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80

C 50

屮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82352020

代替 GB 282352011

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Hyg ieni C requirements for UltraVi OIet appli ance Of di Sinfecti On

2020-04-09 发布


2020-11-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专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7使用方法

11铭牌和使用说明书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紫外线强度的测量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寿命试验方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零

附录D (规范性附录)空气消毒现场试验

附录E (规范性附录)水消毒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附录F (规范性附录)水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

附录G (规范性附录)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附录H (规范性附录)物体表面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28235-201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与GB 28235-2011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紫外线杀菌灯”的定义及其名称,增加了“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器”“上层平射紫外 线空气消毒器”“紫外线有效剂量”“紫外线水消毒器”“紫外线物表消毒器”的定义;

——删除了不属于产品安全与卫生要求的“规格与分类”和“名称与型号”内容;

——修改了原材料要求,独立成章,并将与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密切相关的原材料要求改为强 制性条款;

——修改了技术要求内容,删除了电器安全性技术要求;

——修改了应用范围的内容;

——修改了“注意事项”的内容,并与“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合并为“铭牌和使用说明书”一章;

——增加了紫外线水消毒器、紫外线物表消毒器的相关要求;

——增加了附录A“紫外线强度的测量方法”、附录B“寿命试验方法”、附录C“空气消毒模拟现场 试验”、附录D“空气消毒现场试验”、附录E“水消毒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附录F“水消毒 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附录G“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和附录H“物体表 面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                 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岀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卫生监督所、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执法监察 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健、梁建生、承叶奇、袁青春、时玉昌、邱杏芬、李炎、王俭、周耀庆、何志明、 乔维汉、宋恒志、黄晔晖。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82352011

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外线消毒器的原材料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 运输与贮存、铭牌和使用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以C波段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 nm~280 nm)为杀菌因子的紫外线消毒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厌、

5 — …  .B ““ SM木裁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感/N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GB/T 5750.1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 10682双端荧光灯性能要求

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GB/T 15144管形荧光灯用交流也子镇流器性能要求

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7262单端荧光灯性能要求

GB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

GB/T 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7988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

GB/T 18202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

GB/T 18204.9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 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9258紫外线杀菌灯

GB 19510.1灯的控制装置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T 19837城镇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

GB 37488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GBZ/T 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紫外线灯 ultraviolet lamp

直接利用紫外线达到消毒目的的特种电光源。

3 . 2

紫外线消毒 UttraViOkt disinfection

利用病原微生物吸收波长在200 nm~280 nm之间的紫外线能量后,其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导致细 胞不再分裂繁殖,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目的的消毒方式。

3 . 3

紫外线消毒器 UItraViokt applance of disinfection

以紫外线灯为光源,利用灯管辐射的紫外线为杀菌因子,对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毒的 器械。

3.4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UltraViOkt appiiance for air 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线灯、过滤网、风机和镇流器组合成的达到空气消毒目的的一种紫外线消毒器。

注:其过滤网和风机不具有杀菌因子的作用               入v>,

3.5

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UPPer flat shot ultraviolet applance for air disinfection

安装于室内墙壁上端或顶端,离地≥2.1 m,紫外线平行于地面射岀,达到空气消毒目的的紫外线空

气消毒器。

3.6                                                      A •

紫外线水消毒器 ultraviolet appliance for Water 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线灯、石英套管、镇流器等密闭在容器中的部件组成,达到水消毒目的的一种紫外线消

毒器。

3.7


SV

紫外线物表消毒器 UItraViOkt appiiance for SUrfaCe disinfection

利用紫外线灯、电源适配器等部件,达到物体表面消毒目的的一种消毒器械。

紫外线强度 UItraVk)Iet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与紫外线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紫外线能量O

