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

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VertiCaI CyiindriCaI WeIded SteeI OIi tanks

GB 50341—2003

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31 21

中国计划


出版社


2003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立式IKI筒形钢制焊接油幡

设计规范

GB 50341 — 2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⅛⅛t≡4t京市西城区木輝地北里甲11号国宼大厦C4层)

(邮政编码 100038 电话 *63906413 63906414)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

fi50×1168毫米 1/32 5. 5印张 138千字 200312月第一腹 20031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數 1—6000

☆ 统一书号1580058 • 541 定价25.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186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立式圆筒形钢倒焊接油罐设计规范》为国家标推,编 号为GB 50341—2003*2003121日起实施,其中,第 3.(X23.CL54.2.24.2,55.1.15.L26.3*16.3.26.3.36.4.1、£土6& 4」、&4,86.5*26.5.36,5.46.5,67. 1, 2. 7.1,6&L5&L6& 23 & 3.1 条为强制 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行A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OO三年十月八日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6)4号艾下达的《关于印发"995 1996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石油 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会 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以APl 650等国内外同类规范为参考, 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多次与科研、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进行交流*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国内外几十年来油罐设计的 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工程实际,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最后 经审査定稿。

本规范共分5个附录,包括了立式圓简形钢制焊接油 罐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施工和验收的部分要求,主要包括:材料 的选用、罐底设计、罐壁设计、固定顶设计、外浮顶设计、内浮顶设 计、油罐附件、微内压油罐、高温油罐设计附加要求、带肋拱顶计 算、油罐抗震计算、油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等,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石油天然 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貝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 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地 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22号,邮编√)65OOO) s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主要起草人:王夫安金维昂孙正国项忠权邢燕生

• 1 *

刘雅兰程晖杜保军傅伟庆王莹 王玉清 王冰怀王宝霞王国丽 王更武 范欣尹晔昕孙维礼许杰陈枫 ≡ 旭 李正郁 李金国 屈英华 孟庆鹏 夏薇段金燕蔡杭平

1 总 贝 IJ

2术语与符号

<1 一般规定

4. Ξ 钢板

3 铜管

4.7焊接材料

6罐壁设计

6,1 罐壁排板与连接

&2靈壁包边角钢

6.3躍壁厚度

6.4顶部抗风圈

7 固定顶

7. 1 一般规定

* 1 •

7.3自支撑式锥顶

7.5自支撑式拱顶

8∙ 1 一般规定

&2浮顶的结构与连接

8.3浮顶支柱

& 4 浮顶排水管

8.6转动浮梯及轨道

8.7自动通气阀

&9密封及静电导出装置

& 10 浮顶人孔

3浮筒式内浮顶

9.4 内浮顶支柱

9.5环形空间的密封

9.6自动通气阀

9.7 通气孔

8高液位保护 ...............

Io- 1 一般规定

2 •

10.2 罐壁开孔及补强

J 10.3 曜壁人孔

10.4 躍壁开孔接管

10.5齐平型清扫孔

10.6 躍顶入孔

10.7罐顶开孔接管

8 排水弯头.................

10. 9 排水槽

IOUO 盘梯、平台及栏杆

W-II防雷、防静电接地及其他

11预制、组装、焊接及检验

附录A微内压油罐

附录B 提髙油罐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

附录C 带肋球壳拱顶计算

附亲D油罐抗震计算

附录E 油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0. 1为了规范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的设计,提高设计水

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0.2本规范仅适用于储存石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的常 压(包括微内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以下简称油罐)的设 计。

埋地的、储存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人工致冷液体的储罐,不 适用于本规范。

L 0.3油罐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 1.1 罐底环形边缘板 annular bottom PIateS

内边缘为正多边形或圆形的罐底边缘板。

1L2罐底中幅板 bottom SketCh PIateS

除边缘板以外的廳底板部分(J

2. L 3 固定顶 fixed roofs

罐顶周边与罐壁顶端固定连接的罐顶,主耍包括以下形式:

1自支撑式锥顶:罐顶形状为正圆锥形,荷载仅靠罐壁周边 支撑;

t⅛ι


2 支撑式锥顶、罐顶形状为正圆锥形,荷载主要靠梁柱、桁架 成其他结构支撑3

3自支撑式拱顶,罐顶形状为球面形,荷载仅靠罐壁周边支 撑。

2, 1. 4 浮顶 floating roofs

随液面变化而上下升降的罐顶,包括外浮顶和内浮顶.主要 有以下形式:

1单盘式浮顶:浮顶周圈设环形密封舱,中间仅为单层盘

板;

2

双盘式浮顶:整个浮顶均由隔舱构成;

敞口隔IS式浮顶,浮顶周圈设环形敞口隔前,中间仅为单


3 层盘板f

4浮筒式浮顶,盘板与液面不接触,由浮简提供浮力,

在敞口油罐内的浮顶称外浮顶&在固定顶油罐内的浮顶,称内 浮顶,敞口隔館式浮顶和浮筒式浮顶通常只作为内浮顶,不特别

指出时,浮顶均指外浮顶,

2. 1. 5 设计压力 design PreSSUre

设定的油罐顶部气相空间的最高压力(表压'下同),其值不应 低于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操作压力。

2. 1. 6 金属温度 metal temperature

罐壁板及受力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

2+ L 7 设计温度 design temperature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设定的罐壁板及受力元件的金属温度,其 值不得低于罐壁板及受力元件可能出现的最高金属温度,或不得 高于罐壁板及受力元件可能出现的最低金属温度.

2*1.8 计算厚度 CaICUIated thickness

按公式计算所得到的厚度。

2. L 9 公称厚度 nominal thickness

即名义厚度。

2* 1, 10 有效厚度 available thickness

公称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

2, It 11 抗风圈 Wlnd girder

设置在罐壁上,以增加罐壁抗风能力的构件.

2* L 12 转动浮梯 rolling ladder

l: I : J


连结罐壁顶部平台和浮顶,可升降的人行通道。

2* L 13 自动通气阀 auto VelIt

浮顶浮起或回复支撑状态时,可自行启闭的通气装置.

2, L 14 浮顶排水管 Prlmary dns

在正常情况下,将浮顶上的降水排出罐外的装置<3

2, 1, 15 紧急排水装置 emergency drains

在紧急情况下,可排除浮顶上超载积水的一种安全装置“

2. 1. 16 环向通气孔 CirCUlatiOn Vent

设置在内浮顶油罐罐壁上或顶部上,沿环向分布的通气装

2.2符 号

2, 2.1作用及作用效应

CFl——带肋球壳的许用外荷载f

[Pcr——核算区间罐壁筒体的许用临界压力!

DdI——设计温度下钢板的许用应力;

Eσ3p——受压构件的许用压应力;

丄——常温下钢板的许用应力J

[%]——底圈繼壁的许用临界压应力;

M】——总水平地護作用在储罐底部所产生的地続弯矩f

NI——罐壁底部垂直荷载;

P——设计压力J

"I*


Pf——计算破坏压力;

Fef —临界压力?

——罐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内压;

A——罐壁筒体的设计外压'

PL——固定顶的设计外荷载;

QO——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罐壁底部的水平地震勢力F q— 疆顶呼吸阀负压设定压力的L 2倍,

T——储攜基本周期$

TC——储雜与储液耦连振动基本周期;

孔——反应谱特征周期;

TW——曜内储液晃动基本自振周期;

Vs——总剪切力,

Wa —基本风压;

Sk——风荷载标准值'

地震影响系数;

σ∏u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外——常温下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

σι-------罐壁底部的最大轴向压应力t

火常温下钢材的标准屈服强度。

1,1.1几何参数

A-一固定顶罐罐顶与罐壁连接处有效截面积;

AI罐壁的横截面枳;

ACH———清扫孔开孔上部需补强的面积;

Ad———排水槽中心至罐壁的距离;

由——-焊脚尺寸;

AS…一腹板的总截面积;

B环向通气孔总有效通气面积;

Bh焊脚尺寸;

b——清扫孔宽度彳

by 一纬向肋有效厚度'

楓经向肋有效厚度;

翼缘宽度,

C厚度附加量;

Cl厚度负偏差;

C2腐蚀裕量,

CIl焊離尺寸;

D——油罐内径;

DB螺栓孔中心圆直径;

n——-法兰及法兰盖外径;

Dd——-排水槽直径;

Di——人孔内径;

Dn- 接管公称直径'

以——-接管外径;

DP 开孔直径;

DR——-补强板开孔直径,

约-纬向肋与顶板组合截面形心到顶板中面的距离才

0——经向肋与顶板组合截面形心到顶板中面的距离S

乳——清扫孔法兰螺栓孔中心至法兰外缘的距离S

Ed——排水槽深度;

Eh——焊脚尺寸;

Λ——清扫孔法兰底部宽度;

/3——清扫孔法兰宽度扌

∆F——允许最小间隙

&——清扫孔特殊螺孔间距&

H——计算液位高度,

HI-罐壁高度,

H2——山、顶或山坡全高:

Hei——第£圈鑼壁板的当量高度;

HE——核算区间罐壁筒体的当量高度m

HN——接管中心至罐底高度;

HW-设计最高液位;

h——清扫孔高度?

私——纬向肋宽度’

λ2——经向肋宽度&

i——第£圈圖壁板的实际高度;

AT——液面晃动波高;

A一翼缘内侧腹板高度F

J——接管安装高度多

也——补强面积系数;

L——受压构件的无支撑长度:

Ll——补强板尺寸3

LIS——纬向肋的经向间距;

L据——经向肋的纬向间距j

LC——清扫孔罐壁补强板高度

壁内表面至环形边缘板与中幅板连接焊離的最

小径向距离'

由一一纬向肋与顶板的面积折算系数扌

W -经向肋与顶板的面积折算系数牛

R ―-油罐内半径#

R厂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到罐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R—--顶部罐壁内半径;

R一一钢管的外半径'

Rl——人孔补强板圆角半径;

R鼠——…球壳的曲率半径,

厂——受压构件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

rɪ--清扫孔开孔上部圆角半径扌

R—--清扫孔鑼壁补强板上部圆角半径;

L—-底圈罐壁板厚度;

——纬向肋与顶板组合截面的折算厚度;

如一一经向肋与顶板组合截面的折算厚度;

歸一一翼缘有效厚度;

况一一罐底环形边缘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包括腐蚀裕 量A

%——加强底板的计算厚度;

九-一顶部罐壁板的有效厚度F

门一储存介质条件下罐壁板的计算厚度;

也一- -清扫孔所在罐壁板、补强板及孔颈板的有效厚度寻

刼一-排水槽钢板厚度3

有法兰厚度,

Xh — -固定顶雄罐顶极的有效醇度,

队「一罐顶板的计算厚度;

Z1一一第i圈罐壁板的有效厚度,

Λ-— -扁钢的有效厚度;

如一-带肋球壳拘折算厚度;

——核算区间最薄圈罐壁板的有效厚度,

——钢管有效厚度&

L——补强板厚度$

h——顶部繩壁加厚板的有效厚度3

眞——试水条件下繼壁板的计算厚度&

私——法兰盖厚度:

J——翼缘内侧腹板的有效厚度,

W——补强板水平方向展开长度;

We壁剖面线部分的最大宽度』

Wh——罐顶剖面线部分的最大宽度;

WZ——顶部抗风圈截面樸数

Z——油罐计算位置离地面的高度'

乙——底圈療壁的断面系数{

壁离底板1/3高度处的有效厚度i

α——山峰或山坡在迎风面一侧的坡角&

e——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繼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 2.3其他

Cl-Cv-C2-


翘离影响系数&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

综合影响系数,

厂一焊接接头系数

E——设计温度下钢材的弹性模量,

Fa-—安全系数;

g——重力加速度f

KC——耦连振动周期系数F

KS——晃动周期系数日

k—系数务

加——清扫孔补强面积系数&

m——产生地震作用的储液等效质量&

g——-储罐内储液总质量;

砰F —-罐壁和由罐壁及罐顶所支撑构件(不包括罐顶板) 的总质量;

Y——-受压构件类型系数;

VI 一罐体影响系数W

——-高度Z处风振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μ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r)---修正系数彳

P—-储液的相对密度(取储液与水密度之比):

Fr-一-动液系数,

3 一般规定

3-0.2袖的的设计温度,应职油ME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壁及主 要受力元件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金馬温度O

油罐的最高设计温度不应高于s>ov0对于固定顶油Ir当符 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时■最高设计温度不应高于25Qto

油罐的景低设计温度「在寒冷地区.对既无加热又无保溫的油

■ ■应取建雄地区的最低日平均温度加ɪʒt O

X 0.3油纖的罐底板,应有均匀支撑.

3.0.4 设计条件不应少于以下内容:

1设计荷载,

1) 设计压力(正压和负压八

2) 液柱静压力&

3) 油罐自重(含保温层重);

4) 雨雪荷载、风荷载及地展荷载§

5) 由附局设备和连接管道所引起的附加荷载。

2存储介质的成分及物性。

3介质的存储温度“

4气象及工程地质资料,

5油躍的直径、高度和容量,

X 0-5厚度附加■应按下式铎算:

C=CI+C3                (3.0.5) 式中C一厚度附加*(Inln);

Cl


钢材厚度负偏羞(mm);按钢材标准或订货要求确 定;当钢板的负偏差不大于O- 25mm时,可忽略不 Vto

腐蚀裕Ift(Inm);应根据使用环境、薦械特性、防护措 施等因素确定口

4.1 一般规定

4. E 2油罐所用钢材应采用平炉、电炉或氧气转炉冶炼■

4.L3选用钢材和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应

符合本规范所列标椎最新版本的规定<5按国内其他标准生产的材 料和新研制的材料,如具有更优的性能并满足本规范的规定,经有 关部门审定后,也可以使用・

4÷L4

定。

注明。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

《碳素结构钢》GB/T 700 j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

《合金结构钢》GB/T 3077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274

《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GB 3531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5293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 6479j

《压力容器用钢板》GB 6654

《压方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GB 19189;

《输送流体用无缱钢管》GB/T 8163

《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1247OJ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

《碳钢焊条⅛GB∕T5117;

《低合金钢焊条》GB/T511

《熔化焊用钢丝》GB/T 14957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 4726;

《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 4727.

4 2钢 板

4.2. 1钢板标准及使用范围应符合表4. 2. 1的规定,

*4,2.1钢極使用范围

序号

钢号

爾板标准

使『

LB 1 ɪ ■■

许用温

度〔笔)

日范围

许用最大板

厚度(mm)

方学性能 检査项目

备注

1

Q235-A ∙ F

GB/T 700

GB/T 3274

> 20

12

按相应钢材 标准规定

J

2

QΞ35-A

GB/T 700

GB/T 3274

> — 20

>0

12

20

♦ ♦ I-

缓衰4∙2.:L

序号

锅号

铜板标椎

使用范05

力学性龍 检査项目

备在

许用温

度e)

许用最大板 厚度(Tnm)

3

Q235∙B

GB/T 700

GB/T 3274

>-20

12

.

按相应钢材 标准规定

I

>0

24

4

Q235∙C

GB/T 700

GB/T 3274

>-20

16

>0

30

5

20R

GB 6654

>-20

34

6

Q345∙B

GB/T 1591

GB/T 3274

>-20

12

>0

20

7

Q345-C

GB/T 1591

GB/T 3274

>-20

12

I"

>0

24

S

ISMnR

GB 6654

>-20

34

9

16MnDR

GB 3531

>-40

16

IO

15MaNhR

GB 6654

>-20

34

Ξ

11

12MnNiVR

GB 19189

>-20

34

12

O? MtINiCrMOVDR

GB 19189

>-40

16

注;L设计温度ffi≠0V时,仅适用于厚度由刚度所决定的繼壁板以及備頂板、中 幅板。

2当满足L 2. 5条的要求时、许用温度可備至一25P,但许用厚度不得大于

IGtnm4

4.2.2


钢板的许用JS力值应按衰4∙2∙2选用Q符合本规范要求


iIl


的其他硼素钢和低合金钢板的许用应力值.应取设计温度下2/3

倍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O

«4. 2.2钠板许用应力值

事号

钢号

便用

状恋

(Imn)

常温强度 指标

在下列温瘻IC)

的群用庞力MI⅛)

B 1 -

Db {ME⅛)

(MP⅛)

≤2O

IOO

150

200

250

T__

—. .

JK素钢板

1

Q235^A ∙ F

熟轧

≤16

375

235

1S7

157

137

130

121

2

QMS-A

瓣轧

≤16

375

235

157

157

137

130

121

>16-40

375

225

ISO

150

"130^

124

114

3

Q235-B

热虬

≤16

375

235

157

157 1

137

130

121

■ . .

>16 — 40

375

225

150

150

130

124

114

4

Q235-C

熱乳

≤I6

375

235

157

157

137

130

I2I

>16^40

375

225

150

ISO

130

124

IU

5

20«

熱轧

正火 控轧式 正火

6~16

400

245

163

147

140

131

117

>16-36

400

235

157

140

133

124

I

111

二、価含金舸板

6

Q545-B

热轧揑

轧正火

≤16

470-630

345

230

210

197

183

167

7

Q345-C

热轧控

轧正火

<16

470-630

345

230

210

197

183

167

>16-35

470 —

630

52S

217

197

183

170

157

8

16MvIR

為轧

正火 拉轧式 匹火

6-16

510

345

230

210

197

183

167

>16-36

490

325

217

197

183

170

157

9

1«MIIDR

正火

6T6

49Q

315

2W

193

180

167

153

10

15MαNt>R

正火

6-16

530

370

247

215

-≡-t-

>16 — 36

530

360

208

-t—-

U

12MIlNIVR

6~ta34

610

490

327

297

12

07MnNK>MoVDR

调质

676

6W

490

327

297

注:中间演度的许用盧力債可采用鐵性内摘携计算。

4.2.3罐壁钢板的使用厚度,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外相应油罐规范 的规定,且不得大于45mm

% 2, 4铜板厚度大于30mm20R^16MnRt应在正火或控轧式 正火状态下使用。

4.2.5凡符合下列条件的钢板,应毎批取1张进行夏ttV形缺 口低温冲击试验.冲击试验温度不应高于最低设计温度,并植向取 样0

1设计温度低于OVlM大于ZSInnI2QR

2设计温度低于-IOVtW度大于Mmm20%厚度大于 20mm ItiMnRa SMnNbR;

调质状态供货的鋼板,应是张取祥进行拉伸和夏比V形缺口 冲击试验;设计温度低于成等于一2(IIC15MiINblt钢板.应毎批 取2张进行夏比Y形缺口冲击试验#冲击试验温度不应高于最 低设计温度,并横向取样(I

低温冲击功指标,应根据钢材标准规定的最低抗拉强度按表

4.2∙5确定#

4.2.§ 31夏比(V形缺口}冲宙试SNK低冲靑功製定值

IR楠様准抗拉强度 <√MPβ)

三个读样的冲击功平齒值Gn

IOmmX IOmnIX 55mm

≤4S0

18

>450-51S

20

>515-650

27

注:雄■虽Je下,一組三个试样的冲击功平均值不饋低于衰中的裁建值:允许其中 有一个就桦冲击功小于辑建值,值不専小于平均值的75%,

4. 2.6


符合下列条件的«1壁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检 方法和质量标准应符合《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 4730的规定■

1 厚度大于30mm2OR.16MnR15MrINbR*质量等级 不应低于ΠI级;

2调质状态供货的钢板,质量等级不应低于II级。

4.3铜 管

4.3.1罐壁开口用无缝钢管应符合表4. 3.1的规定。

»4,3-1无维钢管使用苑囤

序号

钢号

钢管标襁

使用状态

梗用施围

许用温度 (qC)

许用壁厚

Cmlll)

1

10

GB/T 8163

热轧或正火

> -20

≤lfi

GB 6479

正火

>-30

≤16

2

20

GB/T 8163

热轧—

>-Ξ0

<10

3

20G

GB 6479

正火

> — 20

≤16

4

16Mn

GB/T 8163

> — 20

≤16

GB 6479

正火

> — 40

<20

4.3.2罐壁开口用无缝钢管在不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值,应按表

4. 3. 2选用。

4.3.2无缱钢曾的许用应力值

序号

钢号

壁厚

(mm)

常温强度指标

在下列温度φC)下 的许用应力(MPa)

CTb (MPa)

% (MPQ

≤20

100

150

200

250

1

10

≤Jfi

335

205

112

112

IoS

IOl

92

2

20

≤10

390

245

130

130

130

123

110

3

20G

≤16

39

245

130

130

130

)23

110

4

16Mn

≤16

490

32

163

163

163

159

147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成力值可釆用线性内插法计算。

< 4.1罐壁开口接管用锻件,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A kɪ IR件使用苑BB

序号

钢号

撤件标准

热处理状态

许用温度P)

1

20

JB 4726

>-SG

2

16Mn

JB 4726

正火或正火加回火

>-20

3

IfiMnD

JB 4727

调质

>-40

» < 4t 2 IS件的评用应力值

序号

钢号

暧件标准

公称厚度 (mm)

常温强度指标

在下列温度(P)下 的许用应力MPH)

σb (MPH)

% (MP&)

≤20

100

15

200

25

1

30

JB 4726

≤100

370

215

123

119

113

104

95

2

IGMn

JB 4726

≤300

450

275

150

150

147

135

129

3

16 MTID

JB 4727

≤300

450

275

150

150

147

135

129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应力值可釆用线性内插法计算.

4.5螺栓、専母

15.1螺栓、螺母用钢的使用范围.”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4.5.1集栓、■母材料使用范围

序号

铜 号

钢材标准

许用温度IC)

1

Q235-A

GB/T 7Q0

>-20

2

20.25.35

GB/T 699

>-Ξ0

3

30CrMoA

35CrMm

GB 3077

>-100

注;20号、25号钢只用于塩母.

4.5.2螺栓的许用应力值应按表4.5.2选用。

»4.3.2算栓的许用应力值

钢号

钢材标准

使用

状态

规格

常温强度指标

在下列温度也 的许用应力MPa)

4 <MPa)

■- ... .

(MPH)

<20

100

150

200

25

1

Q235∙A

GB/T 70()

熱轧

MM20

375

235

87

78

74

69

62

2

35

1     .♦ —I      π

GB/T 6

正火

≤M22

530

3)5

117

N5

98

91

82

M24 M27

510

295

118

106

100

92

S4

3

30CrMOA

GB 3077

调质

≤MΞ2

700

5S0

157

UI

137

134

131

M24~M48

6

500

1&7

15

145

242

J 40

4

35CTMeʌ

GB 3077

调质

≤MΞ2

835

735

210

190

185

179

175

M24 M48

805

685

228

206

199

196

193

4.6结构型钢

4,6, 1油罐所用结构型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700GB/T 1591的规定,许用应力值应符合7. 2节的规定。

■Tiq


4. 6.2 当建罐地区的最低日平均温度低于一如eC时,主要承重构 件不得采用沸腾钢.

