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8471—2010
代替 JB/T 8471—1996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OUePtOnCe regulation far bag filter erection
2010-07-01 实施
表2管道安装极限偏差、公差和检查方法.........................:.
-⅝ < ɪ * -
刖 ≡
本标准代替JB/T8471—1996《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本标准与JB/T 847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内滤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的解释,取消了原标准中袋式除尘器、使用现 场、除尘器安装等的解释;
— 对表1 “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的内容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对表3名称改为“管道安装极限偏差、公差和检查方法”,内容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增加了表5 “钢平台、梯子、栏杆安装允许偏差”的内容;
——对原标准中的4.3.3的焊接要求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并增加对所有的密封焊缝100%作渗漏检 验的要求;
——对原标准中的表5 “滤袋检验要求”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将附录D “滤袋安装拉紧力理论计算 值”公式引用至本标准43.6章节;
——为确保袋式除尘器的加工制造质量,本标准中增加了 43.21章节,明确除尘器主要构件杜绝在 施工现场加工制造的要求;
——对原标准中的第5章的有关章节进行了调整,本标准中增加了 5.6,对高处作业作出了规定;
——对原标准中的第6章的有关章节进行了调整,本标准中根据原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分类单列了 有关的章节,增加了 6.5滤袋和滤袋附属装置、6.6分气箱与喷吹管、6.10袋式除尘器预喷涂 等有关章节,并增加、修正与补充了有关内容;
——电气、仪器安装的4318增加T “电缆线路的安装应符合GB 50168的规定;接地装置的安装 应符合GB 50169的规定;盘、柜的安装应符合GB 50171的规定;电气照明装置的安装应符 合GB 50259的规定;母线装置的安装应符合GBJ 149的规定”;
-一删除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D引用至43.6章节;
——修改了部分技术指标与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lFE3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 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国忠、胡汉芳、姚宇平、郑奎照、沈卫星、沈国荣。
本标准委托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rr 8471—199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袋式除尘器安装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施工安全技术、安装验收规范和性能检 验。
本标推适用于袋式除尘器的安装(以下简称除尘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件(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985.1—2008, ISO 9692-1: 2003, Me)D)
GB/T985.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 985.2—2008, ISO 9692-2: 1998, MOD)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608高处作业分级
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査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3805特低电压(ELV)限值
GB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
GB 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
GB 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4208~2008, IEC 60529: 200L IDT)
GB 491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ZT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GBrr 5465.2—2008, IEC 60417DB:
2007. IDT)
GB 5725安全网
GB 6095安全带
GB 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fT 6719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
GB 7059便携式木折梯安全要求
GBiT 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8923—1988, eqv ISO 8501-1: 1988)
GB 9078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171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J/T 324—200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JB/T5000.12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
JBfr 5911—2007电除尘器焊接件技术要求
JB/T5917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内滤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 inside filtration SeCtiODaI compartment FeVerSe air bag fixation
袋室为分室结构,釆用内滤式滤袋,利用阀门逐室切换气流,在反吹气流作用下,使滤袋缩瘪与鼓 胀发生抖动来实现清灰工作的袋式除尘器.
