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300 2013 备案号 J1S99-201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temporary SUPPOrt StnICtUreS in COnStrUCtiOn

2013-06-24 发布

2014-01 -Ol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temporary SUPPOrt Stnletυres in COnStnJCtiOn

JGJ 300 - 201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 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r IemPorary SUPPOrt strυciuτf⅛ in COnStrlICtiorL

JGJ 300-2013

¼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岀版、发行[北京四郊r(Λ'∏-j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贵任公司印刷

H4-: ^j∖116S⅛1 32印张:銭』 字数:前千字

年拦月第-版  ”门3年壮月第-次印刷

定价:IEOO

统一书号:15112 • 23761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C'OO37)

本社网址:hup . WWW∙ CabP* com. Cn

网 上书店:http WWW. China-building. Com- 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62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施丄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 号为J(JJ 30() - 2013.201411日起实施:其中.第 7.1.17. L 37. 7.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听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624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OO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WeK)8] 10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通过大量试验验证、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 国内相关标准.并与相关标准规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编制本 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符号;3基 本规定;1,结构设计计算;构造要求;6.特殊支撑结构;7. 施工;8.监测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一局(集 团)有限公司(北京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A13H 室,邮编:100161).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局(集团)有限公W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単位:浙江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川华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一建建设有限公司

九江信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4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冇限公司

苏州科技学院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建设一匚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肖绪文 吴月华 陈 红 罗尧治

施炳华薛刚 李钟李志华 沈勤张国庆 沈雁彬刘嘉茵 李松岷张培建 杜荣军余宗明


张晶波 胡长明 帅长敏 赵俭学 周思锤 杨旭东 郑延十 董佩玲 程坚 陈娣 孙无二 杨焕宝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杨嗣信 孙振声 张元勃 堇 良

潘延平姜传库 马荣全金睿


汪道金

张有闻


焦安見

秦桂娟


1总则

2术语,符号

2. 1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结构设计计算

1 般规定

4.2荷载与效应组合

3水平杆设计计算

4.4稳定性计算

4+5交撑结构抗倾覆验算

5地基/载力胃算

5 构造要求

5. 1 一般规定

丄?框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 3桁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6特殊支撑结构

悬挑支撑结构

跨空支撑结构

7 施「

1 一般规定

7. ? 施「一准备

「•3搭没

4检查U验收

使用

6

7. B拆除

7. 7 安全管理

8 监测

附录A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E支撑结构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录C特殊支撑结构相关设计参数

附录D附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京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2, 1 TermS

2 SymbOIS ................................W........*.......*...*.*

1 DeSign and CalCHIatiOn Of StrUCTUrC

L 3 DeSign and CaICUIatiOn ωf HOriZorLtal TUbe ...........**********

4. 4 Stability CaICUIation .....................................

i. 5 ()VerTUmlng ReSISranCC ChCCkmg ............................

6+ 1 Cantilevered SUPPorT Structures                      ∙.m* 29

7h 2 PreParatiOn for C?OnSIrUCtiOn ***********......**f ti*tl*i**1** 36

".3 Λssembly

7, 4 InSPtiCtIOn HrLd Acccpiance ...............*.............

7+ 5 USa^e

8

7.6 Disassembly .....         ɜg

7. 7 Safety Managemem ..........*****

8 MOnitOring

APPendixA St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AXial COnIPreSSiOn

MemberS

APPendiX B EffeCtiVe LCngth FaCtorS Of SUPPQrX StrIJCtUreS

Appendix C DeSign ParamCterS for SPeCial SllPPOrt StrUCtUreS ................................. *

Appendix D AttaChCd TabIC

EXPI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IJ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IanatiOn Of PrOVLSionS .........

1总 则

L 0.1为在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 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做到技术先进、设计合理、经济适用、 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m

L 0.2本规范适用于在建筑施工中用钢管脚手架搭设的建筑施 工临时支撑结构的设计、施工与监测。

10.3建筑施匸临时支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监测除应符合本 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 1术 语

2. L 1 临时支撑结构 temporary SUPPOrt StrUCtUre

为建筑施工临时搭设的由立杆、水平杆及斜杆等构配件组成 的支撑结构.简称支撑结构,

2. L 2 扣件式钢管支撑结构 StCCl tubular SUPPort StrUCtUre With COLlPIerS

采用钢管和扣件连接搭设的支撑结构

2. 1.3 碗扣式钢管支撑结构  SteeI tubular SUPPOrt StrUCrLlre

With buckle bowls

采用钢管和碗扣连接搭设的支撑结构=

2.1.4承插式钢管支撑结构 Steel tubular SUPPOrt StnIClUre WiTh disk IoCkS

采用钢管和承插件连接搭设的支撑结构・包括盘扣式和盘销 式等=

1. 5 框架式支撑结构 frame support StrUCrUre

由立杆与水平杆等构配件组成・节点具有一定转动刚度的支 撑结构,包括无何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和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 结构£

2.1.6 单一元框架 frarnc UnIt

由纵向和横向竖向狗刀撑围成的矩形单元结构=

2∙】.7 单元桁架truss Unil

由[根立杆,水平杆及竖向斜杆等组成的几何稳志的矩形单 兀结构,

2. L 8 桁架式支撑结构 truss SUPPOrt StrUCIUre

单元桁架间通过连系杆组成的支撑结构#

2∙ 1. 9 悬挑支撑结构 CantiIeVered SUPPOrt StrUCtUrC

水平桁架支承在框架式或桁架式支撑结构上■旦水平桁架一 端为悬臂的支撑结构。

2∙ L 10 跨空支撑结构 bridge SUPPOrt StrUCTLlre

水平桁架的两端均支承在框架式或桁架式支撑结构匕.且中 间部位为跨空的支撑结构“

L I- 11  节点转动刚度 rotational StiffnCSS Of joint

支撑结构中的Y杆与水平杆连接肯点发生单位转角(弧度 制)所需弯矩值,

2.2 符 号

2∙2∙1荷载、荷载效应

Gk-  支撑结构自重标准值;

M——立杆或水平杆的弯矩设计值;

MX- 风荷载直接作用于立杆引起的立杆局部弯矩标准值;

W.  风荷载作用于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引起的归杆

弯矩标准值;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

ʌʃ——单元桁架的弯矩设订值:

V- 归杆轴力设计值,

VE 一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亦一 永久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κ -  施工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X虾——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一-跨空支撑结构中落地部分的E杆附加轴力设计值:

悬挑支撑结构中落地部分的i.杆附加轴力设计值;

JV  单元桁架的轴力设计值;

NE —单兀桁架的欧拉临界力;

R-水平杆剪力设计值;

幻 ——支撑结构自車标准值与受风面积的比值;

P——'〉: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

p.——跨空支撑结构中跨空部分的竖向荷载设计值(含跨 空部分自重);

-跨空支撑结构中跨空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

"a  悬挑支撑结构中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设计值(含悬

挑部分自重);

Pg 悬挑支撑结构中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

PE——M荷裁的线荷载标准值:

u 一风荷载标准值;

Zi.'  基本风压;

-可变荷载組合值系数:

3——高度匸处的风振系数;

九-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μ~ -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

四睥——按桁架确定的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

μ7 ~ 风压咼度变化系数;

A -挡风系数,

2. 2. 2材料设计指标

E- 钢材弹性模量;

ITR -节点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钢材强度设计值;

J,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 2. 3几何参数

A  杆件截面积;

丄一芝杆基础底面积I

A- 单元桁架的等效截面积;

Ii  支撑结构横向宽度:

——跨空支撑结构中的跨空部分跨度:

Bl——悬挑支撑结构中的悬挑部分长度;

H——支撑结构高度!

H/ --特殊支撑结构中的落地部分高度;

H,——跨空支撑结构中的跨空部分高度J

HL——悬挑支撑结构中的悬挑部分高度;

f——杆件的截面惯性矩;

L—-水平杆的截面惯性矩;

L——支撑结构纵向长度辛

W——杆件截面模量;

W 一单元桁架的等效截面模量;

U——木垫板或木脚手板宽度;

b——沿木垫板或木脚手板铺设方向的相邻立杆间距;

h 一立杆步距;

知一扫地杆高度;

_悬臂长度;

i——杆件截面冋转半径;

;-単元桁架的等效截面回转半径;

I—立杆纵向间距;

k——立杆横向间距;

UX LL中的较大值;

A Zb中的较小值W

Λ——单元框架中立杆的ʃ向间距;

L 一单元框架中立杆的ʃ向间距;

I   就杆计算长度;

Hh——立杆横向跨数;

HL跨空支撑结构中落地部分靠近跨空部分宽度&内的

H杆跨数;

払——悬挑支撑结构中落地部分靠近悬挑部分宽度2B,内 的立杆跨数;

,丄   単•元框架的纵向跨数;

诳——单元框架的工向跨数;

払一立杆步数;

φ 一钢管外径事

V —挠度;

M- -受弯构件容许挠度,

2.2.4计算系数

K ——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k—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节点转动刖度;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ɑɪ——扫地杆高度小与步距人之比;

圭一一悬臂长度与步距*之比;

a— ~a-1、缶中的较大值;

J ―-单元框架占向间距与步距內之比,

场——单元框架计算长度的高度修正系数I

一单元框架计算长度的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 系数,

Th- 跨空支撑结构的附加轴力系数,

7--悬挑支撑结构的附加轴力系数W

Λ——计算长细比;

A- 单元桁架的等效长细比W

μ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f  构件的稳定系数;

-单兀桁架的稳定系数;

√-—单元框架中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

3基本规定

3.0.1支撑结构可分为框架式和桁架式&

30.2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变 形计算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3.0.3支撑结构所使用的构配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弓

3.0.4支撑结构地基应坚实可靠,当地基土不均匀时,应进行 处理•

3-0.5支撑结构应与既有结构做可靠连接匚

3.0.6施工前,应按有关规定编制、评审和审批施工方案.并 应进行技术交底。

4 结构设计计算

1 一般规定

4, L 1框架式支撑结构应采用半刚性节点连接的框架计算模型, 桁架式支撑结构应采用钗接节点连接的桁架计算模型,

4.1.2支撑结构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平杆设计计算;

2构件长细比验算,

3稳定性计算'

4抗倾覆验算'

S地基承载力验算,

4∙ L 3支撑结构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应大f 180受拉构件及 其刀撑等一般连系构件的长细比不应大于25。,

L 4 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节点转动刚度值k应按表丄1. 4的规 定取值,其他形式节点的转动刚度可通过试验确定,

4, 1.4 节点转动刚度值Jt

卄点形式

k ( k、,mad '}

扣件式

'                              35

碗扣式

25

________索插式

i                              2C

4. 1. 5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应按本规范表L 1.5取值,

4. LS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 (∕mπιj )

钢材抗拉、抗圧, 抗弯强度没计值f

Q3H

3uι∙

Q235

2i'5

_____________弾」挨轼E

2.,'书 × ],-「

8

4.1.6对支撑结构不规则、荷载不均匀等情况,应另行设计 计算’

4.2荷载与效应组合

4. 2,1作用「支撑结构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与订变荷载匸

4. 2.2永久荷载可包括下列内容

1被支撑的结构自重GL

2支撑结构自重G,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 平杆、剪刀撑、斜杆和它们之间连接件等的自重;

3其他材料自重0)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和安 全网等防护设施的自重I

4. 2,3可变荷载可包括卜列内容:

1施工荷载Q):

2风荷载QM

3泵送混凝上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Q).

4. 2.4永久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被支撑的结构冃重G)的标准值应按实际車量计算;

2支撑结构自重G)的标准值应按实际支撑结构重量 计算;

3其他材料自重G )的标准值: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应按 表4.2. 1-1采用:栏杆与挡脚板日重标准值应按表丄2. 1-2釆 用;支撑结构上的安全设施的荷载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密【I式安 全立网均布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0∙01k m-;

4. 2, 4-1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___

一-    冲压钢脚『板      “

I, B 3(?

-          竹申片脚手-板-一-

5

:r 3-5

竹芭脚手   _

-亳]卩________________

9

⅛ 4. 2. ArI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                S Wi

I   一   -      - - -   一 一一   一 _        一    ■ —        一一 , —   - - - — -        - 1

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

标准值k\ nι)

1--- ■ —     ■              —    — -----------1

_妇5_________

程杆、竹串片脚手板拦板一  一

_ __ _       - 5.τrπ         一-

_____栏杆.木脚手板挡板_____

12. S可变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荷载Q.的标准值不应低于表4.2.5-1的规定e

4. 2. 5-1施工荷裁标准值

类 别         :       钵椎值kx mb

^^模板支撑结构    ~        W  —一

细结构施工支後结构     *           ?    _

^^其他支撑结构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小于1

2风荷载QD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τt∖ = 3w3              4. 2. 5)

式中:叫--风荷载标准值(、mπ√);

A——高度r处的风振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采用'

礦   基本风压(N m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也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采用*取重现期N = 10対应的风压值:

μ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 GB 50009规也采用;

* ——支撑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范表上2.5 2 的规定采用,

4.LS-2支揮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凡

背靠建筑物状况     :全m闭墙:_

…敞牙]框架和开洞⅜g

,一#~土『5 !全封诃T"T^∙w 「-支撑 堵构状况f--77  -----:--------'

________________;       敞 幵       I

-L 3©     - ~~

j∣U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W值可将支撑结构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結内荷载现范 GH 50'" '9的规定计算;

3 ≠为捎风系数.≠ = L 2丄丄.一其屮An为挡风而枳 Aw为迎冈,面枳:

S全封闭:沿支撑结构外侧全髙全长用密目网封闭;

1半封闭:沿变撑结构外側全高全长用密曰网封闭知子f^::;

:敞开:沿支撑结枸芥侧全髙全长无密目网封.

