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 100

H 09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184—2017

原铝液贮运安全技术规范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rimary aluminum IiqUid

2017-11-07 发布

2018-04-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信发铝电集团、山东 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包头铝业有限公 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瑞敏、车立志、柴正州、王伟、王跃全、董爱云、姜海涛、赵忠斌、马志军、李振中、 张晓平、张辉、李勇李子健。

原铝液贮运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铝液贮运的基本安全要求、设备设施要求、装卸安全要求、运输要求、危险源辨识、应 急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解铝和铝加工企业原铝液的贮运安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89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5082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 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8005.1铝及铝合金术语 第1部分:产品及加工处理工艺

GB 11567.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 11567. 2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GB/T 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 13495消防安全标志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GB 29741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AQ 8001安全评价通则

AQ/T 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JT/T 198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JB/T 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 8005. 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原铝液 Primary aluminum IiqUid

从电解槽抽取的高温铝液。

3.2

原铝液运输车 VehiCIe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Primary aluminum IiqUid

专门用于运输原铝液的车辆。

4基本安全要求

4.1基础设施要求

4.1.3吊装或者运输原铝液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原铝液泄漏的危险区域内不准许设置休息室或更 衣室。

4.2人员要求

4.3管理要求

a) 原铝液运输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含车辆、真空抬包等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厂家资质 证明、使用说明书等完整资料;

b) 车辆及真空抬包大、中修及日常点检、维护保养制度;

C)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及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d)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

e) 车辆年检及报废管理制度;

f)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及相关事故应急预案;

g) 从业人员管理档案制度;

h)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i) 厂内(厂外)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j) 国家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5设备设施

5.1原铝液运输车安全要求

5.1.3原铝液运输车的综合性能和检验方法应符合GB 18565的规定,车辆技术等级应符合JT/T 198 规定的一级技术等级。

5.1.4原铝液运输车的外廓尺寸及轴荷限值应符合GB 1589的规定。

5.1.6原铝液运输车应设置真空抬包支架,支架应能保证真空抬包吊装方便,并确保车辆运行过程中包 体平稳。原铝液运输车尾部应设置敞开式原铝液回收箱或加防护罩,应能接住从真空抬包包管溢出的原 铝液。

5.1.8原铝液运输车的安全防护装置应符合GB 11567.1GB 11567. 2的规定。

5.1.9原铝液运输车进行厂外运输时应配备定位系统。

a) 车架;

b) 隔热机构与设施;

C)钢板弹簧;

d) 轮轴与平衡架;

e) 车辆制动装置;

f) 真空抬包支架、雨刮器、灯光、转向器、车轮、喇叭;

g) 标识。

5.1.14原铝液运输车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运输里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车辆报废处理要求进行报废 处理。

5.2真空抬包安全要求

5. 2.1 一般要求

5. 2.1.6应定期对真空抬包内衬侵蚀、脱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5. 2. 1.7运输时真空抬包应固定牢靠,避免发生铝液泄漏事故。

5. 2. 1.8在吊运前和停止使用时,应卡好安全卡,包梁的倾翻侧不准许站人。

5. 2.1.9应按规定路线吊运真空抬包,避免与其他物体碰撞。

5. 2. 1. 10倾倒原铝液时,应防止铝液飞溅或洒落伤人,真空抬包周围4m内不准许有非作业人员。

5. 2.1.11打开安全卡时,应对真空抬包横梁进行固定。

5. 2. 1. 12原铝液倾倒结束吊回前应将真空抬包包梁摇正。

5. 2. 1. 13使用真空抬包结束后应定点存放,摆正、放稳。

5. 2. 1.14真空抬包最大包体容量应根据企业情况及原铝液运输车载荷定置。

5. 2. 1. 15对新投用的真空抬包,应对包体做整体检查,确保整体无缺陷,内衬应符合砌筑要求。

5. 2.1.16真空抬包上封头不准许拼接。

5. 2. 1. 17企业应对真空抬包以下项目进行日常点检,并形成日常点检记录:

a) 真空抬包包体应无变形、无裂缝,焊接部位无开焊;

b) 包盖与包体连接螺栓应无松动;

