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28-2014 备案号J 372 -2014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ity heating PiPelineS

2014-04-02 发布


2014 -10 -Ol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nI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ity heating PiPelineS

CJJ 28 - 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41 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C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ity Ileating PiPelineS

(JJ 28 - 2014

-x∙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四郊甘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

开本:850X1168 ⅛]/32印张:5⅜ 字数:142千字 20149月第一版 20149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27. 00元 统一书号:1511223919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www. cabp. coni. Cn

网上书店:hitpj∕∕www. China- building, com. 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35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镇供热管网匸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行业标准, 编号为CJJ 28 - 2014.2014101日起实施。其中.第 2.4.35.1.95.4.115.4.158.2.7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 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200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42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 102 与)的要:求,规范编制組经广泛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实践经 捡,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施匸准备;3. T程 测量;4.土建T程;5.管道安装;6.热力站和中继泵站;7.防 腐和保温;8.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9.「.程竣T.验收C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r对匚程施工准备的要求;

2将原有土建结构工程进行r重新划分・并增加了地上敷 设管道工程、防水丁•程的施「.及验收规定;

3增加了直埋蒸汽管道施丁.及验收规定•并对原有热水管 道的安装及验收标准进行了补充;

4将管道的焊接及检验归并到第5章,并补充了管道安装 及检验的部分内容:

5增加了能源计量的施工及验收规定;

6增加了单位工程验收规定;

7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T∙艺纳入了本规范,同时修 改了条文中不相适应的内容,补充了新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热丿J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号温特莱中心A座;邮编: 100026)o

本规范主编単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特泽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冇限公司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

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伟业供热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弗莱希波•泰格金属波纹管有限 公司

天津天材塑料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刘荣

王水

牛小化

王水彬

张玉成

贾丽华

刘鸿晔

于黎明

李孝萍

董乐意

徐金锋

王孝国

李萍

任彬

唐卫

梁静

简进

马健

周万斌

王莹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王淮

张国京

崔志杰

冯继舊

李春林

刘树茂

张建伟

安雷

黄晓&

棊升辉

何宏声

1总则

2施工准备

2. 1 一般规定

2.2技术准备

2.3物资准备

2.4安全措施

3工程测量

3.2定线测量

3.3水准测址

3.4竣丁.测量

4. 1 一般规定

4.2明挖

4.3暗挖

4.4顶管

4.5定向钻

5管道安装

5.2管道支架、吊架

5.3管沟及地上管道

5.4预制直埋管道

5.5补偿器

5.6法兰和阀门

5.7焊接及检验

6 热力站和中继泵站

6.2站内管道

6.3热计量设备

6.5通用组装件

6.6 噪声与振动控制

7防腐和保温

7,2保温

7.3保护层

8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

8.2清洗

8,4试运行

9 工程竣工验收

9. I 一般规定

9.2骏收资料

附录A 检测报告及记录

附录B质量验收报告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

5 6 FlangeS and VaIVeS  

5∙7 WelCling and InSPcCtion  

6∙ 1  (ICnCral RequirementS .....................

6 3 InStaliatiOn Of Heat MCtCring EquiPment *****.............……

7∙ 2 Thennal InSiJIatiOn EngineCring ............*

8∙ 1 PreSSUre TeSting ....

& 3 ACCCPtanCe Of Unit PrOjeCl

9 1 GCneral Requirements

APPendiX A TeSIing RePOrtS and RCCOrdS

Appendix B QUality ACCCPtanee RePOrtS ....................

EXPI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IanatiOn Of PrOViSion

1总 则

1∙ 0.1为规范城镇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及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明挖、暗挖、顶管、定向钻等施工工 艺,并符合下列参数的城镇供热管网丁.程的施丁及验收:

1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 350°C的蒸汽管网;

2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 200°C'的热水管网。

1.0.3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技术和施「. 工艺,并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0.4在湿陷性黄土区、流砂层、腐蚀性土、冻土等地区和地 震、巷道区建设城镇供热管网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规定。

1.0.5城镇供热管网T.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木规范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施工准备

2. 1 一般规定

2.1. I 丁.程升「.前应根据「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环境条件,确 定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

2.1.2工程开丁.前应编制施丁.组织设计,并应经有关单位审批 后方可组织施

2.1.3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T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经 专家论证。

2. 1.4工程开「前,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T程项目 情况,制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的措施。

2. 1.5施匚安全管理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冇关 标准的规定。

2.2技术准备

2. 2. I工程开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

2. 2.2工程开「前应取得设计文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 料,并应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

2. 2.3 「.程开匸前应组织施匚管理人员踏勘现场,了解工程用

地、现场地形、道路交通以及邻近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 各类管线等情况。

2. 2.4工程开匸前应结合r程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3物资准备

2.3.1 丁程施r所需的材料及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产 品合格证明文件。

场检验,办理验收手续。

2.4安全措施

1围挡高度不得小于1.8m

2护栏高度不得小于1.2m0

2.4. 6施工中设置的临时攀登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梯高度不宜大于5m,直梯踏步高度宜为30Omm,梯 子净宽不宜小于40Ommo当直梯高度大于2m时应加设护笼;• 当直梯高度大于5m时应加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面积不宜小 于 1. 5m2o

2斜梯的垂直高度不宜大于5m,宽度不宣小于70Omm, 坡度不宜大于60°。踏步高度不宜大于25Omm,宽度不宜小于 25OmmO梯道临边一侧应设护栏,高度应为l∙2m,立柱水平距 离不宜大于2m,横杆间距应为50Omm60Omm,并应设置 护网。

3梯子上端及梯脚应安置牢固,梯子上端应设置高度为

1. OmL 2m的扶手。

2.4.7开挖土方前应根据需要设置临时道路和便桥,沟槽周围 和临时便桥应设置护栏。在重要路口应分别设置乍行便桥和人行 便桥,在沟槽两端和交通道口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上方开挖 前应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

3 T.程测量

3. 1 一般规定

3. 1. 1 T程测垦应根据城镇平而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 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坐标和高程资料,确定管网施匸线位和 高程。

3. 1.2工程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不应小于图根級。

3. 1.3当设计测M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符合T.程测量要求时, !:程测量宜与设计测量使用同一测量系统。

3.1.4供热管线的中线桩和控制点宜采用极坐标放样、平移、 距离交会、方向交会等方法定位,不宜采用后方交会法定位。

3. 1.5控制点应设置在便于观测的稳固部位。

3.1.6当新建管线与既有管絞相接时,应先测量既有管线接口 处的管线走向、管中坐标、管顶高程•新建管线应与既有管线 顺接。

3.2定线测量

3. 2. ɪ管线匸程施工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应按主线、支线的次序进行;

2管线的起点、终点、各转角点及其他特征点应在地面上 定位;

3I:建筑、检查室、支架、补偿器、阀门等的定位可在 管线定位后实施。

3.2.2管线定位应按设计给定的坐标数据测定.并应经复核无 误后,再测定管线点位。

3.2.3直线段上中线桩位的间距不宜大于5OmQ

3.2.4管线中线定位宜采用GPS接收设备、全站仪、电磁波测

距仪、钢尺等器具进行测量。当采用钢尺在坡地上测量时,应进 行倾斜修正。量距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OOOO

RW±40〃亦             (3. 2.9)

式中:R——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n——测站数(个)。

3.3水准测量

3.3.2水准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Rl ≤± 30 √L             (3. 3.2-1)

式中:RI——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mm)

L--附合路线长度km)

2当水准测量:跨越河流、深沟,且视距大于20Om时,应 釆用跨河水准测量方法。跨河水准测量应观测两个单测网,半测 回中应观测两组,两测回间较差应符合F式的要求:

R, ≤± 40 √L            (3∙3.2-2)

式中:R?——网测回间较差(mm);

L—-视距(km) Iq

3. 3.3在管线起点、终点、固定支架及地下穿越部位的附近应 设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设置应明显、稳固,间距不宜大 于 3()()m°

3.3.4固定支架之间的管道支架、管道等髙程•何采用固定支 架高程进行控制。肯埋管道的高程町采用变坡点、转折点的高程 进行控制。

3. 3. 5在竖井处应进行高程联系测量。

3.4竣工测量

3. 4.1供热管线竣工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 探测技术规程》CJJ 61的相关规定。

3.4.2供热管线工程应全部逬行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竣匚测 量宜选用施丁测量控制网。

3.4.3竣工测量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测量的允许误差应控 制在土 50mm的范围内;

2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测量的允许误差应控制在 ± 30Inm的范围内

3竣匸图上管线与邻近的地上建筑物、相邻的其他管线、 规划道路或现状道路中心线的间距的允许误差应控制在士 0∙5 mm的范围内。

3.4.4 土建丁.程竣工测量应对起终点、变坡点、转折点、交叉 点、结构材料分界点、埋深、轮廓特征点等进行实测。

3.4.5供热管线竣工应测量、记录下列数据:

1管道材质和管径;

2管线起点、终点、平面转角点、变坡点、分支点的中心 坐标和高程;

3管线高程的垂直变动点中心坐标和垂直变动点上下两个 部位的钢管上表面高程;

4管沟敷设的管线固定支架处、平面转角处、横断面变化 点的中心坐标和管沟内底、管沟盖板上表面中心的高程;

5检查室、人孔中心坐标,检査室内底、顶板上表面中心 的高程,管道中心和检查室人孔中心的距离;

6管路附件及各类设备的平面位置,异径管处两个不同直 径的钢管上表面高程;

7管沟穿越道路或地下构筑物两侧的管沟中心坐标和管沟 内底、管沟盖板的上表面中心高程;

8地上敷设管线的支架中心坐标和支承上表面高程;

9直埋管线的管路附件、设备、管线交叉处的中心坐标或 与永久性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10直埋管线的变坡点、变径点、转角点、分支点、高程垂 直变化点、交叉点和直管段每隔50m处的外护管上表面高程;

11直埋管线穿越道路处的道路两侧管道中心坐标和保温外 护层上表面高程。

3.4.6对管网施T.中已露出的其他与热力管线相关的地下管线 和构筑物.应测其中心坐标、上表面高程、与供热管线的交 叉角。

3.4.7竣丁.图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竣工测量选用的测量标志应标注在管网总平面图上;

2各测点的坐标数据应分别标注在平面和纵断面图上;

3与热力管线相关的其他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名称、直径 或外轮廓尺寸、高程等相关数据应进行标注。

3. 4.8竣工测量应编写说明,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线种类、起止地点、实测长度等工程概况;

2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施T改线、拆除或连接等 实测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5测量允许误差

3. 5. 1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3. 5. 1的规定。

3. 5. ɪ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误差

固定测枇桩间距离

L (m)

作业尺数

hi 总次数

同尺各次或同段 各尺的较差

允许误差

(mm)

L<200

2

4

≤2

±L∕5000

200WLWSO()

1~2

2

±/./10000

L>500

1~2

2

⅜3

±L∕20000

4 土建工程

4. 1 一般规定

4.1.1施「•前应对T∙程影响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现场核査,并 应逐项查清障碍物构造情况及与拟建丁•程的相对位置。

4.1.4当穿越既有设施或建(构)筑物时.其施工方案应取得 相关产权或管理单位的同意。

4.1.7冬期、雨期施T.应采取季节性施匚技术措施。

4.2明 挖

4. 2.3当施I中釆用边坡支护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的相关规定。

4. 2.4当土方开挖中发现事先未探明的地下障碍物时,应与产 权或主管单位协商,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4. 2.5开挖过程中应对开槽断面的中线、横断面、高程进行校 核。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不少于】50mm厚的原状土,人 工清底至设计标高,不得超挖。

4. 2.6 土方开挖应保证施工范围内的排水畅通,并应采取防止 地面水、雨水流入沟槽的措施。

4. 2.7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对槽底高程、坡度、平面拐点、坡 度折点等进行测量检査,并应合格。

4.2.8 土方开挖至槽底后,应对地基进行验收。

4. 2.9当槽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制定处理方案。在地 基处理完成后应对地基处理进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A- 0. 1 的规定填写。

4. 2.10当槽底局部土质不合格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当土质处理厚度小于或等于150mm时,宜采用原土回 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5%当土质处理厚度大于15()mm 时,宜采用砂砾、石灰土等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5%

2当槽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较大时.应采用级配砂石或砂 回填至设计标高。

4. 2.11直埋保温管接头处应设置丁.作坑,工作坑的尺寸应满足 接口安装操作的要求。

4. 2. 12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后的质量应符合卜列规定:

1沟槽开挖不应扰动原状地基;

2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3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4槽壁应平整.边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丁一程施匚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相关规定;

5沟槽中心线每侧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设计底部 开挖宽度的1/2

6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

10

1) 开挖土方应为土20mm

2) 开挖石方应为一200 mm~ + 20mm°

4. 2. 13沟槽验收合格后,应对隐蔽工程检查进行记录,并可按 本规范表A.0.2的规定填写。

4.3暗 挖

4.3.1暗挖工程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热管网暗挖 工程技术规程》CJJ 200的相关规定。隧道开挖面应在无水条件 下施工,开挖过程中应对地面、建(构)筑物和支护结构进行动 态监测。

4. 3.2竖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井提升运输设备不得超负荷作业,运输速度应符合设 备技术要求;

2竖井上下应设联络信号;

3龙门架和竖井提升运输设备架设前应编制专项方案,并 应附负荷验算。龙门架和提升机应在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方 可投入使用;

4竖井应设防雨篷,井口应设防汛墙和栏杆;

5井壁施工中,竖向应遵循分步开挖的原则,每相应釆用 对角开挖;

6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安装竖井支撑;

7竖井与隧道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

4. 3.3隧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开挖前应备好抢险物资,并应在现场堆码整齐。

2进入隧道前应先对隧道洞口进行地层超前支护及加固。

3隧道开挖应控制循环进尺、留设核心土。核心土面积不 得小于断面的1/2,核心土应设1 : 0. 31 : 0.5的安全边坡。

4隧道台阶法施工应在拱部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且在 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进行下部台阶开挖,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墙应采用单侧或双侧交错开挖;

2) 边墙挖至设计高程后,应及时支立钢筋格栅并喷射混 凝土;

3) 仰拱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施工,并应封闭成环。

5隧道相对开挖中,当两个丁.作面相距15m20m时应一 端停挖,另一端继续开挖,并应做好测量工•作,及时纠偏。中线 贯通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应为土 30mm,高程允许偏差应为 ±20mmo

6隧道开挖过程中应进行地质描述并应进行记录,必要时 应进行超前地质勘探。

7隧道开挖过程中,当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时,应对 小导管施工部位、规格尺寸、布设角度、冋距及根数、注浆类 型、数量等应进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A. 0.3的规定填写。 当釆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时,可按本规范表ʌ. 0.4的规定填写施 工记录。

4. 3.4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完了后,应对完T.的隧道初期支护结 构进行分段验收。

4. 3.5隧道二衬完工后,应对暗挖法施工.检査进行记录,并可 按本规范表ʌ. 0.5的规定填写。对完工的隧道应进行分段验收, 对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应进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A. 0.6 的规定填写。

4.4顶 管

4. 4. 1顶管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丁.程施匸 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相关规定。方涵顶进施匸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城镇地道桥顶进施T.及验收规程》CJJ 74的相关 规定。

4. 4.2顶管机型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施工条件、施工 安全、经济性等因素选用。

4.4.3顶管施工的管材不得作为供热管道的工作管。

4. 4.4钢制顶管应采用对口双面焊接。

4.4.5顶管工作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管工作坑应设置在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且易于对 地匕与地下建(构)筑物釆取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处;

2 T.作坑的支撑应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 加设斜支撑;

3装配式后背墙可由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

4.4.6顶管顶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饱和含水层等复杂地层或临近水体施T•前,应调査水 文地质资料,并应对开挖面涌水或塌方釆取防范和应急措施;

2当釆用人工顶管时,应将地F水位降至管底0.5m以下, 并应采取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的措施。

4. 4.7顶管施工中,应对管线位置、顶管类型、设备规格、顶 进推力、顶进措施、接管形式、土质状况、水文状况进行检査, 检査完成后应对顶管施工进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ʌ. 0.7的 规定填写。

4. 4. 8顶管施工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 4. 8的规定。

4. 4.8顶管施工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管径mm)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仪器

范围

点数

中线位移

fX1500

±30

每节管

1

经纬仪

DNI500

±50

每节管

管内底高程

D<1500

—20〜十10

每节管

1

水准仪

D>1500

-30 + 20

每节管

1

水准仪

相邻管间错口

EX1500

±10

每个接口

1

尺母

D>1500

±20

对顶时管道错口

÷20

≤20

1

尺量

4.4.9采用人工顶进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2顶进过程中应测量中心和高程偏差。钢管进入土层5m 以内.何顶进O.3m,测量不得少于1次;进入土层5m以后, 每顶避Im应测量1次;当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4. 4.10当钢管顶进过程中产生偏差时应进行纠偏。纠偏应在顶 进过程中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

4. 4.11钢管在顶进前应进行外防腐,顶管完成后应对管材进行 内防腐及牺牲阳极防腐保护。

4.5定向钻

4. 5.1定向钻施「•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长输管道 工程施T.及验收规范》GB 50369的相关规定。

4. 5.2定向钻施工不宜用于直接拉进直埋管的施匚。

4. 5.3定向钻顶管施工应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顶进长度 和管道直径等因素,在保证工程质屈和施匚安全的前提下选用设 备机型。

4. 5.4T.前应采用地质勘探钻取样或局部开挖的方法,取得 定向钻施T路由位置的地下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土壤和水分的 酸碱度等资料。

4.6 土建结构

4. 6.1 土建工序的安排和衔接应符合工程构造原理,施工缝设 置应符合供热管网工程施工的需要。

4. 6.2深度不同的相邻基础,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

4. 6.3管沟及检查室砌体结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的相关规定。砌体结构 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方法应正确,不得有通缝;

2砌体室壁砂浆应饱满,灰缝应平整,抹面应压光,不得 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3清水墙面应保持清洁,勾缝应密实、深浅一致・横竖缝

交接处应平整;

4砌体砂浆抗压强度应为主控项目,砌体砂浆抗压强度及 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D每个构筑物或每50n√砌体制作一组试块6块),当 砂浆配合比变更时,应分别制作一组试块;

2)同强度等级砂浆的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得小于设计 规定,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规定 的 85%

5砂浆饱满度应为主控项目,砌体砂浆饱满度及检验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20m (不足20m20m计)选两点,每点掀3块砌 块,用百格网检查砌块底面砂浆的接触面取其平均值;

2) 砂浆饱满度应大于或等于90%

6砌体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6.3的规定。

4. 6.3砌体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ft具

范围(In)

点数

轴线位移

。〜】0

20

2

经纬仪和量尺

墙高

±10

20

2

水准仪和址尺

墙面垂直度

墙高<3m

05

20

2

经纬仪、吊线鼠尺

墙高>3m

010

墙面平整度

。〜8

20

2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4. 6.4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工序的施匸・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匸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

4. 6.5钢筋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绑扎成型应采用钢丝扎紧,不得有松动、折断、移位等 现象;

2绑扎或焊接成型的网片或骨架应稳定牢固,在安装及浇

注混凝土时不得松动或变形;

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6.5的规定。

4. 6.5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羚频率

范围

主筋及分

布筋间距

梁、柱、板

±10

每件

1

钢尺

基础

±20

20m

1

钢尺

多层筋间距

±5

每件

1

钢尺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20m

2 IOm1

钢尺

梁、柱

±5

每件

1

钢尺

板、墙

3

每件

1

钢尺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05

每件

1

钢尺

水平高差

03

每件

1

钢尺和塞尺

4. 6.6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安装应牢固,模内尺寸应准确,模内木屑等杂物应 清除干净;

2模板拼缝应严密,在灌注混凝土时不得漏浆;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4.6. 6-1的规定;

4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4. 6. 6-2的规定。

4.6.6-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脸频率

虽具

范围(m)

点数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0

2 IomI

钢尺

表面平整度

05

20

2 每】OmI

2m靠尺和塞尺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量具

范围(m)