4安装技术要求
4.1安装技术文件和图样
4.1,1除尘器安装应有安装技术文件、安装图样以及货物清单明细表。
4.1.2技术文件应包括资料清单,除尘器产品合格证,机械结构和电气、仪表、滤袋安装的技术说明 书,装箱清单,重要配套件外购件检验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等。
4.1.3安装图样应符合相关制图标准的规定。
4.1.4新建除尘器安装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按“先安装除尘器、烟气预处理器和通(引)风机,后安 装管道、除尘阀门、管道支架和附属设施”的程序,科学组织安装工程。大型除尘器箱体因运输条件与 结构原因允许分体交货。设备空载试车合格后,再进行涂装和保温工作。
4.1.5安装单位应按4.1.1〜4.1.4要求编制安装实施细则、施工技术流程图、施工安全技术章程等有关 技术文件。
4.2除尘器安装前的准备、清理、检査及保养
4.2.1除尘器安装前的准备、清理、检查及保养应由安装单位在安装任务下达后,安装施工前完成。
4.2.2按交货清单和安装图样明细表清点检査零部件,缺损件应及时处理,更换补齐。
4.2.3除尘器零、部件中凡需运转、转(滑)动部件均应清洗、注油润滑防护。
4.2.4各零部件在安装前都必须按图样和本标准要求进行检查,发现因运输、装卸、存放过程中产生 变形的应作整形和校正,并重新涂刷防锈漆,保养完毕后应恢复原标记。
425应对设备基础进行尺寸和位置的检査,允许偏差见表h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返工处理直至验收合格。
表1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
目 |
允许偏差 mm |
1 |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_____________ |
______±20______ | |
2 |
一 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
________-20________ | |
3 |
平面外形尺寸 凸台上平面外表尺寸 _______ 四穴尺寸 ______ |
±20 -20 ______±20______ | |
4 |
平面的水平度 |
_______5⅛_______ |
5 |
(包括地坪上需安装设备部分) |
全长 一 |
K) |
表[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续)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_____mm_____ | |
5 |
铅垂度 |
_______⅜*_______ |
5 |
_______⅛⅛_______ |
20 | ||
6 |
预埋地脚螺栓 |
标高(项端)— — |
______+20______ |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
_______±2 | ||
_中心位置_______ |
±20______ | ||
深度______ |
0 | ||
孔壁的垂直度____ |
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 | ||
标j⅝ , |
_________z5_________ | ||
中心位虹 J |
_______±s | ||
水平度(带槽的锚板)每米一 |
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 | ||
水平度(带媛孔的锚板)每圣: |
2 |
4.2.6有特定要求的电气设备和仪表可由供需双方商定检査保养事宜。
4.3除尘器安装与施工
4.3.1除尘器安装与施工应符合GB 50205和本标准4.1的规定。
4.3.2除尘器安装与施工过程中,构件的吊钩以及防构件变形的支撑件,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拆除,不 得留有痕迹。
4.3.3焊缝形式及尺寸必须符合GBfr 985.1、GBfr 985.2的要求,焊缝质量应符合JB/T 5911—2007中 4.3的规定。所有密封性焊缝100%做焊缝渗漏检验。
4.3.4除尘器管道安装极限偏差、公差和检査方法见表2,除尘器安装极限偏差、公差和检查方法 见表3»
____________表2除尘器管道安装极 |
限偏差、公差和检查方法___________ | ||
项次 |
项目 |
极限偏差或公差 _______mm_______ |
检验方法 |
1 |
入口管道与各滤袋室中心线 |
_______ ±10________ |
挂线用尺检査 |
2 |
入口管道中心标高 |
___________±1。’ |
____用尺检査 |
3 |
调节阀水平底 |
2/1 000 |
用水平仪检査 |
4 |
出口管道中心线 |
±10 |
挂线用尺珞査-一 |
5 |
出口管道中心标高 |
