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 与防范指导手册
二。一六年二月
、夕4 刖 曰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机械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 防、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组织编写了《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该手册结合了机械行业企业的安全特点,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依据国 家、行业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吸取相关事故教训,运用对照经验法、类比法、事故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机械行业 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供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供监管部门 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参考。
由于机械行业门类众多,企业差别较大,加之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手册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参考使用 的同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及时改进完善。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造型 | |||||
1 |
高(低)压造型 机 |
冷却水管漏水、液压 管漏油,接触高温溶 液而引起爆炸。 |
其他爆炸 |
|
《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 20905)第 10.2 条 |
2 |
高压造型机 |
合型区防护罩强度不 够,开口处未与控制 系统耦合导致溶液飞 溅伤人。 |
机械伤害 灼烫 |
|
《压铸单元安全技术要 求》(GB 20906 )第 5. 2.2 条 |
(二)熔化与浇注 | |||||
1 |
冲天炉炉体 |
炉体腐蚀严重,连接 部位不牢固及泄爆口 损坏,导致铁水泄漏 和炉体爆炸。 |
物体打击 灼烫 其他爆炸 |
|
《冲天炉与冲天炉加料 机安全要求》(GB 21501)第 5.6.5/5.2.4 条 |
2 |
电弧炉金属炉 壳 |
接地装置不良引起金 属炉壳带电,导致周 边操作者触电。 |
触电 |
|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2 部分:对电弧炉装置的 特殊要求》(GB 5959. 2 ) 第 17. 4. 1/ 17. 4. 4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电加热熔炼炉 |
冷却水管漏水,接触 高温金属溶液而引起 爆炸。 |
其他爆炸 |
| |
4 |
熔炼炉周边溶 液(熔渣)坑 |
坑边和坑底未设置防 止水流入的措施,或 坑内潮湿、积水,导 致溶液(熔渣)遇水爆 炸。 |
其他爆炸 |
|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3 部分:对感应和导电加 热装置以及感应熔炼装 置的特殊要求》(GB 5959.3)第 B. 2 条 |
5 |
熔炼炉操作平 台 |
环境恶劣,平台严重 锈蚀或垮塌,导致操 作者高处坠落。 |
高处坠落 |
| |
6 |
吊运熔融金属 的起重机及吊 索具 |
起重机主要部件及吊 索具强度不够或未设 置两套制动器,导致 熔融金属倾翻。 |
起重伤害 灼烫 |
|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一桥式起重机》 (TSG Q0002)第六条/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 1部分:总则》(GB 6067. 1)第 4. 1. 1 条 |
7 |
浇注使用的浇 包 |
浇包未烘干,与高温 溶液接触导致爆炸。 |
其他爆炸 |
|
《钢液浇包安全要求》 (GB 25683 )第 4. 1. 20 条 |
8 |
地坑内浇铸 |
地坑铸型底部有积水 或潮湿,与高温溶液 接触导致爆炸。 |
其他爆炸 |
|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 生设计规范》(JBJ 18) 第3. 2.2条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锻造 | |||||
1 |
锻造机 |
锤头破裂,或零部件 松动,锻打时飞出伤 人。 |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
|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 件》(GB 17120 )第 5. 1.4 条 |
2 |
自动锻压机 |
离合器与制动器未联 锁或失灵,导致滑块 意外运动伤人。 |
机械伤害 |
|
《自动锻压机安全技术 要求》(GB 28244 )第 6. 13. 8 条 |
3 |
空气/蒸汽锤、 模锻的操作 |
作业前未空转和预热, 造成锻模、锤头碎裂 飞出伤人。 |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
|
《锻造车间安全与环保 通则》(GB 13318)第 7. 2.6 条 |
(二)冲压 | |||||
1 |
冲压机械安全 装置 |
光电保护和双手操纵 装置失灵,导致人体 进入冲模区。 |
机械伤害 |
|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 要求》 ( GB 27607 )第 5. 3.6 条 |
2 |
冲压生产线防 护栅栏 |
开口处未设置联锁装 置或联锁装置失灵, 导致人体进入冲模区。 |
机械伤害 |
|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 要求》 ( GB 27607 )第 5. 3. 10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冲模调整和设 备检修 |