点数

截面内部 尺寸

基础

—20+10

20

4

钢尺

柱、墙、梁

5 +4

20

4

钢尺

轴线位賞

05

20

1

钢尺

墙面垂直度

08

20

1

经纬仪或 吊线、钢尺

4.6.6-2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0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址具

范围

点数

相邻两板表而高低差

01

每件

1

钢尺

表面平整度

03

毎件

1

2m靠尺和塞尺

长度

—50

每件

1

钢尺

盖板对角线差

07

每件

1

钢尺

断而尺寸

-10—0

每件

1

调平尺

侧向弯曲

L/1500 <15

毎件构件全长 最大弯曲处

1

责尺

注:表中L为构件长度(mm)

4. 6.7混凝土浇筑应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4.6.8混凝土施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

2混凝土垫层、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3)混凝土垫层、基础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4. 6. 8-1的规定。

4. 6. 8-1混凝土垫层、基础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Tnm)

检羚頻率

范围

点数

垫层

中心线 每侧宽度

不小于 设计规定

20m

2

每侧计1

挂中心线、最尺

商程△

-15-0

20m

2

挂高程线、址尺 或水平仪

基础

中心线 每侧宽度

±10

20m

2

每侧计1

挂中心线、量尺

高程

±10

20m

2

挂高程线、量尺 或水平仪

蜂窝面积

VI%

50m之间两 侧面蜂窝 总面积

1

量尺

注:表中带为主控项目,其余为一般项IL

3混凝土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D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为主控项目,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 规定。检验频率应按每台班检验1组,检验方法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的规定执行。

2) 混凝土抗渗应为主控项目,不得小于设计规定。检验 频率应按每个构筑物16块),检验方法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的 规定执行。

3) 混凝土构筑物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 6. 8-2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頻率

量具

范围

点数

轴线位置

010

每个构筑物

2 纵横向 各计I

经纬仪

各部位高程

±20

2

水准仪

构筑物K度或直径

±20

2

蛍尺

构筑物厚度 (mnɪ)

<200

÷5

4

量尺

200600

10

4

最尺

>600

±15

4

量尺

墙面垂直度

015

每面

4

垂线、鼠尺

麻面

每侧不得大 于该侧面

积的1%

每面麻面 总面积

1

量尺

预埋件、预留孔位置

0—10

每件(孔)

1

最尺

4. 6. 9预制构件的外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构件应有安装方向的标识。预制构件运输、安装时的强度不应小 于设计强度的75%

4. 6. 10梁、板、支架等预制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配合比、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成型的模板、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构件尺寸应准确,不得有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

4混凝土抗圧强度应为主控项目,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规 定。检验频率应按每台班检验1组・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的规定执行。

5梁、板、支架等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 表4.6. 10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炎频率

H

范围

点数

长度

±10

每件

I

一 钢尺

宽度、髙(厚)度 —

÷5

每件

钢尺

侧面弯曲

Z√1000 a≤20

每件 构件全长 最大弯曲处

I

拉线和钢尺

板两对角线差    -

010

10件一

]

钢尺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每件

1

钢尺

-有滑板的混凝土

表面平整

03

滑板面露出

混凝七表面

_20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05

1_

钢尺

注:表中I,为构件长度mn】)。

4. 6.11梁、板、支架等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后的梁、板、支架应平稳,支点处应严密、稳固;

2盖板支承面处的坐浆应密实,两侧端头抹灰应严实、 整洁;

3相邻板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填实;

4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6. 11的 规定。

4. 6. 11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π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址具

范围

点数

面而—

~~符合设计要求

每件

量尺

一轴线位移

010

10

1

量尺

相邻两盖板支点姓顶面高差

_ ___

10

1

址尺

支架顶面高程△

_____5 0_____

每件

-水准仪

支架垂宜度

0.5%H∙且不大于10

毎件

垂线、址尺

注:1 H为构件Kmm)

2带为主控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4. 6.12检査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底应平顺,并应坡向集水坑;

2爬梯位置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安装应牢固;

3井圈、井盖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稳;

4检查室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 6. 12的规定。

4. 6. 12检查室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Tnrn)

检验频率

量具

范围

点数_

检査室尺寸

长、寛

±20

每座

2

量尺

020

每座

2

鼠尺

井盖顶高程

道路路面

±5

每座

1

水准仪

非道路路面

。〜20

每座

1

水准仪

4. 6. 13采用水泥砂浆五层做法的防水抹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防水剂的质量和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五层水泥砂浆应整段整片分层操作抹成;

3防水层的接茬、内角、外角、伸缩缝、预埋件、管道穿 过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防水层与基层应结合紧密,面层应压实抹光,接缝应严 密,不得有空鼓、裂缝、脱层和滑坠等现象;

5防水层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 6. 13的规定。

4. 6. 13防水层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表面平整度

05

20m

2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厚度

+ 5

20m

2

钢针插入和量尺

4. 6. 14柔性防水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GB 50108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质量、品种规格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复检证明;

2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 性、耐腐蚀性及耐菌性;

3卷材防水层应在基层验收合格后铺贴;

4铺贴卷材应贴紧、压实,不得有空鼓、翘边、撕裂、褶 皱等现象;

5变形缝应使用经检测合格的橡胶止水带,不得使用再生 橡胶止水带;

6卷材铺贴搭接宽度,长边不得小于IOO mm,短边不得 小于150 mmo检验应按20 m检验1点;

7变形缝防水缝应符合设计规定,检验应按变形缝防水缝 检验验1点。

4.6.15固定支架与土建结构应结合牢固。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强 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与管道固定.并应防止其他外力 破坏。

4.6.18弹簧支架安装前,其底面基层混凝土强度应已达到设计 要求。

4. 6. 20穿墙套管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4.7回 填

4. 7.1沟槽、检查室的主体结构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及测量后 应及时进行回填,在固定支架、导向支架承受管道作用力之前, 应回填到设计高度。

4. 7.2回填前应先将槽底杂物、积水清除干净。

4. 7.3回填过程中不得影响构筑物的安全,并应检查墙体结构 强度、外墙防水抹面层硬结程度、盖板或其他构件安装强度,当 能承受施工操作动荷载时,方可进行回填。

4. 7.4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大于1 Oomm的冻土块 及其他杂物。

4. 7.5直埋保温管道沟槽回填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前,直埋管外护层及接头应验收合格,不得有破损;

2管道接头工作坑回填可采用水撼砂的方法分层撼实;

3管顶应铺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离管顶不得小于300mm, 且不得敷设在道路基础中;

4弯头、三通等管路附件处的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5设计要求进行预热伸长的直埋管道.回填方法和时间应 按设计要求进行。

4. 7. 6回填土厚度应根据夯实或压实机具的性能及压实度确定, 并应分层夯实,虚铺厚度可按表4. 7.6的规定执行。

4.7.6回填土虚铺厚度

夯实或压实机具

虚铺厚度mm)

振动压路机

≤400

压路机

≤300

动力夯实机

≤25O

木夯

<200

4. 7.7回填压实应不得影响管道或结构的安全。管顶或结构顶 以上50Om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夯实,不得采用动力夯实机或压 路机压实。

4. 7.8沟槽回填土种类、密实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土种类、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土的密实度应逐层进行测定。当设计对回填土的密 实度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图4. 7.8)

1) 胸腔部位:I区不应小于95%

2) 结构顶上50Omm范围内:II区不应小于87%

3) 11[区不应小于87%,或符合道路、绿地等对回填的

要求。

(a)明挖沟槽                   b)直埋沟槽

1.7.8冋填上部位划分示意图

1主要道路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釆用石灰土、砂、砂砾等 材料回填;

2检査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冋填同时进行,当不 能同时进行时应留回填台阶;

3检査室周围冋填压实应沿检查室中心对称逬行,且不得 漏夯;

4密实度应按明挖沟槽回填要求执行。

4. 7.10暗挖盟井的回填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回填材料,并应符 合设计要求。

5管道安装

5.1 一般规定

5.1.1三通、弯头、变径管等管路附件应釆用机制管件,当需 要现场制作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 T 1245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及《工业金 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的相关规定。

5.1.2管道及管路附件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型号,并应检 验合格。

5.1.3运输、安装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管道及管路附件。

5.1.4可预组装的管路附件宜在管道安装前完成,并应检验 合格。

5.1.5雨期施工应采取防止浮管或泥浆进入管道及管路附件的 措施。

5.1.6管道安装前应将内部清理干净,安装完成应及时封闭 管口。

5.1.7当施工间断时,管口应用堵板临时封闭。

5.1. 8检査室和热力站内的管道及附件的安装位置应留有检修 空间。

5.1.9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应制定作业方案,作业前必须进行气 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作业。作业时的人数不得少于 2人。

5.2管道支架、吊架

5. 2.1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应在管道安装、检验前完成。支 架、带架的位置应正确、平整、牢固.标高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 求,安装完成后应对安装调整进行记录,并可本规范表A. 0.8

的规定填写。

1支架和吊架的形式、材质、外形尺寸、制作精度及焊接 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滑动支架、导向支架的T.作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毛 刺及焊渣等异物。

3组合式弾簧支架应具有合格证书,安装前应进行检査,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弹簧不得有裂纹、皱褶、分层、锈蚀等缺陷。

2) 弹簧两端支撑面应与弹簧轴线垂直,其允许偏差不得 大于自由高度的2%

4已预制完成并经检查合格的管道支架等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防腐处理,并应妥善保管。

5焊制在钢管外表面的弧形板应采用模具压制成型,当采 用同径钢管切割制作时.应采用模具进行整形,不得有焊缝。

1支架、吊架安装位置应正确,标高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安装应平整,埋设应牢固;

2支架结构接触面应洁净、平整;

3固定支架卡板和支架结构接触面应贴实;

4活动支架的偏移方向、偏移量及导向性能应符合设计 要求;

5弹簧支架、吊架安装高度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弹簧 的临时固定件应在管道安装、试压、保温完毕后拆除;

6管道支架、吊架处不应有管道焊缝,导向支架、滑动支 架和吊架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

7支架、吊架应按设计要求焊接,焊缝不得有漏焊、缺焊、 咬边或裂纹等缺陷。当管道与固定支架卡板等焊接时,不得损伤 管道母材;

8当管道支架釆用螺栓紧固在型钢的斜面上时,应配置与 翼板斜度相同的钢制斜垫片,找平并焊接牢固;

9当使用临时性的支架、吊架时,应避开正式支架、吊架 的位置,且不得影响正式支架、吊架的安装。临时性的支架、吊 架应做出明显标识,并应在管道安装完毕后拆除;

10有轴向补偿器的管段,补偿器安装前,管道和固定支架 之间不得进行固定;

11有角向型、横向型补偿器的管段应与管道同时进行安装 及固定;

12管道支架、吊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5. 2.4的规定。

5. 2.4管道支架、吊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____________项目____________

允许偏差mm)

最具

支架、吊架中心点平面位置

025

钢尺

_________支架标髙厶_________

—10 0

水准仪

两个間定支架间的 其他支架中心线

距固定支架每IOm

05

钢尺

中心处

025

钢尺

注:表中带为主控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5. 2.5固定支架的制作应进行心录,并可按本规范表Λ. 0.9的 规定填写。

5.3管沟及地上管道

5. 3.1管道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径、壁厚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检验合格;

2安装前应对钢管及管件进行除污,对有防腐要求的宜在 安装前进行防腐处理;

3安装前应对中心线和支架高程进行复核。

5.3.2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安装坡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前应清除封闭物及其他杂物;

3管道应使用专用吊具进行吊装,运输吊装应平稳,不得 损坏管道、管件;

4管道在安装过程中不得碰撞沟壁、沟底、支架等;

5地上敷设的管道应采取固定措施,管组长度应按空中就 位和焊接的需要确定,宜大于或等于2倍支架间距;

6管件上不得安装、焊接任何附件。

1当每个管组或每根钢管安装时应按管道的中心线和管道 坡度对接管口;

2对接管口应在距接口两端各20Omm处检查管道平直度, 允许偏差应为0Imm,在所对接管道的全长范围内,允许偏差 应为010mm

3管道对口处应垫置牢固,在焊接过程中不得产生错位和 变形;

4管道焊口距支架的距离应满足焊接操作的需要;

5焊口及保温接口不得置于建(构)筑物等的墙壁中,且 距墙壁的距离应满足施工的需要。

5.3.4管道穿越建(构)筑物的墙板处应安装套管,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当穿墙时,套管的两侧与墙面的距离应大20mm当穿 楼板时,套管高出楼板面的距离应大于50mm

2套管中心的允许偏差应为OIomm

3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应用柔性材料填充;

4防水套管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并应在建(构)筑物砌筑 或浇灌混凝土之前安装就位。套管缝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填充。 5.3.5当管道开孔焊接分支管道时,管内不得有残留物,且分 支管伸进主管内壁长度不得大于2mτno

5.3.6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 3. 6-1 •管 件安装对口间隙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 3. 6-2的规定。

5.3.6-1管道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量具

范围

点数

髙程△

±]0mm

50m

水准仪

中心线位移

10m≤5mm

50m

挂边线、做尺

全长≤30mm

立管垂直度

每米≤2mm

每根

垂线、量尺

全高WIomm

对口间隙厶 (mm)

管道壁厚49 间隙 1.5-2. O

1. Omm

10 个口

1

焊口检测器

管道壁厚210 间隙 2. 0-3.0

—2. Omm

÷1. Omm

注:表中为主控项目,其余为-般项目。

5.3.6-2管件安装对口间隙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量具

范围

点数

对口间隙 (mm)

管件壁厚49 间隙1.01.5

±1.0

每个口

2

焊口检测器

管件壁厚210 间隙 1.5-2. O

— 1.5

÷1.0

注:表中为主控项目。

5.3.7管沟及地上敷设的管道应做标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和设备应标明名称、规格型号,并应标明介质、流 向等信息;

2管沟应在检查室内标明下一个出口的方向、距离;

3检查室应在井盖下方的人孔壁上安装安全标识。

5.4预制直埋管道

5. 4.1預制宜埋热水管道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 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U/T 81的相关规定,預制直埋蒸汽 管道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 程》CJJ 104的相关规定。

5. 4.2预制直埋管道和管件应采用T.厂预制的产品,质量应符 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 4.3预制直埋管道及管件在运输、现场存放及施工过程中的 安全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宜接拖拽,不得损坏外护层、端口和端口的封闭 端帽;

2保温层不得进水.进水后的直埋管和管件应修复后方可 使用;

3当堆放时不得大于3层,且高度不得大于2m

5.4.4预制直埋管道及管件外护管的划痕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合格应进行修补:

1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划痕深度不应大于外护管壁厚的 10%,且不应大于1mm

2钢制外护管防腐层的划痕深度不应大于防腐层厚度 的 20%O

5. 4.5预制直埋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应釆取防火措施。

5. 4.6预制直埋管道安装坡度应与设计一致。当管道安装过程 中出现折角或管道折角大于设计值时,应与设计单位确认后再进 行安装。

5. 4.7当管道中需加装圆筒形收缩端帽或穿墙套袖时,应在管 道焊接前将收缩端帽或穿墙套袖套装在管道上。

5. 4.8預制直埋管道现场切割后的焊接预留段长度应与原成品 管道一致,且应清除表面无污物。

5.4.9接头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保温接头使用的原材料在存放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特 性采取保护措施;

2接头保温的结构、保温材料的材质及厚度应与直埋管 相同;

3接头保温施工应在工作管强度试验合格,且在沟内无积 水、非雨天的条件下进行,当雨、雪天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接头的保温层应与相接的直埋管保温层衔接紧密,不得 有缝隙。

5. 4.10当管段被水浸泡时,应清除被浸湿的保温材料后方可进 行接头保温。

5. 4.11预制直埋管道现场安装完成后,必须对保温材料裸露处 进行密封处理。

5. 4. 12预制直埋管道在固定墩结构承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之 前,不得进行预热伸K或试运行。

5.4.13预制直埋蒸汽管道的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现场切割时应避开保温管内部支架,且应防止防腐层 被损坏;

2在管道焊接前应检査管道、管路附件的排序以及管道支 座种类和排列,并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合;

3应按产品的方向标识进行排管后方可进行焊接;

4在焊接管道接头处的钢外护管时,应在钢外护管焊缝处 保温材料层的外表面衬垫耐烧穿的保护材料;

5焊接完成后应拆除管端的保护支架。

5. 4. 14预制直埋热水管的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釆用预应力安装时,应以一个预热段作为一个施工分 段。预应力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 术规程》CJJ/T 81的相关规定。

2管道在穿套管前应完成接头保温施工,在穿越套管时不 得损坏直埋热水管的保温层及外护管。

3现场切割配管的K度不宜小于2m,切割时应釆取防止外

护管开裂的措施。

4在现场进行保温修补前,应对与其相连管道的管端泡沫 进行密封隔离处理。

5接头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保温的工艺应有合格的检验报告;

2) 接头处的钢管表面应干净、干燥;

3) 应采用发泡机发泡,发泡后应及时密封发泡孔。

6接头外观不应出现过烧、鼓包、翘边、褶皱或层间脱离 等缺陷。

5. 4.15接头外护层安装完成后,必须全部进行气密性检验并应 合格O

5. 4.16气密性检验应在接头外护管冷却到40°C以下进行。气 密性检验的压力应为0. 02MPa,保压时间不应小于2min,压力 稳定后应采用涂11肥皂水的方法检査・无气泡为合格。

5. 4. 17监测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宜埋热 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 81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系统应与管道安装同时进行;

2在安装接头处的信号线前,应清除直埋管两端潮湿的保 温材料;

3接头处的信号线应在连接完毕并检测合格后进行接头 保温。

5.5补偿器

5.5.2补偿器应与管道保持同轴。安装操作时不得损伤补偿器, 不得采用使补偿器变形的方法来调整管道的安装偏差。

5. 5.3补偿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变位,预变位完成后应对预 变位量进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A. 0. 10的规定填写。

5. 5.4补偿器安装完毕后应拆除固定装置,并应调整限位装置。

5. 5.5补偿器应进行防腐和保温,采用的防腐和保温材料不得 腐蚀补偿器。

5. 5.7波纹管补偿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向波纹管补偿器的流向标记应与管道介质流向一致;

2角向型波纹管补偿器的销轴轴线应垂直于管道安装后形 成的平面。

5- 5.8套筒补偿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釆用成型填料圈密封的套筒补偿器,填料应符合产品 要求;

2釆用非成型填料的补偿器,填注密封填料应按产品要求 依次均匀注压。

5.5.9球形补偿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外伸部分应与管道 坡度保持一致。

5.5.10方形补偿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水平安装时,垂直臂应水平放置,平行臂应与管道坡 度相同;

2预变形应在补偿器两端均匀、对称地进行。

5. 5.11直埋补偿器安装过程中,补偿器固定端应锚固,活动端 应能自由活动。

5.5.12 一次性补偿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次性补偿器与管道连接前,应按预热位移量确定限位 板位置并进行固定;

2預热前,应将预热段内所有一次性补偿器上的固定装置 拆除;

3管道预热温度和变形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一次性 补偿器的焊接。

5.5.13自然补偿管段的预变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变位焊口位置应留在利于操作的地方,预变位长度应

符合设计规定;

2完成下列工作后方可进行预变位:

1) 预变位段两端的固定支架已安装完毕,并应达到设计 强度;

2) 管段上的支架、吊架已安装完毕,管道与固定支架已 固定连接;

3) 預变位焊口附近吊架的吊杆应预留位移余量;

4) 管段上的其他焊口已全部焊完并经检验合格;

5) 管段的倾斜方向及坡度符合设计规定;

6) 法兰、仪表、阀门等的螺栓均已拧紧;

3预变位焊口焊接完毕并经检捡合格后,方可拆除预变位 卡具;

4管道预变位施工应进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A. 0. 12 的规定填写。

5.6法兰和阀门

5. 6.1法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GB/ T 9124的相关规定,安装前应对密封面及密封垫片进行外观 检查。

5. 6.2法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个法兰连接端面应保持平行,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 的1.5%,且不得大于2mm。不得釆用加偏垫、多层垫或采用强 力拧紧法兰一侧螺栓的方法消除法兰接口端面的偏差。

