

分包内容

序 号

检验批名称

检验批容量

部位/区段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结论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1

2

3

4

5

6

7

说明: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口合格

口不合格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 结论

口合格

口不合格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月 日

附录D建筑防腐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D建筑防腐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数量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质蠻)负责人

分包单位

项目负责人

分包内容

序 号

分项工程名称

检验批数量

施工单位

检査结果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1

2

3

4

5

6

质量控制资料

口符合要求

口不符合要求

口符合要求

口不符合要求

综合验收结论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年 月曰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年 月曰

监理(建设)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 月曰

附录E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E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资料名称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核查意见

核查人

核查意见

核查人

1

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资质报验表

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3

原材料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 书或试验报告

4

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复验报告

5

耐腐蚀胶泥、砂浆、混凝土、纤维增 强塑料胶料配合比和主要技术性能 试验报告

6

耐腐蚀胶泥、砂浆、混凝土、纤维增 强塑料试块、试件自检或见证检测 报告

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

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 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

9

基层检查交接记录

10

中间交接记录

11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2

修补或返工记录

续表E

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资料名称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核查意见

核查人

核查意见

核查人

13

新技术、新材料论证、备案及施工 方案

14

见证记录

15

施工记录

16

交工验收记录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验收

结论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年 月曰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 月曰

附录F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

F. 1树脂类材料

F. 1. 1树脂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宜采用树脂胶泥试件,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试件尺寸应为30mmX 30mmX 30mm的立方体,先将胶 泥装入试模内捣实,在跳桌上振动25次并刮平表面。经24h成型 后脱模,试件外形应完整,在20"C-30"C温度下养护28d后编组, 并米用精度0. OIg天平称重。

2将编组试件浸泡在测试的腐蚀性介质中。试件底面应架 空,侧面应隔开,介质应高出试件表面。浸泡期间,应保持介质的 浓度不变。

3浸泡期龄宜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其中1个 月和3个月的龄期可不做强度测定。

4到各期龄后,先用清水冲洗试件,并用滤纸吸干试件表面, 再釆用精度0.01g天平称重,再进行抗压强度测定。

F.1.2树脂类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试件外观变化,质量 变化和抗压强度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件外观变化应观察试件表面是否完好,有无失光、侵蚀、 麻点、酥松、变软及裂纹等缺陷。

2每到期龄,取出一组试件,在精度0.01g天平上称重,取三 块重量的平均值,质量变化率应按下式计算:

MS = (MI-Mo)/M0 X 100⅝     (F. 1. 2-1)

式中:M变--质量变化率(%);

MO--浸泡前一组试件平均值的质量g),精确至0. 01g

MI——浸泡后一组试件平均值的质量g),精确至0. OIgO

• 54 •

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试件增重;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试件 失重。

3到期龄的试件破型测抗压强度,取每一组试块的平均值, 抗压强度变化率应按下式计算:

S=(Sl -S0)∕S0 X 100⅝       (F. 1. 2-2)

式中S变——试件抗压强度变化率(%);

SO——浸泡前一组试件平均值的原始抗压强度(MPa),确至 0. OlMPa;

S1浸泡后一组试件平均值的抗压强度(MPa),精确 至 0. OIMPaO

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抗压强度增加;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 抗压强度降低。

F. 1.3树脂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腐蚀等级评定应符合表F. 1. 3的规定。

F. 1.3耐腐蚀等级评定

等级

失重率

(%)

增重率

(%)

强度降低率

(%)

夕卜 观

耐腐蚀

<0. 5

<3. 0

<20. 0

无明显变化

尚耐蚀

0. 5 3. 0

3. 08. 0

20. 0 — 40. 0

表面略有起粉、粗糙现象

不耐蚀

>3. 0

>8. 0

>40. 0

发酥、气泡、裂纹、掉角、发 软、脱皮等

2外观变化、质量变化和抗压强度变化的检测指标中,当有 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时,该树脂类材料耐腐蚀性能应降级。

F.2水玻璃类材料

F. 2.1水玻璃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宜釆用水玻璃砂浆试件, 也可采用水玻璃混凝土试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玻璃砂浆试块尺寸应釆用70. 7mm X 70. 7mm X

70. 7mm的立方体,水玻璃混凝土试件应采用IoommXIoommx IOOmm的立方体。

2试块制作和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 工规范》GB 50212的有关规定。

3把编组试块浸入有试验介质的带盖容器中,试块底面应架 空,侧面应隔开,介质应高出试块的表面。试验中,应保持介质的 原有浓度,当在水中浸泡时,应保持水质呈中性。

4试验介质的温度应保持试验条件所规定的温度,当为常温 时.温度应为0C4(ΓC°

5浸泡期龄宜为1个月和3个月,当介质为稀酸、水和盐类 溶液时,应为6个月期龄。

6当试验介质为膨胀型腐蚀的盐类溶液时,应进行半浸泡的 腐蚀试验。

7到达龄期后,取出试块,应用水冲洗,并应阴干24h

F. 2.2水玻璃类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外观变化和抗压强 度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观变化应检查试块有无裂纹、起鼓、发酥和掉角等现象。

2到期龄的试件应检测抗压强度,取每组三个试块的平均 值,抗压强度变化率应按下式计算:

R=(R — R0)/ RO X IOO%        (F. 2. 2)

式中:R变——试件抗压强度变化率(%);

Rl——试验后一组试件平均值的抗压强度(MPa),精确 至 0. OlMPa;

Ro——试验前一组试件平均值的原始抗压强度(MPa),精 确至 0. OIMPaO

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抗压强度增加;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 抗压强度降低。

F.2. 3水玻璃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腐蚀等级评定应符合表F. 2. 3规定。

F. 2.3 耐腐蚀等级评定

等级

强度降低率(%)

外观变化

耐腐蚀

<20. O

不明显

尚耐蚀

20. 0 — 40. O

稍有变化

不耐蚀

>40. O

裂纹,酥松,剥落

2外观变化和抗压强度变化的检测指标中,当有一项指标不 符合该等级标准时,该水玻璃类材料耐腐蚀性能应降级。

F.3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

F. 3.1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宜采用40mm X 40mmX 160mm的长方形试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0mmX 40mm× 16Omm模具内壁涂抹脱模剂;在14°C 18C温度下,将适量聚合物胶乳倒入预先拌和均匀的砂灰混合物 中,并应搅拌均匀。

2把拌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灌入模具中,捣实抹平,待初 凝后,覆盖潮湿棉布24h后脱模。采用碱性洗涤剂清洗试件上残 留的脱模剂,晾干。试件在潮湿条件下养护7d后,再进行21d干 养护。

3按每组三块试件编组,液态介质的耐腐蚀试验应采用全浸 形式,试件之间应相互隔开,液面至少高于试件顶面IOmm-20mmo当选用膨胀型腐蚀性盐类介质时,尚应增加半浸试验,即 试件卧放浸入溶液20mm,露出空气中20mmo

4浸泡介质的温度应5C〜35C试验期间,介质的浓度 应保持不变,可按第一个月每隔7d,以后每隔三个月检查一次。

5浸泡期龄应取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其中1个 月和3个月的龄期可只检查试件的外观变化,不做强度测定。6 个月和12个月期龄应检测试件的外观变化和强度变化。

F.3.2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外观变

• 57 •

化、抗折和抗压强度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浸泡后应检查试件外观有无粉化、起砂、掉角和开裂等 现象;

2到期龄的试件应检测抗折和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T 5126的有关 规定。

F. 3. 3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耐腐蚀等级评定应符合表F. 3. 3规定。

F.3.3 耐腐蚀等级评定

等级

强度降低率(%)

外观变化

耐腐蚀

<20. O

基本无变化

尚耐蚀

20. 0 — 40. O

有粉化、起砂现象

不耐蚀

>40. O

严重起砂、掉角、开裂

2外观变化、抗折和抗压强度变化的检测指标中,当有一项 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时,该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耐腐蚀性能 应降级。

F.4块材类材料

F. 4. 1块材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酸砖、耐酸耐温砖、防腐蚀碳砖宜釆用检测抗压强度时 的试块尺寸,也可釆用原样,且厚度不宜小于20mm,每组3块。

2 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宜加工成50mm× 50mm× 50mm的试 块,每组3块,在实验前应用放大镜检査,无裂纹者方可使用。

3用清水将试块洗净、烘干,并自然冷却。

4在腐蚀试验前,先测出块材的原始强度值。

5将试块浸入装有腐蚀性介质的带盖容器中,试块底面应架 空,侧面应隔开,介质液面应高出试块表面。在浸泡期内,应保持

• 58 .

