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218—2010 代替 CJ/T 218—2005
PiPe and fittings Of acrylic ester/Vinyl ChIOride graft CO-POIymer resin for Water SUPPIy
2010-03-15 发布
2010-08-01 实施
-¾ Z.- —ɪ-
刖 昌
本标准管件落锤冲击试验等效釆用JIS K 674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本标准是对CJ/T 218-2005«给水用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的修订。与CJ/T 218-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材料中弹性密封圈和胶粘剂的描述;
——增加了产品分类;
——补充了压力等级;
——补充了产品规格;
-—增加了管材尺寸中弯曲度、平均外径偏差和不圆度、壁厚、承口、插口的要求;
——修改了管材液压试验的环应力;
——修改了管件坠落试验;
--补充了管材组批;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管件规格尺寸(参考值);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注塑成型管件的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积水(青岛)塑胶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积水(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恒玉、姜文源、高山慎儿、孙方欣、李雪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J/T 218—2005 o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给水用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管材及管件的术语和定义、材料、产品分类、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长期输送水温不大于45 °C的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给水管材及管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33.1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4615聚氯乙烯树脂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6111液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
GB/T 667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 7306.1 55°密封螺纹尺寸 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和圆锥外螺纹
GB/T 8801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坠落试验方法
GB/T 8802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GB/T 8803注塑成型硬质聚氯乙烯(PVC-U) ʌ氯化聚氯乙烯(PVC-C).丙烯腊-丁二烯-苯乙烯三 元共聚物(ABS)和丙烯睛-苯乙烯-丙烯酸盐三元共聚物(ASA)管件热烘箱试验方法
GB/T 8804. 2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硬聚氯乙烯(PVC-U)ʌ氯化聚氯乙 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VC-H I)管材
GB/T 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 9113. 1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 10002.1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0002. 2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 13526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
GB/T 14152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
GB/T 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9278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定义
GB/T 19471.1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 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封试 验方法(ISo 13845 :2000, IDT)
