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379-1998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涉及散装石油、散装液体化工产品在港口的储存,从储存场所、储存安排、 商品的养护与储罐区管理、出入库管理、防雷防静电、污染物控制、应急措施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范 性要求。
本标准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监局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交通部公安局、化工部标准所、宁波港务局、南京港务局、 山东岚山港务局、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O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亮、朱水林、李立贤、封和庆、梅建、付兰先、夏宗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eneral rule for terminals StOrage Of PetrOIeUlIl in bulk and IiqUid ChelniCalS in bulk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存放在储罐中的散装石油和散装液体化工产品(以下简称散装液货)在港口储存的基 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内河港口。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65-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 74—8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4385—1995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 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014—89防静电工作服
GB 12158—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13348-92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T 15626—1995散装液体化工产品港口装卸技术要求
GB 16994-1997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GB 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51-92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HGJ 233-87炼油化工企业施工安全规程
JT 230—95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散装液体化工产品IiqUid ChemiCaIS in bulk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5-18批准
1999-02-01 实施
能用储罐储存和化学品船运输的在温度为37. 8C时,蒸汽压力不超过2.8 kPa∕cmz的易燃液体、 部分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
3. 2 散装石油 PetrOIeUm in bulk
能用储罐储存的原油和从原油炼成的、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各种液态烷产品的统称。例如:汽油、柴 油、煤油等。
4基本要求
4.1储存散装液货的港口应建立专用储罐式罐区。
4.2港口储存散装液货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4. 3设置储存散装液货的罐区港口单位必须填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审核申报表》,经公安消 防监督机构及港监审核合格后,分别填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易燃易爆化学物 品消防安全许可证》。
4.4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工人。罐区及储罐应设专人管理,有关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 安全防护用品。
4. 5散装液货按其产品所具有的火灾危险性、腐蚀性可作相应的分类。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见表1, 腐蚀性分类及举例见表2。
表1易燃可燃液体储存分类及举例
储存类别 |
_____特 征_____ |
举 例 | |
甲 |
闪点<28'C的液体 |
汽油、石脑油、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丙明、甲醇、乙酸乙酯、醋 酸丁酯、丙烯腊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乙 |
A |
28'C≤闪点≤45∙C的液体 |
煤油、苯乙烯、丙醋酸、喷气燃料等 |
B |
45'C<闪点<60C的液体 |
-35号轻柴油、环戊烷、硅酸乙酯 | |
丙 |
A |
60Γ≤闪点≤120'C的液体 |
轻柴油、重柴油、苯胺、乙二醇、辛醇、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等 |
B |
闪点>120C的液体 |
蜡油、润滑油、甘油、IOO重油等 |
表2腐蚀性液体储存分类及举例
储存分类 |
举 例 |
无机酸性腐蚀品 |
硝酸、发烟硫酸、三氣化磷等 |
有机酸性腐蚀品 |
乙酰氣、乙酰澳、冰醋酸等 |
______减性腐蚀物品______________ |
环乙胺、聚乙烯胺、氨溶液、液碱等 |
______其他腐蚀物品______________ |
甲醛、焦油酸等_________________ |
4.6标志,存储散装液货危险品的储罐宜在其醒目处注明所储危险品的联合国编号并标打危险货物标 志,标志应符合GB 190要求。当在同一区域内存有一般货物和危险品的应按危险品的等级标志,当存 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危险品时,应按最高危险品级别标志。
4.7储存散装液货的库区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当需要施工动火时,应遵循规定的施工及动火程序要 求,取证施工。
4.8根据所储存散装液货的理化性质不同应分区、分类储存,对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散 装液货不得在同一库区内存储。
4.9罐区每罐的存储量应根据散装液货的品种及储罐类型等因素作相应的安排,不允许超过安全容积 和容量。
5储存场所要求
5.1存储甲、乙、丙类散装液货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应按GB 50160-92中5. 2的有关规定执行。罐 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防火间距见表3。
表3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防火间距 m
液体类别 |
_____________储罐型式________ | |||
固定顶罐 |
浮顶偏、内浮顶罐 |
卧 罐 | ||
≤1 OOO m3 |
>1 OOO m3 | |||
甲、乙类 |
O. 6D(固定式消防冷却) O. 75D(移动式消防冷却) |
0. 6。,且≤20 |
0. 40,且<20 |
0. 8 |
丙A类 |
O. 4D,且≤15 |
— | ||
丙B类 |
2 |
5 |
一 |
注
1表中D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2储存不同类别液体的或不同型式的相邻储罐的防火间距,应釆用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3高架罐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0.6ma