介质的浓度,非常温的腐蚀试验时,尚应保持温度值。

6浸泡45d后,取出试块,用水冲洗后用纱布擦干。

7当介质为碱液或有结晶膨胀腐蚀的盐类介质时,尚应进行 干湿交替试验(干2d,湿2d,不少于15次循环)或半浸泡试验(不 少于60d),并检查腐蚀后的外观变化和强度保留率。

F. 4. 2块材类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试块表面和浸泡介质 外观变化,试块抗压强度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试块有无裂纹、剥落、膨胀和掉角等现象,观察浸泡介 质变色情况。当试块完整,试块表面和浸泡介质亦无明显变化时, 则认为外观合格。

2试块抗压强度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花岗岩石建 筑板材》GB/T 18601的有关规定,其强度保留率应按下式计算:

N = K1/K X 100⅝            (F. 4. 2)

式中:N——试验块材的强度保留率(%);

KI——试验后一组试块平均值的抗压强度(MPa),精确 至 0. OlMPa;

K——试验前一组试块平均值的原始抗压强度MPa),精确 至 0. OIMPao

F. 4.3块材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腐蚀等级评定应符合表F. 4.3规定。

F. 4.3 耐腐蚀等级评定

等 级

评定标准

适用性

腐蚀后的外观

强度保留率(%)

耐腐蚀

合格

N≥90. 0

推荐使用

80. 0≤N<90. 0

可用

尚耐蚀

基本合格

60. 0≤N<80. 0

一般不用

不耐蚀

不合格

Nv60. 0

不得使用

2外观变化、抗压强度变化的检测指标中,当有一项指标不

符合该等级标准时,块材类材料耐腐蚀性能应降级。

F.5喷涂型聚服

F. 5.1喷涂型聚脈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样条制作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采用供料体积比为1 1,工作压力应大于20MPa、工作 温度宜为50'C-80'C的喷涂设备。

2同一腐蚀介质为一组样板,喷涂在表面光洁、规格不小于 45Omm×450mm × 6mm的聚四氟乙烯板或聚乙烯板上,涂层厚 度应为1. 5mm~2. 5mm,每块样板的各测点厚度误差不应大于 0. 5mm,厚度检测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 的测定))GB∕T 13452. 2的规定。

3涂层样板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 规范》GB 502129. 5节的规定,放置不少于7d养护的环境条 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278的有关规定。

4 在涂层样板上按15OmmX 30mm× (1. 5~2. 5)mm规格 制取样条,每25条为一组,厚度误差不应大于0. 2mmo F. 5.2喷涂型聚脈材料耐腐蚀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样条放入盛有试验介质的密闭容器中,常温浸泡,样条 应与介质全面接触,并应保持介质浓度不变;

2浸泡期龄宜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3到各期龄后,先用清水冲洗样条,并用滤纸吸干样条表面, 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再进行样条裁样;

4样条应裁成哑铃I型规格,拉伸应力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的规定。

F. 5.3喷涂型聚脈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试件外观变化, 拉伸强度、伸长率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件外观变化应观察试件表面应无失光、形变、侵蚀、变软和裂 纹等现象;

2试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变化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 的规定,拉伸速度应为500±50)mm∕min;

3取每一组5个试块平均值的测试数据与原始样品测试数据进 行对比;拉伸强度、伸长率测定变化率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 的规定,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强度增加;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强 度降低。计算数据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F.5.4喷涂型聚脉材料耐腐蚀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腐蚀等级评定应符合表F. 5. 4规定。

F.5.4耐腐蚀等级评定

等级

拉伸强度变化(%)

伸长率变化率(%)

夕卜 观

耐腐蚀

≤1O. O

≤10. O

无失光、形变、侵蚀、变软及 裂纹等明显变化

尚耐蚀

>10. O W20. O

>10. O ≤20. O

表面略有失光、形变、侵蚀、 变软等变化

不耐蚀

>20. O

>20. O

表面略有裂纹、严重形变、明 显侵蚀、变软及裂纹等

2外观变化、拉伸强度、伸长率变化的检测指标中,当有一项 不符合该等级标准时,该喷涂型聚脈材料耐腐蚀性能应降级。

F. 6涂 料

F. 6. 1涂料耐腐蚀性能评定可按耐液体性能和耐化工气体性能分类。

F. 6.2涂料耐液体性能评定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水之外液体中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色漆 和清漆 耐液体性的测定 第1部分:浸入除水之外的液体中》

GB/T 30648. 1中方法B的规定;

2耐水性能试验可釆用部分浸入方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性的测定 第2部分:浸水法))GB∕T 30648. 2的规定。

F. 6.3耐化工气体性能评定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料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 用原材料取样》GB/T 3186的规定。

2试板制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1 的规定,尺寸应为 15OmmXlOommX(0. 751. 25)mmo

3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 通常凝露下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GB∕T 9789的规定,可将试 板置于底部设有可升温并盛有纯净水的可调压(300±10)L左右 的气密箱内的支架上,关闭箱门,通入0∙2L的二氧化硫气体,在 1. 5h内将箱内温度升高至(40+ 3)'C,并维持8h,打开气密箱16 h后,拿出试板检査。此应为一个测试周期。

4按照规定循环测试,测试时间应取1个月、3个月、6个月 和12个月。

5测试结束后应采用吸水试纸去除试板表面水渍,观察涂层 表面起泡或生锈情况。随后应将试板室温静置24h后检查涂层变 色、附着力和脆化评定指标。

F. 6.4涂料耐液体性能和耐化工气体性能等级评定方法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 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GB∕T 30789的规定,并应符合 表F. 6. 4的规定。

F.6.4涂料耐液体性能及耐化工气体性能等级评定

等级

夕卜 观

评定等级

耐腐蚀

无失光变色、起泡、开裂、剥落、

变化。级,起泡0级,开裂。级,剥落0

生锈等缺陷及附着力降低等变化

级,生锈RiO

续表F. 6. 4

等级

外 观

评定等级

尚耐蚀

表面略有失光或变色,但无起 泡、开裂、剥落、生锈等缺陷及附 着力降低等变化

变化M2级,起泡。级,开裂。级,剥落

O级,生锈Rio

不耐蚀

表面有起泡、开裂、剥落、生锈 等缺陷及附着力降低等变化

变化〉2级,起泡>0级,开裂>0级, 剥落级,生锈>Ri。级

F. 7沥青类材料

F. 7.1沥青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可釆用沥青胶泥试块,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将熬制好的沥青胶泥注入预先涂过黄油的20mm×20mm× 20mm的试模内,每组6块,并高出1 mm~2mm0待冷却至室温 后釆用热刮刀将高出试模的沥青胶泥切去、修平。脱模后,试块在 常温下养护2h,用纱布擦拭干净,再用精度O. Olg天平称重。

