ɪes 13.100 c52
CIaSSiflCatiOn Of OCCUPatiOnaI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3: OCCUPatiOnaI exposure to heat StreSS
2010-10-01 实施
M fPHj
中华人民共禾口国:n生部 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ɪ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第2部分:化学物;
——第3部分:高温;
--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ɪ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3部分,是GBZ 2. 2-2007《工作场所有 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高温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是在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4. 4. 3髙温作业分级基础上修订而 成的。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热应激、高温热环境等与高温作业分级有关的标准术语;
——对高温作业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
——在高温作业等级划分中增加了热暴露时间和服装阻热性能因素;
——增加了高温作业分级标准的分级管理原则和正确使用说明。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洪涛、李涛、王天辉、张敏、马强、杜燮祎、王静、张娜、徐传香、吴铭权。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GB 4200—84,GB∕T 4200—1997,GB/T 17244—1998,GBZ 2—2002»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高温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每个劳动日累计高温暴露不足1小时的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T 189. 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髙温
GBZ/T 189. IO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IO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热应激反应heat Strain
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
3.2
热平衡 heat balance
机体通过调节产热率和散热率,使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而保持机体体温处于平衡的状态。
3.3
热适应 heat adaptation
机体对于长期热环境刺激产生的耐热性提高的生理性适应过程。
3.4
热习服 heat acclimatization
个体耐受热强度能力渐进性增强的生理性适应过程。
3.5
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wet-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称WBGT指数,指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
室外WBGT=自然湿球温度(X)X0. 7+黑球温度(C)XO. 2+干球温度(P)XO. 1
室内WBGT=自然湿球温度(P)XO.7+黑球温度(C)XO.3
3.6
环境热强度 environment heat intensity
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影响人体热散发的强度以WBGT指数表示。
3.7
服装的阻热性 CIOthing thermal insulation
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着的服装影响人体热散发的性能,单位为ci。。
3.8
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 WOrk-rest regimen
为防止热损伤而制定的高温作业单位时间内(小时)劳动休息制度。
4高温作业分级
4.1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
4.1.1应对高温作业的健康危害、环境热强度、接触髙温时间、劳动强度和工作服装阻热性能等全面评 价基础上进行分级。
4. 1.2分级前,通过现场巡査,识别工作场所高温的产生过程、分布范围和采取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收 集既往热损伤发生和事故资料,确定需要进行分级的作业。桔业理应与日常监测相结合。
4. 1.3对作业分级结果和预防控制措施的效乗宴定WH臨行评估,整结果提示可能与原分级结果 不一致的,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进行分级嫌提出新的预防控制措施和 建议。 ʌɔr 、 、/\
4. 1.4分级结果以分餐壽H形式表示,报告书内容包括分级依据、分级结果、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 效果评价的方法和应衣馴象。 I I ` ■
4.1.5分级报告芈曾W甬人单位负责人、管理者和相关劳动者。
4.1.6分级资料应归档源存。
4.2分级依据及方法
高温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WBGT指数和服装的阻热性。
4∙2∙1高温作业智鼻需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
4. 2. 2髙温作业潮,需确定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接触高温作业时间以每个工作日累计接触高温作 业时间计,单位为分碱min)。
4. 2.3高温作# 189. 7执行。
4. 2.4高温作业:
作服的绝热系数尹
4. 2.5根据以上:
4.3分级 XW
高温作业按危害程度. 级)和极重度危害作业(X
时,需确定作业环境热强度,即WBGT指数。WBGT指数的测定按GBZ/T
,需确定劳动者穿着服装的阻热性长袖衬衫和长裤Y作服及纺织材料连裤工
结果,对照表1内容进行分级。
14级,即轻度危吿作业(I级)、中度危害作业(Il级)、重度危害作业(In
劳动强度
I (轻劳动)
(中劳动)
表1高温作业分级
∏
33 〜34 (32~33>
I
60 〜120
121〜240
241〜360
361〜
60 〜120
361〜
接触高温
作业时间
(min)
121〜240
241〜360
I
∏
29 〜30 (28〜29)
WBGT指数S
3^6 (34-35)
37 〜38
(36〜37)
39 〜40
(38〜39)
41〜
(40 〜)
IU
Dl
IV
ID
DI
IV
R
In
1\
1\
ΠI
JV 1\
I∖,
IV
IV
IV
IV
JV
IV
1\
IV
Jv
5.1根据不同等级的高温作业进行不同的卫生学监督和管理。分级越高,发生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 越高。
5.2轻度危害作业(I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 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釆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防护措施,保持劳动者的热平衡.
5.3中度危害作业(II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 时,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等防护措施,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降低劳动者热应激反应及 接触热环境的单位时间比率。
5.4重度危害作业(In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产生热损伤。在采取 上述措施的同时,强调进行热应激监测,通过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进一步降低劳动者接触热环 境的单位时间比率。
5.5极重度危害作业(IV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极有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产生严重的热损 伤。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严格进行热应激监测和热损伤防护措施,通过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 度,严格限制劳动者接触热环境的时间比率。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正确使用说明
A. 1本部分适用于对热环境产生习服并着绝热系数为O. 6Clo服装的劳动者(长袖衬衫和长裤工作 服,纺织材料连裤工作服)。
A. 2如果由于劳动需要需穿着特种防护服装,应根据服装隔热性能对分级的等级进行调整。
4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