IU

3密目式安全更网全封闭支撑结构挡风系数≠不宜小 T 0.8

4泵送混凝上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乎荷载 (QQ的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4, 2. 6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42. 6确定,

4. 2-6荷载分项系数

序号:         验算项Fl

—  __ J

荷载分项系数_____

永久荷载儿:可变荷载FQ

l* -               IBL-

l镣定性验算

永久荷载控制

J

1.35                 1.1

I             j

'强度验算

可变荷载嚙制     IM          1.1_____

---÷---------------------

2 i傾覆骋算

■■■                           -—

傾覆

1. 35                      1. I

抗傾覆    ^     丄9            ɔ

---------------------------------------------------一 --------------------------------------------- ■ , '

3 i         变形装算

------

1. 0                      I- 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2.7支撑结构设计时应取最不利荷载计算,参与支撑结构计 算的各项荷载组合应符合表4. 27规定。

4,2.7 参与支撑结构计算的各项荷载组合

计算内容   _

荷载效龙组合

J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水平杵内力计算 水平杆变形计算 节点前r力计算

I

永久荷载GGG)~施工荷载1Q}

一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

年轩内力计靠

:氷久荷载《GG∙ G)-施工荷裁Q)

.√.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计算

永久荷我(G ■ r_. G.

単兀带架内力计算

;9]K荷载(QI)-X荷载3「一

注:表中t*-MR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台,而不代表数相加:

4,3水平杆设计计算

4.3. 1当水平杆承受外荷载时,应进行水平杆的抗弯强度验算、 变形验算及水平杆端部节点的抗剪强度验算亡 4.3.2水平杆抗弯强度验算应按下式计算:

(4. 3. 2)

式中:M 水平杆弯矩设计值N ∙ mm)∙应按本规范第 L3.5条计算;

W——杆件截面模量mττ√).

/  钢材彊度设计值(、mm」).应按本规范表4. 1.5

米用亍

4. 3.3节点抗乾强度验算应符合F式要求:

R ≤ VrR                  (4.3.3)

式中:R ——水平杆剪力设计值(、);

I R   节点抗剪成载力设计值•应按表1. 3.3确定::

4.3.3节点抗熱承载力设计值TR

节点类型

_ ■

Uk (k)

扣件冇点

单扣件             8

攻扣件              12

豌扣节点

*),j

政插节点

4C'

4. 3,4水平杆变形验算应符合卜式要求:

V ≤:」]                    (n 3.4

式中;U--挠度mm).应按本规范第4.3∙5条计算;

「丄——受弯构件容许挠度.为跨度的1 150IOmm中的 较小值=

3.5水平杆的弯矩与挠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水平杆为连续的支撑结构,当连续跨数超过三跨时宜 按二跨连续梁计算:当连续跨数小于三跨时,应按实际跨连续梁 计算,对水平杆不连续的支撑结构,应按单跨简支梁计算=

2当计算纵向水平杆时・跨度宜取立杆纵向间距(八).当

12

计算横向水平杆时.跨度宜取立杆横向间距L),

4.4稳定性计算

4. 4,1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按本规范公式4. L4-1)或 公式4.4.4-2)进行立杆稳定性计算Q

4. 4,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当不组合 风荷载时,应按本规范公式(丄丄4-1)对单元框架进行立杆稳 定性计算;当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本规范公式4∙4∙42)进 行立杆局部稳定性计算。

4.4.3桁架式支撑结构应对单元桁架进行稳定性验算,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单元桁架的局部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公式4.4-4-])或公 式(丄丄4-2)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2单元桁架的整体稳定性应按本规范第4.4.13条进行计 算,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单元桁架的整体稳定性 验算:

1) 支撑结构通过连墙件与既有结构做可靠连接时,

2) 当支撑结构的单元桁架按照本规范第5.3,2条中的梅 花形布置时.

4. 4.4 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应符合F列规定:

1不组合风荷载时:

C-L 4. 4-1)


2组合风荷载时:

L 4- 2)


式中:、 立杆轴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4U.5条 计算;

§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细比A按本规 范附录A取值;

13

A——杆件截面积mι√);

/—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Umn√);

M 立杆弯矩设计值N∙mm).应按本规范第4.4. 7 条计算;

W一 杆件截面模量mmf

W  -立杆的欧拉临界力N), N?= 専 ;

Λ^

A —计算长细比,λ = LQJI J

/.——立杆计算长度mm),应按本规范第4.4.9〜第 4.4.11条计算;

i——杆件截面回转半径mm)

E——钢材弹性模量 ( N∕πιm2O

4.4. S立杆轴力设计值CXr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不组合风荷载时:

、=ZgNgk + XqNqk          (4. 4. 5T)

2组合风荷载时:

=TfG∙⅛< ^f^ ⅛fc∕α (Nqk-WWK) (4. 4. 5-2)

式中


4. 4.


应按


:N亦——永久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S

、快一-施I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

NwK——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应按本规 范第4.4.6条计算;

λ-i∕q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

6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EK) 下列公式计算:

1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XT _ Ak

(4.6-1)


E = ɪ

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14

HVeR PWrk I~I~

(4.4.6-2)


2B

3桁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桁架按本规范第5.3.2条组 合时:

5,3.2 (a)矩阵形组合时:

V P^H2

(LL 6-3)


E = ɪ

5.3.2 Cb)梅花形组合时:

、. 3p^lbH~ 膈=一R一 BLJ

(4. 4. 6-4)


式中:---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N rnm)・PVriI = tl∖Λ :

H   支撑结构高度mm)

B-支撑结构横向宽度mm)

单元框架的纵向跨数;

Sk——H高度处风荷载标准值X mm?).应按本规范

4. 2.5条计算;

立杆纵向间距(mm);

4 -

立杆弯矩设计值(M)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 >qMwk              (4. 4. 7-1)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桁架式支撑结构, MWK = MLK 无剪刃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MwK = Mtj< + MTK


立杆横向间距mm)

4. 4.7


(4.7 2)


(4. 4.7-3)


(4.4. 7-5)


其中

ZJwitAH


M亦=

2& —1

式中:/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15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mm);

M  风荷载直接作用于立杆引起的B杆局部弯矩标准

值(、∙ mm

川:玉-风荷载作用于无剪丿J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引起的立 杆弯矩标准值(、∙ mm)

h 立杆步距mm)

"  支撑结构立杆横向跨数=

4. 4,8 当支撑结构通过连墙件与既有结构做可靠连接时,可不 考虑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引起的,〉一杆轴力WE和弯矩 (MTK)=

4. 4.9无射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立杆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 算长度A)应按下式计算:

I =功                    (4. 4. 9)

式中:尹 立杆计算氏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BBrl或表 B-2取值。

4.4.10 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框架稳定性验算时. 立杆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I = 3.            (LLIo)

式中:产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炒3或表

E4取值;

Λ——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 B表田5或表取值】

兩 高度修正系数.应按表4.4. 10取值.

4. 4. IO单元框架计算长度的高度修正系数为

H         ɔ

IC

20         S

Λt          】• W

_ __ _

1. 11

L16        L 19

. 22

4. 4.11冇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和桁架式支撑结构的单元桁架 在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A=(I + 2σ)∕ι            (LL 1】)

16

式中:口 为Q宀 中的较大值;

m—-扫地杆高度A与步距为之比;

勺——悬臂&度丄与步距h之比,

4. 4. 1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当单元框架进行加密时(图

4U. 12).加密区归杆的稳定系数(矿)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立杆步距不加密时:

φ = 0. 8                   (4, 4. 12-1)

2 E杆步距加密时:

φf = I-                (L 12 2)

式中:φ 一未加密时立杆的稳定系数*

日 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


1立轩间距单向加密           立朴间距戏向加密


LLI2有射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立杆加密平面图

l-√.t÷i ?一水平轩;3竖向乾刀撑;1 一木平射刀撑;5加密区

■4.丄13 桁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桁架整体稳定性验算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1不组合风荷载时:

V

—≤/            (-L L 13-1)

2组合风荷载时:

17


(土丄 13-2)


其中

N = 4N              (4U. 13-3)

M = ∕q 2,咤成         (4. L 13-4)

式中:X 一单无桁架的轴力设计值N)

φ——単元桁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等效长细比)按本规 范附录A取值;

A ——单元桁架的等效截面积CmnI-),A = 4A J

M  单兀桁架的弯矩设计值(、∙ mm);

W   单元桁架的等效截面模量(mmj),W = 2/V_ :

—     _2 ΓrΛ

VE --单元桁架的欧拉临界力(、W =孳典J

X——立杆轴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公式(如4.5-1) 计算;

A ——单元桁架的等效长细比,λ = 2H 1 ;

i--单-元桁架的等效截面回转半径mm)Z = ZrrJn 2 J

立杆纵向间距厶,横向间距L中的较小值mm"

A 5支撑结构抗傾覆验算

4. 5.1抗倾覆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

K≤°∙54S

(4.5. 1)


式中:爪一-支撑结构自重标准值与受风面积的比值(、

、∖         ɑ?K

mm )* gk =雨;

G车——支撑结构自重标准值NX

L  -支撑结构纵向长度mm)

B——支撑结构横向宽度mm)

H -支撑结构高度mm)

τ√lt   风荷载标准值(、mm,),应按本规范第4.2. 5

计算C

4, 5.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支撑结构的抗倾覆验算:

1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有可靠连接时;

2支撑结构高度H)小于或等于支撑结构横向宽度B)3倍时二

4.6. 1支撑结构立杆基础底而的平均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p≤∕g                4.6,1)

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设计值\ mm・,= .X ----h ≡-" RF

N-支撑结构传至立杆基础底面的轴力设计值

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N mn√);

•里 ——立杆基础底面积mn√),

.6.2支撑结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于地基上上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F式计算:

ffL = ⅛c∕ak                    (L 6 2)

式中:/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 黏性上及回填七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的 规定确定;

c 一支撑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宜按表丄6.2确定。

19

4.6.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化

地基类别

岩石.混凝土

黏性土、粉土

碎石土、砂土、回填土

L O

I

0. 5

____ .一 ,

0. 4

. 一 _ _

2当支承于结构构件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规定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变形进行验算口

4. 6.3立杆基础底面积(Ag)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立杆下设底座时,立杆基础底面积(Ag)取底座面积;

2当在夯实整平的原状土或回填土上的立杆,其下铺设厚 度为50mm~60mm,宽度不小于20Omm的木垫板或木脚手板 时,立杆基础底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Ag = Ob                     (4. 6. 3)
式中:A.——立杆基础底面积(mm?),不宜超过O. 3m2

α •-木垫板或木脚手板宽度(mm)

b——沿木垫板或木脚手板铺设方向的相邻立杆间距

(mm) O

20

5构造要求

5-1 一般规定

5∙ 1.1支撑结构搭设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式支撑结构搭设高度不宜大于40m;当搭设高度大 于40m时.应另行设计;

2桁架式支撑结构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0m当搭设高度大 于50m时,应另行设计G

5.1.2支撑结构的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应有排水措施;

2支撑在地基土上的立杆下应设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撑面积

的垫板;

3

4

5

6


S∙ 1.3


2

54


2

3

5. L 5


混凝土结构层上宜设可调底座或垫板;

对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土或楼板,应进行加固处理;

对冻胀性土层,应有防冻胀措施;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应有防水措施,

立杆宜符合下列规定:

起步立杆宜釆用不同长度立杆交错布置;

立杆的接头宜采用对接。

支撑结构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对扣件式支撑结构,扫地杆高度(AI不宜超过200mm 对碗扣式支撑结构,扫地杆高度(加)不宜超过350mm 对承插式支撑结构,扫地杆高度(凡)不宜超过55OmmO 支撑结构顶端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臂长度(五Q不宜大于500mm

2可调托撑螺杆伸岀长度不应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

21

长度不应小于15Omm (图5, L 5)

3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宜大于

3mm,安装时上下应同轴;

4可调托撑上的主龙骨(支撑梁)应居中•


构设计规范》GB 50010或《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的有关

5.1.5可调托座伸出立杆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

1一可调托座;2一螺杆;3一调节螺母;4—立杆;5一顶层水平杆

5∙ 1.6


当有既有结构时,支撑结构应与既有结构可靠连接,并 宜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连接间隔不宜超过2步,优先布置在水平剪刀撑或 水平斜杆层处;

2水平方向连接间隔不宜超过8m

3 附柱(墙)拉结杆件距支撑结构主节点宜不大 于 300mm

4当遇柱时,宜采用抱柱连接措施(图5.1.6)

5∙1.7在坡道、台阶、坑槽和凸台等部位的支撑结构,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支撑结构地基高差变化时,在高处扫地杆应与此处的纵 横向水平杆拉通(图5. 1.7)

22

5.1. 6 抱柱连接措施

5. L 7不同标高扫地杆布置图 1—拉通扫地杆;2―扣地杆

5.1.8当支撑结构高宽比大于3,且四周无町靠连接时,宜在 支撑结构上对称设置缆风绳或采取其他防止倾覆的措施。

5.1.9支撑结构应釆取防雷接地措施,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的规定。

23

5.2框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5. 2. 1竖向剪刀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式支撑结构应在纵向、横向分别布置竖旳剪刀撑

