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9.130.20                                                                      -                  .

K 31              dSU

—L B .⅝............ 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275-2019

代替 GB/T 24275—2009

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 设备和控制设备

LOW-VOltage fixed COnneCtiOn enclosed SWitChgear and COntrOIgear assemblies

2019-10-18 发布


2020-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同分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1外壳类型

42 使用场所

4.3防护等级

5使用条件

5.1正常使用条件

6结构要求

6.4成套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

6.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6.6 电击防护

6.7开关器件与元件的选择和安装

6.9外接导线端子

7性能要求

7.3短路保护与短路耐受强度

8 设计验证

8.2材料和部件强度的验证

8.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验证

8.5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连续性验证

8.6开关器件和元件的组合

8.7内部电路和连接

8.8外接导线端子

9.2外壳的防护等级

9.7外接导线端子

9.10布线操作性能和功能

10.3器件和元件的识别

11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 包装与运输

11.2装箱时随附资料及文件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42752009«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 24275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过电压类别2009年版的5.1.4);

——修改了成套设备的运输贮存条件5.3,2009年版的5.3);

——删除了电气参数2009年版的第6);

——修改了绝缘材料正常耐热性能的要求6.1.4.2,2009年版的7.1.4.1);

——修改了绝缘材料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着火能力的要求6.1.4.3,2009年版的7.1.4.2);

——增加了机械强度的要求6.1.6);

——增加了隔离中关于挡板隔板和维护可接近性的要求6.3.2);

——修改了外壳防护等级要求6.4,2009年版的7.3.6);

——删除了外壳上开通风孔的强度要求2009年版的7.3.2.5);

——增加了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小于2.5 kV时的最小电气间隙6.52,2009年版的7.3.7.42);

——增加了额定绝缘电压为320 V1 000 V以上的爬电距离的最小值6.53,2009年版的

7.3.7.4 3);

——增加了挡板和外壳的防护等级要求6.6.2.3);

——修改了挡板和外壳的移动或打开的条件6.6.2.3,2009年版的7.5.1.4);

——修改了故障保护的要求6.6.3,2009年版的7.5.2);

——增加了稳态接触电流和电荷限定的要求6.6.5);

——修改了电击防护的操作和使用条件6.6.6,2009年版的7.5.3);

——修改了开关器件和元件的选择要求6.7.1,2009年版的7.9.1);

——修改了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的元件器件的安装高度6.7.35,2009年版的7.9.2.2

11);

——增加了内部电路和连接的要求和验证6.88.7);

——增加了外接导线端子的要求和验证6.98.8);

——删除了空气介质相关的介电性能要求2009年版的7.8.1);

——修改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工频耐受电压试验电压值及工频耐受试验电压频率7.1.2,2009 年版的7.8.2);

——修改了冲击耐受电压的电压值及对每个极施加的冲击电压次数7.1.37.1.4,2009年版的

7.8.1.17.8.1.28.6.2 );

——修改了短路耐受强度的标明方法7.3.2,2009年版的7.6.2);

——增加了保护器件的配合7.3.4);

——删除了机械电气操作性能和功能单元的电气连接形式2009年版的7.107.11);

——修改了电磁兼容的要求7.4,2009年版的7.12);

——修改了验证方式将型式试验出厂试验修改为设计验证例行检验见第89,2009 年版的第89);

——增加了可选择的工频耐压试验和直流电压试验8.9.38.9.4);

——修改了机械操作试验的次数将设计验证次数由50次增加到2008.13^2009年版的 8.3);

——修改了成套设备标志和相关信息10.1.1λ10.1.3,2009年版的10.1.1)。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万控智造浙江电气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设备 检测有限公司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亿通 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科星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 司山东鲁能力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宝临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柘 中电气有限公司友邦电气平湖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黄华集团有限 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萧山欣美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上海广电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磊木林森卢林王国良徐克峰戴罡曾庆才姜晓东王维功郑晓远江奕军祝延辉王帅袁春萍陈福梯许金彤吉平王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42752009

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 设备和控制设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成套设备的分类使用条件结构和性能 要求设计验证例行检验信息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 OOOV或额定电压直流不超过1 500 V,作为电能分配电动 机控制线路保护并具有固定连接的封闭式结构户内或户外工作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25

GB/T 4205

GB/T 4208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操作规则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7251.12-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GB/T 5169.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 验方法和导则

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GB/T16895.21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


GB/T17626.2

GB/T17626.3

GB/T17626.4

GB/T17626.5

GB/T17626.6

GB/T17626.8

GB/T17626.11

GB/T17626.13 扰度试验

GB/T 20138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

GB/T 206412014伝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IEC 60085 电气绝缘 耐热性评定和设计分级EIeCtriCal insulationThermal evaluation and designation

IEC 60216所有部分)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alsPropertes of

thermal enduranceal parts)]

IEC 60364 低压电气装置所有部分)[Low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all parts)]

IEC 60364-5-52低压电气装置 第552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布线系统Lowvoltage

1

electr i Cal installati OnSPart 5-52 : SeIeCt i On and erecti On Of electr i Cal equi PmentWiring SyStemS)

IEC 6044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设备端子导体端子和导体的标识(BaSC and Safety PrinCiPIeS for man-machine interface, marking and identifiCatiOnIdentification of equpment terminaS, COndUCtOr terminationS and COndUCtOrS)

IEC 61000-6-3电磁兼容 第6-3部分通用标准 住宅区商业区和轻工业环境的发射标准(E-IeCtrOmagnetiC COmPatibiIity(EMC)—Part 63 GeneriC StandardS-EmSSOn Standard for reS idential, COmmerCaI and Iight-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IEC 61000-6-4电磁兼容 第64部分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的发射标准(EieCtrOmagnetC com-Patibnty (EMC)—Part 64GenerC StandardSEmiSSiOn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

CISPR 22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极限值和测量方法(Informaton technology equψ-mentRadio d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Limk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3术语和定义

GB/T 7251.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oW-VoItage fixed COnneCtiOn enclosed SWitChgear and COntrO!gear assembles

具有封闭式结构并带有固定式部件和()插入式器件(插入式断路器抽屉式断路器等)的柜箱型成套设备

:一般不含有抽出式部件的固定式成套设备简称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设备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设备中也可 含有少量的抽出式功能单元此时仍称为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设备

4分类

4.1外壳类型

依据外壳类型分为

绝缘材料型

——金属材料型

——绝缘和金属混合型

4.2使用场所

依据使用场所分为

——户内式成套设备

户外式成套设备

4.3防护等级

依据防护等级分为

——IP 代码GB/T 4208

——IK 代码GB/T 20138

4.4设备安装面

依据设备安装面分为

--柜式成套设备

--柜组式成套设备

箱式成套设备

--箱组式成套设备

5使用条件

5.1正常使用条件

5.1.1周围空气温度

5.1.1.1户内成套设备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 40 °C且在24 h 一个周期的平均温度不超过+ 35 °C O

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5 Co

5.1.1.2户外成套设备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 40 C且在24 h 一个周期的平均温度不超过+ 35 C o

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 C o

5.1.2湿度条件

5.1.2.1户内成套设备的湿度条件

在最高温度为+40 C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 O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o 例如+20 C时相对湿度为90%但应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有可能会偶尔产生适度的凝露o

5. 1. 2 . 2 户外成套设备的湿度条件

最高温度为+ 25 C相对湿度短时可高达100% o

5.1.3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分4GB/T 7251.120137.1.3),用以确定成套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工作时所 需的空气中最小电气间隙和最小爬电距离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工业用途的成套设备一般在污染等级3环境中使用而其他污染等级可以根 据特殊用途或微观环境考虑采用

5.1.4海拔

成套设备安装地点的海拔不得超过2 000 m

对于在更高海拔处使用的设备要考虑介电强度的降低器件的分断能力和空气冷却效果的减弱

5.2特殊使用条件

对不符合正常使用条件的特殊使用条件举例见GB/T 7251.120137.2如果成套设备存在 这类特殊使用条件制造商应遵守适用的特殊要求或与用户签订专门的协议

5.3运输存放和安装条件

如果运输存放和安装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条件与5.1中的规定不符时应由成套设备制造商与

3

用户签订专门的协议

6结构要求

6.1材料和部件强度

6.1.1通则

成套设备应根据产品用途和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并符合GB/T 7251.1-2013的要求

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坚固耐用能够承受成套设备内元件在正常使用及短路时所产生 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和热应力

所有的外壳或隔板包括门的闭锁器件等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时所遇到的 应力

成套设备的外壳应由满足GB/T 20641-2014中第9章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能够承受使用条件下 产生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热应力和环境压力的材料构成而且能经得起正常使用时可能遇到的潮湿 影响

