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261-2011

ICS 75. 200

P 72


有效版本



中华人民共禾口国石油化工彳亍业标准

SH/T 3536—2011

代替 SH/T 3536—2002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ifting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11-05-18 发布

2011-06-01 实施


中华人氏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咅G 发布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2技术准备

4.5起重指挥

5 起重机械................................................................................*

5.3 葫芦

5. 4 T 斤顶................................................*

5.5流动式起重机

5.6塔式起重机

5.7桥式、门式起重机

5.8液压起重设备

6桅杆

6.2钢管桅杆

6.3钢制格构式桅杆

7地锚

8索具

8. 1 一般规定

8.2麻(棕)绳

8.3合成纤维吊装带.....................

8.4钢丝绳与钢丝绳扣

8.5无接头钢丝绳圈

8.6滑轮与滑轮组

8. 9 护绳环与护绳轮

9 吊具

10. 1 一般规定

10. 2 板式吊耳

11.3排子滚杠运输

12.2流动式起重机吊装

12.4液压吊装系统吊装

13特定条件的起重施工

13.2立式工件的平移

13.3罐顶的充气顶升

13.4储罐类工件的起重作业

14地基处理及地下设施的保护

14.2地下设施的保护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结构计算中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大纲

附录C (规范性附录)十不吊

附录D (资料性附录)钢管桅杆的截面选择

附录E (资料性附录)常用平衡梁的结构形式

附录F (资料性附录)管轴式吊耳的常见结构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吊盖的常见结构型式

附录H (资料性附录)流动式起重机的选择

附录I (资料性附录)钢制重型桅杆的安装、移动和拆除

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发改办工业[2007] 1415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4章和9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起重机械、桅杆、地锚、索具、吊具、畐点、T件的装卸与运 输、工件吊装、特定条件的起重施工、地基处理及地下设施的保护等。

本规范是在SH/T 3536—2002《石油化丄丄程起重施工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的主要内 容是:

-—对原规范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与修订后内容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对原规范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重新划分了起重施工等级;

——增加了起重施工环境保护的要求;

——增加了塔式起車机、桥式起重机、液压起重设备等起重机械的使用要求;

——增加了管式钢制桅杆的选择和要求;

~—补充了无接头钢丝绳圈、平衡梁和拉板式吊具等的使用要求;

——补充了常用管轴式吊耳和吊盖的结构形式;

——增加了使用液压起重设备吊装作业和特定条件起重作业的内容;

——增加了作业场地地基处理及地下设施的保护要求;

——增加了 8个资料性附录和1个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施工技术宁波站负责口常管 理,由中亩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 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施工技术宁波站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院士路660

邮政编码:315103

电 话:0574-87975406

传 真:0574-87974566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

通讯地址: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180

邮政编码:30027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吴兆武张信基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岳敏周家祥孙吉产葛春玉石飞刘小平田英关则新 程志江坚平姜俊荣陈文春黄峰蒋平国

本规范200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常用起重机械、起重索具和吊具的使用及工件装卸、厂内运输 与工件吊装等起重施工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新建、改扩建、检修和拆除工程时的起重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规范。

GB 5082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T 5972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JGJ 46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SH/T 3515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TSG Q5001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起重施工 Iifting COnStrUCtiOn

工程项目施工中工件的装卸、厂内运输与吊装作业的统称。

3.2

吊装作业 IiIting OPeration

在起重机械的作用下,工件被提升并安装到规定位置的施工作业。

3.3

工件 work-piece

设备、构件等起重施工作业的对象。

3.4

吊装载荷IiftiDg load

工件、吊钩组件、索具、吊具及加强措施等重量的总和。

3.5

吊装高度 lifting height

吊装作业时,工件顶部需起升的最大高度。

3.6

桅杆 gin PoIe

用于吊装作业的钢制管式或格构式柱状结构的统称。

3.7

拖拉绳 tow guy rope

在吊装受力、风载荷及自身雲 爹 行*羿保持工件状态的绳索。

并承受牵引力的绳索

承载In尾部配仆工件吊装的W

合工件的提升所采取的控制工件尾部运行状

态的作业方汉

:式工件时

流动式起^f IlLiiJ

作业中

工件尾剥

机的统称

起重

,道可移

F的吊装作业I.

(SUPerlift COUnterWeight)

以廠間EE■用「戈损工件的运'

Iobile Crane

i起重机谱

兰式工件、尾扫&

:提τ.∙tuy用下,工件尾4

巳重设备,也称为绳缆

作用下,用于锁定桅忡利、使其保持稳定状态的钢绳

索。

3.8

溜绳 guy rope

吊装作业中连接

3.9         /

走绳 fall rαpd

连接滑轮崛轮组乌

3.10

排子Sy

采用时I

滑移択m立代工件时,

3. 12 I

溜肓

滑彳;:

3.13

脱排

滑弘

的作业4

3. 14

抬房

立式Vr

3. 15    \ U

流动

履带呷

3. 16       \

超级提興

流动式起

3.17

夹紧千斤顶

由动力装置提仞《切孝J,、雙过夹持一定规格方钢承重的液压起重芯*。

3ιθ >>K          ½/

由动力装置提供液压小

千斤顶。      s√      Q丿

319

索具 rigging                           ^*1****-          -*"***^

起重用绳索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起重部件如绳夹、滑轮组、卸扣、吊索等的总称。


3. 20

吊索Sling

与工件的

承载设施和工件与

统称

工件上用于提升工件的吊点结构

升工

作业

承载能力W

等级的吊装

应执行SH/T

《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

工艺标准》

按本単位

量管理程'

技术方案

审批人员资格

等级

高级工程师

单位总工程师

作业的难J

重机械使用' 机械安全规

!定审核和 方案编制

组织设计tI ,重施工应負 盘理单位。

1的规定

J应编 卜制起1 起重彳

那起重施匸 底施工技术 工技术方匕

程项目施:! 程项目的击 t设单位和 *格应符合

匸作业划分为重大及•般用个等级,重穴等级起为施匸作业为符

盲大等级的起重施工项目。

注册登记、维护保养应执行TSG Q5001 还应执行GB 6067

y的质量在IOOt及以上 f长度在60m,Z1 : L单位规定为 机械的使用、_________

机械的使用 和吊具产品艮 I材料、焊接主

方案

使工件离开支撑适当距离时,检查各个輒'Z

起重施工作业时,连接吊钩目

3.21

吊具 Iifting attachι

用于起重施工楊敏

3. 22       /Q

吊耳 Iiftin

起重施ι7

3. 23   ZC /

试吊 /trial lιhi

正式而装前,Je

7

一者:

;;

4 211

4. 2 V 批准\ 和审引

总工程师

4. 2.3起重施工可戲(企 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4. 2. 4起重施工条件发生费⅛y应修订或重新编制起重施' 案的审批程序审核和批准。           一^

4. 2.5应将批准后的施工技术方案向起重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作好交底记录。

4. 3安全技术规定


勺规定。


等取值


作确定起重施工等级,但不


方案,或者编制修改单,并按原方


4.3.2起重施工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证》,方可从事起重施工作业。

4.3.3起重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检査,重大等级的起重作业还应有建设/监理及总 承包单位参加。检査主要内容包括:

a) 起重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交底记录:

b) 施工人员明确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和本岗位的工作内容;

C)起重机械及吊、索具选用和布置及吊点设置符合起重施工技术方案;

d) 起重机械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和吊、索具的质量证明文件;

e) 地基处理和地锚埋设记录:                         -

f) 工件摆放位置和方位;

g) 施工作业场地符合施工技术方案中的要求;

h) 吊装作业范围内无障碍物;

i) 正常供电能力:

j) 安全及应急措施;

k) 警戒区域标志。

4.3.4风速大于或等于10.8m∕s,雷雨、大雪天气和在吊装范围内视觉不可及距离等环境下不得进行 吊装作业。

4.3.7重大等级的吊装作业应由吊装作业总指挥签署吊装命令书后,方可进行试吊和吊装作业。

4.3.8通过有车辆行驶道路的钢丝绳,应采取保护措施,车辆不得直接碾压钢丝绳。

4. 4环境保护要求

4.4.3液压起重设备的油管路不得泄漏。

4.5起童指挥

4.5.2起重指挥应站在能直接指挥各个工作岗位的位置上。起重指挥信号执行GB 5082《起重吊运 指挥信号》的规定,指挥信号应规范、准确、清楚。起重指挥的视线受阻碍时,应通过分指挥及时准 确地传递信号,当无法听清指挥哨音时应配备通讯工具。

4.5.3起重作业人员应熟悉起重施工指挥信号。

4.5.4起重作业人员根据起重指挥的指令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操作或离开操作岗位。