2将试块浸入盛有腐蚀介质的带盖容器中,试块底面应架 空,侧面应隔开,腐蚀介质液应高出试块表面,浸泡30d后,取出试 块,用水冲洗,再用纱布擦拭干净,然后在空气中干燥IOhO

F. 7. 2沥青类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试块表面外观、浸泡 介质外观变化和试块质量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试块表面应无裂纹、掉角、起鼓和酥松等现象;试块的 表面和浸泡的腐蚀介质液应无显著变色。

2试块称量,浸泡后的质量变化率应按下式计算:

G=(Gl -G0)∕G0 X 100%        ( F. 7. 2)

式中:G变——试块质量变化率(%);

GI- 浸泡后一组试块平均值的质量g,精确到O. 01g

GO-——浸泡前一组试块平均值的质量g),精确到0.0IgO 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试件增重;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试件

, 63 •

失重。

F. 7.3沥青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类材料耐腐蚀等级评定应符合表F.7. 3规定。

F.7.3 耐腐蚀等级评定

等级

试块质量变化率(%)

试块外观变化

腐蚀介质变化

耐腐蚀

< 0. 5

无变化或仅失去光泽

无变化或变化极小

尚耐蚀

0. 5 1. 0

失去光泽,稍变色,稍有腐蚀

稍有变化

不耐蚀

>1. 0

变色,气泡,脱皮或裂缝

变化较大

2外观变化、质量变化和腐蚀介质变化的检测指标中,当有 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时,沥青类材料耐腐蚀性能应降级。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釆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釆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2577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3186

《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 3854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

《耐酸砖》GB/T 84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1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78

《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通常凝露下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GB/T 9789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 2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GB 18173. 1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3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 18601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

《硬质聚氯乙烯板材 分类、尺寸和性能 第1部分:厚度Imm 以上板材>)GB∕T 22789. 1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性的测定 第1部分:浸入除水之外的液 体中》GB/T 30648. 1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性的测定第2部分:浸水法》GB/

• 66 •

T 30648.2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 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GB∕T 30789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T 5126

《喷涂聚脈防护材料》HG/T 3831

《喷涂型聚脈防护材料涂装工程技术规范≡G∕T 20273

《喷涂聚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C/T 200

《耐酸耐温砖》JC/T 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T 50224 - 2018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224—2018,经住房 城乡建设部2018118日以第284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4-201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全国化工施工标准 化管理中心站,参编单位是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上 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大连化工研究设计 院、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化坚隔热防腐工程有限 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二 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芦天、侯锐钢、陆士平、王东 林、王永飞、李相仁、徐爱阳、杨友军、悸亶无J、刘德浦、林宝玉。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 国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 标准。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 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防腐蚀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 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3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及组织 .................................(81

4. 2 混凝土基层 ................................................... (85

5树脂类防腐蚀工程 .............................................(89

5.2纤维增强塑料面层 .............................................(91

5.3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和玻璃鳞片胶泥 整体面层......................................................(92

6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 ..........................................(93

6.1 一般规定 ......................................................(93

6.2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 .......................................(95

7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

7.2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找平层、素浆抹面层

8 块材防腐蚀工程

• 73 •

8.2  隔离层.........................................................98

9喷涂型聚脉防腐蚀工程........:

9.2喷涂型聚腿底涂层

9.3喷涂型聚服面层

10涂料类防腐蚀工程

11 沥青类防腐蚀工程

U. 1 一般规定

11.2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整体面层

11.4碎石灌沥青垫层

12塑料类防腐蚀工程

12.2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IIO)

12.3软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或地面面层

13 工程验收

i.o.i本标准限于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设计和使用 中的质量问题不属于本标准的范畴。

为适应建筑防腐蚀工程的发展,制定质量标准,统一验收方 法,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使所验收的工程质量结果具有一致性和 可比性,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1.0.3本条阐明了编制本标准的依据。建筑防腐蚀工程的施工 是按施工规范执行的,建筑防腐蚀施工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 是按质量验收标准执行的,两者的技术规定应是一致的。因此,本 标准主要指标和要求是根据《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2014规定提出的,而且是把主要控制工程质量的技术规 定,作为验收工程质量的准绳,并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配合使用。

2术 语

2.0.5本次修编新增加的术语。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通常在 工厂生产,它结合了树脂砂浆和块材特点,在耐腐蚀及力学性能上 与树脂砂浆相近,在形式上与块材一样,是继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 主的花岗岩、耐酸耐温砖、碳砖之后,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 料复合的制品。

3基本规定

3.1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

3. 1.1建筑防腐蚀工程不独立具备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功能, 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因此不构成单位工程,结合目前有 关国家验收标准的执行情况并从专业验收角度考量,其最高层次 应划分为分部工程进行验收是合适的。由于本标准与《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配套使用,同时,经多年的工程 实践证明,在分部工程基础上再划分分项工程和检验批进行质量 验收,已被业内人士接受认可。因此,建筑防腐蚀工程应划分为检 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三个层次进行验收。

3. 1. 2检验批是分项工程的组成部分,若质量验收划分到分项工 程的层次进行验收,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验收的实际操作会有一定 的困难,如果工程量较大,意味着抽查的覆盖范围太大,代表性不 足,由此有可能造成“错判”和“漏判”的风险,如果施工周期太长, 不便质量控制和客观反映施工质量的现状,同时,考虑其他专业施 工的需要,防腐蚀专业施工后,应及时验收,因此,为方便质量控制 和验收,一个分项工程可根据楼层、施工段、变形缝、施工顺序、工 程量大小等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3.1.3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由于本标准与《建筑防 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衔接配套使用,因此,为方便质量验 收,确保防腐蚀施工质量,建筑防腐蚀工程的分项工程应划分为基 层处理、树脂类防腐蚀工程、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聚合物水泥砂 浆防腐蚀工程、块材防腐蚀工程、喷涂型防聚脉防腐蚀工程、涂料 类防腐蚀工程、沥青类防腐蚀工程,塑料类防腐蚀工程等进行 验收。

3.1.4按照目前已被采纳和被业内人士接受的单位工程一般是 指由多专业构成的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因此,建 筑防腐蚀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进行划分具有可操作性。 3.1.5施工前,施工单位先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 交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核,可确保质量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设计要求,本标准制 定的验收内容不可能涵盖所有分项工程,对工程中出现的这种情 况,若不进行质量验收显然是不合适的,由此,本标准规定可由建 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产品的生产厂家等单位协商确定。 对实行监理的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交监理单位审 核,对未实行监理的工程则应将其交建设单位审核。

3.2施工质量验收

3.2. 1检验批是单位工程中划分出的最小的验收单位,是分项工 程、分部工程验收的基础。检验批的质量验收是面对实际已施工 完成的某个部位某个内容的检查验收,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而分 项工程、分部工程验收都是基于检验批验收基础上,进行的不同层 次质量验收资料的汇总验收而已,检验批的验收是以施工单位自 行检查评定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条规定的验收内容,包括主控 项目、一般项目和资料检查三部分内容,主控项目是对主要使用功 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因此,必须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一般项目是指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允许有一定 偏差的项目和一些无法定量的而釆用定性的项目构成,一般项目 虽不像主控项目那样重要,但对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美观具有较大 影响,因此,验收时没像对主控项目验收时那么严格,对每项抽检 点数的实测值规定为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3. 2.2 分项工程是在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分项 工程与检验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具有相同的验收名称,从本 质上讲验收的内容是一致的,差别在于对分项工程的验收是对单 位工程防腐蚀分部工程中某防腐蚀分项工程的整体检验,检验批 则是局部验收,是对某分项工程中的某个施工部位的验收,前者验 收范围更广,后者范围更小,因此,对分项工程的验收实际上是对 已经验收的检验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后的检查,一般情况下不需 要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所以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合格,质量保证资料 齐全,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也就符合合格要求了。

