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 020
H 09
YS/T 1285—2018
Safety SPeCifiCatiOll for SilVer Smelting PrOdUCtiOlI
2018-12-26 发布
2019-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 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山东恒邦 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貴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虹、田雪北、叶钟林、李玉东、向磊、魏正东、梁春来、谢太李、夏珍珠、李伟、 周志、胡忠东、张晓星、王光忠、陈海军、张发志、张燕、张绵慧、庄宇凯、曹亚军、贺小唐、赵雨.
银冶炼安全生产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冶炼安全生产的规范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银冶炼生产企业的生产、维护、检修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幺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芽最畀
GB/T 1576工业锅炉
GB 2894
GB 3095
GB 4387
GB 5082
GB 5083
GB 6067
GB 6222
GB 6441
安全标志当 环境空气4 工业企业, 起重吊运IS 生产设备安 起重机械k 工业企业煤 企业职工心
'用导,
铁路、4 :信号
卫生设 规程 世全规 h故分
本(包括所
是注日期頤気.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仔的修改恭∙fc本文件.
规程
GB/T 12145火力发电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曝吋羅 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矗B GB/T 20801.1~6压力管道规范
GB 25467铜、镣、钻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9压缩空压站设计规范
GB 50030氧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53 I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9 35~110 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規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ZI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AQ/T 305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AQ 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4企业文化安全建设导则
YS 5017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设计技术规范
YS 5018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经济设计规范
TSG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 7603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起宽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还原熔炼作业 reduction Slnelting OPeratiOn
还原熔炼作业指将预处理后的阳极泥或银精矿配入适量的熔剤、返料、还原剂,加入熔炼炉内,往炉 内送入压缩空气、柴油、燃气等燃料.物料入炉后,逐渐升温,除去水分,氧化物相继挥发而进入烟气,物 料开始熔化并发生造渣反应,金、银被还原出来的金属铅熔体所捕集,形成贵铅。
3.2
氧化精炼作业 OXidatiOn refining OPeratiOn
氧化精炼作业指还原熔炼所得贵铅,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熔剂、氧化剂等辅料,并鼓入压缩空气、富氧 或纯氧,使绝大部分杂质氧化成不溶于金银的氧化物,进入烟尘或形成炉渣除去,得到金、银合金。
3.3
银电解作业 SiIVer electrolytic OPeratiOn
银电解作业指将银阳极板作为阳极,用钛板或不銹钢板作为阴极,以阴、阳极相间的方式装入电解槽 中,以硝酸银溶液为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上的银和电位较银负的金属溶解进入溶液,其他金 属进入阳极泥,银从阴极上析岀的过程.
3.4
浇铸作业 CaSting OPeratiOn
浇铸作业指将熔融合金注入模具中,凝固后形成铸锭的过程。
3.5
中间转运包 intermediate transfer PaCk
用于盛装金、银合金熔体、炉渣等物料并进行转移作业的设备。
3.6
关键装置the key device
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
3.7
重点部位the key PartJi
银冶炼生产过程中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炉窑、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以及对安全生产 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
3.8
危险源hazards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 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
略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可能 [后采的人或物.
4安全管理
4.1机构设置和职责
4.1.1机构设置
企业应按法律法规摯%设置安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4产管理网ShM责管理本企业的安
相应的
ac工作.
生产和职业卫生专、兼职
4.1.2职贵
4.1.2.1企业应建立、健全f 人员安全职责。
4.1.2. 2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和职M⅛蛙: 人员安全和职业卫生职责的履行情况、蟲
确龄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及从业
对各级督理部门、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及从业 冃施制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4.1.2. 3企业应按照AQ/T 9004的规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
理念及行为准则,并教育、引导全体人员贯彻执行.
4.2安全生产投入
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提取安全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改善安全 生产条件.
4.3工伤保险
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4.4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4. 4.1企业应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 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机、物、环境的损害.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但不少于GB/T 33000中规定的内容.
4.4. 2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岗位安全风险,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4.3企业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 其适用性。
4.4.4企业应按照GB/T 28001要求,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使 文件、记录处于受控状态。
4.4.5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査 评估.