2法兰与法兰、法兰与管道应保持同轴,螺栓孔中心偏差 不得大于孔径的5%,垂直偏差应为02mm

3软垫片的周边应整齐,垫片尺寸应与法兰密封面相符,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匚程施工规范》 GB 50235的相关规定。

4垫片应采用高压垫片,其材质和涂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垫片尺寸应与法兰密封面相同,当垫片需要拼接时,应采用斜口

拼接或迷宫形式的对接・不得采用以缝对接。

5不得采用先加垫片并拧紧法兰螺栓,再焊接法兰焊口的 方法进行法兰安装。

6法兰内侧应进行封底焊。

7法兰螺栓应涂二硫化钥油脂或石墨机油等防锈油脂进行 保护。

8法兰连接应使用同一规格的螺栓・安装方向应-•致。紧 固螺栓应对称、均匀地进行,松紧应适度。紧固后丝扣外露长度 应为2倍〜3倍螺距,当需用垫圈调整时.每个螺栓应只能使用 一个垫圈。

9法兰距支架或墙面的净距不应小r 20OmnlO

5.6.3捕入式支管台示意图

5.6.3插入式支管台的尺寸

公称白径⑴N)

插入式支管台的尺寸6mm)

25

2

50

4

5. 6.4阀门进场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完成后应进 行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ʌ. 0.13的规定壊写。

5. 6.5阀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阀门吊装应平稳,不得用阀门手轮作为吊装的承重点, 不得损坏阀门,已安装就位的阀门应防止重物撞击;

2安装前应淸除阀口的封闭物及其他杂物;

3阀门的开关手轮应安装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4阀门应按标注方向进行安装;

5当闸阀、截止阀水平安装时・阀杆应处于上半周范【刊内;

6阀门的焊接应符合本规范第5.7节的规定;

7当焊接安装时,焊机地线应搭在同侧焊口的钢管不 得搭在阀体上;

8阀门焊接完成降至环境温度后方可操作;

9焊接蝶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阀板的轴应安装在水平方向上・轴与水平面的最大夹 角不应大于60°.不得垂直安装;

2) 安装焊接前应关闭阀板,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10当焊接球阀水平安装时应将阀门完全开启;当垂直管道 安装,且焊接阀体下方焊缝时应将阀门关闭。焊接过程中应对阀 体进行降温。

5. 6.6阀门安装完毕后应正常开启2次〜3次。

5.6.7阀门不得作为管道末端的堵板使用,应在阀门后加堵板, 热水管道应在阀门和堵板之间充满水。

5. 6.8电动调节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动调节阀安装之前应将管道内的污物和焊渣清除干净;

2当电动调节阀安装在露天或高温场合时,应釆取防水、 降温措施;

3当电动调节阀安装在有震源的地方时,应采取防震措施;

4电动调节阀应按介质流向安装;

5电动调节阀宜水平或垂直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应对阀 体采取支承措施;

6电动调节阀安装好后应对阀门进行清洗。

5.7焊接及检验

5. 7.1焊接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 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的相关规定。

5.7.2管材或板材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及材料质量复验报 告,复验报告内容可按本规范表A. 0. 14的规定执行。

5. 7.3焊接材料应按设计规定选用.当设计无规定时应选用焊 缝金属性能、化学成分与母材相应且T.艺性能良好的焊接材料。

5. 7.4焊接施工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负责焊接工艺的焊接技术人员、检査人员和检验 人员;

2应有符合焊接I •艺要求的焊接设备且性能应稳定可靠;

3应有保证焊接工程质量达到标准的措施。

5. 7.5焊工应持有效合格证,并应在合格证准予的范围内焊接。 对焊工应进行资格审查,并应按本规范表ʌ. 0. 15的规定填写焊 工资格备案表。

5. 7.6当首次使用钢材品种、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 时.在实施焊接施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5.7.7实施焊接前应编写焊接工艺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材、板材性能和焊接材料;

2焊接方法;

3坡口形式及制作方法;

4焊接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

5焊接接头的组对要求及允许偏差;

6焊接电流的选择;

7焊接质量保证措施;

8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5. 7.8钢管和现场制作的管件,焊缝根部应进行封底焊接。封 底焊接应采用气体保护焊。

5.7.9焊缝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容器上焊缝的位置应合理选择・焊缝应处于便于 焊接、检验、维修的位置,并应避开应力集中的区域;

2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

3管道在支架处不得有环形焊缝;

4当有缝管道对口及容器、钢板卷管相邻筒节组对时,纵 向焊缝之间相互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IOOmm;

5容器、钢板卷管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之间的距离不应 小于300mm

6管道两相邻环形焊缝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钢管外径, 且不得小于150mm

7在有缝钢管上焊接分支管时,分支管外壁与其他焊缝中 心的距离应大于分支管外径,且不得小于70mm

5. 7. 1()管口质⅛t检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切口端而应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等缺陷・并应 将毛刺、熔渣清理干净:

2I I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 7. 10规定。

5. 7. 10管口加工的允许偏差

11

允许偏差<mrn)

弯头

K

∕9.V≤10()()

÷4

I)NAIO0()

6

11踹面倾斜偏差

M外径的1%.0,≤3

异径管

椭圆度

W外径的1%∏,≤5

三通

支管切度

W高度的1%, n≤3

钢管

切口端而垂直度

W外径的1%.<3

5. 7.11焊接坡口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加I。当设计无规定时,坡 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 程施工规范》GB 50236和表5. 7. 11的规定。

5. 7.12钢管对口错边量允许偏差

管道壁摩(mm)

2. 5 5. 0

610

12 14

≥15

错边允许偏差(mm)

0.5

1.()

1.5

2.0

5. 7. 13壁厚不等的管口对接,当薄件厚度小于或等于4mm, 且厚度差大于3mm,薄件厚度大于4mm,且厚度差大于薄件厚 度的30%或大于5mm时,应将厚件削薄(图5. 7. 13)o

② Ti-T> IOmm




(a)内颦尺寸不相等

■ 1√ 7:- /'l ≤ IOmm

② T2 ∙ Γ > Iolnln



(b)外壁尺寸不相等

(C)内外壁尺寸均不相等

(d)内壁尺寸不相等的削薄


5. 7. 13不等壁厚对接焊件坡口加工示意图

5. 7. 14当使用钢板制造可双面焊接的容器时,对口错边量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纵向焊缝的错边量不得大于壁厚的10%旦不得大 于 3mm

2环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ɪ)当壁厚小于或等于6mm时,错边量不得大于壁厚 的 25%

5.7.15不得采用在焊缝两侧加热延伸管道长度、螺栓强力拉 紧、夹焊金属填充物和使补偿器变形等法强行对口焊接。

5. 7.16对口前应检查坡口的外形尺寸和坡口质量。坡口表面应 整齐、光洁,不得有裂纹、锈皮、熔渣和其他影响焊接质量的杂 物,不合格的管口应进行修整。

5.7.18焊件组对的定位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焊接前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当发现缺陷时应在处 理后焊接;

2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丁.艺;

3在螺旋管、直缝管焊接的纵向焊缝处不得进行点焊;

4定位焊应均匀分布,点焊长度及点焊数应符合表5. 7. 18 的规定。

5. 7. 18点焊长度和点数

公称管径mm)

点焊长度mm)

_____点焊数_____

50150

510

23

200300

10 20

4

350500

15 30

5

600700

40 60

6

800 100()

50 70

7

>1000

80 100

点间距宜为30Ormn

5. 7.19气焊应先按焊件周长等距离适当点焊,点焊部位应焊 透,厚度不应大于壁厚的2/3,每道焊缝应一次焊完。

5. 7. 20当采用电焊焊接有坡「I的管道及管路附件时,焊接层数 不得少于2层。管道接曰的焊接顺序和方法,不应产生附加 应力。

5.7.21多层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层焊缝根部应均匀焊透,且不得烧穿。各层焊缝的 接头应错开.每层焊缝的厚度应为焊条宜径的o8倍〜1.2倍。 不得在焊件的非焊接表Ifil引弧;

2每层焊接完成后应消除熔渣、R溅物等杂物,并应进行 外观检査。发现缺陷时应铲除重焊。

5. 7. 22在焊缝未冷却至环境温度前.不得在焊缝部位进行 敲打。

1现场应有防风、防雪措施;

2焊接前应清除管道上的冰、霜或雪;

3预热温度应根据焊接工艺确定・预热范围应在焊口两

50rnπι

4焊接应使焊缝Iq由收缩,不得使焊口加速冷却C

5. 7. 24在焊缝附近明显处应有焊「代号标识。

5. 7. 25焊接质量检验应按下列次序进行:

111质量检⅛⅛;

2外观质量检验;

3无损探伤检验;

4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5. 7. 26焊缝应进行100%外观质量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缝表面应清理「•净,焊缝应完整并圆滑过渡,不得有 裂纹、气孔、夹渣及熔合性飞溅物等缺陷;

2焊缝高度不应小于母材表而,并应与母材圆滑过渡;

3加强高度不得大于被焊件壁厚的30%,且应小于或等于

3mmυ焊缝宽度应焊岀坡I I边缘1. 5 mm~2. Onirn;

4咬边深度应小于0.5mm∙ H每道焊缝的咬边长度不得大 于该焊缝总长的10%.

5表面凹陷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毎道焊缝表面凹陷长 度不得大于该焊缝总长的10%

6焊缝表而检査完毕后应填写检骑报告,井町按本规范表 ʌ. 0.16的规定填写。

I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2宜采用射线探伤。当采用超声波探伤时,应采用射线探 伤复检,复检数量应为超声波探伤数量的20%。角焊缝处的无 损检测可采用磁粉或渗透探伤。

3无损检测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干线管道与设备、管件连接处和折点处的焊缝应进行 100%无损探伤检测;

2) 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的管道在铁路路基两侧各Iom 范围内,穿越城市主要道路的不通行管沟在道路两侧 各5m范围内,穿越江、河或湖等的管道在岸边各 Iom范围内的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探伤;

3) 不具备强度试验条件的管道焊缝,应进行100%无损 探伤检测;

4) 现场制作的各种承压设备和管件,应进行100%无损 探伤检测;

5) 其他无损探伤检测数量应按表5. 7. 27的规定执行. 且每个焊工不应少于一个焊缝。

4无损检测合格标准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D要求进行100%无损探伤的焊缝・射线探伤不得小于 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 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GB/T 12605Il级质量要 求.超声波探伤不得小于现行国家标准《焊缝无损检 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 /T 11345I级质量要求。

2)要求进行无损检测抽检的焊缝,射线探伤不得小于现 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 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GB/T 12605III级质量要求.

5. 7. 27无损探伤检测数量

序号

热介质名称

管道设计参数

焊缝无损探伤检捡数低(%)

I .敷设

通行及半通行管沟敷设

不通行管沟敷设 (念食管敷设)

H理敷设

温度

(V)

压力 (MPa)

DN

≤5OOnnn

DN

>5()Omrn

DN

V5()()mm

DN 50Omm

I)N

V5()0mm

DN ≥50()nιιπ

固定

Ll

转动

焊口

固定

I 1

转动

WIJ

固定

Ij

转动

11

固定

∙elιι

转动

焊口

固定 焊Ll

转动

I I

固定

焊口

转动 ∙r,u

道路

.般

道路

JK

1

过热蒸汽

2OO<T≤35()

1.6<P≤2.5

3()

20

36

18

IO

22

16

18

30

30

60

IO

2

过热或 飽和蒸汽

2OO<T≤35O

1.0<P≤1.6

30

20

36

18

40

22

746

18

50

30

60

4()

1<)<)

1()()

I(M)

3

过热或 泡和蒸汽

T≤200

P≤1.0

30

20

36

40

22

Ib

I、、

5()

30

6()

IO

I出)

IOO

Ioo _

4

高温热水

_

15O<T≤2OO

1.6<P≤2.5

30

2

36

18

40

22

16

18

50

30

60

IO

IOO

I(X)

1()()

5

高温热水

I2O<T≤15O

1.0<P≤1.6

20

2<)

36

18

IO

22

IG

18

5()

3()

6()

IO

I(K)

I(H)

IOO

.

6

热水

7'≤120

P≤1.6

18

12

22

16

26

20

3()

16

IO

28

50

40

100

!OO

1()0

7

热水

T≤100

P≤1.0

12

20

30

20

50

30

60

4

3()

8

凝结水

T≤100

PMO. 6

10

16

20

6()

io

3()

超声波探伤不得小于现行国家标准《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Il级质量要求。

5当无损探伤抽样检出现不合格焊缝时,对不合格焊缝返 修后,并应按下列规定扩大检验:

ɪ)每出现一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抽检两道该焊「•所焊的 同-•批焊缝,按原探伤方法进行检验。

2) 第二次抽检仍出现不合格焊缝,应对该焊T.所焊全部 同批的焊缝按原探伤方法进行检验。

3) 同一焊缝的返修次数不应大于2次。

6对焊缝无损探伤记录应进行整理,并应纳入竣工资料中。 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应按本规范表ʌ. 0. 17A. 0. 18填写检测 报告;射线探伤应按本检测报告应符合本规范ʌ. 0.19ʌ. 0. 20规定;超声波探伤检测报告应符合本规范A. 0. 21A. 0. 22 规定。

6热力站和中继泵站

6.1 一般规定

6.1.1站内采暖、给水、排水、卫生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釆暖T.程施工质量捡收规范》 GB 50242的相关规定执行。

6.1.2动力配电、等电位联结及照明等电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 范》GB 502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相关规定执行。

6. 1.3自动化仪表的施T.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 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的相关规定执行。

6.1.4站内制冷管道和风道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 50243的相关规定 执行。

6.1.5站内制冷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 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的相关 规定执行。

6.1.6中继泵站、热力站施工完成后,与外部管线连接前,管 沟或套管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6.1.7站内设备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备图纸进行核实。

6.1.8站内管道、设备及管路附件安装前应对规格、型号和质 量等进行检验和记录,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应包括下列 项目:

1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

2箱号和箱数以及包装情况;

3名称、型号和规格;

4装箱清单、测试单、材质单、出厂检验报告、技术文件、 资料及专用工具;

5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等;

6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6.2站内管道

1管道环形焊缝不应置于套管和孔洞内;

2当穿墙时.套管两侧应伸出墙面20mm25mm当穿楼 板时,套管应高出楼板面50mm

3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应填塞柔性材料;

4预埋套管中心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l()mm,预留孔洞 中心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25mm

5当设计无要求时・套管直径应比保温管道外径大50mm

6位于套管内的管道保温层外壳应做保护层。

6. 2.3当设计对站内管道水平安装的支架、吊架间距无要求时, 其间距不得大于表6. 2. 3的规定。

6.2.3站内管道支架、吊架的间距

管道 公称直径mm)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

200

250

间距m)

2.0

2.5

3.0

3.0

4.0

4.0

4.5

5.0

6.0

7.0

8.0

管道 公称直径mm)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间距(m)

8.5

9.0

9.5

10.0

12.0

13.0

15.0

15.0

16.0

16.0

18.0

6. 2.4在水平管道1二安装法兰连接的阀门,当管道的公称直径 大于或等于125mm时,两侧应分别设支架或吊架;当管道的公 称直径小于125mm时,一侧应设支架或吊架。

6. 2.5在垂直管道上安装阙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 时,阀门上部的管道应设吊架或托架。

6. 2.6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应符合卜.列规定:

1安装位置准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2因定支架长板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II;

3滑动支架的滑动而应灵活.滑板勺滑槽两侧间应留* 3mm5mm的空隙,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无热位移管道的支架、吊杆应垂H安装。冇热位移管道 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6. 2.7当管道与设备连接时.设备不应承受附加外力,不得使 异物进入设备内U

6. 2.8管道与泵或阀门连接后,不应再对该管道进行焊接或 气割。

6. 2.9站内管道及管路附件的安装应符合卜•列规定:

1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 2. 9的规定;

6. 2.9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Il

允许偏差

检炎力法

钢制管

劾料管和复合管

水平安装

∕λr≤. I ODmm

每米 ≤1. Onltn

每米Wl. 5mm

川水平尺、H尺、扌,7 线和尺杭检査

l<≤ 13nπn

t<≤25rnrn

I)N >1()Omm

毎米<1. 5mm

毎米<1. 5mm

用水平尺、宜尺、拉 线和尺虽检査

⅛≤25mm

全长全25Tnm

垂直安装

每米W2. Omm

每米<2. Omm

吊线和尺情检査

全高<1Omm

ffi≤25mrn

2当管道并排安装时应相互平行,在同一平面I的允许偏 差为±3mm

3法兰和阀门的安装应按本规范第5.6节的相关规定执行, 阀门的阀杆宜平行放置。

6. 2. 10施「•完成后.应对站内的管道及管路附件按设计要:求设 置标识。

6.3热计量设备

6. 3.1热计垃设备安装前应校验和检定,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节能「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相关规定。

6. 3 2热计量设备应在管道安装完成・R清洗完成后进行安装。 6.3.3热计量设备在现场搬运和安装过程中不得提拽.不得挤 压表头和传感器线,不得靠近高温热源。

6.3.4热计量设备应按产品说明&和设i十要求进行安装.热计 量设备标注的水流方向应与管道内热媒流动的方向一致。

6.3.5现场安装的环境温度、湿度不应大于热计员设备的极限 工作条件。

6. 3.6热计量设备显示屏及附件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操作 和維修。

6.3.7数据传输线安装应符合热计量设备的安装要求。

1两只伯电阻特性应一致,且应配对使用,并应按标识分 别安装在相对应的供、回水管道上;

2两只钳电阻的导线应按产品技术要求,使用同一厂家的 配套产品;

3应与管道轴向相交,插入深度不得小于管径的1/3

6. 3.8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和位置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 要求,并宜采用测温球阀或套管等安装方式。

6.4站内设备

6. 4.1设备的混凝土基础位置、几何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设 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 -1. 1的 规定。

6.4.1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H

允许偏差mm)

检我方法

坐标位置

(纵、横轴线)

O 2()

钢尺检査

不同平面的标高

2。〜O

水准仪、拉线、钢尺检査

平而外形尺寸

1 2(

钢尺检査

凸台L:平而外形尺寸

20—0

钢尺检査

凹穴尺寸

0—20

钢尺检盘___________

水平度

毎米

。〜5

水平仪(水平尺)和楔形塞尺 检査

仝长

0—10

水平仪(水平尺)和楔形塞尺 检査

垂直度

毎米

()5

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K

0—10

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査

预留地

顶部标高

02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査

脚螺栓

中心距

±2

钢尺检査

预留地 脚螺栓孔

中心线位置

0—10

钢尺检査

深度

020

钢尺检査

垂宜度

01()

吊线、钢尺检査________

6. 4.2地脚螺栓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脚螺栓底部锚固环钩的外缘与预留孔壁和孔底的距离 不得小于15mm

2地脚螺栓I的油污和氣化皮等应清理干净•螺纹部分应 涂抹油脂;

3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紧密;

4拧紧螺母后・螺检外露长度应为2倍〜5倍螺距;

5灌筑地脚螺栓使用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基础混凝 土的高一等级,灌浆处应清理干净并捣固密实;

6灌筑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可拧紧 地脚螺栓;

7设备底座套入地脚螺栓应有调整余量,不得有卡涩现象。

6. 4.3安装胀锚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胀锚螺栓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T∙ 程施T.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相关规定;

2胀锚螺栓的中心线应按设计图纸放线。胀锚螺栓的中心 至基础或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7倍胀锚螺栓的直径;胀锚螺 栓的底端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倍胀锚螺栓的直径,且不 得小于30mm相邻两根胀锚螺栓的中心距离不得小于1()倍胀 锚螺栓的直径;

3装设胀锚螺栓的钻孔不得与基础或构件中的钢筋、预埋 管和电缆等埋设物相碰,不得采用预留孔;

4应对钻孔的孔径和深度进行检査。

6. 4.4设备支架安装应平直牢固,位置:应正确。支架安装的允 许偏差应符合表6. 4. 4的规定。

6.4.4设备支架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支架立柱

位置

05

钢尺检査

垂直度

≤H∕Ω000

钢尺检査

支架横梁

上表面标高

5

钢尺检査

水平弯曲

≤∕√1000

钢尺检査

注:H为支架高度;L为横梁K度。

6. 4.5设备找正调平用的垫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相关规定。

6. 4.6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边缘1 Omm30mm6.4.7设备釆用减振垫铁调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和地坪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设备占地范围内基础 的高差不得超出减振垫铁调整量:的30%50%,放置减振垫铁 的部位应平整。

2减振垫铁应釆川无地脚螺栓或胀備地脚螺险固定。

3设备调平减振垫铁受力应均匀・调整范181内应幣仃余比 Mi-G应将螺母锁紧。

4当釆川橡胶型减振垫铁时•设备週平后姫过1周〜2周 后应仰进行1次调平。

6. 4.8水泉安装应符介卜.列规定:

1水泵安装而应做卜,列检在:

1) 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耍求和本规范第 6.4.1条的规定;

2) 设备应完好.盘车应灵活,不得石阳滞、卡涩和异常 声响现象;

3) 出厂前3配装、測试完浑的部位应无拆卸现象。

2水泵安装应在泰的进出以法兰而或其他水平而上进行找 平.纵向安装水平允许偏是为。〜0.1次.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为 ()〜()・ 2%Oo

3当水泵主、从动轴用联轴席连接时.两轴的同轴度、两 半联轴步端面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现定。主、从动轴找 IE及连接后应进行盘车检在。

4当同型号水泵并列安装时,水泵轴线标高的允许偏差为 ÷5rnrno

6. 4.9喷射泵安装的水平度和垂宜度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 件的耍求。当泵前、泵后H管段长度设计无要求时.泵前.宜管段 氏度不得小于公称管径的ʒ倍,泵后立管段氏度不得小于公称管 径的10倍。

6.4.10换热设备应有货物清单和技术文件.安装前应对下列进 行项目验收:

I规格、型号、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换热面积、重量:等 参数;

2产品标识牌、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

3换热设备不得有缺损件・表面应无损坏和锈蚀,不应有 变形、机械损伤.紧固件不应松动。

6.4.11换热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热设备本体不得进行局部切、割、焊等操作;

2安装前应对管道进行冲洗;

3换热设备安装的坡度、坡向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的 规定,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4.11的规定C

6.4. 11换热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Il

允许偏):> (Inln)

(P /∕i∙Λ

标高

~~Wlall钢尺沁冷;

'I'•度

.2. H)(M)

Kk仪或卅汇 * τ仪(水平尺)、钢K I

-难|'[度

Il KKK)

⅛⅞⅞吊线、¥及「(水平尺)、钢

寻心絞什Wt

J

拉线和钢尺测仮一—        —    -

注:L设备K度://设各高度.