4.7焊接材料

4. 7.1焊接材料应与所焊钢材相匹配,焊接性能良好’

4.7.2当最低设计温度小于等于一 2况时,罐壁板和罐壁开孔接 管的焊接,应选用与母材成分和性能相同或相近的高韧性焊接材 料,焊接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质量管理等, 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罐底设计

5a Al底板尺寸

L 1不包括腐蚀裕底中幅板的景小公称厚度不应小于衰

5. Ll的规定(J

«5. LlH小公稼鼻度

油■内径(m)

Mtt*小公称I*(InIIl)

D≤10

5

D >10

6

5Λ.2不包括腐蚀裕底环形边缭板的最小公称厚度应符合 表5.L2的规定◎

»5.1÷2环形边鐵槻小公称厚度(mm)

JE■ ■■振銓林阵度

环肅边篆板小公称JV

≤6

6

7-10

7

11-20

9

21 — 25

11

26-30

12

>30

14

5.L3环形边缘板的尺寸,在水平面内沿罐半径方向测量,应符 合下列要求,

1罐壁内表面至边缘板与中幅板之间的连接焊缝的最小距 离,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且不小于600mm

r215ZL

(5∙ L 3)


”L √7⅛

式中Ln


——罐壁内表面至环形边缘板与中幅板连接焊缝的最 小径向距离mm);

一罐底环形边缘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包括腐蚀裕 )(mm);

设计最高液位(m)$

P——储液相对密度(取储液与水密度之比)。

2底圈罐壁外表面沿径向至边缘板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50mm

3需抗震设防的油罐和釆用外环梁基础的油罐,边缘板的径 向尺寸宜适当加大。

5.2蟻底结构

5∙2.2环形边缘板外缘应为圆形,内缘为正多边形或圆形;为正

多边形时,其边数应与环形边缘板的块数相等,

2.3罐底板可采用搭接、对接或二者的组合(图5.2. 3司、图

5.2. 3-2).对较厚板宜选用对接,

(砂中幅板与边缘板搭接

(b)中幅扳与中幅板搭接


5.2∙3∙1罐底板的搭接接头

壁板


⅛50


必要时削边(坡度卩34)


不开坡口或V形坡口



(a)中幅板勻边緣板对接


(b)中幅板与中幅板对接


5.2.3∙2罐底板的对接接头

5,2.4采用搭接时,中幅板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倍板厚, 且不应小于30mm,中幅板应搭接在环形边缘板的上面,搭接宽度 不应小于60mmfl

采用对接时,焊缱下面应设厚度不小于3τnm的垫板,垫板 应与罐底板贴紧并定位“

-22


5. 2.5 1罐底边缘板搭接接头 图丄2.5-Ξ鑼底边缘板对接接头

5.2.6中幅板、边缘板自身的搭接焊缝以及中幅板与边缘板之间 的搭接焊缝「成采用单面连续角焊缝,焊脚尺寸应等于较薄件的厚 度。

5.2.7当边缘板与中幅板采用对接时,凡属下列情况,均应按图 5.2.3-2的要求削薄厚板边缘。

1中幅板厚度不大于IOmm,W板厚度差大于或等于3mm 2中幅板厚度大于Wmm.两板厚度差大于中幅板厚度的 30%

5.2.8三层板重叠处,最上层钢板应做切角处理(图5.2.8"



5.2.8三层板重叠处接头

5. 2.9罐底板任意相邻的三块板焊接接头之间的距离,以及三块 板焊接接头与边缘板对接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OmmO边 缘板对接焊缝至底圈罐壁纵焊缝的距离,不得小于30OmmO '

5. X 10底圈罐壁板与边缘板之间的T形接头,应采用连续焊。 罐壁外侧焊脚尺寸及曜壁内侧竖向焊脚尺寸,应等于底圈鑼壁板 和边缘板两者中较薄件的厚度,且不应大于13mm罐壁内侧径向 焊脚尺寸,宜取L 0-1.35倍边缘板厚度(见图5.2. 10a.b).当 边缘板厚度大于13mm时,罐壁内侧可开坡口(见图5, 2. 10b) β

边缘椒


LO-1.35⅛


粗)罐壁板不开坡口


ro→.35⅛


边缘缺 --

由)单壁板单面开坡口


边缘板


5,1。底圈嫌壁板与边缘板之间的T形接头 5,2,11边缘板的材质应与底圈罐壁板材质相同,

6罐壁设计

6∙1建壁排板与连接

6.1.3罐壁板的纵环焊缝应采用对接.内表面对齐口

6. L 4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见图6, L4-K6. L 42) , 焊接接头的设计应符合现任拇家标准《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 护焊焊灘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 985和《埋弧焊焊缝坡口的 基本形式与尺寸》GE 986的规定.

由)簞面Y形坡口


=[∏∏Ξ3

1形坡口

8)双面Y形坡口


(¢)带钝边U形坡口

{册双面U形坡口


6. h 4-1罐壁纵向对接接头

⑶]形坡口 b)单面Y形城口 (C)双面Y形坡口

&L4 2 罐壁环向对接接头


6∙2罐壁包边角钢

6.2Q罐壁上端应设置包边角钢。包边角钢与應壁的连接,可采 用全焊透对接焊结构或搭接结构口包边角钢自身的对接焊鏡必须 全焊透.浮顶罐罐壁包边角钢的水平肢必须设置在罐壁外侧(图 6. 2. D0


(b)搭接


6, 2.1包边角钢与SS壁连接接头

6.2.2油罐罐壁上端包边角钢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6, 2. 2-1.

6. 2. 22的规定四

Λ 6.2,2-1圍定顼HI包边角铜的景小尺寸

油廳内径DCm)

包边眞钢尺寸(mm)

D≤10

L5OX5

1O<D≤1S

L 65X8

18<D≤6O

L75× 10

D>60

L 90 X IO

6∙2∙2∙2淳顶■包边角惆的駐小尺寸(mm)

最上圈罐壁公称厚度

包边艄钢尺寸

5

>5

L 75×fi

6. Xl雄壁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_4.9D(H—臥3*d


(6∙ 3∙ 1-1)


[σ]dφ

+ ,4.9D(⅛-0,3) l Eσlφ

(6.3,1-2)


式中rd——储存介质条件下躍壁板的计算厚度(mm);

tt——试水条件下罐壁扳的计算厚度(mm)

D---油Mf内径(m);

H——计算液位高度(m),从所计算的那圈雜壁板底端到嫌

壁包边備铜血部的高度,或到溢流口下沿(有溢流口 时)的高度;

P——储液相对密度(取储液与水密度之比);

DrL——设计温度下钢板的许用应力(MPa);

Lσl——常溫下钢板的许用应力;

φ——焊接接头系数,取乎= 0.9;当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 强度大于390MPa时,底圈罐壁板取W=85o

6. 3,2庫壁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得小于(6.3.1-1)式与(6.3.1-2)式 的计算厚度分别加各自壁原附加重的较大值(J

6.3.3罐壁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得小于表6.3.3的规定(J

6.3,3繼壁最小公祢厚度

油■内笹切m)

建壁最小公称厚度(Imn)

D <15

5

15 WD <36

6

36≤D≤60

8

D >60

IO

6, 4顶部抗风圈

6.4”散口油罐必须在MS壁外侧靠近罐壁上端设置顶部抗风圏。

• 27 <

面上.

6. 4.3顶部抗风圈的外周边缘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多边形 的。当顶部抗风圈兼作走台时,其最小宽度不应小于60Ommft顶 部抗风圈上表面不得存在影响行走的障碍物“

6. 4.4顶部抗风圖可以用钢板与型钢来制造“钢板最小公称厚 度为5mm,角钢的最小尺寸为63X6.槽钢的最小尺寸为匚16

6. 4.5抗风圈水平铺板上应开设适当数量的排液孔,孔径通常为

1620mm

6. 4.6当盘梯券过顶部抗风Ig时,顶部抗风圈上的盘梯洞口外侧 各截面(圈6.4.6A—截面}的截面横数I均不应

(646)


WZHO• 083DaHl WIt

式中 WZ——顶部抗风圈的最小截面«»(cm3);

HI——雄聲高度{m);

风荷载标准值(kPa) o

Cr Dr




图& 4∙ 6抗风HtteS

6t4t7 风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建罐地区的实际状况及油罐的高 度,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的规 定进行计算CJ

W k =⅛Ms∕*z WO               (6. 4. 7)

式中——高度Z处风振系数.对油罐K =比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应取驻点值^s = l;

μL——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O---基本风压(kPa∕m2 )o

6-4. 8 基本风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附录D. 4中表 以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釆 用,但不得小于0, 3kPao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所建罐的地理位置 和当地气象条件的形⅛U

当地没有风速禮料时,应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 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

当所设计油We由于前排油嘩有可能形成狭管效应,导致风力 增强时•应将基本风压再乘以L2~L5的调整系数。

6.19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下列规定选用:

1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油 罐高度及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6. 4. 9-1确定,中间值采用插入法 计算.

6. 4.9-1 风压"变化系数μ7

离地面或

海平面高度(m)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B

C

D

5

1.17

LOO

OP 74

O- 62

10

L 38

LOo

OB 74

CL 62

15

t.52

L 14

O- 74

Oh 62

20

L 63

L 25

O- 84

OB 62

30

L

1+ 42

L Oo

OB 62

髙地面或

海平面高度m)

Λ

B

C

D

40

L 92

L56

L 13

Oi 73

50

2_03

L 67

L 25

Oi 84

fiθ

2.12

L77

L 35

CL 93

70

2.20

L 85

L 45

L 02

80

2.27

Ii 95

L 54

IB 11

90

2.34

2.02

L 62

Ii 19

IOO

2.40

2.09

Ii 70

IP 27

150

2.64

2.38

2. 03

L 61

200

2.83

2.61

2. 30

L 92

250

2.99

2.80

2. 54

2∙ 19

300

3.12

2. 97

2. 75

2. 45

350

3.12

3- 12

2. 94

2. GS

400

3.12

3. 12

3.12

2. 91

≥45O

3.12

3. 12

12

3.12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漢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 和城市郊区才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一∙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2对于建在山区的油罐,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按平坦地面的 粗糙度类别,由表6,4. 9-1确定后,再乘以修正系数

—一对于山峰和由坡,其顶部B处的修正系数可按下述公式 采用M

u[ι+nw(-晶)]


(6.4.9)


式中 找——山峰或山坡在迎风面一侧的坡角Jt期>。.3时*取 tg<ι = O. 3

k---系数,对山峰取3. 2 ,对山坡取L

H2——山顶或山坡全高m)i

Z——油鑑计算位置离地面的高度m)Z>2. 5H,时, 取 Z=M 5H2o

对于山峰和山坡的其他部位,可按图& 4. 9所示,取AC处 的修正系数L WcLAB间和HC间的修正系数按.的线性插 值确定。

——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7=0. 75-0. 85

对于与风向一致的谷曰,山口卩=L 20L 5

6.4.9山峰和山坡的示意

3对于远海海面和海岛的浊罐,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除可按A 类粗糙度类别,由表6÷4.9-l确定外,还应考虑表6.4. 9-2中给出 的修正系数。

*6*4t 9-2远海海面和海岛的修正廳数门

距诲岸距⅛(km)

__?__

<40

1.0

40 60

1. O-L 1

60 — 100

L 1-1, 2

6- 4. 10 顶部抗风圈自身部件的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必 要时可加垫板九项部抗风圈与罐壁的连接在上侧应采用连续焊, 下侧可采用间断焊,

6- 4.11计算顶部抗风圈的实际籤面模数时,应计入顶部抗风圈 上下两侧各16倍罐壁厚度范围内的罐壁截面积。当罐壁有附加 量时,计算时应扣除厚度附加量。

6. 4.12盘梯洞口处的罐壁应采用角钢加强,角钢两端伸出洞外 的距离不应小于顶部抗风圈的最小宽度(如图6.4.6B—B所 示九加强角钢的尺寸不应小于罐壁包边角钢的尺寸。

6.4. 13顶部抗风圈腹板开洞边缘应采用垂直安放的扁钢加强,

加强件有效截面积不应小于32倍罐壁厚度范围内的截面积,扁钢 两端与罐壁实施双面满角焊,并与繼壁加强角钢焊接成一体.

6. 4. 14顶部抗风圈应设置垂直支撑,支撑间距应満足顶部抗风

圈上活动荷载及静荷载的要求,且支撑间距不应超过顶部抗风 外侧边缘构件竖向尺寸的24倍,


6, 4. 15顶部抗风圈外侧及盘梯洞口无防护侧应设置栏杆。

I

6.5中间抗风圈

6.5.1对于设有固定顶的油罐,应将罐壁全高作为风力稳定性核 算区间,对于敞口油鑼,应将顶部抗风圈以下的罐壁作为核算区 间,

6.5.2核算区间的■監筒体许用临界压力应技下式计算:

(6.5. 2-1)

(6. 5. 2-2)

(6.5.2-3)

式中[RJ——核算区间K壁筒体的许用临界压力(kPa);

HE——核算区间雄壁筒体的当■高度(m)

——稜算区间最薄圈權饕板的有效厚度(mm)

It——第i HWfi⅝的有效厚度{mm}:

hi——M iI*壁板的实际高度(In);

HH—E圈建壁板的当■高度(m).

6.5.3 Sl壁筒体的设计外压应根据不同罐型釆用不同的计算公

式:

对于散口的浮顶油WL

PO =3.375 Wll 对于与大气连通的内浮顶油權: R =2, 25 k 对于存在内压的固定顶油SL Pe =2. 25 Ufk+q 式中P.—矯壁筒体的设计外压(kPa) W It——风荷载标准值[见式(6. 4.7)3(kPa);

(6.5.3-1)


(6. 5∙ 3-2)


(6_ 5- 3-3)


q—罐顶呼吸阀负压设定压力的L2(kPa)O 6.5.4中间抗风圜的数・及在当■筒体上的位Ih [Pcr]≥Pt>时.不需要设中间抗风圈。

R >[Pw]≥⅞时,应设一个中间抗风圈,中间抗风圈的位

置在处O

⅞>[Ptr3≥⅞时,应设2个中间抗风圈,中间抗风圈的位          ɔ

置分别在与*He处。

y>CP]≥⅞时,应设3个中间抗风圈,中间抗风圈的位

置分别在处,以此类推Ci

&5.5中间抗风圈在实际罐壁上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中间抗风圏位于最薄的罐壁板上时、它离上面一个加强截 面的实际距离,不需要换算•

当该中间抗风圈不在最薄罐壁板丄时,它到上面一个加强截 面的实际距离,需要按Ai = HJAf 5式进行换算。

VraiJI /

6* 中闾抗风SlIl的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表6.5.6的规定。

St 6.5.6中间抗风BI∙小截面尺寸

W3轻观話

中间抗风圈尊小鶯面尺寸(皿)

P≤2Q

L IOOX63X8

20 VD ≤M

L 125X8QX8

36 <D ≤48

LltiOXtOOXlD

P >48

L 2OO×15OX12

住:中间抗MHA小费面尺寸可以用間等組骨憤性丝的或组含件代薈。

6. 5.7中间抗风圈与罐壁的连接应使角钢长肢保持水平,短肢朝 下,长肢端与罐壁相焊,上面采用连续角焊,下面可采用间断焊, 中间抗风圈自身接头应全焊透'全姪合,

6. 5.8 中间抗风圈离罐壁环焊缝的距离不应小于15Omm°

7- 1 一般规定

7. Ll 本章规定仅适用于下列固定顶:

1自支撑式锥顶』

2支撑式锥顶多

3自支撑式拱顶口

7.1,2權顶板及其支撑构件应能承受下列设计外荷载:

1固定荷载:嘩顶板及其加强构件的重力荷载,当有隔热层 时■尚应计入隔热Jg的重力荷载;

2 附加荷载:在軍顶水平投影面积上的附加设计荷载值,不 应小于1.2kPa;当雪荷载超过O. 6kPa时,尚应加上所超过的部 分(J当内浮顶油蟻按本规范第条要求设有环向通气孔时. 附加荷载不应小于化7kPao

7.L3罐顶板及其加强支撑构件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包括腐蚀裕 量)不应小于4.5mmα

7.1.4顶板间的连接可采用对接或搭接U釆用搭接时,搭接宽度 不得小于5倍板厚,且不小于25mm顶板外表面的搭接缝应采用 连续满角焊,内表面的搭接缝可根据使用要求及结构受力情况确 定焊接形式,

7.L5罐顶板与罐壁的连接宜采用图7, L 5所示结构&结构件 和壳板自身的拼接焊缝应全焊透。




WI84可在内例



J-


LL5繩頂与爐壁连接处的有效面积详图

型钢翼缘厚度* Wt纜壁剖面线部分的嚴大宽度,We = SS(R^)GS

Ei扁钢厚度,Wh-U顶板剖面饑部分的最大宽度,Wh = <λ3(珂跖)以与3W取 较小值* h-預部Ii墨板的有效厚度'此一蟻顶板的有敕厚度,R,—顶部蟻壁 内半径*么一攻部罐壁加厚板的有效厚度丨相一曜頂与堆箜连接处顶板到塩 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图中长度单位为mm,角度单位为LJRE=R"前网

ZL6罐顶板与«1壁釆用弱连接结构时,连接处应同时满足以下 要求:

1顶板与包边角钢只在外侧连续角焊•焊脚尺寸不大于

4.5mm;

2连接处的罐顶坡度不大于1/6;

3连接结构仅限于图7.1.5"}JbW(d)四种情况. 且应满足下式要求:

^1415tgβ

式中A——蟻顶与罐壁连接处有效截面积(mrrf)t按图ZLS确定; MT壁和由罐壁、罐顶所支撑构件(不包括峨顶板)的 总质∙(kg);

e一峨顶与«1壁连接处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g---ffl力加速度,取β=9,81m∕s⅛

7.1.7密闭固定项油罐通气装置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2 的要求。

7.2构件的许用应力

Td 1许用拉应力不应大于140MPaQ

7. 2.2许用压应力:

1 不考虑压杆稳定时,不应大于140MPaJ

2考虑压杆稳定时•受压构件的许用压应力按下式计算:

D-≤120 时: r

34700


232 V

E ∙ y


(7. 2∙ 2-1)


2)120<-≤130 时; r


(7. 2. 2-2)


3)130时:



104000OY (⅛∩1-6-⅛(⅜);


(7. 2∙ 2-3)


式中[刁P

L


受压构件的许用压应力MPa)


受压构件的无支撑长度(mm);


受压构件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mm);

F__安全系敎∙F = 旦+ '々一.L”3 .

L 女至帝數3350 18B 3X10”

Y——受压构件类型系数*型钢及型钢组合件>Y=1.0;

钢管* 当n∕Ko≥Ot 015 y = L 0tJR. <

-200 / fn

"Γ(


0.015 Y=


2^ψ(⅛)]i

h—i钢管有效厚度(mm)(对无侧向支撑的重要受压构 件,不得小于8mm,其他情况不得小于4.5mm)

R。——钢管外半径(mm

主要受压构件,L∕r不得大于15S斜撑等次要受压构件工〃 值不得大于2∞,

1荷载作用面内有对称轴的型钢(如工字钢)及组合构件,许 用弯曲应力不得大于154MP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侧向无支撑长度不得大于翼缘宽度&的13倍; 2*≤%

3)⅛70;

tw

式中 仇——翼缘宽度mm)(见图7.2.3,下同L ——翼缘有效厚度mm>?

4——翼缘内侧腹板高度<mm)5

* 38 •

L一 一-翼缘内侧腹板有效厚度(mm).




7.2.3构件的尺寸

2非对称构件(如角钢、糟钢)的许用弯曲应力不得大于 KOMPa5侧向无支撑长度不应大于受压翼缘宽度的H倍.

7.2.4许用剪应力:

1AW60A,或腹板上有加强肋时,许用剪应力不得大于

91MPa

2Aw>60∕w,或腹板上无加强肋时,许用剪应力应满足下 式:

M——Γh a       E 2.4)

S 1-U 1  ∕⅛

720)

式中 V8——总前切力(N)F

&——腹板的总截面积(mm2) D

7-3自支揮式锥顶

7.3. 1 罐项坡度不得小于1/6.不得大于3/4.

7.3.2罐顶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ZhS——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

β  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当设计外荷载大于2. 2 kPa时,顶板计算厚度尚应乘以

/设计外荷载

y 2.2 β

罐顶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应小于计算厚度加厚度附加量,最 大公称厚度不应大于12mm,

7.3.3罐顶与罐壁板连接处有效抗拉截面积应满足下式:

D2 A≥2. 3 ɪ sin^

(7.3,3)


有效截面积A按本规范图7, L 5确定&

I 当设计外荷载大于2. 2kPa时,需要的有效截面积应按7. 3.3 式计算值乘以设计处®®

2.2


7-4支撑式锥顶

7.4.1鑼顶的坡度不应小于1/16O

"2罐顶主要支撑构件包括標条,可为型钢、钢管、焊接组合件 或桁架,其强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许用应力宜符合本规范第7. 2节 的规定.

支撑,

桁架或空腹梁標条;

高度大于38Omm的標条

擢顶的坡度大于V6时的標条,

罐顶支柱的柱脚应用导向支座限位,但不得与支座相焊,


3

支座与罐底应相焊,当采用钢管作罐顶支柱时,支柱上应设置排 气孔、排液孔,或制成密闭式支柱.

7.4. 5罐顶板及其加强构件不得与應顶板的支撑构件固定连接•

• 40 •

7.4.7地震设防地区'標条之间应按下列规定设置联结拉杆:

1最外排標条(工字钢除外)每个跨间均应设置联结拉杆'

2联结拉杆应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或同等强度的 构件制成.

7.5自支撑式拱顶

L 5.1拱顶球面的曲率半径宜为0. 8L 2倍罐直径a

5.2光面球壳顶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0.42R5                 (7. 5. 2)

式中如——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

RS——罐顶球面的曲率半径(m"

当设计外荷载大于2.2 kPa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尚应乘以

/设计外荷载

√    2.2 Q

罐顶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应小于计算厚度加厚度附加量,最

大公称厚度不应大于12mmo

Z5.3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的有效抗拉截面积应满足下式:

A≥4. ^DR2               (7.5.3)

有效截面积A按本规范图7. L 5确定,

当设计外荷载大于2, 2kPa时,需要的有效截面积应按7. 5.3

式计算值乘以跆罗墜

Z5.4带肋球壳拱顶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

8.1 一般规定

&L3浮顶在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之间浮动时,不得和储罐内的 附件相碰F有互相摩擦的元件(量油管、导向管、自动通气阀等组合 件中的某些元件),应选用摩擦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

8.1.4浮顶处于漂浮状态时,下表面应与储液全面接触,

8.1.5

浮顶浮力计算.当储存液体的密度不小于700kg∕nι3 DtI

应按700kg∕m5计算;当储存液体的密度小于700kg∕m3时■应按 实际密度计算口单盘设计安装高度,应按储液实际密度计算。

8.1.6在諫泽状态下■浮顶的SS构设计成満足下列条件】

1当排水管先效、淳顶上积存相当于250mm降水■时,淳顶

不沉没;

2当单盘式庠顶的任何两船絶及单盘同时泄漏、双盘式淳顶

的任何两船舲同时Jft 3»时,浮顶不沉没;

3

8. L 7

在上述条件下,浮顶不发生强度和稳定性破坏P 浮顶上开孔直径大于80mτn时应补强。

&2浮顶的结构与遂接

&2.1浮顶的船Ift顶板、船館底板和单盘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 包括腐蚀裕量),不宜小于4. 5mm,搭接寬度不应小于25m∏u船 诡顶板应有不小于15/1000的排水坡度.最外圈船舱顶板的排水 坡度应指向浮顶中心•

• 42 •

8. 2,2船舱底板、船舱顶板以及单盘板上表面的搭接焊缝,应采

用连续满角焊,下表面可采用间断焊;支柱和其他刚性较大的构件 周围30Omm范围内,应采用连续角焊.