4现有浅盘式内浮顶罐的防火间距同固定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储存地点及建筑结构的设置,除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5.3临近江河、海岸布置的散装液货的储罐区,应釆取防止泄漏的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
5.4装卸的设施和输送管线
5.4.1港口装卸散装液货产品应符合GB 15626的要求。
5. 4-2铁路装卸油品设施、装卸油品码头和热力管线,应符合GB 16994-1997中5. 7的要求。
5.4.3油类装车应按GB 16994—1997中5. 8的要求。
5.5储存场所的电气安装
5- 5.1油品及易燃易爆液体储存场所应按GB 50058的规定,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并据此配备适 宜的电力设备或设施。
5. 5.2甲、乙类液体储罐区消防用电设备应按二级负荷供电,丙类储罐区应按三极负荷供电,当储罐区 兼有甲、乙、丙三类物质时,应按最高负荷供电。具体要求见GB 50052-1995第二章的要求。
5. 5.3在储罐上设置夜间照明设施时,应使照明器表面的高温部位远离储罐上的挥发气体溢出处,并 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或使用防爆照明灯具。
5.5.4储存场所的消防用电设备应能够充分满足消防用电的需要,其输配电线路、火灾事故照明和疏 散指示标志都应符合GBJ 16-87第十章第二节的相应要求。其中甲、乙类液体储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 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 5倍,丙类液体储繙不应小于1. 2倍。
6储端与储存安排
6- 1对于不同性质的散装液货应配有相应材质的储罐。散装液货与罐体材质的相容性见附录A(标准 的附录)。
6.2苯类、醇类、醜类及其他易挥发、有毒的散装液货宜采用钢质浮顶罐或拱顶罐。拱顶罐宜设有气体 回收装置或氮气封顶设施。
6.3液碱、冰醋酸、炼焦油、硫酸等宜釆用钢质拱顶罐。
6-4储存散装液货的储罐应采用地上立式或卧式金属罐。
6.5散装液货的储罐应配备液位检测、温度检测、液位报警、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仪表设备。
6-6根据气候条件,部分散装液货储罐应设有冷却喷淋装置。
6- 7对性质相抵触的散装液货,在换装时必须对上一次储存的罐体进行内部彻底清洗、惰性气体置换 后,由专门的人员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储存另一种液货。
6.8港口常用散装液体化工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储存要求、应急措施参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7散装液货的养护和储罐区管理
7.1散装液货养护
7.1.1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散装液货保管和养护制度。
7.1.2散装液货的保管应采取与所保管散装液货理化性质相适应的方法。
7.1.3必须具备完善的检测计量手段,并防止散装液货由于异常原因而短少。
7.1.4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散装液货控温制度和办法,必须使散装液货在港保管期间处于安全温度之 内。
7.1.5散装液货储存必须保持在安全液位之内:
a) 浮顶罐必须对其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作出限制。
b) 拱顶罐和其他形式储罐的散装液货储存量,必须保持在与该散装液货理化性质相适应的安全系 数之内。
7.1.6必须对所保管散装液货定期进行巡检和养护,并记录相关数据。
7.1.7散装液货进岀罐必须有明确的记录,做到单证齐全。
7.2储罐区管理
7.2- 1港口散装液货储罐区应在进出口醒目位置设置储罐分布图,以利指导安全生产和应急反应。
7.2.2散装液货储罐区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进入储罐区的机动车辆必须配备经公安消防部 门检验的尾气火花熄灭装置,遵守罐区限定的车速,严禁超速行驶,进入罐区的人员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不得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品入内。
乙2∙ 3必须制定严格的散装液货进出罐操作运行工艺规程。
7.2.4必须制定相应的散装液货罐区安全技术及管理规定。
7.2.5必须制定健全的散装液货罐区巡回检査制度,对巡回检査的范围和检査内容及检査时间作岀明 确规定,值班人员巡回检査设备和管线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汇报,并做好原始记录。
7.2.6必须建立严格的储罐区值班制度和储罐区交接班制度,交接班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内 容在现场对口进行交接。
7.2.7必须建立严格的防冻、防凝和保(恒)温管理措施。
乙2.8散装液货更换产品品种进出罐时应采用惰性气体或其他安全介质将罐区管线内散装液货扫尽, 扫线介质应控制在一定的流速和设计规定的压力之内。
7.2- 9必须有完善的计量技术手段和建立严格的计量管理制度。
7.2.10储罐区应建立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规定,制定储罐区灭火预案,并定期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 检査与组织消防演练。
8出入库管理
8.1储存散装液货的储罐区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8-2散装液货出入库前必须按合同进行检査验收和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商品性质不明时 不准入库。
8- 3作业前港口有关部门应根据装卸商品的性质和作业环境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向作业部门下达安 全注意事项通知书,在未落实之前,不得安排作业。
8.4进入油品和易燃液体储存区的铁路罐(槽)车和铁路钢轨,应连接成电气通路并釆取静电接地措 施;汽车罐(槽)车车体应设有连接端板,端板和罐(槽)体应连接成电气通路,并釆用符合JT 230的导静 电橡胶拖地带,予以静电接地。
8- 5装卸腐蚀性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防护用品■作业必须符合HGJ 233-87第十三章 的要求。
8.6对于有毒物品在装卸时,应注意保持通风和避免呼吸蒸汽,并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通风条件有 困难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8. 7在各储罐区入口处应设置人体静电消除栓,进入库区前必须进行人体静电消除。
8. 8进入装卸现场的人员必须穿符合GB 4385和GB 12014的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作业时 禁止穿脱衣服、帽子或其他类似物品.
8.9在装卸表1中甲、乙类散装液货的作业现场,禁止使用无防爆装置的无线电话机及其他通讯器材。
9防富、防静电和消防措施
9.1储存场所的防雷、防静电设施
9.1.1港口散装液货储存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计见GB 50057.
9.1.2储存场所的防雷接地、防雷设计、防静电接地应符合GBJ 74-84第十一章第二、第三节的规定 以及GB 12158的要求。
9- 1-3电力装置的接地见GBJ 65 O当防雷与防静电电气保护接地系统可以共用时,可不再单独采用防 雷接地装置•
9.1. 4散装液体石油产品的储存及装卸静电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3348的有关规定。
9.1.5油品和易燃液体管线法兰为非金属垫片连接的,应进行静电挠性跨接。
9.2储存场所的消防设施
