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 与防范指导手册
二。一六年二月
、夕4 刖 曰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轻工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 防、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组织编写了《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该手册结合了轻工行业企业的安全特点,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依据国 家、行业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吸取相关事故教训,运用对照经验法、类比法、事故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轻工行业 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供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供监管部门 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参考。
由于轻工行业门类众多,企业千差万别,加之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手册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参考使用 的同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及时改进完善。
四、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水果和坚果加工、速冻食品制造、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储存 | |||||
1 |
粮仓(筒仓、平 房仓) |
(1)清仓或维修作业中 易发生物料坍塌。 |
坍塌 |
|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 程)(LS1206) |
(2)通风不良,易造成 有毒有害气体(二氧化 碳等)积聚。 |
中毒和窒息 |
监护人员到位,并配备急救用品和正压呼吸器。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
(3)立式筒仓未按规定 的种类和容量充装, 产生爆裂掩埋危险。 |
容器爆炸 |
|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 范》(GB 5032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制粉 | |||||
1 |
制粉机、磨粉 机及物料输送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易引起粉 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7440)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储存 | |||||
1 |
筒仓 |
(1)清仓或维修作业中 易发生物料坍塌。 |
坍塌 |
|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 程)(LS1206) |
(2)通风不良,易造成 有毒有害气体(二氧化 碳等)积聚。 |
中毒和窒息 |
监护人员到位,并配备急救用品和空气呼吸器。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
(3)立式筒仓未按规定 的种类和容量充装, 产生爆裂掩埋危险。 |
容器爆炸 |
|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 范》(GB 5032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浸出 | |||||
1 |
正己烷等有机 溶剂储存和使 用场所 |
(1)溶剂泄漏,违章动 火、摩擦、碰撞火花 和静电等因素,引起 爆炸。 |
容器爆炸 |
|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则》(GB 1215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 《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 全规范》(SBJ04)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令第66号) |
(2)浸出车间通风不 良,爆炸性气体积聚。 |
其他爆炸 |
|
《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 全规范XSBJ 04)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豆粕库、仓(平 房仓) |
(1)摩擦、碰撞火花和 静电等因素,容易引 起豆粕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2)豆粕粉尘扬起后引 发爆炸,存在伤亡扩 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7440) | ||
(三)成品 | |||||
1 |
油罐区 |
摩擦、 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引起油罐 爆炸。 |
容器爆炸 |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结晶、粉碎、包装 | |||||
1 |
干燥机、包装 机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粉尘防爆 安全规程》(GB 15577)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制冷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调节站等液氨 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冷库安全规程》(GB 28009)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包装间、分割 间、产品整理 间 |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 蒸发制冷系统。 |
中毒和窒息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 统。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4 |
快速冻结装置 |
快速冻结装置液氨泄 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5 |
冷库 |
冷库液氨管线超压破 裂造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6 |
融霜作业环节 |
违反操作规程,融霜 作业间隔时间短,液 氨回抽不彻底。 |
中毒和窒息 |
(1) 热氨融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超压,待系统内液 氨回抽完全(压力降至零)后,方可向蒸发器管道供热氨。 (2) 水冲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待蒸发器管道压力降至零 后,方可用水喷淋,严禁关闭回气阀。 (3) 不得将热气直接注入低温液体中。 (4) 使用热氨融霜的制冷系统宜采用自动化控制进行融霜,避 免手动操作。 (5) 避免多个大型蒸发器共用一套除霜方案。 |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 术规范》(AQ 7004)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 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浸泡 | |||||
1 |
玉米浸泡罐 |
亚硫酸浸泡形成二氧 化硫积聚产生中毒危 险。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二)干燥 | |||||
1 |
输送设备、干 燥机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引起粉尘爆炸危 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3 |
除尘系统 |
(1)除尘系统内摩擦、 碰撞火花和静电等因 素,容易引起粉尘爆 炸。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7440) |