6.1.2耐腐蚀性能

应考虑柜外壳的正常使用条件5.1),采用合适的材料或在裸露的表面上喷涂防护层例如: 采用油漆镀锌镀铬等),依据8.2.2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防腐要求

6.1.3绝缘材料的热稳定性

用绝缘材料制作的外壳或外壳部件应按照8.2.3.1验证绝缘材料的热稳定性

6.1.4绝缘材料耐热和耐着火性能

6 . 1 . 4. 1 通则

绝缘材料部件由于内部电效应可能暴露在热应力下而降低成套设备的安全性能应分别验证它们 的耐热性能及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耐受能力防止非正常发热和着火对绝缘材料产生的有害影响

如果同样材料有一个典型样品已经过试验并满足8.2.3.3,则不需重复进行6.1.4.3的灼热丝试验O

6.1.4.2耐正常发热

绝缘材料耐受热效应的适应性可以参照绝缘温度指数例如由IEC 60216所有部分的方法决定或按IEC 60085确定o

6.1.4.3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着火能力

用于固定及维持载流部件在正常使用位置所必需的部件和由于内部电效应而暴露在热应力下的部 件的绝缘材料由于绝缘部件的损耗可能影响成套设备的安全性所以不应受到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有 害影响并应采用8.2.3.3的灼热丝试验进行验证o在进行本试验时保护导体PE不作为载流部件 考虑

对于小的部件表面尺寸不超过14 mmX 14 mm),可采用替代的试验方法例如按照 GB/T 5169.5的针焰试验)。同样的步骤可适用于部件的金属材料大于绝缘材料的情况

6.1.5耐紫外线辐射

对于户外使用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外部部件应按照8.2.4进行耐紫外线辐射验证

6.1.6机械强度

所有的外壳或隔板包括门的闭锁装置和絞链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正常使用和短路条件 下所遇到的应力

6.1.7提升与搬运保障

如需要应为成套设备提供合适的提升装置或搬运工具

应在制造商的文件中给出这类装置或工具放置的正确位置和安装方法并规定提升装置的螺纹尺 寸或在说明书中明确成套设备的搬运方法

对带有提升设施的成套设备,应根据8.2.5的规定进行检查验证成套设备外壳的提升运输等情 况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检验后成套设备的外壳应没有裂痕和永久变形检验期间不应有任何削弱其特性的挠度

6.1.8对外部机械碰撞的防护IK代码

对成套设备的外壳应根据制造商给出的外部机械撞击防护等级IK代码),8.2.6的要求进行 验证

验证后成套设备外壳IP代码和介电强度不变可移式覆板可以移开和安装门可以打开和关闭

6.1.9标志

标志按8.2.7的要求进行验证验证后的标志应容易辨认

6.2尺寸

箱柜给出的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

外形尺寸宽和深是标称值应在外壳制造商的目录中表明

电缆密封板可移式覆板和手柄不应包括在外形标称尺寸中但这些尺寸应包括在制造商的文 件中

框架外形尺寸应优先在下列数值中选取

6OO mm,800 mm, 1 OOO mm, 1 200 mm, 1 400 mm, 1 600 mm, 1 800 mm, 2 OOO mm,

2 200 mm,2 400 mm

400 mm,600 mm,800 mm,1 OOO mm,1 200 mm, 1 400 mm,1 600 mm,1 800 mm

400 mm ,500 mm, 600 mm,800 mm,1 OOO mm,1 200 mm,1 600 mm

箱体的外形尺寸由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

6.3箱柜结构

6.3.1通则

金属材料构成的箱柜可由型材部件或钢板弯制部件焊接或组装而成

绝缘材料构成的箱柜通过注塑等方法制作

箱柜结构主要应考虑

——金属材料构成的箱柜特别是安装电器元件通过金属结构时可能由磁路产生较大涡流损耗引 起的发热现象

——设备正常操作维修和更换元器件时为防止人员直接触及带电导体而考虑外壳和外壳内部的 隔离措施

——通风孔的设计要求

——絞链设计要求

——功能单元要求

——联锁要求

6.3.2隔离

用挡板或隔板进行内部隔离的典型布置见表1,并分类为各种形式GB/T 7251.12-2013附录 AAO

隔离形式和更高防护等级应服从于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间的协议

成套设备可以利用隔板划分成若干个隔室母线隔室单元隔室电缆隔室以满足下列要求

——防止触及危险部件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XXB6.6.2.3);

——防止固体外来物的进入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2X

有关挡板和隔板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见6.6.2.3

有关隔离功能单元进行维护时的可接近性见6.6.6.2和上述要求

隔室之间开孔应确保熔断器断路器在分断时产生的电弧或游离气体不影响相邻隔室功能单元的 正常工作

1内部隔离形式

主判据

补充判据

形式

不隔离

形式1

母线与功能单元隔离

外接导体端子不与母线隔离

形式2a

外接导体端子与母线隔离

形式2b

母线与功能单元隔离;

所有的功能单元相互隔离

外接导体的端子和外接导体与功能单元隔离

但与其他功能单元的端子相互不隔离_________

外接导体端子不与母线隔离

形式3a

外接导体端子和外接导体与母

线隔离____________

形式3b

母线与所有功能单元隔离

所有的功能单元相互隔离

与功能单元密切相关的外接导体端子与其他功能单元

和母线的外接导体端子隔离

外接导体与母线隔离

与功能单元密切相关的外接导线与其他功能单元和它

们的端子隔离

外接导体彼此不隔离

外接导体端子与关联的功能单 元在同一隔室中

形式4a

外接导体端子与关联的功能单 元不在同一隔室中它位于独立 的封闭的防护空间或隔室中

形式4b

典型隔离形式示例见GB/T 7251.12-2013附录AAO

隔室的隔板可以是金属板或绝缘板金属隔板应与保护导体有效连接

功能单元隔室中的隔板应承受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电动应力和热应力不应有损坏或永久 变形并能保持规定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防护等级

6.3.3通风孔             霎

成套设备外壳上通风孔在设计安装时应使得通风孔在下列情况下没有电弧或熔蚀金属喷出

——熔断器断路器接触器在工作时产生的正常电弧及在短路故障分断时产生的电弧

——电器元件烧毁

如果燃弧源距通风孔较近应在通风孔和可能的燃弧源之间加装一金属引弧隔板或阻弧绝缘隔板

隔板的大小及安装应满足这种要求从任何燃弧部分经隔板的边缘线向通风孔所在平面引一些直 线这些直线在通风孔所在平面内形成一个区域这一区域距通风孔的边缘距离应不小于7 mm

通风孔的设置不能降低外壳防护等级顶部通风孔必要时应加装覆板遮盖

6.3.4铰链

金属材料箱柜门的絞链应由金属制成絞链应牢固地固定在外壳和门上

利用钢制絞链作为保护接地措施时应镀锌或镀铬如絞链与门和外壳采用点焊连接则不能因焊接 而破坏絞合面的镀层

装有絞链的门应承受4倍于它本身质量但不小于IOkg的载荷或按制造商给出的最大允许负载 进行试验验证门和铰链应没有永久变形

6.3.5联锁

为确保操作程序以及维修时的人身安全成套设备应设置联锁机构也可以用加强管理的办法如 配专用钥匙装设警告牌等

当成套设备采用双电源及以上供电系统时根据成套设备运行的需要应提供主开关操作的相互联 锁联锁装置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电气的

当功能单元设计成在主开关带电也能取出和安装时单元的门与主开关应相互联锁只有先断开 主开关才能打开门在一个功能单元内装有两条电路时则每条电路的主开关应与门联锁

当特殊需要时可设置一个解锁机构以便当主开关处在接通位置时也能将门打开

当采取加强管理的办法时设置的警告牌标志应在显著位置

6.3.6功能单元

通常只有在主电路不带电时才能拆卸功能单元当功能单元的断路器为抽屉式或插入式时也可 以在主电路带电但主开关处于分断状态情况下用手直接或借助工具安全地将功能单元取出或安 装上

当功能单元处在移出位置时其所在隔室应防止人接触到带电体

相同的功能单元应具有互换性即使在短路事故发生之后其互换性也不会破坏

为防止可移式部件如插入式断路器等插入到错误部位而引起故障的发生可设计插入式联锁来 联防

6.4成套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

按照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安装后封闭式成套设备的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P2X

正常使用中不发生倾斜的固定式成套设备IPX2不适用

如果成套各部位有不同的防护等级成套设备制造商则应单独标出该部位的防护等级

对于无附加防护设施的户外成套设备第二位特征数字应至少为3

6.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成套设备的箱柜结构设计除需考虑外壳外壳内的隔室同时还应考虑电器元件和进出线端子排 的安装板以及母排等应保证带电体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成套设备的预期使用

作为成套设备组成部分的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电气间隙依据最高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确定爬电距离依据最高额定绝缘电压确定

对于裸带电导体和端子(例如母线装置和电缆接头的连接处)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至少应符合 与其直接连接的设备的有关规定

电气间隙应为表2中的规定值爬电距离应符合5.1.3规定的污染等级和表3给出的相应材料组别

2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kV

最小电气间隙

mm

2.5

1.5

4.0

3.0

6.0

5.5

8.0

8.0

12.0

14.0

1最小的电气间隙值以相当于海拔2 000 m处的正常大气压时的1.2/50 μs冲击电压为基准

2最小电气间隙是根据非均匀电场条件和污染等级3确定的

3爬电距离的最小值

额定绝缘电压Ui?