土10________ |
用尺检査 |
表3除尘器安装极限偏差、公差和检査方法
项次 |
项目 |
极限偏差和公差 mm |
检验方法 |
1 |
立柱纵、横向中心线 |
土 2,5 |
「 挂线用尺寸检査 — |
2 |
______立柱底板标高 |
±2.5 |
用水准仪宜尺检査 |
3 • |
立柱垂直度 |
1/1 OOO |
挂线用尺检査 一 |
4 |
横梁(第一层)标高 |
______±5 |
____水准仪用尺检査____ |
5 |
横梁(第一层> 中,珞 一 |
1/1 000 |
______用尺检査______ |
6 |
横梁(第一层)对角线之差 一 |
1/1 000 |
用尺检査 —~ |
7 |
灰斗中心线 |
______±5______ |
-挂线用尺检査 一~ |
8 |
进岀口法兰纵、横向中心线 |
______±20 |
挂线用尺检査^~ |
9 |
灰斗出口标高 • |
±5______ |
____水准仪用尺检査____ |
表3除尘器安装极限偏差、公差和检査方法(续)
项次 |
项目 |
极限偏差和公差 mm |
检验方法 |
10 |
____灰斗上下口几何尺寸 |
______±5______ |
______用尺检査 |
11 |
进出口法兰几何尺寸 |
±5 |
用尺检査 — |
12 |
一 进出口法兰端面垂直度 |
2/1 000 |
用线坠、金属直尺检査 |
13 |
吊架中心线与滤袋短管中心线同袖度 |
_____桩 |
用线姦 每组吊架上检査两个厂 |
14 |
喷吹管管嘴中心线与滤袋中心线同藏 |
用线坠在每组滤袋上检査两个点 |
4.3.5焊件必须组对成焊时,壁(板)的错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管子或管件对口,内壁齐平,允许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最大错边量小于Imm;
•容器类部件,构件组对焊接允许错边量见表丄
表4构件组对焊接允许错边量
单位:ππn
焊缝 |
壁厚t |
错边量 • mm |
纵焊缝 |
t |
(Hr不大于3 |
环焊缝 |
≤6 |
0.25/ |
>6 〜IO |
0.2/ | |
>10 |
0.Π+l不大于4 | |
______________单面焊缝根部______________ |
不大于2 |
4.3.6除尘器所有连接法兰均应衬以密封材料,损坏的密封材料必须更换。密封材料的接头处一般釆 用斜接,并涂以密封胶,方可连接安装。
437安装除尘器两连接法兰中心对位偏差不得大于螺栓直径的1/6,经调校不能对位的部件和构件的 螺孔,允许使用找止棒(接合冲头)强制对位后套入螺栓紧固。有防松结构的连接必须按图样规定装好 紧固防松元件。
4.3.8除尘器构件间釆用焊接又有螺栓预定位紧固的,应先按4.3.7方法定位后再按图样要求焊 接。
4.3.9管道、阀类、输灰机安装前,应认真检査并清除内部杂物和污垢•
4.3.10除尘器钢平台、梯子、栏杆安装应符合GB 4053.1-4053.3的规定。钢平台、梯子、栏杆安装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钢平台、3 |
怫子、栏杆安装允许偏差_______________ |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ɪnm |
测量方法 |
1 |
平台高度 |
±15 |
用水准仪直尺检査 |
2 |
平台梁水平度 |
Lt∖ Ooo) ≤20 |
「用水准仪直尺检査 |
3 |
平台支座垂直度 |
JWl 000, ≤15 |
用经纬仪或挂线和崟商直尺检厂 |
4 |
承重平台梁侧向弯曲 |
m 000, ≤ιo |
用挂线和金属直尺检査 |
5 |
承重平台梁垂直度 |
H7250, ≤15 |
用挂线和金属直尺检査 一 |
6 |
直梯垂直度 |
L/1 000, ≤15 |
用挂线和金属直尺检査 |
7 |
一栏杆高度 |
±15 |
____用金属直尺检査____ |
8 |
栏杆立向间距 |
±15 |
用金属直尺检査 |
4.3.11除尘器清灰、差压和控制气源管道系统的气动元件,执行元件(气缸、脉冲阀),控制阀类的 安装应符合安装技术文件规定,不得进、出口倒装。其中气源管道的连接应符合GB 50235规定。
4.3.12安装的滤袋框架应符合JBZT 5917规定。
4.3.13滤袋安装应符合安装技术文件规定方法,套袋接管、滤袋框架必须光洁平整,装袋现场严禁烟 火,严禁在濾袋上坐、卧、踩、踏。
4.3.14套袋接管在使用现场组焊时应符合安装图规定坐标尺寸,焊缝应按本标准4.3.3规定。套袋接 管的垂直度允差2 mmO
4.3.15濾袋安装前必须逐个检査外观质量,完好无损方可安装。
4.3.16不管滤袋有无框架,装袋均不能扭曲,袋口不得有皱折。严密封紧袋口,绷紧滤袋表面,内滤 式滤袋有卡环的应抱紧,吊装到位后应按表6要求检査,按内滤式滤袋安装张紧力理论计算公式[见式 (1)]的要求调整张紧力。
表6滤袋检验要求
检验项目 |
要 求 |
______检验方法______ |
几何尺寸 |
符合HJ/T 324—2006要求 |
用熨斗在缝线处熨一次后用金属直尺测量 |