注:常用单位为微瓦每平方厘米<μWcm2)或者瓦每平方米(Wm2> O

3.9

紫外线有效剂量 UltraViolet effectVe dose

在一定运行时间内,紫外线消毒器所能实现的微生物杀灭紫外线剂量。

注:也称为紫外线消毒器的生物验证剂量。

3 . 10

消毒周期 disinfection cycle

紫外线消毒器实施一次消毒操作处理达到消毒要求的全过程。

3 . 11

消毒时间 dssinfection time

紫外线消毒器在本标准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的时间。

3 . 12

(紫外线灯)有效寿命 effective iifetime of UltraViolet lamp

新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强度值降低到本标准规定的70%时的累计点燃时间。

3.13

循环风量 CyCliC Wind volume

在标准空气状态下每小时通过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内循环的空气体积流量。

注: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4原材料要求

4.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4.1.1紫外线灯

4.1.1.1原材料

紫外线灯应采用石英玻璃或紫外线透过率不低于石英玻璃的原材料。故广

4.1.1.2紫外线强度

双端和单端紫外线灯的初始紫外线强度分别应不低于表1、表2中规定值的93%,其他紫外线灯强 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双端紫外线灯的初始紫外线强度规定值

标称功率/W

4

6

8

13

15

18

30

36

60

75

100

150

250

320

400

550

750

1 000

紫外线强度/(μW∕cm2

9

15

22

50

62

100

135

190

250

305

400

650

720

900

1 150

1300

1 730

2单端紫外线灯的初始紫外线强度规定值

标称功率/W

5

7

9

11

18

24

36

55

75

95

150

紫外线强度/(片W/cm2

16

22

33

51

65

110

150

170

304

400

4.1.1.3启动性能 厂

4.1.1.3.1应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4.1.1.3.2宜采用电子镇流器,并应符合GB/T 15144GB 19510.1等相关标准要求。

4.1.1.4其他技术性能

应符合GB/T 19258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4.1.2其他原材料要求

4.1.2.1过滤网滤材应具有阻挡紫外线泄漏的功能。采用纤维滤材的过滤网,不应有粉尘脱落。

4.1.2.2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零部件及壳体宜采用阻燃、抗紫外线辐射、耐腐蚀的材料(柜机侧后板采用 飯金件的除外),不宜采用风速调节器。

4.1.2.3移动式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万向轮宜采用静音万向轮。

4.1.2.4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应设置人体感应保护装置。

4.2紫外线水消毒器

4.2.1紫外线灯 4.2.1.1原材料

应符合4.1.1.1的要求O

4.2.1.2紫外线强度

应符合4.1.1.2的要求o

4.2.1.3启动性能

应符合4.1.1.3的要求o


4.2.1.4其他技术性能


应符合GB/T 19258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4.2.2其他原材料要求



4.2.2.1紫外线水消毒器与水接触的其他材料应符合GB/T 17219的要求,其中石英套管每毫米石英 厚度的紫外线透射率应不小于90% o           Q

4.2.2.2紫外线强度计(若有)应有检定合格证明o

4.3紫外线物表消毒器


(ʌsʌ


4.3.1紫外线灯 4.3.1.1原材料

应符合4.1.1.1的要求o   乂 J

4.3.1.2紫外线强度

应符合4.1.1.2

4.3.1.3启动性能

应符合4.1.1.3的要求o

4.3.1.4其他技术性能

应符合GB/T 19258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4.3.2其他原材料要求

4.3.2.1紫外线物表消毒器宜密闭性能完好,并应安装有制动锁开关的门。

4.3.2.2紫外线物表消毒器体内胆宜耐热,表面平整、光洁o

4.3.2.3紫外线物表消毒器体内四角宜为弧形结构,有条件的宜采用反光性能较好的材料。

5技术要求 5.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5.1.1基本工作条件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在以下环境中正常工作:

