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Safety FaCilitieS

JTG D81—2017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实施日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8OlOl


https:/∕shop63887450. taobao. com/

J閥交通也板"股份有限公司

律师声明

本书所有文字、数据、图像、版式设计、插图等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著作权法 保护。未经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任何单位、组织、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 本作品进行全部或局部的复制、转载、出版或变相出版。

任何侵犯本书权益的行为,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有奖举报电话:(OIo) 85285150

北京市星河律师事务所

20141118

图书在版编目(ClP)数据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 /交 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 12

ISBN 978-7-114-14395-3

I.①公…口.①交…皿.①公路运输一交通运输安 全一安全设备一设计规范一中国N. ΦU491.5-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304811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JTG D81—2017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吴有铭李沛

出版发行: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IoOOlI)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 网 址:http: /∕www. ccpress. COm- Cn

销售电话:(OIO) 59757973

总经销: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

经 销: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80 × 1230 1/16

印 张8

字 数160

版 次201712月 第1

印 次2017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114-14395-3

定 价:60. 00

(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的图书,由本公司负责调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告

47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作为公路工 程行业标准,自201811日起施行;发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 则}(JTG∕T D81—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1811 日起施行。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及其英文 版,以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同时废止。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及《公路交通安全 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 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 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1),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71117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71120日印发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1] 115号“关于下达2011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 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主持《公路交 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的修订工作。

本规范是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的全面修订。经批 准颁发后以《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颁布实施。

本次修订紧密结合了我国公路运营环境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等级公路的功能 和技术条件、交通条件、地形条件,全面总结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实施以来国内相关科研、设计成果,吸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 验和标准规范,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专项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交通运输行 业主管部门、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以及公路设计、科研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 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总则、术语、总体设计、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和栏杆、视线诱导设 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避险车道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12章以及1个附录 组成。

本规范与原规范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3∙ “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两章强调了原则性内容,突出了其作为交通安全 设施的作用。

本规范由刘会学负责起草第1章,唐珍璋负责起草第2章,刘会学、贾宁、马亮负 责起草第3章,赵妮娜负责起草第4章,侯德藻、宋玉才负责起草第5章,唐壬争壬争、刘 会学、黄晨、李勇、葛书芳、张绍理、高水德负责起草第6章,宋玉才、孙斌负责起草 第7章,孙智勇负责起草第8章,孙智勇、张华负责起草第9章,葛书芳负责起草第10 章,吴京梅负责起草第11章,张巍汉负责起草第12章。邰永刚、邓宝、王伟和郑昊等 参与了部分条文的编写工作。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范日常管理组,联系人: 刘会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5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邮编: 100191 ;电话:62062052 ,传真:62370155 电子邮箱:hx.liu@rioh.cn),以便下次修 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编:刘会学

主要参编人员:唐理璋宋玉才赵妮娜黄晨葛书芳

侯德藻 贾宁 孙斌李勇马亮

孙智勇 吴京梅 张巍汉 张绍理张华

高水德

审:陈永耀

参与审查人员:李爱民 何 勇 李春风 程英华 吴华金

段里仁 潘向阳 辛国树 郑铁柱 高海龙

张玉宏鲍钢王建强夏方庆王松根

沈国华 管桂平 夏传菰 刘光东 孙芙灵

胡彦杰刘喜平郭敏周玉波倪伟

周克勤马治国彭锐李春杰尹东升

胡江碧陈卫霞李会驰

3.2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 .................

3- 3 设计目标

3 /|         L        ∙∙v<∙oaoooooeoαnnooβαβαoβoo0θ OaeOoeOOO oθ0β∙aoι>∙a∙oo∙ooαooo∙eo□ooonooa∙oou∙oo∙oαouaDαooαo

4.2设置原则

4.3版面设计

6.2路基护栏

6. 3 桥梁护栏和栏杆...

6.5缓冲设施

7视线诱导设施

7.2设置原则

8隔离栅

8.2设置原则

1 —

9防落网

10防眩设施............................■-

11.2设置原则

12.1防风栅

12. 3积雪标杆

12.7其他设施.....................................•

附录A净区宽度计算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件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条文说明

2术语

5交通标线

6护栏和栏杆

7视线诱导设施

8 隔离栅

9防落网

10 防眩设施

12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1总则

1.0.1为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各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1.0.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含突起路标)、护栏和栏 杆、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避险车道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含防风栅、 防雪栅、积雪标杆、限高架、减速丘和凸面镜)等。

1. 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技术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 进行总体设计,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应互相 协调、配合使用。

1.0.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系统设计、重点突出的原 则。应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 设施。

1-0.6新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宜考虑公路运营养护因素的影响。改扩建公路交 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在对既有公路开展调查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扩建后的公路、交 通、环境条件进行,对既有设施应合理利用并加以完善。

L0.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交通量应釆用公路项目的设计交通量,所采用的设计 车辆外廓尺寸、代表车型等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和《公路护栏安 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的相应规定。

1.0. 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 艺、新产品。

1.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 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1 净区 Clear ZOne

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4路侧护档

内的护楞

moveable hi

IOVeabIe hihway/ ban`iemedian OPening 、具有开启瓠的空爲屬构段。


2o0.2 护栏标准段StanC 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撅

2.0.3护栏过渡段 设置于两种不同當


ɪraɪ^tion sections o nig⅛⅛ay barriers1^ %

勾齐或不同w⅛公路护栏、瀛平顺、结构刚度平稳

设置于公路路Q建乍限界以外叫护枚


2.0.5中央分隔費护 设置于公路中戏^


2.0.6中央分隔带并§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



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福干界俺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 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 0. 8 半刚性护栏 Semi-IigiCl banier

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 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

2. 0. 9 柔性护栏 flexible barrier

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 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 0.10 缓冲设施 impact attenuator

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 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 垫等。

2. 0.11 防撞端头 CraShWOrthy terminal

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 作用的设施。

2. 0.12 防撞垫 CraSh CUShiOn

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正 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画障底乘员的伤^^極 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隔离设施tr 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

k

aration f

车和非机恸

IVICeS


鼬碍物謳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 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


2.0.14视线诱导设

指示公路线形轮廓 道轮廓带、示警桩、示警



三辆知布人等的设施。


线形诱导标、隧




2.0.15 隔离栅 fenc⅜g 设置于公路沿线两侧 路用地的设施。



nce

1 isual guiding devices

及冇I氧方向的设施,主要包括倒廓标、合流诱 、道口标柱等。


、动物进入公路或


*其他禁成区域,防止非法侵占公


2. 0.16 防落网 PreVenting f

设置于公路桥梁两侧防止抛扔由 或交通量较大的公路的设施,称为防落物


、杂物或运输岫物进入桥梁下铁路、通航河流


设置于公路路堑边坡防止落石进入公路建筑限界内的柔性防护设施,称为防落 石网。

防落物网和防落石网统称为防落网。

2. 0.17 防眩设施 anti-glare facility

防止夜间行车受对向车辆前照灯炫目影响的设施。

2. 0.18 防风栅 Wind fence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或公路两侧,减轻强风对公路行驶车辆影响的设施。

—3 —

2.0.19 防雪栅 SnOW fence

设置在公路上风侧或公路两侧,减轻风吹雪对公路影响的设施。

2.0.20积雪标杆 SnOW marker POSt

在可能严重积雪的路段,设置于公路两侧指示公路路面边缘的设施。

2.0.21 减速丘 SPeed hump

设置于车行道或延展到整个公路路面宽度的弧形凸起区域,配合相应的交通标志和 标线,起到提醒驾驶人控制车速的作用。

3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 使用。

3.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总体设计。

3.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在充分收集项目及所在路网规划、技术规定、 设计图纸和交通安全评价结论,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3.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包括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设计目标、设置规 模、结构设计标准、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等内容。

3.1. 5除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外,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还应根据 既有公路调查与综合分析的结论,包括既有设施的再利用方案和临时交通安全设施的设 计方案等。

3.2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

3.2.1与项目相关资料的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

2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范围;

3项目沿线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设施的分布;

4项目的技术标准、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

3.2.2项目与所在路网之间关系的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起、终点里程传递的桩号信息;

2重合路段的起终点信息;

3穿城路段的起终点信息;

4构成多路径的路线信息;

5相关路线的命名和编号信息;

6被交公路、铁路和航道的相关信息。

3.2.3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对项目进行的交通安全综合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公路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路段(点);

2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设计重点。

3.3设计目标

3.3.1应结合项目和路网特征死甌务、安全、管理、环境、成本等方面提出交 通安全设施的设计目标。




3.3.2公路改扩建硏I "出既有交通安全设D⅛J‰临时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设 计目标O


3.4设置规模


3.4.1公路噓I噓全设施的设 划、公路功能、技


、交通量、N

酬模,应根据确定的设十l≡ I N.

Lhb

,综合考虑所在路网规


曹.成和环境等因素合理


3.4.2主要中

设施、隔离栅、必需的隗落网和防R 面中间带宽度小于嘈 时,应进行过渡设^H⅜ 撞垫。


皆应根据本


12m 时,


I-

规范的规定设置系统、完劑P勺迥标志、标线、视线诱导 与高路堤路段姆、,瞰置路侧护栏;整体式断 E中央分隔岭折冊;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 置开口姪栏纏口分流三角端应设置防


蚀交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 翊布置路侧护栏;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


3.4.3次要干线公路应翩

及必需的隔离栅、防落网;桥梁与髙程

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


进行过渡设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一级公路应根据需要设置 防眩设施。

3.4.4主要集散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较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必需的视线 诱导设施、隔离栅;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应 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隔离设施。

3.4. 5次要集散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较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必需的视线 ——6——

诱导设施;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


3.4.6支线公路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交通标志,在视距不良、急弯、陡坡等路段应 设置交通标线及必需的视线诱导设施;路侧有不满足计算净区宽度要求的悬崖、深谷、深 沟、江河湖海等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


3.4.7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并结合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结 果论证是否设置避险车道。设置避险车道时,应设置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防护、 缓冲等设施。


3.4.8风、雪等危及公路行车安全的路段,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风栅、防雪栅、 积雪标杆等交通安全设施;根据运营管理和交通管理需求帀加据本规范的规定设置限高 架、减速丘、凸面镜等交通诳为


庖结构设计'


3.5结构设计标准


3.5.1公路交通

所承受的汽车碰撞荷幣夕M其他作用的标淮值、代表值和组合效1值应参照现行《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标准值、代表值和组


敝符合表3.5H  定。除桥梁护栏




设施类型


√J'

'效丿


护栏


缆索护栏)

算应符合相遢规范的规定q

凱忽略的作用时,其

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

作用分类


G D60)的规定牡嘉一燮构中出现其他不

{设计值的/

∙1公路交尷竦全设施结构设计釆用的作源/

\       作]用名称•  「

貝吉构重丿J(剧

k 土的重力(路基护赢


交通标志、防落物网、 隔离栅、防眩设施、 防风栅、防雪栅、 警示限高架


汽车碰撞荷载

结构重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 土的重力(设置于土基处)


土侧压力(设置于土基处)


防撞限高架


风荷载

温度作用

结构重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

土的重力(设置于土基处)


偶然作用


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


永久作用


续表3.5. 1

设施类型

作用名称

___作用分类___

防撞限高架

土侧压力(设置于土基处)

永久作用

___________风荷载

可变作用

温度作用

汽车碰撞荷载

_____偶然作用_____

突起路标

汽车轮载

可变作用

3. 5.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

结构设计安全等级

设施类型

二级

特大桥上设置的护栏、防落物网、防风栅、防雪栅; 位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悬臂式、门架式交通标志

三级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结构

3. 5.3永久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重力的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的重度计算确定。

2预加力、土的重力和土侧压力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的规定计算。

3混凝土护栏和钢-混凝土组合式护栏设计宜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作用。

3. 5.4可变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荷载标准值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的规定计 算,基本风压重现期应采用50年。

2突起路标的汽车轮载标准值应采用70kN,车轮着地长度及宽度为0. 6m ×0. 2mo

3温度作用标准值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的规定计算。

4作用在人行道或自行车道栏杆立柱顶上的水平推力标准值应采用0. 75kN∕m,作 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应采用1.0kN∕mo

3. 5.5偶然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护栏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价采用的碰撞车型、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应满足现行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的规定。当公路具体路段的车辆构成不包 括规定的某种碰撞车型时,护栏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价可不考虑该车型。

2设计桥梁护栏试件时,其所承受的汽车横向碰撞荷载标准值应符合表3. 5. 5的规 定。在综合分析公路线形、路侧危险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采

—8 —

用的护栏防护等级低于一C)级时,汽车横向碰撞荷载应按一C)级计算;采用的护栏防 护等级高于八(HA)级时,汽车横向碰撞荷载应根据实际的碰撞条件确定。

3.5.5桥梁护栏的汽车横向碰撞荷载标准值

防护等级

代 码

标准值(kN)

分布长度

(∏0

D =Om

Z)=O. 3 ~0. 6m

C

70

55 ~45

1.2

B

95

75 ~60

1.2

A

170

140-120

1.2

SB

350

285 -240

2.4

SA

410

345 -295

2.4

SS

520

435 -375

2.4

________

HB

650

550 -500

2.4

HA

720

620 -550

2.4

注:。为桥梁护栏的最大横向动态变形值。

3防撞限高架的汽车碰撞荷载可按式3. 5. 5)计算,作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作 用点位于横梁几何中心。

,^n∖vl - Vn I

Fl = IT 0'                            (3.5.5)

式中:F'——限高架的汽车碰撞荷载(kN)

m——设计车辆总质量(t),应结合设置路段交通流实际调查结果确定;

——碰撞前车辆运行速度(m/s),应结合设置路段交通流实际调查结果确定;

VI——碰撞后车辆运行速度(m/s),应满足紧急制动情况下车辆在限高桥梁或隧道 之前停车的要求;

T一车辆碰撞限高架的时间s),可在O. 1 -Is范围内取值,柔性限高架取值Is, 刚性限高架取值0. ISO

3.5.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按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作用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设计应同时满足构造和工艺方面的要求。

3.6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

3. 6.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加强与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的协调, 从运行安全的角度优化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设置,避免缺项、漏项和出现安 全隐患。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公路总体设计的要求。

3. 6. 2对影响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设计方案的交通安全设施,应根据 —9 —

设计工序的要求,由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单位提出相关设计标准、方案或要求。

3. 6. 3在交通安全设施平面布设图上,应标示出沿线公路监控外场设备、照明灯柱等 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的设置位置。各类设施相互遮挡时,应予以调整,或同杆设置。

3. 6.4应根据现行《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的规定,明 确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的设计界面。

4交通标志

4.1 一般规定

..E一交通标志的分类、颜色:形状、线U、图形、尺寸和设置等,应符合现行《道

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亠


4.1.3 交通标志, 合考虑公路功能、技 等因素,合理选择设

4.1.4 交通标志

如路线和路段不同层面的

设鄙■应考虑路


4.1.2交通标志所


部与交通臂、服务嗔萸需求有关,交通标志版


遇反应的角度出发,综 调者及交通管理需求


"息懦求,采用总体布局,、


逐层推进、重点设置舰方滝。

4.1.5交通标志设卬軸下列内容:

1交通标志的设畐、信息内容q

2版面设计;

3支撑方式;

5强度、稳定性验算;

6施工工艺要求等。

4.1. 6交通标志设计文件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通标志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路网关系图和交通标志平面布设图。

2路网关系图中应能清晰表达出所在区域周边道路名称及编号。

3平面交叉交通标志和标线应在同一布设图中进行标示。

4静态标志和可变信息标志应在同一平面布设图上进行标示。

5结构设计应提供结构分组类别和计算书。

4.2设置原则

4. 2. 2交通标志应针对具体路段情况,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布局和 综合设置,与路段的实际交通运行状况相匹配。同一位置的交通标志数量不宜过多,交通 标志之间不得相互矛盾。

4. 2. 3警告标志应设置在公路本身及沿线环境存在影响行车安全且不易被发现的危 险地点,并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置,不得过量使用。

4. 2.4禁令标志应设置在需要明确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路段起点附近醒 目的位置。其中限制速度标志应综合考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路侧开发程度、路线几何 特征、运行速度、交通运行、交通事故和环境等因素,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是否设置以及限速值和限速标志的形式,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实施设置。

4.2.5指示标志应根据交通流组织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在驾驶人、行人容易产生迷惑 处或必须遵守行驶规定处设置。

4.2.6指路标志应根据路网一体化的原则进行整体布局,做到信息关联有序,不得出 现信息不足、不当或过载的现象。应根据公路功能、交通流向和沿线城镇分布等情况,依 距离、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优先选取交通需求较大的信息指示。

4. 2.7旅游区标志设置时应根据旅游景区的级别、路网情况等合理确定指引范围。当 旅游区标志与其他交通标志冲突时,其他交通标志具有优先设置权限。

4. 2. 8告示标志的设置,不得影响警告、禁令、指示和指路标志的设置和视认。

4. 2.9公路平面交叉处的交通标志应在综合考虑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物理形 式、相交公路技术等级、交通流向等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路权清晰、渠化合理、导向明确、安 全有序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交通标志综合设置方案,并与交通标线相互配合,引导车辆 有序通过。

4. 2.10除特殊情况外,交通标志应设置在公路前进方向的车行道上方或右侧,其他位 置的交通标志应仅视为正常位置的补充。交通标志设置具体位置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

—12 —

标志和标线》(GB 5768)的规定,对于单向车道数大于或等于三条、交通量较大、大型车辆 较多、视认条件不良等设置条件,应根据交通工程原理对交通标志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计 算论证。

4.3版面设计

4.3.1交通标志版面应清晰易懂、简洁美观、导向明确、不存歧义,不得误导方向。图 形、文字、箭头、符号、图形及边框等设计要素布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正确处理颜色、文字、箭头、符号、图形及边框的关系,使版面清晰、美观。

2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协调,汉字的字间距应明显小于行间距。

3 一个地名或专用词组不应写成两行或两列。

4.3.3交通标志文字字符应规范、正确、工整,采用交通标志专用字体,汉字字高和字 宽等高。非特殊情况,汉字或字母不得拉伸、压缩、翘曲或以其他方式调整。交通标志文 字横写时应由左至右书写。

1标志内容宜釆用图形方式,并应辅以文字说明。

2文字类禁令标志应为白底、红圈、红杠、黑文字,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3文字类警告标志应为黄底、黑边、黑文字,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

4旅游区指引标志中采用代表景点特征的平面图形时,应为棕底白图形,可进行特 色化设计。

4. 3.5根据实际需要交通标志可嵌套使用,同一版面中嵌套的禁令或指示标志的数量 不宜多于4种;高速公路、隧道、特大桥路段的入口处,同一版面中的禁令或指示标志的数 量不应多于6种。

4. 3.6交通标志的尺寸和文字高度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的 规定,除特殊规定外,根据设计速度确定;当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大于20km∕h 时,宜按运行速度对版面规格和视认性加以检验。特殊情况下,经论证标志尺寸和文字大 小可适当增加或减小。

4. 3.7几个独立的交通标志必要时组成一组,设置于同一支撑结构上,宜采用相同的 版面形式、布局、板面高度或长度。

4.4 材料

4. 4.1交通标志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腐蚀能力,并应因地制宜地采用 适用、经济、轻型、环保的材料和结构,适当兼顾美观性。

4.4. 2交通标志板面应采用逆反射材料或安装照明设施,受线形、视觉环境、日照、气

象条件等因素影响的路段,可安装照明设施或


駐动发光等手段提高视认性,但不得产


的禁令、扌

标志,宜釆用靜类厦光膜:

小半径曲线及譎贼叉小癖 麟!路段;

气影响路段

的反光膜。

光膜。

皆段的禁令、警告标

高的反光膜。

光膜。


生照度不均、眩光、跳闪等现象„不得影响昼夜条件 致性。


4.4.3用于交通标寻

18833)的规定,选择反遥膜等级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背景环境影响

2交通量小的公路

3交通复杂、 志,宜采用比同一条B

4门架式、悬*

5受雨、雾等K


术志形状、颜色及视认和理解的一


驶速度快!交通量大的公路宜釆用


巍各交通反光膜》(GB/T


艮据实际情况可选用较其他公路等级低的


、横断面变恤


月悬空类交通


4. 4.4在下列情况、

高速公路、一级』

交通较为复杂、视】

单向有三条或三条以张车道汩虫 公路横断面发生变化时1 大型车辆所占比例很大时。


1

2

3

4

5


膜。


e宜釆用比路侧交通标


E通标志,宜采用等级高的


4.4.5可变信息标志应根据标志的类型、显示内容、控制方式、环保节能、经济性等要 求,选择显示方式及材料。

4.5支撑方式和结构

4.5.1交通标志的支撑方式应根据设置位置的交通量、车型构成、车道数、构造物分 布、路侧条件及承受的风荷载大小等因素综合确定。

4. 5. 2当符合下列条件时,交通标志应采用悬臂式或门架式等悬空支撑方式:

1路侧交通标志视认受到遮挡或影响;

2路侧交通标志影响视距或交通安全;

3路侧空间受限,无法安装柱式交通标志;

4单向有三条或三条以上车道;

5交通量达到或接近设计通行能力,或大型车辆所占比例很大;

6枢纽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复杂或出口间距较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口指引 标志;

7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匝道为多车道,或左向出口;

8平面交叉预冬

9车道变换频弯

10交通标志设

11位于城市区

4. 5.3交通标志纟i                               ,方法应符合本规

范第3. 5节的规定,布                           计应考虑对桥梁

或特殊构造物荷载的

4. 5. 4悬臂式及「                            小于永久作用下

结构材料产生的挠度


5交通标线

5.1 一般规定

5.1.1交通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图形、尺寸,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 标线》(GB 5768)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的规定。公路交通标线 颜色的色度性能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16311)的 规定。

5.1. 2公路交通标线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交通标线的设置应与交通组织及交通运行情况相匹配。

2交通标线应与公路几何设计相协调。

3交通标线应与交通标志等其他设施配合使用。

5.1. 3交通标线应按下列关键路径进行设计:

1公路技术条件分析,包括技术等级、车道数、设计速度、断面变化、路线交叉等。

2确定标线的设置标准与规模,包括根据需要设置的彩色防滑标线等。

3 一般路段交通标线设计,包括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其他标线等。

4特殊路段交通标线设计,如隧道出入口路段等;特殊路段应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 单元,并考虑交通标志、标线和护栏等设施的综合设置。

5复杂区域交通标线设计,如路线交叉、收费广场等。

5.1.4交通标线应采用反光标线,在交通标线正常使用年限内,交通标线的逆反射亮 度系数应满足夜间视认性要求。突起路标与标线涂料配合使用时,应选用定向反光型,其 颜色应与标线颜色一致。设置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隧道内的突起路标,应采用双向反 光型。