W6W6跨     W6W6

----------------4I--------------------------------1|--------------------------------11----------------

(b)立面图

5. 2. 1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剪刀撑布置图

I -立杆;2—水平杆;3—竖向剪刀撑;4—水平剪刀撑

24 大于6跨,每个剪刀撑的跨数不应超过6跨,剪刀撑倾斜角 度宜在45°60°之间,支撑结构外围应设置连续封闭的剪刀 撑;

2竖向剪刀撑两个方向的斜杆宜分别设置在立杆的两侧• 底端应与地面顶紧;

3竖向剪刀撑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水 平杆上.旋转扣件中心宜靠近主节点。

5. 2.2水平剪刀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剪刀撑间隔层数不应大于6步;

2顶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3扫地杆层宜设置水平剪刀撑;

4水平剪刀撑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水 平杆上。

5.2.3剪刀撑接K时应釆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800mm. 并应等距离设置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且两端扣件应在离杆端不 小于IOOmnl处固定。

5. 2.4当同时满足下列规定时,可采用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 结构:

1搭设高度在5m以下;

2被支撑结构自重的荷载标准值小于5kPa

3支撑结构支承于坚实均匀地基土或结构层上;

4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有可靠连接。

5.2.5 纵横水平杆均应与立杆连接,其连接点间距不应大 于 15Ommo

5. 2,6 当承受荷载较大,立杆需加密时,加密区的水平杆应向 非加密区延伸至少两跨(图52.6),

5.2.7支撑结构非加密区立杆、水平杆间距应与加密区间距互 为倍数(图5∙2.7)tj

25

V

5. 2.6支撑结构加密区立杆布置平面图

5. 2.7支撑结构不同立杆间距布置平面图 5.3桁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5. 3.1单元桁架的竖向斜杆布置可采用对称式和螺旋式(图 5.3.1),且应在单元桁架各面满布。水平斜杆宜间隔(2-3)

26

布置一道*底层及顶层应布置水平斜杆。

4                                4

a对称式              b)螺旋式


5. 3,1单元桁架斜杆布置立面图

1—立杆;2-水平杆,3一竖向斜杆;4-水平斜杆

5∙3∙2桁架式支撑结构的单元桁架组合方式可采用矩阵形或 梅花形(图5,3.2),单元桁架之间的每个节点应通过水平杆 连接。



5. 3.2单元桁架组合方式布置平面图

5.3.3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斜杆布置(图5. 3.3)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外立面应满布竖向斜杆(图5∙3∙3a);

27

2支撑结构周边应布置封闭的水平斜杆(图5.3∙3b),具 间隔不应超过6步;

3顶层应满布水平斜杆;

4扫地杆层宜满布水平斜杆.

5, 3*3桁架式支撑结构斜杆布置图

I-立杆;2—水平杆;3一竖向斜杆"1一水平斜轩

28

6特殊支撑结构

6∙1悬挑支撑结构

6∙ L 1悬挑支撑结构(图6. 1.1)的竖向荷载设计值(Pl应符 合下式要求:

PI W pt.max                        (6∙ 1 - 1 )

式中:4——-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设计值(含悬挑部分自重)

(kN∕mz

Pg——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kN∕m2).按本规范附

CGl取值.

(宽度2凡内跨数为时

{a)侧立面图

6. 1. 1悬挑支撑结构示意图(一)

①一悬挑部分;2)-平衡段,③-落地部分 注:虚线表示垂直于图面的剪刀撑或斜汗6

29

[-"一 -ɪ — d fc I

T

I

8戶迪

B

(C)平面图


(b)正立面图


6. 1. 1悬挑支撑结构示意图(二) ①-悬挑部分』②一平衡段,③■落地部分 注:虚线表示垂直于图面的剪刀撑或斜杆,

30


6.1. 2落地部分支撑结构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本规范框架式支撑结构或桁架式支撑结构进行设计 计算;

2落地部分立杆稳定性验算时应计入悬挑部分受竖向荷载 引起的附加轴力'•总高度应取支撑结构的高度H)。立杆附加轴 力设计值N)应按下式计算:

Nt = ηrpxUBx                (6. L 2)

式中:V——悬挑支撑结构的附加轴力系数,按表6.1.2取值;

6. 1.2


悬挑支撑结构的附加轴力系数(玮)

1

8

12

16

20

24

28

0. 75

0. 45

0. 32

Oi 25

Oi 20

0. 17

0, 15

L——悬挑部分的杆件纵向间距mm)

Bt--悬挑部分长度mm)

仏——落地部分靠近悬挑部分宽度23内的立杆跨数C

6. L 4悬挑支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支撑结构的悬挑长度不宜超过4. 8m

2悬挑支撑结构的尺寸及杆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6∙ 1. 1)

D落地部分宽度(B)不应小于悬挑长度(BI的两倍;

2) 支撑结构纵向长度(L)不应小于悬挑长度B)的 两倍;

3 竖向剪刀撑(或斜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0°60°

3落地部分应满足框架式或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

4平衡段除应满足框架式或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外, 还应增设剪刀撑或斜杆,使沿悬挑方向的每排杆件形成桁架(图 6. 1.4)D平衡段的顶层与底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或满布水平 斜杆;

31



6. 1.4 悬挑支撑结构剖面图1-1)

5悬挑部分沿悬挑方向的每排杆件应形成桁架。悬挑部分 顶层及悬挑斜面应设置剪刀撑或满布斜杆;

6悬挑部分的竖向斜杆倾角宜为40°60°

7悬挑部分不宜使用扣件传力;

8使用前宜进行载荷试验口

6.2跨空支撑结构

6∙2∙ 1


跨空支撑结构(图6.2.1)的竖向荷载设计值(仑)应符


Γ≡


合卜'式要求:

P, Pg                (6∙ 2∙ 1)

式中:Pf-跨空部分的竖向荷载设计值(含跨空部分自重)

(kN∕m2);

人.林-一跨空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kN∕m2),按本规范附 录CC-2取值令

6.2.2落地部分支撑结构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I应按本规范框架式支撑结构或桁架式支撑结构进行设计 计算;

2落地部分立杆稳定性验算时应计入跨空部分受竖向荷载

32

(b)平面图

6.2.1跨空支撑结构示意图

①一跨空部分;②一平衡段;③一落地部分 注:虚线表示垂直于图面的剪刀撑或斜杆 引起的附加轴力,总高度应取支撑结构的高度立杆附加轴 力设计值CV)应按下式计算:

(6. 2. 2)

33

式中:次——跨空支撑结构的附加轴力系数,按表6∙2.2取值;

6.2.2跨空支撑结构的附加轴力系数IIS

4

8

12

16

20

24

28

0. 33

0. 20

0. 14

Qql

0. 09

0. 08

0. 07

跨空部分的杆件纵向间距mm)

BS--跨空部分跨度mm)

灸——落地部分靠近跨空部分宽度Bs内的立杆跨数□ 6∙2∙3跨空支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跨空支撑结构的跨空跨度不宜超过9.6m,

2跨空支撑结构的尺寸及杆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6. 2. 1)

D落地部分宽度(B)不应小于跨空跨度(Bɔ;

2)竖向剪刀撑(或斜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0°-6OeO

3落地部分应满足框架式或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

4平衡段除应满足框架式或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外, 还应增设剪刀撑或斜杆,使沿跨空方向的每排杆件形成桁架(图

6.2.3跨空支撑结构剖面图1 -1)

34 斜杆;

5跨空部分应沿跨空方向的每排杆件形成桁架。跨空部分 顶层与底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或满布水平斜杆;

6悬挑部分的竖向斜杆倾角宜为40°60°

7跨空部分不宜使用扣件传力;

8使用前宜进行载荷试验。

7 施 工

7.1.2当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宜对支撑结构进行预压或监测:

1承受重载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

2特殊支撑结构或需了解其内力和变形时;

3地基为不良的地质条件时;

4跨空和悬挑支撑结构;

5其他认为危险性大的重要临时支撑结构。

7.1.3支撑结构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构配件。

7.1.4支撑结构搭设和拆除应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特种作业 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7.1.5当有六级及以上强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支 撑结构的搭设、使用及拆除作业。

7-1-6材料检査与验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D4、表D2、 表D3的要求。

7.2.2应清除搭设场地障碍物.对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土或楼板 应进行加固处理。

7.2.3施工现场内各种支撑结构材料应按施工平面图统一布置, 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36

7.3搭 设

7. 3.1支撑结构地基验收合格后,应按专项方案进行放线定位口 7∙3∙2支撑结构搭设应按施工方案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撑、斜杆与连墙件应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

设,不得滞后安装;

2每搭完一步,应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

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3每步的纵向、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4在多层楼板上连续搭设支撑结构时,上下层支撑立杆宜

对准。

7. 3.3

7. 3.4


当支撑结构搭设过程中临时停工,应采取安全稳固措施。 支撑结构作业面应铺设脚手板,并应设置防护措施。

7.4检查与验收

7.4.1支撑结构在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地基完工后及支撑结构搭设前;

2每搭设完4步后;

3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前;

4停工超过1个月恢复使用前;

5遇有六级及以上强风、大雨后;

6寒冷和严寒地区冬施前、解冻后。

7.4.2支撑结构地基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土地基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地基应有防水措施;

3寒冷和严寒地区地基应有防冻胀措施;

4当支撑结构直接搭设在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及回 填土地基表面时,应将地基表面整平、夯实,并应做好排水措施。 7.4.3支撑结构搭设完毕、使用前检査项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基不均匀变形,立杆底座或垫板与地基面的接触状况;

37

2可调托撑受力状况;

3安全防护措施;

4防雷接地;

5扣件拧紧力矩;

6碗扣式、承插式的水平杆与立杆连接节点锁紧状况;

7斜杆设置状况;

8抗倾覆措施设置情况。

7.14支撑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检查项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地基不均匀变形,立杆底座或垫板与地基面的接触状况;

2荷载状况;

3节点的连接状况;

4可调托撑受力状况;

5安全防护措施;

6监测记录。

7.4.5支撑结构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及检查验收项目应 符合本规范附录DL>4、表的要求。

7. 4.6支撑结构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 收,并应做好验收记录。

7.5使 用

7. 5.1支撑结构使用中构造或用途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对施 工方案进行设计和审批。

7.5.2在沟槽开挖等影响支撑结构地基与地基的安全时,必须 对其采取加固措施。

7.5.3在支撑结构上进行施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

7.5.4支撑结构搭设和使用阶段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施工 现场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7.6拆 除

7. 6.1支撑结构拆除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38

7∙6∙ 2


支撑结构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拆除作业前,应先对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查确认;

拆除作业应分层、分段,由上至下顺序拆除;

当只拆除部分支撑结构时,拆除前应对不拆除支撑结构

进行加固.确保稳定;

4对多层支撑结构,当楼层结构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时,严 禁拆除下层支撑;

5严禁抛掷拆除的构配件;

6对设有缆风绳的支撑结构,缆风绳应对称拆除;

7有六级及以上强风或雨、雪时,应停止作业。

7.6.3在暂停拆除施工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已拆除和松 开的构配件应妥善放置。

7.7 安全管理

7.7.1

7. 7.2

7. 7.3

7. 7.4


支撑结构操作人员应佩带安全防护用品.

支撑结构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支撑结构的防护措施应齐全、牢固、有效。

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应设专人监护施工,当发现异 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的人员.启动 应急预案。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7- 7.5模板支撑结构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 程师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 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7.7.6支撑结构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 志,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7.7.7支撑结构与架空输电线应保持安全距离,接地防雷措施 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有关规定。

39

8监 测

8.0.1支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编制监测方案,包括测点布置、 监测方法、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

1每个支撑结构应设基准点;

2在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3监测点应设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位置。

1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中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2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的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3高度区间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8. 0.5监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2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 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4应减少现场线路布置布线长度,不得影响现场施工正常 进行,

8.0.6监测点应稳固、明显,应设监测装置和监测点的保护 措施。

8.0.7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支撑结构规模、周边环境、 自然条件、施工阶段等因素确定。位移监测频率不应少于每日1 次.内力监测频率不应少于2小时1次。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

40

速率加快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8.0.8

1

2

3

8. 0.9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

支撑结构的荷载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时;

周边场地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的异常变化时。

监测报警值应采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 进行控制,并应满足表8.0 9规定,

8.0.9监测报警值

监测指标

限 值

内力

设计计算值

3次读数平均值的I. 5

位移

水平位移量:H 30

_____3次读数平均值的L5_____

注:H为支撑结构高度。

8∙0∙10监测资料宜包括监测方案、内力及变形记录、监测分析 及结论O

41

附录A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A-I Q235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平

⅞ Λ

0

1

?

3

5

6

7

8

9

()

L 000

0.997

0. 995

0. 992

0. 989

0, 987

0. 984

0. 981

0. 979

I

976

10

CL 974

0,971

0. 968

0. 966

"—'-----1--------'-------------

0. 963

CL 960

。・ 958

0. 955

æ 952 !