GB/T 19471. 2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密封试 验方法(ISo 13844 :2000, IDT)
GB/T 21873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ISO 4633,2002, MOD)
QB/T 2568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液剂型胶粘剂
QB/T 2803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 19278确立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 acrylic ester/Vinyl ChlOride graft CO-POlymer resin
由丙烯酸与氯乙烯树脂共聚而成的共聚树脂材料。
3.2
公称压力(PN) nominal PreSSUre
管道系统输送20 °C水的最大工作压力。
4材料
4. 1生产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管材及管件(简称管材、管件)的材料为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树 脂,加入为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管材、管件所需的添加剂组成的混配料。添加剂应分散均匀,且不应加 入增塑剂。
4.2任何添加剂的加入不应引起感官不良感觉,损害产品的加工和粘接性能及影响本标准规定的其他 性能,生活饮用水用管材和管件不应使用铅盐稳定剂。
4. 3允许使用本厂生产同类产品的清洁回用料,回用料的使用不应影响管材及管件的性能。
4.4弹性密封圈的材料应符合GB/T 21873的规定。
4.5连接用胶粘剂为管材及管件配套生产的专用胶粘剂,胶粘剂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胶粘剂的性能
______________项 目______________ |
指 标 |
试验方法 | |
树脂含量/% |
≥10 |
按照QB/T 2568的规定 | |
溶解度 |
不岀现凝胶结块 | ||
粘度/(mPa∙ s) |
500±100 | ||
粘结强度/MPa |
固化15 min |
≥1.25 | |
固化2 h |
≥2. 50 | ||
水压爆破强度/MPa |
≥2. 80 |
5产品分类
5. 1管材
5.1.1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弹性密封圈式和溶剂粘接式。
5. 1.2管材的规格应符合GB/T 10002.1的规定,管材按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分类,公称压力 等级和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da |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 ||||||
Sl 6 |
S12. 5 |
SlO |
S8 |
S6.3 |
S5 |
S4 | |
SDR33 |
SDR26 |
SDR21 |
SDRl 7 |
SDRl3. 6 |
SDRll |
SDR9 | |
PNO. 63 |
PNo.8 |
PNl. 0 |
PNl. 25 |
PNL 6 |
PN2. 0 |
PN2. 5 | |
公称壁厚en | |||||||
20 |
— |
— |
— |
— |
— |
2.0 |
2.3 |
25 |
一 |
— |
— |
— |
2. 0 |
2.3 |
2.8 |
表2 (续)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da |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 ||||||
Sl 6 |
S12. 5 |
SIO |
S8 |
S6. 3 |
S5 |
S4 | |
SDR33 |
SDR26 |
SDR21 |
SDRl 7 |
SDR13. 6 |
SDRlI |
SDR9 | |
PNO. 63 |
PNo.8 |
PNl. 0 |
PNl. 25 |
PNl. 6 |
PN2.0 |
PN2.5 | |
公称壁厚en | |||||||
32 |
— |
— |
— |
2.0 |
2.4 |
2.9 |
3.6 |
40 |
— |
— |
2.0 |
2.4 |
3.0 |
3. 7 |
4.5 |
50 |
— |
2.0 |
2.4 |
3.0 |
3.7 |
4.6 |
5.6 |
63 |
2.0 |
2.5 |
3.0 |
3.8 |
4.7 |
5.8 |
7. 1 |
75 |
2.3 |
2.9 |
3.6 |
4. 5 |
5.6 |
6.9 |
8.4 |
90 |
2.8 |
3.5 |
4.3 |
5.4 |
6.7 |
8.2 |
10. 1 |
110 |
2.7 |
3.4 |
4.2 |
5.3 |
6.6 |
8. 1 |
10.0 |
125 |
3. 1 |
3.9 |
4.8 |
6.0 |
7.4 |
9.2 |
11.4 |
160 |
4.0 |
4.9 |
6.2 |
7. 7 |
9.5 |
11.8 |
14.6 |
_300__ |
4. 9 |
6.2 |
7.7 |
9.6 |
11.9 |
-ɪ |
18.2 |
___ |
6.2 |
7.7 |
9.6 |
