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 340.30
C 73
备案号:38154—2013
AQ/T 6110—2012
Standard on US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OPen-CirCUit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 for industrial SerViCe
2012-12-10 发布
2013-03-01 实施
.l⅜∕... - 1 —
刖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梅思安(中国)安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宝亚安全装 备有限公司、上海全中安防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吉祥德尔格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华瑞科力恒(北京)科技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宇、贾鸥、石凯、姚海峰、张守政、高哲宇、王正琛、赵磊、赵红义、李冀川、文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
3管理与培训
件。凡是不注
GB 3836.
GB 3836.
GB 5099
O
期
性气体环境
炸性气体环境 无缝气瓶
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j 气体气瓶充装规
期检验与评定
呼吸
复合气瓶
式消防空
装置
的引用文件,仅
凡是
亍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第1
式正压空气厩
市公
I用文件,其最新版才■
设备
电气设:
呼吸器)的管理、使用、维护、定期
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devices-Compressed air
使用单位应通过健康、安全与环
本标准规定的条款得以实施。
3.2使用单位应选择国家认证合格的空气呼吸器。进口的空气呼吸器应有商检合格的标志或证书。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自给3 技术检测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
业等行业中使用的空气呼吸
本标准不适用于濟防用 Sl呼嚥器*
下列文件对仟本素件的应用是必不可J≡
:通用要求
4部分:本质安全型“i
钢
钢
永
6
GB 130041
GB 14194]
GB/T 165
GB 17264
GB/T 18661—20
GB 24161 吸
GA 124—200 正
吸
给开路式压缩
BS EN 12021 for breathing apparatu
3. 1
呼吸防州■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系有
3.3使用单位根据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评价制定呼吸保护计划,完成以下工作:
a) 建立空气呼吸器技术档案。
b) 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C)定期对空气呼吸器管理情况进行维护、检查、检测。
3.4空气呼吸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a) 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
b) 空气呼吸器技术性能登记表。
C)空气呼吸器基本性能核查记录。
d) 日常使用、检查和维护的记录。
e) 空气呼吸器的定期技术检测证书。
f) 气瓶的定期技术检盹证书。
3. 5根据工作场所风险识别扁环境安全评价结论,依据GB/T 18664—2002第4章规定,按照工作场 所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毒性程度的等级、浓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配相应的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 监测仪器。当生产工艺有较大变动时还应重新评价。
