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5.040                                                                    -                 .

N 10                                             SI

—L B .⅝............ 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8472020

智能工厂

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技术要求

Intelligence factory

TeChnkal requrements for industrial control abnorm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2020-07-21 发布

2021-02-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同专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的部署

5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等级划分

5.1技术要求分级

5.2技术要求分类

6技术要求

6.1 基本级

6.2增强级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环境适应性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4)归口 O

本标准起草单位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 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信安网络安全等级测评有限 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雅辉许涛王玉敏和曦杜兰尚文利张晨艳张为群包伟华甘杰夫张哲宇赵剑明刘志远董朋原真马俊闯尚羽佳王静周学良单博蒋浩然陈春雨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来自信息网络的安全威胁正逐步对工业控制系统造成极大的安 全威胁,传统的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在面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监测时因不能识别工业控制系统专 用协议对工业控制系统异常特征分析不足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应用于智能工厂中的工 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对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和报警

应用于智能工厂的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与传统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的主要差异体现在

a智能工厂的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是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检测系统支持十几种主流工 控协议的深度解析内置特有的工控网络检测策略可检测利用工控设备漏洞对工控网络的多 种入侵攻击

b智能工厂的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采用工业级全密闭硬件设计环境适应能力强

C智能工厂的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满足工业现场要求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等需求O

智能工厂

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工厂的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以下简称监测工具的部署等级划分和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的设计开发与测试。          <X

2规范性引用文件                          Xr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5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4857.20包装运输包装件碰撞试验方法

GB/T 4857.232012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3部分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GB/T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37292019远动终端设备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 第4部分腐蚀和侵蚀影响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GB/T15153.1

GB/T17214.4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GB/T 176?Rl

GB/T 17626.5

GB/T 17626.6

GB/T 17626.8

GB/T 17626.10

GB/T 17626.11

GB/T 17626.12201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6

GB/T17626.17

GB/T17626.29

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20275201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0 Hz~150 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 . 1 . 1

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 industrial COntrOl abnormal HIOnitOring instrument

以工业控制网络上的数据包作为数据源监听所保护网络内的所有数据包并进行分析,发现针对工 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入侵病毒流量异常等异常行为的系统

3 . 1 . 2

探测器SenSOr

用于收集可能指示出入侵行为或者滥用信息系统资源的实时事件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分 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组件

[GB/T 20275-2013,定义 3.6]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CS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I SyStem)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RTU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maI Unit)


4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的部署

监测工具是以旁路监测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抓取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并报警1是将监测工 具旁路部署在工业网络交换机的镜像口上工业控制系统业主根据工业网络交换机情况酌情考虑部 署对于工具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见附录AO tr

中央监控计算机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历史数据库服务器

DCS          PLC       数据机床      RTU


1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部署示例

5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等级划分 5.1技术要求分级

按照GB/T 20275-2013有关要求结合工业控制系统需求将技术要求分为基本级和增强级


5.2技术要求分类

将技术要求分为功能要求安全要求、保证要求、性能要求四个方面其中产品保证要求采用 GB/T 20275-2013中的安全保证要求产品性能要求采用GB/T 20275-2013中的性能要求产品功 能要求安全要求分别见表1和表2

