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9.060.20                                                                . _________

K13              dSU

—L B .⅝............ 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2962019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

Internal COnneCting WireS and Cable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s

2019-12-10 发布

2020-07-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产品型号、产品名称及产品表示方法

7成品电缆试验

8热塑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

9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

10热固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

12非挤包绝缘高温电缆

13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用导体

附录B (规范性附录)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用绝缘和护套材料

附录C (规范性附录)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岀。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国缆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市联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 院、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峰 电缆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中认英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万马专用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虹电缆有限公司、 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有限公司、惠州市以泰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珠、谢志国、单黎明、黄冬莲、乔文玮、谢军、孙宝亮、卢圣杆、房权生、 杨喜海、龚余粮、赵英荣、陈伟、蒋应龙、刘蟲鑫、刘凤华、贾海峰、李平、郑士泉、辛膨成、崔久德、冯志辉。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电线电缆的型号、名称和表示方法、结构要求、标志、成品电缆试验 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各类内部连接电线电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导体标称截面积范围0.051 mm225 mm2,交流额定电压30 V60 V90 V125 V150 V300 V600 V等电线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 备及电信终端设备等电器设备的内部连接线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0电工术语电缆

GB/T 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GB/T2951.122008

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2951.142008

低温试验

GB/T 2951.212008

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

GB/T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 3048.42007

GB/T 3048.52007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4部分

5部分

8部分


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


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

交流电压试验


GB/T 39532009电工圆铜线

GB/T 49102009镀锡圆铜线

GB/T 110192009镀镣圆铜线

GB/T 12666.12008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垂直燃烧试验

GB/T 12666.22008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水平燃烧试验

GB/T 17650.1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岀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 测定

GB/T 17650.2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岀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 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 17651.2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量 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JB/T 31352011镀银软圆铜线

ISO 181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液体作用的测定(RUbber, vulcanized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IiqUidS)

IEC 60684-22011  绝缘软管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FIeXibIe insulating SIeeVmgPart 2

MethOdS of test)

3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型式试验type tests

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满足预 期使用条件的满意性能。

注: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GB/T 12706.12008,定义 3.2.3]

3 . 2

抽样试验SamPle tests

S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 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GB/T 12706.12008,定义 3.2.2]

3 . 3

额定电压rated VOItage

电缆设计、使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1:额定电压以U。表示,单位为伏(V)O

20为任一绝缘导体对“地”(电缆的金属护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3: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系统的标称电压;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不大于 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4:系统的工作电压允许长时间地超过该系统标称电压的10%,如果电缆额定电压至少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则 该电缆能在高于额定电压10%的工作电压下使用。

3.4

电缆额定温度 rated temperature of CabIe

电缆正常使用时导体的最高连续工作温度。

3.5

抗张强度保留率 the retention of tensile Strength

试样老化后抗张强度与交货状态抗张强度比值的百分数。

3 . 6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 the retention of UItimate elongation

试样老化后断裂伸长率与交货状态断裂伸长率比值的百分数。

3.7

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PVC

特定组分为聚氯乙烯树脂或它的一种共聚物的热塑性塑料。

3 . 8

高密度聚乙烯 high density polyethykne HDPE

特定组分为聚乙烯的热塑性塑料。

:其基础树脂(未添色,未填充)标称密度在0.941 g∕cm3~O.959 g∕cm3范围内,且具有高分子量。

3.9

阻燃聚乙烯 flame retardant POlyethyIeneFRPE

特定组分为聚乙烯的热塑性塑料。

:根据配方设计,具有特定阻燃性。

3. 10

交联聚烯姪 CrOSS-∏nked polyolefin XLPo

特定组分为交联聚乙烯(XLPE)或交联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XLEVA)的热固性塑料。

3. 11

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姪 thermOPaIStiC halogen-free Oow smoke flame retardant polyolefinsWDZ

特定组分为聚乙烯(PE)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塑性塑料(根据配方设计,具有特定 无卤低烟阻燃性)。

3. 12

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姪 CrOS--ttnked halogen-free low smoke flame retardant polyolefinWDZXL

特定组分为交联聚乙烯(XLPE)或交联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XLEVA)的热固性塑料(根据配方 设计,具有特定无卤低烟阻燃性)。

3. 13

聚四氟乙烯 homopolymer tetrafluoroethylene PTFEF4

特定组分为四氟乙烯均聚物或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热塑性塑料。

3. 14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copolymer of ethylene and tetrafluoroethyleneETFEF40

特定组分为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热塑性塑料。

3.15

聚全氟乙丙烯 copolymer of tetrafluoroethylene and hexafluoropropyleneFEPF46

特定组分为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的热塑性塑料。

3. 16

可熔融聚四氟乙烯 fluoropolymer restn perfluoroalkoxyPFA

特定组分为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酷共聚物的可熔融加工的热塑性塑料。

3.17

柔软氟塑料 terpolymer of 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and Vmyttdene fhiortdeTHV

特定组分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二氟乙烯三元共聚物的热塑性塑料。

3.18

热塑性弹性体 thermOPIaStiCeIastomer TPE

包含聚合物和聚合物混合物,其使用温度下的性能与硫化橡胶相似,同时也可像热塑性塑料一样通 过提高温度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3. 19

硅橡胶 StttCOne rubberSR

特定组分为聚有机物硅烷的热固性混合物。

3. 20

半硬聚氯乙烯Semtrtgtd PVC SRPVC

特定组分为聚氯乙烯或它的一种共聚物的热塑性塑料(相对于PVC,抗张强度要求较高)O

3.21

云母MlCA

一种复合硅酸盐晶体O

注:含有适量胶粘剂的柔软云母或云母复合物材料可用于电缆的非挤包(绕包)绝缘。

4产品型号、产品名称及产品表示方法 4.1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采用“系列代号(特殊性能代号)-额定温度/导体材料代号/绝缘材料代号/屏蔽结构代号/ 护套材料代号”表示。系列代号和特殊性能代号规定见表1,导体材料代号规定见附录A,绝缘材料代 号和护套材料代号规定见附录B,屏蔽结构代号规定见5.4.2

系列代号后的额定温度为电缆的额定温度值。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的额定温度应与电缆额定温度 相同。

型号中的绝缘和护套材料代号可按附录B中表B.1第一列表示,然后根据其额定温度和在型号表 示中的位置,判断其在表B.1的具体材料代号。

对于PVCXLPO绝缘和护套材料,可沿用行业内常用的VYJ作为材料代号,当同时用PVC 绝缘和护套材料且无屏蔽层时,可省略绝缘材料代号和护套材料代号之间的“/”。

1系列代号和特殊性能代号

代号

含义

系列代号

E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用电缆

EB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用扁平带状电缆

特殊性能代号

NY

60 °C耐油

NY80

80 C耐油

Z

单根阻燃

WDZ

无卤低烟单根阻燃

产品型号组成见图1

I护套材料代号 屏蔽结构代号 绝缘材料代号 导体材料代号 额定温度代号 特殊性能代号 系列代号

1产品型号组成

4.2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采用“额定温度、导体材料、绝缘材料、护套材料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用(特殊性能,如耐油或 无卤低烟等)电缆”的表示方法

4.3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应用型号、规格和标准编号表示。规格包括额定电压、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积等。

示例1:名称:150 °C镀锡铜导体聚偏氟乙丙烯绝缘电器内部连接用电缆

型号:E150∕TX∕FEP

规格:300V 1.50

产品表示:E-150/TX/FEP 300 V 1.50 GB/T 382962019

示例2:名称:80 C铜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器内部连接用60 C耐油单根阻燃电缆

型号:E(NYZ)-80/T/VV

规格:600V 2×1.00

产品表示:E(NYZ)-80/T/VV 600 V 2×1.00 GB/T 382962019

5电缆结构的一般要求

5.1导体

导体可以为实心导体或绞合导体,应符合附录A规定的要求。

5.2绝缘

可采用挤包绝缘或非挤包绝缘,具体产品的绝缘方式应按不同种类的电缆,符合对应章条的规定。

绝缘材料类别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具体产品的绝缘材料应符合不同种类电缆对应章条的规定O 绝缘材料的代号、额定温度见附录B规定。