3.6在危险性工作场所中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程度、可能达到的最高浓度配备足够的空气呼吸器并 考虑以下原则:
a) 在缺氧工作场所,应按作业岗位额定人数每人配备一套。轮换作业可按实际作业人数每人配 备一套。
b) 工作场所存在风险且距离较远不便携带,应在该工作场所配备。多个工作场所存在风险但相 距较近,应选择便于取用的地点集中配置。
C)在设定的逃生通道处设置存放点。
d)使用频次、气源容量和备用气源数量。
3.7使用单位应采取告知、培训、监护作业等方式,保证任何使用者都能够安全、正确地使用本单位提 供的空气呼吸器。
3.8使用人员应进行以下技能培训,经本单位实际考核合格。
a) 本岗位配备的空气呼吸器结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了解各部件的原理与性能。
——正确识别空气呼吸器及气瓶上的相关标识。
——掌握空气呼吸器部件组合及着装带调节方法。
——掌握面罩佩戴密合性检查方法及呼吸是否顺畅的检查方法。
——掌握气瓶内剩余气体能够维持呼吸的时间。
——能在60 S内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
——掌握保持平稳呼吸,延长有效使用时间的方法。
——了解佩戴空气呼吸器操作时与其他人员配合作业的注意事项。
——了解与其他防护用品配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b) 了解所佩戴的空气呼吸器与工作场所危害物质的适应程度及各种浓度允许的工作时间。
C) 了解与本岗位有关危害物质的性质及防护知识。
4使用、维修、保管与报废
4. 1使用
4. 1. 1佩戴后产生不良生理或心理反应者在作业时应慎用空气呼吸器。
4. 1.2根据预判作业时间,备足备用气源。若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应釆用气瓶组或其他型式空气呼 吸器。
4. 1. 3压力表应固定在肩带易观察的位置上,并随时观察,掌握作业时间。
4. 1.4尽量保持平稳呼吸,防止过快消耗压缩空气。
4. 1.5使用空气呼吸器时应两人以上共同作业,相互监护。
4. 1.6进入密闭环境或有限空间作业,应同时配备通信设备,保持与外部的联系。监护指挥人员要控 制使用时间,及时提醒作业人员撤离工作现场。
4. 1.7应考虑佩戴者面部异常、毛发特征等影响面罩密封的因素。
4. 1.8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气瓶阀,防止泄漏瓶内压缩空气。
4. 1. 9紧急救援时,应佩戴可供两人或多人呼吸的空气呼吸器。
4- 1. 10使用中岀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撤离有害环境:
a) 空气呼吸器报警。
b) 呼吸时感到有异味:
C)出现咳嗽、刺激、憋气恶心等不适症状。
d) 安全泄放装置排气。
e) 部件损坏。
f) 压力表出现不明原因的快速下降。
4. 2 维护
4. 2. 1由使用者或经过培训的专门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4. 2.2空气呼吸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或消毒,并定期清洗。清洗和消毒应优先釆用制造商指定或 推荐的清洗方法,使用其推荐的清洗剂和消毒剂。
4. 2.3按照说明书要求检查更换易损件。更换面罩、密封件、导管等零部件应使用原制造商指定的配 件或在制造商指导下进行。
4.2.4空气呼吸器清洗流程和方法参见附录A。
4.3保管
4. 3. 1在方便使用者佩戴的固定位置存放空气呼吸器并设置醒目标志。
4.3.2及时更换有故障或超过检测期限的空气呼吸器。无法及时更换时应与完好的空气呼吸器分开 存放,并有明显禁用标识。
4. 3. 3使用后未清洗消毒或怀疑有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应在指定位置标记,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并保证 与清洁的空气呼吸器分开存放。
4. 3.4气瓶检验、充装时,应及时补充备用气瓶。
4. 3.5空气呼吸器的保管环境:
a) 应保存在温度为0 °C〜30 °C的封闭干燥的保管柜中。注意防止潮湿,避免日光直射。有取暖 设备时,距离取暖设备应大于1.5 mo
b) 应放置在清洁通风的环境中。
C)保管环境不应使空气呼吸器产生物理、化学破坏,不允许造成背板和面罩变形。
4.4 修理
4.4. 1修理部门应取得制造商的授权。修理人员应接受制造商的专门培训,方可从事空气呼吸器修理 工作。
4.4.2修理部门应完成的工作程序:
a) 空气呼吸器的清洗、消毒。
b) 故障修理。
C)修理后应按表2校验空气呼吸器技术指标。但校验不能代替定期技术检测。
d)修理后应对修理日期、修理部门名称等信息进行标识。
4.5报废与处置
4. 5. 1空气呼吸器符合下面条件之一即应报废:
a) 达到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年限。
b) 使用中频繁出现故障,经修理无法达到表2规定的技术指标。
C)定期技术检测机构经检测认定应报废。
d)因使用或存放环境过于恶劣等原因,使用单位认为应当提前报废。
4.5.2报废的空气呼吸器应标识并进行破坏处置。
4. 5. 3报废零部件弃置不应破坏环境或被重新使用。
5检查与检测
5. 1基本性能核查
5. 1. 1
a)
b) C) d)
新购空气呼吸器投入使用炒 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少4 目视检查:外表面夕 结构紧凑,应能 豪作呀!焰 配件齐全。/ /
以下要求进行基本性織務
--
与佩戴者接触的零件表面页 ⅛½小通道。
将核查记录存档备查:
企惬刺。
e)逐台进行呼興验卢査空气禪嚷器能否正常1.作,
5. 1.2基本性能核昭格4空气呼吸器应:1^^^^^^^
5.2使用前的检
使用者在
a) |
空气呼% |
b) |
打开气彳 |
C) |
检查各, |
d) |
检查面4 |
e) |
检查供" |
f) |
检查警报 |
5. 2. 2
空气呼吸靈
F戴咿如下方法(紧≡Γd) J)项)检查: 器外*有无损坏并核卜标识是否
阀,巾空气呼吸器供稳定后检查气瓶压力。 ∣3j
接神位是否漏气。关闭气指示值下降寸曷 [与咖的密封性。戴s,无漏气现#P 性将供气阀与乎吸顺畅。/Q 。*察压力表值在5 M<⅛ 6 MPa时警报器鸣响。 ∕φj
R符X要求,使用者应立即报告空气呼吸器管并及时仁1
效使用期内
过 2 MPao
5.3日常检查
5. 3. 1空气呼吸器日蠻查晚用单壇管理人员 呼吸器的使用频度和使版境政增尷^
5. 3. 2
a)
b)
C)
d)
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
使用前检查的各项
各组件不应有严重变形、^ 面罩密合框与佩戴者面部应证答
面罩视窗应具备防雾功能,清晰度良好』
,每月至少检査
用单位可根据空气
e) 所有组件不允许有老化、开裂、异常收缩、脱胶、脆化现象。
f) 气瓶外表面无变形、脱层、鼓包、暴露纤维等缺陷。气瓶阀输出端螺纹无损坏。
g) 试验供气阀自动正压装置可保证空气呼吸器面罩内正压供气。
h) 减压器输岀压力调整装置设置的锁紧装置有效。
i) 检査导气管、供气阀、减压器、面罩、背板及气瓶的使用年限及定期技术检测标识。
j) 保管条件符合4. 3要求。
5. 3. 3发现不符合项应及时更换,或送检测、修理部门进一步检査处理。
5. 3.4日常检查后应记录检查结果。
5.4定期技术检测
5. 4. 1使用单位应制定年度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在用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 为每年一次。
5. 4. 2在用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机构由使用单位、制造商或第三方检测服务商按以下要求建立:
a)定期技术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工作流程。
b)有经过空气呼吸器检测技术培训的人员。
C)
d)
有压力表校准资质及校准人Ek 定期技术检测设备:
1)
空气呼吸器检野T不少于 C.4要求。/ /
o检测仪器技术指标符合附录
2)
5. 4. 3
5. 4. 3. 1
a)
b)
检测用气戶;装!
清洗设/套/
空气呼吸彎
审查原诺
出厂合
3)
期
'证或&量证明文件。
检测的
5. 4. 3. 2
维修部/]出座的空气呼吸器修理;术
定期
側外观检查项目磐I
Io
表1定期技
N外观检查项目表
序号
件名
小査项目与要求
a)橡胶件不应有明显的永久变形。
B) 视窗浙短;
C) 带、许有老
d) 佩
e) 佩!