V

最小爬电距离 mm

材料组别C

I

π

Ha

Hb

250

3.2

3.6

4.0

4.0

320

4.0

4.5

5.0

5.0

400

5.0

5.6

6.3

6.3

500

6.3

7.1

8.0

8.0

630(690)

8.0

9.0

10.0

10.0

800

10.0

11.0

12.5

a

1 000

12.5

14.0

16.0

1 250

16

18

20

1 600

20

22

25

1表中的值来自GB/T 16935.12008,但保持最小值1.5 mm

2表中的数据是在污染等级3条件下的规定

3如果要选用规定值以外的额外绝缘电压建议制造商和用户协商

a材料组别IHb-般不推荐用于630 V以上的污染等级3

b作为例外对于额定绝缘电压127 V208 V415 V440 V660 V /690 V830 V,可采用分别对应于125 V200 V400 V630 V800 V的较低档的爬电距离

C根据相比电痕化指数(CTI)的范围值材料组别分组如下

--材料组别I              600CTI

——材料组别 口             400CTI<600

——材料组别H a            175CTI<400

——材料组别H b            100CTI<175

6.6电击防护

6.6.1通则

成套设备中元器件和电路的布置应便于运行和维护同时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等级

当成套设备安装在一个符合IEC 60364所有部分的电气系统中时下述要求用来确保所需的防 护措施

对于成套设备特别重要的防护措施在6.6.26.6.6中详述

6.6.2基本防护

6. 6. 2 . 1 通则

基本防护旨在防止直接与危险带电部分接触

基本防护能够利用成套设备本身适宜的结构措施或在安装过程中采取的附加措施来获得可以 要求成套设备制造商提供相关信息

采用结构措施的基本防护可以选择6.6.2.26.6.2.3中的一种或多种防护措施如果相关的成套 设备标准无规定应由成套设备制造商选择防护措施

6.6.2.2由绝缘材料提供基本绝缘

危险带电部分应用绝缘完全覆盖绝缘只有被破坏后或使用工具后才能去掉

绝缘应采用适合的能够持久承受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机械电气和热应力的材料制成

单独的色漆清漆和搪瓷不能满足基本绝缘的要求

6.6.2.3挡板或外壳

用空气绝缘的带电部分应安置在至少提供IPXXB防护等级的外壳内或挡板的后面

对不高于安装地面1.6 m可触及的外壳水平顶部表面的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PXXDO

考虑到外部影响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挡板和外壳均应可靠固定在其位置上且有足够的稳固性和 耐久性以维持要求的防护等级并适当地与带电部分隔离导电的挡板或外壳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应不小 于6.5规定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在有必要移动挡板打开外壳或拆卸外壳的部件时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使用钥匙或工具即只有靠工具的帮助才能打开门盖板或解除联锁

b在由挡板或外壳提供的基本防护情况下当电源与带电部分隔离后只有在挡板或外壳更换或 复位后才可以恢复供电OTN-C系统中PEN导体不应被隔离或断开OTN-STN-C-S 系统中中性导体不必被隔离或断开

C中间挡板提供的防止接触带电部分的防护等级至少为IPXXB此挡板仅在使用钥匙或工具时 才能移动

6.6.3故障保护

6.6.3.1安装条件

成套设备应包含保护措施并依据GB/T 16895.21进行安装对于一些特殊用途如铁路船舶的 成套设备保护措施应由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协商

6.6.3.2为便于自动断开电源对保护导体的要求

6.6.3.2.1 通贝 0

每台成套设备都应有保护导体便于电源自动断开,以防止

a由成套设备内部故障例如基本绝缘损坏引起的后果

b由成套设备供电的外部电路故障例如基本绝缘损坏引起的后果

6.6.3.2.2接地连续性提供的防止成套设备内部故障引起的后果的要求

成套设备所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接在一起并连接至电源保护导体上或通过接地导体与接地 装置连接

这种连接可以用金属螺钉焊接或用其他导体连接来实现或通过一个独立的保护导体实现

:使用耐磨的表面材料的成套设备的金属部件例如粉末喷涂的密封板作为保护接地连接时需要除去或穿透 涂层

验证成套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电路间的接地连续性的方法见&5

对于这些连接的连续性下述内容应适用

a当把成套设备的一部分取出时如例行维护成套设备其余部分的保护电路接地连续性不应 中断

如果采取的预防措施能够保证有持久良好的导电能力那么成套设备的各种金属部件的组装 方式则被认为能够有效地保证保护电路的连续性

除非是为此目的设计否则柔软或易弯的金属导管不应用作保护导体

b在盖板遮板和类似部件上面如果没有安装超过特低电压限值ELV的电气装置通常 的金属螺钉连接和金属絞链连接则被认为足以能确保连续性

如果在盖板遮板等部件上装有电压值超过ELV的器件时应采取附加措施以保证接地连续 性这些部件应按照GB/T 7251.1-2013中表3配备保护导体PE),此保护导体的截面积取决于器件 的最大额定工作电流I.或者如果器件的额定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16 A则采用特别设计的等效的电 连接方式如滑动接触防腐蚀絞链并进行验证

器件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不能用其固定措施与保护电路连接时应采用符合GB/T 7251.1-2013中 表3规定的截面积的导体连接到成套设备的保护电路上

不会构成危险的成套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包括

—— 既不可能大面积接触也不可能用手抓住

——或由于外露可导电部分尺寸很小大约50 mmX50 mm),或其位于不能与带电部分有任何接 触的位置

因而不需要与保护导体连接这适用于螺钉铆钉和铭牌也适用于接触器或继电器的衔铁变压 器的铁芯脱扣器的某些部件等类似部件不论其尺寸大小

6.6.3.2.3防止成套设备供电的外部电路故障引起的后果所提供的保护导体的要求

成套设备内部保护导体的设计应使它们能够承受在成套设备的安装场地可能遇到的由为其供电的 外部电路故障所引起的最大热应力和动态应力导电的结构部件可以作为保护导体或它的一部分

除了下述情况外成套设备内的保护导体不应包含分断器件开关隔离器等)。

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可以借助工具来拆卸及接近保护导体的连接片这些连接片可能是为了满足 某些试验的需要)。

当利用连接器或插头插座器件切断保护电路连续性时只有当带电体被切断后保护电路才可以被 中断在带电体重新通电之前应先恢复保护电路的连续性

10

如果成套设备中的结构部件框架、外壳等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则保护导体不必与这些部件绝缘当其制造商有规定时带有电压动作故障检测器的导体包括连接到独立接地极的导体都应该绝缘这 也适用于变压器中性线的接地连接

与外部导体连接的成套设备内的保护导体PEPEN的截面积不应小于GB/T 7251.12013附录 B中规定公式计算求得的值应采用可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故障持续时间以及考虑到保护相关带电导 体的短路保护电器SCPD的限值短路耐受强度依据8.11.5进行验证

对于PEN导体下述补充要求适用

--最小截面积应为铜10 mm2或铝16 mm2

——PEN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所要求的中性导体截面积

——PEN导体在成套设备内不需要绝缘

——结构部件不应用作PEN导体但铜或铝制安装轨道可用做PEN导体

6.6.3.3电气隔离

各个电路的电气隔离是用来防止由于电路基本绝缘损坏通过接触外露可导电部分而引起的电击这种类型的保护见GB/T 7251.12013附录KO

6.6.4全绝缘防护

全绝缘的基本防护和故障防护满足以下要求

a元器件应用双重或加强的绝缘材料完全封闭外壳上应标有从外部易见的符号”。

b外壳上应不存在因导电部分穿过而可能将故障电压引出外壳的部位

即对金属部件例如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应引出外壳的操作机构的轴在外壳的内部或外部应按 成套设备中所有电路的最大额定绝缘电压和最大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与带电部分绝缘