C)包口应无缺损;

d) 包横梁、包耳轴、包耳轴座应无变形、无开裂,耳轴磨损量小于10%;

e) 包体支座应无开裂、无变形、无错位,伽钉无松动;

f) 法兰连接牢固,应无泄漏;

g) 抬包吊环表面应无裂纹;

h) 安全卡焊接处应无裂纹。

5. 2. 2 包体维修

5. 2. 2.1应建立包体检修、砌筑的工艺规程,对包体点检出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建立台账。

5. 2. 2. 2修真空抬包地点应是独立的场所,盛装原铝液的真空抬包不准许进入修包场所。

5. 2. 2. 3修包坑(台)应设围栏,包坑(台)与包之间的空隙应用坚固的垫板覆盖,包坑内不准许积水。

5. 2. 2. 4人工清包时包的内部温度不准许超过40oCo使用机械清包时宜热清。

5. 2. 2. 5人工清理时应从上往下拆除砖衬或使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拆除。

5. 2. 2. 6包体内衬砌筑后应保持干燥,并进行烘烤,确保真空抬包充分干燥。

5. 2. 2. 7检修后的真空抬包,应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 2. 2. 8真空抬包出现大包盖浇注料脱落、倒铝口浇注料破损严重或渗铝时,应进行小修。

5. 2. 2.9真空抬包内衬高强耐火砖单个损坏或脱落时,应进行中修。

5. 2. 2.10真空抬包高强耐火砖损坏严重;内衬与包体中空渗铝;抬包外表面温度在180°C及以上;抬包 使用超过12个月,应进行整体大修。

5.3运输道路要求

5. 3. 1选择或设计运输路线时应整体考虑防洪和周围环境安全,应避开油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重 要桥梁隧道、交通枢纽、机场、军事基地、园林区、居住区、学校及其他人流密集场所。

5. 3.2运输道路应符合消防车行驶要求。

5. 3.3厂内和厂外运输道路上宜设置原铝液运输专用通道,并进行标识,确保与人及其他车辆分流。在 交叉路口处应设置原铝液专用通道指示标识、限速标识、红绿灯、摄像头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专用通道 时应设置防护栏或挡墙,与其他道路进行隔离。

5. 3.4原铝液运输道路应与人行道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原铝液泄漏对行人造成伤害。

6装卸安全要求

6.3出铝前,出铝人员应确认真空抬包达到出铝标准,应由专人指挥天车吊稳真空抬包,真空抬包的吊 运指挥应符合GB 5082的规定。出铝人员对真空抬包等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出铝周围无相关人员后方可 进行出铝作业。

6.4出铝时,操作人员应监护出铝状况,如发现真空抬包有发红现象,应立即停止出铝作业并釆取其他 应急措施;原铝液至包口距离应不低于200 mm,严禁原铝液盛装过满,以免运输时溢出。

6.7卸原铝液前,现场操作人员应进行以下确认:

a) 确认安全逃生线路;

b) 确认指挥人员站在天车工视线范围内;

C)确认驾驶员已下车,并进入安全区域;

d)确认挂钩挂牢、真空抬包无异常情况。

6.8起吊真空抬包时,应先做升降制动试验,试验时真空抬包起吊高度应小于200 mmO起吊、运行操作 应保持平稳,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应保持不少于1. 5 m的距离。

7运输要求

7.2原铝液运输车运行应遵守有关部门线路、速度、载荷等规定。雨、雪、雾等异常天气应特护运行。

7.4从事运输原铝液单位应对运输全过程进行监管,严禁超装、超载、超限、超速运输,不准许进入危险 化学品运输车辆禁行区域,确需进入该区域的,厂内原铝液运输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并釆取相应安 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运输作业。厂外原铝液运输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为其指定 行车时间和路线,并严格执行。