9. 2.1储存场所的消防设施应符合GBJ 74-84第九章的要求。
9. 2. 2储存场所的消防给水,油罐低倍数空气泡沫灭火应符合GBJ 74-84第九章第二、三节的要求。
9.2. 3消防设施的设置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场所、储罐型式、火灾危险性、油库等级以及邻近单位消防协 作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和专职的消防人员。
9. 2.4库区火灾宜采用中、低倍数空气泡沫灭火,见GB 50151和GB 50196o
9.2.5库区各种场所应根据需要设置灭火器具,其种类和数量可根据场所的性质、火灾危险性、面积等 因素确定,见GBJ 140。
10污染控制和应急措施
10.1防污染设施、设备
10.1-1储存散装液货的港口应配备足够的污水、残留液货、废弃物等的回收、处理设施和器材,并按有 关操作规定安放防污染设施、设备。选用的防污染设施、设备应满足其技术要求。
10.1.2必须有确保人员自身安全和安全执行工作任务的设备,配备油类、化学品溢漏事故应急措施及 相应设备。
10- 2储存散装液货的港口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防止水域污染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我国缔 约参加或承认的国际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10- 3散装液货库区的污水(包括接收油、散化船上的压舱水和洗舱水)必须经过回收处理,达到地方规 定的污染排放标准或GB 8978规定的排放要求时才允许排放。
10. 4酸、碱溶液漏洒在作业、储存场地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或用稀碱溶液或酸溶液中和■
10.5散装液货库区应定期对大气、水质进行监控、测试。
10-6各库区装卸、储运应控制跑、冒、滴、漏等,防止意外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和保护环境。
10.7港口码头应根据本港实际情况制定应急计划,建立散装液货溢漏事故反应体系,确保防污染和应 急反应程序。组织应急反应队伍,明确应急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通信联络方式,配备足够的清污器材和物 品。并经严格训练,定期演习,以便届时作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
11人员培训
11-1港口散装液货罐区管理人员和装卸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1.2各类人员除进行专业培训外均须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熟悉各类消防器材和应急消防措施。
11.3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规定,相应专业管理知识,散装液货储罐系统运 行操作规程等。
11.4装卸作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规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内容。
11.5管理人员及装卸人员还应熟知所储各类散装液货的理化性质及相应的应急自救措施,并根据所 储液货品种的变动及时进行新品种理化知识培训=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液体危险货物与《1体材质的相容性 表Al液体危险货物与罐体材质的相容性
介 质 |
浓度 % |
危规编号 (GB 12268) |
联合国 编号 (UN) |
碳钢温度 UC |
不锈钢(奥氏体) 温度,"C |
铝温度 C |
玻璃钢温度 C | ||||||||||||
25 |
50 |
80 |
IOO |
25 |
50 |
80 |
IOO |
25 |
50 |
80 |
IOO |
25 |
50 |
80 |
100 | ||||
31001 32001 |
1203 1257 |
⅛s* |
⅛** |
⅛≠s |
⅛ss |
P |
√ | ||||||||||||
丙酮 |
<100 100 |
31025 |
1090 |
⅛sS |
«SSS |
¾⅛S |
⅜s* |
⅛3? |
√ |
P |
"o |
X |
ʒr | ||||||
二硫化碳 |
31050 |
1131 |
^√" |
⅛s≠ |
⅝=* |
Sfi |
⅛x* |
~w~ |
ɪ | ||||||||||
石油原油 (原油)_____ |
32003 |
1267 |
"√~ |
√ |
X/ |
X/ |
7 | ||||||||||||
為油 (溶剂油) |
32004 |
1256 2553 |
⅞s≠ |
⅜⅛S |
⅛s≈ |
⅛⅛S |
¾*s |
⅛SS= |
⅜tf= |
⅝≡s= |
≡⅛* |
⅞s≠ | |||||||
32050 |
1114 |
P |
⅛s≈ |
≈⅛s≈ |
=⅛⅛≈ |
\/ |
a |
X | |||||||||||
32051 |
3 |
X/ |
≈⅛s≈ |
.¾tf≈ |
¾⅛≈ |
^√^ |
P |
区 | |||||||||||
重质苯 |
32051 |
V |
⅛*≈ |
¾≠ |
=⅛⅛≈ | ||||||||||||||
甲苯 |
32052 |
1294 |
⅝sS |
⅛s≡ |
⅛s≡ |
⅛s= |
⅛* |
⅛β≠ |
⅜sS |
^Sf |
一 |
√ |
~j |
区 | |||||
<100 100 |
32058 |
1230 |
X/ ⅛≡≡ |
⅛s⅛> |
⅞a≈ |
⅛≡5 ⅞⅛S≈ |
¾s |
*8* O |
SeS |
X/ \/_ |
⅜sS |
⅛≡S* |
O |
ɪ" | |||||
乙醇 |
32061 |
1170 |
3 | ||||||||||||||||
异丙醇 |
32064 |
1219 |
⅛rf≈ |
⅛=< |
⅛*≈ |
X/ |
P | ||||||||||||
乙酸乙酯 |
32127 |
1173 |
⅛s? |
⅛5S≈ |
⅜≡tf |
⅛a≈= |
⅞ssS |
⅛=≠ |
⅜⅛S |
~7 |
"e- |
X | |||||||
乙酸丁酯 |
32130 |
1123 |
⅛0⅛ |
⅞s* |
¾≡s |
⅜s≈≈ |
区 | ||||||||||||
二甲胺溶液 |
32166 |
1160 |
=WS |
⅛a⅛ |
7 | ||||||||||||||
煤油 |
33501 |
1223 |
⅛≈≈ |
⅛s* |
V |
3 |
√ |
X/ | |||||||||||
二甲苯 |
33535 |
1307 |
5⅛s* |
⅛≡5≈ |
=⅛SS |
≡⅛S= |
⅜s≠ |
⅛≡^ |
X | ||||||||||
乳烯 (乙烯苯) |
33541 |
2055 |
*s* |
⅛s≈ |
⅞⅛s |
⅞S? |
⅞=* | ||||||||||||
丁醇 |
33552 |
1120 |
≈⅛≠ |
⅛s≈> |
⅛8SS |
⅛≡5* |
⅛e≡ |
⅞ss≡ |
⅞≡≠ |
⅛* |
⅞≡tf |
⅝βs |
«8«* | ||||||
异丁醇 |
33552 |
1112 |
⅛a(≈ |
⅛S≈≈ |
ɪ |
~×~ |
\/ | ||||||||||||
过氧化氢 |
20 〜60 |
51001 |
2014 |
X |
X/ |
V |
≈⅛S≈ |
≡⅛⅛= |
=⅛s≈5 |
X |
ɪ |
ɪ |
X | ||||||
氧化钠溶液 |
61001 |
1689 |
¾B* |
⅛≡5 |
⅛t≡5 |
⅜S5S |
≈⅛S5≈ |
⅞⅛^ |
ʒr | ||||||||||
三丽醛 (氣油) |
61079 |
2075 |
^vr | ||||||||||||||||
丙酮氤醇 (丙酮合気 化氢)____ |
61088 |
1541 |
3 |
TZ |
"√" |
√ | |||||||||||||
<30 40 〜60 70 §0 〜IOo |
81002 |
2031 |
双" |
~× |
¾s≈ ¾J? |
⅝≡≠ X/ |
√ V |
⅝8* O |
"×" X |
O |
X |
ʒr X X X |
表Al(完)
介 质 |
浓度 % |
危规编号 (GB 12268) |
联合国 编号 (UN) |
~S⅛ 度~ eC |
不镌钢(奥氏体) 温度,C |
铝温度 C |
玻璃钢温度D C | ||||||||||||
25 |
50 |
80 |
100 |
25 |
50 |
80 |
100 |
25 |
50 |
80 |
100 |
25 |
50 |
80 |
100 | ||||
顔H硫酸 |