未使用安全栓等防护 措施,上滑块下行挤 压伤人。 |
机械伤害 |
|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 则》(GB 8176)第 8. 11 条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1 |
焊接(切割)作 业区域 |
未设置防护屏板,飞 溅火花引燃易燃物质 发生火灾。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第 4. 1.4 条 |
2 |
有限空间作业 场所 |
集聚在有限空间内的 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 气体导致爆炸和人员 窒息。 |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
《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第 5. 1 条 |
3 |
氧-可燃气体焊 接与切割 |
气瓶受热导致瓶体爆 炸和可燃气体泄漏引 起火灾。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 察规程》第六十四条第 2款、《焊接与切割安 全》(GB 9448)第 10.2/ 10.4 条 |
4 |
电焊设备 |
一次线绝缘破损,二 次线接头过多或搭接 在可燃气体管道上, 导致人员触电和可燃 气体爆炸。 |
触电 其他爆炸 |
|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 产标准化规范》(AQ/T 7009)第 4. 2.41.5.2 条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金属切削加工 | |||||
1 |
车床、铣床、 镗床和钻床 |
防护罩缺损,自动进 刀手柄(轮)无弹出防 护装置,导致设备部 件和加工件飞出伤人。 |
机械伤害 |
|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 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第 5. 2. 3. 1 条 |
2 |
磨削机械 |
砂轮有裂纹或防护罩 缺损,导致破碎的砂 轮飞出伤人。 |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
|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GB 4674)第 3.5 条 |
(二)铝镁金属机械加工 | |||||
1 |
建(构)筑物的 结构与布局 |
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 局不符合要求,发生 粉尘爆炸时,易加重 事故危害。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第 5. 1、 5. 2、5. 3 条 |
2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第 6.6、 7.3、7.4、7.5 条 | ||||
3 |
电气系统 |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电 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 不符合要求,在粉尘 云状态时发生电气短 路及燃烧,导致粉尘 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第 6. 3 条 |
4 |
车间及作业要求 |
粉尘爆炸危险区动火 作业,未按规定清理 积尘,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第 4.5、 8. 2、8. 3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三)木制品加工 | |||||
1 |
除尘系统 |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 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 导致粉尘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第 6.6、 7.3、7.4、7.5 条 |
2 |
加工设备 |
设备加工时产生火花、 火焰引燃木屑、粉尘, 导致火灾、粉尘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木材加工设备,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干纤维仓及木粉仓、破碎 设备、铺装机、砂光机、输送设备、热油加热系统及加热设 备、干燥系统、人造板机械、切削、成型、刨光及打磨等, 应符合AQ 4228的要求。 |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 爆安全规范》(AQ 4228)第 6、7 条 |
3 |
电气系统 |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电 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 不符合要求,在粉尘 云状态时发生电气短 路及燃烧,导致粉尘 爆炸。 |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第 6. 3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4 |
车间及作业要求 |
粉尘爆炸危险区动火 作业,未按规定清理 积尘,动火作业引燃 木屑、粉尘,导致火 灾、粉尘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 )第 4.5、 8.2、8.3条,《木材加 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 范》(AQ 4228)第9条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热处理 | |||||
1 |
液氨储存及使用 |
液氨泄漏引起中毒和 窒息、火灾或其他爆 炸。 |