4.5教育培训管理
4. 5.1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定 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实施分级管理,建立员工安全 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依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4. 5. 2新员工入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岗位变更人员、离岗一年以上重新复岗的人员,应进行车间、班组两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 5. 3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并按规 定参加再培训.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合格后方可任职。
4. 5.4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 5. 5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 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 5.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 5.7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经交通运输主管 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 5.8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应对进入作业现场作业人 员,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4. 5.9企业应对检査、参观、学习等外来的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对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进 行教育和告知。
4.6安全设施管理基本要求
4. 6.1企业总平面布置应符合GB 50187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和建筑灭火器配置应分别符合GB 50016和GB 50140的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报批审査和安全评价工 作.
4.6. 2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 査、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4.6.3安全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应对安全、职业卫生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企业的安全、职业卫生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査和维护保养;
——安全、职业卫生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安全、职业卫生设施不得随意拆除、 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维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企业应对安全、职业卫生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 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企业应针对关键装置进行运行、巡检、保养管理并保存记录;
一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X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管理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管理; 企业应对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按照“五定”原则,即定检维修方案、定检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 定检维修质量、定检维修进度要求制定综合检维修计划,并做好记录;
一设备设施的报废应办理审批手续,在报废设备设施拆除前应制定方案,并在现场设置明显的报 废设备设施标志。报废、拆除涉及许可作业的,应办理作业审批,并在作业前对相关作业人员进 行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报废、拆除应按方案和许可内容组织落实.
4.7工艺和设备设施安全 4. 7.1企业应保证下列设备设施完整,运行安全可靠: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包括管件和阀门;
泄压和排空系统;
--紧急停车系统;
监控、报警系统;
一冶金炉窑烟尘回收系Y 冶金炉窑倾转限位 冶炼过程中产生日
一应急消防设施;Λ
一应急救援物资、设应 能源供给系统(水、 机械和电气设各杉 各作业程序间的.
F施(包Affl设备、设施); k联锁控h4统;
理处
一劳动保护用品及相关峡;
-作业现场照明好;
-防雷防静电设施;
其他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的设
4. 7. 2企业应对生产工艺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分析。
4. 7.3企业生产装置开车前应组织检査,进行安全条件确认.安全条件应満足下列要求:
一现场工艺和设备符合设计规范,
系统气密测试、设施空运转调试合格;
——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配件等完整无缺陷I
机械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无缺陷;
——裸露的齿轮、轴及高度在2 m以下的链传动、传动带有防护罩;
机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置.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
缆线的金属外包皮等.均已釆取保护接地或接零;
主电室、配电室、主要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设有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器监视装置;
一特种设备由专业单位生产、安装、维修,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 用证或安全标志;
—巳制订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装置开车方案;
一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
——已完成应急预案演练.确认应急措施可行;
——各种风险已得到控制.
4. 7. 4企业生产装置停车应満足下列要求:
——编制停车方案、制定应急措施;
——操作人员能够按停车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照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4. 7.5企业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
——企业应制定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应急措施;
——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按照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对未制定应急措施的紧急情况,及时撤离工作人员,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程序紧急停车,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
——企业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規程,对工艺参数运行出现的偏离情况及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 控制不超出安全限值,偏差及时得到纠正。
4.8检维修
检维修应做到如下要求:
——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编制检维修方案,并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对检维修单位、人员进行资质确认;
—办理工艺、设备设施交付检维修手续;
——对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检維修前对安全控制措施、方案进行确认;
—为检维修作业人员配备合格、齐全的劳动保护用品;
——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检维修期间对检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査;
——检维修后办理检维修交付生产手续.
4.9报废设备设施的拆除
4. 9.1在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作 业人员在作业前需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办理拆除设施交接手续.
4. 9. 2企业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应先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4. 9. 3企业欲报废的容器、设备和管道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处 置。
4.9.4拆除炉体前应进行安全确认,确保炉内温度降至常温,应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确保浓度符合 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4.9. 5特种设备拆除和报废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相应条款执行。
4.10银冶炼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4.10.1企业应加强对至少包括以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湿法处理系统:指阳极泥预脱铜、脱硒工序,阳极泥处理以湿法为主的流程中分银和银还原工 序;
——火法系统:指阳极泥或银精矿的熔炼、吹炼工序,湿法流程中的回转窑工序»
―电解系统:指将银合金板转换为电银粉的工序;
—-浇铸系统:指银阳极板浇铸工序和银锭浇铸工序I
——银产品储存系统:指银产品在销售之前在生产厂内堆存、安保的工序。
4.10.2企业应建立关键工艺、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档案,按照安全重要性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专业的 职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査,并形成记录•
4.10. 3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为重大危险源时,还应按4.16. 4执行.