3. 2. 3分部工程的验收,是在其所含各分项工程验收完成基础上 进行,是对防腐蚀分部工程的最后一次竣工验收,它是将分项工程 验收资料和其质量保证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后,由相关人员对其进 行检查。若符合本条规定的条件,则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3.2.4隐蔽工程是指将被后续工程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 施工中一旦完成隐蔽,将很难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因此必须在隐蔽 前进行检查验收。隐藏工程在隐蔽前,通常做法是承包人先进行 自检合格,并在隐蔽前48h或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要求,以书面形式 通知有关单位验收。在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中,施工单位必须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验隐蔽工程,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对 未实行监理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向建设单位报验隐蔽工程。 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 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因此,本标准依 此做出规定。

3-2.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一些成熟的 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会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新 材料的广泛使用。然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12和本标准从颁布执行到新修订还有若干年的时间差,因 此,对于工程中出现的这种情况,不做验收规定,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为保证质量验收的顺利进行,本条规定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 理、设计、施工、产品的生产厂家等单位制定专项的验收要求。专 项验收要求的制定,应从有利于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 可参照行业标准和经实践检验可行等方面,应全面考虑检验批验 收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检验的方法、抽样检查的数量等。

3. 2. 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对见证取样的要求均做了相应的规 定。对此,本标准规定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 件及材料的检测提出了要求。见证取样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使送 检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具有公正性和代表性,防止施工单位自行留 样造假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从事检测的单 位,均应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并在规定的试验范围内方可开展检 测工作,因此,检测报告应由具有资质的质量检测部门出具,以确 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 2.7由于本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 标准》GB 50300配套使用,因此,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验收所使用 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 验收记录以及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的表格式样原则上应采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中相应的格式。但 考虑到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的专业特点,本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使用的相关表格的内容调整和删补 为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以适应和方便建筑防腐 蚀工程的质量验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施工企业资质条件等 诸多因素的限制,对目前存在的由总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通过招 标和直接发包建筑防腐蚀分部工程的情况,则在防腐蚀施工企业 进场施工时,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对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现场的质 量管理进行检查记录,这种检查是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 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对确保工程质量是很有必要的。附录 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表栏目中“监理(建设)单位”是 指凡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由监理单位的有关责任人负责签署意见 和签名,括号中的“建设”是指未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由建设单位 的有关责任人负责签署意见和签名。对于实行总承包的建筑工

程,《建筑法》中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 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 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 任。同时,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 的若干意见》(建市C201693号)的精神,要求深化建设项目组织 实施方式改革,大力推进和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由此这 将是今后建设工程领域改革上的大势所趋之一。该意见中明确规 定了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全面负责 等,尤其是在第十三条中规定了“……需要工程总承包企业签署意 见的相关工程管理技术文件,应当增加工程总承包企业、工程总承 包项目经理等栏目”的内容。同时,目前建设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 的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中,多年前已被相当部分的 建设单位采用,但是,对于目前这种现状,已实施的国家或行业标 准都没有制定出相适应的可操作性强的供工程质量验收等配套适 应的相关表格。因此,为适应建设工程领域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 为确保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溯性,总承包单位就建筑防腐蚀工程经 专业分包后,对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施工质 量,相关参与验收的人员应签字确认,对质量保证资料应确认核查 情况,因此,所使用的相关格式表格,本标准规定应由建设单位组 织监理、总承包、施工等单位协商确认。

3. 2. 8对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本标准合格规定时,做 出如此规定,是为了贯彻本标准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 准》GB 50300配套使用的原则。

3.3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及组织

3. 3.1施工单位是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 责,施工单位的自我检查评定,体现了谁生产、谁负责的质量原则。 因此,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自我检 査合格后,依照施工的先后次序将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填

• 81 •

好表格后及时交监理单位,对国家政策允许由建设单位自行管理 的工程,应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及时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验收的情况签署意见。

3.3.2检验批的质量验收是最基本的检查单元,是在工程现场进 行的,检验工作量很大,因此,验收的参加者为在最基层服务和管 理的人员,具体的施工人员不参加检验,而以生产无关的有关人员 执行检查验收,体现了检验的公正性,本条文规定了实行监理的工 程和未实行监理的工程验收的组织者和验收的参加者,以及组织 者和参加者的资格要求。检验批质量的验收,在验收前,施工单位 必须先完成自检,并在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 录,然后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申请 组织验收。

3. 3. 3分项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对检验 批验收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对其资料的真实、可靠、 完整性进行自检合格后,填写好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对实行监 理的工程项目,则向专业监理工程师申请组织验收,否则向建设单 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申请组织验收。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由 负责验收的责任人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中签字通过验收。在 验收过程中,如果对检验批结论有怀疑或异议时,应进行相应的现 场检査核实。由于分项工程验收层次的提高,本条对施工方参加 验收的人员的资质做了相应提高的规定,保证了检验的公平,监理 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者和参验者的资质是基于组织者和参验者是 直接在施工现场管理和服务的直接责任人,同时,也是检验批验收 的组织者和参验者,而分项工程的验收,主要是对检验批数量上累 积的验收,基本不再进行现场检验,采取审查有关文件资料的形式 进行,故本条规定了组织者和参验者的资质与检验批组织者和参 验者资质一致的要求。

3.3.4建筑防腐蚀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是检验批、分项工程、分 部工程三个层次中的最后一次的竣工验收,验收的层次提高了,则 相应的组织者和参验者的层次也应提高,同时,根据《建筑工程五 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质〔2014124号)中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监理 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是承担质量责任的主 体,为对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溯性,则在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中要求 有关的质量责任人必须参加验收,若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要求 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也必须参加验收,同时要求有关质量责任 人必须在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中留有签字的痕迹。为体现质 量验收公正性和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不局 限本条规定的参验者,施工单位企业技术负责人,质量部门负责 人,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以及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专业技 术负责人等可参加验收。对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由总监理工程师 负责组织验收,否则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验收。

3. 3.5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住房城乡建设 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C2016393 号)的相关规定,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分包 单位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 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 单位的质量管理。根据以上原则,按照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 合同关系,分包单位对所施工的质量必须对总承包负责,而分包单 位与建设单位不发生合同关系,因此,分包单位工程完工后,分包 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按分包范围进行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 部工程的检查验收时,总承包单位应派人参加。若施工质量符合 要求,总承包单位应在有关的验收文件上签字确认,分包单位则应 将检验合格的有关资料移交总承包单位。按照建设单位与总承包 单位的合同关系,总承包单位应按照承包合同的权利与义务对建 设单位负责,因此,总承包单位也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程序对检验 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向建设单位申请报验。若实行监理的工 程,按照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合同关系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监理单位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理,因此,按照监理合同 的权利与义务约定,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所以,此时总承包 单位应向监理单位提出申请报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总 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报验时,在验收的过程中,分包单 位的负责人应参加验收。至于总承包单位应派什么人参加验收, 本条未做具体规定,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 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201693号)及工程管理实践经 验,由业主、监理与当地要求共同协商确定总承包单位参加验收人 员和对有关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签字确认人员的资格要求。