&2.3单盘式浮顶的所有船应分别满足产密性要求尊双盘式

岸顶的最外Ia船舲,应分别满足严密性要求;其余各船船.除环板 与顶板以及隔板与画板的连接焊缝外.应有一面为连续焊缱O

8, 2.4船舱内、外环形板本身的拼接,应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

& 3浮顶支柱

& 3.1浮顶支柱应能承受浮顶自■及在浮顶上不小于LMPh 的均布附加荷SL

8. 3.2浮顶支柱的最大安装高度应满足施工和检修的需要,一般 不宜低于L8m

&3.3支柱套管伸出浮顶上表面的高度,应高于浮顶最大允许积 水髙度,且不应使储液溢流到浮顶上。

& 3. 4支柱通过浮顶处局部应加强.

8,3.5支柱与底板接触处,应设覽厚度不小于5mm、直径不小于

50Omm的圆形垫板;垫板周边应与罐底板连续角焊,

& 3. 6用钢管制作的支柱上端应肓死,与套管的间隙应加密封f 下端肓死,或开设排油口。

8.4浮顶排水管

8,4.1浮顶排水管出水曰应设置切断阀口单盘式浮顶排水管进 水口应设置单向阀,浮顶排水管大小及设置的数量,应根据建罐 地区降雨强度按浮顶处于支撑状态确定。

& 4. 2浮顶排水管所用的单向阀、旋转接头及出口切断阀不得采 用铸铁件。

8, 4.4旋转接头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足够的强度并转动灵活.

8M紧急排水装置

F

8- 5.1有暴雨的地区,浮顶上应设置紧急排水装置,紧急排水装 置的大小及数量,应根据建罐地区的降雨强度确定。

8.5.2紧急排水装置应有水封及防止储液働流的功能。

8.6转动浮梯及執道

&6.2当浮顶处于最低位置时,转动浮梯的仰角不宜大于60

8.6.3浮梯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当浮梯处于任何位置时,其

中点应能承受5kN的集中荷载,

8.6.6浮梯轨道应有足够的刚度,其支撑应有适当的高度.

8.7自动通气阀

& 7.1浮顶上应装设自动通气阀,其数量和流通面积应按收发油 时的最大流量确定。当浮顶处于支撑状态时,通气阀应能自动开 启'当浮项处于漂浮状态时,通气阀应能自动关闭,并应密封良好. 8.7t2自动通气阀阀盖的开启高度,应使阀盖和阀体之间的流通 面积大于阀体通径提供的流通面积,用钢管制作的阀杆应两端盲 死『或上端盲死,下端开设能排除积液的缺口,

& & 1浮顶上应设保持其居于中心位置并防止转动的导向装置,

8÷ 8. 2导向装置宜采用滚动磨擦结构,

• 44 •

8.9密封及静电导出装置

& 10浮顶人孔

& 10.1浮顶上应至少设置1个人孔。人孔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 60OmmO

& IOt 2 单盘上人孔的安装高度不宜小于30Omm,其内宜安装直 梯,直梯下端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 11船舱人孔

& IL 2人孔无防水密封吋,其安装高度应高于浮顶允许积水高 度。

9内浮顶

9,1 一般规定

1敞口隔的式内浮顶3

2单盘式内浮顶&

3双盘式内浮顶&

4浮简式内浮顶。

I

9.L3内浮顶及其附件所选用的材料应与内存储液相适应&

9.L4内浮顶外周边缘板、浮顶支柱及浮顶上的所有开口接管* 应至少高出液面15Omme

9.1.5内浮顶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互相电气连通,并通过罐壁与 罐外部接地件相连,静电导出线通过环形密封区与應壁相连时, 不得少于4组‘静电导岀线与固定顶相连时,不得少于2组,且应 均匀分布,选择导线应考虑强度、挠性、电阻、耐腐蚀性、连接的可 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9丄6在支撑状态和漂浮状态下,内浮顶上任何部位应能承受不 小于2.2kN的集中活荷载,对于直径小于IOm的内浮顶,可适当 减小。

9. L 7进行浮力计算的设计储液密度应按本规范第& 1.5条规 定选取。

9.L8内浮顶的设计浮力不应小于其自重的2倍.

9.1.9支柱、导向装置等穿过浮顶时,应加设密封.

9t 1.10必要时,内浮顶上应设置排液装置。

• 46 ■

1普通钢板、

L)与储液气或储液接触的部位为4.5mm

2)其他部位为2.5mm°

2不锈钢板:

1) 蒙皮板O* 5mm

2) 浮动元件1.2mm

3铝合金板:

1) 蒙皮板O. 5mm;

2) 浮动元件L 2mmQ

9.1.12内浮顶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内浮顶的连接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钾接;

2不同材质元件之间的焊接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应标准的 要求i

3浮顶上与储液气或储液连通的所有缝隙,均应采用焊接、 螺栓连接或飼接等方式进行密封,并应检验其严密性。

2敝口陽舲式、单盘式和双盘式内浮顶

A 2. 3敞口隔舱式内浮顶的隔舱焊缝,应满足严密性要求;单盘

式浮顶各船舱,应分别满足严密性要求;双盘式浮顶的最外圈各船 館,应分别满足严密性要求;其余各船舱,除环板、隔板与顼板外, 应有一面为连续焊缝,

9∙3浮简式内浮顶

9.3,1内浮顶的浮力元件均应满足气密性要求,

9.4内浮顶支柱

4.1内浮顶应设置固定的或可调节的浮顶支柱*当内浮顶处 于最低支撑高度时,浮顶及其以下附件不得互相碰撞扌当浮顶处于 最大设计液位高度时,支柱不应与固定顶相碰撞,

9, 4.4罐底板上支撑支柱的部位,应设置直径不小于50Omm的 垫板,垫板周圈应采用连续角焊鮭,

9.5环形空间的密封

9t5tl内浮顶外缘与雄壁的环形间隙处*应设置密封装置。密封 装置应能补偿±10Omm环向间隙尺寸偏差,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能&罐壁内表面应清除可能会损伤密封或影响浮顶升降的凸起 物&

9. 5.2密封材料应满足耐温、耐磨、耐腐蚀、阻燃、抗渗透、抗老化 等性能要求。

9. 5.3密封应采用以下形式或其他更良好的密封形式:

1软泡沫塑料包带式密封:

2充液管式密封扌

3禅性材料制成的舌型密封m

4机械密封。

9. 5.4密封带的环向接头应粘结军靠,无渗漏中其搭接宽度不应

• 48 •

小于75mτno

9.6自动通气阀

9.6.1自动通气阀应符合本规范第&7肾的规定。

9,7 11 气孔

9. 7,1无密闭要求的内浮顶油罐'应设置环向通气孔(J环向通气

孔应设置在最高设计液位以上的罐壁或固定顶上C)当环向通气孔 设置在罐顶上时,应考虑环向通气孔不被积雪堵塞。通气孔应沿

周均匀分布,最大间距为IQm,且不得少于4个,通气孔的总有 效通气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B≥0. 06D                (9.7.1)

式中B  环向通气孔总有效通气面积<m2)o

9.7.2无密闭要求的固定顶中心最高位置,应设置中央通气孔, 其有效通风面积不应小于350cm3 O

9.8高液位保护

9. 8.1内浮顶油罐宜安装高液位报警装置或长型濫流孔。

9. 8.2当采用长型溢流孔时,应按罐的最大进油速度确定溢流孔 的尺寸;油罐发生溢流时,不应损坏浮顶和其他附件•

9. 8.3浮顶密封不得影响液面指示装置和溢流孔的正常作用“

9.9导向装置

9.9.1内浮顶应设置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可采用钢管、缆绳或其 他适当机构。

9.9.2导向装置穿过浮顶处应密封良好。

9. IO人孔和检查孔

9.10,1 孔。

9,10. 2

油罐的固定顶及内浮顶上应至少各设1DN600的人 罐壁上应至少设置1个低位人孔,并宜设1个高位人孔,

其规格不应小于DN600fl高位人孔的安装高度应髙于内浮顶最 大支撑高度并不应妨碍浮顶运行。低位人孔应在内浮顶最小支撑 高度以下。

9.10.3

固定顶上宜设置目视检査孔。目视检査孔最大间距不应

大于2Qm,沿圆周均布,且不得少于4个。当环向通气孔设置在罐 顶上时,通气孔可兼作检査孔,

10附 件

10,1 一般规定

10÷ L 1本章仅适用于雌体开孔附件及其与罐体连接的设计。

HhL 3罐壁开孔补强板的材质应与开孔处罐壁板的材质相同。 开孔接管的材质宜与开孔处罐壁板的材质相同或相近『采用钢板 卷制的大口径接管的材质应与开孔处罐壁板的材质相同。

10U.4开孔接管推兰的公称压力及规格,应与所连接的管道或 设备法兰相匹配。⅛⅛壁开孔接管用钢制法%的压力等级,不宜低 于1.0MPaO罐顶开孔接管用钢制法兰的压力等级,不宜低于 Ot 25MPaO

10.1.5所有开孔、接管和补强板上的切割表面,应光滑平整并将 援角倒圆。

M.L8法兰密封垫片应选用耐温、阻燃的材料,并与储存介质相 适应。

10.2嘩壁开孔及补强

1沿罐壁竖向,开孔中心线上下各1倍开孔直径扌

2沿接管轴线方向,罐壁表面内外两侧各4倍的管壁厚度『

10.2.4有效补强面积包括:

1罐壁富余壁厚提供的面积F

2补强板的面积;

3接管富余壁厚提供的面积,

4焊缝金属的面积。

有效补强面积尚应乘以补强材料与罐壁材料许用应力之比

(但不得大于LO)O

接管与罐壁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之比小于7或抗拉强 度之比小于0. 8时,接管的富余壁厚不得作为补强面积,

1两开孔至少1个有补强板时,其最近角焊缝边缘之间的距 离,不应小于较大焊脚尺寸的8倍且不小于150mm∙

2两开孔均无补强板时,角焊鮭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75mmp

1联合补强板应能覆盖各开孔单独设置时的补强板,且外缘 平滑f

2当任一开孔竖向中心线与其他开孔相交时,则联合补强板 沿竖向中心线的有效补强面积,不得小于各孔单独开孔时有效补 强面积的总和.

10. 2. 7罐壁开孔角焊鏡外缘到罐壁纵环焊健中心线的距离,应 满足以下要求,

1鑼壁厚度不大于12mm,或接管与罐壁板焊后进行消除应 力热处理时:距纵焊缝不应小于150mm距环向焊鮭不应小于壁 板厚度的2. 5倍,且不小于75mm

2当罐壁厚度大于12mm,且接管与罐壁板焊后不进行消除 应力热处理时:应大于较大焊脚尺寸的8倍,且不小于25OmmD 10.2. 8 开孔到應壁最下端的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

1鑼壁板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小于或等于390MPa时* 儷壁人孔应符合本规范第10. 3节的规定,罐壁接管应符合第4

I 节的规定。

2罐壁板标准规定的最低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时,罐 壁开孔角焊缝外缘(有补强板时为补强板角焊缝外缘)到罐壁最下 端角焊缝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壁板厚度的2. 5倍,且不得小 于 75Tnrπσ

10÷ X 9凡属下列情况,开孔接管与罐壁板、补强板焊接完毕并检 验合格后,应进行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

1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小于等于390MP圣板厚大于 32mm且接管公称直径大于300mm

2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大于390MP是板厚大于12mm 且接管公称直径大于50πιm.

10.3雄壁人孔

10. 3. 1罐壁人孔的结构及尺寸宜符合表10, 3÷ I-I-]-3 和图10,3,1的要求。

R 10. 3. 1-1 IHt人孔法兰盖、法兰及补强板尺寸mm)

人孔

鼻栓孔中心

入孔法兰盖及

补强板

内径

圆直径

法关⅛⅛

纵向长度或

横向寛度

圆角半径

DL

Br

宜径LI

Wr

__K__

500

667

73.0

117∩

1400

307

510

768

832

1370

1650

347

760

921

981

1675

20W

433

Πh3.l∙2 Ht壁人孔法兰盖及法萱是小厚度

设计最高液位

Hw(m)

人孔法兰盖燉小厚度i√mrn)

法兰輦小厚度⅛f(mm)

DL = 500

Di = 610

D1 = 760

DL 500

Di ~ 610

DiH760

6.5

8

10

12

e

7

10

8

9

11

13

6

8

11

9. 5

10

12

14

7

9

12

12

11

13

15

8

10

13

1*5

12

14

16

9

11

14

16. 5

13

15

18

10

12

15

20

15

16

19

11

13

16

23

16

IS

21

13

15

18

注q 当储波相对密度大于Lo时「设计最高液位应乘以储験相对密度,然后畫表•

2中间数值可用线性内插法计算,

3厚度尺寸不含厚度附加量。

HL3∙ P3堵里人TL角焊埼尺寸、■单板开孔宣径及接曾厚度(Inm}

纔壁及补强 板厚度F及匕

焊脚尺寸

«1壁板开孔直径 DP

接管最小厚度En

Ah

Bh

Qj = 500

Dj = 61

Di = 760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8

6

6

6

8

8

9

6

7

6

&

8

10

6

7

6

8

8

12

6

9

6

B

g

14

6

10

2A(I小于或等于

6

8

8

16

&

12

12mm时,为接管外径

6

8

8

19

8

14

12mm*2Ah大于

8

8

8

22

11

15

12mt∏mh最小值为接

10

10

10

25

11

18

管外径加12mtnr最大

11

11

11

28

11

20

值为接管外径加2Ah

13

13 '

13

32

13

22

16

16

16

36

14

25

17

17

17

38

14

27

19

19

19

40

16

27

19

19

19

42

16

27

22

22

22

45 _

16

27

22

22

25

D 中间数值可用线性内插法计算

2厚度氏寸不含厚度附加量B

• 54 •

补强板应与


建壁曲率•致


垫片I

*

500入孑

的。人孑

Ly

%760人孑

L,


09(rw 源QEYs9^ss



、径645内径5003 、径746内径6103 、径900内径7603

圆形补强板

If


信号 JLMb-MlO


2

(展开尺寸)


0500人孔2A M20螺枪。22¢6102M20螺枪¢220760人孔42 L M20螺栓。22


倒圆角

倒圆角Q


SJW ShV,时丿 在不影响 焊饒的情况 卞樹成圆角

详图In


2

A

ISl

B

详图H


10.3.1 曜壁人孔

注门 尚应满足本规范第10.2.8条的要求,

2焊常高度与较薄件厚度相等.

3法兰密封面最小宽度北mm,

4焊罐形式及尺寸仪供参考,

10.X 2选用其他结构和尺寸的罐壁人孔时,应符合本规范第

10. 1节和第10. 2节的规定。

10.4曜壁开孔接管

10,4. 1 罐壁开孔接管的型式和规格宜符合图10. 4.

10. 4. 1-2和表 IQ 4. 1。. 4. 1-2 的要求,

曲率半径一致


M6-M10 信号孔

圆形


单侧法兰齐平型


⑶补强板

双侧法兰内伸型


单侧法兰内伸型


(b)开孔搂管

带补强板(齐平型)    不带补强板(齐平型)


带补强极(内伸型)


补强板

时,在不影响 焊缝的情况 下倒圆的

不带补强板(内伸型)


补强板


⅛57*-

标准型开孔

(C)焊接详图

削边

低型开孔


IO^ 4-1-1法兰连接繼壁开孔揍管


见注I



1O.4+1 2螺纹连接罐壁开孔接管

注勇爲取两相焊件厚度的较小值,但不得大于WmmO

2焊罐型式及尺寸仅供参考,

10.4B ⅛-l HI箜开孔接曾及补强板尺寸

接管公称

直径DN

接管

外径

Cmrri)

接管

厚度

ʃn

(mm)

补强板 孔径

(mm)

补强板 尺寸 LI (mm)

补强板 水平方 向展开 氐度W Cmm)

廳外壁 到法兰 面最小 尺寸J (mm)

开孔中心到曜

底的最小高度

HN < mm)

见注3

Cmtn)

C

标准型

低型

4

50

80

IOO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700

BOO

900

IOOO

5. O

5. 5

7.5

8 5

11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见注1

见注1 见注1 见注1

接管外 径加 3^-4TnTn

见注2

见注2

265

305

400

408

585

685

750

850

95

1055

1255

1440

1645

1845

2050

见注厂

见注Ξ

SlO

385

495

590

715

840

915

1035

1160

1280

1525

1745

1995

2235

2480

150

150

ISO

IBO

200

200

230

230

255

255

255

280

305

305

330

355

3¾0

150

180

200

230

280

330

380

430

460

510

560

610

710

810

910

1020

112

75

90

133

153

200

240

293

343

375

425

475

528

628

720

823

923

1035

续哀 10. 4, PI

连 接 类 型

接管公称

直径DN

接嘗

外径

DO

Ctnm)

接管

厚度

(mm)

补强板 孔径 DR (mm)

补强板 尺寸 LI (mm)

补强板 水平方 向展开 长度W (mm)

■外壁

到法兰 面最小 尺寸J (mm)

开孔中心到罐

贏的At小高度

FfN (mm)

见注3

(mm)

标准型

低型

20

"3/4

35

38M!⅛2

-100-

-75

25

1

44

47见注2

130

75

40

11/2

64

67见注2

150

75

5Q

2

76

戏蟀2

180

75

1接管厚度见⅛10.4. 1-2.

2开孔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不需补强,此时DR表示里壁开孔直径,

3开孔中心到《1底的景小高度为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小于或等于 390MPa时的数值,当壁板标准规定的最抵屈眼强度大于3S0MPa时,不 允许采用低型开孔,标准型开孔应符合本规范第10. 2. 8条的规定,

4厚度尺寸不含厚度附加童.

« 10,4.1-2蟻豎开孔、接管及焊篷尺寸(mm)

Ni蹩板及 补强板厚度 t.tτ

DN70Q~ DNIoQO 开孔接管最小 壁厚4

繼璧板开孔宜径

焊脚尺寸 Bh

开孔公称直径 2。〜50的 焊啣尺寸 Ah

焊脚

民寸

Eh

-

12

5

5

6

12

6

6

8

12

6

6

9

12

7

6

10

12

7

6

12

13

有补强板时.开

9

6

14

12

口接管外径加

10

6

16

12

12mm为最小

12

8

19

12

值,加焊JW尺寸

14

8

8

22

13

Eh2偌为最

15

8

10

25

12

大值。无补强板

18

8

11

28

14

时.见表Io- 4.M

20

S

11

32

16

2

22

8

13

36

19

25

8

14

38

19

27

8

14

40

20

27

8

14

42

22

27

8

16

45

22

27

8

16

注门 公称直径8。〜6gmm,Eh值不应大于匕Wn见表10.4,1-I)H

2厚度尺寸不含厚度附加賣,

10-4.2选用其他结构及尺寸的开孔接管,应符合本规范第10. 1

• 58 •

节和第IOt 2节的规定&

10. 4. 3当开孔接管中心线不垂直于罐壁安装时,补强板尺寸应 加大,加大量应等于罐壁上所开椭圆孔的长径与表10. 4. 1-2中规 定尺寸DP之差,且在铅垂面内倾角不应大于

10.5齐平型清扫孔

10÷ 5. 1当油罐釆用清扫孔时,其结构和尺寸宜符合图10. 5.1及 表10.5, IT〜表10.5. 1-3的要求。当开孔尺寸为两相邻尺寸的 中间值时,各元件尺寸应取与较大规格一致。

Af          n.

信号孔 I6~MiO



位置居鬼

螺梓孔径=虱' 栓直径T

B

S

⅛∕2

Ay

"2


A-A 3W


?300


当埠脚尺寸小¥ Γ 灰时此处蘑画角潅 *dc


也》/団丿务径上开 磨圆角Icr坡口 详图【



B-B


全焊透

Sr壁处焊辘磨平


D-D


10,5.1清扫孔

注;1焊脚尺寸等于较薄板的厚度,最大13mm,

2设有环形边缘板时F鹿都加强板应成为环形边缘板的一部分并与拜形边 缘板等宽,

3焊胸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5.2.10 ⅛的规定,

4焊缝形式和尺寸供参考•

10.5B 11清扫孔法兰、漆兰盖和加强底板的厚废(Imn)

设计最高液位

Hw(τπ)

____ ____开孔尺寸M     ____

203X406

510X610

法兰及蓋板

曇小厚度

4 S

加强底板

最小厚度

⅛P

法兰及盖版

最小厚度

if ∖tv

加强底板

最小厚度

^ht

6∙ 1

9. 5

12?5

Tl

12∑5

4

9.5

1X5

12.5

12. 5

12_ 5

9+ 5

12. 5

12.5

14. 5

16. 2

9.5

12.5

14.5

16

L& 3

11

12, 5

16

173

19.5

11

12.5

16

17. 5

________22________

n

12.5

17. 5

19

注门 当備液相对密度大于LO时,设计最高敝位应乘以储波招对密度,然后査表。

2厚度尺寸不含厚度附加Ir

10∙5J∙2 清扫孔的结构尺寸(Inm)

开孔

高度

h

幵孔

宽度

b

宙壁补 强板展 开长度

开孔上

部圓角

半經

縄壁补强

板上部画

角半径

鼻检孔帀

心至边缘

的蛆离

%

法兰寛度

h

底部法

兰宽度

∕ξ

特殊 第孔 间距

螺栓 数置 (个)

"^

203

406

1168

102

355

32

102

90

84

22

M20

610

610

1828

305

735

38

102

95

90

36

M2O

1Q∙5∙L3 清扫礼所在曜Se板及补强板尺寸{ιπm)

底圈

壁板

设计

最高

开孔尺寸Λ×Λ

(∣X 宽)

底圈

壁板

设计

最高

开孔尺寸∕rX6

(高X宽)

2Q3X406

610X610

203X406

610X6〕。

厚度

液位

壁板及

补撷

壁板及

补强

厚度

波位

壁板及

补强

壁板及

补强

t

HW

补强板

板高

补强板

板高

t

HW

补强板

板高

补强板

板高

(m)

厚度

厚度

(nι)

i厚度 I

厚度

d

LC

_土_

y

5

22

5

ʒir

6.5

870

Ξ0h 5

Bh 8

20+

356

22

875

5

22

6.5

356

R

895

Ξ0B 5

ISJ

20*

356

22

875

8

22

8

356

9.5

908

203

2L 3

20. 5

356

22

875

9.5

4, 9

9.5

356

11

840

20B 5

22

20- 5

356

22

875

9. 5

L 9

9. 5

356

f [

870

ZZ

22

356

24

875

9. 5

22

9.5

356

Jl

915

22

2L 3

22

356

24

875

11

5.2

11

356

12, 5

850

22

22

22

356

24

875

11

8.5

11

356

12. 5

865

24

11

24

35G

25. 5

885

11

22

11

356

12. 5

SlO

24

22

24

356

25. 5

885

12.5

5.5

12. 5

356

14. 5

860

25. 5

12. 5

25. 5

356

27

885

12. 5

123

358

IL 5

865

25. 5

22

25. 5

356

27

885

12. 5

22

12, 5

356

14h 5

900

27

M

27

356

28. 5

885

14. 5

5. 8

14. 5

356

16

865

27

22

27

356

28. 5

885

14. 5

WB 4

11, 5

3

16

865

2& 5

liλ 9

28. 5

356

30

890

14. 5

22

14, 5

356

If)

895

28. 5

22

28. 5

356

30

890

16

6-7

Iti

356

17. 5

865

30

)7, 7

30

356

32

890

16

12. 2

16

356

17. 5

865

30

22

30

356

32

890

16

22

W

356

17. 5

890

32

19. 5

32

356

33. 5

890

17. 5

7. 3

17, S

356

IE)

870

32

22

32

356

33. 5

890

17. 5

13- 4

]7+ 5

356

19

870

33. 5

22

33. 5

356

35

890

17. 5

2L 3

17. 5

356

19

875

35

22

35

356

36. 5

890

19

7- 9

19

356

20.5

875

36.5

22

3& 3

3S6

38

895

19

15.5

19

356

20.5

875

38

22

38

356

39. 5

895

Ia

2L 3

19

356

Ξ0, b

875

41

22

41

356

43

895

19

22

19

35G

20.5

§75

45

22

45

356

49

895

注尚储液相对密度大于I-。时,设计塁高液伸应乘以储液相对密度•然后査

2哼度尺寸不含厚度附加最。

10-5.2采用其他结构与尺寸的清扫孔应符合以下规定:

1开孔高度不得大于610mmf

2开孔宽度不得大于900τnmf

清扫孔上部的圆角半径应等于开孔高度的l∕2o

10.5.3开孔上部需补强的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Iot 5. 3)

ACa——开孔上部需补强的面积(不含壁厚附加量Xmms);

加一补强面积系数,按图10. 5.3査取;

h--清扫孔高度(mm);

t—底圈罐壁板厚度(mm).

l^mQ-w)Q6J ______寿导'- 一 為I J Lrlz+g%)一

8M.3清扫孔补强面积系数街

10.5.4补强板及孔颈厚度应与开孔处罐壁板厚度相同。

HL 5. 5清扫孔加强底板的宽度不应小于255mm加上雜壁和补 强板厚度。

10.5.6清扫孔加强底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360000 + i⅜^*        (功. 5. 6)

式中∕tc—~加强底板的计算厚度mm), b——清扫孔宽度(mm)β

加强底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不应小于计算厚度加壁厚附加量。

10,5.7沿罐壁竖向有效补强范围不应大于0.5倍的清扫孔高 度&

10.5, 8有效补强金属应包括:

1罐壁补强板;

2长度等于應壁及补强板厚度的孔颈板.