4.1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4.11.1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 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 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 措施等内容。
4.11.2企业进行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监护.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4.12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依法合理进行生产作蝴取确理,加强对作野働作饕为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设施、工艺 技术以及作业人员作业行为嘴行姦:风险识别.采取相应的控.降低作业行为安全风险。监督、 指导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1∣职』,卩生.规章制度、耳作规程,杜绝违矗虹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三违”行为. K ¾
4.13警示标志
4.13.1企业应根据作瑁书 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墓 4.13.2企业应在设备设 1 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9
4.13. 3企业应按有关规定X
,按照规定 提示、警示,告知危险
4.13.4企业应在可能产生严:
同时设置告知牌,告知产生职业危写 果等.
所的实用
F志,进*
*维修、成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
■国栏和警示标志一
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髙、禁行等栋志
M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岁158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后果、预防及应a商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
住車较大危申申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 的4类、后果励急措施等。
[馋喉区域
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
4.14相关方管理 4. 14.1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 表现评价、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企业应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
4.14. 2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 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4.14. 3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 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4.15变更管理
企业应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时,采取有效 控制措施并进行管理。
4.16风险管理
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可参考附录A,但其方法和内容不局限于附录A.
4.16.1危险源识别
企业应对本单位的所有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及常规、非常规的 活动和状况,并依据GB 18218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
4.16. 2风险评价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 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物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分析.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O
4.16. 3风险控制
4.16. 3.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 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可行性;
全性;
--可靠性.
4.16. 3. 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体防护措施。
4.16. 3. 3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 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4.16. 4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16.4.1企业应对确认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备案。企业 应建立健全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对危险源实施分级管理.制定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和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距离。
4.16.4.2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对重大 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4.17风险信息更新
4.17.1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4.17. 2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査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4.17.3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技术改造项目;
——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的调整.
4. 18隐患排査与治理
4.18.1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査治理工作,建立以隐患排査治理体系为基础的事故隐患排査治理制 度.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的责任,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査、专业检査、季节性 检査、节假日检査、日常检査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査。对排査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 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
4.18.2企业应依据有关法规、标准,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査治理标准或排査 淸单,明确排査的范围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排査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 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服务范围.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 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 织机构发生较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査。
4.18. 3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査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 企业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治理方案。隐患 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 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4. 18.4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竺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械5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4.18.5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征和效県评估.
4.18. 6企业应对事故隐患想漕治航情况如实记录,并定期理行爵卜分蜜及时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并 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的要求定期报送§患排摯
职业■康管理K
4. 19. 1企业应按照法』诉、标准Z范的顼求.为作业属艮供符合职业辜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劳动 防护用品,产生职业病危k的工作场所应ii置防护设僵
4.19. 2企业应制定职螞害防治ii ⅛J∣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得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4.19.3企业作业场所应,GBZ 2,BZ 2. 2的要求.. U
4. 19.4企业应确保使用様物品作lfe⅛MK⅞≡J⅛∣lk⅛所不得住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 业时,高毒作业场所与貝:谶业场補I点.Λ
4.19. 5企业应在可能发生急裡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 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涵5的泄監,定期检 Btd录.
4. 19. 6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S,½S⅛⅛设置标识牌,吿钮谿g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 案。
4. 19. 7企业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査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 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4. 19. 8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 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4. 19.9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4. 19.10企业应按照GBZ 158、GBZ/T 203的规定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 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存在或 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 的作业岗位,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4.19. 11企业如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申报,接受其监督。企业应组织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并登记在档•应委托具有相 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并向劳动者公布.
4. 19.12企业应根据接触危害的种类、强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 和器具,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并进行监督检査。
4. 19.13企业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检査,定期校验和维 护,每次校验后应记录、船封.