0. 949

20

CL 947 '

。・ 944

0. 941

0. 938

0. 936

0. 933

O- 930

0.927

OT 924

0. 921

30

0. 918

0.915

0, 912

0. 909

0. 906

0. 903

0. 899

0.896

0. 893

0. 889

40

0. 886

0.882

0. 879

0.875

0. 872

0 868

:0. 864

0.861

CL 858

0. 855

50

0* 852

O- 849

0. 846

OT 813

0. 839 -------

。・ 836

L) 832

0.829

__

0,825

_____

0. 822

60

CL 818

0. 814

I

0. 810

0. 806

(),802

0. 797

0. 793

0. 789

0. 784

O- 779

70

Cl 775

I 0. 770

I _

0. 765

0. 760

0. 755

I-------------.  _           --

0. 750

L__

0. 744

CL 739

0, 733

。・ 728

80

0. 722

0, 716

0. 710

CL 704

(). 698

Γ

0. 692

0. 686

0. 680

0 673

0, 667

90

0. 661

0. 654 _

0. 648

0. 641

0. 631 : 0 6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618

O- 611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603

_

OH95

100

0. 588

(X 580

____

0. 573

Ot 566

0. 558

0. 551

:0. 511

æ 537

O- 530

I                                                                                                                                                                                                     I

0. 523

110

0, 516

CL 509

0. 502

0.496

O- 489

0. 483

0. 4 76

0. 47Q

1--------------------------------------------------------------------------------------------------------------------------------------------------------------------------------------------------------------------------------------------------------------------------------------------------------

0. 464

------------------------------------------------------------------------------------------------------------------------------------'

0. 158

120

0. 4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0. 446

__

0. 410

CL 131

0. 428

0. 423

;0. 417

0. 412

1------------------------------------------------------------------------------------------------------------

0.∙H)6

(). 401

1,30

0∙ 396

0. 391

0, 386

Q. 381

Q. 376

0. 371

0. 367

0. 362

0. 357

, _____.....

Q- 353

140

O- 349 _

0. 31-1 j .     -

0, 340

0. 336

O- 332

0. 328

0. 324

0. 320

0. 316

0. 312

150

0. 308 _

I

。・ 3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0 301

O- 298

0. 291

_ _ .. 一 .

CL 291

0. 287

0. 284

1----------—

0. 281

_ P^~^~--------------

〔).277

160

().274 _

0. 271 _

0, 268

0. 265

0. 262

r--

0. 259

0. 256

0. 253

。・ 251

------------------------------------------------------------------------------------------------------------------------------------------------------------------------------------------------------1

Q- 248

170

0, 215

0. 243

0.240

1 '~'

0.237

0. 235

0. 232

0. 230

0. 227

0. 225

0.223

180

O- 220

。・ 218

().216

0. 214

0, 211

0. 209

0. 207

0. 205

0. 203

r~,---------------------------------------------1

〔), 201

I

190

0. 199 _

0. 197

0. 195

0. 193

0. 191

I

0* 189

0. 188

0. 186

0. 184

O- 182

200

(X 180 —

0. 179

CL 177

0. 175

0. 174

1

0. 172

0. 171

0. 169

0. 167

1-----------------------------------------------------------------------------------------------------------------------------------------------------------------------------------------------------------------------------------------------------------------------------------------------------------------------------------------------------------------------------------------------------------

0. 166

210

— .

0. 164

CL 163

CL 161

0. 160

__

0. 159

0. 157

0. 156

0. 154

0. 153

0. 152

42

续表A-l

A

0

1

2

3

4

6

7

8

9

220

0. 150

0. 149

。, 148

0.146

0.145

0. 144

0. 143

0. 141

0. 140

0. 139

230

0. 138

0. 137

0. 136

CL 135

0. 133

0. 132

0. 131

。・ 130

0 129

。・ 128

' 1

240

CL 127

j Q 126

0. 125

0. 124

0. 123

0,122

0. 121

0. 120

0. 119

I-----------B~~

I 0,118 1

250

0. 117

--

—■—

•----------------

———

I                                                                                                           ----------------------------------------------------------------------------------

--

Γ                   "",

_

注:当IA 250时,皆=。

Λ

A-2 Q345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少

A

0

1

2

3

4

5 ■

6

7

8

9

0

LOoO

Cl 997

0. 994

。・ 991

0. 988

0. 985

0. 982

CL 979

CL 976 :

_____________—L

973

10

OT 971

_ I

968

0.965

0. 962

0.959

i 1

0. 956

0. 952

______ _——,

0. 949

_________ββ-_______I

CL 916 !

0. 943

20

Q 940 .

I

0. 937

0. 931

0. 930

---R

0. 927

0. 924

0. 920

0. 917

■ ~H 0 913

________ _―

0. 909

30

。・ 906

._             _____________J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0. 902

0. 898

0. 894

CL 89

0.886

。・ 882

0.878

Q. 874 i

__________RJ

(L 870

40

Oi 867

Q. 864

0. 860

0. 857

0- 853

0. 849

0,845

0. 841

0. 837

0. 833

50

0.829

I ~~1

0. 824

— _

0. 819

0. 815

0. 810

(X 805 :

0. 800

0. 794

0. 789 ---- —

0 783 -- -

60

0. 777

0. 771

0. 765

0. 759

O- 752 I

0. 746

。・ 739

CL 732

(X 725

_|__________________-I

0. 718

70

CL 710

0. 703

0. 695

0. 688

■—----------1

0. 680 I

0. 672

0. 664

0. 656

(1 648 i

CL 640

80

O- 632

O- 623

0. 615

0. 607

0. 599

0. 591

(λ 583

0. 574

I

___

0. 566

0. 558

90

0. 550

_     一 ■ __

O- 5-12

L                         _   _____

0. 535

æ 527

0. 519

。・ 512

Ot 504

0. 497

。・ 489

0. 182

IW

0. 475

0. 467

0. 46

0.452

0. 445

0. 438

0. 431

0.424

0.418

0.111

110

0. 405

O-398

392

0. 386

_

。・ 380

OT 375

0. 369

0. 363

0. 358

352

120

Cl 347

:0. 342

, ■

0. 337 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332

0. 327

0. 322

0. 318

0. 313 h~_________

0. 309

0. 304

——

130

0. 300

0. 296

() 292

0. 288

0. 284

C.280

0276

I

Oh 272

0.269

I 0.265

140

0. 261

0. 258

æ 255

0. 251

0. 248

! 0. 245

(). 242

0. 238

0. 235

0. 232 !

I--------------------------------------------------------------------------

150

Q. 229

0.227

0.221

[Q.221

0.218

0.216

α.2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MIo

0. 208

I                                          r

A 205 i

160

0. 203

0. 201

0. 198

! 0. 196

0. 194

。, 191

0. 189

0 187

0. 185

:0, 183

+--------------------------------

170

。・ 181

0. 179 i

0. 177

175

3 173

I 0. 169

167

O. H5

Ij 163

I

180

0. 162

F

! 0. 150

丄          ___

。・ 158

0. 157

O- 155

0. 153

1

0. 152

CL 150

E 149

I J1                      _

"I—  -—ι

i 0. 147

I _            _

43

续表A-I

λ

0

1

2

3

4

5

6

7

8

9

220

O. 150

CL 149

148

0. 146

0. 145

0. 144

0. 143

0∙ 141

0. 140

0. 139

230

0 138

0. 137

0. 136

0. 135

0 133

0. 132

0. 131

CL 130

0. 129

0. 128

2-10

O- 127

0. 126

0. 125

124

123

O- 122

0. 121

0. 120

0 119

0. 118

250

0. 117 '

——

—.-

注]当λ > 250时,甲=嶂X

A-2 Q345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秋

A

O

1

2

3

4

5

6

7

8

9

O

L OOo

CL 997

0. 994

0. 991

0 988

。・ 98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CL 982

0 979

976

CL 973

10

0.971 ----------------------J

。, 968

-______

0. 965

0. 962

0. 959

0. 956

0. 952

0. 949

,■________________

--------------------------W

0, 946

0 943

20

。・ 940

0. 937

O- 934

0. 930

0. 927

0. 924

Oi 920

。・ 917

0. 913

CL 909

30

OT 906

0. 902

0.898

0. 894

CL 890

0. 886

(X 882

0.878

0.874

0. 870

40

—-------

0.867

1-

0. 864

_ _ _

0, 860

0, 857

0 853

0 849

0.845

0* 841

CL 837

0. 833

50

0. 829

Oi 824

0.819

0. 815

0, 810

O- 805

0* 800

0. 794

0, 789

0. 783

60

0. 777

0. 771

0, 765

CL 759

Cl 752

0. 746

0. 739

0. 732

0. 725

0. 718

70

O- 710

0. 703

——_______

0. 695

0. 688

1---------------------------------------------------------------------------------------------------------------------------------

0. 680

----

0.672

0. 664

0. 656

0. 648

CL 640

80

0. 632

I—------------------J

OT 623

--

0. 615

CL 607

0. 599

0. 591

0, 583

(L 574

0. 566

0. 558

90

L                  1

0. 550

0, 512

CL 535

0.527

0.519

。, 512

L______

0, 504

0. 497

0. 489

0, 482

IOO

475

-

0. 467 ---------------------------------------------------------------------------------1

_      —1

CL 16

0. 452

___

0. 445

0.438

0. 431

0. 421

0. 418

L-_________________ .

O- 411

IlO

0 405

0< 398

Q 392

O- 386

380

CL 375

。, 369

• _

O- 363

0. 358

CL 352

120

0. 34 7

CL 342

0. 337

0. 332

0. 327

OT 322

0.318

Q∙ 313

0. 309

----

0. 304

130

0 300

0 296

。・ 292

0. 288

0. 284

Oi 280

Q. 276

0. 272

(L 269

I™-------------------

• 0, 265

140

261

0, 258

0, 255

0, 251

(X 248

0. 245

0, 242

0. 238

O- 235

0. 232

150

0. 229

0. 227

0 224

0. 221

0. 218

CL 216

0. 213

Oi 210

CL 208

I"-----

0. 205

160

0. 203

0. 201

0. 198

CL 196

。. 194

。・ 191

O- 189

0. 187

--------------■        I

。・ 185

------------------------------------------------------------------------------------------------------------------------------------------------------------------------------------------------------------------------------------------------------------------------------------------------------------1

CL 183

170

0. 181

0. 179

0. 177

0. 175

0. 173

0. 171

CL 169

0. 167

---

0. 165

----------------------------------------------------------------------------------------------------------------------1

0. 163

180

0. 162

0. 160

0. 158 —

0. 157

0, 155

, _ 一 ,

CLl53 •

, _

0. 152

0. 150

。・ 149

CL 147

43

续表A-2

I

0     

1

3

4

5

6

1

-r7              1

T

8 '       9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

0. 116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J

CL I- H _

0. 143

'-----------------------------------------------------------------------------------------------1

0. 141

0. 140

CL 138

5 137

Cl 136

O- 134

。・ 133

200

0. 132 _

0 130 _

0. 129

0. 128

0. 127

0. 12S

0. 124

0, 123

0. 122

0. 121

210

0. 120

0. 119

0. 118

0. 116

0* 115

0. 114

1 1

0. 113

0. 112

0. Ill

0. 110

220

0. 109

() 108

0. 107

0. 106 —

1 1 1

0. 106 _

0. 105

0. 104

0. 103

0. 101

0. 101

230

0. IoO

0. 099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098

0. 098

------------------------------------1------------------------------------

0.097'0.096

0.095

0.094

0. 094

0. 093

240

_

O- 092

0. 091

.0. 091

O- 090

0.089

Q 088

0,088

0.087

0. 086

----- _--

CL 086

250

_

0, 085

i

44

附录B支撑结构的计算长度系数

^B-I无努刀撑框架式支撑靖构的计算长度系数肝(水平杆连续)

CL 1

0, 2

Q. 3

0*4

0. 5

0. 6

— ] I 0.7 i

0.8

1

4

1.89

L 94

2. OO

2.07

2. 17

2.29

-----------------------------------------------------------------------------------------------------1

2. 42 ]

2. 57

0, 6

17

2. 24

2.32

2.41

2.52

2. 63

2.77

2.91

0.8

2, 43

2,51

2. 60

2. 70

2.82

2.94

3,07

3. 22

1. 0

2. 65

2. 75

2.85

2, 96

■-------------------------------1

3.09

3.21

I 3,35

3* 49

2.0

3.57

3. 72

3. 86

4. 01

4. 16

4. 32

■L47    4.63

3.0

4. 30

4.48

4.65

4. 82

5.01

5. 18

5.36    5.53

I

4. 0

4.89

5. 09

5. 30

5. 52

5∙ 70

5. 90

6. 11

6.32

9

0. 4

2. 09

2. 12

2. 15

2.19

2. 26

2.34

2.45

2. 59

0.6

2.42

2. 46

2. 50

2. 56

2. 63

2. 71

2.82

2. 94

0. 8

271

2. 76

2.81 ___

2.87

2. 95

3.04

3. 14

3. 26

1. 0

2. 97

3. 02

3.08

___

3. 15

3.23

3. 32

3. 42

--

3.55

2. 0

4. 01

4.09

4. 18

4. 27

4. 37

4. 48

----

4. 59

4. 71

3. 0

L 83

4. 93

5* 03

5. 15

5.26

5.38

5. 50

5. 64

4. 0

5, 51

5. 63

5. 76

5. 87

6.00

6. 14

6. 29

6.41

3

O- 4

218

2. 20

2. 22

2. 25

2. 29

2. 36

2. 46

2. 59

Cl 6

2. 53

2. 56

2. 59

2.62

2.68

2. 74

2. 84

----

2. 95

0. 8

2. 84

2. 87

2. 90

2. 95

3. 01

3. 08

3.16

3.27

L

LO

3. 11

3. 15 _

319

3.24

3. 30

3. 37

3. 46

--

I 3.57

I

2.