注:无特别要求情况下,电缆额定温度相应的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可参考表B.21进行。

5.2.2挤包绝缘

绝缘应连续紧密地挤包在导体上,在剥离绝缘时,应不损伤绝缘体、导体或镀层(若有),绝缘的横断 面上应无可见的气孔或砂眼等缺陷。

绝缘应为单层结构。

绝缘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2.3非挤包绝缘

绝缘应连续紧密地绕包在导体上。

非挤包绝缘性能应符合第12章规定。

5.2.4绝缘厚度

绝缘的标称厚度由电缆对应章条规定。

电缆的挤包绝缘的平均厚度和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对应章条的规定。

非挤包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第12章规定。

5.2.5绝缘线芯识别

绝缘线芯宜采用颜色识别或数字识别,适宜时可由制造方与买方商定其他合适方法。

颜色标志和数字标志按附录CC.2规定进行试验后,颜色应基本不变,数字应易于辨认。

绿/黄组合色线芯的双色分配,对每一段长15 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 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注:绿/黄组合色绝缘线芯专门用作接地线芯。

5.2.5.2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

绝缘线芯可使用单色或组合色,色谱由制造方规定,适宜时可由制造方与买方商定。

当有绿/黄组合色绝缘线芯时,其他绝缘线芯均不应使用绿色、黄色,以及其他颜色与绿色、黄色的 组合色。

5.2.5.3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

除绿/黄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外,绝缘应为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如果有绿/黄组合色绝缘 线芯,应放置在缆芯的最外层。

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应将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应相同并应与 绝缘颜色有明显色差。阿拉伯数字应字迹清楚。

标志应沿着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

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应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由两个数字组成,则应上下排 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标志的间距应不大于50 mm

标志的排列见图2

2标志的排列

5.3成缆 5.3.1圆形电缆

两芯及以上圆形电缆的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缆芯间隙可以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

缆芯外根据需要可以绕包一层或多层非吸湿性材料。

5.3.2扁平带状电缆

导体平行放置并挤包绝缘,绝缘线芯可以相切接触或通过隔离筋相互连接。

5.4金属屏蔽

电缆可采用金属屏蔽。金属屏蔽可采用金属丝(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铜带或铝塑复合带搭盖绕 包等方式,采用铝塑复合带屏蔽时,宜采用与金属面接触的引流线。适宜时可由制造方与买方商定其他 合适的屏蔽方式。

5.4.2屏蔽结构代号

屏蔽层应用下述屏蔽结构代号表示,多层屏蔽时按顺序由内层向外层排列:

--金属丝编织屏蔽:P

---铜带屏蔽:P2

——铝塑复合带屏蔽:P3

5.4.3编织密度

仅采用金属丝编织屏蔽时,导体标称截面积为0.13 mm2及以下的单芯屏蔽电缆,其编织密度应不 小于60%,其他电缆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 O

5.4.4铜带和铝塑复合带搭盖率

铜带和铝塑复合带的最小搭盖率应不小于15% ,搭盖率为交叉部分宽度与总带宽的百分比。

5.5护套

电缆是否需要护套,应符合本标准对应章条的规定。

护套材料应为附录B中的一种,具体产品的护套材料由各类电缆对应章条规定。护套材料的代 号、额定温度见附录B规定。护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空气烘箱老化试验按C.5 进行。

护套应使用固体材料挤包在缆芯外面。层间不可分离且同一基材混合物(仅颜色不同)的护套可以 多颜色多层同时挤包,每一单层厚度不作规定。

根据需要护套下可放置一根撕裂线,撕裂线应由不吸湿、不吸油且有足够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5.5.2护套厚度

护套的标称厚度由各类电缆对应章条规定。

护套的平均厚度和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各类电缆对应章条的规定。

6 标志

6.1产品标志

6.1.1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

除非另有规定,电缆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规格的连续标志,制造厂名称标志可以是制造厂名 称或其注册商标。其他内容可根据客户需要自行增加。

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压印文字等加在无护套电缆和最外层为编织层的电缆的绝缘上以及护套电 缆的护套上。外径1.2 mm及以下的电缆表面可以不印刷标志,仅按6.2规定采用电缆包装标签或 标志。

6.1.2标志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

--在电缆护套上应不超过550 mm

——在无护套电缆或最外层为编织层的电缆的绝缘上应不超过275 mm

6.1.3清晰度和耐擦性

所有标志的字迹应易于辨认。

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按C.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擦拭后字迹应易于辨认。

6.1.4标志检查

标志检查作为结构检查的一部分,应符合6.1.16.1.3的要求。

6.2包装标志

每圈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有标签,标签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

C)规格;

d)  长度(m);

e) 制造日期(××××XX月);

f)  标准编号

7成品电缆试验

成品电缆试验按第8章〜第13章不同种类电缆的规定和本章适用的试验项目进行。除非各部分 另有规定,所有试验按本章规定的试验方法在室温18 °C28 °C下进行。

除非另有规定,对于多芯电缆,测量芯数应不超过三芯(若分色,取不同颜色)。

7.2编织密度

金属丝编织屏蔽的编织密度按式(1)计算。

P = 2rW)×100%        ..............................( 1

式中:

P——编织密度;

P--单向覆盖系数,按式(2)计算。

犿×狀×犱

2


P =-------

π×D

式中:

--编织机同一方向锭数;

一—一每锭的编织金属丝根数;

d —-一编织金属丝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编织层外径,单位为毫米(mm);

L —-一编织节距,单位为毫米(mm)。

7.3热冲击试验

热塑性绝缘和护套应进行热冲击试验。

热冲击试验按GB/T 2951.3120089.19.2进行。

烘箱同老化试验用烘箱,烘箱温度按各类电缆对应章条规定,加热时间1 h0 试样应不开裂。

7.4局温压力试验

热塑性(包括热塑性弹性体,但不包括额定温度125 °C及以上含氟聚合物)、XLPOWDZXL绝缘 和护套应进行高温压力试验。

高温压力试验方法和要求见C.8

烘箱同老化试验用烘箱。

7.5热延伸试验

热固性绝缘和护套应进行热延伸试验。

热延伸试验按GB/T 2951.212008中第9章进行。

烘箱同老化试验用烘箱。

试验温度(2002C,加热时间15 min,试验负荷0.2 MPaO

试验结果评定:

——对代号为XLPOWDZXL的材料,负荷下伸长率应不大于175%,冷却后永久变形率应不大 于 15%

——对代号为SR的材料,负荷下伸长率应不大于175%,冷却后永久变形率应不大于25% o

7.6低温卷绕试验

所有电缆的绝缘和护套(如有)均应进行低温卷绕试验。

低温卷绕试验按GB/T 2951.1420088.1进行。

计算2倍试样外径值并向较小值取整(以mm表示)以作为试棒直径。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温度为 —10 C

外径大于12.5 mm的圆形电缆应围绕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180°

试样应不开裂。

7.7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挤包绝缘无护套电缆和护套电缆应进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按GB/T 3048.82007进行。

无护套电缆直接进行试验,护套电缆仅试验绝缘线芯(剥除护套和护层)。

试样浸在自来水槽中,试验在环境温度下进行,浸水时间应不小于24 h,试样有效长度应不小于 5 m

试样耐受的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按各类电缆对应章条规定。

在规定试验时间内,试样应耐受规定的试验电压而不击穿。

7.8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所有电缆均应进行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按GB/T 3048.52007进行。

对于挤包绝缘,在进行绝缘电阻试验前,试样应经受住7.7规定的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对于非挤包绝缘,绝缘电阻试验应在空气中进行:

——单芯电缆,应测量导体与绝缘外绕包金属箔或金属编织层之间的绝缘电阻;

——多芯电缆,将一根导体作为一个电极,其余导体和绝缘外绕包的金属箔或金属编织层作为另一 个电极,测量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电阻。

室温绝缘电阻应不小于各类电缆对应章条的规定值。

7.9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所有电缆均应进行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按C.9进行。

无护套电缆直接进行试验,护套电缆仅试验绝缘线芯(剥除护套和护层)。

在规定试验时间内,试样应耐受规定的试验电压而不击穿。

7.10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所有电缆均应进行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按QIo进行。