4基层处理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混凝土基层一般包括工业 厂房的楼地面、钢筋混凝土柱、梁、板、基础和贮槽、贮罐构筑物等 的基层;钢结构基层一般指支架、吊车梁、钢柱、梁、屋架、梯子、栏 杆及连接构架的基层等;木质结构基层一般包括木结构及木门窗 等的基层。

4.1.2本条对基层处理工程的检査数量规定了硬性检查范围。 因考虑到建筑防腐蚀工程的施工量一般少于建筑工程,且经常处 于腐蚀介质或腐蚀环境中,应有更严格要求。

4.2混凝土基层

I 主控项目

4. 2.1防腐蚀工程的基层属于隐蔽工程。基层质量的好坏直接 影响着防腐蚀工程的质量,基层的强度是衡量基层质量好坏的一 个重要指标,如果强度不合格,即使防腐层施工的质量很好,一旦 基层疏松或形成裂纹等都会导致防腐层的破坏。本标准将强度列 为主控项目,强调进行基层处理应认真检查基层的强度,以防患于 未然。其强度可以通过检査水泥标号、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及现 场用仪器进行回弹法检査其强度来核实。

4. 2. 2对基层表面外观质量做了具体要求,基层外观质量影响着 防腐层的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

4.2.3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也直接影响着防腐蚀工程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如果含水率过大,既会影响防腐层的施工,又会影响 施工的质量。工程一旦投入使用,遇热后水分蒸发,使防腐层起鼓 甚至脱落,从而损坏防腐层。但在有些情况下,如使用湿固化环氧 树脂固化剂固化的环氧树脂玻璃钢层或隔离层及整体面层,其基 层的含水率对玻璃钢固化性影响不大,但要综合考虑和基层的附 着力问题。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 的附录中已列有两种测试方法,一种是薄膜覆盖法,一种是称重 法。第一种方法做一次需要16h,时间较长;第二种方法是破坏性 检测,损坏基层。目前国外已有成型仪器生产,如常用的高滤波式 CH-2H- 500型高滤波式水分测定器,能测定混凝土、砂浆等基 层的含水率,使用准确率高,很方便。在本标准中对检验方法未做 具体规定,只规定检查基层含水率试验报告,在使用本标准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做好测 试记录备查。

一般项目

4. 2.5找平层也是基层的一部分,其强度是防腐工程施工质量好 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故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时,处理方法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规定的要求进行。 4.2.6阴阳角处是防腐蚀工程的薄弱环节,容易被忽视,故列为 检查项目。对不同的防腐蚀面层,对基层的要求不同,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的要求。如当在 混凝土基层表面进行块材铺砌时,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直角。需 要注意的是,在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类材料、高聚物改性沥青卷 材、高分子卷材作隔离层的块材施工时,混凝土基础应做成45°斜 面或圆角;在树脂涂层类、聚氨酯防水涂料类作隔离层的块材施工 时,应做成直角。

4. 2.7基层表面存在明显的蜂窝和麻面,对于防腐蚀工程来说是 决不允许的。因为基层如果存在明显的蜂窝和麻面,内在的气泡 在冷热交替下体积发生变化,使防腐层产生内应力,从而破坏防腐 层,必须进行补强,故在检验中应严格掌握本标准,并列为一般 项目。

4. 2.10,4. 2.11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平整度和坡度在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中已明确规定,允许其有 偏差,但有一定的要求和量化的概念,即允许少量抽测点的检测值 超过规范规定值,但不能无限制的超出。此数值是编制组根据工 程实际施工经验并征集有关部门意见而定的,根据抽测点超过规 范规定值的实测值所占的比例,作为判断合格与否的标准。

4.3钢结构基层

I 主控项目

4.3.M4.3.2钢结构表面的处理质量合格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防 腐蚀工程使用寿命和成败,如果钢结构表面处理不好,即使刷上合 格涂料,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返锈,使表面防腐蚀层产生鼓 泡、脱层等现象。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将钢结构表面处理的等级分为多种,不同种类的防腐蚀工 程或不同种类的涂料对钢结构表面需要不同的等级要求,在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各章节中有具体 规定,设计时必须根据使用环境情况慎重选择钢结构的处理等级。 钢结构表面的处理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故将 其列为主控项目。

H 一般项目

4.3.3钢结构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着防腐蚀工程的寿命,其表面 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旧涂层的存在状况及所占面积 比例根据所涂的涂料品种不同而对其寿命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 焊接质量缺陷也是影响保护层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将其 作为区别合格与否的标准,并作为一般项目。

4.3.5底层涂料的涂装时间对钢结构的防腐蚀效果及钢结构的 使用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列为一般项目。

4.4木质基层

I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4. 4.2规定木质基层表面的外观要求,列为一般项目来控制施工 质量,在施工时为了美观及使用时收缩膨胀应力一致,对于节疤及 虫眼处填补的木塞应顺纹填补,并且使色泽、木纹与制品一致。

5树脂类防腐蚀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本条所列的5类树脂,在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中已包括。

由于块材防腐蚀工程施工内容编排需要,对于铺砌块材所需 树脂胶泥、砂浆以及纤维增强塑料隔离层的质量控制,均在本标准 第8章中规定。

5.1.3树脂取样量下限比原规范减少,主要出于目前树脂生产技 术及控制手段日益完善、质量普遍提高,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

5.1.5树脂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一直在现行 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建筑防腐蚀工 程施工规范》GB 50212以及本标准的编制中作为编制组的内控标 准使用了将近30年,从工程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应该是可靠和有 效的。但是在上述标准、规范中经试验确定的腐蚀介质数量和耐 腐蚀数据有限,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防腐蚀工程应用之需要,因 此在本标准修编过程中,主编单位和有关参编单位一起对树脂类 等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做了进一步试验和验 证,并以本标准附录形式做了规定,作为评估材料在其他腐蚀介质 中耐腐蚀性能的评判标准。

I 主控项目

5.1.6原材料的质量是确保防腐蚀施工质量的前提。对到场的 材料,供应商应提供给施工方或业主“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材料的 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当监理或业主认为需要抽检时,现场 有检测条件的,可以在现场复检;也可送样请第三方复检。

5. 1.7,5. 1. 8树脂类材料的黏结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渗

• 89 •

性能是保证树脂类防腐蚀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如黏结强度达不 到要求,将会产生起壳、脱层等现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含胶量达 不到要求,会使材料的抗腐蚀介质的渗透性能下降。树脂类防腐 蚀工程大多自身需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特别是承受 拉力、压力、冲击力以及化学介质的渗透等,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抗 拉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抗渗透性能,若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出 现介质渗透、开裂、损坏等现象。因此,其黏结强度、抗拉强度、抗 压强度和抗渗透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 规范》GB 50212的规定。本标准中玻璃纤维短切毡含胶量通常不 少于65%,已经得到工程实践证明是能满足技术要求的。

检测报告可由供应商或施工方提交。监理或业主认为有必 要,可以送样请第三方复验。

5.1.9树脂类防腐蚀工程中,对于转角处、地漏、门口处、预留孔、 管道出入口的处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没有明确规定,但这些部位的施工,容易形成薄弱环节,腐 蚀性介质又易在此集中,造成隐患。从调査的防腐蚀失败案例看, 有许多是在上述部位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体防腐蚀失效。故将其 列为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5.1.10树脂类材料的施工配合比是确保防腐蚀施工质量的关键 之一。施工单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12规定的配合比和环境条件进行材料的试配,并选择和确 定施工配合比,一旦确定,不得擅自改变。目的使树脂等材料发生 的固化反应完全,其物理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达到最佳状态。 5.1.11树脂类材料的特点之一,就是在防腐蚀施工过程中及其 完工后,均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应固化过程,也即养护期限。如在工 序间要求有24h的养护期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而完工后必须经 数天养护后才能开始使用。只有经过必要的养护,才能使树脂类 材料的固化反应完全,从而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