a)  使用电源电压220 V22 V,电源频率:50 HZ1 Hz

b)  环境温度:5C40C

C)相对湿度:≤80⅞ O

5.1.2主要元器件紫外线灯


5.1.2.1紫外线强度

应符合4.1.1.2的要求。

5.1.2.2紫外线强度波动范围

在开机5 mm后,正常工作状态下紫外线强度变化应达到稳定,波动范围不大于均值的5% O

5.1.2.3有效寿命

主要元器件紫外线灯的有效寿命应≥1 000 ho

5.1.3工作噪声

整机运行时应平稳可靠、无振动,噪声限值应≤55 dBA计权)O

5.1.4循环风量            V

整机初始循环风量应不小于适用体积的8o

5.1.5消毒效果     乂>

5.1.5.1模拟现场试验

在实验室温度为20 C25 C、相对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开机作用至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 的时间(最长消毒时间不应超过2 h),对空气中污染的白色葡萄球菌(8032)的杀灭率应≥99.9%

5.1.5.2现场试验

在现场自然条件下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条件,开机作用至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最长 消毒时间不应超过2 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应≥90.0% o用于医疗机构环境空气消毒的,消毒后 空气中菌落总数还应符合GB 15982的卫生标准值;用于其他场所消毒的,消毒后空气中菌落总数还应 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5.1.6泄漏量 5.1.6.1紫外线泄漏量

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在2.1 m以下安全区域内紫外线泄漏量应≤5 μWcm2o其他紫外线

空气消毒器距消毒器周边30 Cm处,紫外线泄漏量应≤5 μWcm2 O

5.1.6.2臭氧泄漏量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工作时,在有人条件下,室内空气环境中的Ih平均容许臭氧浓度为0.1 mg∕m3 O

5.2紫外线水消毒器

5.2.1基本工作条件

紫外线水消毒器在以下环境中正常工作:

使用电源电压:220 V+22

V,电源频率:50 Hz±1 Hz;环境温度:5 C40 C



5.2.2主要元器件紫外线灯

5.2.2.1紫外线强度

应符合4.1.1.2的要求o

5.2.2.2紫外线强度波动范围

应符合5.1.2.2的要求o


5.2.2.3有效寿命

应符合5.1.2.3的要求o


5.2.3紫外线有效剂量

应符合GB/T 19837的规定

5.2.4消毒效果

5.2.4.1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在实验室温度为20 °C25 °C的条件下,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消毒最低有效剂量等参数和程 序进行消毒处理,应使大肠杆菌(8099)下降至0 CFU/100 mL0

5.2.4.2模拟现场试验

在试验现场自然条件下,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消毒最低有效剂量等参数和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应使大肠杆菌(8099)下降至0 CFU/100 mL

5.2.4.3现场试验!

在现场自然条件下,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消毒最低有效剂量等参数和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用于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的,消毒后水中粪大肠菌群数应符合GB 18466的标准值;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 的,消毒后水中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 5749的标准值;用于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后水中微生物指标应 符合GB 37488的标准值;用于再生水消毒的,消毒后水中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标 6

准的标准值;用于其他水质消毒的,消毒后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O

5.3紫外线物表消毒器

5.3.1基本工作条件

应符合5.1.1的要求O

5.3.2主要元器件紫外线灯

5.3.2.1紫外线强度

应符合4.3.1.2的要求。

5.3.2.2紫外线强度波动范围



应符合5.12.2的要求。

5.3.2.3有效寿命

应符合5.12.3的要求。

5.3.3工作噪声

应符合5.1.3的要求o

5.3.4消毒效果

5.3.4.1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在实验室温度为20 °C25 °C,开机作用至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对指标微生物的杀灭对数

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o       ⅜

3对指标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消毒对象

指标微生物

试验方法

杀灭对数值

医疗器械和用品表面消毒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抱(ATCC 9372)

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ATCC 19977CMCC 93326)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_________________

载体法

≥3.00

其他物体表面消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大肠杆菌(8099)

载体法

≥3.00

注:按使用说明书要求选择相应指标微生物。

5.3.4.2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

在现场自然条件下,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条件进行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开机作用至产 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经模拟现场试验对被试物体表面上污染的指标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 应≥3.00;经现场试验被试物体表面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应1.00o用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的, 消毒后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还应符合GB 15982的卫生标准值;用于其他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后物体表 面上菌落总数还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3.5泄漏量