11.9 |
14.8 |
ɪ- |
— |
315 |
7.7 |
9.7 |
12.1 |
15.0 |
18.7 |
23.2 |
— |
355 |
8.7 |
10.9 |
13. 6 |
16.9 |
21. 1 |
26. 1 |
— |
400 |
9.8 |
12.3 |
15.3 |
19.1 |
23.7 |
29.4 |
— |
注1:管材最小壁厚不小于2. 0 mm□ 注2:公称压力PN的单位为MPaO |
5.2管件
5.2. 1管件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粘接式承口管件、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管件、螺纹接头管件和法兰连接 管件。
5.2. 2管件按加工方式不同,分为注塑成型管件和管材弯制成型管件。
5.3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当输水温度不同时,应按表3给出的不同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九)修正工作压力。用折减系数 乘以公称压力得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表3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温度/°C |
折减系数£ |
O<r≤25 |
1 |
25<r≤35 |
0.8 |
35<≤45 |
0.63 |
6要求
6. 1管材
6. 1. 1外观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陷、分解变色线和其他影响到性能的表面凹凸缺陷。管材不应含 有可见杂质。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6.1.2颜色
一般为灰蓝色,也可由供需双方确定采用其他颜色。
6. 1.3不透光性
管材不应透光。
6. 1.4管材尺寸
6. 1.4. 1 长度
a) 管材的有效长度一般为4 m或6 m,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长度不允许负偏差。
b) 管材的有效长度不包括承口的深度。管材长度(L)、有效长度(L)见图1所示。
图1管材长度
6. 1.4.2 弯曲度
管材弯曲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管材弯曲度
公称外径4/mm |
≤32 |
40 〜200 |
≥250 |
弯曲度/% |
____不规定_____ |
≤1.0 |
≤0. 5 |
6. 1.4.3平均外径偏差和不圆度
PNO. 8以上的管材平均外径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不圆度的测量应在出厂前进行。
表5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单位为毫米
平均外径daa |
不圆度 |
平均外径daa |
不圆度 | ||
公称外径dn |
允许偏差 |
公称外径4 |
允许偏差 | ||
20 |
÷0. 3 O |
1.2 |
IlO |
+0.4 O |
2.2 |
25 |
+0.3 O |
1.2 |
125 |
+0.4 O |
2.5 |
32 |
+0.3 O |
1.3 |
160 |
+0.5 O |
3.2 |
40 |
+0.3 O |
1.4 |
200 |
+0.6 O |
4.0 |
50 |
+ 0, 3 O |
1.4 |
250 |
+0.8 O |
5.0 |
63 |
+ 0. 3 O |
1.5 |
315 |
+ 1.0 O |
7.6 |
75 |
+ 0.3 O |
1.6 |
355 |
+ 1.1 O |
8.6 |
90 |
+ 0.3 O |
1.8 |
400 |
+ 1.2 O |
9.6 |
6. 1.4.4 壁厚
6. 1.4.4. 1管材任意点壁厚(勾)及偏差应符合表2和表6的规定。
表6壁厚及偏差 单位为毫米
壁厚ey |
允许偏差 |
壁厚Cy |
允许偏差 |
壁厚勺 |
允许偏差 |
e≤2.0 |
+0.4 0 |
11.3<e≤12.0 |
÷1.8 O |
20. 6<e≤21. 3 |
+3.2 0 |
2.0<e≤3.0 |
÷O. 5 0 |
12. 0<e≤12. 6 |
+ 1.9 0 |
21.3<e≤22. 0 |
÷3. 3 0 |
3.0<e≤4.0 |
+ 0.6 0 |
12. 6<e≤13. 3 |
÷2.0 0 |
22. 0<e≤22. 6 |
+ 3.4 0 |
4.0<e≤4. 6 |
÷0.7 0 |
13. 3<e≤14.0 |
+ 2. 1 O |
22. 6<e≤23. 3 |
+ 3.5 0 |
4.6<e≤5.3 |
÷0.8 0 |
14. 0<e≤14. 6 |
+ 2.2 0 |
23.3<e≤24. 0 |
+ 3.6 0 |
5.3<e≤6.0 |
÷0. 9 0 |
14. 6<e≤15. 3 |
÷2. 3 0 |
24. 0<e≤24. 6 |
÷3.7 0 |
6.0<e≤6. 6 |
÷1.0 0 |
15. 3<e≤16. 0 |
÷2.4 0 |
24. 6<e≤25. 3 |
+ 3.8 0 |
6. 6<e≤7.3 |
+ 1.1 0 |
16.0<e≤16. 6 |
+ 2.5 0 |
25.3<e≤26. 0 |
+ 3.9 0 |
7. 3<e≤8.0 |
÷1.2 0 |
16. 6<e≤17. 3 |
+ 2.6 0 |
26.0<e≤26. 6 |
+4.0 0 |