(2)除尘系统各吸风口 相互连通,存在伤亡 扩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7440)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4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气体(甲烷、硫 化氢等)积聚。 |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油炸 | |||||
1 |
油炸机 |
温控及保护装置和油 烟排放系统失效,违 规操作等造成油料过 热,存在爆炸危险。 |
火灾 其他爆炸 |
|
《肉类加工机械油炸 机》(JB/T 11068)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令第66号)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奶粉生产 | |||||
1 |
糖粉投料、乳 粉干燥、包装 设备 |
区域内的摩擦、碰撞 和静电等因素,容易 引起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爆炸,存在 伤亡扩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制冷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等液氨泄漏。 |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
3 |
包装间、产品 整理间 |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 蒸发制冷系统。 |
中毒和窒息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 统。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4 |
快速冻结装置 |
快速冻结装置液氨泄 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5 |
低温库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6 |
融霜作业环节 |
违反操作规程,融霜 作业间隔时间短,液 氨回抽不彻底。 |
中毒和窒息 |
|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 术规范》(AQ 7004-)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 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 |
7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气体(甲烷、硫 化氢等)积聚。 |
中毒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酱菜腌制、发酵 | |||||
1 |
腌渍池、 发酵罐、发酵 缸 |
通风不良,局部硫化 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积 聚。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味精制造 | |||||
1 |
液氨(原料) |
(1)液氨频繁充装时罐 车和管道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安全规程》(GB 28009)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2)液氨储罐区域无避 雷设施或避雷设施不 规范。 |
火灾 其他爆炸 |
每半年对避雷设施进行一次检测。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 ||
2 |
发酵车间 |
液氨管线进入发酵车 间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发酵罐 |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 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气体集聚造成中毒或 窒息。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三)食醋生产 | |||||
1 |
粉碎机、料仓 等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车间 |
粉尘扬起引发爆炸, 存在伤亡扩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四)污水处理 | |||||
1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气体(硫化氢、 甲烷等)积聚。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加氢环节(木糖醇、山梨醇等生产) | |||||
1 |
制氢(氢气罐、 管道输送) |
氢气罐附近违章动火、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引起爆炸。 |
其他爆炸 |
录;设备应避免撞击、摩擦和无润滑运行。
|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则》(GB 12158) |
(二)制冷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调节站等,液 氨泄漏。 |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冷库安全规程》(GB 28009)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
3 |
包装间、分割 间、产品整理 间 |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 蒸发制冷系统。 |
中毒和窒息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 统。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4 |
快速冻结装置 |
快速冻结装置液氨泄 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5 |
融霜作业环节 |
违反操作规程,融霜 作业间隔时间短,液 氨回抽不彻底。 |
中毒和窒息 |
|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 术规范》(AQ 7004)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 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 |
(三)污水处理 | |||||
6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气体(甲烷、硫 化氢等)积聚。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四)乙醇提取加工 | |||||
7 |
乙醇提取车间、 乙醇蒸馏车间 等酒精储存和 使用场所(如黄 原胶生产等) |
摩擦、碰撞火花、静 电,违规操作等因素, 容易引起火灾及爆炸。 |
爆炸 |
|
《白酒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T 1852)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GB 50694)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则》(GB 12158)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储存 | |||||
1 |
储酒罐区、原 酒库等(酒精 库) |
(1)摩擦、碰撞火花、 静电,违规操作等因 素,容易引起火灾及 爆炸。 |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火灾 |
|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GB 50694)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则》(GB 12158) 《酒精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 1853) 《白酒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T 1852) |
(2)酒库内通风不良引 起乙醇气体积聚,形 成爆炸危险。 |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
|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694) | ||
2 |
输酒环节 |
输酒过程中酒精输入 管口未在液面之下的。 |
火灾 容器爆炸 |
|
《酒精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 1853)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粉碎、制曲 | |||||
1 |