5起重机械

5.1 一般规定

5.1.1起重机械除正常维护、定期检修外,每次使用前还应进行检査和试运转,确保性能完好。

5.1.2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除应执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1.4使用起重机械进行起重施工,应按起重机械的起重性能选用作业参数。

5.1.5起重机械具有“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方可进行施工。

5.1.6起重机械的吊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使用:

a) 表面有裂纹或有开口增大的塑性变形;

b) 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

C)扭转变形超过IO0 D

5.1.9不得用焊接方法修补起重机械吊钩缺陷。

5.2卷扬机

5.2.1卷扬机钢丝绳应在卷筒上固定,余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得少于5圈。

5.2.2卷扬机工作时,由卷筒到最近一个导向滑轮的水平直线距离,不得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且 不得小于15米。第一个导向滑轮的位置应在卷筒的垂直平分线上。

5.2.4卷扬机应固定,受力时不得产生位移。固定卷扬机的地锚设计及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地锚 的规定。

a) 卷筒壁厚较原壁厚减薄10%

b) 卷筒圆柱面上或壳上出现裂纹;

C)卷筒的衬套磨损间隙超过公差值一倍:

d)卷筒轴磨损超过名义直径的5%o

5.2.7制动器的零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使用:.

a)  裂纹;

b) 制动带摩擦片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

C)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d)轴或轴孔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5%o

5.3葫芦

5.3.1葫芦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a) 转动部分灵活,不得有卡链现象;

b) 链条无损坏,销子应牢固;

C)制动器有效。

5.3.2电动葫芦应设有超载报警和超载限制装置。

5.3.3电动葫芦制动摩擦片磨损达原厚度的50%或磨损量超过了电动机轴允许的最大调整量时,应更 换新的制动摩擦片。

5.3.5葫芦作业环境应清洁,不得有杂物进入转动部位。

5.3.6手拉葫芦放松时,起重链条不得放尽,且不得少于3个扣环。

5.3.7使用手拉葫芦起重作业时,应逐渐拉紧,经检査确认无问题后再进行起重作业。

5.3.9采用多台葫芦起重同一工件时,操作应同步且单台葫芦的最大载荷不应超过其额定载荷的 70%O

5.4千斤顶

5.4.1千斤顶应定期维护保养,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5.4.2螺旋千斤顶及齿条千斤顶的螺杆、螺母的螺纹及齿条磨损超过20%时,不得继续使用。

5.4.3液压千斤顶用油油质应清洁,油量不得低于额定值。作业环境温度在-5'C以上时,应采用10 号机油,作业环境温度在-5C及以下时,应采用锭子油或变压器油。

5.4.5使用千斤顶时,应随着工件的升降随时调整保险垫块的高度。

5.4.6用多台千斤顶同时工作时,应釆用规格型号一致的千斤顶,动作协调,升降平稳且每台千斤顶 的荷载不应超过其额定载荷的80%o

5.4.7使用千斤顶作业时应使作用力通过其承压中心。

5. 5流动式起重机

5.5.2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场地应平整坚实,承载能力应满足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5.4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标志。起重机吊臂下及起重机部件旋转范围内不得有人员 停留或走动。

5.5.5流动式起重机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当必需在线路近旁作业时,起重机吊臂或吊物与架 空输电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并应设专人监护或隔离防护。

2起童机吊臂或吊物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

输电导线电压,kV

<1

10

35

110

220

330

500

安全距离,m

2

3

4

5

6

7

8.5

5. 5.6两台或两台以上流动式起重机主吊抬吊同一工件,每台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不得超过其额定起 重能力的75%

5.6塔式起重机

5. 6.1塔式起重机安装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符合本规范4. 2.2条的规定。

5. 6.2起重臂杆每次变幅后,应根据工作半径和工件重量,及时对超载限位装置的吨位进行调整。

5- 6.3起重机升降工件时,起重臂杆不得进行变幅操作。变幅时不得与其他三种动作(行走、旋转、 升降)中的任何一种动作同时进行。

5. 6.4起重机停止作业应卡紧夹轨器。

5.6.5两台起重机在同一条轨道上或在相近轨道上作业时,应保持两机任何接近部位(包括起吊的工 件)距离不小于5m

5- 6.6两台或两台以上塔式起重机抬吊同一工件,每台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不得超过其额定起重能力 的 75%

5.7桥式、门式起重机

5. 7.1桥式、门式起重机安装、拆除及检维修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符合本规范4. 2.2条的规定。

5.7.2起重小车非工作时不得停放于跨中部位。

5. 7. 3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能修复时不得使用:

a)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

b)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塑性变形;

C)小车于跨中起吊额定负荷,主梁跨中下挠值达主梁跨度的七百分之一。

5.7.4起升机构应安装常闭式制动器。

5. 7. 5起重机不得反车制动。

5. 7.6两台起重机抬吊同一工件,每台

5.8液压起重设备

5. 8.1中孔千斤顶

5.8. 1. 1

5. 8.1.2

5.8. 1.3

下锚固件间每

5.8. 1.4

作用在千斤顶

5. 8. 1.5

5. 8. 1.6

措施。

5. 8. 1.

5. 8. 1

损失鄭

5. 8. 1

5. 8.

5. 8.


中孔千斤顶丿紡按/ 中孔千斤真 每台中:

求与相应R

稳固,且可承受施加于

绞线的数量应据起重载荷确定。钢}

绞线的质业不得

有效齿

线的夹角不得大于2。。

动作。

并检査损伤情况,发现夹

升工件,抽出钢绞线的滑出路径宜采用滚力 过程中如发现钢绞线有局部松弛现象,应停


1出的钢绞线应设置支撑,使钢绞线垂直通过千


言应逐根调整,使上、


L 1

aJ⅛

bhγ⅛∖


5.8.

5. 8.

5. 8. 2. 的夹

5. 8. 212 5. 8. 2. 过其长

5. 8. 2. 4

5. 8. 2. 5

5. 8. 2. 6


钢绞线的中孔千斤顶不宜∣≡个:载F

•作业前和作业完成后应清理 诙夹片。

孔千斤顶作业时胃咨書警 kT斤顶

线有折弯、卜!污和锈坑时不得使用 _______

孔「斤頂油路及控制线路连接完毕并调试合格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杆、销、释以板等转动灵活;

下锚固件的夹爪清洁井润滑;

斤顶油缸及微型千斤顶无漏油;

唐及快速接头

孔千斤顶集

斤顶

千斤顶应按

洁且不得乍

斤顶的安

的夹持方

,且不

夹持方

被夹



千斤顶之间应


油。

组合使用时,毎两台中孔千斤顶及每组中孔

6桅杆

清洁并润滑:

千斤

夹楔块

误差不超


所 活塞, 上、下


油管及快 动力装置及



品技术文件的要求与相应

杂物,尖齿左血成型或硬

应符合工

截面尺寸

5mm.

应支撑稳 _______

表面不得有油漆、油污

及控制线路连接完毕应 活:



济力装置配珥思虹皿婪 不得有损坏。


件迳动的方向。

卩心线为春 力鈿接头错口 可承受施



±0.5π

J InlmO

J其上的载荷。 皮及脏物。


试并进行下列检查:


6.1 一般规定

6.1.1钢制桅杆应有下列技术文件: a)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b)制造图和设计计算书;

C)安装及使用说明书。

6.1.2钢制桅杆的使用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6.2钢管桅杆

6.2.1钢管桅杆宜选用无缝钢管制作,钢管截面可参照附录D选用。

6. 2.21 OoOmm钢管桅杆的弯曲度应小于Imm,且桅杆总弯曲度不大于20mm

6. 3钢制格构式桅杆

6.3.1桅杆组对中心线的直线度不得大于长度的1/1 OOoJ且不得大于20TnnlO

6.3.2格构式桅杆连接螺栓安装时,应对螺纹部分加润滑脂润滑;连接螺栓紧固时,应逐次对称交叉 进行。材质不清的螺栓和螺母不得使用。

6.3.3钢制格构式桅杆应定期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

a)  主肢;

b) 结构防腐;

C)结构的焊缝;

d)转动部分。

7地锚 7.1地锚结构形式应根据受力条件和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设计和设置。

7.3地锚基坑的前方,即拖拉绳受力方向坑深2. 5倍的平面范围内,不得有地沟、线缆、地卜•管道等。

7.4地锚的制作和设置应按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进行。埋入式地锚在回填时,应使用净土分层夯 实或压实,回填高度应高出基坑周围地面,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7.5地锚设置后,受力拖拉绳应以不小于IOokN的拉力进行预拉伸。