÷1.3 0 |
17. 3<e≤18. 0 |
+ 2.7 0 |
÷4. 1 0 | ||
8∙i — |
+ 1.4 0 |
18. 0<e≤18. 6 |
+ 2.8 0 |
.W" |
+ 4.2 0 |
9.3<e≤10. 0 |
+ 1.5 0 |
18.6<e≤19. 3 |
+ 2.9 0 |
28. 0<e≤28. 6 |
÷4.3 0 |
10.0<e≤10. 6 |
÷1.6 0 |
19. 3<e≤2O. 0 |
-T 3. 0 0 |
28. 6<e≤29. 3 |
+4.4 0 |
10. 6<e≤11.3 |
+ 1.7 0 |
20.0<e≤20. 6 |
+ 3.1 0 |
29.3<e≤30.0 |
+4.5 0 |
6. 1.4. 4. 2管材平均壁厚(en,)及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壁厚細 |
允许偏差 |
壁厚em |
允许偏差 |
壁厚% |
允许偏差 |
e≤2.0 |
+0.4 0 |
11.0<e≤12.0 |
÷1.4 0 |
21.0<e≤22. 0 |
+ 2.4 0 |
2.0<e≤3.0 |
÷0.5 0 |
12.0<e≤13.0 |
+ 1.5 0 |
22.0<e≤23.0 |
+ 2.5 O |
3.0<e≤4.0 |
+0.6 0 |
13.0<e≤14. 0 |
+ 1.6 0 |
23.0<e≤24. 0 |
+ 2.6 0 |
4.0<e≤5.0 |
+0.7 0 |
14. 0<e≤15. 0 |
÷1.7 0 |
24. 0<e≤25. 0 |
+ 2.7 0 |
5.O<e≤6.O |
+0.8 0 |
15.0<e≤16. 0 |
+ 1.8 0 |
25.0<e≤26. 0 |
+ 2.8 0 |
6.O<e≤7.O |
+0.9 0 |
16.0<e≤17. 0 |
+ 1.9 0 |
26.0<e≤27.0 |
+ 2.9 0 |
7. 0<e≤8. 0 |
+ 1.0 0 |
17. 0<e≤18. 0 |
+ 2.0 0 |
27. 0<e≤28. 0 |
÷3. 0 O |
8.O<e≤9.O |
+ 1.1 0 |
18. 0<e≤19.0 |
+ 2.1 0 |
28.0<e≤29.0 |
+ 3.1 0 |
9.0<e≤10. 0 |
+ 1.2 0 |
19.0<e≤20. 0 |
+ 2.2 0 |
29.O<e≤3O.O |
+ 3.2 0 |
10.0<e≤11.0 |
+ 1.3 0 |
20. 0<e≤21.0 |
÷2.3 0 |
30.0<e≤31.0 |
+ 3.3 0 |
6. 1.4.5 承口
产品按连接形式分为弹性密封圈连接式和溶剂粘接式。
6. 1.4.5. 1弹性密封圈连接式承口
a)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的密封环槽处的壁厚不应小于相连管材的公称壁厚。
b)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最小深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示意图见图2。
图2弹性密封圈连接式承插口
6. 1.4. 5. 2溶剂粘接式承口最小深度、承口中部内径尺寸应符合表8的规定。示意图见图3。溶剂粘 接式承口壁厚不应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 75倍。
图3溶剂粘接式承插口
表8承口尺寸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
弹性密封圈承口 最小深度 Wmin |
溶剂粘接承口 最小深度 |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dg | |
ʤnɪ,min |
"snj.nuix | |||
20 |
— |
26.0 |
20. 1 |
20. 3 |
25 |
— |
35.0 |
25. 1 |
25.3 |
32 |
— |
40.0 |
32.1 |
32.3 |
40 |
— |
44.0 |
40.1 |
40. 3 |
50 |
— |
55.0 |
50.1 |
50. 3 |
63 |
64 |
63.0 |
63.1 |
63.3 |
75 |
67 |
74.0 |
75.1 |
75.3 |
90 |
70 |
74.0 |
90.1 |
90.3 |
110 |
75 |
84.0 |
110.1 |
110.4 |
表8 (续)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da |
弹性密封圈承口 最小深度 |
溶剂粘接承口 最小深度 Emin |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dg | |
djtn.tni∏ |
^Sm.ma* | |||
125 |
78 |
68.5 |
125.1 |
125.4 |
160 |
86 |
86.0 |
160.2 |
160.5 |
200 |
94 |
106.0 |
200. 3 |
200.6 |
250 |
105 |
131.0 |
250. 3 |
250.8 |
315 |
118 |
163.5 |
315.4 |
316.0 |
355 |
124 |
183.5 |
355.5 |
356.2 |
400 |
130 |
206. 0 |
400. 5 |
401.5 |
注:承口中部的平均内径是指在承口深度二分之一处所测定的互相垂直的两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承口的最大锥 度(α)不超过0o30,.