粉碎设备、输 送设备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7440)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三)勾兑 | |||||
1 |
勾兑车间 |
(1)车间通风不良,乙 醇浓度超标。 |
火灾 其他爆炸 |
|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GB 50694) |
(2)摩擦、碰撞火花和 静电等因素,容易引 起爆炸。 |
火灾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
|
《白酒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T 185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四)污水处理 | |||||
1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硫化氢、甲烷(沼气) 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造成爆炸、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发酵 | |||||
1 |
二氧化碳储罐、 分装 |
二氧化碳储罐爆炸。 |
容器爆炸 灼烫 |
|
《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 化碳》(GB 10621) |
(二)制冷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调节站等,液 氨泄漏。 |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1。)制定落实液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应 急演练。 (11)每半年对避雷设施进行一次检测。_____________ |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
3 |
发酵车间、滤 酒工段 |
用氨设备、液氨管线 超压破裂造成液氨泄 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三)污水处理 | |||||
1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硫化氢、甲烷(沼气) 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造成爆炸、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储存 | |||||
1 |
酒精储罐、葡 萄蒸馏酒(白兰 地)储罐 |
(1)摩擦、碰撞火花、 静电,违规操作等因 素,容易引起爆炸。 |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
|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GB 50694)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则》(GB 12158) 《酒精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 1853) 《白酒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T 1852) |
(2)酒库内通风不良, 引起乙醇气体积聚, 形成爆炸危险。 |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
|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694) | ||
2 |
输酒环节 |
输酒过程中酒精输入 管口未在液面之下的。 |
火灾 容器爆炸 |
|
《酒精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 1853) 《白酒工业劳动安全技 术规程》(QBT 185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制冷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调节站等,液 氨泄漏。 |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冷库安全规程》(GB 28009)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
3 |
包装间等 |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 蒸发制冷系统。 |
中毒和窒息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 统。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5 |
发酵罐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三)污水处理 | |||||
1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硫化氢、甲烷(沼气) 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造成爆炸、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制冷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调节站等,液 氨泄漏。 |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冷库安全规程》(GB 28009)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加工间 |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 蒸发制冷系统。 |
中毒和窒息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 统。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二)污水处理 | |||||
1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硫化氢、甲烷(沼气) 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造成爆炸、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原料储存(冷藏) | |||||
1 |
制冷机房 |
液氨储罐、压缩机、 阀体、调节站等,液 氨泄漏。 |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中国气象局 令第24号) 《冷库安全规程》(GB 38009)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2 |
液氨管线 |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 成液氨泄漏。 |
中毒和窒息 |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产品整理间 |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 蒸发制冷系统。 |
中毒和窒息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 统。 |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 |
(二)染色、涂饰 | |||||
1 |
涂饰作业 |
有机溶剂挥发有造成 爆炸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 程》(AQ 4215) |
(三)拉伸磨革 | |||||
1 |
磨革机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 50054) |
2 |
磨革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四)污水处理 | |||||
1 |
污水处理池清 理 |
硫化氢、甲烷(沼气) 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造成爆炸、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纤维干燥 | |||||
1 |
纤维干燥管道 |
管道内金属、砂石碰 撞火花、锅炉烟气火 花、静电火花引起粉 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 |
(二)后处理、砂光、车间 | |||||
1 |
后处理、砂光 段除尘系统 |
(1)后处理、砂光段因 板材中存在金属、沙 石切割、砂光时产生 火花,或废料回收管 道中因含金属、沙石 碰撞、 静电产生火花 造成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 |