100〜102 |
81006 |
1831 |
V | |||||||||||||||
>102 | |||||||||||||||||||
P |
寸 |
7 |
X |
√ |
× | ||||||||||||||
<65 |
81007 |
1830 |
ʒr |
ʒr |
ʒr |
3 |
~7 | ||||||||||||
65 〜75 |
O |
O |
X |
X |
X |
X |
X |
√ |
√ |
X | |||||||||
75 〜IOO |
√ |
O |
X |
X |
√ |
O |
X |
X |
X | ||||||||||
废硫酸 |
<70 |
81009 |
1832 |
ʒr |
V |
V |
文 |
3 |
V | ||||||||||
1906 | |||||||||||||||||||
37 |
81013 |
1789 |
ɪ |
ʒr |
ʒr | ||||||||||||||
20 |
81023 |
1754 |
ʒr |
^oη | |||||||||||||||
30 |
X |
× |
X |
X | |||||||||||||||
90 |
X |
X |
X |
X | |||||||||||||||
100 |
O |
O |
W |
√ | |||||||||||||||
三氯化磷 |
干 |
81041 |
1809 |
≡⅛s |
ʒr | ||||||||||||||
三《化丽液 |
81512 |
2581 |
区 |
ɪ |
X | ||||||||||||||
Σ⅞ |
<20 |
81601 |
2789 |
ʒr |
~7 |
~J | |||||||||||||
(冰醋酸) |
30 〜60 |
O |
O |
O |
O |
O |
X |
√ |
7 |
e |
X | ||||||||
70 〜:LOt) |
V |
√ |
X |
⅛s≠ |
⅞≡s≈ |
√ |
e |
e |
X | ||||||||||
氢氧化钠溶液 |
<30 |
82001 |
1824 |
⅞≡S* |
P |
⅛=s≈ |
石 |
O- |
文 |
ʒr |
^√~ |
7 |
-e~ | ||||||
30 〜40 |
⅞=SS |
√ |
O |
⅛s≠ |
O |
O |
× |
X |
√ |
e | |||||||||
50 〜60 |
7 |
X |
X |
O |
O |
X |
X |
√ |
√ |
e | |||||||||
氢氧化钠~~ |
ɪh |
「同Jr |
⅝s≠ |
⅞=≈≈ | |||||||||||||||
(高纯度) | |||||||||||||||||||
硫化钠溶液 |
10 |
82011 |
1849 |
O" |
文 |
文 |
ʒr |
VZ |
TZ |
"×^ |
文 |
3 |
3 | ||||||
20 |
X |
X |
X |
X |
√ |
√ | |||||||||||||
30 〜50 |
Q |
O |
O |
O |
√ | ||||||||||||||
<30 |
82503 |
2672 |
=SSSS |
3 |
3 |
3 |
⅛≈* |
⅜s* |
⅛s≠ |
W |
⅞ss= |
⅛=5S |
3 |
77 | |||||
40______ |
⅞≡≠ |
W |
⅜ss≈ |
⅛≡5S |
√ |
√ |
Vz | ||||||||||||
甲醛溶液^~ |
<40 |
83012 |
1198 |
√ |
⅞≡S≈s |
⅛⅛5⅛ |
⅜≈tf |
~7 |
3 |
3 |
3 |
^e- |
X | ||||||
∣50_________ |
√ |
¾≡S≈ |
⅞as |
7 |
XZ |
√ |
√ |
寸 |
X | ||||||||||
次氯酸钠 |
<5 |
83501 |
1791 |
ʒr |
X |
X |
X |
X |
X |
^√~ |
X | ||||||||
(漂白水) |
IIQ_________ |
X |
X |
X |
LX |
Lx_ |
X |
X |
X |
D玻璃钢材质,是指环氧树酯及玻璃纤维为基料的材质。
表A2表Al符号说明
符 |
号 |
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耐蚀情况、腐蚀率、mm∕年)____________________ |
≈⅛** |
________________优良,<0. 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__________________良好,0.05 〜0.5 , | |
~δ~ |
可用,但腐蚀较重,0.5〜1.5 | |
ɪ |
_____________不适用,腐蚀严重,>1.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良好,腐蚀轻或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ɪ |
可用,但有明显腐蚀 | |
ɪ |
不适用,腐蚀严重 | |
e |
同类材料由于配方等的不同,耐蚀性有差异,选用时要慎重 |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常用散装液体化工产品储存要求举例
品名:氯仿
别名;Trichloromethane, Methyl trichloride, FOrmyItriChlOride
信号词:谨慎
分子式:CHC,
分子量:119.4
说里:无色液体、愉悦气味、沉于水
物理性质
1. 冰点:一 63C
2. 沸点:61C
3. 相对密度(比重):1. 49(20'C)
4. 运动粘度:0. 37 mm7s(cSt)(25∙C)
5. 比热容:0. 979 1 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40/'C
7. 蒸汽压:21 197. 8 Pa(20'C)
10 392. 2 Pa(7 C)
17 198. 2 Pa(17'C)
75 859. OPa(54'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0. 8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0. 06 危险性参数
L闪点:无数据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无
3. 自燃温度: C
4. 阀限值(TLV):50XlO-6(任何时刻都不 得超出)
5. 短期吸入极限:30 min吸入400~600 X IOf可致命
6. 气味阀:(200—300) XIO-6
7. 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不可燃,氯仿受热或接触活火便分解 成极毒光气,用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1)吸入:蒸汽刺激鼻子、咽喉和眼睛。如果 长时间吸入或吸入高浓度的蒸汽则导致头痛、恶 心、麻醉、失去知觉。可能有后期反应,可能损伤肝 脏和肾脏。
2) 吞入:吞入本品有毒。吸食导致胃的刺 激并有如同吸入的症状。2汤匙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轻微剌激皮肤。
4) 溅入眼睛:刺激眼睛。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避免呼吸蒸汽;
避免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
戴护目镜或面罩及抗渗手套;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岀和应急反应步骤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将溢出的油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蛭石或其他固态吸收剂吸收残液,装入封 闭容器,最后运走排放。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相容
铝——相容
黄铜一相容
不镌钢一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一 |
一钢 |
管线一 |
—钢 |
泵一 |
一全铁或青铜装配 |
软管一 |
一聚乙烯交联;氟橡胶 |
垫片一 |
一包特氟隆或同等物 |
相容表号:5 |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罐顶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标签要求
无要求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吹空气蒸发并排除蒸汽.