6. 4.12换热机组安装前除应对本规范第6.4.10条规定的換Il 进行软收外・还应包括换热机组的操作说明书、系统图、IUZC原 理图、端子接端图、主要配件渚单和合格iιE明。

6. 4. 13换热机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热机组应进行接地保护。控制柜应配有保护接地排, 机柜外壳及电缆槽、穿线钢管、设备基础槽钢、水管、设备支架 及其外露金届导体等应接地。水表、橡胶软接头、金属管道的阀 门等装置应加跨接絞连成电气通路。

2换热机组不应有变形或机械损伤.紧固件不应松动C

3换热机组应按产品说明IS的要求安装.安装的允许偏差 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 4. 13的规定。

6.4. 13换热机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H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_____

底座外形尺寸

5%L

—3'/.线神钢尺测量      一

―段备定位中心距

±2*丄-

顶残和钢尺测世

管道的水平度或垂宜度

O-IO

经纬仪或吊线、水平仪(永^平’

尺)、钢尺测量____________

注:L为机组K度。

6. 4. 14水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坡度、坡向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2水箱底面安装前应检査防腐质髭・对缺陷应进行处理;

3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表6.4. 13的规定。

6. 4. 15水处理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I设备的产品质量证明8、水处理设备图、设备安装使用 说明书等资料应齐全。

2水处理专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抽样检验。材料 应分类存放,并应妥善保管。

3所有进出口管路应有独立支撑,不得使用阀体做支撑。

4每个树脂罐应设单独的排污管。

5水处理系统中的设备、再生装置等在系统安装完毕后应 单体进行r作压力水压试验。

6水处理系统的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应进行试运行,并应进 行水质化验.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 范》CJJ 34的相关规定。

6.4.16除污器应按热介质流动方向安装,除污口应朝向便于检 修的位置。

6. 4. 17站内监控和数据传输系统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 成后应进行调试。

6.5通用组装件

6. 5.1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同类 型的温度表和压力表应一致。

6.5.2减压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设计或标准图组装;

2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检修的托架(或支座)上,安装应 平整牢固;

3安装完成后,应根据使用压力进行调试.并应填写调试 记录。

6. 5.3疏水器应按设计或标准图组装,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和 检修。安装应平整,支架应牢固。连接管路应有坡度.当出口的 排水管与凝结水干管相接时,应连接在凝结水干管的上方。

6. 5.4水位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位计应有指示最高、最低水位的明显标志。玻璃管水 位计的最低水位可见边缘应比最低安全水位低25mm,最高可见 边缘应比最高安全水位高25mmo

2玻璃管水位计应设置保护装置。

3放水管应引至安全处。

6. 5.5安全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阀在安装前,应送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按设计要求进 行调校;

2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并应在两个方向检查其垂直度,发 现倾斜应予以校正;

3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值,安全 阀最终调校后,在工作压力下不得泄漏;

4安全阀调校合格后应对安全阀调整试验进行记录,并可 按本规范表A. 0. 26的规定填写。

6. 5.6压力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不得受高温、振动的 影响;

2压力表宜安装缓冲管,缓冲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0mm

3压力表和缓冲管之间应安装阀门,当蒸汽管道安装压力 表时不得使用旋塞阀;

4当设计对压力表的量程无要求时,压力表量程应为工作 压力的1. 5倍〜2倍。

6. 5.7温度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不得影响设备和阀门 的安装、检修和运行操作;

2温度计不得安装在引出的管段上;

3温度i MT[安装在介质流动死也处以及振动较大的位置;

4温就计安装位置不应影响设备和阀门的安装、检修、运 行操作。

6. 5.8温度传感借测温元件的安装应符介卜列规定:

I温度传感器测温元件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

2 、十j管道垂在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崎「.艺管道轴线 垂直相交;

3住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宜逆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 应与管道轴线相爪合;

4 、叩j管道倾斜安装时,宜逆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絞应 与管道轴絞机交。

6. 5.9当测9无件与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时.测压元件应安 装在测温元「II:游侧。

6. 5.10 、匕管道和设备上的放气阀操作不便时,应设置操作平 台。哗放气阀的放气点高于地面2m时,放气阀门应设在距地面 l.5m处∙ IL便「安全操作的位置。排气管道应进行固定。

6. 5.11MW:装置应在管道冲洗合格后.按产品说明书及设 计要求进行安装C

6.5.12调节与控制阀门应按设计及要求安装在便于观察、操作 和调试的位置。

6. 5.13补水定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膨胀水箱定压时.应将水箱膨胀管和循环管引至 站前回水总管上,水箱信号应引至站内控制柜,水箱液位和补水 泵启停应连锁控制运行;

2当采用定压罐或补水泵变频定压时,应在完成冲洗、水 压试验后进行设备调试.并应按设计要求设定定压值和定压 范围。

6.6噪声与振动控制

6. 6. 1噪声与振动控制使用的主要材料应具冇检测机构的检测 报告。

6. 6.2隔振系统的安装应符合卜•列规定:

I隔振系统应水平安装,允许偏Z⅜应为()〜37

2当隔振器底部安装两层以I.条形隔振垫时•中间应用钢 板隔开;

3设备安装在隔振系统上后・应逐个测量隔振器的压缩量。

6. 6.3软接头与法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安装金属或橡胶软接头时,不得扭曲、压缩、拉伸, 螺栓应由内向外安装;

2法兰凹槽应与软连接R槽锁紧・不得将法兰凹槽扣在软 连接的卡槽边上,不得损坏软连接;

3法兰内外径尺寸应与软接头法兰一致。

6.6.4弹簧吊架、弹性托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设计要求安装;

2弹簧吊架螺纹表面及转动零件的连接而应涂油防腐;

3应满足维修的空间要求;

4弹簧吊架安装完成后应逐个检查,应能正常T.作;

5弹簧吊架压缩量应在Iomm~20mm之间•弹性托架压 缩量应在2mm~3mm之间;

6弹簧吊架的焊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 规程》JGJ 18的相关规定。

6. 6.5吸音吊顶、吸音墙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吸音吊顶、吸音墙体的材料穿孔率不应小于25%,孔径 宜为0. 4mm,厚度宜为0.8mm

2玻璃棉密度不应小于32kg∕m3

3面板的棱边应平直;

4吊顶与墙体交接处应密实・不得有缝隙;

5当吸音吊顶与弹簧吊架、管道、丝杆、穿线桥架等障碍 物交叉时,开口处应平齐;

6吸音板不得使用吊架等代替龙骨托。

7防腐和保温

7.1防 腐

7.1. I防腐材料及涂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环保 要求・产品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7.1.2防腐材料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变质和 污染环境的措施C涂料应密封保存,不得遇明火或曝晒。所用材 料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7.1.3涂料的涂刷层数、涂层厚度及表面标i己等应按设计规定 执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刷层数、厚度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涂料的耐温性能、抗腐蚀性能应按供热介质温度及环境 条件进行选择。

7.1.4当采用多种涂料配合使用时,应按产品说明书对涂料进 行选择。各涂料性能应相互匹配,配比应合适。调制成的涂料内 不得冇漆皮等影响涂刷的杂物。涂料应按涂刷T.艺要求稀释,搅 拌应均匀,色调应一致,并应密封保存。

7.1.5涂料涂刷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和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 评定》GB/T 8923的相关规定。

7.1.6涂料涂刷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为5°C40°C, 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涂刷时金属表面应干燥,不得有结露。 在雨雪和大风天气中进行涂刷时.应进行遮挡。涂料未干燥前应 免受雨淋。在环境温度在5笆以下施「•时应有防冻措施,在相对 湿度大于75%时应釆取防结露措施。

7.1.7现场涂刷过程中应防止漆膜被污染和受损坏。当多层涂 刷时,第一遍漆膜未干前不得涂刷第二遍漆。全部涂层完成后, 漆膜未干燥固化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1.8对已完成防腐的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和支架等,在漆 膜干燥过程中应防止冻结、撞击、振动和湿度剧烈变化,旦不得 进行施焊、气割等作业。

7.1.9对已完成防腐的成品应做保护,不得踩踏或当作支架 使用。

7∙l∙10对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和支架安装后无法涂刷或不易 涂刷涂料的部位,安装前应预先涂刷。

7.1.11预留的未涂刷涂料部位,在其他工序完成后,应按要求 进行涂刷。

7. 1. 12涂层上的缺陷、不合格处以及损坏的部位应及时修补, 并应验收合格。

7. 1. 13聚乙烯防腐层的制作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 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 23257的相关规定。

7. 1. 14当采用涂料和玻璃纤维做加强防腐层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底漆应涂刷均匀完整,不得有空白、凝块和流痕;

2玻璃纤维的厚度、密度、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缠绕重 叠部分宽度应大于布宽的1/2,压边量应为Iomm15mm。当 采用机械缠绕时.缠布机应稳定匀速,并应与钢管旋转转速相 配合;

3玻璃纤维两面沾油应均匀,经刮板或挤压滚轮后,布面 应无空白,且不得淌油和滴油;

4防腐层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玻璃纤维与管壁粘结 牢固应无空隙,缠绕应紧密且无皱褶。防腐层表面应光滑,不得 有气孔、针孔和裂纹。钢管两端应留20Omm25Omm空白段。

7. 1.15涂料的涂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层应与基面粘结牢固、均匀,厚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的要求,面层颜色应一致;

2漆膜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皱纹、起泡、针孔、流挂等现 象,并应均匀完整,不得漏涂、损坏;

3色环宽度应一致,间距应均匀,且应与管道轴线垂直;

4当设计有要求时应进行涂层附着力测试;

5钢材除锈、涂刷质靛检验应符合表7. 1.15的规定。

7.1.15钢材除锈、涂料质量检验

Il

检査頻率

检验方法

范围(m)

点数

除锈广

50

5

外观检斉毎IOmif-

涂料

50

5

外观检査毎Iomil-

注:表中为七控项目,其余为•般项IR

7. 1. 16匚程竣「.验收前,管道、设备外露金属部分所刷涂料的 品种、性能、颜色等应与原管道和设备所刷涂料一致。

7.1.17埋地钢管牺牲阳极防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的牺牲阳极规格、数量及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 极保护设计规范》SY/T 0019的相关规定执行;

2牺牲阳极填包料应注水浸润;

3牺牲阳极电缆焊接应牢固,焊点应进行防腐处理;

4对钢管的保护电位值应进行检查,且不应小于一0.85Vcse

7.1.18当保温外保护层采用金属板时,表面应清理干净,缝隙 应填实、打磨光滑,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

7.1.19钢外护直埋管道的接头防腐应在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进 行,防腐层应釆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测。

7.2保 温

7. 2.1保温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和环保的要 求,产品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7. 2.2保温材料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材料进场前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检查验收, 并应从进场的每批材料中,任选1组〜2组试样进行导热系数、 保温层密度、厚度和吸水(质量含水、憎水)率等测定;

2应对预制直埋保温管、保温层和保护层进行复检,并应 提供复检合格证明;预制直埋保温管的复检项目应包括保温管的 抗剪切强度、保温层的厚度、密度、压缩强度、吸水率、闭孔 率、导热系数及外护管的密度、壁厚、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 热稳定性;

3按工程要求可进行现场抽检。

7. 2.3施工现场应对保温管和保温材料进行妥善保管,不得雨 淋、受潮。受潮的材料经过干燥处理后应进行检测,不合格时不 得使用。

7. 2.4管道、管路附件、设备的保温应在压力试验、防腐验收 合格后进行。当钢管需预先做保温时,应将环形焊缝等需检查处 留出,待各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对留出部位进行防腐、保温。

7. 2.5在雨、雪天进行室外保温施工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7. 2.6当采用湿法保温时,施「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C,否则 应采取防冻措施。

7. 2.7保温层施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保温层厚度大于1 Oomm时,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 施工;

2保温棉毡、垫的密实度应均匀,外形应规整,保温厚度 和容重应符合设计要求;

3瓦块式保温制品的拼缝宽度不得大于5nπn0当保温层为 聚氨酯瓦块时,应用同类材料将缝隙填满。其他类硬质保温瓦内 应抹3mm~5mm厚的石棉灰胶泥层,并应砌严密。保温层应错 缝铺设,缝隙处应釆用石棉灰胶泥填实。当使用两层以上的保温 制品时,同层应错缝,里外层应压缝・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50mm0每块瓦应使用两道镀锌钢丝或箍带扎紧.不得采用螺旋 形捆扎方法,镀锌钢丝的直径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4支架及管道设备等部位的保温,应预留岀一定间隙,保 温结构不得妨碍支架的滑动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5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应做保温。

7. 2.8立式设备和垂直管道应设置保温固定件或支撑件,每隔 3m5m应设保温层承重环或抱箍・承重环或抱箍的宽度应为保 温层厚度的2/3,并应对承重环或抱箍进行防腐。

7. 2.9硬质保温施工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伸缩缝.当设计无要求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固定支架间的水平管道至少应预留1道伸缩缝;

2立式设备及垂直管道,应在支承环下面预留伸缩缝;

3弯头两端的直管段上,宜各预留1道伸缩缝;

4当两弯头之间的距离小于Im时,可仅预留1道伸缩缝;

5管径大于DN300介质温度大于120°C的管道应在弯头 中部预留I道伸缩缝;

6伸缩缝的宽度:管道宜为20mm,设备宜为25mm

7伸缩缝材料应釆用导热系数与保温材料相接近的软质保 温材料,并应充填严实、捆扎牢固。

7. 2.10设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温。当保温层遮盖设备铭牌 时,应将铭牌复制到保温层外。

7. 2.11保温层端部应做封端处理。设备人孔、手孔等需要拆装 的部位,保温层应做成45”坡面。

7. 2.12保温结构不应影响阀门、法兰的更换及维修。靠近法兰 处,应在法兰的一侧留出螺栓长度加25mm的空隙。有冷紧或 热紧要求的法兰,应在完成冷紧或热紧后再进行保温。

7. 2. 13纤维制品保温层应与被保温表面贴实,纵向接缝应位于 下方45°位置,接头处不得有间隙。双层保温结构的层间应盖 缝,表面应保持平整,厚度应均匀,捆扎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并应适当紧固。

7. 2. 14软质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当设计无 要求时,每层可抹IOmm并应压实.待第一层有一定强度后, 再抹第二层并应压光。

7. 2.15预制保温管道保温质量检验应按本规范第5. 4 ,Y的相关 执行。

7. 2. 16现场保温层施T.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固定件、支承件的安装应正确、牢固,支承件不得 外露,其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保温层密度应现场取试样检査。对棉毡类保温层,密度 允许偏差为010%,保温板、壳类密度允许偏差为05%聚 氨酯类保温的密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4保温层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 2. 16的 规定。

7. 2.16保温层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捡方法

厚度当

_硬制保温材料

。〜5%

每隔20m1点

用钢针刺入保温层测厚

柔性保温材料

O8%

伸缩缝宽度

±5mm

抽査10%

用尺检查

注:表中“△”为主控项冃.其余为一般项目。

7.3保护层

7. 3.1保护层施丁.前,保温层应已干燥并经检查合格,保护层 应牢固、严密。

7.3.2复合材料保护层施匸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玻璃纤维布应以螺纹状紧缠在保温层外,前后均搭接不 应小于50mmo布带两端及每隔30Omm应采用镀锌钢丝或钢带 捆扎,镀锌钢丝的直径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搭接处应进行防水 处理。

2复合铝箔接缝处应采用压敏胶带粘贴、節钉固定。

3玻璃钢保护壳连接处应釆用伽钉固定,沿轴向搭接宽度 应为50mm~60mm∙环向搭接宽度应为IOmm50mm

4用于软质保温材料保护层的铝塑复合板正而应朝外,不 得损伤其表面。轴向接缝应用保温钉固定,FL间距应为60mm 8()mm°环向搭接宽度应为3()mmIOmm.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 于 IornnIO

5当垂直管道及设备的保护层采用复合铝箔、玻璃钢保护 壳和铝塑复合板等时,应由下向上.成顺水接缝。

7. 3.3石棉水泥保护层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I石棉水泥不得采用闪石棉等国家禁止使用的石棉制品;

2涂抹石棉水泥保护层应检查钢丝网冇无松动.并应对有 缺陷的部位进行修整,保温层的空隙应采用胶泥壊充。保护层应 分2层.首层应找平、挤压严实.第2层应在首层稍干后加灰泥 压实、压光。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抹而保护层的灰浆干燥后不得产生裂缝、脱壳等现象, 金属网不得外露;

4抹面保护层未硬化前应防雨叫。当环境温度小于5°C, 应采取防冻措施。

7. 3.4金属保护层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保护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 选用镀锌薄钢板或铝合金板。

2安装前.金属板两边应先压出两道半圆凸缘。设备的保 温.可在每张金属板对角线I压两条交叉筋线。

3水平管道的施Tnrjl接将金属板卷合在保温层外,并应 按管道坡向自卜,而上顺序安装。两板环向半圆凸缘应重叠,金属 板接口应在管道下方。

4搭接处应采用钏钉固定.其间距不应大于20OmmO

5金属保护层应留岀设备及管道运行受热膨胀量。

6当在结露或潮湿环境安装时.金属保护层应嵌填密封剂 或在接缝处包缠密封带。

7金属保护层上不得踩踏或堆放物品。

7.3.5保护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缠绕式保护层应裹紧.搭接部分应为IOOmm15()mm∙ 不得有松脱、翻边、皱褶和鼓包等缺陷,缠绕的起点和终点应采 用镀锌钢丝或箍带捆扎结实,接缝处应进行防水处理。