L 21

4. 27

_

4. 33

L 40

4. 47

4.55

£ 61    4. 74

3.0

5.07

5. 14

5. 21

5. 30

5. 38

5. 47

— —一

5,68

-L 0

5. 79

5.87

5. 97

6. 05

_

6. 15

6. 25

6.37

I1          ■                     1

I

I 6.47

45

续表序1

01

0. 2

r*i         —

S (X 3

0, 4

0. 5

0. 6

EZ

0.8

CL 4

2,23

2. 24

2, 25

2. 27

2. 31

2.37

2. 47

2.59

0. 6

2. 60

261

2. 63

2.66

,■

2. 70

I-----------------------------------------------------------------------------------------------------------------------------------------------------------------------------------------------------------------------------------------------------------------------------------------------------------------------------

2. 76

2.85

---

2. 95

0. 8

2. 91

2. 93

2. 96

2. 99

3. 04

3. 10

3. 18

3. 28

4

1.0

3. 19

3. 22

3. 25

3. 29

3. 34

3. 40

3. 47

3. 57

2.()

4. 33

L 37

4. 41

4.47

L 53

4. 60

4. 67

4. 76

3.0

S. 21

5. 26

5. 32

538

5. 45

5. 53

5.61

5. 70

--- U

=0 --

5. 95

6.02

6. 09

616

6. 21

& 32

6. 41

6. 50

0. -1

2. 26

2.27

2. 28

2, 29

9 3?. fa≡- * ∖J —

2. 38

--

2,47

-

2. 59

0. 6

2. 63

2. 64

2. 66

2, 68

2. 72

2. 77

1----------------------------------------------------------------------------------------------------------------------------------------------------------------------------------------------------------------------------------------------------------------------------------------------------------------------------

2. 85

r---------------------

2. 95

0. 8

2. 96

2.97

2. 99

3.02

3. 06

3.11

3. 18

3. 28

5

b Q

3. 25

3, 26

.

329 _

3. 32

3. 36

3. 41

3. 48

3. 58

2. 0

1

4. 40

4. 13

4U7

-L 51

I                                                                            

4. 57

.1. 62

■-------------------------H

4, 69 .

I

---

.丄77

3. 0 __

5. 30

5. 34

5. 39

5. 44

5. 50

5. 56

5. 63

5. 72

4, 0

606

6. 11

6. 17

6.22

--

6, 29

6. 36

--------------------4

6.44

6.52

注:1去中字母含义为:

——立杆步数,

K——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按K =昌+穿计算; RR QH

E- 弹性模量(、mm*

ʃ--杆件的截面惯性矩mm,);

σ——Ql、旳中的较大值;

勺-扫地杆髙度偵与步距力之比,

叱--悬臂长度/12与步距九之比W

g 一立杆纵向间距L、横向间距K中的较大值mm)

h--立杆步距(mm)

h - 节点转动刚度.按表4. 1. 4取值。

2当水平杆与立杆截面尺寸不同时.K =昙亠穿丄 RR Oft 1 1

式中:I——立杆的截面惯性矩mm»

L   水平杆的截面惯性矩mn√)lj

3采用扣件节点的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计算长度系数R可按本表 计JL

46

表》2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 计算长度系数卜(水平杆不连续)

%

Tr

TT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1

• 0. 4

b65

1. 68

L 73

1, 79

L 88

2. OO

i 2. 11 ■ 2 31

0. 6

1.87

1.91

L 97

2. 04

2. 13

2. 25

2. 38

2. 51

] 一

0, 8

2. 06

2- 12

2. 19

2.27

2. 36

2.48

2.61

Z. t D

1

2.24

2. 3

________________. _ ,

238

2.47

2*57

2. 68

2.81

----

2, 96

2

2. 97

3.07

3. 18

3. 29

3.41

3. 54

' 一

368

----

3. 82

3

3. 55 ------------------------------------d

3. 68

3. 81

3. 95 I

L 08

4. 23

L 38

L 53

1

4, 05

4, 20

4. 35

4. 50

4. 66

4.82

4.98

5, 11

2

I

0, 4

1. 79

1. 81

L 83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

1.86

1.92

2.02

2. 15

2. 31

O- 6

2. 04

2/6

-- 1

2.09

2. 14

2.20

2. 28

1----------------------------------------------------------J

2.40

2. 54

O- 8

2. 26

2. 29

2. 33

2. 37

2.44

2, 52

2. 63

2. 76

1

2*46

2.49

2.54

2. 59

2. 66

2. 74

2. 85

2.97

2

3. 27

3. 33 ______

3. 39 ------- _

3. 16

3. 54

3.63

3. 74

3. 85

3

3.91

3. 99

k 07

4. 15

4, 21

4, 34

4.45

L 56

4

L 47

L 55

4.64

4. 74

4. 84

4. 95

5.06

5. 18

3

0,4

1, 85

L 86

L 88

L 90

L 94

2. 02

2, 15

2. 31

0. 6

2. 12

2, 13

2. 15 j

2.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3

2. 30

2. 41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

Q

0.8

2.35

2,37

2,39

2.42

__

2. 47 .

54

2.64 2. 77

JL

1

2, 56

2. 58

2.61

2. 65

一                           I

2.70

2. 77

-------------------- ‘ ----

2. 86 i 2.98 I I

2

3.41

___ _

3.45

3. 49

3. 54

3. 60

368

3, 76

3. 86

3

4.08

L 13

19

4. 25

L 32

4. IO

_

4, 48

4. 58

■1

4,66

4. 72

, _ 一_

4.78

4.85

L 93

5. 01 __

i 5. 10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

4

1 CL 4 ___

L 89

1.89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90

L 92

1. 95

2.03

一------------

2. 15

______

L 31

。・6

:2,16

2. 17

2.18

2. 20

2. 24

2. 31

2. 41

I

I                L —■

Z. g

0.8

2. 40

2. 11

2. 43

2. 45

2. 49

2. 55

2∙ 65

---

i 2, 77

1

2. 62

2.63

2.65

2. 68

2.72

2, 78

2.87

i 2. 98

)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9

3. 52

3. 55

3, 59

3.64

3, 70

3. 78

ɪ 3,87

I ■ -----------------------------

3

4. 18

4.21

4. 26 J__

30

4.36

:4.13 i

4. 50

L 59

I                                                                                                  I

4

i j__

4. 77

L

4. 814. 86

4.92

4. 98

5, 05

5. 12 : 5. 21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续表&2

。・1

Ck 2

__    _I--      .

03

0. 4 '

I

0. 5

I

0.6

I

I

0. 7 1I

___

0. 8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4

1. 91

1. 91

L 92

1. 93

1.96

2.03

2. 16

_   . 一~I

2- 31

CL 6

2. 19

2. 19

2.20

1 _ _______________.

2.22

2.25

1

2* 31 J

2- -11

2. 55

0,8

2.43

L ■       ------1

2.41

----

2. 15

2.47

2. 50

2.56

2. 65

_ —

2. 77

1

2. 65

2.66

. ---

___一 __ _

2.68

2. 70

2. 73

2.79

I _ _

2*87

■-------- ■ -→

2.98 ------——.

2

3.54

3* 56

- 一

3- 59

I

I___

3.62

3∙ 66

3. 71

3, 78

.3.8?

-----------------_------1

3

4.24

4,27

Γ "1.30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34

4.39

445

45

i 4. 59

_

4.84

4,87

■ A.91

I 4.96

5- 01

1 5. 07

I

L _        _____

5.14

5. 22

1表中字母含义与附录B表相同

2当水平杆与立杆截面尺寸不同时,应按附泉B表呼12计算.

3本表适用于里杆横向跨数≥ 5的水平杆连续的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 结构C

4采用碗扣节点、承插节点的无曹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计算氐度系数〃可 按本表计算e

表驴3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单元框架的

算长度系数产(水平杆连续)

CL 4

().6

CL 8 .

1. 0 i

L 2

_______ _ ______d

L 4

1. 6

3

4

0. M

1 12

1. 54 ____I

1.

_    1. 67 _

CL 6

L 17

1. 38

「・53

L 68

L k

一[・ 85 _

0. 98

—L22

L 45

1 . 62

_-------- ■一----------------1

L ?8

1.?

2.00

1∙ 0

L OI _

L 5

L 68

~TT86~

2.0

2. 0

—Lll

L 34

L 62

L 83

2. 04

2. 24

2 38

3. 0

L 18

1.39

1.67

L9()_

~2Γ1Γ^

-------------------------------------

2. 33

________Ka___

2- 50

_ _____________ ,

L 25

^~I7ZΓ^

~L72

1 . 95

'2. 16 _

2. 38

:257_

4

I

!。・4

L 36

1.69

1,76

-_________________. _

LTr

1.8

,6_

_ 1. 17

L 46

67

19[

2. Q2

2- QI

0. 8

~1. 2

1. 54

L 77

L 99

2. 1

一 ----■

L L

—L 25

1.k

1.84

2*09

2.2

2.33

238

2. 0

1. 31

_ L

2. O L

233

2.56

WT0 .

_ 3.0

_ L 39

;顷

2.08

2, 43

2. 70

^88

3- 00

i _40

L 4 §

4

«14 :

2* 49

2. 7

__3.

3.15

48

:\               卜

:X             r

0, 6

8

____________________ _ —-

1.0

1.6

1.2

1.4

0. 4

。・4

1.3

L 53 ___

L L 73

__

L 82

~^ L 85

L 85

1. 86

Q. 6

1. 39

1.66

L 92

2. 04

—2. 09

1 -------------------------------------------------------------------------------------------------------------------------------------------------------------------------------------------------------------------------

2. 11

2.12

CL8

1.45

L 75

_ 一

2. 05

2.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8

2.31

2. 32

5

L

L 50

[1.83

2, 16

2. 31

. _

2. 43

, _ _____________

2.47

_

2. 19

2.0

..

1.61

2∙ Ol

2.42

2. 70

2. 86

2. 95

3- 00

3, 0

1.67

2.09

2.53

2,87

__ ____

3.08

3. 20

3. 28

LO

L 73

2.]6

2. 61

, _ ___

2. 99

_

3.24

L 3, 39

3_ 49

4

1.44

1, 69

1.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_         ___1

L 87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i

1. 88 I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88

0, 6

L56

188

艺。5

2.12

2. 14

2. 15 I

2. 15

CL 8

1.64

L 99

222

2.31

2.35

2. 36

2. 37

6

L 0

L 70

2. 08

2.35

2.17

2H2

2. 54

2. 54

2. ɔ

L86

2.32

72

2.92

3.03

308

3.11

3.0

L94

2.42

2. 90

3.17

3. 31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9

3. 44

L 0

2. 00

2’ 50

3.03

3. 34

3.52

3∙ 62

3.69

it 1工向定义如下:

2表中字母含义为:

h——单元框架的M向跨数;

K-——有乾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按K =-计算;

h.R θΛ

E 弹性模量N mm* J

I   -杆件的截面惯性矩(mm4

衣——单元框架工向跨距与步距力之比,按w = *计算:

x ^ 立杆的H向间距(mm)

Zy——立杆的J1向间距mm)

h---立杆步距mm)

k -节点转动刚度•按表L 1.4取值W

3当水平杆与立杆截面尺寸不同时K =-W ==⅛≠ hk 6/1 1 ]            n i ɪ

式中:ʃ——立杆的截面惯性矩mπ√) &

J) ——水平杆的截面惯性矩mπ√),

4采用扣件节点的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本表 计監

49

B>4有勇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单元框架的

计算长度系数产(水平杆不连续)

ɪ

∖. ¾

N

0, 4

0. 6

0. 8

Γ

I

1. 0 I

I

1.2

L4

L 6

i

3

1.4

L 46

[1. 49 —

1. 51 __________________Had

L 52

1.53

L 54

().6

1.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1.63

1. 68

L 71 [

L 72

1. 74

L 75

0.8

L L 66

—L 76

L82 —

1.?6

L 89

1.9

1 92

0

L 75

1.94

L 99

202 ___________________ *

2. 04

2.6 _

2.0

L 96

2・展一

~2∙25

2.33

2.4。!

44

—2. 48

3.0

2.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2&

L 2_ 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23 1

2. 59

66

2. 71 —

0

2.16

2.37

2. 53

2. 65

2?74

2.8"

Γδ7~^^

I

4

& 4

L 52

1.57

1.60

1. 61

—1. 61

_________

L 61

161

0. 6

L 70

L 76

1.80

.__ ___________I

L 82

L 82

1.83

~L83

0. 8

'—1. 84 J

L92

1-97

L 99

00

Zo

2. 01

~Lo

L 95

2. 04 _

—_2.10 :

2. 13

213

2.16

2. 17~^

2.0

2. 24

2.39

2- -19

35

2 6i

263

2. 65

3.0

2. 3

2.58

~2, 71

2.79

2M5

2. 90

2. 93

4.0

2. 5

2.73

2. 88

2

i~3 05

]R

3. 15

5

CL 1

L59

I. 63

L 66

L 67

L 67

L 67

__—f  

L 67

.0*6

L 84

L 87

L⅛8

1.88

L 88

_1.88

0. 8

1. 94

2.61

2, 04

2. 05

—2. 06

2, 06

2. 06

1.0

2.07

2.14

—2. 19 L

2.20

2. 21

S

—2. 22

2. 43

2.lβ

2. 6

268

2. 71

2. 73

£75

3.0

2. 63

2. 80

2.9

2

:3.01

3. 05

3・。7

4.