7.6主地锚成设置许用工作拉力标志,不得超载使用。

7.7地锚埋设区域四周坑深2. 5倍的平面范围内不得挖掘沟槽,且不得浸水。

7.8在山区施工中,地锚的位置在前坡时,应选在自然或人工开出的局部小平地上。

行设计、制作,并符合以下规定;‘     •'       丄‘ '•    ■ `

a) 插座与地面附着牢固;

b) 压重物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摆放稳固,位置正确;

C)不得侧向承受拉力。                            ∙

7.10主地锚使用时宜在拖拉绳上装设测力计,在观测受力变化的同时还应观察地锚的稳定性。

8索具

8.1.1起重用索具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技术参数使用,不得超载。

8.1.2绳索使用中不得与锐利的物体直接接触,不可避免时应垫以保护物。

8.1.3索具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得受热、受潮,且不得与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接触。

8.2麻(棕)绳

8.2.1麻(棕)绳只用于手动吊装作业中做吊索和走绳以及在吊装作业中做为工件的手拉溜绳,不得 在机械驱动的吊装作业中作为吊索和走绳使用。

8.2.2麻(棕)绳不得向一个方向连续扭转,出现扭转情况应及时消除。

8.2.3麻(棕)绳在作走绳使用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作吊索使用时,不得小于12

8.3合成纤维吊装带

8.3.1起重施工所使用的合成纤维吊装带(以下简称“吊装带”)应有以下标识:

a) 极限工作载荷;

b) 有效长度。

8.3.2吊装带使用前应对吊装带表面进行检查,合成纤维破损的吊装带不得使用。

8.4钢丝绳与钢丝绳扣

a) 按公式1)计算钢丝绳索的比例系数;

眼? ......................................................⑴

式中:

D ——销轴或滑轴直径,mm d  钢丝绳公称直径,mm R——钢丝绳比例系数(J

b) 按公式2)、公式3)计算钢丝绳扣效率系数; 当Λ≤6

E= (1OO~5O∕Λ0 5) %      

R>6

E= (100-76//?° ™) %     

式中: E --丝绳扣效率系数。

C)按公式(4)计算钢丝绳扣的强度能力。

Pn=W P* E

式中:

»——钢丝绳扣承载股数: P——钢丝绳破断力,N Pn——钢丝绳扣经弯曲后的强度能力,NO

K = Pn/F ...................................................... (5)

式中: K一安全系数: F——钢丝绳及钢丝绳扣受力,NO 8.4.3钢丝绳使用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作拖拉绳时,KM3

b)

C)

8. 4.4


作卷扬机走绳时,KN5

用于载人吊篮使用时,^≥14o 钢丝绳扣的安全系数K应笋g⅛要求: 做系挂绳扣使用时, 作捆绑绳扣使用少 插接制作钢丝赫N


长度宜为绳径的20倍〜30


馬眼之间的最小净长


度不得小于该绳直径, 8.4.6

8. 4.7

C)

8. 4.8

8. 4. 10

8. 4. 11

应符合丰Z

8. 4. 12 ⅛ 结时不&

8.4. 13 降低其彳蛹


压制的钢乡时 接头有泌C 接头场昴


嵋*  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使用:

m/L湖丝在根部附近。

钢丝耳扣应在*、,洁和通风的室内存放,并符合下列规定:

钢火i

定依


死得打纱或扭

綸,最MR

k腐蚀性物质,否则,应3

不宜用于起重滑轮组上,

结力经试验验证;

萼層全顺利地槽O

伞亦     用细铁丝扎紧切断处的两嘛损漸后立I啲海It口处的各股钊


或扭曲;

:一應


(取有效的隔君保护措施 除卩符合下h要求:


发接触                  ,取"Si

MHJ.应堆设啊木,讨线懈槃了麵姓绳


与架空输电线


得成锐角折0


扭结


受砸而成扁平状


H"" 冃检査 次,■见]损、锈蚀、断丝等现象时


把折断的


丝从根部


3钢丝绳破断力的折减系


丝绳有断股


应按表3


钢丝绳破断、

折减系数


交捻


×37+]

顺,


一个捻W节 弓钢丝绳断约数


0.95


0. 90


0. 85


0. 80


0. 00


>43


4锅丝缰破断力折减系数的修冃T

磨损鼠按钢丝绳的钢丝直径计,%

10

15

20

25

30

30以上

________修正系数______

0. 80

0. 70

0.65

0. 55

0. 50

0


8. 4.14起重施工用钢丝绳及钢丝绳产品的检验与报废还应执行GB/T 5972《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

报废实用规范》的规定。            - ___

8. 4.15钢丝绳应保持清洁、王燥石&护油,长期不用时, 上盖。现场暂时不用的钢3 8.5无接头钢丝绳圈/

无承载能力夕从> 无接头钢另 无接头岁您 无接的今 无敬假 歩头钢?


8. 5.1

8. 5.2

8. 5.3

8.5.4

C)

8. 5.5


二;;二,二二;二二,套礎在库房内。露天存放时,应下垫 ⅞¾^±o

衫!疾毎钢丝绳圈不得血?、

∣∕内圈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绳圈豔祯

侖,绳圈上标有红色或其他标记的禁吊矗図堕N吊钩或吊点位置。

⅛m≡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

板或*挂在绳架上;


./ 存放在F-燥、通风和清洁的库房内.且应分:

/  :外存放应置于干燥处,且不得受阳光直接照!

B-⅛y优存前应清除附着在绳圈」•.的杂物。

犀囲声¾圈发物,情况•■时,木得使用:


匕/按头钢紋绳圈的钢税绳按A 5给出的长废丄仃断发;

5钢丝绳的检查长度

mm

龟圈绳的直径,mm

----V

8. 6

8.6

8. 6J

8. 6.

8. 6.

8. 6. 5


骨轮组 fW     

Gi “ 光滑,不得有裂、、凸凹等缺陷。

"选用。

用轮数计算 式。


耳", 5分滑轮时,

宿組的轮数超W个时,

公式(6)计算。

S=" •(,


绳拉力按


滑佗J起重能力縻匸: 疋绳应釆用双抽"J


载荷,N


Ifll酵啓绳拉.

虧彌*受由

、载荷系新(青■套),按表6选用.

载荷

工作绳数

滑轮个A

导 向 滑 §

2

5

6

1

0

I^oZ

¾∕θ

1.217

1.265

2

1

0. 507*

0. 549

0^!

/ 0. 594

0.617

0. 642

3

2

0. 346

_ 0.375

0. 405

0. 421

0.438

4

3

0. 265

0. 276

0. 287

0. 298

0.310

0. 323

0. 335

6(续)载荷系数

工作绳数

滑轮个数

导 向 滑 轮 数

0

1

2

3

4

5

6

5

4

0.215

0. 225

0. 234

0. 243

0. 253

0. 263

0. 274

6

5

0. 187

0. 191

0. 199

0. 207

0.215

0. 244

0. 330

7

6

0,.160

0. 165

0. 173

0. 180

0. 187 '

0. 195

0. 203

8

7

0. 143

0. 149

0. 155

0. 161

0. 167

'0.174

0. 181

9

8

0. 129

0. 134

0. 140

0. 145

Q. 151

0. 157

0. 163

10

9

0. 119

0. 124

0. 129

0. 134

0. 139

Q. 145

0. 151

11

.10

0. 110

0. 114

0. 119

0. 124

0. 129

0. 134

0. 139

12

11

0. 102

0. 106

0. Ill

0. 115

0. 119

0. 124

0. 129

13

12

0.096

0.099

0. 104 .

0. 108

0. 112

0. 117

0. 121

14

13

0. 091

0. 094

0. 098

0. 102

0. 106

0. Ill

0. 115

8. 6.6滑轮轮轴、吊环或吊钩应进行检査或检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使用:

a) 轮、轴、吊环、吊钩有裂纹或永久变形;

b) 轮槽面磨损深度达到3mm

C)轮槽壁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

d) 轮轴磨损量超过轴径的2%

e) 吊钩的危险断面磨损量超过10

f) 轴套磨损量超过壁厚的10%

8.6.7滑轮所有转动部分应灵活、润滑良好。

8. 6. 8滑轮组成对使用时,动滑轮与定滑轮轮轴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走绳进入滑 轮的侧偏角不宜大于5。。

8.6.9使用时应防止杂物进入滑轮内。

8. 6.10不得用焊接的方法修补吊钩、吊环及吊梁的缺陷。

8.6.11滑轮使用后,应拆卸检査、清洗润滑,涂以防锈油,存放在干燥和无腐蚀介质的库房内。

8.7卸扣

8.7.1卸扣应按额定负荷选用,不得使用无额定载荷标记的卸扣。

8. 7. 2卸扣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毛剌、裂纹、尖角、夹层等缺陷。不得用焊接的方法修补卸扣的缺陷。 8.7.3卸扣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査,卸扣弯环或横销出现裂纹、塑性变形等不得使用。