f) 固j
■同部轮廓紧密贴合,无成 行正常对话。
收缩、脱胶、 吊感。
背板
a) 不允用的变形。
b) 不允矗老化,想IU
着装带
件不允许有整股纤维断裂,M C)配律并金。
不允许变形和开裂。
导气管和接头
a汪囈臀。不允许有老化漏气现缓 b)接形,插拔、锁紧轻松―
供气阀和减压器
a) 不允许有变形和开裂现象。
b) 各功能按键活动有效。
警报器
a) 不得有松动和变形现象。
b) 电驱动警报器应符合GB 3836. 1中EXia ∏ C T4级,用于矿山开采业时应符合 GB 3836. 4中EXia I级的规定。
压力表
a) 外壳橡胶护罩不允许有老化、龟裂。读数清晰可辨,表面不应有水雾。
b) 压力表配有电源时应符合GB 3836. 1中EXia ∏ C T4级,用于矿山开采业时应 符合GB 3836. 4中EXia I级的规定。
C)在暗淡或黑暗的环境下,应能读出压力指示值。
5. 4. 3. 3按使用空气呼吸器的基本要求,选取GB/T 16556和GA 124的相关测试项目进行定期技术 检测,具体项目和技术指标见表2o
表2定期技术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技术指标 | |
1 |
整机气密性 |
压力表1 min内的下降不大于2 MPa | |
2 |
静态压力 |
0~500 Pa并小于呼气阀开启压力 | |
3 |
警报 器性 能 |
报警压力 |
(5. 5±0. 5)MPa |
报警声强 |
不小于90 dB(A) | ||
平均耗气量 |
不大于5 L/min | ||
4 |
呼吸 阻力 |
气瓶额定压力至2 MPa 呼吸频率40次∕min 呼吸流量IOO L/min |
吸气阻力不大于500 Pa,呼气阻力不大于IOOO Pa |
气瓶压力2 MPa至1 MPa 呼吸频率25次∕min 呼吸流量50 L/min |
吸气阻力不大于500 Pa,呼气阻力不大于700 Pa | ||
5 |
压力表校准 |
精确度等级不低于2. 5级 |
5.4.4 试验方法见附录C。
5.5气瓶检验与充装
5- 5. 1空气呼吸器气瓶应按规定送有资质的气瓶定期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
5. 5.2气瓶压力不足应立即送交气体充装站充装压缩空气。
5. 5. 3气体充装时应釆用大气直接压缩充装,不允许用氮、氧气体混合充装。
5. 5.4气体充装后应静止一段时间,待冷却至室温时,气瓶内部压力不应低于额定压力的90%。
5. 5.5空气呼吸器气瓶检验与充装要求参见附录B。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空气呼吸器清洗方法
A. 1登记与标识
A. 1. 1空气呼吸器的面罩及其他零部件每次使用后应清洗和消毒。
A. 1. 2空气呼吸器零部件清洗之前宜逐台登记。
A. 1.3空气呼吸器零部件清洗之前应按表1进行外观检查。
A. 1.4将空气呼吸器减压器组件、着装带组件从背板上分解开,将各部件标识,以防混乱。
A.2清洗方法
A.2. 1着装带组件的清洗
A. 2. 1. 1将污损的织带部件放入洗衣机的清洗液中洗涤40 min;常温清水漂洗2次,每次2 mino
A. 2. 1. 2烘干(或晾干)织带部件,烘干温度不大于50 °C ,时间30 minO
A. 2.2背板、面罩的清洗
A. 2. 2. 1面罩清洗前拆下呼气阀片、吸气阀片、口鼻罩,通话膜片,做好标识单独清洗。
A. 2. 2. 2清洗时注意标识不允许损坏,否则应事先移植标识。
A. 2. 2. 3分离的背板、面罩等部件放入清洗液浸泡30 minO
A. 2. 2. 4将浸泡后的背板、面罩部件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常温清水冲洗2次,用毛刷将清洗液清洗 干净。
A. 2. 2. 5背板部件应晾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不允许烘干、曝晒。
A. 2.3零部件的消毒
需要消毒的零部件按A. 3处理。
A. 3消毒方法
A. 3. 1应选用制造商推荐的消毒液及配制方法。
A. 3.2消毒时应满足消毒液说明书规定的时间。
A.3. 3消毒后用清水冲洗消毒液。
A. 3.4干燥后将面罩零件重新按原标识装配。
A.4更换损坏部件及检测
A.4. 1按制造商说明书的规定更换破损的密封件和设计寿命到期零部件。
A.4.2清洗过程中拆卸的零部件,重新装配可能造成空气呼吸器技术指标改变时,应进行相应的检 测,但不少于以下项目:
a) 整机气密性。
b) 呼吸阻力。
A.4. 3对清洗合格的空气呼吸器进行必要的防尘包装。