5.2设置原则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一般路段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二级 及二级以下公路,除单车道外,应设置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下列路

—16 —

段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1) 公路的窄桥及其上下游路段;

2) 采用最低公路设计指标的曲线段及其上下游路段;

3) 交通流发生合流或分流的路段;

4) 路面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

5) 路侧障碍物距车行道较近的路段;

6) 经常出现大雾等影响安全行车天气的路段;

7) 非机动车或行人较多的机非混行路段。

2二级公路设置慢车道时,应设置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和车行道 边缘线。

3车行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硬路肩内,未设置硬路肩的公路车 行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外边缘处。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应设置于同向 行驶的车行道分界处。

1经常出现强侧向风的桥梁路段、隧道出入口路段、急弯陡坡路段、平面交叉驶入路 段、接近人行横道线的路段,应设置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2隧道出入口路段宜作为独立的设计单元,交通标线的设计应与交通标志、护栏、视 线诱导等设施统筹考虑,综合设置。

3当公路中心或车行道中有上跨桥梁的桥墩、中央分隔带端头、标志杆柱及其他可 能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的障碍物时,应设置接近障碍物标线。

4在靠近公路建筑限界范围的跨线桥、渡槽等的墩柱立面、隧道洞口侧墙端面及其 他障碍物立面上,中央分隔墩、收费岛、实体安全岛或导流岛、灯座、标志基座及其他可能 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的立体实物表面上,应设置立面标记或实体标记。

5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公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宜施画人行横道线。

6在公路宽度或车行道数量发生变化的路段应设置过渡标线。

7需要车辆减速的路段可设置纵向或横向减速标线。

8设置减速丘的路段,应在减速丘前设置减速丘标线。

9穿城公路交通标线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考虑城市道路交通标线 的设置要求。

1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入口交通标线应准确反映交通流组织的原则, 公路出入口路段(加减速车道)适当位置宜设置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2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入口处,应设置导向箭头,箭头的规格、重复次 数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的规定。出口导向箭头应以减速车道 渐变点为基准点,入口导向箭头应以加速车道起点为基准点。

—17 —

3服务区、停车区场区范围内,应根据场区交通组织设计及功能规划,分别设置停车 位标线、车行道分界线、导向箭头等交通标线。

5.2.4平面交叉渠化标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之间形成的平面交叉应进行渠化设计,并设置渠化标线,有 条件时宜设置渠化岛,路缘石高度不宜超过IOCm;其他公路形成的平面交叉应设置与停 车或减速让行标志配合使用的让行线。

2平面交叉渠化标线应结合平面交叉实际情况和交通流实际特点进行设计。

5. 2.5收费广场交通标线的设号;应符吾卞列规;



1进入收费广场应设置减速标线设置间距应根据驶入速度、广场  长度经计算确定。收费岛妍流询应设置收费岛竈面标孤收费岛上应设置实体标记。 收费广场出口端可设置:




2设置ETC车道的收费广场,应在'Erq-/福内设置  配合设置有关指示和禁令楊志。

3单向收费车道数束于5条的板成庄场亶在交通组织分析的基础上单独设计。


C憲道路面文字和标记,并


5.2.6突起路啤勺i 下列情况下[ 高速公路白

一级及一级


1

1)

2


宜符合下机項定:

各面标线用一埋n置突殍路标,并不彳畫4车行道内:

线上;


道边缘线上


、路隧道的军街道边缘线上;



—级公路互濺式黛体交叉、职务-区了亭苹区路段的车磨j


互通式立体 冠匝  隧道的车行道分瞬纟


出入口路段。


Is且设置突起路标。


6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

6.1.1公路路侧或中央分隔带应通谖 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严重程度。浄 净区宽度得不到满足时,应按捞耙设


6.1.2护栏设计应体现毓容双计、i


撞垫的防护等级 o需要采用其他

i

,并经实车碰撞试验。


M宽度来降低车辆驶出路外或驶


淑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


项进行安全处蟹


6.1.3护栏标准段、睥逬渡段、中央涂隔带遅母捎栏、防撞端  及性能,应满足现行《公路扌  防护等级或碰撞条件时


竺安全性能评歹脇爵EG B05-01) B 行特殊设t


6.1.4护栏的任何咅


得侵入公E


建筑限界。


6-1.5路侧护栏宜位幫公暇土路肩内厂应根据路侧护栏和缓课设摭需要的宽度加宽 路基或釆取其他措施。


6.1. 6中央分隔带护栏应骂卜中



曲带内的构造物d


6∙1.7路侧、中央分隔带内土基g度不能满足』


设置条件时(一般不宜小于

90% ,或路侧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宽度那宇规定宽度时,应釆取加强措施。


6.2路基护栏

6.2.2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风险应综合考虑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 道的可能性以及事故严重程度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规定:

1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的可能性应根据所在路段的路线线形、交通量、交通

—19 —

组成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2事故严重程度和运行速度、路侧条件有关,可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

6. 2. 4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下列情况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中,应设置护栏:

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6. 2.4I区、II区阴影范围之内 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路侧有深度30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

0 8 6 4 2

3 H

W

1

i

—(T

N

1:1        1:2       1:3       14

边坡坡度


0


6. 2.4边坡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的关系

2有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l∙5m以上水域的路段;

3I级铁路、一级公路等;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外设有车辆不能安全越过的照明灯、摄像机、交通标志、声 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桥台、隧道入口处的检修道或洞门等设施的路段。

6.2.5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下列情况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低,宜设置护栏:

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6. 2.4In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 段,三级、四级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6. 2. 4I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

2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越过的挖方路段;

3高岀路面或开挖的边坡坡面有30Cm以上的混凝土砌体或大孤石等障碍物;

4出口匝道的三角地带有障碍物。

1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2. 5m且采用整体式护栏形式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高。

2符合下列条件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中:

—20 —

穿越的障碍物的路段。

2)对双向6车道及以上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2. 5m并采用分设式护栏形 式,同时中央分隔带内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的障碍物的路段。

3不符合本条第12款规定的条件时,事故严重程度为低。

6.2.7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应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隔离设施。根 据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结果,可考虑是否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事故严重程度等级可参考本 规范第6. 2. 6条的规定选取。

6. 2. 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方向左侧应按路侧护栏设置。

6. 2.9 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两端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和绿化设施时,不得影响通视三角 区停车视距。

6. 2.10设置路基护栏的防护等级应符合表6. 2. 10的规定。

6. 2.1()路基护栏防护等级的选取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高速公路

120

三(AAm)

(SBASBm)

SSSSm)级

10080

五(SASAm)

一级公路

60

(BBnI)

三(AAm)

(SBSBm)

二级公路

8060

A)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40

(C)

(B)

A)

3020

C)

(B)

注:括号内为护栏防护等级的代码。

6.2.11存在下列情况时,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增加或后果更严重的路段,宜在 表6. 2. 10的防护等级上提高1个等级:

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纵坡等于或接近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规 定的最大纵坡值的下坡路段;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圆曲线半径等于或接近于现行《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规定的最小半径的路段外侧。

2设计交通量中,总质量大于或等于25t的车辆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20%时。

6. 2.12 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AADT)小于2 000辆小客车且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 60kn√h的公路,宜进行交通安全及经济综合分析,确定是否设置护栏及护栏的防护等级。 需要设置护栏时,其防护等级可在表6. 2.10的基础上降低1个等级,但最小不得低于一 (C)级。

—21 —

6. 2.13迎交通流的护栏端头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外展或设置缓冲设施:

I外展至土路肩宽度范围外;具备条件时,宜外展至计算净区宽度外。

2位于填挖交界时,应外展并埋入挖方路段不构成障碍物的土体内。

3无法外展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应按本规范第6. 5. 1条 和第6. 5. 2条的规定设置防撞端头,或在护栏端头前设置防撞垫;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及 三级、四级公路宜采用地锚式端头,并进行警示提醒或设置立面标记。

4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宜考虑车辆碰撞对向车行道护栏下游端头的可能性。

6.2.14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的护栏之间连接时,应进行过渡段设计。护栏

过渡段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所连接护栏中较低的防护等级。

6. 2.15高速公路、一纵, 过渡段设计;作为集散 虹 级 渡段设计。


齣'隧道出入口等位置,护栏应进行

6. 2.17 护栏 应根据防护车型 向动态位移外延 时,应选择车辆最

6. 2.16 选择扌 栏面距其防护的 态外倾当量值(VI

H顷当量值(可”)的选择 时,宜选择护栏最大横

6. 2.19冬季风雪较大的地奁海嵋i疆歸靜栏形式。


形低时,应首诡考虑护桂受瞞撞后的渤3


W路侧或中央分隔带护 场的距离,应大于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夕I艇值IF)或车辆最大动


向动态位,


障物来确定。


外延值(W)或车辆最大动曇夕


圍防护的障碍物低于护木


);当防护的圍戡L高壬护栏高度、公路主要行驶车型为大型车辆


6. 2.18 大型车辆麼 栏宜使用混凝土护栏。


较大的地区外,中央分隔带护


6. 2. 20护栏形式选择还应考虑护栏材料的通用性、护栏的成本和养护方便性、沿线的 环境等因素。

6.2.21护栏最小结构长度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发挥护栏整体作用的最小结构长度应符合表6. 2. 21的规定,或根据护栏产品使 用说明书确定。

2护栏最小防护长度应根据车辆驶出路外的轨迹和计算净区宽度内障碍物的位置、 宽度确定。

3护栏最小结构长度应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

4相邻两段护栏的间距小于护栏最小结构长度时宜连续设置。

5通过过渡段连接的两种形式护栏的长度之和不应小于两种形式护栏的最小结构 长度的大值。


6. 2. 21护栏最小结构长度


公路等级


最小长度m)


70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36


300


48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昆凝圭艸¾ 缆索护世

波形梁护栏

护栏类型

波形梁护栏

混凝土护栏

缆索护栏

波形梁护栏

6. 3桥梁护栏和栏杆

i

24

120

28

12

120

嶂桃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梁嘎须设置路侧罪栏。


6. 3.1桥梁护栏利

1各等级公路木

2高速公路、作塩次要干线的一级公路桥梁必须设置中央Z 散的一级公路桥梁应讶

3设计速度小于鳏







隔带护栏,作为主要集


映分隔带狛栏.°——专

的公路桥遍置人行道麝自従军道)时,可通过路缘


Okm/h



石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陛行道进行分离;设拄速度大/k咖 的公路桥梁设置人行  道(自行车道)时,应通过桥梁     1(自行晳进行隔离。

6.3.2根据车辆驶出桥外或进'关⅜Φ询生長進肆能造成的事故严重程度等级,应按 表6. 3. 2的规定选取桥梁护栏的防护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小桥、通道、明涵的护栏防护等级宜与相邻的路基护栏 相同。

2公路桥梁采用整体式上部结构时,中央分隔带护栏的防护等级可按路基中央分隔 带护栏的条件来确定。

3因桥梁线形、桥梁高度、交通量、车辆构成、运行速度或其他不利现场条件等因素 易造成更严重碰撞后果的路段,经综合论证,可在表6.3.2的基础上提高1个或以上等 级。其中,跨越大型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高速铁路的桥梁以及特大悬索桥、斜拉桥等 缆索承重桥梁,防护等级宜采用八(HA)级。



—23 —


6. 3.2桥梁护栏防护等级的选取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车辆驶出桥外或进入对向车行道的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高:跨越公路、铁路或饮用水 水源一级保护区等路段的桥梁

中:其他桥梁

高速公路

120

(ssʌssɪn)

五(SASAm)

10080

五(SASAm)

SBSBm)

一级公路

60

SBSBm)

(AAAm)

二级公路

80.60

(SB)

A)

三级公路

40 λ30

A)

(B)

四级公路

20

注:括号内为护栏防护等级的代码。

6.3.3选择桥梁护栏形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所选取的护栏形式在强度上必须能有效吸收设计碰撞能量,阻挡小于设计碰撞能 量的车辆越岀桥外或进入对向车行道并使其正确改变行驶方向。

2桥梁护栏受碰撞后,其最大动态位移外延值W)或大中型车辆的最大动态外倾当 量值0,)不应超过护栏迎撞面与被防护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桥梁通行的车辆以小客 车为主时,可选取小客车的最大动态位移外延值V)为变形控制指标;桥梁外侧有高于护 栏的障碍物时,应选取各试验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中的最大值为变形控制指 标;桥梁外侧有低于或等于护栏高度的障碍物时,应选取各试验车辆最大动态位移外延值 (W)中的最大值为变形控制指标。

3环境和景观要求包括:

1) 钢结构桥梁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2) 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桥梁宜选用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3) 积雪严重地区的桥梁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4)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小桥、通道、明涵的护栏形式宜与相邻的路基护栏相同。

4需要减小桥梁自重、减轻车辆碰撞荷载对桥面板的影响时,宜釆用金属梁柱式 护栏。

5除考虑护栏的初期建设成本外,还应考虑投入使用后的养护成本,包括常规养护、 事故养护、材料储备和养护方便性等。

6.3.4桥梁护栏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梁柱式护栏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护栏迎撞面应顺适、光滑、连续,无锋利的边角,金属立柱与护栏横梁之间应满足 防止车辆绊阻的宽度要求。’

2) 车辆与护栏的位置关系如图6. 3. 4-1 o各防护等级护栏的高度应满足下列规定:

①所有横梁横向承载力距桥面的加权平均高度V不应小于表6. 3. 4-1的规定值,V的 计算方法如式(6.3.4)o

匕)

(6.3.4)


K= R

式中:Rj——第/根横梁的横向承载力kN)

Yi——第財艮横梁距桥面板的高度m) O



6. 3.4-1车辆与护栏的位置关系

注斤和匕的计算基线为:护栏迎撞面与桥面板平面的相交线。

如该处有路缘石,则应为护栏迎撞面与路缘石顶面的相交线。

6. 3. 4-1金属梁柱式护栏横梁横向承载力距桥面的加权平均高度V

防护等级

最小高度Cm)

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60

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_

60

(SB)

70

(SA)

80

(SS)

90

_________________(HB)__________________

100

A(HA)

110

②四SB)级及以下防护等级的金属梁柱式护栏总高度不应小于1.00mSA)级 金属梁柱式护栏总高度不应小于1.25mSS)级及以上防护等级的金属梁柱式护栏高 度不应小于1.5m

3)护栏构件的截面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小于表6. 3. 4-2规定的最小值。

6.3.4-2金属制护栏的截面最小厚度值

材 料

載面形式

最小厚度值(mm)

主要纵向

有效构件

纵向非有效构件 和次要纵向有效构件

辅助板、杆 和网

抱箍、辅助 构件

空心截面

3

3

3

3

其他截面

4

3

3

3

铝合金

所有截面

3

1.2

3

1.2

不锈钢

所有截面

2

1.0

2

0.5

4)横梁的拼接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拼接套管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横梁宽度的2倍,并不应小于30cm,如图6. 3.4-2o


横梁


D


拼接套管


连接螺栓

ψ

拼接套管长度


6. 3. 4-2横梁的拼接

注:。为横梁宽度。

5) 高速公路、痹级刎的桥 产生的影响需要I 撞面保持在同一平面

6) 带有路绑石





等级为二(B)

丿桥, ,应§ Ii


岬耳路缘石。興略少护栏受到撞击而对桥面板 漾石时禺高叔直≡⅛⅛ 5 ~ IOem之间“ ____ 面之间的i⅛d i人行道(自Q手遣)貝能用于设计速廓、: ,,路缘石高

其高差的26倍及以上的靶离内进行谱渡 気道)与车彳,道之间应设置桥梁护栏 h合式护栏%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K或位于现主新横梁方帳


路缘石内侧宜与横梁迎


度宜为15cm,不应超过20脚。


L o

或等于60kιι√h且防护 E基路缘石与桥梁路缘 I设计速度大于60km∕h


石高度不一致时,

的桥梁,人行道([

2混凝土诂专       ___

D混凝土护电携试验验显,不得随意改霁护栏迎磷[白獭面形状和连接方式,但


其背面可根据实际畔初合适的形状。

2)各防护等级蘭


階的高度不虚小孕表/T-咿觇定值。

、;莉 3. 4-3混凝土护,繭高度

防护等嗔、

高度(Cm)

(B)

70

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

81

SB)

90

SA)

100

SS)

110

__________________(HB)___________________

120

A(HA)

130

注:混凝土护栏髙度的基线为内侧与路面的相交线。

各等级组合式护栏的总高度可在上述高度基础上增加IOCmo

3)护栏迎撞面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 5cmo

—26 —


4)护栏的断面配筋量根据计算确定,并应满足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 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中对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3桥梁护栏应按下列规定随桥梁主体结构设置伸缩缝:


1)金属梁柱式护栏

缩缝两端设置端部立柱,其中    应大于项為懺微梁端头的间隙不得大于伸缩缝

设计位移量加2. 5cmo横裂


莎卻昆凝土护栏 鹹关伸缩缝设置的规定,


2) 混凝土护栏

在桥面伸缩缝处聊

处的混凝土护栏上要濒留 确定。

3) 组合式护裡

混凝土部分应一一

梁柱式护栏中有可申缩縫设置的规知

4桥梁护栏】 与桥梁护栏受力构

5金属构件⅛⅛首封帆!排水应符合工≤1MJ

1) 空心断面构件应设置排水孑l≡牲所有的拼缝处完

2) 镀锌孔、排水孤的舊径不应大于空,11?R长的l∕T2,jf锌前构件排水孔的孔径

不应小于8mm(非镀锌糠件 E小于6mm)          丢间距应大于70cm。镀锌

孔、排水孔的位置应布设,格。


梁伸缩缝纟


伸缩瓠蹦卜位移量。在桥梁伸缩缝 大小根擄伸辘il的尺寸和弯起高度来


feΛ构部分应符合金属



据需要可设置承受彳

所有辅助构件应


固连接,并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6.3.5位于桥梁人行道的栏杆构險应时网规定:.

1从人行道顶面起,人行道栏杆的最小高度应为IIOCmO

2栏杆构件间的最大净间距不得大于14cm,且不宜釆用横线条栏杆。釆用金属网 状栏杆时,网状开口不应大于5cmo

3栏杆结构设计必须安全可靠,栏杆底座应设置锚筋。其受力条件应满足现行《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的规定。

4人行道栏杆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能有效避免人员伤害且不易拆卸的方式。

5兼具桥梁护栏与人行道栏杆功能的组合式护栏应同时满足人行道栏杆和桥梁护 栏的构造要求。


1从自行车道顶面起,自行车栏杆的最小高度应为140Cmo

2自行车道栏杆的间距、构件连接、基础固定和组合护栏等应满足本规范第6. 3. 5 条的规定。

3根据需要,可在距自行车道顶面IIoCm处附着具有一定宽度的摩擦梁,以避免不 同高度自行车把的绊阻。

6∙3.7桥梁护栏与桥面板应进行可靠连接。

6.3.8当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的结构形式不同时,应进行过渡段设计。相邻路基未设 置护栏时,桥梁护栏应进行端部处理。

6.3.9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的桥梁与隧道衔接处,桥梁护栏应 进行过渡段设计;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及三级、四级公路的桥梁与隧道衔接处,桥梁护栏 宜进行过渡段设计。

6.4.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

1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

2作为次要干线的一级公路在禁止车辆掉头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可设置中央分隔 带开口护栏。

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宜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公路中心线位置,设置长度应 能有效封闭中央分隔带开口。

4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高度应与中央分隔带护栏的高度协调一致。

5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部应设置轮廓标或反射体,颜色和设置高度宜与中央分隔 带保持一致。

6位于有防眩要求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宜设置防眩设施。

6. 4.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防护等级宜与相邻路段保持一致。线形良好路段经论证 可低于相邻路段1 ~2个等级,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不得低于三(Am)级。

6. 4.3选取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形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有效地阻止非紧急车辆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通行。

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应方便开启与关闭、具有可移动性,宜在IOmin内开启IOnl 及以上的长度。

3应与相邻中央分隔带护栏能合理过渡。

■ .                         — 28 —

4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活动护栏的两固定端安装应牢固,连接部分应具有防盗功能。

6. 5缓冲设施

6. 5.1缓冲设施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未进行安全处理的位于公路计算净区宽度内的路侧护栏,其上游端部应设置防撞 垫或防撞端头。

2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分流端、匝道分流端等应设置可导向防撞垫,隧 道入口段洞口等位置未进行安全处理时宜设置可导向防撞垫。

3孤立的上跨高速公路跨线桥中墩端部宜设置可导向防撞垫。

4收费站导流岛端部可采用非导向防撞垫。

5高速公路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特殊形式的危险障碍物,不能采用其他方式 进行有效安全防护时,应设置可导向防撞垫或非导向防撞垫。

6防撞垫的平面布设应与公路线形相一致,设置于主线分流端、匝道出口或收费站 导流岛前端时,防撞垫的轴线宜与防撞垫两侧公路路线交角的中心线相重叠,并与所在位 置的其他公路交通设施相协调。

6.5.2防撞端头、防撞垫的防护等级如表6.5.2所示,应根据公路的设计速度选取。 因运行速度、交通量等因素易造成更严重碰撞后果的路段,应结合实际防护需求提高防撞 端头、防撞垫的防护等级。

6. 5.2护栏防撞端头和防撞垫防护等级适用条件

设计速度(km/h)

设计防护速度km/h)

防护等级

120

IOO

TS)

IOO

80

(TA)

80

60

TB)

注:1 .括号内为护栏端头防护等级的代码。

2.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上游端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防撞端头。

—29 —

7视线诱导设施

7.1 一般规定

视线诱导设施应能对驾缪进IEffi


应加强公』         勺设置。


不同视线i        ≡-



视线诱导i         


E限界以ι≠



7.1.5视线诱导叫施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应尽可能降低对误卽撞上的车辆和人员的 伤害。

E K —〃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主线及其互通式产屈財叉、服务区、停车区等处的进出匝道 和连接道及避险车道应全矗仑廓标験段应连续设置轮廓标。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视距不良路段、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路段、车道数或车 行道宽度有变化的路段及连续急糸陡坡臨葭宜设置轮虛卷,其他路段视需要可设置轮

2隧道侧壁应设置双向轮廓标。隧道内设有高出路面的检修道时,在检修道顶部靠 近车行道方向的端部或检修道侧壁应增设轮廓标。

3轮廓标应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行车方向配 置白色反射体的轮廓标应安装于公路右侧,配置黄色反射体的轮廓标应安装于中央分隔 带。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按行车方向配置的左右两侧的轮廓标均为白色。避险车道轮 廓标颜色为红色。隧道路段、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轮廓标宜设置为双面反光形式。