中毒和窒息 火灾 其他爆炸 |
|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 安全、卫生要求》(GB 15735)第 5. 1.7 条 |
2 |
加热炉 |
加热炉区域通风不良 导致中毒和窒息、电 气部分无屏护或接地 不良导致触电、可燃 气体泄漏导致爆炸。 |
中毒和窒息 触电 其他爆炸 |
|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 安全、 卫生要求》 ( GB 15735)第 7. 4/7. 11 条 |
3 |
淬火油槽 |
槽液渗漏和温度过高 引起火灾。 |
火灾 |
|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 安全、 卫生要求》 ( GB 15735)第 7.9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4 |
整体热处理(或 气体加热炉)操 作及检修 |
可燃气体未吹扫或置 换不充分引起中毒和 窒息、爆炸。 |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 安全、卫生要求》(GB 15735)第 8.2 条 |
(二)电镀 | |||||
1 |
自动电镀线 电镀槽体 |
氢气聚集而发生爆炸, 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 窒息。 |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电镀生产装置安全技 术条件》(AQ 5203)第 5.7条 |
2 |
槽液配置 |
槽液配置方法不当引 起飞溅和爆炸。 |
灼烫 其他爆炸 |
|
《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 程》(AQ 5202)第 7.2/ 7.5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电镀危化品储 存及使用 |
电镀危化品储存不当, 无通风措施,或电气 不符合防爆要求,导 致火灾爆炸、中毒和 窒息。 |
火灾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 |
4 |
有限空间作业 |
集聚在有限空间内的 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 气体,导致爆炸和人 员窒息。 |
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六、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1 |
涂漆作业区域 (含临时作业场 所) |
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 要求,火花引燃易爆 气体而产生爆炸。 |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 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 化》(GB 6514 )第 5. 1. 3.2 至 5. 1.3.6 条 |
2 |
涂漆作业区域 通风 |
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 窒息,风量不够导致 易燃物品积聚而引起 火灾和爆炸。 |
火灾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 |
3 |
化学前处理 |
使用有毒或低闪点物 品清除旧漆,遇高温 物体或火花导致爆炸 和火灾。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 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 通风净化》(GB 7692) 第 5. 1. 16/5. 1. 25 条 |
4 |
涂料调配 |
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 窒息, 电气不防爆所 产生的电火花导致可 燃气体爆炸。 |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 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 化》 ( GB 6514 ) 第 5. 1.4.2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5 |
喷涂 |
静电产生的火花引燃 可燃气体导致火灾和 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
6 |
喷烘两用喷漆 室 |
可燃沉积物受高温物 体或火花影响而导致 火灾和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 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444 )第 9. 2/ 9. 4/9. 5 条 |
7 |
浸涂槽 |
槽体周边可燃气体聚 积遇高温物体或火花 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无应急装置,紧急情 况时加剧火灾和爆炸 的危害。 |
火灾 其他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 涂工艺安全》(GB 1775O )第 5. 1. 2/9. 2/ 9.3条 |
8 |
粉末静电喷涂 |
静电火花导致粉尘爆 炸。 |
其他爆炸 |
(1)喷粉区内所有导体都应可靠接地,挂具与工件的接触区域 应采用尖刺或刀刃状。 (3)喷粉室室体及通风管道内壁应光滑,不积聚粉尘。 (3)基本封闭的喷粉室应设置泄压装置,应安装火灾报警装 置,该装置与切断电源及自动灭火器、工件输送的控制装置 联锁。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 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GB 156O7 )第 4. 1O/ 5. 1. 2/5. 1. 3/5. 1. 6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9 |
烘干室 |
电气火花引起可燃气 体导致火灾或爆炸。 |
火灾 爆炸 |