2保护层表而应平整光洁、轮廓整齐.镀锌钢丝头不得外 露,抹面层不得有酥松和裂缝。

3金属保护层不得冇松脱、翻边、豁口、翘缝和明显的凹 坑。保护层的环向接缝应与管道轴线保持垂直。纵向接缝应Lj管 道轴线保持平行。保护层的接缝方向应与设备、管道的坡度方向 一致。保护层的不圆度不得大于IOmmo

4保护层表面不平度允许偏差及检羚方法应符合表7. 3.5 的规定。

7.3.5保护层表面不平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CnUn)

检验頻率

检我方法

涂抹保护层

O-Io

每隔20m取一点

用靠尺和Im钢尺

缠绕式保护层

0—10

每隔20m取一点

用毒尺和Im钢尺

金属保护层

05

毎隔2()m取-点

用塞尺和2m钢尺

夏合材料保护层

。〜5

每隔20nι取一点

用用尺和Im钢尺

7.3.6保护层施T,结束后应对防腐、保温层、保护层施T进行 记录,并可按本规范表A. 0. 27的规定填写。

8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

8. 1压力试验

8. 1. 1供热管网工程施「.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强度试验和 严密性试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试验压力应为1.5倍设计压力・且不得小于0.6 MPa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1.25倍设计压力,且不得小于 O. 6 MPa

2当设备有特殊要求时,试验压力应按产品说明书或根据 设备性质确定;

3开式设备应进行满水试验,以无渗漏为合格。

8. 1.2压力试验应按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的顺序进行,试纶 介质宜采用清洁水。

8.1.3压力试验前,焊接质最外观和无损检验应合格”

8.1.4安全阙的爆破片与仪表组件等应拆除或已加肓板隔离。 加盲板处应有明显的标记,并应做记录。安全阀应处于全开,壊 料应密实。

8.1.5压力试验应编制试验方案,并应报有关单位审批。试验 前应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8.1.6压力试验前应划定试验区、设置安全标志。在整个试验 过程应有专人值守,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试验区。

8. 1.7站内、检查室和沟槽中应有可靠的排水系统。试验现场 应进行清理,具备检査的条件。

8.1.8强度试验前应完成下列匚作:

1强度试验应在试验段内的管道接口防腐、保温及设备安 装前进行。

2管道安装使用的材料、设备资料应齐全。

3管道自由端的临时加固装置应安装完成,并应经设计核 算与检查确认安全可靠。试验管道与其他管线应用讦板或采取其 他措施隔开.不得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

4试验用的压力表应经校验.其精度不得小于1.0级.量 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5倍〜2倍,数量不得少于2块,并应分别 安装在试验泵出口和试验系统末端。

8.1.9严密性试验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严密性试验应在试验范围内的管道T.程全部安装完成后 进行。压力试验长度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施工段。

2试验用的压力表应经校验.其精度不得小于1.5级,量 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5倍〜2倍,数量不得少于2块.并应分别 安装在试验泵出口和试验系统末端。

3横向型、絞接型补偿器在严密性试股前不宜进行预变位。

4管道各种支架已安装调整完毕,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已达 到设计强度,回填土及填充物已满足设计要求。

5管道IT由端的临时加固装置已安装完成,并经设计核算 与检查确认安全可靠。试验管道与无关系统应釆用肓板或釆取其 他措施隔开,不得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

8.1.10压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道充水时应将管道及设备中的空气排尽。

2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o当环境温度低于5笆时. 应有防冻措施。

3当运行管道与压力试验管道之间的温度差大于IOOeCI⅛, 应根据传热量对压力试验的影响采取运行管道和试捡管道安全的 措施。

4地面高差较大的管道.试验介质的静压应计入试验压力 中。热水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以最高点的压力为准.最低点的压力 不得大于管道及设备能承受的额定压力。

5压力试验方法和合格判定应符合表8. 1. 10的规定。

8. ɪ. 10压力试验方法和合格判定

H

试验方法和合格判定

检验范围

强度试睑,

升床到试验压力,WJR IonUn无渗漏、无压降后 降至设计圧力.总压3()min无渗漏、无压降为合格

每个试验段

严密性 试验△

升压至试骗压力,当压丿J趋于德定后.检查管道、 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等无渗漏,固定支架无明显 的変形等

全段

■级管网及站内

秘圧在Ih.前后压降不大于

0.05MPa.为合格

二级管网

电圧在30min.前后压降不大

FO. 05MPa.为合格

注:中“△”为主控项口.其余为-般项HC

8.1.11试验过程中发现渗漏时,不得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 应重新进行试验。

8.1.12试股结束后应及时排尽管内积水、拆除试验用临时加固 装置。排水时不得形成负压,试验用水应排到指定地点,不得随 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8.1.13压力试验合格后应填写供热管道水压试捻记录、设备强 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A. 0. 28和表 ʌ. 0. 29的规定逬行记录。

8.2清 洗

8. 2.1供热管网的清洗应在试运行前进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T.业金属管道「•程施匸规范》GB 50235的相关规定。

8. 2.2清洗方法应根据设计及供热管网的运行要求、介质类别 确定。可采用人工清洗、水力冲洗和气体吹洗。当釆用人匚清洗 时,管道的公称直径应大于或等于DN800蒸汽管道应采用蒸 汽吹洗。

8. 2.3清洗前应编制清洗方案•并应报冇关单位审批。方案中 应包括清洗方法、技术要求、操作及安全措施等内容。清洗前应 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8. 2.4清洗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减压器、疏水器、流量计和流量孔板(或喷嘴)、滤网、 调节阀芯、止回阀芯及温度计的插入管等应已拆下并妥善存放. 待清洗结束后方可复装C

2不与管道同时清洗的设备、容器及仪表管等应隔开或 拆除。

3支架的承载力应能承受清洗时的冲击力.必要时应经设 计核算。

4水力冲洗进水管的截面积不得小于被冲洗管截面积的 50%,排水管截面积不得小于进水管截面积。

5蒸汽吹洗排汽管的管径应按设计计算确定。吹洗口及冲 洗箱应已按设计要求加固。

6设备和容器应有单独的排水口。

7清洗使用的其他装置已安装完成.并应经检査合格。

8. 2.5人工清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安装前应进行人工清洗,管内不得有浮锈等杂物;

2钢管安装完成后、设备安装前应进行人工清洗,管内不 得有焊渣等杂物,并应验收合格;

3人工清洗过程应有保证安全的措施。

8. 2.6水力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洗应按主干线、支干线、支线分别进行。二级管网应 单独进行冲洗。冲洗前先应充满水并浸泡管道。冲洗水流方向应 与设计的介质流向一致。

2清洗过程中管道中的脏物不得进入设备;已冲洗合格的 管道不得被污染。

3冲洗应连续进行,冲洗时的管内平均流速不应小于Im/ s;排水时,管内不得形成负压。

4冲洗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密闭循环的水力冲洗 方式。循环水冲洗时管道内流速应达到或接近管道正常运行时的 流速。在循环冲洗后的水质不合格时・应更换循环水继续进行冲 洗,并达到合格。

5水力冲洗应以排水水样中固形物的含量接近或等于冲洗 用水中固形物的含量为合格。

6水力清洗结束后应打开排水阀门排污,合格后应对排污 管、除污器等装置进行人工清洗。

7排放的污水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8. 2.7蒸汽吹洗时必须划定安全区,并设置标志。在整个吹洗 作业过程中,应有专人值守。

8. 2.8蒸汽吹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吹洗前应缓慢升温进行暖管・暖管速度不宜过快・并应 及时疏水。检査管道热伸长、补偿器、管路附件及设备等I作情 况,恒温Ih后再进行吹洗。

2吹洗使用的蒸汽压力和流址应按设计计算确定。吹洗压 力不应大于管道匸作压力的75%

3吹洗次数应为2次〜3次,每次的间隔时间宜为2()IninBOmim 4蒸汽吹洗应以岀口蒸汽无污物为合格>

8. 2.9空气吹洗适用于管径小于DN30()的热水管道。

8. 2. 10供热管网清洗合格后应壊写清洗检验记录・并应符合本 规范表A. 0. 30的规定。

8.3单位工程验收

8. 3.1供热管网丁•程的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分项丁.程、分部T∙ 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8.3.2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匚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 査评定,并应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8.3. 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T.程所含各分部工程的质量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工程所含各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 完整;

4主要项目的抽查合格;

5工程外观应符合观感质量验收要求。

1承重和受力结构;

2结构防水效果;

3管道、补偿器和其他管路附件;

4支架;

5焊接;

6防腐和保温;

7爬梯、平台;

8热机设备、电气和自控设备;

9隔振和降噪设施;

10标准和非标准设备。

8.3.5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签署验收文件,并可按本规范表 A. 0.31的规定执行。

8.4试运行

8. 4.1试运行应在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热源具备供热条件后 进行。

8. 4.2试运行前应编制试运行方案。在环境温度低于5°C时, 应制定防冻措施。试运行方案应线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应进行技 术交底。

8.4.3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热管线丁.程应与热力站工程联合进行试运行。

2试运行应有完善可靠的通信系统及安全保障措施。

3试运行应在设计的参数下运行。试运行的时间应在达到 试运行的参数条件下连续运行72h。试运行应缓慢升温,升温速 度不得大于10oC∕h,在低温试运行期间,应对管道、设备进行 全面检査.支架的工作状况应作重点检查。在低温试运行正常以 后,方可缓慢升温至试运行温度下运行。

4在试运行期间管道法兰、阀门、补偿器及仪表等处的螺 栓应进行热拧紧。热拧紧时的运行压力应降低至O. 3MPa以下。

5试运行期间应观察管道、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应运行正 常。试运行应完成各项检查,并应做好试运行记录。

6试运行期间出现不影响整体试运行安全的问题,可待试 运行结束后处理;当出现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时.应先停止试运 行,然后进行处理。问题处理完后,应重新进行72h试运行。

7试运行完成后应对运行资料、记录等进行整理,并应 存档。

1试运行前应进行暖管,暖管合格后方可略开启阀门,缓 慢提高蒸汽管的压力。待管道内蒸汽压力和温度达到设计规定的 参数后,保持恒温时间不宜少于Ih.试运行期间应对管道、设 备、支架及凝结水疏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2确认管网各部位符合要求后,应对用户用汽系统进行暖 管和各部位的检查,确认合格后.再缓慢提高供汽压力,供汽参 数达到运行参数,即可转入正常运行。

1供热管网与热用户系统应已具备试运行条件;

2热力站内所有系统和设备应已验收合格;

3热力站内的管道和设备的水压试验及冲洗应已合格;

4软化水系统经调试应已合格后,并向补给水箱中注入软 化水;

5水泵试运转应已合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D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2) 润滑油的质量、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4) 盘车应灵活、正常;

5) 起动前,泵的进口阀门应完全开启,出口阀门应完全 关闭;

6) 水泵在启动前应与管网连通.水泵应充满水并排净 空气;

7) 水泵应在水泵出口阀门关闭的状态下起动,水泵岀口 阀门前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应符合水泵的最高扬程,水 泵和电机应无异常情况;

8) 逐渐开启水泵出口阀门,流入水泵的扬程与设计选定 的扬程应接近或相同,水泵和电机应无异常情况;

9) 水泵振动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设备文件未规 定时,可采用手提式振动仪测量泵的径向振幅(双 向),其值不应大于表8.4.5的规定。

8. 4.5泵的径向振幅(双向)

转速r∕min)

600750

750IOoo

IOOo1500

15003000

振幅(mm)

0. 12

0. 10

0. 08

0. 06

6应组织做好用户试运行准备工作;

7当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时,两侧应同步逐渐升压直至工 作压力。

8.4.6热水管网和热力站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运行前应确认关闭全部泄水阀门;

2排气充水,水满后应关闭放气阀门;

3全线水满后应再次逐个进行放气并确认管内无气体后. 关闭放气阀;

4试运行开始后,每隔Ih应对补偿器及其他设备和管路附 件等进行检査,并应按本规范表A. 0. 32的规定进行记录。

8.4.8试运行完成后应进行工程移交,并应签署工程移交文件。

9工程竣工验收

9. 1 一般规定

9. 1. 1供热管网工程的竣「•验收应在单位工程验收和试运行合 格后进行。

9.1.2I 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

1承重和受力结构;

2结构防水效果;

3补偿器、防腐和保温;

4热机设备、电气和自控设备;

5其他标准设备安装和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安装;

6竣匸资料。

9.1.3供热管网「.程竣「骑收合格后应签署验收文件,移交工 程应填写竣工交接书,并可按本规范附录ʌʌ. 0. 34的规定 执行。

9.1.4在试运行结束后3个月内应向城建档案馆、管道管理单 位提供纸质版竣工资料和电子版形式竣丁•资料,所有隐蔽丁.程应 提供影像资料。

9.1.5 T.程验收后.保修期不应少于2个采暖期。

9.2验收资料

9. 2. 1T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1施「技术资料应包括施匚组织设计及审批文件、图纸会 审(审査)记录、技术交底记录、工程洽商(变更)记录等;

2I.管理资料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日志、施工过程中 的质量事故相关资料;

3 T.程物资资料应包括丁.程用原材料、构配件等质量:证明 文件及进场检验或复试报告、主要设备合格证书及进场骑收文 件、质监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和设备竣工图、安装 说明书、技术性能说明书、专用工具和备件的移交证明;

4施匸测量监测资料应包括工程定位及复核记录、施丁.沉 降和位移等观(量)测记录;

5施工记录应包括下列资料:

1) 检査及情况处理记录应包括隐蔽工程检査记录、地基 处理记录、钎探记录、验槽记录、管道变形记录、钢 管焊接检查和管道排位记录(图)、混凝上浇筑等;

2) 施工方法及相关内容记录应包括小导管注浆记录、浅 埋暗挖法施工检查记录、定向钻施工等相关记录、防 腐施工记录、防水施工记录等;

3) 设备安装记录应包括支架、补偿器及各种设备安装记 录等;

6施工试验及检测报告应包括回填压实检测记录、混凝土 抗压(渗)报告及统计评定记录、砂浆强度报告及统计评定记 录、管道无损检测报告和相关记录、喷射混凝土配比、管道的冲 洗记录、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管网试运行记录等;

7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应包括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 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8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竣丁.报告、竣工测量报告、工 程安全和功能、工程观感及内业资料核查等相关记录。

1供热管网输热能力及热力站各类设备应达到设计参数, 输热损耗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管网末端的水力工况、热力工况 应满足末端用户的需求;

2管网及站内系统、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应严密,管道支架 和热补偿装置及热力站热机、电气及控制等设备应正常、可靠;

3计量应准确,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

4各种设备的性能及工作状况应正常,运转设备产生的噪

声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5供热管网及热力站防腐「•程施工质量应合格;

6工程档案资料应齐全。

9.3验收合格判定

1分部「.程可按长度划分为若干个部位,当工程规模较小 时.可不划分;

2分项丁.程可按下列规定划分:

1) 沟槽、模板、钢筋、混凝土(垫层、基础、构筑物)、 砌体结构、防水、止水带、预制构件安装、检查室、 回填土等工序;

2) 管道安装、焊接、无损检验、支架安装、设备及管路 附件安装、除锈及防腐、水压试验、管道保温等工序;

3) 热力站、中继泵站的建筑和结构部分等的质量验收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单位工程为具备试运行条件的工程,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设计阶段的工程。

9.3.3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按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三级进行, 当工程不划分分部匚程时,可按分项、单位T.程两级进行验收. 其质量合格率。应按下式计算:

ψ= X 100%             (9. 3.3)

式中:ψ——质量合格率;

〃一一同一检查项目中的合格点(组)数;

N——同一检査项目中的应检点(组)数。

9. 3.4竣工验收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项工程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

1) 主控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2) 一般项目的合格率达到80%,且最大偏差小于允许偏 差的1.5倍,可判定为合格;

2分部工程应所有分项为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合格;

3单位工程应所有分部为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合格。

9. 3.5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序(分项)交接检验应在施工班组自检、互检的基础 上由检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验,检验完成后应填写质量验收报 告,并可按本规范附录BB.0.1规定填写执行;

2分部检验应在工序交接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检验完成后 应填写质量验收报告,并可按本规范附录BB. 0.2的规定 执行;

3单位工程检验应在分部检验或工序交接检验的基础上进 行,检验完成后应填写质量验收报告,并可按本规范附录BB. 0.3的规定执行。

附录A检测报告及记录

A. 0.1地基处理记录内容应符合表A. 0.1的规定。

A. 0.1地基处理记录

地基处理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处理依据

处理部位(或简图):

处理过程简述:

检査意见: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注:地基处理记录应由施匚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隐蔽工程检査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隐检部位

_________ 隐检项目

检 内 容

壊表人:

检 査 结 果 及 处 理 意

检査日期:   年    月    日

复査人:            复查日期: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检员

注:该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匸单位保存。

A. 0.3 小导管施工记录

小导管施匸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匸单位

工程部位

钢管规格

施「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桩号

位置

长度

(m)

直径 (mm)

角度

C)

间距

(m)

根数

压力 (MPa)

注浆址

(L)

施班次

草图: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记录人___

注:该表由施匚单位填写并保存。

A. 0.4大管棚施工记录

大管糊施I记录 ______

编号

工程名称

I单位

「•程部位

钢管规格

起止桩号

匸程部位

钻孔数

钻孔

角度

钻孔

深度

钻孔间距

总进尺

开钻时间

结束时间

钻孔

口径

钻机

型号

F矿

K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況    ____

草图:

监理(建设)单位

施单位

技术负贵人

施丁.员

质检员

注:该表由施匸単位填写并保存。

A. 0.5暗挖法施工检查记录

暗挖法施匸检査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匸单位

施丁部位{桩号)

检査H

年   月   日

防水层做法

二衬做法

检査项目

检査内容及要求

允许偏差

检査结果

结构尺寸

寛度

__

_____高度

接茬平整度

____垂直度____

内壁平整度

中线左右偏差_____________

高程偏差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强度

是否符合设i I嘤求(抗圧、抗折、抗滲)

外观质量

内表面光滑、密实、 止水带位置准确、防水层不渗不漏

意见及结论:

建设(监理) 单位

管理单位

Γ.单位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检员

注:该表应由施匸单位壊写并保存C

A. 0.6墓础/主体结构工程验收记录

基础/主体结构匚程验收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结构名称

结构类型

构筑物断面尺寸

验收日期

年 月   日

管沟长度/层数

建筑面积

m2

施工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验 收 意 见

__________工程实体质故

技术资料

监理(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技术部门

质量部门

注:该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 7顶管施工记录

顶管施I记录           编玖

「程名称

I .単位

位置(桩号)

管材

管径

nun

顶进设备规格

顶迎推力

kN

顶进措施

接管形式

土质

水文状况

Il

班次

进尺

ι∙

进尺 (nι)

中线位移

J⅛tmnι)

管底高程 偏差(mm)

相邻管 冋借L(mɪn)

对顶管 间错IT (mm)

发生意外 情况及采取 的措施

(HH)

(nι)

偏左

偏右

()

(-)

技术负9

质检员

__测址人

注:该表由施E単位壊写并保存。

A.0.8支架、吊架安装调整记录

支架、吊架安装调整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工程部位

调整日期

年 月曰

管架编号

形式

安装位置

固定状况

调整值

备注

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检员

注:本表由施T.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匸单位保存。

A. O. 9固定支架制作检査记录内容应符合表A. 0. 9的规定。

A.0.9固定支架制作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

设计图号

施匸単位

监理单位

固定支架位置:

固定支架结构检査情况(钢材型号、材质、外形尺寸等):

固定支架制作检査悄况(钢材、钢筋型号、焊接质量等):

固定支架卡板、卡环制作检査情况(卡板、卡环尺寸、焊接质址等):

参加单位及人员 签字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T.单位

A. O. IO管道补偿器预变位记录内容应符合表A. 0. 10的规定。

A. 0.10管道补偿器预变位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项工程名称

补偿器编号

补偿器所在图号

管段长度m)

直径mm)

补偿虽(mm)

预变位量mm)

预变位时间

预变位时气温CC)

预变位示意图:

备注:

参加单位及 人员签字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参试单位各保存一份。        •_______

A. O. 11补偿器安装记录内容应符合表式A.O.11的规定。

A.0.I1补偿器安装记录

补偿器安装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匚单位

工程部位

记录□期

________年 月 IJ

安装

部位

补偿器 序号

形式

规格

材质

固定 支架 冋距 (m)