4直线路段轮廓标设置间距不应超过50m,曲线路段轮廓标设置间距不应大于 表7.2. 1的规定。公路路基宽度、车道数量有变化的路段及竖曲线路段,可适当加密轮廓 标的间隔。

—30 —

7. 2.1曲线路段轮廓标的设置间距

曲线半径(m)

≤89

90 179

180 -274

275 374

375 -999

IOOO-I 999

≥2 000

设置间距m)

8

12

16

24

32

40

48

5设置于隧道检修道上的轮廓标应保持同一高度,设置于其他位置的轮廓标反射器 中心高度宜为60 ~ 75 cmo有特殊需要时,经论证可采用其他高度。

6在设置轮廓标的基础上,可辅助设置其他形式的轮廓显示设施,如在护栏立柱上 粘贴反光膜等。

7安装轮廓标时,反射体应面向交通流,其表面法线应与公路中心线成0°~25o

角度。



8在线形条件复杂的路段应设酸5E性能较高体尺寸较大的轮廓标。


7. 2. 2合流诱导标的设置礙邮规范第4章和现行岭路蕙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 范)(JTG D82)的有关规定



7. 2. 3线形诱导标的谖置嚴满足本规范第碎和现行《公路囈通林志和标线设置规 范》JTG D82)的有关规


7. 2.4隧道轮廓带關!设置应符合下列


1

当加密

2

3

4

5


特长隧道、长隧


50Om焼置二处隧道姓廓带。视距木囁特殊路段宜适


须下公路隧道可视需要设置隧道轮JW


无照明的二级及

紧急停车带前适

隧道轮廓带的颜骨:采用白色,宽度宜为IWO

隧道轮廓带应避免丿


L位置宜设置隧道轮廓带e


7.2.5三级、四级公路达不到扌唯设 桩、示警墩等设施,示警桩、示警墩的颜港


抽险因素的路段,宜设置示警


8隔离栅

8.1 一般规定

8.1.1隔离栅应能有效阻止行人、动物误入需要控制出入的公路。

8.1. 2隔离栅应根据地形进行设置,隔离栅的高度不宜低于1. 5m在动物身高不超过 50Cm等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区,经分析论证后隔离栅高度可降低10~20cmo靠近城镇区 域的隔离栅高度不宜低于I-8mo

8.1.3隔离栅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

8. 2设置原则

1路侧有水面宽度超过6m且深度超过1.5m的水渠、池塘、湖泊等天然屏障的 路段;

2高度大于1. 5m的路肩挡土墙或砌石等陡坎的填方路段;

3桥梁、隧道等构造物,除桥头、洞口需与路基隔离栅连接以外的路段;

4挖方高度超过20m且坡度大于70。的路段。

8.2.2隔离栅遇桥梁、通道、车行和人行涵洞时,应在桥头锥坡或端墙处进行围封。

8. 2. 4隔离栅的中心线可沿公路用地范围界限以内20 ~50cm处设置。

8. 2. 5在进出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的适当位置可设置便于开启的隔离 栅活动门。

8.2.6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在行人、动物无法误入分离式路基内侧中 —32 —

间区域时,可仅在分离式路基外侧设置隔离栅;在行人、动物可误入分离式路基内侧中间 区域的条件下,应在分离式路基内侧需要的位置设置隔离栅。分离式路基段遇桥梁、通 道、车行和人行涵洞时,应按本规范第8. 2. 2条的规定处理。

8.2.7隔离栅的网孔尺寸可根据公路沿线动物的体型进行选择,最小网孔不宜小于 50mm × 50mmo

8. 2. 8隔离栅的结构设计应考虑风荷载作用下自身的强度和刚度。

9防落网

9.1 一般规定

9.1.1防落网应能阻止公路藩物理E狀代区、铁路、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岀 人的一级公路等建多             '"    ..........以内。


9.1. 2防落物网距桥Ig酌械不宜低击U%


9.1.3防落石网应蜘居景路边坡的地片落石毋


、频率、7福勵和灾害后果等因素


9.2设置原则


1上跨饮用水赤原4护区、铁路矗公路、需要控制出入兩-W公路的车行或人行 构造物两侧均应设置蔺落%网。/ /

公路跨越通航啊蟹通量较哭的其他公路时,应必 需要设置防落4⅜ ⅛⅛梁采用分离式纟都M,应在


1寸,应设咿咿网。

,应在瀛内刷设置防落物网


4防落物网应进行滩常防®接地处理,ife雷也地的血旳、于10。。

5防落物网的设置范矗败禽毯。路笆勢贖跡度(当上跨构造物与公路 斜交时,应取斜交宽度)并各路的防落物网的设置范围 还应符合相关规定。

1根据路堑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土体、岩石的稳定性,在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建筑限 界内有可能落石,经落石安全性评价对公路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的路段,应对可能产生落石 的危岩进行处理或设置防落石网,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有可能落石并影响交通安全的路 段,可根据需要设置防落石网。

2防落石网应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危岩分布范围、落石运动途径及与公路 工程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后加以设置。防落石网宜设置在缓坡平台或紧邻公路的坡脚宽缓 场地附近,通过数值计算确定落石的冲击动能、弹跳高度和运动速度,并选取满足防护强 度和高度要求的防落石网。

—34 —

10防眩设施

10.1 一般规定

10.1.1防眩设施应按部分遮光原理设正响裤段哄湧不小于8。,平、竖曲线路段 遮光角为8~ 15。,计算防眩设施的团疝离财

10. 2.1高速公路、

各中央分隔

之一者,宜设置


10.1.3防眩设施设置曲经禪合理、因地制宜戸


10.2设置原则


防眩设施:        I I       ■

i夜间交通量较大牛却交通量牌:型货车和大型客车自■交#量之和所占比 例大于或等于15%的路感;

2设置超高的圆曲线∕/ f

3凹形竖曲线半径等盘JF现行《公路建展术标"矽BoI)规定的最小 半径值的路段;

4公路路基横断面为分离謚匝、或毎于2m

5与相邻公路、铁路或交叉公路、铁路有严重眩光割術段;

6连拱隧道进出口附近。

—35 —

10.2.5防眩设施连续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在两段防眩设施中间留有短距离不设置防眩设施的间隙。

2各结构段应相互独立,每一结构段的长度不宜大于12mo

3结构形式、设置高度、设置位置发生变化时应设置渐变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以50m 为宜。

H 避险车道

11. i 一般规定

11.1.1避险车道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轮廓标等交通安全设施。

11.1.2高速公路避险车道宜设置照明、监控等管理设施,其他等级公路根据需要可设 置照明、监控等管理设施。各等级公路的避险车道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救援电话告示标志。

11.1.3避险车道应设置完备的排水系统。

11.2设置原则

11.2.2避险车道宜设置在连续下坡路段右侧视距良好、车辆不能安全转弯的主线平 曲线之前或路侧人口稠密区之前的路段。避险车道宜沿较小半径的平曲线路段的切线方 向,如设置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路段时,避险车道与主线的夹角宜小于5。。

11. 2. 3避险车道入口之前宜釆用不小于表11.2.3规定的识别视距。条件受限制时, 识别视距应大于1. 25倍的主线停车视距。

11.2. 3避险车道入口的识别视距

制动床入口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识别视距m)

350 -460

290 -380

230 300

170 -240

11.2.5避险车道制动床的宽度宜为4~6m°高速公路宜设置救援车道,救援车道的 —37 —

宽度宜为5.5m,救援车道与制动床间应设置具有反光性能的隔离设施。

11.2.7避险车道制动床材料宜采用具有较高滚动阻力系数、陷落度较好、不易板结和 被雨水冲刷的卵(砾)石材料,材料粒径以2 ~4cm为宜。

11. 2.8避险车道制动床末端应增设防撞桶、废轮胎等缓冲装置或设施。

11. 2.9在近                            中段以后适当位置设置

阻拦索或消能必                       验证。阻拦索或消能设

施宜进行防盗夂


—38 —

12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12.1防风栅


12.1.1公路防风栅设计应符合玉刻撅魇臀g

1受强侧风影响路段,防风栅应与交通标志-、艾通标毯(含彩色防滑标线)等设施统 筹考虑。

2桥梁上设置防风栅时,癞





进行验证。


12.1. 2公路上路侧橫慮与公路耕线襪角; 上风侧设置防风栅:

1设计速度大

.2设计速度小



3)°,且符彻列涤件之一时,可在路侧


站于存在风力格-也的路段;

8gkm∕h的公路ZEI常年存在风力大于八ap;

3隧道洞口 &口、大桥等路段




¾⅛⅛⅛'2∙ 1∙ 2 的∣!&隽 时。 表11.|厂'行车安里风速

公路设计速度k%hn

80

60 B

B 40

20

风速(m/s)

15

19# __<_

20


12.2防雪栅



12. 2.1公路防雪栅设计应符质定:

1防雪栅设计应有效降低风保淑宿丄车辆的不利影响,同时兼顾对公路路基 的防护。

2防雪栅应设置在公路迎风一侧。当地形开阔、积雪量过大、风力很大时,可设置多 排防雪栅。


12. 2.2在风吹雪量较大且持续时间长、风向变化不大的路段,可设置固定式防雪栅。 在风向多变、风力大、雪量多的路段,可采用移动式防雪栅。


12.3积雪标杆

1公路积雪标杆宜设置在公路土路肩上,设置位置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2积雪标杆的设置间距可参考轮廓标的设置间距。

12.4限高架

1公路上跨桥梁或隧道内净空高度小于4∙ 5m时可设置防撞限高架,上跨桥梁或隧 道内净空高度小于2. 5m时宜设置防撞限高架。在进入上述路段的路线交叉入口处适当 位置,宜同时设置限高要求相同的警示限高架。

2根据交通运营管理的规定,需要限制通行车辆的高度时,可设置防撞或警示限 高架。

3限高架应与限高标志配合使用,限高架下缘距离路面高度不得小于限高标志限定 的高度值。根据需要,可配置车辆超高监测预警系统。

4限高架可根据需要设计为高度可调节的结构。

12. 4. 2警示限高架与上跨桥梁或隧道的距离应满足驾驶人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需 求,防撞限高架与上跨桥梁或隧道的距离应满足车辆碰撞后运行速度的制动距离需求。

12.5减速丘

12. 5.1减速丘可用于三级、四级公路进入城镇、村庄的路段,或者进入干线的支路上。

12.5.2减速丘的设置应全断面铺设,并设置相应的减速丘标志、标线、建议速度或限 制速度标志。

12.6凸面镜

12. 6.1凸面镜可用于公路会车视距不足的小半径弯道外侧。

12.6.2凸面镜宜与视线诱导设施配合使用。

12.7其他设施

12. 7.1除本章所列各类交通安全设施外,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必要的设施。

附录A净区宽度计算方法


A. 0.1净区宽度可分为计算净区宽度和实际净区宽度。


A. 0.2

并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净区宽度应根据


单向AADT (到达交通量)

N5 000

3 000

≤1 000


医指标状况、路基填挖情况、运行速度确定,


1直线段计算净盧宽跡T根据路基的湧 图A. 0. 2-2确定。


、密方情况分别由图A. 0.2-1


W 9!≡≡≡≡


80

设计速」


9() km/h)


路堤


单向AADT

N (到达交通量)

N 5 000

\ 4 000

3 000

2 000

1 000


-二

_ 一

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设计速度(km/h)


A. 0. 2-2挖方直线段计算净区宽度


—42 —


2曲线段计算净区宽度宜采用相同路基类型对应的直线段计算净区宽度乘以调整 系数FC进行修正,其中PC由图A. 0. 2-3查得。


1.8

1 0001 100

坡度在1 4和『湖之间时,有效寛度为整

边:


1.0


300 4


A.0.3实际净区隨度趙为从外 物区域的有效宽度飽扌艇路肩、土路肩


1

2

3

4

5


当路侧边fc缓于1:6时>有效宽度为'整个边坡坡1 当路侧边3 一 ..   __________

当路侧边聲坡∣陡于1 4 El亍车,不作为 路侧存在.


开始,向安蠅卜侧延伸的平缓、无障碍 勺路侧边坡■并屬符合下列规定:


反坡面宽度的l∕2o

■效寛度。

科屜。

坛、标志立柱或其他障騁物寸,不作为有效宽度。


设監板的砌石边沟     威时,不作为

二,


路侧存在杰可移除的行道形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釆用下列写法: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釆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釆用“不 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有选择,有条件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釆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附件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1—2017)






1总则


1.0.1 20067月,原交通部发布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以下简称《设计规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设項职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200691日起施行,原《高速公路及施工技术规范》(JTG 074-94)同时废止。

《设计规范》适应了我国当

的指导思想,适用范围由高速套艮  —

确了公路护栏的防撞性能,瀾S充了 ∙W H,对护  改,完善了护栏端部处理那过渡处理的内■增Wr昏标志、标霜和*央分隔带开口护   栏的内容;重点强调了设IH聊]和设计方k∙,'并为新技采的开发和阵用增有余地;引入了  路侧安全净区、宽容设订彖运

《设计规范》施行


新理念的要出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的囁等级公路;进一步明 矗的谩置原则作了较大修


速度和安全輝H聞爲。

有效地提我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谒计水平,促进了 公路安全设施应用的规⅛φ 科学性,为

。随着我由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推进J,渤安全设施也在




路的交通安全发挥了重

各等级公路中进行了大建

地适应我国大规模的公E

(1)设置方面

在总体设计上,如何加强主云

—步明确;






的应用。在具俸樊践中发现,《设计规范濾尚精在一些不能很好

预防和减少宛通事故、保护生命!、保障各等级公

、几何技术指标(平、纵、

関通1、景观要求等因素;



破劫 啊设施的原则需要进


路侧净区的宽度如何根据公路设讦速度或运行速度〔交3 横)等因素来确定;


中央分隔带护栏的设置如何体现公路受


如何使护栏设置的等级更加精细化;

针对我国大型车辆越来越多的趋势,在《设计规范》中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相关公 路的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对各类护栏受碰撞后允许的变形量需要提出要求。

护栏形式的选择如何更好地体现安全与景观的因素,低等级公路如何采用经济有效 的防护措施需要进一步明确。


桥梁护栏结构的计算模型与方法需进一步细化等。

此外,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和公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交通安 全设施设置方面的新问题的规定有所欠缺或不够具体,在使用操作性方面还有需要改进 的空间。

本次《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从我国实际国情和公路交通发展状况出发,全面总结 了 2006年以来我国各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经验,总结、吸取了国内外公路建设 和公路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先进经验与失败教训,对现行《设计规范》进行了适当调整和 补充完善,更加提高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了安全设施设计的系统性和设置的科学 性,突出了其主动引导、方便认知、保持交通流稳定顺畅方面的功能,加强了新技术的应 用,使该规范更加科学、实用、易于掌握,以期进一步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更好地服务 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1. 0.4研究表明:产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中,约95%的交通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 约28%的交通事故与道路环境因素有关;约8%的交通事故与车辆因素有关,如图I-Io 三个因素中的不利条件组合起来,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从预防交通事故发 生的角度,要积极消除三个因素中的不利条件,以“人”为参考标准,通过良好的道路设计 使其能适应于人的能力极限;通过先进的技术使车辆能简化驾驶人的工作任务,并尽可能 高效地保护弱势人员;道路使用者要受到适当的教育、能获取必要的信息、能有效控制自 己的行为。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作为公路交通环境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加强主动引导、完善路侧宽 容设计、适度设置防护设施等措施消除公路交通环境中的部分不利因素,为提高公路交通 安全水平发挥自己的作用。

注:资料来源为RTANSW,1996

为实现其功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公路技术条件(决定了公路的 线形指标和车辆的运行速度)、地形条件(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安全设施的要求不同,如山 区公路长大陡坡、小半径曲线外侧等事故易发路段,要求更高的安全设施设置标准)、交 通条件(车型不同,车辆的制动距离、运行速度、灵活度不同;大型车辆较多时,对护栏等 设施的防护要求更高,同时还要考虑小型车辆驾驶人能否及时发现并认读交通标志),而 且还要考虑周边路网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总体设计,这样才能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出 发,更好地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对公路的行政等级是否应作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考虑因素,根据对全国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局)、公路管理机构和设计单位的调研结果,约2/3的单位 和专家认为公路的行政等级并不直接影响交通安全,不必作为设计的考虑因素。但行政 等级与公路功能和交通构成相关,在交通标志指路信息的选取时需要考虑。

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需要互相协调、配 合使用。如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之间的含义不能相互矛盾,交通标志与监控外场设备之 间不能互相遮挡,护栏之间的形式不一致时要进行过渡处理,公路上设置减速丘时要设置 相应的交通标志、标线等。

1. 0.5为满足公路使用者安全行车的需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要具有四类使用功能, 分别为主动引导、被动防护、全时保障、隔离封闭。其中,主动引导、全时保障、隔离封闭设 施可以起到事故预防的作用,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被动防护设施的合理设置可以 有效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时,对于已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的项目,建议以评价结论为基础;未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安全综 合分析。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要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被动防护设施,以充分体现驾驶人及其他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为其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 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L 0.6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当路面技术指标低于规定值时,需要釆取加铺、罩面等措 施,使得部分交通安全设施,如护栏的高度、交通标志的高度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

—49 —

的会影响其使用功能。对这些情况,需要在设计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适当增加交通标志 的高度;混凝土护栏可适当加高并釆用单坡型;波形梁或缆索护栏立柱适当加长并预留连 接孔,也可采用迫紧器抽换式混凝土基础的方式来安装立柱。图1-2为采用铸钢材料制 作的迫紧器抽换式混凝土基础示意图。

上迫紧器

迫紧器安装示意图

ɪɜ

^^T2.5 :

l×45o

下迫紧器、贓

T ,螺栓

PVc 管/VC 板 /

下迫紧器

VZZZZZZZ

170

PVC管 护栏立柱

1-2迫紧器抽换式混凝土基础示意图(ψl40mm规格)(尺寸单位mm)


下迫



迫紧器钢筋架


改扩建公路工程需要充分考虑既有公路的交通安全运营特征,在对其进行调查与综 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扩建后的公路条件(包括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等)、交通条件、环 境条件等进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对既有交通安全设施,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 度来说,需要合理利用并对存在的缺陷加以完善。

1.0.8近年来,国内外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 出现,在设计中釆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任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首先需要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通

—5O-

过有关权威机构的试验验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如护栏方面的产品可按照现行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的规定确定该产品能否达到相应的防护性 能;标线涂料、防眩板能否满足相关规范中规定的功能要求等。

其次还要考虑耐久性、建设成本、养护成本、美观、防盗等因素。

在必要的条件下,需要经过现场试验段的检验。

经上述充分论证后,才可以采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 品。对于经实践验证为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要积极推广使用。

2术语

*由于推荐的净区宽度中有一部分为不可恢复的边坡(图中阴影部分),因此需要附加的停车 净区,其宽度等于阴影部分的宽度

2-1计算净区宽度示意

2-2路侧与中央分隔带净区示意 注:图中“CZ”为计算净区宽度。

2. 0.10 ~ 2. 0. 12 “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起阻挡、缓冲和 导向作用”是根据《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判定的。

2.0.13隔离设施起分隔对向机动车、分隔同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作用,没有要求具 有防撞性能,不包含标线。

3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根据现行《中华人民为呻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 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甜的妄郭伝虬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月                           丁'做岀本款规定。

的重要组成普


3.1. 2公路交哆新施为彳


、总体设计也是公路工程总体


设计的一部分。却生馴乍用是:...   \ \

位的设计原则、,术卷准、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   f f

(3)提出嫌*∣J内容:针乱铺建掣勺特点和不少/阶段的要求,提出各阶段 设计文件的构成紀*J容。! /

3.1. 3公路交;勺总体设仙矗方紗程设计图纸、概预算定额所在路网交通工程及漸成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网规划 和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渝平价结论,据以作为确定项目特点、 功能和定位、有针对性地开麗護彿的坦歸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前,需要开展现场调研工作,向公路养护、交通管理和驾驶人 征求对现状相关路网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可以改进和完善公路交通安 全设施的设计工作。

3.1.4本条对总体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于公路工程分期修建的总体设计,需要 增加分期实施的内容;对于多单位承担设计的总体设计,需要由负责单位协调参与单位共 同确定。

—54 —

程中存在的问题、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和公路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可利用性 做出综合分析。根据调查和综合分析结论,提出既有设施的再利用方案、临时交通安全设 施的设计内容及主要方案、交通安全设施的造价测算等。

3.2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


3.2.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2014)1. 0. 10条规定:“二级及以上的干线 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其他公路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是指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按一定的评价程序,采用定性和定量 的方法,对公路交通安全进行全面、系等.畛侨壁我国交通运输部201512月发布 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二却双性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考虑到本规范的使用范围为“新建和如锤1殯等纟 经开展交通安全评价的项r礙姦全设施设计人员蚕




R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已


,就评价资料,通过分析确定

一一    棋;未开展交通安全评价

風,籍鉴交通芻金鴻价的思路和方法,对项


公路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廢全戲险和修患路段(一点)

的项目,需要设计人员加匕弗使用者I期—

目进行交通安全综命粉囑确定可能垢*的隐愚踏段(点)和灣谢■十重点





3.3设计目标


全设施的功能要求和建设成本,提岀'


月啰、安全、管理、环境、 词均要实现这五个方


3.3.1本条结合

成本等方面确定交i

面的目标,而是要根据项啊特点和实腻钏赢理确定其设计fW 如旅游公路,重点需


安蠢设施的设十一目标。这里并非是指每



要从服务、安全和环墟


9出设计目「标:而成本可不作为重点;。


全设施设计单位需度加强妙団建设单位和土建工程设


想爾原则習明确交通安全设施的服务


待成本,把公路放在环境和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其成本。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来 说,不但要注重项目的初期建设成本,还要注重其后期维修和养护成本,如常规养护、事故 养护、材料储备以及养护修复的方便性等发生的费用。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还要有一定 的前瞻性,即在投入使用后,不能因为后期发生的少量路面加铺、罩面等养护工作而失去 或大幅度降低其使用功能。

3. 3. 2交通安全设施的再利用一般包括直接利用、改造利用、作为临时设施和作为材 料加以利用等方式。从资源节约的角度,公路改扩建项目要将既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再利 用率作为一个设计目标。此外,为满足边通车、边施工的需要,临时交通安全的设置也要 提出一些设计目标,如交通标志的版面、护栏的防护等级等。

3.4设置规模

3.4.1交通安全设施按照可实现的功能,可以划分为主动引导、被动防护、隔离封闭、 全时保障、控制出入等设施:

主动引导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视线诱导设施、积雪标杆、凸面镜等,为驾驶 人提供路网信息和公路轮廓,使车辆保持在车行道以内。

被动防护设施包括护栏(含路基护栏、桥梁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缓冲设施)、 避险车道等,为失控车辆提供防护和逃生通道。

隔离封闭设施包括隔离栅、防落网、防风栅、防雪栅等,以保障公路的运行畅通。

全时保障设施除主动引导设施外,还包括防眩设施等。

控制出入设施包括限高架、减速丘等,对不符合规定的车辆禁止入内,或者强制车辆 减速。

同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如反光交通标志、标线不但是主动引导设 施,也是有效的全时保障设施,本条主要是依据交通安全设施的主要功能来划分的。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规模,需要在综合考虑所在路网规划、公路功能、技术等级、 交通量、车型组成和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3. 4. 2 ~ 3. 4. 6在明确设计目标后,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模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的规定,公路技术等级应根据路网规划、 —56 —

公路功能,并结合交通量论证确定:主要干线公路应选用高速公路;次要干线公路应选用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主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一、二级公路;次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二、三级公 路;支线公路宜选用三、四级公路。

3. 5结构设计标准

3. 5.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通过某种特定的结构为载体实现其警告、提示、诱导、隔离、 防眩、防护等功能,因此结构的受力安全是交通安全设施发挥功能的基础。交通安全设施 结构设计是根据结构所受作用进行受力验算的过程,也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内容之一。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涉及作用种类众多,表3.5.1列岀了进行交通 安全设施结构受力验算时主要考虑的作用。对于其他作用,例如混凝土护栏的收缩及徐 变作用,目前尚不具备进行计算的条件,因此未列入表3. 5. 1中,但在设计中仍需要考虑 这类作用对结构使用可能产生的影响而采用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

3.5. 2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是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的等级,体现 了不同结构的可靠度差异,现行《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 )规 定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根据交通安全设施结构破坏可 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其设计安全等级规定为二级和三级,表3.5.2列出了不同安全等 级对应的交通安全设施类型。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交通安全设施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 与建设单位商定调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但不能低于表3. 5. 2规定的等级。

3. 5. 5阻挡功能是护栏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根据汽车碰撞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的偶然荷载效应组合进行设计验算,能够大体估算岀护栏能否有效阻挡该防护等级的 碰撞车辆,而护栏缓冲功能和导向功能的检验需要经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

车辆碰撞护栏时,碰撞荷载的作用点是沿着护栏迎撞面移动的,并随时间而变化,在 整个碰撞过程的不同时间点(例如客车头部接触护栏、货车驾驶室和车厢前部接触护栏、 客车和货车驶离护栏时车辆尾部接触护栏)出现碰撞力峰值。但在客车头部、货车驾驶 室和车厢前部接触护栏时车辆穿越护栏的可能性最大,车辆驶离护栏时已改变行驶方向, 穿越护栏越出路外的危险性降低,所以取客车头部、货车驾驶室和车厢前部接触护栏时的 碰撞力峰值作为设计碰撞荷载。

车辆碰撞护栏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精确计算方法来进行描述。车 辆碰撞护栏常用的数学模型见图3-1,该数学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F横单位取kN时,

τn("]Sine)2

(3-1)


「横 2000[ CsinO - 6( 1 -CoS0)+.]