其他
气味阀比TLV高,因此,在气味探测之前能 出现潜在危险蒸汽浓度。
品名:苯酚
别名:CarbOliC acid; PheniC acid; Hydroxyben
Zene J BenZaPhenOI ; Phenyl hydroxide
分子式:GHsOH
分子量:94.11
信号词:危险
说堕:愉悦柏油样气味,固体晶体或水状粉红色液 体,吸湿可能浮或沉于水与水慢慢混溶。
物理性质
1. 冰点:41。C关于工业及USP等级见其他
2. 沸点 i180~186'C
3. 相对密度(比重):1. 049(50∙C )
4. 运动粘度:4. 2 mm7s(cSt)(40∙C)
3. 3 mm2/S (CSt) (49 "C)
5. 比热容:2. 344 6 J∕(g∙K)
6. 热膨胀系数:一/C
7. 蒸汽压:66. 6Pa(2O'C)
666. 6 Pa(54-C)
17 198. 2 Pa( C)
75 859. O Pa( °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6.7(16°C);
全部溶解(66∙C)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8〜18,全部溶解
(>66'C)
危险性参数
1. 闪点:75'C CC, 85'C O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 = 1.7~8. 6
3. 自燃温度:715。C
4. 阀限值(TLV) :5X 10~6
5. 短时吸入极限:一
6. 气味阀:0. 047×10^6
7∙危险性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火灾
可燃,在火中产生有毒气体;穿戴护目镜、 压缩空气呼吸面罩以及橡胶外套、手套;用水、酒 精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用水冷却暴露的容 器。
2.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吸入高浓度蒸汽有毒,引起虚脱、 头痛、视线模糊、呼吸困难、思维混乱;身体接触数 分钟则可能发生栽倒并死亡。
2) 吞入:吞入本品有毒;会引起口腔、咽喉 和胃的严重腐蚀,甚至穿孔;也有如同吸入的症 状;约1茶匙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引起严重烧伤;不产生立即 疼痛,仅使皮肤发白然后灼痛;通过皮肤迅速吸 收,产生如同吸入的症状;可能致死。
4) 溅入眼睛:严重烧伤眼睛并且可能使之 失明。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适当通风;
避免呼吸蒸汽;
避免与皮肤接触,饮食或吸烟前要洗手,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穿戴保护服(护目镜或面罩、抗渗手套及抗渗 外套等);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步骤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可能的话用泵抽至污水槽中,如果固化则机 械清除;用蛭石、干沙或其他吸收剂吸收残液,装 入封闭容器中,最后运走排放;浓度低于IOX IoT的含苯酚的水对水产类有毒并且可能紊乱下 水道工程;如果这样的水抽入下水道,则通知下水 道工程。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相容
铝——条件相容
黄铜 条件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不锈钢,钢
管线——不锈钢
泵-全铁
软管——聚乙烯交联,丁橡胶,氟橡胶
垫片——JM-60
相容表号:15
铁可能引起褪色,与橡胶反应。存储温度下可 能与铝和黄铜反应。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罐顶必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处理液态;工业及USP等级在约43〜49。C 下;纯苯酚在6O~7O'C下.
储罐要求安装加热盘管和/或保温,而管线和 泵则要求伴热。
标签要求
毒B
清洗方法
排空储靈,用苛性苏打溶液洗涤并风干。
其他
工业等级为82%〜92%的苯酚,含甲酚。 MP6-16sCUSP等级为82%〜92%的苯酚,含水。 MP30-36uCβ
品名:冰醋酸
另IJ 名! GiaCial acelic acid ; EthanOiC acid ; Vinegar acid
信号词:危险
分子式(EhCOOH
分子量:60. 05
说里:无色水状液体;浓烈醋酸气味;沉于水且与 水混溶。
物理性质
1. 冰点C
2. 沸点:118。C
3. 相对密度(比重)丄051(20dC)
4. 运动粘度:12. 7 mm7s(cSt)(15∙C)
5. 比热容:2. 039 O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05/'C
7. 蒸汽压:1 599. 8 Pa(20cC)
10 372. 2 Pa(57∙C)
17 198. 2 Pa( OC)
75 859. 0 Pa( "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 :全部比例
9.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全部比例 危险性参数
1. 闪点:40C CC, 43 0C O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5. 4-16.0
3. 自燃温度:427'C
4. 阀限值(TLV)iIOXlO-6
5. 短时吸入极限:40 X 10-6∕5 min
6. 气味 KilOXlO-6
7∙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可燃;蒸汽若在封闭空间点燃则可能爆炸;穿 戴护目镜、橡胶外套及手套;在封闭空间灭火时还 要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用水、二氧化碳、干粉 或酒精泡沫灭火;用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1) 吸入:蒸汽非常刺激鼻子、咽喉和眼睛; 会引起流泪、咳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浓度极 高时甚至不能呼吸。
2) 吞入:吞入本品有毒;会引起嘴部、食道 及胃的严重烧伤;1至2盎司之间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引起严重烧伤。
4) 溅入眼睛:会严重烧伤眼睛(哪怕是少 量)。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1. 保持足够通风;
2. 避免呼吸蒸汽;
3. 避免与皮肤接触,
4-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 火;
5- 穿戴保护服(护目镜或面罩、抗渗手套及抗 渗外套等);
6.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 封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步骤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I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用泡沫或水雾抑制蒸汽形成;
将溢出的本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大量的水清除残液,排放前中和或稀释至 浓度低于35×10-6s
高于35XlO-6则对水产类有毒,并有害于城 市生物废水处理系统。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不相容
铝——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铝、不锈钢
管线一一316或318不锈钢
泵——不锈钢,最好是316
软管——聚乙烯交联,丁基橡胶稍欠抵抗力。
垫片——JM-60
相容表号:2
用水稀释后则变得对所有的金属更有腐蚀 性。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罐顶必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在较寒冷的地区,储罐要求加热盘管和/或保 温,管线和泵要求伴热。
铝制设备要定期清理以除去积聚的醋酸铝残 渣。
针对铝的储存及装卸温度应限制在49'C (12OT)O温度高于该值则加速对铝的腐蚀。 标签要求
无要求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喷水、风干。
其他
冰冻时膨胀,可爆裂整个容器;
当用水稀释时,与金属反应形成醋酸盐残渣 并放出光气,则可能有爆炸的危险;
通常,工人不能忍受浓度超过50×10-6的蒸 汽。
品名:苯乙烯单体