A. 4. 4清洗、消毒液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若含有毒成分必须送污水处理单位集中处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空气呼吸器气瓶检验与充装
B. 1基本要求
B 1. 1气瓶定期检验机构必须具有国家质量J 无缝气瓶)检验资质。
B 1. 2
B. 1. 3
B. 1. 4 _________
检验日期、额定工作压力■检验机构名
B 1. 5
B. 1. 6
B 1. 7
总局颁发的PD5(复合气瓶)或PD1(钢质
记检查合格后
应
积。
,超过定期检验期限而未
查,发现
检查,外
等信息
W的条件,并
省级质量技术
作业人员
制造许可
17264
t予充装:
的。
3004
3年。
部门注册登记。
气瓶检验按GB 24161
气瓶的定期检验周
检验机构应出具为面定期
证书,并在气瓶外表面中上
标识。标识应包括下次
气体充装站应符合 气体充装人员必须姓过专门培训, 气体充装麟 GBT14194进行。
B. 2检查与登记
B. 2. 1
B. 2. 2
a)
b) C)
d)
e)
f)
B 2. 3
a)
b) C) d)
B 2. 4
待充装 登记内
使用单 检验日 气瓶编 气瓶水 公称工
制造日期
下列气瓶经检查
未取得国家传种设瞽安全监 制造标识和检验标识灌糊不" 超过设计使用
按 GB 24161 和 G 按GB 24161逐只对
,关键项目不全又无据可:
公上的损伤,应送气瓶定期检
验机构进行技术检验与评定。
B.2.5 按GB 13004逐只对钢质气瓶进 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检验与评定。
陷、凹坑、鼓包等缺陷,应送气瓶定期
B. 2.6气瓶阀应做如下检查或检验:
a) 应检查气瓶阀螺纹的完整性,有缺口、裂纹、螺纹不完整或断裂的,应更换气瓶阀。
b) 应对气瓶阀阀体进行外观检验,有异常扭曲变形,应更换气瓶阀。
C)气瓶阀如有泄漏,应更换气瓶阀。如需要更换密封件等易损部件,必须得到气瓶阀制造厂的 书面授权且在其指导下进行。
B. 3气瓶充装
B. 3. 1气瓶应放入防爆充气箱内充装。防爆充气箱压力表的表面直径应大于150 mmO B 3. 2充气系统应有充装压力指示表,精度应不小于1.5级。
B 3 3严禁在管路带压的情况下强行拆卸充装接头。
B 3.4充装空气温度大于60 °C时应停止充装,待冷却后继续充装。充装后的气瓶应冷却至室温,如 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0%应再次充装至额定工作压力。
B 4 空气压缩机
B 4 1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空气压力应大于充装压力的1.1倍。
B. 4. 2
B. 4 3
B. 4. 4
空气压缩机应有可调安全阀及输出压 空气压缩机应具有过流、过压 空气压缩机应具有空气i
B.5储气装置
B 5. 1 装置。 B 5. 2
B. 5. 3
B 5. 4
为防止充装气
器安
ffi⅛50 mg∕m3 ;压 20 Mpj
O最/
≡≡∙M≡时应J盆
充装,更换相
充装效率,宜设立储气
使用登记管理规
35 mg∕m3 O 。祕间应小于空气压缩 炒间隔时间。
备路,至检测合格后方可
冬符合
全装置。
.Pa 〜20
和出口双
机频繁起动影响使用
储气装置所用气
储气装置虚配旬
储气装 使顧和管理必须符合《虛力
则》的规定。
B 6空气质量票求
空气质量分析谱家 进行质量分析,符合 2%。
* 15 mL∕m3 O
⅛ 500 mL∕m3 Oj
Vg/m3。
N
B.6.3空气质量分H检兌 机要求的滤芯更换累2作醴。
B.6.4空气质量分析輛不备/ 继续充装。 \、
B. 6. 1充装站,Z配
B. 6. 2充装的T
气
氧气2 |
%球 |
一氧化 |
g' |
二氧化 |
'小』 |
油分小 |
Ao. 5 |
水含量 |
:X力 |
B 7充装完成登记
标如下:
登记表,记
B 7 1充装单位应由专人负责填写充裝以鹭记表「巳举容室少包括:充装日期、瓶号、室温(或储 气装置内气体实测温度)、充装压力、充装起莅7间、有羌疝异常情况等。审核后签字。
B. 7.2充装单位应妥善保管气瓶充装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半年。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试验方法
C. 1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
在用的空气呼吸器投入使用满一年后,每年定期应送到符合5. 4. 2要求的定期技术检测机构检测, 获得定期技术检测证书和标识方可继续使用。