5.3.5.1紫外线泄漏量

距消毒器周边30 Cm处,紫外线泄漏量应≤5 μWcm2 O

5.3.5.2臭氧泄漏量

应符合5.1.6.2的要求o

6应用范围 6.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卫生要求的生产车间、公共场 所,在有人条件下的室内动态空气消毒,也可在无人条件下使用。

、托幼机构等场



6.2紫外线水消毒器

适用于各种水体的消毒O

6.3紫外线物表消毒器

适用于医疗器械和用品、餐(饮)具以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消毒。

7   ∕* ffl ≠- '≠

7使用方法

Xr

7.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尽•

7.1.1根据待消毒处理空间的体积大小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适用体积要求,选择适用的紫外线空气消 毒器机型O            ∖7 y

7.1.2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7.1.3进行空气消毒时,应关闭门窗,接通电源,指示灯亮,按动开关或遥控器,设定消毒时间,消毒器 开始工作。按设定程序经过一个消毒周期,完成消毒处理。动态空气消毒器运行方式采用自动间断 运行。

7.2紫外线水消毒器

7.2.1根据待消毒处理水的水质、水量、水温选择相应规格的紫外线水消毒器机型。

7.2.2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紫外线水消毒器。

7.2.3进行水消毒时,应接通电源,指示灯亮,按动开关或遥控器,消毒器开始工作,完成消毒处理。

7.3紫外线物表消毒器

7.3.1根据待消毒物体表面积大小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适用的紫外线物体表面消毒器 机型。

7.3.2进行消毒时,应接通电源,指示灯亮,按动开关或遥控器,设定消毒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 求使其被消毒物品的表面均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使用紫外线消毒箱时应适量放置被消毒的物品,不 应放置过满、过挤,并关闭好设有制动锁开关的门,消毒器开始工作。按设定程序经过一个消毒周期,完 成消毒处理。

8检验方法


8.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8.1.1主要元器件


8.1.1.1紫外线强度


按附录A的方法测定。


8.1.1.2紫外线强度波动范围


5个时间检测点,应包括开灯5 min和有效消毒时间,分别测定紫外线强匱戎十算均值及其波动 范围


8.1.1.3  有效寿命


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O


8.1.2 工作噪声


GBZ/T 189.8规定的方法测定。



8.1.3循环风量


GB/T 14294—2008B.2.1规定的方法%


8.1.4消毒效果


8.1.4.1模拟现场试验



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定。

X?

按附录D规定白懺崔测定。


8.1.4.2 现场试验


8.1.5泄漏量


8.1.5.1紫外线泄漏量


开启紫外线消毒器5 min.待稳定后,按5.1.6.1规定距离.用紫外线强度计检测紫外线强度。


8.1.5.2臭氧泄漏量


GB/T 18202规定的方法测定


8.2紫外线水消毒器


8.2.1主要元器件


8.2.1.1紫外线强度


按附录A的方法测定。


8.2.1.2紫外线强度波动范围

8.1.1.2的方法测定

8.2.1.3 有效寿命

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

8.2.2紫外线有效剂量

GB/T 19837规定的方法检测。

8.2.3消毒效果 8.2.3.1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按附录E规定的方法测定。

8.2.3.2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


按附录F规定的方法测定。

8.2.4 泄露量

8.2.4.1紫外线泄漏量

8.1.5.1的方法测定。


8.2.4.2臭氧泄漏量


GB/T 18202规定的方法测定。


8.3紫外线物表消毒器



2

8.3.1.1紫外线强度


8.3.1主要元器件


按附录A的方法测

8.3.1.2紫外线强度波动范围

8.1.1.2的方法测定

8.3.1.3 有效寿命

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

8.3.2 工作噪声

GBZ/T 189.8规定的方法测定。

8.3.3消毒效果 8.3.3.1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按附录G规定的方法测定。