如果操作机构是用金属制成的不管是否用绝缘材料覆盖),操作机构应拥有成套设备中所有 电路的最大额定绝缘电压和最大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绝缘额定数据

如果操作机构主要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若它的任何金属部分在绝缘失效时变得容易接近也 应按成套设备中所有电路的最大额定绝缘电压和最大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与带电部分绝缘

C成套设备准备投入运行并接上电源时外壳应将所有的带电部分外露可导电部分和附属于保 护电路的部件封闭起来以使它们不被触及外壳提供的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P2XCGB/T 4208)。

如果保护导体穿过外露可导电部分已绝缘的成套设备延伸到与成套设备负载端连接的电气 设备则该成套设备应配备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并用适当的标记加以识别

在外壳内部保护导体及其端子应与带电部分绝缘且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采用相同的方式与带 电部分绝缘

d成套设备内部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不应连接到保护电路上即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不包括在使用 保护电路的防护措施中这同时也适用于内装电器元件即使它们具有用于连接保护导体的 端子

e站与外壳上的门或覆板不使用钥匙或工具就能够打开则应配备绝缘材料的挡板此挡板不仅 可防止非故意触及可接近带电部分而且也可防止触及仅在覆板打开后可接近的外露可导电 部分无论如何此挡板不使用工具不能被移动

6.6.5稳态接触电流和电荷的限定

如果成套设备内部的设备在其断电后还可能存在稳态接触电流和电荷如电容器),则要求装有警

用于灭弧和继电器延时动作的小电容器不应认为是有危险的设备

6.6.6操作和使用条件

6.6.6.1由一般人员操作器件或更换元件

当操作器件或更换元件时应保持防止与任何带电部分的接触

最小防护等级应为IPXXCO在某些灯或熔断体更换期间允许开口大于防护等级IPXXC的规 定值

6.6.6.2对被授权人员在维修时接近的要求

6.6.6.2.1 通贝 0

被授权人员在维修时的可接近性作为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协议应满足下述6.6.6.2.26.6.6.2.4中一项或多项要求这些要求应作为对6.6.2基本防护的补充

如果成套设备的门或覆板由授权人员解除联锁后被打开而接近带电部分则门重新闭合或覆板就 位后联锁装置应自动恢复

6.6.6.2.2检查和类似操作对可接近性的要求

成套设备的构造应按照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间的协议当成套设备带电运行时成套设备的某些 操作项目能够进行

这类操作可以是

—— 目测检查开关器件及其他元器件继电器和脱扣器的整定和指示及导线的连接与标记

——继电器脱扣器及电子器件的调整和复位

——更换熔断体

--更换指示灯

——某些故障部位的检测例如用合适并绝缘的器件测量电压和电流

6.6.6.2.3维护时可接近性的要求

在邻近的功能单元或功能组仍带电的情况下按照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协议对成套设备中已 断开的功能单元或功能组进行维护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措施的选择取决于使用条件维护频率被 授权人员的能力现场安装规则等这些措施可以包括

——在实际功能单元或功能组与邻近的功能单元或功能组之间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维护时可能 移动的部件宜装有夹持固定设施

——使用设计并布置的挡板或屏障以防止直接接触邻近功能单元或功能组中的设备

——使用端子防护罩

——对每个功能单元或功能组使用隔室

——插入成套设备制造商提供或规定的附加保护器具

6.6.6.2.4在带电情况下为扩展对可接近性的要求

当要求能在成套设备其余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附加的功能单元或功能组来扩展成套设备则应根 据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协议6.6.6.2.3的规定进行这些要求同时适用于现有电缆带电情况下插入和连接附加的出线电缆。                 姦

扩展母线和连接附加单元至进线电源时均不应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除非成套设备是为此目的而 设计的

12

6.6.6.2.5 屏障

屏障应该防止

——身体非故意接近带电部分

——设备正常使用带电运行时非故意接触带电部分

屏障可以不用钥匙或工具便可拆卸但应确保防止非故意的移动导电屏障与被保护的带电体之 间的距离不得小于6.5所规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当仅通过基本防护将导电的屏障与危险的带电部分隔离该屏障即成为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采取故 障保护措施

6.7开关器件与元件的选择和安装

6.7.1开关器件与元件的选择

开关器件和元件应适用于成套设备外形设计例如开启式或封闭式的特定用途适合于它们的额 定电压额定电路额定频率使用寿命接通和分断能力短路耐受强度等

电器元件有关参数的额定值和整定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选用的过电压类别应与所在的电 路相适应

装入成套设备中的开关器件和元件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安装在电路中的器件其额定绝缘电压和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等于或高于此电路规定的相应的值在某些情况下应有过电压保护如满足过电压类别的设备开关器件和元件的短路耐受强度和分断能力不足以承受安装场合可能出现的应力时应使用限流保护器件来保护例如熔断器或断路器当为内装的开关器件选择限流保护器件时应采用器件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开关器件和元件的配合例如电机起动器同短路保护电器的配合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成套设备中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根据其用途按GB/T 4025的规定选用见表4

4安全色标及常用的按钮、指示灯导线颜色

序号

类别

颜色

含义

说明

应用举例

1

安 全 色 标

故障危险情况应禁止停止

传递安全信息使人们能迅速发 现或分辨安全标志和提醒人们 注意以防发生事故

2

强制性

操作者需加干预

3

异常情况警告注意

4

绿

安全状态运行

5

紧急情况

在危险状态或在紧急状况时 操作

紧急分断引起紧急分断动作可用 于停止/分析

6

不正常

在出现不正常状态时操作

干预为了遏制不正常状态干预为 了使中断的自动化过程重新起动

7

绿

安全

在安全条件下操作或在正常状

态下准备

起动/接通应优先使用白色

8

强制性

在需要进行强制性干预的状态 下进行操作

复位动作

4

序号

类别

颜色

含义

说明

应用举例

9

没有特殊的含义

一般地引发一个除紧急分析以 外的动作

起动/接通优先使用)、停止/分断

10

起动/接通停止/分断

11

起动/接通停止/分断优先使用

12

示 灯

紧急状况

危险状态

压力/温度超越安全范围电压突然 失落

13

不正常

不正常状态临近临界状态

压力/温度超过正常范围保护装置 释放

14

绿

正常

正常状态

压力/温度在正常范围之内

15

强制性

表示需要操作人员采取行动的 状态

输入指令

16

没有特殊意义

其他状态如对使用红绿或 蓝存在疑问时允许使用白色

一般信息例如确认命令指示测 量值

17

导线

绿/黄 双色

保护导体

用于安全接地保护的导线

成套设备中保护接地母排保护接地 导线

18

淡蓝

中性线或中间线

与交流系统中性点连接的导体 或直流系统电源的中间线

当电路中包含有用颜色来标识的中 性线或中间线时应采用淡蓝色

1交替按压改变功能的按钮用白黑色按钮不建议使用黄绿红色按钮

2按时运动抬时停止运动如点动微动),可使用白黑色按钮不建议使用红黄色按钮

复位按钮有停止/分断功能时使用白黑色黑色按钮最佳也允许使用红色不应使用绿色

6.7.2开关器件和元件的安装

成套设备内的开关器件和元件的安装和布线应依据其制造商所提供的说明使其本身的功能不致 由于正常工作中出现相互作用例如开合操作振动电磁场而受到损害对电子成套设备可能有 必要把电子信号处理电路进行隔离或屏蔽

如果安装了熔断器初始制造商应规定所使用的熔断体的类型和额定数据

6.7.3可接近性

应在成套设备内部操作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器件应易于接近

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功能单元及其外接导线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布线维护和更换时易于接近

除非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另有协议否则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的易接近性应按表5的要求O

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指示仪表指示灯操作件及对外接导线端子等的安装高度应按表5的 规定

5地面安装成套设备的元件器件的安装高度

项目名称

距安装基础面的高度

指示仪表

上方 0.2 m2.2 m

5

项目名称

距安装基础面的高度

手柄按钮等操作件

适宜各自操作的高度

紧急开关器件的操作机构等

上方0.8 m1.6 m

端子不包括保护导体端子

上方至少0.2 m

a指元器件中心线距安装基础面的高度

需要在成套设备内部操作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易于接近对于震动大的和对震动敏感的元器件其安装应有减震措施应注意发热器件的安装位置,其发热不应损坏其他元器件和线路