7.6原铝液运输车应按规定路线行驶,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运行路线时,应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 变更。

7.7任何人不准许搭乘原铝液运输车。生产厂区行驶速度应符合GB 4387的规定,厂外道路运行负载 时限速30 km/h、空载时限速40 km∕ho

7.9运输途中如涉水时,涉水深度不准许超过300 mmO遇有路面结冰,应提前做好安全评估,采取防滑 等安全措施。

7.11非驾驶人员及其他车辆不准许靠近原铝液运输车。

8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

a) 所有与原铝液贮运作业场所有关人员的活动;

b) 原铝液贮运作业活动所涉及设备、设施、产品、材料和服务;

C)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

d) 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e) 天气自然因素。

8.3企业危险源辨识宜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a) 宜按照作业流程/设备、作业活动进行;

b) 宜采用不同方式的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阅相关记录(如工作记录、安全检查表、事故事件分析 等)进行;

C)宜按照GB/T 13861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五种直接原因进行;

d)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辨识功能障碍等);

——行为性危害因素(如指挥/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O

8.4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a) 首选采用更新或替代等方式,彻底消除危险源;

b) 其次应通过技术改进或设备改造,降低风险等级,直至降为可容许风险;

C)采用技术管理,通过过程控制来减少风险;

d)对危险源现场进行隔区防护或加装安全防护装置,以减少危害程度。

9应急管理

a)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 《重点部位、关键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C)《原铝液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d) 《生产场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e) 《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应急预案》(地震、极端天气等)。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与风险控制措施

A.1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A.1.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的计算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D)按式(A. 1)计算:

D=L ・E・C          ..............................( A. 1 )

式中: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按表A. 1判定;

E一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按表A. 2判定;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分值,按表A. 3判定。

A.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完全可以 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L

10

6

3

1

0. 5

0. 2

0. 1

A.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暴露于 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于 潜在危险环境 C>5h

每天工作

时间暴露

2 h<≤5 h

每周暴露一次或 偶然地暴露

1 h<≤2 h

每月暴露一次 0. 5 h<≤l h

每年暴露几次出现 在潜在危险环境

10 IninVr≤30 min

非常 罕见暴露 ≤10 min

E

10

6

3

2

1

0.5

A.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发生事故或危险 事件的可能结果

大灾难, 许多人死亡

灾难, 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严重职业病

重大, 轻(微)伤

引人关注, 一般无人伤

C

IOO

40

15

7

3

1

A. 1.2危险程度的评定

危险程度根据D值按表A.4判定。

A.4风险危险程度

D

风险等级

风险描述

>320

I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π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ɪn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 〜70

W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V

_____稍有危险,可以接受_____

A.2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危险程度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如表A. 5所示。

A.5风险控制措施

D

风险等级

风险描述

风险控制措施

>320

I

不可容许风险

不准许继续作业,只有确认风险已降低至可控制时,才 能继续作业

>160 〜320

π

重大风险

立即整改,降低风险至可控后方可开始作业

>70—160

i

中度风险

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20 〜70

IV

可容许风险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需要加以监控、控制

<20

V

可忽视风险

无需釆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调查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调查表见表B. Io

B.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调查表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造成 伤害的类型