工规范》GB 50212所要求的物理性能指标的规定。

5.2纤维增强塑料面层

I 主控项目

5.2.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的树脂固化程度是影响防腐蚀工程 质量的因素之一。固化不完全说明化学反应不充分、养护期不足 或养护温度低等,所以应采取措施使其固化完全。现场检查树脂 固化程度的简便方法是用棉球浸上丙酮,在已施工完毕的防腐蚀 层表面擦抹,观察棉球颜色变化,棉球不变色表示合格,若棉球有 树脂溶解后的黄色或其他颜色则表示固化不够充分,则需延长室 温养护时间,直至固化完全。

H 一般项目

. 91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厚度规定为“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测点数,不 得大于10%,测点处实测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90%”

对钢基层上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厚度,采用磁性测厚仪检 测。对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基层上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厚度,可 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当无此仪器时,也可采用磁性测厚仪检测 在钢基层上做的测厚施工对比样板。

5.2.5合格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防腐蚀面层,不应有明显的缺 陷,如纤维露出、气泡、皱折等,而应观感良好,表面平整色泽均匀, 胶料饱满。

5.3树脂稀胶泥、砂浆、细石混凝土、自流平 和玻璃鳞片胶泥整体面层

I 主控项目

5.3.1树脂的品种、施工配合比、外加剂、施工及固化的环境温 度、施工操作方法和基层处理等因素都是影响树脂胶泥、砂浆、细 石混凝土、自流平和树脂玻璃鳞片整体面层质量的重要因素。如 混凝土找平层强度过低、表面处理未达标、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等, 而树脂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应力,可能引起面层起壳或 开裂,从而破坏整个面层;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操作方法不当,也 会引起面层的起壳或脱层,所以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防腐蚀工程 施工规范》GB 50212的规定进行施工,以保证面层无起壳、脱层 现象。

6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

6.1 —般规定

6.1.1钾水玻璃砂浆可分密实型和普通型,密实型钾水玻璃砂浆 面层是抗渗性不小于1. 2MPa、耐热在90∙C~130∙C的密实型钾水 玻璃砂浆整体面层;普通型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是抗渗性在 (0.4~l. 2)MPa、吸水率不大于10%的普通型钾水玻璃砂浆整体 面层,其耐热在100 C900 °C之间。

水玻璃混凝土是指普通型钠水玻璃混凝土、密实型钠水玻璃 混凝土(改性钠水玻璃混凝土);普通型钾水玻璃混凝土、密实型钾 水玻璃混凝土和耐热的90C130°C密实型钾水玻璃混凝土。

6.1.5水玻璃类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在现行国 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建筑防腐蚀工程 施工规范》GB 50212以及本标准的编制中作为编制组的内控标准 使用了将近30年,编制组在修编过程中对水玻璃类等材料的耐腐 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进行了试验和验证,并以本标准附录 形式做了规定,作为评估材料在其他腐蚀介质中耐腐蚀性能的评 判标准。

I 主控项目

6.1.6水玻璃胶泥、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的 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投入使用后的技术经济效果。为了确 保水玻璃胶泥、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的工程质量,要求在施 工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 范》GB 50212的要求,对到达现场的材料,对其材质产生怀疑时, 应抽样复验,确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不得用于防腐蚀工程。

. 93 .

其制成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强度达不到规定值,则会使表面产 生裂纹、脱壳、结合不好等缺陷或受重压时基础疏松、塌落等现象, 从而造成质量事故。水玻璃胶泥一般不宜用在受压的部位,受压 的部位应用水玻璃砂浆,故水玻璃胶泥的抗压强度不做要求。

水玻璃混凝土及改性水玻璃混凝土主要用于灌筑整体面层、 设备基础和构筑物等,常处于受压部位。故对抗压强度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如果抗压强度达不到要求,则工程投入使用后,会很快 产生疏松、裂纹以至塌落。水玻璃材料的最大缺点是抗渗性能不 好,如腐蚀介质渗透到混凝土的内部将降低其强度,而发生质量事 故。水玻璃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浸酸安定性也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 重要因素。

6.1.8水玻璃类材料施工养护完成后应进行酸化处理,实质是用 酸溶液将水玻璃工程中未参加反应的水玻璃分解成耐酸、耐水的 硅酸凝胶Si(OH)4,从而提高耐腐蚀性、抗水性能。酸化处理与 施工温度、配合比、养护期等条件一样,决定着水玻璃耐酸材料的 质量,故列为主控项目。酸化处理推荐浓度为30%40%硫酸, 是因为该类硫酸不易挥发,对人体基本无味道刺激;如用盐酸等易 挥发且有刺激性的酸进行酸化处理,则不符合环保和人身健康要 求,故不推荐使用。

H 一般项目

6.1.9水玻璃胶泥、水玻璃砂浆和水玻璃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要 求较高,稍有变动,直接影响到他的耐酸和耐水性、收缩率和孔隙, 因此配制时须控制,特别是氟硅酸钠的加入量,多了凝固快,少了 则固化不完全。所以现场施工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6.1.10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施工后,为了使水玻璃生成稳定的 硅胶而不是游离的水分存在于硅的胶体中,应进行养护。养护应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的要求, 并结合项目环境采取对应措施,但注意所釆取对应措施不应产生 结露、温控超标、失水过快等副作用。

6.2钾水玻璃砂浆整体面层

I 主控项目

在施工中为得到好的黏稠度或流动性而违反施工配合比(质 量比),任意增加水玻璃用量造成水玻璃沉积,使水玻璃与固化剂 比例失调,造成制成品质量低劣。

拌和料在浇灌、振捣或抹压时形成大小不同的球形气泡。球 形气泡受凝聚力的作用,在收缩、排水过程中,较小的球形气泡留 存在水玻璃类材料中,形成无透漏性的封闭型小球形气泡,而大量 的球形气泡随着水汽排出水玻璃类材料外,留存的球形气泡壁相 连相通,成为贯通性气泡,具有透漏性,即渗漏孔隙。故发现贯通 性气泡应进行破坏性检査。

6.3水玻璃混凝土

I 主控项目

6.3.1如果水玻璃混凝土内的预埋铁件不经除锈及涂漆防护,则 短时间内就会发生腐蚀,其腐蚀产物产生的内应力将使混凝土产 生裂缝,从而丧失其防护作用,故列为主控项目。

U 一般项目

6.3.2因水玻璃混凝土常处于受压情况,其表面如果有明显蜂 窝、麻面或裂缝,既会影响其抗压强度,又会影响其抗渗耐酸性能, 故规定不得存在明显的蜂窝、麻面和裂纹。

7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 程一般包括混凝土、砖石、钢结构或木质表面铺抹的聚合物水泥砂 浆铺抹的整体面层及聚合物水泥砂浆、胶泥的找平层、聚合物水泥 素浆抹面层。

7.1.2聚合物水泥砂浆在仰面施工时,梁的疏密程度对工程质量 有较大影响,所以要增加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的检查数量。

7.1.4聚合物水泥砂浆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在 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建筑防腐 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以及本标准的编制中作为编制组的内 控标准使用了将近30年,编制组在修编过程中对该类材料的耐腐 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进行了试验和验证,并以本标准附录 形式做了规定,作为评估材料在其他腐蚀介质中耐腐蚀性能的评 判标准。