假设车辆和护栏的刚度可理想化为线性弹簧,则碰撞荷载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是正弦

曲线,车辆横向最大加速度G横心为:

Cmax = n/2 ( G横)


mv I SIn θ

(3-2)


2000[ CSin0 b(1 - COSO) + D]

—58 — 式中:尸横mux——车辆作用在护栏上的最大横向力kN)

Jn---车辆质量(kg);

Vi——车辆的碰撞速度m∕s);

θ——车辆的碰撞角度(。);

C——车辆重心距前保险杠的距离m);

b——车辆宽度的一半m)

D——护栏的最大横向动态变形值m),混凝土护栏D =0,金属制护栏O =0. 3 ~0. 6mo

为验证式(3-1)和式(3-2)预测的精度,美国曾用其预测的横向碰撞荷载与碰撞试验

实测的碰撞荷载相比较,得出公式白

汽车,式(3 -1)和式(3 -2)预测的碰扌

护栏的设计荷载就直接采用式(3-2

3.1 /刚性护栏横向碰撞荷载(碰撞速脸


车辆质量

(kg)


2 043


9 080


18 160


84.5

I 155.7

258.0

(3- )A算fl

'L

404.8

129.( J

244.6


20%,如表3-1。从表3-1可见,对于小 5異测值很相近。英国桥梁护栏标准中


,。=15。)

WWkN)


布什试验值

124. 5


373.6


667.2


31 780


1 11


32 688


404.8


636. 1


日本现行车辆用刚舞护栏碰撞: 如表33。      ¾ ¾

斥载如表3-2。日本金属制離爛h栏碰撞试验的结果


3-2日本刚性护栏碰撞荷载

碰撞条件

碰撞能量kJ)

~∕tt∣∣i(kN)

单坡型

,F

直墙型

25l, 50km∕h, 15°

f 一  34

/ 3

43

-J' 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25t, 65km/h, 15°

58

72

25t, 80km∕h, 15°

420

88

109

86

25l, IOOkm∕h, 15°

650

135

138

170

3-3日本金属制桥梁护栏试验条件和结果

序 号

护栏等级

碰撞条件

车体接触 长度nι)

车辆质量t)

碰撞速度km/h)

碰撞角度(。)

1

A

1.3

60.6

15

3.7

2

A

13. 87

60.6

15

11.2

3

B

1.41

40.4

15

2. 8

4

B

14.0

40.4

15

3.7

续表3-3

序 号

护栏等级

碰撞条件

车体接触 长度(m)

车辆质量(t)

碰撞速度(km/h)

碰撞角度(。)

5

A

14. 02

60. 6

15

9. 15

6

A

14.01

60.6

15

8. 8

7

A

1.64

60.6

15

3.4

8

B

13. 84

40.4

15

4. 1

9

B

13.95

40.4

15

4.81

10

SB

1. 1

80

15

2. 90

11

SB

14.0

80

15

13. 35

美国对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碰撞试验的结果如图3-2、图3-3和表3-4,美国推荐的设 计荷载分布如图3-4和表3-5

6'-6"





WdPlSTO

最后 交通流方向

28.3kip


(碰撞条件zn =4 7401bV = 59. 9mph0 = 24o) Ilb =453. 592g 1 kip = 4. 445kN 1 mph = 1. 609km/h lɪdp/ft = 1.458kN∕m 1' = 0. 305m 1" = 2. 45Cm

3-2混凝土墙式护栏的碰撞过程

3-4混凝土护栏碰撞试验结果

试验条件

碰撞状态

合 力

最大力

质量

(Ib)

速度 (mph)

角度 (。)

高度 (in)

大小 (kip)

接触高度

3)

接触长度 (")

单位面积 (kip∕ft2)

单位长度 (kip∕ft)

2 050

59.0

15.5

17.0

18.4

2.33

5.0

3.89

5.76

18.7

8.4

2.58

7.6

1.11

1.82

2 090

58.5

21

19.0

21. 1

2.67

6.0

3.25

5.52

20.7

13. 1

3.0

8.0

1.35

2.58

续表3-4

试验条件

碰撞状态

合 力

最大力

质量

(Ib)

速度 (mph)

角度

(。)

高度 (in).

大小 (kip)

接触高度

接触长度 (ft)

单位面积 (kip/I?)

单位长度 (kip/ft)

2 800

58.3

15

18.1

18.5

2.50

5.0

3.85

5.81

15.3

13.9

2.08

10.8

1.82

2.01

2 830

56

18.5

19.3

22.0

2.92

4.8

3.65

7.61

21.3

22.5

3.00

10.2

1.52

3.48

4 680

52.9

15

21.4

52.5

3.08

7.3

5.73

11.24

24.0

28.3

3.25

10.7

2.01

4.16

4 740

59.9

24

21.8

59.5

3.17

6.5

7.18

14.49

22.5

28.3

3.25

14.5

1.48

3.06

20 030

57.6

15

29.0

63.7

2. 17

12.3

5.88

21.20

32.7

73.8

1.58

25.5

4.51

4.54

32 020

60

15

26.3

85.0

2.58

6.3

12.90

21.20

28.4

11.0

2.25

15.0

15.40

22.10

3-5刚性护栏推荐的极限设计荷载

设计试验条件

最大设计荷载(kN∕m)

设计荷载分布长度(m)

有效高度(m)

2 043kg,96km/h,Q - 15°

15.2

2.3

0.6

2 043kg,96km∕h,6> = 25o

19.7

2.0

0.6

9 080kg,96km/h,0 = 15°

11.0

3.8

0.85

14 528kg,96km∕h,0 = 15°

30

4.6

0.75

Ikip = 4. 445kN 1 mph = 1. 609km/h 1 kip/ft = 1. 458kN∕m

1, = 0. 305 m 1" = 2. 45 Cm

3-3接触应力的分布

我国桥梁护栏试验中实测碰撞荷载的结果如表3-6,根据式(3-2)计算的各试验碰撞 条件的大、中型车辆的横向碰撞力最大值计算结果如表3.5.5所示,车辆总质量、碰撞速

—61 —

度、碰撞角度、车辆重心距前保险杠的距离以及车辆宽度等数据与《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 价标准》JTG B05-01-2013)的相关要求一致。



3-4刚性护栏推荐的极限设计荷载

3-6我鄆11性护栏碰撞荷载的实测结果



试验序号


碰撞角度(。)


碰撞能量kJ)


实测值(kN)


21.6


zɪɛ

18


21. 1

20.4

19.2

20.5

21. 1

2

20

20


£

64


87

91.5

1

4

590

73<


192.4


589. 1


719.6


176.4


443.2


86


797.6


通过不同国家冈雌 W碰撞荷载4勺比较,我国穽测的护栏碰撞鄙最大,英国和日 本最小,美国居中一 .....___ .__________ ,-...........

撞试验测得的碰撞力荣据ti⅛对比国外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订贏表3. 5. 5的桥梁护   栏汽车碰撞荷载标准備其战防护等级二(B)级和气SS)级维持2006版《设计规范》的  规定,调整了防护等级SA治四SB)级和五SA,的规定值/增对一C)级、七HB) 级和八HA)级三个新增酣等級的碰撞荷载梅油曾规定

根据我国部分桥梁护倒实畢碰撞试验结果(图3*试亶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并  参考美国2012AASHTO贤氏卽如,中关于桥梁护栏荷载分布长   度的规定,为便于桥梁护栏试件的新型桥梁捎"异发,在2006版《设计规范》的 基础上,增加了桥梁护栏分布长度的内容。

本规范提供的汽车碰撞荷载主要用于研发新的桥梁护栏试件。由于碰撞荷载的大小 取决于护栏的变形和复杂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仅靠理论分析设计护栏依据并不 充分。根据碰撞荷载设计的护栏试件还要按照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的规定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其阻挡、缓冲和导向功能进行评价。




i≡≡ 3-9的各防护等级横向碰撞力最大倡




结果,参考实车碰





3.5.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为 依据,例如汽车碰撞后护栏构件折弯或断裂、汽车碰撞后路基护栏基础的滑移倾覆或桥梁 护栏的翼缘板破坏、交通标志支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立柱弯曲彳顷覆、突起路标被车轮压 碎等。


-2 200

Of

-360 -270 -180 -90   0 L90〜〜180 2‰360 450

距碰撞点距离(Cm)

测点的最大云跖广〈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舟


亠E飞缝[振色参数超过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允 许的限值为依据,交通安全设施结构的IIfWJPfte4态设计主"  允许的限值,尤其是交通祢胡隔离栅、l⅛眩设施、防风#、防雪栅、布 荷载和温度作用下的变形。』   ■

对所考虑的极限粮态,需要按照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

定,对所有可能同时出

组合中取其中最不利W





I 犬态的设计依

D60)的有关规 宣,并在所有可能


A 虑结构的变形超过 腿道限高架等在风



&的荷载加以组刽,求  绷乍为该极限•


3.6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



慮效丿


3. 6. 2《公路工程技术BaMJTG BOl-2014)帕部分条款需要夜通安全设施设计单  位提供相关设计标准、方案站典主要包括:







4交通标志

4.1 一般规定

4.1.1交通标志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类型、分类、颜色、形状、线条、字符、图形、尺寸、 设置、材料、支撑和结构等,从工程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交通标志要素要满足下面几个要求 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交通标志在同样的交通环境下,能被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所理解,并有相 似的反应和行为,保证交通标志效力的通用性,交通标志的设计要遵守同一标准,保持一 致的设计形式。

发达国家都逐渐形成了自身规范化的交通标志体系,我国吸取了各国图形符号的成 功经验,综合分析先进国家现行标准和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有关现行规则、标准和道 路交通特点,形成《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立了我国交通 标志和标线体系,目前形成了 395种交通标志,规定了公路交通标志的分类、颜色、形状、 图案、文字和规格等。因此,在交通标志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 和标线》(GB 5768)的规定。

公路交通标志是为驾驶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设置科学合理的交通标志要具备五个基 本特点:①满足驾驶人的信息需求;②充分引起注意;③清晰简洁地传递信息;④尊重驾驶 人的行为特征;⑤给驾驶人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因此从设计目标来看,交通标志应是便 于驾驶人清晰辨识、正确理解、快速反应的,设计应做到“易见、易认、易懂、易辨、易记”,

—64 —

使驾驶人能够“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辨得准、记得住”:

驾驶人在视觉信息、信息需求、信息处理等三个方面的行为特性是交通标志设计中重 点考虑的:①视觉信息:据估计,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行驶时所需要的信息中,占90%的为 视觉信息。人的视觉特征如视野的深度、宽度,眼睛的移动、色彩的识别、亮度和眩光的影 响、速度的判断等,是交通标志设置的基本考虑要素。②信息需求:对公路使用者来说,几 乎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传递接收的,因此设置交通标志时,要注意其显著性、易理解 性、可信性和定位性。③信息处理:驾驶人的驾驶任务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选择行动 方案、实施行动方案并通过重复这一过程来观察决策的结果。由于人的行为的局限性和 驾驶人、车辆和公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上述过程非常复杂。设置交通标志时,还要考虑 驾驶人的心理预期、反应时间和短期记忆等特征,只有充分考虑公路使用者的行为特征, 交通标志的设置才具有有效性。

交通标志是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公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公路使用者 及交通管理的需求密切相关,孤立设置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此交通标志的设计要从系统 性出发进行整体布局、综合设计,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中还要考虑下列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 道、省道、县道和乡道。一般把国道和省道称为干线,县道和乡道称为支线。我国现行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将我国公路按功能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支路公路 三类。干线公路细分为主要干线公路和次要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分为主要集散公路与次 要集散公路。公路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标志的使用对象、公路技术和交通条件 以及路权等级等,因此公路功能应是交通标志设计首要考虑因素,设计中要根据公路网规 划、地区特点、公路交通特性等因素确定公路功能。

公路技术等级是公路设计的根本依据,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规 定公路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应根 据公路网规划、公路功能,并结合交通量论证确定公路技术等级。主要干线公路应选用高 速公路,次要干线公路应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主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一、二级公路,次 要集散公路宜选取二、三级公路,支线公路宜选用三、四级公路。

—65 —

公路线形指标、路面状况、路侧情况、构造物以及平面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布 情况,直接决定着交通标志是否需要设置以及设置的具体形式,公路技术等级直接决定了 交通标志的设置规模和规格参数,是交通标志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路网环境中,一次交通出行不再是沿是单一一条公路的线性出行,而是通过在多条 不同功能和技术等级公路之间衔接转换的网状出行,因此公路在路网中的位置以及与周 边路网的衔接情况,决定着交通流向和导引需求,与交通标志的设置层次、引导方向和控 制信息等密切相关。

交通组成、交通运行情况及到瀕割i寵轻通咐是确定交通标志具体设置位置、 形式、支撑结构等设计内容的翩福依瀛襲獭姦麺^向、交通组成、车辆特性、运 行速度等因素。

作为设置对象的公路所狂区域的曾尊

要考虑因素,环境条件影响标志的设置位置'、形式选择、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交通标志要 与所处环境相和谐一敵,囲地制宜。

公路使用者除案辆鞏驶人外,还包at行人、非机动车等,考虐 需求,需要根据法律酵斯交通管理需p,≡≡>g指示等有交i 对公路使用者的行关



、團然环⅛⅛等也是标志设计的重



韭础止、限制翊!应解除或指示。


SlI公路使用者的出行 管理相关的交通标志,


4.1. 4本条对交通

交通标志的设计无

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Wb,3 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公®

面的信息需求,采用总体布局濺层推選s点设畳的方法聲从“面一线一点“三个层面逐 层推进的重点内容如下:

以公路网为出发点,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分析路网中各层次公路交通流的特征;分析不 同公路网层次条件、不同交通流条件以及不同用地布局条件下驾驶人对标志信息的需求 特性,考虑整个路网的结构、交通流量流向和信息指引需求,对交通标志做出统筹规划,总 体布局,确定引导方向、控制信息、设置层次和路权划分等。

在路网环境下,针对设计项目所在公路单条路线的功能、技术等级、技术条件、交通条 件和环境条件等特点,确定全线交通标志的设置规模和标准。一个路网的交通标志系统 中包含很多种类的交通标志,数量巨大,对于一条路线或路网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设置 原则,要充分发挥交通标志的功能并不容易。因此,交通标志设计时,要从系统性、逻辑性 —66——


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规定:.


理,除了要求设计人 有合理的设阡方法,使设计的整个过程符合科学、合理 £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唉合嘴虑路网、路线和路段不同层


應杂的过程,为了使设计过程更科学



和人性化角度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布局,根据路网规划、公路功能、技术等级、技术条件、 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论证制定设置规模和标准,确定设计重点,以达到统一的建设标准。

⑶“点”的层面

以公路网中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平面交叉以及高风险路段等特殊点作为重要 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提供初步设置方案后,还要结合实地情况从视觉 性、安全性、整体布局性等方面进行检查,综合考虑,进行必要的标志类型合并或增减、信 息和位置调整、形式和结构的优化,直到达到整个路网的连续和统一。

4.1.5本条对交通标志的设计内容进行了规定:_

上的图形或文字I句驾驶人传达有关环境的信 息,交通标志由信息、图形和硬件琴矛系缠粗虹信:息系统是交通标志的根本,包括标志 .........在哪个届、版]涂M上的内容如何在一个  统一的信息网中彼此联系;图嬷系统是对信費利缁的编的,包插 冬符号、箭头和颜色等  元素以及元素的布局;硬件Ir统建标志的∙⅛"E*形状、j⅜r、*装连接方式、材料 o这二4k⅛⅛联另

计主要有信息布设、版面设计『I结构设计玉大系统,每彳系统具体义咆播卜列设计内容: 标志釆用什么


交通标志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标志实





上显示的内容,内容如何组织,儔趋、




以及与周围环境风格上的条系』





、平衡,因聴总体看交通标志的设




信息内容;


硼的是交通标志曲设豊位置、标志类型




部分材料、形式和结构计舞以及


4.2设置原则




存蹄规划磁路使用者”指公路使用 蟾通过地图一、期!或其他查询手段,对前往的目


4. 2.1本条中的“不熟悉周围E

者对周围环境并不是完全无所知,  … ____________ _

的地和途经路线有所了解,然后借助交通标志原引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

作为交通标志的设计对象的公路使用者要具备下列基本能力:


4.2.3警告标志不能过量使用,以免降低其警告效力。警告标志设置过多,会降低效 果,因此对其设置要经过充分论证。如在某些山区公路,部分路段急弯陡坡,线形指标比 较低,如果设置大量警告标志,很容易导致驾驶人认知疲劳,对警示重视程度降低,可能会 —67 —

导致不良后果。

4. 2. 4公路限速的目的是为规范车辆行驶速度,限制速度实质是一种管理行为,决策 过程中需要对安全和效率以及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执行的可行性进行权衡和判断,最 终确定的限速值反映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意愿。由于不同的限速值制定机构对影响限制 速度因素考虑的权重不同,或者使用的技术论证手段不一样,有时会导致不同的限制速度 值,因此没有一个“正确的”限制速度,只有政府、管理单位和公众都能接受的合理限速, 限速标志要在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设置。

从国外发达国家标准规范来看,多数没有统一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确定限速值,国际上 限速数值确定的技术方法也是随着政府的关注重点与大多数公路使用者意愿而变更。从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采用运行速度福作为限速数值,限速数值确定方法表明运 行速度累计分布曲线85%以下的速度被认为其选择是理性的,并且只有15%的速度会被 视为“超速”。近期在世界各地,预防道路事故致死和致残伤害成为关注焦点,许多国家 修改了以,85确定限速数值的普遍做法,引进了安全评价、风险评估的做法。

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方法,限速数值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到道路标准、路侧状况、车辆性 能、视线与能见度、交通构成、交通量等方面,是一个多因素决策的过程,我国《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JTG B01-2014)也规定“公路限制速度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 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因此本条规定了限速值确定要釆用交通工程论证分析 的方法,可根据限速的目的、公路特征和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来选择具体技术方 法,重点规定了在限速标志论证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公路功能、技术等级、路侧开发 程度、路线几何特征、运行速度、交通运行、交通事故和环境等因素。

4. 2. 6对于多数的禁令、警告和指示标志,在设计过程中确定了标志的类型,标志的信 息内容和版面也即确定,而对于指路标志,选择什么信息和以什么形式呈现信息尤为重 要,因此要重视信息设计的过程。指路标志要根据公路指引的实际需求设置,对于指路标 志引导过程中的信息应是关联有序,不能在一个重要信息之间穿插其他信息而遗漏该信 息,或重要信息前后显示不一致,重要指路信息要重复出现,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指路 标志上所能呈现的指路信息是有限的,要梳理路网内主要道路、交通节点以及重要地区等 信息,对指路信息进行分类,对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依距离、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优 先选择交通需求较大的信息指示。

4. 2.9平面交叉口是交通流冲突的交汇部分,也是公路交通最为复杂和事故率最高的 部位,交叉口的有序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公路交通的畅通与安全。平面交叉设计的主要 任务是在交通冲突情况下,正确地分配不同方向和不同类型的交通流,做到对不同交通流 进行合理的分隔和路权分配,明确通行优先权,尽可能消除交通冲突点,引导车辆有序通 过交叉口。为了完成这一设计任务,针对不同等级的平面交叉,需要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 以及交通标线采取不同的相互配合、综合设置方案,因此本条单独对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标

—68 —

志设置进行了规定,提出了路权清晰、渠化合理、导向明确、安全有序的设置原则。

4. 2.10交通标志要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上易于看到的地方,在选择交通标志的设置 地点时,要考虑驾驶人的反应能力、车辆的运行速度、道路宽度等因素,以保证交通标志的 信息具有足够的视认性,顺利和完整地向公路使用者传递信息。除特殊情况外,交通标志 设置在车辆前进方向的车行道上方或右侧。条件受限时,可在车辆前进方向的左侧(如 中央分隔带处)增加设置,作为补充。

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中对各种类型交通标志的具体设置位置做 出了规定,因而不必对每个标志的设置位置进行计算。但GB 5768中关于具体设置位置 的规定只是针对一般情况的,若现场条件较为特殊,如单向车道数大于或等于三条、交通 量较大、大型车辆较多、路线线形影响右侧标志的视认性等,应根据交通工程原理通过视 认性验算,论证分析设置位置,具体计算验证方法可参见现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 规范》JTG D82)的规定。

4.3版面设计

4.3.1警告、禁令、指示等标志的形状、颜色和图案等在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中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不允许变更,在交通标志设计过程中的版面设计主 要是指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告示标志等。交通标志版面设计是对交通标志的具体外观 特征进行设计,包括:①颜色;②文字(中、英文等);③公路编号、出口编号;④里程数字; ⑤箭头符号;⑥图形符号;⑦边框等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等,解决交通标志如何被正确识别 和理解的问题。

版面美观得体、简洁大方是交通标志获得良好可辨性和易读性的前提。通过交通标 志版面各要素的合理布置,保证快速识别和理解以及清晰明确的交通导向关系。

行间距、字间距以及地名排版的不当,不仅会造成版面不美观,还会影响驾驶人的认 读和理解,甚至造成误解,如图4-1所示,因此规定注意字距和行(列)距的协调,汉字的字 间距要明显小于行(列)间距;一个地名或专用词组不能写成两行或两列。

4-1行间距和字间距不当示例

4. 3.2交通标志内采用较多种类的文字不仅占用版面,而且不利于驾驶人认读,因此 规定交通标志中汉字与外文、少数民族等其他文字并用时,最多不宜超过两种。交通标志 是否釆用中、英文或中文、少数民族文字对照,要考虑下列因素:

(1) 公路的服务对象:如果公路使用者(包括驾驶人和乘客等85%以上均为中国 人,则指路标志要以中文为主,否则可考虑中英文对照。但亚洲公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 上的指路标志建议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干线公路也大都采 用当地文字与英文对照的方式。

(2) 公路的使用功能:为使旅游观光地区的指路标志或其他公路上的旅游标志体现 国际化与多样化,营造友好的旅游环境,可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

(3) 公路所在的区域:少数讐且治区里交通标志,根据地方相关法规或为突出民 族特色,可采用中文与少数

(4) 主管部门批准:减

协商确定,但要报请省破全錦5批准后实施。




,由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


以标麟研究表明也围雌的视觉(如低亮度、快速 噂均比文字信息要优越。


4. 3. 4指示、禁廖「吿标志多为图

显示等)条件下,圖形滯号信息彳论在葬认崖陳还是在禰

采用图形符号来篆亀息的另一*点是不受古

观,不同国家、 ________________ 一二一:— _____ ..