8- 7.4卸扣使用时只应承受纵向拉力。

8.7.5工件吊装宜使用宽体卸扣。

8.8绳夹

8.8.1绳夹宜选用马鞍型的绳夹。螺母应自由拧入,但不得松动。

8- 8.2绕结的钢丝绳在不受力状态下固定时,安装绳夹的顺序从近护绳环处开始,即第j个绳夹 应靠近护绳环;绕结的钢丝绳在受力状态下固定时,安装绳夹的顺序应从近绳头处开始,即第一 个绳夹应靠近绳头,绳头的长度宜为绳直径的10倍,不得小于20OmmO绳夹的使用标准应符合 表7的规定。

7绳夹使用标准

绳夹规格

适用钢丝绳公称直径

mm

6

6

8

6<dW8

10

8<ò10

12

IOVdWI2

14

12<rf≤14

16

14VdWl6

18

16<ι∕≤18

20

18<J≤20

22

20VdW22

24

22<^≤24

26

24VdW26

28

26<ò28

32

28<J≤32

36

32VdW36

40

36<c∕≤40

44

40<dW44

48

44 CdW 48

52

48 VdW 52

56

52<dW56

60

56<ò60


绳夹个数

钢丝绳夹间的距离H

mm

3

6倍〜7倍钢丝绳直径

4

5

6

7


8.8.3钢丝绳搭接使用时,所用绳夹的数量应按表7的数量增加一倍。

8.8.4安装绳夹宜使U形螺栓弯曲部分在钢丝绳的末端绳股一侧,使马鞍座与主绳接触,将绳夹拧 紧使钢丝绳压扁至绳径的2/3,并应规则排列。

8. 8.5钢丝绳在用绳夹夹紧后,宜在末端两绳夹间做出观察钢丝绳受力状态的标识。

8.9护绳环与护绳轮

8. 9. 1在钢丝绳成360°弯曲且比例系数W3的部位应安装护绳环或护绳轮。

8.9.2护绳环和护绳轮的表面应光洁平滑,不得有毛刺、.尖角、裂纹等缺陷。

8.9.3护绳轮宜采用低碳铸钢或钢板制造,绳槽根径宜为绳直径的3倍〜5倍。

9吊具

9.1.1制作吊具的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焊接接头应有焊接工艺评定,并由合格的焊工施焊。吊具 制造完成后,应按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产品出厂应同时提交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 技术文件,产品应有承载方式及承载能力的标志。

9.1.2吊具使用前应同时核查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并进行外观检查,使用方式应符合 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使用载荷不得超过其额定值。

10. 5. 2立式工件的吊点采用捆绑方式时,可采取图1所示的捆绑方法且在捆绑的吊索与工件之间应

垫一层厚度相同的沿圆周均布的硬

并将硬木

规定

动的辅助设就

.式吊耳的安

工件的装卸与遶

F「. J式吊点时.索具的使用应符1本规范第8章的

F      骨措施和对工件表面的保护措施。

弋吊耳

「既没有吊耳又不便于用吊索捆绑的立式匸件.

,3—硬木4「-: 1— 1 -fT: ɔ —卸扣 式工件■,方法示意图

/0

1—抱箍:2—连接螺栓;3—吊点:4-工件/1 2抱箍式吊耳示意图

工件的装车方位及鈔轼建应满足吊装工艺的要求。乙/ 吊点或绑点位置宜选用吊点或捆阳險『

11.1工件的装卸

11. 1. 1

11. 1.2

11.1.3工件装卸应有防变形和防坠落措施。

11.1.4装卸捆绑时,吊索与工件的棱角接触处应加垫方木和半圆钢管保护。

11.1.5装卸工件时,不宜用手直接推扶工件。

1t1.6被装卸的工件放在地面或运输车板上时,应作好支垫。

11.1.7装车时,应使工件的重心处于运输车辆的指定位置上,并用钢丝绳、手拉葫芦或滑轮组等封 车工具封车。

11.1.8大型工件宜采用有自顶升功能的平板拖车装卸。

11.1.9釆用流动式起重机装卸作业应符合本规范5. 5条的有关规定。

11.2车辆运输

11.2.1工件叠放运输时,宜使用胎具或用垫木隔开、垫平。工件同侧的垫木应放在一条线上。

11.2.2超限工件运输,宜按下述要求编制运输方案,并符合本规范4. 2. 2条规定

a) 工件描述;

b) 运输车辆选型及其技术参数的选择:

C)运输路面宽度及弯道半径与路面承载及处理;

d) 沿途障碍的分布情况及排障措施;

e) 运输的组织及安全保证措施;

f) 运输路线图;

g) 装车岛

11.2.3工件运输时,路面受压部分距路边不宜小于L 5m

11.3排子滚杠运输

11.3.1工件采用排子滚杠运输时,运输路面应坚实平整。

11.3.2滚杠宜釆用厚壁无缝钢管或圆钢,长度宜比排子每侧长出50Omme

11.3.3放置滚杠时,滚杠轴线应与运输方向垂直且间距均匀,两滚杠间的中心距以30Omm为宜。

排子拐弯时,应逐步将滚杠方向放偏,使滚杠轴线始终位于运输弯道路线的法线方向。

11.3.4滚杠下的走道宜铺设平整,釆用道木铺道时,道木接头处应错开。

11.3.5排子滚杠运输坡度不宜超过5° ,遇有下坡时,排子应有制动措施。

11.3.6釆用两个排子运输且沿途有弯道的情况下,应釆用转盘排子或在排子上加旋转装置。

113.7排子滚杠运输最大牵引力S按公式(9)计算。

S = KWgCQSa [ ( f.+β/d +tgα] ................................. (9)

式中:

S--最大牵引力;N

a—— 运输道路坡度;

W—— 被牵引的总质量;kg d——滚杠直径;cm

/i——滚杠与下走道之间的滚动摩擦因数,cm

Λ——滚杠与排子之间的滚动摩擦因数,cm

K——起动附加系数见表8

8常用的滚动摩擦系数及起动附加系数

_____摩擦介质_____

______h______

K

滚杠与土质地面

0. 15

35

滚杠与混凝土地面

0.08

2

_____滚杠与道木_____

0. 10

2.5

_____滚杠与钢轨_____

0. 05

L5

11.3.8使用滚杠的数量按公式10)计算:

m^WNL ................................................ (10)

式中:

m——滚杠数量;

L——每根滚杠上的有效承压长度,cm

W——滚杠每厘米承压长度上的允许载荷,kg∕cm,见表9

9滚杠的允许载荷

滚杠材料

扁载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kg/cm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厚壁无缝钢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r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锻造圆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r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工件吊装

12.1 一般规定

12.1.1工件吊装应根据工程特点、吊装资源及其性能以及施工环境等具体情况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并符合下列规定:

a) 结合工件的强度、刚度、局部稳定性及外部附件的情况等选择吊点位置;

b) 细长卧态工件吊装时,其危险截面计算应力不得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并核算其挠度;

C)立式塔类工件宜采用整体组合吊装;

d) 现场组焊的工件,其拼装场地宜在或靠近起吊的位置:

e) 立式工件的吊点宜采用吊耳形式;

f) 承载地面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12.1.2工件用捆绑或兜绑的方法吊装时,绳扣出头上方不得有管嘴等障碍物并应符合本规范10.5 条的要求。

12.1.3吊索分支承载时,吊索分支夹角宜为60。,但不得大于90°

12.1.4吊索分支承载时应核算作用在工件轴向方向的分力对工件强度的影响。

12.1.5重大等级工件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

12.2流动式起童机吊装

12. 2.1流动式起重机单机吊装工件,吊装载荷应小于起重机规定工况下的额定起重能力。

12. 2.2两台流动式起重机主吊抬吊工件时,两台起重机起重能力宜相同。若两台起重机起重能力不 相同时,应采用分载梁进行载荷分配或按较小的起重能力确定吊装载荷。

12. 2.3吊装作业不应同时进行变幅、旋转、提升任意两个动作的操作。

12. 2.4任何工况下,起重机吊臂与工件及吊钩滑轮三者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0OnnnO

12. 2.5流动式起重机吊装立式工件,工件尾部宜采用单台流动式起重机抬送;若工件尾部采用尾排 滑移,应有防自转的技术措施。

12. 2.6塔式工件釆用抬送法吊装工艺,宜采用板式吊耳作为抬尾吊耳。抬尾吊耳宜焊于工件裙座环 部位且与裙座的加固杆件设计在同一轴线上。

12.2.7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其支腿或履带板下宜铺垫钢制箱型路基板,并按吊装载荷核算作业地面 承载能力。

12. 2.8流动式起重机的作业场地及移动道路应根据作业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地下设施情况决定地基处 理方案和地下设施的保护措施。