J0, 5,9清扫孔组合件上的罐壁板•补强板、加强底板及孔颈板的 材质,应与底圈罐壁板相同。

10.5UO清扫孔盖板上不得连接有附加荷载的接管,

10. 5U1清扫孔组合件全部焊接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应进行整体 消除应力热处理.

10. 5.12清扫孔下面的罐基础,应根据清扫孔的要求进行局部处 理,

10.6 jg顶人孔

10. 6.1罐顶人孔的结构及尺寸宜符合表10,1和图10. 6. 1的 要求,

≡ 10-6.1 Hl 顶人孔mm)

入孔

内径

DL

螺栓孔中

心圆直径

人孔盖 外糅

螺 栓

垫片内外 直經

补强板内 外径 Dr/^i

规格

数量

(个)

孔径

500

600 '

660

M16

16

18

500/560

5J5/J070

610

700

760

MIfi

20

IK

610/760

625/1170

760

850

910

M16

24

18

760/910

775/1370

中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a)带补殒板                  (b)不带补强板

SM. 1峨顶人孔

HL6.2运行期间需要通过人孔进行作业的油罐,应采用带补强 板的罐顶人孔。

E Mi顶开孔接管

10」.1 顶开孔接管宜符合图10. 7. 10. 7. 1-2和表

10.7.1-1.L0.7,2 的要求“

中心线蚤直于水平鹿


中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a)带补强板


(b)不带补强板

10.7.1口法兰连接躍顶开孔接管

噂垂直于水平面


轴线垂直于水平面



(a)带补强板


轴技垂直于水平面



(b)不带补强板

10.7.1-3螺纹连接罐顶开孔接管

* JO-7-J-J法兰连瘦■顶开孔接營{mn)

公称直径

DN

接管高度

J

顶板开孔直径

补强板内径

DR

补强板外径

L

40

125

50

150

175

SO

150

225

IOO

150

粮管外径加

接管外经加

275

150

ISO

3mnι

3 τnm

38

200

150

450

25

200

55

300

200

650

» Io-7,1-2蝦紋连接里侦开孔接管(Inm)

公称直径 DN

廳頂开孔直統

补强板内径

补强板外径

Ll

20

100

25

115

40

125

50

175

80

接管外径加

接管外径加

225

IoO

3mm

3mm

275

150

380

200

450

250

550

300

600

10. 7. 2公称直径不大于15Omm的开孔可不补强。

10.8排水弯头

10.8.1排水弯头的结构和尺寸宜符合图lθʃ 8.1的要求。

10. 8.1排水弯头

10. 8.2罐壁开孔接管及补强板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

IoM节和第10. 4节的规定,

IOtP排水糟

10, 9.1当油應釆用排水槽时,猝型排水槽的结构及尺寸宜符合 表10.9.1及图10.9. 1-1的要求,浅型排水槽的结构及尺寸宜符

合图1。.9.2的要求,

10. 9B I漂型排水槽Inm)

接管

排水梱

排水槽

排水槽中心

排水槽钢板

接管

补强板

公称直径

直径

探度

至罐壁距离

最小厚度

最小壁厚

外径

DN

Dd

Ed

Ad

^rlr

f∏

Ll

50

61

305

1050

8

6

880

80

310

455

1500

10

S

IIBO

100

1220

610

205

10

6

118Ω

150

1520

915

2600

11

6

1780

注;1尺寸Ad为参考值■尚隴满足IO- 9-4条要求D 2厚度尺寸不含厚度附加最。

10. 9BI-I深型排水槽

IO- 9. 1-2浅型排水槽

10.9,2对于有滑移可能的浊罐宜采用浅型排水槽.浅型排水槽 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不包括壁厚附加量在内的排水槽钢板厚度知不应小于 8mm,槽深度Ed不应大于150mm$

2排水槽与罐底连接的焊脚尺寸1,应取两相焊件中较薄 件的厚度。

10. 9.3罐壁开孔接管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Iot 2节和 第10.4节的要求,’

10.9. 4罐底排水槽中心线至壁的距离A”应满足排水槽周边 焊缝到环形边缘板与中幅板连接焊缝的距离不小于30Omm的要 求,当接管悬臂较长时*尚应采取适当的支撑措施, 10,9.5排水槽的材质应与罐底板材质相同或相近■

10,10盘梯、平台及栏杆

10.10.1盘梯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盘梯的最小宽度为60Omnn

2盘梯的最大升角为50', 一般宜取45七同一罐区内盘梯升 角宜相同;

3踏步的最小宽度为20OnImf

4相邻两踏步的水平距离与两踏步之间高度的2倍之和,不 应小于60Omm且不大于660mm个盘梯踏步之间的高度应一 致礼

5踏步应采用擴格板或防滑板;

6盘梯栏杆上部扶手应与平台栏杆扶手对中连接3

7沿栏杆挟手轴线测量,栏杆立柱的最大间距为240OnIm?

8盘梯应能承受5kN集中活荷载;栏杆上部任意点应能承 受任意方向IkN的集中荷载m

9盘梯外侧应有栏杆,当盘梯内侧与罐壁的距离大于 15Omm时,内侧也应有栏杆;

10盘梯应全部支承在罐壁上,盘梯侧板的下端与罐基础上 表面应留有适当距离。

10.10. 2平台及栏杆的设计应符合F列要求:

1平台和走道的最小宽度为6Ommi

2铺板应采用栅格板或防滑板;

3铺板至栏杆顶部的高度不应小于105Omnlf

4挡脚板的宽度不应小于75mm

5铺板与挡脚板之间的最大间隙为Smnn

6栏杆护腰应位于栏杆的1/2高度处;

7栏杆立柱间距不得大于2400mm

8平台及走道应能度受5kN的集中荷载;栏杆上部任意点 应能承受任意方向IkN的集中荷载.

10, IOt 3当需要到固定顶上操作时,应在固定顶周边设置栏杆, 通道上设置防滑条或踏步板,

HEn).4当抗风圈作为操作平台及走道使用时,在其周围应设置 栏杆。

IolI防雷、防静电接地及其他

10. Ik I油罐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IOtlL 2在罐壁下部宜设置沉降观测件,

10. IL 3在罐壁上易观察处,应设置铭牌C)

11预制、组装、焊接及检验

Ih 0.1油罐的预制、组装、焊接、检査及验收,应符合本规范及现 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28的 要求。设计另有要求时,应在技术文件中明确。

Ih 0*2材料代用,必须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代用材料应与被 代用材料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交货状态、表面 质量、检验项目和检验率,以及尺寸公差等,

ILO. 3油罐的梯子、平台、抗風圈、浮顶、固定顶等钢结构的 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的规定。

IL 0.4焊接在罐壁上的所有构件'应在油罐试水前安装完毕,油 纖防腐和保温,应在试水合格后进行,

Ih 0.6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一2OflC和标准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 大于390MPa的織壁板,不得直接焊接铭牌。

lhθ÷7充水试验应注意试验用水的质量和试验持续的时间<j当 有可能对油罐造成腐蚀时,应釆取可靠的防腐蚀措临。

11.0.8 标准屈服强度小于或等于390MPL厚度大于25mm及 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L任意厚度的罐壁板开孔焊缝,应在第 一层焊完后,进行渗透检测,在最后一层焊完(对有延迟裂纹趋向 的钢材至少要经过24h)后,进行渗透或磁粉检测。有消除应力热处 理要求时'最后一层渗透或磁粉检测应在热处理后、充水试验前进行.

ILa9 射线检测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70

1罐壁纵焊缝:

1) 当板厚小于或等于IoTnm时,每一名焊工焊接的每一种 板厚、在最初3m内取1个射线检査点C不小于30OmnL, 下同儿以后不考虑焊工人数,每种板厚在每30m及其 尾数内取1个射线检査点.选定的射线检査点至少应有 25%位于纵缝和环缝的T形接头处,且每台罐不少于2 处.此外,底圈罐壁每一条纵缝应任意取1个射线检査 点[图 1L0・9(ei):L

2) 当板厚大于IOTnm小于或等于25mm时,按上述1)项取 射线检査点,并对全部T形接头进行射线检测.此外, 底圈壁板每条纵缝取2个检査点,其中1个应靠近罐底 板[图 ILe9(b)L

3〉当板厚大于25mm时,纵缝应1Q。%进行射线检测,全部 T形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图ILc).93)L

T形接头的每一张照片,应能显示交点两侧均不小 于50mm长的环焊缝中

2罐壁环焊缝:

每种板厚(以较薄的板厚为准)在最初焊接的3m焊缝内取1 个射线检査点,以后对毎种板厚毎釦m及其尾数内取1个射线检 查点(图Mq 9)。上述检测均不考虑焊工人数。

3齐平型清扫孔组合件所在罐壁板与相邻罐壁板的对接焊 缝,应100%进行射线检测。

編顶

1

≤10mm

[

—Pn_______

J >iδmm "

[ 卩

l⅛l

∏ J

I__________FTl___________

~~C

≤ 25mm

的底

Cb) 1 Omm < 板屢 t ≤ 25mm

(C) 25mm < ⅛M t ≤ 45mm

IL 0.9堡壁焊靈射线照相要求 注门纵嫄篷的射纔检査点Ci≤10mm)o

2环蝇缝的射鶉检査点.

3底层曜壁上纵焊嬖的射线检査点”W25mm》,

4板厚大于Wmm的所有T形接头上的射线检査点.

5底层壁板厚度大于Wmm的毎条纵焊爨底部的射戮检査点.

6板厚大于25mm的所有纵焊缝要求100¾射蛾探伤.

11.0.10固定顶试验&密闭油罐固定顶的焊缝,应进行真空箱试 漏或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压力;常压油罐不应小于。.35kPa, 且不得大于罐顶单位面积的重量W非密闭油罐的固定顶,应对焊熒 进行目视检査,可不做气密性试验。微内压油帳的试验要求,应符 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J

附录A微内压油罐

A÷l 一般规定

A.E2当罐内压产生的举升方不大于罐壁、罐顶及其所支撑构 件的总重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A 2A. 6的规定。

<1.3当罐内压产生的举升力大于罐壁、罐顶及其所支撑构件 的总重时,设计尚应符合本规范A. 7的规定,

A-E4当罐内压产生的举升力大于罐壁、罐顶及其所支撑构件 的总重时,式<6.3. 1-1).6.3.1-2)中的计算液位高度,尚应加 上由内压产生的当量液柱高度。

AL5当设计温度大于90笆时,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

A.2通气装置

A.2U在正常使用状态卜*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呼吸阀(J

A.2.2在紧急状态下,当罐顶与罐壁连接结构不满足本规范第 7, L 6条的弱连接条件*日所设置的呼吸阀不能满足通气要求时, 尚应设置紧急通气装置。

A- 2-3紧急通气装置的设定压力,不应大于罐壁底部不被抬起 的最大内压已心且不得大于O- 8倍的计算破坏压力

A.3 H顶与蟻盤的连接结构

A.3.1罐顶与罐壁的连接结构宜符合本规范图7,1,5的规定。

A.3.2连接结构处有效截面积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聲"2 心⑵

式中A——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的有效截面积Cmm2),按本规范 图7. L 5确定m

P——设计压力CkPa) J

翊——罐顶板有效厚度(m)

θ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A.3.3当罐顶与罐壁的连接结构已确定时,微内压油罐的设计

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F=LKtg08ih          <A< 3. 3)

A.3.4对于自支撑式锥顶和拱顶,有效截面积尚不应小于按本 规范第L 3. 3条和第7. 5. 3条计算出的有效截面积,

A.3.5罐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内压应按下式计算,

OOlZ5m.g

(A. 3.5)


PnUIt =——      +0. 08th

式中PraIX——罐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内压(kPa) f

砰——罐壁和由罐壁及確顶所支撑构件(不包括罐顶板) 的总质量(kg)

Eh——罐顶板有效厚度(m) m

A-4计算破坏压力

罐顶与罐壁的连接结构发生屈曲破坏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Pf = L 6P-0. 047Zb              (A.4)

式中Pf——计算破坏压力(kPa)

—罐顶板有效厚度(m)°

A-5试验与检査

油罐全部焊接完毕并经无损检验合格后'罐内应充水到最高 设计液位,液面上加压至设计压力,稳压15minf然后降至1/2倍 的设计压方,检査所有焊缝,应无泄漏。通气装置的开启试验,可

同时进行或在罐体试压之后进行、

A∙6油蟻锚固设计

<6.1当内压产生的举升力大于罐顶、罐壁及其所支撑的构件 的总重时,油罐应加锚固,

山&2锚栓和锚固附件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锚栓的许用应力按表A.6.2选取。

A.6.2锚栓的许用应力

荷载状况

许用应力

1                                        1 ⅛H                                            . .  . ♦

设计压力

-—B

设计压力加风载成地蠹荷載

3

试验压力

_____L 5倍计算破坏压力______

—• ♦ ♦ ♦ .                                  —         ♦     ■ ∙                  ^—- -  I

%

注;%为锚栓材料的标准屈服强度(MPa)n

2所用锚栓公称直径不应小于M24o当有腐蚀时,锚栓直 径增加量不应小于6mm0

3锚栓不得直接安装在罐底板上,应通过刚性较大的垫板或 固定环与罐壁相连接,并不应使罐壁产生过大的局部应力和变形。

4油罐直径小于15m时,锚栓间距不得大于2m,油罐直径 大于或等于15m时,锚栓间距不得大于3m0

5锚固组合件,应在罐内充满水、水面上未加压前焊接在罐 壁上;所有螺栓应均匀上紧,松紧适度.

6锚固力应取下列工况举升力的最大值:

1) 空罐时L 5倍设计压力与设计风压产生的举升力之和;

2) 空罐时L 25倍试验压力产生的举升力;

3) 储液在最高值位时L 5倍计算破坏压力产生的举升力, 丄6.3锚固應的试验与检验:

1充水到最高设计液位,检査罐壁罐底的严密性以及锚栓的 松紧程度(J

2在罐内液面上用空气加压至试验压力L25倍的设计压 力),稳压15miw然后降至设计压力,检査罐体的严密性,

3罐内的水放空后,在常压下检査锚栓的紧周性.

■ Bl Γd


4用空气充压至设计压力十检査锚固情况,

>25mm

≤45mπι



>38mm




附录B提高油罐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

BU适用范围

Bi L 1 本附录适用于设计温度大于90eC ,小于或等于25Or的油罐.

2提高设计温度的影响和附加要求

Bt 2.1提高设计温度的影响。当设计温度大于如P时,应考虑 下影响:

1罐壁与罐底、罐顶、梯子,罐顶与罐顶支撑,以及保温不连 续处各部件之间的温度差,

2罐底的热膨胀,

3降温时储液凝固产牛的影响,如储液凝固在罐顶支撑件上 或堵塞通气孔等;

4热应力的变化频率和幅度对袖罐设计寿命的影响。

E2.2提高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

1罐壁人孔、罐壁接管和清扫孔的法兰、法兰盖以及清扫孔加

强底板的厚度,应除以表R 2.2相应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降低系数■

衰& A2屈服强度降低系數

设计温JSCr)

最低屈服强度〔MPa)

<310

≥310 <380

38O

90

Oh 91

()ɪ 88

。・92

150

O. 88

A 8

0.87

200

。・85

0.83

260

0.8

0+ 70

0, 79

注:中间温度的州服强度降低系数可釆用内插法计算“

2 本规范第L 2节构件的许用应力,应乘以按表B. 2. 2 确定的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与210MPa的比值(不得大 于I)P

3 本规范附录AA. 3’ 2)、式(丄3. 3)中的系数L 1*应 乘以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MPH)210MPa之比(不得大 于IL

4有保温的锚栓的许用应力*应为常温下的许用应力乘以表 Bt 2. 2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降低系数.

5自支撑式锥顶和自支撑式拱顶的頂板计算厚度,应为本规 范式(L 3* 2)和式(7. 5.2)的计算值乘以常温与设计温度下钢材的 弹性模量之比,

6抗风计算中,罐壁的许用临界压力应乘以设计温度与常? 下钢材的弹性模量之比*

7适当增加环形边缘板的厚度和外接管道的温度补偿能力,

附录C带肋球壳拱顶计算

Ci 一般规定

C. 1.2 肋条间距不得大于1. 5mo

CL3肋条高厚比不宜大于1

C. 2许用外荷载

C 2.1带肋球壳的许用外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円=00()修『償「 CC 2.1-1)

式中[P]—…带肋球壳的许用外荷载(kPa) i

&—「设计温度下钢材的禅性模量(MPQ $

Rs--球壳的曲率半径(m);

Ih-罐顶板的有效厚度Cmm) 、-带肋球壳的折算厚度(mm)O

带肋球売的折算厚度应按式(CA 1-2)-(G 2. 1-6)计算。


3AL+⅛+C


(C 2.1-2)


说=】¥聳尚+穿+亨)+卷一”档]B*)

AI2[警& +罗书)+ 務Fd(G 2∙ F

=L +L            (C. 2. 1-5)

EhLtS

=14


(C∙2∙l∙6) 式中知——纬向肋与顶板组合截面的折算厚度(mm);

hγL—一纬向肋宽度(mm) J

bi 一纬向肋有效厚度(mm)

Ls——纬向肋在经向的间距(mm) $

%——纬向助与顶板在经向的面积折算系数;

e1——纬向肋与顶板在瓷向的组合截面形心到顶板中面 的距离(mm)

n——经向肋与顶板组合截面的折算厚度(mm)

3——经向肋宽度(mm);

阪——经向肋有效厚度(mm) J

L3s——经向肋在纬向的间距(mm)

r≈2——经向肋与顶板在纬向的面积折算系数;

——经向肋与顶板在纬向的组合截面形心到顶板中面 的距离(mm) O

C 2,2带肋球壳板应按图C.2.2配置。

C 2.2带肋球壳板

GZ 3带肋球壳的稳定性应按式(C.2.3)验算.

FL<EP]                CC. 2.3)

式中 PL——固定顶的设计外荷载(kPa)t按本规范第7. 1. 2

确定*

C 2.4顶与巍壁连接处的有效截面积应满足下式要求、

A≥4. 6DRs ʌ            (Ct 2.4)

£.匕

微内压油罐尚应满足本规范附录AA. 3.2)的要求。

C 3带肋球壳的安装连接要求

CXl 带肋球壳顶板的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七L 4条和第 七L 5条的规定。

CX 2肋条沿长度方向可拼接,采用对接时,焊縫应全焊透。 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肋条宽度的2倍,且应双面满角 焊&

G3.3经向肋与纬向肋之间的T形接头应釆用双面满角焊(J

C X 4顶板与肋条的连接应采用双面间断焊,焊脚尺寸应等于 顶板厚度。

C3.5肋条不得与包边角钢或罐壁相焊接,

附录D油罐抗震计算

αι适用范围

D-1.1本附录适用于罐壁高度与直径比不大于L 6,且容积不小 于IoonI3的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平底油罐的抗震计算。

D∙2设计准则

2.丄 罐壁轴向压应力应小于许用临界压应力,

αιt2固定顶油罐和浮顶油罐的设计最高液位到罐壁上沿的距 离应大于液面晃动波高。

D*2∙3内浮顶油罐在达到设计最高液位时,浮顶周边最上缘到 罐壁上沿的距离应大于液面晃动波高,

D.3地裏作用

αxι计算地晨作用时,油罐的地綾影响系数应根据建罐地区 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油孃基本周期,按图 D,3.1采用。抗短设防烈度及设计地魅分组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展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采用,场地类别应 按业主提供的书面资料确定.

Ta为反应谱特征周期,按表D 3.bl选取(J

D,3. 1-1特征周期Tg值拓}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L

K

W

第一组

OB 25

0. 35

Oi 45

0_ 65

第二组

O- 30

θɪ 40

  M■-rɪ-r

。・55

0. 75

第三⅛l

OB 35

45

Oi 65

0. 90

土北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表D 3. 1-2选取。

«U 3,1-2地覆影响系數最大值

设防烈度

7

g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遗度

IJf

O-1

J 2g

O- 3g

0, 4

0+ 23

Ot 345

。・45

0. 675

0.90

T为油罐基本周期.当计算罐壁底部水平地饌勢力及弯矩 时T采用罐液耦连振动基本周期Tr当计算罐内液面晃动液高 时T采用储液晃动基本周期Tx

3.2储罐的罐液耦连振动基本周期应按下式计算:


(D.3.2)

式中TC——-储罐与储液耦连振动基本周期(Sh

R——油罐内半径(m);

A——罐壁距底板1/3高度处的有效厚度(m),即该处罐 壁的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及钢板负偏芸;

IIH■■■■!