6.7.4操作位置的指示和操作方向

应清楚地标明元件和器件的操作位置操作方向宜按GB/T 4205的规定见表6否则应清楚地 标明该方向并在技术文件中说明

6操作器件的操作和排列规则

序号

最终效应

手控操作器件的操作方向

操作器件的排列位置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转动

推一拉

按钮

1

投入运行

向上

向右向前

顺时针

提拉

I。。| Q。。|

停止起动停止低高

2

退出运行

向下

向左向后

逆时针

按压

3

向右

向右

顺时针

Q。。| 左 停 右

4

向左

向左

逆时针

5

向上

向上

向前

IQ Q QI

____________降_____

6

向下

向下

向后

7

关闭闭合电路

向上

向前

顺时针

提拉

Q

打开关闭

8

打开断开电路

向下

向后

逆时针

按压

9

增加

向上

向右向前

顺时针

5 Q Ql

停低速高速

10

减小

向下

向左向后

逆时针

11

前进向前

向上

向右

IQ Q  ~Q"∣

前进停后退

12

后退向后

向下

向左

13

开动起动

向上

向右向前

顺时针

5 Ql

刹住开动

14

刹住停止

向下

向左向后

逆时针

6.8内部电路和连接

6.8.1主电路

母线裸的或绝缘的的布置应使其不会发生内部短路母线应至少符合资料中关于短路耐受强度 的等级并且应使其至少能够承受在母线电源侧保护器件限定的短路应力

在一个柜架单元内主母线与功能单元电源侧及包括在这些单元内的元件之间的导体包括配电母 线应根据每个单元内相关短路保护电器在负载侧衰减后的短路应力来评估所提供的这些导体的布置 应使得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尽可能避免相间和/或相与地之间发生内部短路

除非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另有协议在带中性导体的三相电路中中性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 满足

——如果电路相导体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16 mm'则与相导体相同

——如果电路相导体的截面积大于16 mm2,则为相导体的一半但最小为16 mm2 0

假设中性导体的电流不超过相电流的50% O

PEN尺寸应依据6.6.3.2.3的规定

6.8.2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的设计应考虑电源接地系统并保证接地故障或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故障不 会引起非故意的危险操作

辅助电路应带有保护以防止短路的影响如果短路保护电器的动作易于造成危险就不应配备保 护器件在此情况下辅助电路导体的布置方式应使其不会发生短路

6.8.3裸导体和绝缘导线

正常的温升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不应造成载流部件的连接有异常变化尤其应考虑到不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和电解作用以及所达到的温度对材料耐久性的影响

载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有足够和持久的接触压力

如果是基于试验进行温升验证成套设备内部导体及其截面积的选择应由初始制造商负责如果 是依据经试验验证的类似布置来推导进行温升验证导体应符合IEC 60364-5-52规定的最小截面除 了导体的载流量导体的选择还取决于

——成套设备可以承受的机械应力

--放置和固定导体的方法

——绝缘类型

——所连接元件的种类

绝缘硬导线或软导线的要求如下

——应至少按照有关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确定绝缘导线

——连接两个端子之间的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例如绞接或焊接

——只带有基本绝缘的导线应防止与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分接触

——应防止导线与带有尖角的边缘接触

——在覆板或门上连接电器元件和测量仪器的导线的安装应使这些覆板和门的移动不会对导线 产生机械损伤

——在成套设备中对电器元件进行焊接连接时只有在电器元件和指定类型的导线适合此类型的 连接时才是允许的

——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电器元件焊接电缆接线片或多股导线的焊接端头不适用于有剧烈振动的 状况在正常工作时有剧烈振动的地方例如运行的挖掘机和起重机运行的船上起吊设备 和机车应注意将导线固定住

——通常一个端子上只能连接一根导线只有在端子是为此用途而设计的情况下才允许将两根或 多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端子上

被隔离电路间的固态绝缘参数应依据电路的最高额定绝缘电压确定

6.8.4为减少短路的可能性对无防护的带电导体的选择和安装

成套设备内无短路保护电器保护的带电导体,在整个成套设备内的选择和安装应使其在相间或相 与地之间内部短路的可能性极小无保护的带电导体的选择和安装见GB/T 7251.1-2013中表4,主 母线与各个SCPD之间导体总长度不应超过3 m0

6.8.5主电路和辅助电路导体的识别

除了 6.8.6中提到的情况外导体的识别方法和内容例如利用连接端子上的或在导体本身末端上 的排列颜色或符号应由成套设备制造商负责并且应与接线图和原理图上的标志一致

6.8.6保护导体PE,PEN和主电路的中性导体N的识别

用位置和标志或颜色应很容易地识别保护导体如果用颜色识别只能是绿色和黄色双色)。 绿色和黄色双色严格地用于保护导体如果保护导体是绝缘的单芯电缆也应采用此种颜色标识颜 色标记最好贯穿整个长度

主电路的任何中性导体用位置和标志或颜色应很容易识别

6.9外接导线端子

成套设备制造商应指出端子是适合于连接铜导线还是适合连接铝导线或者是两者都适合端子 应与外接导线进行连接如采用螺钉连接件等),并保证维持适合于电器元件和电路的电流额定数据和 短路强度所需要的接触压力

如果使用铝导线其类型尺寸和导线在端子上的接线方法应遵循成套设备制造商与用户之间的 协议

可利用的布线空间应允许规定材料的外接导线能正确地连接而在多芯电缆的情况下能展开 芯线

导线不应承受可能降低其正常寿命的应力

在带中性导体的三相电路中中性导体的端子应允许连接具有以下最小截面积的铜导线

——如果相导体的截面积大于16 mm2,则截面积等于相导体截面积的一半但最小为16 mm2

——如果相导体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16 mm2,则截面积等于相导体的截面积

如果需要提供用于进线和出线的中性导体保护导体和PEN导体的连接设施应将它们放置在相 应的相导体端子的附近

电缆入口盖板等应设计成在电缆正确安装后能够达到所规定的防触电措施和防护等级电缆入 口方式的选择要适合成套设备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条件

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应标记例如图形符号丄如果外部保护导体准备与带有绿黄颜色清楚标记 的内部保护导体连接时则不要求此符号

外部保护导体PEPEN的端子和连接电缆的金属护套铠装管铅铠装管等应是裸的如无其他 规定应适于连接铜导体应为每条电路的出线保护导体设置一个尺寸合适的单独端子

保护导体的接线端子应允许连接的铜导线的截面积取决于相应的相导体的截面积

对铝或铝合金的外壳和导体应特别注意电腐蚀的危险用于保证导电部分与外部保护导体的电 的连续性而采取的连接措施不得作其他用途

若无其他规定对端子的识别应依据标准IEC 60445

7性能要求

7.1介电性能

7.1.1通则

成套设备的每条电路都应承受

——暂态过电压

--瞬态过电压

用施加工频耐受电压的方法验证成套设备承受暂时过电压的能力及固体绝缘的完整性用施加冲 击耐受电压的方法验证成套设备承受瞬态过电压的能力

7.1.2 工频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波形应是近似正弦波频率在45 HZ60 HZ之间

在输出电压已调整到合适的试验电压值后当输出端子短路时用于试验的高压变压器应设计为输 出电流至少为200 mA

当输出电流小于100 mA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

试验电压值应是表7或表8中规定值允许有3%的偏差

7主电路的工频耐受电压值

额定绝缘电压昌 线-线交流或直流

V

介电试验电压

交流有效值

V

介电试验电压b

直流

V

Ui60

1000

1 415

60VUi300

1500

2120

300VUi690

1890

2 670

690VUj.≤800

2000

2830

800VUi1 000

2200

3110

1 000VUi1 500'

-

3820

a仅指直流

b试验电压是根据GB/T 16935.1-20086.1.3.4.1第五段

8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频耐受电压值

额定绝缘电压Ui

线-线

V

介电试验电压 交流有效值

V

Ui12

250

12VUi60

500

60VUi

见表7

7.1.3主电路的冲击耐受电压

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不同电位的带电部分之间应承受表9给出的对应于额定冲击耐 受电压的试验电压值

对给定额定工作电压的相应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不低于GB/T 7251.1-2013附录G中给出的成 套设备使用点的电路的电源系统标称电压和相应的过电压类别

9冲击耐受试验电压

额定冲击耐受

电压UiW

kV

试验期间的试验电压和相应的海拔

U1.2/50 ,交流峰值和直流 kV

交流有效值 kV

海平面

200 m

500 m

1 000 m

2 000 m

海平面

200 m

500 m

1 000 m

2 000 m

2.5

2.95

2.8

2.8

2.7

2.5

2.1

2.0

2.0

1.9

1.8

4.0

4.8

4.8

4.7

4.4

4.0

3.4

3.4

3.3

3.1

2.8

6.0

7.3

7.2

7.0

6.7

6.0

5.1

5.1

5.0

4.7

4.2

8.0

9.8

9.6

9.3

9.0

8.0

6.9

6.8

6.6

6.4

5.7

12.0

14.8

14.5

14.0

13.3

12.0

10.5

10.3

9.9

9.4

8.5

7.1.4辅助电路的冲击耐受电压

连接在主电路上且以额定工作电压(没有任何减少过电压的措施)运行的辅助电路应符合7.1.3 的要求

不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可以有与主电路不同的过电压承受能力这类交流或直流电路的电 气间隙应可以承受GB/T 7251.1-2013附录G中给出的相应的冲击耐受电压