I 主控项目

7.1.5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所用的水泥一般选用复合硅 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早期硬化过快,而矿渣 硅酸盐水泥早期硬化过慢,不适合防腐蚀工程要求,而复合硅酸盐 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硬化速度介于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 盐水泥之间,能满足防腐蚀工程需要。

7.1.6由于无法将现场配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拿到实验室去检 测初凝及终凝时间,所以要求在施工现场小试确定。

Π 一般项目

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施工前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7.1.8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强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的,初 期强度低不能踩踏和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如果失水过快,会 导致开裂,强度降低,失去保护作用,所以要适当覆盖或适当洒水 养护。

7.2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找平层、素浆抹面层

I 主控项目

7.2.3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中,与面层相比,转角处、地 漏、门口处、预留孔、管道出入口的质量更难控制,更容易在这些地 方产生腐蚀,所以列为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7. 2. 77. 2. 8聚合物水泥砂浆、胶泥的找平层要求粗糙,是有利 于提高与面层的黏结力。坡度要求与具体工程有关,应符合设计 要求。找平层和素浆抹面层对防腐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小,所以列 为一般项目。

8块材防腐蚀工程

8.1 一般规定

8.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包括了块材、块材防腐蚀结 构中的隔离层及结合层的质量,同时在原规范规定的耐酸砖,耐酸 耐温砖、天然石材三大类块材基础上又增加了防腐蚀碳砖、乙烯基 酯树脂砂浆块材二大类。

8.1.2规定了工程检查数量,设备基础、池、槽等部位因施工难度 相对较大、日后也不易维修的重点区域应该作为检查的重点进行 逐一检查。

8.1. 3〜8. 1.5这三条规定了相应材料材质、规格和性能的检验 标准及检查数量。

8.1. 6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抗压强度、与树脂胶泥黏结强度的 检验取样方法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2014附录A. 3. 3条中有规定;抗冲击性能、吸水率的检验 取样方法在现行国家标准《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90—2010附录第B. 0. 4条、第B. 0. 6条中有规定。

8.1.7乙烯基酯树脂砂浆块材是工厂预先制造,就其本质而言仍 属于树脂砂浆,因此它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标 准附录F.1的规定。

8.2隔离层

I 主控项目

8. 2. 1-8. 2. 5把块材防腐蚀结构中的隔离层作为新的验收项 目,规定了需要验收的内容以及通过检查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记 录进行施工过程控制。

8.3结合层

I 主控项目

8.3.1〜8.3.3把块材防腐蚀结构中的结合层作为新的验收项 目,规定了需要验收的内容以及通过检査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记 录进行施工过程控制。

H 一般项目

8.4块材层

I 主控项目

按现行国家标准《耐酸转)>GB∕T 8488—2008规定的标准弯 曲强度试块尺寸为150(长)mm X20(宽)mm X 20 (mm,150(长)mm X 20(mmX30(mm试块同时进行了验证,弯 曲强度都能满足大于或等于30. OMPa的指标。

按现行国家标准《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0-2010规定制作树脂块材的冲击性能试样,用Ikg重的钢

• 99 . 球做高度为lm2m3m的自然落体冲击,观察到钢球冲击后,树 脂块材表面无裂纹,不起壳,仅有点状痕迹。

8. 4.2,8. 4. 3铺砌及浇灌块材所用的黏结料有水玻璃胶泥、水玻 璃砂浆、树脂胶泥、树脂砂浆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块材防腐蚀工程 的损坏大部分由灰缝处开始。灰缝的质量又取决于黏结料的质量 及灰缝的施工质量。各种黏结料的质量及灰缝的设置在各有关章 节中有具体规定,故将其列为主控项目。

9喷涂型聚脈防腐蚀工程

9.1 一般规定

9.1.1本章喷涂型聚脈防腐蚀工程仅适用于建筑防腐蚀工程中 钢结构件表面和混凝土表面的防腐蚀工程。

9.1.2本条的转角、管口及不易施工部位,主要是指基面异型、结 构复杂、喷涂施工不能一次性全部覆盖的部位。

9.1.3聚腿底、面涂料的检测取样需要注意:

1 底涂料的取样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配比进行,然后按工 艺要求进行混合调制,并涂刷在相同材料的基面上,观察施工性 能、凝胶、固化时间。

2) 聚脈面涂料采用在整桶内直接取并喷涂试样品。

3) 取样数量多少,应满足涂料检测和制成品制样后检测的数 量要求。

9.1.5喷涂型聚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是根据聚脈材料 的耐腐蚀特性,采用耐腐蚀材料常用的试验方法确定,其评定标 准,是依据耐腐蚀材料适用性的判断而确定。

9.2喷涂型聚脉底涂层

I 主控项目

9.2.2喷涂型聚脉底涂层与基面黏结强度,通常以型式试验方式 做样块后检测。施工现场其黏结强度是与喷涂聚脈面层施工后结 合在一起做。

IOl •

9.3喷涂型聚脈面层

I 主控项目

9. 3.4用游标卡尺测量制品厚度,应事先将聚脈面层里面的黏附 的杂质层清理干净后再测。

U 一般项目

9.3.6喷涂型聚腿在施工中由于基面、设备、施工操作等因素,偶 尔会出现面层流挂现象,此缺陷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聚脉面 层的防腐蚀性能没有大的影响。

10涂料类防腐蚀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1.2为了更好地保证涂料类防腐蚀工程结构安全及设计寿 命,防腐蚀工程涂料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后,对现场产品质量产生怀 疑时,应根据工程使用量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 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做见证取样检验。

本条规定每次到货抽检批次以5t为一批,不足5t也按一 批。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同一批次到货包含多个批号的情况。 而且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质量可能由于工艺控制不同存在 差异,建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与供货单位协商尽量按同一批 号供货。

10.1.3膜厚检查数量的规定是引用了《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 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粗糙面上干膜厚度的测量和验收准 则》ISe) 19840—2012中的有关内容。

I 主控项目

10.1. 8涂层体系对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有要求时,应检查混凝土 表面粗糙度,方法参考了《混凝土的表面处理》NACE No. 6/SSPC-SP13有关内容。选取其中一种检测方法即对比砂纸目测评定。 砂纸规格参考了《涂附磨具上磨料粒度的分级规范》ANSI B74. 18—2006。考虑到应用工况属明显暴露于化学品,并可能有 温度变化,故选取较高的标准,略粗于60目粗砂纸。

钢基层表面粗糙度检测直接引用了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 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5 部分: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 复制带法》GB/T 13288. 5的规 定。

10.2涂 层

I 主控项目

关于针孔检测,除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检查外,涂敷在钢基 层上的涂层可釆用针孔检测仪检测。检测方法国内无相关标准, 可引用《导电底材上新保护涂层的不连续(漏点)的检测)>NACE SP0188—2006干膜厚度低于500Atm的涂层应使用低压湿海绵针 孔检测仪;干膜厚度高于500μm的涂层可使用高压电火花针孔检 测仪,电压设定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 SY/T 0063—1999的有关规定执行。

10. 2. 3关于涂层干膜厚度的测量,钢基层可分为磁性和非磁性 基体,磁性基体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磁性基体上非磁性 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4956的有关规定,非 磁性基体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 电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涡流法》GB/T 4957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基层和木基层可采用超声波法测厚,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 2的有关 规定。

最大膜厚不得超过规定膜厚的3倍的规定是引用了现行国家 标准《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5 部分:防护涂料体系》GB/T 30790.5的有关规定。