无护套电缆直接进行试验,护套电缆仅试验绝缘线芯(剥除护套和护层)。

在规定试验时间内,试样应耐受规定的试验电压而不击穿。

7.11柔软性试验

所有电缆均应进行柔软性试验。

柔软性试验按C.7进行并应符合要求。

烘箱同老化试验用烘箱。

7.12垂直燃烧试验

特殊性能代号为Z的电缆应进行垂直燃烧试验。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不必单独进行垂直燃烧 试验。

垂直燃烧试验按GB/T 12666.12008进行并应符合要求。

7.13水平燃烧试验

所有电缆均应进行水平燃烧试验。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不必单独进行水平燃烧试验。

水平燃烧试验按GB/T 12666.22008进行并应符合要求。

7.14无卤低烟试验               霸

特殊性能代号为WDZ的电缆应进行无卤低烟试验。

7.14.2无卤性能试验

成品电缆的绝缘、护套(如有)及其他非金属部件(如有,例如填充、隔离层等)按GB/T 17650.1GB/T 17650.2IEC 60684-22011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2的要求。

2无卤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要求

试验方法

1

酸气含量试验

漠和氯含量(以HCl表示),最大值

%

0.5

GB/T 17650.1

2

氟含量,最大值

%

0.1

IEC 60684-22011

3

3.1

PH和电导率试验 pH,最小值

4.3

GB/T 17650.2

3.2

电导率,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

μS∕mm

10

GB/T 17650.2

7.14.3低烟性能试验

无卤低烟电缆按GB/T 17651.2进行烟密度试验,透光率应不小于60% O

直径<1.00 mm的样品按直径为1.00 mm要求进行试验。

8热塑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

8.1总则

热塑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应符合第1章〜第7章及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 且应符合本章规定的特殊要求。

热塑性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材料,并在型号中明确。

8.2导体

应符合5.1要求。

8.3绝缘

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热塑性材料,并挤包在导体上。

非氟热塑性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3规定的标称厚度,含氟热塑性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4 规定的标称厚度。

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

8.4试验项目

绝缘应能耐受表5规定的浸水工频电压试验1 mm不击穿。

非氟热塑性绝缘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6规定值,含氟热塑性绝缘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 应不小于表7规定值。

绝缘热冲击试验的空气烘箱温度见表8规定。

热塑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按表9规定进行试验。

8.5使用导则

使用场合按电缆结构和额定电压选择,使用温度按电缆额定温度选择。

3非氟热塑性绝缘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 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0.051

0.15

0.30

0.30

0.76

0.08

0.15

0.30

0.30

0.76

0.13

0.15

0.30

0.30

0.76

0.21

0.15

0.30

0.30

0.76

0.32

0.15

0.30

0.30

0.76

0.40

0.15

0.30

0.30

0.76

0.50

0.15

0.30

0.30

0.76

0.52

0.15

0.30

0.30

0.76

0.75

0.15

0.38

0.38

0.76

0.82

0.15

0.38

0.38

0.76

1.00

0.15

0.38

0.38

0.76

1.31

0.15

0.38

0.38

0.76

1.50

0.15

0.38

0.38

0.76

2.08

0.15

0.51

0.51

0.76

2.50

0.15

0.51

0.51

0.76

3.31

0.15

0.51

0.51

0.76

4.00

0.15

0.76

0.76

0.76

5.26

0.15

0.76

0.76

0.76

6.0

0.76

1.14

8.37

0.76

1.14

10.0

1.14

1.52

13.3

1.14

1.52

16.0

1.14

1.52

21.2

1.14

1.52

25.0

1.14

1.52

4含氟热塑性绝缘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 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0.051

0.13

0.15

0.23

0.51

0.08

0.13

0.15

0.23

0.51

0.13

0.13

0.15

0.23

0.51

0.21

0.13

0.15

0.23

0.51

0.32

0.13

0.15

0.23

0.51

0.40

0.13

0.15

0.23

0.51

0.50

0.13

0.15

0.23

0.51

0.52

0.13

0.15

0.23

0.51

0.75

0.13

0.23

0.23

0.51

0.82

0.13

0.30

0.38

0.51

1.00

0.13

0.30

0.38

0.51

1.31

0.13

0.30

0.38

0.51

1.50

0.13

0.30

0.38

0.51

2.08

0.13

0.30

0.38

0.51

2.50

0.13

0.30

0.38

0.51

3.31

0.13

0.30

0.38

0.51

4.00

0.13

0.30

0.38

0.76

5.26

0.13

0.30

0.38

0.76

6.0

0.38

0.76

8.37

0.76

10.0

0.76

13.3

0.76

16.0

0.76

21.2

0.76

25.0

0.76

5浸水工频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 _________________V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V__________________

30

500

60,90

1 000

125,150

1 500

300,600

2 000

6非氟热塑性绝缘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室温绝缘电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Q 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电压

30 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0051

1.24

1.93

1.93

3.09

0.08

1.06

1.68

1.68

2.79

0.13

0.88

1.44

1.44

2.48

0.21

0.73

1.23

1.23

2.18

0.32

0.61

1.06

1.06

1.94

0.40

0.56

0.97

0.97

1.82

0.50

0.51

0.89

0.89

1.70

0.52

0.50

0.88

0.88

1.68

0.75

0.43

0.92

0.92

1.49

0.82

0.41

0.89

0.89

1.45

1.00

0.38

0.82

0.82

1.36

1.31

0.33

0.74

0.74

1.24

1.50

0.31

0.70

0.70

1.18

2.08

0.27

0.77

0.77

1.05

2.50

0.25

0.72

0.72

0.98

3.31

0.22

0.64

0.64

0.88

4.00

0.20

0.82

0.82

0.82

5.26

0.17

0.74

0.74

0.74

6.0

0.70

0.96

8.37

0.61

0.84

10.0

0.79

0.98

13.3

0.70

0.88

16.0

0.65

0.82

21.2

0.58

0.73

25.0

0.54

0.68

7含氟热塑性绝缘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室温绝缘电阻

MΩkm

额定电压

30 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0.051

1.12

1.24

1.64

2.56

0.08

0.95

1.06

1.42

2.28

0.13

0.79

0.88

1.20

2.00

0.21

0.65

0.73

1.01

1.73

0.32

0.54

0.61

0.86

1.52

0.40

0.49

0.56

0.79

1.41

0.50

0.45

0.51

0.72

1.31

0.52

0.44

0.50

0.71

1.29

0.75

0.38

0.61

0.61

1.14

0.82

0.36

0.74

0.89

1.10

1.00

0.33

0.68

0.82

1.03

1.31

0.29

0.61

0.74

0.93

1.50

0.27

0.57

0.70

0.88

2.08

0.24

0.50

0.61

0.77

2.50

0.22

0.46

0.56

0.72

3.31

0.19

0.41

0.5

0.64

4.00

0.17

0.38

0.46

0.82

5.26

0.15

0.33

0.41

0.74

6.0

0.39

0.70

8.37

0.61

10.0

0.56

13.3

0.50

16.0

0.46

21.2

0.41

25.0

0.38

8热冲击试验的空气烘箱温度

材料

电缆额定温度 笆

烘箱温度 笆

阻燃聚乙烯(FRPE),或 高密度聚乙烯(HDPE

8090

100 + 2

8 (续)

材料

电缆额定温度 笆

烘箱温度 笆

热塑性弹性体(TPE

90105

150 + 2

60708090

120 + 2

105

135 + 2

所有其他材料

125

158 + 2

150

180 + 2

200

232 + 2

250

280 + 2

9热塑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检查

1.1

结构检查

T,S

5章、第6

1.2

绝缘厚度测量

T,S

附录 C C.3GB/T 2951.11-2008

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2.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2.2

空气烘箱老化后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2.3

耐油后拉力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NY电缆)