设计参数

安装时 环境 温度

(r)

安装预拉量 (mm)

备注

压力 (MPa)

温度

(V)

设计

实测

补偿器安装记录(示意图)及说明: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检员

注:本表由施工単位填写,建设单位、施T单位保存。

A. 0.12自然补偿管段预变位己录内容应符合表Λ. 0.12的 规定。

A.0.12自然补偿管段预変位记录

自然补偿管段预变位记录

编兮

工程名称

部位工程

施工单位

施工图号

两固定支架间 管段长度

m

直径

mm

设计预变位值

mm

实际预变位值

mm

预变位时间

年 月   日

預变位时气温

r

预变位示意图:

说明及结论:

监理(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I单位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 13阀门试验记录

阀门试验汜录           编号

「•程名称

施匚单位一

气用标F

*名称

试验

日期

位置

编号

类型

规格型号

强度试轮

严密性试骚

外观检 査及试 验结果

公称

直径

公称

圧力

试验

介质

圧力 (MPa)

时间 (min)

试验

介质

压力 (MPa)

时间 (min)

监理(建设)単位

施「单位    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

质检员

试验员

注:本表由施「单位填写,建设単位、施T単位保存。

A. O. 14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验报告内容应符合表 ʌ. 0.14的规定。

A.O. 14材料牌号、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验报告

产品编号:

材料名称

生产厂

批号

材料代号

规格

数据来源

供应值

复毁值

标准值

化学成分

(%)

_____萸_____

_____

机械性能

屈服点MPa)

抗拉强度MPa)

伸长率%)

冲击试验

温度

(∙C)

冲击值 (kgf . m∕αn2)

备注

检验员:              检验单位:          日期:

A. O. 15焊工资格备案表内容应符合表ʌ. 0. 15的规定。

A. 0. 15焊工资格备案

焊工资格备案表          编号 ---

工程名称                      一

节匚单位

致 监理(建设)单位:

我单位经审査,下列焊1符合本匸程的焊接资格条件.清査收备案。

序号

焊工姓名

焊工证书编号

焊「•代或

(钢印)

考试合格

项目代号

考试H

备注

施匚单位部门负责人   项目经理     填表人     壊表日期

__I 年 月Il

注:1本表由施工.单位壊写.监理(建设)単位:施「単位保存。

2本表成附焊工证书夏印件。

A.O. 16焊缝表面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___________

第页共页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工件

表面状态

检测区域

材料牌号

板厚规格

焊接方法

Il形式

器材及参数

仪器型号

探头型号

检漠!方法

扫描调节

试块型号

扫描方式

评定灵敏度

表而补偿

检测面

技术要求

检测标准

检测比例

合格级别

检测工艺编号

检测结果

最终结果

焊缝部位长度

扩检长度

最终检测K

检测位置

示意图

____修情况说明

_______检测结果_______

本台产品返修部位共计  处.最

高返修次数  次;

超标缺陷部位返修复检结果:

返修部位原缺陷见焊缝超声波探伤 报告。

本台产品焊缝质最符合标准級的要求, 结果:

检测部位详见超声波位置示意图,各 检测部位情况详见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

结论统计

实际焊缝

一次合格

車修

共检焊缝

一次合格率

最终合格率

报告人:

年 月曰

审核人:

年 月 日

质量专用章:

年 月曰

备注:

Λ. 0. 17磁粉检测报告

破粉检测报告

编号

委托编号I -      报吿糸号

共 页罗

E 页

匸程名称

施工单位~^

~~委托単位

检'痫E人―

系电话

委托检测比廁一

%

-由接方法

构件材质

—函牛名称

兰件想幽

表面状态

所属设备~~

管道系顽7

检测条件一

型号

磁化方法

初种类

灵敏度试片型号

-贏慈液浓度

g∕.

磁化方向

化电流

A

升力

N

一盘化时冋

S

匣间距

mm

检测标准

合格痂「

_________

___ 检测部位及_____ ______

检测部

位编号

陷号

缺陷

类型

缺陷磁痕 尺寸 (nιnι)

打磨补焊后复检缺陷

最终 评级

备注

性质

磁痕尺寸 (mm)

检測结论(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洋见示意图):

检测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检测単位资格证号___

检测单位名称:

(盖章)

报告人(签字):

Q正号:       )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注:本表由检测単•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匸单位保存"______

A. 0.18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

编号

委托编号          报告编号 -一

共页第页

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委托单位一

检测委托人

联系电话

委托检测比矿

%

焊接方法-

构件材质

「构件名称

构件规格~

表面状态一

所属设备一

检测部位-

管道系统编厂

检测条件

渗透削种类一

对比试块类旷

检测方法—

清洗剂一―

渗透剂一

显像剂~~

清洗方法一

渗透剂施加方式

显像剂施加方芸

工件温度一

渗透时间一

min

显像时间一

min

检测标准

合格级别—

______________检测部位及缺陷情况__

检测部

位编号

缺陷 编号

缺陷

类型

缺陷磁痕 尺寸 (Tnm)

打磨/补焊质检聯

最终

评级

备注

性质

磁痕尺寸 (mm)

检测结论(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详见示意图):

检测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检测单位资格证号—

检测单位名称:

(盖章)

报告人(签字):

__(证号:      )       年 月曰

审核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注:本表由检测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______

A.O. 19射线检测报告

射线检测报告

编号

委托编字

报告编号 ____

共 页第 页

E⅞名称

施匸单位

^托単位

检测委托人

系电话

I」形式

委托检测比例

%

⅞M方法

构件材质

构件名称

构件规格

母材厚度;

mm

检 测 条 件

设备型号

透照

方式

射线能⅛t

管电流

(mΛ)

焦距

(mm)

曝光时间

(min)

要:求像质

指数

源强度

(Ci)

电压

(kV)

胶片牌号

増感方式

照相质机等级

•次透照长度

mm

焦点尺寸

mm

像质计型弓

冲洗形式

显影条件

min

底片黑度

检测标准

3格阈—

代号说明

RX

返修次数'

检测结果

实际检测总数

__________评定结果(张)__________

焊口(道)

焊缝m)

I

1

III

总计

H中:返修片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底片评定洋加卯线检测报吿(底片评定记录表)》(共 页)

检测結论及说明(可加附页):

拍片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检测単•位资格HE号:_____

(检测单位章)

检测单位名称:

评片(报告)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 U

审核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注:本表由检测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丁.单位保存。______

A.O. 20射线检测报吿(底片评定记录)

射线检测报告(底片评定记录)      编号 -----------

工程名称:

委托编号       报告编号         共 页第 页

序 号

底片编号

像质指数

缺陷性质

缺陷 尺寸 (mm)

评定级别

返修

次数

RX

底 片 号

气 孔

裂 纹

1

U

Ul

N

评片人(签字):

注:本表由检测单•位壊写.建设单位、施匚单位保存。

A. 0. 21超声波检测报告

超声波检测报吿

编号

委托编号

报告编号

共 贞第 页

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施工単位

委托单位

检测委托人

联系电话

委托检测比例

焊接方法

构件材质

构件名称

构件规格

母材厚度

mm

检测部位

坡口形式

表面状态

检测条件

仪器型号

试块型号

检测方法

探头型号

评定灵敏度

dB

扫査方式

耦合剂

表而补偿

dB

检测而

扫描调节

检测标准

合格级别

检测结论及说明(可加附页):

拍片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Fl

检测单位资格证号:____

(检测単位章)

检测单位名称:

评片(报告)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 H

审核人(签字):

(证号:      )  年 月曰

注:本表由检测单位出具.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 22超声波检测报告(缺陷记录)

超声波检报告(缺陷记录)

编号

匸程名称:

委托编号

报吿编弓

共 页第 页

序号

焊缝

代号

区段

编号

缺陷

编号

缺陷状况

评定级别

备注

K

高度

埋藏

深度

缺陷波反 射区域

I

U

IU

检测人(签字):                     H期:   年 月   日

注:本表市检测単位岀具.建设单位、施匸单位保存。

Λ. 0. 23焊缝综合质量记录表

焊缝综合质量记录         编号

施匚单位

I程名称

工程部位或起止桩号

要求焊缝等级

序号

焊縫

编号

焊工

代号

焊接

Il

外观质量

内部质量等级

焊缝质虽

综合评价

备注

射线

超声

综合说明:

负责人      施「•员       质检员       填表日期

年 月 U

注:本表由施工単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匸単•位保存。

A. 0. 24焊缝排位记录及示意图

焊缝排位记录及示意图        编号

工程名称

I单位

施工佻号                     绘图日期年 月 日

示意图:应表示出桩号(部位)、焊縫相对位置及焊缝编号

焊缝

编号

桩号

(部位)

焊工

代号

备注

焊缝

编写

桩矽

(部位)

焊工

代号

备注

负责人         施匸员         绘图人

注:本表由施I.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25固定支架安装检查记录

A.0.26安全阀调试记录

安全阀调试紀录

编号

匚程名称

施工单位

_

安全阀安装地点

安全阀规格型号

匸作介质

设计开启压力

MPa

试毁介质

试验开启压力

MPa

试脸次数

试验冋座压力

MPa

调试情况及结论:

监理(建设)单位

审核人

试毁员

调试单位(章)

调试日期

年 月   口

注:本表由施工単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 27管道/设备保温施工检查记录

管道/设备保温施丄检査记录

编号

I程名称

部位「•程

T单位

安装单位

设备名称

管线编号/桩号

保温材料品种

保温材料同度

mm

生产厂家

检皆H

年 月曰

基层处理与涂漆情况:

保温层施「•情况:

保护层施T.情况:

Itf埋热力管道接门保温(套袖连接)汽密性试验结果:

综合結论:

监理(建设)单位

r单位

           ―     质检存~~

注:本表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单位保存。

A. 0. 28供热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供热管道水压试羚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试压范围 (起止桩号)

公称直径

mm

试压总长度

(m)

设计压力 (MPa)

试脸压力

(MPa)

允许压力降 (MPa)

实际压力降 (MPa)

稳压时间 <min)

试验压力下

试验H

年 月曰

设计压力下

试验中情况:

试验结论:

监理(建设) 单位

设计单位

施匸单位

技术负责人

试验人员

质检员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壊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Λ. 0. 29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设备撷度,严密性试验记泉

编号

工程名称

T.单位

设备名称

设备位号

试轮性质

口强度试验  □严密性试验

试験日期

年 月曰

环境温度

V 试验介质温度 V

压力表精度

试股

部位

设计压力 (MPa)

设计温度

(V)

最大工作压 力(MPa)

1.作介质

试捡压力 (Mpa)

试验介质

売程

管程

试验要求:

试捻情况削录:

试输意见及结论:

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壊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T单位保存。

A. O. 30供热管网「程清洗检验记录内容应符合表A.0.30的 规定。

A.0.30供热管网工程清洗检验记录

供热管网冲洗记泉

编号

T程名称

施工单位

冲洗范圈(桩号)

冲洗长度m>

冲洗介质

冲洗方法

冲洗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冲洗情况及结果:

备注:

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注:本表由施工単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A. 0.31匚程竣T验收鉴定书内容应符合表A. 0. 31的规定。

Λ. 0. 31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工程竣1攘收鉴定1$

编号

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年 月H

T. H

年 月 日

设计概算

施工决算

验收范围及数吊:(附贝共 页):

验收意见:

本「•程竣工质鱼评为: 级

验收组组K (签字):

建设单位(签字、公韋):

监理単位(签字、公章):

设计单位(签字、公章):

I.单位(签字、公章):

単位(签字、公章):

单位(签字、公玄):

竣工验收H期:  年 月曰

H他说明:

注:本表由建设单位壊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I单位保存。

A. 0.32补偿器热伸长记录内容应符合表Λ. 0. 32的规定。

A. 0.32补偿器热伸长记录

工程名祢

设计图号

检査号          日期

检査简图

1 mm)

2 (mm)

3 mm)

4 mm)

记录时间

记录人

原始状态

参加单位及 人员签字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1单位

注:本表由施T单位填写,参施单位各保存一份。_______________

A. O. 33供热管网(场站)试运行记录内容应符合表A. 0. 33的 规定:

A. 0. 33供热管网(场站)试运行记录

供热管网(场站)试运行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匸单位

热运行范闱

热运行时间

从 月  日 时分至 月  日 时分止

热运行温度

热运行压力

MPa

是否连续运行

热运行累计时间

h

热运行情况:

处理意见:

热运行结论:

监理(建设) 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単位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检员

注:本表由施】.单位填写,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______

A. O. 34 供热管网工程竣工交接书内容应符合表ʌ. 0. 34的 规定。

A.0.34供热管网工程竣工交接书

项目:

装置:__________

工号:

单位工程名称

交接H期:  年 月曰

工程内容:

交接事项说明:

工程质量鉴定意见:

参加单位及 人员签字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参试单位各保存一份。

附录B质量验收报告

B・().1  「.序(分项)质量验收报告应符合表B. 0. 1的规定。

B. 0. 1工序(分项)质量验收报告

I.序(分项)质量评定表

编号

丨程名

部位(分部)名称

工序(分项)名布

施匚单吞

桃号一

⅛⅜ Γ.f⅜⅞⅛~

序号

外观 检査 项H

质虽情况

评定意见

1

2

3

4

5

序号

后测

项目

允许

偏差

实测点偏差值

,Λ牧 应测数

合格

点数

部率眼

]

'2

3

I

5

6

7

8

9

JO

11

12

13

14

IS

交方班组

接方班組

平均合格率 (%)

评定等级

施匸负责人

质检员

评定日期

年 月 日

注:本表由施丁.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I.単位保存。

B. O. 2工程部位(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应符合表B. 0.2的 规定。

B. 0.2工程部位(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工程部位(分部)质鼠脸收报告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部位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

外观检査_____

______质■情况_______

]

2

3

4

^⅛Ψ

工序(分项)匸程名称一~

合格率(%)

质址等级   备注

]

2

3

4__

5

6

7

8

9

10

技术负贵人

施工员

质检员________

H 期                               年 月 日

注:本表施丄单位填写,建设単位、施1•单位保存。

B. 0.3单位T.程质量验收报告应符合表B. 0.3的规定。

B. 0.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单位T程质量穀收报吿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_________ ___________

施匸单位

序号      外观检査

_______质■情况_______

2

3__

4                     

~ ~~

序号   部位(分部)

,程名称

合格率(%)

质量等级

备注

1______ _____J

2

3__

4__

5                              ~~

6

7                    —

8

9                    _

10

平均合格率(%)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__

技术负责人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月   日

注:本表施工单位填写,

城建档案馆、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而词采用“应气反面词釆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二

引用标准名录

1《自动化仪表匚程施T.及验收规范》GB 50093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6《砌体结构T•程施T.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

7《混凝土结构丁.程施T∙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

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

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

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暧工•程施工质最验收规范》 GB 50242

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匚质量及验收规范》GB 50243

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4

14《给水排水管道「•程施「•及验收规范》GB 50268

15《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匚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4

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H 50303

17《油气长输管道「•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

18《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

19《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8174

20《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而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GB/T 8923

21《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GB/T9124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 11345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2459

《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 测方法》GB/T 1260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 23257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74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 81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 104

《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 20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Ill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 SY/T 0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2014

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匚及验收规范》CJJ 28 - 2014经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201442日以第354号公吿批准、发布。

本规范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单位有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公司、北京市城建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唐山市热力总公司、长春市热力集团、北京豪特耐管道设 备有限公司、北京伟业供热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佛莱希波•泰格 金属波纹管有限公司。上一版主要起草人员是:闻作祥、催耀 全、王水、刘春生、饶大文、吴德君、胡宝娣、马景涛、宋海 江、高成富、李晓萍、周抗冰、刘荣、王岩、袁风涛、劳徳恩、 敖学明、李继辉、高艳。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 及验收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工程测覺、土建施工、管道和 设备安装、管道防腐保温、试验、清洗、试运行及工程验收等要 求作出了规定。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院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镇供热管网TI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冇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 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 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2技术准备

2.3物资准备

2.4安全措施

3工程测量

3.2定线测量

3.3水准测扯

3.4竣工测量

3.5测量允许误差

4 土建工程

4.5定向钻

4.6 土建结构

4. 7  回填

5管道安装

5.1 般规定

5.2管道支架、吊架

5.3管沟及地上管道

5.4预制直埋管道

5.5补偿器

5.6法兰和阀门

5.7焊接及检验

6热力站和中继泵站

6. 1 一般规定

6.2站内管道

6.3热计量设备

6.5通用组装件

6.6 噪声与振动控制

7防腐和保温

8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

8.3单位工程验收

9工程竣工验收

9.1 一般规定

9.2验收资料

1总 则

1.0. 1 2004年颁布的《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 经实施近十年,对于规范行业标准、保障匚程质量和安全供热起 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工程中不断出现如暗挖法、顶管、定向钻施 工等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故本规范需进行相应的修改,以 提高施工水平,促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为确保安全供热, 也需要解决供热管网长期存在的渗漏、腐蚀等问题。本次修订从 材料质量、焊接检政、设备检测等工序的要求上把质量控制前 移,以提高施T.水平,保障丁.程质量和安全供热,为此修订本 规范。

1.0.2本规范中的压力均指表压力。

“供热管网工程” 一词等同于《供热术语标准》CJJ/T 55中 “热网”。即: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具体来说应包括一级管网、热力站和二级管网的整个系统。

本条所列适用范围的参数与《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的适用范围一致,需要解释时查阅该规范的条文说明。 1.0.3根据生产1艺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对工艺应进行研究, 废除有污染的材料.选用新T艺,保证施工不破坏环境。

1.0.4如遇到本条所列土质施工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也有 明确规定,故在施工中按设计要求即可。

2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2.1.1项目组织机构一般设置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 工、合约工程师、财务部、技术部、质域部、工程部、材料部、 试验室、测量室、专职安全员等。工程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要根据 工程量大小、工程总造价、施工工艺、城市或乡镇、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施工的难易程度等情况并结合施「.单位自身实际情况 确定。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 境管理体系。

2.1.2施工单位开工前要根据工程规模、地理位置、工程水文 地质、工期、质量和安全等要求,结合工程特点、主要设计指 标、地方有关安全、质量和环保等政策性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或施工方案.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2.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性 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凡 是城镇供热管网施工中涉及开挖深度大于5m (含5m)的基坑 (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 水下工程、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等,均属于大于一定规模的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须编制安全技术专项方 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 施工。

2.1.4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完成建设项目 的环评报告和能评报告,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建设项目方 可开工。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已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节 能评估报告,制定本项目的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 的管理措施:防治大气污染措施、防治水体污染措施、防治噪声 污染措施、防固体废物污染措施等。

2.2技术准备

2.3物资准备

2.3.2施工单位需根据图纸,编制《材料设备计划备料单》。施 工单位要检查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材质证明、合格证及有关技 术资料等。

2.4安全措施

2.4. 1施工前,施「单位应根据H程特点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和 应急预案,报建设单位、监理単位审批,并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 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由于夜间施丁.现场光线差・看不清楚各种围挡、沟槽、基 坑、设备等,要求施工单位设置照明点、导行标志和围挡反光标 志等是为保障行人、车辆安全。警示灯一般设置在道路无法前行 点上,提醒行人和车辆此处有危险,注意绕行。

2. 4.4在繁华市区和主要城市道路上,需釆用围挡封闭施工; 在城镇居民区和野外施工区,视现场情况和当地主管部门要求确 定搭设围挡方案。围挡高度应符合各地区要求,城区内施工围挡 高度不得小于1.8mo

2. 4.5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无法釆取可靠 防护措施的高空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带(绳),定期作外观 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更换。

2. 4.6基坑深度大于l.5m时设置爬梯或直梯,斜梯两侧应设 置防护栏,并用密目网封闭,直梯大于2m应设置护笼,基坑深 度大于5m应设置马道和休息平台。

2.4.7 土方开挖前,釆用钢管、方木及木板搭设安全梯,安全 梯外侧设置护栏及扶手,确保施匸人员上下沟槽安全和方便;沟 槽周围搭设安全护栏,护栏高度不小于1.2m;在重要路口要分 别设置车行便桥和人行便桥,便桥均应有专项设计方案,符合安 全设计要求;凡冇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便桥均应悬挂“限速、限 吨位”及“行人车辆注意安全”的明显标志,夜间应悬挂红灯警 示,沟槽两端和交通道曰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区应 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的明显标志,如沟槽的两端、易塌 方地段等。