C 2 登记
C. 2. 1检测机构应对送来的空气呼吸器逐台登记,内容包括:
a) 送检单位。
b) 空气呼吸器生产厂商、型号、生产日期。
C )上次送检日期和检测机构,本次送检日期。
d)使用中曾出现的问题和进入过何种有害环境等信息。
C. 2. 2对上次送检至本次送检大于13个月的,记录原因,无正当理由延期送检的应予告知。
C. 3清洗
对空气呼吸器目测检査,发现未清洗送检的应先进行清洗。
C. 4设备
C. 4. 1用于定期技术检测的所有检测设备、量具,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且计量合格并在计量有效 期内。
C. 4.2空气呼吸器检测仪由试验头模、人工肺、高压总管、计算机及控制软件组成。检测过程及数据 读取应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并通过传感器釆集,以防止人为操作或读数引起的误差。
C. 4.3空气呼吸器检测仪主要技术参数见表C.1。
表C. 1空气呼吸器检测仪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名称 |
技术参数 |
精度 |
高压测量 |
量程:0-35 MPa |
≤±1% |
微压测量 |
量程:一1500 Pa~1500 Pa |
≤±1⅜ |
人工肺 |
呼吸次数(10〜60)次∕min,连续可调 |
≤±1 次 ∕min |
呼吸气量(0~150)L∕min,连续可调 |
≤±5⅜ |
C.5气源装置
C. 5. 1充满清洁压缩空气的专用气瓶或储气装置。
C. 5. 2 气源装置内空气压力应为28 MPa~30 MPaO
IO
C. 6检测方法
C. 6. 1整机气密性能检测
.
C 6. 1. 1进入空气呼吸器检测仪整机气密性能测试程序。
C. 6. 1.2当气源压力不小于公称工作压力的90%时,将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开启供气阀。
C. 6. 1.3开启气源阀,待系统气路充满压缩空气后再关闭气源阀。
C 6. 1.4观察空气呼吸器的压力表在气瓶阀关闭后1 min内的压力下降值。
C. 6. 1.5检测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C. 6. 2静态压力检测
C. 6. 2. 1进入空气呼吸器检测仪静态压力测试程序。
C 6. 2. 2将面罩气密地佩戴在空气呼吸器检测仪的头模上。
C. 6. 2. 3在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下完全打开气源阀。
C 6. 2.4启动人工肺做3至5次缓慢的呼吸后关闭人工肺。
C 6. 2. 5当系统气路平衡时,计算机记录面罩内的压力值。
C. 6. 2. 6检测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C. 6.3警报器性能检测
C. 6. 3. 1进入空气呼吸器检测仪警报器性能测试程序。
C. 6. 3. 2在气源额定工作压力至2 MPa的范围内,设定呼吸频率40次∕min,呼吸流量100 L∕mino
C. 6. 3. 3 在2 MPa至1 MPa的范围内,设定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 L∕mino
C. 6. 3. 4当警报器起鸣后,计算机自动记录警报器起鸣时气源的报警压力,应符合表2的要求。
C. 6. 3. 5将与计算机声卡相连的话筒放在距警报器Im处(中间无遮挡),保持测试环境安静,测量发 声声强,应符合表2的要求。
C. 6. 3. 6测试警报器启鸣点和压力为4 MPa.3 MPa.2 MPaa MPa五点平均耗气量,应符合表2的 要求。
C. 6. 3. 7 高压总管压力小于1 MPa时,测试结束。
C.6. 4呼吸阻力检测
C. 6.4. 1进入空气呼吸器检测仪呼吸阻力测试程序。将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设定人工肺呼吸 频率为40次∕min,呼吸流量为IoOL/min。完全开启气源阀,启动人工肺。测量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至 2 MPa范围面罩内呼吸阻力值。计算机自动描绘面罩内阻力变化曲线,得出呼吸阻力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C. 6. 4. 2进入空气呼吸器检测仪呼吸阻力测试程序。将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设定人工肺呼吸 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 L∕mino完全开启气源阀,启动人工肺。测量气源压力为2 MPa至 1 MPa范围面罩内的呼吸阻力值,计算机自动描绘面罩内的阻力变化曲线,得出呼吸阻力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