4. 19.14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 査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4.19.15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4.20应急管理
4.20. 1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4.20.2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 员,并组织训练;无条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4. 20.3企业应明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和救援队伍的职责。
4. 20. 4企业应按AQ/T 9002、GB/T 29639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 20. 5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4. 20. 6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査、维护和保养, 确保其完好、可靠。
4. 20.7企业应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证应急通信网络的畅通。
4. 20. 8企业应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 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4. 20.9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 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预演后应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
4. 20.10企业应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 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4. 20.11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4. 21事故事件管理
4. 21.1企业应加强对险肇事件的管理,分析发生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杜绝类 似事件的发生。
4. 21.2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做到事故管理“四不放过”。
4. 21.3企业应按照GB 6441开展事故统计分析,宜与国际通行的事故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应将对标结 果纳入日常事故统计工作中。
4. 21.4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账。
4.21.5企业应将承包商、供应商在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纳入本企业事故进行管理。
4. 21.6企业应明确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措 施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 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21.7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 21.8企业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
4. 21.9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査,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 故调査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査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10
4. 21.10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企业负責组织调査的.企业应按规定成立事故 调査组组织调査.査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等,按时提交事故调査报 告。
4. 21.11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管理措施;
——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账。
5工序及设备安全作业要求 5.1阳极泥转运、储存管理
阳极泥跨地区转运时应执行《危擎物转移联单代理办法,,暨安全环保防范措施,阳极泥堆存库至 少应采取防震、防雨、防腐蚀、防尊瀾鰻全措施。、
5.2脱铜作业
5. 2. 1本作业主要伤害黄、机械伤害,屮 窒息濬耕爆炸、起页伤害,
5. 2. 2进行吊运物料时,应严格执彳产十不吊”他要求。
5. 2.3向反应槽内加物册,应执彳譽I物?!后加版的作却勺式.
5.2.4加酸作业应开启反应釜尾气亦风发置篱帜駱操作过#中不得此反应釜观察口.
5. 2.5严禁在不安全的養下对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润滑、加油、擦拭、维作业。
5.2.6作业人员要定时对岭铜反应槽.输送料管道、脱钢后液“存糟、硫酸ii甜⅛进行现场巡査.
5. 2.7使用加压脱铜设备瞰:业还f
一人员必须持“压力遗|仲讯”方可上岗操作=操作人0应睜矗及容器技术特性、结构、工
艺流程、工艺参数、矗发獄渾羸面最蹒8羸Jb理见;
——设备运行启动前应巡视、检査设融无异常,机割野、安全附件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管道接 头、阀门有无泄漏,确认安全訶羸启加压釜投入帰7
一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岗位工艺和设备操作规程,紧密观察检测仪表或装置、安全附件,严禁加压 釜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5. 2.8进行脱铜液压滤前,须对压滤设备、相关设施进行安全确认后,才能开始压滤作业。压滤过程中, 应定期巡査压滤机运行情况,当压滤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或停机处理。
5. 2.9如使用的设备含有放射性物质,在生产、维护和检修等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等方式确保人员的安全,同时应遵守AQ/T 30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要求。
5. 2.10操作作业过程如有物料或溶液飞溅至身体或眼睛上.按本企业现场应急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5.3脱硒作业 5. 3.1事故伤害类型
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灼道、中毒、窒息、起重伤害、其他伤害。
5.3.2湿法脱硒 5. 3. 2.1在进行脱硒前,须确认尾气吸收装置可有效运行,并开启尾气吸收装置。
5. 3.2. 2往脱硒反应釜添加物料时,参照5. 2.3执行.
5.3. 2.3添加试剂时,作业人员须站在加料口的侧边缓慢、均匀加入.
5.3. 2.4配制氯酸钠水溶液时,严禁与浓酸、火源接触。氯酸钠配制结束后,作业人员须及时清洗工作 服、工作鞋及相关工具,避免造成灼伤.
5. 3. 2. 5取样判断作业终点时,作业人员应站在脱硒反应釜观察口一侧用取样勺取样判断,严禁正对脱 硒反应釜观察口.
5. 3. 2. 6如有物料或溶液飞溅至作业人员身上或眼睛内,应急处理按5. 2.10执行.
5. 3.3回转窑焙烧蒸硒
5. 3.3.1回转窑开窑前,应对窑系统做全面检査,清理回转窑周围易燃易爆物品,确认系统具备开窑调 试条件后才能进行开窑点火作业。
5. 3. 3. 2进行泡料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带好防酸面罩,严禁人员站在槽盖上作业,以防槽盖腐蚀坠落至 槽内.泡料前应先检査槽内物料量,以防外溢,泡料时应缓慢加入物料和酸。
5. 3. 3. 3升温喷油或天然气前应先送风或惰性气体置换,待炉内有明火时才能将燃气或油的流量调大, 无明火应停止将油或天然气送入窑内,以防发生爆炸•点火作业时还应确保天然气安全联锁控制系统运 行正常,意外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
5. 3. 3.4回转窑升温前应制定相应的升温控制方案,升温过程中应注意窑体膨胀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 应急措施。
5. 3.3.5进行出塔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带好防护面屏.打开塔底阀门时,作业人员不应靠得太近同时缓 慢打开阀门,以防高温酸液外溅伤人,现场应急按5. 2.10执行。
5. 3. 3. 6进行停窑作业时应制定相应的降温控制方案,严禁降温过快。
5. 3. 3.7回转窑作业过程中应确保烟气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5.4分银作业
5.4.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灼烫、中毒、窒息、其他伤害.