6. 1.4.6 插口
弹性密封圈式管材的插口端应按图2加工倒角。
6. 1.5物理性能
管材物理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管材物理性能
序号 |
项 目 |
技术指标 |
试验方法 |
1 |
密度/(kg∕m3) |
1 350—1 460 |
7.1.5 |
2 |
维卡软化温度/P |
≥76 |
7.1.6 |
3 |
纵向回缩率/% |
≤5 |
7.1.7 |
4 |
压扁试验 |
无断裂或裂痕(压缩量为管内面互相接触) |
7.1.8 |
5 |
拉伸试验 |
23 °C时的拉伸强度大于40 MPa,拉伸率≥120⅜ |
7.1.9 |
6 |
二氯甲烷没渍试验 (15 P • 15 min) |
表面变化不劣于4 N |
7.1.10 |
6. 1.6力学性能
管材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管材力学性能
序号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试验方法 |
1 |
落锤冲击试验(一10 P)TlR/% |
≤5 |
7.1.11 |
2 |
液压试验 |
无破裂,无渗透 |
7.1.12 |
6.2管件
6.2. 1外观
管件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纹、气泡、脱皮或严重的冷斑、明显的杂质以及色泽不匀、分解变色等 缺陷。
6.2.2颜色
一般为灰蓝色,也可根据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其他颜色。
6.2.3注塑成型管件规格尺寸
6.2.3. 1粘接式承口管件规格尺寸应符合表8的规定。
6.2.3.2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管件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管件尺寸应符合GB/T 10002. 2的规定。
6.2.3.3螺纹接头管件
螺纹接头管件的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7306.1的规定。
6.2.3.4法兰连接管件
法兰连接尺寸应符合GB/T 9113.1的规定。
6.2.4管材弯制成型管件
弯制成型管件承口尺寸应符合表8对承口尺寸的规定。
6.2.5物理力学性能
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H的规定。
表11管件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
项目 |
条件和要求 |
试验方法 | ||||
1 |
维卡软化温度/P |
≥74 |
7.2.4 | ||||
2 |
烘箱试验 |
符合 GB/T 8803 |
7.2.5 | ||||
3 |
坠落试验(0 D |
无破裂 |
7.2.6 | ||||
4 |
液 压 试 验 |
公称外径da |
试验温度/P |
试验压力/MPa |
试验时间/h |
试验要求 |
7. 2.7 |
«50 |
20 |
4.2XPN |
1 |
无破裂 无渗漏 | |||
3. 2XPN |
1 000 | ||||||
◎50 |
20 |
3. 36 XPN |
1 | ||||
2. 56 XPN |
1 000 |
注1:瓦指与管件相连的管材的公称外径。
注2;弯制成型管件所用管材应符合6.1中对物理、力学性能的规定。
注3:弯制成型管件的液压试验应按7. 3. 1的方法。
6.3系统适用性
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按表12的规定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
表12系统适用性试验
序号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试验方法 |
1 |
连接密封试验 |
无破坏、无渗透 |
7. 3.1 |
2 |
偏角密封试验 |
无破坏、无渗透 |
7.3.2 |
3 |
负压密封试验 |
无破坏、无渗透 |
7. 3.3 |
注:偏角密封试验和负压密封试验仅适用于弹性密封圈连接方式。 |
6.4卫生性能
6.4. 1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和管件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 17219的规定。
6. 4. 2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和管件的氯乙烯单体含量不应大于1. 0 mg/kgO
7试验方法
7. 1管材
7. 1. 1状态调节
除特殊规定外,按GB/T 2918,在23 0C ±2 °C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 h,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试验。
7. 1.2颜色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
7. 1.3不透光性
取400 mm的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材料封严,在管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有光源方 向的管壁,从管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不见手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
