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9.260.20

K 35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36.25→019

爆炸性环境

25部分:可燃性工艺流体与电气 系统之间的工艺密封要求

EXPlOSiVe atmospheres—Part 25 : ReqUirementS for PrOCeSS Sealing between flammable PrOCeSS fluids and electrical SyStemS

(IEC TS 60079-40 2015 ♦ Explosive atmospheres—Part 40: ReqUirementS for PrOCeSS SeaIing between flammable PrOCeSS fluids and electrical SyStemStMOD)

2019-12-31 发布


2020-07-01 实施

®家ɪk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 次

前言........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1通用要求 .............................*

7使用说明书 ...................... ................................................ ..…….

附衆A (资料性附荥)预处理和试验流程图         ...................

参考文献     ........................................................……•…………10

《爆炸性环境》分为若干部分:

.…'第J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1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第7部分 --第8部分 第9部分


设备通用要求;

由隔爆外売“d”保护的设备; 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由本质安全型V保护的设备: 由正压外売” p”保护的设备;

山液浸型”。”保护的设备; 由充砂型F”保护的设备* 由“n"型保护的设备; 由浇封型“m”保护的设备;

…第n部分:气体和蒸气物质特性分类试臆方法利数据;

12部分:可燃性粉尘物成特性试验方法;

,…第13部分:设备的修理、检修.修复和改造;

H部分:场所分类 爆炸性气体环境;

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汁、选壇利安装;

16部分:电气装置的检査与维护;

17部分:由正压房间“p"和人工通风“V”保护的设备;

18部分:本质安全电气系统;

一第19部分:现场总线本质安全概念(FlSCO):

…第2()部分;设备保护级别(EPL)Ga级的设备;

21部分:设备生产质量体系的应用;

22部分:光辐射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措施;

23部分:用于瓦斯和,'或煤尘环境的IEPL Ma级设备;

——,第24部分:由特殊型“s”保护的设备;

25部分:可燃性T.艺流体与电气系统之间的工艺密封要求;

26部分:静电危害 指南:

27部分:静电危害忒验;

本部分为《爆炸性环境》的第25毎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TS 60079 40:2015«爆炸性环境 第40部分:可燃性工.艺流 体与电气系统之间的工艺密封要求》。

本部分做r下列结构调燼:

-—调整了术语的顺序.

本部分与IEC TS 60079-10:201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弓I用文件,本部分做T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用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釆用国际标准的GB 3836.1代替IEC 60079-0;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KT 3836.5 IEC 60079-2o

使用说明书'1'増加r.艺密封材质•及其与不同匸艺流体物质的中容性说明.以便于选择和 使肌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中的部分号:

修改了范闱中关于可燃性薄雾和悬浮微粒的注井移至3.1作为注2

删除了 1.1中关于⅛⅛证防止工艺流体泄漏的防2

翩除了 4.3中关于其他规程的注2;

■1.7中増加了关于安全控制措施的注.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硏究所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 63602部队、军后勤技术装研究所、万华化学集团股份冇限公司、中国石化燃料油销W有限公司、国 家防爆电气产品质ft监>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化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程研究院、华荣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敖联合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刚、汪文广、陈均、王军、许胜利、吕隆壮、张汝鸿、肖安、王鹏飞、王亜德、 郑振晓、张庆强、季鹏、王巧立、杨文宇.

爆炸性环境

25部分:可燃性工艺流体与电气 系统之间的工艺密封要求

1范围

可燃性工艺流体和电气系统之间的工艺密封如果出现故障,1艺流体会直接进入现场布线系统. 《爆炸性环境》的本部分对可燃性「艺流体与电气系统之闾的工艺密封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对单一工艺密封设备、双垂匸艺密封设备以及附加二次工艺密封的评定、制造和试验 要求。

本部分的妻求不适用于GB/T 3836系列或其他标准中涉及的导管密封装咒、电缆引入装置及其他 布线密封方法。

本部分不涉及基本电气安全和防爆性能要求,但是可能也适用于这些设备*本部分不涉及泄漏Xt 环境造成的影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B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1—2010, IEC 60079-0,2007, MOD)

GB/T 3836.5 爆炸性环境 第5部分:由正压外売“p”保护的设备(GB/T 3836.5…2017, IEC 60079-2i2OO7.MOD)

3术语和定义

卜•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注:不同T∙Z密封元件的图示见图"