到联合国的推帮并I?世界上绝*■数国家优先采用。为了维州任通标志的规范性和统 一性,在设计过;

定的交通标志日』一 ........... ..........................................

志应为白底、红圈、红髄、黑文字,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文字   标志应为黄底、黑边、黑

冬形。旅游区标志指引廊志提供咿哄名称、有代表性图形及前 方旅游区的方向和釆用平面图形时&«棕底白解屜能反映旅游景区特点,可 进行特色化设计。




中 要


買声、文字的甲要设计的图案形象、直

吾言文字的驾驶人均可理解、认读。因 .........




W符号为主的交通标志受



和 义

1史据实际需求需要新设计《道路交通标万f

S线》GB 5768)中未规 瞑体形式要遵循禁令标


量采用图形方式,并辅以文字明确其至


文字,形状为三角形發!




4. 3.5现行《道路交逋臓和

框;不同底色标志套用时,套用'的禁令标志一般不使用衬边,套用的指路标志一般不使用  边框,道路编号标志套用于指路标志上,也可使用边框。出于视认性考虑,同一版面中的 禁令和指示标志不应多于4种。但在高速公路、隧道、特大桥路段入口,因前方道路交通 管理信息较多,仅限于4种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提出同一版面中的禁令或指示标志的数 量不应多于6种的规定。当该处同一版面中禁令和指示信息多于4种或快速路、隧道、特 大桥段入口多于6种时,要对拟同一版面布置的禁令、指示标志根据其交通法规管理信息 重要性进行拆分,做前后调整布置。



担勢68)规定,相同底色标志套用时,应使用边


4. 3.6本条来源于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 规范》JTG B05)的规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规定了警告、禁令和指示

—70 —


标志的各部分尺寸的一般值要根据设计速度选取,可考虑设置路段的运行速度(*5 )进行 调整,还规定“除特殊规定外,指路标志汉字高度和一般值要根据设计速度选取,汉字字 宽和字高相等,字高可考虑设置路段的运行速度(%)进行调整”。《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 规范》JTG B05)规定了当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差值大于20kn√h时,要根据运行速度对 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因此本条交通标志的尺寸和字高要根据设计速度确 定,同一路段的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之差值大于20kn√h时,综合考虑车道宽度、车道数、 标志的设置位置等因素,宜按运行速度对版面规格和视认性加以检验,适当调整标志尺寸 和字高。对新建公路,可按《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的规定对运行速度进 行预测。

特殊情况指在实际公路环境下专芝需要增加标志尺寸,或必须设置在 隧道或特大型桥梁上的交通标志,因建筑界限或桥梁结:麴承载能力的限制而不得不减小 标志尺寸时,经过论证分析可g增加裁跡—

4. 3.7设置于同一门J _

版面形式、布局和相同的高度或长度,这⅛⅛

美观。



4.4 材料


4. 4.1标志底板 反光涂料、反光膜、照



礎臂式铮闵撑结构&的同乡

玄*国矩形类磁,


:志舘采用同一类型的标志


鼠实现尺寸统一和外形


铝e金型材、各成树脂、木⅛⅛

k及胶黏剂、透明涂料≡½i填缝等附属材料制


冃•料,标志面可采用



刖釆用铝合金板


蛀动发光设

.. 可采用钢管、H型钢、槽钢、木材、合成酎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制作。随着材料技术缺发膩越来越&的新材料円用于交通标怎的知料和支撑结构,设计 中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湫


造,交通标志立柱、横幽



驶人提前做出正确决策和


4. 4. 2 设置交通标志是

行动,有助于机动性和安全性,为誓手忡Er后局当戸人恢H状耿口时

交通标志发展的初期,可供选择的交通标志材料末多,基本都是由各种颜色的油漆按 照要求制成交通标志图案,这种标志在白天颜色的对比度赋予了标志较好的视认性,可在


夜晚由于其亮度的不够,不能够使交通标志的光线传递到驾驶人眼中,从而也就起不到传 递信息的作用,使交通标志在夜间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提高交通标志夜间的视认性,根本是要提高交通标志的亮度,目前有许多可用于交通 标志的逆反射材料和提高亮度的方法,用逆反射材料制作标志版面和安装照明设施是提高 交通标志视认性的主要途径。逆反射材料是通过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珠或微棱镜结 构,将发射过来的光反射给光源,从而给驾驶人提供清晰的可见度,安装照明设施是通过在 交通标志版面外部或内部安装光源利用外来光源提高交通标志的亮度。逆反射材料在交 通标志上的应用对交通标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形成了反光交通标志,使交通标志在汽车

—71 — 前车灯的照射下,具有了夜间视认效果。从各国的交通安全实践来看,逆反射材料的应用 是一种成本低廉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用广泛,因此规定交通标志板面要釆用逆反射材料。

同时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方法也不断涌现,特别是高度发光二极管LED)等器材 和材料的发展,主动发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交通标志上,可以有效地弥补逆反射材 料在曲线路段、光源干扰、逆光条件、雨雪雾等恶劣夭'气下的视认不足,因此规定受线形、 视觉环境、日照、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视认性的路段,交通标志可釆用主动发光形式、安装 照明设施或者其他的新材料和方法,只要不产生照度不均、眩光、跳闪等现象,不影响昼夜 条件下标志形状、颜色及视认和理解的一致性即可。

4.4. 3反光膜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交通标志反光材料,本条对反光膜等级选用的原则 做出了规定。反光膜的光度性能、结构要符合现行《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的 要求,2012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将反光膜按光度性能、结 构和用途分为7种类型:

I类——通常为透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称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 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类一一通常为透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称超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 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m类——通常为密封胶囊式玻璃珠型结构,称高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io年, 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IV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超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io年,可用于永久 性交通标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V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大角度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io年,可用于永久 性交通标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VI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有金属镀层,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可用于轮廓标和 交通柱,无金属镀层时也可用于作业区设施和字符较少的交通标志。

Ml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柔性材质,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可用于临时性交通 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各类反光膜与2002版《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的对应关系为:

V类[一级(钻石级)]

IV类[二级(微棱镜超强级)]

m类[二级(玻璃珠高强级)]

II类[三级(超工程级)]

I类[四级(工程级)]

选择逆反光膜等级时,要综合考虑公路的功能、交通量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具体分析 所设置标志的具体情况,考虑驾驶人的视觉、反应等特性。

(1)背景环境影响大、行驶速度快、交通量大的公路上,如多车道高速公路,驾驶人 读懂标志并做出正确反应的时间里,行驶距离较远,采取相应的行动受周边交通流影响较

—72 —

大,宜选用逆反射性能好的反光膜,使驾驶人在较远处就能完成认读、开始行动。建议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可采用IVV类反光膜,二、三级公路可釆用In类以上反光膜,四级公 路可采用I、]!类反光膜。

志的重要程度较高,要使用反光性能最好的反光膜,以 增加标志的发现机会,提高标志作用发挥的效力。

反光膜的反光效果


规定采用照明或主动发光的方式。

4. 4.4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与规定的入射角和观测角条件下的逆反射系数有关,车辆 前照灯光对标志入射角增大(包括车辆前照灯光与标志板面法线的纵向与横向夹角),也 将使标志逆反射性能下降。因此提岀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小半径曲线段、立体交叉小半 径匝道、交通较复杂、观察角过大的交叉口或路段(如对需要驾驶人大角度横向观察的禁 令、指示和警告标志)和公路横断面发生变化的路段,以及通行大型车辆为主的公路上设 置的标志,宜釆用V类(大角度)反光膜,以提高其大角度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

4.5支撑方式和结构

4.5.1交通标志的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及附着式等。合理选择交通标 志的支撑结构有助于保持交通标志视认性和有效性。采取什么样的支撑方式,要视所在 位置的公路、交通条件、路侧和环境条件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将交通标志设置在路侧,多 采用单柱、双柱或多柱式支撑方式,既简单又经济。对多车道公路或大型车辆比例很高的 公路上的重要标志,可以釆用悬臂式或门架式等悬空支撑方式,其中悬臂式相对经济一 些,版面内容少时宜尽量使用。要根据标志的具体设置位置灵活设计标志结构形式,如公 路沿线设置有上跨天桥、渡槽等构造物,路侧设置有高挡土墙、照明灯杆或者隧道内需要 —73 —

设置交通标志等条件下,在满足建筑限界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附着式支撑方式,同时还 可通过改善路侧安装条件(如修剪路侧种植物、清除或移开路侧障碍物等)或将交通标志 安装在路侧较高位置处等方法改善视认条件。

4. 5. 3悬臂式及门架式标志在永久作用下,横梁会自然下垂,设置预拱度的目的主要 是抵消因永久作用产生的下垂,以免使交通标志结构侵入建筑限界,同时也使交通标志结 构整体更加美观。永久作用产生的挠度值挠度的计算可以作为设置横梁预拱度的依据。

5交通标线


5.1 一般规定


公路交通标线是由施画或安装于.各躡忐聽J线条、箭头、文字、图案及立面标记、实 体标记、突起路标等所构成的多潔贰E⅞⅞源!峻路使用者传递有关公路交通的规 则、警告、指引等信息。

公路交通标线是重夢. 平稳有序运行、保障今費父, 要意义。

利用公路交通験褶

(1)公路交呼


用勺交通控制设施,合理设置的交通标线对于保障公路交通流的 通参与者的通行权具有重


交通的安全和數[『I确、:并保疝 歸信息的优点依现在以下几点:

线」般在驾驶\人的自然视诚之内,利用公

信息不会过多地岬蒯人的注意声I

(2)利用公≡标线,可以沿厶路行驶方向不间断地』


蕾通标线传递公路交通


成本较低。1 I

公路交通标线如 %定的缺点I主婁瀚應:


关公路交通信息,而且



■下几点:/ /

嚎舌馅&线会降低路面附着系数。



横向标线,在交通量较大的条件下,还会被前方车辆遮盖。


(5)标线所提供的距离信息有限,不能利用标线提供预告等较长途的交通信息。


(6)受驾驶人视角的影响,路面文字、图形等沿公路横向设置的标线,必须进行必要


的变形或拉长,以便于驾驶人视认和理解。


公路交通标线可以与其他交通控制设施,如交通标志、信号灯等结合使用,共同传递 公路交通管理的信息,也可单独使用,起到其他交通设施难以实现的作用。尽管标线有其 应用上的局限性,但其在交通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规定了交通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 图形和尺寸。现行《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16311)规定了道路交通


—75 —


标线颜色的色度性能、光度性能、抗滑性能等。现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规定了各类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原则和设置方法。本规范强调了交通标线 作为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规范了设计原则,明确了设计关键路径,提出了一般实用性和 特殊可用性的原则。

标线设置中需要注意两个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一是较大面积设置的标线表面 抗滑的问题;二是标线可能阻水,在标线前形成水膜。

5.2设置原则

5.2.1 一般路段的交通标线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路段,要设置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 在右侧路肩和靠近中央分隔带处设置车行道边缘线,用以指示车行道边缘。同向车行道 分界线的一般线宽为IOCm15cm,条件允许时宜选用15Cm线宽。车行道边缘线的一 般线宽为15Cm20cm,条件允许时宜选用20Cm线宽。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要设置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也可称为“公路中心线”);在窄桥、 极限指标曲线段、分合流、过渡段、接近障碍物、机非混行和特殊天气频发路段,要设置车 行道边缘线,二级公路其他路段宜设置车行道边缘线,三、四级公路的其他路段可不设置。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一般线宽为15cm,交通量非常小的农村公路、专用道路等特殊情况下, 线宽可采用IOCmo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车行道边缘线可选用15Cm线宽。

车行道边缘线要设置在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硬路肩或非机动车道内,以保证车行 道的有效宽度,如图5-1所示。对于未设置硬路肩的公路,车行道边缘线要设置在公路两 侧紧靠车行道的外边缘处。

车行道边缘线

路肩       车行道

5-1车行道边缘线横向布置示意图

5.2.2特殊路段的交通标线

条文中提到的“强侧向风”需要设计人员依据本规范条文说明表12-1中的“侧滑行 车安全风速”及车型组成、限速值等因素综合考虑。

—76 —

5-2



IilI!Ii111 ll≡lli!≡ic:^^



端墙式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示例


因此建议隧道洞口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作为独立的设计单元,交通标线的设计与交 通标志、护栏、视线诱导等设施进行统筹考虑,综合设置。

实体标记用以给出公路建筑限界范围内实体构造物的轮廓,提醒驾驶人注意。可设 在靠近公路净空范围的上跨桥梁的桥墩、中央分隔墩、收费岛、实体安全岛或导流岛、灯 座、标志基座及其他可能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的立体实物表面上,一般要涂至距路面 2∙5m以上的高度。标线为黄黑相间的倾斜线条,线宽均为15cm,由实体中间以45。角向 两边施画,向下倾斜的一边朝向车行道。

遇下列情况,不能设置人行横道线:

在无信号灯控制的路段中设置人行横道线时,要在到达人行横道线前的路面上设置 停止线和人行横道线预告标识,并配合设置人行横道指示标志,视需要也可增设人行横道 警告标志。

5. 2.5收费广场交通标线

—78 —

5.2.6突起路标的设置

突起路标是固定于路面上起标线作踽喉斷击1块領可用来标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篆也皿I 窄、路面障碍物等危险路段。

考虑到我国北部寒冷地盧冬挈

规定由“应”调整为“宜”。

匝道、导流标线、公路变

将突起路标的设置


6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

6. L 1对位于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的各类行车障碍物,首先要通过路侧处理来尽量满 足净区宽度的要求,如:

在以上措施不能实施而导致驶出路外车辆产生的事故严重程度高于碰撞护栏的严重 程度时,考虑设置护栏。

6.L2公路上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如:驾驶人疲劳、超速、酒后驾车、躲避事故; 车辆失控或器件失效;路面结冰、积雪;雨、雾天气或驾驶人视线受限等。宽容设计强调驾 驶人的过错不应该以生命为代价,通过合理的设计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护栏也是 一种障碍物,并不是设置得越多越好、强度越高越好,还需要提倡适度防护的理念,以达到 防护效果与工程投资的最佳组合。

6.1.3对具体的特殊需求,需要采用的护栏标准段、护栏过渡段、防撞端头和防撞垫等 的防护等级低于或高于《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中表3. 0. 1、 表3.0.2时,或碰撞条件不同于《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中表

特殊设计的护栏标准段、护栏过渡段、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防撞端头和防撞垫等进 行实车碰撞试验时,试验方法参照《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 )5章的规定,性能评价按照《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4章的

—80 —

规定。

6.1.5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中关于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二级及 二级以上公路路侧设置的护栏和缓冲设施能够设置于公路土路肩上。

三、四级公路的建筑限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规定如下:三、四级 公路的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0∙ 25mo

三、四级公路的土路肩宽度,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规定如下:设计速 度为40km∕h'30km∕h,土路肩宽度分别为075m,0. 5m设计速度为20km∕h时,双车道公 路土路肩宽度为0. 25in,单车道公路土路肩宽度为O. 5mo

所以,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的三、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h的单车道公 路,只有O. 25m的土路肩在建筑限界外,可供设置护栏,如果0. 25m宽度不够,应根据需 要加宽路基。设计速度为20km∕h的双车道公路的土路肩都在建筑限界内,无土路肩可 供设置护栏,需加宽路基。

6.1.6中央分隔带护栏应设在中央分隔带内,并和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地下管线 相协调,适当偏移,但护栏的任何部分不能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6.1.7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中,对包括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在内的路基部分的压实度有明确要求,但与路 面相对应的土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土基无具体要求。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央 分隔带种植土和回填土的使用影响了护栏立柱承载力的充分发挥,路侧有时也存在这种 情况,尤其是路侧护栏立柱外展时,往往达不到规定的土路肩保护层宽度,影响了护栏功 能的发挥。考虑到中央分隔带绿化和土路肩加固的需要,本规范提出,其设计压实度宜达 到90%以上,据此作为护栏设计和试验的基础。对压实度不足的路段,应采取必要的加 强措施,如土质改善、设置连续基础、缩短立柱间距等方法。

6. 2路基护栏

国内外成果表明,约30%左右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驶出路外造成 的,因此计算净区宽度得不到满足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本规范净区宽度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新建或改扩建公路一定要达到或满足计算净区

—81 —

宽度,没有条件达到的情况是非常多的,这时要根据驶出路外的事故概率及可能的后果, 确定相应的对策,减少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的事故伤害。

计算净区的宽度得不到满足时,如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无法移除的障碍物,车辆驶 出路外,有可能撞击路外无法移除的障碍物,造成伤亡后果。但是,对于驶出路外的车辆, 护栏也是障碍物。所以,要参考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结果,即评估车辆驶出路外撞击障碍物 或护栏,哪种后果更轻,哪种更经济。如果设置护栏后伤害降低了,是可以设护栏的。是 否设置护栏、设置什么样的护栏要考虑工程经济性。人的生命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的,但即使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护栏设置也是考虑工程经济性的。设置护栏投入 工程经费,从工程经济上讲是成本,设置护栏而降低的伤害,从工程经济上讲是经济效益, 从工程经济角度评估设置护栏投泌解

净区宽度与边坡坡度、填和实践经验等有关。图2-1

是净区的示意图,具体计算方法见本巍范附录AO

根据美国《路侧设计丑



1 ≡⅛f≡⅛7


S仅臨路侧边坡的坡度、宽度 償的作用微  丸沟的前后坡在图6-1

表明:矩臉Iy亂不利于路侧安全,浅


有关,一定坡度的边坡后1 的阴影范围内,可计入净区 碟形边沟是安全的。但关 (2011版)等国外成

需要指出的是,制于满足计算净風宽度要求的路段,如存在悬崖等危险条件,仍需根 据公路路线线形、交3 安全综合分析,以确



/度内。国内旳相

尺寸国内屎相关痛究成果,可参考美国《路侧设计手册》

设计使用。






,牢型构成,以L

需要设置珂栏.此外,路侧有高速铁路/、高压输电线塔时,护栏 的设置还需要符合国彖相賤法律法规Ie定。


净区算度外风险源册博 等因素进行交通





6. 2. 2总体思路是:根据窣辆驶出路外或驶Alb车行道,的风险确定是否设置护栏、 护栏的等级。一辆车驶

车辆驶出路外的风险是单典度路段上的交通量、事故概率

交通部科技项目《公路交通安条应用肢粒1最的




外的风险是事故概率、事故严麟度的乘积,单位长度路段上


O根据


驶〔出路外的事故概率与线形组


合、货车比例密切相关。事故严重程濾       滲際件有关。速度越大,后果越严

重;路外越危险,后果越严重。本规范将事故严重程度分成三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低、 中、高。


6. 2. 3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高”的情况,主要是车辆驶出路外,除了车辆自身、人员 伤亡外,还对其他交通、生产等产生严重危害。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外,也存在这些可能后 果的,视情况具体分析,本条未规定。


6. 2.4,6. 2.5关于路堤高度、边坡坡度与设置护栏的关系,图6-22006版规范分区 情况,图6-3是此次修订的分区情况。





O. O

W


.43.2.1

0.0.0.0.

ZHM*llβ


a)V形边沟、底部骂致4


13

:推荐的断面:





b)底部宽度不小于2.4m

0

(平坡)0

6-1边沟前坡和后坡坡度与设置护栏关系


边沟和底部宽度不小够R2m的梯形边沟



8 6 4 2 (日)!骤噩



10

8 6 4 2

3 H

Γ□

i≡

W

W

i

1

-⅛

t√⅛

I

N

≡:W

愁総綫:0V

W

X∖∖∖?