12. 2.9超起工况作业时,超起配重的回转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

12. 2.10使用轮载式超起配重应根据载重轮的最火轮财行地基处理,其运行场地应平整、坚实。

流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应吵i

起重机行车路线和站位处祷菱:

起重机宜在同一车但

现场应有组装、

釆用两台起重

不得使用易

使用流吏

流动

吊装#业前应:

起加岬I


12. 2. 11

C) d) 12. 2. 12 12. 2. 13 12. 2. 14 12. 2. 15


E<⅛ 置: r*'< 地下管线等地下隐蔽设


场地;

)声咯对称布置在工件两侧。

夕£地面上直接拖拉工件,不得起吊埋荏 爲工件时,吊钩偏角不应超过

*心心縫■杼f H∙

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9整机体的水平度:

E完毕,应空载回转360° ,检査起重机的支撑* L :

之间的安全


e)


12.3

12. 3. 1

12. 3.2


hZ⅛ 院艸q 曲定4 左况设4 应检査』

,%g臂人监测工件与起重机臂彳

体作业中起重机操作手应及H

・】握负荷率的*; q 式超起配重

[到位或超越

< ”监■ :                                        ■■


供塗V明的工件。

y∖


距离、吊钩的垂直度、臂


■况,起重指挥应与起重机操昨


调整:


∣B'


:>■'A I ; ∙ Nɪ

Λ

己吊装计算载荷,:件吊装高度的要求;

."吊装顺序的要L


吋要求:


噂多动的路线,


向及


e)

12. 3.3

土基础时宜E 础一同设计,


½v⅜^J⅛A∙γ

W⅜


减少对其他工程,匚的影响:

心「寸,应综合"V 于妨碍桅杆 > 、移动和吊NO E

Vlb                 I

1'应为槽杆竖立和拆除用有作业场地O

■据桅杆後条件劣况设计丿

女 卩他方位、载柚、承载面积導"小釜件,由设计HE r


、构筑


秘咿混凝 為准设备基


12. 3. 4用双槍怦或门式戰两桅杆成,「 i施工定兑呼叩1ι⅛3覇两桅杆距基础中心JF相/ 駅W善工件时,两桅杆应调整到同一平面内。

JbFN工件时,卧置待吊工件的纵向中心


底部中心连线宜艱

12. 3.5

12. 3. 6

直。

12. 3.7


用双桅杆外 用双桅杆会


儀部中心连线垂


应根据主吊的æ


Fx两套夺绳系统,随工


件的起升及时调整夺绳受力悝嵐W艳少杆的安全虛离。   (

12. 3.8采用倾斜桅杆吊装法吊4通,其倾斜角度不宜超过

牢。                                                _____,


在倾斜方向应用索具将底部封


12. 3.9桅杆倾斜起吊工件的倾斜角度应使桅杆主吊索具位于设备基础的中心上方,桅杆倾斜角度不


能使主吊索具达到基础中心时,可在桅杆的对面加上一套或两套便于工件就位的平衡夺绳。平衡夺绳


底部应设置调整拉力的索具,平衡夺绳的着力点宜选择在动滑轮组的主吊绳扣上。


12. 3. 10

12. 3. 11

12. 3. 12


滑移法吊装立式圆筒形工U 溜尾滑轮组工作时,丿呼 工件脱排时,应≡


帛耳宜杲府岸7牛底部两侧的管轴式吊耳。

E组采取防旋转措施。

畛与地面的夹角,且归


还技术方案规定位置脱排,不


得强行提前脱排。

12. 3. 13 摆动。

12. 3. 14

12. 3. 15

12. 3. 16

12. 3. 17

12. 3. 18

12.4

12. 4. 1 / 大负荷k

12.4.

承载E

12. 412. 4

12.4 过工


牵引与制可


否基础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卡


当两齊峻与 牵啪摩摯

介等级井吊

Ig嵯舟福杆的

吊装

S ,杆作液压系统支撑承载时


13


¢,并防止脱排时工件


时作用「个吊血时,应加'F衡装置也

改善工件裙座受力状态及保持工件运行中稳―旳城纹也州 :时,宜对桅杆结构在承载条件下的应力状态2世任的骂枷:

装、移动和拆除参见附录I。       W \ 二


行监测。


「式桅杆设计的许用负荷: 鮭结构作液压系统的支撑丛载时


,结构的帽員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2. 3犹的有


门式棚杆

.应对貝强度、刚度进行核算,不剛


承载的基础。


.设计的


匸件的最大吊装载荷来配置    「I•设备的能力和数5L

吊装立式工件宜釆用抬送法吊装工艺。 E吊装横式工件,应监測工件在上升过程中0 止起升并作调整。


传压吊装系统 k液压吊装系


b水平度,


条件的起重施工


13 .1

13. 1.lG⅛

i3ιi⅛

的设A贖.

i32

13. 2. 1χ⅛

13. 2.2

算移动过剧

13.2.3


f勾的吊装

V构进行起卫施•时,应对

*层厂房或K架结构内

A由施工单位『II设计单位共同重

件的平移

的运行■整符厶承载力

M移动过程


度超


匕的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进

件的吊装,应考虑I件水、,运输利匪直:运输四 .技尤方案和吊装作业条件。/


机具


尺寸、

S品移动中的

■预1


IL' j待安装的正式

E心高虜及气象条k核算移


要求,


片穏定性,核


措施。

用液压设备作牵引动力,


13. 2.4 础应找

13.3罐顶政导座、

13. 3. 1 罐顶

内所需要的气流氓貓

13. 3.2罐顶的充

13.4储罐类工件的谨

13. 4.1釆用流动式起重

13. 4.2采用倒装法安装储罐Zt 置及其吊点数量应根据起升的最魚何


F报取前拉、后推的方乡   /

留孔形式,位淵正后再  尹庁/

,合#装的起重施工应遵守《对奪矽4 12. 2条的有关规定。

皆,采用的提升机具计算畛*超过其额定能力的75%,其布 少性确定


的特性。

補、平衡和限位装置。


14地基处理及地下设施的保护


14. 1地基处理

14.1.1根据工程情况拟定地基处理规划。

14.1.2应根据地基的承载要求和其承载能力确定地基处理的方法、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 术指标。

14.1.3地基处理的方案和处理后承载能力的核算可参考JGJ 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有关规 定。

14.1.4地基处理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地基处理的施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地基处理完成后按方案验 收。

14.2地下设施的保护

14. 2. 1起重施工应根据吊装平面布置确定对吊装区域内已建地下设施的保护项目。

14. 2. 2吊装区域主要承载区内尚未开工的地下设施应在工件吊装完毕后施工。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结构计算中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A. 1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材料许用应力见表A. 1

A.1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

安全系数”

拉伸、压缩、弯曲许用应力

MPa

剪切许用应力[』

_________MPa________

'端面承压许用应力cd]

MPa

1.5

RS

W∕√3

L 5[σ]

A. 2结构焊缝的许用应力如表A. 2

A.2焊缝的许用应力

焊接接头种类

应力种类

手工焊

自动焊

对接

拉伸、压缩

0. 8[σ]

____W____

对接及角接

剪切

0.8[σ]∕√2

[b]/ʌ/F

A.3螺栓和销轴连接结构,其许用应力见表A.3o

A∙3螺栓和销轴连接的许用应力

接头种类

应力种类

螺栓钢号

________构件钢号________

Q235, 35

Q235

Q345

普通螺栓连接

______½1Ψ______

O. 8[σ]

__M__

0. 6 [σ]

承压

1. 4[<τ]

1. 4[cr]

1.4[σ]

销轴连接

拉伸

[σ]

剪切

0. 6 [σ]

. —

承压

1. 4[σ]

I- 4 [σ]

1. 4[σ]

A.4高强螺栓釆用的钢号和机械性能见表A.4

A.4高强螺栓采用的钢号和机械性能

种类

性能等级

钢号

屈服强度

N∕πιmz

抗拉强度

N∕mm3

大六角头

8. 8

45, 35

660

830— 1030

10.9

20MnTiB, 40B, 35VB

940

10401240

扭剪型

10.9

20MnTiB

940

10401240

理附录)— 茱务案编薊


B. 1

B. 2

B. 3

B. 4


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工程量及特,g 吊装工艺及%


B. 4.1吊装工之。

B. 4.2吊装

B. 4. 2. 1

B. 4. 2.2 ⅛

B. 4. 2.3 ɪ

B.4.3 吊*

B. 4. 4仙柴


"7'据'为

机械m*e八

试*,用及参数•览表。

要起重机械运行计划。

件吊装方案或工艺叙述。

件的吊装是指本规范1. 1. IC )规定的起車施匸作业).