3 T.程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要求建设单位或设计単•位.,向施丁.单位提供供热管网工 程设计测量所用的原始测量资料,施T.单位以此进行工程线位和 高程测量,便于施工测届和设计测量的统一,并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城市测⅛t规范》CJJ/T 8的相关规定。

3.1.21程测址中,所依据的控制点以就近、使用方便为原 则,所以对控制点的精度级别没做具体规定,仅明确不小于图 根级。

3.1.3设计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不符合丁.程测虽要求时. 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测址及监理単•位共同复核,并确定满足要 求的测量系统。

3.1.6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顺接含义是:先测量现状管线接口 点的管线走向、管中坐标、管顶高程.管径等.并与设计图纸标 定的设计管线走向、管中坐标、管顶高程和管径对比,若现状与 设计管线走向、管中坐标、管顶高程等一•致,可直接平顺连接, 若新建管线与现况管线出现偏差•则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在 设计给定的距离内,采用调整管道中线、水平和纵向角度、高 程、增(减)管线长度等方法,确保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相接平 顺,满足设计技术规范要求。

3.2定线测量

3.3水准测量

3.3.4固定支架高程要精确控制,个别部位的高程,为方便施 工用固定支架高程进行相对控制,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3.3.5高程联系测量是指通过竖井将地面控制网和井下控制网 联系在同一个高程系统中的测最工作。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 高程的方法。

3.4竣工测量

3.4.43. 4.5在目前竣匚测量及城市测员规范中,并未按施一匸 形式对测量作特别要求・土建工程测量方法与精度要求与一般管 线测量相同,只是对测量的部位作了说明。

3.5测量允许误差

3.5.1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的 规定。

4 土建工程

4.1 —般规定

4.1.2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设施包括沟槽边线杆、树木、相邻建 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在沟槽开挖前须对「•程影响范围内的线杆、 树木等进行加固,加固后的线杆、树木等应稳固,避免沟槽开挖 造成倾倒;对临近沟槽的建筑物全过程监控量测,设定警戒值. 釆取边坡支护等措施。

4.1.4给水、排水、燃气、电信等管道以及城市地铁、供电电 缆、通信或其他光缆等地下设施,其专业性较强,分属不同的专 业单位管理和使用,所以强调热力管道施工开挖前,保护方案应 征得设施产权单位的同意,确保其正常使用。

4.1.6为确保施工时现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应 进行监控量测。监控垃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 行,第工方监测是独立的监控体系,其监测体系、监测数据与施 I.•单位自身的监控量:测是平行的、相互独立的关系,第三方对监 控fft测的准确性、真实性、独E性负责。建设单位通过第三方监 控,当发现施丁•単•位的行为存在安全风险,则要求施工单位停止 相关行为.或釆取相应措施。

4.2明 挖

4.2.3强调rT∙程现场条件不能满足规定放坡开槽上口宽度 的情况下,应选择采取其他基坑支护形式。常用的支护方法有锚 喷护坡、土钉墙、排桩墙、地下连续墙等。具体采用哪种支护方 法、支护的设计与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 技术规程》JGJ 12()的要求。

1工作坑尺寸(nιnι)

工作管 公称庄径

工作坑 加宽寛度

工作坑 加深深度

工作坑最小长度

单层密封接头

双层密封接头

VDN500

300350

400

950

1100

>DN500

4OO~5OO

400

950

IlOO

1沟槽开挖受水浸泡会产生地基承载力下降、基地松软、 边坡失稳塌方、上部建(构)筑物坍塌等风险。在地下水较高和 雨期施工期间.沟槽开挖应采取降排水预防措施,避免槽底受浸 泡。受水浸泡的沟槽.要及时检查排降水设备・疏通排水沟,将 水引走、排净,并进行基底处理,确保满足管道安装和结构施匸 要求。

4相应技术要求参见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 程》JGJ 120的规定。

4.3暗 挖

4.3.1暗挖施工时,如果有地下水存在.特别是在土层和不稳 定岩体中.容易造成失稳.影响工程安全.因此遇到地下水时. 应采取止水处理措施,确保在无水条件卜施TL通过监控量测对 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状态作出正确评价,并及时反馈信息,为给 热力暗挖隧道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町靠的依据。

4. 3.2竖井的施工要求。

I〜3施工竖井提升设备是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的主要垂宜运 输系统,根据当地要求,経冇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不得违章作业,防止发生事故;

4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下雨时,雨水宜接落入竖井, 避免隧道被淹;

56是为了竖井结构的稳定,以确保施T安全;

7竖井与隧道相连处是结构受力薄弱点,由于断面变化. 施匚比较困难,应采取措施・保证丁.程质*・防止出现安全 事故。

4.3.3隧道的施工要求。

1为了施丁.安全,防止开挖丁•作面坍塌,故制定本条规定;

2由于交通、建(构)筑物等忱I素,一旦隧道发生塌方, 直接危及安仝,为能及时抢修,施工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急 预案,备好抢险物资,确保施T安全;

5隧道相对开挖贯通时,现场应在统一组织指挥下,加强 隧道两侧的联系;

6暗挖隧道施工时,应该掌握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但由 于地质勘察的钻孔间隔有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全面反映地质情 况,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探明开挖工作面前方的情 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3.4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完工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设 计、施「•单位对初期支护结构进行验收,是保证设计要求和防水 基面质量方法。

4.4顶 管

第一、与土质相适应的原则。如果选用的顶管机不能与土质 相适应,那么,所导致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轻者将影响施匚 的进度,重者将使顶管施T.无法进行。例如,在固结性的黏土地 层中,一般地说,选取有破碎功能和同时具有添加高压水功能的 泥水平衡顶管机或加泥式大刀盘土压平衡顶管机就比较适合,选 用面板式普通的泥水平衡顶管机则不适用。

第二、与施匸条件相适应的原则。这里的施T.条件是指土质 条件以外的所有条件,包括地面上的和地下的两个方面。其中, 地面上的包括既有建筑物、街道、公路、铁路、交通、河流、湖 泊、大堤、驳岸等。地卜•的包括覆七深度和地下水的压力、各种 构筑物、各种公用管线、桥桩、可能遇到的障碍物、顶进管的口 径、顶进管的材质、顶进的长度和宜线、曲线、T作坑和接收坑 的构筑形式等等.所选用的顶管机都应和他们一一相适应。

第上、确保施工安全的原则。例如,在穿越河流时就应首选 遥控的泥水平衡顶管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待在管道内,比 机内控制的土压平衡顶管机要安全。

第四、施工经济性好的原则。在众多的机型和「法中,从顶 管机的售价、顶管机在施工中的售后服务和可靠性、顶进速度的 快慢、施「质量的高低、弃土的处理方式、匸法的适应性等•系 列指标中进行筛选、优化,选出施匚经济性好的顶管机。

4. 4.8顶管施匚的允许偏差参考北京市地方标准《地F管线非 开挖铺设「•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夯管施匸》 OBl 1/T 594.3 而制定。

4.5定向钻

4. 5.2定向钻直接拉进预制保温管,易造成保温管外壳损坏. 且有埋管与土的摩擦力计算模型不明确,这种施「方法给今后的 检査、维修造成困难。

4.6 土建结构

4. 6.1以现浇钢筋混凝土通行地沟为例,热力工程土建匸序应 分为垫层混凝土、基础钢筋绑扎、导向和固定支架安装、基础混 凝土浇筑、墙体和顶板钢筋绑扎、墙体和顶板混凝土浇筑等。所 谓「•程构造可理解为施「.「•艺流程,按I艺流程安排「•序施匸 施匚缝留置部位.如现浇钢筋混凝土通行地沟浇筑基础混凝土时 施丁.缝宜留置在墙休距底板内底以上20Omrn部位・砰防止施工 缝渗漏水。

4. 6.2如先施「•浅基础,那么在施工深基础时基槽开挖如不采取 保护措施会扰动浅基础部分地基,如此安排施「•既不安全又不经 济,因此.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是为了保证质量和减少 投资。

4. 6.7如排水不良.基底有积水.混凝土浇筑后难以成型且混 凝土强度会因水灰比增大而降低。

4. 6.9预制构件为土建结构的近要承载构件,所以其强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实际施T.中因种种原因有时会发生预制构件的外形 尺寸与设计有较大偏差,这•问题如不能及早发现将宜接导致预 制构件不能按计划安装就位,严重影响工程总工期。构件在运输 和安装过程中2开始承载・如强度过低构件易破损快至破坏而报 废。有些构件冇左右方向性,标识安装方向既易F施「•乂能确保 正确安装。

4. 6. 14柔性防水施I要求

5橡胶止水带进场时除检査■号、尺寸、数⅛t、产品合格 证及性能检测报告外.还进行抽样复验并观察验收。止水带表面 不得有开裂、缺胶、分层、凹陷等缺陷,止水带的尺寸偏差、中 心孔偏弟应在允许偏差内。如下水较大的「•程结构变形缝.应同 时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中埋式和背贴式橡胶止水带。

1) 频率:

片材:同品种、同规格的500Om片材(如日产量大 于SOOOn)则以800OmJ为一批;

止水带: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

遇水膨胀橡胶:以每月同标2的膨胀橡胶产Iii为一批。

2) 取样方法:

片材:将取样卷材在距外层端部o.3m处沿裁取K

Im的全幅卷材;

止水带:在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 取足够的试样,进行物理性能检验;

遇水膨胀橡胶:在尺寸和外观质量合格的样品中随机 抽取足够试样,进行物理性能检验。

4.6.15热网的固定支架要承受管道运行时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应 力,所以强调固定支架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时才能与管道连 接,否则结构破坏可能引发整个管网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重大 安全事故。

4. 6.16活动支座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管道安装质量,所以应逐个 测量每个支座面的标高,以保证管道安装符合质量要求。

4.7回 填

4. 7.3回填时使用的压实机具.一般在沟槽两侧釆用振动夯实 机分层夯实。当外墙防水抹面层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回填作 业・夯实机具作业时会碰撞防水抹面层导致其破损或局部脱落, 严重时会损坏内置防水层.直接影响结构防水质量。

4. 7.4碎砖、石块填筑时紧贴结构墙体会破坏防水层,影响防 水质量。大于IOOmrn的冻土块及其他杂物将影响回填质量。对 直埋保温管道而言,会直接损坏保护层、保温层,影响管道的安 全和使用寿命。

4. 7.5宜埋保温管道T.程属隐蔽工程,沟槽回填前应确保保温 管外护层的完好;宜埋管道与地沟管道相比,管道没有地沟壁的 保护,铺设警示带以避免在其他施「或维修挖掘时损坏宜埋保温 管道;对设计有预应力要求的直埋管道,预应力靠回填土的约束 产生,因此回壊的方法和时间非常关键.应严格按设计要求 进行。

4.7.6为确保冋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应分层回填C具体虚铺土 的厚度因使用压实机具的不同而异。本条只列出了儿种压实机具 情况下的虚铺厚度,供施工参考。施工単位亦可根据试轮选择适 宜的虚铺厚度,确保成型后的密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回填土的密实度应逐层进行测定,设计无规定时・回填 土的密实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网填密度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修订;

3) 其余部位IH区符合相应规定是指热力管道上方位于不 同位置(或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绿化带、农田等), 应釆用相应专业回填密实度标准:若处于道路路基范 围,M区回填密实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若处于绿地 或农田范围内的沟槽回填土•表层50Omm范围内不 宜圧实,但可将表面整平,并宜预留沉降址。

2沟槽回填土作为路基的最小压实度

山路槽族算起的 深度范围mm)

道路类别

最低压实度(%)

币:型击实标准

轻型击实标准

≤800

快速路及主【函

95

98

次干路

93

95

支路 ~~

90

92

>800-1500

快速路及主「路

93

95

次干路一

90

92

支路 ~~

87

90

>1500

~t⅞島及主r

87

90

次干路

87

90

支路

87

90

注:表中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和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别以相应的标准击 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ιoo%_

4. 7.9检查室周围路面沉陷主要原因是检查室周围回填不密实、 不规范,直接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检査室周围回填应严格控 制路面结构层下部回填材料、分层厚度、密实度、分层台阶,路 面结构层范围应按路面结构设计施工。

4.7.10竖井的回填应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按设计要求回填; 当设计无要求时.按照明挖沟槽的要求回填。

5管道安装

5.1 一般规定

5.1.2为避免施工中出现错误安装或使用不合格、有缺陷的钢 管、管路附件及阀门等・本条强调在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 核对其规格、型号并按相应规定进行检验・并填写验收表格。

5.1.3在吊装、运输已完成防腐层和保温层的管道时,如不采 取有效措施.防腐层、保温层和钢管端口将受到损坏。钢管吊装 可采用专用尼龙吊带,运输时可采取在垫木上加橡胶垫板、在紧 固带的钢丝绳上加橡胶防护套管等保护措施。吊装K度较K的钢 管时,还应核算吊点位置,确保吊运平稳,杜绝野蛮装卸。

5.1.4此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管道安装时间,加快施工进 度,提高工程质SL

5.1.5如遇大雨,没有良好的防、排水措施,开挖的管沟就会 变成泄洪沟槽.管沟中IE在安装的管道或宜埋保温管道将被浸 泡、漂管,造成管道和保温损坏。因此在雨期建立完善的防、排 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5.1.6管道安装前和管道安装过程,都应将管道内清理干净。

5.1.9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 未被设计为固定T∙作的场所,如热力隧道、检査室、管道、地下 排水管道、化粪池、废井等均为有限空间。有限空间内通风不 良.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差,因此应爭先制定实施方案・在确保 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

由于有限空间易造成有荏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 不足.因此进入冇限空间前应先进行气体检测。未经检测,作业 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后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可能会造成中班、窒息等 后果;易燃易爆物质在冇限空间动火作业时可能会引起爆炸,造 成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规定作业时的人数不得少于2人,主要 目的是为了发生安全事故时便于救援。由于有限空冋内自然通风 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热力 隧道、检查室、地沟、地F室热力站等都是冇限空间.而且冇限 空间作业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活动,作业前采用气 体检测器可测出有限空间内的各种气体。

5.2管道支架、吊架

5. 2.3管道支架、吊架制作要求。

3组合式弹簧支架、吊架是工厂加工的标准产品.所以应 提供产品合格证。要求对组合式弹簧支架、吊架在安装前进行检 查,是为了防止将有缺陷或制造不合格的组合件安装在管道上. 影响使用。本款中,弹簧两端支承面,系指弹簧两个端部的平 面,自由高度是指弹簧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高度。

5施工中常用同径钢管的切条(块)作弧形板,如果不加 以整形,会使弧形板与管壁之间缝隙过大,影响匸程质風。

5. 2.4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要求。

6为了满足和保证补偿器前管道位移灵活,方向正确,以 保证补偿器正常工作。

7为了保证支架本身牢固、稳定,防止处在斜面上的螺栓 受力不均、松动。

10在补偿器未安装前,若将固定支架两侧管道与固定支架 进行固定连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支架就会承受较大的推力, 甚至导致支架的损坏。

11角向型和横向型补偿器可以与管道同时安装。

5.3管沟及地上管道

5.3.1检验时应校正管材的平直度,整修管口及加工焊接用的 坡口。

5. 3. 7管沟及地[:敷设的管道应作标识要求。

3在井盖下方0. 4m处安装标识有当心坠落、防卷气(通 风)、当心烫伤等标志。

5.4预制直埋管道

5.4.2宜埋管道相关产品标准・宜埋蒸汽管道包括《城镇供热 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技术条件》CJ/T 20() - 2004和《城镇供热 预制江埋蒸汽保温管管路附件技术条件》CJ/T 246-2007 fl埋 热水管道石《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宜埋 保温管及管件》GB/T 29047的相关规定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I'[埋保温管》Cl/T 129-2OOOo

预制有埋保温水管在断管前应先清除钢管切割口周边的外护 管和泡沫,以保证切割口两边15Omm25Omm范围内是裸钢 管.不能有未清除干净的泡沫和外护管。焊接或动火前,确保在 操作工作而周围Im内的地而等周边环境内无碎泡沫及杂物・避 免火焰6溅引燃泡沫和其他杂物。预制直埋保温水管在焊接或断 管等动火前,操作人员应使用耐火材料保护管端泡沫和外护管。 对于防腐层为易燃材料的预制宜埋保温蒸汽管・在施匚过程中应 采取措施,避免引燃防腐层。

5. 4.6直埋管道中的折角对管道安全有很大影响。在管道安装 过程中,如果临时出现折角.折角位置的管道应力将发生变化. 需要设计单位对应力进行重新计算和确认,并釆取相应措施后才 能继续施工。

5. 4.7穿墙套袖指保温管穿过构筑物或建筑物结构时,设置于 保温管外、埋设于结构内起防水密封作用的部件。

5. 4.9接头保温施丁.要求。

3雨、雪天进行室外保温工程施工应采取搭建防护棚等 措施。

5. 4.11近几年,很多埋设于地下的预制宜埋保温管的安全事故 都是由于施「•时对保温材料裸露处没有进行密封处理引发的。由 于没有密封,水进入到保温层中会破坏保温结构,引起保温外壳 脱落、工作钢管腐蚀等因素,最终导致管线发生泄露引发安全 事故。

通常可选用末端套筒、收缩端帽等专用附件对直埋保温管道 系统的盲端、穿墙等保温材料裸露位置,进行密封和防水处理。

直埋保温管焊接完毕,管网正式运行前,整个管道系统上所 有裸露的保温层必须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和空气进入保温层破 坏保温结构。尤其在管道的盲端处.应加装末端套筒等附件,使 之与管网的外护管密封成为一个整体,防止保温管直埋后外界水 由肓端进入到保温层中。保温管进入检查室后,由于检查室中可 能会存冇积水或潮湿气体,为防止这些积水或潮湿气体进入裸露 的保温层中,应在保温管管端加装收缩端帽等附件进行密封 处理。

5. 4. 13预制直埋蒸汽管道安装要求。

1预制直埋保温蒸汽管的保温层进水后,管网运行过程中 会导致管道保温性能下降、外防腐层性能受影响或破坏。所以在 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管端应带防雨帽.以免保温层进水.并应在沟 内无积水、非雨天的条件下施工。在雨、雪天进行焊接和保温施 工时应采取搭建防护棚和排水等有效措施。

2为保证钢外护管焊接时不损伤防腐层,钢外护管应留有 至少IOOmm的非防腐段。钢外护管焊接完毕后,再对此处进行 防腐处理。

5为避免在钢外护管焊接时焊渣烧毁保温材料。

5. 4. 14预制直埋热水管安装要求。

3可先在断管位置的两侧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环向锯开, 然后在两个环向切口间斜切,斜切不要超出环形切口以外,以免 造成外护管开裂C在寒冷季宵,以J管前宜将外护管缓慢加热到 20oC-30OC 后锯切。

4在对现场预制保温管修复或对现场非标部件进行保温时・ 由于没冇「•厂标准化制作的条件・外护管的密封性难以保证・为 保护与其相连的预制保温管不受影响.应在与其相连的预制保温 管的管端加装收缩端帽进行密封隔离保护C

5接头保温要求。

3)现场I.位条件无法采用发泡机发泡时,可以采用手T. 发泡。

5. 4. 15接头质吊对管网的整体质量及寿命冇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接头处密封不能保证•水进入接头后・高温运行时会导致聚 氨酯保温材料碳化失效,破坏预制件埋保温管系统的整体式结 构.导致整个管网系统失效<.所以・接头处必须避行1()0%的气 密性检验。

接头外护炭应保证密封,防止外界水进入保温层中破坏预制 IT:埋保温管系统的整体式结构,导致整个管网系统失效。在接头 外护层安装完成后.发泡施T.前・按本规范第5.4.14条的要求. 对接头逐个进行气密性检验。