IJTLJ


——油罐设计最高液位(m)$

氏——耦连振动周期系数,根据D/H.值由表U 3. 2查 取'中间值采用插入法计算;

D-----油確内径(m) o

D∙3∙2 ■连撮动周期系敷

D∕Hv

0,6

L 0

L 5

2.0

2. 5

3.0

0.514 X B

0,44X10"3

0i425×10-3

0.435×10^3

(K 461XIL

0.502 X E

D∕Hvr

3.5

■ ■ ■■ ■                    Z

4i0

4.5

5.0

5.5

&0

KC

0.537X10-3

0.58X10-3

O,62X1O^3

Q 681XIL

0.736 X E

0.791 X 10^a

D.3.3储液晃动基本周期应按下式计算:

TW = KSA/万              (D. 3, 3)

式中TW——储液晃动基本周期(Ql

KS——晃动周期系数,根据D∕Hw由表D. 3. 3査取,中间

值采用插入法计算。

Λ UX3 異动

D∕Hw

Ch 6

Lo

L 5

2B 0

2B 5

3 0

KS

L 047

L 047

L 054

IB 074

L 105

L 141

D∕Hw

3- 5

4.0

4.5

5.0

5.5

6.0

KS

L 184

L 230

L 277

L 324

L 371

1. 418

D.3.4罐壁底部水平地晨剪力应按下式计算,

QO = IO"ftCzαYι^           (Dt 3t 4-1)

m~m1 Fr                (Dl 3. 4-2)

式中Q——在水平地作用下,罐壁底部的水平剪力(MN)F

CZ——综合影响系数,取Cz-0,4

α——地震影响系数,根据T值及反应谱特征周期Te及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吨„按图D 3. 1采用,对于计 算容量小于IOOOOm3的储繼可取

Yi——罐体影响系数,¾Y1 = L10; g---重力加速度,取g=9. 81m∕s2;

S——产生地震作用的储液等效质量(kg) & g——储纔内储液总量(kg)f

F「一动液系数,由D∕Hw值按表D. 3. 4选取,中间值用

插入法计算,

⅛ Dt 3, 4动液系数

G

L 33

U5

2.0

2.5

3.O

Fr

0. 869

0. 782

0. 710

, ■ —k        ~r^aa^aaι-^aar^~

θɪ 663

0. 542

0.45

0. 31

D∕Hw

SB 5

Lo

4.5

5, O

5M

6.O

Fr

OB 328

0. 288

0. 258

___

O- 231

0. 210

OB 192

-

D.3.5罐壁底部的地震弯矩应按下式计算:

MJ = 0*45QOHW             (Γλ 5)

式中MI——总水平地震作用在油罐底部所产生的地震弯矩 CMN * ∏ι) ip

D.3.6水平地震作用下,罐内液面晃动波高应按下式计算:

如= IMOrR               (D 3, 6)

式中 L--液面晃动波高(m)

“——地震影响系数,根据液体晃动基本周期TW及地震 影响系数最大值%”按图T). = 1选取・

U 4罐壁许用临界应力

罐壁许用临界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K = (λ 15E ,            (D 4)

式中cr] ■-罐壁许用临界应力(MP^I

E  设计温度下罐壁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E——底层罐壁有效厚度(m"即底层罐壁的名义厚度 减去腐蚀裕量与钢板负公差之和。

IX 5抗屣验算

D.5tl地震作用下罐壁底部产牛的最大轴向压应力应按下式 计算:

_ CVNI ɪ CLMI

円一3Γ+nΓ


(W)


式中円一一罐壁底部的最大轴向压应力(MPa)

CV——竖向地震影响系数(7度及8度地震区CV = I浦度 地雀区CV = L45)?

Nl——罐壁底部垂直荷载(MN)5

AI——罐壁横截面积(m3),Aι-πDZ;

Clr-—-翘离影响系数,Cl = L4*

Zl-一-底圈罐壁的断面系数(?),乙=0. 785D2l

52壁轴向应力校核应满足下式要求十

1≤ rl                 (D*5. 2)

D.6附加要求

导向管与导向管套管上的钢盖板之间的允许最小间隙应按下 式计算:

∆F>2C√Kr+M-β)         (DM)

式中AF——允许最小间隙(m)

R——油罐内半径(m)

hv——液面晃动波高(m)

附录E油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

E. 1 一般要求

EeLI罐址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在充分勘察和分 析的基础上确定,

E.L2地基应能承受油罐自重及其所储存液体的荷载;基础的 沉降不得造成连接管道的显著变形及影响油罐的安全使用和计 量.

E.2 地 基

E.2.1当罐址属于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1部分在山坡地上,部分在厚薄不均的回填土上;

2在沼泽地及其回填土上;

3存在会严重下沉的塑性粘土;

4靠近水源或地下洞穴,可能产生横向稳定问题,

5邻近的构筑物对遞基础下的土层承载力有严重影响'

6遭受洪水时,可能受到冲刷,导致地基隆起、滑移;

7地震时可能液化的饱和粘土和砂土,

E. 2t2 地基处理方法:

1除去不满足要求的土质,用致密的合乎要求的材料代替;

2采用砂石桩排水挤密:

3采用化学方法或注射水泥薄浆使软地基固化.

4釆用端承桩或摩擦桩支撑的承台基础;

5振动压实或振动置换压实F

6建罐前堆土或油罐建成后缓慢充水压实。

E.3雄基础

K 3.1 一般规定,

1基础顶部应采用沥青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IOOmm;下部 宜采用粗砂碎石垫层。

2罐基础应有适当的排水和罐底泄漏检査揩施,

3罐内储存介质温度高于90C时,与鱸底接触的基础表面 应采取隔热措施。

4大型油纖、繼壁高度较大的油罐和浮顶油ML不宜采用无 环梁砂石垫层基础。

E.3.2钢筋混凝土环梁基础:

1钢筋混凝土环梁基础宜符合图E.3.2的要求g



环梁与单壁中心线


羅壁置于环墻内(外环聲)   MffiK于环無上


A-A视图

沥青砂垫

层聂小厚度75

烛料一

∕λ∙s N ΓvJ7

散水坡 宽度1800


E∙3∙2钢筋混擬土环梁基础

2环梁厚度不应小于30Omme纖壁置于环桀之上时,环 梁的平均直径应等于油罐的公称直径&环梁的深度应根据建罐地

• 88 •

区地基情况确定,不宜过深但必须在冰冻层以下(J

3环梁应能承受温差、冋填材料、罐怵及储液自重,以及风荷 载或地震荷载的作用•

4 环梁环向配筋不应小于环梁纵向截面积的2. 5%^竖向配 筋不应小于环梁横向截面积的L 5%" E.3.3 碎石环梁基础=

1碎石环梁基础宜符合图Et 3. 3的要求,

2基础外围凸台和护坡应有防冲刷措施。

1当地基能满足承载和沉降差要求时,可采用无环梁砂垫层 基础&

2地表上影响罐基础稳定的表层土应除去,回填土应夯实.

E∙3∙5承台基础;

1当地基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承台基础“

2承台应能承受油罐作用在其上的全部荷载,

E.4躍基础基本尺寸要求

Et 4.1基础中心坐标偏差不应大于+ 20rnm;标高偏差不应大于 ±20mmo

E,4.2罐壁处基础顶面的水平度:钢筋混凝土环梁基础,任意 Iom弧长上不应超过±3.5mm*在整个圆周上'不应超过士6τn∏u 碎石环梁基础和无环梁砂垫层基础,任意3m弧长上不应超过 ±3mm,在整个圆周上,不应超过±13m∏u承台基础*罐壁中心内 外各150Inm宽的环形面内,水平度要求同钢筋混凝土环梁基础, E.4.3基础表面的沥青砂垫层’在任意方向上不应有突起的棱 角,从中心向周边拉线测量,表面凹凸度不应超过25mm.

E.4.4基础锥面坡度由罐中心坡向周边时:一般地基不应大于 15%,软弱地基不应大于35%,基础沉降基本稳定后,锥面坡度不 应小于8%

Ee 4.5 罐基础直径方向上的沉降差,不应超过表E∙4,5的许可 值。支撑罐壁的基础部分不应发生沉降突变,沿罐壁圆周方向任 意IOm弧长内的沉降差不应大于25mmβ

⅛K4t5储噂基础径向沉降差忤可值

外浮顶繼与内浮顶曜

嶙内径

D( tn)

任意直径方向

最终沉降差许可值

D≤22

O- 007D

22<D≤3O

OB 006D

30<D≤40

OfrOOSD

40<D≤S0

0.004D

D>60

0.0035D


固定顶籠

罐内径

DCm)

任意直径方向 最錠沉降差许可值

D≤22

0∙0!5D

22<D≤4O

O-OIOD

40<D≤60

0. 008D


E- 4.6 基础沉降稳定后,基础边缘上表面应高出地坪不小于 300mmfl在地坪以上,基础应设置搪底泄漏信号管,其周向间距 不宜大于20m,每台罐最少4个,钢管直径不宜小于DN50且不宜 大于DN7Qa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J反面词采用“严禁L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F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七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L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七反面词采用“不宜L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气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 设计规范

GB 50341—2003

条文说明

1 总   则

2术语与符号

L 1 术语

Ll 一般规定

4M 铜板

4,5摞栓、螺母

5罐底设计

5. 1  «1底板尺寸

53 罐底结枸

6门罐壁排扳与连接

6.2 擔壁包边角钢

6.3镶壁厚度

7. 1  一般规定

• 95 *

7.2构件的许用应力

7.3自支撑式推頂

5 自支撑式拱顶

一般规定....................................'

& 2浮顶的结构与连接.......

8.5紧急排水装置

11预制、组装、焊接及检验

附录A微内压油罐

附录B提高油應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

附录C带肋球壳拱顶计算

附录D 罐抗震计算 …….

附录E 油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

J 0.2标准适用范围『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了限定•

1油罐类型,指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卧式罐、非圆筒 形罐Ji体为非焊接结枸的钢制油罐以及有色金属制作的油罐等, 均不包括在本规范范围之内,地下洞库油罐*不属于特殊结构的, 仍可执行本规范。

2工艺条件,储存介质仅包括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液态石 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不包括LPGLNG等介质。操 作压力为常压或接近當压,对固定顶罐当满足本规范附录A的要 求时,设计压力允许提高到Gk貞;最高设计温度为9QC,当满足本 规范附录B的要求时,Rl提高到25()oC ;最低设计温度,可至 一20笔以下,但不适用于人工致冷的储罐。

3油罐结构,仅包括罐主体及其附件口此附件仅指直接连接 在罐主体上的工艺附件,消防、仪表等附属设施不包括在内。

2术语与符号

2.1术 语

为了方便设计、施工和管理,本规范给出了油媾部分常用术语 的定义,术语定义,力求照顾习惯并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定义(如 GB 150)尽可能保持一致,以避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2t 1.1.2, L 2曜底边缘板和中幅板。罐底边缘板受力复杂,设计 和施工对其均有特殊要求,特分别定义,

2.L3√LL4义了寧顶的两种基本形式,固定顶和浮顶.

2. L L 10油罐与钢制压力容器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同 属储存容器,因而将设计压力、金属温度、设计温度及有关厚度等 与钢制压力容器尽可能定义一致。

设计压力,定义为设定的油罐顶部气相空间的最高压力,这与 过去油罐设计方面的习惯提法不同,只有设计内压而无设计外压 的概念。

12符 号

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标準编写规定》要求,本规范将计算公 式和图的符号分为三类:

1作用及作用效应;

2几何参数;

3其他,

所用符号,尽可能与习惯用法保持一致。

3 —般规定

3. 0.1关于设计压力,对于固定顶,所谓接近常压,通常指内压 不大于罐顶单位面积的自重,与API 650 JIS B8501.BS 2654等 标准的规定基本相同,见表L

« I几个国家储Hl标准规定的设计压力

序号

规范名称

设汁压力

1

美国此钢制焊接油⅛⅛API G50

止文:接近常压

附录Fj8kPa

2

H4钢制焊接油罐结构对IS BS^I

常傕•约为儿十毫米水柱

3

英国《石油T业订式制制焊接油SD

BS 2&54

常压储罐:正压二Smbar

负压 2, Srnbar

低床储曜;正压2mbar

负压6mbar

商压储罐:正压5⅛mbHr

负压6mbπr

1

原联邦德国《地上圆柱形钢制储協一-基本

计算方法》DIN 41J9 1⅛61

正压5f)0mm水拄

5

我国《由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織设计规

定》SYJ 1016—S2

正压约为20OmnI水柱

化压约为50mm水柱

6

我国4正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冲规

⅛SH 3046-

iF 600Opa

供压190Pa

对于所谓微内压的正压值界限:内压值大于单位面积罐顶自 重,但不大于BkPa;对于内压大于6kPa而小于约18kPa的油罐, 目前使用经验还不太多,在规范的编写E尚存在一些问题,故参照 国内外有关规范的习惯做法,暂未纳入,定义为微内压,以与 APl 620低压储罐相区别,

关于罐内油气空间的负压值,本规范按API 650 JIS B85O1 处理方式,不单独列出,包括在附加荷载之内,一般认为其值不得 低于一49QPaζ,

3- 0.2关于设计温度。

1最高设计温度:本规范正文规定最高设计温度应小于或等

90P.当满足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时,设计温度允许提高到

250C,API 650JlS B8501的规定基本相同。

对外浮顶油繼和内浮顶油罐,受密封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其 最高设计温度限定为900。有特殊要求时■应釆用特殊材料,特 殊对待.

2最低设计温度,本规范规定油罐储存非人工致冷介质,通 洁又露天放置,因此在无保温和加热的情况下,其使用温度受环境 温度影响。在寒冷季节里,罐体的金属温度通常介于环境温度与 油品温度之间,而不会低于最低日平均温度,基于这一情况「传统 的做法是在某一环境温度上加几度作为最低设计温度.国外规范 通常取建罐地区最低日平均温度加IOC左右为油罐的最低设计 温度,如美国APl 650、日本JlS B8501均加8笔*英国BS 2654IOV ,原联邦德国DlN 411913C.我国标准SYJ 1016—82SH 3046—93均规定最低设计温度为建罐地区最低日平均温度加 13βCo本规范仍沿用这一规定,即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3flC作为最 低设计温度(见表2),主要考虑:

—r


UJ


1) 国内使用经验。多年使用经验证明这样规定还是适当的, 安全的。

2) 如果要将设计温度降低,譬如定为日最低平均温度加 IOr •对于许多地区来说,过去不需要用低温钢板现在可能需要用 低温钢板,势必引起建罐的费用增加,

3) 但这样规定,少数地区最低设计温度仍然在一20P以下,如 西北和东北的一些地区,如要再降低最低设计温度界限,缺乏根 据。考虑到在这些地区目前建无加热无保温的大型油罐的可能性

较小,由于受热处理条件的限制,本规范表4. 2. 1规定,设计温度 低于或等于一时,板厚不超过16mm,不可能建较大型的罐。 建不加热不保温的轻质成品油罐,一般容量不大,即使使用低温钢 也不会对建罐费用产生较大的影响。除了可用低温材料之外,某 些材料尚可用于低温工况,如本规范第4章,就规定了 15MnNbR 只要满足低温冲击要求,就可以用于一为P以下Q

2几个国家油Ml标准规定的景低设计温度

序号

范名称

最低设计温度

1

美国《钢制焊接油WbXPI 650—98(10 版)

最低日平均温度加ISV (¾

SV')

2

—                   ■ ■. ■■ —                             . ■                                 B —■

口本《钢制焊接淄輝结枸幼IS¾5M

最低日平均混度加

3

英国《石油工配立式钢制焊接油罐》

BS 2654

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莒

4

原联邦德国《地上圆柱形钢制储躍一基本

计算方 ⅛⅛DIN4119- 1E)61

最価日平均温度加13Γ

5

我国《立式個筒招钢制焊接油t波计规

定怡 YJ 1016 82

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3^

6

我国笔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庫 设计规范侣HM4 & 92

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3

对于无加热的油罐,确定最低日平均温度,应取建罐地区尽可 能长时间里的气温记录.建罐地区无记录时'应向距建應地区最 近的气象台站査询;附近气象台站无此记录或资料不全时,可参考 表3G

3国内最低日平均温度低于一2(Vt的气象台的及效攝摘要

气象台站位苴

最低日平均温度 (iC)

北纬

东经

「黑龙江

爱辉

50fl15r

-     127%7'

36. 1

伊春

47F3’

128°54'

-37P O

• IOl •

地 名

At象台站位置

最低日平均温度

北玮

东经

cr)

齐齐哈尔

47e23r

123*55'

-32,0

鹤岗

47022,

130fl20τ

-30.0

佳木斯

46oj

130e17r

-33,7

安达

46o23j

125*19'

-33. 7

哈尔滨

45o41,

126 37'

-33.0

牡丹江

44o34^

129e36f

-3L

普林

吉林

43°57,

126o58'

-33.8

长春

43o54,

125'13f

~29- 8

通辽

43"W

122"6'

25. 1

延吉

42a53,

12θo28'

-25. 7

谚化

41e41,

125tt54τ

29. 7

^⅛tr ~

赤峰

42t,16f

118°58r

-24. 7

沈阳

41°46,

123a26τ

—24B 4

丹东

40ft03j

124a20t

-20,7

"ɪe"   ~"

阿勒春

47β44,

88tt05j

-39. 1

塔城

83φ00'

-33. 3

克拉玛依

+5a36r

84°5f

32. 8

伊宁

43b57,

8Γ201

34. 0

乌鲁木齐

43W

8 37'

-33.3

哈密

42W

93e3f

26.4

铁干里克

40t38,

87W

— 22. 5

3 譚     ^"^^

老东庙

42o13r

10Γ22'

~3(λ 2

擠泉

39tt46,

98M

23, 3

—宁里

I

银川

38%V

WI3'

-24. 9

续衰3

地 名

气象台站位置____

最低日平均温度

北纬

东经

西宁

36W

101°

-20.3

格尔木

36%U

94'54'

-23.0

陕西

榆林

38°UP

109fl42'

25.

^s<⅛

梅拉尔

49o13r

119W

-42.5

乌里雅斯太

45

116~58'

-32.0

锡林浩特

43°57'

116^4τ

-32.5

二建浩特

439'

112PoJ

— 34. 5

成勒盖尔

42"12'

IOGooθʃ

25. 9

呼和浩特

40o49p

11Γ4√

-2L6

3. 0.4关于荷载(J油罐所受荷载主要有:

1设计压力W

2液柱静压力学

3油罐自重f

4雨雪荷载、风荷载及地蔑荷载F

5来自连接管道或其他部件的作用力’

对于高温應,还应该考虑较高温度和变形引起的附加荷载。

X 0.5壁厚附加量按有关标准选取,

4.1 一般规定

4.L1油罐是存储石油和石化产品的重要设备。由于其存储容 量大和存储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正确的设计、精心的施工,对于 油罐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适当的材料选择,又是正确设 计的重要内容。本条提出材料选择的两大原则,一为安全可靠,二 为经济合理.一台油罐存储油品,少则数百立方米,多则数万乃至 十几万立方米,一旦发生破坏,损失极大,后果严重。因此油繼的 设计,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 价“

油繼材料的选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设计温度:气温条件、有无保温、有无加热扌

2存储介质:油品的物性*油品的腐蚀性;

3材料的使用部位:使用部位不同,受力状况不同,腐蚀特性 也不同;

4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及低温冲击性能.

6L3新研制材料的使用,应采取慎重态度,未经充分的调査研 究、试验和论证,不应首先应用于油罐上,尤其是大容量的油罐上. 4.L4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以及油罐的大型化'国外钢材,尤其 是某些高强度优质钢材,已经为我国油罐建造所采用,本条对国 外钢材的使用,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即所选用的国外钢材,应是国 外油罐标准所允许使用的钢材,并不应超出国外相应油罐规范所 规定的使用范围。

近年来,日本的油罐建设发展较快,其罐壁由刚度条件决定的 部分一股采用SS4O0(《一般构造用压延钢》JlS B3101)由强度决 -104 *

定的部分,小于2m3的油罐,一般采用SM400(jIS B3106)t其 中以SM400BSM400C用的校多,更大的油罐,多采用 SPV360.SPV490Q HW50o 钢号 SPVX X X JSPV 表示压力 容器用(Structure PreSSUre VeSSel) , X × X表示材料的屈服强 度值(MPa)5钢号HW× ×, H代表高强度钢(High Strength Steel) , W代表焊接结构C Welding Structure),后面的两位数字为 材料的屈服强度值(kgf∕mm2). SS4QQ大约相当于我国的Q235-AF,SM4QQ相当于我国的20R.SPV360与我国的16MnR相 近。SPV490Q与我国近几年来新研制成功的12MnNiVR相近。 以上提到的日本钢材在我国建造的油罐上均有应用,尤其是SPV 型钢材应用较多。2万廿的油罐一般用SPV355,5万〜1。万n√ 油罐一般用SPV490Qfi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建造的10m3 油罐大都采用SPV490Qo

4.2钢 板

由强度条件决定的罐壁部分,罐底边缘板及罐壁开孔补强用 钢板,是油罐的主要受力部件*从焊接考虑,应尽可能选择同一材 料。罐顶、繼壁顶部及其他部件大多数由刚度条件所决定,在选材 要求上可以放宽一些◎

1钢板选用,主要应考虑以下3项基本要求=

钢材强度的增加往往会影响到钢材的可焊性和容易产生脆性 破坏。到目前为止,尚未把强度指标提得更高,还不能使用抗拉强 度大于或等于700MPa的钢种,

2) 可焊性。钢材的可焊性,通當用碳当量表示。对于高强度 调质钢,有时也对冷裂纹敏感系数P皿提出限制。

碳当量的计算方法和限定值,各国规范并不完全一致, 英国油«1规范BS 2654对碳当量的要求比较严格,该规范规

定炉前分析碳当量按下式计算i

__^IMn . Cr+Mo+V CU+Ni CLC+甘 + 5 +^35~

(1)


不同的钢板厚度,有不同的Ceq允许值,

当钢板厚度为2025mm时,不超过0. 43% J 当钢板厚度大于25mm时,不超过0.42%

日本规范对Q的要求比英国宽按下式计算:

厂一厂丄MnSiNi .CrM。丄V +"6^ + 24 ++T + ^ + Π

(2)


对于HW5S要求qq值不超过0. 46%°

对于SPV490Q,要求Ceq值不大于0. 47%,

Gq的要求又与现场焊接条件有关,如焊接环境气温高,预 热条件控制得好,则上可略高些,否则Ceq值应略低些,

3) 冲击韧性。油繼破坏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往往是罐体的脆性 破坏,油纔脆性破坏在历史上并不罕见。1925年美国曾发生过 一起油繼破裂事故。当时发现,由断口看材料呈脆性,但对同一金 属的拉伸试验则呈塑性,且化学成分均未超过规定的指标。1952 年英国有22rɪ?油罐在试水时发生了破裂。1974年,日本 水岛炼厂一台5τna油罐由罐壁与罐底边缘板之间的角焊鲤处 断裂'储液由此处冲出,冲破防火堤,污染了近15m3地面并有 75009500n√的油流入海中*这次共跑油42888m"造成极大损 失“我国国内也曾多次发生过油罐破裂事故“

日本在水岛炼厂5万廿油罐发生破裂事故以后,成立了专 门的调査委员会,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 反映在日本油罐规范JIS B8501—79版对JIS B8501—76版在材 料方面选择的较大修改上79版(及以后的版本)规定只允许使用 最小拉伸强度不大于620MPa左右的钢材。

钢材的韧性与材料的强度、钢板的厚度以及使用温度等有关. 一般来说,材料的强度等级越高,需提供的韧性指标越高。温度越 低,材料能够提供的韧性指标越低。板材厚度的增加促使产生脆 性断裂,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材料提出不同 的韧性指标要求.材料的强度等级高,冲击功中和断裂无关的成 分(譬如消耗于弹性变形的坊值)越多,因而,要求有较高的冲击功 值;温度越低越容易产生脆性破坏,所以对设计温度较低的罐壁* 要求材料在低温下仍有较高的冲击韧性‘钢板厚度越大,越容易产 生三向拉伸应力,致使脆性破坏「所以一定厚度的钢板,在不太低 的设计温度下也要求做冲击试验。薄钢板冲击韧性好,是因为薄 钢板停轧温度低,冷却速度快,可获得较细的晶粒子而厚钢板停轧 温度高,冷却速度慢,晶粒较粗,且容易产生缺陷。日本油罐规范 JlS B8501规定公称厚度不大于6mm时,无论何种材料和无论何 种应力,不进行冲击试验即可使用的最低金属温度可达一2。笆% 甚至有的资料认为,相当于SS41的沸腾钢,厚度不大于Mmm,在 温度不低于一29C条件下使用时,也町以不做冲击试验。对薄板 不要求做冲击试验,除其韧性好外,还和有缺陷时不易形成三轴拉 伸应力有关。

世界各国对罐壁用钢板冲击韧性的要求大致相同,美国

APl 650采用钢种分类图示法,日本JIS B8501采用列表法,限制

不同钢种在不同厚度下的使用温度,英国油罐规范BS 2654根据

强度等级将材料分为三类:

应做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试验温度按图1选取。在该温度 下要求的夏比神击值Akv≥27Jo

16MaR钢)St≤12. 5mm时,可以不做冲击试验Jr>124 5τnτn

时*应做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试验温度按图1选取,在该 度下要求的夏比冲击值Akv≥41Jfl

ZTl


度下要求的夏比缺口冲击值Λkv≥41J.