T

附录CC.6

3

电气性能试验

3.1

导体电阻试验

T,S

GB/T 3048.4-2007

3.2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T,S

GB/T 3048.82007

3.3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T

7.8GB/T 3048.5-2007

3.4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9

3.5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10

4

高温性能试验

4.1

热冲击试验

T

7.3GB/T 2951.31-2008

4.2

高温压力试验

T

7.4、附录CC.8

5

低温卷绕试验

T

7.6GB/T 2951.14-2008 8.1

6

柔软性试验

T

附录CC.7

7

燃烧试验

7.1

垂直燃烧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GB/T 12666.1-2008

7.2

水平燃烧试验

T

GB/T 12666.2-2008

8

无卤低烟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WD电缆)

8.1

无卤性能试验

T

7.14.2GB/T17650.1GB/T17650.2

IEC 60684-22011

8.2

低烟性能试验

T

7.14.3GB/T 17651.2

9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

9.1总则

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可为单芯或多芯电缆。

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应符合第1章〜第7章及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 且应符合本章规定的特殊要求。

热塑性护套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材料,并在型号中明确。

9.2导体

应符合5.1要求。

9.3绝缘

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热塑性材料,并挤包在导体上。

绝缘线芯应符合第8章要求。

9.4成缆

2芯及以上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9.5护套

护套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热塑性材料,并挤包在缆芯上。

非氟热塑性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10规定的标称厚度,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 85% —0.1 mm

含氟热塑性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11规定的标称厚度,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 O

9.6试验项目

成品电缆热冲击试验的温度见表12规定。

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按表13规定进行试验。

9.7使用导则

使用场合按电缆结构和额定电压选择,使用温度按电缆额定温度选择。

10非氟热塑性护套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护套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 V,60 V,90 V

125 V,150 V,300 V,600 V

0.051 25.0

0.61

0.76

11含氟热塑性护套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护套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 V,60 V,90 V,125 V,150 V,300 V,600 V

0.051-25.0

0.20

12热冲击试验的空气烘箱温度

材料

电缆额定温度 笆

烘箱温度 笆

阻燃聚乙烯(FRPE)或 高密度聚乙烯(HDPE)

8090

100 + 2

热塑性弹性体(TPE)

90105

150 + 2

60708090

120 + 2

105

135 + 2

所有其他材料

125

158 + 2

150

180+2

200

232+2

250

280+2

13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检查

1.1

结构检查

T,S

5章、第6

1.2

绝缘厚度测量

T,S

附录 C C.3GB/T 2951.11-2008

1.3

护套厚度测量

T,S

附录 C C.3GB/T 2951.112008

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2.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2.2

空气烘箱老化后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3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3.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3.2

空气烘箱老化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3.3

耐油后拉力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附录CC.6

4

电气性能试验

4.1

导体电阻试验

T,S

GB/T 3048.42007

4.2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T,S

GB/T 3048.82007

4.3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T

7.8GB/T 3048.52007

13 (续)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4.4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9

4.5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10

5

高温性能试验

5.1

热冲击试验

T

7.3GB/T 2951.312008

——绝缘

——护套

5.2

高温压力试验

T

7.4、附录CC.8

——绝缘

——护套

6

低温卷绕试验

T

7.6GB/T 2951.142008 8.1

——绝缘

——护套

7

柔软性试验

T

附录CC.7

8

燃烧试验

8.1

垂直燃烧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GB/T 12666.12008

8.2

水平燃烧试验

T

GB/T 12666.22008

9

无卤低烟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WD电缆)

9.1

无卤性能试验

T

7.14.2GB/T 17650.1GB/T 17650.2

IEC 60684-22011

9.2

低烟性能试验

T

7.14∙3GB∕T 17651.2

10热固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

10.1总则

热固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应符合第1章〜第7章及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 且应符合本章规定的特殊要求。

热固性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材料,并在型号中明确。

10.2导体

应符合5.1要求。

10.3绝缘

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热固性材料,并挤包在导体上。

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14规定的标称厚度。

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 O

14热固性绝缘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 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0.051

0.15

0.30

0.30

0.76

0.08

0.15

0.30

0.30

0.76

0.13

0.15

0.30

0.30

0.76

0.21

0.15

0.30

0.30

0.76

0.32

0.15

0.30

0.30

0.76

0.40

0.15

0.30

0.30

0.76

0.50

0.15

0.30

0.30

0.76

0.52

0.15

0.30

0.30

0.76

0.75

0.15

0.38

0.38

0.76

0.82

0.15

0.38

0.38

0.76

1.00

0.15

0.38

0.38

0.76

1.31

0.15

0.38

0.38

0.76

1.50

0.15

0.38

0.38

0.76

2.08

0.15

0.51

0.51

0.76

2.50

0.15

0.51

0.51

0.76

3.31

0.15

0.51

0.51

0.76

4.00

0.15

0.76

0.76

0.76

5.26

0.15

0.76

0.76

0.76

6.0

0.76

1.14

8.37

0.76

1.14

10.0

1.14

1.52

13.3

1.14

1.52

16.0

1.14

1.52

21.2

1.14

1.52

25.0

1.14

1.52

10.4编织层

如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允许硅橡胶绝缘电缆使用经涂敷处理的玻璃丝编织层。

10.5试验项目

绝缘应能耐受表15规定的浸水工频电压试验1 mm不击穿。

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6的规定值。

热固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按表17规定进行试验。

15浸水工频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

V

试验电压

V

30

500

60,90

1 000

125,150

1 500

300,600

2 000

16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室温绝缘电阻

MΩkm

额定电压

30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0.051

1.24

1.93

1.93

3.09

0.08

1.06

1.68

1.68

2.79

0.13

0.88

1.44

1.44

2.48

0.21

0.73

1.23

1.23

2.18

0.32

0.61

1.06

1.06

1.94

0.40

0.56

0.97

0.97

1.82

0.50

0.51

0.89

0.89

1.70

0.52

0.50

0.88

0.88

1.68

0.75

0.43

0.92

0.92

1.49

0.82

0.41

0.89

0.89

1.45

1.00

0.38

0.82

0.82

1.36

1.31

0.33

0.74

0.74

1.24

1.50

0.31

0.70

0.70

1.18

2.08

0.27

0.77

0.77

1.05

2.50

0.25

0.72

0.72

0.98

3.31

0.22

0.64

0.64

0.88

4.00

0.20

0.82

0.82

0.82

5.26

0.17

0.74

0.74

0.74

6.0

0.70

0.96

8.37

0.61

0.84

10.0

0.79

0.98

13.3

0.70

0.88

16 (续)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室温绝缘电阻

MΩ km

额定电压

30 V

60 V,90 V,125 V,150 V

300 V

600 V

16.0

0.65

0.82

21.2

0.58

0.73

25.0

0.54

0.68

17热固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检查

1.1

结构检查

T,S

5章、第6

1.2

绝缘厚度测量

T,S

附录 C C.3GB/T 2951.112008

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2.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2.2

空气烘箱老化后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2.3

耐油后拉力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NY电缆)

T

附录CC.6

3

电气性能试验

3.1

导体电阻试验

T,S

GB/T 3048.42007

3.2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T,S

GB/T 3048.82007

3.3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T

7.8GB/T 3048.52007

3.4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9

3.5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10

4

高温性能试验

4.1

高温压力试验(仅XLPOWDZXL材料)

T

附录CC.8

4.2

热延伸试验

T

7.5GB/T 2951.212008

5

低温卷绕试验

T

7.6GB/T 2951.142008

6

柔软性试验

T

附录CC.7

7

燃烧试验

7.1

垂直燃烧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GB/T 12666.12008

7.2

水平燃烧试验

T

GB/T 12666.22008

8

无卤低烟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WD电缆)

8.1

无卤性能试验

T

7.14.2GB/T17650.1GB/T17650.2

IEC 60684-22011

8.2

低烟性能试验

T

7.14.3GB/T 17651.2

10.6使用导则

使用场合按电缆结构和额定电压选择,使用温度按电缆额定温度选择。

11热固性绝缘热固性护套挤包电缆 111总则

热固性绝缘热固性护套挤包电缆应符合第1章〜第7章及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 且应符合本章规定的特殊要求。

热固性绝缘热固性护套挤包电缆可为单芯或多芯电缆。

热固性护套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材料,并在型号中明确。

11.2导体

应符合5.1要求。

11.3绝缘

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热固性材料,并挤包在导体上O 绝缘线芯应符合第10章要求。