5. 4. 16若压力不稳定,可用肥恩水找漏点,最多允许有4个漏 点,単个漏点的长度不大丁∙20mm,此种情况可以进行修补。超 出以I.要求范围为不合格.应报废返工.。修补后应再次做气密性 检验,如仍不合格,则应报废返工。

5.4.17监测系统的安装要求。

1)监测系统应与保温管道同时设计、施匚及验收,当管 冋设计发生变更时,监测系统的设计需同时进行相应 的变更,以保证监测系统的完整有效性。

5.5补偿器

5∙5. 1补偿器生产厂家会根据本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提出一些 具体的安装要求,并在随产品岀厂的《安装说明书》中体现出 来.所以要认真阅读《安装说明书》,避免安装失误。

5. 5.2安装操作时,不得损伤补偿器,例如:机械损伤、焊接 操作时的飞溅、搭接地线及不*位置引弧造成的灼伤等G在实际 I程中.出现过用补偿器变形的办法来调整管道安装偏差的情 况,其结果导致管网运行时套筒补偿器被卡住不能正常吸收位 移;或者轴向波纹管补偿器波纹压缩不均不能正常「.作,严重时 会导致管网泄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 5.3根据设计要求需作预变位的产品.施I单位应按照设计 要求的预变形量进行施Γ. •预变位操作应留有相应的记录O

5. 5.4补偿器的各种装置:冇不同的用途.在安装完半后依据 《安装说明书》的要求拆除或调整,否则将影响补偿器的正常 T作。

5.5.5不锈钢波纹管补偿器进行保温的材料不能含有氯离子; 防腐和保温形式要设计合理.不能妨碍补偿器的正常运行。

5. 5.12 一次性补偿器安装要求。

3管道安装完成后.把管道加热到预热温度.一次性直埋 补偿器被压缩.达到计算的预热伸长所后将补偿器外套筒锯形搭 接焊缝焊死,使补偿器成为刚性整体,不再有补偿能力。实际运 行中则由管道的拉伸一压缩弹性变形进行补偿。

5. 5.13用于|'1然补偿管段在冷态下,进行冷紧的要求。要求在 支架、吊架、固定支架(混凝土座及填充砂浆均已达到设计强 度)安装完毕、法兰、阀门的螺栓已拧紧、其他焊口已全部焊完 等所有匚序都完成以后进行。冷紧是降低管道温度应力的有效措 施,施匚中应认真做好冷紧T.作。

5.6法兰和阀门

5. 6. 1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GB/T 9124对法 兰而、法兰垫片、螺栓的紧固丁•作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5. 6.2法兰安装要求。

1多层是指两层以上(含两层)。

2本款是为了提高法兰连接的配合精度,提高法兰连接的 严密性,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3垫片材料应有良好的圧缩冋弹率和可塑性,能与法兰密 封而紧密贴合并能适应温度及压力的波动。常用的高压垫片石墨 铅垫应具冇良好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压缩和冋弹性。

9为便于对法兰连接的T∙作状态进行必要的检査和拆装法 兰、紧固螺栓等维护检修工作。

5. 6.3连接放气阀的管段采用厚壁管是为了防止放气阀处的管 段腐蚀造成供热管道的泄漏。

5. 6.4由于供热管网在发生泄漏时要靠阀门进行关断・因此阀 门的严密性对供热管网尤为而要,应保证安装在供热管网上的阀 门的严密性,为此要对所有安装的阀门进行严密性试验.满足要 求的阀门方可安装。

5. 6.5阀门安装要求。

1防止吊装和安装后对阀门造成损坏;

7防止电流穿过阀体,灼伤密封面;

9安装焊接前都应关闭阀门.是为r保护密封面不被电焊 飞溅物等损坏。

5. 6.7水压试验压力是设迁压力的1. 5倍,阀门做末端堵板长 期处在试验压力下.易造成密封性能下降。热水管道阀门与堵板 间充满水是为了阀门两侧压力平衡,对阀门起保护作用。

5. 7焊接及检验

5. 7.2为保证「程质危,供热管道使用的钢管和板材,应由制 造厂家提供如下证明材料:

板材:质量合格证书、材质证明;

管材:质量合格证书、材质的质量复验报告。

为保证「•程质量,在焊接前发现问题,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对 钢材进行抽检。

5. 7.7编制工艺方案是指导施I的有效手段,在焊接施工.前, 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施「方案或技术措施,完善组织体 制.确保焊接质lit、安全。方案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批后, 方可实施。

5.7.9焊缝位置要求。

6管道两相邻环形焊缝之间的短管.在匚厂加-「.的短管, 能保证焊接质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7.11焊接坡「I加工是指所冇焊件,包括钢管、管件、设备及 各种支架、卡板、滑板等承压件和非承压件的制作加工。设计无 规定时・坡I I形式和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业 管道焊接工程施丁.规范》(TB 50236 - 2011中附录CC. 0. 1-1 中第111项的相关规定,如表3所示。此外,由于现行国家标 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丁.程施匸规范》GR 50236 2011 中附录('表C.0.I l中第1214项并不完全适用于本规范,因 此对其进行了局部修改,形成了本规范表5.7.11。本次修编较 本规范2001年版增加了插入式焊接与管坡口的加「.形式,这种 形式在热力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

3坡口形式和尺寸

项 次

厚度

T

(mm)

Ll

名称

I」形式

坡「I尺寸

备注

间隙。

(mm)

饨边P

(tnnι)

坡口佑 度a叩) (°)

1

13

1

坡口

I. 5

单而焊

36

0-2.5

双面焊

2

39

V形 坡口

a

O-2

。〜2

6。〜65

926

03

03

5560

坡口尺寸


厚瘦

T


(mm)


Il

名称


11形式


间隙<

(Tnm)


钝边/, (mm)


坡口角 度 Q (β)


备注


40 1()

3

926

12 60

4

带垫板

V形 坡口

X

坡口



5. 7.12-5. 7.14出现错边过大或壁厚不同时,不易焊接,且不 能保证焊接质量,降低焊缝强度,另外易在错边处形成应力集中 产生腐蚀,因此,对错边及不同管壁厚度焊接提出要求。

集中,降低补偿器寿命,因此在对以焊接过程中不得使用这些 方法。

5.7.21多层焊接是指两层以I(含两层)的焊接。如果在北焊 接表而引弧将造成非焊接表而烧损等缺陷影响表面质砒。

5. 7. 27热力站和中继泵站内的管道检测应按木规范表5. 7. 27 的规定执行。

1无损检验单位应具有资质证明,并在检验后出具报告。

2同时使用射线探伤和超卢波时,两者按各自合格等级检 验,其中-种不合格时不能验收。超声波探伤的结果因探伤人员 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对缺陷的定虽、定位、定性分 析不够准确,所以采用超声波探伤,规定合格标准为Il级,井用 射线探伤复检20%

3表中规定了一般情况下不同介质、不同管径、不同敷设 方式的管道焊缝无损检验数量,其中抽检是检验不大于1%的检 验。套管敷设等同于不通行管沟敷设,故其管道焊缝无损检验数 最按不通行管沟敷设执行。二级管网管道焊缝无损检羚数紙按貝: 温度、压力应按设计或表中相对应规定执行。蒸汽直埋及高温热 水宜埋的管道焊缝无损检验数量应按设计或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执行。

5由于返修次数增多,造成材质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及机 械性能下降,影响焊缝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7.30供热管网T程的各种支架在运行中受力较大,非常真 要,尤其是固定支架,从制作到安装都应进行检查并记录。

6热力站和中继泵站

6. 1 一般规定

6.1.5有些用户的热力站部分设备'∙j制冷设备共用•为便于部 分用户安装制冷设备的需要・故増加本条。

6.2站内管道

6. 2. 4N 6.2.5这两条保证安装和检修T.作方便.防止拆卸阀门 时.管道成重力作用向下移位,影响阀门的复位安装。

6.2.7r保护设备安全,避免野蛮施I制定本条规定。

6.3热计量设备

6.3.4热量表的安装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读数的精确 性。因此,应按热量表产品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

6.4站内设备

6.4.26. 4.3根据现彳j∙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及骑 收通用规范》GB 50231制定。

6. 4.5-6. 4.7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 收通用规范》GB 50231制定这三条。

6.4.8水泵安装要求。

2水泵安装找平水平偏差要求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风机、 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匸及验收规范》GB 50275制定。

6.4.9为保证喷射泵的正常「作和安全运行、减少噪声而制定 本条。

6. 4.15水处理装置安装要求。

4两个罐的排污管不应连接在-起。

5水压试验是为了确保与水处理系统中的设备、再生装置 连接的各阀门的严密。

6.5通用组装件

6.5.86.5.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 骑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这两条。

6. 6噪声与振动控制

6. 6.2隔振系统安装要求。

2隔振垫中间一般釆用2mm~3mm钢板隔开。

3隔振器的压缩量不一致的采用相应的钢板找平,确保每 个隔振器受力均匀,卧式泵和机组等设备重心不一致时应调整中 间隔振器的位置,确保每个隔振器均匀受力,压缩量一致。

2涂油防腐是对螺纹部分进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12通过计算及实验室试验,选用穿孔率不小于25%, 孔径0. 4mm,厚为0∙8mm的铝扣板作为面板,内部填充密度为 32kg∕m3的玻璃棉时的吸音效果较好,且适用于热力站的环境;

6用吊架代替龙骨托会使吊顶板脱落造成二次返修。

7防腐和保温

7.1

7.1.1现在市场上的防腐材料种类繁多、艮莠不齐,为保证材 料质量强调要有产品质虽合格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有资质的 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等。

7.1.3参照现行国家《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 50242编制,目的是统一防腐丁.程的标准和做法。

7.1.4规定了多种涂料配合使用时应做的事项,目的是保证涂 料的化学性能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7.1.6气温低于5°C时,油漆黏度增大,喷涂时会产生厚薄不 均、不易干燥等缺陷・影响防腐质量。本条规定了涂料的适宜条 件,对在不利环境条件F施工提出技术措施,以保证涂料和涂刷 质堇。对于特种涂料.应按该产品的说明书进行。

7.1.7漆膜固化前如进行下道丁•序施匸,往往会造成漆膜损坏, 影响漆膜的完整。要求损坏的漆膜应进行修补,并验收合格。

7.1.10支架的生根部分不做涂料防腐。

7.1.11直埋预制保温管道接口处钢管一般不做涂料防腐。

4两端留出20Omm~250mm空白段是防止焊接时,将防 腐层烧坏。

7.1.19钢外护有埋保温管道的防腐检验,应根据防腐材料选择 对应的检验方法。

7.2保 温

3预制直埋保温管道现场抽样方案

T.作钢管规格mm)

___抽样方式

抽样频次

DNV250

只选取H中的-种规格 进行抽样检验

各种规格管道的累枳数故 每大于3km时.增加•次抽 样检验

250VDNW80()

应对所右规格(数量大 T IOOm)的管道进行抽样 检验

每种规格管道的累积数最 每大于3km时,增加•次抽 样检验

DN≥90()

应对所有规格(数贵大

T IOOm)的管道逬行抽样 检验

每种规格管道的累积数量 每大于2km时.増加一次抽 样检验

注:I髙密度聚乙烯外护管需检测项目:密度、壁厚、断裂伸K率、拉伸强度、 热稳定性。聚題:酯保温层需检测项目:保温层厚度、密度、压缩强度、吸 水率、闭孔率、导热系数。

2现场应针对每个项目、每一个宜埋保温管供应商的产品进行独立抽样检 验•如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为大于连续6个月时间内生产的,每超出6个 月生产期的产品,应按照表内要求增加一次抽样检验。

7. 2.6在环境温度低于5°C时.湿法施丁.的保温,有冻结的可 能,应采取防冻措施。

7. 2.7对保温层施工规定了具体要求,以保证施工质危,达到 设计要求。

1保温层厚度大于1 OOmm时,要分层施丁.•便于施T.∙ 减少热损失。

3保温接缝应严密.不应有缝隙C如果保温瓦内不抹石棉 灰胶泥,瓦的缝隙不用胶泥填满,造成空气对流・对保温效果影 响很大。如果保温瓦采用螺旋形捆法将会导致瓦块易松或脱落。

4各种支架及设备的保温应按热伸长方向留出伸缩缝,以 防热胀冷缩时破坏保温。

7. 2.8主要目的是防止保温层因自身重力作用而脱落。

7. 2.9硬质保温施工预留伸缩缝要求。

4两弯头之间的距离小于Im时,留两道伸缩缝没有必要. 因此可仅留一道伸缩缝。

7. 2.10本条是为了减少热损失,降低环境温度,便于管理。

7. 2.11规定了这些部位需要做成的角度,主要目的是为检修时 易于拆装。

7. 2. 12规定U阀门、法兰处的保温方法,主要是便于拆装检 修,防止检修时破坏保温。

7. 2.13本条主要目的是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其保温效果。 当采用纤维制品保温时・纵向接缝如放在管子上方45。位置,将 不易贴紧管道,易产生空隙,造成热损失过大。

7. 2.14复合硅酸盐类保温不适合用在管径大于DN500的供热 管道施「•中,但适合用在复杂设备的保温,其易于成型,减少保 温难度。

7. 2.16现场保温层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4主要说明保温层施I:厚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7.3保护层

7.3.1保护层是指保温层的外保护。如果保护层做在潮湿的保 温层上,会影响保护层和保温层质量,因此保护层应做在经验收 合格的干燥保温层上。保护层的严密性要求是保证湿气和水不进 入保温层。牢固性要求是保证在使用年限内保温层不损坏。严密 性和牢固性是保温层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7. 3.2规定了各种复合材料保护层的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目 的是统一其做法,保证保护层的严密性。

7.3.3规定了石棉水泥保护层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目的是 使该保护层整齐,防潮绝热性能好。闪石棉是国家禁止使用的石 棉制品。

7.3.4规定了金属保护层的做法和质量标准。增加其严密性, 防止接口处渗水,并提出保护层成品不得踩踏或堆放物品。

7. 3.5保护层表面不平度允许偏差检验工具用Im钢尺和靠尺、 塞尺检查。

8压力试验、清洗、试运行

8.1压力试验

1强度试验是对管道的强度性试验,强度试验段长度可根 据实际施丁.分段而定。严密性试验是在管道的焊接安装工程全部 完成后进行的总体试验,试驼段长度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 图进行分段,试验段始末两端的固定支架应由设计进行核算。未 经强度试验的焊口不得进行防腐和保温,并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8.1.2本规范中的清洁水为没有被污染不含杂质的水。

8.1. 7设置排水系统是为r确保试验管道及设备不被水淹。

8.1.9明确r严密性试验前管道、设备和结构应具备的条件, 并提出勺试压有关技术和设备要求,目的是确保试验的安全。试 臆方案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试验范围、技术质量标 准、试验丁.作部署、安全措施、平面图及纵断图等内容。

8.1.10压力试验比较稳定安全,但在冬季试验应考虑防冻 措施。

4对高差较大的管道工程,为防止低端超压,试验时应校 核低端压力。

5强度试验时不得用铁锤击打焊缝等部位,当管道承受内 压时.任何击打都将给管道造成损害。严密性试验时如有在压降 小于O. 05MPa时找出的漏点,可在试验后处理。

8.1.11试验时带压处理管道和设备的缺陷是非常危险的,容易 造成事故。

8.1.12排水负压对管道和设备町能造成破坏,因为有些设备只 是受内压,因此排水时一定要打开放气阀门,排尽积水,并及时 清理管道及除污器内杂物。

8.2清 洗

3当设计核算固定支架承受推力不足时,应按设计出具的 加固方案进行加固。

8. 2.6水力冲洗要求。

3冲洗时管道内的流速不应小于lm∕s,是为了保证异物能 够被冲出。

4管道正常运行时的流速一般为2m∕s3m/s

8. 2.7蒸汽吹洗温度高、速度快,需根据出口蒸汽扩散区划定 警戒区,避免人员烫伤。由于蒸汽管道、设备进行吹洗时是一项 危险性较大的「作,在设计阶段要对吹洗出口、吹洗箱和吹洗装 置进行明确要求,施T.单位要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吹洗方案,方案 中要有吹洗工作操作区、安全区等。

在吹洗前要审批编制吹洗方案,要对操作区、安全区按吹洗 方案进行现场划分,设置警示带、警示牌等。开始吹洗前安排保 安人员现场值班,并告知行人和附近单位注意安全。

8. 2.8蒸汽吹洗要求。

1暖管前吹洗口的阀门应打开1/3,进行少量排汽,以保 证吹洗时能顺利打开阀门。

8.3单位工程验收

8.3.1单位工程一般是指一个合同段的T.程,当T.程项目较大 时可分成若干个单位工程逬行验收。

8. 3.3工程验收应对验收项目做岀结论性意见,如有缺陷应在 处理合格后重新验收。

5观感质量验收应为有验收经验的人员按照结构、支架、 热机、爬梯等规定进行的验收。

8. 3.4在各种检验及自检的基础上进行的验收,主要目的是检 査工程各部位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使用标准,检查各种记录是否 完整、合格。

8.4试运行

8. 4.1本条的热源是指可提供热能的厂、站或管网。

8. 4.2试运行工作是一项系统「•程,试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意 想不到的情况,因此,要做充分的准备丁.作,制定试运行方案. 进行技术交底,对试运行各个阶段的任务、方法、步骤、各方面 的协调配合以及应急措施等均应作细致安排。

试运行方案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编制依据、工程概况、 试运行范围、技术质量要求、试运行工作部署、指挥部及职能、 安全措施、平面图、纵断图等内容。

8. 4.3试运行操作要求。

1供热管道工程宜与热力站工程联合试运行,是为保证管 道带热负荷运行。

4住试运行期间应对螺栓进行热拧紧,并要在()∙3MPa压 力以F进行,如压力过高进行热拧紧是非常危险的,而温度过低 进行热拧紧将达不到的。强调进行热拧紧-定要注意人员和设 备的安全。

6在正常情况下,试运行应按设计参数进行,但因多种原 因试运行时达不到设计参数.町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可的参 数试运行。试运行参数应该是今后的正常运行参数。试运行的时 间应为达到该参数条件下连续运行72ho

8. 4.4蒸汽管网如果不带热负荷将很难进行试运行,不需要继 续运行的,应采取停运措施进行保护。

8. 4.5热力站试运行要求。

5水泵应检査正转、反转,记录空载电流,运行正常后记 录运行电流,检査运行电流是否正常。

8.4.6试运行开始前是指管网注水前,试运行开始是指管网注 满水开始升温时,试运行记录应从管网注水至试运行结束的整个 过程都逬行记录。试运行72h时应从艳体管网达到运行温度后开 始。

9工程竣工验收

9. 1 -般规定

9.1.4为确保I.程质址的可追溯性,便于运背管理•结合各地 情况.工程试运行3个月后,施丁.单位除提供纸质的竣「.资料 外,还应提供电子版形式的竣「资料。竣佥收电子文档土要包 括以下内容:

I 土方开挖汜录(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2焊口对接记录(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3焊口(编号)排版图(电子版)

4管道轴线定位记录(电K版)

5焊缝表而检查记录(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6焊口保温记录(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7工艺冋填砂记录(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8管线冋填(铺设警示布)记录(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9 土建阀室井尺寸图(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0固定支墩配筋图、尺寸图(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1换热站房内的吊装设施(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2建筑物节能墙体厚度、砌块形式、苯板保温(须附典型 照片电子版)

13实际管道井尺寸(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4地热苯板、地热管敷设密度及反辐射膜(须附典型照片 电子版)

15南向窗户为两玻,其他朝向为三玻(含阳台)(须附典 型照片电子版)

16单元关断阀、口立式压差控制器(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7管道井内分户锁闭阀(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8管道井内热计量表安装(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19各进户分支管公共埋地部分保温措施(须附典型照片电 子版)

20室内安装关断阀、温控阀(须附典型照片电子版)

21单元出户直埋管道安装、保温、定位(须附典型照片电 子版)

22 一网、二网、换热站竣工图、室内采暖图(电子版)

9.1.5保修期为两个采暖期是为了充分考査工程总体质量,使 匸程运行后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四季考验。

9.2验收资料

9.3验收合格判定

统一书号:15112 • 23919

定 价:27.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