11        12       13       14

边坡坡度


O

1:1        1:2       13        14

边坡坡度


6-2 2006版边坡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的关系   图6-3此版修订的边坡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的关系


美国2011年第4版《路侧设计指南》认为1 4或更缓的边坡,驶出的车辆可以驶回;坡 度陡于14但缓于或等于13的边坡,驶出车辆可能无法驶回但没有危险;陡于13的边 坡,驶出车辆危险较大。所以,此次修改把坡度在13~ 1 4之间的区域划到了 In区。

对于必须设置护栏、应设置护栏、宜设置护栏的情况,和上版规范相比,调整情况见表6-1 o

6-1护栏设置条件修订内容对比表

2006

此次修订

_________条 件_________

规定

条 件_______

'规定

1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造成二次特大事故的 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

2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 造成单车特大事故或二次重大事故的路段必须设 置路侧护栏:

  • (1)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 在图6-2I区方格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

  • (2) 路侧有江、河、湖、海、沼泽、航道等水域的 路段

必须设 置路侧护 栏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高速铁 路、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塔、危险品储 藏仓库等设施时

事故严重 程度等级为 高,必须设 置护栏

3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 造成重大事故的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

(D-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 在图6-2II区斜线阴影范围以内的路段;

  • (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侧安全净区内设有车 辆不能安全穿越的照明灯、摄像机、可变信息标 志、交通标志、路堑支撑壁、隔音墙、上跨桥梁的桥 墩或桥台等设施的路段;

  • (3)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 无法安全穿越的挖方路段;

  • (4) 三、四级公路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等的 路段

应设置 路侧护栏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以下情况 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中:

  • (1) -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 路堤高度在图6-3I区、II区阴影范围 之内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路侧有深度 30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

  • (2) 路侧有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 1.5m以上水域的路段;

  • (3) 路侧有I级铁路、一级公路等;'

  • (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外设有车辆 不能安全越过的照明灯、摄像机、交通标 志、声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桥台、隧 道人口处的检修道或洞门等设施的路段

事故严重 程度等级为 中,应设置 护栏

4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经论证车辆驶出路外有 可能造成一般或重大事故的路段,宜设置路侧护栏:

  • (1)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 在图6-2HI区内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边坡坡 度和路堤髙度在图6-2I区内;

  • (2) -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纵坡大于或等于《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2003)规定的最大纵坡 值的下坡路段和连续长下坡路段;

  • (3) -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现行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2003) 一般最小 半径的路段外侧;

  • (4) 在髙速公路、一级公路用地范围内存在粗糙 的石方开挖断面、高出路面30Cm以上的混凝土砌 体、挡土墙或大孤石等障碍物时;

  • (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匝 道的三角地带及匝道小半径圆曲线外侧

宜设置 路侧护栏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以下情况 时,事故严重程度等级为低:

  • (1)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边坡坡度和 路堤高度在图6-3In区阴影范围之内 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边坡坡度和路堤 高度在图6-3I区内;

  • (2) -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侧边沟无 盖板、车辆无法安全越过的挖方路段;

  • (3) 髙出路面或开挖的边坡坡面30Cm 以上的混凝土砌体或大孤石等障碍物;

  • (4) 出口匝道的三角地带有障碍物

事故严重 程度等级为 低,宜设置 护栏

6-1中此次修订变化的说明如下:

其他和条文有关的理解如下: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中规定,I级铁路为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 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不小于20Mt者。

路堤高度是指从路面到边坡底部的地面高度。

出口匝道的三角地带处,如已填平或进行了边坡处理,路侧计算净区的宽度又满足要 求,则没有必要设置护栏;如存在障碍物,是否设置护栏同前述。

“高出路面或开挖的边坡坡面有30Cm以上的混凝土基础或大孤石等障碍物时”, 障碍物对驶出路外车辆会造成伤害;如挖方路段为土质边坡且土质边坡上无障碍物,或 开挖边坡的断面为石方但表面平整且无粗糙突起物时,则基本上对驶出路外车辆没有 影响。

6. 2.6-6. 2.8中央分隔带护栏是为防止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行道而设置 的。因为这种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各国在规定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标 准时,往往以中央分隔带的宽度、交通量为依据,如表6-2。交通量较低时,车辆横越中 央分隔带的概率就低,但是,在交通量较低时,车辆的速度就会相对提高,因此,一旦发 生横越中央分隔带的情况,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各国对于交通量的规定有较大差 别,但都把中央分隔带的宽度看成是否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的重要依据,比较宽的中央 分隔带,车辆横越的概率也相对低。美国的传统做法是,中央分隔带宽度超过Iom时可 以不设置护栏,考虑到一些公路交通量较大、车速高、横越事故多,一些州已提高了这一 标准,如佛罗里达州规定宽度19. 5m以下、加利福尼亚州规定宽度23m、每日交通量 —85 —

60 000辆以上的中央分隔带应考虑设置护栏。1994版规范规定“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 Iom时,可不设中央分隔带护栏” 2006版规范规定:当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 于12m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大于12m时,应综合考虑公路线形、运行速度、中央 分隔带的宽度、交通量及车型构成等因素,分路段确定是否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

6-2部分国家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的标准

国别


中央分隔带的 宽度(m)



比利时


丹麦


波兰


葡萄牙


英国


交通量 (辆/日)


5 000


道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国别


荷兰


中央分隔带的 宽度(m)


推荐13, 最低10 推荐6,

最低4. 5, 推荐2.5, ■最低1∙ 5


交通量

(辆/日)




4

IOoOo

6

捷克、•

!■尔及利亚

!马尼亚

法国

格地利、 德国、 5J牙利、 日本

8

20 000

本地路,60

隔带有障碍物时需设置护栏

快速车道, 汽车专用 公路一律 设置中央 分隔带护栏

4 000

10 500




5 000


IOooO


20 000


20 000


IOOOO


道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干线路,10


集散路,80





中央分隔带有障碍物时,需设置护栏



15 000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的规定,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 速度宜为IOOkm/h80km∕h,作为集散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釆用60kπ√h80kn√ho四 车道一级公路适应交通量(MOT)15 000 ~ 30 000、六车道一级公路适应交通量(AADT) 25 000 ~ 55 000辆。根据国外的研究,可能发生对撞事故的公路,安全速度约为 70km∕ho此次修订,对于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考虑到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 闯入对向车行道的严重后果,中央分隔带设置护栏的条件,仍采用“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 于12m ”的规定。如果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或者中央分隔带内有障碍物,则需要 设置护栏。

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小于或等于12m,运行速度较高、交通量较 大的建议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否则可不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但要设置保障行车安全的 隔离设施。

分离式路基按路侧处理。

6.2.9此次修订新增。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处,是事故多发的点段,在这里路段上设置的 中央分隔带护栏、防眩设施、绿化等,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不能影响通视三角区停车视距。

6. 2.10,6. 2.11补充最小防护等级的选取原则:

路外危险等级越高,事故后果⅞ξ*要-半暨,事故的后果越严重。公路等级越 高,承担的交通量更大,路段的哄価夺帼小防护等级由公路等级和事故 严重程度等级确定。

2006版护栏等级选取见表6-3 ,此次修订见表6-4o


公路等级


设制速度 汰 m∕h)

2006

120


车辆驶出路樓吨寸向车道 有可能造成黴δi⅜故等级


高速公路


10080


一级公路


60


二级公路


060


:~

A .Am

_

B


三级公路


&、30


四级公路



二次特大事故


SS


SBSBl

SASAm

AA

SBSBm

A

SB


此版路基£栏最彳

公路等级

(km∕h)⅜⅛^

J          程度等级

低"

r

髙速公路、 一级公路

120

AAm)

四(SBSBm)

六(SSSSm)

10080

五(SASAm)

_级公路

60

(BBm)

AAm)

(SBVSBm)

二级公路

80.60

A)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40

(C)

B)

A)

3020

(C)

(B)

1.括号内为护栏防护等级的代码。

2.各级护栏防护能量C40kJB‘Bm70k,JAAm160kJSBSBm280kJSASAm400kJSSSSm520kJ

主要变化如下:

(1)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l),把各等级公路对应的设计速度进行

—87 —

了调整。

(2)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的规定,设计速度60kn√h的一级公 路基本上是集散功能,不用设中央分隔带护栏,所以,上版选AAm级和SBSBm级,此次 修订调整为B ʌBm级和A ʌAm级。

(3) 细化了设计速度较低等级公路的护栏的选取。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 准》(JTG B05-01)增加了一(C)级护栏,对应的中型客车、中型货车的碰撞速度为40km∕h,小 型客车的碰撞速度为50km∕h°对于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公路,一C)级护栏 适用,只有个别后果非常严重的情况,如: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有高速铁路、高速公 路、高压输电线塔、危险品储藏仓库时,才考虑使用二(B)级、三(A)级护栏。

(4) 增加了“事故可能性增加或后果更严重的路段,宜在表6-4的基础上提高1个等 级”的要求,护栏的整体设置比上版提高了 ,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取:

另外,除了日本(表6-5列岀了日本护栏等级适用条件),美国AASHTO的《路侧设计 指南》,提到四个护栏等级分为TL2 ~TL5,其中TL3级(碰撞能量为156kJ)是最常用的护, 栏,TL2级(碰撞能量为77kJ)护栏已经被开发用于限速70k∏√h以下的道路上防护小客 车和轻型货车。而在交通量小、速度低的道路上,典型TL3级(碰撞能量为156kJ)护栏可 能没有成本效益。在几何线形差、交通量大且或速度高且重型货车比例显著的情况下,需 要设置TM级(碰撞能量为209kJ)或以上的护栏。设计人员应考虑车辆类型和质量等因 素,结合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护栏等级。

6-5日本护栏等级适用条件

道路的区分

设计速度

一般路段

有发生重大伤害 可能的路段

与新干线等有交差 或邻近的路段

高速汽车国道 汽车专用道路

80km∕h以上

A, Am

SB, SBm

SS

60km∕h以下

SC ,SCm

SA

其他道路

60km/h以上

B, Bm

A, Am

SB

50km∕h以下

C, Cm

B,Bm*

注:*设计速度40km∕h以下的道路可以使用C,CmO

各级防护能量如下:CCm45kJ BBm60kJJASAm 13OkJSCSCm16OkJ SBSBm 280kJ; SA: 420kJi

SS65OkJo

澳大利亚的《路侧设计指南》中提到: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性能较低的TL2级(碰撞能 量为77kJ)护栏、常用的TM级(碰撞能量为209kJ)或性能中等的TL5级(碰撞能量为 596kJ)护栏。当风险评估显示重型车冲出路外的概率非常高时,可以考虑高等级护栏如 —88 —

TL5 (碰撞能量为596kJ)TL6(碰撞能量为596kJ) O除桥梁护栏和一些极端特殊情况的 路侧护栏外,一般的路侧护栏都不是为防护厢式货车、油罐车或半挂车设计的。出现这种 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在很多路上这些车流量较低且设置防护成本又很高造成的。

可以看出,护栏等级的选取更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经济分析。对比表明,此次修订后 我国护栏等级选取的结果不低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护栏等级。

6- 2.12护栏也是障碍物,所以只有设置护栏后,驶出路外车辆的事故后果更轻,才考 虑设置护栏。设置护栏是需要投入工程经费的,对于低交通量公路,同时车速不高的公路 或路段,设置护栏可能是不经济的。参考美国、澳大利亚的《路侧设计指南),AADT小于 2 OOo且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险及经济分析的结果,确 定是否设置护栏;也可以根据评估与分析结果,护栏等级的选取可在表6. 2. 10的防护等 级上降低1个等级。

护栏防护等级及代码,引用《公路护栏安全性能碰撞评价标准HJTG B05-01-2013),见表 6-6

6-6护栏防护等级及代码

防护等级

—1-

__竺__

C

B

A

SB

SA

SS

HB

HA

设计防护能量(kJ)

40

70

160

280

400

520

640

760

6. 2.13此次修订新增。对护栏上游端头处理提出了要求。

没有经过处理的护栏端部在受到车速较高的驶出路外车辆冲撞时将给驾乘人员带来 伤害,因此应从有助于防止冲撞和冲撞时具有一定缓冲性的角度加以处理。国家“十一 五”科技支撑计划“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表明,路侧波形梁护栏在行车方向的上游端头为圆头式时,如果设置不当,对碰撞车辆和 驾乘人员有可能造成伤害。另外,使用经验表明,有些车辆碰撞没有外展的地锚式端头, 也可能骑上端头,易引起伤害。因此,本规范规定,处于路侧计算净区范围内的上游护栏 端头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另外,双车道公路车辆驶入对向车行道驶出路外时可能碰撞对 向护栏的下游端头,可能造成事故,但由于车速较低,程度可能较低,因此“宜考虑”这种 可能性,进行具体分析,未做强制规定。

适合我国公路、交通和经济条件,又能满足交通安全要求的护栏端头处理方式、缓冲 设施等,目前国内有一些成果。国外端头处理的一些原则如下,可供设计或产品研发时参 考。但无论是地锚式或外展式的处理,还是设置缓冲设施,都应有研究成果支撑或满足实 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

(4)以上都不满足时,对于集散的二级公路及三、四级公路迎交通流一端建议釆用 地锚式端头,并进行警示提醒或设置立面标记。

这里的“不构成障碍物的土体”指边坡,且边坡坡面上没有超过30Cm高的障碍物或 其他障碍物,见图6-4

6. 2.14不同防扌 为了减少车辆碰撞i 是车行方向上从刚, 两种护栏里较低的

,要进

护等级。

过渡段设计,目的是 伤亡时的后果,尤其 至少达到相连接的


接殽,因为横向疆形不同而发生绊阻,产省


小的护栏向刚


的护栏过渡时。过渡段


6. 2.15 此次修t

点,尤其是隧道入口。施论


强调了隧道出厶皿拦的过渡段设淳。隧道出入口是事故多发 则还是甲臾分隔带濾道出入口郷栏要进行过渡段设计。


6. 2.16根据碰撞后

主要代表形式分别为混凝

的一种。刚性护栏几乎不变形的当辐HFO勺碰撞角度较大时,对车辆和驾乘人员 的伤害较大;半刚性护栏刚柔相兼演碰撞能量的能力,对车辆和驾乘人

员的伤害相对较小;柔性护栏在受到碰撞后,由于变形较大,因此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


好剛性好、


WJ性护栏和柔性护栏,其


护栏'岫梁护栏和缆朝「栏掘背木护栏属于半刚性护栏


伤害最小。

相同防护等级的护栏形式具有不同的防护特性,其中*(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 延值)和卩7,,(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使用指标值。当障碍物前设 置护栏时,包括路侧或中央分隔带的护栏面距离其防护的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护栏最大 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或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刃“),否则车辆碰撞护栏时,车辆 仍然会碰撞障碍物。

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和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卩/)示意见图6-5o车辆 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为“)是V/按照车辆总高4. 2m换算后的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根据

—90 —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中第5.7.2条的规定,大中型车辆 包括特大型客车)的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应按式(6-1)计算。

Wn = I7+(4. 2-VW)Sina                       (6-1)

式中:刃“--大中型车辆(包括特大型客车)的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m);

Vl--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测出的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m);

VH——试验车辆总高m)

&—试验车辆外倾角度(。)。

根据《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护栏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 结果能够获得这个值。

辆 度

^77777///^7//.

7///

W

向动态变形值O)、护栏

态外倾值17)

6-5

(W)


6. 2.17驴和卩7“的使用必 不高,重点考虑卬;如计划布设护栏 车辆时,需重点考虑刃,“如上跨桥墩。


、障碍物的高度而定,如果障碍物

,不能移除,且主要车型为大型


6.2.18根据我国已通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运营经验,大型车辆尤其是大型货车 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与对向车辆发生碰撞造成恶性交通事故的事件 时有发生,因此条文中规定“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除位于冬季风雪较大的地区外”, 推荐选用混凝土护栏。风雪较大的路段,混凝土护栏因容易阻雪,因此不适合使用。

至于具体釆用整体式还是分设型混凝土护栏,主要根据中央分隔带内需要防护的设 施或结构物类型确定。如中央分隔带内存在上跨桥梁中墩、交通标志、照明灯杆等障碍 物,或者需要经常性地与桥梁或隧道过渡,或者与通信管道的协调较困难时,可采用分设 型混凝土护栏的形式,如图6-6a);否则可采用整体型混凝土护栏,如图6-6b)o

—91 —

釆用整体式混凝土护栏,并非只是减小中央分隔带的宽度,从安全行车和视距保障的 角度,混凝土护栏两侧最好有50Cm以上的余宽,或能满足平曲线路段内侧车行道停车视 距的需要,最小也要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中关于公路建筑限界“C” 值的要求。

6-6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示例

6.2. 20在选择护栏形式时,除了上述的主要因素变形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 因素:

6. 2. 21护栏最小长度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从车辆驶出路外的轨迹、计算净区宽度 范围内障碍物位置,来确定需要的长度;二是护栏发挥整体作用的最小结构长度,可按 表6. 2.21选定。最小结构长度也可以根据护栏产品设计开发方提供的经实车碰撞试 验评定的最小结构长度(满足评价标准)决定。这个护栏产品包括了端部锚固的 方式。

端部缓冲设施,可以和整体结构有关,也可以无关。护栏端头设计在保证整体结构的 基础上,能发挥缓冲作用不伤及碰撞护栏端头的车辆,这是理想结果;如果不能,可以在护 栏端头加缓冲设施。

此次修订,在保留原护栏最小长度(结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根据车辆驶出轨迹和 路侧计算净区宽度内障碍物的位置确定的需要长度(防护长度);另外允许护栏产品结构 开发方提出满足实车碰撞评价要求的护栏产品的最小结构长度。这两个值中的大者为护 栏最小长度。

6. 2. 21中波形梁护栏包括两波形梁护栏、三波形梁护栏。

相邻两段护栏的间距小于护栏最小长度时,最好将两段护栏连接起来。

两种护栏形式连接,常见的波形梁护栏和混凝土护栏连接,通常是采用钢护栏过渡 段将二者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结构长度是2种形式护栏的长度和。例如:高速公路 上,长45m的波形梁护栏和长30m的混凝土护栏良好的过渡连接,总长度为75m。两 种护栏的结构长度分别是70mλ36m,大值是70m0 75m大于70m,是满足最小结构长度 要求的。

6.3桥梁护栏和栏杆

6. 3.1设置原则

一般情况下,桥梁路侧危险程度明显比路基段高,车辆越岀桥梁外往往会造成车毁 人亡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考虑到公路的运行速度、交通量、投资费用等因素,根据公 路的功能和技术等级及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I)的要求,做出了本条的 规定。

对设置有人行道的公路,一般认为,可不必考虑车辆掉下桥梁的可能性。但是,为预 防从桥上掉下的车辆造成二次事故并考虑到在公路桥梁上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车辆 和行人处于同一平面上,对交通量大、车速高的桥梁段,车辆碰撞行人和自行车(非机动 车)的事故严重度增大,为保护行人和自行车(非机动车),同时把机动车和自行车(非机 动车)在平面上分隔开,提高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的安全性,按实际需要在人行道与车 行道(自行车道)分界处设置组合护栏是适当的。

6.3.2护栏防护等级的选择

各防护等级的桥梁护栏安全性能需要根据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的规定,通过试验来进行验证,主要包括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和导向功能等。

桥梁护栏防护等级的选取,主要从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桥梁护栏外侧的危险物特征 等方面加以考虑:

(1)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

设置桥梁护栏时,原则上需要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并结合交通量、运行速度和 投资费用等因素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桥梁护栏。

一般情况下,较低的防护等级适用于服务水平较低或某些类型的施工区。较高的防 护等级适用于服务水平较高或需要特别高性能的桥梁护栏,如跨越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 铁路和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桥梁。

使用经验表明,六SS)级能满足大多数国家高速公路网桥梁护栏设计的需要,大型 车辆混入率高、桥下净空高等危险性较高的特殊路段,需要在这些路段设置防护等级更高 的桥梁护栏,如七HB)、八HA)级适应于主流车型为高重心的特大型客车25t)、大型 货车(40t55t)运营的需求,或者车辆的翻车或冲断护栏将导致极为严重后果的桥梁

—93 —

路段。                             '

(2)路侧危险物特征

桥梁邻近(平行)或跨越公路、铁路,车辆越出有可能发生二次事故时,或穿越饮用水 源地一级保护区等特殊路段的桥梁,需要在这些路段设置更高防护等级的桥梁护栏。

不利的现场条件还包括较小的曲线半径、位于曲线路段的陡坡、横向坡度发生变化或 沿线气象条件恶劣等情况。

6.3.3形式选择

桥梁护栏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刚性护栏(钢筋混凝土 F型、单坡型、梁柱式等)、半刚性

护栏(金属梁柱式、双波形梁护栏、三務蚪心W和纟冃.合式护栏等。

本条规定了选择桥梁护栏形式时需要琴'站素。

桥梁护栏的防护等级破聶5j嵌里形a、美观、结构要求、经济性和   养护维修等方面确定适郁式。虽然桥梁护*建狀成本只占桥梁总建造费用 的很小一部分,但是而狗的彫式对其果 响,桥梁护栏要与柵I 作用。



条件成熟时,可



■^1、耐 A 式、桥梁周围:的诫然




,等方面仍具有很大的影 景观相切蹒,w≡到美化桥梁建筑的



质兼用新型结构福轻型材料,'以提高桥梁抽栏也J防护性能、减少桥梁



的自重。

小桥、通道、明,庄诉跨径较短,:如根据本规范的要求设置巾破■栏,一般不能满足 桥梁护栏结构上所⅛A短长度,击且要在很短南桥梁护栏两次过渡段处理,造  成短距离内桥梁护程强度的不连续,整个护栏也不美观,所切 性的前提下,对小擔通


、明涵的把栏虱以按I

降低桥梁路段安全



6.3.4构造要求、

桥梁护栏形式中,房



驱梁户栏m形梁护栏除基础需要与桥梁 要对半刚性护栏中的金属 奥求进行必要的规定。

(1)条文主要参考了美国、萸K梁护栏规范的有关规定。

①为防止车辆在立柱处绊阻,金属立柱与护栏迎撞面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宽度。美国


梁柱式护栏和混凝土护栏、组龄


求同路基护堂


2012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规定:金属梁柱式护栏横梁的总高度之 和不应小于全高的25% 护栏的竖向净空、立柱的退后距离应位于图6-7a)所示的阴影区 以内或以下;横梁的总高度之和与护栏高度之和与立柱的退后距离应位于图6-7b)所示 的阴影区以内或以上。根据我国已开展的桥梁护栏实车碰撞试验的结果,并考虑到经济 因素,做出了条文的规定。