2.78

2

3. 11

3. 19

—3. 25

3.29

3. 32

6

~^04^~

]1 63

n 73

1.74

4

! 1.74

I 74^^^

0.6

-1.84

1.88

L 90

L 91

~L 91

I 1・很

]9]

0. 8

2.00

2.06

iL 08 :

2.09

2.09

2.09

2. 09

Q

J 2. 14 —

2.2

—2. 23

2.24

2∙ 25—

2 %

225

W

23

2.3

_2._73 ―

2.

2.78

2: 80

2~81 ~^

3∙ 0

Jl. 79 —

2. 95

3, 03

3.09

£ 12

3. 15

3. 16

1.0

2. 98

3.16

3.27

3. 34

3.38

3. 41

£ 44 ―

注:1 M向定义与附录B33相同,

2表中字母含义与附录B表出3相同。

3当水平杆与立汗截面尺寸不同时,应按附录B表&33计算匸

4釆用碗扣节点、承插节点的有乾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计算长度系数户可 按本表计算。

50

表田5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扫地杆高度与悬 臂长度修正系数氏(水平杆连续)

X

0.4

OT 6

0, 8

L O

1 1 ~^1-1                                1

≥1. 2

I

3

1

≤(λ 2

1. Ooo

1. 00()

I- OOO

L OOO

1. OOO

O- 4

1. 280

1. 188

1. 105

1. 077

1. 065

0. 6

L 602

1. 138 --

L 279

1. 210

L 171

4

≤0. 2

1. OOO

L OOO

LoOO

L OOO

L OOO

― _ ,

4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1. 193

L 087

1.075

L 048

1. 036

Oi 6

L 441

L 250

L 187

1. 121

L 097

5

≤0. 2

1. OOO

1. OOO

1. OOO

1. OOO

L OOO

OT 4

I                         ■

L 121

L 074

1. 046

1,037

1.031

0. 6

1. 306 I

1. 190

L 119 , ________

1.087

1, 077

6

≤0. 2

L OOO

____ ______

L OOO

L OOO

L OOO

1. OOO

0.4

1.085

1.056

1, 033

1.033

L 031 h___________-----------------------------------------------------

O- 6

1. 225

L 144

L 088

1.078

L 074

注:表中字母含义为:

Q —— σ2中的较大值F

QI——扫地杆高度与步距K之比;

电一-悬臂氐度枷与步距为之比;

其余字母含义与附录BBV3相同G

表X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扫地杆高度与 悬臂长度修正系数戊(水平杆不连续)

><z

3

4

5

6

≤0. 2

L Ooo

1. OOO

1. OOO

L OOO

CK -1

Lo36

1.030

L 028

L 026

Q. 6

L 144

1. Ill

L IOl

L 096

注:表中字母以含义与附录BT¼5相同•血含义与附录E表&3相同e

51

附录C特殊支撑结构相关设计参数

C-I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Ptg

■              ■                                               - I

Ht (Tn)

T

Za × /h (mXm)

P…(kX rn2) J τ. EX

I

i

I

2.1

I

æ 6 × 0. 6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1

09X0.9

22

L2XL2

,________ 一

Ll

「 一 一 — ________

L 8 _

Cl 6X(1 6

20

0. 9X0. 9           i                 11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2×L2

—一"一

注:1本表适用于钢管截面尺寸为加8 X 3. 5的悬挑支撑结构匚

2表中孔吋是竖向外荷载和悬挑部分自重之科的限值,

3本表适用于悬挑部分通过杆件直接传力的情况.不适用于通过扣件抗滑传 力的情况。

4表中字母含义为:

R-一悬挑部分长度;

卜丄-一悬挑部分杆件的纵向、横向间距。

Gz跨空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p`g

(m)

HS (m)

a X(m×m)

P _-X CkN nr )

.18

1.2

0. 6X0. 6

17

0. 9X0. 9

7

2- 4

0. BXO. 6

29

0. 9 X 0. 9

11

L 2X1. 2

6

"9 J "

2.4

0* 6X0. 6

20

0.9g 9

l""

52

续表G2

BF (Tn) I

-------------------------------------------------------------[

(m)    I

I

L X Zb (TnXm)

P     ( k m-)

7. 2

I

_------------J~I

3.6

I J

O. 6XO- 6

30

0. 9X0. 9

12

1. 2× L 2

5

0.6X0. 6

■12

(I 9X(1 9

16

1. 2XL 2

^~r

9. 6

3. 6

I

0.6X0. 6

24

0. 9X0. 9

10

8

0, 6X0. 6

30

0.9X0. 9

11

1. 2XL 2

5

6

1

0.6X0.6

0. 9X0. 9

38

14

b 2X1. 2

7

注:1本表适用于钢管截面尺寸-8X3.5的跨空支撑结构-

2表中凡■皿是竖向外荷载和跨空部分自重之和的限值。

3本表适用于跨空部分通过杆件直接传力的情况,不适用于通过扣件抗滑传 力的情况=

4表中字母含义为:

—跨空部分跨度;

HU 跨空部分髙度;

LJb 跨空部分杆件的纵向、横向间距e

53

附录D附 表

DT 钢管构配件检查与验收项目

I

项目

要求

抽检

数量

_ . =」

检查方法

钢管

I

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性能检验报

— ■ - RB

一——

检査资料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缝、结疤、 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深的划道 及严重锈蚀等缺陷,严禁打孔;钢管外壁使 用前必须涂刷防锈漆,钢管内壁宜涂刷防 锈漆

L________ 一  L        _ 一       —

I

全数

目测

及壁厚

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3/?

游标K 尺测量

I

l扣件

—有牛产许可证、质量检而萨?T再质冨 含格证、复试报告

—-

检代资料

不允许有裂缝、变形、螺栓滑丝存在;扣 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活动部位 应能灵活转动Y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 于I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全数

—~

I

目测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疝"冃W 且不应大F 65N ∙ rn

按表D2

扭力扳手

碗扣节点 及套管

i

_

碗扣的铸造件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砂 眼,缩孔、裂纹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 净;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 氧化皮等缺 陷:碗扣的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未焊透、 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立杆的上碗扣应 能上下串动、转动灵活.不得有卡滞现象, 定杆i 杆的连接孔应能插人≠10mm连接 销:安装横杆时上碗扣均能锁紧

L_____

全数

- —    ——_                 L      T

冃测

\

碗扣架的立杆连接套管.其壁厚不应小于 3.5mm∙内径不应大于5Omm∙套管长度不 应小于16Omm,外伸K度不应小于1 IOmm _

3% _

游标卡

尺测量 _

54

项目

要求

抽检

数量

检查方法

承插节点 及套管

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 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 拔脱,抗拔力不得小于3kN          I

10%

榔头

插销应具有可靠放拔脱构造措施,且应设 置便于目测检查楔人深度的刻痕或颜色标记

全数

目测

铸钢或钢板热锻制作的连接盘的厚度不得 小于8mm,允许尺寸偏差±O* 5mm钢板冲 压制作的连接盘厚度不应小于IOmm,允许 尺寸偏差士0.5mm铸钢、钢板热锻或钢板 冲压制作的插销厚度不应小于8mm,允许尺 寸偏差应为土0.Imm

3%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标长尺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铸钢套管形式的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 小于90mm,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75mni;采 用无缝钢管套管形式的立杆;套管内径与立 杆钢管外径间隙不应大于2τπm

3%

游标卡

尺测量

可调底座 及诃调 托撑

可调托撑及底座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 于40kN;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 报告

3%-

检查资料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可调 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 母厚度不小于3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 得小于IOOmmJ板厚不小于5mrn∙变形不大 于1mm螺杆与支托板焊接要牢固.焊缝髙 度不小于6mm

3%

游标卡尺、 钢板尺 测量

55

续表D-l

项目

要求

抽检 数量

检查方法

脚手板

冲压钢

脚手板

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

——

检査资料

冲压钢脚手板板面挠曲≤12τnm(I ≤4m)≤16mm (^>4m) J 板面扭 曲≤5mm (任一角翘起)

3%

钢板尺

不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新、旧 脚另板均应涂防锈漆

全数

冃测

木脚

手板

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 设计规范》GB 50005a级材质的 规定;扭曲变形、劈裂、腐朽的脚手 板不得使用

全数

目测

木脚手板的宽度不宜小于200Tnin, 厚度不应小于50mmτ板厚允许偏差 —2mm

3%

钢板尺

竹脚

手板

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 板、竹笆板

全数

口测

竹串片脚手板宜采用螺栓将并列的 竹片串联而成.螺栓直径宜为3mm IOmm,螺栓间距宜为50Omm 600mm螺栓离板端宜为2∞mm 2 5OnIml 板宽 250mm∙板长 2OOOmnI 2500τmτι, 300Omln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3%

I钢板尺

安全网

安全网绳不得损坏和腐朽,平支安全网宜 使用锦纶安全网;密目式阻燃安全网除满足 网目要求外,其锁扣间距应控制在30Omm 以内

全数

日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

D-2扣件拧紧抽样检査数目及质■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

(个)

抽检数量

(个)

允许不

合格数

■---------------------------------------------------1

51 90

5

0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

91 — 150

8

1

]

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151-280

13

1

1

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

281 — 500

20

2

刀撑的扣件

501 — 1200

32

3

1201 32(K)

50

5

51 9

5

1

91 — 150

8

?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

151—280

!        13

3

z.

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281 — 500

20

5

501 — 1200

32

-ɪT-

I

i      一 _      ■一    —

12013200

50

10

D-3构配件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i

示意图

检查

__

I

---

外径、壁厚

「宿合相关 规范的 规定

游标 卡尺

2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b 70

:

… 2

_

:塞尺、

;拐角尺

i

[_≡

4

/

/

/

/

/____

3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MtkI8

_

游标 卡尺

r

Z

Z

/

Z

/

η__________

:         J

Z

57

续表D-3

允许偏差

序号     项冃       Δ

(mm)

各种杆件钢管的 端部弯曲 Z≤l. 5m

检査

工具



钢管弯曲


立杆钢管弯曲 3m<∕≤4m 4m-≤∕≤6. 5in


≤12

≤20


钢板尺


水平杆、斜杆的 钢管弯曲 ∕≤6. 5m


≤3O


冲压钢脚手板


板面挠曲

Z≤4m

Z^>4m


<12


≤16


钢板尺


板面扭曲(任 一角翘起)


可调托撑支 托板变形



钢板尺 塞尺


DT支撑结构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

项次

— .

H

技术要求

允许

偏差

(mm)

示意图

检査方法 与工具

1 _

地基 基础

_

表面

坚实平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观察 _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¾

底座

一不滑动一

不沉降

To-

58

续表D-4


项次

H

:

技术要求

允许 偏差 (nɪm)

i

h

一・____ɪ--------------------------------------

2

i

立杆垂 直度

I

I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偏差

≤H∕2∞ ≤±1OO

3

支撑结

构间距

一步距 士杆间距

±20

±30

4

纵向水 平杆 高差

I

I

一根杆的 两端

—-

±20

同跨内两 根纵向水 平杆高差

±10

主节点处 各扣件中 心点相互 距离

≤ 150mm

5

扣件 安装

同步立杆 上两个相 隔对接扣 件的高差

≥500mm

——

I

立杆上的 对接扣件 至主节点 的距离

≤A∕3

i

I

.. I

扣件螺栓 拧紧扭 力矩

(4065)

N ∙ m :

--—-

6

剪刀撑斜杆与 地面的倾角

45'

60°


示意图


检査方法 与工具



水平仪或 水平尺


注:图中】一立杆i 2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口


用经纬仪或 吊线和卷尺


钢板尺


钢板尺





钢卷尺


扭力扳手


角尺


59


D-5支撑结构检查验收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要求

1

「 保证项目

施工方案

搭设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并应按 照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

I

i

I

i

2

I I

j

基础

基础应坚实、平整,承载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承受 全部荷载;

回填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W

立杆底部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底座或垫板;

纵向、横向扫地杆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地基应采取排水设施,排水畅通;

楼面上的支撑结构,应对楼面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必 要时应对楼面结构采取加固措施

3

构造

^^立杆纵•横间距及步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竖向:水平剪刀撑或专用斜杆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

稳定性

支撑结构应与既有结构做可靠连接;

可调托撑伸岀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支撑结构基础沉降.变形及内力应在允许范围内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ɔ

I

施工荷载

~施工荷载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当浇筑混擬土时,应对混凝土堆积高度进行控制

6

交底与 验收

支撑结构搭设、拆除前应进行交底,并有交底记录; 搭设完牢.应按照规定组织验收____________

1

----------------------------------------------------------------------------------------------------------------------------------------------------------------------------1

般 项 目

I

i I i

i

I

I i h

杆件连接

立杆应采用对接或套接的连接方式.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当剪刀撑斜杆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O∙8m∙ R不应

少于2个扣件连接;

杆件节点应检查扣件的拧紧力矩、上碗扣锁紫情况,插销 销紧情况、插销销入深度情况

2

底座与 托撑

可调底座、托撑螺杆直径及与立杆内径间隙应符合规范 要求;