滤袋外观 |
无明显色差`,无破损,无油污藁质 |
目测 |
装袋 |
不扭曲,无折、平直 | |
一袋口密封无缝隙 - | ||
张紧矗紧藝 | ||
垂直度 |
—按技术文件要求 |
用铅锤吊挂中心每个滤袋室抽检4个 |
张紧力 ― |
一一按技术文件要求 |
逐袋手感检验用拉力计和弹簧秤抽检5% |
滤袋安装后,拉紧力应符合式(1)规定或按设计要求:
P+0.009 81m,5+ ⅛n WFWP+0.00981 屛出+ F編...........................(I)
式中: F—张紧力,单位为N: P一单条滤袋重,单位为N; ml——滤袋的容尘量,单位为g∕m% S一滤袋内表面积,单位为ι√; ⅛n. ——最小预拉紧力,最大预拉紧力,单位为N。
注:式中皿引自GB 12625。 预拉紧力按式(2)、式(3):
碓=KffltoDMOO ...........................................(2)
qaκ=3兄/300......................................... (3)
式中:
K—滤袋单位长度拉力(Kmin=I5N∕fh, KmaX=25N/m);
D—滤袋直径,单位为mm;
L——滤袋长度,单位为mm:
300——验时的滤袋直径尺寸,单位为mmO
4.3.17清灰机构、输灰机、减速器、排灰阀等运动部位安装应符合技术文件和有关机械设备施工 规范。
4.3.18除尘器电气、仪器安装应符合本标准4.1.1和4.1.2规定外,电缆线路的安装应符合GB 50168 的规定;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GB 50169的规定:盘、柜的安装应符合GB 50171的规定;电气照明
装置的安装应符合GB 50303的规定;母线装置的安装应符合GBJ 149的规定。
4.3.19除尘器安装焊接完毕并检漏验收合格后,补涂底漆、面漆、漆膜颜色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外表面干漆膜总厚度不少于80 μmo
4.3.20除尘器在吊装时应吊点重心准确,避免吊绳损伤漆膜和部件。
4.3.21除尘器主要构件应杜绝施工现场制作,避免因装备与机具的不足,降低设备的加工制造质量, 从而降低除尘器的技术性能。
5施工安全技术
5.1施工单位必须把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放在首要地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由单位领导人负 责贯彻执行。
5.2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员和专职起重工作员监督安全施工。
5.3施工人员应经过安全学习培训,合格后才能允许上岗作业。
5.4施工区域应按GB 2894设置安全标志,按GB 5725和GR 6095设置安全网、使用安全带。
5.5施工、安装中使用的设备、梯子、工具、绳索均应符合GB 7059.1. GB 7059.2、GB 7059.3和GBzr 3787的规定。
5.6高处作业应符合GB 3608的规定,高处作业人员不能有高处作业禁忌症。高处作业要系安全带, 挂安全网。高处吊装作业,指挥与操作责任分明,联系方式统一,事故应急预案到位,监控设施得力。 5.7焊接施工时应防止焊接触电、弧光辐射,焊机接线应有屏护罩,插座应完整,必须装有接地线, 绝缘电阻NlMQO
5.8施工供电必须符合电气安全技术规定,有安全电压要求的设备应符合GBzr3805规定。
5.9安装场地的最低照度不低于20 Ix。场地照明部5%,照明器安装高度W2.4m时,照明电压W24V。 在有封闭口的设备内施工,应使用电压V12V的安全行灯或手电,禁止釆用明火。
5.10除尘器涂装施工应符合GB 6514规定(I
5.11安装施工应根据气候环境状况制定并实施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规定。
5.12除尘器安装完毕应按GB2894规定重新设置安全标志。电气图形符号符合GR/T5465.2的规定。
6安装验收规范
6.1连接与安全
6.1.1除尘器各部件、构件之间可卸式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有紧固件滑扣、坏牙、超长露头(允许露 头3〜5个螺距)、欠位防松等缺陷。
6.1.2除尘器各部件、构件应按分体交货状态及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进行永久性焊接。
6.1.3除尘器起动使用后,结构、通道无颤抖振动现象。
6.1.4安全设施无隐患,安全标志明确,安全用具齐备。
6.2安装精度与外观
6.2.1除尘器安装精度和连接部位坐标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
6.2.2除尘器外观涂漆颜色应一致,不得有漆膜发泡、剥落、卷皮、裂纹等涂装缺陷•
6.3防漏与密封
631除尘器各连接法兰和检修门、阀类、阀门封口填料应密封完整,均不得有漏损现象.