(2)除尘系统未采取预 防和控制粉尘爆炸措 施,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二次爆炸,存在伤亡 扩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 |
3 |
木片水洗、污 水处理 |
硫化氢(木料水洗后发 酵产生)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储存 | |||||
1 |
化学品仓库 |
涂料(油性油漆、稀料 等)等挥发,遇点火源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 康要求》(AQ 5217) 《家具生产企业安全生 产标准化规范》(AQ/T 7010) |
(二)板材加工 | |||||
1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二次爆炸,存在伤亡 扩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木材切割、磨 削、砂光、刨 光、镂铣、开 槽棒除尘系统 |
(1)除尘系统内因金 属、沙石摩擦、碰撞 火花和静电火花等因 素,容易引起粉尘爆 炸。 |
其他爆炸 |
|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 |
(2)除尘系统各吸风口 相互连通,存在伤亡 扩大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 | ||
(三)喷漆、涂装 | |||||
1 |
喷漆、涂装室 |
家具喷漆因正压通风 造成爆炸。 |
中毒和窒息 火灾 |
|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 康要求》(AQ 521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储存 | |||||
1 |
木片料仓 |
(1)清仓或维修作业中 易发生物料坍塌。 |
坍塌 |
|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 程)(LS1206) |
(2)通风不良,易造成 有毒有害气体(二氧化 碳等)积聚。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
(二)制浆 | |||||
1 |
蒸球、蒸锅 |
蒸煮容器超压、超温、 超负荷运行,造成爆 炸。 |
容器爆炸 |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 例》(国务院令第549 号)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浆池、浆塔清 理及检维修 |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 有害气体积聚造成中 毒事故。 |
中毒和窒息 |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规程》(DB33T 707) |
3 |
漂白(液氯) |
液氯储罐、管道泄漏 造成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
《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 《造纸工业企业安全技 术规程》(QB 3699)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三)抄纸 | |||||
1 |
烘缸 |
烘缸超压、超温、超 负荷运行,造成爆炸。 |
容器爆炸 |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 例》(国务院令第549 号) |
2 |
天然气站及使 用 |
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 爆炸事故。 |
其他爆炸 |
|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 术导则》(CECS 346)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混合 | |||||
1 |
混合、搅拌机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塑料制品加工企业职 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QB 153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塑料制品加工企业职 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QB 1532) |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涂装 | |||||
1 |
涂装机 |
(1)通风降温系统运转 不良。 |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喷漆或涂胶作业,应在完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良好机械 通风的喷漆间或专门区域内进行。 |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 康要求》(AQ 5217) |
(2)产生粉尘、毒物危 害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未密闭。 |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1) 产生粉尘、毒物危害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宜采取密闭(整体 密闭、局部密闭或小室密闭)方式,不能密闭时,应设置局部 排风罩。 (2) 当尘、毒危害在技术上较难控制时,宜采取以下措施: a) 设置密闭操作室,应保证作业场所新风量不少于每人30m3∕h° b)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C)工作岗位送新风,其新风入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 直接送至工作地点。 |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 康要求》(AQ 521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煤气 | |||||
1 |
煤气发生炉 |
(1)煤气发生炉及管道 泄漏造成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置,最高允许浓度为30m⅛∕m3(24ppm) O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2)煤气发生炉因缺 水,急于加水造成爆 炸。 |
火灾 容器爆炸 |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
(二)天然气 | |||||
1 |
天然气站及其 场所 |
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 爆炸事故。 |
其他爆炸 |
|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 术导则》(CECS 346)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 |||||
(三)熔制、成型 | |||||
1 |
池窑 |
玻璃窑炉漏料造成灼 烫死亡事故。 |
灼烫 |
|
《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 安全技术规程》(GB 15081)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煤气 | |||||
1 |
煤气发生炉 |
(1)煤气发生炉及管道 泄漏造成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置,最高允许浓度为30m⅛∕m3(24ppm) O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2)煤气发生炉因缺 水,急于加水造成爆 炸。 |
火灾 容器爆炸 |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天然气 | |||||
1 |
天然气站及其 他场所 |
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 爆炸事故。 |
其他爆炸 |
|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 术导则》(CECS 346)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煤气 | |||||
1 |
煤气发生炉 |
(1)煤气发生炉及管道 泄漏造成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置,最高允许浓度为30m⅛∕m3(24ppm) O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2)煤气发生炉因缺 水,急于加水造成爆 炸。 |