GQ胃右剿βs



40wiβ

30

O +10 +20




夏比V形缺口神击试验温度CC)


1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温度图

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材质,在同样的设计温度下.板 材越厚,要求的冲击试验温度越低,例如设计温度等于。笔时:

* 108 ■

板材厚度(mm)

£=40

厂二35

E=30

E = 25

£= 20


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温度(笆)

31

一套

-12

3

19

由图1还可以看出,对同一种材质,同样的厚度'设计温度越 ,冲击试验温度也越低例如壁板厚度等于25mm

设计温度C)


冲击试验温度(笆)


15 -Io —5

—26

-17

-7

3


O

综上所述,叮见钢材的冲击韧性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参照 GB 150-98,本规范在低温性能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对由强度 所决定的罐壁板和边缘板、补强板等重要部件的要求,与压力容器 相近。油罐虽然压力不高,但应力不低,尤其是开口接管附近、清 扫孔以及大脚焊缝等部位,应力分布卜分复杂,故不宜降低要求. 油罐一旦发生脆性破坏,后果不堪设想,造成的损害不会比压力容 器小•从这一想法出发,参考国内外标准,本规范做出了 4.2.5条 规定’冲击试验温度和冲击功值与国外规范及GB 150 -98要求 基本相同.GB 15Q--98以无延性转变温度NDT)作为塑脆转变 温度,相对讲,要求不算高,但经多年实践经验证明,以此温度的 横向取样试件的冲击值控制起裂,仍是可行的、可靠的。

2罐壁及罐底边缘板等,本规范共列入12个钢号■属于沸 腾钢的1个,其余均为镇静钢*镇静钢中普通碳素钢3个,优质碳 素钢1个,低合金钢7个(其中低温用钢2K这22个铜号分别 为 Q235-A ∙ FQ235-AQ235-BQ235 2ORQ345-玖Q345-C

16MnR16MnDR15MnNhRLZMnNiVR07MnNiCrMoVDR

国内新研制的屈服强度达490MPaWH61OD2钢,具有优良的 综合机械性能*已作为主要板材用于IOOOOOm3油罐,在北京燕山

石化建成投产,在高强度钢国产化方面F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此种

Ff?


已纳入国标*新牌号为12MnNiVRO


参考压力容器的相应规定,结合油罐的设计使用经验,本规范 中对钢板的使用范围限制如下;

1普通碳素钢板g沸腾钢板Q235-A - F许用温度可达到 -2Or以上*但当使用温度低于。笔时,只能用于低应力状态或由 刚度条件决定的罐壁板部分。罐顶板以及中幅板,一般应力值都 很低,基本上不存在强度问题,所以可以使用:边缘板局部弯曲应 力值很高,甚至远大于應壁板中的环向应力,且存在疲劳问题'故 在低温下不能使用。拂腾钢分层比较严重,尤其是厚钢板,越厚分 层越严重*据有关资料介绍,厚度大于16Tnm时,问题很突出'厚 度小于16mm时,问题要少一些,而厚度小于或等于12mm时,分 层问题就更少了,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沸腾钢内部出现缺陷的 可能性增大,钢厂不提供冲击韧性,因此对其使用厚度规定不大于

12mmo

碳素镇静钢钢板Q235-A.Q235⅛.Q235-Cs有害杂质含量各 g已有不同的控制指标,特别是Q235-GPS含量已比较低,故根 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厚度限制,温度控制,以及冲击试验要求.

2) 优质碳素钢板20Rβ许用温度大于-20r钢板使用厚度 不大于34mm.当设计温度低于(TC,厚度大于25mm,或设计 度低于-IOr ,厚度大于Mmm时应做设计温度下的冲击试验#

3) 低合金钢极“ 16MnR勇午用温度大于一2Q笆&钢板使用厚 度不大于34mmtf当设计温度低于一 10笔,厚度大于20mm时应 做设计温度下的冲击试验.

15MnNbR÷⅛武钢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新钢种'其 焊接性能与16MnR相近,但强度和韧性都优于16MnRt尤其是有

较好的低温性能,已正式作为压力容器用钢列入GB 6654,其使用 范围同16MnRO

12MnNiVRi许用温度> —20笔;为武钢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性 能优良的高强度调质钢板,其性能与SPV490相当,已列入《压力 容器用高强度调质钢板》GB 19189,根据使用情况,本规范暂确 定最大允许使用厚度不超过34mπu当通过论证及严格的工艺评 定后,再适当提高。

07MnNiCrMOVDR=为武钢近些年来研制的新钢种,已大量 应用于大型球形储罐'和07MnNiCrMoVR-⅛已正式作为压力 容器用钢纳入GB 1918916MnDR -样,属于低温用钢。

关于1 6MnDR.07MnNiCrMOVDE低温用钢:由表3国家气 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仍有一些地区的设计温度在 -2Or以下。无论是SYJ ]。16还是SH 3046r都没有列入低温用 钢“本规范初次将低温用钢列入了油罐设计规范。低温用钢在压 力容器方面巳有将近20年的应用历史,已经很成熟,产品供应据 了解也不成问题,本规范共列入两个钢号:16MnDR07MilNiCrMoVDRo此夕卜15MnNbR的低温韧性也不错,在 -20'C的冲击值为34J,对于油罐设计所谓低温就国内的情况来 说并不太低T 一般在一明P以上,因此只要所用材料能通过低温冲 击试验,可以代替低温钢使用.

关于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样的取样方向,本规范规定为横向 取样.国外有关规范的规定不尽相同,美国ASME规定横向取 样,ASTM规定既可以纵向取样,也可以横向取样;而日本和英国 标准规定为纵向职样,横向取样更安全,我国压力容器规范规定 为横向取样。

由前述可知,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相应所需的冲击功值也 高,且容易有缺陷,容易产生脆性断裂,因而在施工、检验诸多方面 要求都更高,无论是APl 550还是JIS B8501对此都有相应规定“ 本规范10. 2.9条关于消除应力热处理等多处规定以标准规定的

• Ill • 最低屈服强度390MPa为界(J390MPa划分,低合金钢 16MnRJ5MnNbR在界限之下,16MnR的使用经验证明,暂不提 高要求应该是可以的。本规范分界线定在390MPaGBJ 128— 90的要求保持一致,

4. 2.2确定许用应力值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材料的性能、检验项目及材料的质量f

2荷载的性质及特点:

3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4安装制造误差;

5设备的重要性f

6其他不确定因素-

BS 2654规定:取钢材最小屈服强度的2/3作为许用应力,即 死=L 5,且在任何情况下许用应力不得超过260MPL以此对高 强度钢的许用应力加以严格限制•

API 650规定,操作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取2/3屈服强度和2/5 抗拉强度的较小值,即外=25质,=1. 5充水试验条件下的许用 应力取3/4屈服强度和3/7抗拉强度中的较小值,亦即『2. 33, 3乱用以上两种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分别代入雄壁厚度计算 公式进行计算,取较大值,

JIS B8501规定许用应力为Ot 6倍最小屈服强度*即气* L67c

我国的油躍设计规范(行业标准SYJ 1016SH 3046均 规定:许用应力取2/3倍的材料标准屈服强度,即Wa = L 5e SH 346对最大许用应力做了限制*不得大于260MP釘与BS 2654 相同,限制了高强度钢的使用.

APl 650,在材料的屈强比较小时,许用应力由屈服强度决 定,屈强比校大时,由拉伸强度决定。英国和我国的行业设计规范 相同,许用应力由屈服强度决定,取nβ = 1.5r比日本规范的取值 略小■但不能仅从许用应力取值的大小判定其安全程度,焊接接 * 112 •

头系数等参数的取值也同样影响壁厚的计算值,因此需全面比较, 经综合考虑,确定本规范许用应力取2/3倍钢材的标准屈服强度, 与BS 2654相同,符合国内油罐设计习惯做法。

<2.3罐壁用钢板的最大厚度,根据使用经验,并参考国外标准 和GB 150的规定,确定了各自的许用厚度,但最大不大于45mm口 对于新研制的高强钢12MnNiVR,因为使用经验还不多,仍暂定 为不大于34mmo低温钢,沿用GB 150的规定,焊后不热处理时, 最大厚度为16mmo

4.2.4随着厚度的增加,热轧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会有明显下 降,故规定采用细晶粒高性能的正火板,

4.3钢 管

本节钢管分为两类:一类为罐壁开孔用无缝钢管,共4个钢 号号号、16MV另一类为结构及罐顶附件用钢管,可 采用焊接钢管,

需要说明,在低温时,对于罐壁用无缝钢管,由于直径小,静液 压小,如果计算其薄膜应力应当很小,属于低温低应力状态,可不 做使用限制,但考虑到接管直接和罐底层壁板相焊,按力学原理, 相焊处相当范围内和补强圈一样,与底层壁板同时承受罐壁承受 的膜应力,且底层壁板开口处受力十分复杂,所以仍需要求在低温 时使用能满足低温要求的钢管。本规定和过去油罐设计的习惯做 法相比要求严,但和压力容器规定的要求相比要求宽.

G4锻 件

锻件材料共选入3个钢号辺。号.16Mn.l6MπD,分别满足不 同使用情况的要求,

4.5蟻栓、蠟母

螺栓、螺母材料共选入6个钢号:Q235-A.2035号、35

30CrMOA.35CrMoA,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选用。20 号、25号钢只用于螺母,

4.6结构型钢

油罐结构用型钢多为受压受弯构件,一般无特殊要求•但对

Q235-AF,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规 定在最低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一20P时,不得作为承重构件使

4.7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品种繁多且与焊接工艺相关API 650JlS B8501. GB 150均未做任何具体规定,本规范也只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 求,未列出焊接材料的牌号,

5罐底设计

5.1罐底板尺寸

5.L1各种规范关于罐底板的最小公称厚度为:

API 650       1/(6mm)不包括腐蚀裕量

JIS B850I       6mm(实际厚度)

BS 2654         6mm

SYJ 1016中幅板厚度根据油罐内径D确定:

油罐内径(m)

D<12

12≤D<20

D≥20

中幅板厚度mm)

4

5

6

SH 304$中幅板厚度根据罐内径D确定:

油罐内径(m)

DVlO

D≤2O

D>20


中幅板厚度(mm5不含腐蚀裕量 6不含腐蚀裕量 6不含腐蚀裕量

参考以上规定,本规范按罐径大小,限定中幅板的最小厚度, 5.1.2各国规范关于环形边缘板的最小厚度见表4、表5(J

«4 APl 650环形边缘板的最小厚度

--≡a壁的公称

〔英寸)___

充來试验时低层蟻壁E的应力(磅/平方夷寸)  一

≤27000

QOOOO

≤33000

≤36000

∕≤0. 75 ______

E :

9/32

_   11/32   _

OH 75<f<1.0Ω

「    1/4^^"

9/32

3/8

7/16

LOO<≤ι, as___

U/32

15/32

f ~9∕16

1. 25VWL

5/Jfi …ʃ

7?16

9/16

_  M/16

L50VWL 75

11/S2

:

5/8

[3/4 _

«5 JIS B8501环形边缘板的最小尺寸

最下层壁板厚度Mmm)

边缘板景小厚度Ctnm)

l⅛<⅛≤20

12

2VW25

15

25<⅛≤3O

18

T>30

21

BS 2654 规定 S

直径不大于12. 5m油罐的边缘板最小厚度为6mm;

直径大于12. 5m时,

最下圈壁板厚度19mm或更薄时为SmmJ

最下圈壁板厚度大于1932mm时为10mm

最下圈壁板厚度大于32mm时为IImmfl

SYJ WM环形边缘板厚度根据底圈鑼壁板厚度确定:

边缘板厚度(mm) 同底圈繼壁板厚度 6

8

10

12


底圈罐壁板厚度(mm)

≤6

7—10

11 20

21 30

>30

SH 3046环形边缘板厚度根据底圈罐壁板厚度确定; 底圈罐壁板厚度(mm) 边缘板厚度(mm) ≤6             6不含腐蚀裕量

7-10            6不含腐蚀裕量

11-20            8不含腐蚀裕量

21-25            10不含腐蚀裕量

>26             12不含腐蚀裕量

国内油罐大角焊缝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边缘板厚度 可以减小底圈罐壁及边缘板的不协调变形,减小边缘板大角焊缝 处的峰值应力,增加边缘板厚度,也能提高油罐的抗震能力。故 本规范参照API 650 JIS B850LSH 3046的规定,分别不同情况 适当增加边缘板最小厚度U

APT 65。规定按下式计算:

215i.

式中∕b——环形边缘板的厚度(mm),

HW --储液的最大高度(mm) J

1一储液的设计比重。

并规定环形边缘板的径向宽度,在罐壁内侧至少60Omm,伸 出罐壁外侧至少SOmmo

JlS B8501规定,罐壁内侧的边缘板宽度,不得小于按下式算 出的Lln值,且Lm不得小于60Ommo

280z

I IH ■ √H

(4)


式中 Lm——罐壁内侧的边缘板宽度(mm)

th—边缘板厚度(mm)

H----最高液位(nι)C

可以看出JlS B8501APl 650的规定基本一致’

BS 2654规定边缘板的最小宽度为50OmmO

SYJ 1016规定边缘板的最小宽度为6Omm(J

SH 3046规定边缘板的最小宽度为70Ommfl

适当增加边缘板的宽度,能提高罐底抵抗基础局部沉降的能 力,本规范采用API 650的计算公式和规定。

5.2 ■底结构

5t 罐底设置环形边缘板的规定.

API 650以底圈罐壁的材质和应力的大小确定是否设置环形 边缘板。

JIS B85.01规定纔直径超过30m或最下层鲤壁板厚度超过 15mm,或采用高强度钢时,应设置环形边缘板,

BS 2654规定直径大于12. Sm的油儷应设有环形边缘板.

SYJ 1016规定直径大于或等于16. 5m时,靈底宜采用环形边 缘板。

SH 3046规定直径大于或等于12.5m,罐底宜采用环形边 缘板。与BS 2654相同。

《圆柱形金属油繼设计》(潘家华编著)指出广加宽边缘板可使 底板的整体性加强*从而使廳底板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加 强*……,当建罐地区土质条件较差时(如在海边,土壤承压能力很 差,或土质不均),油雜基础的费用是很高的,为减小罐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值,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应从经济上做 全面比较,可以考虑增加边缘板的宽度,从而降低对基础不均匀沉 降的要求,减少基础费用;

本规范采用BS 2654SH 3046的规定*罐直径大于或等于 12.5m时宜设置环形边缘板,

美国API 650规定:

底层罐壁板最大厚度(英寸)   角焊缝最小尺寸(英寸)

3/16

>3/16 — 3/4

>3/4 5/4

>5/4 —7/4

2环形边缘板厚度大于1/2英寸时,其连接焊缝的尺寸应是 角焊缝的焊脚长度或坡口深度加上罐底板侧的焊脚长度■对于后 者,组合的焊缝尺寸应不小F环形边缘板的厚度,

JIS B8501 规定:

1边缘板厚度小于或等于13mτn时,底层壁板与底板(或边 缘板)之间的焊角尺寸应等于两者中较薄钢板的厚度,罐内侧靠底 板一侧的焊缝尺寸应较大,

2底板或边缘板厚度超过13mm时*罐壁内侧底板侧的焊 缝尺寸,应与边缘板厚度大致相同・当开坡口时,焊缝尺寸应为坡 口深度与罐壁内侧底板侧的焊角尺寸之和口

BS 2654规定:壳体最F圈壁板与边缘板的接缝角焊缝的高 度应等于边缘板的厚度。

SYJ   规定:底圈罐壁板与边缘板之间的连接焊缝焊脚高

度等于边缘板的厚度。在地震设防烈度大于七度的地区建造容量 大于或等于IOOoom3的油罐时,底圈罐壁板与罐底边缘板之间的 连接采用图2的焊接形式。

图中,外侧采用焊脚尺寸等于边缘板厚度的连续角焊缝。内 侧除了采用喉高等于边缘板厚度(BD-S)的连续角焊健之外,还 需堆焊成断面⅛ΛABC的形状,以减少应力集中•其中焊脚延长

• 119 •

2贏圈曜壁板与罐底边缘板之间的连接

的长度AC应不小于2倍边缘板厚度(2S).

综合以上情况,根据应力分析和应力测试,都证明内侧应力较 大,适当加大焊脚尺寸是有利的,但焊缝太大也不一定好,焊接工 作量大,容易出现较大变形,

本规范规定,罐壁外侧及罐壁内侧竖向焊脚尺寸等于底层罐 壁板和边缘板两者中较薄件的公称厚度但不大于13mτno罐壁内 侧径向焊脚尺寸取L   35倍的边缘板厚度,当边缘板厚度大

13mm时,罐壁内侧可开坡口.

6罐壁设计

6.1雄壁排板与连接

6.2肆壁包边角钢

6.2.1各国规范均规定罐壁上端应设置包边角钢。

6-3廳壁厚度

6.3.1罐壁厚度计算公式.

1 ʌpɪ 650提供了两种方法:一为定点法,艮卩“一英尺〃法;二 为变点法。

4.9IXH—Q.3)G I


L---S---T

4. 9D(H-0. 3) / =--

1             SL

式中Zd——-设计壁厚(mm) J

L——-充水试验设计壁厚<mτn);

D——罐的公称直径(m)

H——计算液面高度(m)

G一储液设计比重步

CA——腐蚀裕量(mm)

Sd——设计条件下的许用应力(MPa)5

St——充水试验条件下的许用应力(MPa

D(H—0. 3)JO I —0.2fm +C 式中壁板所需最小壁厚(mm) ?

D一储罐内径(m)

H——从计算的壁板下端到液面的高度(m),液面高度为最 高使用高度,

P—储液比重,但不得小于LL

f—材料的设计应力,取相应的日本工业标准或钢厂所保 证的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的60% CMPa);

m——按罐壁板层次,由JlS B8501附录3所规定的射线探 伤或超声波探伤确定的焊健系数;经A级或B级检 验的最下层壁板取0. 85亍经A级检验的最下层以外 的其他壁板取0. 85?B级检验的最下层以外的其 他壁板取Lh包括腐蚀裕量在内最大公称厚度不 超过12mm,未进行射线探伤检验或超声探伤检验的 壁板(只限于低碳钢)取0.7’

C--腐蚀裕量(mm) O

E=爲+ [9.8W(H —0. 3) + P]+C

(8)


式中E——最小计算板厚(mm) f

-122 *

D——油罐直径(m)

H一由所计算的壳体圈板的底边缘到壳体顶端的高度 (m)

W 一储液的最大比重,但不得小于

S——设计许用应力(N∕mm2);

P•——设计压力〈对常压罐可以不计Xmbar);

C--腐蚀裕量(mm) o

∕≥zy+-~C0 + C                <9)

式中 ― 罐壁设计公称厚度(mm) 5

L…一罐壁计算厚度(mm)

7(H-0. 3)D h~ W

H——所计算的那一圈罐壁板底边至罐壁顶端(当设有溢潦 口时,应至溢流口下沿)的垂直距离(m

D——油罐内直径(m)

[招——设计温度下罐壁钢板的许用应力(kg∕mπ√);

r—储液密度

—焊缝系数,取卜Q喝

CO.....一钢板厚度负偏差(mm'

C 腐蚀裕量(mm)dj

Il =0. 0049              Cy +G          (10)

L 9 先铲E)+G       <11>

式中G - 储存介质时的设计厚度(mm);

试水时的设计厚度(mm)

P—储液密度(kg∕τn3);

H——计算的罐壁板底边至罐壁顶端(当设有溢流口时'至 溢流口下沿)的垂直距离(m),

⅛,frl


言了——设计温度下罐壁钢板的许用应力MPa) J

[日——常温下罐壁钢板的许用应力MPa) J

Φ——焊缝系数,取≠=0.9;

CI——厚度负偏差mm)

C2——腐蚀裕量(mm)

6分折比较,

1) 国内外大多数油罐规范采用定点法计算罐壁厚度,美国 APl 650除定点法之外又推出了变点法;

2) 定点法计算公式各国规范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参数的 定义和选取:

D——油罐直径API 650定义为油罐底圈壁板中心线的直 径,JIS B85O1定义为油罐内径BS 2654未明确,我国SYJ 1016 SH 3046均为油罐内径,对计算值影响不大;

H——计算液位高度,各规范取法有所不同,对计算值影响较 大;

"或y) ——储液比重或储液密度,物理概念虽不同,但不影 响计算结果;

Φ—焊離系数(焊接接头系数),各规范取值有所不同,对计 算值影响较大;

[招——许用应力,各规范取挟不尽相同,对计算值影响较 大*

3) 定点法用于较小油罐设计时『各圈壁板的应力分布比较合 理,但对于较大的油罐,如5n?以上(直径60mm以上)的油 罐,采用变点法,材料利用比较合理,但计算较麻烦。

结合国内外油罐规范的规定和我国多年来的设计经验•本规 范采用定点法设计,公式采用API 65。模式.

• 124 •

7说明。焊接接头系数的大小与焊缝类型、焊接工艺及焊缝 无损检测的严格程度有关〃合适的焊缝形式和焊接工艺是保证焊 缝质量的前提,焊缝无损检测是保证焊縫质量的必要手段.近年 来国内油罐施工采用GBJ 128-90进行检验和验收,其探伤要求 与API 65。和JlS B8501 B级基本相同.考虑到底层壁板受力复 杂,本规范的焊接接头系数,当底层罐壁强度较高时取0.85,其余 情况取"凱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的焊接接头系数的概念与压 力容器焊接接头系数的概念不完全相同.