1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产品功能要求等级划分


产品功能要求

功能组件

基本级

增强级

数据探测功能要求

_____数据收集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协议分析

入侵行为监测

______√______

/ ⅞j √

工业协议异常行为监测

—       /

-------√-------

网络流量监测

_______√_______

病毒监测

—————

_______√_______

异常分析功能要求

数据分析

------√------

-------√-------

分析方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防躲避能力

F √

_______√_______

网络违规行为分析

------√------

_______√_______

网络异常行为分析

-__———

_______√_______

网络拓扑自动梳理

—————

_______√_______

检测规则管理

—————

_______√_______

事件合并

—————

_______√_______

事件关联

—————

_______√_______

基于流量的高级分析

_______√_______

异常行为溯源

_______√_______

,八工控漏洞入侵行为检测

_______√_______

______安全告警______

______告警方式______

排除响应

定制响应

______全局预警______

_____异常管理_____

管理控制功能要求

图形界面

事件数据库   一

事件分级

______策略配置______

产品升级    一

统一升级

分布式部署   一

集中管理

端口分离

_______√_______


1

产品功能要求

功能组件

基本级

增强级

检测结果处理要求

事件记录

事件可视化

报告生成

报告查阅

报告输出

安全运维管理

安全审计

√_____

产品灵活性要求

报告制定

窗口定义

—   P

-------√-------

事件定义

协议定义

-------√-------

通用接口

:“表示具有该要求;“一”表示对该项无要求

2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产品安全要求等级划分

安全功能要求

功能组件

基本级

增强级

身份鉴别

用户鉴别

鉴别失败的处理

多鉴别机制

鉴别数据保护

用户管理

用户角色

Xz ~~安全数据管理

安全属性管理

数据保护

数据保护

事件数据安全

数据存储告警

通信安全

通信完整性

通信稳定性

升级安全

产品自身安全

产品自身安全

:“表示具有该要求;“一”表示对该项无要求

6技术要求

6.1基本级

6.1.1产品功能要求

6.1.1.1数据探测功能要求

6.1.1.1.1数据收集

应具有实时获取受保护网段内的数据包的能力获取的数据包应足以进行检测分析

6.1.1.1.2协议分析

至少应监视基于以下协议的事件IPICMPARPRlPTCPUDPHTTPFTPTFTPSNMPTELNETO

包含但不限于MOdBUS TCPOPCDNP3Enternet/IP或行业的专有协议等工业控制协议事件的 检测

6.1.1.1.3入侵行为监测

应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暴力破解拒绝服务攻击工业协议脆弱性攻击安全扫描蠕虫病毒脆弱口 令木马后门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等

6.1.1.2异常分析功能要求

6. 1. 1 . 2 . 1 数据分析

应对收集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发现6.1.1.1.3中所述入侵行为

6.1.1.2.2分析方式

应以协议深度分析流量分析模式匹配入侵行为建模分析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入侵异常分析

6.1.1.2.3防躲避能力

应能发现工控协议躲避或欺骗检测的行为IP碎片重组TCP流重组协议端口重定位URL 字符串变形Shell代码变形隧道协议隐蔽通道传输等

6.1.1.2.4网络违规行为分析

发现内部违规的网络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内非授权的新设备非授权启用服务/端口正常服务 的停用违规网络访问违规VPN接入违规的拨号网络违规的远程管理

6.1.1.3异常响应功能要求

6.1.1.3.1安全告警

当系统检测到入侵异常时应自动采取相应动作以发出安全警告

6. 1. 1 . 3 . 2 告警方式

告警可以采取监测工具计算机端监控界面实时提示日志记录等方式

6.1.1.3.3排除响应

应允许用户定义对被检测网段中指定的主机或特定的事件不予告警降低误报

6.1.1.3.4定制响应

应允许用户对被检测网段中指定的主机或特定的事件定制不同的响应方式以对特定的事件突出 告警

6.1.1.4管理控制功能要求

6.1.1.4.1图形界面

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用于管理配置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管理配置界面应包含配置和管理

产品所需的所有功能。                         ×∖

6.1.1.4.2事件数据库

Λλ'∖∣

事件数据库应包括事件定义和分析处理建议等

6.1.1.4.3事件分级

应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将事件分级并报告给管理员

6.1.1.4.4策略配置

应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工具策略配置方法和手段

6.1.1.4.5产品升级

应具有及时更新升级产品和事件库的能力

6.1.1.4.6 统一升级

应提供对系统的事件库进行统一升级的功能

6.1.1.5检测结果处理要求

6.1.1.5.1事件记录

应记录并保存检测到的入侵事件入侵事件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事件发生时间源地址目 的地址危害等级事件详细描述以及解决方案建议等