别 名:VinyIbenZene J StyrOl PhenyIethyIene J Phenethylene StyroIene
分子式'GHsCH = CHz
分子量:104.15
信号词:谨慎
逸虫:无色至浅黄色水状液体;
低浓度下愉悦气味;
高浓度下难闻气味;
浮于水。
物理性质
1. 冰点 ≡-3ΓC
2. 沸点:145 CC
3. 相对密度(比重):0. 9O6(2O°C)
4. 运动粘度:0. 82 mπ√∕s(cSt)(25C)
5. 比热容:1.758 5 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06/'C
7. 蒸汽压:799. 9 Pa(20°C)
10 372. 2 Pa054"C)
17 198. 2 Pa( IC)
75 859. O Pa( 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0. 03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0. 06 危险性系数
1. 闪点:31。CCC, 34 C O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 :1.1~6.1
3. 自燃温度= 490'C
4. 阀限值(TLV) = IOO XlO-6
5. 短时吸入极限:100 × 1O-6∕3O min
6. 气味阀:25 XIO-S
7. 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可燃;蒸汽若在封闭空间点燃则可能爆炸, 容器在火中可能爆炸;可沿蒸汽尾迹逆燃;用泡 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水对火可能无效;用水 冷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蒸汽刺激眼睛、鼻子和咽喉;会引 起疲乏、头昏,高浓度可能导致失去.知觉; 10 000 PPm的量30 min内致死。
2) 吞入:吞下本品有害;刺激嘴部、食道及 胃,同时有如同吸入的症状;1盎司和1品脱之间 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长时间接触则刺激皮肤。
4) 溅入眼睛:极端刺激眼睛,很可能带有 永久伤害。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避免呼吸蒸汽;
避免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穿戴保护服(护目镜或面罩、抗渗手套及抗渗 外套等)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岀和应急步骤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用泡沫或水雾抑制蒸汽形成;
将溢出的本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蛭石或其他干燥不可燃的材料吸收残液, 装入容器封好,最后运走处理。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一相容
铝一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一钢(见其他部分)
管线——钢
泵一全铁或青铜装配
软管——聚乙烯交联,氟橡胶
垫片——JM-60
相容表号:14
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性。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罐顶必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苯乙烯单体在船运和储存过程中必须包含有 抑制剂,和客户一道检査抑制剤的类型和浓度。未 经抑制的苯乙烯在高温下容易聚合,并且压力、光 线及酸类对聚合物有催化作用,甚至经过抑制的 苯乙烯在高于52C(125F)的温度下也可能剧烈 聚合,某些聚合物甚至在环境温度下发生。如果在 低于2ΓC(70T)的温度下储存,可以每周检査聚 合物的形成和抑制剂的浓度;如果在高于21Γ (70F)的温度下储存,每天都要检査,检査客户是 否有合适的方法。
标签要求
无要求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通蒸汽清洗,排除冷凝水并风干。 其他
苯乙烯具有许多警告特点,其难闻的气味和 对眼睛的刺激则提醒浓度高,
储存苯乙烯单体的主要麻烦是容易聚合,快 速的聚合产生许多热量而增加蒸汽压并且可能拉 裂容器,同时,液体聚合后变得粘稠并通过截留气 泡而膨胀。无机的硅酸锌衬里通过排除铁的催化 表面来降低蒸汽空间聚合的可能性;
南方的环境建议采用保温的和冷冻的储罐, 储存温度=13C(55F)°
品名:纯苯
别名:BenZOI; BenZOlC PhenyIhydride J Phene CyCIOheXatriCne
分子式HB
分子量:78.11
信号词:谨慎
说里:无色液体,芬香气味;
浮于水,易燃;
产生刺激性气味。
物理性质
1. 冰点:5. 5'C
2. 沸点:80. ΓC
3. 相对密度(比重):0. 879(20"C)
4. 运动粘度:0. 74 mm7s(cSt)(25-C)
5. 比热容:1.754 3 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19∕'C
7. 蒸汽压:10 398. 96 Pa(20C)
10 372. 2 Pa(20oC)
17 198. 2 Pa(31 cO
75 859. O Pa( I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0. 06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 0. 08 危险性系数
1. 闪点C CC, C O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 :1. 3-7.9
3. 自燃温度≈59ΓC
4. 阀限值(TLV)iI Xlof
5. 短时吸入极限:8 h期间最高值5 XlO-6/ 15 Inin
6. 气味阀:5 XlOf
7. 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易燃,可以通过明火、火花或受热而点燃;
可沿蒸汽尾迹逆燃。蒸汽若在封闭空间点燃 则可能爆炸;
用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直接射水可能 无效;
用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如果在封闭区域灭火则戴护目镜并使用压缩 空气呼吸面罩;
本品特点为起火时冒烟。
2. 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蒸汽刺激鼻子、咽喉和眼睛;如果 长时间吸入或吸入高浓度的蒸汽则导致头痛、头 昏、呼吸困难、胸闷甚至昏迷和死亡。反复吸入则 有患白血病的危险。
2) 吞入:吞入本品有害;腹部灼痛、呕吐。 其他症状与吸入相同。1盎司和1品脱之间的量 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持续接触可引起刺痛、起泡 和皮肤破损。破损皮肤反复接触结果可吸收产生 如同吸入的症状。
4) 溅入眼睛:强烈刺激眼睛。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不要呼吸蒸汽;
避免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戴护目镜或面罩及抗渗手套;
蒸汽浓度超过1 XlO-6则戴空气过滤面罩,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纯苯蒸汽比其他碳氢化合物毒性更大,过长 时间吸入则具有积累效应。
溢出和应急步骤
隔离所有引火源;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用泡沫抑制蒸发;
将溢出的油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蛭石或其他固态吸收剂吸收残液,装入封 闭容器封好,最后运走排放。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相容
铝一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钢
管线——钢
泵——全铁或青铜装配
软管一聚乙烯交联,氟橡胶
垫片--JM-60
相容表号:10
与天然橡胶、许多合成橡胶发生反应。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温度:环境温度
通风,固定罐顶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北方 气候需伴热。
由于冰点高,所以管线和泵需要加热伴管,储 罐需要加热盘管,储罐需要加热盘管和/或保温。 标签要求
易燃液体
清洗方法
排空所有残留纯苯;
用机械方法清除有害气体并风干。
其他
在较冷的地区,要求管线伴热,储罐安装加热 盘管和/或保温;