• 104 •

U —般项目

io. 2.4底涂施工质量好坏会直接反馈到最终涂层的外观、附着 力等主控项目。底涂验收除观察检查外,需依据施工记录或隐蔽 工程记录的准确性,故列为一般项目。

lθ∙ 2. 5各涂层的配制与施工直接影响涂层施工质量,从而反馈 到最终涂层的外观、附着力等主控项目。但涂层施工质量的验收 需依据施工记录的准确性,故列为一般项目。

10. 2. 6表干时间与实干时间是涂层施工中的重要指标,跟环境 温度,涂料配制是否正确等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涂装的间隔时间, 同时一定程度上可验证施工记录的准确性。其检测方法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中的有关 规定。

11沥青类防腐蚀工程

11.1 一般规定

11.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沥青稀胶泥涂覆的隔离 层主要是阻挡腐蚀介质与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基层直接接触,起 到保护隔绝的作用。沥青砂浆、沥青混凝土整体性好,耐稀酸、 抗水性能优良,一般用作耐腐蚀楼地面面层及基础、地坪的垫 层。

I 主控项目

11.1.5沥青类防腐蚀工程所用的沥青、粉料、细骨料、粗骨料等 原材料的品种、材质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如隔离层材质不合 格、品种不符合要求,施工后的隔离层将起不到隔离作用;面层施 工后,如有裂纹、起泡或黏结不好,腐蚀介质则很容易通过隔离层 而腐蚀到基层,从而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破坏。沥青类防腐蚀 工程所用的沥青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石油沥青))GB∕T 494、 《道路石油沥青))NB∕SH∕T 0522的规定。

到达现场的原材料,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应进行 抽样复验,其复验的试验报告是交工验收的重要文件之一,故列为 主控项目。

11.1.6沥青砂浆、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指标是控制沥青类防腐蚀 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抗渗性强,在 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于抗大气或各种侵蚀性介质及气体等的腐 蚀,沥青混凝土要想达到最大的密实度,首先在细骨料的选择方面 使沥青混凝土达到最小量的空隙,同样也取决于加入一定量的沥 青,沥青的加入量过大或不足,都在同等程度上对混凝土的密实与 强度有影响。故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 比进行配制,即可达到: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0C 时不应小于3. OMPa, 50°C时不应小于1. OMPa。饱和吸水率(体 积计)不应大于1.5%。浸酸安定性应合格。其试验报告应作为 交工验收的交工资料,故将其列为主控项目。

11.2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整体面层

I 主控项目

11.2.1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整体面层的优点是整体无缝,地 面上的侵蚀性液体和冲洗水不易渗入基层,又有弹性,但受重物堆 压或受温度影响易发生变形,使地面产生凹陷而积水。

为保证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整体地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应有足够的沥青用量。在振捣时,主要观察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 土的和易性和塑性,要尽早振捣,这样可保证其密实度。

一般项目

11.2.2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的搅拌数量不宜过多,够一次 烫压就行。阳角及死角处,应用小烙铁烫压平整、密实;面层如 不平整或有毛面时应用喷灯加热表面,再用普通小抹子压平压 光。

11.3沥青稀胶泥涂覆的隔离层

I 主控项目

11.3.1隔离层施工前,在基层表面涂刷冷底子油,是为了使基层 与隔离层良好地结合。

11.3.2隔离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防腐蚀工程质量,它是 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一道防线,如果隔离层的质量不好,腐蚀介质 会很快穿透隔离层,与水泥砂浆或钢筋混凝土直接发生化学作 用,从而破坏整个防腐蚀工程。隔离层要做到厚薄均匀、浇铺平 整。

11.4碎石灌沥青垫层

I 主控项目

11.4.1碎石灌沥青垫层工程应检查碎石摊铺、夯实、沥青熬制、 浇灌及灌入深度等,以防造成永久性缺陷,影响工程质量。垫层尺 寸涵盖了垫层长度、宽度和深度。

12塑料类防腐蚀工程

12.1 一般规定

12.1.1塑料类防腐蚀工程在工业生产和建筑防腐蚀工程中用 到的材料包括硬聚氯乙烯板,聚乙烯板,聚丙烯板、软聚氯乙烯 板等。就材料的耐蚀性能而言,这些材料都很好。聚氯乙烯板 在建筑防腐蚀领域应用较多,历史较久。其特点是施工工艺性 好,容易加工,制作成型方便。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塑料生产 工艺的提高,聚氯乙烯板、聚乙烯板、聚丙烯板及软聚氯乙烯板 也都具备了上述性能特点,并在池槽、罐、塔防腐蚀衬里中广为 使用。

12.1.2规定了硬聚氯乙烯板,聚氯乙烯板,聚丙烯板,软聚氯乙 烯板防腐蚀工程面积的检查数量。

I主控项目

12.1.4防腐蚀工程所用的硬聚氯乙烯板,聚乙烯板,聚丙烯板, 软聚氯乙烯板及以上各种塑料板焊接所用的焊条和粘接所用的胶 粘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决定这些材料制作的池槽衬里,地面面层或 构件的工程质量。这些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

12.1. 5对塑料板材的焊接质量进行工艺评定,是确保板材内衬 质量是关键工序,焊工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板材内衬 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2.1. 7金属结构的塑料衬里层采用电火花检测的试验电压和探 头行走速度可依据表1的要求进行,衬里层应以无报警声音或击 穿电弧产生为合格。

1试验电压和探头行走速度

衬里层厚度mm)

试验电压kV)

电火花探头的行走速度(m∕min)

2. 0

9

36

≥2. 5

10

12.2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

I 主控项目

12. 2. 1不同成分的塑料板,热膨胀系数也不一样,尺寸是否合适 关系到池槽衬里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所以,硬聚氯乙烯、聚乙 烯、聚丙烯塑料板下料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2.2.2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塑料板接缝处应进行坡口处 理。焊接时应做成V形坡口。严格按照本标准12.2.2条中的B 角的坡度施工,池槽设备在运行时,焊缝才能保证足够的强度。

12. 2.4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塑料板池槽衬里工程质量关 键在接缝焊接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当焊缝的抗拉强度值达到母材 强度60%以上时,焊缝质量才有保证。

12.3软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的池槽衬里或地面面层

I 主控项目

12. 3. 2胶粘剂粘贴法所用氯丁胶粘剂和聚异氤酸酯的质量配合 比应按要求配制,否则易引起胶粘剂固化时间过长、过短或不固 化,造成工程质量下降或不合格。

12.3.6粘贴完成后,在胶粘剂固化前是没有强度的,不应投入使 用。应按照产品特性和现场试验确定养护时间。

12. 3. 8当注水试验发现渗漏时,应将水排尽,擦干衬里表面,用 电火花检测仪、观察等方法检査,发现渗漏部位,用小刀挖去后,再 用软聚氯乙烯焊条修补,完成后应再进行注水试验。

13工程验收

13. 0.1,13. 0. 2工程验收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有 利于加强自控主体的责任心,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及时进行处 理。分项工程按检验批进行,有助于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 问题,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确 保工程质量,也符合施工实际的需要。

13. 0. 3本条规定了工程验收应提交的质量控制文件和保证资 料,体现了施工全过程控制,必须做到真实、准确,不得有涂改和 伪造。

13.0.4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除一般的防腐要求外,还会根据建 筑的使用功能提出一些特殊防腐蚀要求,此类工程验收时,除执行 本标准外,还应按设计或材料产品说明对特殊要求进行检测和 验收。

• I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