6.1.1.5.2事件可视化

用户应能通过管理端界面实时清晰地查看入侵事件

6.1.1.5.3报告生成

应能生成详细的检测结果报告

6.1.1.5.4报告查阅

用户可自定义查询条件在管理端浏览检测结果

6.1.1.5.5报告输出

检测结果报告应可输出成方便用户阅读的文本格式包括wordHTMLPDF

6.1.1.5.6安全运维管理

应具备管理功能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a管理安全

1支持对授权管理员的口令鉴别方式且口令设置满足安全要求

2应在所有授权管理员主机和用户请求执行任何操作之前对每个授权管理员主机和用 户进行唯一的身份鉴别

3应为每一个规定的授权管理员主机和用户提供一套唯一的为执行安全策略所必需的安 全属性

b管理方式

1应支持通过COnSoIe端口进行本地管理

2应支持通过网络接口进行远程管理并可限定可进行远程管理的网络接口

3远程管理过程中管理端与监测工具之间的所有通讯数据应加密传输例如https方式

C管理能力

1向授权管理员提供设置和修改安全管理相关的数据参数的功能

2向授权管理员提供设置查询和修改各种安全策略的功能

3向授权管理员提供管理审计日志的功能

6.1.1.5.7安全审计

应具备安全审计功能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a记录事件类型

1被监测工具策略允许禁止的访问请求

2试图登录监测工具管理端口和管理身份鉴别请求

3检测到的异常行为

b日志内容

1数据包发生的时间日期应包括年时间应包括时

2数据包的协议类型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

3攻击事件的详细描述

C日志管理

1应只允许日志管理员访问日志

2日志管理员应能够对日志进行存档删除和清空

3应提供能查阅日志的工具具备对审计事件以时间日期主体ID客体ID等条件检索的 能力并且只允许授权管理员使用查阅工具

4应支持对日志的统计分析和生成报表的功能

5审计事件应存储于掉电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且在存储空间达到阈值时至少能够形成报 警通知管理员

6.1.1.6产品灵活性要求

应支持授权管理员修改和定制报告内容

6.1.2产品安全要求

6.1.2.1身份鉴别

6.1.2.1.1用户鉴别

应在用户执行任何与安全功能相关的操作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 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6.1.2.1.2鉴别失败的处理

当用户鉴别尝试失败连续达到指定次数后系统应锁定该账号并将有关信息生成审计事件最多 失败次数仅由授权管理员设定

6.1.2.2用户管理

应设置多个角色并赋予不同的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计员并应保证每一个用户标识 是全局唯一的

6.1.2.3事件数据安全

应仅限于指定的授权角色访问事件数据禁止其他用户对事件数据的操作

6.1.2.4数据保护

应在遭受攻击时能够完整保存事件数据并保留已经记录的事件数据

6.1.2.5通信安全

6.1.2.5.1通信完整性

应确保各组件之间传输的数据如配置和控制信息告警和事件数据等不被泄露或篡改

6.1.2.5.2通信稳定性

应采取点到点协议等保证通信稳定性的方法保证各部件和管理端之间传递的信息不因网络故障 而丢失

6.1.2.5.3升级安全

应确保事件库和版本升级时的通信安全应确保升级包是由开发商提供的

6.1.2.6产品自身安全

应采取隐藏探测器IP地址等措施使自身在网络上不可见以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

6.1.3产品保证要求

产品保证要求应满足GB/T 20275-20136.2.3安全保证要求

6.1.4产品性能要求

产品性能要求应满足GB/T 20275-20136.2.1.7性能要求O

6.2增强级

6.2.1产品功能要求

6.2.1.1数据探测功能要求

6.2.1.1.1工业协议异常行为监测

应建立业务流量上下限的基线以发现背离基线的峰谷业务流量

应检测异常特点时间段内重放的业务流量

应能针对网络业务系统的安全规定和措施制定出对应的安全检测规则对业务系统的异常行为进 行监测发现业务网络中的违规行为避免内部的安全风险

应能对可疑加密传输检测隐藏信道检测可疑木马通信常规行为中不常见的未知突发网络行为 进行监测

系统支持至少一种工业控制协议的异常行为监测例如MOdBUS TCPIEC 608705104OPCDNP3Ethernet/IP

6.2.1.1.2网络流量监测

应监视整个网络或者某一特定协议JP地址MAC地址端口的报文方向标记位流量和字节流 量并可按协议JP地址MAC地址端口标记位进行聚类分析,TOP N分析

应监视整个网络或者某一特定协议地址端口的报文流量和字节流量

6.2.1.1.3病毒监测

应能检测网络中的木马蠕虫等病毒并将相关事件信息进行展示

6.2.1.2异常分析功能要求

6.2.1.2.1网络异常行为分析

应能发现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扫描设备的异常访问关系异常访问流量异常指令可疑加密流量等 异常行为

6.2.1.2.2网络拓扑自动梳理

应支持自动发现各网段的活跃IP,并将梳理发现的各网段绘制成网络拓扑图

6.2.1.2.3检测规则管理

应支持检测规则按照各检测场景进行分类方便检测规则的查看与配置操作

6.2.1.2.4事件合并

应具有对高频度发生的相同安全事件进行合并告警避免出现告警风暴的能力

6.2.1.2.5事件关联

应具有把不同的事件关联起来发现低危害事件中隐含的高危害攻击的能力

6.2.1.2.6基于流量的高级分析

应能检测网络暴力破解口令行为O

应能检测慢速扫描行为

6.2.1.2.7异常行为溯源

应能对攻击事件及异常行为等线索进行追溯跟踪生成相互关联的报警事件的攻击路线实现对攻 击事件及异常行为的溯源

6.2.1.2.8工控漏洞入侵行为检测

应支持利用已知工控设备漏洞的入侵攻击行为检测支持利用厂商设备漏洞的入侵攻击行为检测

6.2.1.3异常响应功能要求

6.2.1.3.1全局预警

应具有全局预警功能管理端可在设定全局预警的策略后将局部出现的重大安全事件通知其上级 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管理端或者下级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管理端