中毒和窒息 |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天然气 | |||||
1 |
天然气站 |
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 爆炸事故。 |
其他爆炸 |
|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 术导则》(CECS 346) |
(三)抛光、抛丸、除锈 | |||||
1 |
抛光、抛丸机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 安全规程》(GB 17269)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 安全规程》(GB 17269)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抛光、抛丸、除锈 | |||||
1 |
抛光、抛丸机 |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 电等因素,容易引起 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2 |
车间 |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 爆炸,存在伤亡扩大 的危险。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
(二)涂装 | |||||
1 |
喷漆室 |
通风不畅,漆雾聚集, 遇静电或明火发生漆 雾爆炸。喷漆室未采 取防火防爆措施。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 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天然气站、烘 干室(天然气介 质) |
管件、阀门泄漏发生 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 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 |
|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 术导则》(CECS 346)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煤气 | |||||
1 |
煤气发生炉 |
(1)煤气发生炉及管道 泄漏造成中毒 |
中毒和窒息 |
置,最高允许浓度为30m⅛∕m3(24ppm) O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2)煤气发生炉因缺 水,急于加水造成爆 炸。 |
中毒和窒息 |
|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 程》(GB 6222)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天然气 | |||||
1 |
天然气站 |
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 爆炸事故。 |
其他爆炸 |
|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 术导则》(CECS 346) |
(三)熔制、成型 | |||||
1 |
池窑、行列机 |
玻璃窑炉漏料造成灼 烫死亡事故。 |
灼烫 |
|
《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 安全技术规程》(GB 15081)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焊接 | |||||
1 |
焊接设备 |
焊接回火引发爆炸事 故。 |
其他爆炸 |
|
《石油工业电焊焊接作 业安全规程》(SY 6516) |
(二)充电 | |||||
1 |
充电区 |
充放电过程产生氢气 引起爆炸事故。 |
火灾 其他爆炸 |
|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则》(GB 12158)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建筑及消防 | |||||
1 |
建筑物防火间 距 |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 防火间距不足,扩大 了火灾的危害性。 |
火灾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 |
2 |
建筑物耐火等 级、构建材料 和防火分区 |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 建筑物和构建耐火等 级不合格,扩大了火 灾的危害性。 |
火灾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 |
3 |
爆炸危险性厂 房的泄压 |
爆炸发生时,泄压面 积不符合要求,扩大 了爆炸的危害性。 |
爆炸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4 |
危险建筑物 |
危险建筑物遇风雨及 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垮 塌。 |
坍塌 其他伤害 |
| |
5 |
消防设备及通 道 |
(1)未设置自动火灾报 警装置,未设消防水 系统与消防通道。 |
火灾 |
(1)主控室、电气间、电缆隧道、可燃介质的液压站等易发生 火灾的建构筑物,应设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应设置消防水系 统与消防通道,并设置警示标志。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
(2)车间主控楼(室)等 要害部位的疏散出口 未按要求设置2个安 全出口。 |
火灾 其他伤害 |
(1)车间主控楼(室)、主电室、配电室、电气室、电缆夹层、 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地下加压站等要害部 位的疏散出口必须按规定设置2个安全出口;主控楼(室)、 主电室、配电室等、电气室面积小于60m2时;建筑面积不超 过250m2的电缆夹层及不超过100m2的地下电气室、油库、地 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库)、地下加压站且无人值守的,可 设一个,其门必须向外开。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 | ||
(二)特种设备 | |||||
1 |
起重机械 |
起重机械功能缺失或 失效。 |
起重伤害 高空坠落 |
|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6067)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压力容器、管 道 |
超压使用、安全装置 缺失或失效。 |
火灾 物体打击 容器爆炸 |
|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 则》(TSGR 5002)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0001) |
(三)电气设备 | |||||
1 |
电器防爆 |
易燃易爆场所未设置 防爆电器或等级不够。 |
触电 火灾 其他爆炸 |
|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 置设计规范》(GB 50058) |
2 |
电气线路 |
临时线路未装总开关 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 |
触电 |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 50054) |
3 |
主电室、电气 室、配电室 |
(1)未设置通风或空调 系统,电气盘、箱、 柜安全防护装置缺失。 |
火灾 触电 |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 50054) |
(2)高、低压电气柜前 未铺设绝缘胶板,使 用不合格安全用具。 |
触电 |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 部分)》(DL 408)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四)检维修和清理作业 | |||||
1 |
检维修和清理 作业 |
(1)检维修无安全施工 方案,停机未执行操 作牌、停电牌制度。 |
触电 高处坠落 车辆伤害 |
| |
(2)检修过程未落实检 维修作业方案。 |
火灾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
|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 程》(GB 8958) | ||
(3)检修结束未按程序 进行试车,安全装置 未及时恢复。 |
火灾 机械伤害 其他爆炸 |
|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