5.4. 2在往分银槽内加入物料前,应按对尾气处理系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安全连锁控制系 统能否正常运行进行安全确认•
5. 4. 3添加分银试剤时,作业人员须站在分银槽加料口的侧边缓慢、均匀加入.
5. 4.4严禁作业人员正对反应槽观察口进行辅料添加、作业情况观察等动作.
5.4. 5使用液氨的单位还应建立本单位的液氨泄漏应急处置预案和防冻伤措施,上岗前应对作业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
5. 4. 6作业人员身体若接触到液氨,应按5. 4.5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5.5银还原作业
5. 5.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灼烫、中毒、窒息、其他伤害.
5. 5. 2在向银还原槽内加入物料前,应参照5. 4. 2进行安全确认•
5. 5. 3添加还原试剂时,作业人员须站在银还原槽加料口的侧边缓慢、均匀加入。
5. 5.4严禁作业人员正对还原槽观察口进行辅料添加、作业观察等动作。
5. 5. 5使用甲醛的单位还应建立本单位的甲醒泄漏应急处置预案,使用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使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 5. 6作业人员若接触到甲醛时,应按5. 5.5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5.6还原壻炼和氧化精炼作业
5. 6.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灼烫、火灾、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窒息、高处坠落、其
他爆炸、其他伤害.
5. 6. 2生产现场严禁摆放易燃易爆物品,油库或燃气站周围严禁一切火源,且应按照相关要求配备消防 设施及应急物资。
5. 6. 3保持作业现场和生产工具干燥,禁止将带有明水的生产工具与高温熔体直接接触。
5. 6.4使用天然气和煤气做燃料时,应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生产现场应安装相应的气体泄漏检测报警 装置,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5. 6. 5在开始作业前,应对安全联锁控制系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等能否有效 运行进行安全确认.
5. 6.6烘炉作业时应按照炉窑的升温控制方案进行作业.
5. 6. 7点火升温喷油或燃气前应先送风或惰性气体置换.待炉内有明火时才能将燃气或油的流量调大, 无明火应停止将油或天然气送入窑内,以防发生爆炸;点火作业时还应确保天然气安全联锁控制系统运 行正常,意外情况下应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停火时应先闭油/天然气,后闭风。
5.6.8应根据岗位工艺控制要求,控
5. 6.9使用燃烧喷枪时,在喷枪彳
火焰熄灭应立即关闭燃料阀,
5. 6.10在进行炉体转动作
操作规程的控制要求,同时
5. 6.11
5. 6.12
检。
5. 6.13 __________
含水过高,造成炉内进水,
5. 6.14炉体水冷构件发
水进入炉内或流淌到炉体耐:
5. 6.15放渣或出炉作业前,必痴
5. 6.16放渣或出炉作业时,作业大
辐射或高温熔体喷溅造成人体伤害.
5. 6.17
5. 6. 18
人.
5. 6. 19
5. 6. 20
5. 6. 21
护面罩。
应定期检査压9
在还原熔炼和
在还原熔炼和
气■气动
I发喷炉、 时.β
喷嘴、
压缩I"昌i
寸不能正
為喷枪内用氮 ,作业人员须位于 联锁 炼作' 精炼作'
正
完好状态,防止压缩空气
戸行正常。
IIl统、应急处置系统进行巡
炉体的安个距离扉
对炉体
:”.确保风量、压力、 故.
许可
对中间转运包进行清理、安
防热辐射、耐
炉口 •防止回火喷出烟气伤人.如 i方可重新点火。
体的转速和倾转角度应遵守
分离器
!J情况不附泄漏的水进行引流,避免
;并进行预热.
:防护面罩等劳保用品,防止高温热
在敞口转运高温熔体时,熔体液面距中间转运包上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15 cm.