6-3.2密封防漏应满足除尘器漏风率性能要求。
6,3.3有气压控制要求的气源管、压差管连接应可靠无泄漏。
6.4运动机构
6.4.1所有阀门、检修门安装后必须启闭灵活。
6.4.2设备运转前应反复检査,不得有工具、棉杂物、残留焊条等堵塞通道,通电运转正常。
6.4.3排灰阀安装前,清灰机构、减速器、输灰机、安装后应清除杂物、电动机通电点动时应观察设 计转向是否正确,手动和电动均应轻松灵活,润滑通惕,然后进行8h空载试运转.运转后温升不高 于40 -C,且密封性好、无渗漏现象。 '
6.4.4运动部位试车时严禁非指定人员乱动开关、阀门、控制按钮。
6.5滤袋和滤袋附属装置
6.5.1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应符合HJ/T 324—2006的规定。滤袋安装后,检验应符合本标准表6要求。 内滤分室反吹类除尘器的滤袋按本标准4.3.16要求调整张紧力。
6.5.2滤袋吊挂装置外观要求光滑,袋帽不得有飞边、毛剌等影响滤袋使用效果和寿命的缺陷,袋帽 直径误差不大于1.0 mm,滤袋吊挂装置调整应灵活,并能准确定位。
6.6分气箱与喷吹管
6.6.1分气箱安装验收合格后,应清除内部埠渣等杂物将脉冲阀安装到位,并对各阀逐个进行喷吹试 验,每阀喷吹不少于三次,并确认喷吹正常。
6.6.2分气箱和喷吹管与上箱体组装时,应严格保证喷吹管与花板平行,全长平行度不超过2 mm,并 使喷管嘴的中心线与花板孔中心线重合,其中心位置偏差应小于⅞S2mm,
6.6.3脉冲阀及电磁阀应有防雨保护措施。
6.7试压検验
6.7.1除尘器试压检验满足设计压力要求,试压检验时,箱体壁板不得出现明显变形和振动现象。
6.7.2除尘器压缩空气和液压系统应试压检验耐压强度。试验压力为正常工作压力的1.5倍。
6.8电控与仪表
6.8.1电控盘柜和电气负载设备的外壳防护应按GB 4208,户内达到防护等级IP30级,户外达到防护 等级IP55级。
6.8.2电控盘柜、仪表检验按有关安装技术文件调试,调试合格后联机连续试运转不少于8 h°
6.S涂装
6.9.1袋除尘器涂装前应将表面的铁锈、残留物、油污、尘土及其他脏物清除干净。除锈方法和除锈 等级应符合GB/T 8923的规定,当使用喷砂或抛丸除锈时,其除锈等级不低于Sa2.5;当使用手刷或动 力工具除锈时,除锈等级不低于St2。
6.9.2分体发运现场安装的大型袋除尘器,在现场涂最后一道面漆。漆膜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应有 发脆、剥落、裂纹、卷皮和刷痕等缺陷,厚度不得小于30μm.
6.9.3袋除尘器漆膜厚度的检验用漆膜測厚仪,检验点在每平方米中不少于两点。
6.9.4漆膜附着力的检验按JBrT 5000.12的规定进行。
6.10除尘器的預喷涂
6.10.1对用于燃煤锅炉、焦炉、垃圾焚烧等治理含有酸性、粘性烟气的袋式除尘器,应在负荷试车前 进行预喷涂工作,预涂灰的粉剂可釆用粉煤灰或熟石灰。
6.10.2预喷涂时,以下条件应同时满足方为合格:
a) 在设计过滤速度下过滤仓室阻力增加300 Pa〜500 Pa;
b) 除尘器首次预喷涂后,应检查涂灰效果,确保预喷涂剂均匀覆盖于滤袋表面,如果未达到要求, 继续喷涂,直至满足要求;
C)预喷涂过程中及预喷涂完成后不得清灰,直至除尘器正式投入运行,否则应重新预喷涂; d)当所有仓室涂灰完成后,开启过滤仓室的进、出口挡板阀,除尘系统方可进入热运行。
7试验方法与性能检验 7.1除尘器出口粉尘排放浓度、设备阻力和漏风率的测试应符合GBZr 6719的规定。除尘器性能测定 可在调试合格投运1 50Oh后或合同规定时间内进行测试。
7.2除尘器的漏风率是除尘器的出口风量与入口风量之差和除尘器的入口风量的比值。漏风率在 除尘器正常过滤情况下测得,测试时应尽可能保持系统负压的稳定。测试条件是除尘器净气箱内 负压为2000爲。当负压偏离时按式(4)计算:
ε = 44.72 X eɪ /........ *.............. (4)
式中:
E 漏风率,(%);
£1——实测漏风率,(%);
P—净气室内平均负压,单位为Pa。
7.3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值应满足 GB 4915、GB 13223、GB 13271、GB16171、GB 16297、GB 9078 中关于烟(粉)尘排放限值的规定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或合同规定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