6.2.1.3.2异常管理

应具有全局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可与安全管理中心或网络管理中心进行联动

6.2.1.4管理控制功能要求

6.2.1.4.1分布式部署

应具有本地或异地分布式部署远程管理的能力

6.2.1.4.2集中管理

应设置异常监测管控平台对分布式多级部署的监测工具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形成多级管理结构

探测器应配备不同的端口分别用于产品管理和网络数据监听

6.2.1.5产品灵活性要求

6.2.1.5.1 窗口定义

应支持用户自定义窗口显示的内容和显示方式

6.2.1.5.2事件定义

应允许授权管理员自定义事件或者对开发商提供的事件作修改并应提供方便快捷的定义方法

除支持默认的网络协议集外还应允许授权管理员定义新的协议或对协议的端口进行重新定位

应提供对外的通用接口以便与其他安全设备如网络安全管理软件防火墙等共享信息或规范化 联动

6.2.2产品安全要求

6.2.2.1身份鉴别

6.2.2.1.1多鉴别机制

应提供多种鉴别方式或者允许授权管理员执行自定义的鉴别措施,以实现多重身份鉴别措施多 鉴别机制应同时使用

6.2.2.1.2鉴别数据保护

应保护鉴别数据不被未授权查阅和修改

6.2.2.2用户管理

应仅限于已识别的指定授权角色可以对指定的安全属性进行查询修改删除改变其默认值等 操作

6.2.2.3事件数据安全

系统应在发生事件数据存储器空间将耗尽等情况时自动产生告警产生告警的剩余存储空间大 小应由用户设定

6.2.3安全保证要求

产品保证要求应满足GB/T 20275-20136.3.3安全保证要求

6.2.4产品性能要求

产品性能要求应满足GB/T 20275-20136.3.1.7性能要求O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环境适应性要求

A. 1概述

环境适应性要求主要包括气候电磁兼容绝缘接地机械适应性外壳防护等每一项又有各自 的具体要求应根据设备实际部署环境的不同由用户和设备制造商确定具体应满足的要求

A.2 工作温度

A.1规定了设备工作贮存和运输温度条件设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时其功能和 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贮存和运输时不应发生裂痕老化或其他损坏当经 受该温度范围后再恢复到工作温度范围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应用于温度快速变化场合的设备在经受不超过50 °Cmιn的温度变化时应能正常工作

A.1温度条件

等级

工作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贮存和运输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

高温

低温

高温

I

0

60

—40

70

π

—40

70

—40

85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温度要求范围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3 相对湿度

设备在表A.2规定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O

A.2相对湿度条件无凝结

等级

低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5

95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相对湿度要求范围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4大气压力

设备工作大气压力条件见表A.3

A.3大气压力条件

等级

低气压

_______________kPa_______________

高气压

_______________kPa_______________

I

80

106

π

70

106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大气压力要求范围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5防腐蚀

设备工作在盐雾环境条件下或存在其他化学活性物质应提供工业环境中抗腐蚀和侵蚀的能力保 证设备在表A.4A.5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期使用

A.4盐雾

等级

最大盐雾浓度 mg∕m3

I

≤5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抗腐蚀性要求范围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5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等级

依据标准

化学活性物质

I

GB/T 17214.4

工业清洁空气

π

中等污染

IH

严重污染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抗腐蚀性要求范围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6抗霉变

设备工作在潮湿多雨地区和霉菌滋生环境下不应发生霉变并能够正常工作

A.7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辐射和传导发射限值按GB 4824CLASS A,电磁兼容抗扰度的性能判据要求 见表A.6

同时设备应满足工业环境中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具体技术指标见表A.7A.26

A.6性能判据

性能评价判据

说明

A

试验期间和试验后受试设备均应按预期要求继续运行无功能丧失或性能下降

B

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允许出现暂时的性能下降或功能丧失但设备可以自我恢复试验后设备 应按预期要求继续运行不能出现系统死机复位或重启