7.2温升

成套设备的温升按GB/T 7251.1-20139.2及表6的规定检验后各部分的温升不得超过温升 限值温升不应造成成套设备载流部件或相邻部件的损坏

7.3短路保护与短路耐受强度

7.3.1短路保护器件的选择

成套设备应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应力

成套设备应采取针对短路电流的防护措施例如断路器熔断器或两者的组合件上述元器件可以 安装在成套设备内部或外部

7.3.2短路耐受强度的信息

成套设备制造商应提供成套设备有关短路耐受强度的资料

对于进线单元具有短路保护装置的成套设备制造商应标明成套设备输入端的预期短路电流的最 大允许值此值不应超过相应的额定值(L √pkee)o

对于进线单元没有短路保护装置的成套设备制造商应用下述一种或几种方法标明短路耐受强度:

对于有几个不大可能同时工作的进线单元的成套设备其短路耐受强度应根据上述条款在每个进 线单元上标出。      蹄

对于具有几个且可能同时工作的进线单元的成套设备以及对于可能分担短路电流的有一个进线单 元和一个或几个大功率出线单元的成套设备应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确定每个进线单元每个出线单 元和母线中的预期短路电流值

7.3.3耐受电流峰值与短路耐受电流之间的关系

为确定电动应力峰值电流值应用短路电流的有效值乘以系数"获得系数"的值和相应的功率 因数COS^见表IOO

10系数"的标准值

短路电流的方均根值I kA

co

I5

O.7

1.5

5<J1O

O.5

1.7

1O<J2O

O.3

2.O

2O<I5O

O.25

2.1

5O<I

O.2

2.2

7.3.4保护器件的配合

成套设备短路保护器件的选择和整定应确保成套设备内任何一条输出支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应由 该支路的开关器件将其断开而不能影响其他输出支路以达到保护的选择性

为减少主辅电路短路的可能性对无短路保护的带电导体在选择及安装上应使其在正常工作条件 下相与相之间相与地之间内部短路的可能性极小导体的选择和安装要求见GB/T 7251.1-2O13 中的表5

7.4 电磁兼容性(EMC)

7.4.1通则

在没有专门协议的情况下大多数成套设备处于下面的两种环境条件

A类环境主要与高压或中亚变压器供电电网有关它用于为生产输送装置或类似装置供电并且 拟工作在工业场所或接近工业场所如下所述也适用于电池供电和拟在工业场所应用的设备

环境为工业环境包括户内和户外

工业场所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几种附加特征

——工业科研和医疗(ISM)设备

——频繁切换的大感性或容性负载

——电流及其所产生的高磁场

1A类环境涵盖在EMC通用标准IEC 61OOO-6-2IEC 61OOO-6-4

B类环境主要与低压公共电网或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设备有关直流电源作为设备与低压公共主电 网的接口也适用于电池供电或由非公共非工业低压电源配电系统供电的设备此设备应用场所如 下所示

2O

环境涵盖居民区商业区和轻工业区包括户内和户外如下所示

——居民区例如住宅公寓

--零售店例如商店超市

——商业建筑例如办公室银行

——公共娱乐场所例如电影院公共酒吧舞厅户外场所例如加油站停车场娱乐和体育 中心

——轻工业场所例如车间实验室服务中心

已通过低压公共主电网直接供电为特征的场所认为是居民区商业区和轻工业区

2B类环境涵盖在EMC通用标准IEC 61000-6-1IEC 61000-6-3

成套设备制造商应指出其成套设备所适合的环境类别A类环境和B类环境

7.4.2试验要求

7.4.2.1 通则

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器件和元件随机组合的成套设备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次性生产或组装

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则不要求在最终的成套设备上进行EMC抗干扰或发射试验

a7.4.1中规定的环境的EMC要求装入的器件和元件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或通用的EMC 标准

b内部的安装及布线是按照器件和元件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的关于互相影响电缆屏蔽和接 地等方面的安排)。

其他情况按8.12的试验来验证EMG的要求

7.4.2.2抗干扰

不装有电子电路的成套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易受电磁骚扰因此不需要进行抗干扰试验

安装在成套设备内的电子装置应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或通用的EMC标准的抗扰度要求并按成 套设备制造商的规定适用于指定的EMC环境中

用于A类环境的成套设备应满足表11的要求用于B类环境的成套设备应满足表12的要求试 验结果的验收准则含义见表13,制造商可以在产品标准中对表13的内容给出更加确切的解释

11 A类环境中对EMC抗扰度的试验

试验项目

所要求的试验等级

验收准则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 626.3

±8 kV/空气放电或±4 kV/接触放电

B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80 MHZ1 GHZ

1.4 GHZ 2 GHZ

在外壳端口 10 V/m

A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源端口 ±2 kV

信号端口包括辅助电路和功能接地±1 kV

B

1.2/50 μs8/20 μs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a

电源端口线对地±2 kV 电源端口线对线±1 kV 信号端口线对地±1 kV

B

11

试验项目

所要求的试验等级

验收准则C

射频传导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150 kHz 80 MHZ

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和功能接地10 V

Λ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30 Λ/mb在外壳端口

Λ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d

0.5个周期下降30%

550个周期下降60%

250个周期下降大于95%___________

B

C

C

电源谐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3

无要求

a对于额定电压小于或等于24 VDC的设备和输入/输出端口无试验要求

b仅适用于成套设备中包含易受工频磁场影响的器件

C验收准则与环境无关见表13

d仅适用于电源输入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B类环境中对EMC抗扰度的试验

试验项目

所要求的试验等级

验收准则C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2

±8 kV/空气放电

±4 kV/接触放电______________

B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80 MHZ 1 GHZ 和从 1.4 GHZ 2 GHZ

外壳端口 3 V/m

Λ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源端口 ±1 kV

信号端口包括辅助电路和功能接地

±0.5 k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1.2/50 μs8/20 μs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0.5 kV线对地用于信号和电源端口除 主电源外输入端口应用±1 kV 线对地±0.5 kV线对线__________________

B

射频传导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

150 kHz 80 MHZ________________

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和功能接地3 V

Λ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

3 Λ∕mb在外壳端口

Λ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0.5个周期下降30%

5个周期下降60%

250个周期下降大于95%

B

C

C

电源谐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3

要求待制定

a对于额定电压小于或等于24VDC的设备和输入/输出端口无试验要求

b仅适用于成套设备中包含易受工频磁场影响的器件

C验收准则与环境无关见表13

d仅适用于电源输入端口

13电磁骚扰出现时的验收准则

项目

验收准则

试验期间性能准则

A

B

C

一般性能

工作特性无明显变化 理想的运行

可自恢复的性能暂时 降低或丧失

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需要操作者干预或系统

复位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源电路和辅助电路

的运行

无有缺点的运行

可自恢复的性能暂时 降低或丧失a

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需要操作者干预或系统 复位a

显示和控制板的运行

目测显示信息无变化仅发光二极管有轻微 的亮度变化或轻微的 字符移动

短暂的可视变化或信 息丢失发光二极管 非正常发光

停机或显示持久丢失错误的信息和非法 操作模式它应被显示或应提供指示

不能自行恢复

信息处理和检测功能

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和 数据交换未受影响

暂时的通信故障可能 造成内部和外部设备 出错

错误的处理信息

数据和信息丢失

通信出错

不能自行恢复________________

a在产品标准中应详细给出规定要求

7.4.2.3 发射

不装有电子电路的成套设备只是在偶然的通断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磁骚扰骚扰的持续时间为 毫秒级这种发射的频率等级及后果被视为低压设施正常电磁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认为满足了电 磁发生的要求不需要进行试验验证

装有电子电路的成套设备例如开关电源包含有高频时钟的微处理器的电路可能出现持续的电 磁骚扰

此类产品的发射要求不能超过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限值或IEC 61000-6-4A类环境的要求和 IEC 61000-6-3B类环境的要求试验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进行如果有否则依据8.12.10进行