8.3.3.2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

按附录H规定的方法测定O

8.3.4泄漏量 8.3.4.1紫外线泄漏量

8.1.5.1的方法测定o

8.3.4.2臭氧泄漏量

GB/T 18202规定的方法测定O

9标志与包装


9. 1

9. 2


包装标识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包装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要求O


10


运输和贮存



10.1


运输


可用一般交通工具运输,运输过程中应有防雨、防震措施O

10.2 贮存

应贮存在无腐蚀物体、干燥、通风的室内。

11铭牌和使用说明书

I    、函

11.1总则         乂)

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11.2注意事项 11.2.1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安装、使用,定期维护、保养,保养及维修时拔下电源插头o

11.2.2紫外线消毒器视使用时间测定紫外线强度,紫外线灯累积使用时间超过有效寿命时,应及时更 换灯管。

11.2.3紫外线消毒器应由专业人员维修。在紫外线下消毒操作时戴防护镜,必要时穿防护衣,避免直 接照射人体皮肤、黏膜和眼睛。

11.2.4严禁在存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使用。

11.2.5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时,不应堵塞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的进风口、岀风口 ;应根据使用环境清 洁情况定期清洁过滤网和紫外线灯表面,保持清洁。动态空气消毒期间不应随意关机。

11.2.6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时,保持待消毒空间内环境清洁、干燥,关闭门窗,避免与室外空气流 通;不宜使用风速调节器。

11.2.7紫外线水消毒器的石英套管或灯管破碎时,应及时切断紫外线水消毒器电源、水源,并由专人 维修。

11.2.8紫外线物表消毒器内不可进水,用湿布清洁时,需切断电源,用风扇吹干或晒干。消毒器工作 时,不宜打开门,避免紫外线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需中途打开需关闭电源。被消毒的器具或物品应 清洁,不滴水。不宜用于多孔物体表面的消毒。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紫外线强度的测量方法

1 000 mm1 mm。                      ZXOy

A. 1.3操作要求

进行紫外线强度测定前,应先用酒精棉球擦除灯管上的灰尘和油垢。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眼睛和人体裸露部位被紫外线灼伤。

A.2紫外线强度在线测量系统

A.2.1原理和组成

A.2.1.1紫外线强度在线测量系统是根据紫外辐射通量投射到标准单位面积的功率和紫外线强度计 的接受表面距被测灯管表面的距离成反相关关系的原理,使用多探头在近距离测量紫外线强度,经加权 平均计算均值,并换算为紫外线强度计的接受表面距被测灯管表面的距离为1 000 mm±1 mm的强度 值(μWcm2)

A.2.1.2紫外线强度在线测量系统由4个紫外线强度探头、实时采集发射装置和接收汇总计算终端 组成。

A.2.2测试条件

A.2.2.1电源电压和环境条件应符合设备运行条件要求。

A.2.2.2消毒器具有将紫外线强度探头固定在被测试灯管表面的空间。

A.2.3测量步骤

A.2.3.1将紫外线强度探头分别卡在被测紫外线灯上,使接受面垂直面对灯管。H型和U型灯管将 4只探头分别卡在灯管的1/43/4处;直管型灯管使用3只探头分别卡在1/41/23/4处。

A.2.3.2开启实时采集发射装置电源后启动消毒器,使消毒器正常工作。

A.2.3.3开启消毒器5 mm后,直接在终端读取紫外线强度值(μWcm2)0

A.2.4操作要求

测量时确保测量探头和实时采集发射装置不影响风机等器件正常工作,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有静电 装置时会对紫外线强度值产生影响。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寿命试验方法


以紫外线强度计,测定紫外线消毒器中紫外线灯的强度值最低有效使用时间。

测定应在电源电压220 V+4.4 V、电源频率50 Hz+0.25 Hz、温度20

25 °C、相对湿


度<60%,且无对流风的环境中进行。紫外线灯在燃点时,不应受到剧烈的振动和碰撞O

紫外线强度计经由计量部门检定,且在有效期内。J

应符合A.1.1.2的要求o           、

&

单支灯的寿命从新的紫外线灯点燃5 min开始计时,按灯的紫外线强度降低到70 μWcm2 (功率 ≥30 W的灯),或降低到本标准规定的70% (功率<30 W的灯)时的累计点燃时间计算