7. 1.4尺寸测量
7. 1.4. 1管材长度
用精度为Imm的钢巻尺测量。
7. 1.4.2弯曲度
按QB/T 2803测量。
7. 1.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7. 1.4.3. 1按GB/T 8806的规定测量平均外径和平均外径偏差。
7. 1.4. 3. 2按GB/T 8806的规定测量同一截面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用最大外径减最小外径为管 材的不圆度。
7. 1.4.4壁厚偏差及平均壁厚偏差
按GB/T 8806的规定,沿圆周测量最大壁厚和最小壁厚,精确到0. 1 mm,计算壁厚偏差。在管材 同一截面沿圆周均匀测量八个点的壁厚,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壁厚,精确到0. 1 mm,平均壁厚与 公称壁厚的差为平均壁厚偏差。
7. 1.4.5承口深度和内径
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按图2和图3规定的部位测量承口深度;用精度为0. 01 mm的内 径测量仪测量承口中部两个相互垂直的内径,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内径。
7. 1.5 密度
按 GB/T 1033.1 测定。
7.1.6维卡软化温度
按GB/T 8802测试。
7. 1.7纵向回缩率
按GB/T 6671测试。
7. 1.8压扁试验
从管材上截取50 mm的环状试样,夹于两平板间,在23 0C+2 °C条件下进行60 min以上的状态调 节后,在与管轴线垂直的方向以每分钟10 mm±2 mm的速度把管子压缩到管内壁相互接触为止。
7. 1.9拉伸试验
按GB/T 8804. 2的规定测试。
7.1.10二氯甲烷浸渍试验
按GB/T 13526的规定测试,试验条件为15 P±0.5 °C,浸渍时间为15 min±l IninO
7. 1. 11落锤冲击试验(-10 IC)
按GB/T 14152,在一10 °C条件下试验。落锤质量和冲击高度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落锤质量和冲击高度
公称外径da∕mτn |
冲击高度∕mm |
落锤质量∕kg |
落锤形状 |
20 |
2 000 ±5 |
0. 5±0. 05 |
GB/T 14152规定的锤头 |
25 | |||
32 | |||
40 |
3.2±0. 05 | ||
50 | |||
63 |
5.0±0. 05 | ||
75 |
10.0±0. 05 | ||
90 | |||
110 | |||
125 | |||
160 |
12. 5±0. 05 | ||
200 | |||
250 |
16.0±0. 05 | ||
315 | |||
355 | |||
400 |
7. 1. 12液压试验
按表14和GB/T 6111的规定测试,若试样在距离密封头小于试样自由长度0.1倍处出现破裂,则 试验结果无效。
表14管材液压试验
温度/C |
环应力/MPa |
试验时间/h |
20 |
36(⅛≤63) 38(⅛>63) |
1 |
20 |
30 |
100 |
60 |
10 |
1 000 |
7.2管件
7.2. 1状态调节
按GB/T 2918的规定对试样进行状态调整24 h以上。
7.2.2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直接观察。
7.2.3尺寸测量
按GB/T 8806的规定测量壁厚和插口平均外径,采用精度不低于0. 02 mm的量具测量其他尺寸。
7.2.4维卡软化温度
按GB/T 8802的规定测试。
7.2.5烘箱试验
按GB/T 8803的规定测试。
7.2.6坠落试验(0 IC)
a) 按GB/T 8801的规定测试,坠落高度应符合表15的规定O
b) 注塑成型管件的坠落试验可用落锤冲击试验(一 10 P)代替,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表15管件坠落高度
管件公称直径dn∕mτn |
距地面的坠落高度/m |
≤75 |
12. 00±0. 05 |
>75 |
7. 00±0. 05 |
注:异径管件的公称直径dn以最大口径为准。 |
7.2.7液压试验
a) 试样由管段和管件组成,管件试样数量一个。
b) 试样组装可采用粘接形式或机械连接形式,所有与管件连接的管材应倒角。若采用粘接连接 应有IOd的干燥时间。
C)按GB/T-6111的规定测试,如果出现管段破裂或粘接处渗漏则试验应重做。
7.3系统适用性试验
7. 3. 1连接密封试验:将连接好的试样按GB/T 6111试验,试验温度为20 °C,试验时间为1 h,试验压 力为 2. OXPNo
7. 3. 2弹性密封圈型接头的偏角密封试验按GB/T 19471.1测定。
7. 3. 3弹性密封圈型接头的负压密封试验按GB/T 19471. 2测定。
7.4卫生性能试验
7.4.1卫生指标按GB/T 17219的规定测定。
7.4.2按GB/T 4615的规定测定氯乙烯单体含量。
8检验规则
产品需经质量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8. 1组批
8. 1. 1管材组批
用相同原料、配方和工艺生产的同一规格管材为一批,根据管材公称外径的不同,确定产品的批量
应符合表16的规定。如在7 d内管材产量不足所规定的批量,则以7 d产量为一批。
表16批量确定表
公称外径4/mm |
批量/t |
20 〜63 |
50 |
75 〜160 |
100 |
200〜355 |
150 |
400 |
200 |
8. 1.2管件组批