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

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ISomm

3

支撑结构 拆除

支撑结构拆除前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当上部结构是网架、钢桁架等,应核查其自身承载能力; 支撑结构拆除前应设置警戒区.并应设专人监护

4

安全 防护

'作业层应铺脚手板,并设安全平网兜底;~

卸料平台,泵管、缆风绳等不能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支撑 结构与外电架空线之间的距离符合规范要求,特殊情况须采 取防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釆用“必须”,反面词釆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釆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61

引用标准名录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62

中华人民共和


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 300 - 2013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K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 300 - 2013,经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2013624日以第62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査研究,认真总 结我国工程建设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大量试验骑证、参考有关国 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国内相关标准,并与相关标准规范相 互协调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本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规范规定的参考。

64

1总则

2术语、符号

2. 1 术语

2.2符号

3 基本规定

4结构设计计算

t 2荷载与效应组合

4. 3水平杆设计计算

4.4稳定性计算

L 5支撑结构抗倾覆验算

4.6地基承载力验算

5构造要求

5.2框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S3桁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6特殊支撑结构

6.1悬挑支撑结构...........................................*

6.2 跨空支撑结构

7.1 一般规定

7.2施工准备

'3搭设

7-4检查与验收

7∙5使用

65

7.6拆除

7.7安全管理

66

1总 贝I

L 0,1本条是建筑工程支撑结构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的基本

原则。

1.0,2建筑工程施工搭设的支撑结构,一般由钢管及配件等组

成,包括钢管扣件式支撑结构,碗扣式支撑结构及承插式支撑结 构等(不含门式支撑结构)。主要用于模板支撑、安装工程支撑、 物料平台支撑等口由于其构配件节点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在 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

1.0.3明确了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稳定性及抗倾覆)、 刚度、构造及构配件性能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 的国家现行有关标椎的规定夺

67

2术语、符号

本章所规定的术语和符号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 计基本术语和逋用符号》GBJ 132规定编写的,并根据需要适当 増加了一些内容,以便在本规范及今后的实施中统一概念口

2∙ 1 术 语

2∙L52∙L84条是从结构概念出发,根据受力性能的不 同.将当前建筑工程所采用的临时支撑结构划分为两种类型:框 架式和桁架式支撑结构。

单元框架是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基本计算单元,如

2.2符 号

本节给岀了本规范有关章节中引用的93个符号,并分别给 予了定义口

68

3基本规定

3. 0.1本条规定了支撑结构的分类。

通常扣件式或碗扣式支撑结构属于框架式支撑结构,如果承 插式支撑结构不设竖向斜杆也属于框架式支撑结构,扣件式、碗 扣式和承插式支撑结构的节点转动刚度各不相同。

按照单元桁架构造要求设置斜杆的承插式支撑结构属于桁架 式支撑结构口

3∙ 0.2规定了支撑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和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设计时应釆用的荷载效应组合•

3. 0.3构配件标准化,施工便捷,便于现场材料管理*满足文 明施工要求口支撑结构所釆用的钢管、构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IVT 70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

钢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zT 137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及《建筑脚手架用焊接 钢管》YB/T 4202的规定。

可锻铸铁件或钢铸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 铸造碳钢件》GB/T 11352和《可锻铸铁件》GB/T 9440的 规定口

3-0.4本节明确规定了支撑结构的地基要求,是保证支撑结构 承载能力的重要环节。

压实填土地基、灰土地基是支撑结构常用的地基,应按《建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要求进行施工. 且应符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要求O

3-0.5 如果有既有结构时,支撑结构要与其做可靠连接,提高 结构抗倾覆和整体稳定性Q可靠连接是指与既有结构的连接既能

69 承受拉力乂能承受压力,如扣件式支撑结构可以采取水平杆与结 构顶紧.碗扣式、承插式支撑結构可釆用可调底座、可调托撑或 增加短的水平杆方式与结构顶紧,也可采用抱柱等构造措施。连 接宜符合本规范第5. 1. 6条的规定。

3.0.6 '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编制,方案 应具有适用性和操作性,并进行认真的审核和审批,按照相关的 规定组织好专家论证工作。

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 全技术交底(包括架体搭设参数、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安全 要求等),并形成书面记录。交底方和全体被交底人员应在交底 文件上签字确认,并归档。

70

4结构设计计算

4.1 一般规定

4. Ll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条明确了支撑结构种类的划分 和计算模型的假定。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和有剪刀撑框架式 支撑结构均考虑了节点半刚性的影响。桁架式支撑结构不考虑节 点半刚性。

4.L3本条规定了支撑结构的构件长细比要求,构件的允许长

细比计算时构件的长度取节点间钢管的长度■

4. 1.4经试验测得框架式支撑结构节点的转动刚度:扣件式 55kN ∙ m/rad、碗扣式 50kN ∙ m/Ead、承插式 40kN ∙ m/radO 碗 扣式节点与承插式节点刚度的安全系数取2.0,扣件式节点刚度 的安全系数取1∙5,得到表4.L4节点刚度取值,供计算时 取用口

为达到本条的节点转动刚度值,要求:扣件的拧紧扭力矩

不应小于4QN∙m,且不应大于65N∙m;碗扣节点的上碗扣 应锁紧;承插节点的抗拔力不得小于3kNo由于实际工程中, 扣件式节点质量差异较大.而且往往长期重复使用,表面产生 磨损和锈蚀•导致扣件式节点的转动刚度离散性较大。为了安 全考虑,对长期重复使用的扣件式节点的转动刚度取值进行折 减,折减系数取。• 8,在此情况下节点转动刚度为25X0. 8 = 20kN ∙ m/rado

4.1.6当搭设的支撑结构存在平面与立面布置凹凸不平、作 用荷载不均匀等超出本规范规定的情况,其计算不能采用本规 范规定的方法,应另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支撑結构作整体分析 计算口

71

4.2荷载与效应组合

4. 2.1-4. 2.33条规定了作用在支撑结构上的荷载分类及每 类荷载的组成。一般情况下,作用在支撑结构荷载分为两类:永 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4. 2. 5本条规定了可变荷载标准值的取值方法。

模板支撑结构上的施工荷载QQ标准值按《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规定取用;常用的结构施工和钢结构 施工采用的支撑结构施工荷载Q。标准值,参考《建筑施工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取值。

Γ≡


IM


风荷载Q的标准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B 50009的规定取值,基本风压τ¼取重现期 应的风压值。

n — 10


Γ≡


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Q3),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666附录A,按照计 算工况下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取值,并作用在支撑结构上 端水平方向。通过理论分析.Qs对支撑结构稳定影响较小,本 规范计算没有考虑其影响。

4. 2. 6本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3.2.5条的规定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4.3. 11规定,明确了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4.2.7本条规定支撑结构的工况组合。承载力计算时荷载效应 按基本组合,变形计算时荷载效应按标准组合。当有施工荷载与 风荷载组合时,设计值应乘以组合值系数% = æ 9.

13水平杆设计计算

4. 3.2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4. Ll的公式进行验算,只考虑杆件单向弯曲*不 考虑塑性开展。

4∙3∙3节点抗剪强度的须进行验算,是因为纵向,横向水平杆

72

上的荷载通过连接节点传给立杆,所以节点强度必须保证。

扣件式节点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参考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

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碗扣节点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参

考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

插节点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参考了《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

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o

4.3,5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支撑结构纵向、横向水平杆简化计 算时的计算模型以及弯矩、剪丿J、挠度的计算方法,

4.4稳定性计算

4∙ 4∙   4∙ 33条规定了各类支撑结构需要进行的稳定性验

算内容,如表1所示。

1各类支撑結构需要进行的稳定性验算内容

类型

计算内容

稳定性骑算公式

/.计算公式

框架式支 撑结构

无剪刀撑

:

饥杆稳定性

不组合风荷载!. 4∙41)

3 1. 9)

组合风荷载4U.4-2)

有剪刀撑

单元框架稳定性

不组合风荷载4- 4.4-1)

(4 -L 10)

立杆局部稳定性

组合风荷载4.44-2)

(L -LlD

桁架式支撑结构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桁架局部 稳定性

不组合风荷载L4.4-1)

(4U. 11)

组合风藉£1.后

单兀桁架整体 稳定性

L     _           _ _

—               '~  B ----

不组合风荷载4.4.13-1)

组合风荷载4. 4. 13-2)

1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存在整体失稳,需要对立杆进行稳 定性验算(图2)。稳定性验算时分两种情况,一是不组合风荷 载,按轴压公式计算;二是组合风荷载,按压弯公式计算。

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研究表明,单元框架的稳定性反映了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 构的稳定性,单元框架的失稳模态如图3所示』

73

(1)轴测图


(2)俯视图



L    —一   _

h-""-⅛≡-∙≡-F--R

广亠■"■        ■■■

■r -a ≡- T- ---■ — — ■ ■

HbwvWW^WW

⅛mhbw4-

~M-IB

r ■ ■ .

F -≡ ≡- ≡ ■■七 *■,■■!



2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失稳模态图


(1)轴测图


(2)俯视图


74


■^1Sifl

箋参苫


(3)侧视图




3单元框架的失稳模态图


当组合风荷载时,风荷载作用在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上,会引起局部立杆轴力变化(图4),需要对背风面轴力增大 的立杆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口

轴力减小

轴力増大

剪刀撑面

4风荷载作用于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 结构引起的立杆轴力图(俯视图)

当无竖向密目安全网时,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较小,可不 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

3桁架式支撑结构

桁架式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是由单元桁架决定的。单元桁架按 格构柱的设计方法,分为局部稳定性验算和整体稳定性验算。局 部失稳模态如图5所示,整体失稳模态如图6所示。

当支撑结构有侧向约束或单元桁架组合方式为梅花形时,可 不进行单元桁架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只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口

4. 4.4 当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时,立杆按轴压构件计算;当考 虑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如风荷载)作用时,立杆按压弯构件计 算。当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中轴压构件和压弯构 件稳定性验算方法时,不考虑杆件的塑性开展。

75

5单元桁架局部 失稳模态图


6单元桁架整体 失稳模态图


4.4.5 本条规定了立杆轴力设计值计算时的荷载效应组合。组 合风荷载时应考虑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

4. 4.6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会增加立杆的轴力。本条规定了 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上引起立杆轴力的计算方法。公式是依据 规整矩形平面支撑结构推导得到的,同时假定支撑结构的立杆在 荷载作用下不脱离地面。此外,被支撑结构的风荷载(主要指混 凝土结构的侧模承受的风荷载)对支撑结构的影响应另行考虑。

本条对不同类型的支撑结构分别推导了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立 杆轴力公式。                               -•

1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计算 立杆轴力的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迎风面和背风面立杆轴力 最大。

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于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由于剪力滞后效 应.迎风面和背风面纵向、横向竖向剪刀撑面相交处的立杆轴力

76

7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图

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

3桁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计算

1矩阵形布置:

立杆轴力的计算简图如图8所示,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产 飒

B~nJh

8桁架式支撑結构(矩阵形)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图

77 生的弯矩按抗侧刚度分配到顺风方向的每个单元桁架I

2)梅花形布置:

立杆轴力的计算简图如图9所示。顺风方向的立杆轴力为线 性分布*迎风侧立杆轴力减小,背风侧立杆轴力增大。



9桁架式支撑结构(梅花形)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图


10立杆节间局部 弯矩立面图


4.4,7 本条规定了立杆弯矩设计值计算时 的荷载效应组合。组合风荷载时应考虑风荷 载引起的弯矩。

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分两种情况:一 是风荷载直接作用于立杆引起的立杆节间局 部弯矩,二是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引起的 立杆弯矩。

1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桁架式 支撑结构

这两种支撑结构应计算风荷载直接作用 于立杆引起的立杆节间局部弯矩,如图10

78 所示口

2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对于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不仅要考虑风荷载直接作用 于立杆引起的立杆节间局部弯矩,同时应考虑风荷载作用于独立 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弯矩十如图11所示。


一丄L丄WL丄」.

T T r T 7



H风荷载作用于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弯矩图

4∙ 4, 8 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可靠连接时,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 构引起的立杆轴力N邮)和弯矩MTX可不考虑*但应考 虑风荷载直接作用于立杆上引起的立杆节间局部弯矩Mlk).