6.3.3各国规范罐壁板最小厚度比较:

APl 650

罐的公称直径(英尺) DV5

50≤D<120

120≤L>≤200

D>200

JIS B8501:

罐内径(m)

≤16

>16,≤3^

>35,≤60

>60,≤75 >75

BS 2654

储罐公称直径〈m) <15

215,V36


罐壁板最小公称厚度(英寸)

3/16

1/4

5/18

3/8

罐壁板最小公称厚度(mm)

4,5

6

8

10

12

罐壁板最小公称厚度(mm)

5

6

≥36τ≤60 >60

SYJ 1016

88内径(m)

D<12

12≤D<15 15WDV36 36≤D≤60 D>60

SH 3046

储罐内径IXm)

D<16

16WDV36 36≤D≤60 60≤D≤75 D>75


8

10

罐壁板最小公称厚度(mm)

4

5

6

8

g

罐壁板最小公称厚度(mm)

5

6

8

10

12

本规范罐壁板最小公称厚度采用BS 2654的规定a

6.4顶部抗风蜀

1对于敞口油罐,由于上口缺乏足够强的加强构件,在大风 下罐壁迎风面大面积向内弯煽的事故国内外均有发生.

抗风圖的设置是为了增强储罐上口的强度和刚度,达到抵御 设计风载的目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开展过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 圆心角接近60。的迎风面6瞬间强风不一定能使罐壁弯塌,而风 力小得多,但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风反面导致罐壁弯塌,究其原因•

是强度破坏需要有能量积聚的时间。因此,抗风圈最小截面模数 的计算公式是采用IOmin平均风压作用下,满足强度条件来确定 的。

罐壁上的风压分布规律:

侦外表面,

3油疆外壁风压分布图

最大风压发生在驻点A,其数值为1W(J

2 内表面f罐壁内表面全部是负压区,驻点内侧的负压值为 W/2。其余部位的负压变化不大口

3) 内外合成:敞门储罐罐壁内外合成风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最大外压发生在驻点线上,其值为L5W,

2罐壁的设计外压,敞口储罐与设有固定顶的储纖相比,罐 壁外表面的风压分布两者相同,但是,在内表面固定顶储曜没有风 的吸力,但可能有罐内负压,而内浮顶罐罐内既无负压又无风的吸 力。因此这三种油罐的罐壁设计外压是不相同的。

由于风力作用下的临界驻点压力比均匀外压临界压力高百分

-1Ξ7 -之十几,因此在工程上用驻点的最大侧压作为设计外压是安全而 简便的。

P=KI K2^wo(Pa)              (12)

式中Wo——建罐地区的基本风压。根据业主提供的设计条件* 除了地形条件需考虑调整系数外,尚应考虑从前排 两个鑼之间吹来的强风产生的狭管效应"

KI——体形系数,考虑了敞口罐在风力作用下内壁还存在 的吸力*因此KI = L 5

K2-IQmilI平均风压转换成瞬时风压的转换系数

= L5%

μ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P=K必叫+K舛

¢13)


式中p——固定顶罐呼吸阀的负压起跳压力(Pa)o

K,——呼吸阀打开滞后的系数,建议K3L 2o

P = K 炉 M

L-I


6.S中间抗风BR

1壁厚薄壁圆筒在均匀外压下的临界压力求解问题.国内外 的许多学者都进行过试验研究,其共同结论是:材质确定之后,在 均匀外压作用下薄型圆筒的临界压力与壁厚的2. 5次方成正比, 与筒体直径的L5次方成反比、与筒体高度的1次方成反比。至 于其他因素,对临界压力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储罐的罐壁属于大直径薄壁圆筒,但是它在风压下临界压力 的求解问题与等壁厚薄壁圆筒在均匀外压F求临界压力问题上有 两点不同:

1) 储罐的罐壁为了满足储液作用的强度要求,除上部构造厚 度为等壁厚区外,以下各圈壁板自上而下一圈比一圈加厚.因此 属变壁厚薄壁圆筒。

2) 风压在罐壁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2为求解变壁厚罐壁的临界压力•中、美、英、日等国都做过 不少研究,最佳的计算方法共同点是:

1) 都以驻点最大外压作为设计均匀外压。

2) 都接受了英国(BS 2654)当量简体的概念。

把每圈壁板当作一个独立的圆筒'根据均匀外压下的临界压 力与壁厚的2.5次方成正比,与筒体直径的1.5次方成反比、与筒 体高度的1次方成反比的规律,将不同厚度的圈板都转换成壁厚 相同、临界压力相等的当量筒体■然后再按均匀外压下求等壁厚 筒临界压力方法求解。

3标准的罐壁临界压力计算举列.

举例说明=

有一台浮顶油罐,内径60m、罐壁高18m、由9Zm宽的钢 板组成•抗风圈离罐壁顶端Im,罐壁板自下而上的厚度分别 为 23.20 J8. 16, 14. 12. 10. 10. IOmmtn 风荷载标准值 凹= "85kPa,要求确定中间抗风圈的数量与位置。

1) 求设计外压力P0:

Fn^3, 375w =2<87kPa U                k

2) 求核算区间的罐壁简体许用临界压力;

EPj = I6.48 ^(⅛)'

上式中mitl-10mrn,D = 60mf按下式换算播壁高度壁折 算高度计算见表6,

»6環折算富度计算衰

曜壁层次

F

ALCm)

R(mm)

H Cnl)

9(顶圈〉

1

10

1

8

2

10

2

7

2

10

2

6

2

12

L 268

5

2

14

Oi 862

4

2

16

OB 618

3

2

18

Oi 460

2

2

20

0. 354

KF^≡)

Ξ

23

OB 249

HE = ∑Hei = 8.811m

R]F48*i耕广 T3kPa

3)中间抗风圈的数量与位置:

P       P

因为峙>【P」K,所以应设置2道中间抗风圈・

第一道中间抗风圈在当量筒体上离顶部抗风圈为he =

3 E

2.937m,由于它位于最薄的擢壁板上,所以它离顶部抗风圈的实 际距离就是2. 937mf5

• 130 •

第二道中间抗风圈在当量筒体上离顶部抗风圈为MHE = O

5.874m,而顶部抗风圈以下,最薄壁板区段的高度仅为5m,因此 第2个中间抗风圈在最薄罐壁区段以下的当量高度为5.874-5 =0.874m.由于小于L 268m(厚度为12mm那圏罐壁板的当量 高度),因此第2个中间抗风圈应设在厚度为12τnm这圈罐壁板 上。第2个中间抗风圈离厚度为12mm这圖板上口的实际距离应 是:(5. 874 —5)X (j" = L 379mQ

WkHI⅞4 = L 156kN∕π√>H 已满足要求。

几点说明:

对于阶梯型断面还要受最大壁厚与最小壁厚比值的影响•因 此,精确地计算阶段断面圆筒体的临界压力是相当困难的口在对 "1000-10浮顶油應系列"进行过大量的比较计算并通过风 洞试验可以观察到圆柱薄壳在风压达到2倍临界风压时一旦停止 吹风,壳面上的凹瘪会立刻弹跳回去,而且不留痕迹。

由于设计外压是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的瞬时最大外压,这不 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本文推荐的计算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本标 准与国外一嗖计算方法的安全度相当接近。

4中间抗风圈•中间抗风圈的作用是在薄壁IsI筒上形成节

线,将筒体划分成较矮的简节,以提高其临界压力,儷底、中间抗 风圈、顶部抗风圈或钢制固定顶都能起到节线的作用,当中间抗 风圈的截面尺寸达到本规范表6.5. 6推荐的数值时,对相应罐体 已能起到节线的作用,若再增大断面対提高临界压力作用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抗风圈在安装时应将其长肢保持水平,长肢肢 端与罐壁相焊'才能使它与罐壁形成的组合断面满足刚度的要求。

基本风压WO50年一遇的风压,我国各城市的基本风压Wo 取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OQ09—2OO1D.4

7固定顶

7,1 一般规定

7.1.1固定顶按形状及支撑方式分为3种:

1自支撑式锥顶W

2支撑式锥顶;

3自支撑式拱顶,

自支撑伞形顶在国内比较少见,无力矩顶大多为小型油罐*由 于这种罐顶的局限性,多年来已不再采用口

1固定荷载=傩顶板及其加强构件的自重,当有隔热保温层 时,应计入隔热层重。

2 附加荷载:附加荷载主要包括:

1) 由于抽空和储存油品温度变化在气相空间形成的负压值;

2) 雷荷载和活荷载,

在鑼顶水平投影面积上的附加设计荷载应不小于L 2kPafi 当雪荷载超过A 6kPa时,还要加上所超过的荷载,限制负压值, 旨在防止油罐被抽瘪。

对于内浮顶油罐的固定顶「无需考虑负压,取附加设计荷载为 O. 7kPao

7. L 5罐顶板与罐壁的连接结构以及有效截面积的计算,采用 API 650的规定(J在有效截面积上,当承受外荷载时为拉应力,承 受内荷载时为压应力。

7.1.6弱顶结构,为事故状态下的安全泄放措施,要求内压产生 的举升力将抬起而尚未抬起罐底时,弱连接处姻发生塑性失稳而 有效泄压。构成弱顶的条件,采用APT 65。的规定,

7.K7常压和微内压油罐均需按要求设置通气装置,

7∙2构件的许用应力

MJlSB8501本节采用API 650(第九版)的规定#本节为 推荐性的条文,此外,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计算。

I

7.3自支揮式锥顶

♦ L

I                                                                                                  ,

APl 65。基本相同。式(7. 3. 2)和式(7.3. 3)设计外荷载为 2. 2kPa,APl 65。内容相同(J

7.5自支撑式拱顶

本节基本采用APl 650规定。在外荷载作用下,自支撑式拱 顶和自支撑式锥顶油應*顶板的最小厚度,由外荷载作用下薄板的 稳定性控制,罐顶与矯壁连接处有效截面的大小*往往由拉应力控 制。外荷载的最小值取2.2kPa,多数情况下偏于安全•

自支撑式拱顶,有光球壳和带肋球壳之分,带肋球壳适用于 较大直径的拱顶,在我国应用时间较长、应用范围较广,从设计到 施工均有较成熟的经验,设计计算方法见本规范附录CO

8.1 一般规定

8.1.1 浮顶形式API 65。附录C列出三种:盘式、单盘式和双盘 式(I盘式浮顶强度和抗沉性较差•且国内罕见,本规范不用.

&L5浮顶浮力计算,储液密度不得大于700kg∕m

8.2浮质的结构与连接

& 2* 3从浮船的抗沉性考虑,要求单盘所有隔舱应互相密闭,双 盘最外圈隔館应互相密闭,其余隔舱要求除顶板与隔板、顶板与环 板焊缝外均要求密闭焊,以防止漏油时串舱,

5紧急排水装置

关于是否安装紧急排水装置,过去有不少争议,本文归纳如 T

1对有暴雨的地区,紧急排水装置是浮顶上必不可少的一种 安全设施”资料显示,沉船事故的发生,多与暴风雨有关。我国近 几年来发生的2万折和33油罐浮顶沉船事故,均发生在暴 风雨时,

4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大型储疆设计》(化工设备设计全书 编辑委员会编)一书指出’当暴雨时,中央排水管来不及排除浮顶 上的积水,为保证浮顶的安全而把高出允许液面的雨水直接导人 储内部,这种应急装置虽有使雨水与储液相混之虞,但它可使浮 顶免遭沉没(浮顶浮于储液面时)或(浮顶支柱)丧失稳定(浮顶支 撑于立柱上时),所以紧急排水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5《圆柱形金属油«1设计》(潘家华编著)一书指出:关于是 否要安装紧急排水管,在我国的设计人员中尚有不同的意见*有人 主张取消紧急排水管,其理由是如采用本书所介绍的这种带水封 槽的排水管,工人需定期加水,在我国目前尚难要求全部做到,而 老式的不带水封槽的排水管设计不当则可能会使储液反溢造成灾 害•另外一些人主张加设紧急排水管*这是一个必要的安全措施, 认为定期加水亦无技术上的困难,是可以做到的。对此*可因地而 异*对于有暴雨的地区,还是加设紧急排水管为好,但对于老式的 不带水封槽的排水管应逐渐洵汰,

综上所述,本规范规定在有暴雨的地区*浮顶上应加设紧急排 水装置,紧急排水装置应有水封和防止储液倒流的功能,虽然规 定浮顶应能承受250mm静水荷载,但从安全考虑,宜在小于 25Omm静水荷载时就将积水排除,

9内浮顶

本章主要技术内容与API 650附录H基本相同,只作了如下

变动:

1内浮顶的形式,APl 650共有7种,根据国内的使用情况,

4种较为普遍,后3种很少或几乎没有应用,故未列入。

2对于设不设内梯国内有争议,本规范不作规定O API 650 规定可设置。设计时如设置内梯,其结构应使浮顶在运行中不受 任何妨碍且不损伤浮顶和其他部件,无论浮顶处于任何位置,都能 顺利到达。

3增加了高位人孔,方便检修,国内多采用此方式以代替内 梯。

10附 件

1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罐壁开孔及补强;

2) 罐壁开孔附件,如罐壁入孔、靈壁接管及齐平型清扫孔等扌

3) 罐顶开孔及附件}

4) 其他附件,如梯子、平台、栏杆及支撑件等,

2本章规定内容与API 650基本相同,只有少量变动:

1 罐壁底圈接管往往与外部管道相连或其他设备如阀门、搅 拌器相连,由于管线的胀缩、设备的自重,以及油罐基础的沉降、 地蔑荷载等的作用,常会在底圈雄壁局部造成较大的附加荷载,对 罐壁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严重破坏,酿成重大事故”

这一问题早巳引起国内外油罐专家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視, 不少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的已应用于工程实 践。如:

第一种方法据了解国内尚无实践经验API 650-98附录P 也仅作为推荐做法,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因此本规范暂未列入。 第二种方法在国内使用较为普遍,效果不错且简单易行,但这种方 法在国内应用时间尚短,虽然有的单位已将其列入企业标准,但缺 乏系统的总结*因而本规范也未作具体规定,仅予以提示,以期引 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2) 规定罐壁开孔补强板的材质与开孔处罐壁板的材质应相 同,主要从焊接匹配考虑。対于大直径的开孔接管,往往不易找到 成品钢管,由于用量少,用钢板卷制在施工中较易实施,其材质可 做到与低圈罐壁板相同,对于较小直径的接管,其材质与罐壁难 以做到一致,尤其是当罐壁板是高强度钢时,因此本规范提出宜与 罐壁材质相同或相近.

罐壁顶部的开孔及补强,基本不存在强度问题,可以适当放宽 要求。

3) 罐体接管通过法兰和外接管线及设备相连,本规范只给出 了接管的公称直径和最小壁厚,法兰应根据需要配设,

4) 齐平型清扫孔。APl 650给出了四种规格≈8w×1624jfX 2436w×4848σX48考虑到国内的实际需要,以及大开孔时 尚受壁板尺寸的限制,本规范只采用了前两种“清扫孔开孔底部 通常为矩形,开在罐壁底部,受力恶军,清罐一般57年一次,而 且近年来有的地方已采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滑罐,故一般情况下, 除非业主要求,可不设清扫孔O JIS B8501没有规定清扫孔的内 容.

APl 65。对清扫孔下部基础处理的有关内容,国内有自己的 习惯做法,本规范未列入,

5) 罐壁开孔热处理.对于罐壁开孔接管,根据材料的强度及 壁厚大小规定是否进行热处理,相对于过去,在设计上提出了新的 要求,但比国外规范要求稍宽,

对于清扫孔组合件,因受力复杂,焊接残余应力较大,本规范 采用API 650的规定,无论材质强度高低,一律要求焊后整体热处 理,但均未列为强制性条款,其用意在于不是可以不做,而是在于 给予了在保证消除残余应力的前提下,探讨不同消除应力方法的 可能性&

11预制、组装、焊接及检验

油織预制、组装、焊接及检验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椎《立式圆 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JI28—90执行。本规范 超出GB 128—90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材料的代用C1LO,2

钢结构的施工及验收要求(IL 0. 3条);

对试水和防腐保温的顺序要求ILCh 4):

高强度钢和低温钢板的组装要求ILo• 5条)

高强度钢和低温钢安装铭牌的要求ILcλ 6, 充水试验要求<11.0.7条>

罐壁开孔接管的渗透和磁粉检测要求ILO• 8条X 射线检测要求(ILO.9);

固定顶油罐的试验要求IL 0.10条)。

1

2

3

4

5

6

7

8

9


附录A微内压油罐

本附录主要技术内容与API 650附录F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为:

最大内压:ʌpi 650附录FISkPaxBS 26545. GkPaβ考 虑到我国的使用情况,本附录最大内压定为6kP編有关各条作了 相应修改。

需说明:①从式A. 4)可以看出式A. 3.3)限制设计压力,是 为了防止罐壁、罐顶接合部不发生屈曲破坏.而繼壁不被抬起的 最大内压按A. 3, 5计算。特殊情况下,紧急通气阀可能和呼吸岡 同时动作,这是不希望发生的&但设计压力仅表示罐顶可接受的 压力,而操作压力是可调的,由呼气阀控制&②紧急通气装置以及 高开启压力的呼气阀目前国内尚无厂家生产。③有火情需要紧急 通气时,目前使用液压安全阀『可以提供部分通气面积.

附录B提高油罐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

主要技术内容与API 650附录M基本相同。

附录C带肋球壳拱顶计算

带肋球壳拱顶用于钢储罐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临界荷载 的计算方法采用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钢筋混凝土带肋壳的研 究成果,由于钢制带肋球壳固定顶盖比桁架式或柱支撑锥顶节省 钢材,而且制作安装比较简单,因此,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实践 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比校成熟可行的结构形式.

除了带肋球壳拱顶之外,单层网壳拱顶正在得到应用,尤其是 用在大直径的油罐上,待进一步积累使用经验后,再纳入规范。

附录D油罐抗震计算

D. 1适用范围

本附录是参照现行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制定的。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魅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 的规定,石油天然气生产建筑抗農设防类别为乙类。按GB 50011—2001的规定,对于"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的要求F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 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七

对于油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必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 是仍需按本标准对罐底边缘板的材质、尺寸及对T形接头的规定 来进行设计*使这个受力状况比较恶劣的部位抗霍能力得到加 强。

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新修订

的中国地農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均为 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烈度,即为油罐的抗震设防烈度。

GB 50011-2001规定在上述地震烈度作用下L建筑物允许 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 修复的范围气

对于油罐,地震作用的破坏性,往往首先表现为罐壁下部出现 象足(轴压失稳),这是罐壁下部进入非弹性状态的体SL

当局部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发焊缱开裂,从而导致 无法阻挡油品外泄,一旦着火'就会酿成灾难性事故Ct因此,本 标准采用的抗震设计准则首先是不允许油罐在设防烈度的地震

作用下罐壁进入非弹性状态。因为罐壁一旦出现象足,即使没 有引发焊缝开裂,事后亦难以修复,只能将出现象足的这圈罐壁 钢板切换成较厚的钢板,而且还可能涉及罐底边缘板。如果在 油罐抗震设计时就限制了非弹性状态的出现,这不但是安全的* 而且是经济的『

采用本油罐抗震计算方法,分别对几次大地震中的几十台油 罐在地震作用下的罐壁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与实际震害 符合得很好,

αi-lJi设计时,由于构造的要求,容积小于IOOma时,采用 的钢板厚度与容积等于IOonIi的储罐相同,因此容积小于 IOOm3储罐抗震能力足够,可以不作抗震计算.

当油罐高度与直径比大于等于L 6时,属于容易倾體的立式 设备,不在本附录的抗震计算范围之内。

Dt 2设计准则

在地震力作用下,储罐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罐壁下部出 现象足,因此,抗震计算的重点是防止罐壁发生轴压失稳,

D.2.3国外曾发生过在地震时浮动顶与固定顶发生撞击,罐顶 附件脱落,从而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的实例,因此抗震设计时应满 足本条要求口

α2,4浮顶导向管和量游管如果在地震时卡住,会导致导向管 拉弯、顶支架严重变形或拉脱,从而导致浮顶倾斜、受力不均,甚至 发生浮顶结构的破环.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储液晃动波高及相应的 结构尺寸来推算导向管与钢盖板之间的允许最小间隙•采用合理 的构造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3地展作用

α 3,1盛装储液的储罐,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两种震动T

1储液和储《1耦联振动,其基本周期在0.10.和的范

• 145 •

2储液晃动,其基本周期在314$的范围内,

我国目前抗震验算所用的反应谱其最长周期仅到岳,这是因 为至今国内外已有的实测地面加速度记录,绝大多数都是由模拟 式强震仪记录的,受仪器特性的影响,很难可葬地记录地面运动中 大于6s的长周期分量“近期数字式强震仪问世,由于其频带宽, 动态范围大,可以记录IOS以上的长周期分量,但是已取得的强震 记录资料极少。

在地震影响系数α曲线图中,反应谱的高频段(T=OT= 匚)主要决定于地震最大加速度,其形状为由T=O的口 45*β* 按直线变化到T=O-Is处达知心然后保持此值到Tm在中频段 (由TRT=3.5Q主要决定于地震动最大速度,此段按(手)耐 衰减直到T=3Λso在低频段(由Th3.5~15s),决定于地震最 大位移,此段反应谱按(亨ɪ)"规律衰减。

本条所采用的反应谱是按阻尼比S=Q 05来确定的,其周期 小于3, 5s的曲线与GB 50011—2001中采用的相应阻尼比的反应 请曲线相一致。至于大于3.5s的长周期分量的反应谱曲线,我们 参考了*石油化工设备抗震设计反应谱”等国内外资料,规定了 T=3.5sTF5s段的长周豌反应谱曲线,用以计算液体晃动反 应。                        *

根据建标口992]419号文"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 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各设防烈度分别取值如下」度0. Ig, &度。・2。引9Q.4(⅛°又根据《中国地震动区划图A1》规定,在 设防烈度7度时增加一个设计基本加速度0. 15g在设防烈度8 度时增加一个设计基本加速度0. 3

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及试验数据*取最大动力系数旳 = 2.25(GB 50011^2001取值一致儿απux = ⅛3mflκO对应地展系 • 146 *

数 & = O. ICL " 15e 200. 300. 40 得出表 D, 3. 1-2 C 依据

GB 50011—2001 P200 倒数 17 行兀

D.3.2罐液耦连振动基本周期计算公式是由项忠权教授等导出

的,采用梁式振动基本周期的近似公式简化而来的。

Tt = 4KHw


,J4b ∙f— P^P

假设条件是充液高度H■为罐壁高度的8。%以上(J 式中 G——钢材剪切模量,G=L 92X1OW(Pa)

P——钢材密度^=7850kg∕ma;

PI——储液密度(kg∕m3);

P ---水的密度,1000kg∕m3

i W

Kf——截面勢切系数κ' = 2;

¾——-储液1/3高度处的壁厚(m);

R——-储罐内半径CmX

K一一系数

fl-—截面变形影响系数.