用相同原料、配方和工艺生产的同一规格的管件作为一批。当<≤32 mm时,每批数量不超过 20 OOO个;当d11>32mm时,每批数量不超过5 000个。如果生产7 d仍不足批量,则以7 d产量为一 批。一次交付可由一批或多批组成,交付时注明批号,同一交付批号产品为一个交付检验批。
8.2 出厂检验
8.2. 1管材出厂检验项目
8.2. 1. 1管材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7。
表17管材检验项目
序号 |
内 容 |
出厂检验项目 |
型式检验项目 |
1 |
外观 |
√ |
√ |
2 |
颜色 |
√ |
J_________ |
3 |
不透光性_____ |
√ |
√ |
4 |
管材尺寸 |
√ | |
5 |
密度 |
√ | |
6 |
维卡软化温度 |
√ | |
7 |
纵向回缩率 |
√ |
________√_________ |
8 |
压扁试验 |
√ | |
9 |
拉伸试验 |
________√_________ | |
10 |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 |
√ | |
11 |
落锤冲击试验 |
√ |
√ |
12 |
液压试验 |
√(20 βC • 1 h) |
√ |
13 |
系统适用性 |
√ | |
14 |
卫生性能 |
________√_________ |
8.2. 1.2表17中1〜4项按GB/T 2828.1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I ,接收质量 限(AQL)6. 5,抽样方案见表18也可按合同双方协议规定检验。
表18抽样方案
批髭范围 N |
样本大小 n |
合格判定数 AC |
不合格判定数 Re |
≤150 |
8 |
1 |
2 |
151〜280 |
13 |
2 |
3 |
281〜500 |
20 |
3 |
4 |
501 — 1 200 |
32 |
5 |
6 |
1 201 〜3 200 |
50 |
7 |
8 |
3 201 〜10 OOO |
80 |
10 |
11 |
8.2. 1.3在计数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表17中规定的纵向回缩率试验、落锤 冲击试验和20 0C • 1 h液压试验。
8.2.2管件出厂检验项目
8.2.2. 1管件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9。
表19管件检验项目
序号 |
内容 |
出厂检验项目 |
型式检验项目 |
1 |
外观 |
√ |
________√_________ |
2 |
颜色 |
√ |
________√________ |
3 |
规格尺寸 |
√ |
________√_________ |
4 |
维卡软化温度 |
________√_________ |
表19 (续)
序号 |
内容 |
出厂检验项目 |
型式检验项目 |
5 |
烘箱试验 |
√ |
√ |
6 |
坠落试验 |
√ |
√ |
7 |
液压试验 |
√ | |
8 |
系统适用性 |
√ | |
9 |
卫生性能 |
√ |
8.2.2.2表19中1〜3项按GB/T 2828.1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I ,合格质量 水平6. 5检验(见表18)。也可按合同双方协议规定检验。
8. 2. 2. 3在计数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表19中规定的烘箱试验和坠落试验。
8.3型式检验
8.3. 1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7和表19。
8.3.2按本标准技术要求和8. 4规定,管材对表17中1〜4项进行检验,在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 取足够的样品,进行表17中5〜14项的性能检验。管件对表19中1〜3项进行检验,在检验合格的样 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表19中4〜9项的性能检验。一般情况下每2年至少一次。此外,若有 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8.4判定规则
表17中1〜4项、表19中1〜3项中任一项不符合表18规定时,则判该批不合格。物理、力学性能 中有一项达不到指标时,则随机抽取双倍样品进行该项的复验。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卫 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 1管材
9. 1. 1标志
每根管材不应少于两处永久性标志,每两处标志的间距不应超过2 m,标志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生产厂名或厂名简称、商标;
b) 产品名称;
C)规格尺寸:公称压力、公称外径和壁厚;
d) 本标准编号;
e) 生产日期。
9.1.2包装
产品包装应有下列标志:
a) 生产厂名、厂址;
b) 产品名称;
C)商标。
9. 1.3运输
管材在运输时,不应曝晒、玷污、重压、抛摔和损伤。
9. 1.4附存
管材应合理堆放,远离热源。扩口部位应交错放置。当露天存放时,应遮盖,防止曝晒。堆放高度 不应超过1. 5 m。
9.2管件
9.2. 1标志
产品应有下列永久性标志:
a) 商标;
b) 材料名称:应注明为AGR;
C)产品规格:应注明公称外径。
9.2.2包装
产品包装应有下列标志:
a) 生产厂名、厂址;