纯苯的装卸作业必须符合有关与苯的职业接 触的OSHA规则,包括接触的监控、顺从方法、医 疗监护,员工教育与培训以及记录保持。注意纯苯 的常用TLV为1 XlO-9而最高值为5 ×10-6β
品名:丙
另U 名:2-Propanone; PrOPanone DimethylketOne 分子式(H3COCH3
分子量:58. 08 信号词:谨慎 说里:高度易燃;
无色液体,愉悦气味;
浮于水且慢慢与水混溶。
物理性质
1. 冰点:一94. 7C
2. 沸点:56、C
3. 相对密度(比重):0, 79(20'C)
4. 运动粘度:0.43 mm7s(cSt)(25,C)
5. 比热容:2.185 5 J∕(g∙K)
6. 热膨胀系数2. 001 46/'C
7. 蒸汽压:23 997. 6 Pa(20'C)
10 372. 2 Pa(2,C)
17 198. 2 Pa(13'C)
75 859. 0 Pa (46'C )
8. 在水中的溶解度,%:全部比例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全部比例 危险性系数
1. 闪点= -18'C CC,-5 C O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2. 6〜12. 8
3. 自燃温度:465€
4. 阀限值(TLV)iI 000 XlOY
5. 短时吸入极限:1 000 ×10~730 min
6. 气味阀 i200~400 XlO-6
7. 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易燃;
可以通过明火、火花或受热而点燃;
蒸汽若在封闭空间点燃则可能爆炸。部分装 货的容器可能在火中爆炸;
蒸汽比空气重,可沿蒸汽尾迹逆燃;
用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用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如果长时间吸入或吸入高浓度的 蒸汽则导致呼吸困难或失去知觉。然而至今还没 有接触10 000 XIof 30〜60 min仍无症状的报 导。
2)吞入:吞入本品有害;吸食会引起恶心、 呕吐,其他症状和吸入相同;约1品脱之间的量便 可致死。
3) 皮肤接触:长时间接触轻微刺激皮肤。
4) 溅入眼睛:刺激眼睛。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不要长时间呼吸蒸汽,
避免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戴护目镜或面罩及抗渗手套;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步骤
隔离所有引火源;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排放前用大量的水稀释;
来自丙酮——水溶液的蒸汽能够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水中含有4%丙酮的溶液仍有54。C的闪 点。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相容
铝——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钢
管线一钢
泵一全铁或青铜装配
软管——聚乙烯交联(丁基橡胶、海帕伦抵抗 力较差)
垫片——JM-60
相容表号:8
对大多数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靈顶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标签要求
易燃液体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用水洗涤,排空溶液并风干。
其他
无
品名:二甲基酰胺
别名:DMF ;N ,N-Dimcthylformamide
分子式:HCON(CH3)2
分子量:73. 09
信号词:谨慎
说明:无色水状液体;
稍有氨气或鱼腥味;
浮于水并慢慢与水混溶。
物理性质
1. 冰点:一61 C
2. 沸点:153C
3. 相对密度(比重):0. 95O(2O'C)
4. 运动粘度:0. 84 mm2∕s (CSt) (25 'C )
5. 比热容:2. 051 5 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01∕'C
7. 蒸汽压i399. 9 Pa(20∙C)
10 372. 2 Pa(82°C)
17 198. OPa( ŋ)
75 859. O Pa( '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全部比例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全部比例 危险性系数
1. 闪点:67'C OC,58 =C C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 :2. 2-15. 2
3. 自燃温度:445 "C
4. 阀限值(TLV)iIO XlO-6
5. 短时吸入极限:一
6. 气味阀:IOO XlO-6
7∙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可燃;
用水、酒精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用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高浓度蒸汽刺激眼睛、鼻子和咽 喉;能刺激肺。
2)吞入:吞入本品有害;剌激嘴、咽喉和 胃;超过1品脱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剌激皮肤;长时间接触可能 引起皮肤烧伤。
4) 溅入眼睛:刺激眼睛并可能引起烧伤。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避免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
戴护目镜或面罩。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步骤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将溢出的本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水冲洗残液,稀释后排放。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相容
铝-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钢
管线——钢
泵——全铁或青铜装配
软管——聚乙烯交联
垫片——JM-60
相容表号:20
铝可能使本品褪色。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罐顶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标签要求
无要求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用水冲洗并风干。
其他
品名:甲尊
别名:MethanOl ; WOod AICOhOi Methyl HydrOXide ;Carbinol WOOd SPirit ∣ WOOd NaPhtha
信号词:谨慎
分子式:CHQH
分子量:32. 04
避塑;无色液体、酒精气味、与水混溶,易燃■ 物理性质
1. 冰点:一 97.8C
2. 沸点:64. 5oC
3. 相对密度(比重)2. 792(20C)
4. 运动粘度:0. 77 mm,/s(cSt)(25C)
5. 比热容:2. 507 9 J∕(g∙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20/Γ
7. 蒸汽压:12 798. 7 Pa(20C)
10 372. 2 Pa(12Γ)
17 198. 2 Pa(26'C)
75 859. 0 Pa(58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任何比例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任何比例 危险性参数
1. 闪点:12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6. 5〜36. 5
3. 自燃温度= 470-C
4. 阀限值(TLV): 200 XloT
5. 短期吸入极限:无数据
6. 气味阀;100 XloT
7. 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易燃;可因火花、受热或明火而点燃;蒸汽若 在封闭区域点燃则可能爆炸;可沿蒸汽尾迹逆燃; 用水雾、干粉、酒精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用水冷 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蒸汽刺激鼻子、咽喉和眼睛。会引 起头痛、乏力、呼吸困难或失去知觉。大量吸入可 能引起部分或全部失明或死亡。