4-4.9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失稳通常表现为整体失稳. 而不是单根立杆的局部失稳,公式4.4.9)沿用了以前的相关 规范步距力表达的计算长度公式,计算长度系数兴是通过理论推 导和大量算例计算确定的。

理论分析表明,计算长度系数主要与K、S


%及节点连接形


式有关口其中K为刚度比,即立杆步距内的线刚度与节点等效 转动刚度之比;Q为伸长比,即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中较大值

79 与步距之比;%为步数。同时,由于支撑结构水平杆与立杆的 连接形式不同,可分为水平杆连续和水平杆不连续两种情形,附

-,∙^Λ


BBl及表B∙2分别给出了对应的计算长度系数。采用扣件 式节点连接的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可参照水平杆连续的情形 计算,采用碗扣式或承插式节点连接的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可参照水平杆不连续的情形计算O

立杆横向跨数nb对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计算长度系 数产有影响,如图12所示*当= I时,水平杆连续(情形1) 与水平杆不连续(情形2)对应的兴相同;当1 <"bV5时,情 形1对应的戸基本不变,情形2对应的JU有较大减小;当犯25 时,两种情形对应的#都基本不变。对于情形1,芹可直接按本 规范附录BB∙1计算;对于情形2, m = 1的产对应本规范附 录B/ib ≥ 5的〃对应本规范附录BB-2,1 <处< 5 时,情形2的女可按两表插值计算O

计算长度系数卩


—水平杆不连续

—水平杆连续


O 1  2  3  4  5  6  789 IO

横向立杆跨数必

12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产随立杆横向 跨数小变化示意图

4. 4. 10 本条规定了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单元框架立杆 计算长度的计算方法。单元框架的失稳通常表现为整体失稳,而 不是单根立杆的局部失稳。

理论分析表明.单元框架的计算长度系数主要与KMgX

80

廿点连接形式有关。其中K为刚度比,即立杆步距内的线刚度 与 > 向节点等效转动刚度之比;〃X为单元框架的ʃ向跨数;Ox为 单元框架工向跨距与步距人之比。同时,由于支撑结构水平杆与 立杆的连接形式不同,可分为水平杆连续和水平杆不连续两种情 形,附录BB3及表序4分别给出了对应的计算长度系数。釆 用扣件式节点连接的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可参照水平杆连续 的情形计算,采用碗扣式或承插式节点连接的有剪刀撑框架式支 撑结构可参照水平杆不连续的情形计算。

分析表明,支撑结构高度增加会使计算长度系数#有所增 大,所以需要考虑支撑结构高度对计算长度系数的修正,即高度 修正系数的。此时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应满足本规范第5- 2.2条的 规定。

另外,悬臂长度(或扫地杆高度)过大时,可能对支撑结构 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本规范给出了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 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腐的计算表格。

4. 4.12本条规定了加密的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稳定承载力 的计算方法,其承载力通过稳定系数反映。

分析表明,当加密区立杆间距加密I倍(但步距不加密) 时,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约为未加密时的。• 8倍;当加密区立 杆间距加密1倍、步距也加密1倍时,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约 为未加密时的1. 2倍。

4. 4. 13独立的单元桁架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应进行整体稳定 性验算。整体稳定性验算参考格构柱整体稳定性验算方法。

1単元桁架的轴力

风荷载作用于单元桁架,不会引起单兀桁架的轴力,因此计 算轴力时不考虑风倚载组合,即本规范公式4.4. 13-3)中的立

81

杆轴力N)采用不组合风荷载的公式4. 4.5-1) Q

当单元桁架4根立杆的轴力不均匀时,单元桁架的轴力为4 根立杆的轴力之和,同时应考虑4根立杆轴力不均匀引起的偏心

弯矩Q

2单元桁架的弯矩

风荷载作用在桁架式支撑结构上,各单元桁架将承受弯矩, 如图13所示口

13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引起单元桁架的整体弯矩图

4∙ 5支撑结构抗倾覆验算

4. 5.1在搭设、施工和停工三种工况下,应根据平面、立面和 荷载的实际情况对支撑结构进行抗倾覆验算。

本条计算公式是依据平面和立面无凹凸不平的矩形支撑结构 进行推导的。抗倾覆验算时只考虑支撑结构自重和风荷载作用, 由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M。、.为:

Mg = 1. 4τz⅛ L

由支撑结构自重产生的抗倾覆力矩Mr为:

82

Mr = O. 9gk 写旦或 Mr = O. 9gk2

式中:gk—-支撑结构自重标准值与受风面积的比值(N/ mm2), gk =    ;

g——-支撑结构自重标准值与平面面积的比值(W

2 ∖          Gzk

mn√ ) ■ ⅛⅛ = -gp;

kQMm ≤ Mr ,引入抗倾覆系数0 = 1.2,整理得:

§ ≤ 0. 54 或与 0. 7319λ∕^

£)        Wk tS         WWk
为计算简便,采用公式≤ 0. 54 — O Γ>         Wk

4.6地基承载力验算

4.6.2支撑结构支承于地基土上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对支撑结构底下的地基土具体 情况进行地基承载能力计算。当地基土均匀时* 一般可不进行地 基的变形验算。如果对地基变形量有要求时,则应采取措施加以 控制占

83

5构造要求

5.1 一般规定

要求时应另行设计,

5.1.4本条扫地杆高度设置是参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 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撑

结构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中的规定口施工中可根据支撑结构搭设的实际情况 适当进行调整匸

5- LS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座,其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 过大会导致支撑结构立杆因局部失稳而导致整体坍塌。本条既规 定r支撑结构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撑后,其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 臂长度的限值,又限定了可调托撑螺杆外露长度,以保证支撑结 构立杆的局部稳定性口

5.1.6为保证支撑结构稳定,要求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进行拉、 顶或抱柱等连接措施,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的承载力,保证支撑 结构的稳定。

5.1.8支撑结构四周无可靠连接的既有结构或拉结的结构(如 设置格构柱等)时,应设缆风绳。缆风绳应对称在同一水平高度 上设置,设置道数可根据支撑结构的高度及高宽比确定。缆风绳 与水平夹角宜在45°60°之间,并采用与缆风绳拉力相适应的花 篮螺栓拉紧,缆风绳下端应与地锚拉结。

5.1.9针对在空旷场地搭设的独立高位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应 采取防雷接地措施。

84

5.2框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定。剪刀撑不仅可增加支撑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还保证支撑结构 稳定承载能力。

5. 2.2水平剪刀撑能够为立杆提供有效的刚性侧向支撑,将立 杆失稳模态的波形限制在水平剪刀撑之间。本规范有剪刀撑框架 式支撑结构中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要求水平剪刀撑的间隔层数不 大于6步。理论计算表明,在顶层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可较大幅 度提高支撑结构的稳定承载力,所以本规范规定顶层应设置水平 剪刀撑。当立杆支撑在地基上但得不到有效水平约束时,扫地杆 段的受力状态如同顶层悬臂段,为安全起见,扫地杆层也宜设置 水平剪刀撑。

5.2.3为保证接长后剪刀撑杆件抗弯刚度,本条规定了最小搭 接长度及搭接方法。

5.2.4 如果框架式支撑结构搭设高度5m以下,承受荷载较 小、支撑在地质条件好或支撑在楼板上(如住宅结构楼板支撑结 构),并且与既有结构进行抱柱或水平杆与结构顶紧时可不设置 竖向或水平向剪刀撑。

上述4个条件缺一不可,全部满足时框架式支撑结构可以不

设乾刀撑。

5.2.65.2.7在钢结构安装及梁板结构等有较大荷载时,较大 荷载下立杆要加密,且应伸至非加密区内至少2跨。

支撑结构非加密区立杆、水平杆的间距与加密区间距互为倍 数,才可保证加密的杆件伸入非加密区。

5.3桁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5. 3.1本条规定单元桁架的斜杆布置方式。单元桁架应满布竖 向斜杆以满足承载力要求.竖向斜杆布置宜规则均匀。理论分析 表明对称式或螺旋式斜杆布置方式承载力相同。另外应布置水平

85

斜杆以提高单元桁架几何稳定性Q

5.3.2在实际工程中还有单元桁架间隔23)跨布置的情况, 这实际上是单元桁架和框架式支撑混合使用的支撑结构,故称之 为混合式支撑结构,如图14所示。

14混合式支撑结构单元桁架布置方式


在混合式支撑结构中有框架式和桁架式两种计算模型,需要 对不同的计算模型分别进行稳定性验算O单元桁架应按本规范第 4. 4. 3条进行稳定性验算,单元桁架间的框架式支撑应按本规范 第4.4.2条进行稳定性验算。风荷载引起的内力应根据支撑结构 中单元桁架的平面布置进行计算。

混合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桁架应满足桁架式支撑结构的 构造要求,单元桁架间的框架式支撑应满足框架式支撑结构 的构造要求。同时支撑结构应满足本规范第5.3.3条的 规定"

5, 3.3为保证结构体系不变性,支撑结构应满足本条第L 3 款。为了防止结构出现整体扭转,支撑结构应满足本条第2款。 当立杆支撑在地基上但得不到有效水平约束时.扫地杆段的受力 状态如同顶层悬臂段,为安全起见,扫地杆层也宜设置水平 斜杆。

»11


5. X 4 本条规定参考了《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 技术规程》JGJ 231,以保证支撑结构立杆的局部稳定性。

86

6特殊支撑结构

6∙1悬挑支撑结构

6.1.1悬挑支撑结构可分为悬挑部分、平衡段、落地部分,如 图15所示。本条规定了悬挑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A.max,以保证 悬挑部分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挠度要求,简化悬挑部分的验算。

超岀附录CC-I中要求的可建立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

行验算,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载荷试验。

15悬挑支撑结构分区图

①一悬挑部分;②一平衡段;③一落地部分



总高度取H是因为考虑到平衡段垂直悬挑方向并未用桁架加强. 则验算落地部分时高度仍取支撑结构总高•

87

公式6.1.2)未考虑由风荷载引起的落地部分立杆的附加 轴力,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6.1.3悬挑支撑结构与规整的矩形支撑结构不同,应考虑悬挑 部分受荷载引起的附加倾覆力矩。

6.2跨空支撑结构

6. 2.1

跨空支撑结构可分为跨空部分、平衡段、


落地部分.如


16所示口本条规定了跨空部分的竖向荷载限值凡以保证 跨空部分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挠度要求,简化跨空部分的验算。

超出附录CC-2中要求的可建立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

行验算,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载荷试验D

16跨空支撑结构分区图

①一跨空部分;②一平衡段;③一落地部分


6, 2.2

跨空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将在落地部分的立杆中形


成线性分布的附加轴力,靠近跨空部分的立杆附加轴力N最 大,应在稳定性验算时考虑口附加轴力N『通过简化模型推导而

88 来・计算时应叠加到落地部分中靠近跨空部分的立杆轴力中去。 总高度取H是因为考虑到平衡段垂直跨空方向并未用桁架加强. 则轮算落地部分时高度仍取支撑结构总高。

公式6.2.2)未考虑由风荷载引起的落地部分立杆的附加 轴力,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6.2.3本条规定跨空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斜腹杆宜满足倾角 40°60°,此时受力性能较好。由于扣件节点容易发生滑动,不 宜使用扣件传力方式。

89

7施 工

7*1 一般规定

7.1.1支撑结构与其他设施相连接,其受力状态会发生变化, 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7.1.3支撑结构使用过程中随意拆除构配件会影响支撑结构的 承载能力,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倾覆及坍塌事故发生。

7.1.4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 的相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

7.1.5六级及以上大风停止高处作业的规定,是根据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的规定。

7.2施工准备

7.2.2本条是对支撑结构搭设场地的要求,地基承载力影响支 撑结构的稳定性,地基坚实牢固是避免架体坍塌的重要措施 之一 O

7.3搭 设

•’7.3.2由于支撑结构组件较为单薄易发生倾覆、滑移、甚至坍 ,塌,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稳定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多层楼板连续施工时,当支撑层楼板承载力或挠度不满足要 求时,应采用上下层支撑立杆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力方式,以避免

90 支承楼面承载力不够导致楼面破坏。

7.4检査与验收

7. 4. 1明确支撑结构进行检查与验收的阶段。

7.4.2明确支撑结构地基与基础检查验收的要求,是保证支撑 结构稳定、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7.4.37.4.4明确支撑结构搭设完毕、使用前与使用中的检查 项目。

7.4,6支撑结构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 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人员; 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 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 X0验收记录按要求存档。

7.5使 用

7.5.1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构造或用途发生变化时,将影响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应重新进行复核验算,并按相关的审批程序 进行审批。

7.5.2开挖管沟会影响支撑结构地基与基础的承载能力,进而 影响架体的稳定性,必须有安全专项保障措施。

7.5.3施工现场有许多易燃材料,尤其支撑结构的主龙骨和次 龙骨经常采用木方,在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 措施。

7.6拆 除

7.6.2本条规定了支撑结构拆除必须遵守的要求,有利于拆除 过程中保证支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7.7安全管理

7. 7.1专业架子工佩带安全防护用品搭设支撑结构,是避免安

91

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口

7. 7.2在施工过程中,当支撑结构实际荷载超过设计规定时. 就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本条的规定旨在防止 支撑结构因超载而影响支撑结构安全。

7.7.5由于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增长与温度及龄期有关,为保证 结构工程不受破坏.在拆模板支撑结构前应检查混凝土同条件试 块的强度报告,未达到拆模要求强度不允许拆模板及其支撑 结构.

92

8监 测

8.0.1支撑结构应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 法》(建质[2009] 87号文)等有关规定编制监测方案。

8.0.3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应最大程度地反映出结构的变形 模态。本条规定了对支撑结构位移监测点的具体位置。

8. 0.5本条规定保证了监测设备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满足工 程监测需求。

8. 0. 7本条对监测频率做r基本规定。

8.0.8本条规定了结构在岀现数据异常、事故征兆与周边荷载 环境变化较大等情况下,加大监测频率,进行实时监测及启动应 急预案的要求。

8.0.9本条规定了监测报警值的取值参考范围,其同时兼顾了 累计变化量与变化速率值两个参考量。

8.0.10监测记录是整个监测过程的重要环节,应做到记录工作 的规范性、记录人员的诚实性、并确保不遗漏主要信息、及时作 出反馈。

建书脚手架计算、模板支架计算、临时用电计算、脚模架CAD设计绘图与材料用量计算软件WwW.zmnlab.com 0535-2121800 QQ:17968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