装有高温熔体的中间转运包在吊运过程中应走规定路线,避开地面行人,中间包倾翻侧严禁站
在对炉渣进行破碎、分拣、转移作业时,应确认炉渣温度降至规定温度以下.
停炉或停止供天然气、煤气输送时,除关闭电磁控制阀外,还应关闭手动控制阀。
清理收尘系统内的烟灰等物料时,应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评估,作业人员须穿戴防尘服和防
5.7银阳极板浇铸作业
5. 7.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灼烫、物体打击、其他伤害。
5. 7. 2进行银阳极板浇铸作业前,应对中间转运包或浇铸包、中频保温炉和浇铸模具进行预热。
5. 7. 3中冋转运包转运过程中应控制好运行速度防止银嫦体飞溅、中间转运包倾翻等。
5. 7.4浇铸过程中,应做好防止银水飞溅或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5.7. 5在银液转运或浇铸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时.应先停机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操作。
5.7.6检査浇铸机和清理浇铸现场时,应切断电源停止设备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
上述操作。
5. 7.7对银阳极板进行分拣时,应防止费伤和手被划破。
5. 7.8工作现场工具摆放整齐,消防设施配备齐全。
5.8银阳极板整形作业
5. 8.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物体打击、灼烫、其他伤害。
5. 8. 2在银阳极板整形作业前,须先确认银阳极板是否降至适宜温度以下。
5. 8. 3在进行银阳极板整形作业时,应注意防止扭伤、砸伤、划伤等。
5. 8.4银阳极板在吊运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站在吊运的安全距离内.
5. 8. 5银阳极板在钻孔时阳极板底面要放平,钻孔过程中避免出现反转、划伤人等情况。
5. 8.6自然堆码银阳极板时,应堆码整齐,堆码高度不宜高于1.5 InO
5.9银电解作业
5. 9.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灼烫、中毒、窒息、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其他伤害.
银电解厂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5. 9. 2电解液配制应在耐硝酸腐蚀的容器内进行,且配液系统应有相对应的抽风、排烟和尾气处理系 统,电解液应储存于耐硝酸腐蚀的容器内。
5. 9.3电解液配制时,须对酸液飞溅进行安全防护。
5. 9.4银电解系统内所有的输送管道均应选用耐硝酸腐蚀材质.
5. 9. 5在装槽、出槽、更换残极作业前,须停止挡槽机或银粉刮刀运行,停止硅整流向电解槽供电;在操 作过程中对酸液飞澱进行安全防护。
5. 9.6使用吊车辅助出装槽时,作业人员应与吊运物保持安全距离.
5. 9. 7送电前应仔细整理槽面,检査硅整流、挡槽机/银粉刮刀等,确保送电安全。
5. 9.8进行银粉干燥时应与干燥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烫伤。
5. 9. 9在银粉装箱转运过程中,应防止側滑、倾倒等不安全情况发生。
5. 9.10在残极清洗、内外袋清洗的过程中应防止地面湿滑造成摔伤。
5. 9.11阳极板装袋时应防止码放的阳极板倾倒伤人。
5. 9.12电解液净化作业时,在用吊车吊运物料时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吊运物脱落、倾倒造成人员伤 害;采用热分解法时,还需防止冒釜,或者水蒸干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
5. 9.13应按要求合理控制电解液温度,避免鋭氧化物挥发。
5.10银锭浇铸作业
5.10.1本作业主要伤害: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灼烫、物体打击、其他伤害。
5.10. 2应按照相应银粉熔化炉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5.10.3在进行银锭浇铸作业前,应对相应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确认。
5.10.4新堪垠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确认。对已使用的堪蜗应及时检査用堪状态,当堪堪不具备安全使用 条件时,应停止使用并更换新堪堪.
5.10.5作业用乙煉和液化气瓶应离明火源IOm以上,同时气瓶应配有防倾倒和检测泄漏装置。
5.10. 6银锭浇铸现场地面上不得有积水.
5.10.7熔化过程中向炉内添加银粉时,须使用绝缘工具。
5.10.8熔化过程中,如发现堪塀破损,立即断电、停止加银粉,待熔体冷却后调换堪堪.
5.10. 9起吊堪堪前,应对起吊用钢丝绳、堪堪夹具进行仔细检査,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起吊过程中要
14
做到慢、轻、稳、实,堪垠夹具扣紧,吊运过程中平稳缓慢行走。
5.10.10浇铸作业时应穿戴隔热服、高温隔热手套、腿套和防护面屏等劳保用品.