2) 吞入:吞入本品有毒;类似吸入、同时伴 有脸色发红或发育、腹痛、麻木、视力下降、失去知 觉;内服约半品脱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刺激皮肤;可通过皮肤吸收 而产生如同吸入的症状。
4) 溅入眼睛:刺激眼睛。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避免呼吸蒸汽,
避免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戴护目镜或面罩及抗渗手套。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反应步骤
隔离所有引火源;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及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用泡沫抑制蒸汽;
将溢出的油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蛭石或其他固态吸收剂吸收残液,装入封 闭容器,最后运走排放.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一相容
铝——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钢
管线——钢
泵一一全铁或青铜装配
软管——聚乙烯交联,氟橡胶
垫片一JM-60
相容表号:10
与大多数建筑材料相容,但与橡胶发生反应。 储存注意事项
通风:固定罐顶须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标签要求
易燃液体。
清洗方法
排空所有残留甲醇;
通蒸汽清洗储罐,然后排除冷凝水并风干;或 者用洗涤液洗涤。
其他
甲醇蒸汽比其他碳氢化合物更有毒,所以应 避免长时间吸入。
品名:甲苯
别名:TOIUOl J MethyIbenZene ; MethybenZOl J PhenyImethane
信号词:危险
分子式:GHsCH3
分子量:92.14
说塑:无色液体;芬香气味;浮于水;易燃。
物理性质
1. 冰点:-95,C
2. 沸点= IlUC
3. 相对密度(比重):0. 867(20C)
4. 运动粘度 iθ. 63 mm2/s (cSt) <25°C)
5. 比热容:1.842 2 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OOl 03/1C
7. 蒸汽压:3 066. 3 Pa(20,C)
10 372. 2 Pa(46'C)
17 198. 2 Pa( 'C) 75 859. O Pa( 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0.15
9. 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0. 05 危险性参数
1. 闪点:4.4°C C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 :1. 3~7. O
3. 自燃温度:536 0C
4. 阀限值(TLV) :200 ×10^8
5. 短期吸入极限:600 X 10-6∕30 min
6. 气味阀:5 ×10^6
7∙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易燃;可沿蒸汽尾迹逆燃。蒸汽比空气重,因 此可以在地面上游动;蒸汽若在封闭空间点燃则 可能爆炸;用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由于溅 泼作用,在火上直射水可能无效;用水冷却暴露的 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1) 吸入:蒸汽刺激鼻子、咽喉和眼睛。如果 长时间吸入或吸入高浓度的蒸汽则导致头痛、恶 心、麻醉、失去知觉。
2) 吞入:吞入本品有毒;恶心、呕吐、压迫 呼吸;1盎司和1品脱之间的量便可致死。
3) 皮肤接触:引起皮肤脱水和刺痛。
4) 溅入眼睛:刺激眼睛,能够引起角膜烧 伤。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避免长时间呼吸蒸汽;
避免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戴护目镜或面罩及抗渗手套。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反应步骤
隔离所有引火源;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和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高浓度溢出危及水产类的纟⅛;
如溢出进入水源则可能造K宜害;
用水冲洗,稀释后用泵打入•离器。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相容
铝——相容
黄铜-相容
不锈钢——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钢
管线——钢
泵一全铁或青铜装配
软管一聚乙烯交联,丁橡胶,SBR(氟橡胶
不适合)
垫片——JM-60
相容表号:6
除铝和铅外,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腐蚀性。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温度和气压:环境。
通风:固定罐顶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标签要求
易燃液体。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用机械方法清除有害气体并风干。
其他
本品内服有毒且不能用蒸馅或吸收方法排 毒;由于可能的滞后反应,凡甲苯中毒都应住院观 察。
品名:華胺
别名:AniIine Oil
信号词:危险
分子式:CIiHSNH2
分子量:93.13
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微溶于 水;暴露在空气中变成棕黑色。
物理性质
1. 冰点:一6。C
2. 沸点 s184 "C
3. 相对密度(比重):1. 022 (201O
4. 运动粘度:43. 7 mm2/S(CSt)(20'C)
5. 比热容 i2. 093 4 J∕(g ∙ K)
6. 热膨胀系数:0. 000 85/'C
7. 蒸汽压:34. 6 Pa(20"C)
10 372. 2 Pa( uO
17 198. 2 Pa( ŋ)
75 859. O Pa( °C)
8. 在水中的溶解度.⅝ = 3.7
9-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 :— 危险性参数
1. 闪点:70°C CC,76"C OC
2. 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体积% :1. 3~11. O
3. 自燃温度= 770"C
4. 阀限值(TLV) :5 XloT
5. 短期吸入极限i50×10-730 min
6∙气味阀:0.5 XlO-6
7∙危险品分类:易燃性
危险性
1. 火灾
可燃;受热产生有毒蒸汽;用干粉、泡沫或二 氧化碳灭火;用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2. 人体接触危害
D吸入:吸入高浓度蒸汽有毒;将导致头 痛、麻醉、昏迷、嘴唇和指尖变成淡蓝色、失去知 觉;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2)吞入:吸食本品将引起恶心、呕吐和其 他如同吸入的症状门盎司和1品脱之间的量便 可致死。
3) 皮肤接触:长时间接触皮肤将引起中 毒;能被皮肤迅速吸收产生如同吸入时的症状。
4) 溅入眼睛:剌激眼睛。
装卸时的保护措施
保持足够的通风;
避免吸蒸汽;
避免与皮肤接触.
容器保持封闭并且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戴护目镜或面罩及抗渗手套I
如果进入不通风的储罐或含有大量溢出的封 闭空间,应使用压缩空气呼吸面罩。
溢出和应急反应步骤
关闭所有有关管线;
通知生产助理;
用水雾喷枪抑制蒸汽;
必要时通知当地消防和环保部门。
溢出处理要求
用泡沫和水雾抑制蒸汽形成;
将溢出的本品抽至分离器中;
用蛭石或其他固态吸收剂吸收残液,装入封
闭容器,最后运走排放;
用稀释醋酸或硫酸氢钠中和残液。
和材料的相容性
1. 和材料的相容性
钢一相容
铝一不相容
黄铜一一不相容
不锈钢一相容
2. 最佳使用材料
储罐——钢、不锈钢
管线——钢
泵——全铁
软管——聚乙烯交联,丁橡胶
垫片--JM-60
相容表号:4
对铜及铜合金具有腐蚀性。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温度和气压:环境
通风:固定罐顶标准压力-真空通风;
在较寒冷的地区,储罐要求有加热盘管和/或 保温,管线和泵要求伴热。
标签要求
毒B
清洗方法
排空储罐,通蒸汽清洗,排除冷凝水并风干。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