C. 6. 4. 3模拟气源压力从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至IMPa变化的呼吸阻力测试。检测中使用的空气来自 高压总管。与气源相比,高压总管含有较少的空气。在几个呼吸循环内,压力变化范围就能从当前的气 源压力降低到1 MPa,可在短时间内检测空气呼吸器的呼吸阻力:
a) 打开气源阀向高压总管充气,然后关闭气源阀。
b) 进入空气呼吸器检测仪呼吸阻力测试程序。将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设定人工肺呼吸频 率为40次∕min,呼吸流量为IooL/min。启动人工肺。测量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至2 MPa范 围面罩内呼吸阻力值。当压力降至2 MPa时,计算机自动设定人工肺呼吸频率为25次/min, 呼吸流量为50 L∕⅛nino连续测量2 MPa至1 MPa范围面罩内呼吸阻力值。
C)通过与高压总管相连接的高压测量传感器,计算机自动生成所有呼吸循环阶段面罩内压力随 高压总管压力从高到低变化的曲线。得出整个过程呼吸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C. 6.4. 4面罩内的呼吸阻力变化曲线应均匀顺滑,每个波形基本一致。
C. 6. 4. 5呼吸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应符合表2的要求。
C. 6.5压力表校准
C. 6. 5. 1
C. 6. 5. 2
C. 6. 5. 3
C. 6. 5. 4
2的要求。
C. 6. 5. 5
进入空气呼吸器检驟T呼吸阻 设立 30 MPaʌ25 ʌ20
打开气源阀对并总费嫉 通过放气依到/^校
.15 MPaJO MPa、5ei更分 后关闭气源阀。
甌鎚比对高压测量传感麝
毎差,其结果应符合表
放气结束/压力表指针应归零。
C.7合格判定
检测项目全
2要求为合格
C. 8检测后的
C. 8. 1出具定
C. 8.2检测合
C. 8. 2. 1
a)
b)
C)
d)
C. 8. 2. 2
技用
检测报告。
气呼吸器逐台做好福期技术检测标识。 如标识内容:A
定期 ___
检测单I
产品编\ .
检测日期∖ ∖ HI ʌ
下次检测刼。∖
检测标识A位航在背板牌的-⅛
C. 8.3登记表和所有■目结论应用菁面或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
参考文献
[1] GB 12135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
[2] TSG Z7001—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3] NFPA 1852—2008 Standard On SeieCtion,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OPen-CirCUit Self-
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
04LOElOLL9 IyOV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
行业标准
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维护
管理规范
AQ/T 6110—2012
*
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100029)
网址:WWW. cciph. com. Cn 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AQ/T 6110—2012
*
开本 88OminX 123Omm 1/16 印张 1 1/4
字数25千字
2013年4月第1版 2013年4月第1次印刷
15 5020 • 715
社内编号7037 定价15.00元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