C

试验期间允许受试设备出现暂时的性能下降或功能丧失但需要人工干预或系统复位才能 恢复

A.7辐射发射及传导发射要求

测试项

测试端口

依据标准

测试频段

限值

辐射发射

整机

GB 4824GB/T 9254

30 MHZ1 GHZ

A

传导发射

电源口信号口

150 kHz30 MHZ

A

A.8外壳端口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2

3接触放电±6 KV空气放电±8 KV

A

4接触放电±8 KV空气放电±15 KV

A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9整机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试验频段

判据

I

GB/T 17626.3

2(3 V/m80%AM)

80 MHZ1GHZ

A

3(10 V/m80%AM)

A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0电源端口及信号端口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4

3电源口 ±2 KV,信号口 ±1 KV

Λ

π

4电源口 ±4 KV,信号口 ±2 KV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1信号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5

线-地

2

Λ

π

3

Λ

IH

4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2直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5

线-地

3

线-线

3

Λ

π

4

4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3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5

线-地

3

线-线

3

Λ

π

4

4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4电源端口及信号端口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试验频段

判据

I

GB/T 17626.6

2(3 V80%AM)

150 kHz80 MHZ

Λ

π

3(10 V80%AM)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5整机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8

稳定持续磁场4级 短时作用磁场4

Λ

π

稳定持续磁场5级 短时作用磁场5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6整机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10

4

Λ

π

5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7电源端口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12-2013

2

Λ

π

3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8振铃波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122013 的表 1

3

Λ

π

4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19电源口 OHz150 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16

3

Λ

π

4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0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11

2

B

π

3

B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1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11

2

C

π

3

C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2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试验参数

电压实验 等级

电压降低所需 时间

降低后电压维持 时间

电压增加所需 时间

判据

I

GB/T17626.11

70% UT

突变

1周期

25周期

Λ

X

特定

特定

特定

特定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3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17626.17

2

Λ

π

3

Λ

IH

4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4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29

试验等级40%UT70%UT ;持续时间1 S

Λ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5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短时中断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29

试验等级O%UT ;持续时间1 S

B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26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变化抗扰度要求

等级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判据

I

GB/T 17626.29

试验等级80%UT120%UT ;持续时间1O S

A

X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等级具体电磁兼容性能力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环境与客户协商确定

A.8绝缘性能

A.8.1绝缘电阻

设备的绝缘电阻要求见表A.27o

A.27绝缘电阻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一般环境绝缘电阻

GB/T 137292019 的表 13

湿热环境绝缘电阻

GB/T 137292019 的表 14

A.8.2绝缘耐压

设备的绝缘耐压要求见表A.28o

A.28绝缘耐压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严酷等级

额定绝缘电压小于60 V的回路

GB/T15153.1

VW2

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 V的回路

VW3

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小同等电压下空气更容易产生电离现象使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建议高海拔地区使用 的设备通过合理设计保证其绝缘性能

A.8.3泄漏电流

设备工作时对保护接地端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 mA

A.9接地

设备应具有接地端子及标记标记应具耐久性且易识别,接地直流电阻不大于IO mΩ0

A.10机械适应性

设备应提供工业环境中的机械适应性能力具体技术要求见表A.29o

A.29机械适应性要求

名称

依据标准

等级

备注

I导轨安装

面板安装

正弦振动-工作

GB/T 2423.10

5 Hz≤≤9 Hz,7 mm

9 Hz≤≤150 Hz,2.0 g每分钟一倍频程±10%

5 Hz≤≤9 Hz,7 mm

9 Hz≤≤150 Hz,20 g每分钟一倍频程±10%

在三个互相垂直 轴的每个轴上分 别扫描10

冲击-工作

GB/T 2423.52019

15 g

持续时间11 ms∕次 脉冲波形半正弦

每个坐标轴的+/ 方向各进行3次冲 击即共18

随机振动-包装运输

GB/T 4857.232012

堆码高度2.5 m

采用GB/T 4857.232012附录A中规定的水平

II曲线振动持续时间为4h

3个轴向分别进行

碰撞-包装运输

GB/T 4857.20

10 G,脉冲持续时间11 ms,60/min,1 000

A. 11外壳防护

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由制造商和用户协商确定防护等级宜从表A.3O规定的范围内选择O

A.30外壳防护等级表

防尘等级

防水等级

依据标准

IP2X

IPX0

GB/T 42082017

IP3X

IPX1

IP4X

IPX2

IP5X

IPX3

IPX4

IPX5

IPX6

IP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