|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 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 定》(GB 14443 )第 4. 1. 3 条、第 4. 3/4.4 条 |
10 |
检修作业 |
作业现场内的易燃易 爆气体和有毒气体, 导致爆炸和人员窒息。 |
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变配电系统 | |||||
1 |
变配电室环境 条件 |
雨、雪及小动物进入 室内破坏绝缘层或绝 缘不良,导致触电事 故或火灾。 |
触电 火灾 |
|
《2OkV及以下变电所设 计规范》(GB 5OO53)第 6. 2. 3/6. 2. 4/6. 2. 5/ 6. 2.6 条 |
2 |
油浸式变压器 |
部件绝缘损坏而发生 触电,紧急情况时变 压器油无应急存放点 而导致火灾。 |
触电 火灾 |
|
《2OkV及以下变电所设 计规范》(GB 5OO53)第 6. 1.7 条 |
3 |
变配电室的操 作 |
未严格执行“二票制”, 导致人接触高压带电 体。 |
触电 |
|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 产标准化规范》(AQ/T 7OO9)第 4. 2. 35. 1 |
(二)电气线路和动力配电箱 | |||||
1 |
电气线路 |
线路敷设时绝缘不良 或未设置接地装置, 导致触电事故,或局 部发热引燃易燃物质。 |
触电 火灾 |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OO54)第 7.2/7.6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火灾爆炸环境 中的电气线路 |
电弧火花引燃易爆气 体和粉尘,导致火灾 或爆炸事故。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 置设计规范》(GB 5OO58) |
3 |
低压临时线路 |
线路绝缘不良导致触 电,产生的电弧火花 而引发火灾。 |
触电 火灾 |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 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 26164. 1)第 3.5.6 条 |
4 |
配电箱 |
绝缘破坏或电器裸露 导致触电,短路时产 生的高温或火花引发 火灾。 |
触电 火灾 |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 5O3O3)第 6. 1.9 条 |
5 |
剩余电流动作 保护装置 |
发生触电、火灾事故 时失去保护作用,导 致事故危害扩大。 |
触电 火灾 |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 置安装和运行》 ( GB 13955)第 4.5/6.3/7.2/ 7.3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三)电网接地 | |||||
1 |
电网接地系统 |
接地系统制式不对, 无接地保护或连接方 法不对,造成人员触 电。 |
触电 |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GB 50057 )第 6.4.1条、《低压配电 设计规范》(GB 50054) 第 3. 2. 14/5. 2. 7 条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起重机械 | |||||
1 |
主要零部件 |
主梁塑性变形、制动 器失效、吊钩和滑轮 组破损、钢丝绳断裂 等,导致物体坠落。 |
起重伤害 |
|
《起重机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 1) |
2 |
主要防护装置 |
起升高度限位器、起 重量限制器、力矩限 制器等失效,导致冲 顶、超载,或起重机 倾翻。 |
起重伤害 |
|
《起重机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 1) |
3 |
吊索具 |
吊索具选配不当,或 变形、破断,导致吊 物高处坠落。 |
起重伤害 |
|
《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 安全规程》(LD 48)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4 |
起重机操作 |
起吊载荷质量不确定, 系挂位置不当,导致 被吊物体失稳坠落。 |
起重伤害 |
| |
5 |
简易升降机 |
电气联锁装置不全或 失灵,致使层门未关 闭而升降机启动伤人。 |
起重伤害 |
|
《简易升降机安全规 程》(GB 28755) |
(二)锅炉与锅炉房 | |||||
1 |
锅炉安全附件 及保护装置 |
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 失效,导致锅炉内超 压或缺水而引起爆炸。 |
锅炉爆炸 |
|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 程》(TSG G0001)第 6.6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燃油、燃气、 煤粉锅炉的特 殊安全设施 |
未配置防爆门或放散 管,可燃气体积聚而 产生爆炸。 |
其他爆炸 |
|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
3 |
蒸汽管道的地 下敷设 |
地下敷设管道的易燃 易爆气体泄漏,遇蒸 汽管道的高温产生爆 炸。 |
其他爆炸 |
|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
(三)压力容器和气瓶 | |||||
1 |
固定式压力容 器的安全附件 |
安全附件失效,导致 容器内压力增加而引 起爆炸。 |
容器爆炸 |
(6)压力容器及其附件应注册,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 |
2 |
工业气瓶的使 用 |
瓶体腐蚀或混装,导 致瓶内高压气体爆炸, 或使用不当导致瓶内 气体急剧膨胀而产生 爆炸。 |
容器爆炸 |