B. 5

B. 6

B. 7

B. 8

B. 8. 1

B. 8.2

B.9

B. 10

B. 10. 1

B. 10.2

B. 10.3

B. 10.4

B. 10.5

B. 10. 6


引装总平面布


L图。

衡梁)制补施匸图


C)

B. 10.7 a)


吊曲

装置洛

主吊起暫械弈穴浒 路线和幌 被吊工件供?N響学禪 警戒区域;\化 受吊装影响的蟲S 主要拖拉绳布置,W 地基处理范围。

吊装立面布置图(图面需 图中应标识:


(TJH和吊装绳扣连报图甘

SI. ILLj括以下内容:

HKzTS的布置;

祖指 < 溫)尾起重机械(设施)


尹地,运行

绘制),宜包括以下内容丄/


包括作业范围


和吊装过程(从起吊到就位)的运行范


1)起重机作业技术参数;


2)基础标高及工件起升最大高度;


3).吊、索具及与工件吊点的连接方法;


I措施

立面布置相对尺寸艮哆聾忧作亚的有双蒿度7钩应起升的最大高度; 压起重机臂杆的净距;

9

风险值

事故发生后

S——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根据事故发生后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程度或财产损失程度确定,


D

被吊工

2)

被吊J

3)

4)

B. 11计算j

∕∩

B. 11. 1 IIfZ

B. 11.2

B. 11.3

B. 12

B. 12. /


型及最大荷我和作业技术参数;


应急预


率。


步骤


危:智器I 事件


可能性

L


UJ

S



VS

—— 爭故发的可能性用事



窃生的概率来表示.其取值范用如卜&斯


如下表所示:

_________________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S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值

__________人员伤亡程度__________

_____财产损失程度_____

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损失时间超过6000工时

350万元

5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发生职业病,住院治疗

325万元

4

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NlO万元

3

皮外伤或短时间身体不适

Vlo万元

2

___________无受伤____________

-*

1

b)风险评价

风险的分级见下表,风险值Λ⅛9的因素可确定为重要因素(危险源)

R______

____风险分级____

描述’

20 2S

一级风险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需立即停工,整顿

15~16

二级风险

_______高度危险,需立即开展整顿_______

912

三级风险

_________显著危险,需要整改_________

4~8

四级风险

_______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________

<4

五级风险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B. 12.2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a) 应急机构的组成与职责:、

b) 事故的处理原则:

C)报警、报告、救援求助联系方式与救护设施的设置;

d) 相对于危害情况的现场处理方法:

e) 警戒与交通管制;

f) 应急物资准备与供应;

g) 应急的演练。

附录C

(规苑性附录)

+不吊


C. 1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

C.2超载不吊;

C.3工件捆绑不牢不吊:

C 4被吊工件上面有人不吊:

C.5安全装置不灵不吊;

C.6光线阴暗视线不清不吊;

C.7棱角物件无防护措施不吊;

C.8埋在地下的工件不吊;

C.9斜拉工件不吊:

C. 10起重机支垫不牢不吊。


18 19 20 21 122 23

! 13 14 ' 15 1

质量 t-1-2 - 3- 4 -5 - 6- 7- 8 -9 -10-τnπr13H -I51611119 20|21|22|23|M2526J^282930I31I32I33"l3536I37一|38I391 40

S273X8

e 77X8



∖          i


O


≠ 4≡ X H





E. 1

(资料性附录

E. 1给出]

构形式

1 一滑轮组;2-支撑梁

L 1穿绕式平衡梁示意

E.3E. 3给出了常用的用卸扣连接的平衡梁的结构形式。



E.4E. 4是一种带有旋转机构的扩展式平衡梁的结构形式。



E.4扩展式平衡梁示意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管轴式吊耳的常见结构

F给出了管轴式吊耳常见结构形式。

1 一吊耳管;2—外挡绳圈加强筋:3—外挡绳圈;

4—内挡绳圈;.5—内挡绳加强筋;6—补强板:7一十字加强筋

b) II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择

H. 1流动式起重机机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起重机的型式特点:

D接地承载形式;

2) 作业工况的组合形式及种类;

3) 不同作业工况下的重量、重心及接地载荷的分布;

4) 本机装拆方法,运输模块数量及要求;

5) 外形尺寸及作业要求的最大回转空间;

b) 起重机性能数据:

D各种组合工况下的额定起重能力;

2) 吊臂数据(外形尺寸,重量);

3) •吊臂顶端定滑轮的偏心距;

4) 吊臂底轴距回转中心的距离及距支撑底面的高度:

5) 起重机配置的吊钩组件的组合方式,起重能力及自重;

6) 主车配重分布及安装方法;

7) 超起配重的功能;

C被吊工件的技术数据:

D工件结构尺寸;

2) 工件吊装质量;

3) 工件吊装时的重心位置;

4) 吊耳形式及位置:

d)吊装环境:

D工程总平面布置及工件的安装位置;

2) 工件安装标高;

3) 起重机作业处的空间,地下设施情况及承载的地质条件;

4) 起重机在作业现场的移动道路情况。

H.2主吊起重机作业工况选择程序:

a) 初选主吊起重机型号和数量;

b) 初拟主吊起重机平面位置;

C)初拟主吊起重机使用工况及其作业技术参数;

d) 计算或图解工件与主吊起重机吊臂之间的安全距离;

e) 确定主吊起重机型号、数量、作业工况、技术参数和平面布置。

H.3辅助(抬尾)起重机作业工况选择程序:

a) 计算吊装过程中辅助(抬尾)起重机的最大负荷;

b) 初选辅助起重机型号和数量;

C)初拟辅助起重机起吊,移车路线和松钩时的平面位置;

d) 初拟辅助起重机使用工况及其作业技术参数:

e) 计算工件与辅助起重机之间的安全距离;

f) 确定辅助起重机型号、数量、作业工况、技术参数和平面布置。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钢制重型桅杆的安装、移动和拆除

1.1铜制重型桅杆的安装

L 1.1桅杆可采用扳转法、滑移法整体安装,也可利用高位设施、移动式起重机或其他措施分段正装 或倒装。重型桅杆的安装和拆除应编制起重施工技术方案并符合本规范4. 2. 2的规定。

L 1.2当借助高位设施或场内建筑物进行桅杆的安装和拆除作业时,应对借助的高位设施或场内建筑 物按受力条件进行核算与确认,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按重大等级起重施工技术方案审批,经建设单 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1.1.3需要移动的桅杆,在桅杆底座(排子)下面应预先设置可移动的设施。

L1.4桅杆竖立或拆除时的吊点宜采用吊耳;不带吊耳者,应选择刚性节点采用捆绑方式。捆绑方式 应有文字说明和图示。

1.1.5桅杆的拖拉绳应按起重施工技术方案规定的位置布置,且宜均匀分布。单根直立桅杆的拖拉绳 应不少于6根,任何情况下,两相邻的拖拉绳之间的水平投影夹角不得大于90°

1.1.6拖拉绳与地面的夹角宜为30。,最大不超过45° O

1.17需移动的桅杆,应按桅杆移动的路径和方向设置辅助拖拉绳及锚点。

L1.8桅杆竖立的位置应准确,并应调整各拖拉绳的张力,使其符合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1-2钢制重型桅杆的移动

1.2.1桅杆移动时,所经道路应坚实平整。用滚杠移动时,走道铺设的上层枕木,应沿移动方向平整 排列,并把接头错开以利滚杠移动。用钢排直接拖拽时,应根据地面承载力确定钢排的大小。如需加 铺钢轨时轨面上应涂润滑脂。

L 2.2采用连续法移动桅杆时,桅杆的前倾幅度,宜为桅杆高度的1/201/15

1.2.3桅杆移动时,侧向倾斜幅度不得超过桅杆高度的l∕30o桅杆侧向偏斜情况,应指定与人监视。

L 2.4桅杆移动时,其底部应设置制动索具,并监视其受力情况。

L2.5桅杆移动中,某些拖拉绳由于方向的改变,起不到稳定桅杆的作用,此时应按1.1.7设置的拖 拉绳及地锚代替。移动到位后,再调整或设置正式拖拉绳。

1-2.6调整拖拉绳时,应先放松后收紧,对称地进行。

I. 2.7在桅杆移动的全过程中,不得使拖拉绳与障碍物碰刮。

I. 2.8移动中的桅杆暂停时,应先将其调整到垂直状态,并将所有拖拉绳调到预紧状态,将绳索卡牢, 将电源切断。

L 3桅杆的拆除

I. 3.1拆除桅杆宜釆用与竖立桅杆相反的顺序进行,可采用整体放倒后拆除,也可采取分段正拆或倒 拆的拆除方法。

1.3.2采用扳转法放倒桅杆时,工件底部的推力是逐渐增大的;作业前,应根据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的 要求设置封底措施。封底地锚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

I- 3-3用滑移法整体拆除桅杆时,底座的牵引应在吊装滑轮受力的情况下进行。

I. 3.4用分段正拆方法拆除桅杆时,待拆部分应用临时拖拉绳稳定,保证拆除中、下部桅杆的稳定。

1. 3.5用分段倒拆方法拆除桅杆时,宜利用有相应承载能力的高位设施或移动式起重机进行,其施工 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有关规定。

(三)

(四)

词说曰

助动词,说明 不可并具有法定责任时, 应严格遵守时,用的助动词为:


对本规范条文中要求

(一)

(二)


表示要求很 表示要准 正面词 反面i


£性咎适的片种•不提及也不排隨・可做"或表禾是首选的

"或表示不赞成但也>1     ,巾可能性时,用..Jj'

“宜”(should)

“不宜厂

范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 用“可”may) 用"不必"need not)。


但未必是所要求的,


骤时,用


的助动词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SH/T 3536—2011

条文说明

2011北京

目 次

3术语和定义

3.5吊装高度

4总则

4.2技术准备

4.3安全技术规定

5起重机械

5.5流动式起重机

6桅杆..........

