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HOD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概述




广京省职业病防治院 20206


U危害因素分类和识别

UI危害因素控制原则

分类

按来源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危害因素

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

k因素丿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 理)………•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 因素丿    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

生物 因素


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 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体等


劳动过程与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劳动组织制度和作息制度不 合理等;

职业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 当;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 理的工具等


自然环境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交叉污染

联合作用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直接原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 类459种:

粉尘类(52种,1种为开放性的,47种有限值)

化学因素类(375,1种为开放性的,339种有限值)

物理因素类(15种,1种为开放性的,9种有限值)

放射因素类(8种,1种为开放性的,均有限值)

生物因素类(6种,1种为开放性的,2种有限值但不在目录内)

其他因素类(3种,1种为开放性的,1种有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界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识别内容与方法

识别程序与重点环节

识别过程

发生

方式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立作

地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

作业 人员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人员


根据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 综合分析


生产工艺过程中 产生的危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和工作环境 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毒物、粉尘、物理性有害因素、 生物有害因素

作息时间、人机工效学、通风不 良、釆光照明不足等

影响的工作地点和工种/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常用方法

方法

优点

_________缺点_________

经验法

简便、易行

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 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

类比法

直观、可以定量

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

资料复用法

简便、易行

准确性和可靠性差

工程分析法

准确,说服力强

某些粗心或疏漏影响准确性

职业卫生调 查法

投入人力、物力大, 时间长

调查不仔细会遗漏

检测检验法

投入人力、物力大, 时间长

测定项目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 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漏

识别注意事项

识别要全面

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1资料收集调研:

A项目建设情况与设计资料;

A生产过程设计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 产品;

A生产工艺与设备;

A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

A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

A相关评价报告。

2现场调查与类比调查

A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

A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

A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

A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A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

A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

3工程分析

A涉及物料;

A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

A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

A防护设施措施;

4危害筛选

A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

A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

A接触人员多、机会多;

A特殊健康影响。

1原辅材料:

A种类与数量;

A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A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A储运、装卸;加料、投料

A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硫、

A产地(煤炭、原油);

A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示例

单元

名称

主要成分

状态

消耗 量(t/h)

年耗 量(t)

运输方 式

来源 或去向

装卸 方式

装卸 周期

脱硫除尘单元

生石 灰

CaG 90%, MgO<5%, SiG2≤2%

粉末, 粒度 0.5mm

1.5

12000

罐装车

外购

人工

接驳

16d

脱硫 灰

CaSO343%, CaCO322%,CaSO412 %,Ca(OH)24%,飞灰 14%

粉末,

粒度

≤1mm

1.8

16200

罐装车

外卖

自动 下料

7.5d

脱 硝

液氨

NH3纯度99.6% ,油水 0.4%,H2S5μL∕L

液体气 化为气 体

0.06

480t

管道

广州分 公司液 氨系统

自动 输送

单 元

催化 剂

TiO2为载体,活性成 分WO3 V2O5 ,SO2 SO3<1%

粉末

初装量47.5t

罐装车

外购

机械 装卸

3yr

2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A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A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A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及手工作业。

3产品副产品

A种类、数量;

A形态;

A包装、储运;

A废品废物(废气、废液、废渣)。

物料平衡一一去向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举例

行业 主要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机械 噪声,高温,振动,紫外辐射、电离辐射、有机溶剂,酸, 制造 碱,锰、镍、铬及其化合物,CO,NOx、03、电焊烟尘、矽 尘、金属粉尘

电子 噪声、高温、有机溶剂、锡及其化合物、铅、X射线、通风不 良、交叉污染

纺织 噪声、DMF、其他粉尘、棉尘、有机溶剂

制衣

食品 噪声、其他粉尘、有机溶剂、通风不良

加工

尘毒防控技术优先选择顺序

■低毒代替高毒,无毒代替有毒, 控制、消除有害物质源头

■改善工艺与作业方法,工艺角度 防止扩散(湿式)




物料替代

工艺变革




■密闭自动化防止扩散;隔离避免 直接接触;通风净化控制浓度

B个体防护,避免进入人体

■建机构和制度,规范操作,减少 危害


物理因素防控技术优先顺序


f采用不产生有害能量或产生较少的机械设备........................

变更工.艺、....材料以及作业方法.,.降低有害能量水平.

利用吸收材料遮.蔽有害能量发生源.......................................................

将劳动者与有害能量发生源隔.离...............................................................

“个体防护用品............................................................................................................................

缩短作业时间等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谢谢,

请批评

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