时 态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备注

L

E

C

D

风险

等级

1

原铝液 吸出工序

出铝工劳保穿戴不齐

烫伤、灼伤

2

岀铝前真空抬包未预热或预热不充分

爆炸、烫伤

3

真空抬包预热时离出铝口太近

烫伤

4

出铝作业前未给计算机信号

其他伤害

5

使用的真空抬包潮湿或抬包未完全烘干

爆炸、烫伤

6

真空抬包观察孔堵塞

爆炸、烫伤

7

包管密封时,人在包管下钻入钻岀

烫伤、烧伤

8

真空抬包与阳极、槽体母线、盖板接触

触电

9

真空抬包梁损坏、断离_________

起重伤害

10

真空抬包风管接头脱开________

物体打击

11

私自打开网格板未及时恢复______

高处坠落

12

倒铝口紧固不牢靠

烫伤

13

打出铝口及捞炭渣时未佩戴防护面罩

烫伤、烧伤

14

吸铝过程中突发阳极效应

触电

15

阳极突然连续升或连续降

其他伤害

16

吸铝过程中电解质突然迸濺______

烫伤、灼伤

17

出铝过满导致原铝液溢出

烫伤

18

抬包吊运 工序

天车吊包运行时突然失控下降或无法 停车

起重伤害、 烫伤

19

天车钢丝绳出现起刺,钩头,裂纹及断裂

起重伤害、 烫伤

20

天车绝缘不好____________

触电

21

天车工操作不当

起重伤害

22

天车吊运真空抬包时,未及时观察周围 环境

起重伤害、 烫伤

23

真空抬包吊环开焊或有裂纹

起重伤害、 烫伤

24

人员未和真空抬包保持1m以上安全距离

起重伤害

B・1(续)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造成 伤害的类型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备注

L

E

C

D

风险

等级

25

抬包吊运 工序

真空抬包吊运时,人一手扶抬包,一手做 其他工作

起重伤害、 烫伤

26

吊运时抬包下落倾斜或设备故障造成铝 水溢岀

火灾、烫伤

27

真空抬包未放到位,车辆启动导致抬包 坠落

烫伤

28

原铝液 运输工序

抬包内吸入原铝液过满,导致溢出

烫伤

29

真空抬包内衬侵蚀、脱落导致漏铝

火灾、烫伤、 灼伤

30

真空抬包包口法兰盘连接松脱,原铝液 溢出

火灾、烫伤

31

原铝液车点检不到位导致制动失灵、方向 失灵、隔热机构破损、钢板弹簧损坏、线路损 坏、信号/标识缺失等

车辆伤害、 火灾、烫伤

32

驾驶员违法作业(无证驾驶、醉酒、疲劳、 超速等)

车辆伤害

33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辨识延迟、错误)

车辆伤害

34

道路弯曲、不平、速度快导致侧翻或原铝 液溢出

车辆伤害、 火灾、灼烫伤

35

雨、雪、雾异常天气未按要求对行车道路 进行处置

车辆伤害、 火灾、灼伤

36

驾驶员操作不当,原铝液车侧翻导致原铝 液外溢

车辆伤害、 火灾、爆炸、 灼伤

37

原铝液运输车辆起步、停车不平稳导致原 铝液溢出

烫伤、灼伤

38

未按规定在专用车道行驶导致追尾、侧翻

车辆伤害、 火灾、爆炸、 灼伤

39

运输到指定位置时,指挥人员指挥失误

车辆伤害、 烫伤、灼伤

40

运动物危害(原铝液飞溅、原铝液爆炸、铝 包跌落)

灼烫伤、火灾

B・1(续)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造成 伤害的类型

状 态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备注

L

E

C

D

风险

等级

41

铸造灌铝 工序

吊运铝水包时,因天车吊索开焊、裂纹或 抬包故障造成原铝液外溢

火灾、 灼烫伤

42

铝液超出熔炼炉容量铝水外溢

灼烫伤

43

流槽不畅通铝水外溢

灼烫伤

44

未使用炉眼锁紧装置_________

火灾、灼烫伤

45

作业环境温度超出标准要求

其他伤害

46

天车吊运过程中物体坠落_______

机械伤害

47

灌铝速度过快导致铝水喷溅

灼烫伤

48

打开/堵上炉眼操作不当铝液飞溅

灼烫伤

49

在天车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或不及时躲避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50

熔炼中有毒气体排放_________

中毒和窒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