H =G-蛭 e 2F1

式中:G— —配载后试验用标准车辆重心距桥面板的高度m),可以根据《公路护栏安全

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5. 5节的规定得到;

W—相应于所需要的防护等级的配载后试验用标准车辆的质量kg),如 表 3. 4. 2-1

B——轮胎最外侧立面之间的距离m),可以根据《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 B05-01—2013)5. 5节的规定得到;

FI——相应于所需要的防护等级的横向荷载N),如表3.3.5o

40

1

X   优选方案

a

阴影区内的桥梁,

-\\

'护■满足NCHRP230 '

-1

1安擊价标准   /

U

,推#方案

..I Illll

5/7 Ig 15   20   25

柱#距离(Cm)

后距离标准


0.8

可能性高

、位于阴燃!酬勺桥梁\

35

30

25

20

15

10

a)车轮、

0.4

•"立柱

0.2

5

0

15⅜ 20

S=立柱退后矗;(Cm)

CHRP

⅛T价标准

0.6

0.5

1


6-8车辆与护栏的位置关系

根据上述公式及相关试验成果,对各防护等级的护栏高度进行了规定。此外,根据工

—95 —

程经验和英国标准 Highway ParaPetS for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Part 1 SPeCifiCatiOn for VehiCIe COntainment ParaPetS Of metal COnStrUCtiOn( BS 6779-1)的规定:金属梁柱式护栏 N 级 (防护能量为86. 4kJ)L级(防护能量为43. 3kJ)护栏的总高度,从基线起不应小于 1. OOm;H级(防护的能量为554. 6kJ)护栏的总高度,从基线起不应小于1. 5mo据此规定 了各防护等级护栏的最小总高度。

为便于操作与简化设计程序,本款将原规定的“拼接套管的截面抵抗矩不应低于 0- 75倍的横梁截面抵抗矩”改为“拼接套管的抗弯截面模量不应低于横梁的抗弯截面模 量”。在此基础下,横梁拼接处的轴拉力均大于原横梁,因此取消了关于拼接处设计拉力 值的规定。

6-7设有护栏的缘石碰撞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撞击试验条件

路缘石尺寸(in)

评 注

速度

(mph)

角度 (。)

A

b

10

61

27

10

60

当车通过5ft宽的人行道时,没有跳车(21. Pl 17)Ioin 高的路缘石损坏了驾驶系统(21. P117)___________

11

51

28

10

20

Ioin高的路缘石损坏了驾驶系统(21. P117)________

16

29

22

10

20

(IIOOO磅绞车)前轮登上路缘石∙∙∙∙∙∙ (21.P117)

29

45

35

10

18

驾驶系统受到IOin高路缘石的严重损坏••••••(21. P139)

30

55

25

10

18

31

60

25

10

20

由于前轮的损坏,当车离开栏杆后,在31号试验中车轮

32

61

25

10

20

转离栏杆。在32号试验中车轮朝向栏杆(21.P117)

44

31

7

6

6

车辆的损坏是轻微的,所以两个试验(4445)用同一

45

53

7

6

6

个车,并在第二个试验后,车还是可驾驶的(21. P. 133,13)

47

40

25

6

6

……使用前已损害的汽车,然而驾驶部分没有进一步损 坏,而且试验后车被开走了(21. P138)____________

注:ImPh = 1. 609km/hIft =0. 305mIin =2. 54CmO

从该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当路缘石偏离护栏正面时,25. 4cm高的路缘石对驾驶人 造成相当严重的伤害,并导致“跳车”;但当路缘石只有15. 2cm高且靠近护栏的正面,不 —96 —

会发生“跳车”时,此时路缘石对车辆与护栏碰撞没有造成值得注意的影响。一般情况 下,路缘石不要和护栏一起使用,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必须一起使用,如排水的需要,则应把 路缘石设在护栏的正面或路缘石的正面与护栏正面成一直线,并且路缘石的高度尽可能 低。这时,在确定护栏横梁距桥面的竖向净空时,应忽略路缘石的高度。

英国桥梁护栏标准规定路缘石的高度为50 ~ IOOmm,并且路缘石的正面与护栏正面 在立面上成一直线(垂直于桥面)O

□Σ

CZE

15 Ocm

2.5Cm

▼路面


A=2.5cm


6-9典型的釆用路缘石与人行道合并设置的结构示意

2)钢筋混凝土墙式桥梁护栏的形式有NJ型、F型、单坡型和直墙型等,美国的碰撞 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形式的护栏在具有一定高度并按照设计荷载配筋时,均能达到相应的 防护等级,如护栏高度分别为81Cm90cmʌIOOcm时,其防护等级能达到三A)、四(SB)、 五SA)等级,在F型护栏基础上开发的加强型护栏,高度为IooCmIloCm,强度能达到五 (SA)、六SS)等级。

根据混凝土护栏的发展趋势,桥梁混凝土护栏推荐采用F型、单坡型和加强型,其迎 交通流方向的断面形式应与路侧混凝土护栏相同,未经试验验证不能随意改变,但其背面 可以根据所在位置适当调整。

钢筋混凝土护栏靠近交通流的一侧,由于经常受到车辆的碰撞和摩擦作用,使混凝土 表层擦伤、破碎或脱落,造成钢筋外露、腐蚀破坏、影响外观,并且增加了碰撞车辆与护栏 间的摩擦系数,影响护栏的防撞性能。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材 料,如在硅酸盐水泥中减小铝酸三钙的含量;其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过小,提高 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质量。本规范参照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范》JTG D62)和美国钢筋混凝土护栏保护层厚度的一般要求,规定其最小值为4. 5cmo

组合式桥梁护栏是由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和金属制梁柱式护栏组合而成的。目前我 国公路最常用的桥梁护栏类似组合式NJ型的护栏,在美国过去的一些特大桥、大桥也都 —97 —

采用组合式桥梁护栏。组合式桥梁护栏可做成组合式NJ型,也可做成组合式F型,建议 采用F型。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的背面可根据实际条件改变其形状。但是,靠近交通流 面即护栏正面的截面形状未经试验验证不能随意改变。

混凝土护栏内侧垂直部分可以有7. 5cm的余量,供路面加铺用。

技术规范》(CJJ 69),并参考了美国桥梁规范对自行车道栏杆的有关规定。对于金属网

状栏杆,其网状开口的大小要能挡住普通大小的饮料容器。

6.3.7桥梁护栏与桥面板需要进行可靠连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①直接埋入式适用于桥面边缘厚度满足护栏立柱埋入30Cm以上的情况。在结构物 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预留安装立柱的套筒,其孔径最好比立柱直径或斜边方向宽4 ~ IoCm ,套筒周围的结构物需要配置加强钢筋。

—98 —

②地脚螺栓连接方式适用于立柱埋深不足30Cm的情况。在结构物混凝土中预埋符 合规定长度的地脚螺栓,立柱底部焊接加劲法兰盘,与地脚螺栓连接。

如桥面板较薄(10 ~ 15cm),应验算在碰撞荷载作用下桥面板是否首先受到破坏。

(3)钢筋混凝土梁柱式护栏和组合式护栏可以釆用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与桥面的 连接方法。

宜勺事故中有50%发生在 /%是发生在桥梁护栏 宣路処护栏、中央分隔带护 島渡*设计。本规范按照 帝淋同还是护栏的刚


6.3.8根据美国公路交咿饗V譯繭檢哽1

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的过     碰撞桥 寧会的齢帔:

端部。碰撞桥梁端部的零何伤事8%⅛车辆南 栏死伤事故仅占9. 5%oΛj^h:美等剛别輙桥梁护栏的

学,凝路基护论是防扌丿

IrIfw避免护栏端部构成行车障碍物。谜"屬大于60km∕h

!端屮冲出路外;___

或视线诱导设施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成 度不同,均要进行过渡j 小桥、通道、明涵护栏日 碰撞护栏端部或从桥* 护栏两侧,需要设置缓bi


设置路基


汽栏f寸,桥梁护栏端部要进確尚处理,以避免车辆 或等于60k1


Ir Zh


小桥、通道、明涵


6.4中央分隔带开口摘栏

6.4.1设置原则   \

(1)高速公路的对向A帙窘酸隔离的, 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⅜⅝E*g 隔带迁

⑵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建<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很容易导 致恶性交通事故,因此规定除平时允源卖I 分隔带开口护栏。


__


聞中戏样眇?'防护性能的完整性,高 r-∣


判础开口之外,其余开口宜设置中央


(6)当中央分隔带开口所处的路段有防眩要求的时候,宜在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 设置防眩设施。防眩设施的形式选择、设置间距、设置高度、遮光角等技术条件应符合本 规范防眩设施相关条文的规定。

6. 4.2防护等级的选择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既要具有防撞能力,又要便于开启,因此其结构必然不同于相邻 的中央分隔带护栏,其工程造价也必然高于中央分隔带护栏。为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并避 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沿线出现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在确定活动开口的位置时,应综合考 虑设置间距、路线几何线形、行车视距和构造物分布等因素,应选取没有潜在安全隐患的 路段。已经确定的活动开口位置应设置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开口护栏,其防护等级可适 当低于中央分隔带护栏1 ~2级,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不得低于三Anl)级。 如中央分隔带按规定选取了五SAm)级,则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等级可选取五(SAm)、 四(SBm)、三Am)三种级别,但不能选取二(Bm)级。

6.4.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是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为方便特种车辆(如交通事 故处理车辆或急救车辆)在紧急情况下通行和一侧公路施工封闭时临时开启放行的活动 设施。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在临时开放时要方便开启与关闭、具有可移动性,建议在 IOmin内开启至少IOmO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与中央分隔带护栏标准段之间一般存在结构及刚度变化,如果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没有经过安全处理,车辆碰撞此处易发生绊阻,可能导致比较严 重的后果,所以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需要与中央分隔带护栏标准段在结构和刚度上 进行合理过渡。

6. 5缓冲设施

6. 5.1设置原则

1 ~5高速公路主线分流端、匝道出口、收费站导流岛端部、混凝土护栏端部、隧道洞 口以及其他车辆撞击易造成冲击伤害的路侧障碍物均属于危险区域,考虑到事故发生的 概率因素,要求分流端、匝道出口、收费站分流岛等位置一般均应设置防撞垫,而其余位置 则根据具体情况,有条件时设置。

高速公路的主要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出行,防撞垫在提供安全防护的时候, 不能影响其主要功能的发挥。

6可导向防撞垫放置在护栏端部时,要考虑防撞垫导向作用的发挥,并不造成新的 安全隐患,要求防撞垫的导向结构与护栏连接顺畅。同时考虑施工、维护方便,应考虑安 装的快捷性。

6. 5.2防护等级的选取

2006版设计规范提出了护栏端头的处理要求,但对端头的安全性能指标没有具体规 定。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规定了护栏端头按防护等级分为 TBATAʌTS三级,其设计防护速度分别为60km∕h80km∕hIOOkn√ho参考欧洲的选取 标准,确定了我国TBATAATS防护等级护栏端头适用的公路设计速度分别为80km/hIOOkm/h 120km∕hO

防撞端头、防撞垫的防护等级主要依据车辆正面碰撞的速度来确定,设计速度越高的 高速公路,车辆撞击防撞垫的车速也就越高,因而所釆用的防护等级也应该越高。考虑到 国内防撞垫的研究、应用现状、运营经济成本等因素,本规范采用了较为宽松的规定。但 是,高速公路的防撞垫防护等级不能低于一 (TB)级。

7视线诱导设施


7.1 —般规定


网标〉


视线诱导设施主要包括轮咬点

墩、道口标柱等设施。各类视2恭设S

路视线诱导设施属于主动j

时,可以适当地增加设蒙以 绿其节壟苗

(1)轮廓标

轮廓标用以指遞躍的前进方 ■边療轮■轮廓标的真射时与汽车前照灯及驾驶 人视线的几何关系如图仞-1


軌对提咼夜间的


形诱导标、隧道轮廓带、示警桩、示警


注意相互协调、避免相互影响。公


安組平有重要作用,在条件允许


参考轴

光成受額

入射角"

观翩


,逐渐接近野从轮廓标侧面通过。


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相 勺亮度。因此,在公路上使用 的反射体必须保持均匀、衡定的亮度f 啊耀,也不允许当入射角在某一范围时突 然变亮或变暗。保持足够的反射亮度是轮廓标反射器必须具有的光学性能。

一般在静止条件下,用行驶光束(远光灯)照射轮廓标反射体时,驾驶人能在500m处 发现,在30Onl处能清晰地看见;用交会光束(近光灯)照射时,驾驶人可在200m处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反射俺瞼入射喩由王线形邮系, 反,观察角的变化却很小。Λi⅜


IOOm处能清晰地看见。


合流诱导标、线形诱导标分别属于警告标志和指路标志,具体要求与现行《公路交通 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的规定保持一致。

隧道轮廓带近年来在特长隧道、长隧道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指示隧道横断面轮廓。

—102 ——


对于三、四级公路,达不到护栏设置标准但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路段,如位于图

6. 2.4II区阴影范围的路段,可设置示警桩、示警墩等设施。

道口标柱设置在公路沿线较小交叉路口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路 口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的情况发生。


7.2设置原则


7. 2. 1轮廓标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车 示公路前方线形非常重要,连乡

有效办法。驾驶人能明了嵌公蚪形,顼豳鑒、舒圏顋亍典 增加行车安全水平, 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在Ir速匕          ________一._二......... …一

停车场等进出口匝道连扌嫩特别在亦丰径胴线冒T应在公關。赂续设置轮廓标。

汽车驾驶人在白天*般以交通标线

晚上,上述设施的视线

才能看清,护栏由于i 加,驾驶人迫切需要Ti彩 准规定,汽车前灯同时墙丁


,标明公路几何线形的


示就是诱


嬴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


表佥体交父論纽価围内,及服务设施、



能显著下

丈运轴省对il

需要的制动距离

超过40k


车指导,快斟l≡J地行驶。但到了 射的有限范围内 Z行驶速度的增 输车辆的安全标 则应能确认道路 40m,刚好能满


K只能在汽车骨


公路两侧,夜间的可视距离更小。随


皆前方的路线走向。据


能确认前方恤0蓄儕麟1勒,如使用近)


前方40m处的障碍物。1⅛行驶速度为4Qk⅛∕h的情况下,其制动 足近光灯照射下确认前苏4 已超过了近光灯可能看灣勺蒞§ 证行驶的安全。因此,在 以上的路段必须设置视线诱

车道数及车道宽度或路肩獭 发生姫化的路段司 在夜间往往会引起交通安全方面酗题。在疫


團,这时,F55瀏!第清前方濁各涉状况,也就很难保 a⅛                           UHnH                   EB


『设计车速在50km∕h


盪通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的轮廓标能使驾驶人了解车道数


或车道宽度的变化,这对顺利通过瓶範版发生将会十分有效。

汽车从直线段过渡到曲线段,尤其向小半径曲线行驶时,驾驶人的视线很难随公路 线形急剧变化。在夜间,驾驶人更难以看清公路的线形。如果在急弯陡坡及与急弯连接 的路段连续设置轮廓标,可以使驾驶人了解公路线形的急剧变化,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公 路轮廓,从而能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

—103 —


置最大间隔不应超过50mo视线诱导标连续等间距设置时,由于受到前灯照射角度的影 响,在小半径曲线路段内,轮廓标的连续可视性要比直线路段差,不能保证具有圆滑曲 线的诱导效果,因此,日本在曲线上设置轮廓标,其间距按式(7-1)的计算结果确定。

S = LI(R - 15)2                         (7-1)

式中S——轮廓标设置间距(m)                     '

R——曲线半径(m)

7-2隧道内视线诱导设施设置示例(尺寸单位cm) 日本轮廓标设置标准中,对轮廓标设置间距规定如表7-1

7-1日本轮廓标设置间距

曲线半径

(m)

O 50

51

80

81

125

126

180

181

245

246

320

321

405

406

500

501

650

651

900

901

1200

1201

1550

1551 ~

1950

1951

设置间距(m)

5

7.5

10

12.5

15

17.5

20

22.5

25

30

35

40

45

50

加拿大的《街道和公路均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中,对轮廓标在曲线上的设置间距按 式(7-2)计算,设置间距规定如表7-2

S=2x(0. 3氏)S                        (7-2)

7-2加拿大轮廓标设置间距

曲线半径(m)

43

58

70

97

116

145

194

249

349

582

1 747

设置间距(m)

5

7.5

10

12.5

15

17.5

20

22.5

25

30

35

美国的《街道和公路均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中,对轮廓标在曲线上的设置间距按 式(7-3)计算,设置间距规定如表7-3 o

S = 1.7(R-15"                      (7-3)

7-3美国轮廓标设置间距

曲线半径(m)

15

35

55

75

95

125

155

185

215

245

275

305

设置间距(m)

6

8

11

13

15

18

20

22

24

26

27

29

我国对轮廓标设置间隔的规定,是在充分考虑了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 运营公路的实际情况制订的。

—104 ——

在轮廓标布设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从直线段过渡到曲线段的路段,或由曲线段过渡 到直线段的区段,要处理好轮廓标视线诱导的连续性,使其能平顺圆滑地过渡。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竖曲线与平曲线相比,对轮廓标设置间距的影响要小得多。 德国对轮廓标在竖曲线上的设置间距也有明确的规定,如表7-4。编写组在规范条文中 没有对此做岀具体规定,但允许在设计中根据竖曲线的不同半径,在保持轮廓标诱导连 续性的前提下,对设置间距作适当调整。

7-4轮廓标在竖曲线上的设置间隔

竖曲线半径(m)

____________设置间距(m)____________

800以下

5 ~16

800 1 500

16 21

1 500 -3 000

21 ~31

3 000 -4 000

47 ~50

4 000以上

50

在曲线段外侧的起止路段设置间隔如图7-3所示,图中S为曲线路段轮廓标的设置 间距。如果两倍或三倍的间距大于50m则取为50mo

7.2.4隧道轮廓带

隧道轮廓带是指在隧道壁或隧道洞门上设置的用于指示隧道横断面边界的交通安全 设施。隧道轮廓带宽度一般为15 ~20cm,根据需要可适当加宽,但要避免产生眩光。

7. 2.6道口标柱

道口标柱设置在公路沿线较小交叉路口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路 口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的情况发生。

8隔离栅

8.1 一般规定

8.1.1隔离栅应能阻止行人、嘤鍰太高?公蹈瑚要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它可有 效地排除横向干扰,避免由此彦鎏           保障公路的通行安全和效益的

发挥。


用勺设置需


8.1.2因为公路线壇沿地形而变化,,隔

隔离栅的高度是缱构设计的重一.一

用和性能价格比。%,原离栅高度"勺雨定需要结合实际的地瞥地督、沿线城镇人口的稠 密程度,以及人们生臀、生活流动路妨等诸多因素而定。为了蘭l⅛晶栅的整体美观效果   和设计施工的便利性呻度的变化只廓据特殊的地形和其他用殊: 变化。一般情况下麻国栅的高度尽3⅛统一,高度变化不能太城繁  隔离栅的高度■要

人口密度较大的路E   ________________...... ..一一—…    —

一步加高到使人无波擊蠱程度。山村或郊郷,由斷人流较少,攀登隔离 栅穿越公路的可能性逢远低于城镇≡市谱R高長经分析论证處可以适当降低。





I据地形进行变化。

接影响着工程的材料费


素而产生间断式的


O

E间。在城镇及郊区


b成人高度才参I考标准,一J股在1.5-1.