8设计验证

8.1通则

设计验证包括以下项目

a材料和部件的强度

b成套设备的防护等级

C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d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完整性

e开关器件和元件的组合

f内部电路和连接

g外接导线端子

h介电性能
1温升验证

j短路耐受强度

k电磁兼容性

l)  机械操作

8.2材料和部件强度的验证

8.2.1通则

如果使用符合GB/T 20641-2014的空壳体且没有对其进行过降低外壳性能的更改则不需要按 8.2.2~8.2.7规定再进行外壳的试验

8.2.2耐腐蚀验证

依据GB/T 7251.1201310.2.2,验证是否满足6.1.2要求O

8.2.3绝缘材料性能

8.2.3.1外壳热稳定性验证

依据GB/T 7251.1201310.2.3,验证是否满足6.1.3的要求O

8.2.3.2耐正常发热

依据GB/T 7251.1201310.2.3.1,验证是否满足6.1.4.2的要求O

8.2.3.3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验证

依据GB/T 7251.1201310.2.3.2,验证是否满足6.1.4.3的要求

8.2.4耐紫外线UV辐射

依据GB/T 7251.12013中的10.2.4,验证是否满足6.1.5的要求

8.2.5提升验证

依据GB/T 7251.1201310.2.5,验证是否满足6.1.7的要求

8.2.6外部机械碰撞防护等级验证IK代码)

依据GB/T 7251.1201310.2.6,验证是否满足6.1.8的要求

8.2.7标志

依据GB/T 7251.1201310.2.7,验证是否满足6.1.9的要求

8.3防护等级验证IP代码

成套设备提供的防护等级应依据GB/T 4208的规定并符合6.4的要求

8.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验证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按GB/T 7251.12013附录F进行其测量值应不小于6.5的规 定值

8.5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连续性验证

应验证成套设备的不同裸露可导电部分是否有效地连接到进线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上且电路的

电阻应不超过0.1 Ωo

应使用电阻测量仪器进行验证此仪器至少能输出10A交流或直流电流在每个外露可导电部分 与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之间通此电流电阻不应超过0.1

8.6开关器件和元件的组合

依据6.7的设计要求开关器件和元件的组合应经初始制造商检查确认

8.7内部电路和连接

依据6.8的设计要求内部电路和连接应经初始制造商检查确认

8.8外接导线端子

依据6.9的设计要求外部端子应经初始制造商检查确认

8.9介电性能验证

8.9.1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主电路以及连接到主电路的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应承受表7中的试验电压值

不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应承受表8中的试验电压值

工频耐受电压施加的位置如下

——主电路的所有带电部分包括连接到主电路上的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连接在一起与外露可导 电部分之间此时所有开关器件的主触头应处于闭合状态或由一个合适低阻导体短接

——主电路不同电位的每个带电部分和不同电位其他带电部分与连接在一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之 间此时所有开关器件的主触头应处于闭合状态或由一个合适低阻导体短接

——通常不与连接主电路的每条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与主电路其他电路及外露可导电部分

开始时施加的工频试验电压不应超过全试验电压值的50%然后将试验电压平稳增加至全试验电 压并维持5+0so

试验过程中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且不应有击穿放电

8.9.2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冲击耐受电压施加的位置如下

——主电路的所有带电部分包括连接到主电路上的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连接在一起与外露可导 电部分之间此时所有开关器件的主触头应处于闭合状态或由一个合适低阻导体短接

——主电路不同电位的每个带电部分和不同电位其他带电部分与连接在一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之 间此时所有开关器件的主触头应处于闭合状态或由一个合适低阻导体短接

——通常不与连接主电路的每条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与主电路其他电路及外露可导电部分冲 击耐受电压值见表9

不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应接地对成套设备每个极性施加1.2/50 μs的冲击电压5间隔时 间至少为1 SO

试验过程中不应有击穿放电

8.9.3 可选择的工频电压试验

波形应是近似正弦波形频率在45 HZ65 HZ之间o

在输出电压已调整到合适的试验电压值后当输出端子短路时用于试验的高压变压器应设计为输

25

出电流至少为200 mA

当输出电流小于100 mA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

试验电压值应是7.1.37.1.4及表9中规定值允许有3%的偏差

应一次满额施加工频试验电压持续时间应足够长以达到确定的值但不应小于15 ms

试验过程中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不应有击穿放电

8.9.4可选择的直流电压试验

试验电压可含有可以忽略的纹波

用于试验的高压源应设计成在输出电压调整到合适的试验电压值且输出端子短路时其输出电流 至少为200 mA

当输出电流小于100 mA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

试验电压值应是7.1.37.1.4及表9中规定值允许有3%的偏差

对每个极性施加直流电压一次持续时间应足够长以达到确定的值但不能小于15 ms或大于 100 ms

它适于成套设备在8.9.2中的试验

可以接受的结果是试验过程中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不应有击穿放电

8.9.5绝缘材料外壳的试验

用绝缘材料制造外壳的成套装置还应进行一次附加介电试验在外壳的表面包覆一层能覆盖所 有开孔和接缝的金属箔交流试验电压施加于这层金属箔与成套设备内靠近开孔和接缝的相互连接的 带电部分以及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对此附加试验其试验电压应等于表7中规定值的1.5

8.9.6用绝缘材料制造的外部操作手柄

手柄由绝缘材料制作或包覆的情况下应在带电部分与金属箔包裹的整个手柄表面之间施加表7 给出试验电压1.5倍的试验电压进行介电试验在此测试期间框架不应接地或连接到其他电路

8.10温升极限的验证

成套设备的温升极限可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验证

a)  试验GB/T 7251.12013 10.10.2);

b类似方案额定数据的推导GB/T 7251.1201310.10.3);

C计算即对不超过630 A的单隔室成套设备依据GB/T 7251.1201310.10.4.2,或对不超 过 1 600 A 的成套设备依据 GB/T 7251.12013 10.10.4.3 ,

温升验证具体方法详见GB/T 7251.1201310.10验证是否符合7.2的规定

8.11短路耐受强度验证

8.11.1通则

短路耐受强度的验证可通过一个与基准设计比较或通过试验进行通过一个与基准设计比较进行 验证时依据 GB/T 7251.12013 10.11.3 10.11.4 进行

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时短路强度的验证包括

a)  出线电路

b进线电路和主母线

C中性导体

d保护电路

8.11.2出线电路

对于额定电流小于或等于630 A的断路器在试验电路中导线长度应为0.75 m,截面积应适于额 定电流的导线如果由初始制造商选定则可以选用长度小于0.75 m的导线连接

开关器件应闭合同工作中正常使用那样保持闭合状态然后应一次施加试验电压并且

a试验电压应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使出线单元的短路保护电器动作以消除故障且在任何情况 下不得少于10个周期试验电压持续时间);

b当出线电路不包括短路保护器件SCPD根据初始制造商对母线的说明来确定短路电流的 大小和持续时间出线电路的试验也可能导致进线电路SCPD动作

8.11.3进线电路和主母线

试验中短路点应该选择包括主母线长度在内的长度为2 m + 0.4 m在验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和额定峰值耐受电流时此距离可增加在所提供的任何适宜的电压下进行试验应使试验电流为额定 值如所设计的成套设备的被试验母线长度小于1.6 m,而且成套设备不打算再扩展时则应试验整个 母线的全长短路点应设在这些母线的末端如果一组母线是由不同母线段构成诸如截面导体中心 线间隔母线类型和每米母线上支架的数量且满足上面所提的条件则每一柜架单元应分别或同时进 行试验

8.11.4中性导体

如果电路中存在中性导体则应进行一次试验以检验它与电路中最靠近的相导体包括任何一个连 接点的短路耐受强度应按照8.11.2的要求进行相与中性点的短路连接

如果初始制造商与用户没有其他协议则中性导体的试验电流至少为三相试验时相电流的60% O 如果试验电流是相电流的60%并且中性导体满足以下条件则可不必进行试验

——与相导体有相同的形状和截面

——与相导体的支撑方式相同沿导体长度的支撑间距不大于相导体的支撑间距

——与最靠近相导体的距离不小于相导体间的距离

——与接地金属工件的距离不小于同相导体的距离

8.11.5保护电路

单相试验电源一极连接到一相的进线端子上另一极连接到进线保护导体的端子上如果成套设 备带有单独的保护导体应使用最靠近的相导体对于每个代表性的出线单元应进行单独试验即用 螺栓在单元的对应出线相端子与相关的出线保护导体的端子之间进行短路连接

试验中的每个出线单元应配有其保护器件可将保护器件装入出线单元应使用可通过最大峰值电 流值和Ft值的保护器件

对于此项试验成套设备的框架应与地绝缘试验电压应等于1.05倍额定工作电压的单相值除 非初始制造商与用户另外达成协议保护导体试验电流值至少应是成套设备三相试验期间相电流 的 60% O