紫外线消毒器中各支紫外线灯的累计点燃时间均≥1 000 h,判为寿命合格O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以人工喷雾细菌气溶胶的方法使受试空气染菌,测定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用于空气消毒的最低有效 剂量。

取白色葡萄球菌第3代〜第7代经36°C±1 °C培养18 h24 h的新鲜斜面培养物,用TPS洗下 菌苔,用营养肉汤培养基稀释成所需浓度。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气雾室同时进行采样;继续作用至第二个预定消毒时间(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再 次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气雾室同时进行采样O

5 S10 s,试验组消毒后视其消毒效果,如消毒合格采样5 mm10 mm)。

数。在完成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采样后,将未用的同批培养基与上述两种样本同时进行培养,作为阴性 对照。若阴性对照组有菌生长,说明所用培养基有污染,试验无效,更换无菌器材重新进行。

空气中含菌量按式(C.1)计算:

C^^ × 1 000

..............................(C.1)


283

式中:

C  ——空气含菌量,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立方米(CFU/m3);

S  ——六级采样平板上总菌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CFU);

28.3——采样流量,单位为升每分(L/mm);

---采样时间,单位为分(min);

1 000   换算系数O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对细菌消毒效果以杀灭率KI计,数值以%表示,按式(C.2)、式(C.3)计算:

Nl =COIG × 100

0


..............................(C.2 )


C0(1 — Ni) — C'i

C 0(1Ni)-


×100


..............................(C. 3 )


式中:

Ni ——空气中细菌的自然衰亡率,% ;

C°,Cι ——一分别为对照组试验开始前和试验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空气含菌量,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 每立方米(CFU/m3);

Ki ——消毒处理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率,%

C0,Cl——分别为试验组消毒处理前和消毒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空气含菌量,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 每立方米(CFU/m3)。

C.6重复试验

同一条件试验重复3次。

Cj结果判定

3次试验结果的杀灭率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

C.8注意事项

C.8.1每次试验均应同时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C.8.2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C.8.3所采样本应尽快进行微生物检验。      霸

C.8.4每次试验完毕,气雾室应充分通风。必要时消毒冲洗,间隔4 h后才可做第二次试验O

C.8.5试验时,气雾室应保持密闭,防止日光直射,并设有空气过滤装置o

C.8.6气雾室排风过滤装置中的滤材应定期更换,换下的滤材应经灭菌后再做其他处理。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空气消毒现场试验

在适用现场,无人情况下,以自然菌为指示微生物,对消毒场所(如病房、寝室、办公室等可密闭的场 所)空气进行消毒或微生物清除处理,验证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实际消毒效果。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对空气中自然菌消毒效果以消亡率计,数值以%表示,按式(D.1)计算:

X =°L G X IOO ..............................D.l

O

式中:

X——消亡率,%

Co ——消毒前空气中平均含菌量,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立方米(CFU/m3);

Ct ——消毒后空气中平均含菌量,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立方米(CFU/m3)。

每次试验对自然菌的消亡率均≥9O.O%者为合格。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水消毒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检测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污水等的紫外线消毒效果,以验证紫外线水消毒器消毒效果能否达到卫 生标准。

取第3代〜第7代的36°C±1 °C培养18 h24h的新鲜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用生理盐水洗下菌 苔,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所需浓度,配制成试验用大肠杆菌悬液。

后将平板倒置,放入36°C±1 °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2 h24h

S =IL犞犇 ×100         ..............................( E.1 )

式中:

S ——大肠杆菌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100毫升(CFU/100 mL);

——滤膜上菌落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CFU);

D --稀释倍数;