ɛ__时:

c w π √1-

WL   —£  L ____

1 1^⅛α^(⅛)

(15)


(16)


当异时:

r, W π

式中糸——亠弯曲变形影响系数。


(17)



(18)


λ=0.3代入并化简,得出 当^≤3i 044 时:

1 + 0. 308(*)


K

I-OBO27



(19)


~≥3.O44 时:

1 + 0. 308(%)


KC 3.044(⅜)[l~2.316(⅛)2]


¢20)


在(1 5 )式中4K HW



为空纖的振动周期,


/1 + 0. 345也擘为充液影响系数。

对于储罐当⅛1000时,上述根号中第二项远大于1,因而可 d3

忽略第一项的Ift并将水的密度PWGK'值代入*则可将15)

式简化为;

1/2 U2



¢21)


P

T      XIo-2Kf H 合)

C …丿

为简化计算,用KE代替式(21)中的0∙ 374X10-3K即:

∕ς = 0∙ 374X10,K


(22)


1/2

并偏于安全地取消了 项后,得出:



(23)

根据式(19).(20)(22),用有限元计算结果见表7

»7 Hl液■逮撮舫薯本周期C计鼻蜻果

公弥 容, <m3)

(Tn)

塩半径 (m)

壁厚变化(mm)

>■■ Fw )

有限元

计算TC

1

2

3

4

5

6

7

8

g

10

IOoo

IL 86

5B 43

6

5

5

5

5

5

5

5

5

0.5

0+1692

2000

13.11

7. 29

8

7

6

5

5

5

5

5

5

OP 55*

0.1940

3000

13.85

& 71

9

8

7

6

5

5

5

5

5

0. 65 •

(K 2122

5000

14

10.54

12

12

9

8

7

6

6

6

β

185

OB 2248

WOOo

17- 50

14. 15

18

16

14

12

10

8

7

7

7

13

£)■ 2558

IoooO

15-85

14. 25

16

15

13

11

10

8

6

6

6

6

L 1

0. 2525

20000

15_ 85

20. 25

16

14

12

11

&

8

8

g

8

8

L 1

0.3227

30000

19. 35

23,00

23

21

18

15

13

11

9

8

8

8

L5

0.3561

50000

135

30.00

32

28

23

20

18

14

11

10

10

10

2∙ 0

Oi 3870

注:*1/3H处恰是上下二层壁板交界处,故取该二层壁厚的平均值* 用式(23)计算结果和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见表8o

*8匚计算蜻果对照表

公称容童 (m3)

本规定计算

%)

与有限元计算

误菱

「坂井公厂

与有限元计算

谡差

】海

Oi1768   

4.5%

0336

2.6%

2000

Oi 2052

5.8%

Oh 2029

4.3%

3000

OB 2133

0.5%

0. 2123

0.5%

5000

0. 2233

0」%

0, 2221

L2%

IOoOO

0. 2417

5. 5%

0. 2411

5.7%

IOOOo

0. 2629

4.5%

0. 2403

4∙ 8%

20000

Oh 3306

2.5%

α 3040

5.8%

30000

OB 3457

2.9%

OB 3330

6.5%

50000

0_ 3783

0∙ 9%

OB 3512

3%

坂井公式尸专√嘴%或T=fTS

式中D——罐直径&

参数,A=Cλ 067(Hw∕D)2 -0.3<Hw∕D)+0.46

HW——设计最高液位, W——液体总重, 爲——1/3罐高处壁厚;

E——弹性模量(I

D∙3∙3公式(0 3. 3) T* = Ks如,系由HOUSIIer根据储罐底部

固定的条件导出的近似解,式中KS值由下式求得*


KS= ・    ________

3-67gtanh(⅛⅜)

g9.81m∕*代入,则,

1.047


(24)


K<3 =



(25)


(24)式可得出表9

*9 型晃动周期TJS)

模拟原型

模型尺寸 DXH

充液高度 WW = 0.85H Sm)

有无

浮頂

模盤试验 值晃动 周期3)

模型 ffi⅛l 系数

换算對 原型晃 动周期

(S)

按写=

计算值

G)模型

误差 (%)

50000m3

#375OX 1210

1029

2.43

3.87

9.4

2.31

5

W

2. 30

—■—

2i 31

3 OOOm3 钢繼

≠2750×

238

2023

L 785

2.45

4∙ 4

L 71

4

L 739

√ JMX

L 71

塑料

≠400X

400

24

Oi 71

0.67

6

aɪɜθθθtn35QOoom$模型Ii试验表明.有浮頂覆盖较无样顶覆盖时的自由液 晁动周期下降3%5%,

KS值与用速度勢理论得出的精确解相同,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農所在5X5)m大型三向振动台上 的3000m35OOOOm3储罐模型振动试验,和天津大学海船系小 型塑料模型储罐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储罐在振动时发生翘离、 弹性变形和多波变形,但试验得出的晃动周期仍与按式(D.3.3) 计算的结果非常近似,详见表%

D.3.4储罐所受的地震作用包括罐体重量产生的惯性力和储液 的动液压力两部分。而动液压力又可分短周期的脉冲压力和长周 期的液体晃动的对流压力,国内外规范对储罐地卷作用均按地膜 反应谱理论计算。具体方法有,

1美国《钢制焊接油罐》APl 65。附录E将罐体惯性力、脉 冲压力和对流压力的最大值叠加。此法将不同时出现的短周期地 震作用和长周期地震作用相叠加,显然偏于保守&

2日本《钢制焊接油罐结构标准》JIS B8501认为,罐液耦联 振动(产生脉冲压力)的基本周期在15s之间F由加速度型 地震所激发,液面晃动(产生对流压力)的基本周期在3-13S之 闾,系由远震的位移型地震所激发,陶料地震反应不会同时发生。 故分别计算脉冲压力与对流压力,各与罐体惯性力叠加后分别进 行抗震强度验算,

3我国《工业设备抗震鉴定标准》认为,曲大量计算结果统计 得出的繼体自重惯性力仅为动液压力的1 %5%。为简化计算, 可以忽略罐体自重惯性力口又因地震加速度的卓越周期在IS以 内,经试验证明在现有记录的地震条件下所激发的液面晃动对流 压力极小,故仅计算脉冲压力,而不计算晃动压力,但此法不适用 容量大于500OnIa的大型储罐由且此法所取稳定核算的许用临界 应力值偏低,

4国内外资料认为按照反应谱理论,不同周期的地震反应 分量最大值可采用分量的平方和开方(SRSS)法求得总的反应, 即:

s = J"sf              (26)

(26)是将脉冲压力分量和寿流量压力分量采用平方和开方 (SRSS)法组合,并经简化而得•

根据以上结果,本标准采用1

Qa = IO-SCZa‰g

(27)


(27)中各项系数的确定原则分析如下,

D地震影响系数a如=阡kL地晨影响系数“为动力系数g 与地震系数龙的乘积'储油罐的地震动力系数只在底部固定的时 候才有理论解,而且只对应于ZI=I的梁式振动。加州大学

ɑough等对0. 02钮尼比采用实际反应谱计算时动力系数户取为 4.3,而日本抗履规范取F3,对于自由搁置的储罐在地震作

用下的运输系数采用上述数值是否合适,目前只有通过试验得出, 我们在(5×5)m的振动台上进行了 50000m33000m3两个储罐

模型振动试验,分别输入EICentro地優波,人工模拟地震波和正 弦共振三波,试验综合反应了罐壁多波变形、水的阻尼、环梁及地 基、翘离等因素的影响,试验得出的动液压力大体为刚性壁理论 的动液压力的2倍(即j3=2)f因此本标准用刚性壁动液压力作为 基准应该乘上2.因为储罐耦联振动周期为0.3$左右,对不同场 地的相应动力系数82M 25,由于推荐的反应谱动力系数最 大值黑M2. 25,与试验结果接近,考虑到与原储油罐抗展标准的 延续性,所以仍借用反应谱概念取M = L 25,又因为试验结果 8=2已包括水的阻尼影响在内,所以反应谱中小于3. 5s短周期 部分不再进行阻尼修正,

稳主要是由n=l梁式分量控制。在大振动台试验中得出动液压 力虽然为2倍的刚性壁动液压力,但其中ZJ = I的梁式分量约占总 量的30%50%,K=I的分量为0. 61倍的刚性壁动液压 力。所以式(27)中应^C7Yβ=lt即设计动液压力不宜小于刚性 的动液压力©故CZ — ~ = 1      ™θ* 41本标准取CZ0, 4 Q

YP 1, 1 A Z. Zb                    4

tanhOfc 866D/H

F =___________

r 0∙866D∕H                  `

Fr-I-0.218D∕Hw             (29)

D.3.5由公式<U3.4-D求出了总水平地震力后,需要确定总水 平地震力的作用高度'才能求出地震作用弯矩.美国石油学会 (API 650)采用HOUSner刚性壁理论,分别计算晃动和脉冲两种

• 153 * 等价质量的作用高度•储纔的脉冲动液压力重心对于国内大部分

fitHJDVI时接近于O. 375Hw ,日本JlS B8501中将该重心

提高到0r42Hw-0t46Hw之间,我



《工业设备抗晨鉴定标推》由


于规定动液压力在罐壁沿液面高度均匀分布*合力作用点于1/2 液面高度即H√2o按壳、液耦合振动理论,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 脉冲动液压力沿高度近似于高次抛物线分布,重心位置距底为 0.44HWe按梁的理论用解析法得出各种德的动液压力合力点在 (0. 44-0. 5) Hw之间,与模型试验结果极接近,为了简化计算, 本标推采用了 0. 45Hw作为总水平地饌作用的合力点高度, D,3t6 HOUSner根据理想流体的条件导出了晃动波高h的公 式,经CkMIgh修正后为:妃=%R,后来美技术情报司TID 7024在 应用时又改变成:

=0. 343灼考 tauh(4. 77               <30)

式中AT——液面晃动波高(m);

旳——地震影响系数;

H——储液高度(m

D——罐直径(mh

Tt——储液晃动基本周期(S).

日本工业标准《钢制焊接油罐结构》JIS B8501规定液面晃动 波高为:

(31)


∕ιT = Ot 4ISDa1

_0. 641 aι ʃ

(32)


该标准中选取速度谱段进行波高计算,并且取速度谱值为

IOOCnI∕s^

编制本标准时,采用势流理论并考虑流体粘性影响后导出液

面晃动波高农为,

V = 0∙ 837R(II

(33)


当采用反应谱理论计算波高时,K由加速度反应谱査出丐

由于本标准中反应谱对应的阻尼比为5%.而晃动阻尼,比为 0.5%,随着阻尼减少、地震反应加大,故应修正.日本及美国的设 备抗蔑标准中规定的修正系数见表1"

S 10阻尼修正系数

阻尼

OB 3

0, 2

0.1

0.05

OB 03

0+02

0.01

0.005

日本修正系數

O- 44

0+ 56

0. 78

IBOo

LlM

L 32

Ii 53

L 79

美国修正系数

Q.40

CL 54

Q 77

1. 00

L 17

L 31

Ih 54

L 77

1985918日墨西哥地膜记录分折,随不同土壤而异的 阻尼修正系数在L 72.3之间.

本条在计算储液晃动波高时,随着阻尼减少至0. 005而乘以 系数L 79,即:

=L 79X0, 837JRa=I- ^Ra

L

0.4 罐登许用临界应力

我们用本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对国内外地震中的几十台油 罐进行了验算,当RJ = Q. 15号时,验算结果与实际震害符合得 ʃ-

很好。 .

日本《钢制焊接油罐结构》JIS B8501 - 85中介绍,根据Timoshenko 公式临界应力*=14告而圆筒形薄壳受到弯曲时的失 稳,则其临界应力下限值为4 = (X 5昏故在JIS B8501中考虑弯 曲应方及环向应力的影响,最后取临界应力为气「= 0.5晉,当取 安全系数为L 5时则许用临界应力为XJK牛IM = Q.33竽。

美国APl 650中其稳定许用临界应力值(当E=A 9XlO7磅/ 平方英寸代入时)为[σJ = 0,413^t此值偏高,已接近轴压失稳 临界应力下限值(表11

*1!各种釉压失毎的Ife界应力

荷義

景小临界应力

备 注

纯釉向压力

I Ql Et    REt

% = L21 F$8

~铁木辛柯(TemShCTIkO)t小撓度理论

Sr = Ct 4 号 F £ 务

试验的下限值

σcr — Oi 346 182

~埃普涅尔KHpnerH大挠度理论压力

春舞寳时中果用_________

ff<x = t,- 35 詈5 10 ɪ

赛得SddQ试验的下限值崟抗震驍

算中采用______________

纸弯曲

% = 0∙44 务 F

伏尔米尔<B⅛∏⅛MHp)

轴压缩及环向

应力

4 = 35 号F 25

-沃卷尼克(WgniHk)日本JlS B85tn— 朋专用_____________

按本规范的抗展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实际農害的符合程 度远远高于目前美、日等国规范的计算方法,

D.5 抗曩验算

C N

α5.1 罐壁底部的最大压应力%由两部分组成:即十L和 宇*其中务为由繼体自重产生的轴向压应力,但在9度设防烈 度区嗇考虑垂直地展的影响,故乘以CV垂直地震影响系数,垂直 地震影响为品“对9度区则为*X0.9hO45加上本身自重影 £ £

,故CY=L 45。对7度和8度设防烈度区,不考虑垂直地展的 影响,⅛fc Cv = Io

M

第二项铲为由地震弯矩引起的弯曲应力,使储罐一侧产生压 应力,应为固定罐的弯曲应力,但储罐实际是浮放于环梁基础上 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翘离,从而使另一侧維壁产生更大的压 M

应力“此时罐壁最大压应力要大于固定罐的尹,故应乘以翘离影 响系数此CL表示翘离后的压应力和固定罐弯曲应力之比值“

“翘离”在过去的资料中称之为“提离"(uplift),在地震作用下 储罐底部某区段的拾起是由地震弯矩造成的,并非因罐壁受到向 上的提升力造成的,储罐发生“抬起”现象仅增加受压一侧的压应 力,并不增加抬起一侧的拉应力,故本条文以“翘离”代替了“提 离”的术语。

关于翘离的计算方法,国内外资料中提出了不少数学模型,但 其假设条件均有不足之处,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且其计算结 果和实际震害及振动试验也有矛盾,其主要问题如下:

1用现有各种数学模型计算在地震作用下各种储罐的翘离 深度均较振动试验结果为小,仅为试验结果的1/41/3(J因此低 估了被翘离的储液质量对储罐产生的压力,

2各种数学模型计算的翘离深度非常接近,但不同假设的翘 离角度差别很大(由接近甘到接近18CT),因此作为平衡反力的分 布区不等,而导致罐壁的计算压应力不等,且差异较大,

3各种模型假设的压应力在權壁上的分布及罐底地基反力 分布形状不同(三角形分布或曲线分布),导致同一平衡总力产生 的罐壁翘离压应力不等,

4各种数学模型仪考虑了静力平衡条件,但忽略了动态非线 性效应・

5 A650附录E中规定的翘离应力计算方法,在工程应用 上存在如下问题】

API 650中认为,当大于L 57时,储罐在结构 上是不稳定的,储罐必须锚固或增加罐壁厚度。用此法计算我国 系列油罐,在8度地震烈度区,表12所列出的储罐必须锚固,但实 际上并无油罐倾覆的纜害出现.

ΛU 8度地鬣烈度区需错EB的储湛

类理

DCm)

H{ m)

ti (m)

Af

D2(Wt + lVL)

浮頂

2000

14.5 •

12, 69

Ofr 007

L 58

3000

16.5

I

14. 27

0. 009

1.90

拱顶

IoOO

11,58

1058

0. 006

I ♦

L 62

注・.M —地震賴寂力矩"

WtiiI壁共同运动的備籠有效质量彳.

WL—抗M<⅝力矩的最大储液质童。

M _底圈峰墨厚度.

ManOSClggh的文献中介绍“API 650中规定的设计 谱加谚度值Ci=O. 24,当谱加速度超过0. 24g时,储罐将发生倾 ≡≡若某一特定设计谱加速度值大于0.2⅛API 65。规范要 求应将罐体锚固七 文献中也列出一些储罐,其CI均超岀0∙ 24g, 但震害中并无储罐倾覆现象(详见表13)B

»13峨墨屋成

类型

容积(π?)

DCm)

HCm)

i Im)

Ji(MPa) .

tf] (MPa)

I

拱頂

2000

15, 78

1L37

O- 008

3L 35

17, 73

拱顶

700

10.26

9.41

0, 0045

33, 96

14. 54

该文献认为∙API 650规定对浮顶储罐的动态翘离机理及导

致失稳的趋勢阐述不完善,有待改进。

API 650抗倾覆计算是按小挠度理论,并假设储罐底板存在

两个塑性较* 一个塑性较在与罐壁的连接点,另一个在罐内离罐壁 的某一距离。这种假设使位于“倾覆区”附近储罐的计算罐壁压应 力过大,问题在于罐底板的双钗梁假设与振动台试验结果不符,人 们对储液的有利作用估计不足.

由于储罐动态翘离现象的复杂性,至今尚无一种理论能够理 想地表达翘离储罐实际的动力反应;故本标准运用已经发生过的 大批储應震害记录,用统计归纳法得出翘离影响系数G ,以确定 储雌发生的翘离对弯曲应力的影响程度口此种方法与其他翘离计 算法相比,突出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切合实际。

CL值用下列方法求出:设储罐的许用临界应力cr]≈ 0.15晉,采用一定数学模型及本条文的公式计算出1964AlaSka地震1979 ImPeSial ValIey 地震和 1983 COaIinga 地 震中54台储罐的抗震承载能力(以极限地震系数知表示儿当储 罐所受实际地農系数j超过极限地震系数加时,储罐将遭受震 害S反之则储罐不受震害,如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相符,说明所用 计算方法可行.

使用极限地震系数屬求出罐壁翘离弯曲应力与固定罐的弯 曲应力相比,经统计归纳得出翘离系数CL = L 4.采用CL = L 4 来表达翘离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计算的结果符合震害实际情况 的目的。

DM.2按本规范的计算方法对国内常用浮顶罐及拱顶罐系列进 行抗震核算,其结果见表IL15.表中质用罐壁厚度为图纸上 的名义厚度.因此,表中计算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设计依据, 但从表中可以看出,容量在5000π?以下的储罐,在地震中最容易 发生罐壁下部失稳。

对于新设计的油罐,罐壁的计算厚度应取名义厚度减去腐蚀 裕量及其负公差,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应取自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附录Ao

«14地■瓠度8N类场地土厚顶■抗震校袂

项目

单位

IooOin3

2OOm3

300OIna

5000m3

IOOOOmS

200Ooltla

30000m3

SQOOOtn3

材料

■ ■ ■

Q235A

Q235A

Q235A

Q235A

Q235A

16MnR

16MnR

16MnR

D

m

12.0

14. 5

16. 5

22.0

28, 5

40,5

46,0

60.0

%

m

9.52

12.69

14. 27

14.27

15.85

15. 85

19. 35

19i 35

WW =

HlJLS

m

8_02

11.19

12, 77

12. 77

14.35

L4∙ 35

17. 85

LL 85

R

m

6.00

7. 25

8.25

11,00

14. 25

20. 25

23∙ 00

30. 00

t

m

OB 0045

Q 0065

Oi 0QS5

Oh 0115

0.0155

G 0155

0.0225

0.0315

Λ

S

3.65

4.00

4.26

4.98

5- 73

7.17

L 52

9.08

TI

3

0 124

0. 192

Oi 204

0. 203

0. 229

0,306

0. 332

0. 374

Fr

0, 664

0. 717

Oi 718

0. 605

0, 545

0.403

0.443

0.341

gtI

~kΓ

907000

184800

2731000

4854000

9154000

18486000

£9665000

50470000

m

602Ooo

1325000

1960000

2937000

4989000

7450000

BUOOOO

17210000

QO

N

1169(K)O

2574000

3807000

5705000

9691000

14471000

25523OOO

3342800

N ∙ m

4320000

12960000

21877000

32782000

62576000

93U5000

205012000

268513000

M

N

19900

296OOO

401000

667000

1065000

1596000

2898000

4960000

ɪʌɪ

m2

0.1697

O- 2962

OB 4408

0. 7953

L 3886

L 9729

3.2532

5.94D8

ɪ

0. 5091

L 073

L 8186

4. 3741

9.8942

19.9735

37.4112

89.1140

―侖

L4

L 4

L4

1-4

L 4

L 4

1,4

1.4

CTI

〔无保温)

MPa

12. 764

17. 896

17- 751

IL 331

21

7- 359

& 563

5"53

〔有保曷》

MPa

13. 826

18. 862

18. 581

IL 942

10,125

7.862

8. 986

5. 355

5

MPa

IL 302

13. 509

15i 523

IS,752

16.388

IL 534

14. 74

15.820

是果 鉴结

不合楮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m

L 105

L 132

L 150

L 158

L 166

Llo6

LISF

1.071

*15地■烈度8N类场地土拱顶Hl抗窟校核

项目

单位

4 OO m3

500m3

70

IOoOma

2000m3

30(K)JnS

500OtnJl

IoOOotnS

-丽—

.. ■

Q235A

Q235A

Q235A

Q235A

Q235A

^35A

Q£35A

Q235A

D

m

8. 288

& 983

10+ 263

IL 580

15. 781

18. 992

Ξ3B 760

31.282

Dl

m

8. 292

& 9875

10+2675

IIi 586

15. 789

19.OOl

23, 772

31+ 300

~H^"

m

8.24

& 81

9. 41

10. 58

11. 37

11.76

12, 53

Uh 07

HW = H-1.5

Tn

h 416

7. 929

& 469

9. 522

10. 233

10.584

11+ 277

12.663

R

IrL

4B 144

4. 4915

5. 1315

5. 790

7. 8905

9 496

11. 880

15.641

El

Tn

Oi 0035

0.004

OB 004

0.0055

0.0075

Oh 0085

0.0115

0.0175

m

0, 0035

0_004

OB 004

0,0045

OB 005

0.006

0.008

0. 0125

S

3B 02

3.14

3. 36

3M7

L 19

4. 64

5.26

6.16

L

S

Icinli

E 5

Q⑶

0. 147

OB 173

C-7βl

CL 191

O1

f"-

0. 756

O- 753

6 736

Oh 735

0. 652

O- 588

OB 520

0,454

rnI

400090

502520

700600

1002850

20O]530

2998340

5000070

9732300

m

302500

378400

515400

736800

1304300

1763800

3600300

44222400

Q

^ N

588000

735000

IOOlOOO

1431000

253300

8426000

5O51OOO

859 OO(X)

-布—

N B m

196It)OO

26 OOO

381500

6132OOO1

1166600

16317000

25631000

48949000

N

N

83000

109000

136000

Ξ00000

3440()0

483000

86500

1652000

N

190000

232000

2870。。

3910。。

623000

82900

1327000

2333000

TH2

0,0912

0.1129

0+1290

OB 2002

OB 372

0 5074

0. 8538

L 7208

a”

静—

OB 1889

O- 2536

0_ 3310

0. 5798

LT4677

2- 4090

5. IClS

13+ 4585

I. 4

L 4

1-4

L4

L 4

L 4

L 4

L 4

aι

〔无保温)

MPa

15.444

15.440

17. 190

15.811

12, 053

16 435

8.041

052

E

〔有保温)

MPa

ISi 617

16. 530

18. 361

IS- 765

12+ 803

11. 117

8. 579

6.448

MPa

12H 726

lɜɪ 419

11. 746

14_ 313

14h 232

13. 487

14.585

16. 857

鉴定

结果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m

。.941

O- 985

L 059

1. 110

1. 133

I- 135

IB 133

IB 123

附录E油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

1主要技术内容与API 650附录B基本相同,但有以下差 别;

2 罐基础基本尺寸要求与API 650SYJ 1016SH 3046 基本相同。

• 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