-泄庆孔 <透用时〉



现场布线系统



1设备工艺密封元件

3.1

工艺流体 PrOCeSS fluid

工艺过程r扣使用或工艺过程副产物的气体、液体、裁气及其混合物C

1在本部分范闱中,术语匚艺流体是指可燃的匸艺流体.更多借息参   3836. 1Gly-T 3836. ɪ 1

抓;B 3836.1

2 :可燃性液体在压力增大和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形成的可燃性薄雾和悬浮微粒也于本部分的范围,

3.2

现场布线(系统)premises Wiring (SyStem)

永久利临时安装的内部和外部布线.包括电源、照明、控制和信号电路连接■及其所冇关联硬件、配 件和接线装置,包括从匸作点或电源到出口的布线•或者包括从电源到未使用点的出口的布线.

注:这类布絞不包括至「.具、灯具.电动机、控制器、电动机控制中心及类似设备的布线.

3.3

工艺密封 P roeess Seal

电气系统与可燃性工艺流体之间的密闭措施,在该密闭失效肘会使工艺流体进入现场布线系统。

注:虽然整个密封系统在异常情况卜顼!■能会构成潜在释放源,但是本部分仪认河GHUT 3836.5定义的可霊密封 !京理.

3,4

一次工艺密封 Prhnary ProCeSS SeaI

正常运行条件下与工艺流体直接接触的工艺密封。

3.5

二次工艺密圭寸 SeCondary ProCeSS SeaI

仅在• -次工艺密封失效时才会与工艺流体接触的工艺密封a

3.6

单一工艺密封设备 SingIe PrOCeSS SealeqHiPment

沿任何单~的潜在泄漏通道.设置单个密封结构•防止密封失效导致工艺流体从设计的容器中流动 到现场布线系统中的设备α

注:符合本部分的単-*工艺密封设备,当按照生产商的技术规范使用时,故障概率可认为忽略不计

3.7

双重工艺密封设备 (IUal process Seal e<μιiPment

沿任何单…的潜在泄漏通道.设置…个--次工艺密封和一个或多个二次工艺密封,防止两个或多个 独立的工艺密封失效导致工艺流体从设计的容器中流动到现场布线系统中的设备。

3.8

动密封 process Seal With moving PartS

含有机械部件.在正常条件下.能够相对于密封的其他部分运动的工艺密封。

注:例如,在密封区域进行旋转运动或直絞运动的转轴和阀杆的密封C具有下列结构的工艺密封不视为是有活动 部件的「艺密封:

a) 在加洋时可能弯曲的较薄的膜片及其他結构件;

b) 振动结构、如音叉、科氏管及涡流传感器。

3.9

工艺连 接设备 ProCeSS ConneCtCd equipment

釆用工艺密封并设计与含有工艺流体的外部系统连接的电气设备』

3.10

未规定的工艺连接设备 UnSPeCified ProCeSS COnneCted equipment

未按照本部分评定、但是按照有关标准设计的特定类型设备。

3.11


附加二次工艺密封 add-on SeCondary ProCeSS Seal

未规定的1艺连接设备和现场布线系统之间安装的二次工艺密封(见图2) C

未规定的工艺连接役备


未规定的设径貝 有•次工艺密且


附如二次工艺密封


现场布綫系统


2附加二次工艺密封示例

3.12

限定最大工艺压力的电气连接设备 equipment WiIh IimitCd PreSSUre at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llS

最大额定工艺压力为1.5 kPa或配备有排水孔、泄压孔或其他结构,在•次工艺密封失效时能够防 止现场布线连接圧力超过1.5 kPa的工艺连接设备。

3.13

悬浮微粒acrsol

悬浮在空气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颗粒.

4通用要求

4.1基本要求

制造商的T.艺密封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工艺温度范围(工艺密封温度可能与设备ɪ艺温度围不同);

b 工作压力范围;

C)接触工艺流体的结构材料,

S木部分假定安装程序:遵实践标准,且T.艺密封设的选軌安装及操作符合有*标淮'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燃性「艺流体不应释放到环境中.

4.2单一工艺密封设备

单一工艺密封设备应承受5.2规定的预处理和试验.单一I.艺密封设备不应依靠弹簧管或动密封 作为一次匸艺密封*

4.3双重工艺密封设备

双重工艺密封设备应按照5.3的要求进行试验。

在一次和二次工艺密封之间有通风或正压空间的双再I艺密封设备.&符合GBuT 3836.5有关通 风和正压装置的要求.