,储植栅的设计鬲度建议取上限,并且根帔隣需要可在此基础上进







8.1.3公路沿线地区的&刷点不同,重至亚"J⅜K市或沿海地区对金属的腐蚀较严重, 隔离栅需要采用较高的防腐⅛kE


8.2设置原则



8. 2.1对于公路两侧存在水面宽度超过6m且深度超过1.5m的水渠、湖泊等天然屏 障、行人无法误入公路和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的路段可以不设置隔离栅。

8. 2.2桥梁、通道等处为隔离栅设置的薄弱环节,动物从桥头锥坡处有钻入的可能性。 靠近村庄的通道,行人可能会通过破坏隔离栅进入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等 候车辆。因此,在这些路段,需采取措施进行围封。在小桥桥头,隔离栅可沿锥坡爬上,在 桥头处围封,也可沿端墙围封。通道的进出口,由于过往行人较多,需特别注意人为破坏 的可能性,需要选择强度高的隔离栅进行围封,并加强长途运营客车的管理,杜绝高速公

—106 —

路、需要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上下乘客的现象。

8.2.3对跨径小于2m涵洞,隔离栅可直接跨过。但在跨越处,需要作一定的围封处 理。跨越涵洞时,立柱可以适当加强、加深。

8. 2.4隔离栅的中心线,一般沿公路用地范围界线以内0.2~0. 5m处设置,以避免因 侵占界外用地发生纠纷。


8.2.5为了满足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养护和检查的需要,方便公路管


理人员和养护人员以及机修设备的进沸;需要在适当理四置设置隔离栅开口。开口处均 需设立活动门,隔离栅活动门的规格大心诳根据梦出'天门的设备、人员情况进行设计。 设计形式要力求简易、实用。/大门豹形点般昴泌开门两种。单开门用于 人员的出入,双开门主要为M'修设畚及车辆 大于1.2m,双开门总宽而隴超过3.2m(


连蚩割设曹酩 际门门宽设计尺寸不能 操和通道等 tai 检测的路段,可以设


置便于开启的单开门。


式路基外侧设置


8.2. 6分离式路 曄校近行人和动物盘M公路时,可貝

隔离栅,分离式路基毋距界远且两个路基间行人和牲畜可以进入⅛⅛⅛,根据需要在可以  进入公路的分离式路基内W设置隔离栅。分离式路基间距较近时瞇福两侧的通道、车行 和人行涵洞等中间无明显草碍物时,需要祷勺位置设置 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出队的匚级公路。




孔尺寸包括75mm X X 50mmo


,避免从锥坡进入


8.2.7隔离栅的网孙α卩根据公露沿线赫物的体型进行谗

75mmIOonlm X 50mm 和       75mm 等,最∕J'孑不宜,

8. 2. 8隔离栅要保证风荷蠢下自身的强度和刚度,不承担防撞的功能,根据项目所在 地区的风压进行隔离栅结构的设计。


9防落网

9.1 一般规定

9.1.1防落网要能阻止公路上的落物进入饮用水保护区、铁路、高速公路、需要控制出 入的一级公路等建筑限界以内,或阻止路侧落石进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9.1.2防落物网的设置高度1.8~2. Im,在交通量大、行人密度高、临近城镇厂矿等地 点可取上限,反之则取下限。防落物网宜与桥梁横断面比例协调,避免给人压抑感。桥梁 两侧设置混凝土护栏时,防落物网网面可从护栏顶部设计;设置梁柱式护栏时,防落物网 网面应从桥面开始设计。

9.1. 3防落石网分为主动性和被动型两种,本规范仅规定承担被动防护功能的防落石 网。主动型防落石网属于路基防护工程的范围,应参照相关规范的规定。防落石网应根 据防落石区域的面积等多种因素进行设置。

9.2设置原则

9. 2.1防落物网

跨越铁路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的车行和人行构造物需要设置防落物网,防落物网 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需要设置的防落物网的构造物为分离式时,要在结构 物内侧设置防落物网。

除基础设置方式和方法不同外,防落物网的结构形式与隔离栅大体相同,具体可参见 隔离栅的相关要求。但由于在空旷的原野上,上跨立交桥往往是周围地物中的最高点,在 桥上设置金属防护网后,则其遭雷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而防落物网应做防雷接地处 理。对交通量大、临近城镇厂矿的桥梁更要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防雷接地的电阻不能 小于IOflo

9.2.2防落石网

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存在落石危险的路段要设置防落石网,其他公路存在落石危险 的路段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美观等因素,根据需要设置防落石网、警告标志或其 他设施,以保障安全。

被动型防落石网由钢丝绳网或环行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钢丝格栅)、固定 系统(锚杆、拉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其防护能量一般 为250 ~ 2 OOOkJ,特殊设防能量髙达5 OOokJO

被动型防落石网设计顺序包括:①根据能有效而经济地拦截落石的原则,确定防落石 网设置的位置;②根据落石的计算动能选择防落石网的型号;③根据计算落石的弹跳高 度,确定防落石网的高度;④确定防落石网的布置方式,即确定防落石网的长度与走向; ⑤选择合适的钢柱、柔性锚杆、基座、连接件等构件,计算确定钢柱间距;⑥通过分析确定 基座及系统的铅直方位,必要时应采用防倾倒螺杆;⑦拉锚系统的设计;⑧选择和确定合 适的支撑绳、减压环、钢丝绳网、缝合绳、格栅等相应配套设施的型号及规格。

10防眩设施


10.1 一般规定


10.1.1防眩设施既要有效地嬰管对:向车辆前題殳的眩光,也要满足横向通视好、能 看到斜前方,并对驾驶人心粤駒帝全遮光,反而缩小了驾驶人的视 LtJ ■-/ BZ ∏ri-t ”〃、rm Mx1^ τ*tτt 7, *∙ -ArrTt r-»_L           Λ ∙ A—k                Xlvt ι~r ⅛ .l.⅛n Tt 丄                     、白           | J j"               ∙Z

诲行尊   系 *重要的一点是驾驶人在夜

勺纵向距覃,使其濾调整行驶状态。从国外试  近(小=5Dm"]⅛,jI线不会影'响视眼 但当达到某一距离 的影响。!仙'眩设施众需要很大的整光角,也可获得良好的遮 光效果。所以,防跋设施不一定要把对向车灯的光线全部融 理,允许部分车灯鄒穿 了较理想的遮光角的数值。

直线路段遮光角禺1如图IO-IJ


野,影响巡逻管理车辆对 或黑夜,对向车行道的义 间能通过对向车前照翔的3 验结果可知相会两车 时,眩光会对视距鬥




灯防眩设施,




当然透光量不能使驾驶人


与,\而釆用部分遮光的原  或到師舒适。条文中推荐


按式CTO-I)计算。

Po = tan

式中0

L

(主光轴)


(IO-I)


10-1遮光角计算图示 平曲线路段遮光角β要按式IO-2)计算。



(10-2)


式中7?——平曲线半径(m);

B3--车辆驾驶人与防眩设施的横向距离m)

——110——


平直路段感觉不到眩光的两车最小纵距即为12Om左右,汽车远射灯光的照距一般 也在12Om左右,因此规定计算防眩设施的眩光距离采用12OmO


10.1.2在曲线半径较小且中央分隔带较窄的弯道上,设置防眩设施可能会影响曲线 外侧车行道的视距。因此,在设置防眩设施之前需要进行停车视距的分析,保证设置防 眩设施后不会减小停车视距。对停车视距的影响是随中央分隔带宽度和曲线半径的减小 而趋于严重,故对在弯道上设置防眩设施可能引起的视距问题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弯道上设置的防眩设施如果经检验影响了视距,则可考虑降低防眩设施的高度。降 低高度后的防眩设施可阻挡对向车前照灯的大部分眩光,且驾驶人能看见本车道前方车 流中最后一辆车的顶部,这个高度Am另外也可考虑将防眩设施的设 置位置偏向曲线内侧,但此方混效果并不明显,景观效果也




履菜用。



不好,因而主要在较大半径白貌Sl线___________

如采取栗述方法仍不能得到较好的暇眩效果虱景观瞼,则不宜在中央分隔带上设 置防眩设施。如确需设a,........ ..............

之间有足够的余宽,以便死停车视距。I日本康高/公路就中央分隔带的方  法,取得了明显的成蜩,»

与名神高速公路不同


;贼而釆取加宽中央分隔如




的方法■使零行道边缘至防眩设施


■种提高行车嚴全

U之一。





i连续的优美電适公路,这是日本东名



10.1. 3防眩设施

则。考虑我国东西部魅J⅛平衡,且南北「东茜貿禳禁件差异比辍大 的考虑防眩设施的设置及形式。



10.2设置原则

10. 2.1高速公路、一级爨路瞄防眩设施的晚




野盾经济合理的原 IM则上要因地制宜


1在公路上两车相会嘔差 優度与两车的横向距离有很大的关  系。英国道路交通研究所(TRR塑啓车前照婴潮!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两车横 距较大(S = 15m)时,两车纵距越小,疏it越大,特别是两车很接近时,视距显著增加。 当横距S= 40m时,视距几乎与纵距无关。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进行的防眩试验也表明,当相会两车横向距离达14m


上时,相会两车灯光不会使驾驶人眩目,这一结果和英国试验结果一致。

国内外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提供足够的横向距离以消除对向车前照灯眩目是理想的 防眩设计。国外6车道的高速公路,除满足日间的交通量需求外,夜间左侧车道(靠近 中央分隔带的车道)上几乎没有或很少有车辆行驶,甚至中间车行道的车辆也不多。这 样,两车相会时有足够的横向距离,消除了对向车行道前照灯的眩目影响。英国高速公 路车辆行驶规则规定:不是为了超车或边车道无空时,不得使用右侧车道(英国正常行 车规则为左行,右侧超车),这样,对向车流间有足够的横向距离,因而无眩目影响,或


——Ill——


影响甚微,可不设防眩设施。

我国20045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在道 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当中央分隔带宽 度为7m时,加上两条左侧路缘带宽2×0. 75=1. 5m,中间带宽度为8. 5mo如相会两车 都在快速车道上行驶,其横向间距值为12. 25m(S=8. 5 +2 ×3. 75/2 = 12. 25m),故当中 央分隔带宽度大于9m时,一般都能有效地降低眩光对驾驶人行车影响,或说眩光对驾驶 行为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因而规范规定在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或等于9m时,就不必设 置防眩设施了。

(2)防眩设施的设置取决于很多条件。夜间交通量大,大型车混入率较高的路段, 这是设置防眩设施的主要条件,为方便设计,这里对大型车比例参照护栏的设置条件进行 了量化。对相邻公路、铁路等有严重眩光影响的路段进行了一个原则规定。其他如平曲 线、竖曲线路段,车辆交织运行路段、连拱隧道进出口附近等,可根据其对驾驶人眩目影 响的程度确定是否设置防眩设施。当公路路基的横断面为分离式断面,上下车行道不在 同一水平面时,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均表明,若上下车行道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m,会车 时眩光对驾驶人的影响较大,需要设置防眩设施。在高差大于2m时,眩光影响较小,并 且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要在较高的车行道旁设置路侧护栏,而护栏(除缆索护栏外)也 能起到部分遮光的作用,因而此时也就不必设置专门的防眩设施了。

设计防眩设施时,需要根据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公路交通的具体情况,通过进 行必要的投资效益比分析,对防眩设施的设置路段、形式做出选择。

10.2.2在无封闭设施的路段上设置防眩设施,如有人翻越防眩设施或从中跳出,往 往使驾驶人猝不及防。尤其在夜间,以一定间距栽植的树木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像人站立 在路旁一样,使驾驶人感到紧张,而更加谨慎地行车。即使道路条件好,驾驶人也不敢 将车速提高,而且本能地使车辆轨迹偏离车道,即离中央分隔带远些。许多统计资料都 表明,在无封闭设施的路段设置防眩设施后,反而使该路段的事故率增加,尤其是恶性 事故率上升,这与侧向通视不好致使驾驶人对前方的突发事件反应不及有关。因此,在 无封闭设施的路段是否设置防眩设施、选择什么类型的防眩设施要慎重考虑。如确需设 置,则要选择好防眩设施的形式和高度,既尽量不给人、动物随意横穿的可能,又要有利 于驾驶人横向通视。非控制出入的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和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有行人及车辆 穿越,若连续设置防眩设施,驾驶人在突发情况下往往反应不及,防眩设施需要在路口 一 定范围内断开或逐渐降低防眩设施高度加以提醒。根据停车视距的要求,设计速度不小 于80km∕h时,靠近中央分隔带车行道行驶的车辆发现行人到完全停止的防眩设施开口 长度要求为IOOm左右,设计速度为60kn√h时,防眩设施开口长度要求为60m左右,故建 议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中央分隔带开口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宜设置防眩设施。考虑到车辆 驾驶人遇到平面交叉、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减速心理及外侧车道行驶等其他因素,平交路口 的防眩设施断开长度可适当缩小。为安全考虑,不封闭公路在穿村镇路段一般不设防眩 设施。

10.2.4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Omm以下的地区,且中央分隔带小于3m的路 段,植树不容易成活,且养护困难,不宜采用植树防眩方式。

10.2.5防眩设施连续设置的规定

11避险车道

11.1 一般规定

U. 1.1针对避险车道设置的爲通标耘磴涎W标等设施有助于驾驶人对避险车道 的有效识别并引导失丝左^^^--

11.1.2为了加强避!&谓&闻邮皿高




救援效率,宜在避险车道处设


歸等¥施j,作为F速公藤

11.1.3避险车谚排水系统能有«地避免制动!床结冰和汚龍堰保障制动床制动性能  而动床铺装材料混入其M材料会降低⅛Λ 性能,特别是不易清   秦在制动材料中填补其空隙,影响制动的滚动置换,降低滚


置照明、车辆检测器及骸卜场'监




託统设计的部分内容。


的重要措施。避险i

理的细小颗粒异物/

动阻力。避险车道排水I系统可以将挣案物随排水件程清除一潮分贓少制动床的污染程   度。另外,避险车蘆排水系统要避*理內部积水T匕方冬季避嗡车牌内部积水结冰会使其  板结,驶入的失控都誓沿着表面由嫡冲到端部造成严重的

角度,排水设施是避险椰的重要缉成部分T-、'\



11.2设置原则


11.2.1已运营公路的连续下公 的路段考虑设置避险车道。、



kIbI此,从安全与养护的


录,在货车制动失效事故频发


新建公路要结合车辆组成、坡JOg平面线等公路线形和交通特征,要在货车因长 时间连续制动而制动失效风险高的路段考虑设置避险车道。建议大、中型载重车占30% 以上,甚至更低时也要考虑设置必要的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设置确定可应用货车在连续下坡过程的制动毂温升模型预测货车制动失效 的位置。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开发的坡道严重度分级系统(Grade SeVerity Rating SyStem,GSRS)是迄今为止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是否需要设置紧急避险车道运用最为广泛 的分析工具,模型见式(II-I)O GSRS使用预先确定的制动器温度限制值(260Y)来建立 坡道的最大安全下坡速度,最大安全速度被定义为以此速度在坡底紧急制动,制动器温度 不会超过预先确定的温度限制值。该分析方法被“国际道路协会,,(WOrIel ROad ASSOCia-tion)推荐为连续下坡路段货车制动失效位置预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114 ——

T(x) =τo + IToo - T0+K2^(WΘ- FlIrag ( r, F) ) V + Pmg (Gri, V) ] }1 -e*M

(II-I)

式中:灼=hAc∕mβC , K2 = l∕hAc , h 为 V 的函数。

式中的常量有:

——制动器外部环境温度;

To 制动器初始温度;

AC——制动系统的有效热传导面积;

TnB——制动系统的有效热质量;

C——制动系统的热容量。

式中的自变量有:

W—货车总重;

θ——纵坡段的坡度;

%―到坡顶的距离;

卩一货车下坡的鶴均j

GTi--第i个挡位的传动比。

设计人员可根据我国货/车实际状况建立制动穀温升模型,或対式

效的位置,为避险车道位置的确定提崩理谒依据。


II-I)的模型进行


校验后预测货车容易制动:


11. 2.2 避险车道

道的全貌,有利于失控 民房、集市、学校、医院 要考虑设置避险车道。


在视距良奖的位置推驾姓人在驶入弓 勺驾驶人及早彖取避险车道的相关信,

E或场所,



$便能看到避险车 续下坡末端设置 敝的高风险地点前


11.2.3车辆制动失效时,驾驶人心理处于极贏'慌状态,避险车道较好的视认性有利 于驾驶人及时做出进入避险剥堡        #    _______ ____________

道与公路出口匝道均是车辆驶矗,,因此参考现行《公踏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规 定的主线分流鼻之前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制定出表H.2.3的避险车道识别视距,该 识别视距界定为车辆距制动床入口的距离。




¥险车道。考虑到避险车



H.2.5为便于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并考虑到经济性因素,避险车道制动床的宽度 最好为4~6m;救援车道因起重机械固定的需要,其宽度最好为5. 5m。

——115 —

11. 2.9在满足长度要求的避险车道末端设置消能设施是为失控车辆提供更高的安全 保障。不宜将制动消能设施和阻拦索作为弥补避险车道长度不足的手段,避险车道设计 要尽量满足其长度要求。确因地形所限制无法提供足够长度时,才可采取避险车道末端 设置减速消能设施,或在中后段设置阻拦索弥补其长度的不足,所采用的上述措施要通过 论证后方可应用。

12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12.1防风栅

12.1.1本规范所指的防风栅与路基工程在风沙路段设置的路基风沙防护设施有本质 区别。路基工程的防风设施是用于保护路基免受风沙侵蚀的一种构造物。本规范所指的 防风栅作为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其作用是降低路面上风的速度,从而降低横向侧风对车行 道内车辆行驶稳定性影响,提高强风条件下行车的安全性。但是,研究和实践均表明,防 风栅并不能彻底消除强侧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限速、提示、提高路面抗滑 能力等多种措施系统以降低强侧风的影响,而不能完全依赖设置防风栅。

风洞试验显示小透风率防风栅的挡风效率高达75% -90% (即风速降低到无防风栅 时的10% -25%),但是当防风栅设置在桥梁上时会对整个桥梁结构体系带来非常大的 气动阻力,并且可能引起桥梁气动稳定性的下降,因此桥梁上设置防风栅时需要对桥梁的 气动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分析可采用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的方法。

12.1. 2防风栅并不是必需设置的安全设施,通过限速等措施也能改善强风路段的安 全水平,而且国内应用防风栅的公路项目并不多,因此规范中的用词为“可”,即并不强制 要求设置防风栅,而是作为一种可选的安全设施供设计人员选择。

根据“国家道路安全行动计划”开展的有关研究,强侧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导致车辆侧滑和侧翻,而平曲线内侧风作用下的行驶极限侧滑对应的临界风速最低,要 作为强侧风条件下的极限状态。针对侧滑临界状态下四种不同车型进行行车安全临界风 速分析,获得侧滑行车安全风速如表12-1所示。

12-1侧滑行车安全风速(m∕s)

车型/路面

车速(km/h)

100

80

60

40

20

小型车

36.5

38

39

39

39

湿

30.5

32.5

34

34

34

微型、轻型客车

19.5

21.3

22.5

23

23

湿

15.5

17.5

19

20

20

中型客车

25

27

28

28.3

28.5

湿

19.5

22

23.5

24.3

24.3

续表12-1

车型/路面

车速(km/h)

100

80

60

40

20

集装箱车、 大客车

26

28

29.5

30

30

湿

17.0

20

22

23.5

23.5

12.2防雪栅

12.2.2国内外防雪栅一般设置在风吹雪比较严重的公路沿线,但是目前关于防雪栅 的设置条件国内外都缺少成熟量化成果,更多的是根据现场观测和经验。

防雪栅依据其移动性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基本形式,固定式防雪栅无法移动, 而移动式防雪栅可根据积雪和风向、风力情况随时移动。本规范采用了现行《公路路基 设计规范》JTG D30)中关于固定式和移动式防雪栅设置的有关规定。

—118 —

12.3积雪标杆

12.3.1公路积雪标杆的功能是在积雪覆盖路面的情况下,为驾驶人标示出公路几何 线形。因此,积雪标杆设置位置不能距离车行道过远,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在土 路肩之上。积雪标杆的颜色各国没有统一规定,以红色、橙色、红白相间居多,积雪标杆的 颜色不但要与积雪的白色形成反差,而且要与公路环境背景形成反差。设计人员可以根 据积雪标杆设置路段的环境情况选择容易辨识的颜色。

12. 3. 2积雪标杆是一种积雪路零毋的交通^设施,需要根据积雪严重程度和 除雪养护工作情况综合考虑,在罗k              的安全设施,因

此规范中用词为“可”,设计人员瘟≡


12.4限高架



12.4.1设置限高架婁为]保护桥梁賴叫蟹燃被超高车辆醒皓《中华人民共和 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方

定的载质量,装载长度髀度

(一) 重型、中型M

车辆不得超过4. 2米;

(二) 其他载货的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因此,合法的通行華辆7翁高不会超虑到一定的净佐金,净空高度大于 4. 5m的桥梁和隧道被撞击的可能性比姦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限高架。当桥梁净   空在2. 5 ~4. 5m之间时,重载货车有撞击桥梁的戸能性,此时最好谀置限高架,但是当桥 下道路没有重载车辆通行时,桥梁受摟击的可能狭较小,此时可以考虑不设置限高架,因 此规范中对于此种情况的要求为 确定。当桥下净空小于2. 5m,i


匕 贝


不得超出车珂,I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车,半挂车門认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 職物,高度[地面起不得超过2. 5米。





米,载运集装箱的


蜘机动车行驶证上核





⅛κ员应根据桥下通行车辆的类型 听~。-I MI . ,丁亠UJ-啓弟叩撞击桥梁结构,此时应当结合 桥梁所跨公路的车流是否有载货机动墓齢考嘛是畚鶴限高架,限高架因此规范中的


用语为“宜”。

设置限高架的同时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必须告知驾驶人限高的具体要求,因此设置 限高架的同时需要设置限高标志,同时为了保证限高架与限高标志的一致性,限高架距路 面的高度不能小于限高标志的限高数值。

为了更好地杜绝车辆对桥梁结构的损伤,也为了避免超高车辆行驶至桥前才发现车 辆无法通行,最好在进入该路段的平面交叉入口设置限高要求相同的限高架,并设置限高 标志O

12.4.2本规范中,限高架分为警示限高架和防撞限高架两类。警示限高架利用悬挂

—119 —

的水平横杆等对车辆不造成损坏的柔性结构警示车辆高度超出了限高标志允许的高度, 车辆仍然可以通过;防撞限高架则要具备足够的强度,避免车辆撞击公路结构物。重要结 构物前可先设置警示限高架,然后再设置防撞限高架。参照德国关于制动距离的计算理 论及数值,建议警示限高架与上跨桥梁或隧道的距离满足表12-2的规定。

12-2制动距离及运行速度的关系

运行速度(km/h)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制动距离(m)

7.6

12.7

19.0

26.2

34.4

43.5

53.7

64.9

77

注:表中所示的制动距离为驾驶人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车辆的制动距离。

调查显示,49t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行速度约为40~60km∕h,综合各等级公路, 选取车速为50km∕h所需要的制动距离为防撞限高架的最小设置距离。即车辆在该距离 内通过制动系统能够在撞击桥梁上部结构之前将车速降为Okm∕ho

当车辆撞击到限高杆后,大多数人的动作反应时间约需Is,且驾驶人会本能采取制 动。计算中仍取50km∕h的车速,则限高杆与限高防撞架之间的距离A =500/36 = 14m, 本规范建议取15mo

12.5减速丘

减速丘的表层和前后要参照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设置必要的交 通标志和标线,包括建议速度或限速标志,以防范驾驶人未能及时发现路面发生的变化而 紧急制动引发的意外事故。

12.6凸面镜

凸面镜主要用于容易发生因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而造成正面碰撞,或因避让不及 而发生车辆冲出路外事故的路段。

根据设计速度及弯道半径,公路用凸透镜直径宜选用60OmmA80OmmIOoOmm 规格。

12-1中的风速指的是路面以上5m以内的最大风速。

12-1中的车型划分是以车辆气动外形划分的,可见微型和轻型客车(包含商务车) 由于气动阻力系数较大且自重较小在强风下的安全性最低,是设置防风栅时应重点考虑 的车型。表中给出安全风速是瞬间最大匹速送含义是在当瞬间风速达到表中的数值时, 平曲线上行驶的车辆将在离心力和风另共同福亩咨侧滑。

考虑到如果设置条件全鞭瞬时风速控制则可设置防风栅路段过多,而且在常年强 风区,风速分布比较均多驾驶人臨行控制行车髄,因此我瞬时风速设置防风栅经济 效益比不高,为此规范J阿声通呷斐帯竿了风力概;夺了平均风速的大小,用


风力作为设置条件碰咿金加经是起一些藻布不均匀的特殊路段,如 隧道口或者瑾口,驾**去事先临强牛往往由弱风区突然进入强风区,此时 由于缺乏准备,车雖咿快,比较冬易出现交通蕾故,因此牵鲫殊路段,要求采用瞬


3s平均风速,我国高 运行风险度或车速限


时最大风速作为设停绷

速铁路客运专线国

值,铁路部门开展"研#认为最大瞬时风速2年增遇提供了一#具届安全性,又有风险度 等级的直观评判指牛。尚此,设计虺在选取瞬时风速时,可5

3s平均风速为参考& 1                 J

根据日本和我吟期J相关研*成果,当耐夹角与公由轴儀夹角小于30。时,防风 栅的效果就不再明显,因此只有当夹角大于30」时4可以


件控制指标普象观测中,瞬时风速-瞬时风速2奪。遇设计值确定高速列


面以上5m2年一遇


意防风栅。


——120 —

公路桥梁百宝箱(QQ :417389906)

http: //shop63887450. taobao. com/

职称论文总代理(代写代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