8索具

8.3合成纤维吊装带

8.4钢丝绳与钢丝绳吊索

8.5无接头钢丝绳圈

8.7卸扣

9 吊具

9. 2平衡梁

W 吊耳

IO- 2 板式吊耳

10.3管轴式吊耳

11工件的装卸与运输

12工件吊装

12.2流动式起重机吊装

12.3桅杆吊装

12.4液压吊装系统吊装

14地基处理及地下设施的保护

4.5起重指挥

5起重机械

5.5流动式起重机

5.5.1在有的作业中,施工人员采取增加配重,拴挂临时背绳等方法提高起重机的起重能力,是极不 安全的做法,既违背了起重机械制造厂家对其起重机的使用规定又违反了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使用规 定,因此,本规范中明确规定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起重机械结构和自行改变规定作业工况的做法。

5.5.5工程中,对警戒标志要求是严格的,凡有流动式起重机作业的地方都应设置明显的警戒区域, 保证人身安全。

5. 5. 7双机抬吊是吊装中较危险的作业,对吊装指挥和起重机司机的要求都较高。作业中可能出现速 度不同步,起吊能力不同步等危险因素,根据行业中的惯例,在起重机作业参数选择时,规定了只能 用其额定起重能力的75%

6桅杆

桅杆又名抱杆、抱子、扒杆,是一种传统的起重工具。它应用面广、起重吨位幅度较大、成本低 廉,多年来,在石油化工装置建设的吊装工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桅杆按制造材料分有钢制桅杆和木制桅杆;按使用方法分有单桅杆、双桅杆、人字桅杆、回转桅 杆和门式桅杆等组合使用方式,在使用桅杆滑移法吊装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扳转法、吊推法等吊装方法.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建设的发展,流动式起重机械的起重能力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与之相比,传统的使用桅杆吊装的方法暴露出许多缺点,如工期长,占地范围大,影响工序多等。当 前,已广泛地釆用流动式起重机械作为工件的吊装的主导机械。

但是,由于流动式起重机起重能力所限,千吨左右的重型设备以及安装高度较大的设备釆用流动 式起重机吊装还有困难,在某些工程项目中,这种工件为数不多,租运使用大型流动式起重机显得不 经济,相对费用较高。因此,在某些环境条件下,采用桅杆吊装还有一定的优越性。近年来,由于采 用了液压提升来代替传统的滑轮组、卷扬机提升,使得桅杆吊装的起重能力及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大大 提高,这无疑是吊装技术的一大进步,也大大扩展了桅杆的使用范围。目前,我们在石油化工特大型 设备的吊装方面如何更好地使用液压起重技术,如何克服桅杆吊装的缺点、发挥桅杆吊装的优势,既 安全又经济的完成大型设备的吊装任务,是起重吊装专业技术人员的研讨课题。

在起重施工作业中,还应该看到,在很多场合是无法使用流动式起重机来进行起重作业的,典型 的例子就是煤制油装置的气化框架内设备的吊装。此类工程项目还需用到起重施工的传统办法,如人 字架等简易工具。所以本规范除保留了各类简易起重机械如倒链、滑轮的使用外,还增加了钢管桅杆 的选用方法,使用规定等,以指导施工作业。

8索具

8.3合成纤维吊装带

合成纤维吊装带与钢丝绳相比,使用起来有轻便、弹性小、减震、不腐蚀、不导电等特点,越来 越广泛地用于工件捆绑和吊装作业中。有的吊装带带有外套,吊带外套仅对吊带丝束起保护作用,在 超载或经长期使用承载芯可能有局部损伤时,外套管会首先断裂示警。

8.4铜丝绳与钢丝绳吊索

8.4.1钢丝绳在绕过轴、销或滑轮使用时,钢丝绳由于受到弯曲、挤压和拉伸的作用,强度能力有不 同程度的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及影响在各种有关的资料中都有描述,各施工单位也有自己的习惯做法, 但基本上没有较准确的定量的计算方法。而且,钢丝绳在弯曲状态下的使用对其强度能力的折减,与 钢丝绳使用的安全系数是两个概念,是不能等同看待的,也是需引起重视的。本规范所推荐的,钢丝 绳在不同曲率半径下的效率系数的计算方法取自DOrman IOng TeChnOIogy <Rigging Supervisor's training manuai>.这个计算方法和公式,在扬巴乙烯工程的总承包商“S.W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中也得到了 验证。

1为中国石化第二建设公司提供的南京市劳动局关于钢丝绳弯曲使用的资料,资料中有关部分 写道:“一般认为,钢丝绳内周曲率半径大于6倍绳径以上,起重能力不受影响,钢丝绳内周曲率半径 只有绳径的3倍时,其起重能力降至原起重能力的75%当钢丝绳内周曲率半径与绳径相等时,起重 能力要降低50知”

由此看来,两种对于钢丝绳弯曲使用强度折减的原则是一样的,只是在数据的取值上不大相同, 后者较本规范的计算公式所得之数据较宽松。例如,在规范中,钢丝绳内周曲率半径是绳径的4倍时, 绳索的效率系数是0. 75,而后者方法的取值是0.8

应该说,本规范所推荐方法的计算结果已含盖了上述方法得到的数据,而且更安全些,使用起来 也更为科学和广泛。

1起吊钢丝绳曲率示意图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注意到,由于钢丝绳制造技术的进步,绳径越来越大,承载能力越来越 强,而配套使用的卸扣却趋于小型化,在因弯曲对钢丝绳的强度能力折减时,这是个矛盾,正因为如 此,一些厂家推出了一种“宽体卸扣”,使用这种卸扣,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这个矛盾有所缓解。

在起重吊装作业中,绳扣用于捆绑非常普遍。在绳扣弯曲处同时受到拉力、剪力作用,因此,在 选择绳扣时,应找出其中的薄弱点来选择绳扣的规格。在一弯两股挂在吊钩上使用时,宜将绳扣部位 套在卸扣轴上,而绳索部位挂于吊钩上,以利增加其弯曲半径,提高使用效率。

本条文的计算示例:

如图2所示,©25的钢丝绳扣绕过0100的轴后,确定绳扣经弯曲后其两股的有效破断力,设025钢绳单股的破 断力为35t.

按公式/1)计E


从图」


R=Ioo/25 =4

TJIlll线的交点.向左看纵座标得绳索效率系数E=O.