b) 产品名称;
C)商标;
d) 管件类型和规格;
e) 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
f) 本标准编号。
一般情况下每包装箱质量不应超过25 kg。管件按不同形状和尺寸分别装箱,不应混装。
9.2.3运输
管件在运输时,不应曝晒、玷污、重压、抛摔和损伤。
9.2.4贮存
管件应贮存在库房内,合理放置,远离热源。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注塑成型管件的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A. 1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注塑成型管件的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A.2试样
试样为供试验用管件。
A.3夹具及试验装置
A.3. 1落锤的形状及质量
落锤为钢制,不同公称外径管件试验用落锤的形状和质量应符合表A. 1及图A. 1的规定。
表A. 1落锤的形状及质量
公称外径 ∕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3 |
75 |
90 |
110 |
125 |
160 |
200 |
200以上 |
落锤形状 |
GB/T 14152规定的490球面锤头 | ||||||||||||
质量∕kg |
1. 0±0, 05 |
3. 2±0. 05 |
10.0±0. 05 |
12. 5±0. 05 |
单位为毫米
图A. 1落锤的形状和尺寸
A.3.2 试验台
试验台基座为钢制,见图A.2。
单位为毫米
图A.2试验台基座的形状及尺寸
A.3.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落锤脱落装置、落锤、落锤落下导向装置、试验台基座等构成。见图A. 3。
a) 落锤脱落装置构造为:把落锤固定在要求的位置上,并使其可自由落下;
b) 落锤的固定方法有电磁固定、空气压力固定及机械固定等,根据试验目的选用合适的固定 方法;
C)落锤落下导向装置要垂直于水泥地面,用钢柱牢固固定,落锤落下时的摩擦阻力要尽可能小。
1— —落锤脱落装置;
2— —落锤;
3— —落锤落下导向装置;
4 --试样;
5 --试验台基座。
图A.3试验装置示意图
A.4试验方法
在一IO OC的条件下,对试样进行60 min以上的状态调节后,静置于A. 3. 2固定的试验台基座上, 并使冲击位置位于试样中间,在常温试验室内,按表A. 2的规定,用A. 3. 3所示的试验装置尽快进行试 验。
注:试样要浇口向上,用衬垫及橡胶带等固定,见图A.4。
表A. 2落锤落下的高度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
20 |
25 |
32 |
40 |
50 |
63 |
75 |
90 |
110 |
125 |
160 |
200 |
200以上 |
落锤落下高度 |
500 |
750 |
1 000 |
500 |
750 |
1 000 |
500 |
500 |
750 |
750 |
750 |
1 000 |
1 000 |
A.5判定方法
对5个试样进行试验,按表A. 3用目测检查后的状态,对照下列标准判定其性能:
a) 5个试样破坏度均为1〜3时,判定为合格;
b) 5个试样中有2个以上破坏度4~10时,判定为不合格;
C) 5个试样中有1个破坏度为4~10时,重取5个试样进行试验,所有试样破坏度为1〜3时判 定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表A. 3判定方法
5)异径三通
4)弯头
6)龙头弯头
破坏度 |
外观状态 | |
外表面 |
内表面 | |
1 |
无变化 |
无变化 |
2 |
出现白化或凹陷_____ |
_______无变化_______ |
3 |
_____出现白化或凹陷_____ |
_____出现白化或凸出_____ |
4 |
_______出现裂纹 |
无变化 |
5 |
出现裂纹 |
出现白化或凸岀 |
6 |
_____出现白化或凹陷_____ |
出现裂纹 |
7 |
出现裂纹 |
岀现裂纹 |
8 |
落锤穿透 | |
9 |
_______________出现大裂纹_______________ | |
IO |
解体破坏 | |
注1:所谓裂纹是指眼睛清晰看到的龟裂。 注2:破坏度2和4中,内外表面出现相反情况时也同样判为2和4。 |
图A.4试样接受冲击位置和方向
ID堵头
注1:图中的符号。为冲击位置,符号♦为冲击方向。.
注2:衬垫为钢制。
注3:为使管状试样稳定接受冲击,使浇口与冲击面成45°角,静置试样。
图A.4 (续)
OLoT∞z JyrU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
行业标准
给水用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
CJ/T 218—2010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 WWW. spc. net. 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1.5 字数38千字
2010年5月第一版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 • 2-20793 定价 24. 00 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打印日期:2010年6月2日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