11.4成缆

2芯及以上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11.5护套

护套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热固性材料,并挤包在缆芯上。

热固性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18规定的标称厚度,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0.1 mm0

18热固性护套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护套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 V,60 V,90 V

125 V,150 V,300 V,600 V

0.05125.0

0.61

0.76

11.6试验项目

热固性绝缘热固性护套挤包电缆按表19规定进行试验。

19热固性绝缘热固性护套挤包电缆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检查

1.1

结构检查

T,S

5章、第6

1.2

绝缘厚度测量

T,S

附录 C C.3GB/T 2951.112008

1.3

护套厚度测量

T,S

附录 C C.4GB/T 2951.112008

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2.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2.2

空气烘箱老化后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3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3.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3.2

空气烘箱老化后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3.3

耐油后拉力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NY电缆)

T

附录CC.6

4

电气性能试验

4.1

导体电阻试验

T,S

GB/T 3048.42007

4.2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T,S

GB/T 3048.82007

4.3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T

7.8GB/T 3048.52007

4.4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9

4.5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10

5

高温性能试验

5.1

高温压力试验(仅XLPOWDZXL材料):

——绝缘

——护套

T

7.4、附录CC.8

5.2

热延伸试验:

——绝缘

——护套

T

7.5GB/T2951.212008

6

低温卷绕试验:

——绝缘

——护套

T

7.6GB/T2951.142008

7

柔软性试验

T

附录CC.7

8

燃烧试验

8.1

垂直燃烧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GB/T 12666.12008

8.2

水平燃烧试验

T

GB/T 12666.22008

9

无卤低烟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WD电缆)

9.1

无卤性能试验

T

7.14.2GB/T17650.1

GB/T 17650.2 JEC 60684-22011

9.2

低烟性能试验

T

7.14.3GB/T 17651.2

11.7使用导则

使用场合按电缆结构和额定电压选择,使用温度按电缆额定温度选择。

12非挤包绝缘高温电缆

12.1总则

额定温度450 °C、交流额定电压300 V600 V的云母带或云母复合物带绕包绝缘玻璃丝编织等 非挤包绝缘电缆,均应符合第1章〜第7章及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且应符合本章规定 的特殊要求。

非挤包绝缘高温电缆可为单芯或多芯电缆。

云母带或云母复合物带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材料,并在型号中明确。

12.2导体

导体材料应采用GB/T 110192009规定的27级镀镣铜线。导体标称截面积范围为0.32 mm2~ 13.3 mm2 O

12.3绝缘

绝缘应采用云母带或云母复合物带绕包在导体上,云母带可单层或多层绕包,绕包方式应由供需双 方协商确定。

多层绕包时,云母带应具有相同的标称厚度和绕包搭盖率。绝缘层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20规定的 标称厚度。

绝缘层平均厚度的试验方法:将云母带小心地退绕下来,长度至少100 mm,任取一层云母带,使用 GB/T 2951.1120089.1.4a)列项规定的指针式测厚仪沿铺平的试件纵向间离20 mm测量三点,取 三点的平均值作为云母带厚度。单层云母带搭盖率不小于50%时,单层云母带绕包厚度为云母带厚度 乘以2;单层云母带搭盖率小于50%时,云母带厚度即为单层云母带绕包厚度。绝缘层平均厚度为单层 云母带绕包厚度乘以云母带层数。

12.4成缆

2芯及以上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12.5编织层

电缆应具有玻璃丝编织层并经涂敷处理以防止织物磨损。

玻璃丝编织层加涂敷层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20规定的标称厚度。

编织层平均厚度的测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电缆平均外径和绝缘层平均外径,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 方向上分别测量,结果取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接触压力。电缆平均外径和绝缘层 平均外径的差值除以2为编织层平均厚度。

20绝缘层和编织层的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层标称厚度

mm

编织层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0 V

600 V

300 V

600 V

0.32 3.31

0.38

0.63

0.18

0.18

4.00 13.3

0.51

0.76

0.38

0.38

12.6试验项目

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 MΩ km

电缆450 C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Ω0

非挤包绝缘高温电缆按表21规定进行试验。

21非挤包绝缘高温电缆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检查

1.1

结构检查

T,S

5章、第6

1.2

绝缘层厚度测量

T,S

12.3

1.3

编织层厚度测量

T,S

12.5

2

电气性能试验

2.1

导体电阻试验

T,S

GB/T 3048.42007

2.2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T,S

附录CC.9

2.3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10

2.4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T,S

7.8GB/T 3048.52007

2.5

450 C时绝缘电阻试验

T

附录 C C.11GB/T 3048.52007

3

低温卷绕试验

T

7.6GB/T 2951.142008

4

柔软性试验

T

附录CC.7

5

燃烧试验

5.1

垂直燃烧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GB/T 12666.12008

5.2

水平燃烧试验

T

GB/T 12666.22008

12.7使用导则

使用场合按电缆结构和额定电压选择,使用温度按电缆额定温度选择。

13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

13.1总则

交流额定电压300 V600 V的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应符合第1章〜第7章及附录A、 附录B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且应符合本章规定的特殊要求。

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的芯数应最少2芯,但不应超过28芯。

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绝缘材料,并应在型号中明确。

13.2导体

应符合5.1要求。导体标称截面积范围为0.051 mm2~5.26 mm2 O

13.3绝缘

绝缘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FRPEʌXLPOPVC,并挤包在导体上。

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22规定的标称厚度,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 O

绝缘线芯之间的隔离筋宽度应不超过13 mm(见图3)。

绝缘线芯应能分离成包含一芯或多芯的部分。

说明:

隔离筋宽度

3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隔离筋示意图

22 FRPEAXLPOPVC绝缘的标称厚度

绝缘材料种类

绝缘标称厚度

mm

额定电压

300 V

600 V

FRPE

0.38

XLPO

0.38

PVC

0.76

13.4试验项目

隔离筋宽度试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室温绝缘电阻试验和燃烧试验应将电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检 查。其余试验项目可将绝缘线芯从电缆上分离下来检查,三芯以上的电缆任检三芯。

对分离后单根绝缘线芯的拉力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应采用整根电缆进行检验。

采用整根电缆进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导体并联接高压极,水接地,绝缘应能耐受表23规定的浸水 工频电压试验1 min不击穿。

采用整根电缆进行室温绝缘电阻试验,导体并联接测试极,水接高压极,室温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 24的规定值。

绝缘热冲击试验的温度见表25规定。

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按表26规定进行试验。

23浸水工频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

V

试验电压

V

300 600

2 000

24扁平带状电缆的室温绝缘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室温绝缘电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Q 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电压

300 V

600 V

0.051

1.93

3.09

0.08

1.68

2.79

0.13

1.44

2.48

0.21

1.23

2.18

0.32

1.06

1.94

0.40

0.97

1.82

0.50

0.89

1.70

0.52

0.88

1.68

0.75

0.92

1.49

0.82

0.89

1.45

1.00

0.82

1.36

1.31

0.74

1.24

1.50

0.70

1.18

2.08

0.77

1.05

2.50

0.72

0.98

3.31

0.64

0.88

4.00

0.82

0.82

5.26

0.74

0.74

25热冲击试验的空气烘箱温度

材料

电缆额定温度 笆

烘箱温度 笆

FRPE

90

100 + 2

PVC

6080

120 + 2

105

135 + 2

26挤包绝缘无护套扁平带状电缆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检查

1.1

结构检查

τ,s

5章、第6

1.2

绝缘厚度测量

τ,s

附录 C C.3GB∕T 2951.112008

26 (续)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1.3

隔离筋宽度测量

T,S

13.3

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2.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S

GB/T 2951.112008

2.2

空气烘箱老化拉力试验

T

附录 C C.5GB/T 2951.122008

2.3

耐油后拉力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NY电缆)

T

附录CC.6

3

电气性能试验

3.1

导体电阻试验

T,S

GB/T 3048.42007

3.2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

T,S

GB/T 3048.82007

3.3

室温绝缘电阻试验

T

7.8GB/T 3048.52007

3.4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9

3.5

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T

附录CC.10

4

高温性能试验

4.1

热冲击试验

T

7.3GB/T 2951.312008

4.2

高温压力试验

T

7.4、附录CC.8

4.3

热延伸试验(仅XLPO材料)