75或由


)计算绳


其两股有效破断力


8. 4.4 成索眼【 目前使

钢, 用得较 都达到 与拖拉:


重较大到伊J 绳吊索§行 8.5无桐

无剛

系时要避Y 8.7卸扣、

卸扣金


幣又称作绳』 f泛采用流动]

言压制型的吊 KJ使用方法有: 圭承载用。前 犬态,只有提 犬态_样。而_______

己己不多见而,之以,HJ丿、

,:全系数要低下捆绑用钢經


/   ")0—50/俨)%=

.打)按公式5

,i,    ).75x343=514

■I丝绳为4门配以

起重机吊装作业的情况R吊索是钢■绳中


计算


应用最广泛


是一种使 吊点,所


证,衣* Wzj攵上让

目前钢丝绳I [径和强度能力都在提高

勺钢丝绳吊索、单股或较


例如OJJ.n的 飞力不均的现 [种方法绳扣 I以前那种奇 '的股数承莪


纟!承


用较方便的制旳钢丝绳吊 以不便多股P .i 1


尊用,也可


'因挂


t环,是 百吨不等,人龄噸淅卸扣 耳的孔径,亶

宽体卸扣冊顶底拿XiHI 绕过其扣体部位爲囲级龟 卸扣的吊索相比提X佝弦点


,的厚


遍使用 连接力法眦岸要注意被 、最大宽度等。

,大圆弧形状.使得吊索


接用索具

件与其外尤   J


体的接触面枳


9吊具


其承载§


0. J吨到数 k∕ι板式吊


利于改善 6同等级普通


9.2 平衡梁

本规范附录E给出了石祝[电)设中起重作业常用到/ 的形式还远不止这几种。实际工涌風醐工件的特点,起重机 同形式的平衡梁。平衡梁的设计计算畜如7歧招曲æ”中关于压弯构件的计算方法。


顔洌种形式,实际上,平衡梁 如和实际需要来选择和设计不


10吊耳


10.2板式吊耳

为此

工件

从工f

位提

运输

件装卸与运输

指工件在

卸与运输

司造同步完, 这是符合舀

扩大吊耳的4 身强度外还】 ,是现在用得§ I结构形式,i

!用最广泛的 局部应力 !的管轴,

机动灵活,工作效率

轴式吊耳的结1 的大型化使 部应力更为 I式吊耳吊装 阿施,本规1 ,应与设备 ¥位审核”。

1 —加强板:2—筋板

≡3筋板方式示例

的工件,如火炬塔架和一些高塔的吊装弓 吨艺比传统的用桅杆吊装(滑移法月 她祐及用,缩短了吊装施工的工期

是在立式塔类工件吊装中 弯矩,使得工件局部产生 ,吊索容绳量H f或器壁局部 规范附录F &管制造的结

由强是吊装施工中保证工科小吊装状态

实际和国

型设备吊]

约旳制造质量要

i.吊冷 IIM!i! J illTliiI

1 J改浑容器屋部的受力状态 ⅛⅜ J i i√i.

做少处力相:一

厚。因此,主吊管式吊耳的设计除应满足 荐了两种结构四种形式的管轴式吊耳,一

,一种是传统的管内加筋板的管轴式吊耳

式擎帽宙HWgAg--焊接和制造

管轴的最短化成为可能,且对于被吊的工色 ER我血

『櫥列岀发,规牛为“设备吊 冃的女装位置、小构形式、 求和安全吊装衬需要的。/

板式吊耳是使用较为普遍的吊点形也 小,除强度保证之外对其受力梦威有 板式吊耳设置筋板方式如图少砖心

z¾5

制造方便。但作为一种受力部件无论受力大

映W吊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侧向受力的

卡定所必

H接应有

'由施工单

[态下施加 \种办法, 1三是对

:;5局部强

S !用较大 it形式各

10.3食轴

¥还

12工件

且国内、国外的流动式起重机

重机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砂邮装置的吊装作业中。

遍单」最重要的胫牌谒下要点:第一是起重能力;第二是起

12.2流动轄12. 2. 1 近 械分段正装。

减轻了劳动强度 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12. 2.6釆用流动式起1 都在向大型化发展,使得流而囉

使用流动式起重机吊装工艺比

,由于 而对于

升的有效高度(包括臂杆与被吊工件之间的净距):第三是正确的是用吊索具:第四是支腿的稳定。因


W大型移动式起重机 *法)简化了吊装工艺, 安全性,有利于提高建


此在选用起重机械吊装前一定要根据被吊工件的重量、外形尺寸、安装高度及工作环境等选用作业参 数,制定吊装方案。

12.2.7圆筒形工件釆用抬送法吊装时,抬尾吊耳宜焊于工件底部裙座环部位,第…是有利于选择抬 尾起重机尤其是用支腿支撑的起重机械的作业工况及作业参数;第二有利于利用裙座环结构的自身强 度,不另加支撑或少加支撑。

12.2.9立式圆筒形工件釆用抬送法或滑移法吊装时,底部被起重机抬吊或座于尾排上的部位在起吊 时都要受到起吊力或支反力的作用,将受到拉力或压缩力。当裙座环的强度经计算不能安全地承载时, 应对该部位进行支撑加固。

立式圆筒形工件吊装裙座部位的加固,宜将其加固杆件与尾部的板式吊耳设计为…个轴线上,这 样受力合理,但在其结构设计时还要注意不要影响工件地脚螺栓及垫铁的安装。

12.2.12流动式起重机采用超起工况作业时,作业现场应给超起配車及其托架的组装留有足够的空 间。配重件摆放位置的地基应根据地基承载能力和地下设施情况作相应的处理。

12.2.13流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不应斜吊。

12.3桅杆吊装

12.3.8桅杆倾斜使用,底部应加封绳,以防止受力后发生移动,但桅杆的倾斜度不宜过大。桅杆的 倾斜使用会使桅杆附加自重弯矩,增加桅杆的弯曲应力,轻则降低起重能力,重则发生弯曲,失去稳 定。实际使用中应按方案需要的倾斜角度对桅杆的稳定性进行核算。

12.4液压吊装系统吊装

液压吊装系统吊装可采用门式桅杆承载,亦可采用工程结构作为承载支撑结构。液压吊装系统是 以液压设备为提升动力、以钢绞线或方钢承受工件载荷,与配套的液压牵索系统、自安装系统和计算 机控制系统组成,用于大型设备吊装的起重机械。根据所釆用的液压设备的不同,又分为液压提升吊 装系统和液压顶升吊装系统两种。

门式液压吊装系统吊装是桅杆吊装工艺与液压提升动力的结合,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起重施 工技术的进步。

14地基处理及地下设施的保护

14. 1地基处理

目前对于使用流动式起重机进行起重施工作业承载地基的处理常采用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又 称为换土垫层法。

这种方法是先挖去承载板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再分层换填强度大、压缩性小、性能稳定的材 料,并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其原理是利用换填材料的较大的压力扩散角,降 低作用于地基持力层的压强,达到满足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的要求。

换土垫层理想材料是卵石、碎石、砾石、粗中砂级配,不含杂质。使用粉细砂时,应掺入25% 30%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其次是灰土。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37。土料宜用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 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15mm筛。灰料宜用新鲜的石灰,颗粒不得大于5mm

也可釆用工业废料,如矿渣。选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矿渣。其最大粒径及级配和其 承载能力应通过试验确定。

换填垫层的作用,一是提高地基承载能力,二是减小地基沉降量;三是砂石垫层透水性大,软弱 下卧层在载荷作用下以砂石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体;四是防止冻胀。砂石本身为不冻胀七,垫层切 断了下卧软弱土中地下水的毛细管上升,因此可防止冬季结冰成的冻胀;五是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在膨胀土地基中釆用换土垫层法,应将基础底面与两侧的膨胀土挖去一定的范围,换填非膨胀性材料, 则可消除胀缩作用。

换填垫层法既安全又经济。经[程实践,这种对于地基的处理方法效果应好,目前,已广泛地用 在起重施工作业的地基处理中。

一「一程实例:

柳化合成氨改造工程中的气化炉等大型丄件计划采用1 250吨履带式起直机吊装,地基设计要求 承载能力达到25OkPaO根据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勘察报告,起重机作业位置的上层结构主 要由回填土、红黏土组成。回填上厚约1.5m3.6m,红黏上厚约10.6m15. 5m。根据原位测试及 室内试验结果,各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冋填土为13OkPa14OkPa,红黏土为21OkPaO显然,上部 填土层不能满足起重机对地承载力的要求,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地基处理的方法采用换填垫层法。垫层厚度平均为L5m,局部深2m,采用碎石分层压夹回填。 地基处理后,为检验地基处理效果,由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在场地选取了3个点进行了载荷 试验。试验采川平板载荷试验,承压面积为LlmXI∙ 6m。载荷试验采用快速分级加载的方法,用百分 表观察沉降量。

试验结果:加载分9级完成,总载荷89吨,蚁大应力为506kPa°在加载过程中,3个试验点的承 压板周围垫层均未出现隆起和破坏性裂纹等。达到最大加载量后地基沉降星在3h3. 5h后达到稳定, 稳定后的总沉降量为O- 8mm~1. 3mm>满足要求。

根据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莪荷试验最大加载压力l2ΛT设计要求的2倍, 所以,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完全满足匚程要求。

(资料取自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柳化合成氨改造丄程1250t吊车地基处理检验报告》)。


Lo<Nl9eogs I√HS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SH/T 3536—201 1

*

中国石化岀版社出版

屮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标准发行总站发行 地址:北京巾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

邯编:100011 Io: (OIO) 84271850

石化标准编辑部电话:OlO) 84289937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 84289974

http: //www.sinopec-press.com

E-mail: PreSS@sInOPeC.com.Cn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

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3.25字数91千字 20118月第120118月第1次印刷

*

书号:155114-0310 定价;38.00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