8.11.6短路电流值及其持续时间

对于所有短路耐受额定数据的验证在试验电压等于1.05倍额定工作电压时的预期短路电流值应 由标定的示波图来确定该示波图从成套设备供电的导体上测得该成套设备用一个可以忽略的阻抗所 替代并在尽可能靠近成套设备的输入电源处进行短接示波图应显示出一个在成套设备内相当于保 27

护器件动作一次时或在指定持续时间内测出的稳定的电流值

标定过程中的电流值应是所有相中交流分量的平均有效值当在最大工作电压下进行试验时每 一相的标定电流应等于额定短路电流偏差在+ 5%0%之内而且功率因数的偏差为0.000.05 之间

所有试验应在成套设备的额定频率偏差25%及按表7的短路电流对应的功率因数下进行

对于额定限制短路电流九试验无论保护器件是在成套设备的进线单元或是其他地方试验电压 的施加时间应足够长以确保短路保护电器动作并清除故障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少于10个周波试 验应在1.05倍额定工作电压和预期短路电流下进行如果有规定的保护器件接到电源侧则预期电流 值等于额定限制短路电流值试验不允许在低电压下进行

对于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的试验用宣称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值相 等的预期电流进行动态应力和热应力验证应在规定时间内施加电流此期间其交流分量的有效值应 保持不变

短时电流试验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可分别进行在此情况下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时施加短路电流 的时间应使2值不大于短时电流试验的相应值但它不得小于3个周波

8.11.7试验结果

&.11.7.1出线单元进线单元和主母线中性导体

试验后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仍符合6.5的规定则母线和导体的变形是可以接受的

绝缘性能应保证设备的机械和介电性能满足相关成套设备标准的要求母线绝缘件支撑件或电 缆固定件不能分成两块或多块且在支撑件的反面不能出现裂缝支撑件的整个长度或宽度以及表面 也不能出现裂缝

导线的连接部件不应松动而且导线不应从输出端子上脱落

成套设备的母线或结构的变形使其正常使用受到损害应视为失效

成套设备的母线或结构的任何变形使可移式部件正常插入或移出受到损害应视为失效

由于短路引起的外壳或内部隔板挡板和屏障的变形是允许的只要没有明显的削弱其防护等级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没有减小到小于6.5规定的值以下另外8.11.1-8.11.4的包含短路保护电器 的试验后被试设备应承受介电试验。“试验后的电压值在为合适的短路试验而规定在相关短路保护 电器标准中试验部位如下

a在成套设备所有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

b在每一极与被连接到成套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所有其他极之间

如进行上述ab项试验则应更换熔断器并闭合开关器件

如果有熔体则熔体不应显示故障电流

8.11.7.2保护导体

试验后符合下述各项要求则认为检验合格

无论是由单独导体或是由框架所组成的保护电路其连续性和短路耐受强度不应遭受严重破坏

由于短路引起的外壳或内部隔板挡板和屏障的变形是允许的只要没有明显的削弱其防护等级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没有减小到小于6.5规定的值以下

8.12电磁兼容性试验

8.12.1静电放电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2的规定

8.12.2电磁场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3的规定

8.12.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4的规定

8.12.4浪涌冲击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5的规定

8.12.5射频传导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6的规定

8.12.6工频磁场试验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8的规定

8.12.7电压变化

本试验要求见7.4的规定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见GB/T 17626.11的规定

8.12.8抗干扰试验

试验应依据相应的A类环境和B类环境11和表12给出了数值除非相关产品标准和电子器 件制造商认为有正当理由时给出了不同试验等级

成套设备制造商规定的性能标准需基于表13中的验收准则

8.12.9发射试验

装有电子电路的成套设备制造商应指定试验方法7.4.2.3

A类环境的发射限值见IEC 61000-6-4的表1

B类环境的发射限值见IEC 61000-6-3的表1

如果成套设备包含通信端口则相关端口及环境的选择应依据CISPR 22的发射要求

8.13机械操作试验

在成套设备安装好之后应验证机械操作是否良好操作循环次数应为200

同时应检查与这些动作相关的机械联锁机构的工作如果元器件联锁机构规定的防护等级等的 工作状态未受损伤而且所要求的操作力与试验前一样则认为通过了此项试验

9例行检验

9.1通则

每一台成套设备都应进行例行检验成套设备制造商应确定例行检验是在制造过程中和制造 后进行在合适的时候它还用来确认设计验证的有效性

检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a外壳的防护等级

b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C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的完整性

d内装元件的组合

e内部电路和连接

f外接导线端子

g机械操作
h介电性能

1布线操作性能和功能

9.2外壳的防护等级

需用目测检查以确认规定的措施是否能保持所要求的防护等级

9.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的验证依据下列要求进行

——小于表2规定值时冲击电压耐受试验应按8.9.2要求执行

——通过目测检查不明显大于表2中给出的值时应通过实际测量或依据8.9.2的冲击电压耐受试 验进行验证

爬电距离通常的检测方法是目测检查凡是目测检查不够明显的部位应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

9.4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完整性

关于基本防护和故障保护规定的防护措施通常用目测检查

应用目测检查和测量保护电路以确认6.6.3所规定的措施是否得到验证

应以随机抽样方式检查螺钉和螺栓的连接是否有正确的松紧度

9.5内装元件的组合

内装元件的安装和标识应符合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

9.6内部电路和连接

应检查连接特别是螺钉和螺栓的连接在任意的基座上能否有正确的松紧度

应检查导体是否符合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

9.7外接导线端子

应检查端子的数量类型和标识是否符合成套设备制造商的说明书

9.8机械操作

应检查机械操作部件联锁和锁包括与可移式部件有关的部件的有效性

9.9介电性能                    強

应按照8.9.1,对所有电路进行工频耐受试验但持续时间为1 SO

此试验不必在下述辅助电路上进行

——用额定数据不超过16 A的短路保护电器进行保护的辅助电路

——如果辅助电路计划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事先已进行了电气功能试验

对于250 A及以下的带进线保护的成套设备作为一种选择绝缘电阻的验证可用电压至少为 500 V直流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

30

如果电路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至少为1 OoO Ω∕V每条电路这些电路的电源电压对 地),则认为通过了试验

9.10布线操作性能和功能

应验证第10章中规定的信息和标识的完整性

根据成套设备的复杂程度可能有必要检查布线并进行电气功能试验试验程序和试验次数取决 于成套设备是否包括复杂联锁装置和程序控制装置等

10信息

10.1标志

10.1.1成套设备规定的标志

每台成套设备应配置一个或数个铭牌铭牌应坚固耐久其位置应该是在成套设备安装好并投入 运行时易于看到的地方是否合格应依据8.2.7的要求进行试验和目测检验

成套设备的下列信息应在铭牌上标出

a成套设备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

b型号或标志号或其他标识据此可以从成套设备制造商获得相关的信息

C鉴别生产日期的方式

d执行标准号GB/T 24275

e电流类型和交流情况下的频率);

f)  额定电压UQ;

g额定电流Um);

h质量若超过30 kg

10.1.2功能单元标识

每台功能单元应有标识标识的位置应该在功能单元的正面或侧面易于看到的地方标识上的信息 包括

a单元型号或代号

b额定工作电流

C单元编号

10.1.3相关信息

下列附加信息如适用应在成套设备制造商技术文件中一起提供

a主电路额定工作电压Ue);

b辅助电路额定工作电压Ue);

C额定绝缘电压Ul);

d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mp);

e功能单元的额定电流

f主母线额定电流

g配电母线额定电流

h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1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j)  额定频率(厶);

k额定分散系数RDF);

l)  电磁兼容性EMC类别

10.2使用说明书

成套设备制造商应用户提供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a额定电气参数

b使用条件
C线路图

d结构尺寸安装尺寸及要求

e操作维修安装运输包括吊装等要求

10.3器件和元件的识别

器件和元件的识别一般应包括

a开关操作机构应清楚地标出它们的接通和断开位置

b成套设备内的电器元件应在靠近该元件的明显位置标出该元件的文字符号各电路的导线端 头也应标志相应的文字符号所有文字符号应与提供的图纸上的符号一致

C根据用户需求制造厂还可提供标明单元用途的使用标识

d成套设备的主接地点应有接地标志对于安装在成套设备内各元件上接地标志在元件安装完 毕后予以去除或覆盖

11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包装与运输

成套设备的包装与运输应符合GB/T 13384的规定

11.2装箱时随附资料及文件

a使用说明书

b原理图和安装图

C装箱清单

d产品合格证

e备品备件随机附件

f)  专用工具

11 . 3 贮存

成套设备贮存条件应符合5.3的规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