注:W于含冇一次工Z密封失效报警的双fli T Z密封设备.不考虑双JK T.M一次T. Z密封和二次工艺密 封的长期退化.

4.4限定最大工艺压力的电气连接设备

工艺最大额定压力 1.5 kPa的设备认为符合本部分的要求,不需要执行本部分规定的预处理和 试验要求*

額定压力大于1.5 kPa,配备有排水孔、泄IE孔或其他结构的设备,在-次艺密封失效时能够防止 现场布絞连接部位压力超过1.5 kPa.应按照5.4的要求进行评定S

4.5通风或正压设备

如果T艺连接设备釆用符合(;BUT 3836.5要求或类似技术的连续流动型通风外壳或有W旅容器 的Jl-压设备.能够防止容器泄漏在外売内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则不需要进行本部分规定的预处理和试 验.视为符合本部分的要求.

注:该项要求不意眛着适用于GlVT 3836.17规定的通风或止压坊间.

4.6 附加二次工艺密封

附加二次工艺密封应进行5.3.5规定的二次工艺密封泄漏试验,并按照第6d)项的规定进行 标志。

4.7泄漏报警

Sf在一次「艺密封和二次工艺密封之间设置泄H i孔或排水孔.或者•用¾子传感器或其他合适的方 式,实现泄漏报警。报警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

---------声音报警:

——可见的破裂或泄漏;

——电子探测:

故障显示*

注:需要时.町采JRffiJF*源、发出开启或停止信号等安全控制措施。

5型式验证和试验 5.1试验样品

在进行预处理和试脸之前,应冃视检査样品.确保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根据样品是否作为单一 T. 之密封设备或双重工艺密封设备,对单个代表性样品进行5.25.3的试验。在何•个要求对工艺密封或 工艺密封件施加压力的试验申.应采用合适的流体。除非另有说明,本部分中要求的所有试验应在 (20±5)TS度条件下和(;B 3836.1规定的标准大气压力条件下进行,

m处理和试验流程图参见附ʌ

5.2单一工艺密封设备

5.2.1预处理顺序

试骚样品应按下列顺序进行预处理:

a) 温度循环,

b) 压力循环.

在完成规定的预处理之后,试验样品应进行5.2.45.2.5的规定泄漏和爆裂JK力试验_

5.2.2温度循环

釆用除跛璃和陶瓷之外的非金届部件进行1艺密封的设备,E艺密封的代表性样品应按下列要求 进行温度循环预处理*

1一般情况下.把含有受试工艺密幷的设备或设务部件放置在环境试凝箱内。该试验工.艺密封不施⅛⅛Φ⅛或 热梯度•

a) 持续时间或循环次数:至少2周或150次循环(先达到者)。

b) 最高温度(T,,,1,xi生产滴规定的工艺密封最高额定温度增加拘K-15 Ke

C)最低温度TBlin):生产商规定的工艺積封最低额定温度降低5 K~10 Ke

d)热稳定:温度变化率不超过2 K/h时.认为达到最终温度.

(E正常运行条件下.如果工艺密封的温度维持在最大波动不超过10 K.则可以不进行温度循环.

3是温度循环预处理的示意图*

3温度循环预处理示意图

作为上述预姓理的替代方法.生产商也可提供证据.证明匸艺密封能够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2 ⅛α生产商的温度預处理或评定的准确性不是本部分的要求.

5.2.3压力循环

&对r艺密封进行压力预处理,「-艺密封的代表性样品应按下列要求循环增JE、减压* a ) 循环次数>100 00().

b)最大压力3腿,):生产商规定的最大额定工作压力.

C)最小压力3  生产商规定的最小额定T作压力(其空应用).

d)保压时间*

1) 10 OOo次循环;最大压力至少保持1 min,最小压力至少保持Imin

2) 斓余90 (Soo次«环:报大压力至少保持5 s,Λ小圧力至少保持5 s„

3) 对于额定非点空应用的设备,最小压力保持时间可减少到1 E

正压循环和负压循环可分开独立完成。如果真空压力范闱小于设备总工作压力范围的5% ,Γ. 之密封不需要进行真空压力预处理*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如果施加到I艺密封上的压力维持在最大波动不超过34.5 kPa,则可以不进行 压力预处理*

作为上述预处理的替代方法,生产商可提供证据证明工艺密封能够承受可预见的国力波动.