|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 产标准化规范》(AQ/T 7009)第 4. 2. 27.4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四)工业管道 | |||||
1 |
管道的安全防 护 |
管道内流动的易燃易 爆介质因静电作用或 超压,导致火灾和爆 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0001)第 130/ 131条 |
2 |
管道的敷设和 支架 |
管道敷设位置不合适 或支架不牢固,导致 管道泄漏时不易发现 而发生爆炸。 |
容器爆炸 |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空压机 | |||||
1 |
空压机周边环 境 |
空压机产生的高温气 体引燃易燃易爆物资 而导致火灾和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
2 |
空压机及管道 |
保护装置、安全阀、 压力表失灵而导致压 力剧增引起爆炸,或 管道内积碳在高温高 压条件下引起爆炸。 |
其他爆炸 触电 |
| |
(二)油库及加油站 | |||||
1 |
车间供油站的 布置 |
总容量超标、建筑物 结构不合理而扩大油 库火灾爆炸时的危害 性和危害范围。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第 11. 0. 1 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3.4. 1条 |
2 |
油罐的安全附 件 |
罐内油品泄漏、管道 产生静电等引起火灾、 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3 |
防雷、防静电 设施 |
雷电或静电所产生的 火花引起油品燃烧或 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第 14.2.1/14.2.2 条 |
4 |
库房(区)防火 防爆 |
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 引燃油品导致火灾爆 炸,消防设施不合理 导致火灾爆炸时危害 加剧。 |
火灾 其他爆炸 |
|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第 12. 1. 3 条 |
(三)燃气调压(转供)站 | |||||
1 |
燃气调压站 |
燃气泄漏后遇电气和 静电火花,导致火灾、 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第 6. 6. 3 条 |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一)建筑物 | |||||
1 |
建筑物防火间 距 |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 防火间距不足扩大了 火灾的危害性。 |
火灾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第 3. 4. 1/ 3. 5. 1 条 |
2 |
建筑物耐火等 级、构建材料 和防火分区 |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 建筑物和构建耐火等 级不合格扩大了火灾 的危害性。 |
火灾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第 1.0.4/ 3. 1/3. 3 条 |
3 |
爆炸危险性厂 房的泄压 |
爆炸发生时,泄压面 积不符合要求,扩大 了爆炸的危害性。 |
爆炸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第 3.6. 2/ 3. 6.3 条 |
4 |
危险建筑物 |
危险建筑物遇风雨及 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垮 塌。 |
坍塌 其他伤害 |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二)工作环境 | |||||
1 |
员工聚集场所 |
员工聚积在生产区域 或危险场所,发生紧 急情况时无法逃生。 |
火灾 其他伤害 |
|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 生设计规范》(GB 50523)第 3. 5.7 条 |
2 |
生产现场 |
清洗作业现场时使用 稀释剂清洗,遇火发 生火灾和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
3 |
检修作业现场 |
集聚在地沟、地坑、 罐体、管道等密闭或 半密闭空间内的易燃 易爆气体未彻底清除, 残余气体遇检修作业 中的明火而引起火灾 爆炸。 |
火灾 其他爆炸 |
| |
(三)防火和疏散 | |||||
1 |
消防通道 |
发生火灾时,因无消 防车道或消防车道不 符合要求,使火灾爆 炸危害扩大。 |
火灾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第 7. 1. 3/ 7. 1. 8/7. 1. 9 条 |
(续表)
序号 |
场所/环节/部位 |
较大危险因素 |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主要防范措施 |
依据 |
2 |
报警装置和自 动灭火系统 |
发生火灾时,因报警 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 不符合要求,使火灾 爆炸危害扩大。 |
火灾 其他爆炸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第 8. 3. 10 条 |
3 |
灭火器配置 |
发生火灾时,因灭火 器配置不符合要求, 使火灾爆炸危害扩大。 |
火灾 其他爆炸 |
| |
4 |
安全出口设置 |
安全出口设置不足或 通道堵塞,紧急情况 时人员无法及时疏散。 |
其他伤害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第 3. 7. 4/ 3. 8. 2/3. 8. 3 条 |
5 |
室内疏散楼梯 |
疏散楼梯过窄或疏散 门、楼梯堵塞,紧急 情况时人员无法及时 疏散。 |
其他伤害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第 3. 7.5 条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