7.5GB/T 2951.212008

5

低温卷绕试验

T

7.6GB/T 2951.142008

6

柔软性试验

T

附录CC.7

7

燃烧试验

7.1

垂直燃烧试验(特殊性能代号含Z电缆)

T

GB/T 12666.12008

7.2

水平燃烧试验

T

GB/T 12666.22008

13.5使用导则

使用场合按电缆结构和额定电压选择,使用温度按电缆额定温度选择。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用导体

除非特别规定,导体应由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圆铜线组成,可为实心导体或绞合导体。

当接触铜导体的绝缘经测试会腐蚀未经保护的铜,且未使用保护性的隔离层时,实心导体和绞合导 体的每根单线应涂覆合适的金属镀层。

绞合导体上的镀层仅为防止绝缘层粘附在铜导体上而不是防腐蚀所必需的情况下,允许仅在最外 层金属丝上涂覆镀层。

A.2材料

实心或绞合导体的使用温度不应超岀表A.14栏所示的导体允许温度上限,实心导体和绞合导 体中的单线适用标准见表A.1

A.1导体用金属

导体用金属

代号

适用标准

允许温度上限 笆

铜,无镀层

T

GB/T 39532009

105

铜,镀锡

TX

GB/T 49102009

150

铜,镀银

TY

JB/T 31352011

200

铜,镀镣(27级以下)

TN

GB/T 110192009

250

铜,镀镣(27级)

TN(27)

GB/T 110192009

450

注:对于本表未涉及的其他金属,其适用的标准由制造方与买方商定。

导体的尺寸用标称截面积表示,单位为mm20实心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A.2的规定,绞合导 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A.3的规定。

按照GB/T 3048.4-2007测试导体直流电阻

A.2实心导体的直流电阻

标称截面积 mm2

20 'C导体最大电阻

Ω∕km

不镀金属

镀金属

0.051

347

361

0.08

218

227

0.13

138

143

0.21

85.9

89.3

0.32

54.3

56.4

0.40

44.0

45.7

0.52

33.9

35.2

0.75

24.5

24.8

0.82

21.4

22.2

1.00

18.1

18.2

1.31

13.5

14.0

1.50

12.1

12.2

2.08

8.45

8.78

2.50

7.41

7.56

3.31

5.31

5.53

4.00

4.61

4.70

5.26

3.34

3.48

6.00

3.08

3.11

A.3绞合导体的直流电阻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中单线最大直径

mm

20 'C导体最大电阻

Ω∕km

不镀金属

镀锡铜

镀银铜

镀镣铜’

0.051

0.13

354

381

338

0.08

0.13

223

239

216

0.13

0.16

140

150

133

0.21

0.16

87.6

94.2

82.1

0.32

0.16

55.4

59.4

53.9

75.9

0.40

0.16

44.9

46.6

43.1

60.7

0.52

0.21

34.6

37.4

33.2

46.7

0.75

0.21

26.0

26.7

23.0

32.4

A.3 (续)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中单线最大直径

mm

20 C导体最大电阻

Ω∕km

不镀金属

镀锡铜

镀银铜

镀镣铜’

0.82

0.21

21.8

23.5

21.0

29.6

1.00

0.21

19.5

20.0

17.2

24.3

1.31

0.21

13.7

14.7

13.2

18.5

1.50

0.26

13.3

13.7

11.5

16.2

2.08

0.26

8.62

9.25

8.29

11.7

2.50

0.26

7.98

8.21

6.90

9.71

3.31

0.26

5.43

5.75

5.21

7.34

4.00

0.31

4.95

5.09

4.31

6.07

5.26

0.31

3.41

3.62

3.28

4.62

6.00

0.31

3.30

3.39

2.87

4.05

8.37

0.41

2.14

2.23

2.06

2.90

10.0

0.41

1.91

1.95

1.72

2.43

13.3

0.41

1.35

1.41

1.30

1.83

16.0

0.41

1.21

1.24

1.08

21.2

0.41

0.848

0.882

0.813

25.0

0.41

0.780

0.795

0.690

本列20 °C导体最大电阻仅适用27级镀镣铜线,27级以下镀镣铜线电阻率应符合GB/T 11019-2009中表4 规定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用绝缘和护套材料

除非特别说明,取自交货状态成品电缆的绝缘印护套应符合原始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老化后抗 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保留率要求。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用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的代号见表B.l0

B.1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代号

材料(型号中字母)

额定温度 笆

绝缘

护套

备注

PVC

60

PVC/I-60

PVC/S-60

绝缘见表B.2

护套见表B.14

80

PVC/I-80

PVC/S-80

105

PVC/I-105

PVC/S-105

HDPE

80

HDPE/I-80

绝缘见表B.3

FRPE

90

FRPE/I-90

FRPE/S-90

绝缘见表B.3

护套见表B.15

XLPO

105

XLPO/I-105

XLPO/S-105

绝缘见表B.4

护套见表B.16

125

XLPO/I-125

150

XLPO/I-150

WDZ

70

WDZ/I-70

WDZ/S-70

绝缘见表B.5

护套见表B.17

90

WDZ/I-90

WDZ/S-90

WDZXL

105

WDZXL/I-105

WDZXL/S-105

绝缘见表B.6

护套见表B.18

125

WDZXL/I-125

150

WDZXL/I-150

PTFE

250

PTFE/I-250

绝缘见表B.7

ETFE

150

ETFE/I-150

绝缘见表B.8

200

ETFE/I-200

FEP

150

FEP/I-150

绝缘见表B.9

200

FEP/I-200

PFA

200

PFΛ∕I-200

绝缘见表B.10

250

PFΛ∕I-250

B.1 (续)

材料(型号中字母)

额定温度 笆

绝缘

护套

备注

THV

80

THV/S-80

护套见表B.19

TPE

90

TPE/I-90

TPE/S-90

绝缘见表B.11

护套见表B.20

105

TPE/I-105

TPE/S-105

SR

150

SR/I-150

绝缘见表B.12

200

SR/I-200

SRPVC

60

SRPVC/I-60

绝缘见表B.13

80

SRPVC/I-80

105

SRPVC/I-105

MICA

450

MICΛ∕I-450

B3绝缘材料机械物理性能

除非特别说明,取自交货状态电缆的原始绝缘试样及其空气烘箱老化后试样,应按照GB/T 2951.11-20089.1进行拉力试验,原始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中间值及其老化后性能应符合表B2〜表B.13 的相应要求。进行绝缘试样的拉力试验时,除ETFEFRPEHDPESRPVC材料的拉伸速度为 (50 + 5)mm∕min外,其余材料的拉伸速度为(250 + 50)mm∕minO

绝缘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见表B.2〜表B.13

B.2聚氯乙烯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PVC/I-60

PVC/I-80

PVC/I-10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0.0

10.0

10.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00

100

1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00 + 2

113 + 2

135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0

70

70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65

65

65

B3聚乙烯和阻燃聚乙烯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HDPE/I-80

FRPE/I-9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6.5

9.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300

11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00 + 2

121 + 2

——处理时间

h

2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8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50

B.4交联聚烯炷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XLPO/I-105

XLPO/I-125

XLPO/I-15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3.5

13.5

13.5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300

300

3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35 + 2

158 + 2

180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5

80

80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0

80

80

B.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姪绝缘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WDZ/I-70

WDZ/I-90

1

1.1

1.2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N∕mm2

%

9.0

150

9.0

150

2

2.1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老化条件

--温度

100 + 2

121 + 2

B.5 (续)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WDZ/I-7O

WDZ/I-9O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O

7O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65

65

B.6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姪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WDXL/I-1O5

WDXL/I-125

WDXL/I-15O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O.O

1O.O

1O.O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5O

15O

15O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35 + 2

158 + 2

18O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7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O

7O

7O

B.7聚四氟乙烯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PTFE/I-25O

1

1.1

1.2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N∕mm2

%

27.5

17O

2

2.1

2.2

2.3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老化条件

--温度

——处理时间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h % %

26O + 2

6OX24

85

85

B8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ETFE/1-150

ETFE/I-20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34.0

13.5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00

2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80 + 2

232 + 2

——处理时间

h

7×24

7×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5

80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85

B.9聚全氟乙丙烯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FEP/I-150

FEP/I-20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7.0

17.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200

2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232 + 2

232 + 2

——处理时间

h

4×24

7×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B.10可熔融聚四氟乙烯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PFΛ∕I-200