5.10.11浇铸时应做到平、稳、准,以防高温熔体飞溅伤人。
5.10.12进行银锭洗涤作业时应佩戴面罩等防护用品,以防酸液溅在皮肤上烧伤,现场应急处置按
5.2.10 执行。
5.10.13银綻在切头或锯头时须将银锭压紧,切头或锯头过程中严禁作业人员将手伸到切头刀行程范 围内.
5.10.14在搬运银锭时,应防止砸伤、扭伤和划伤等.
5.11产品包装、运输、储存作业 5.11.1本作业主要伤害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其他伤害。
5.11.2银锭在转运过程中应与设备设施、作业人员保留安全距离。
5.11.3
5.11.4
银锭应码放整齐,自然堆码高序誉舞过1貯・ 银锭在称重、打码、包装,⅝½B∣IRm⅛备的
6银冶炼过程中危险化学品使用要求
6. 1应使用包装符合法律、/I法*溯章的规定】岛彖标推、行业标J
6. 2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序,应当根据Jf NIj的術险化学為的' 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4、防火、爆、⅛E.S⅛、中和廠觀、防雷、 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環设备、设
的危险化学品。
府危险糟4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 ,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 养,保证设备、设施的正
防靜
丄并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经脣性维 心
应当4成分类地储存在专用场挡内,并指卦员f
釐测、检验;建立危险化学品出— q…
应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在奪狄案府套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以及夔数量应当符合曖小椎或/国家有关规定。
操作人员应根据所使用危险化寧漏特性釆用相对应的爲成范措施.并按其相应的操作要求进
常使用。 .
6.3生产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学品专用场地的设施、设备漏
6.4
6.5
6.7
行操作。
负责管理,定期对危险化 制制.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7银冶炼过程中危险废弃物处理要求
7.1银冶炼过程中产生和使用后的危险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不同,分类进行处理。
7.2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材料应清洗干净后才能丢弃至本单位规定的回收处理点,由单位统 一协调处理。
7.3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应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处理.
7.4除以上条款外,危险废弃物处理还应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 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中的相应条款。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瓣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A.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见表A. 1.
« A.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序 号 |
工序 /设备 |
作业 /活动 |
危险源或 危险因素 名称 |
可能 造成的 伤害类型 |
状企 |
时态 |
危险性评价 |
风险 等级 |
控制 措施 | |||
L |
E |
C |
P | |||||||||
1 |
脱铜作业 |
吊运 |
吊车异常 |
起重伤害 | ||||||||
2 |
加、放物料 |
物料飞滅 |
灼買 | |||||||||
3 |
升温 |
蒸汽泄漏 |
灼烫 | |||||||||
4 |
升压 |
容器爆裂 |
容器爆炸 | |||||||||
5 |
压泌 |
物料飞溅 |
机械伤害 灼St | |||||||||
6 |
脱硒作业 |
加、放物料 |
物料飞激 |
灼黄 | ||||||||
7 |
吊运 |
吊车异常 |
起重伤害 | |||||||||
8 |
配置氧酸钠 |
氯酸钠 |
灼烫 | |||||||||
9 |
添加象酸钠 |
氣气 |
中毒窒息 | |||||||||
10 |
作业走动 |
地面湿滑 |
其他伤害 | |||||||||
11 |
开窑 |
易燃物 |
火灾 | |||||||||
12 |
為硒 |
尾气 |
中春窒息 | |||||||||
13 |
点火 |
燃料 |
爆炸 | |||||||||
14 |
分银作业 |
添加试剂 |
物料飞激 |
灼位 | ||||||||
15 |
添加试剂 |
尾气 |
窒息中毒 | |||||||||
16 |