V ——被检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E.9.2试验前应测定水温并记录。

E.9.3配制菌悬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E.9.4菌悬液应尽快使用,尽量缩短室温放置时间,以减少细菌的自然死亡。菌悬液应当天使用,不得 过夜。

E.9.5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E.9.6活菌计数因技术操作而引起的菌落数误差率(平板间、稀释度间)不应超过10%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水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

根据产品的使用范围,选用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污水等进行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以验证紫 外线水消毒器实际消毒效果。

F.2.7抽滤泵o

F.2.8温度计o

为阳性对照。

a) 生活饮用水按GB/T 5750.12规定的方法进行;

b) 游泳池水按GB/T 18204.9GB/T 18204.10规定的方法进行;

C)医院污水按GB 18466规定的方法进行;

d)再生水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F.7.2试验前,对紫外线水消毒器,应用无菌水冲洗和通过5 min10 mm,以消除内表面污垢并证明 管路通畅。

F.7.3试验材料、采样口和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否则可造成较大误差。

F.7.4模拟现场试验所用多余的菌悬液、水样等,应消毒后方可排放。所用设备与物品应进行彻底消 毒后再进行下一次试验。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微生物杀灭试验

G. 1目的

在实验室内测定紫外线消毒器杀灭载体上试验微生物所需最低剂量,以验证其消毒效果是否达到 卫生标准。

a) 将载体放在含洗涤剂的水中煮沸30 mm

b) 以自来水洗净;

C)用蒸f留水煮沸10 mm

d) 用蒸f留水漂洗至PH呈中性;

e) 晾干或烘干。

GB 17988规定的方法进行。

各次试验对试验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该照射时间可判 为消毒合格所需照射的时间。    霸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物体表面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

根据产品的使用范围,选用医疗器械及其他用品等物体表面进行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以验证 紫外线物表消毒器实际消毒效果。

a) 所用载体于染菌前,应进行脱脂处理。脱脂方法:

1) 将载体放在含洗涤剂的水中煮沸30 min

2) 以自来水洗净;

3)  用蒸f留水煮沸10 min

4) 用蒸f留水漂洗至PH呈中性;

5) 晾干或烘干。

b) 载体经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滴染法染菌。

人工染菌时,选供试物体表面较平的部位,将规格板于供试物体表面,其中央空格内用无菌棉拭蘸取 培养好的第4代〜第8代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含菌量约为l×108 CFU∕mL~5×108 CFU/mL)均匀 涂抹供试物体表面区块(各为25 cm20待自然干燥后进行试验。

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最低剂量选择1个最短作用时间,对染菌样本或供试物体表面进行杀菌 试验。

试验前,先按G.4.1.3方法确定染菌样本照射位置。

紫外线消毒器对物体表面微生物杀灭效果以杀灭对数值计,按式(H.1)计算。

KL = NO -Nl ..............................( H.1

式中: KL   ——消毒处理对物体表面细菌的杀灭对数值;

NoN——阳性对照组与试验组平均菌落数的对数值。

在规定消毒照射时间内,阳性对照组菌数符合要求,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所有消毒照射样本的杀 灭对数值均≥3.OO,可判为消毒合格。

在规定消毒照射时间内,阳性对照组应有较多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消毒照射样本的 平均杀灭对数值≥1.OO,可判为消毒合格。

H.7.2每次试验均需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H.7.3消毒前后采样(阳性对照组和消毒试验组),不应在同一区块内进行。

H.7.4棉拭涂抹采样较难标准化,为此应尽量使棉拭的大小及用力的均匀、吸取采样液的量、洗菌时敲 打的轻重等先后一致。

H.7.5样本检测应及时。室温存放不应超过2h,否则应置于4C冰箱内,但不应超过4 h0

H.7.6在现场试验中,自然菌的种类较复杂,平板上常岀现大面积霉菌生长,导致无法计数菌落。此 时,在两个平行的平板中如有一个平板可数清菌落数,即按该平板菌落数计算结果。如两平板均有大面 积霉菌生长,应重新进行试验。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