验证生产商的遂力波动的准确性木塁本部分的要求.

5.2.4泄漏试验

匸艺密封应承受表1中过坂试验至少1 min.无可见泄漏“

1泄漏试验压力

最大工作•力

最小泄漏试验压力

P e-=⅛s % 14 Mp

2X/M

1 !              .沁 MP!

I.75×∕i^x÷3,5 MPa

70 MPg »5

L3 X A(B.^⅛ ÷35 MPa

5.2.5爆裂压力试验

T.艺密封应承受表2中过建试验至少1 min.不出现破裂.

2爆裂试验压力

最大I作压力

最小爆裂试验压力

P"' 1 1 MI,a

14 MPa<∕>,iift<≤70 MPa

3 X E

2,5 XPjWU+ ? MPfi

M MPYi

2 急,"12 UPa

5.3双重工艺密封设备

按照5.2.4对一次工艺密封进行泄漏试验。

按照5.2.5对一次工艺密封进行爆裂茶力试验。

5.3.3泄压压力测定

当一次工艺密封和二次工艺密封之间有泄圧孔或排水孔肘.应对二次工艺密封和泄压孔进行试验. 表明适用一次工艺密封失效时出现的状况.应进行评价或试验.确定一次工艺密封失效时最不利条件 情况下的泄压压力,该压力是-•次工艺密封失效报警之前二次「.艺密封短时冋承的压力O

进行该试验时成考虑生产商规定的…次工艺密封失效最不利情况的压力和流通能力,以及泄您装 置的压力和流通能力。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泄压压力。如果依靠设备外壳外壁破裂进行泄压,该试验 应验证爆裂压力。

1对于附加二次I Z密封.由于未规定T之连接设备特性值未知.不施确定降低的泄.HUKΛ.

2多数情况下.一次工艺密封失效泄漏緩i⅛.IRffi*与泄璀孔打开时的压力相同*

5.3.4验证报警效果

应通过一次工艺密封失效及对设伍施加压力的方法,验证一次T.艺密封报警方法的有效性。应在 生产商规定的设备额定条件下最不利情况(撮难检测到)下,进行验证O

5.3.5二次工艺密封泄漏试验

5.3.5.1有泄压孔的设备

二次工艺密封至少应承受5.3.3规定的最大泄压圧力150%的试验压力,但不大于表1规定的圧力 值’至少1 min.无可见泄漏。

二次工艺密封至少应承受设备最大额定匸作摭力150%的试验压力.但不大于表1规定的压力值. 至少1 min,无可见泄漏。

5.4验证限压效果

应对符合1.4的设备进行评定或试验,确定现场布线连接最不利情况下的压力在一次工艺密封失 效时不超过1.5 kl⅛.

进行该试验时应考虑一次丁艺密封失效最不利情况的压力和流通能力,以及泄压孔、排水孔成箕他 装置的压力和流通能力。

6标心

除了其他适用标准要求的标志,设备还应清晰标志下列信息:

a)   艺温度范围;

b) T作压力范围;

C )对于含有ɪ艺密封的电气设备,标志“工艺密封”;

d) 对于附加二次工艺密封,标志“二次工艺密封”;

e) 参见使用说明书。

或者,上述a)项或b)项可列入使用说明书。

7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倩息:

6章要求的所有信息;

密封类型;单-工艺密封,双重「.艺密封.双S. 11艺密封 报警,或双® ɪ艺密封有通风Z 正压;

工艺密封材质,及其与不同工艺流体物质的兼容性说明S

符合本部分标准的说明;

•-次工艺密封失效报警装置安装和使用说明(适用时);

密封、泄圧孔、排水孔和报警装置正确维护指南S

双盧工艺密封有通风正压的设备上连接的通风或正≡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指南;

对于附加二次「.艺密封.确定工艺连接设备和附加二次T.艺密封之间附加二次T艺密封、内部 连接导管或电缆、配件、接线盒等的适用性的必要信息。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预处理和试验流程图 图A.1给出了预处理和试验的流程。

A.1预处理和试验流程图

参考文献

[ɪ] GIVT 3836.11爆炸性环境第11部分:气体和蒸气物质特性分类试验方法和数据

[2] GB 3836.14爆炸性环境第M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L3] GB T 3836.17爆炸性环境第17部分:由正压房间“p”和人工通风W保护的设备

Γ∙i] GB 1793.1测却:・控制与实验室用电气设符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IO