PFΛ∕I-25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7.0

17.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200

2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260 + 2

287 + 2

——处理时间

h

4×24

7×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5

8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5

85

B.11热塑性弹性体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TPE/I-9O

TPE/I-1O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5.5

5.5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2OO

2OO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21±2

135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B.12硅橡胶绝缘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SR/I-15O

SR/I-2OO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3.4

3.4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OO

1OO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58 + 2

21O + 2

——处理时间

h

6OX24

6OX24

2.2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3.4

3.4

2.3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5O

5O

B.13半硬聚氯乙烯绝缘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绝缘代号

SRPVC/I-6O

SRPVC/I-8O

SRPVC/I-1O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2O.5

2O.5

2O.5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OO

1OO

1OO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OO + 2

113 + 2

135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O

7O

7O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O

7O

7O

B.4护套材料机械物理性能

除非特别说明,交货状态护套试样和空气烘箱老化后护套试样,应按照GB/T 2951.11-20089.2 进行拉力试验,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中间值及其老化后保留率应符合表B.14〜表B.20的相应要 求。进行护套试样的拉力试验时,除FRPE材料的拉伸速度为(505mm∕mιn外,其余材料的拉伸速 度为(250 50mm∕min°

护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见表B.14〜表B.20

B.14聚氯乙烯护套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PVC/S-60

PVC/S80

PVC/S-10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0.0

10.0

10.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00

100

1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002

1132

135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0

70

70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65

65

65

B.15阻燃聚乙烯护套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FRPE/S-9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9.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1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212

——处理时间

h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50

B.16交联聚烯炷护套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XLPO/S-10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3.5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3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35 + 2

——处理时间

h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0

B.17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姪护套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WDZ/S-70

WDZ/S-9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9.0

9.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50

15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00 + 2

121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0

70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65

65

B.18无卤低烟交联聚烯姪护套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WDZXL/S-10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9.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5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35 + 2

——处理时间

h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0

B.19柔软氟塑料护套混合物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THVS-80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22.0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35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13±2

——处理时间

h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80

B.20热塑性弹性体混合物护套试验要求

序号

试样状态

单位

护套代号

TPE/S-90

TPE/S-105

1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1.1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8.5

8.5

1.2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200

20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性能

2.1

老化条件

--温度

121±2

135 + 2

——处理时间

h

7X24

7X24

2.2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2.3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75

B.5特殊材料老化条件

标准使用各方可探讨使用特殊材料的可能性。无特别要求情况下,电缆额定温度相应的老化时间 和老化温度可参考表B.21进行。

B.21绝缘和护套的老化条件

额定温度 笆

空气烘箱老化条件

老化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化处理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

60

100 + 2

7X24

80

113 + 2

7X24

90

121 + 2

7X24

105

135 + 2

7X24

125

158 + 2

7X24

150

180 + 2

7X24

180

213 + 2

7X2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试验方法

适用的试验应由不同种类电缆的对应章条规定。

C.1.2试验类型

试验分为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两种。

C.1.3取样

除非另有规定,对于多芯电缆,所取试样应不超过三芯(若分色,取不同颜色)进行试验。

C.1.4预处理

全部试验应在绝缘、护套挤岀或绕包后存放至少16 h才能进行。

C.1.5试验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C. 1.6试验电压

工频试验电压的要求、产生和测量应符合GB/T 3048.8-2007规定。

C.2标志的耐擦性检查

应用浸过水的一团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地擦拭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标志、绝缘线芯颜色或数字 标志,共擦10次,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C.3绝缘厚度测量

C.3.1试验步骤

绝缘厚度按GB/T 2951.1120088.1规定测量,应在距离电缆端头至少1 m处切取一段电缆 试样。

三芯及以下电缆,每芯均应检查。三芯以上电缆,如果线芯规格相同,任检三芯,检查是否符合要 求;如果线芯规格不同,选取包含不同规格的三芯,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若取岀导体有困难,可放在拉力机上抽取,或将绝缘线芯试样的中心部分拉伸至绝缘变得松弛,亦 可采用其他方法,但不应对绝缘产生损伤。

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三位(以mm表示),第三位为估计数。

C.3.2试验结果评定

每一根绝缘线芯取一段绝缘试样,测得6个数值的平均值(以mm表示,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作 为绝缘厚度的平均值。

计算时,按如下规则进行修约,不应连续修约:

——修约前,如果第3位小数为01234,则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保持不变(舍去);

——修约前,如果第3位小数为56789,则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加上1(进一)。

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按上述规则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作为绝缘的最薄处厚度。

本试验可以与任何其他厚度测量一起进行,例如5.2规定的试验项目。

C.4护套厚度测量

C.4.1试验步骤

护套厚度按GB/T 2951.1120088.2规定测量。

应在距离电缆端头至少1m处切取一段电缆试样。

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三位(以mm表示),第三位为估计数。

C.4.2试验结果评定

测得的全部数值的平均值(以mm表示,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作为护套厚度的平均值O 计算时,应按C.3.2规定进行修约。不应连续修约。

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按C.3.2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作为护套的最薄处厚度。 本试验可与其他的厚度测量一起进行。

C.5空气烘箱老化试验

C.5.1 一般要求

老化应在环境空气组分和压力的大气中进行。

组分明显不同的材料不应同时在同一个烘箱中进行试验。

样品老化处理前应进行计算截面积所需的测量。

拉伸标记线应在烘箱老化处理后施加。

C.5.2试验设备

强迫通风烘箱,在规定的老化温度下,烘箱内全部空气更换次数每小时应不少于100次,也不应多 于200次。

C.5.3试验步骤

GB/T 2951.112008中第9章规定准备的试件应垂直悬挂在烘箱的中部,每一试件与其他任 何试件之间的间距应至少为20 mm

试件在烘箱中的温度和时间按附录B规定。

老化处理结束后,应从烘箱中取岀试件,并在环境温度下放置至少16 h,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然后 按GB/T 2951.1120089.1.7规定对绝缘和护套进行拉力试验拉伸速度按附录B规定。

C.6耐油老化试验

C.6.1 一般要求

特殊性能代号含NY的无护套电缆的绝缘、护套电缆的护套应进行耐油老化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用油应为ISO 1817规定的IRM 902号油。

组分明显不同的材料不应同时在同一个油浴中进行试验。

样品老化处理前应进行计算截面积所需的测量。

拉伸标记线应在耐油老化处理后施加。

C.6.2试验步骤

试件应浸入预热到规定试验温度的油浴中,并在此温度下保持规定时间。

尽量使试样不接触容器内壁,也不要彼此接触。管状试样内壁不应进油,哑铃试片应全部浸入 油中。

试验温度和时间应按有关各类电缆对应章条规定。如没有规定,则按表C.1规定执行。

C.1耐油老化要求

项目

单位

耐油温度等级

60 'C

60 'C

80 'C

绝缘和护套材料

TPE

本标准中其余材料

试验温度

60 + 2

100 + 2

80 + 2

试验时间

h

7×24

4×24

60×24

抗张强度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50

65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最小中间值

%

75

50

65

老化处理结束后,从油浴中取岀试件,用滤纸轻轻吸掉任何多余的油,并应将试件悬挂在环境温度 的空气中至少16 h,但不超过24 h,除非另有规定。然后再用滤纸轻轻吸去任何多余的油。

GB/T 2951.11-20089.1.7对绝缘和护套进行拉力试验。拉伸速度按附录B规定。

C.7柔软性试验

C.7.1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取2件成品圆电缆试样或扁电缆的绝缘线芯,一件放入空气烘箱中处理,烘箱处理时间和烘箱 温度与绝缘烘箱老化的要求一致。经空气烘箱处理后,应将试样放在室温空气中冷却至少 16 h;另一件在室温空气中保持至少16 h

b) 选择试样直径2倍的试棒,如试棒直径小于5mm,则选择直径5 mm的试棒,试样应在试棒上 绕6个紧密相连的圈。卷绕过程中不应让试样发生轴向扭曲。外径大于16 mm的试样应围 绕直径等于试样直径2倍的试棒上,弯曲成U形并至少接触试棒180°