添加试剤 |
试剂泄漏 |
窒息中毒 | |||||||||
17 |
根还原 作业 |
添加试剤 |
物料飞激 |
灼烫 | ||||||||
18 |
添加试剂 |
尾気 |
窒息中毒 | |||||||||
19 |
添加试剂 |
试剂泄88 |
窒息中毒 | |||||||||
20 |
还原爆炼 氧化精炼 作业 |
烘炉 |
燃料 |
火灾爆炸 | ||||||||
21 |
添加物料 |
入炉物料 |
火灾 爆炸 灼烫 | |||||||||
22 |
吊运 |
吊车或 物料 |
起重伤害 其他伤害 机械伤害 |
表A.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续)
序 号 |
工序 /设备 |
作业 /活动 |
危险源或 危险因素 名称 |
可能 造成的 伤害类型 |
状态 |
时态 |
危险性评价 |
风险 3級 |
控制 措施 | |||||
L |
E |
C |
P | |||||||||||
23 |
还原够嫁 H化精炼 作业 |
尾气处理 |
吸收装置 异常 |
中毒窒息 | ||||||||||
24 |
嫦体转运 |
壞体飞戳 |
灼建火灾 其他伤害 | |||||||||||
25 |
炉液破碎 |
炉證飞截 |
其他伤害 物体打击 | |||||||||||
26 |
升温 |
熱料 |
爆炸 | |||||||||||
27 |
冷却 |
水冷构件 漏水 |
-JF |
, | ||||||||||
28 |
生产 |
4 |
懸炸 火灾 | |||||||||||
灼It Kfeft* |
5 |
J |
L | |||||||||||
29 |
银阳极板 浇傳作业 |
预熱 |
E3≡ |
te⅛⅜¾^ |
IZ | |||||||||
30 |
转运 |
灼歳火灾 |
ZZl |
匚 | ||||||||||
31 |
浇铸 |
^⅜¾⅝>1c⅜ |
≡∣ |
LZ |
IF | |||||||||
32 |
浇铸 |
机雄* |
Il |
t | ||||||||||
33 |
阳极板 分拣 |
阳极N |
略打Ife |
T | ||||||||||
34 |
银阳极板 整形作业 |
修整 |
阳极板 |
其他伤害 |
二 | |||||||||
35 |
转运 |
银阳极板 |
物体打击 其他伤害 | |||||||||||
36 |
码放 |
银阳极板 |
物体打击 | |||||||||||
37 |
银电解 作业 |
电解液配制 |
酸、根粉 |
灼烫中毒 窒息 | ||||||||||
38 |
出装槽 |
阳极板 |
物体打击 | |||||||||||
39 |
出装槽 |
⅜⅛ |
触电 | |||||||||||
40 |
出装槽 |
机械设备 |
机械伤害 | |||||||||||
41 |
出装槽 |
电解液 |
灼黄 | |||||||||||
42 |
出装槽 |
地面湿滑 |
其他伤害 | |||||||||||
43 |
转运 |
阳极板 /银粉 |
物体打击 其他伤害 | |||||||||||
44 |
残极清洗 |
馆体飞機 |
灼St |
表A.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续)
序 号 |
工序 /设备 |
作业 /活动 |
危险源或 危险因素 名称 |
可能 造成的 伤害类型 |
状5 |
时态 |
危险性评价 |
风险 等级 |
控制 指旅 | |||
L |
E |
C |
P | |||||||||
45 |
银电解 作业 |
残极清洗 |
地面混滑 |
其他伤害 | ||||||||
46 |
电解液净化 |
冒釜/蒸干 |
火灾爆炸 | |||||||||
47 |
银綻浇傳 作业 |
日常作业 |
漏电 |
触电火灾 | ||||||||
48 |
加热 |
圮埸破损 |
灼烫触电 | |||||||||
49 |
添加物料 |
工具不绝缘 |
触电 | |||||||||
50 |
浇铸 |
嫦体飞溅 |
灼烫火灾 | |||||||||
51 |
日常生产 |
媳气泄漏 |
火灾爆炸 | |||||||||
52 |
日常4产 |
地面机水 |
爆炸其他 伤害 | |||||||||
53 |
切头 |
操作不当 |
机械伤害 | |||||||||
54 |
转运 |
操作不当 |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 |||||||||
55 |
产品包装 运输储存 作业 |
转运 |
安全距离 不足 |
物体打击 | ||||||||
56 |
转运 |
操作不当 |
车辆伤害 | |||||||||
57 |
堆码 |
安全空间 不足 |
物体打击 | |||||||||
58 |
日常作业 |
操作不当 |
其他伤害 | |||||||||
59 |
包装 |
操作不当 |
机械伤害 | |||||||||
60 |
打码 |
操作不当 |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 行业标准 银冶炼安全生产规范 YS/T 1285—2018
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邮政编码>100009 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 1/16印张1. 5 字数41千字 2019年5月第一版2019年5月第一次印刷
•
统一书号.155024 • 1580 定价:36. OO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