C)然后目视检查试样是否开裂。目视检查时不应使用放大镜。

C.7.2试验结果评定

两件试样均应不开裂。

C.8绝缘和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C.8.1 —般要求

热塑性材料(包括热塑性弹性体,但不包括额定温度125 °C及以上含氟聚合物)和热固性材料(仅 XLPOʌWDZXL)应进行高温压力试验。电缆的绝缘和护套应分别进行试验。

C.8.2取样和试样制备

对于每个被试绝缘应采用管状试样,用机械方法除去试样上的所有护层,截取3个长度为25 mm 50 mm的相邻试样。

对于可剥离的护套,试样应为3个直径为12 mm左右的圆形试片,或边长为12 mm左右的方形试 片。如果护套直径太小无法得到宽度大于或等于圆柱形压棒直径的扁试样,可以采用管状试样。在护 套管中插入一根既不松也不紧的实心金属杆,管状护套试样按相应规格的绝缘线芯进行试验。

C.8.3压力装置

压力装置如图C.1所示。也可使用实际上与图C.1所示装置相当的压力装置。装配圆柱形压棒、 机架和圆柱形重锤时,应使重力中心处于压棒下端;而且当压棒下端处于试样中心时,它不与设备的其 他部分接触。为防止摆动,可安装导向装置。

C.8.4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在室温下,用轻微压力的测厚仪按GB/T 2951.11-2008测量管状试样的外径犇犇和导体(或 者实心金属杆)的直径d;或测量试片样品的原始厚度T1,并用记号笔在试样测量处做一个 标记。

b) 试验时将压力装置和试样分开放在预热到规定温度的烘箱内预处理1h1h结束后,仍在烘 箱内,将试样标记处放在圆柱形压棒的下方恒温1 h,试验温度和负荷按表C.2规定。

C)恒温1h后,从烘箱中取岀压力装置,试样仍在压棒下面。在空气中冷却1h后,将试样从压杆 下面小心移岀,立即用试验开始时所用仪器测量管状试样的外径2,或测量试片样品的厚 度T2

C.8.5结果和计算

试样不应破裂。用式(C.1)或式(C.2)计算高温压力变形率,三个试件上测得的变形率中间值应不 大于50%

a) 管状试样:

TDg =!一2 ×100%       ..............................C.1

1

式中:

TDg--管状试样热变形率;

1 --试验前试样外径,单位为毫米(mm);

2 --试验后试样外『"单位为毫米(mm);

——导体或者隔离层或者实心金属杆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

b) 试片样品:

T—T,

TDP =2 ×100%       ..............................C.2

T1

式中:

TDP 试片试样热变形率;

TI  试验前试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2  试验后试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O

正面视图                b)侧面视图

说明:

1——夹板

2--定位螺栓;

3——托重螺栓;

7——水平支架

C. 1局温压力试验装置不葛图

C.2高温压力试验用负载和试验温度

材料

FRPEHDPE

PVCSRPVCTHVXLPO

及本表中未显示的材料

TPE

试验温度

100 °C

120 C

150 C

试 验 负 荷

绝 缘 额 定 电 压

30 V150 V

绝缘标称厚度<0.76 mm250 g

绝缘标称厚度≥0.76 mm400 g

300 V

绝缘标称厚度<0.76 mm250 g 绝缘标称厚度= 0.76 mm500 g 绝缘标称厚度〉0.76 mm1 600 g

600V

导体标称截面积<4.00 mm2 400 g

导体标称截面积4.00 mm2 ~8.37 mm2 500 g 导体标称截面积〉8.37 mm2 1 600 g

可分离护套

2 000 g

C.9室温工频电压试验

C.9.1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应对无护套电缆和扁平带状电缆线芯以及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进行室温工频电压试验,试验 按 GB/T 3048.82007 进行。

b) 对于每个需要进行试验的样品,应取2个试样,每个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1.5 m0其中1个试 样在未老化状态下进行室温工频电压试验,另1个试样应经过烘箱处理后进行室温工频电压 试验,烘箱处理时间和烘箱温度应与绝缘烘箱老化的要求一致,烘箱同老化试验用烘箱。烘箱 处理以后,应将老化试样放在室温中自然冷却至少16 h,然后对未老化和老化的试样同时进行 试验。

C)应将每个试样的中部在金属试棒上绕6个完整的紧密相连的圈,试棒直径应为试样外径的 3倍或5 mm,取两者中的较大者。每个由此形成的螺旋线的端头应松松地缠绕在一起或是用 带子固定在一起以防止退绕。对于非挤包绝缘电缆试样,绕在金属试棒上的部分应采用金属 箔绕包。

d)对于挤包绝缘样品,将绕好试样的金属试棒浸入水中,水和试样的导体分别作为电极。对于非 挤包绝缘样品,金属试棒和试样的导体分别作为电极。老化前样品施加表C.3规定的试验电 压,老化后样品施加表C.3规定试验电压的60%,升压速度不应超过500 V/s

C.3 室温工频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

V

试验电压

V

30

500

60,90

1 000

125,150,300(非挤包绝缘)

1 500

300(挤包绝缘),600

2 000

C.9.2试验结果评定

试样应保持规定的试验电压5 min不击穿。

C.10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C.10.1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应对无护套电缆和扁平带状电缆线芯以及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进行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 试验按 GB/T 3048.82007 进行。

b) 对于每个需要进行试验的样品,应取2个试样,每个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1.5 m。其中1个试 样在未老化状态下进行额定温度工频电压试验,另1个试样应经过烘箱处理后进行额定温度 工频电压试验,烘箱处理时间和烘箱温度应与绝缘烘箱老化的要求一致,烘箱同老化试验用烘 箱。烘箱处理以后,应将老化试样放在室温中自然冷却至少16 h,然后对未老化和老化的试样 同时进行试验。

C)对于额定温度90 °C以下的挤包绝缘试样,将未老化和老化后的试样浸入额定温度的水浴中保 持1 h,水和试样的导体分别作为电极。对于额定温度90 C及以上的挤包绝缘试样和非挤包 绝缘试样,将未老化和老化后的试样中部600 mm缠绕金属箔,然后放进额定温度的烘箱中保 持1h。金属箔和试样的导体分别作为电极。老化前后样品施加表C.3规定的试验电压,升压 速度不应超过500 Vs0

C.10.2试验结果评定

试样应保持规定的试验电压1 min不击穿。

C.1 1 450 °C绝缘电阻试验

C.11.1试验设备

管式电阻炉,炉膛长度不小于1 000 mm,试验期间炉膛温度应保持(4505C O

C.11.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应对额定温度450 C的云母带或云母复合物带绕包绝缘电缆进行450 C绝缘电阻试验,试验 按 GB/T 3048.5-2007 规定进行。

b) 对于每个需要进行试验的单芯电缆,应取2根长1.5 m电缆进行450 C绝缘电阻试验试样 一端剥去50 mm绝缘和护层,露岀导体,另一端保持绝缘和导体齐平。保持露岀的导体在同 一端,将两根试样以100 mm左右的节距扭绞在一起作为试样o

C)对于每个需要进行试验的多芯电缆,应取一段长1.5 m的缆芯进行450 C绝缘电阻试验每 根绝缘线芯的一端剥去50 mm绝缘露岀导体,保持露岀的导体在同一端,另一端保持绝缘和 导体齐平。

d)将试样穿过预热到450 C的管式电阻炉,使试样两端在炉外的长度大致相同。试样在450 C 的管式电阻炉内至少保持60 mn,单芯电缆的两根导体各作为一个电极,测试绝缘电阻。多 芯电缆应测试三芯绝缘电阻,分别将一根线芯导体与并联的其余线芯导体各作为一个电极。

C.11.3试验结果评定

试验结果应符合12.6要求。

参考文献

[1] GB/T 12706.1-2008 额定电压 IkV(Uln = 1.2kV)35kV(Uln = 40.5kV)挤包绝缘电力 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 = 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